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4617A - 捕虫器 - Google Patents

捕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4617A
CN113784617A CN202080033611.XA CN202080033611A CN113784617A CN 113784617 A CN113784617 A CN 113784617A CN 202080033611 A CN202080033611 A CN 202080033611A CN 113784617 A CN113784617 A CN 113784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insect trap
cylindrical portion
mortar
attra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336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弘田宪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hotobio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8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4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8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suction eff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a suction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6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fly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4Catching by adhesive surfaces
    • A01M1/145Attracting and catching insects using combined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and adhesive su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的捕虫器,本发明的捕虫器(100)的特征在于,包括:引诱光源(210),其发出引诱虫子的光;研钵状部(160),其配置于所述引诱光源的铅垂下方,开口径朝向铅垂下方缩小;圆筒部(170),其配置于所述研钵状部(160)的铅垂下方,从所述研钵状部(160)延伸;风扇(190),其产生从所述研钵状部(160)的开口吸引到所述圆筒部(170)内的气流;透明长条圆筒部(180),其配置于所述圆筒部(170)的铅垂下方,使光透过;以及捕获网(310),其配置于所述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铅垂下方,捕获虫子。

Description

捕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减少农场中的害虫对栽培作物的啃食而将其驱除的捕虫器。
背景技术
在栽培有草莓、桃子等果树的果园、或者栽培有菠菜、菊花等农作物的农园中,为了减少害虫对果树、作物的啃食,需要将其驱除。
因此,提出了如下方法:例如利用使用了蓝色荧光灯的引诱光源引诱害虫,利用电刺激对其进行杀虫,或者用送风机对其进行吸引、捕获。
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9997号公报)中,与图1相关联地公开了由引诱光源2和反射板4、5、进而由电动机6、风扇7和白色捕虫网8等构成的飞翔单元以及杀伤捕获单元构成的捕虫器。在这样的捕虫器中,用反射板4、5使被光源2的光引诱的昆虫滑落,并且用位于其下的送风机6、7吸引、杀伤昆虫而使昆虫落到捕获网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99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捕虫器中,存在如下问题:来自引诱光源2的光无法到达反射板5的下方侧的区域,位于该区域的害虫被引诱光源2引诱,从而被捕获/驱除的概率变得非常小。
在以往的捕虫器中存在如下问题:即使未被捕获的害虫极少,但因害虫的种类的不同,有的害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指数函数地增加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即使驱除概率略微降低,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的影响也会变大。
另外,在高度较高的农作物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根部附近滞留有冷空气,因此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并且在根部附近难以结实,生产量降低,但以往的捕虫器未解决这样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引诱光源,其发出引诱虫子的光;研钵状部,其配置于所述引诱光源的铅垂下方,开口径朝向铅垂下方缩小;圆筒部,其配置于所述研钵状部的铅垂下方,从所述研钵状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所述研钵状部的开口吸引到所述圆筒部内的气流;透明长条圆筒部,其配置于所述圆筒部的铅垂下方,使光透过;以及网,其配置于所述透明长条圆筒部的铅垂下方,捕获虫子。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研钵状部的附近配置引诱虫子的引诱剂。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长条圆筒部涂布粘合剂。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以包围上述透明长条圆筒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有圆筒状的保护网。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网上,粘合片配置在所述保护网的外侧或内侧。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光源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在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还具有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在放射波长为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引诱光源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在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还具有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在放射波长为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另外,本发明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还具有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在放射波长为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捕虫器在圆筒部的铅垂下方具有使光透过的透明长条圆筒部,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捕虫器,由于来自引诱光源的光经由透明长条圆筒部也到达下方侧的区域,因此位于该区域的害虫被所述引诱光源引诱而被捕获/驱除,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捕虫器,能够从透明长条圆筒部向农作物的根部附近供给暖空气,能够降低农作物的疾病的发生率,并且能够在根部附近结实,能够增加作物的生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捕虫效果的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空气循环效果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另外,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捕虫效果的图。
关于捕虫器100,例如设想通过利用吊下线110将其悬挂来利用。捕虫器100的主要结构是以吊下线110通过的假想轴OO’为中心而大致对称的结构。例如,引诱光源210呈大致环状的形态。
吊下线110悬挂圆锥状部150。另外,在圆锥状部150的上方的吊下线110上安装有化学物质配设部130。
从圆锥状部150的周面的上侧3个部位以从该周面延伸的方式设置有固定金属件151,通过3个固定金属件151来支撑引诱光源210。
另外,设置于圆锥状部150的周面的固定金属件15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那样的3个。
上述引诱光源210是通过未图示的稳定器发光的荧光管,具有规定的放射波长区域。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使用荧光管作为引诱光源210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作为引诱光源,也可以使用白炽灯、水银灯、钠灯、LED等其他光源。若引诱光源210发光,则作为引诱害虫的光源发挥功能。
未图示的支撑杆从圆锥状部150的底部的3个部位伸出,通过这些支撑杆将研钵状部160和圆锥状部150连结。圆锥状部150的底部与圆锥状部160之间的除支撑杆以外的空间成为间隙,能够从该间隙吸引害虫,或者来自引诱光源210的光进入下方侧。圆筒部170从研钵状部160的底部向铅垂下方延伸。
研钵状部160、圆锥状部150、圆筒部17等使用铁或不锈钢等材料构成。进而,优选在这些各部件上涂膜具有耐候性的涂料。
另外,在圆筒部170的下方侧安装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从研钵状部160与圆锥状部150之间的间隙进入的来自引诱光源210的光从透明长条圆筒部180作为照射光t照射捕虫器100的下方侧。另外,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铅垂下方安装有捕获网310。利用捕获网310网捕获/驱除所吸引的害虫。
准备长度不同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与作物的生长一并地适当变更为长度不同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
在圆筒部170内设置有利用未图示的马达进行旋转驱动的风扇190。通过上述风扇190旋转,在圆锥状部150与研钵状部160之间的间隙中,产生向研钵状部160内的铅垂下方吸引的气流。
通过由风扇190产生的、从研钵状部160的开口吸引到圆筒部170内的气流,被引诱光源210引诱的害虫经由圆筒部170、透明长条圆筒部180被引导至捕获网310。
通过引诱光源210发光,配置在引诱光源210的铅垂下方的圆锥状部150的斜线部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由此形成反射光r1。
另外,通过引诱光源210发光,配置在引诱光源210的铅垂下方的研钵状部160的内表面部作为反射面发挥功能,由此形成反射光r2。
另外,通过引诱光源210发光,形成来自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照射光t。通过照射光t,位于研钵状部160下方的区域的害虫也被引诱光源引诱,被风扇190产生的气流吸引而被捕获。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捕虫器100,由于来自引诱光源210的光经由透明长条圆筒部180也到达下方侧的区域,因此,位于该区域的害虫被引诱光源210引诱而被捕获/驱除,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
另外,由于照射光t对作物赋予与增加日照时间同样的作用,也能够有助于作物的生产量增加。
作为引诱光源210,可以使用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在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形成最大放射峰值波长区域的光源。根据这样的引诱光源210,能够高效地引诱粉虱类、牧草虫类、苍蝇类、蚜虫类。
具有这样的分光特性的引诱光源210能够通过在荧光管(白色的荧光灯;色温4200K)的管表面形成涂膜来构成。该荧光管的管表面的涂膜作为滤光器发挥功能,遮断波长比500nm附近短的放射光,使更长波长区域的放射光高效地透过。通过将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与苯并咪唑酮的混合物、环氧树脂、清漆、固化剂(异氰酸酯化合物)、稀释剂的混合物涂布于荧光管,形成这样的涂膜。
实施了上述那样的涂膜而成的引诱光源210特别优选放射波长为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的2个具有局部的放射峰的引诱光源,但引诱光源210也可以是在放射波长从500nm附近到650nm附近具有2个局部的放射峰的光源。
另外,作为引诱光源210,也可以使用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在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形成最大放射峰值波长区域的光源。作为具有这样的分光特性的引诱光源210,能够使用黑光灯泡、黑光荧光灯、黑光LED等。根据这样的引诱光源210,能够高效地引诱牧草虫类、苍蝇类、夜蛾科、椿象类、羽虱类。
在此,在本说明书中,例如在将峰值波长等高精度地设为545nm的情况下,也包含该波长的±15nm左右的偏移。这样,在本说明书中,将波长的范围规定为所指定的波长和其波长的±15nm的范围,这样以范围来规定波长的理由是,即使是相同种类的虫,也存在基于地域等的多样性,对于光源的波长的捕虫效果,例如产生地域差异。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引诱光源210呈大致环状的形态的情况,但在本发明的捕虫器100中,光源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引诱光源,设置了1种引诱光源210,但也可以使用更多种类的引诱光源。例如,如果作为引诱光源210使用2种放射波长区域不同的引诱光源,则通过所述引诱光源,能够引诱的害虫的种类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
另外,捕获网310的网眼(的孔眼)优选使用0.1mm~0.3mm左右的网眼。或者,也可以双重地使用捕获网310的网眼(的孔眼)不同的网眼。
例如,作为捕获网310,网眼(的孔眼)为0.1mm~0.3mm左右的捕获网和网眼(的孔眼)为5mm左右的捕获网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即使在较大型的昆虫被捕获的情况下,由于网眼大的部位不会被该昆虫咬破而形成孔,因此捕获的害虫不会从所述网逃脱,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在吊下线110设置有能够安装化学物质的化学物质配设部130。作为配置于该化学物质配设部130的化学物质,优选使用引诱害虫的性信息素剂、集合信息素剂、乳酸菌分泌物等引诱剂。在该情况下,能够期待与引诱光源210实现的害虫的引诱效果的协同效果。
另外,设置化学物质配设部130的部位不必一定是悬吊下划线110,只要能够在研钵状部160的附近适当地引诱害虫,则可以是任何部位。
另一方面,作为配设在化学物质配设部130上的化学物质,也可以使用昆虫回避的驱避剂。在该情况下,即使不使不优选的昆虫类靠近农园、果园,也能够基于引诱光源210对害虫的引诱效果来捕获/驱除对作物造成伤害的害虫。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吊下线110悬挂捕虫器100而使假想轴OO’与铅垂方向平行的设置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根据果树、蔬菜、作物的种类,也能够以捕虫器100的假想轴线OO’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式设置捕虫器100的方式来利用。
然而,在高度较高的农作物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冷空气滞留在根部附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并且在根部附近难以结实,生产量降低。本发明所涉及的捕虫器100也成为通过风扇190将在研钵状部160吸入的温度较高层的空气(W)供给到农作物的根部附近的结构。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空气循环效果的图。
如图3所示,在高度较高的农作物的根部也能够供给暖空气(W)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虽然也取决于作物,但透明长条圆筒部180优选为1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捕虫器100,能够从透明长条圆筒部180向农作物的根部附近供给暖空气,能够降低农作物的疾病的发生率,并且能够在根部附近结实,能够增加作物的生产量。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图。图4(A)是表示前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附近的图,图4(B)是表示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附近的图。以下,在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种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点也能够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捕虫器100的任何实施方式组合。
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自身没有特别的研究,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中,涂布有粘合剂270。
已经说明了通过引诱光源210发光而形成来自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照射光t的情况。也常常通过这样的照射光t使害虫停留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自身。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涂布粘合剂270,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自身捕获害虫。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设想在捕获网310中害虫也被捕获,除了捕获网310的捕获量之外,通过粘合剂270中的捕获量,能够提高作为整体的害虫捕捉数。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图。在前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中,由于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外围部涂布有粘合剂270,所以农作物的叶或农业工作者的头发等有可能粘附在粘合剂270上。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包围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圆筒状的保护网280。作为保护网280的固定单元,能够使用从圆筒部170或透明长条圆筒部180延伸出的臂部件(未图示)等。另外,作为这样的保护网280的孔眼,优选为5mm~10cm。
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除了捕获网310的捕获量以外,通过粘合剂270中的捕获量,能够提高作为整体的害虫捕获数,并且能够防止农作物的叶、或者农业工作者的头发等的粘附。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外围部涂布粘合剂270。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捕虫器100中,以包围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圆筒状的保护网280,以从外侧卷绕粘合片285的方式设置于该保护网280。根据这样的实施方式,具有利用粘合片285捕获由照射光t引诱的害虫,并且能够容易地更换这样的粘合片285的优点。
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粘合片285配置在保护网280的内侧。然后,用保护网280的内侧的粘合片285捕获害虫。在该情况下,粘合片285的更换变得困难,但能够降低农作物的叶、或者农业工作者的头发等粘附在粘合片285上的概率。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不同点在于,作为光源除了光源200以外,在吊下线110的中途配置有辅助光源2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辅助光源220的下侧设置化学物质配设部130,但也可以将化学物质配设部130设置在辅助光源220的上侧。或者,也可以将化学物质配设部130分别设置在辅助光源220的上侧和下侧这两侧。
辅助光源220的类别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源200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引诱光源210中,例如使用对荧光灯实施了规定的涂膜的光源。而辅助光源220优选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元件。
另外,辅助光源220例如优选配置在吊下线110的中途,但配置这样的辅助光源220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辅助光源220使用多个LED元件223。通常,从LED元件223射出的光具有指向性。如果有指向性,则无法高效地引诱害虫,因此,作为用于使从LED元件223射出的光扩散的光扩散单元,设置有透明的光扩散树脂230。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光扩散手段并不限定于透明树脂,也可使用玻璃等导光材料。
作为引诱光源210,在使用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的光源的情况下,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辅助光源220优选使用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引诱光源210和辅助光源220构成的光源,尤其能够更有效地引导粉虱类、牧草虫类、蚜虫类(有翅目)、潜蝇类、苍蝇类。
另一方面,作为引诱光源210,在使用上述引诱光源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的引诱光源的情况下,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辅助光源220优选使用放射波长为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的光源。在该情况下,通过由引诱光源210和辅助光源220构成的光源,尤其能够更有效地引诱牧草虫类、苍蝇类、夜蛾科、椿象类、羽虱类。
但是,作为辅助光源220,也可以代替放射波长为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的光源,而使用放射波长为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的光源。或者,作为辅助光源220,也能够使用具有双方的最大辐射峰值波长的光源。
根据以上那样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除了作为主光源发挥功能的引诱光源210的效果以外,还能够期待通过辅助光源220的效果,能够提高害虫的捕获数。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将辅助光源220配置于吊下线110,但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下端侧设置支撑部件240,在该支撑部件240配置照射铅垂上方的辅助光源220。在此,引诱光源210和辅助光源220各自的分光特性能够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相同。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通过辅助光源220从下方侧照射透明长条圆筒部180,因此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与在透明长条圆筒部180的外围部涂布有粘合剂270的实施方式、或在保护网280配置有粘合片285的实施方式组合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害虫的捕获。
以上,本发明所涉及的捕虫器在圆筒部的铅垂下方具有使光透过的透明长条圆筒部,根据这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捕虫器,由于来自引诱光源的光经由透明长条圆筒部也到达下方侧的区域,因此位于该区域的害虫被所述引诱光源引诱而被捕获/驱除,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捕虫器,能够从透明长条圆筒部向农作物的根部附近供给暖空气,能够降低农作物的疾病的发生率,并且能够在根部附近结实,能够增加作物的生产量。
产业上的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为了在农园中减少害虫对栽培作物的啃食而将其引诱并驱除的捕虫器。在这样的捕虫器中,存在以下问题:以往,来自引诱光源的光不能到达下方侧的区域,位于该区域的害虫被引诱光源引诱而被捕获/驱除的概率变得非常小。另外,在高度较高的农作物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在根部附近滞留有冷空气,因此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并且在根部附近难以结实,生产量降低,但以往的捕虫器未解决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捕虫器在圆筒部的铅垂下方具有使光透过的透明长条圆筒部,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捕虫器,由于来自引诱光源的光经由透明长条圆筒部也到达下方侧的区域,因此位于该区域的害虫被所述引诱光源引诱而被捕获/驱除,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驱除概率,能够抑制害虫对果树、蔬菜、作物的损害。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捕虫器,能够从透明长条圆筒部向农作物的根部附近供给暖空气,能够降低农作物的疾病的发生率,并且能够在根部附近结实,能够增加作物的生产量,产业上的利用性非常大。
[符号说明]
100...捕虫器
110...吊下线
130...化学物质配设部
150...圆锥状部
151...固定金属件
160...研钵状部
170...圆筒部
180...透明长条圆筒部
190...风扇
210...引诱光源
220...辅助光源
223...LED元件
230...光扩散树脂(光扩散单元)
240...支撑部件
270...粘合剂
280...保护网
285...粘合片
310...捕获网

Claims (10)

1.一种捕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诱光源,其发出引诱虫子的光;
研钵状部,其配置在所述引诱光源的铅垂下方,开口直径朝向铅垂下方缩小;
圆筒部,其配置在所述研钵状部的铅垂下方,从所述研钵状部延伸;
风扇,其产生从所述研钵状部的开口吸引到所述圆筒部内的气流;
透明长条圆筒部,其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铅垂下方,使光透过;以及
网,其配置在所述透明长条圆筒部的铅垂下方,捕获虫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研钵状部的附近配置引诱虫子的引诱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明长条圆筒部涂布粘合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以包围所述透明长条圆筒部的外周的方式配置有圆筒状的保护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护网上,粘合片配置在所述保护网的外侧或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诱光源具有500nm以上且75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在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在放射波长为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诱光源具有30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放射波长区域,在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在放射波长为340nm以上且45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辅助光源,该辅助光源在放射波长为540nm以上且630nm以下具有最大放射峰值波长。
CN202080033611.XA 2019-05-07 2020-01-20 捕虫器 Pending CN1137846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7271 2019-05-07
JP2019087271A JP6685451B1 (ja) 2019-05-07 2019-05-07 捕虫器
PCT/JP2020/001656 WO2020225944A1 (ja) 2019-05-07 2020-01-20 捕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4617A true CN113784617A (zh) 2021-12-10

Family

ID=7028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33611.XA Pending CN113784617A (zh) 2019-05-07 2020-01-20 捕虫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967139A4 (zh)
JP (1) JP6685451B1 (zh)
KR (1) KR20220004204A (zh)
CN (1) CN113784617A (zh)
TW (1) TWI820305B (zh)
WO (1) WO20202259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676A (zh) * 2021-08-04 2021-11-09 上海英粤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物语音采集自动标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5657A (ja) * 1997-09-16 1999-03-23 Ishimoto Nougiken:Kk 捕虫器
CN1659960A (zh) * 2004-02-23 2005-08-31 Nbt株式会社 昼夜照明型光防虫器
JP2006180855A (ja) * 2004-12-25 2006-07-13 N Bii T Kk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JP2009195208A (ja) * 2008-02-25 2009-09-03 Ful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撹拌機能付き捕虫機
JP2009268438A (ja) * 2008-05-09 2009-11-19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捕虫装置
CN102325443A (zh) * 2009-02-24 2012-01-1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装置
JP2014083006A (ja) * 2012-10-25 2014-05-12 Hikari-Bio Inc 捕虫器
CN205884471U (zh) * 2016-08-08 2017-01-18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农业捕虫装置
CN106508853A (zh) * 2016-11-21 2017-03-22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便携式捕虫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8625Y2 (ja) * 1993-11-09 1997-12-24 フルタ電機株式会社 吊下げ方式でなる捕虫機の捕虫袋構造
JP2006115715A (ja) * 2004-10-19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捕獲殺虫装置
JP4912667B2 (ja) * 2005-11-10 2012-04-11 博通 山▲崎▼ 飛翔虫捕獲器
JP5641472B2 (ja) * 2009-08-26 2014-1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害虫誘引照明方法及び害虫誘引照明システム
CN102487915A (zh) * 2011-12-01 2012-06-13 倪叶舟 一种灭蚊灯
JP2014083005A (ja) * 2012-10-25 2014-05-12 Hikari-Bio Inc 捕虫器
CN203661851U (zh) * 2013-11-14 2014-06-25 嵊州德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农业诱捕杀虫装置
JP2018033449A (ja) * 2016-08-25 2018-03-08 株式会社岡本組 エアフィルタ、空気清浄器、捕虫器及び建築物の換気構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5657A (ja) * 1997-09-16 1999-03-23 Ishimoto Nougiken:Kk 捕虫器
CN1659960A (zh) * 2004-02-23 2005-08-31 Nbt株式会社 昼夜照明型光防虫器
JP2006180855A (ja) * 2004-12-25 2006-07-13 N Bii T Kk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JP2009195208A (ja) * 2008-02-25 2009-09-03 Fulta Electric Machinery Co Ltd 撹拌機能付き捕虫機
JP2009268438A (ja) * 2008-05-09 2009-11-19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捕虫装置
CN102325443A (zh) * 2009-02-24 2012-01-1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害虫防除装置
JP2014083006A (ja) * 2012-10-25 2014-05-12 Hikari-Bio Inc 捕虫器
CN205884471U (zh) * 2016-08-08 2017-01-18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农业捕虫装置
CN106508853A (zh) * 2016-11-21 2017-03-22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便携式捕虫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苏寿汦: "《现代医学昆虫学》", 30 November 1996, 高等教育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0676A (zh) * 2021-08-04 2021-11-09 上海英粤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物语音采集自动标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7139A4 (en) 2023-02-01
TW202041146A (zh) 2020-11-16
JP6685451B1 (ja) 2020-04-22
JP2020182397A (ja) 2020-11-12
KR20220004204A (ko) 2022-01-11
EP3967139A1 (en) 2022-03-16
TWI820305B (zh) 2023-11-01
WO2020225944A1 (ja) 2020-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57324B1 (ko) 포충기
US20170094960A1 (en) Insect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KR100945366B1 (ko) 친환경 주야간 해충 포획장치
KR20060043085A (ko) 종일 점등형 광 방충기
KR101825680B1 (ko) 유인재를 이용한 해충 포획장치
JP6082228B2 (ja) 捕虫器
JP2014083006A (ja) 捕虫器
JP2005229997A5 (zh)
KR101194928B1 (ko) 해충 포집장치
KR20160027835A (ko) 해충 포획 장치
KR101621958B1 (ko) 농업용 해충 포획장치
CN113784617A (zh) 捕虫器
JP2006180855A (ja) 光を用いた移動式昆虫捕獲器
JP2014083005A (ja) 捕虫器
JP2011103787A (ja) ナガマドキノコバエの捕虫方法およびその捕虫器
KR20120017511A (ko) 친환경 해충 포집기
CN115460914B (zh) 捕虫器
KR101168513B1 (ko) 끈끈이 해충 포집기
JP7340260B2 (ja) 捕虫器
JP7109073B2 (ja) 捕虫装置及び当該捕虫装置を用いた捕虫方法
KR20200014132A (ko) 해충 포집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