TW202113825A - 半導體儲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儲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3825A
TW202113825A TW109122974A TW109122974A TW202113825A TW 202113825 A TW202113825 A TW 202113825A TW 109122974 A TW109122974 A TW 109122974A TW 109122974 A TW109122974 A TW 109122974A TW 202113825 A TW202113825 A TW 2021138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film
variable resistance
insulating
resistanc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2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2544B (zh
Inventor
小林祐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鎧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3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3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2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254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2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comprising selection components having two electrodes, e.g. diodes
    • H10B63/24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comprising selection components having two electrodes, e.g. diodes of the Ovonic threshold switching ty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80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 H10B63/84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arranged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rate, e.g. 3D cell arrays
    • H10B63/845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arranged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rate, e.g. 3D cell arrays the switching components being connected to a common vertical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3/00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s, e.g. resistive RAM [ReRAM] devices
    • H10B63/80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 H10B63/84Arrangements comprising multiple bistable or multi-stable switching components of the same type o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e.g. cross-point arrays arranged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ubstrate, e.g. 3D cel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01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061Shaping switching materials
    • H10N70/063Shaping switching materials by etching of pre-deposited switching material layers, e.g. lithograph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20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 H10N70/231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based on solid-state phase change, e.g. between amorphous and crystalline phases, Ovshinsky effec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20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 H10N70/24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e.g. memristors based on migration or redistribution of ionic species, e.g. anions, vacanci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70/00Solid-state devices having no potential barri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 H10N70/8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ultistable switching devices
    • H10N70/881Switching materials
    • H10N70/882Compounds of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e.g. chalcogenides
    • H10N70/8828Tellurides, e.g. GeSb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之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以改良電特性之半導體儲存裝置。 該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第一佈線、第二佈線、絕緣薄膜、可變電阻薄膜、以及絕緣部分。該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不同的位置。該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該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絕緣薄膜相鄰。該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的一部分,且該絕緣部分從與該可變電阻薄膜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

Description

半導體儲存裝置
本文所述實施例一般相關於半導體儲存裝置。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是基於且主張日本專利申請案No. 2019-168164(2019年9月17日提出)之優先權,藉由參照而將其完整內容併入本文中。
作為儲存級記憶體(SCM)的實例,具有使用相變記憶體(PCM)的交叉點結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是已知的。
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以改良電特性之半導體儲存裝置。
普遍而言,根據至少一實施例,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第一佈線、第二佈線、絕緣薄膜、可變電阻薄膜、以及絕緣部分。該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不同的位置。該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該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絕緣薄膜相鄰。該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的一部分,且該絕緣部分從與該可變電阻薄膜對立的一側與該絕緣薄膜相鄰。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式說明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在以下說明中,彼此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之組態是以相同參考編號進行標記。彼此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之組態可能不會被重複描述。進一步而言,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術語「平行」、「正交」、「相同」、以及「等效」包括其中該術語個別意旨「實質上平行」、「實質上正交」、「實質上相同」、以及「實質上等效」之情況。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術語「連接」並不限於實體上連接之情況,且包括電性連接之情況。亦即,術語「連接」並不限於其中兩構件彼此直接接觸之情況,亦包括其中有另一構件介於該兩構件之間的情況。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術語「接觸」代表其直接接觸。本說明書中所描述之術語「重疊」、「面對」、與「相鄰」並不限於其中兩構件彼此間直接面對或彼此間直接接觸之情況,且包括其中與該兩構件不同之構件在該兩構件之間的情況。
第一實施例 首先,將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態。圖1是該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示意透視圖。在以下說明中,X方向(第二方向)是與矽基板11之表面11a平行之方向,並且是字線WL在其中延伸之方向。Y方向(第一方向)是與該矽基板11之表面11a平行之方向、與X方向相交之方向、以及位元線BL在其中延伸之方向。舉例而言,Y方向實質上與X方向正交。Z方向(第三方向)是該矽基板11之厚度方向、以及是與X方向及Y方向相交之方向。舉例而言,Z方向實質上與X方向及Y方向正交。
半導體儲存裝置1是所謂使用PCM之交叉點半導體儲存裝置。半導體儲存裝置1包括例如矽基板11、層間絕緣層12、複數個字線WL、複數個位元線BL、以及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
在矽基板11之表面11a上,形成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驅動電路(不示出)。層間絕緣層12被形成在矽基板11之表面11a上並覆蓋驅動電路。層間絕緣層12是由氧化矽(SiO2 )或等等所形成。
複數個字線WL之各者在X方向上被形成是帶狀並且在X方向中延伸。該複數個字線WL在Y方向與Z方向上以一定間隔配置。明確地,在Y方向上配置的複數個字線WL在Z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並且構成一個字線層25。複數個字線層25在Z方向上以一定間隔配置。字線WL是由鎢(W)或等等所形成。字線WL是「第二佈線」之實例。與在Y方向上為第二佈線之字線相鄰的字線WL是「第三佈線」的實例。與在Y方向上從與第三佈線對立一側開始之為第二佈線之字線相鄰的字線WL是「第四佈線」的實例。
該複數個位元線BL在Y方向上被形成是帶狀並且在Y方向中延伸。該複數個位元線BL在X方向與Z方向上以一定間隔配置。在X方向上配置的複數個位元線BL在Z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並且構成一個位元線層27。位元線層27被設置在Z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字線層25之間,並且在Z方向上與兩個字線層25以一定間隔設置該位元線層27。複數個字線層25與複數個位元線層27在Z方向上彼此各個交替配置。位元線BL是由鎢(W)或等等所形成。位元線BL是「第一佈線」之一實例。
在Y方向上各字線WL之尺寸與在X方向上各位元線BL之尺寸實質上等於該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最小特徵尺寸F。層間絕緣層(圖1中未示出)是介於各字線層25中複數個相鄰字線WL之間且在各位元線層27中複數個相鄰位元線BL之間。
當從Z方向看時,字線WL與位元線BL彼此相交。當從Z方向看時,字線WL與位元線BL例如彼此正交。當從Z方向看時,在其中字線WL與位元線BL重疊處,記憶體單元MC被設置在重疊部分CP中。在Z方向上在重疊部分CP中,記憶體單元MC介於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亦即,透過將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設置於複數個重疊部分CP之中,在X方向、Y方向與Z方向上以一定間隔以三維矩陣配置該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
圖2是示出一記憶體單元MC之透視圖。如圖2所示,記憶體單元MC包括柱31,該柱具有實質上棱柱形狀,其中縱向方向為Z方向。柱31之一端部表面31a在整個重疊部分CP上與字線WL接觸。柱31之另一端部表面31b在整個重疊部分CP上與位元線BL接觸。應註明,層間絕緣部分38被設置在X方向與Y方向上相鄰之記憶體單元MC之間。
記憶體單元MC例如包括絕緣薄膜41、可變電阻薄膜51、選擇器薄膜61、以及絕緣部分71。
絕緣薄膜41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絕緣薄膜41在Z方向上介於選擇器薄膜61與位元線BL之間。亦即,絕緣薄膜41在Z方向上之一端部表面41a接觸選擇器薄膜61。絕緣薄膜41在Z方向上之另一端部表面41b接觸位元線BL。絕緣薄膜41作用為記憶體單元MC之硬遮罩層。絕緣薄膜41是由氮化矽(SiN)或等等所形成。
可變電阻薄膜51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且該可變電阻薄膜51在Z方向上介於選擇器薄膜61與位元線BL之間。亦即,可變電阻薄膜51在Z方向上之一端部表面51a接觸選擇器薄膜61。可變電阻薄膜51在Z方向上之另一端部表面51b接觸位元線BL。可變電阻薄膜51在Y方向上與絕緣薄膜41相鄰。可變電阻薄膜51僅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第二側中的第一側與絕緣薄膜41相鄰,並且僅設置在絕緣薄膜41的第一側上以及僅在Y方向上設置在絕緣部分71在第一側之一區上。可變電阻薄膜51在Y方向上之維度小於選擇器薄膜61在Y方向上之維度,且例如是(F/4)。
可變電阻薄膜51是由PCM所形成。可變電阻薄膜51例如是由鍺(Ge)、銻(Sb)和碲(Te)的硫族化物合金稱為GST形成。鍺(Ge)、銻(Sb)和碲(Te)之組成物比率例如是2:2:5。透過在低於熔化溫度且高於結晶溫度的溫度下過熱並逐漸冷卻,可變電阻薄膜51處於晶態和低電阻狀態。透過在等於或高於熔化溫度的溫度下加熱並快速冷卻,可變電阻薄膜51處於非晶態和高電阻狀態。
亦即,當施加到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流增加且電壓達到預判定值時,可變電阻薄膜51中的載體倍增且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迅速降低。當等於或高於預判定值之電壓被施加到可變電阻薄膜51時,有大的電流流動,產生了焦耳熱,並且可變電阻薄膜51之溫度上升。當要施加之電壓受控制且可變電阻薄膜51之溫度被維持在結晶溫度區內時,可變電阻薄膜51轉換成多晶態且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降低。當可變電阻薄膜51是在多晶態時,即便施加電壓為零,亦可維持多晶態且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維持是低的。當對低電阻狀態之可變電阻薄膜51施加高電壓時,有大的電流流動,且可變電阻薄膜51之溫度超越硫族化物合金或等等之熔點。此時,可變電阻薄膜51之硫族化物合金熔化。當施加電壓快速降低時,可變電阻薄膜51快速冷卻,但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維持是高的。在可變電阻薄膜51之操作原理中,其中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低於預判定值之狀態被稱作「設定狀態(set state)」,且其中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高於或等於該預判定值之狀態被稱作「重設狀態(reset state)」。一種用於下降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的重寫操作被稱作「設定操作」,且一種用於升高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的重寫操作被稱作「重設操作」。
可變電阻薄膜51是維持在上述低電阻狀態或高電阻狀態之一層。複數個可變電阻薄膜51改變其相並選擇性操作該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當施加電壓或供應電流時,可變電阻薄膜51在室溫下可以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電阻值作為雙穩態。透過寫入與讀取該兩個穩定電阻值,可實作至少一個二進制記憶體操作。當對可變電阻薄膜51執行二進制記憶體操作時,例如該可變電阻薄膜51之設定狀態被設成1,且重設狀態被設成0。
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且該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介於字線WL、絕緣薄膜41與可變電阻薄膜51之間。亦即,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之一端部表面61a接觸字線WL。在選擇器薄膜61在Z方向上之另一端部表面61b之第一側上的預判定端部表面61p接觸可變電阻薄膜51。在選擇器薄膜61之端部表面61b之第二側上的預判定端部表面61q接觸絕緣薄膜41。選擇器薄膜61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絕緣部分71相鄰,並且僅在Y方向上設置在絕緣部分71的第一側之一區上。選擇器薄膜61在Y方向上之維度小於F,例如是(2F/3)。
絕緣薄膜61是作用為記憶體單元MC之選擇元件之薄膜。該選擇器薄膜61可以例如是兩端子切換元件。當在兩端子間施加的電壓等於或低於臨界值電壓時,切換元件處於「高電阻」狀態,例如處於非導電狀態。當在兩端子間施加的電壓等於或高於臨界值電壓時,切換元件變成在「低電阻」狀態,例如處於導電狀態。無論電壓之極性為何,切換元件可具有該功能。切換元件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碲(Te)、硒(Se)和硫(S)所組成的群組之硫族元素。切換元件可包含硫族化物,其是包含硫族元素的化合物。除了上述元件外,切換元件可包含至少一個選自由硼(B)、鋁(Al)、鎵(Ga)、銦(In)、碳(C)、矽(Si)、鍺(Ge)、錫(Sn)、砷(As)、磷(P)、 和銻(Sb)所組成的群組之元素。
絕緣部分71是柱31之層間絕緣層,且是層間絕緣部分38之一部分。絕緣部分71包括一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與位元線BL之間的部分,且實質上與該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一字線WL與一位元線BL之間的一部分相同。絕緣部分71從第二側與絕緣薄膜41相鄰。該第二側是「對立於可變電阻薄膜之側」的實例。絕緣部分71在Z方向上之一端部表面71a接觸字線WL。絕緣部分71在Z方向上之另一端部表面71b接觸位元線BL。絕緣部分71是由氧化矽(SiO2 )或等等所形成。絕緣部分71之材料與層間絕緣部分38之材料相同。
透過上述組態的相對配置,柱31之端部表面31a在Y方向上是由選擇器薄膜61之端部表面61a與絕緣部分71之端部表面71a所構成。柱31之端部表面31b在Y方向上是由絕緣薄膜41之端部表面41b、可變電阻薄膜51之端部表面51b、與絕緣部分71之端部表面71b所構成。柱31之端部表面31a與31b在X方向與Y方向上實質上與重疊部分CP匹配。
圖3是示出在半導體儲存裝置1中配置於Y方向上之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的橫截面圖。如圖3所示,記憶體單元MC被界定成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從第一側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相鄰並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夾著第二絕緣部分38B之記憶體單元MC被界定成第二記憶體單元MCB。從與第一側對立側之第二側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相鄰並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夾著第一絕緣部分38A之記憶體單元MC被界定成第三記憶體單元MCC。下文中,第一記憶體單元MCA之組件將在其組件之參考編號後以A標記。第二記憶體單元MCB之組件將在其組件之參考編號後以B標記。第三記憶體單元MCC之組件將在其組件之參考編號後以C標記。
半導體儲存裝置1包括,例如,位元線BL、字線WLA、第一絕緣薄膜41A、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以及第一絕緣部分38A。如圖3所示,位元線BL是由第一記憶體單元MCA、第二記憶體單元MCB、及第三記憶體單元MCC所共用並在Y方向上延伸。字線WLA在X方向上延伸且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與位元線BL不同之位置。字線WLA是「第二佈線」之實例。
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包括,例如,第一絕緣薄膜41A、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選擇器薄膜61A、以及第一絕緣部分38A。
第一絕緣薄膜41A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A之間。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A之間,且在Y方向上與第一絕緣薄膜41A相鄰。當從Z方向觀看時,至少一部分之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與重疊部分CPA重疊。第一絕緣部分38A包括絕緣部分71A且從第二側與第一絕緣薄膜41A相鄰。該絕緣部分71A是「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之一部分」的實例。該第二側是「對立於第一可變電阻薄膜之側」的實例。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在Y方向上偏移之位置。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是與字線WLA在Y方向上的第一側的端部和與Y方向上的第一側對立的第二側的端部等距的中心。在該配置中,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被設置例如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與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邊緣之間。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Y方向上與第一絕緣薄膜41A接觸。字線WLA在Y方向上之邊緣是字線WLA在Y方向之第一側的端部,且是在Y方向上距離絕緣部分71A最遠的字線WLA之端部。
第一絕緣部分38A從第二側與第一絕緣薄膜41A接觸。該第二側是「對立於第一可變電阻薄膜之側」的實例。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第一絕緣薄膜41A在Y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等於或小於62A與63A中字線WLA在Y方向上之最大寬度的一半。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Z方向上之長度大於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Y方向上與X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第一絕緣薄膜41A在Z方向上之長度大於第一絕緣薄膜41A在Y方向上與X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選擇器薄膜61A包括第一部分62A與第二部分63A。第一部分62A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中一者與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之間。第二部分63A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中一者與第一絕緣薄膜41A之間。絕緣部分71A在Y方向上與選擇器薄膜61A相鄰。該絕緣部分71A是「第一絕緣部分之一部分」的實例。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選擇器薄膜61A在Z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在Y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選擇器薄膜61A在Z方向上之該最大厚度。
半導體儲存裝置1進一步包括,例如,字線WLB、第二絕緣薄膜41B、第二可變電阻薄膜51B、以及第二絕緣部分38Z。字線WLB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字線WLA相鄰並在X方向上延伸。字線WLB是「第三佈線」之實例。第二絕緣薄膜41B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B之間。第二可變電阻薄膜51B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B之間,且在Y方向上從第二側與第二絕緣薄膜41B相鄰。第二絕緣部分38Z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第二絕緣薄膜41B相鄰。該第一側是「對立於第二可變電阻薄膜之側」的實例。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部分在Y方向上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第二可變電阻薄膜51B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Y方向上字線WLB的中心部分在Y方向上向與第一側對立之第二側偏移之位置。
半導體儲存裝置1進一步包括,例如,字線WLC、第三絕緣薄膜41C、以及第三可變電阻薄膜51C。字線WLC在Y方向上從第二側與字線WLA相鄰並在X方向上延伸。字線WLC是「第四佈線」之實例。該第二側是「對立於第三佈線之側」的實例。第三絕緣薄膜41C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C之間。第三可變電阻薄膜51C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C之間,且在Y方向上從第二側與第三絕緣薄膜41C相鄰。
第一絕緣薄膜38A包括絕緣部分71C,該絕緣部分71C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C之間。該絕緣部分71C是「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之一部分」的實例。第一絕緣薄膜38A包括絕緣部分72A,該絕緣部分72A在Y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A與字線WLC之間。第二絕緣薄膜38B包括絕緣部分72B,該絕緣部分72B在Y方向上被設置在字線WLA與字線WLB之間。
接著,簡要描述一種用於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記憶體單元MC的方法。圖4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用於形成字線WL與柱31之堆疊體的橫截面圖。圖4-15中各者的上部分是在X方向上觀看之各製程中組件的橫截面圖。圖4-15中各者的下部分是在Y方向上觀看之各製程中組件的橫截面圖。
如圖4所示,在Z方向上,選擇器形成薄膜(selector forming film)65、絕緣薄膜45、以及絕緣薄膜85被堆疊在沿X方向與Y方向延伸之第一導體21上。第一導體21例如是鎢(W)。絕緣薄膜45與85是例如由SiO2 形成。
圖5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溝槽形成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5所示,透過圖案化,沿著Y方向以預判定間隔形成複數個溝槽G1。複數個溝槽G1在X方向上延伸並穿透Z方向上的絕緣薄膜45與絕緣薄膜85。絕緣薄膜45與絕緣薄膜85在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被劃分成複數個部分。
圖6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薄化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6所示,透過使用化學溶液,複數個溝槽G1之間的絕緣薄膜45與絕緣薄膜85在Y方向上薄化。溝槽G1在Y方向上擴展到溝槽G2。此時,在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各記憶體單元MC中,絕緣薄膜45在Y方向上的尺寸為實質上等於絕緣薄膜45在Y方向上的尺寸之設計值。亦即,透過將絕緣薄膜45薄化,形成各記憶體單元MC之絕緣薄膜41。
圖7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PCM形成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7所示,透過原子層沉積(ALD)方法或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具預判定厚度之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被形成在暴露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絕緣薄膜41、以及絕緣薄膜85上。此時,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各記憶體單元MC中,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之預判定厚度為實質上等於可變電阻薄膜51在Y方向上的尺寸之設計值。
圖8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字線形成處理與柱形成處理之橫截面圖。例如,如圖8所示,透過使用乾式蝕刻,只有與圖7中所示絕緣薄膜41與絕緣薄膜85在Y方向上之各側壁接觸之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還存在,且其他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從Z方向上觀看的暴露的選擇器形成薄膜65、以及在Z方向上與暴露的選擇器形成薄膜65重疊之第一導體21被移除。第一導體21被劃分,以使得第一導體21之剩餘部分變成字線WL。亦即,複數個字線WL在Y方向上以一定間隔地形成。與字線WL之形成同時,複數個柱91被形成,其間在Y方向上有間隙82。柱91包括選擇器形成薄膜65、絕緣薄膜41、絕緣薄膜85、以及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並且該柱與字線WL接觸。
柱91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在Y方向上具有與字線WL相同尺寸。柱91之絕緣薄膜41與絕緣薄膜85被堆疊在Y方向上選擇器形成薄膜65的中心部分。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被堆疊在選擇器形成薄膜65上,以使其位於絕緣薄膜41與絕緣薄膜85在Y方向上的兩側上。選擇器形成薄膜65與絕緣薄膜41或絕緣薄膜85與在Y方向上兩側之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在Y方向上具有實質上相同尺寸。
圖9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抗蝕劑(resist)形成處理之橫截面圖。例如如圖9所示,透過光刻處理(PEP),在Y方向上的每隔一個間隙82被填滿抗蝕劑84。抗蝕劑84延伸到間隙82之兩側上柱91在Y方向上的實質中心部分。此時,抗蝕劑84在Z方向上的尺寸大於柱91在Z方向上的尺寸。
圖10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可變電阻薄膜移除處理之橫截面圖。例如,如圖9所示,透過使用化學溶液,暴露且沒有被抗蝕劑84所覆蓋之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以及與暴露的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在Z方向上重疊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被移除。如圖10所示,透過可變電阻薄膜部分移除處理,在各柱91上設置之兩個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之一被移除,以形成柱92。與暴露的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在Z方向上重疊之選擇器形成薄膜65被移除,以使得剩餘部分變成選擇器薄膜61。字線WL在Y方向上的一端部之表面21s被暴露。
圖11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抗蝕劑(resist)移除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11所示,透過使用化學溶液移除抗蝕劑84。在Y方向上的每隔一個間隙82,相鄰柱92之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面對彼此。
圖12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層間絕緣部分形成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12所示,透過ALD方法或CVD方法,堆疊絕緣薄膜83以填充整個柱92。絕緣薄膜83是由與層間絕緣部分38以及絕緣部分71相同之材料所形成,且例如是由SiO2 所形成。此時,絕緣薄膜83在Z方向上的尺寸大於柱92在Z方向上的尺寸。
圖13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層間絕緣部分的部分移除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13所示,透過化學機械研磨(CMP),絕緣薄膜83、絕緣薄膜85、以及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在Z方向上從後側往前側被研磨並移除,直到絕緣部分71開始暴露。透過研磨以及部分移除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55,剩餘部分變成可變電阻薄膜51。透過此種層間絕緣層部分移除處理,以一定間隔將複數個柱31形成在在Y方向上重疊該字線WL之位置,且該包括絕緣部分71之層間絕緣部分38是介於該字線WL與在Y方向上相鄰的柱31之間。如圖13所示,複數個柱31之在Y方向上相鄰的可變電阻薄膜51、絕緣薄膜41、以及選擇器薄膜61之配置彼此相反。字線WL在Z方向上對立側上之層間絕緣部分38、絕緣薄膜41、可變電阻薄膜51、以及絕緣部分71的端部表面對相同平面對準,並且彼此平滑。
圖14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用於形成位元線BL的第二導體形成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14所示,透過物理氣相沉積(PVD)方法或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第二導體22被堆疊在層間絕緣部分38、絕緣薄膜41、可變電阻薄膜51、以及絕緣部分71之暴露的端部表面上。第二導體22例如是鎢(W)。
圖15示出記憶體單元MC之製程的實例,並且是示出位元線形成處理之橫截面圖。舉例而言,如圖15所示,透過圖案化,複數個溝槽G3在X方向上以預判定間隔形成,該溝槽G3在Z方向上穿透絕緣薄膜41與選擇器薄膜61。透過位元線形成處理,複數個位元線BL在X方向上以一預判定間隔形成。
透過執行上述處理,可製造出圖2與3中所示記憶體單元MC。透過在上述處理之前執行已知的預處理並且在上述處理之後執行已知的後處理來形成半導體儲存裝置1。然而,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方法並不受限於上述方法。
接著,將描述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作用與功效。根據半導體儲存裝置1,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可變電阻薄膜51在重疊部分CP中在Y方向上被設置在絕緣薄膜41之一側上,亦即設置在第一側之區上,以及在絕緣部分71的Y方向上之一側上。根據半導體儲存裝置1,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可變電阻薄膜51僅被設置在重疊部分CP之一部分上。據此,當與其中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絕緣薄膜41或絕緣部分71在Y方向上兩側上之情況或與其中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成實質在整個重疊部分CP上方(如同在相關技藝中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中般)相比,可變電阻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可被降低。透過降低從Z方向上觀看的可變電阻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流動通過可變電阻薄膜51的每部分面積之電流密度(亦即,PCM)可以被增加。因此,用於將半導體儲存裝置1中的可變電阻薄膜51從低電阻狀態改變成高電阻狀態之重置電流可以被降低。該重置電流代表用於在重設操作期間提升可變電阻薄膜51之電阻的電流值。
根據半導體儲存裝置1,透過將記憶體單元MC之PCM形成為側壁處理中的側壁,並將僅將PCM形成在柱31在Y方向上的一側上,可變電阻薄膜51之橫截面面積可以見低成等於或小於HP×HP,且重置電流可以被降低。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組態。雖然未示出,但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是所謂使用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的PCM之交叉點半導體儲存裝置。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包括例如矽基板11、層間絕緣層12、複數個字線WL、複數個位元線BL、以及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下文中,有關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組件,僅描述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不同之內容物,且與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組件相同之內容的詳細說明將被省略。
圖16是示出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中配置於Y方向上之複數個記憶體單元MC的橫截面圖。如圖16所示,第一記憶體單元MCA包括,例如,第一絕緣薄膜41A、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選擇器薄膜61A、以及第一絕緣部分38A。第二記憶體單元MCB包括,例如,第二絕緣薄膜41B、第二可變電阻薄膜51B、選擇器薄膜61B、以及第二絕緣部分38B。第三記憶體單元MCC包括,例如,第三絕緣薄膜41C、第三可變電阻薄膜51C、選擇器薄膜61C、以及第三絕緣部分38C。
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中,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Y方向上字線WLA的中心部分在Y方向上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第二可變電阻薄膜51B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Y方向上字線WLB的中心部分在Y方向上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亦即,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與第二可變電阻薄膜51B被個別設置在一相對於字線WLA與在Y方向上字線WLB的中心部分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
第二絕緣薄膜38B包括絕緣部分71B,該絕緣部分71B在Z方向上被設置在位元線BL與字線WLB之間。第二絕緣部分38B從與第一絕緣薄膜41A對立之一側與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接觸。亦即,第二絕緣部分38B在Y方向上從第一側與第一絕緣薄膜51A相鄰。絕緣部分71B在Y方向上與選擇器薄膜61B相鄰。該絕緣部分71B是「第二絕緣部分之一部分」的實例。第二絕緣部分38B在Y方向上被設置在第一絕緣薄膜41A與第二絕緣薄膜41B之間。第二絕緣部分38B是「在第一方向上設置在第一絕緣薄膜與第二絕緣薄膜之間的絕緣部分」的實例。
接著,簡要描述一種用於製造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的方法。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記憶體單元MC可透過執行與用於製造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方法類似的處理(除了抗蝕劑形成處理外)來製造。在半導體儲存裝置1之製造中,在參照圖9所描述之抗蝕劑形成處理中,在Y方向上的每隔一個間隙82被抗蝕劑84填充,且抗蝕劑84延伸到間隙82之兩側上柱91在Y方向上的實質中心部分。因此,透過可變電阻薄膜移除處理與抗蝕劑移除處理,在Y方向上的每隔一個間隙82中彼此相鄰的柱92之可變電阻薄膜51以相對位置被形成面對彼此。透過此種製造方法,將形成的抗蝕劑84之數量可以被降低且抗蝕劑形成處理可被輕易執行。
當製造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的記憶體單元MC時,舉例而言在抗蝕劑形成處理中,只有在Y方向上從所有間隙82中心來看之相同側被抗蝕劑84填充,且抗蝕劑84延伸到在Y方向上同側的柱91在Y方向上之實質中心部分。下文中,透過執行可變電阻薄膜部分移除處理、抗蝕劑移除處理、以及層間絕緣層移除處理,如圖16所示,複數個柱31之該可變電阻薄膜51、絕緣薄膜41、以及絕緣部分71在Y方向上可彼此對準。亦即,第二記憶體單元MCB之第二可變電阻薄膜51B、第二絕緣薄膜41B、以及絕緣部分71B的相對配置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之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第一絕緣薄膜41A、以及絕緣部分71A的相對配置相同。第三記憶體單元MCC之第三可變電阻薄膜51C、第三絕緣薄膜41C、以及絕緣部分71C的相對配置與第一記憶體單元MCA之第一可變電阻薄膜51A、第一絕緣薄膜41A、以及絕緣部分71A的相對配置相同。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具有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1相似之組態,以使得可降低重置電流。基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複數個柱31之相變特徵可為一致。基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在Y方向上可變電阻薄膜51之間的距離實質上相同。據此,由於可變電阻薄膜51不產生彼此在Y方向上接近之部分,因此相較於第一實施例,避免從相鄰記憶體單元MC對一個記憶體單元MC造成熱影響(thermal influence)是可行的。
雖然已描述特定實施例,但此些實施例可僅以例示的方式而被呈現,且目的不在於限制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確實,本文所述之新穎實施例可被實現於各式各樣的其他形式中;此外,可做出對本文所述實施例之形式中的各種省略、替代、及改變而未悖離所主張發明之精神。如同將落在所主張發明之範疇及精神中,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目的在於涵蓋此類形式或修改。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各者中,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可變電阻薄膜51被設置在Y方向上從重疊部分CP的中心來看的第一側上。然而,可變電阻薄膜51可設置在絕緣部分71在Y方向上第一側上的整個區上方,並且當從Z方向上觀看時與重疊部分CP重疊。再者,當從Z方向上來看時,可變電阻薄膜51可僅在X方向上與重疊部分CP的部分重疊。
下文中,將附加描述半導體儲存裝置之特徵。 [1].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括: 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 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不同的位置; 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一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的一部分,且該第一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 [2].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的中心在該第一方向上偏移之位置。 [3].根據[2]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之中心與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之邊緣之間。 [4].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接觸。 [5].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對立之該側與該第一絕緣薄膜接觸。 [6].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7].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等於或小於該第二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寬度的一半。 [8].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長度大於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9].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長度大於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0].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括: 選擇器薄膜,包括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中一者與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之間,且該第二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中一者與該第一絕緣薄膜之間。 [11].根據[10]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之一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選擇器薄膜相鄰。 [12].根據[10]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選擇器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3].根據[10]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選擇器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4].根據[1]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括: 第三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延伸於該第二方向中; 第二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且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二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 [15].根據[14]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以及 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三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與該第一側對立之第二側偏移之位置。 [16].根據[15]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括: 第四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三佈線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延伸於該第二方向中; 第三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以及 第三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且該第三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三絕緣薄膜相鄰,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的一部分。 [17].根據[14]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以及 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三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該第一側偏移之位置。 [18].根據[16]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的一部分。 [19].根據[16]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一絕緣薄膜對立之一側與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接觸。 [20].根據[16]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之一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21].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括: 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 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之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不同的位置; 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 第三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延伸於該第二方向中; 第二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且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的一部分,且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絕緣薄膜與該第二絕緣薄膜之間。
1:半導體儲存裝置 11:矽基板 11a:表面 12:層間絕緣層 21:第一導體 22:第二導體 25:字線層 27:位元線層 31:柱 31a:端部表面 31b:端部表面 38:層間絕緣部分 41:絕緣薄膜 41a:端部表面 41b:端部表面 45:絕緣薄膜 51:可變電阻薄膜 51a:端部表面 51b:端部表面 55:可變電阻薄膜形成薄膜 61:選擇器薄膜 61a:端部表面 61b:端部表面 61p:端部表面 61q:端部表面 65:選擇器形成薄膜 71:絕緣部分 71a:端部表面 71b:端部表面 82:間隙 83:絕緣薄膜 84:抗蝕劑 85:絕緣薄膜 91:柱 92:柱 G1:溝槽 G2:溝槽 G3:溝槽 MC:記憶體單元 BL:位元線 WL:字線 CP:重疊部分 38A:第一絕緣部分 38B:第二絕緣部分 38C:第三絕緣部分 38Z:第二絕緣部分 41A:第一絕緣薄膜 41B:第二絕緣薄膜 41C:第三絕緣薄膜 51A:第一可變電阻薄膜 51B:第二可變電阻薄膜 51C:第三可變電阻薄膜 61A:選擇器薄膜 61B:選擇器薄膜 61C:選擇器薄膜 62A:第一部分 63A:第二部分 71A:絕緣部分 71B:絕緣部分 71C:絕緣部分 72A:絕緣部分 72B:絕緣部分 MCA:第一記憶體單元 MCB:第二記憶體單元 MCC:第三記憶體單元 WLA:字線 WLB:字線 WLC:字線 CPA:重疊部分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儲存裝置之示意透視圖。 [圖2]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記憶體單元之透視圖。 [圖3]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橫截面圖。 [圖4]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5]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6]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7]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8]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9]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10]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11]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12]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13]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14]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15]是示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該製程的實例之橫截面圖。 [圖16]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複數個記憶體單元之橫截面圖。
21:第一導體
22:第二導體
31:柱
31a:端部表面
31b:端部表面
38:層間絕緣部分
41:絕緣薄膜
41a:端部表面
41b:端部表面
51:可變電阻薄膜
51a:端部表面
51b:端部表面
61:選擇器薄膜
61a:端部表面
61b:端部表面
61p:端部表面
61q:端部表面
71:絕緣部分
71a:端部表面
71b:端部表面
BL:位元線
CP:重疊部分
MC:記憶體單元
WL:字線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含: 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 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不同的位置,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 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一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的一部分,且該第一絕緣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中從與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偏移之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該第二佈線之中心與該第二佈線之邊緣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與該第一絕緣薄膜接觸。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從與該可變電阻薄膜對立之該側與該第一絕緣薄膜接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等於或小於該第二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寬度的一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長度大於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長度大於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含: 選擇器薄膜,包括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中一者與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之間,且該第二部分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中一者與該第一絕緣薄膜之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之一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選擇器薄膜相鄰。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選擇器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之最大厚度小於該選擇器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之最大厚度。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含: 第三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延伸於該第二方向中; 第二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且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第二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以及 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三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與該第一側對立之第二側偏移之位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更包含: 第四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從與該第三佈線對立的一側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延伸於該第二方向中; 第三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以及 第三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且該第三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三絕緣薄膜相鄰,其中 該第一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四佈線之間的一部分。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二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第一側偏移之位置;以及 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被設置在一相對於在該第一方向上該第三佈線的中心部分在該第一方向上向該第一側偏移之位置。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的一部分。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半導體儲存裝置,其中 該第二絕緣部分從與該第一絕緣薄膜對立之一側與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接觸。
  20. 一種半導體儲存裝置,其包含: 第一佈線,延伸於第一方向上; 第二佈線,延伸於與該第一方向相交之第二方向上,且該第二佈線在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與該第一佈線不同的位置,該第三方向與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交; 第一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 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且該第一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一絕緣薄膜相鄰; 第三佈線,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佈線相鄰並延伸於該第二方向中; 第二絕緣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 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三佈線之間,且該第二可變電阻薄膜在該第一方向上與該第二絕緣薄膜相鄰;以及 絕緣部分,包括在該第三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佈線與該第二佈線之間的一部分,且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絕緣薄膜與該第二絕緣薄膜之間。
TW109122974A 2019-09-17 2020-07-08 半導體儲存裝置 TWI752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8164A JP2021048160A (ja) 2019-09-17 2019-09-17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9-168164 2019-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825A true TW202113825A (zh) 2021-04-01
TWI752544B TWI752544B (zh) 2022-01-11

Family

ID=7486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2974A TWI752544B (zh) 2019-09-17 2020-07-08 半導體儲存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83008A1 (zh)
JP (1) JP2021048160A (zh)
CN (1) CN112599559A (zh)
TW (1) TWI752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7212B (zh) * 2021-06-01 2023-07-18 长江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维相变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3850A (ja) * 2007-08-07 2009-02-26 Sharp Corp 可変抵抗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74865B2 (ja) * 2007-12-10 2013-12-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抵抗変化素子、これを用いた記憶装置、及びそれらの作製方法
JP2010027753A (ja) * 2008-07-17 2010-02-04 Panasonic Corp 不揮発性記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71380A (ja) * 2009-09-28 2011-04-07 Toshiba Corp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74827A (ja) * 2011-02-21 2012-09-10 Elpida Memory Inc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3326B2 (ja) * 2012-05-01 2016-04-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9583538B2 (en) * 2013-02-28 2017-02-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crossing interconnects separated by stacked films
JP2015072977A (ja) * 2013-10-02 2015-04-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5049773A1 (ja) * 2013-10-03 2015-04-09 ユニサンティ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ベート リミテッド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5049772A1 (ja) * 2013-10-03 2015-04-09 ユニサンティ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ベート リミテッド 記憶装置、及び、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50249113A1 (en) * 2014-02-28 2015-09-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2544B (zh) 2022-01-11
US20210083008A1 (en) 2021-03-18
JP2021048160A (ja) 2021-03-25
CN112599559A (zh) 2021-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2196B (zh) 可变电阻存储器件
US8934294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KR101617381B1 (ko) 가변 저항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형성 방법
TW201735270A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1742281A (zh) 可變電阻記憶體裝置及半導體裝置
US11037992B2 (en) Variable resistance memory device
US20230380310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with electrically isolated stacked bit lin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WI751606B (zh) 半導體儲存裝置
US2018016650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line pattern having threshold switching devices
TWI752544B (zh) 半導體儲存裝置
KR20170085409A (ko) 가변 저항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1002836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data storage material pattern
US10971548B2 (en) Variable resistance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symmetrical memory cell arrangements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KR20090010427A (ko) 하부전극을 갖는 상변화 기억 소자들 및 그 제조방법들
US11581485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1856880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KR102666706B1 (ko) 가변 저항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91658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data storage pattern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30113230A (ko) 3차원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2301354A (zh) 記憶胞及具有其之3d記憶體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