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0259A - 含膦氮烯及聚矽氧/丙烯酸酯耐衝擊改質劑之SiCoPC摻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膦氮烯及聚矽氧/丙烯酸酯耐衝擊改質劑之SiCoPC摻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0259A
TW202030259A TW108143090A TW108143090A TW202030259A TW 202030259 A TW202030259 A TW 202030259A TW 108143090 A TW108143090 A TW 108143090A TW 108143090 A TW108143090 A TW 108143090A TW 202030259 A TW202030259 A TW 2020302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component
alkyl
substituted
composition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3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湯瑪士 艾科
亞歷山大 梅爾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科思創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科思創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科思創德意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0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025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399Phosphorus bound to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8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L51/085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on to 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08L69/005Polyester-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30Applications used for thermoform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熱塑性模製化合物之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下列組分或由下列組分組成:
A)42重量%至80重量%之至少一種選自由芳族聚碳酸酯和芳族聚酯碳酸酯組成之群的聚合物,
B)2重量%至38重量%之至少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
C)1重量%至15重量%之至少一種經橡膠改質的接枝聚合物,其包含
C.1)按該接枝聚合物C計,5重量%至95重量%之由至少一種乙烯基單體構成的殼和
C.2)按該接枝聚合物C計,95重量%至5重量%之由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構成的接枝基材,
D)2重量%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膦氮烯,
E)0重量%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添加劑,
本發明亦關於該模製化合物本身、該組成物或模製化合物在製造模製品方面的用途以及模製品本身。

Description

含膦氮烯及聚矽氧/丙烯酸酯耐衝擊改質劑之SiCoPC摻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熱塑性模製化合物之基於聚碳酸酯和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在下文中亦稱為SiCoPC或含矽氧烷之嵌段共縮合物)的組成物、該模製化合物本身、該組成物或模製化合物於製造模製品之用途以及模製品本身。
包括與其他熱塑性塑膠之摻合物的聚碳酸酯組成物早已為人所知。改變該組成物之組分及其比例可使藉由該組成物之混煉所獲得的模製化合物以及由其所製得之模製品的熱、流變和機械性質適合寬廣範圍內之特定要求。
許多專利申請案另外指出可藉由經橡膠改質之接枝聚合物的使用改善其韌性。亦已知含磷阻燃劑的使用可獲得極佳阻燃性。
然而,部分阻燃劑如(例如)磷酸酯降低韌性並具有塑化作用,因此其之使用亦損害耐熱性。因此,可替代性地使用膦氮烯作為阻燃劑。儘管其成本效益低於磷酸酯並且降低熔融流動性,但其的確可獲得良好耐熱性以及通常同樣可接受之韌性。
已知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在某些情況下在重要性質如(例如)耐低溫衝擊強度/耐低溫凹口衝擊強度、化學品抗性和外部耐候性以及老化特性和抗焰性方面係顯出優於習用聚碳酸酯(例如雙酚A系均聚碳酸酯)的優勢。
此等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的共縮合物亦可單獨或與均聚碳酸酯一起用於與耐衝擊改質劑和阻燃劑之組合中。
US 2007/0149722 A揭示包含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矽氧烷共聚物、耐衝擊改質劑和阻燃劑之阻燃熱塑性組成物。該耐衝擊改質劑較佳係基於丙烯酸丁酯系之橡膠,並述及雙酚A二磷酸酯(BDP)為阻燃劑。組成物的特徵在於良好的物理性質,如耐衝擊強度和流動性以及良好阻燃性。
EP 1713863 B1揭示包含聚碳酸酯-矽氧烷共聚物、礦物填料和磷酸酯系阻燃劑的聚碳酸酯組成物。組成物的特徵在於良好阻燃性以及薄的壁厚和良好的機械性質。
US 2013/0317143 A1揭示包含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矽氧烷共聚物、耐衝擊改質劑和膦氮烯之阻燃組成物。所述耐衝擊改質劑包括(例如)MBS、ABS、聚矽氧/丙烯酸酯系改質劑、ASA和AES。使用膦氮烯作為阻燃劑獲得良好耐熱性以及良好韌性和阻燃性。
WO 2015/065611 A1揭示包含聚碳酸酯、聚碳酸酯-矽氧烷共聚物、增強劑、磷系阻燃劑和視情況選用之耐衝擊改質劑的阻燃聚合物組成物。適合的阻燃劑是磷酸酯和膦氮烯。組成物的特徵在於良好剛性和韌性以及在薄的壁厚下的良好加工性、外觀和阻燃性。
WO 2015/022676 A1揭示包含至少一種聚碳酸酯、至少一種耐衝擊改質劑、至少一種礦物填料和至少一種阻燃劑之熱塑性組成物。組成物可用於對材料之剛性、韌性、流動性、阻燃性和耐熱性方面有極高要求的物品。
JP 2015-034191 A揭示一種包含聚碳酸酯、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和膦氮烯之透明熱塑性模製化合物。該模製化合物不含防滴劑,並且特徵在於良好韌性、流動性和阻燃性。
WO 2014/086800 A1揭示包含聚碳酸酯、經橡膠改質之接枝聚合物和膦氮烯的組成物,其中該經橡膠改質之接枝聚合物具有選自聚矽氧橡膠、 聚矽氧-丙烯酸酯橡膠和丙烯酸酯橡膠之接枝基材。組成物獲得良好耐熱性、阻燃性、凹口衝擊強度和化學品抗性。
然而,對於某些應用而言,所揭示之模製化合物和由其製成的模製品在機械性質、水解穩定性和化學品抗性的平衡方面仍不適合。
再者,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以及接枝聚合物亦對模製品的表面品質具負面效應。另外,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的製造係比(例如)雙酚A系之均聚碳酸酯更昂貴。
因此,期望製造一種用於製造熱塑性模製化合物之阻燃組成物,其在上述性質方面皆提供獲改善之整體輪廓。模製化合物較佳應可加工成具有良好表面性質之模製品。
特別期望模製品在低溫下顯出良好凹口衝擊強度、良好多軸韌性,即在穿刺試驗中、高剛性(拉伸彈性模數)、對水解誘發的分子量下降之穩定性和化學品的影響,且較佳係高光澤而無顯著表面缺陷。
現已令人驚訝地發現,藉由用於製造熱塑性模製化合物之組成物可顯出有利的性質,其中該組成物包含下列組分或由下列組分組成:
A)42重量%至80重量%,較佳係45重量%至75重量%,特佳係50重量%至70重量%之至少一種選自由芳族聚碳酸酯和芳族聚酯碳酸酯組成之群的聚合物,
B)2重量%至38重量%,較佳係5重量%至35重量%,特佳係15重量%至35重量%之至少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
C)1重量%至15重量%,較佳係4重量%至12重量%,特佳係5重量%至11重量%之至少一種經橡膠改質的接枝聚合物,其包含
C.1)按該接枝聚合物C計,5重量%至95重量%,較佳係7重量%至50重量%,特佳係10重量%至30重量%之至少一種乙烯基單體的殼和
C.2)按該接枝聚合物C計,95重量%至5重量%,較佳係93重量%至50重量%,特佳係90重量%至70重量%之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的接枝基材,
D)2重量%至10重量%,較佳係3重量%至8重量%,特佳係4重量%至8重量%之至少一種膦氮烯,
E)0重量%至10重量%,較佳係0.1重量%至7重量%,特佳係0.2重量%至5重量%之至少一種添加劑。
在較佳的具體實例中,該組成物係由達至少90重量%程度,更佳係達至少95重量%程度,特佳係達100重量%程度之組分A、B、C、D和E組成。
組分A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聚碳酸酯不僅包括均聚碳酸酯,而且包括共聚碳酸酯和/或聚酯碳酸酯;聚碳酸酯可為直鏈或以已知方式分枝。根據本發明,亦可使用聚碳酸酯之混合物。
藉由GPC(在二氯甲烷中利用雙酚A系聚碳酸酯作為標準品進行的凝膠滲透層析法)測得,芳族聚碳酸酯和聚酯碳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在15 000至40 000g/mol之範圍內,較佳係在20 000至35 000g/mol之範圍內,更佳係在23 000至33 000g/mol之範圍內。
在根據本發明所用之聚碳酸酯中,達80莫耳%,較佳20莫耳%至50莫耳%之部分碳酸酯基可經芳族二羧酸酯基取代。此類型將來自碳酸之酸基和來自芳族二羧酸之酸基併入該分子鏈中的聚碳酸酯係稱為芳族聚酯碳酸酯。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其係以熱塑性芳族聚碳酸酯之總稱涵蓋之。
聚碳酸酯係以已知方式由二酚、碳酸衍生物、視請況選用的鏈終止劑和視請況選用的分枝劑製得,並且聚酯碳酸酯係藉由以芳族二羧酸或二羧 酸之衍生物取代部分的等碳酸衍生物而製得,其中取代程度係根據待藉由芳族二羧酸酯結構單元取代之芳族聚碳酸酯中之碳酸酯結構單元的程度而定。
適合用於製造聚碳酸酯之二羥基芳基化合物為式(1)化合物的那些
HO-Z-OH (1),其中Z 係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並可包含一或更多芳族環之芳族基團,其可經取代並可包含脂族或脂環族基團或烷芳基或雜原子作為橋接單元。
當式(1)中之Z為式(2)基團時係較佳的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05-45
其中 R6和R7彼此獨立地代表H、C1-至C18-烷基、C1-至C18-烷氧基、鹵素如Cl或Br或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芳烷基,較佳係H或C1-至C12-烷基,特佳係H或C1-至C8-烷基,且極特佳係H或甲基,和X 代表單鍵、-SO2-、-CO-、-O-、-S-、C1-至C6-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alkylidene)或可經C1-至C6-烷基取代,較佳係經甲基或乙基取代之C5-至C6-環亞烷基,或代表可視情況稠合至其他含雜原子之芳族環的C6-至C12-伸芳基。
當X代表單鍵、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C5-至C6-環亞烷基、-O-、-SO-、-CO-、-S-、-SO2-或式(2a)基團時係較佳的,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05-46
二羥基芳基化合物(二酚)之實例為:二羥基苯、二羥基二苯基(dihydroxydiphenyl)、雙(羥基苯基)烷烴、雙(羥基苯基)環烷烴、雙(羥基苯基)芳 基、雙(羥基苯基)醚、雙(羥基苯基)酮、雙(羥基苯基)硫化物、雙(羥基苯基)碸、雙(羥基苯基)亞碸、1,1’-雙(羥基苯基)二異丙基苯及其環烷基化和環鹵化之化合物。
適合用於製造根據本發明用途之聚碳酸酯的二酚為(例如)對苯二酚、間苯二酚、二羥基二苯基(dihydroxydiphenyl)、雙(羥基苯基)烷烴、雙(羥基苯基)環烷烴、雙(羥基苯基)硫化物、雙(羥基苯基)醚、雙(羥基苯基)酮、雙(羥基苯基)碸、雙(羥基苯基)亞碸、α,α’-雙(羥基苯基)二異丙基苯及其烷基化、環烷基化和環鹵化之化合物。
較佳二酚為4,4’-二羥基二苯基、2,2-雙(4-羥基苯基)-1-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雙酚M)、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碸、2,4-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3-雙[2-(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丙基]苯和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雙酚TMC)。
特佳二酚為4,4’-二羥基二苯基、1,1-雙(4-羥基苯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和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雙酚TMC)。
最佳者係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
此等和其他適合的二酚係(例如)描述於US 2 999 835 A、US 3 148 172 A、US 2 991 273 A、US 3 271 367 A、US 4 982 014 A和US 2 999 846 A、德國公開說明書1 570 703 A、2 063 050 A、2 036 052 A、2 211 956 A和3 832 396 A、法國專利說明書1 561 518 A1、專書「H.Schnell,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Interscience Publishers,New York 1964,p.28ff和p.102ff」和「D.G.Legrand,J.T.Bendler,Handbook of Polycarbon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cel Dekker New York 2000,p.72ff」中。
在均聚碳酸酯的情況下,僅使用一種二酚,而在共聚碳酸酯的情況下,則使用兩種或更多二酚。與添加至合成中的所有其他化學品和助劑類似,所用雙酚可能受其自身合成、處理和儲存的污染物所污染。然而,期望使用儘可能最高純度的原料。
將分子量調節所需之單官能鏈終止劑,例如酚或烷基酚,特別是酚、對-三級丁基酚、異辛基酚、異丙苯基酚、其氯碳酸酯或單羧酸之醯氯或此等鏈終止劑之混合物,供應至與雙酚鹽(bisphenoxide)之反應中,或加入至合成中任何所需接點,只要光氣或氯碳酸端基仍存在於反應混合物中,或在醯氯和氯碳酸酯作為鏈終止劑的情況下,只要所得聚合物有足夠酚端基。然而,較佳係在光氣化之後,將鏈終止劑加入至不再有光氣存在但尚未加入催化劑的位置或接點處,或在催化劑之前添加之或與催化劑一起或同時添加之。
以相同方式,但通常是在鏈終止劑之前,將待使用之任何分枝劑或分枝劑混合物加入至合成中。通常所用的化合物為參酚、肆酚或三-或四羧酸之醯氯,或者多酚或醯氯之混合物。
部分可用作分枝劑之具有三個或更多之酚羥基的化合物為(例如)間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2-烯、4,6-二甲基-2,4,6-三(4-羥基苯基)庚烷、1,3,5-參(4-羥基苯基)苯、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參(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2,2-雙[4,4-雙(4-羥基苯基)環己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異丙基)酚、四(4-羥基苯基)甲烷。
部分其他三官能化合物為2,4-二羥基苯甲酸、均苯三甲酸(trimesic acid)、三聚氯化氰和3,3-雙(3-甲基-4-羥基苯基)-2-側氧基-2,3-二氫吲哚。
較佳的分枝劑為3,3-雙(3-甲基-4-羥基苯基)-2-側氧基-2,3-二氫吲哚和1,1,1-三(4-羥基苯基)乙烷。
在各情況下按所用二酚之莫耳數計,待使用的任何分枝劑的量為0.05莫耳%至2莫耳%。
分枝劑可起初隨在鹼性水相中之二酚和鏈終止劑充填,或在光氣化之前溶於有機溶劑地加入。
所有此等用於製造聚碳酸酯的方法皆為彼等熟諳此技者所熟知的。
適合用於製造聚酯碳酸酯之芳族二羧酸為(例如)鄰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三級丁基間苯二甲酸、3,3’-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基二羧酸、4,4-二苯基酮二羧酸、3,4’-二苯基酮二羧酸、4,4’-二苯基醚二羧酸、4,4’-二苯基碸二羧酸、2,2-雙(4-羧基苯基)丙烷、三甲基-3-苯基二氫茚-4,5’-二羧酸。
在芳族二羧酸中,特佳係使用對苯二甲酸和/或間苯二甲酸。
二羧酸之衍生物包括二羰基鹵化物和二羧酸二烷基酯,特別是二羰基氯化物和二羧酸二甲酯。
碳酸酯基實質上係經芳族二羧酸酯基化學計量地以及定量地取代,因此共反應物之莫耳比亦反映在該製成的聚酯碳酸酯中。芳族二羧酸酯基可隨機或嵌段地併入。
根據本發明欲使用之聚碳酸酯,包括聚酯碳酸酯的較佳製造模式為已知的界面法和已知的熔融轉酯化法(參見(例如)WO 2004/063249 A1、WO 2001/05866 A1、WO 2000/105867、US 5,340,905 A、US 5,097,002 A、US-A 5,717,057 A)。
在前者情況下,所用酸衍生物較佳為光氣並視情況為二羰基二氯化物,在後者情況下,較佳為碳酸二苯基酯並視情況為二羧酸二酯。在兩者情況下,用於聚碳酸酯製造或聚酯碳酸酯製造之催化劑、溶劑、後處理、反應條件等皆已經充分描述和為人所知。
最佳係使用雙酚A系之芳族聚碳酸酯作為組分A。
組分B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區段共縮合物為包含下列結構單元之嵌段共縮合物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09-5
其中R1為二價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基團、二價線性或環狀脂族基團或結構單元(3)為單元之混合物,其中R1為二價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基團或R1為二價線性或環狀脂族基團,且按所用的下述式(5)之二酚的總量計(以重量%表示),芳族R1基團的比例為60-100重量%且脂族基團的比例為0-40重量%,和結構單元(4)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09-6
其中R2在每次出現時獨立地為直鏈或分枝脂族基團,較佳係C1-C12烷基,特佳係C1至C4烷基,特別是甲基,或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族基團,較佳係苯基。
極特佳之結構單元(4)為二甲基矽氧烷單元或二苯基矽氧烷單元、甲基/苯基矽氧烷單元或二甲基矽氧烷與二苯基矽氧烷單元之混合物。
組分B較佳係包含2重量%至20重量%,較佳3重量%至10重量%之式(4)結構單元,在下文中亦將其稱為矽氧烷嵌段。
在結構單元(3)中,R1較佳係衍生自符合式(5)之二羥基芳基化合物:HO-Z-OH (5)其中Z 為具有6至30個碳原子並可包含一個或更多芳族環之芳族基團,其可經取 代並可包含脂族基團或烷芳基或雜原子作為橋接單元。
當式(5)中之Z為式(5a)基團時係較佳的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09-7
其中 R6和R7彼此獨立地代表H、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鹵素如Cl或Br,或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芳烷基,較佳係彼此獨立地代表H或C1-C12-烷基,特佳係H或C1-C8-烷基,極特佳係彼此獨立地代表H或甲基,且X代表-CO-、-O-、-S-、C1-至C6-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C6-至C10-環亞烷基或視情況可稠合至包含雜原子之其他芳族環的C6-至C12-伸芳基。
X較佳代表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C6至C9-亞環己基、-O-、-SO-、-CO-、-S-、-SO2-,特佳係亞異丙基、3,3,5-三甲基亞環己基或氧,特別是亞異丙基。
根據本發明適合用於製造SiCoPC之式(5)二酚的實例包括對苯二酚、間苯二酚、雙(羥基苯基)烷烴、雙(羥基苯基)硫化物、雙(羥基苯基)醚、雙(羥基苯基)酮、雙(羥基苯基)碸、雙(羥基苯基)亞碸、α,α’-雙(羥基苯基)二異丙基苯以及其烷基化、環烷基化和環鹵化之化合物。
更佳的式(5)二酚為4,4’-二羥基二苯基、2,2-雙(4-羥基苯基)-1-苯基丙烷、1,1-雙(4-羥基苯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2,4-雙(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3-雙[2-(4-羥基苯基)-2-丙基]苯(雙酚M)、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甲烷、2,2-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碸、2,4-雙(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甲基丁烷、1,3-雙[2-(3,5-二甲基-4-羥基苯基)-2-丙基]苯、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和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
特佳的式(5)二酚為2,2-雙(4-羥基苯基)丙烷(BPA)、對苯二酚、1,1-雙(4-羥基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和2,2-雙(3-甲基-4-羥基苯基)丙烷。
此等和其他適合的二酚為市售物並描述於(例如)「H.Schnell,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Interscience Publishers,New York 1964,p.28ff;p.102ff」以及「D.G.Legrand,J.T.Bendler,Handbook of Polycarbon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cel Dekker New York 2000,p.72ff」中。
在一個具體實例中,矽氧烷嵌段可具有下列結構(6)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1-8
其中R2係如上所定義般,n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從10至400,較佳係10至100,特佳係15至50之平均數,k代表0或1。
R3在每次出現時皆獨立地包含下列結構單元(7)或(8):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1-9
其中R4在每次出現時皆獨立地為氫、鹵素和/或C1至C10,較佳係C1至C4之直鏈或分枝、未經取代或單取代至四取代的烷基或烷氧基,其中烷基和烷氧基較佳係未經取代,而且R4特佳係氫,e為0或從2到12,較佳係2到6之自然數,其中在e為0的情況下,k為1,或式(8)之結構單元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1-10
其中R6、R7和X係如上式(5a)所定義般。
例如和較佳地,矽氧烷嵌段可包含下列結構: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1-11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1-12
其中式(9)和(10)中之a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0至400,較佳係10至100,特佳係15至50之平均數。
在此顯示之所有矽氧烷嵌段和組分B的1H-NMR光譜法全部皆可在氘化氯化溶劑中進行,較佳係在氘化氯仿或氘化二氯甲烷中進行。在各情況下皆對適合的信號進行積分和比較。
例如,在結構9和10中,a係藉由利用在0與0.5ppm化學位移間之SiCH3質子的積分和在約2.6ppm化學位移之相鄰CH2的積分所測得。
在另一具體實例中,上述矽氧烷嵌段可經由對苯二甲酸或間苯二甲酸結合一或多次以提供下列示例性結構單元: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2-14
其中p代表0或1,R2、R3、n和k係如上列結構單元(6)所定義般。
與聚碳酸酯反應或與衍生自式(5)或(5a)之二酚和光氣或碳酸二芳基酯反應之對應矽氧烷嵌段各具有終端酚羥基(phenolic OH group),即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2-15
其中R2、R3、n、k和p係如結構單元(11)所定義般。
特佳者係矽氧烷嵌段為式(12)之經羥基芳基封端的(聚)矽氧烷。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2-16
在通式(12)中,R5代表氫或C1-至C4-烷基、C1-至C4-烷氧基,較佳係氫或甲基、甲氧基,特佳係氫。
R6和R7彼此獨立地代表芳基,較佳係苯基、C1至C4烷基,較佳係甲基,特別是甲基。
Y代表單鍵、-CO-、-O-、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或可經C1-至C4-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5-至C6-環亞烷基,較佳係單鍵、-O-、亞異丙基或可經C1-至C4-烷基,特別是亞異丙基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5-至C6-環亞烷基。
V代表氧、C1-C6伸烷基或C2-至C5-亞烷基,較佳係單鍵、氧、C3伸烷基,特別是氧或亞異丙基。
W代表單鍵、S、C1至C6-伸烷基或C2-至C5-亞烷基,較佳係單鍵、C3伸烷基或亞異丙基,其中當q代表1時,W不是單鍵。
p和q彼此獨立地代表0或1。
o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0至400,較佳係10至100,特佳係15至50之重複單元的平均數。
o係(例如)利用中心Si-CH3質子(位於約0.1ppm化學位移)的積分相對於嵌段之兩個末端矽氧烷單元(即O-Si(CH3)2)(位於約0.2ppm化學位移)的積分所測得。
m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至10,較佳係1至6,特佳係1.5至5之重複單元的平均數。
極特佳者係式(13)和(14)之矽氧烷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3-17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13-19
其中R1代表氫、Cl、Br、C1-C4-烷基,較佳係氫或甲基,特佳係氫, R2彼此獨立地代表芳基或烷基,較佳係甲基,X代表單鍵、-SO2-、-CO-、-O-、-S-、C1-至C6-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或可視情況稠合至包含其他雜原子之芳族環的C6-至C12-伸芳基,X較佳係代表單鍵、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C5至C12-環亞烷基、-O-、-SO-、-CO-、-S-、-SO2-,特佳係為單鍵、亞異丙基、C5至C12環亞烷基或氧,且極特佳係亞異丙基,n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0至400,較佳係10至100,特佳係10至50之平均數。m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至10,較佳係1至6,特佳係1.5至5的平均數。
在結構11、13和14中n的測定係按照上述o的方法進行。
m的測定係使用位於末端苯基,例如位於末端雙酚A衍生單元上之質子的積分以及中央苯基,例如位於中央雙酚A衍生單元上之中央苯基的積分。
最佳者係式14之矽氧烷,因為其顯出特別良好的熱穩定性和色穩定性。
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並利用BPA(雙酚A)聚碳酸酯標準品所測得矽氧烷組分(即矽氧烷嵌段)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3000至20 000g/mol,特佳係3500-15 000g/mol。
式(12)至(14)之矽氧烷的製造係描述於(例如)DE 33 34 782 A1和DE 19710081中。
在各情況下按組分A)和B)計,式(12)、(13)或(14)之矽氧烷組分的使用量為0.5重量%至50重量%,較佳係1重量%至40重量%,特佳係2重量%至20重量%,極特佳係2.5重量%至10重量%。
矽氧烷嵌段的製造原則上是已知的,並且其可藉由如(例如)US20130267665中所述方法製得。
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通常在工業上係藉由光氣進行界面法從該等單體所製得。亦已知可藉由熔融轉酯化法利用二酚碳酸酯製造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
藉由界面法製造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係從文獻中得知,並且描述於(例如)US-A 3 189 662、US-A 3 419 634、DE-A 3 34 782和EP 0 122 535中。
藉由熔融轉酯化法從雙酚、碳酸二芳酯、矽醇封端之聚矽氧烷和催化劑製造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係描述於US 5 227 449中。
亦曾描述過製造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區段共縮合物之反應性擠壓法。此已公開在(例如)US 5414054和US 5821321中。
根據本發明之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較佳係以熔融轉酯化法製得,更佳係以反應性擠壓法製得。反應性擠壓法較佳係包括在擠壓機或高黏度反應器中以熔體形式混合並反應下列組分
a)至少一種式(3)含聚合物之結構單元,較佳係芳族聚碳酸酯,
b)至少一種羥基芳基封端之(聚)矽氧烷,較佳係根據式9、10、11a、12、13、14中之任一者,
c)視情況選用至少一種添加劑,如(例如)催化劑。
擠壓機或熔融反應器可為單螺桿反應器、雙螺桿反應器或多螺桿反應器,例如行星滾筒擠壓機或環形擠壓機。亦可考慮大容量捏合反應器。
該方法可在單一裝置中進行,例如在雙螺桿擠壓機或以兩階段,即在反應器組合中進行。反應器組合較佳係由預反應器(如雙螺桿擠壓機)和高黏度反應器組成。
該方法較佳係在280℃至400℃,較佳係290℃至380℃,更佳係300℃至350℃的溫度以及0.001mbar至50mbar,較佳係0.005mbar至40mbar,特佳係0.02mbar至30mbar,且極特佳係0.03mbar至5mbar的壓力下,較佳係在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
組分C
組分C包含經橡膠改質之接枝聚合物。這些接枝聚合物包含
C.1 按組分C計,5重量%至95重量%,較佳係7重量%至50重量%,特佳係10重量%至30重量%之至少一種乙烯基單體在
C.2 按組分C計,95重量%至5重量%,較佳係93重量%至50重量%,特佳係90重量%至70重量%之一或多種基於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的橡膠狀接枝基材上。
乙烯基單體係用於形成聚合物鏈並使其化學鍵結至接枝基材C.2上。
接枝基材具有<10℃,較佳係<0℃,特佳係<-20℃之玻璃轉變溫度。
玻璃轉變溫度係藉由動態微差熱量法(DSC)依照標準DIN EN 61006以10K/min的加熱速率量得,其中Tg的定義為中點溫度(切線法)。
接枝基材C.2通常具有0.05至10μm,較佳0.1至5μm,特佳係0.2至1μm之中值粒徑(d50)。
中值粒徑d50係在各情況下以上和以下各具有50重量%粒子的直徑。其可藉由超離心測得(W.Scholtan,H.Lange,Kolloid,Z.and Z.Polymere[polymers]250(1972),782-1796)。
單體C.1較佳為下列各者之混合物
C.1.1 按C.1計,50至99重量份,較佳係60至80重量份,特別是70至80重量份之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和/或環取代之乙烯基芳族化合物(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和/或(C1-C8)-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
C.1.2 按C.1計,1至50重量份,較佳係20至40重量份,特別是20至30重量份之乙烯基氰化物(不飽和腈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和/或(C1-C8)-(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三級丁酯和/或不 飽和羧酸之衍生物(如酸酐和醯亞胺),例如順丁烯二酸酐和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
較佳的單體C.1.1係選自單體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之至少一者;較佳的單體C.1.2係選自單體丙烯腈、順丁烯二酸酐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之至少一者。特佳的單體為C.1.1苯乙烯和C.1.2丙烯腈或C.1.1=C.1.2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共聚物C係藉由自由基聚合,例如藉由乳化、懸浮液、溶液或整體聚合,較佳係藉由乳化或整體聚合,特別是藉由乳化聚合所製得。
在各情況下按C.2計並以甲苯中之不溶分率量得,接枝基材C.2之凝膠含量為至少30重量%,較佳係至少40重量%,特別是至少60重量%。
接枝基材C.2之凝膠含量係在25℃下在適合溶劑中以溶劑中之不溶含量測得(M.Hoffmann,H.Krömer,R.Kuhn,Polymeranalytik I und II,Georg Thieme-Verlag,Stuttgart 1977)。
如所熟知般,由於在接枝反應中接枝單體不必完全接枝在接枝基材上,因此根據本發明接枝聚合物C應理解為亦包含在接枝基材的存在下經由接枝單體的(共)聚合所獲得以及在後處理期間共同獲得的產物。因此,這些產物亦可包含接枝單體之游離(共)聚合物,即未化學鍵結至橡膠之(共)聚合物。
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或不同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之混合物係用作接枝基材C.2。這些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較佳係具有接枝活性部位之複合橡膠,其中接枝活性部位包含5重量%至95重量%,較佳係20重量%至80重量%,特佳係25重量%至50重量%之聚矽氧橡膠比例C.2.1和95重量%至5重量%,較佳係80重量%至20重量%,特佳係75重量%至50重量%之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比例C.2.2,其中兩種所述橡膠組分在該複合橡膠中係相互滲透,因此實質上不可分離的。
特佳比例之聚矽氧橡膠與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導致良好機械性質、良好成分表面以及對水解分子量下降和化學品影響有良好抗性之特別有利的組合。
聚矽氧-矽丙烯酸酯複合橡膠係已知並描述於(例如)US 5,807,914、EP 430134和US 4888388中。
C.2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之適合的聚矽氧橡膠組分C.2.1為具有接枝活性部位之聚矽氧橡膠,其中聚矽氧橡膠的製備方法係描述於(例如)US 2891920、US 3294725、DE-A 3 631 540、EP 249964、EP 430134和US 4888388中。
根據C.2.1之聚矽氧橡膠較佳係藉由乳化聚合所製得,其中使用矽氧烷單體單元、交聯劑或分枝劑(IV)和視情況選用的接枝劑(V)。
較佳使用之矽氧烷單體單元的實例包括二甲基矽氧烷或具有至少3個環成員,較佳係3至6個環成員之環狀有機矽氧烷,例如且較佳係六甲基環三矽氧烷、八甲基環四矽氧烷、十甲基環五矽氧烷、十二甲基環六矽氧烷、三甲基三苯基環三矽氧烷、四甲基四苯基環四矽氧烷、八苯基環四矽氧烷。
可單獨使用有機矽氧烷單體或以包含兩種或更多單體之混合物形式使用之。
較佳使用之交聯劑或分枝劑(IV)為官能性為3或4,特佳係官能性為4之矽烷系交聯劑。較佳實例包括:三甲氧基甲基矽烷、三乙氧基苯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正丙氧基矽烷和四丁氧基矽烷。可單獨使用交聯劑或以兩種或更多之混合物形式使用之。特佳係四乙氧基矽烷。
接枝劑(V)之實例包括:β-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甲氧基二甲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甲氧基甲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乙氧基二乙基矽烷、γ-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矽烷、δ-甲基丙烯醯氧基丁基二乙氧基甲基矽烷或其混合物。
按聚矽氧橡膠之總重量計,較佳係使用0至20重量%之接枝劑。
聚矽氧橡膠可藉由如(例如)US 2891920和US 3294725中所述之乳化聚合製得。
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之適合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組分C.2.2可由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丙烯酸烷基酯、交聯劑(VI)和接枝劑(VII)製得。較佳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丙烯酸烷基酯之實例包括C1-至C8-烷基酯,例如甲基、乙基、正丁基、三級丁基、正丙基、正己基、正辛基、正月桂基和2-乙基己酯;鹵烷基酯,較佳係鹵-C1-C8-烷基酯,如丙烯酸氯乙酯以及這些單體之混合物。特佳係丙烯酸正丁基酯。
可用於聚矽氧-丙烯酸酯橡膠之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組分的交聯劑(VI)包括具有超過一個之可聚合雙鍵的單體。交聯單體之較佳實例係具有3至8個碳原子之不飽和單羧酸和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不飽和單羥醇或具有2至4個OH基和2至20個碳原子之飽和多元醇的酯類,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可單獨使用交聯劑或以至少兩種交聯劑之混合物形式使用之。
較佳接枝劑(VII)之實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三聚氰酸三烯丙基酯、三聚異氰酸三烯丙基酯或其混合物。甲基丙烯酸烯丙基酯亦可用作交聯劑(VI)。可單獨使用接枝劑或以至少兩種接枝劑之混合物形式使用之。
按聚矽氧-丙烯酸酯橡膠之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組分的總重量計,交聯劑(VI)和接枝劑(VII)的量為0.1重量%至20重量%。
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係藉由先製造水性乳膠形式之C.2.1聚矽氧橡膠所製得。然後使此乳膠富含欲使用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和/或丙烯酸烷基酯、交聯劑(VI)和接枝劑(VII)並完成聚合。
所述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接枝橡膠係藉由將單體C.1接枝在橡膠基材C.2上所製得。
此可利用(例如)EP 249964、EP 430134和US 4888388中所描述之聚合方法進行。
所提及作為組分C之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接枝橡膠係市售物。實例包括:購自Mitsubishi Rayon有限公司之Metablen® SX 005、Metablen® S-2001和Metablen® S-2030。
組分D
使用膦氮烯或不同膦氮烯之混合物e作為組分D。膦氮烯為式(15a)和(15b)化合物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0-20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0-21
其中R 在各情況下係相同或不同的並代表-胺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鹵化,較佳係經氟鹵化,更佳係經單鹵化之C1至C8-烷基,較佳係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C1-至C8-烷氧基,較佳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和/或溴取代之C5-至C6-環烷基, -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溴取代、和/或經羥基取代之C6-至C20-芳氧基,較佳係苯氧基、萘氧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和/或溴取代之C7-至C12-芳烷基,較佳係苯基-C1-C4-烷基,或-鹵素基團,較佳係氯或氟,或-OH基。
k 為0或1至15之數值,較佳係1至10之數值。
在(例如)源自未反應完全起始物之式(15a)或(15b)膦氮烯的磷係經鹵素取代的情況下,此膦氮烯之磷經鹵素取代的比例較佳係小於1000ppm,更佳係小於500ppm。
在另一較佳具體實例中,僅使用具有相同R之膦氮烯。
較佳係式(15b)環狀膦氮烯,更佳係丙氧基膦氮烯、苯氧基膦氮烯、甲基苯氧基膦氮烯、胺基膦氮烯和氟烷基膦氮烯以及具有下列結構之膦氮烯: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2-22
在上面所示化合物中,k=1、2或3。
極特佳者係根據式(16)之具有60莫耳至98莫耳%,較佳係65莫耳至85莫耳%之寡聚物(其中k=1)(C1)比例的環狀苯氧基膦氮烯(全部R=苯氧基)。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2-23
組分C較佳係,按組分C計,三聚物比例(k=1)為65莫耳%至85莫耳%,四聚物比例(k=2)為10莫耳%至20莫耳%,較高寡聚膦氮烯比例(k=3、4、5、6和7)為5莫耳%至20莫耳%和膦氮烯寡聚物(k>=8)為0至2莫耳%的苯氧基膦氮烯。
膦氮烯和其製造係描述於(例如)EP-A 728 811、DE-A 1 961668和WO 97/40092中。
甚至在混煉後,可藉由31P NMR檢測和定量(化學位移;δ三聚物:6.5至10.0ppm;δ四聚物:-10至-13.5ppm;δ較高寡聚物:-16.5至-25.0ppm)各別摻合物樣品中膦氮烯之寡聚物組成物。
組分E
組成物可包含一或多種其他添加劑以作為組分E,其中添加劑較佳係選自由防滴劑、阻燃增效劑、潤滑劑和脫模劑(例如四硬脂酸新戊四酯)、成核劑、抗靜電劑、傳導添加劑、穩定劑(如水解、熱老化和UV穩定劑以及轉酯化抑制劑和酸/鹼猝滅劑)、促流劑、增容劑、異於組分C之其他耐衝擊改質劑(具有或無核-殼結構)、其他聚合性組分(例如功能性摻合對應物)、填料和增強劑(例如滑石、玻璃纖維、碳纖維)以及染料和顏料(例如二氧化鈦或氧化鐵)。
可使用的防滴劑包括(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或含PTFE之組成物,例如呈粉末或凝聚混合物形式之PTFE與含苯乙烯或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之母料,例如與組分B的母料。
在較佳的具體實例中,組成物包含至少一種選自由潤滑劑和脫模劑、穩定劑、促流劑、防滴劑、抑煙劑、染料和顏料組成之群的聚合物添加劑。
在較佳的具體實例中,組成物包含四硬脂酸新戊四酯作為脫模劑。
在較佳的具體實例中,組成物包含至少一種選自由下列各者組成之群的代表物作為穩定劑:空間受阻酚、有機亞磷酸酯、硫系共穩定劑以及有機和無機布朗斯特酸。
在特佳的具體實例中,組成物包含3-(3,5-二-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酯和參(2,4-二-三級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之組合作為穩定劑。
在各情況下皆按組分A)-E)之總和計,較佳係組分E)包含0.05重量%至2.0重量%之防滴劑、0.05重量%至2.0重量%之脫模劑和0.05重量%至2.0重量%之穩定劑。
模製化合物和模製品的製造
根據本發明組成物可用於製造熱塑性模製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熱塑性模製化合物可(例如)藉由在較佳為200℃至320℃,特佳係在240℃至300℃的溫度下在習用裝置如(例如)內部捏合機、擠壓機和雙軸螺桿系統中以已知方式混合組成物之各別組分並熔融混煉和熔融擠壓組分的方式製得。
在本申請案上下文中,此方法通常係稱為混煉(compounding)。
因此,應將術語「模製化合物(moulding compound)」理解為意指熔融混煉和熔融擠壓組成物之組分所獲得的產物。
組成物之各別組分的混合可在約20℃(室溫)或更高溫度下以已知方式連續地或同時地進行。此意味(例如)某些組分可經由擠壓機之主進料口加入,隨後可經由輔助擠壓機將剩餘組分供應至混煉程序中。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製造本發明模製化合物的方法和模製化合物於製造模製品之用途。
根據本發明模製化合物可用於製造任何類型之模製品。這些可(例如)藉由射出成型、擠壓和吹製成型程序製得。另一種加工形式係藉由先前製造的片料或薄膜進行深引伸來製造模製品。根據本發明模製化合物係特別適合藉由擠壓、吹製成型和深引伸方法進行加工。
組成物的組分亦可直接計量加入至射出成型機或擠壓裝置中並將其加工成模製品。
可由根據本發明組成物和模製化合物製造之此類模製品的實例為任何類型之薄膜、外形、外殼部分,例如用於家用器具如榨汁機、咖啡機、攪拌機;用於辦公室機械如顯示器、平面螢幕、筆記型電腦、列印機、影印機;用於營造業(內部配備和外部應用)之片、管、電氣設備管道、窗戶、門和其他外形以及電氣和電子組件如開關、插頭和插座和商用車輛(特別是汽車部門)的零件。根據本發明組成物和模製化合物亦適合用於製造下列模製品或模製物:船 舶、飛機、公共汽車和其他機動車輛、機動車輛的車身側板組件、包含小型變壓器之電氣設備外殼、用於處理和傳輸訊息之設備的外殼、醫療設備的外殼和面料、按摩設備和用於其的外殼、兒童玩具車、片狀壁上元件、安全設備外殼、隔熱運送容器、用於衛生和浴室設備之模製零件、用於通風孔道之保護格柵和庭園設備的外殼。
本發明其他具體實例1至23係描述於下文中:
1.一種用於製造熱塑性模製化合物的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下列組分或由下列組分組成:
A)42重量%至80重量%之至少一種選自由芳族聚碳酸酯和芳族聚酯碳酸酯組成之群的聚合物,
B)2重量%至38重量%之至少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
C)1重量%至15重量%之至少一種經橡膠改質的接枝聚合物,其包含
C.1)以該接枝聚合物C計,5重量%至95重量%之由至少一種乙烯基單體構成的殼和
C.2)以該接枝聚合物C計,95重量%至5重量%之由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構成的接枝基材,
D)2重量%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膦氮烯,
E)0重量%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添加劑。
2.根據具體實例1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接枝基材C.2包含20重量%至80重量%之聚矽氧橡膠和80重量%至20重量%之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
3.根據具體實例2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接枝基材C.2包含25重量%至50重量%之聚矽氧橡膠和75重量%至50重量%之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
4.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B包含衍生自下列結構9、10和12中至少一者的矽氧烷嵌段: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6-24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6-25
其中式(9)和(10)中之a在各情況下代表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0至400,較佳係10至100,且特佳係15至50之平均數,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6-28
其中R5代表氫或C1至C4烷基,較佳係氫或甲基,R6和R7彼此獨立地代表C1至C4烷基,較佳係甲基,Y代表單鍵、-CO-、-O-、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或C5-至C6-環亞烷基,其可經C1-至C4-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較佳係單鍵、-O-、亞異丙基或可經C1-至C4-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5-至C6-環亞烷基,V代表氧、C1-C6伸烷基或C2-至C5-亞烷基,較佳係單鍵、氧或C3伸烷基,特別是氧或亞異丙基,W代表單鍵、S、C1至C6-伸烷基或C2-至C5-亞烷基,較佳係單鍵、C3伸烷基或亞異丙基,其中當q代表1時,W不是單鍵,p和q彼此獨立地代表0或1,o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0至400,較佳係10至100之重複單元的平均數,並且m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從1至6,較佳係2至5之重複單元的平均數。
5.根據具體實例1或2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B包含衍生自下列結構之矽氧烷嵌段: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7-29
(14)其中R1代表氫、Cl、Br、C1-C4-烷基,較佳係氫或甲基,R2獨立地代表芳基或烷基,較佳係甲基,X代表單鍵、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C5至C12-環亞烷基、-O-、-SO-、-CO-、-S-、-SO2-,較佳係單鍵、亞異丙基、C5至C12環亞烷基或氧,且極特佳係亞異丙基,n為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介於10與150之間的數,m為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1至10的數。
6.根據具體實例5之組成物,其中X代表亞異丙基。
7.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B包含比例為2重量%至20%重量之矽氧烷嵌段。
8.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B包含比例為3重量%至10%重量之矽氧烷嵌段。
9.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在該組分B中該矽氧烷組分的分子量為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並利用BPA(雙酚A)聚碳酸酯標準品所測得的3000至20 000g/mol。
10.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在該組分B中該矽氧烷組分的分子量為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並利用BPA(雙酚A)聚碳酸酯標準品所測得的3500至15 000g/mol。
11.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組分C.1。
12.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具有在二氯甲烷中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並利用雙酚A系之聚碳酸酯作為標準品所測得23 000至33 000g/mol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
13.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使用雙酚A系之芳族聚碳酸酯作為組分A。
14.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組分D為式(15b)之環狀膦氮烯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28-30
其中k 代表1或1至10之整數其中以組分C計,該三聚物含量(k=1)為60至98莫耳%,且其中R在各情況下係相同或不同的並代表胺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鹵化,較佳係經氟鹵化之C1-至C8-烷基,較佳係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C1-至C8-烷氧基,較佳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和/或溴-取代之C5-至C6-環烷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溴-取代、和/或經羥基取代之C6-至C20-芳氧基,較佳係苯氧基、萘氧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和/或溴-取代之C7-至C12-芳烷基,較佳係苯基-C1-C4-烷基、或鹵素基團,較佳係氯、或OH基。
15.根據具體實例15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組分D為環狀膦氮烯,其中R=苯氧基
16.根據具體實例14或15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在各情況下以組分D計,其具有65莫耳%至85莫耳%之三聚物比例(k=1)、10莫耳%至20莫耳%之四聚物比例(k=2)、5莫耳%至15莫耳%之較高寡聚膦氮烯比例(k=3、4、5、6和7)和0莫耳%至1莫耳%之膦氮烯寡聚物比例(k>=8)。
17.根據前述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E包含滑石。
18.根據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包含45重量%至75重量%之組分A,5重量%至35重量%之組分B,4重量%至12重量%之組分C,3重量%至9重量%之組分D,0.1重量%至8重量%之組分E。
19.根據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包含50重量%至70重量%之組分A,15重量%至35重量%之組分B,5重量%至11重量%之組分C,4重量%至8重量%之組分D,0.2重量%至5重量%之組分E。
20.根據具體實例中任一者之組成物,其係由組分A、B、C、D和E組成。
21.一種根據前述具體實例1至20中任一者之組成物於製造模製品之用途。
22.一種由根據具體實例1至20中任一者之組成物所製得的模製化合物。
23.一種可從根據前述具體實例1至20中任一者之組成物或可從根據具體實例22之模製化合物所獲得的模製品。
實施例
組分A:
雙酚A系線性聚碳酸酯,其具有26 500g/mol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在二氯甲烷中藉由GPC並利用雙酚A系聚碳酸酯作為標準品所測得)。
組分B:
由雙酚A和結構(13)之矽氧烷嵌段構成的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30-47
其具有約4之MVR(在300℃、1.2kg下所量測;ISO 1133)和約5%重量%之矽氧烷嵌段含量(其中n=30且m=3-4;R1=H;R2=甲基)。
組分C-1
由14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在86重量%的作為接枝基材之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上所構成之接枝聚合物,其中該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包含36重量%的聚矽氧橡膠和64重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且其中兩種所述橡膠組分係在該複合橡膠中彼此滲透,因此實質上是不可分離的。
組分C-2
由17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在83重量%的作為接枝基材之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上所構成之接枝聚合物,其中該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包含11重量%的聚矽氧橡膠和89重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且其中兩種所述橡膠組分係在該複合橡膠中彼此滲透,因此實質上是不可分離的。
組分C-3
藉由11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與89重量%的作為接枝基材之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反應所製得之接枝聚合物,其中該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包含92重量%之聚矽氧橡膠和8重量%之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且其中兩種所述橡膠組分係在該複合橡膠中彼此滲透,因此實質上是不可分離的。
組分C-4
MBS型之接枝聚合物,其中15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之殼係接枝在85重量%的聚丁二烯-苯乙烯橡膠基材上,EXL 2650A,Dow Chemical。
組分D:
式(16)之苯氧基膦氮烯,其具有70莫耳%的寡聚物比例(其中k=1)、18莫耳%的寡聚物比例(其中k=2)和12莫耳%的寡聚物比例(其中k>3)。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31-34
組分E-1:
壓實滑石,其具有99%的滑石含量、0.4%的氧化鐵含量、0.4%的氧化鋁含量、6.0%的燒失量、9.55的pH值(根據EN ISO 787-9:1995)、0.65μm的D50(沉降分析);BET表面積13.5m2/g,類型:HTPultra5c,製造商:Imifabi。
組分E-2:
Cycolac INP449:獲自Sabic之由包含在SAN共聚物基質中之50重量%的PTFE中所構成的聚四氟乙烯(PTFE)製備物。
組分E-3:
Irganox B 900(80%的IrgafosTM 168(參(2,4-二-三級丁基苯基)亞磷酸酯)與20%的IrganoxTM 1076(2,6-二-三級丁基-4-(十八烷氧基羰基乙基)酚)之混合物);BASF(德國Ludwigshafen)。
組分E-4:
四硬脂酸新戊四酯(脫模劑)。
組分E-5:
Black PearlsTM 800(比利時Cabot公司):碳黑顏料。
根據本發明模製化合物的製造和測試
令組分在獲自Werner & Pfleiderer之ZSK-25雙螺桿擠壓機中在260℃之熔融溫度下混合。該模製品係在Arburg 270 E射出成型機中在260℃之熔融溫度和80℃之模製溫度下製得。
用在顆粒於95℃和100%相對濕度下儲存7天期間之在260℃下MVR的變化百分比(根據ISO 1133,2012版,施加5kg之負荷)作為耐水解之度量。
彈性模數係根據ISO 527(1996版)在室溫下測得。
IZOD凹口衝擊強度係根據ISO 180/U(2013版)在-20℃下在尺寸為80mm x 10mm x 4mm之試驗棒上測得。
將根據ISO 6603-2(2002版)之穿刺試驗中的最大刺穿力用作在多軸應力下之材料延展性的度量。此係在23℃下在尺寸為60mm x 60mm x 2mm的試驗樣品上進行。
阻燃性係根據UL94V在量得為127 x 12.7 x 1.5mm之條板上進行評估。
在室溫下、在菜籽油中之抗應力破裂性(ESC)係用作化學品抗性的度量。藉由夾模板,使在熔融溫度260℃下射出成型之量得為80mm x 10mm x 4mm的試驗樣品經受2.4%的表面外側纖維應變並完全浸入該液體中,並測得由環境應力破裂誘發之斷裂破壞所需的時間。該試驗方法係基於ISO 22088(2006版)。
為評估表面品質,在290℃之射出成型溫度下製造尺寸為60 x 40 x 2mm的樣本片,並隨後目視檢查之。將該射出成型物品之有光澤均勻表面標記為「$」,並將有小痕跡者標記為「*」。若樣品片無光澤,相應地指明此情況。
表1至3之所有模製化合物在1.5mm處皆獲得至少V1之UL 94 V等級。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33-35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34-36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35-37
Figure 108143090-A0202-12-0036-39
表1-4之實施例顯示根據本發明組成物和模製品在良好低溫凹口衝擊強度、在穿刺試驗中之高最大穿刺力(即良好多軸韌性)、高剛性、對水解誘發之分子量下降之良好穩定性(低MVR增加)和高化學品抗性方面顯出良好的平衡。
若不含組分B(比較1),則凹口衝擊強度和化學品抗性較差。
若組分B的比例過高,則表面品質可能些微下降(表2),耐水解降低,就如同穿刺試驗中之韌性和剛性般。
包含20重量%和30重量%的組分B之實施例的組成物是特別有利的,其中使用組分B的優勢最顯著地是在韌性和化學品抗性方面,而穿刺試驗中之剛性和韌性則無顯著惡化。
同樣較佳係使用組分C-1。此接枝聚合物導致特優之化學品抗性、低溫下之凹口衝擊強度和對熱誘發之分子量下降之高穩定性和良好模製品表面(表3)。
表4中的數據最終顯示相較於MBS接枝聚合物,根據本發明接枝聚合物的性質可獲得完全有利的分佈。經由根據本發明接枝聚合物的使用,特別是水解穩定性和化學品抗性獲得的改善優於MBS,而所研究之其他性質係處類似等級。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製造熱塑性模製化合物之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下列組分或由下列組分組成:
    A)42重量%至80重量%之至少一種選自由芳族聚碳酸酯和芳族聚酯碳酸酯組成之群的聚合物,
    B)2重量%至38重量%之至少一種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縮合物,
    C)1重量%至15重量%之至少一種經橡膠改質的接枝聚合物,其包含
    C.1)按該接枝聚合物C計,5重量%至95重量%之由至少一種乙烯基單體構成的殼和
    C.2)按該接枝聚合物C計,95重量%至5重量%之由聚矽氧-丙烯酸酯複合橡膠構成的接枝基材,
    D)2重量%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膦氮烯,
    E)0重量%至10重量%之至少一種添加劑。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接枝基材C.2包含20重量%至80重量%之聚矽氧橡膠和80重量%至20重量%之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橡膠。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B包含衍生自下列結構9、10和12中至少一者之矽氧烷嵌段:
    Figure 108143090-A0202-13-0001-40
    Figure 108143090-A0202-13-0001-41
    其中式(9)和(10)中之a代表在各情況下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10至400,較佳10至100且特佳15至50的平均數,
    Figure 108143090-A0202-13-0002-42
    其中
    R5代表氫或C1至C4烷基,較佳係氫或甲基,
    R6和R7彼此獨立地代表C1至C4烷基,較佳係甲基,
    Y代表單鍵、-CO-、-O-、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alkylidene)或C5-至C6-環亞烷基,其可經C1-至C4-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較佳係單鍵、-O-、亞異丙基或可經C1-至C4-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之C5-至C6-環亞烷基,
    V代表氧、C1-C6伸烷基或C2-至C5-亞烷基,較佳係單鍵、氧或C3伸烷基,特別是氧或亞異丙基,
    W代表單鍵、S、C1至C6-伸烷基或C2-至C5-亞烷基,較佳係單鍵、C3伸烷基或亞異丙基,其中當q代表1時,W不是單鍵,
    p和q彼此獨立地代表0或1,
    o在各情況下代表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0至400,較佳係10至100之重複單元的平均數,並且
    m在各情況下代表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至6,較佳係2至5之重複單元的平均數。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B包含衍生自下列結構之矽氧烷嵌段:
    Figure 108143090-A0202-13-0002-43
    其中R1代表氫、Cl、Br、C1-C4-烷基,較佳係氫或甲基,
    R2獨立地代表芳基或烷基,較佳係甲基,
    X代表單鍵、C1至C5-伸烷基、C2至C5-亞烷基、C5至C12-環亞烷基、-O-、-SO-、-CO-、-S-、-SO2-,較佳係單鍵、亞異丙基、C5至C12環亞烷基或氧,且極特佳係亞異丙基,
    n為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介於10與150之間的數,
    m為藉由1H-NMR光譜法所測得之從1至10的數。
  5.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B包含比例為2重量%至20%重量之矽氧烷嵌段。
  6.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組分C.1。
  7.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組分D為式(15b)之環狀膦氮烯
    Figure 108143090-A0202-13-0003-44
    其中
    k 代表1或1至10之整數
    其中以組分C計,該三聚物含量(k=1)係從60至98莫耳%,且其中
    R
    在各情況下係相同或不同的並代表胺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鹵化,較佳係經氟鹵化之C1-至C8-烷基,較佳係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C1-至C8-烷氧基,較佳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丁氧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和/或溴取代之C5-至C6-環烷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取代,較佳係經氯-、溴-取代、和/或經羥基取代之C6-至C20-芳氧基,較佳係苯氧基、萘氧基,在各情況下視情況經烷基取代,較佳係經C1-C4-烷基取代、和/或經鹵素 取代,較佳係經氯-和/或溴-取代之C7-至C12-芳烷基,較佳係苯基-C1-C4-烷基、或鹵素基團,較佳係氯、或OH基。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組分D為環狀膦氮烯,其中R=苯氧基。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在各情況下以組分D計,其具有65莫耳%至85莫耳%之三聚物比例(k=1)、10莫耳%至20莫耳%之四聚物比例(k=2)、5莫耳%至15莫耳%之較高寡聚膦氮烯比例(k=3、4、5、6和7)和0莫耳%至1莫耳%之膦氮烯寡聚物比例(其中k>=8)。
  10.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組分E包含滑石。
  11.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包含
    50重量%至70重量%之組分A,
    15重量%至35重量%之組分B,
    5重量%至11重量%之組分C,
    4重量%至8重量%之組分D,
    0.2重量%至5重量%之組分E。
  12. 根據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係由組分A、B、C、D和E組成。
  13. 一種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於製造模製化合物之用途。
  14. 一種模製化合物,其係由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所製得。
  15. 一種模製品,其可由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或可由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模製化合物獲得。
TW108143090A 2018-11-29 2019-11-27 含膦氮烯及聚矽氧/丙烯酸酯耐衝擊改質劑之SiCoPC摻合物 TW2020302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8209203 2018-11-29
EP18209203.1 2018-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0259A true TW202030259A (zh) 2020-08-16

Family

ID=64559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3090A TW202030259A (zh) 2018-11-29 2019-11-27 含膦氮烯及聚矽氧/丙烯酸酯耐衝擊改質劑之SiCoPC摻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4578B2 (zh)
EP (1) EP3887449B1 (zh)
JP (1) JP2022510884A (zh)
KR (1) KR20210098974A (zh)
CN (1) CN113166531A (zh)
TW (1) TW202030259A (zh)
WO (1) WO2020108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3248B (zh) * 2019-12-16 2021-12-03 上海长伟锦磁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耐水解耐光照耐低温的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JP2023553379A (ja) 2020-12-07 2023-12-21 オーティーアイ ルミオ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核形成抑制被膜及び下地金属被膜を用いた導電性堆積層のパターニング
WO2023180227A1 (de) * 2022-03-25 2023-09-28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mit hohem cti
WO2023180228A1 (de) * 2022-03-25 2023-09-28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mit hohem cti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4782C (de) 1921-03-18 Jagenberg Werke Ag Ringspinnmaschine mit bremsbaren Laeufern
US2891920A (en) 1955-01-26 1959-06-23 Dow Corning Polymerization of organopolysiloxanes in aqueous emulsion
DE1007996B (de) 1955-03-26 1957-05-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thermoplastischer Kunststoffe
US2991273A (en) 1956-07-07 1961-07-04 Bayer Ag Process for manufacture of vacuum moulded part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s
US3148172A (en) 1956-07-19 1964-09-08 Gen Electric Polycarbonates of dihydroxyaryl ethers
US2999846A (en) 1956-11-30 1961-09-12 Schnell Hermann High molecular weight thermoplastic aromatic sulfoxy polycarbonates
US2999835A (en) 1959-01-02 1961-09-12 Gen Electric Resinous mixture comprising organo-polysiloxane and polymer of a carbonate of a dihydric phenol,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
US3189662A (en) 1961-01-23 1965-06-15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GB1024024A (en) 1963-04-08 1966-03-30 Dow Cornin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olymerising or co-polymerising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GB1122003A (en) 1964-10-07 1968-07-31 Gen Electric Improvements in aromatic polycarbonates
US3419634A (en) 1966-01-03 1968-12-31 Gen Electric Organopolysiloxane polycarbonate block copolymers
NL152889B (nl) 1967-03-10 1977-04-15 Gen Electric Werkwijze ter bereiding van een lineair polycarbonaatcopolymeer, alsmede orienteerbare textielvezel van dit copolymeer.
DE2036052A1 (en) 1970-07-21 1972-01-27 Milchwirtschafthche Forschungs und Untersuchungs Gesellschaft mbH, 2100 Hamburg Working up of additives in fat and protein - contng foodstuffs
DE2063050C3 (de) 1970-12-22 1983-12-1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seifungsbeständige Polycarbonat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DE2063052A1 (de) 1970-12-22 1972-07-13 Bayer Verseifungsbeständige Polycarbonate
DE2211956A1 (de) 1972-03-11 1973-10-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erseifungsstabiler blockcopolycarbonate
DE3334782A1 (de) 1983-04-19 1984-10-25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diorganosiloxanen mit hydroxyaryloxy-endgruppen
EP0249964A3 (en) 1986-06-17 1988-07-2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DE3631540A1 (de) 1986-09-17 1988-03-24 Bayer Ag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mit hoher alterungsbestaendigkeit und guter tieftemperaturzaehigkeit
EP0307963B1 (en) 1987-09-21 1995-02-1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TE159960T1 (de) 1988-07-11 1997-11-15 Gen Electri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DE3832396A1 (de) 1988-08-12 1990-02-15 Bayer Ag Dihydroxydiphenylcycloalkane,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molekularen polycarbonaten
NO170326C (no) 1988-08-12 1992-10-07 Bayer Ag Dihydroksydifenylcykloalkaner
DE69027976T2 (de) 1989-11-27 1997-03-06 Mitsubishi Rayon Co Hochschlagfeste Pfropfkopolymere und Harzzusammensetzungen
US5227449A (en) 1990-07-02 1993-07-13 Xerox Corporation Photoconductive imaging members with polycarbonate binders
DE4238123C2 (de) 1992-11-12 2000-03-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Polycarbonaten
US5414054A (en) 1994-06-01 1995-05-09 Miles Inc. Copolycarbonate having improved low-temperature impact strength
US5717057A (en) 1994-12-28 1998-02-1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ycarbonate
DE69629971T2 (de) 1995-02-27 2004-07-22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Hammhemmende thermoplastische Harzzusammensetzung
US5807914A (en) 1995-07-05 1998-09-15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Glass fiber-reinforce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DE19615230A1 (de) 1996-04-18 1997-10-23 Basf Ag Flammgeschützte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DE19710081A1 (de) 1997-03-12 1998-09-17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siloxan-Polysiloxan-Polycarbonat-Blockcokondensaten
US5821321A (en) 1997-09-16 1998-10-13 Bayer Corporation Molding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impact strength
DE19933128A1 (de) 1999-07-19 2001-01-25 Bayer Ag Polycarbonat und dessen Formkörper
DE19933132A1 (de) 1999-07-19 2001-01-25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odifizierten Polycarbonaten
DE10300598A1 (de) 2003-01-10 2004-07-2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US7232854B2 (en) 2004-02-03 2007-06-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with thin-wall flame retardance
US20090023871A9 (en) 2004-08-05 2009-01-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RU2014145007A (ru) 2012-04-10 2016-05-27 Моментив Перформанс Матириалз Гмбх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х силоксанов с регулируемой структурой
US20130313493A1 (en) 2012-05-24 2013-11-28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ES2667328T3 (es) * 2012-12-07 2018-05-10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Composiciones de moldeo de policarbonato retardantes de llama VI
US20140371360A1 (en) * 2013-05-24 2014-12-18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Flame 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JP6577162B2 (ja) 2013-08-07 2019-09-18 帝人株式会社 透明難燃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CN105452378B (zh) 2013-08-16 2018-06-26 沙特基础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高模量和超高延展性共混热塑性组合物
EP3055344A1 (en) * 2013-10-08 2016-08-17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olysiloxane-polycarbonate block cocondensates
KR20180081834A (ko) 2013-11-01 2018-07-17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보강된 난연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 물품
US9382418B2 (en) * 2014-02-28 2016-07-05 Samsung Sdi Co., Ltd.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70074841A (ko) * 2014-10-22 2017-06-30 사빅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스 비.브이.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에스테르 조성물 및 그것으로부터 제조된 물품
KR102454155B1 (ko) * 2016-12-19 2022-10-14 코베스트로 도이칠란트 아게 상용화제를 사용한 실록산-함유 블록 코폴리카르보네이트의 제조
US20200369875A1 (en) * 2017-12-18 2020-11-26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having improved chemical resistance, articles formed thereof,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WO2020118478A1 (en) * 2018-12-10 2020-06-18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8922A1 (de) 2020-06-04
JP2022510884A (ja) 2022-01-28
US11634578B2 (en) 2023-04-25
US20210403707A1 (en) 2021-12-30
KR20210098974A (ko) 2021-08-11
EP3887449B1 (de) 2022-09-28
CN113166531A (zh) 2021-07-23
EP3887449A1 (de)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8747B (zh) 聚碳酸酯組成物及包含彼之物件
KR101851808B1 (ko) 우수한 기계적 특성 ⅱ을 갖는 내스크래치성 내충격성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성형 조성물
KR101726455B1 (ko) 방염 충격 강도 개질된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조성물
TWI466946B (zh) 阻燃的經衝擊性改質之聚碳酸酯組成物
TW202030259A (zh) 含膦氮烯及聚矽氧/丙烯酸酯耐衝擊改質劑之SiCoPC摻合物
EP2471865A1 (e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good mold release properties and good appearance and mold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KR20150093753A (ko) 난연성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성형 물질 vi
JP5671605B2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
US11708455B2 (en)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
CN111465652B (zh) 具有良好阻燃性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KR20150093747A (ko) 난연성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성형 물질 ii
TW201406858A (zh) 具有良好之熱與化學抗性之pc/abs組成物
US11485855B2 (en) Composition and thermoplastic moulding compound for production of moulded articles having elevated gloss
TWI648339B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模塑組成物i
JP7254588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TW201840706A (zh) 具良好之衝擊強度與改良之熔融穩定性的組成物與熱塑性模塑組成物
KR101703364B1 (ko) 충격 강도 개질된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조성물
KR101773637B1 (ko) 우수한 기계적 특성 i을 갖는 내스크래치성, 내충격성 폴리카르보네이트 성형 조성물
EP3775039B1 (en) Glass 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with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US11104797B2 (en) Composition and thermoplastic molding compound having good low-temperature toughness, high gloss, and high processing stability
JP2003049060A (ja)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
US20210253850A1 (en)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having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W201922921A (zh) 具有低雙酚a含量之阻燃聚碳酸酯-丙烯酸酯橡膠組成物
US20230020300A1 (en) Flame-resistant polycarbonate-polyester blend
TW202313793A (zh) 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及成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