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1146A - 捕蟲器 - Google Patents

捕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1146A
TW202041146A TW109105948A TW109105948A TW202041146A TW 202041146 A TW202041146 A TW 202041146A TW 109105948 A TW109105948 A TW 109105948A TW 109105948 A TW109105948 A TW 109105948A TW 202041146 A TW202041146 A TW 2020411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insect trap
mortar
attracting
cylindrica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5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0305B (zh
Inventor
弘田憲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1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0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030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a suction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fly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4Catching by adhesive surfaces
    • A01M1/145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adhesive su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捕蟲器,其可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概率,可抑制害蟲對果樹、蔬菜、作物造成之損害。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一種捕蟲器100,其特徵在於,其包含:引誘光源210,其發出引誘蟲之光;研缽狀部160,其配置於上述引誘光源之鉛垂下方,且開口直徑隨著朝向鉛垂下方而縮徑;圓筒部170,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部160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部160延長;風扇190,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部160之開口朝上述圓筒部170內吸引之氣流;透明長條圓筒部180,其配置於上述圓筒部170之鉛垂下方而供光穿透;及捕獲網310,其配置於上述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鉛垂下方,以捕獲蟲。

Description

捕蟲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捕蟲器,其驅除害蟲以減少因害蟲在農場中造成之栽培作物之損害。
於栽培草莓、桃等之果樹之果園、或栽培菠菜、菊等之農作物之農場中,為了減少害蟲對果樹及作物造成之損害,需要驅除害蟲。
爰此,提出了一種以使用例如藍色螢光燈之引誘光源引誘害蟲,且以電力刺激殺死害蟲、或以送風機吸引進而捕獲害蟲之方法。
例如,於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229997號公報)揭示有一種捕蟲器,參照圖1,該捕蟲器係由引誘光源2、反射板4、5所構成,且進而由飛翔手段構成,該飛翔手段包含電動機6、風扇7及白色捕蟲網8等,更進而由殺傷捕獲手段構成。於此種之捕蟲器中,利用反射板4、5使以光源2之光引誘來之昆蟲滑落,並且以位於其下方之送風機6、7吸引、殺傷後使昆蟲掉落於捕獲網8內。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22999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習知之捕蟲器中,存在以下之問題:來自引誘光源2之光不能到達反射板5之下方側之區域,該區域內之害蟲藉由引誘光源2引誘而被捕獲及驅除之概率非常少。
於習知之捕蟲器中,即使未被捕獲之害蟲極少,由於根據害蟲之種類,也存在許多繁殖速度非常快且隨著時間經過而會呈指數函數式增加之害蟲,因此,即使微少之驅除概率之降低,仍會對果樹、蔬菜、作物之損害產生莫大之影響,進而產生問題。
此外,於高枝幹之農作物中,存在因冷空氣停留在根部周圍而造成發病率增高,並且不易於根部附近結果以致生產量降低等問題,然而,習知之捕蟲器不能解決此類問題。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問題者,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其包含:引誘光源,其發出引誘蟲之光;研缽狀部,其配置於上述引誘光源之鉛垂下方,且開口直徑隨著朝向鉛垂下方而縮徑;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部延長;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部之開口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之氣流;透明長條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圓筒部之鉛垂下方而供光穿透;及網,其配置於上述透明長條圓筒部之鉛垂下方,以捕獲蟲。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研缽狀部之近旁配置引誘蟲之引誘劑。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於上述透明長條圓筒部上塗佈有黏著劑。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以包圍上述透明長條圓筒部之外周之方式配置有圓筒狀之保護網。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對於上述保護網,在上述保護網之外側或內側配置有黏著片。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上述引誘光源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且於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更具備輔助光源,該輔助光源係於放射波長為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上述引誘光源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且於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更具備輔助光源,該輔助光源係於放射波長為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此外,本發明之捕蟲器,其特徵在於:更具備輔助光源,該輔助光源係於放射波長為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本發明之捕蟲器係於圓筒部之鉛垂下方具有供光穿透之透明長條圓筒部,根據如此之本發明之捕蟲器,由於來自引誘光源之光還可經由透明長條圓筒部到達下方側之區域,因此該區域內之害蟲藉由上述引誘光源引誘而被捕獲及驅除,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概率,可抑制害蟲對果樹、蔬菜、作物造成之損害。
並且,根據本發明之捕蟲器,其可自透明長條圓筒部朝農作物之根部周圍供給暖空氣,可降低農作物之發病率,並且可於根部附近結果,從而可增加作物之生產量。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的圖。此外,圖2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捕蟲效果的圖。
假定捕蟲器100係例如藉由懸掛線110懸掛而被利用。捕蟲器100之主要構成係形成為以懸掛線110所通過之虛擬軸OO'為中心而大致對稱之構成。例如,引誘光源210係成為大致甜甜圈狀之形態。
懸掛線110係以懸掛圓錐狀部150之方式構成。此外,於圓錐狀部150之上方之懸掛線110上安裝有化學物質配置部130。
自圓錐狀部150之圓周面之上側的3個部位,以自該圓周面延伸之方式設置有固定金屬配件151,且藉由3個固定金屬配件151支撐引誘光源210。
再者,設於圓錐狀部150之圓周面之固定金屬配件151的數量,不限於如上述之3個。
上述引誘光源210係藉由未圖示之穩定器而發光之螢光管,且具有既定之放射波長區域。再者,於第一實施形態中,雖然根據使用螢光管作為引誘光源210之例子進行說明,但作為引誘光源,也可使用白熾燈、水銀燈、鈉燈、LED燈等其他照明燈。若引誘光源210發光,則作為引誘害蟲之光源發揮作用。
自圓錐狀部150之底部中之3個部位延伸有未圖示之支撐桿,研缽狀部160與圓錐狀部150係藉由其等支撐桿所連結。圓錐狀部150之底部與研缽狀部160之間的支撐桿以外之空間成為間隙,從而可自該間隙吸引害蟲、或使來自引誘光源210之光進入下方側。圓筒部170係自研缽狀部160之底部朝鉛垂下方延伸。
研缽狀部160、圓錐狀部150、圓筒部17等係使用鐵或不鏽鋼等之材料構成。並且,較佳為,於其等各構件上塗佈具有抗氣候性之塗料。
此外,於圓筒部170之下方側安裝有包含合成樹脂材料之透明長條圓筒部180。自研缽狀部160與圓錐狀部150之間的間隙進入之來自引誘光源210的光係作為照射光t而自透明長條圓筒部180對捕蟲器100之下方側進行照射。此外,於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鉛垂下方安裝有捕獲網310。藉由捕獲網310以捕獲、驅除被吸引之害蟲。
一較佳實施態樣中,可預先準備長度不同之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且伴隨作物之生長而適宜更換為長度不同之透明長條圓筒部180。
於圓筒部170之內部設置有藉由未圖示之馬達而旋轉驅動之風扇190。藉由使上述風扇190旋轉,於研缽狀部160與圓錐狀部150之間的間隙內,產生朝研缽狀部160內之鉛垂下方吸引之氣流。
藉由利用風扇190產生之自研缽狀部160之開口朝圓筒部170內吸引之氣流,可經由圓筒部170、透明長條圓筒部180而將被引誘光源210引誘之害蟲朝捕獲網310導引。
藉由引誘光源210發光,配置於引誘光源210之鉛垂下方之圓錐狀部150之斜線部發揮作為反射面之作用,藉此以形成反射光r1
此外,藉由引誘光源210發光,配置於引誘光源210之鉛垂下方之研缽狀部160之內表面部發揮作為反射面之作用,藉此以形成反射光r2
此外,藉由引誘光源210發光,形成來自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照射光t。藉由照射光t,位於研缽狀部160之下方區域之害蟲也被引誘光源所引誘,且藉由風扇190產生之氣流而被吸引且捕獲。
如此,根據本發明之捕蟲器100,由於來自引誘光源210之光還經由透明長條圓筒部180而到達下方側之區域,因此該區域內之害蟲藉由引誘光源210引誘而被捕獲及驅除,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概率,可抑制害蟲對果樹、蔬菜、作物造成之損害。
此外,由於照射光t對作物提供與日照時間之增加同樣之作用,因此還可有助於作物之產量增加。
作為引誘光源210,可使用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且於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之波長區域內形成最大放射峰值波長區域者。根據上述引誘光源210,可有效率地引誘粉蝨類、薊馬類、蒼蠅類、蚜蟲類。
具有此種之分光特性之引誘光源210,可藉由於螢光管(白色之螢光管:色溫4200K)之管表面形成塗膜而構成。該螢光管之管表面之塗膜係作為光學濾波器發揮作用,將較500nm附近更短波長之放射光遮蔽,以使較其更長之波長區域之放射光高效率地穿透。上述塗膜係藉由於螢光管上塗佈含羥基之丙烯酸樹脂與苯並咪唑酮的混合物、環氧樹脂、透明塗料、硬化劑(異氰酸酯化合物)、稀釋劑的混合物而形成。
塗佈有如上述之塗膜而構成之引誘光源210中,尤其以於放射波長為545nm左右及575nm左右之2個波長具有局部之放射峰值者為較佳,但引誘光源210也可為於放射波長500nm左右至650nm左右具有2個局部之放射峰值者。
此外,作為引誘光源210,也可使用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且於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之波長區域中形成最大放射峰值波長區域者。作為此種之具有分光特性之引誘光源210,可使用黑光燈泡、黑光螢光燈、黑光LED等。根據此種之引誘光源210,可有效率地引誘薊馬類、蒼蠅類、夜蛾類、椿象類、金花蟲類。
其中,於本說明書中,例如於將峰值波長等精確地陳述為545 nm之情況還包含該波長之
Figure 02_image001
15nm左右之偏差。如此,於本說明書中,以指定之波長及其波長之
Figure 02_image001
15nm之範圍規定波長之範圍,如此以範圍規定波長之理由,是因為即使為相同種類之蟲子仍會因地域等差異而存在多樣性,相對於光源之波長之捕蟲效果例如也會產生地域差。
再者,於第一實施形態中,對引誘光源210形成為大致甜甜圈狀之形態者進行了說明,但於本發明之捕蟲器100中,光源之形狀不限於此。
此外,於第一實施形態中,作為引誘光源,設置有一種類之引誘光源210,但也可使用更多種類之引誘光源。例如,作為引誘光源210,若使用2種類之放射波長區域不同之引誘光源,可藉由上述引誘光源,增加可引誘之害蟲之種類,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概率,從而可抑制害蟲對果樹、蔬菜、作物造成之損害。
此外,可使用捕獲網310之網眼(之網孔大小)為0.1mm〜0.3mm左右者。或者,也可將捕獲網310之網眼(之網孔大小)不同者疊兩層而使用。
例如,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作為捕獲網310,也可將網眼(之網孔大小)為0.1mm〜0.3mm左右者與網眼(之網孔大小)為5mm左右者重疊兩層。即使於捕獲了較大型之昆蟲之情況下,該網眼大之部位也不會被該昆蟲咬破而形成孔,因此捕獲之害蟲不能自上述網逃走,可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概率,可抑制害蟲對果樹、蔬菜、作物造成之損害。
於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於懸掛線110設有可安裝化學物質之化學物質配置部130。作為配置於該化學物質配置部130之化學物質,以使用引誘害蟲之性費洛蒙(sex pheromone)劑、聚集費洛蒙劑、乳酸菌分泌物等之引誘劑為較佳。於該情況下,可期待與引誘光源210之害蟲之引誘效果之相乘效應。
再者,設置化學物質配置部130之部位,也不必為懸掛線110,只要可於研缽狀部160之附近確實引誘害蟲,也可為任意之部位。
另一方面,作為配置於化學物質配置部130之化學物質,也可使用昆蟲忌避之忌避劑。於該情況下,一面可使不好之昆蟲類不靠近農場、果園,一面可根據引誘光源210之對害蟲之引誘效果,捕獲、驅除會對作物造成損害之害蟲。
於第一實施形態中,以藉由懸掛線110懸掛捕蟲器100,且使虛擬軸OO'與鉛垂方向平行之設置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根據果樹、蔬菜、作物之種類,也可於以捕蟲器100之虛擬軸OO'與水平面平行之方式設置捕蟲器100之形態中利用。
順便一提,於高枝幹之農作物中,存在因冷空氣停留在根部周圍而造成發病率增高,並且不易於根部附近結果以致生產量降低之問題。本發明之捕蟲器100還形成為藉由風扇190將於研缽狀部160吸入之溫度高之層的空氣(W)供給於農作物之根部周圍之構成。圖3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空氣循環效果的圖。
對如圖3所示之高枝幹之農作物之根部也能供給暖空氣(W),主要是因為於第一實施形態中使用了透明長條圓筒部180。雖然也須根據作物,但較佳為,透明長條圓筒部180為1m以上。
根據本發明之捕蟲器100,可自透明長條圓筒部180對農作物之根部周圍供給暖空氣,可減低農作物之發病率,並且可於根部附近結果,從而可增加作物之生產量。
其次,對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4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圖。圖4(A)為顯示前述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透明長條圓筒部180近旁之圖,圖4(B)為顯示本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透明長條圓筒部180近旁的圖。以下,於另一實施形態之說明中,主要對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差異點進行說明。再者,以下說明之各種之其他實施形態之特徵,也可與本說明書記載之捕蟲器100之任一實施形態組合。
雖然對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透明長條圓筒部180本身,並無特別改進之處,但於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上,塗佈有黏著劑270。
對藉由引誘光源210發光而形成來自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照射光t之情況進行了說明。此外,還時常發生害蟲因此種之照射光t而停留於透明長條圓筒部180本身之情況。因此,於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在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上塗佈黏著劑270,且利用透明長條圓筒部180本身捕獲害蟲。於上述之第二實施形態中,也假定可於捕獲網310中捕獲害蟲,因此除了捕獲網310之捕獲量外,還藉由在黏著劑270之捕獲量,從而可提高整體之害蟲捕獲數。
其次,對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5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圖。於前述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由於在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外圍部塗佈有黏著劑270,因此農作物之葉子或農場工人之頭髮等有可能黏附於黏著劑270上。因此,於第三實施形態中,以包圍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外周之方式配置圓筒狀之保護網280。作為保護網280之固定手段,可使用自圓筒部170或透明長條圓筒部180延伸之臂構件(未圖示)等。此外,較佳為,此種之保護網280之網孔為5mm〜10cm。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除了捕獲網310之捕獲量外,還藉由在黏著劑270之捕獲量,從而可提高整體之害蟲捕獲數,並且可防止農作物之葉子或農場工人之頭髮等之黏附。
其次,對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6為說明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圖。於第二實施形態及第三實施形態中,在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外圍部塗佈有黏著劑270。與此相對,於第四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中,其特徵在於:以包圍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外周之方式配置圓筒狀之保護網280,且將黏著片285以自外側捲繞之方式設於該保護網280。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具有可以黏著片285捕獲藉由照射光t引誘之害蟲,並且可容易交換此種之黏著片285之優點。
另一方面,也可將黏著片285配置於保護網280之內側。並且,利用保護網280之內側之黏著片285捕獲害蟲。於該情況下,雖然不容易進行黏著片285之交換,但可減低農作物之葉子或農場工人之頭髮等黏附於黏著片285之概率。
其次,對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7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的圖。
第五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與第一實施形態之差異在於除了將光源200作為光源外,還於懸掛線110之途中配置輔助光源220。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輔助光源220之下側設置化學物質配置部130,但也可將化學物質配置部130設於輔助光源220之上側。或者,也可將化學物質配置部130分別設於輔助光源220之上側及下側之兩者。
輔助光源220係與第一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光源200之種類不同。第一實施形態中使用之引誘光源210,例如採用於螢光燈上塗佈既定之塗膜者。另一方面,輔助光源220適宜採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元件。
此外,雖然輔助光源220較佳為例如配置於懸掛線110之途中,但配置此種輔助光源220之態樣不限於此。輔助光源220可採用複數個LED元件223。通常自LED元件223出射之光具有指向性。若具有指向性則不能有效率地引誘害蟲,因此作為用以使自LED元件223出射之光擴散之光擴散手段,設置有透明之光擴散樹脂230。本發明中使用之光擴散手段不限於透明樹脂,也可使用玻璃等之導光材料。
於使用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者作為引誘光源210之情況下,第五實施形態中使用之輔助光源220較佳為使用於放射波長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者。於該情況下,藉由包含引誘光源210及輔助光源220之光源,尤其可更有效率地引誘粉蝨類、薊馬類、蚜蟲類(有翅)、潛葉蠅類、蒼蠅類。
另一方面,於使用上述引誘光源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者作為引誘光源210之情況下,第五實施形態中使用之輔助光源220較佳為使用於放射波長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者。於該情況下,藉由包含引誘光源210及輔助光源220之光源,尤其可更有效率地引誘薊馬類、蒼蠅類、夜蛾類、椿象類、金花蟲類。
惟,作為輔助光源220,也可使用於放射波長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者,以取代於放射波長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者。或者,也可使用具有兩者之最大放射峰值波長者作為輔助光源220。
根據如上述之第五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除了作為主光源發揮作用之引誘光源210之效果外,還藉由輔助光源220之效果,從而可期待能提高害蟲之捕獲數。
其次,對本發明之又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8為說明本發明之第六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的圖。
於第五實施形態中,將輔助光源220配置於懸掛線110,但於第六實施形態中,於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下端側設置支撐構件240,且於該支撐構件240上配置照射鉛垂上方之輔助光源220。其中,引誘光源210與輔助光源220之各自之分光特性,可與第五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情況相同。
於第六實施形態中,由於藉由輔助光源220自下方側照射透明長條圓筒部180,因此第六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若與在透明長條圓筒部180之外圍部塗佈有黏著劑270之實施形態、或於保護網280配置黏著片285之實施形態組合,可更有效地進行害蟲之捕獲。
以上,本發明之捕蟲器係於圓筒部之鉛垂下方具有供光穿透之透明長條圓筒部,根據此種之本發明之捕蟲器,由於來自引誘光源之光還可經由透明長條圓筒部到達下方側之區域,因此,該區域內之害蟲藉由上述引誘光源引誘而被捕獲、驅除,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害蟲之驅除概率,可抑制害蟲對果樹、蔬菜、作物造成之損害。
並且,根據本發明之捕蟲器,可自透明長條圓筒部朝農作物之根部周圍供給暖空氣,可降低農作物之發病率,並且可於根部附近結果,從而可增加作物之生產量。
100:捕蟲器 110:懸掛線 130:化學物質配置部 150:圓錐狀部 151:固定金屬配件 160:研缽狀部 170:圓筒部 180:透明長條圓筒部 190:風扇 200:光源 210:引誘光源 220:輔助光源 223:LED元件 230:光擴散樹脂(光擴散手段) 240:支撐構件 270:黏著劑 280:保護網 285:黏著片 310:捕獲網 OO':虛擬軸 r1、r2:反射光 t:照射光 W:空氣
圖1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的圖。 圖2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捕蟲效果的圖。 圖3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空氣循環效果的圖。 圖4(A)及(B)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圖。 圖5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圖。 圖6為說明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的圖。 圖7為說明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的圖。 圖8為說明本發明之第六實施形態之捕蟲器100之概要的圖。
100:捕蟲器
110:懸掛線
130:化學物質配置部
150:圓錐狀部
151:固定金屬配件
160:研缽狀部
170:圓筒部
180:透明長條圓筒部
190:風扇
210:引誘光源
310:捕獲網
OO':虛擬軸
r1、r2:反射光
t:照射光

Claims (10)

  1. 一種捕蟲器,其特徵在於,其包含: 引誘光源,其發出引誘蟲之光; 研缽狀部,其配置於上述引誘光源之鉛垂下方,且開口直徑隨著朝向鉛垂下方而縮徑; 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研缽狀部之鉛垂下方,且自上述研缽狀部延長; 風扇,其產生自上述研缽狀部之開口朝上述圓筒部內吸引之氣流; 透明長條圓筒部,其配置於上述圓筒部之鉛垂下方而供光穿透;及 網,其配置於上述透明長條圓筒部之鉛垂下方,以捕獲蟲。
  2. 如請求項1之捕蟲器,其中,於上述研缽狀部之近旁配置引誘蟲之引誘劑。
  3. 如請求項1或2之捕蟲器,其中,於上述透明長條圓筒部上塗佈有黏著劑。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捕蟲器,其中,以包圍上述透明長條圓筒部之外周之方式配置有圓筒狀之保護網。
  5. 如請求項4之捕蟲器,其中,對於上述保護網,在上述保護網之外側或內側配置有黏著片。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捕蟲器,其中,上述引誘光源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且於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7. 如請求項6之捕蟲器,其中,更具備輔助光源,該輔助光源係於放射波長為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捕蟲器,其中,上述引誘光源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之放射波長區域,且於340nm以上且450nmnm以下之範圍內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9. 如請求項8之捕蟲器,其中,更具備輔助光源,該輔助光源係於放射波長為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10. 如請求項8或9之捕蟲器,其中,更具備輔助光源,該輔助光源係於放射波長為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長。
TW109105948A 2019-05-07 2020-02-25 捕蟲器 TWI820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7271A JP6685451B1 (ja) 2019-05-07 2019-05-07 捕虫器
JP2019-087271 2019-05-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146A true TW202041146A (zh) 2020-11-16
TWI820305B TWI820305B (zh) 2023-11-01

Family

ID=7028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948A TWI820305B (zh) 2019-05-07 2020-02-25 捕蟲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967139A4 (zh)
JP (1) JP6685451B1 (zh)
KR (1) KR20220004204A (zh)
CN (1) CN113784617A (zh)
TW (1) TWI820305B (zh)
WO (1) WO20202259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676A (zh) * 2021-08-04 2021-11-09 上海英粤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物语音采集自动标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8625Y2 (ja) * 1993-11-09 1997-12-24 フルタ電機株式会社 吊下げ方式でなる捕虫機の捕虫袋構造
JPH1175657A (ja) * 1997-09-16 1999-03-23 Ishimoto Nougiken:Kk 捕虫器
JP2005229997A (ja) 2004-02-23 2005-09-02 N Bii T Kk 終日点灯型光防虫器
JP2006115715A (ja) * 2004-10-19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捕獲殺虫装置
JP2006180855A (ja) * 2004-12-25 2006-07-13 N Bii T Kk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JP4912667B2 (ja) * 2005-11-10 2012-04-11 博通 山▲崎▼ 飛翔虫捕獲器
JP2009195208A (ja) * 2008-02-25 2009-09-03 Ful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撹拌機能付き捕虫機
JP5117922B2 (ja) * 2008-05-09 2013-01-16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捕虫装置
WO2010098252A1 (ja) * 2009-02-24 2010-09-0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装置
JP5641472B2 (ja) * 2009-08-26 2014-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害虫誘引照明方法及び害虫誘引照明システム
CN102487915A (zh) * 2011-12-01 2012-06-13 倪叶舟 一种灭蚊灯
JP2014083005A (ja) * 2012-10-25 2014-05-12 Hikari-Bio Inc 捕虫器
JP2014083006A (ja) * 2012-10-25 2014-05-12 Hikari-Bio Inc 捕虫器
CN203661851U (zh) * 2013-11-14 2014-06-25 嵊州德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诱捕杀虫装置
CN205884471U (zh) * 2016-08-08 2017-01-18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农业捕虫装置
JP2018033449A (ja) * 2016-08-25 2018-03-08 株式会社岡本組 エアフィルタ、空気清浄器、捕虫器及び建築物の換気構造
CN106508853B (zh) * 2016-11-21 2022-09-02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便携式捕虫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0305B (zh) 2023-11-01
EP3967139A4 (en) 2023-02-01
WO2020225944A1 (ja) 2020-11-12
KR20220004204A (ko) 2022-01-11
JP2020182397A (ja) 2020-11-12
EP3967139A1 (en) 2022-03-16
JP6685451B1 (ja) 2020-04-22
CN113784617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7324B1 (ko) 포충기
US20170094960A1 (en) Insect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KR100945366B1 (ko) 친환경 주야간 해충 포획장치
JP6082228B2 (ja) 捕虫器
KR20060043085A (ko) 종일 점등형 광 방충기
CN111386040A (zh) 昆虫捕捉器
JP2005229997A5 (zh)
JP2014083006A (ja) 捕虫器
GB2583338A (en) An insect trap
US20100088948A1 (en) Device for catching phototaxis flying insects
TWI820305B (zh) 捕蟲器
KR102263751B1 (ko) 포충장치
JP2014083005A (ja) 捕虫器
JP2005151868A (ja) 虫防除方法および虫防除装置
JP2011103787A (ja) ナガマドキノコバエの捕虫方法およびその捕虫器
JP7340260B2 (ja) 捕虫器
JP7444480B2 (ja) 捕虫器
JP2007082479A (ja) 捕獲殺虫装置
KR20110087846A (ko) 흡입식 포충기가 설치된 식물 생육 램프 장치
KR101041708B1 (ko) 해충포획장치
JPWO2019130698A1 (ja) 屋内性のマダラメイガ亜科に属する蛾の成虫の捕獲方法、光源装置及び捕獲器
JP2020028266A (ja) 捕虫装置及び当該捕虫装置を用いた捕虫方法
JP3057127B2 (ja) 防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