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5086A - 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5086A
TW202035086A TW108144921A TW108144921A TW202035086A TW 202035086 A TW202035086 A TW 202035086A TW 108144921 A TW108144921 A TW 108144921A TW 108144921 A TW108144921 A TW 108144921A TW 202035086 A TW202035086 A TW 20203508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elastic body
support
knife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2772B (zh
Inventor
藤井幹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5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5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7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02Perforating by punching, e.g. with relatively-reciprocating punch and bed
    • B26F1/14Punching tools; Punching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18Means for removing cut-out material or was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38Cutting-out; Stamping-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38Cutting-out; Stamping-out
    • B26F1/44Cutters therefor; D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18Means for removing cut-out material or waste
    • B26D2007/1809Means for removing cut-out material or waste by stripping fi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18Means for removing cut-out material or waste
    • B26D2007/189Mounting blanking, stripping and break-out tool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衝切用具,係用以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者,該衝切用具係具備有:
支持體;
刀模,係呈筒形,且於一方的端部具有刀尖,而另一方端部與前述支持體結合;以及
第一彈性體,係收容於前述刀模的內部;其中,
於前述筒形的軸線方向之前述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前述支持體側的端部係位在與前述刀尖之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位在較前述刀尖的位置還遠離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前述第一彈性體係在前述軸線方向中朝向前述支持體施加有壓力時收縮,而可使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前述端部移動至較前述刀尖之位置還靠近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Description

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用以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的衝切用具及該樹脂膜的衝切方法。
使用於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等終端裝置的影像顯示部分的偏光板,隨著終端裝置之形狀或物理按鍵、攝影機孔等之配置的多樣化,異形形狀的偏光板如雨後春筍般增加。其中特別是,由於用來作為攝影機孔等之小徑孔係遠離偏光板的外緣而存在者,所以特別要求加工外觀品質以及加工精密度。
就小徑孔的開孔方法而言,眾所周知有:利用鑽頭開孔方法,及以利用與孔部相同形狀的刀模衝切方法。然而,利用鑽頭開孔方法雖然加工外觀品質及尺寸精密度較高,卻耗費較長加工步驟數及加工時間。另一方面,利用刀模開孔方法,加工步驟數及加工時間較短,卻會造成於衝切時產生偏光板之削料(衝削)之處理的問題。這樣的衝切削料會受到靜電或積層於偏光板之黏著劑層的黏性,附著於偏光板的表面而容易導致品質降低,故必須確實地加以除去。
就確實地移除利用刀模對膜衝切時所產生的衝切削料的方法而言,以往眾所周知有:從刀模內部送風俾使衝切削料不殘留於刀模內,或藉由從使刀模靠近側的相反側抽吸衝切削料而回收的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2)。
而且,作為具有攝影機孔等之偏光板的一個型態,會有含有部分性具有非偏光部的偏光膜的偏光板。就該種偏光板所含有之偏光膜的製造手段而言,例如在專利文獻3揭示以下的技術:於長條狀的偏光膜的一面,積層具有以預定間隔配置之貫通孔的長條狀的表面保護膜,而獲得長條狀的偏光膜積層體,且以該表面保護膜為遮罩,且使該偏光膜積層體與鹼性溶液接觸,使該表面保護膜之具有貫通孔部分的偏光膜與鹼性溶液接觸而脫色,以形成非偏光部分。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4-3369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2589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6-27394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方法會有使裝置構成變得龐大的問題。而且,進行送風或抽吸而回收的分法,若應用於偏光板的衝切加工,亦會有受到該偏光板的靜電或黏著劑層的黏著程度而不一定能夠充分地回收的問題。在專利文獻3記載的製造方法中所需的表面保護膜係在預定的間隔具有貫通孔,且必須設置使偏光膜貼合用之黏著劑層,惟專利文獻3完全沒有揭示該表面保護膜的具體的製造方法,特別是針對貫通孔形成時之廢棄物(衝切削料等)的除去手段。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在樹脂膜形成貫通孔時,以相較簡易的構成確實地回收衝切削料的衝切用具。此外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上述衝切用具的衝切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衝切用具,係用以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者,該衝切用具係具備有:支持體;刀模,係呈筒形,且於一方的端部具有刀尖,而另一方端部與支持體結合;以及第一彈性體,係收容於刀模的內部;其中,於筒形的軸線方向之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支持體側的端部係位在與刀尖之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位在較刀尖的位置還遠離支持體的位置;第一彈性體係在軸線方向中朝向支持體施加有壓力時收縮,而可使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移動至較刀尖之位置還靠近支持體的位置。
使用該衝切用具而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時,第一彈性體會比刀模的刀尖還更早或者同時與樹脂膜接觸,之後,第一彈性體會藉由壓力而收縮,並且刀尖會與樹脂膜接觸。之後,在形成貫通孔之後拔起刀模時,第一彈性體會隨著刀模的拔起並伸長回復至原本的形狀,並在刀尖與樹脂膜分離後與樹脂膜分離,或者在刀尖與樹脂膜分離的同時與樹脂膜分離。也就是,第一彈性體會發揮按壓住衝切削料的作用直到刀模與樹脂膜分離為止。藉此,防止衝切削料附著於刀模而被拉起的情事,且使衝切削料滯留在載置著樹脂膜的位置。因此,不會使衝切削料分散到樹脂膜上,而且,也不會使衝切削料因進入到刀模內而殘留在刀模內,而可確實地進行衝切削料的回收。
在該衝切用具中,筒形的軸線方向之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係位在較刀尖之位置還遠離支持體的位置為佳。如此一來,藉 由刀尖來裁斷樹脂膜時,在刀尖接觸到樹脂膜之前,會使第一支持體與樹脂膜接觸,所以可在按壓著樹脂膜的狀態下,裁斷樹脂膜。因此,會有不易使裁斷位置偏移的效果。
該衝切用具亦可為下述之構成:更具備配置於刀模的周邊並且支持體上的第二彈性體;且筒形的軸線方向之第二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係位在與刀尖之位置大致相同位置,或位在較刀尖之位置還遠離支持體的位置;而第二彈性體係在軸線方向中朝向支持體施加有壓力時收縮,而可使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移動至較刀尖的位置還靠近支持體的位置。該情形,第二彈性體係與第一彈性體發揮按壓住衝切削料直到刀模與樹脂膜分離的作用同樣地,會發揮按壓住衝切削料之周邊的樹脂膜的效果。藉此,可在衝切時使樹脂膜的位置穩定,並且,不僅衝切削料確實地滯留在原先所載置的位置,而且樹脂膜也確實地滯留在原先所載置的位置,並防止因彼此的位移使得衝切削料分散的情事。
在該衝切用具中,筒形的軸線方向之第二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係位在較刀尖之位置還遠離支持體的位置為佳。如此一來,可在衝切時使樹脂膜的位置穩定,並且,不僅衝切削料可確實地滯留在原先所載置的位置,樹脂膜也可確實地滯留在原先所載置的位置,並且使得刀尖藉由第二彈性體來隱蔽,所以還可充分防止操作本發明之衝切用具的作業員與該刀尖接觸的情事。
在該衝切用具中,亦可為下述構成:軸線方向之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係位在比起軸線方向之第二彈性體的端部當中較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還遠離支持體的位置為佳。若各端部的位置關係如上述 方式設置,會使得衝切削料比樹脂膜還更持久地被彈性體按壓,會加強衝切削料比樹脂膜還滯留在載置部位的狀況。因此,當衝切後先移除樹脂膜時,防止衝切削料被樹脂膜拉起而分散。
亦可為下述構成: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支持體之側的端部的表面係被離模處理(又稱離型處理或脫膜處理)。藉此,防止衝切削料附著於第一彈性體的表面。
亦可為:刀尖的外徑為5mm以下。
亦可為下述構成: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的硬度均為25至50。若為該硬度,則壓力施加在各彈性體時,容易達成彈性體的前述端部如期望的方式移動。
此外,作為衝切對象的樹脂膜亦可具備黏著劑層及剝離片。當衝切削料分散在樹脂膜上時,黏著劑層的黏性會造成移除衝切削料時的障礙,且因剝離片的剝離使得衝切削料的數量增加。根據本發明的衝切用具,即便樹脂膜具備有黏著劑層及剝離片之情形,也可確實地進行衝切削料的回收,所以可適合使用作為於該樹脂膜形成貫通孔的用具。
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衝切方法,係使用前述衝切用具而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該衝切方法係具有:在筒形的軸線方向中,使配置成與軸線方向正交的樹脂膜及襯板與刀模相對向的配置步驟;在軸線方向中,使樹脂膜與刀模相對地靠近及接觸,使第一彈性體沿軸線方向收縮並且藉由刀模壓切樹脂膜而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的衝切步驟;在線方向中,使樹脂膜及襯板與刀模相對地分離,且使因貫通孔的形成所產生的衝切削料殘置在襯板之上的分離步驟。藉此,可藉由上述作用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並且可確實地回收衝切削料。
在此,可設為:襯板之表面的靜摩擦係數為0.3以下之構成。藉此,易使衝切削料殘置在襯板上。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當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時,利用簡單的構成就可確實地回收衝切削料的衝切用具。此外,可提供使用上述衝切用具之樹脂膜的衝切方法。
1:衝切用具
2:平板體(支持體)
3:刀模
3a:刀尖
3b:刃部
4a:第一彈性體
4b:第二彈性體
10:偏光板(偏光板積層膜)
10a:衝切削料
10b:貫通孔
10P:偏光板積層膜捲
10Q:偏光板積層膜
10R:偏光板積層膜
20:襯板
20P:襯板
30:輥部
40:捲芯
50:移載機
60:剝離裝置
70:回收箱
100:衝切加工裝置
200:表面保護膜
L1、L2:長度
第1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的衝切用具的剖面圖。
第2圖係顯示使用第1圖之衝切用具的衝切方法之圖。
第3圖係顯示使用第1圖之衝切用具的衝切方法之圖。
第4圖係顯示使用第1圖之衝切用具的衝切方法之圖。
第5圖係顯示使用第1圖之衝切用具的衝切方法之圖。
第6圖係顯示使用第1圖之衝切用具的衝切方法之圖。
第7圖係顯示使用具備有第1圖之衝切用具的衝切加工裝置而連續加工偏光板的態樣之圖。
第8圖係顯示藉由本發明的衝切方法所獲得的表面保護膜之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的實施型態。另外,在各圖中相同部分或相當部分係標註相同的符號,且省略重複的說明。此外,為了容易明瞭發明而誇大描繪各構成的尺寸比。
本發明中,所謂「樹脂膜」係指:部分由單層所構成之膜者,或積層複數枚膜層所構成者。「樹脂膜」屬於由複數枚膜層所構成者(積層膜)的情形,樹脂膜亦可含有使各膜層貼合的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
以下,樹脂膜係以具有黏著劑層及偏光板之積層膜為具體例,且說明在該積層膜形成貫通孔用的衝切用具,及使用該衝切用具的衝切方法。其中,該積層膜為了避免來自外部環境的異物等附著於黏著劑層等,而設置剝離片。如此,以下,將於偏光板設置有黏著劑層及剝離片的積層膜稱為「偏光板積層膜」。
<衝切用具>
如第1圖所示,衝切用具1係具備有:板狀的平板體(支持體)2、呈筒形的刀模3,及收容於刀模3內部的第一彈性體4a。刀模3係於其一側的端部(圖示下側)具有刀尖3a,另一側的端部係與平板體2結合。平板體2及刀模3皆由金屬所構成,這些元件彼此的安裝例如藉由接著劑或溶接來進行。另外,在第1圖中,顯示本發明之衝切用具中較佳的態樣:於筒形的軸線方向之第一彈性體4a的端部當中遠離平板體2側的端部係位在較刀刃部的位置還遠離平板體2的位置。此外,第1圖所示的衝切用具1更具備有第二彈性體4b,在該第二彈性體4b中,於筒形的軸線方向之第二彈性體4b的端部當中遠離平板體2側的端部亦位在較刀刃部之位置還更遠離平板體2的位置。
刀模3的外徑遍及刀模3的軸線方向(圖式上下方向)整體恆定。當欲形成於偏光板之貫通孔為大致圓形時,刀模3的外徑只要設為考慮其直徑者即可,可為0.5mm~5mm、1mm~4mm或2mm~3mm。
刀模3係於一端側具有刃部3b。刃部3b係含有刀尖3a所構成,該刀尖3a係於偏光板積層膜形成貫通孔時,與偏光板積層膜接觸者。刃部3b係以其內徑從一端側朝向另一端側漸漸縮小之方式使壁厚變化。此外,該刃部3b係所謂的單面刃為佳。也就是,刀模3的一端側的前端部(也就是,刀尖3a)內徑為最大,且內徑以隨著朝往另一端側縮徑的方式變小。刀模3的另一端側內徑為恆定。
刃部3b具有前述之變化的壁厚,藉此刀模3在縱剖面(第1圖所示的樣子)中,內壁具有相對於軸向方向傾斜的部分。該傾斜,以軸線為基準亦可為20°至50°、25°至45°或30°至40°。該傾斜角度係根據作為對象之偏光板積層膜的彈性、厚度等特性而設為適當的角度。
刀模3的軸線方向的長度為1mm至7mm為佳,1.3mm至5mm較佳。刃部3b(如前述方式壁後變化而傾斜的部分)的軸線方向的長度0.04mm至2mm為佳,0.2mm至1mm為較佳。而且,刀模3的另一端側的內徑為刀尖3a的內徑的70%至95%為佳,75%至90%為較佳。
第一彈性體4a係收容於刀模3之內部的彈性構件,且例如呈圓柱形狀。第一彈性體4a其一方側的端部(圖式下側)係位在較刀模3之刀尖3a的位置還遠離平板體2的位置,並且另一側的端部(圖式上側)係接著於平板體2。也就是,第一彈性體4a的長度(圓柱形狀的高度)係比刀模3的長度還長,長度超出部分係超過刀尖3a的位置並從刀尖3a突出。第一彈性體4a從刀尖3a突出之部分的長度L1係如後述,在偏光板形成貫通孔的場合中,第一彈性體4a的端部係能夠以如靠近刀尖3a位置的範圍來設定,惟超過0mm且2mm以下為佳,0.2mm~1.5mm較佳。
第一彈性體4a係具有可在刀模3的軸線方向中朝向平板體2施加有壓力時收縮的彈性,且可使遠離平板體2之側的端部(一方側的端部)移動至較刀尖3a之位置還靠近平板體2的位置。並且,當解除該壓力時可回復至原本的形狀。
本實施型態的衝切用具1係如第1圖所示,亦可於刀模3的周邊並且平板體2上,更具備有第二彈性體4b。刀模3之筒形的軸線方向之第二彈性體4b的端部當中遠離平板體2之側的端部係位在較刀尖3a之位置還遠離平板體2的位置,且第二彈性體4b係當軸線方向中朝向平板體2施加有壓力時會收縮,而可使遠離平板體2之側的端部移動至較刀尖之位置還靠近平板體2的位置。如此一來,當本實施型態的衝切用具靜置時,第二彈性體可防止作業員直接接觸到刀模3的刀尖3a,因此如前述還具有可確保作業員安全性的優點。
第二彈性體4b為配置於刀模3的周邊並且在平板體2上的構件,且沿著平板體2的表面並廣範圍地延伸。從衝切時按壓偏光板積層膜的觀點,第二彈性體4b的形狀較佳為遠離平板體2之側的端部的表面設為與刀模3之筒形的軸線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形狀為佳,進一步就第二彈性體4b的整體形狀而言,更佳為與作為衝切對象之偏光板積層膜大致相同形狀。另外,該情形,第二彈性體4b的形狀會與平板體2同樣為板狀,惟本說明書中之第二彈性體4b的尺寸表示而言,與第一彈性體4a的尺寸表現同樣地,形成筒形之刀模3的軸線方向(圖示上下方向)的尺寸係表示「長度」,該軸向方向的兩末端係表示「端部」。
第二彈性體4b其一方側的端部(圖式下側)係位在較刀模3的刀尖3a的位置還遠離平板體2的位置,並且另一方側的端部(圖式上側)係接著於平板體2。也就是,第二彈性體4b的長度(厚度)係比刀模3的長度還長,長度超出部 分係超過刀尖3a的位置並從刀尖3a突出。第二彈性體4b從刀尖3a突出之部分的長度L2係比前述第一彈性體4a的情形的長度L1還短為佳。衝切用具1具備有第二彈性體4b的情形,該長度L2係與第一彈性體的長度L1相對應而適當設定,惟L2為0mm以上1.5mm以下為佳,0.2mm~1mm較佳。
第二彈性體4b與第一彈性體4a同樣地,具有可在刀模3的軸線方向中朝向平板體2施加有壓力時收縮的彈性,且可使遠離平板體2之側的端部(一方側的端部)移動至較刀尖3a之位置還靠近平板體2的位置。並且,當解除該壓力時可回復至原本的形狀。
就第一彈性體4a及第二彈性體4b的材料而言,橡膠材料為佳,此橡膠材料可為合成橡膠(例如,SB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天然橡膠(RSS)中的任一種。第一彈性體4a及第二彈性體4b皆為實心為佳,且具有網孔的海綿狀而易隨著壓力的加減而反復收縮、伸長者為佳。
第一彈性體4a及第二彈性體4b的硬度皆為25至50時佳,為30至45時較佳。若為該硬度,則壓力施加時容易收縮,並且壓力解除時容易回復至原本的形狀。該硬度可藉由符合日本橡膠協會標準規格之SRIS 0101的膨脹橡膠的物理測試方法的橡膠硬度計(ASK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來測量。
第一彈性體4a及第二彈性體4b中的一方側的端部,皆形成為與刀模3的軸線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而且,在偏光板積層膜的衝切時會與偏光板積層膜接觸的表面部分有經過離模處理為佳。就離模處理而言,可舉施予微細的凹凸、鐵氟龍膠帶或塗覆等。藉由離模處理,會使與偏光板積層膜接觸之後的分離變得容易。就該微細的凹凸而言,例如設置複數個高度1mm左右、
Figure 108144921-A0202-12-0010-9
1.5mm左右的半球狀的凸部者等。
<衝切方法>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的實施型態之使用第1圖所示的衝切用具1並於偏光板積層膜形成貫通孔的衝切方法。如第2圖所示,在衝壓機的台上載置具有水平面的襯板20,且於其上載置偏光板積層膜10。在此,偏光板積層膜10係於偏光膜單面或雙面積層有保護膜的偏光板的單面具有黏著劑層及剝離片者。當偏光板貼附於顯示裝置等時,將剝離片剝離,並藉由黏著劑層的黏著力加以貼附。如此,即使於具有黏著劑層及剝離片的偏光板積層膜形成貫通孔的情形,若使用本實施型態的衝切用具1,則可充分回收衝切削料,並製造高外觀品質的偏光板。就偏光板積層膜10的大小而言,面積為700cm2至10000cm2為佳,1000cm2至5000cm2為較佳。偏光板積層膜10的整體厚度,100μm至500μm為佳,150μm至300μm為較佳。
襯板20係由刀模3的刀尖3a接觸時刀尖3a會埋沒之程度的彈性力的材料所構成者為佳。就襯板20的材料而言,茲舉聚乙烯、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樹脂材料。襯板20的厚度為較偏光板積層膜10的厚度還厚者為佳,且0.5mm至4mm為佳。
襯板20當中,供載置偏光板積層膜10之表面的靜摩擦係數係0.3以下為佳,0.2以下為較佳。若供載置偏光板積層膜10之表面的靜摩擦係數為該範圍,可使對於襯板20上的偏光板積層膜10的載置以及從襯板20之偏光板積層膜10的移除變得容易,且當衝切削料產生時,使得衝切削料的移除變得容易。該靜摩擦係數可藉由可攜式摩擦計(新東科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式94i-2)來測量。
並且,如第2圖所示,在對於襯板20及偏光板積層膜10垂直方向上方側配置衝切用具1(配置步驟)。此時,以刀尖3a朝向偏光板積層膜10側,並且在刀模3的軸線方向(圖示上下方向)中其軸線方向與偏光板積層膜10表面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衝切用具1。
接著,如第3圖所示,藉由壓機壓力使衝切用具1朝向偏光板積層膜10下降靠近。第3圖顯示第一彈性體4a接觸偏光板積層膜10表面的瞬間,此時間點第一彈性體4a的端部較刀尖3a還遠離平板體2(也就是靠近偏光板積層膜10)達長度L1,因此刀尖3a尚未與偏光板積層膜10接觸。另外,壓機壓力可調整在使第一彈性體4a收縮,且可於偏光板積層膜10形成貫通孔的範圍。
若從前述的狀態進一步促進衝切用具1的下降,就會對第一彈性體4a施加從偏光板積層膜10側往平板體2側的壓力並使第一彈性體4a沿軸線方向收縮,並且使第二彈性體4b的端部與偏光板積層膜10接觸。在此時間點,第二彈性體4b的端部較刀尖3a還更遠離平板體2達長度L2(也就是,靠近偏光板積層膜10),因此刀尖3a尚未與偏光板積層膜10接觸。
接著,進一步使衝切用具1的下降推進,就會對第二彈性體4b施加從偏光板積層膜10側朝往平板體2側的壓力並使第二彈性體4b沿軸線方向收縮,並且使刀尖3a與偏光板積層膜10接觸。並且,進一步使衝切用具1的下降推進並使刀尖3a進入偏光板積層膜10內,使刀尖3a到達襯板20(第4圖)。藉此,由刀模3壓切偏光板積層膜10並使位於在刀模3內的偏光板積層膜10的部分從偏光板積層膜10分離而成為衝切削料10a,並且在偏光板積層膜10形成貫通孔10b(衝切步驟;貫通孔10b的樣子參照第6圖)。
之後,使衝切用具1上昇。隨著衝切用具1上昇,第一彈性體4a及第二彈性體4b會藉由其彈性而回復至原本的形狀。第5圖顯示使衝切用具1上昇達第一彈性體4a的形狀可完全地恢復的高度的瞬間(分離步驟)。在該衝切用具1上昇的過程中,偏光板積層膜10會藉由第二彈性體4b所具有的彈性而被按壓在襯板20,且衝切用具1持續上昇而在刀尖3a與偏光板積層膜10的距離超過長度L2的時間點,該按壓結束。而且,衝切削料10a會藉由第一彈性體4a所具有的彈性而被按壓在襯板20,且衝切用具1持續上昇而在刀尖3a與偏光板積層膜10的距離超過長度L1的時間點,該按壓結束。該等步驟的結果,衝切用具1會從偏光板積層膜10分離,並且使偏光板積層膜10與衝切削料10a被殘置於襯板20上。
之後,進一步使衝切用具1上昇之後,如第6圖所示,從襯板20上移除形成有貫通孔10b的偏光板積層膜10。此時,衝切削料10a會成為維持在殘置於襯板20上的狀態。最後,從襯板20上移除衝切削料10a,接著載置要形成貫通孔的偏光板積層膜10。反覆以上的順序,藉此可連續進行偏光板積層膜10的衝切。茲容後陳述用以連續衝切的一實施型態。
根據以上方式所構成的衝切用具1,及使用該衝切用具1的衝切方法,第一彈性體4a會比刀模3的刀尖3a還先與偏光板積層膜10接觸,之後,在第一彈性體4a藉由壓力收縮的狀態中,使刀尖3a與偏光板積層膜10接觸。之後,在形成貫通孔10b後且拔起刀模3時,第一彈性體4a係隨著刀模3的拔起並伸長恢復至原本的形狀,並在刀尖3a與偏光板積層膜10分離後與偏光板積層膜10分離。
也就是,第一彈性體4a會發揮按壓住衝切削料10a直到刀模3與偏光板積層膜10分離的作用。藉此,防止衝切削料10a附著於刀模3而被拉起的情事,且使衝切削料10a滯留在載置著偏光板積層膜10的襯板20上。因此,不會使衝切削料10a分散到偏光板積層膜10上,而且,也不會使衝切削料10a因進入到刀模3內而殘留在刀模3內,而可確實地進行衝切削料10a的回收。
此外,第二彈性體4b係與第一彈性體4a發揮按壓住衝切削料10a直到刀模3與偏光板積層膜10分離的作用同樣地,會發揮按壓住衝切削料10a之周邊的偏光板積層膜10的作用。藉此,可在衝切時使偏光板積層膜10的位置穩定,並且,不僅衝切削料10a確實地滯留在原先所載置的襯板20上,而且偏光板積層膜10也會確實地滯留在原先所載置的襯板20上,並防止因彼此的位移使得衝切削料10a分散的情事。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使用第1圖所示之衝切用具1的衝切方法)中,就彈性體4a、4b突出刀尖3a之部分的突出長度而言設為L1>L2,故在衝切步驟及分離步驟中的任一個步驟中,均會使衝切削料10a比偏光板積層膜10還更持久地被彈性體按壓,會加強衝切削料10a比偏光板積層膜10還滯留在載置部位的狀況。因此,當衝切後先移除偏光板積層膜10時,防止衝切削料10a被偏光板積層膜10拉起而分散。
而且,在前述衝切方法中,會使貫通偏光板積層膜10的刀模3的刀尖3a到達至襯板20,所以可確實地使貫通孔10b形成在偏光板積層膜10。
而且,在前述衝切方法中,分別在鉛直方向上方側配置衝切用具1,在鉛直方向下方側配置偏光板積層膜10,所以會有如下述的優點:例如連續供給偏光板積層膜10時,容易在沿水平方向搬運偏光板積層膜10的狀態下,進 行襯板20上的載置及從襯板20的移除,容易建立進行連續性的衝切的製造產線。
<連續衝切方法>
以下,說明連續進行偏光板之衝切加工的方法。第7圖顯示使用衝切加工裝置對長條狀的偏光板積層膜連續性地形成貫通孔的一實施型態。
從長條狀的偏光板積層膜10Q捲繞於捲芯40之狀態的偏光板積層膜捲10P,進給長條狀的偏光板積層膜10Q,而搬運至襯板20P上。襯板20P係構成為無端狀並架設於兩個輥部30,且使輥部30旋轉,藉此設為可沿著偏光板積層膜10Q的搬運方向連續性地移動。襯板20P係與安裝有衝切用具1的衝切加工裝置100隔著偏光板積層膜10Q而相對向。
藉由衝切加工裝置100實施衝切(開孔加工),而獲得形成有貫通孔10b的偏光板積層膜10R及衝切削料10a。另外,衝切加工裝置100亦可具備裁斷機構,該裁斷機構係與形成貫通孔10b同時地,從長條狀的偏光板積層膜10Q裁切加工單片狀的偏光板積層膜(偏光板積層膜切片)。
接著,藉由適當的移載機50從襯板20分離進行衝切後的偏光板積層膜10R(設置有貫通孔10b的偏光板積層膜)。該移載機50亦可為藉由吸盤來吸附偏光板積層膜10R,或藉由減壓功能來吸附偏光板積層膜10R,惟就不易對偏光板積層膜10R賦予損傷等之觀點及吸附脫離容易之觀點,以設置減壓功能之移載機為佳。
藉由移載機50從襯板20P分離偏光板積層膜10R之後,仍持續輥部30的旋轉,藉此搬運殘存在襯板20P上的衝切削料10a。衝切削料10a會藉由設置於襯板20P之移動目的地的剝離裝置60從襯板20P剝離,且回收到回 收箱70內。該剝離裝置60若可從襯板20P剝離衝切削料10a,且無顯著損傷襯板20P者則無特別限定,亦可設置將襯板20P翻折為銳角之刀口方式或刮刀(scraper)等的銳角輔助具,來作為分離輔助具。
在該連續性衝切方法中,例如亦可在衝切前從長條狀的偏光板積層膜10Q裁斷成大面積片體(比預定的偏光板外緣形狀還大的偏光板切片),且利用衝切加工裝置100實施衝切後,裁斷成期望的外緣形狀。此外,亦可從設置有複數個貫通孔10b的長條狀的偏光板積層膜裁斷成期望的外緣形狀。
以上,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的實施型態,惟本發明完全不受前述實施型態所限定。例如,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刀模3呈圓筒形狀的態樣,惟刀模3亦可為橫剖面呈多角形狀者。該情形,所謂刀模3的外徑係指多角形狀的最大徑。
此外,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板狀的平板體2作為固定刀模3的支持體,惟若可固定刀模3並且可固定於衝壓機者,支持體亦可為其他的形狀。
此外,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第一彈性體4a及第二彈性體4b的一方側的端部形成為平面的態樣,惟以調整偏光板積層膜10的按壓或衝切後的分離的容易度的目的,該端部亦可為球面或其他的形狀。
此外,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於呈筒形之刀模3的軸線方向的第一彈性體4a之端部當中遠離平板體2之側的端部位在較刀尖3a的位置還遠離平板體2之位置的態樣(也就是,L1>0mm),惟亦可將該端部的位置設為與刀尖3a之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此,所謂「大致相同」係指L1相對於刀模3的軸線方向長度,為±10%以內左右的情形。
此外,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於呈筒形之刀模3的軸線方向的第二彈性體4b之端部當中遠離平板體2之側的端部位在較刀尖3a的位置還遠離平板體2之位置的態樣(也就是,L2>0mm),惟亦可將該端部的位置設為與刀尖3a之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此,所謂「大致相同」係指與L1之情形相同,而L2相對於刀模3的軸線方向長度,為±10%以內左右的情形。
此外,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偏光板積層膜10為積層有偏光膜、保護膜、黏著劑層及剝離片的態樣,惟偏光板積層膜10亦可為積層有其他光學功能膜。
此外,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在使衝切用具1及偏光板積層膜10配置後,使衝切用具1朝向偏光板積層膜10下降的態樣,惟亦可使兩步驟實施時間的一部分為重複。例如,亦可為將配置及下降同時地開始,而在刀尖3a與偏光板積層膜10接觸之前,完成配置的態樣。
此外,在前述實施型態中,顯示固定偏光板積層膜10及襯板20的位置而使衝切用具1移動的態樣,惟若可使偏光板積層膜10及襯板20與衝切用具1相對地接近的方式移動,亦可為其他的態樣,例如,亦可為固定衝切用具1的配置,而使偏光板積層膜10及襯板20移動的態樣。
此外,本發明的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的應用對象亦可取代偏光板積層膜而採用表面保護膜。也就是,如前述先前技術所述,對於用以在偏光膜設置脫色部之長條狀的表面保護膜,亦可應用本發明的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如第8圖所示,該表面保護膜200係於長條狀之膜依預定間隔(第8圖中,長條狀之膜的長邊(長形)方向及寬方向的預定間隔)設置貫通孔10b。表面保護膜200係具有黏著劑層及剝離片,該黏著劑層係用以與長條狀的偏光膜貼合,該剝離片係用 以保護該黏著劑層。上述的表面保護膜亦可在第7圖所示的衝切加工裝置中,將設置貫通孔之前的膜置換成長條狀的表面保護膜(尚未形成貫通孔),以取代長條狀的偏光板積層膜10Q,且將衝切加工裝置100做成不設置裁斷單片狀之膜的機構的形態即可。根據不設置裁斷單片狀之膜的機構的衝切加工裝置100,則可製造長條狀之表面保護膜200(於預定間隔具有貫通孔10b),在如此的表面保護膜200的製造中,亦可充分防止衝切削料10a附著於表面保護膜200的表面。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於在樹脂膜形成貫通孔的衝切加工。
1:衝切用具
2:平板體(支持體)
3:刀模
3a:刀尖
3b:刃部
4a:第一彈性體
4b:第二彈性體
L1、L2:長度

Claims (11)

  1. 一種衝切用具,係用以於樹脂膜形成貫通孔者,該衝切用具係具備有:
    支持體;
    刀模,係呈筒形,且於一方的端部具有刀尖,而另一方端部與前述支持體結合;以及
    第一彈性體,係收容於前述刀模的內部;
    於前述筒形的軸線方向之前述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前述支持體側的端部係位在與前述刀尖之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位在較前述刀尖的位置還遠離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前述第一彈性體係在前述軸線方向中朝向前述支持體施加有壓力時收縮,而可使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前述端部移動至較前述刀尖之位置還靠近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衝切用具,其中,前述筒形的軸線方向之前述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端部係位在較前述刀尖之位置還遠離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衝切用具,更具備:第二彈性體,係配置於前述刀模的周邊並且前述支持體上;
    前述筒形的軸線方向之前述第二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端部係位在與前述刀尖之位置大致相同位置,或位在較前述刀尖之位置還遠離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前述第二彈性體係在前述軸線方向中朝向前述支持體施加有壓力時收縮,而可使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前述端部移動至較前述刀尖的位置還靠近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衝切用具,其中,前述筒形的軸線方向之前述第二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端部係位在較前述刀尖之位置還遠離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衝切用具,其中,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前述端部,係位在比起前述軸線方向之前述第二彈性體的端部當中較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前述端部還遠離前述支持體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衝切用具,其中,前述第一彈性體的端部當中遠離前述支持體之側的端部的表面係經過離模處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衝切用具,其中,前述刀尖的外徑為5mm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衝切用具,其中,前述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的硬度均為25至50。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衝切用具,其中,前述樹脂膜係具備黏著劑層及剝離片。
  10. 一種衝切方法,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衝切用具而於前述樹脂膜形成貫通孔,該衝切方法係具有:
    配置步驟,係在前述筒形的軸線方向中,使配置成與前述軸線方向正交之的前述樹脂膜及襯板與前述刀模相對向;
    衝切步驟,係在前述軸線方向中使前述樹脂膜與前述刀模相對地靠近及接觸,使前述第一彈性體沿前述軸線方向收縮,並且藉由前述刀模壓切前述樹脂膜而於前述樹脂膜形成貫通孔;以及
    分離步驟,係在前述軸線方向中使前述樹脂膜及前述襯板與前述刀模相對地分離,且使因前述貫通孔的形成所產生的衝切削料殘置在前述襯板之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衝切方法,其中,前述襯板之表面的靜摩擦係數為0.3以下。
TW108144921A 2018-12-13 2019-12-09 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 TWI802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3675 2018-12-13
JP2018-233675 2018-12-13
JP2019-053234 2019-03-20
JP2019053234A JP6655205B1 (ja) 2018-12-13 2019-03-20 打抜き用具、及び、打抜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5086A true TW202035086A (zh) 2020-10-01
TWI802772B TWI802772B (zh) 2023-05-21

Family

ID=6962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921A TWI802772B (zh) 2018-12-13 2019-12-09 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55205B1 (zh)
KR (1) KR20200073138A (zh)
CN (1) CN111319097B (zh)
TW (1) TWI8027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3418A (zh) * 2021-01-05 2021-06-01 佛山市洵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切割软组织的新型3d打印设备
CN113199556B (zh) * 2021-04-19 2023-03-21 麦格磁电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多层物料模切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1207B2 (ja) 1991-05-10 1996-06-26 ヤマハ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パンチ機構
JPH10225899A (ja) 1996-12-09 1998-08-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帯状部材のせん孔機およびせん孔屑の回収方法
JP2000141286A (ja) * 1998-11-11 2000-05-23 Sekisui Chem Co Ltd 粘着テープ捲重体合紙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9196027A (ja) * 2008-02-21 2009-09-03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金属箔打抜き装置
JP5821105B2 (ja) * 2011-02-06 2015-11-24 株式会社▲高▼橋型精 打ち抜き型および打ち抜きプレス装置
JP5528614B1 (ja) * 2013-08-30 2014-06-25 トタニ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打ち抜き装置
JP6181111B2 (ja) * 2014-06-27 2017-08-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状の粘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215262B2 (ja) 2014-06-27 2017-10-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長尺状の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TWI611890B (zh) * 2014-09-19 2018-01-21 Ihi股份有限公司 切模裝置
JP6478712B2 (ja) * 2015-03-02 2019-03-06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保持シール材の製造方法
CN207071991U (zh) * 2017-06-30 2018-03-06 李惠东 一种可排废的模切刀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9097A (zh) 2020-06-23
TWI802772B (zh) 2023-05-21
JP6655205B1 (ja) 2020-02-26
KR20200073138A (ko) 2020-06-23
CN111319097B (zh) 2022-10-21
JP2020097092A (ja) 2020-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8270B (zh) 覆蓋膠帶及製造方法
TW202035086A (zh) 衝切用具及衝切方法
JP6324606B1 (ja) リリースフィルム剥離方法及びリリースフィルム剥離装置
JP6460537B2 (ja) 刃型、該刃型を用いたフィルムの打ち抜き方法、および該刃型を備える打ち抜き装置
JP6299875B2 (ja) 抜型装置
JP2005521564A5 (zh)
KR102205599B1 (ko) 필름 타발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255183A (ja) 加工対象シートのハーフカット加工方法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ダイ並びにロータリ加工装置
JP2020093873A (ja) フィルム剥離装置
KR20150096939A (ko) 인쇄회로기판용 보호필름 박리장치
TWI804700B (zh) 衝切用具及偏光板的衝切方法
KR102205598B1 (ko) 필름 타발 장치 및 방법
KR20200073139A (ko) 펀칭 용구 및 편광판의 펀칭 방법
JP2008155332A (ja) 打抜刃及び打抜方法
KR101851546B1 (ko) 흡인 헤드 및 시트 취급 장치
JP2008296320A (ja) ラベル連続体の生産装置
TW201600286A (zh) 沖切刀具
JP3134213U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積層体
JP2008112117A (ja) レンズシートカット方法
JP4061852B2 (ja)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の取扱方法および取扱装置
TWI526894B (zh) 觸控顯示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JP2005085843A (ja)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の加工方法及び積層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4160739A (ja) 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の加工方法
KR100465274B1 (ko) 래미네이터
JPH0855748A (ja) スルーホール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