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5262A - 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 Google Patents

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5262A
TW202035262A TW109103288A TW109103288A TW202035262A TW 202035262 A TW202035262 A TW 202035262A TW 109103288 A TW109103288 A TW 109103288A TW 109103288 A TW109103288 A TW 109103288A TW 202035262 A TW202035262 A TW 2020352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seat frame
transportation
assembled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3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井亮吉
三浦照定
堀賀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商船三井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商船三井科技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商船三井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商船三井科技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商船三井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5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26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jumbo rolls; for rolls of floor cov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8/00Large containers
    • B65D88/02Large containers rigid
    • B65D88/12Large containers rigid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lets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一種輸送方法,其包含有: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其將組裝式座架10組裝至在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之地板面2上沿著輸送用貨櫃1之深度方向所配置之長尺寸形狀之鋪設構件30上,並載置輸送對象物20;推入步驟,其使供輸送對象物20載置之組裝式座架10在鋪設構件30之上滑動而移動,藉此進行將輸送對象物20朝向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的推入;及拉出步驟,其將輸送對象物20自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拉出。藉此,在利用輸送用貨櫃來輸送作為重量物之輸送對象物時,可於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以較小之力容易地進行載置有該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朝向裏側之推入作業及自裏側之拉出作業。

Description

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本發明係關於可利用輸送用貨櫃來輸送卷狀物等之作為重量物之輸送對象物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於利用船舶來輸送線材卷料等之個體重量較大之卷狀物之情形時,雖將該卷狀物收容於輸送用貨櫃而進行海上輸送,但若欲利用輸送用貨櫃來對如卷狀物之如個體重量為5 t以上且25 t以下、且以未捆包狀態載置於平面上時施加於該平面之負重所產生之面壓為500 kg/cm2 以上的輸送對象物進行海上輸送,將卷狀物裝入輸送用貨櫃(裝箱)之方法及將卷狀物自輸送用貨櫃取出(拆箱)之方法便很重要。
尤其,將卷狀物之裝載作業,於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使用堆高機來載置於座架,雖藉由將叉架(爪)插入卷狀物之孔部來搬運而可容易地進行,但存在有難以將放置於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之載置有卷狀物之座架移動至輸送用貨櫃之裏側、或自輸送用貨櫃之裏側拉出之問題。
有關於此,為了可容易地將作為卷狀重量物之鋼材搬送至在側面具備有開口部之乾貨櫃,而提案有如下之卷狀重量物相對於輸送容器之搬入搬出方法:使用捆紮帶及固定帶將卷狀重量物固定於可相對於托板(鋼鐵製)裝卸之載置部(鋼板製),並將該托板載置於懸浮式(朝向地板面噴出壓縮空氣之氣體軸承等)、橇式、台車狀之搬送裝置上,而朝乾貨櫃之裏側移動或拉出。於該方法中,將要裝入同一貨櫃之複數個托板鋪滿貨櫃之地板面,使得在貨櫃之內壁與各托板間大致沒有間隙,藉此防止貨櫃輸送中之托板的移動。
然而,於該方法中,存在有如下之問題:由於座架為鋼鐵製會變重,而且若搬送裝置為懸浮式便需要複雜之裝置、或者,由於藉由鋪滿貨櫃之地板面來進行托板之固定,因此相對於輸送用貨櫃內部之大小,可搬送之卷狀重量物之大小與數量會過度地受到限定。
又,提案有如下之重量物搬送裝置相對於貨櫃內之配置方法:利用設置於貨櫃內之被捲繞成循環狀之鏈條將具備載置有重量物之台座部及沿著水平方向移動之移動手段的重量物搬送台車拉進或拉出。然而,於該方法中,存在有如下之問題:必需設置有被捲繞成循環狀之鏈條的貨櫃,而無法於一般所使用之輸送用貨櫃中採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1-3429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5-14568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之狀況所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在利用輸送用貨櫃來輸送作為重量物之輸送對象物時,可於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以較小之力便容易地進行載置有該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朝向裏側之推入作業及自裏側之拉出作業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如上所述之目的之本發明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係將輸送對象物載置於配置在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組裝式座架,並移動上述輸送用貨櫃,藉此輸送上述輸送對象物者;其特徵在於,其包含有: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其將上述組裝式座架組裝至在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地板面上沿著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深度方向所配置之長尺寸形狀之鋪設構件上,並載置上述輸送對象物;推入步驟,其使供上述輸送對象物載置之上述組裝式座架在上述鋪設構件之上滑動而移動,藉此進行將上述輸送對象物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裏側的推入;及拉出步驟,其將上述輸送對象物自上述輸送用貨櫃之裏側拉出。
根據該方法,由於將組裝式座架組裝至沿著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深度方向所配置之長尺寸形狀之鋪設構件上,因此可將載置有該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之負重經由鋪設構件分散地傳遞至支撐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的橫樑,而可避免朝向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之集中負重或朝向少數之橫樑之集中負重。
因此,該鋪設構件之長度較佳係較支撐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的橫樑之配置之前後方向(深度方向)之間隔長。藉此,可確實地使負重分散而由複數個橫樑所負擔。又,作為材料,更佳係使用一般構造用壓縮鋼材(SS)、鋁合金等之較硬且容易使負重分散之金屬材料。
又,根據該方法,由於在鋪設構件之上滑動而移動,因此於輸送對象物之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中,可以較小之力平順地使其移動。又,鋪設構件之上表面較佳係設為如供組裝式座架容易滑動之容易滑動之光滑面。就該方面而言,更佳亦為使用堅硬且容易使負重分散之金屬材料。又,於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由於不使用車輪或滾輪等之旋轉,因此容易抑制組裝式座架之鋪設構件之長度方向上的移動。又,藉由該鋪設構件,可於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使橫向(左右方向)上之定位變容易,而可容易地將搭載有輸送對象物時之輸送用貨櫃之重心位置設為適合輸送之位置(取得左右之負重平衡之中央位置)。此外,由於將組裝式座架之構件之一部分載置於鋪設構件上,而利用該鋪設構件來限制組裝式座架相對於鋪設構件之左右方向上的移動,因此於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可容易地抑制組裝式座架之橫向的移動。
再者,該鋪設構件既可於輸送用貨櫃之橫向之中央鋪設1個,亦可鋪設複數個。於奇數個之情形時,在輸送用貨櫃之橫向之中央鋪設1個,其他鋪設於其兩側,更佳係相對於該1個鋪設構件呈線對稱地鋪設。又,於偶數個之情形時,更佳係相對於輸送用貨櫃之橫向之中央的直線呈線對稱地鋪設。
於上述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前後配置用以抑制上述組裝式座架朝向上述鋪設構件之長度方向移動之固定件,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藉由該固定件,可抑制於輸送時載置有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朝向鋪設構件之長度方向移動之情形。又,藉由該固定件,亦可利用而作為於輸送時組裝式座架之定位。該固定件由於在與鋪設構件之雙方設置卡合溝,而僅藉由將該等卡合溝相互地嵌合便可容易地卡止於鋪設構件,因此該固定件較佳係配設於鋪設構件。再者,該固定件雖抵接於組裝式座架之零件,但設為不直接接觸於輸送對象物,而可謀求因固定件之接觸所造成之輸送對象物之損傷的防止。
又,於設為藉由將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構件形成為波紋形狀而無空隙地嵌合於輸送用貨櫃之側壁之波紋形狀,來防止在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載置有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會移動之情形之構成的情形時,將裏側之固定件設為用以決定組裝式座架之位置之定位起點,可藉此在組合組裝式座架時,容易地使具有波紋形狀之固定構件之凸部無空隙地嵌合於輸送用貨櫃之側壁之波紋形狀之凹部。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抵接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之面呈沿著上述鋪設構件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形狀被形成且將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負重傳遞至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之長尺寸形狀的台座構件與副台座構件,並且於上述組裝式座架已被組裝之狀態下,上述台座構件被配置於上述鋪設構件上,且上述副台座構件被配置於上述鋪設構件之側方之上述地板面,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藉由該長尺寸形狀之台座構件與副台座構件,可將載置有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之負重分散而傳遞至支撐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之複數個橫樑。又,藉由將該等台座構件與副台座構件設為滑動構件,使該等在鋪設構件上及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上滑動,而可以較小之力便使載置有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沿著輸送用貨櫃之長度方向移動,而可平順地進行輸送對象物之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
尤其,在將台座構件與副台座構件由具有容易滑動之特性之廢塑膠(PE(聚乙烯;polyethylene)、PP(聚丙烯;polypropylene)等)之再生循環材來形成之情形時,可更平順地進行輸送對象物之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該台座構件與副台座構件若藉由模具成形來製作,便可實現大量生產時之成本降低,且由於亦可藉由切割加工等來製作,因此於該切割加工中,因為不需要昂貴的模具,所以可實現少量生產時之成本降低。又,該廢塑膠之再生循環材相較於木材不僅壓縮負重優異,耐衝擊性或耐久性(耐天候性、耐化學藥品性)亦優異,且亦可藉由模具來成形各種形狀之產品,而且,由於亦可與木材大致同樣地加工,因此不僅在成本面,於製造面亦很有利。又,即便破損亦可將其再資源化。
於上述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將複數個上述副台座構件利用複數個橫樑構件加以連結,預先使其一體化而形成托板狀構件之後,再組裝至上述台座構件,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藉由利用複數個橫樑構件將複數個副台座構件加以連結使其成為托板狀構件,可進一步提高貨物裝卸效率。亦即,於組裝作業中,可不在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狹小且作業性惡劣之環境下進行副台座構件與橫樑構件之連結作業,而在輸送用貨櫃之外部之作業性良好之環境下進行組裝而使其成為托板狀構件。藉由於即將進行貨物裝卸之前利用堆高機等將該托板狀構件設置於鋪設構件上之台座構件上,可提高組裝式座架之組裝效率。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分解時,將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件與在上述輸送對象物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集中放入將組裝式座架之構件與用具放入回收兼保管箱中,將上述回收兼保管箱綁紮於上述托板狀構件,並將上述托板狀構件取出至輸送用貨櫃之外部,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於組裝式座架之分解時,準備將組裝式座架構件與在輸送對象物朝向輸送用貨櫃之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等集中放入的回收兼保管箱,而將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件與用具放入該回收兼保管箱。將該回收兼保管箱綁紮於托板狀構件,並利用堆高機將該托板狀構件取出至輸送用貨櫃之外部,藉此可更有效率地進行組裝式座架之構件與用具之保管、管理、移動。又,於不需要以托板狀構件之狀態所進行之保管之情形時,由於橫樑構件可自副台座構件簡單地裝卸,因此亦可容易地將副台座構件與橫樑構件分解而加以保管。尤其,於回收兼保管箱為長方體形狀之情形時,該回收兼保管箱之保管與送回時之朝向輸送用貨櫃之收納除了會變得容易,而且還可將許多套的裝箱構件、用具利用一個輸送用貨櫃統括地加以輸送。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上述輸送用貨櫃之裏側之固定方法中,將間隙填埋構件固定而配置於上述台座構件之裏側,並使上述間隙填埋構件抵接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裏側,藉此抑制上述輸送對象物向裏側移動,則藉由使間隙填埋構件之大小變化,便可簡單地應對輸送對象物之輸送用貨櫃之長度方向上的變化。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之固定方法中,使抵接構件抵接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前側而設置,並且於上述抵接構件與上述固定件之間插入間隙填埋構件,而抑制上述輸送對象物之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的移動,則藉由使間隙填埋構件之大小變化而進行將間隙撐頂住之所謂填塞(Chocking)作業,便可一邊簡單地應對輸送對象物之輸送用貨櫃之長度方向上之變化,一邊容易地抑制輸送對象物之朝向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的移動。
於上述,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將複數個上述輸送對象物搭載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情形時,以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上述台座構件不會相互地抵接之方式配置,便可使鄰接之組裝式座架彼此不會受到由加速度所產生之移動力。藉此,於利用一個輸送用貨櫃且使用複數個組裝式座架來輸送複數個輸送對象物之情形時,即便於長度方向之加速度施加在輸送用貨櫃時,亦可藉由每個組裝式座架分別地固定,來避免施加於輸送用貨櫃之裏側壁的力變大。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固定構件,而該固定構件具有卡合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之被形成為波紋形狀的部分,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於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使該固定構件之波紋形狀之部分卡合於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藉此可抑制組裝式座架之長度方向上之移動。因此,可顯著地增加組裝式座架之長度方向上之移動抑制效果。又,亦可抑制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組裝式座架之橫向上之移動。此外,於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之時,藉由將該固定構件自組裝式座架卸除,可簡單地消除長度方向之移動抑制效果。
該固定構件為了輕量化,較佳係使用較輕之材料,例如比重為0.06以下之材料。例如,較佳係將發泡聚乙烯(PE)等發泡塑膠設為材料,而更佳係使用發泡倍率為20倍之發泡聚乙烯。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導引構件,而該導引構件具有抵接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之平坦面,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可一邊使該導引構件之平坦面抵接或接觸於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凸部,一邊使組裝式座架沿著輸送用貨櫃之長度方向筆直地移動。藉此,於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時,由於可使組裝式座架直線前進,因此移動時所需之力會變小,而可容易地使其移動。又,亦可抑制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組裝式座架之橫向上之移動。
該導引構件為了輕量化,較佳係使用較輕之材料,例如比重為0.04以下之材料。例如,較佳係將發泡聚乙烯(PE)等之發泡塑膠設為材料,而且更佳係使用相對柔軟且發泡倍率為38倍之發泡聚乙烯。藉此,於組裝式座架之移動時,導引構件會相對於輸送用貨櫃之壁面之凹凸無法承受而壓縮及變形,藉此可更平順地進行組裝式座架之長度方向上之移動。亦即,藉由發泡聚乙烯之收縮性、復原性,則即便於側壁部分有傷痕或凹凸存在亦可應對,而可進行平順之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固定構件,其具有卡合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之被形成為波紋形狀的部分;及導引構件,其具有抵接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的平坦面;並且將上述導引構件之材料設為較上述固定構件之材料更柔軟之材料,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尤其,藉由使導引構件之發泡聚乙烯之發泡倍率大於固定構件之發泡聚乙烯之發泡倍率,使導引構件之收縮性與復原性大於固定構件之收縮性與復原性,並將導引構件形成為較固定構件柔軟,而於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中,導引構件可於輸送用貨櫃之側壁之波紋形狀之凸部之表面滑動而圓滑地移動,並於固定作業中,藉由使固定構件較導引構件堅硬,而可更有效地抑制組裝式座架於輸送用貨櫃之內部移動。尤其,若設為將固定構件與導引構件加以堆積而成之雙層構造,便成為小型而且組裝較為容易。再者,此處所謂的「柔軟」、「堅硬」係指將相互地推壓時之變形較多者稱為「柔軟」,並將變形較少者稱為「堅硬」。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上述拉出步驟中,藉由拉扯自被配置於上述鋪設構件之上之上述台座構件之前方經由一側方與後方而自另一側方被通至前方之拉出用帶之前方的兩端,使載置有上述輸送對象物之狀態之上述組裝式座架移動,藉此使載置有上述輸送對象物之狀態之上述組裝式座架移動,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藉由利用輸送用貨櫃之外部之絞盤等來拉扯拉出用帶之兩端,可容易地將載置有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拉出至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將上述輸送對象物搭載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狀態下,利用剖面呈楔形狀之長尺寸之楔形狀間隔件來填埋在上述輸送對象物與上述組裝式座架之間產生的間隙,並且利用片狀間隔件來承受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負重,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藉由使用剖面呈楔形狀之長尺寸之楔形狀間隔件,則即便於載置於組裝式座架之上之輸送對象物未與組裝式座架上側之載置面之形狀完全地一致而在輸送對象物與組裝式座架之間存在間隙之情形時,亦可填埋相對較大之間隙而使輸送對象物與組裝式座架一體化,從而將輸送對象物牢固地固定於組裝式座架之凹部。又,藉由利用片狀間隔件來承受輸送對象物之負重,可進一步填埋間隙而使輸送對象物與組裝式座架一體化,而且藉由該片狀間隔件,可吸收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之衝擊與加速度,而抑制或減輕輸送對象物之損傷。該片狀間隔件藉由改變片材之厚度可應對間隙之大小,藉此可應對輸送對象物之形狀與尺寸之變化。
又,藉由將2種間隔件加以組合而填埋組裝式座架之載置部分之尺寸與輸送對象物之尺寸的差異,則即便為標準之單一規格之組裝座架,亦可相對於外形不同之輸送對象物立即進行裝箱,而可隨機應變地應對。而且,即便於輸送用貨櫃之輸送時,亦可防止因輸送用貨櫃之搖動所導致輸送對象物與組裝式座架之偏移的發生。
又,藉由將楔形狀間隔件形成為較片狀間隔件堅硬,可使利用楔形狀間隔件所實現之輸送對象物與組裝式座架之一體化的效果變更大。再者,此處所謂的「柔軟」、「堅硬」係指將相互地推按壓時之變形較多者稱為「柔軟」,並將變形較少者稱為「堅硬」。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將上述輸送對象物綁紮於上述輸送用貨櫃時,在將上述輸送對象物搭載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狀態下,將綁紮用帶自上述輸送用貨櫃之一固定部位經由上述輸送對象物而佈滿至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另一固定部位,並且於上述綁紮用帶中之上述輸送對象物與上述固定部位之間各自的位置設置緊固用具,並使用上述緊固用具在上述輸送對象物之兩側將上述綁紮用帶繫緊而將上述輸送對象物綁紮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便可發揮如下之效果。
亦即,雖然使用一個緊固用具而僅於綁紮用帶之輸送對象物之一側拉扯,由於綁紮用帶會發生伸展,因此難以在輸送對象物之兩側作用均等之張力,但藉由使用2個緊固用具而於輸送對象物之兩側分別對綁紮用帶施加張力,亦即藉由將與綁紮帶之緊固利用2個緊固用具自帶子全長之兩端勒緊,而可容易地於輸送對象物之兩側對綁紮用帶作用均等之張力。又,只要一綁紮後便可使綁紮用帶之伸展減輕,而可防止綁紮狀態之鬆弛。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於上述推入步驟與上述拉出步驟之至少一者中,在上述組裝式座架之移動前對上述鋪設構件噴灑潤滑材料,藉此便可設為可更容易地移動組裝式座架。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構成為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左右一對支撐構件,利用該一對支撐構件直接或間接地承受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負重,並且構成為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中可擴大縮小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寬度方向上之上述支撐構件的配置位置,便可於輸送對象物較大之情形時,藉由使支撐構件相較於標準的位置朝橫向擴大地配置來簡單地應對。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利用模板成形品來構成上述組裝式座架之構件之一部分或全部,便可容易地改變用於模板成形之材料、或改變材料之發泡倍率來製造組裝式座架之構件,而可謀求組裝式座架之大量生產時之成本降低。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將集中放入有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件與上述輸送對象物之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的上述回收兼保管箱,以一個或複數個加以彙整而放入輸送用貨櫃,並送回至上述卷狀物之發送地,由於可以緊湊地彙整之狀態將組裝式座架之構件與裝箱作業所需之用具送至發送地,因此可使該等之回收成本提高而減少輸送成本,而且藉由進行再生循環,可使輸送對象物之輸送費用進一步降低成本。
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上述輸送對象物係在個體重量為5 t以上且25 t以下,且以未捆包狀態載置於平面上時,施加至該平面之負重所產生之面壓為500 kg/cm2 以上的卷狀物,效果便會變大。
而且,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本發明之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將上述輸送用貨櫃搭載於船舶而對上述輸送對象物進行海上輸送。
根據該方法,由於在將載置有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嵌入及綁紮於輸送用貨櫃之狀態下輸送輸送用貨櫃,因此可藉由副台座構件與支撐構件之尺寸與配置數量(設置面積)之增加而容易地分散因伴隨著輸送用貨櫃之陸上車輛與船舶之間之輸送用貨櫃之上下移動之貨物裝卸所產生之施加於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之負重及衝擊負重,因此可防止於貨物裝卸中輸送用貨櫃之底部損傷。
此外,於利用船舶進行之海上輸送中,雖存在有如下之情形:船舶於天候惡劣時會大幅地搖晃,而使輸送用貨櫃產生遠大於在陸上輸送時所產生之橫向力的橫向力,但即便該等橫向力,亦可利用組裝式座架使產生於輸送對象物之橫向力分散而由輸送用貨櫃負擔,況且,藉由利用支撐構件所進行之朝向固定構件與導引構件的負重傳遞、及利用固定構件與導引構件所實現之與輸送用貨櫃之接觸面積的增加,由於可容易地使朝向輸送用貨櫃之負重分散,因此輸送用貨櫃不會於輸送中損傷。
而且,即便於將輸送對象物單向通行地進行輸送之情形時,由於亦可容易地將立體之組裝式座架分解為平面構件,因此既可容易地將組裝式座架捆包並加以送回,亦可容易地且簡單地於輸送目的地進行廢棄處置。
然後,本發明之貨物裝卸用具係用以將輸送對象物載置於配置在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組裝式座架來移動上述輸送用貨櫃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長尺寸形狀之鋪設構件,其沿著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深度方向被配置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地板面之上,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被配置於其上,且於其上滑動而移動;及綁紮用系統,其對被載置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上之輸送對象物進行綁紮。
根據該構成之貨物裝卸用具,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及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中,藉由使用該貨物裝卸用具,可在利用輸送用貨櫃對輸送對象物進行輸送時,於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以較小之力容易地進行載置有該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朝向裏側之推入作業及自裏側之拉出作業。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其目的在於,在利用輸送用貨櫃來輸送輸送對象物時,可於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以較小之力容易地進行載置有該輸送對象物之組裝式座架朝向裏側之推入作業及自裏側之拉出作業。
以下,一邊參照圖1至圖28之圖式,一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進行說明。再者,於圖2至圖28中,將輸送用貨櫃1之深度方向設為X方向,將鉛垂之上方向設為Z方向,作為XYZ之右手座標系統而將橫向設為Y方向。該X方向在輸送用貨櫃1之輸送狀態下,會與鋪設構件30之長度方向、組裝式座架10之長度方向、及卷狀物20之長度方向相同。
再者,該等圖式係說明圖,亦存在有各圖式相互之間並不一定就維持有整合性之情形。又,亦存在有尺寸關係或線之方向等亦為了容易圖示及說明而被歪曲之情形。又,此處所謂的「柔軟」、「堅硬」係指將相互地推壓時之變形較多者稱為「柔軟」,並將變形較少者稱為「堅硬」。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輸送對象物雖以卷狀物20為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既非被限定於此者,亦未被限定於呈卷狀之形狀之物體。再者,本發明尤其於個體重量為5 t(噸)以上25 t以下、較佳為6 t以上且15 t以下、更佳為7 t以上且10 t以下之卷狀物時,本發明之組裝式座架10可相對於利用其他構件進行之捆包,更加發揮效果。
又,關於面壓,本發明可相對於在以如未捆包狀態載置於平面上時施加於該平面之負重所產生之面壓(重量/接地面積)為500 kg/cm2 以上,較佳係600 kg/cm2 以上,而且更佳係700 kg/cm2 以上之面壓之重量及形狀的輸送對象物更為實用,而可更加發揮效果。再者,關於面壓之上限,雖無特別限制,但例如可假定為設想2,500 kg/cm2 以下、較佳為1,500 kg/cm2 以下、而且更佳為1,000 kg/cm2 以下等。
又,作為輸送用貨櫃1,以海上輸送時所使用之20英尺型貨櫃(寬度×高度×長度=約2.4 m×約2.6 m×約6.0 m)或40英尺型貨櫃(寬度×高度×長度=約2.4 m×約2.6 m×約12.2 m)等之輸送用貨櫃為例。如圖22所示,於該等輸送用貨櫃1中,配備有在以既定間隔被設置之橫樑上所鋪設之地板面2、以波紋形狀被配置於左右之側壁3、裏側之波紋形狀之裏側壁4、及近前側之門5。作為該輸送用貨櫃1,較佳雖為使用標準之貨櫃,但亦可為專用之貨櫃,本發明並未被限定於特定之貨櫃。
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及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中所使用之貨物裝卸用具,係構成為具備有用以載置卷狀物(輸送對象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鋪設於中央之鋪設構件30、及綁紮用系統50。
該組裝式座架10之大小例如於卷狀物20之大小為外形1.3 mϕ、長度(橫寬、高度)為1 m左右且重量為9 t左右之情形時,雖於不存在導引構件16與固定構件17之如圖7所示之狀態下,寬度為1.8 m左右、長度為1.4 m左右、而高度為0.6 m左右,但會依卷狀物20之大小而不同。
該組裝式座架10係構成為具有如圖2至圖28所示之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橫樑構件13、支撐構件14、連結構件15、導引構件16、及固定構件17。又,為了使作為標準尺寸之標準規格品所製作之組裝式座架10具有對多種外徑之卷狀物20之應對性,因此可視需要而添加楔形狀間隔件18與片狀間隔件19。此外,如圖3所示,為了將組裝式座架10朝向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拉出,可使用拉出用帶40,如圖16及圖17所示,為了將其綁紮於輸送用貨櫃1,可使用由綁紮用帶51、緊固用具52、及綁紮用金屬件53等所構成之綁紮用系統50。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關於該貨物裝卸用具之內容,作為組裝式座架10之構件的個數,台座構件11為1個,副台座構件12為4個,橫樑構件13為2個,支撐構件14為左右各3個之合計6個,連結構件15為左右各2個之合計4個,導引構件16為左右各1個之合計2個,而固定構件17為左右各1個之合計2個。又,鋪設構件30為1個,固定件31為2個,拉出用帶40為1條,綁紮用帶51為2條,緊固用具52為4個,而綁紮用金屬件53為4組。然而,該等數量並非被固定者,係可根據卷狀物20之大小或重量所適當變更者。
該組裝式座架10如圖2所示,以台座構件11被搭載於鋪設構件30上之方式所組裝。該鋪設構件30雖由底部30a、側部30b及裏側部分30c所構成,呈長尺寸形狀之平板之短邊之兩端朝上側彎折之形狀,且近前側成為切割開之
Figure 02_image001
字形狀,但裏側則利用由平板等所形成之裏側部分30c加以封閉。該鋪設構件30以上側凹陷之狀態被配置於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上。
再者,該鋪設構件30於輸送用貨櫃1之橫向Y之中央既可鋪設1個,亦可鋪設複數個。於奇數個之情形時,在輸送用貨櫃1之橫向之中央鋪設1個,其他則鋪設於其兩側,而較佳係相對於該1個鋪設構件30呈線對稱地鋪設。又,於偶數個之情形時,較佳係相對於輸送用貨櫃1之橫向Y之中央之直線呈線對稱地鋪設。
該鋪設構件30藉由上側成為凹陷,而於推入步驟與拉出步驟之至少一者中,在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前對鋪設構件30噴灑潤滑脂或矽等之潤滑材料時,潤滑劑不會流出至周圍之外部,而可效率佳地將底部30a之上表面弄濕。藉此,可使組裝式座架可以更容易地移動。
又,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之下部被插入至該凹部,在組裝式座架10朝向長度方向X之移動時限制台座構件11朝向橫向(左右方向)Y之移動而使組裝式座架10可朝向長度方向X平順地移動。又,後述之推入用構件60其下部亦被插入至凹部,而於朝向長度方向X之推入作業時,使推入用構件60之橫向Y上之移動受到限制,而使推入用構件60可朝向長度方向X平順地移動。
又,藉由將近前側切割開而在
Figure 02_image001
字形狀之狀態下使凹部開放,可容易地將推入用構件60自近前側插入。另一方面,藉由於裏側設置平面形狀之裏側部分30c,凹部之裏側由平面所覆蓋,則即便於鋪設構件30之裏側接觸於輸送用貨櫃1內部之裏側之壁面接觸或由其所擠壓之情形時,由於並非以板之端部(凹形狀)而是以裏側部分30c之板面之平面接觸或抵接,因此亦可防止或顯著地減輕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之裏側壁4之壁面的損傷。
又,於在鋪設構件30之長度方向X上被預先設定之位置上,預先於側部30b設置卡合溝30d。該卡合溝30d如圖18所示般係用以卡合於固定件31之卡合溝31d而將固定件31配置於預先設定之位置者。該卡合溝30d之位置預先設定為使其對應於預定要裝進之卷狀物20之長度。再者,若將卡合溝30d之深度設為與側部30b之高度相同,由於鋪設構件30之凹部之彎曲強度在該卡合溝30d的部分會降低,因此將定位所需之深度設為例如三分之一左右之深度,其餘則由固定件31之卡合溝31d之深度彌補。
而且,該鋪設構件30之尺寸例如總寬度為200 mm左右,而左右端之彎折高度(外側尺寸)為70 mm左右。又,鋪設構件30之長度係設為較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長度方向(深度方向)X之長度略短之長度。例如,相對於乾貨櫃之標準型之20英尺貨櫃(內尺寸之長度=5,899 mm、寬度=2,352 mm、高度=2,386 mm),鋪設構件30之全長設為5,800 mm左右。該鋪設構件30之尺寸亦可根據輸送用貨櫃1之尺寸及作為輸送對象物之卷狀物20之大小或重量而適當變更。再者,該鋪設構件30由於相對較長,因此既可為一體物,亦可為組裝式之物。
而且,該鋪設構件30除了具有將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之負重分散而傳遞至支撐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橫樑(未圖示)的作用,還具有使組裝式座架10滑動而移動之作用。此外,亦具有限制組裝式座架10朝向橫向Y之移動的作用。
更詳細而言,沿著該長度方向X延伸而被配置之鋪設構件30藉由配置有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而可發揮如下的作用:承受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之負重,將其沿著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長度方向X傳遞,而使負重由地板面2上沿著長度方向X隔開既定間隔被配置之橫樑(未圖示)所分擔支撐。尤其,組裝式座架10因為被配置於橫向Y之中央,因此由於負重施加於地板面2之橫向上之中央部分,所以將負重分散至橫樑為其構造強度上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還具有如下之作用:藉由使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於鋪設構件30之上滑動而移動,使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圓滑,而可以較小之推入力或拉出力來進行組裝式座架10之平順的移動。藉此,可易於以較小之力來進行將組裝式座架10朝向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之推入作業、及組裝式座架10自裏側之拉出作業。
此外,該鋪設構件30可發揮抑制被組裝於該鋪設構件30上之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朝向橫向Y之移動的作用。又,組裝式座架10之橫向Y之定位係根據與輸送用貨櫃1之位置關係,且鋪設構件30之橫向Y之相對於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配置位置所進行。
又,該鋪設構件30亦具備有將組裝式座架10以朝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推入時所使用之推入用構件60之移動筆直地沿著長度方向X之方式加以導引的作用。
因此,該鋪設構件30為了支撐負重並使其分散,而需要某種程度之強度與剛性,而且較佳係將鋪設構件30之底部30a之上表面形成為容易滑動之光滑面,以使組裝式座架10容易滑動。因此,較佳係使用較硬而使負重容易分散,而且容易設為光滑面之金屬材料,較佳係使用一般構造用壓縮鋼材(SS)、鋁合金等之金屬材料。
其次,對嵌合於該鋪設構件30之固定件31進行說明。如圖18所示,該固定件31由2個垂直壁31a及將該等加以結合之連接壁31b所構成,自上方觀察時被形成為H字形狀。而且,藉由將被設置於該垂直壁31a之下側之卡合溝31d嵌入鋪設構件30之卡合溝30d,而將固定件31配置於鋪設構件30。
該固定件31於鋪設構件30之上分別被固定配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長度方向X之前後2處(輸送用貨櫃1之近前側與裏側)。當被配置於鋪設構件30上之組裝式座架10為1組時,合計為2個,當被配置於鋪設構件30上之組裝式座架10為2組時,合計為4個,而當被配置於鋪設構件30上之組裝式座架10為3組時,則合計為6個。
該固定件31具有在組裝式座架10之組裝時與組裝式座架10之推入時,用以確定組裝式座架10相對於鋪設構件30之位置之定位的功能。亦即,於推入步驟中,以裏側之固定件31為起點來規定組裝式座架10之輸送時之前後位置,藉此來定位輸送時之組裝式座架10之位置。
又,設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近前側之固定件31,具有抑制組裝式座架10沿著鋪設構件30之長度方向X之移動的功能。亦即,被配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前後之固定件31、31發揮抑制組裝式座架10朝向輸送用貨櫃1之長度方向X之移動的效果,而彌補藉由固定構件17之外側面17c之波紋形狀所進行之組裝式座架10朝向長度方向X之移動抑制功能。
又,裏側之固定件31如圖19所示般,為用以防止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朝向長度方向X之移動的構件。關於該被配置於裏側之固定件31與卷狀物20間之間隙,將間隙填埋構件(填塞構件)71A、72B固定而配置於台座構件11之裏側,並使間隙填埋構件71A、72B抵接於卷狀物20之裏側,藉此抑制卷狀物20朝向裏側之移動。預先將該間隙填埋構件71A、72B改變尺寸(尤其長度方向X之長度)而準備若干個,並藉由使該間隙填埋構件71A、72B之長度變化,可簡單地應對卷狀物20之長度方向X之長度的變化。裏側填塞機構70係由該等被固定於台座構件11之裏側之間隙填埋構件71A、72B等所構成。
另一方面,於輸送用貨櫃1之輸送時,被配置於近前側之固定件31如圖20所示般,被使用於用以抑制卷狀物20朝向長度方向X之移動的近前側填塞機構80。該固定件31之垂直壁31a如圖20所示般,在抵接於卷狀物20之端面之門形形狀之支架(抵接構件)81與固定件31之垂直壁31a之間插入間隙填埋構件(填塞構件)82,而抑制卷狀物20之長度方向X之移動。
該固定件31由於被配置於鋪設構件30而發揮移動抑制效果,因此需要某種程度之強度。因此,作為固定件31之材料,與鋪設構件30同樣地,較佳係使用一般構造用軋壓鋼材(SS)或鋁合金等之金屬材料,例如,亦可使用市售之250 mm之H鋼。然而,亦可視需要,為了實現輕量化而使用其他材料。
又,間隙填埋構件71A、72B、82,較佳係相對較硬之材料而且在現場可藉由切斷加工等而簡單地進行長度調整之材料,例如可使用廢塑膠(PP(發泡聚丙烯)、PE(發泡聚乙烯))之再生循環材或發泡聚乙烯之發泡倍率為8倍之材料。或者,亦可預先準備若干個尺寸來作為間隙填埋構件71A、72B、82、或對較小之間隙添加楔形狀之輔助材。
台座構件11係如圖2所示般,被形成為具有沿著卷狀物20之長度方向X延伸之角柱形狀之基部11a、以預先所設定之間隔(既定間隔)被配置於其上之第1突起部11b、第2突起部11c、以及固定用溝11d。基部11a被插入至鋪設構件30之凹部,且由可移動之形狀及尺寸所形成。長度較佳係根據輸送對象物之卷狀物20之長度,而被形成為與卷狀物20之長度大致相同之長度,或其以上之長度。又,就負重分散之觀點而言,該台座構件11之長度更佳係形成為較支撐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橫樑的間隔長。
若自前方(X方向)觀察,於基部11a上,第1突起部11b與第2突起部11c被重疊地配置,若自側方(Y方向)觀察,壁形狀之第1突起部11b之對與第2突起部11c之對於長尺寸板狀之基部11a上隔開間隔交替地被配置,且於其後方配置有固定用溝11d。於該第1突起部11b之對之間,如圖5所示般嵌入有支撐構件14,而於第2突起部11c之對之間,如圖4所示般嵌入有橫樑構件13。而且,如圖19所示,於台座構件11之上配置有裏側填塞機構70之間隙填埋構件71A、72B,而於固定用溝11d嵌入有固定用構件72,來防止台座構件11與間隙填埋構件71A之長度方向X之偏移的發生。
該台座構件11被配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寬度方向Y之中心位置,且被配置於鋪設構件30上,而成為組裝式座架10之組裝時的基準。又,使施加於支撐構件14之卷狀物20之負重,經由鋪設構件30而分散至支撐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橫樑。此外,於組裝式座架10之推入作業與拉出作業中,亦存在有在鋪設構件30之上滑動之作用。亦即,具備有成為組裝式座架10之組裝時之基準的作用、負重之分散用構件的作用、及移動時之滑動構件的作用。
因此,該台座構件11更佳係由容易滑動之材料所形成。作為該台座構件11之材料,例如使用廢塑膠(PP、PE)之再生循環材。該廢塑膠之再生循環材與木材不同,由於具有容易滑動之特性,因此可更容易地平順地進行組裝式座架10在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之推入作業與拉出貨物裝卸。此外,該廢塑膠(PE、PP)之再生循環材可利用模具來成形各種形狀之產品,而且,可進行與木材大致相同之加工。而且,係具有如下等許多優點之材料:於強度上,壓縮負重亦較木材優異,且耐衝擊性、耐天候性、耐化學藥品性、及成本面亦優異。該台座構件11既可作為模板成形品,亦可為自方材等之切割成形品。
副台座構件12如圖3所示般,與台座構件11同樣地,被形成為具有沿著卷狀物20之長度方向X延伸之角柱形狀之基部12a、以及以預先所設定之間隔(既定間隔)被配置於其上之第3突起部12b及第4突起部12c。若自前方(X方向)觀察,於基部12a上第3突起部12b與第4突起部12c被重疊地配置,若自側方觀察,壁形狀之第3突起部12b之對與第4突起部12c之對於長尺寸之基部12a上隔開既定間隔交替地被配置。於該第3突起部12b之對之間,支撐構件14以正面背面相反地嵌入有2個,而於第4突起部12c之對之間嵌入有橫樑構件13。就負重分散之觀點而言,該副台座構件12之長度被形成為與台座構件11之長度大致相同之長度,而副台座構件12之剖面形狀被形成為寬度較台座構件11之剖面形狀窄。
該副台座構件12直接接觸地被配置於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具有將卷狀物20之負重經由支撐構件14來承受並使其分散地傳遞至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橫樑的負重分散功能。又,副台座構件12具有如下之作用:自長度方向X觀察時左右對稱地被配置於台座構件11雙方之側方,一邊以組裝式座架10不朝向橫向Y傾斜之方式支撐負重,一邊於組裝式座架10之推入作業與拉出作業中,藉由在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上滑動而使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圓滑。藉此,可以較小之推入力或拉出力圓滑地進行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其結果,可容易將組裝式座架10平順地推入,而且組裝式座架10之拉出作業亦變得容易。
因此,該副台座構件12更佳係由容易滑動之材料所形成。例如,該副台座構件12可由與台座構件11相同之材料、即廢塑膠之再生循環材所形成。
橫樑構件13如圖4所示般係呈角柱形狀之構件,被配置於台座構件11之第2突起部11c之對之間與副台座構件12之第4突起部12c之對之間,且藉由該橫樑構件13、台座構件11及副台座構件12而被組裝成井字形狀。
該橫樑構件13發揮如下之作用:於使組裝式座架10沿著長度方向X移動之情形時,以使組裝式座架10之井字形構造不會瓦解而使台座構件11與副台座構件12之移動量不會產生偏差。換言之,具有如下之功能:於組裝式座架10之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時,將施加於台座構件11之長度方向X之力傳遞並分散至副台座構件12。
該橫樑構件13之材料較佳係使用與台座構件11及副台座構件12之材料相同之材料,來謀求組裝式座架10之材料之種類的減少。
於圖3中,使在將組裝後之組裝式座架10自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朝入口側拉出時所使用之拉出用帶40密接於台座構件11之後方(裏側)與兩側方而將其朝前方拉出而加以配置。該拉出用帶40如圖5及圖6所示般,於組裝式座架10之組裝後,會通過中央卡合凹部14ca之側面之間隙。作為該拉出用帶40,可使用市售品之捆綁用之帶。
支撐構件14如圖5及圖6所示般,係沿著卷狀物20之橫向(寬度方向)Y延伸、且朝與長度方向X交叉之方向被配置的構件。該支撐構件14具備有:負重支撐部14a,其於橫向Y上被配置於較所載置之卷狀物20之中心更靠一側而支撐卷狀物20之負重;及延長部14b,其連接於該負重支撐部14a。
負重支撐部14a為在組裝式座架10已被組裝之狀態下,於橫向Y上被配置於較組裝式座架10之中心更靠一側的部分,而延長部14b為被配置於較組裝式座架10之中心更靠另一側的部分。卷狀物20之負重主要施加於負重支撐部14a,而幾乎不會施加於延長部14b。
該支撐構件14如圖5所示般,呈由下邊部14c、外邊部14d、上邊部14e、斜邊部14f、中邊部14g、及內邊部14h所包圍之板狀的形狀。該下邊部14c如圖6所示般,係於組裝式座架10已被組裝且板面14i成為鉛垂狀態之狀態下被配置於下側的部分。於該下邊部14c,設置有中央卡合凹部14ca與2個側方卡合凹部14cb。
中央卡合凹部14ca被設置於負重支撐部14a與延長部14b之連接部分。該中央卡合凹部14ca係被配置於台座構件11之第1突起部11b之對之間用以與台座構件11卡合之凹部。又,側方卡合凹部14cb於寬度方向(Y方向)上,自中央卡合凹部14ca以預先被設定之間隔被設置於負重支撐部14a之下側之2處。該側方卡合凹部14cb係被配置於副台座構件12之第3突起部12b之對之間用以與副台座構件12卡合之凹部。
又,如圖5所示,成為外側之部分之外邊部14d屬於負重支撐部14a,且被形成為直線狀。連續於該外邊部14d之上邊部14e屬於負重支撐部14a,且被形成為直線狀,且於該上邊部14e設置有供連結構件15之連結用凹部15a卡合之上部卡合凹部14ea。
而且,設置有連接於該上邊部14e且與卷狀物20直接地或間接地相接之凹部形狀的斜邊部14f。該斜邊部14f為了容易地與卷狀物20相接而較佳係形成為圓弧形狀或橢圓形狀等曲線形狀,但在如在與卷狀物20之間配置後述之間隔件18、19般之情形時,亦可為摺線形狀或斜直線形狀。於該斜邊部14f,設置有供連結構件15之連結用凹部15a卡合之斜部卡合凹部14fa。連接於該斜邊部14f而設置有中邊部14g,於該中邊部14g與下邊部14c之間設置有內邊部14h。
1組組裝式座架10所需要之支撐構件14之個數,為與卷狀物20之重量與長度有關之偶數個。該支撐構件14直接支撐卷狀物20之重量,將卷狀物20之重量傳遞至被配置於其下側之台座構件11及鋪設構件30與副台座構件12,而利用該4個構件11、30、12、14來支撐卷狀物20之重量。
又,該支撐構件14雖被形成為相同形狀,但於配置時以如下之方式被配置:如圖6所示,自長度方向X觀察時以正面側與背面側被配置於左右,而使組裝後之形狀成為自長度方向X觀察時左右對稱之形狀。
該支撐構件14沿著橫向Y被配置,具有固定卷狀物20之作用,並且具有承受卷狀物20之負重並將其傳遞至台座構件11與副台座構件12之作用。該支撐構件14雖然為了負擔卷狀物20之負重而需要某種程度之強度,但由於為相對較大之構件,因此為了輕量化較佳係由較輕之材料所形成。
作為該支撐構件14之材料,雖以輕而具彈性而不易產生裂紋或缺口之素材的發泡聚丙烯(PP)、發泡聚乙烯(PE)、發泡苯乙烯(PS)等發泡素材為佳,但其中尤以發泡聚乙烯為佳。該發泡聚乙烯具有除了硬度還附加黏性之優異之耐負重性、高隔熱性、及高耐水性,且可藉由高耐衝擊性來吸收減輕衝動、振動。該發泡聚乙烯係相較於發泡苯乙烯不易產生缺口,且具彈性而即便彎曲亦不易破裂之素材。又,發泡聚丙烯相較於發泡聚乙烯,其耐熱性尤其優異。
又,該發泡聚乙烯與習知之木材不同,由於含水率幾乎為零,因此可減輕因卷(狀物)之出水所導致之損傷風險。而且,由於非常地輕,因此可謀求組裝式座架10之大幅度的輕量化,且由於組裝之零件較輕,因此組裝作業變得容易,而可由較少人數來進行。又,具有使用後可進行焚燒處置、或者亦可再生循環之非常高的環境性能。再者,若考慮強度面與輕量化之平衡,則於發泡聚乙烯中,較佳係發泡聚乙烯之發泡倍率為20倍者。
連結構件15如圖7所示,由沿著長度方向X延伸之方材形狀之構件所形成。於該長尺寸構件之一長邊之間之面中之3處以預先所設定之間隔,設置有與支撐構件14之上部卡合凹部14ea或斜部卡合凹部14fa卡合之連結用凹部15a(此處為3處)。該連結構件15既可形成為完全相同之形狀,亦可形成為不同之形狀。該連結構件15具有用以連結支撐構件14之上側而維持井字形構造之功能。該連結構件15較佳係由與支撐構件14相同之材料來形成。
於1組組裝式座架10中使用4個該連結構件15。使該4個中之2個連結構件15各自之3個連結用凹部15a,卡合於分別所對應之支撐構件14之上部卡合凹部14ea。此外,使4個中之2個連結構件15各自之3個連結用凹部15a,卡合於支撐構件14之斜部卡合凹部14fa,而將支撐構件14相互地加以連結。該連結構件15係將支撐構件14之上邊部14e或斜邊部14f之長度方向X之位置加以固定的構件。
導引構件16如圖8所示,係由內側面16a、2個端面16b、外側面16c、上表面16d及下表面16f所構成的立體。該等6個面16a、16b、16c、16b、16d、16f分別為平面形狀且其表面被形成為平坦。而且,於該內側面16a,沿著上下方向設置有與支撐構件14之外邊部14d卡合之卡合溝16aa。而且,設置有複數個(此處為4個)貫通至上表面16d與下表面16f之減輕孔16e。又,更佳係視需要而以便於搬運之方式,在兩端面16b設置搬運用溝16g(僅圖示於圖8之左側之導引構件16)。又,端面16b與外側面16c之角較佳係形成為圓弧,藉此,使得容易相對於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凸部滑動。
作為該導引構件16之材料,較佳係使用較輕之材料、例如比重為0.04以下、更佳係0.03以下之材料,而可與支撐構件14之材質同樣地,使用發泡聚丙烯、發泡聚乙烯、發泡苯乙烯等之發泡素材。該等之中,較佳係發泡聚乙烯。但是,關於強度面,較佳係較支撐構件14之強度更弱之發泡聚乙烯之發泡倍率為38倍者。藉由將發泡倍率設為38倍,可使其成為相較於發泡倍率20倍之發泡聚乙烯更柔軟且收縮性及復原性優異之素材。
藉此,於組裝式座架10之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中,在使組裝式座架10沿著長度方向X移動之情形時,如圖13所示般,使導引構件16之外側面16c抵接於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凸部,沿著該側壁3之凸部一直移動,而使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方向不會偏離。此時,藉由將導引構件16設為相對柔軟之構件並將角圓弧,便可使外側面16c容易地進行收縮等之變形。藉此,組裝式座架10可容易圓滑地移動。亦即,於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時,導引構件16之外側面16c亦會相對於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波紋形狀之凹凸無法承受,藉此可實現平順之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
固定構件17如圖14所示,係由內側面17a、2個端面17b、外側面17c、上表面17d、及下表面17f所構成之立體。於該內側面17a,沿著上下方向設置有與支撐構件14之外邊部14d卡合之卡合溝17aa。而且,設置有複數個(此處為4個)貫通至上表面17d與下表面17f之減輕孔17e。而且,該固定構件17之外側面17c為了與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波紋形狀之凹凸嵌合而被形成為波紋形狀。該部分係於形狀上與導引構件16相差較大的部分。又,更佳係視需要,為了便於搬運而於兩端面17b設置搬運用溝17g(僅圖示於圖12之左側之固定構件17)。再者,作為該固定構件17之材料,與導引構件16同樣地,雖然較佳係使用較輕之材料、例如比重為0.06以下、而更佳係0.05以下之材料,但較佳係由較導引構件16更堅硬之材料所形成者,例如可使用發泡聚乙烯之發泡倍率為20倍者。
而且,於進行組裝式座架10在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的定位之後,如圖15所示般,將該固定構件17載置於導引構件16之上,使固定構件17之下表面17f抵接並重疊於導引構件16之上表面16d而設為雙層構造。於該狀態下,該導引構件16之內側面16a抵接於輸送用貨櫃1內部之側壁3之凸部。另一方面,該固定構件17之內側面17a嵌入而卡合於輸送用貨櫃1內部之側壁3之波紋形狀之溝(凹部)。藉此,該固定構件17可發揮如下之作用:在組裝式座架10被搬入輸送用貨櫃1時,以組裝式座架10除了寬度方向Y外亦不會沿著長度方向X移動之方式進行固定。另一方面,於推入作業及拉出作業時,藉由設為將該固定構件17卸除之狀態,可平順地進行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
再者,於圖15及圖17中,於由虛線之橢圓所表示之部分A,雖配置有後述之如圖18與圖20所示之固定件31與門形形狀之支架81及間隙填埋構件71A、71B、82等之填塞機構70、80,但為了圖之簡化而加以省略。
又,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如圖10至圖12所示,於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之間產生間隙之情形時,換言之,於卷狀物20之外徑小於組裝式座架10之支撐構件14之斜邊部14f之內切圓之直徑之情形時,為了填埋該所產生之間隙,而使用楔形狀之間隔件(楔形間隔件)18與片狀之間隔件19。
該楔形狀間隔件18如圖10所示,係剖面呈三角形之長尺寸構件,利用楔效應而將多種尺寸之卷狀物20與以單一規格所形成之組裝式座架10一體化。作為該楔形狀間隔件18之材料,較佳係使用相對於支撐構件14不易滑動且相對較硬之材料,而可使用塑膠之發泡素材。然而,只要可將相對較大之間隙適當地加以填埋即可,並沒有一定要限定發泡素材之發泡倍率、或將材料限定為發泡素材。
該楔形狀間隔件18被配置於成為如被打入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之間之間隙之狀態的位置。藉此,可無關於卷狀物20之直徑而立即地進行裝箱(將貨物裝載入貨櫃之作業)。又,可防止因輸送時之輸送用貨櫃1之搖動所導致在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之間產生偏移之情形。
又,片狀間隔件19如圖11所示,係四邊形之片材。作為該片狀間隔件19之材料,較佳係使用相對於支撐構件14與楔形狀間隔件18不易滑動且容易吸收作用於卷狀物20之衝擊或加速度之材料,而可使用發泡倍率為38倍之發泡聚乙烯之發泡素材等之材料。該片狀間隔件19係在將卷狀物20搭載於組裝式座架10時鋪在組裝式座架10與卷狀物20之間隙而將組裝式座架10與卷狀物20之間加以填埋的構件。藉此,可藉由改變片材之厚度來進行卷狀物20之外徑與組裝式座架10之支撐構件14之斜邊部14f之內徑之差異的調整。又,藉由該片狀間隔件19,吸收作用於卷狀物20之衝擊或加速度,來防止卷狀物20之損傷。
藉由該等間隔件18、19,如圖12所示,即便在載置於組裝式座架10上之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之上側之載置面之形狀不完全一致,而僅利用片狀間隔件19會於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之間形成間隙的情形時,亦可藉由該2種間隔件18、19之組合來填埋間隙,而將卷狀物20牢固地固定於組裝式座架10之斜邊部14f。因此,利用單一規格之組裝式座架10便可應對外徑不同之卷狀物20。
尤其,作為片狀間隔件19之材料,於使用發泡聚丙烯來作為發泡素材之情形時,與其他發泡素材不同,由發泡聚丙烯所形成之片狀之間隔件19由於即便彎曲成直角,亦不存在斷裂而破損之可能性,因此除了可沿著卷狀物20之曲面彎曲,且卷狀物20會因自身重量而下沉、陷入而貼合於片狀之間隔件19。因此,可得到防滑之效果與落座之穩定度之增加的效果。因此,該片狀之間隔件19可取代貨物捆紮用的棉被來使用,而藉由填埋間隙,可使組裝式座架10適應尺寸不同之卷狀物20相對於組裝式座架10之上側之凹部之形狀的搭載。
又,藉由將楔形狀間隔件18形成為較片狀間隔件19更堅硬,可使利用楔形狀間隔件18所實現之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之一體化的效果更大。
又,如圖16所示,由綁紮用帶51、緊固用具52及綁紮用金屬件53所構成之綁紮用系統50係使用於用來將被載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上之卷狀物20綁紮於輸送用貨櫃1。作為該綁紮用帶51,可使用市售之聚酯製等之捆綁帶。又,作為緊固用具52,可使用市售之棘輪、張力器(繫緊器)、帶式貨物固定機、捆綁卡扣等。此外,綁紮用金屬件53雖具備有鉤環(鉤)53a、螺絲卸扣53b、U字螺栓53c等,但亦可使用市售之鉤環(鉤)、螺絲卸扣、U字螺栓等。該綁紮用金屬件53之U字螺栓53c雖預先被設置於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固定部位,但亦可視需要而設置。
其次,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進行說明。於該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之裝載步驟(裝箱步驟:將貨物裝進貨櫃之步驟)中,如圖1所示,進行鋪設步驟、座架組裝步驟、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裏側定位步驟、推入步驟、近前側定位步驟、及綁紮步驟。
首先,於鋪設構件30之鋪設步驟中,如圖2所示,將輸送用貨櫃1之門5打開,將鋪設構件30配置於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於該鋪設步驟中,鋪設構件30亦可僅預先於地板面2之上進行定位並放置,而不特別進行固定作業。然而,視需要,而並非將進行使用固定用具將鋪設構件30固定於地板面2之固定作業加以排除者。
於該鋪設步驟中,1根鋪設構件30於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在橫向Y上被配置於中央。藉此,卷狀物20之負重於輸送用貨櫃1之橫向Y上施加於中央,而可維持橫向Y上之重量平衡。再者,通常相對於1個輸送用貨櫃1,雖然1根鋪設構件30便很充分,但於輸送對象物之重量較大等之情形時,亦可相對於1個輸送用貨櫃1使用複數個鋪設構件30。
該鋪設構件30之裏側,較佳係使其抵接於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壁4(圖22)而配置。於該情形時,於裏側壁4呈波紋形狀之情形時,使其抵接於凸部(於標準規格品之貨櫃中,橫向Y之中心為凸部)。藉此,即便鋪設構件30於組裝式座架10之推入作業時或貨櫃輸送時欲朝裏側移動,由於鋪設構件30之裏側部分30c平面地抵接於裏側壁4之波紋形狀之凸部,因此朝向裏側之移動會被阻止。藉此,可謀求因鋪設構件30之移動所導致裏側壁4之損傷的防止或損傷的減輕。再者,於預計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可由其他限制構件所阻止之情形時,亦可無關於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壁4,而於較裏側壁4更靠前之位置配置鋪設構件30之裏側部分30c。
另一方面,鋪設構件30之近前側之位置如圖2所示般,係設為自輸送用貨櫃1之門5略微進到內部之位置,換言之,係設為地板面2之近前側之端部附近之位置。藉此,如圖13所示,於推入步驟時,可使推入用構件60朝向鋪設構件30之配置變容易。因此,鋪設構件30自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前端之附近位置,被配置至裏側壁4。
於其次之座架組裝步驟中,如圖2至圖11所示般,將組裝式座架10組裝至該鋪設構件30之上。於該座架組裝步驟中,如圖11所示般,雖組裝導引構件16,但組裝至固定構件17未被組裝之狀態為止。
於該座架組裝步驟中,首先,如圖2所示般,將台座構件11嵌入鋪設構件30之兩側之側部30b之間。藉此,於輸送用貨櫃1之輸送時組裝式座架10雖可沿著長度方向X移動,但使其不會沿著橫向Y偏移。換言之,使台座構件11之寬度與鋪設構件30內側之寬度大致相同,而使橫向Y上幾乎不會產生間隙。
其次,如圖3所示,將副台座構件12以預先所決定之間隔排列於地板面2上。該間隔相當於支撐構件14之中央卡合凹部14ca與側方卡合凹部14cb之間隔。此處,自長度方向X觀察時,於鋪設構件30之兩側分別各配置2個副台座構件12。又,將拉出用帶40自台座構件11之前側朝後側,沿著台座構件11之側面延長至後端。此外,使其繞過後端並沿著相反側之側面而自後側延伸至前側。藉此,如圖4所示,成為拉出用帶40之兩端被配置於台座構件11之前方的狀態。
其次,如圖4所示般,配置橫樑構件13。於該圖4之配置中,2根橫樑構件13被嵌入台座構件11之第2突起部11c之對之間、與4根副台座構件12之第4突起部12c之對之間。藉由該前後2根橫樑構件13,於長度方向X上,台座構件11與副台座構件12之位置關係會被固定。藉此,井字形構造完成。
再者,亦可將複數個(圖4中為4個)副台座構件12利用複數個(圖4中為2個)橫樑構件13加以連結,並預先一體化而形成托板狀構件,再組裝成組裝式座架10。於該情形時,設為如下之構成:將副台座構件12設為如圖24所示之形狀,將如圖25所示之形狀之橫樑構件13自橫向滑動而嵌入至橢圓B所示之部分的榫接部。藉此,如圖26所示,可使副台座構件12與橫樑構件13一體化而形成托板狀構件,則即便將橫樑構件13向上抬起,副台座構件12亦會被抬起而不會分解。
於該情形時,將複數個副台座構件12利用複數個橫樑構件13加以連結而形成平面地被組裝而成之托板狀構件,藉此可進一步提高貨物裝卸效率。亦即,於組裝作業中,可不在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之狹小而作業性惡劣之環境下進行副台座構件12與橫樑構件13之連結作業,而在輸送用貨櫃1之外部之作業性良好之環境下進行組裝而形成托板狀構件12、13。將該托板狀構件12、13於即將進行貨物裝卸前利用堆高機等設置於鋪設構件30上之台座構件11之上,藉此可提高組裝式座架10之組裝效率。
其次,將圖5所示之支撐構件14如圖6所示般,以2個正面背面相反且雙方之中央卡合凹部14ca重疊之方式進行抵接而構成為1組的狀態下,立設於台座構件11與副台座構件12之上。此時,支撐構件14之中央卡合凹部14ca被配置於台座構件11之第1突起部11b之對之間。又,支撐構件14之側方卡合凹部14cb被配置於2個副台座構件12之第3突起部12b之對之間。藉此,成為如下之狀態:3組合計6個支撐構件14於長度方向X上具有間隔而被配置於鋪設構件30之長度方向X上,且於該支撐構件14之組之間分別配置有橫樑構件13。
該支撐構件14於組裝式座架10已被組裝之狀態下,以複數個(此處為6個)支撐構件14與台座構件11(此處為1個)、與副台座構件12(此處為2個)、及與連結構件15(此處為2個)交叉之形式,分別卡合於各者而被立設。而且,支撐構件14成為使長度方向X之位置藉由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及連結構件15被固定之狀態。關於該長度方向X之間隔,於1組支撐構件14之正面及背面之間為抵接狀態,而支撐構件14之各組之間隔,支撐構件14成為以預先所設定之等間隔或不等間隔地被配置之狀態。
其次,如圖7所示,利用連結構件15來連結支撐構件14。外側之2根連結構件15之連結用凹部15a,分別被嵌入支撐構件14之上部卡合凹部14ea(圖5)。又,內側之2根連結構件15之連結用凹部15a,分別被嵌入支撐構件14之斜部卡合凹部14fa。藉此,井字形構造由支撐構件14與連結構件15所組成。
再者,該連結構件15雖自長度方向X觀察時被配置於左右之對稱位置,但該連結構件15之前後方向被左右相反地配置。亦即,於自長度方向X觀察時支撐構件14朝向正面地配置於右側之前側之情形時,被配置於右側之連結構件15分別以自前端至連結用凹部15a為止之距離會變短,而且被配置於左側之連結構件15分別以自前端至連結用凹部15a為止之距離會變長的方式被配置。另一方面,相反地於自長度方向X觀察時支撐構件14朝向正面地被配置於左側之前側之情形時,被配置於左側之連結構件15分別以自前端至連結用凹部15a為止之距離會變短,而且被配置於右側之連結構件15分別以自前端至連結用凹部15a為止之距離會變長的方式被配置。藉此,於長度方向X上,左右兩側之連結構件15之前端之位置與後端之位置會分別成為相同位置。
其次,將導引構件16如圖8及圖9所示般配置於支撐構件14之側方。於該情形時,導引構件16被嵌入支撐構件14與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間,而導引構件16之下表面16f抵接於地板面2。亦即,導引構件16以如下之方式被組入:支撐構件14之外邊部14d被嵌入導引構件16之卡合溝16aa,且作為導引構件16之平坦面之外側面16c抵接於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波紋形狀之凸部。
於將該導引構件16之組入之前後,根據卷狀物20之外徑與組裝式座架10之支撐構件14之大小的關係,視需要如圖10及圖11所示般將楔形狀間隔件18與片狀間隔件19配置於支撐構件14之上。於該楔形狀間隔件18、片狀間隔件19及導引構件16被組裝且固定構件17未被配置之狀態下,供卷狀物20載置之態勢完成。再者,亦可使用將楔形狀間隔件18與片狀間隔件19預先一體化而成之構件。
然後,於裝載步驟之後半,在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中,將卷狀物20載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上。其後,於裏側定位步驟中,對輸送時之組裝式座架10進行定位,於推入步驟中,將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推入至輸送用貨櫃1之輸送時的位置,於近前側定位步驟中,進行組裝式座架10之近前側之定位,並於綁紮步驟中,使用綁紮用系統50將卷狀物20綁紮於輸送用貨櫃1。
於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中,如圖12所示,將卷狀物20載置於該組裝式座架10之上。於輸送用貨櫃1之外部,利用堆高機(未圖示)等將叉架(爪部)插入卷狀物20之孔部(內徑部),在將卷狀物20抬起之後,使堆高機前進,而使該卷狀物20移動至輸送用貨櫃1內部之組裝式座架10之上。於該移動後,使堆高機之叉架下降,藉此將卷狀物20載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上。於卷狀物20被載置於組裝式座架10上之後,使堆高機之叉架略微地上升,並使堆高機倒退,而將叉架自卷狀物20之孔部(內徑部)拔出。藉此,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結束。
然後,於其次之裏側定位步驟中,將固定件31配置於鋪設構件30之規定位置。該裏側之固定件31會發揮組裝式座架10之輸送時之定位、及抑制組裝式座架10之輸送時朝向裏側之長度方向X之移動的作用。該固定件31之配置如圖18所示般,係將固定件31之卡合溝31d卡合於預先被設置於鋪設構件30之側部30b之卡合溝30d來進行。再者,亦可僅利用在鋪設構件30之側部30b所預先設置之卡合溝30d將固定件31之垂直壁31a卡合而卡止於卡合溝30d,而不在固定件31設置卡合溝31d。
該固定件31之位置預先被設定為,於組裝式座架10(尤其台座構件11之後端)抵接於該固定件31之狀態下,在將固定構件17組裝於組裝式座架10時,固定構件17之外側面17c會嵌合於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波紋形狀之凹凸的位置。
其後,於推入步驟中,將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自圖12之輸送用貨櫃1之入口側推入至圖13之輸送時之位置(裏側之設置有固定件31之位置)。於該推入步驟中,組裝式座架10由於在鋪設構件30之上滑動而移動,因此於該移動之前,對組裝式座架10之裏側噴灑潤滑脂或矽來作為潤滑材料,而使移動變容易。
於該組裝式座架10之移動狀態下,台座構件11由於在鋪設構件30上滑動,而副台座構件12與支撐構件14在地板面2上滑動,因此若將該等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及支撐構件14設為具有容易滑動之特性之廢塑膠的再生循環材料,該移動便會明顯地變容易。
然後,如圖13之二點鏈線所示,將角柱形狀之推入用構件60配置於鋪設構件30之上,並使用堆高機等將該推入用構件60自輸送用貨櫃1之外部推入,藉此使組裝式座架10於鋪設構件30之上滑動而移動。此時,推入用構件60以其移動方向由鋪設構件30所導引之狀態沿著長度方向X移動,而使組裝式座架10移動。然後,藉由該推入,若組裝式座架10之端部被推入至裏側之固定件31之位置,便將該推入用構件60自鋪設構件30拔出、或朝上方抬起而自鋪設構件30拆卸。藉此,推入步驟便結束。
於組裝式座架10被推入至輸送時之位置之後,於近前側定位步驟中,將近前側之固定件31配置於鋪設構件30之規定位置。該近前側之固定件31雖亦進行組裝式座架10之輸送時之定位,但其抑制組裝式座架10之輸送時朝向近前側之長度方向X之移動的作用較大。該固定件31之配置與裏側之固定件31之配置相同,如圖18所示般係將固定件31之卡合溝31d卡合於預先被設置於鋪設構件30之側部30b之卡合溝30d來進行。
然後,於卷狀物20之裏側,如圖19所示般,在將固定件31抵接於台座構件11之裏側之端面之狀態下,將間隙填埋構件71A、71B固定於台座構件11之裏側而配置,並將間隙填埋構件71A、71B抵接於卷狀物20之裏側,藉此抑制卷狀物20朝向裏側之長度方向X之移動。藉此,構成裏側之填塞機構70。
此時,如圖19所示,將固定用構件72嵌入台座構件11之固定用溝11d與間隙填埋構件71A之固定用溝73,來防止間隙填埋構件71A與台座構件11之間之偏移的發生。又,於間隙填埋構件71A與間隙填埋構件71B亦設置固定用溝73並藉由固定用構件72,來防止間隙填埋構件71A與間隙填埋構件71B之間之偏移的發生。
然後,對於卷狀物20之長度之變化(4巾(約130cm)、5巾(約175cm)等),預先準備長度不同之間隙填埋構件(4巾用、5巾用等)71B、或者在現場進行切斷加工來應對。尤其,作為該間隙填埋構件71A、71B,較佳係如圖21所示般,可預先準備大小(尤其長度)不同之若干種尺寸之間隙填埋構件71A、71B,根據卷狀物20之長度(身寬)Lb而從中選擇尺寸最適當之間隙填埋構件71A、71B。
再者,該固定用構件72亦可由長方體所形成,但較佳係如固定用構件72A般將兩側使其呈V字形狀地朝內側凹陷來形成,而可進行更堅硬之連結。於該情形時,固定用溝11d與固定用溝73之形狀亦會依據固定用構件72A之形狀而被形成。
藉由使該間隙填埋構件71A、71B之大小、尤其使上側之間隙填埋構件71B之長度變化,而可簡單地應對卷狀物20之輸送用貨櫃1之長度方向X的變化。
又,如圖20所示,將門形形狀之支架(抵接構件)81以使其抵接於卷狀物20之端面之方式設置,將間隙填埋構件(填塞構件)82插入該門形形狀之支架81與固定件31之垂直壁31a之間,並藉由該近前側填塞機構80來抑制卷狀物20之長度方向X之移動。亦即,於固定用具(固定件)31與貨物(卷狀物)20之間隙使用間隙填埋構件82而進行將間隙撐頂住之所謂填塞作業。再者,在圖15與圖17之以橢圓所示之A部分,為了圖之簡化而省略該近前側填塞機構80。
如圖21所示,藉由變更該填塞機構70、80之間隙填埋構件71B、82之長度,便可不變更組裝式座架10之尺寸而對長度(身寬)La、Lb、Lc不同之卷狀物20調整近前側之門形形狀之支架81之移動量(=間隙填埋構件82之長度之縮短量)ΔSf與裏側之間隙填埋構件71B之長度之縮短量ΔSa,藉此可某種程度效率地進行應對。再者,於該圖21中,於台座構件11,取代第1突起部11b及第2突起部11c而設置卡合溝11e。
於該近前側定位步驟之後的綁紮步驟中,將固定構件17如圖14及圖15所示般配置於支撐構件14之側方且導引構件16之上。於該情形時,固定構件17被嵌入支撐構件14與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間。亦即,固定構件17以支撐構件14之外邊部14d被嵌入固定構件17之卡合溝17aa且固定構件17之外側面17c之凸部被嵌入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波紋形狀之凹部的方式被組入。
其次,如圖16及圖17所示,藉由由綁紮用帶51、緊固用具52及綁紮用金屬件53所構成之綁紮用系統50而被固定於輸送用貨櫃1。於該綁紮用系統50中,在將綁紮用帶51僅穿過卷狀物20之孔部而不加以捲繞之狀態下,利用綁紮用帶51之前端之綁紮用金屬件53之鉤環53a鉤住穿過U字螺栓53c之螺絲卸扣53b。該綁紮用金屬件53之U字螺栓53c預先固定於地板面2。
然後,使用設置於該綁紮用帶51之兩端側之2個緊固用具52之各者將綁紮用帶51繫緊而藉由綁紮用帶51之張力,將被載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卷狀物20加以綁紮。藉由該綁紮,卷狀物20在載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狀態下被固定於輸送用貨櫃1之輸送用之規定位置。
此時,使用2個緊固用具52,於卷狀物20之兩側分別對綁紮用帶51施加張力,藉此可容易地於長度方向X之前後作用均等之張力。若僅於一側拉扯,由於綁紮用帶51會產生伸展,因此存在有難以於長度方向X之前後作用均等之張力之問題,但若不將綁紮用帶51捲繞而將綁紮用帶51穿過卷狀物20之孔部,便可藉由使用2個緊固用具52來解決該問題。
亦即,若只使用一個緊固用具而僅於綁紮用帶51之卷狀物20之一側進行拉扯,由於綁紮用帶51會產生伸展,因此難以於卷狀物20之兩側作用均等之張力,但藉由使用2個緊固用具52而於卷狀物20之兩側分別對綁紮用帶51施加張力,便可容易地於卷狀物20之兩側對綁紮用帶51作用均等之張力。
然後,於利用一個輸送用貨櫃1來輸送複數個卷狀物20之情形時,如圖22所示,依卷狀物20之數量來準備組裝式座架10,並重複進行座架組裝步驟至綁紮步驟卷狀物20之數量的次數,將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沿著鋪設構件30之長度方向X排列而加以固定。於該情形時,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之各者,個別地藉由固定件31、31與綁紮用系統50而被固定。
如此,於將複數個卷狀物20搭載於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之情形時,以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不會相互地抵接之方式進行配置,藉此可使鄰接之組裝式座架10、10彼此不受因加速度所產生之移動力。藉此,於利用一個輸送用貨櫃1且使用複數個組裝式座架10來輸送複數個卷狀物20之情形時,即便在長度方向X之加速度施加於輸送用貨櫃1時,藉由對每個組裝式座架10分別進行固定,亦可避免施加於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壁4所受之力變大之情形。
於該綁紮步驟完成之狀態下,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於長度方向X上之移動,會藉由組裝式座架10之前後之固定件31、31與固定構件17之外側面17c之波紋形狀之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之嵌合、及利用綁紮用系統50所進行之綁紮而被停止。又,基於自身重量之組裝式座架10與地板面2之間之摩擦、及基於自身重量之組裝式座架10與鋪設構件30之間之摩擦,亦會發揮抑制長度方向X上之移動的效果。
又,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其橫向Y上之移動,係藉由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被嵌入鋪設構件30、導引構件16之外側面16c及固定構件17之外側面17c之面與輸送用貨櫃1之側壁3的抵接、以及利用綁紮用系統50所進行之綁紮而被停止。又,基於自身重量之組裝式座架10與地板面2之間之摩擦、及基於自身重量之鋪設構件30與地板面2之間之摩擦,亦會發揮抑制橫向Y上之移動的效果。
又,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其關於左右傾斜或左右搖晃之旋轉,係藉由被配置於組裝式座架10之兩側之導引構件16之與地板面2及側壁3之抵接、固定構件17與側壁3之抵接、及利用綁紮用系統50所進行之綁紮而被停止。此時,由於將固定構件17配置於導引構件16之上,所以因為使固定構件17以接近卷狀物20與組裝式座架10之重心高度的高度抵接於側壁3,因此效果很大。
而且,卷狀物20之彈起,可藉由自身重量與綁紮用系統50來防止。該卷狀物20之重量雖直接施加於支撐構件14,但被傳遞至下側之台座構件11與鋪設構件30、及副台座構件12,並分散而被傳遞至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橫樑。因此,可使卷狀物20之重量分散,而可防止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損傷。又,藉由使鋪設構件30與副台座構件12之寬度、支撐構件14之板厚或個數增加,而可容易地減小與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接觸之面每單位面積的負重。
若該綁紮步驟完成,便移行至輸送步驟。如圖1所示,該輸送步驟有陸上輸送步驟、裝船步驟、海上輸送步驟、貨物上岸步驟、及陸上輸送步驟等。於該陸上輸送步驟中,使用軌道、鐵路等之移動手段,將輸送用貨櫃1自發送地移動至出貨港。又,於出貨港,在裝船步驟中,將輸送用貨櫃1裝載入貨櫃船等之船舶。然後,藉由船舶之航行,移動至離目的地最近之目的港。
然後,於目的港,在貨物上岸步驟中,將輸送用貨櫃1自貨櫃船等之船舶進行貨物上岸。其後,於陸上輸送步驟中,使用軌道、鐵路等之移動手段,將輸送用貨櫃1自目的港移動至目的地。輸送用貨櫃1之該等移動與裝船、貨物上岸等,與周知之貨櫃之移動方法相同。藉此,將卷狀物20自發送地輸送至目的地。
其次,對在目的地之裝卸步驟(拆箱步驟:自貨櫃取出貨物之步驟)進行說明。於該裝卸步驟中,進行綁紮解除步驟、卡止件解除步驟、拉出步驟、輸送對象物卸下步驟、座架分解步驟、及後處理步驟。
於最初之綁紮解除步驟中,首先將輸送用貨櫃1之門5打開,自圖17(省略固定件31之圖示)所示之狀態,於輸送用貨櫃1之輸送時之位置將緊固用具52鬆開,並解開綁紮用帶51,而解除卷狀物20之綁紮。又,將固定構件17朝上側拔出,而解除組裝式座架10之長度方向X之束縛。
此外,將近前側之固定件31與近前側填塞機構80卸除。藉此,如圖13所示(但是,於無推入用構件60之狀態),設為可移動載置有卷狀物20之狀態之組裝式座架10的狀態。
於該拉出步驟中,組裝式座架10由於在鋪設構件30之上滑動而移動,因此於該移動之前,對組裝式座架10之近前側(前方)之鋪設構件30之凹部噴灑潤滑脂或矽來作為潤滑材料,而使移動變容易。然後,將拉出用帶40之前端部分連接於外部之拉扯工具(未圖示),將該拉扯工具利用堆高機或車輛或外部之絞盤等加以拉出,藉此使組裝式座架10於鋪設構件30之上滑動而移動。藉由該移動,將組裝式座架10自輸送用貨櫃1之輸送時之位置朝入口側拉出。
該拉出步驟結束,如圖12所示,若組裝式座架10被拉出至入口側,於輸送對象物卸下步驟中,將卷狀物20自組裝式座架10抬起而自輸送用貨櫃1取出。更詳細而言,使堆高機前進,在將叉架插入卷狀物20之孔部(內徑部)後,使叉架略微地上升。藉此,將卷狀物20自組裝式座架10卸下。其次,使堆高機倒退,將卷狀物20自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取出。然後,使卷狀物20移動至預先所設定之既定場所。藉由該輸送對象物卸下步驟,卷狀物20之輸送完成。
於該輸送對象物卸下步驟之後,進行座架分解步驟。於該座架分解步驟中,依照與座架組裝步驟相反之順序,自圖11之狀態將片狀間隔件19卸除,而成為圖10之狀態。自該圖10之狀態將楔狀間隔件18卸除而成為圖9之狀態。此外,自該圖9之狀態將導引構件16朝上側拔出而成為圖7之狀態。其後,將連結構件15卸除而成為圖6之狀態。又,將支撐構件14卸除而成為圖4之狀態。此外,將橫樑構件13朝上方拔出而成為圖3之狀態。然後,分解為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及拉出用帶40。將該台座構件11卸除而成為圖2之狀態。再者,於上述之分解之適當時期,將裏側填塞機構70與裏側之固定件31卸除。藉此,座架分解步驟結束。
又,於綁紮之解除或組裝式座架10之分解時,如圖27所示,另外準備將組裝式座架10之其他構件14~19或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51~53等加以彙整之回收兼保管箱90,並將組裝式座架10之構件14~19或用具51~53放入該回收兼保管箱90。該回收兼保管箱90既可為袋狀,亦可為相對具有剛性之容器。
將該回收兼保管箱90綁紮於托板狀構件12、13,並將該托板狀構件12、13利用堆高機取出至輸送用貨櫃1之外部,藉此可更有效率地進行組裝式座架10之構件14~19與用具51~53之保管、管理、移動。又,於無法依托板狀構件12、13之順序進行組裝狀態下之保管之情形時,橫樑構件13由於可自副台座構件12簡單地裝卸,因此亦可容易地將副台座構件12與橫樑構件13分解而加以保管。
尤其,於回收兼保管箱90為長方體之形狀之情形時,如圖28所示,除了該回收兼保管箱90之保管或送回時朝向輸送用貨櫃1之收納會變容易,而且可將許多組的裝箱構件、用具總括地利用一個輸送用貨櫃1來加以輸送。
若該座架分解步驟結束,若於整理收拾步驟中,將鋪設構件30自輸送用貨櫃1撤去,並對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進行清掃而使其變乾淨。另一方面,對組裝式座架10之分解後之各構件進行處理。該處理會根據情況,將各構件彙整,而例如如圖28所示般,將20組至30組等多數(圖中為20組)的回收兼保管箱90與裝箱用之用具放入輸送用貨櫃1,並運回發送地進行再利用、或者於目的地進行焚燒處置或再生循環處置。然後,結束一連串貨櫃之輸送作業。
藉此,可將集中放入有組裝式座架10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件11~17與卷狀物20朝向輸送用貨櫃1之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51~53等的回收兼保管箱90,以一個或複數個加以彙整放入輸送用貨櫃1,而送回卷狀物20之發送地。藉此,由於可以緊湊地加以彙整之狀態將組裝式座架10之構件11~17與裝箱作業所需之用具51~53送至發送地,因此可減少該等之輸送成本,並可藉由再生循環,將卷狀物20之輸送費用更進一步地降低成本。
再者,於上述之組裝式座架10之組裝中,井字形構造等係沿著長度方向X配置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連結構件15,並沿著橫向Y配置橫樑構件13與支撐構件14,而設為正交狀態之井字形構造。然而,雖然該等交叉之角度較佳係呈90度(degree)、即使其等正交,但不一定被限定於此,只要於被組裝之狀態下可確保強度即可,該交叉之角度亦可設為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
又,支撐構件14與連結構件15之結合部分之凹部的形狀與卡合於支撐構件14之導引構件16與固定構件17之相互之結合部分之溝的形狀,較佳係為了使產生於角部之應力分散而避免應力集中從而自角形狀設為圓形。藉此,可預防自結合部分之裂紋發生的情形。
再者,於使用具有與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成為齊平之平面的台車之情形時,係如以下所述。於該情形時之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中,將台車上之鋪設構件連接於鋪設構件30,於該台車之鋪設構件上組裝組裝式座架10,並藉由起重機或堆高機,將卷狀物20搭載於組裝式座架10上。將搭載有該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自台車上之鋪設構件移動至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之鋪設構件30。另一方面,於輸送對象物卸下步驟中,將台車上之鋪設構件連接於鋪設構件30,在使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暫時地移動至該台車之鋪設構件之上以後,藉由起重機或堆高機,將卷狀物20吊起。
又,搭載於輸送用貨櫃1之內部之卷狀物20的個數,並不限定於1個,亦可依據卷狀物20之重量及尺寸與輸送用貨櫃1之大小之關係,而為2個以上。於該情形時,如圖22之中段與下段所示,將組裝式座架10排列於一根鋪設構件30上。
此時,組裝式座架10之台座構件11不會相互地抵接,而對每個組裝式座架10,分別藉由固定件31(及填塞機構70、80)、固定構件17及綁紮用系統50而於長度方向X上被固定,可防止長度方向X之移動。亦即,使鄰接之組裝式座架10彼此不會受因加速度所產生之移動力。藉此,於將複數個組裝式座架10沿著長度方向X配置之情形時,即便於長度方向X之加速度施加於輸送用貨櫃1時,藉由針對每個組裝式座架10分別進行固定,亦可避免施加於輸送用貨櫃1之裏側壁4之力變大之情形。
又,較佳係於組裝式座架10中,利用容易滑動且強度相對較高之材料來形成被配置於下側之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利用雖強度相對較低但輕量之材料來形成被配置於上側之支撐構件14、連結構件15,並利用壓縮性與復原性較高、雖強度相對較低但輕量之材料來形成被配置於側方之導引構件16、固定構件17。又,間隙填埋材71A、71B、82較佳係由強度相對較高且容易加工之材料來形成。藉此,卷狀物20之裝箱所使用之材料之重量的增加便可較少。
例如,利用相對具有強度之廢塑膠之再生循環材來形成被配置於下側之構件11、12、13,利用輕量之發泡倍率20倍之發泡聚乙烯來形成被配置於上側之構件14、15,並利用更輕量之發泡倍率38倍之發泡聚乙烯來形成被配置於側方之構件16、17。
於該情形時,由於大量地使用發泡聚乙烯,因此除了可謀求大幅度之輕量化,且可藉由優異之耐負重性(硬度+黏性)、高隔熱性、耐水性、高耐衝擊性來吸收減輕衝動、振動。又,與習知技術之裝箱所使用之木材不同,發泡聚乙烯由於含水率幾乎為零,因此可發揮優異之防水、耐水性,而明顯地減輕卷狀物20於輸送中結露因出水所導致之損傷等的風險,而可避免濕損,而且發泡聚乙烯除了無焚燒處置之限制外,亦可實現作為廢塑膠之再生循環材而使用等之再生循環,具有可安全地焚燒且環保之高環境性能。
本發明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所使用之組裝式座架10,由於可藉由利用較輕之構件(輕量套組)所進行之組裝來形成,因此即便並非熟練者,亦可簡單地將組裝式座架10加以組裝。又,藉由將組裝式座架10套件化,可使組裝前之貯存空間極小化。亦即,可實現基於貨物裝卸負荷之減輕、作業之效率化、及輕量素材之安全的作業。例如,即便為無作業經驗者之情形時,只要能熟悉即可由2名作業員以3分鐘左右將組裝式座架10加以組裝。再者,於習知技術之利用木製框架所進行之固定之情形時,亦存在有由2名作業員花約1個小時左右(包含:方材之尺寸測量、切割)才完成的例子。
又,於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若配合一個以上預先設定之標準之卷狀物之尺寸來構成標準的組裝式座架,而將組裝標準之組裝式座架所需要的尺寸之支撐構件14標準化為標準之支撐構件,便可進一步得到如下之效果。
根據使用該標準之組裝式座架之方法,由於藉由設為標準之組裝式座架,而可實現模式套件化,因此藉由在可取得卷狀物20之尺寸之前便預先以若干個模式來準備標準之組裝式座架的構件、即藉由針對每一種標準之卷狀物分別預先製作並貯存型樣套組(整套標準化之組裝材料及整套該組裝所需要的道具),而可迅速地準備可載置標準之卷狀物之標準的組裝式座架。
此外,既可柔軟地且迅速地應對尺寸與標準之卷狀物略微不同之卷狀物,而且亦可柔軟地且迅速地應對突然之輸送需要,而可準備可載置該卷狀物20之標準的組裝式座架。
於卷狀物20之外徑小於標準之卷狀物之情形時,藉由在組裝式座架10與卷狀物20之間鋪設間隔件18、19,便可進行以習知方式所實施之固定及綁紮,可使卷狀物20與標準之組裝式座架一體化而將卷狀物20牢固地加以固定。
於卷狀物20之外徑大於標準之卷狀物之情形時,相對於圖23之下側所示之標準的組裝方式,如圖23之上側所示,將組裝式座架10之支撐構件14之中央卡合凹部14ca之缺口朝內邊部14h側擴張,並且將支撐構件14較標準位置沿著橫向Y擴大而配置。亦即,構成為組裝式座架10具備有左右一對支撐構件14,並利用該一對支撐構件14直接或間接地承受卷狀物20之負重,並且構成為於組裝式座架10中可擴大縮小輸送用貨櫃1之寬度方向上之支撐構件14、14的配置位置。而且,藉由在該等支撐構件14之上鋪設片狀間隔件19,而將支撐構件14與卷狀物20之間的間隙加以填埋。藉此,於卷狀物20之外徑較大之情形時,由於可藉由將支撐構件14較標準位置沿著橫向Y擴大而配置來簡單地應對,因此,可容易地應對大直徑之卷狀物20。
此時,雖然必須增大所擴大之與支撐構件14之外邊部14d卡合之側的導引構件16之卡合溝16aa與固定構件17之卡合溝17aa之深度的量,但既可於將支撐構件14擴大而配置時加以切取,亦可設為如下之構成:預先較深地加以形成,並於平常時放置填塞物,再視需要將該填塞物加以去除。於該情形時,將填塞物之材料設為較支撐構件14之材料更柔軟之材料、相對於推入難以承受之材料,例如若支撐構件14之材料為發泡倍率20倍之發泡聚酯,便將填塞物之材料設為發泡倍率38倍之發泡聚酯。
根據該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當利用輸送用貨櫃1來輸送各種尺寸與重量之卷狀物20時,為了應對更大範圍之卷狀物20,可藉由變更組裝式座架10之支撐構件14之尺寸或個數、台座構件11與副台座構件12、橫樑構件13、連結構件15之尺寸或個數,而容易地且柔軟地加以應對。
藉由該模式套件化、間隔件18、19之使用及支撐構件14之配置方式,由於可不需與卷狀物20之尺寸完全一致地將支撐構件14加以切割或成形,因此可明顯地縮短取得卷狀物20之尺寸之後之作業時間(前置時間,lead time)。
而且,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中,使用上述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將輸送用貨櫃1搭載於船舶而對卷狀物20進行海上輸送。根據該方法,由於在將載置有卷狀物20之組裝式座架10固定於輸送用貨櫃1且將卷狀物20綁紮之狀態下對輸送用貨櫃1進行輸送,因此可利用組裝式座架10來吸收輸送時因伴隨著輸送用貨櫃1之上下移動或前後運動之貨物裝卸所產生之對於輸送用貨櫃1之衝擊力。又,由於可藉由組裝式座架10之各構件之尺寸與配置個數(設置面積)之增加,而容易地分散施加於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負重及衝擊負重,因此可防止於貨物裝卸中使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損傷之情形。
此外,於利用船舶進行之海上輸送中,雖存在有如下之情形:船舶於天候惡劣時會大幅地搖晃,而使輸送用貨櫃1產生遠大於陸上輸送時所產生之橫向力的橫向力,但即便該等橫向力,亦可利用組裝式座架10、尤其導引構件16與固定構件17使產生於卷狀物20之橫向力分散而由輸送用貨櫃1負擔,況且,藉由利用支撐構件14所進行之朝向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的負重傳遞、及利用台座構件11、副台座構件12、支撐構件14所實現之與輸送用貨櫃1之地板面2之接觸面積的增加,由於可容易地使朝向輸送用貨櫃1之負重分散,因此,輸送用貨櫃1不會於輸送中損傷。
而且,即便於將卷狀物20單向通行地進行輸送之情形時,由於亦可容易地將立體之組裝式座架10分解為平面構件,因此既可容易地捆包並加以送回,亦可容易地且簡單地於輸送目的地進行廢棄處置或進行再生循環。
其次,對實驗結果進行說明。關於拉出力,即便為9 t(噸)之卷狀物20,亦可利用6 t型之堆高機加以拉出。又,藉由將潤滑脂或矽噴灑於鋪設構件30,可將9 t之卷狀物20之拉出所需要的張力減輕至700 kgf~900 kgf。
又,作為耐衝擊性之試驗,於垂直方向之衝擊試驗中,相對於施加於輸送用貨櫃1之加速度(最大垂直加速度:35 G),卷狀物20之最大垂直加速度為6 G,約30 G之加速度由組裝式座架10所吸收,而卷狀物20係既未移動且亦未損傷之狀態。又,雖已以搭載有輸送用貨櫃1之車輛來進行自時速30 km/h起之煞車試驗(水平加速度4 G~8 G以指示器(indicator)之顯示來確認),但即便於該情形時,卷狀物20仍為既未移動且亦未損傷之狀態。
1:輸送用貨櫃 2:地板面(輸送用貨櫃) 3:側壁(輸送用貨櫃) 4:裏側壁(輸送用貨櫃) 5:門(輸送用貨櫃) 10:組裝式座架 11:台座構件 11a:基部 11b:第1突起部 11c:第2突起部 11d,73:固定用溝 12:副台座構件 12a:基部 12b:第3突起部 12c:第4突起部 13:橫樑構件 14:支撐構件 14a:負重支撐部 14b:延長部 14c:下邊部 14ca:中央卡合凹部 14cb:側方卡合凹部 14d:外邊部 14e:上邊部 14ea:上部卡合凹部 14f:斜邊部 14fa:斜部卡合凹部 14g:中邊部 14h:內邊部 14i:板面 15:連結構件 15a:連結用凹部 16:導引構件 16a,17a:內側面 16aa,17aa,30d,31d:卡合溝 16b,17b:端面 16c,17c:外側面 16d,17d:上表面 16e,17e:減輕孔 16f,17f:下表面 16g,17g:搬運用溝 17:固定構件 18:楔形狀間隔件 19:片狀間隔件 20:卷狀物(輸送對象物) 30:鋪設構件 30a:底部 30b:側部 30c:裏側部分 31:固定件 31a:垂直壁 31b:連接壁 40:拉出用帶 50:綁紮用系統 51:綁紮用帶 51a:輪 52:緊固用具 53:綁紮用金屬件 53a:鉤環(鉤) 53b:螺絲卸扣 53c:U字螺栓 60:推入用構件 70:裏側填塞機構 71A,71B,82:間隙填埋構件 72,72A:固定用構件 80:近前側填塞機構 81:門形形狀之支架 90:回收兼保管箱 A:部分 B:橢圓 La,Lb,Lc:長度 ΔSa:縮短量 ΔSf:移動量
圖1係示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之各步驟之圖。 圖2係表示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中鋪設構件之鋪設、及於鋪設構件之上配置組裝式座架之台座構件之步驟的立體圖。 圖3係表示在圖2之鋪設構件與台座構件配置副台座構件與拉出用帶之步驟的立體圖。 圖4係表示在圖3之台座構件與副台座構件配置橫樑構件之步驟的立體圖。 圖5係表示組裝式座架之支撐構件之形狀的三視圖與立體圖。 圖6係表示將圖5之支撐構件配置於圖4之台座構件、副台座構件及橫樑構件之步驟的立體圖。 圖7係表示將連結構件配置於圖6之支撐構件之步驟的立體圖。 圖8係表示在將導引構件配置於圖7之支撐構件之前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9係表示在將導引構件配置於圖8之支撐構件之後之狀態之組裝式座架的立體圖。 圖10係表示在將楔形狀間隔件配置於圖9之組裝式座架上之後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1係表示在將片狀間隔件配置於圖10之楔形狀間隔件上之後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2係表示在將卷狀物配置於圖11之片狀間隔件上之後並成為可推入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3係表示將組裝式座架推入輸送時之位置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4係表示在將組裝式座架推入輸送時之位置之後且將固定構件配置於圖12之組裝式座架上之前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5係表示在將固定構件配置於圖14之組裝式座架上之後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6係表示將卷狀物綁紮於貨櫃之綁紮用帶之綁紮狀態之形狀的立體圖。 圖17係表示將圖16之綁紮用帶配置於圖15之卷狀物之後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18係用以對固定件之構成、以及將固定件配設於鋪設構件之方法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19係示意性地表示裏側之固定件與卷狀物之端部之間之填塞之連接狀態的立體圖與側視圖。 圖20係示意性地表示近前側之固定件與卷狀物之端部之間之填塞之連接狀態的立體圖與側視圖。 圖21係示意性地表示對應於卷狀物之長度變化的填塞之連接狀態之應對的側視圖。 圖22係示意性地表示輸送用貨櫃中卷狀物之配置的俯視圖。 圖23係示意性地表示卷狀物之外徑較大時之支撐構件之配置的前視圖。 圖24係例示在組裝式座架中用以於組裝橫樑構件時使其一體化而成為托板狀構件之副台座構件之形狀的示意圖。 圖25係例示在組裝式座架中用以於組裝橫樑構件時使其一體化而成為托板狀構件之橫樑構件之形狀的示意圖。 圖26係例示組裝式座架中一體化而成之托板狀構件之示意性的俯視圖。 圖27係示意性地表示將組裝式座架之構件與在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放入回收兼保管箱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28係示意性地表示將回收兼保管箱放入輸送用貨櫃之狀態的立體圖。

Claims (21)

  1. 一種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將輸送對象物載置於配置在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組裝式座架,並移動上述輸送用貨櫃,藉此輸送上述輸送對象物;其特徵在於,其包含有: 輸送對象物搭載步驟,其將上述組裝式座架組裝至在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地板面上沿著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深度方向所配置之長尺寸形狀之鋪設構件上,並載置上述輸送對象物; 推入步驟,其使供上述輸送對象物載置之上述組裝式座架在上述鋪設構件之上滑動而移動,藉此進行將上述輸送對象物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裏側的推入;及 拉出步驟,其將上述輸送對象物自上述輸送用貨櫃之裏側拉出。
  2. 如請求項1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前後,配置用以抑制上述組裝式座架朝向上述鋪設構件之長度方向移動之固定件。
  3. 如請求項1或2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抵接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之面呈沿著上述鋪設構件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形狀被形成且將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負重傳遞至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地板面之長尺寸形狀的台座構件與副台座構件,並且於上述組裝式座架已被組裝之狀態下,上述台座構件被配置於上述鋪設構件上,且上述副台座構件被配置於上述鋪設構件之側方之上述地板面。
  4. 如請求項3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將複數個上述副台座構件利用複數個橫樑構件加以連結,預先使其一體化而形成托板狀構件之後,再組裝至上述台座構件。
  5. 如請求項4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分解時,將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件與在上述輸送對象物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集中放入將組裝式座架之構件與用具放入回收兼保管箱中,將上述回收兼保管箱綁紮於上述托板狀構件,並將上述托板狀構件取出至輸送用貨櫃之外部。
  6. 如請求項3至5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上述輸送用貨櫃之裏側之固定方法中,將間隙填埋構件固定而配置於上述台座構件之裏側,並使上述間隙填埋構件抵接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裏側,藉此抑制上述輸送對象物朝向裏側之移動。
  7. 如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之固定方法中,使抵接構件抵接於上述輸送對象物之前側而設置,並且在上述抵接構件與配置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上述台座構件之上述入口側之固定件之間插入間隙填埋構件,而抑制上述輸送對象物之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入口側的移動。
  8. 如請求項3至7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將複數個上述輸送對象物搭載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情形時,以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上述台座構件不會相互地抵接之方式配置。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固定構件,該固定構件具有卡合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之被形成為波紋形狀的部分。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導引構件,該導引構件具有抵接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的平坦面。
  11.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固定構件,其具有卡合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之被形成為波紋形狀的部分;及導引構件,其具有抵接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波紋形狀之側壁之一部分的平坦面;並且將上述導引構件之材料設為較上述固定構件之材料更柔軟之材料。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上述拉出步驟中,藉由拉扯自被配置於上述鋪設構件之上之上述台座構件之前方經由一側方與後方而自另一側方被通至前方之拉出用帶之前方的兩端,使載置有上述輸送對象物之狀態之上述組裝式座架移動。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將上述輸送對象物搭載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狀態下,利用剖面呈楔形狀之長尺寸之楔形狀間隔件來填埋在上述輸送對象物與上述組裝式座架之間產生的間隙,並且利用片狀間隔件來承受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負重。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將上述輸送對象物綁紮於上述輸送用貨櫃時,在將上述輸送對象物搭載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狀態下,將綁紮用帶自上述輸送用貨櫃之一固定部位經由上述輸送對象物而佈滿至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另一固定部位,並且於上述綁紮用帶中之上述輸送對象物與上述固定部位之間各自的位置設置緊固用具,並使用上述緊固用具在上述輸送對象物之兩側將上述綁紮用帶繫緊而將上述輸送對象物綁紮於上述輸送用貨櫃。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於上述推入步驟與上述拉出步驟之至少一者中,在上述組裝式座架之移動前,對上述鋪設構件噴灑潤滑材料。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構成為上述組裝式座架具備有左右一對支撐構件,利用該一對支撐構件直接或間接地承受上述輸送對象物之負重,並且構成為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中,可擴大縮小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寬度方向上之上述支撐構件的配置位置。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利用模板成形品來構成上述組裝式座架之構件之一部分或全部。
  18. 如請求項5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將集中放入有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件與上述輸送對象物之朝向上述輸送用貨櫃之綁紮作業所使用之用具的上述回收兼保管箱,以一個或複數個加以彙整而放入輸送用貨櫃,並送回至上述卷狀物之發送地。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其中, 上述輸送對象物係如下之卷狀物:在個體重量為5 t以上且25 t以下,且以未捆包狀態載置於平面上時,施加至該平面之負重所產生之面壓為500 kg/cm2 以上。
  20. 一種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其特徵在於, 使用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將上述輸送用貨櫃搭載於船舶而對上述輸送對象物進行海上輸送。
  21. 一種貨物裝卸用具,係用以將輸送對象物載置於配置在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組裝式座架來移動上述輸送用貨櫃者;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 長尺寸形狀之鋪設構件,其沿著上述輸送用貨櫃之深度方向被配置於上述輸送用貨櫃之內部之地板面之上,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一部分被配置於其上,且於其上滑動而移動;及 綁紮用系統,其對被載置於上述組裝式座架之上之輸送對象物進行綁紮。
TW109103288A 2019-02-05 2020-02-04 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TW2020352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18608A JP6768854B2 (ja) 2019-02-05 2019-02-05 コンテナによる輸送方法、コンテナによる海上輸送方法
JP2019-018608 2019-0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262A true TW202035262A (zh) 2020-10-01

Family

ID=71947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3288A TW202035262A (zh) 2019-02-05 2020-02-04 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68854B2 (zh)
TW (1) TW202035262A (zh)
WO (1) WO20201622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0886A (zh) * 2020-10-26 2023-07-04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 线材卷的捆包体和线材卷向集装箱的搭载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9151B2 (ja) * 2019-04-26 2023-02-0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コイル状製品用金属製パレット
JP6913839B1 (ja) * 2020-01-22 2021-08-04 株式会社 商船三井 コイル架台
US11712003B2 (en) * 2020-06-25 2023-08-01 Square Head Inc. Harvesting system including modular units
WO2022091488A1 (ja) * 2020-10-26 2022-05-05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 線材コイルの梱包体、及び線材コイルのコンテナへの搭載方法
WO2023047178A1 (en) * 2021-09-23 2023-03-30 Kunal Ghosh System for loading,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objects in a conta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7684A (ja) * 1991-11-22 1993-06-15 Nkk Corp 金属コイル梱包用資材および梱包体
JP3819623B2 (ja) * 1999-02-10 2006-09-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支持用架台
JP3613524B2 (ja) * 2001-10-17 2005-01-26 住友金属物流株式会社 貨物固定補助具
JP4291059B2 (ja) * 2003-06-30 2009-07-08 フジコーワ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ー
JP5129766B2 (ja) * 2009-02-12 2013-01-30 マシュー ブロック 荷物拘束ストリッ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90886A (zh) * 2020-10-26 2023-07-04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 线材卷的捆包体和线材卷向集装箱的搭载方法
CN116390886B (zh) * 2020-10-26 2023-09-29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 线材卷的捆包体和线材卷向集装箱的搭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62283A1 (ja) 2020-08-13
JP6768854B2 (ja) 2020-10-14
JP2020125137A (ja)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35262A (zh) 利用貨櫃進行之輸送方法、利用貨櫃進行之海上輸送方法及其貨物裝卸用具
JP5130210B2 (ja) 貨物の積み込み及び輸送の改良
US9938073B2 (en) Pipe intermodal logistics system
US9394150B2 (en) Cradle retainer for material handling
US10029820B2 (en) Transport ai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use thereof
US7604443B2 (en) Adjustable load stabiliz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398343B1 (en) Rail cargo restraint system
JP2004323082A (ja) 運搬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固定方法
US9321393B2 (en) Load securing wall system
US20070110536A1 (en) Corner and bulkhead protector
AU2010200919A1 (en) Handling Apparatus for Sheet Materials
JP3343744B2 (ja) 緩衝包装材組立体
NL2000020C2 (nl) Profiel voor het beschermen van vast te zetten lading.
JP6913839B1 (ja) コイル架台
JP3239405U (ja) トラック・トレーラー荷台におけるオイルテンパー線荷崩れ防止装置
JP4886054B2 (ja) 段積みラック
JPH06329384A (ja) 荷滑り防止装置を備える搬送荷台
JP2006082837A (ja) 長尺物用パレット及びそのパレットへの搬送物の積載方法並びにそのパレットを用いる輸送容器への搬送物の搬送方法
JP6602171B2 (ja) 貨物の固縛方法
JP3001362U (ja) 輸送用コンテナのパレット積荷物の荷崩れ防止装置
JP2005082204A (ja) 荷崩れ防止用巻付体に使用される補助具
DK201870281A1 (en) SECURING SYSTEM
JP2004083101A (ja) コイル状重量物の輸送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レット
JPH092475A (ja) 長尺物保管用ボックス体の使用方法
JP2000229575A (ja) 荷崩れ防止具及び運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