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8060A - 拉鏈 - Google Patents

拉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8060A
TW201938060A TW107125689A TW107125689A TW201938060A TW 201938060 A TW201938060 A TW 201938060A TW 107125689 A TW107125689 A TW 107125689A TW 107125689 A TW107125689 A TW 107125689A TW 201938060 A TW201938060 A TW 2019380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sheet
chain
zipper
stop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5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6996B (zh
Inventor
萱原雅典
寺田峰登
三熊亮
谷口和哉
坂上祐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6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69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38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806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6Means for permanently uniting the stringers at the end; Means for stopping movement of slider at the end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儘可能縮小凹部之形成範圍之拉鏈。 拉鏈具備:一對拉鏈鏈帶(3、3),其等包含前後延長並且以左右相鄰之狀態並排之一對鏈布(7、7)及沿一對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之一對鏈齒排(8L、8L);滑件(2),其沿一對鏈齒排移動;樹脂製之止擋(4、5),其等於一對鏈齒排之前方或後方阻止滑件之移動並且將一對鏈布接合;及樹脂製之片材(6),其將一對鏈布於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單面接合,且自止擋向一對鏈齒排之相反側延長並且與止擋為一體。一對鏈布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片材為相反側之面上的與片材對應之部分設為可視認地露出之第1露出面(7c)。止擋於與一對鏈布7對應之左側部(4d、5e)及右側部(4e、5f)中與片材之交界部(4j、5j)具備凹部(11),並且將以最左右之凹部確定左右方向之範圍的區域設為止擋之表面中之凹部區域(4k、5k)。片材之表面係將自凹部區域向一對鏈齒排之相反側延長之區域設為平面部。

Description

拉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
作為拉鏈之一例,存在具備一對拉鏈鏈帶、沿一對拉鏈鏈帶之對向之側緣部移動的滑件、及阻止滑件之移動並且將一對拉鏈鏈帶接合之樹脂製之止擋者(專利文獻1)。
拉鏈鏈帶係具備前後延長並且以左右相鄰之狀態並排之一對鏈布及沿一對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之一對鏈齒排者。
止擋係具備阻止滑件之移動之本體部及自本體部向一對鏈齒排之相反側延出之延出部者。再者,本體部與延出部於專利文獻1之說明中係作為一個概念包含於止擋,但於以下詳細說明之本發明中,本體部與延出部係作為不同概念並使用不同名稱。又,本體部與延出部係形成於鏈布之厚度方向之兩面並於其兩面具備凹部者。
凹部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隔開間隔地遍及鏈布之厚度方向之兩面之全域而均等地配置。又,凹部係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止擋時之痕跡。詳細而言,於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止擋時,於其成型用模具之模腔空間內,鏈齒排之一部分或鏈布成為被銷按壓之狀態。之後,該被銷按壓之痕跡成為凹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84439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延出部使凹部形成於鏈布之兩面係為了於射出成形時自鏈布之兩面勢頭良好地注入熔融樹脂並且使鏈布於該勢頭下不會晃動。又,使凹部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隔開間隔地遍及鏈布之厚度方向之兩面之全域而均等地配置之理由相同。附帶而言,若於射出成形時鏈布晃動,則會損害片材之外觀甚至作為拉鏈之外觀。
又,凹部不僅形成於止擋中之本體部,亦形成於延出部,因此,凹部之形成範圍涉及寬泛,而會損害作為拉鏈之外觀。
拉鏈有時會接著於對象物。於該情形時,於鏈布與對象物之間、以及止擋與對象物之間存在接著層。而且,如上所述般,上述拉鏈中,凹部不僅形成於止擋之本體部亦形成於延出部。若如此,則會於凹部蓄積接著劑,而接著層會形成較厚之部分及較薄之部分,從而導致接著狀態不理想。
本發明係考慮上述事實創作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儘可能縮小凹部之形成範圍之拉鏈。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拉鏈具備:一對拉鏈鏈帶,其等包含前後延長並且以左右相鄰之狀態並排之一對鏈布、及沿一對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之一對鏈齒排;滑件,其沿一對鏈齒排移動;樹脂製之止擋,其等於一對鏈齒排之前方或後方阻止滑件之移動並且將一對鏈布接合;及樹脂製之片材,其將一對鏈布於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單面接合,且自止擋向一對鏈齒排之相反側延長並且與止擋為一體。而且,一對鏈布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與片材為相反側之面上與片材對應之部分設為可視認地露出之第1露出面。又,止擋於與一對鏈布對應之左側部及右側部中與片材之交界部具備凹部,並且將以最左右之凹部確定左右方向之範圍的區域設為止擋之表面中之凹部區域。而且,片材之表面將自凹部區域向前後方向中之與一對鏈齒排為相反側之方向延長之區域設為平面部。
一對鏈布不限定是否使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上述單面為相反面上與凹部區域對應之部分可視認。但是,要儘可能縮小凹部之形成範圍則較理想為如下設定。 即,一對鏈布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片材為相反側之面上與凹部區域對應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
片材不限定自鏈布之厚度方向觀察時相對於止擋構成何種形狀。作為具體之一例,有以下者。 即,片材具備相對於止擋左右突出之突出部及位於左右之突出部之間之片材本體部。而且,片材本體部之表面設為平面部。
又,片材之表面不限定是否將其全域設為平面部,但於將拉鏈接著於對象物之情形時,要使介置於片材與對象物之間之接著層之厚度儘可能均一以接近理想之接著狀態,則較理想為如下設定。 即,片材之表面係將其全域設為平面部。
止擋不限定在與片材之交界部於左側部及右側部之左右方向之哪個部位分別具備凹部。 又,止擋係與片材為一體(一體成形)且相對於鏈布射出成形者。繼而,凹部係於射出成形時利用銷按壓鏈布時之痕跡。又,只要於射出成形時使一對鏈布儘可能不晃動,則能夠提昇作為拉鏈之外觀。而且,利用銷按壓一對鏈布之部位係對向之側緣部較對向之側緣部之相反側更理想。 又,一對鏈布不限定是否在向前後方向中與一對鏈齒排為相反側之方向遠離止擋之部分為左右接觸狀態。 而且,要提昇密閉性及作為拉鏈之外觀則較理想為如下者。 即,一對鏈布於對向之側緣部中之與第1露出面及第2露出面對應之部分為左右接觸狀態。而且,止擋於左側部之右部及右側部之左部分別具備凹部。
又,止擋不限定在左側部之右部及右側部之右部具備幾個凹部或者在左側部之左部及右側部之右部是否具備凹部。而且,要提昇作為拉鏈之外觀,則較理想為如下者。 即,止擋係於左側部及右側部分別左右隔開間隔地具備複數個凹部者。
又,凹部存在於止擋中與片材之交界部即可。而且,作為以與和滑件具有關聯之部分之關係特定出凹部之具體位置之情形,有以下情形。 即,滑件具備以於其厚度方向夾持一對鏈齒排之狀態對向之一對翼板、及於一對鏈齒排之間移動並且將一對翼板連結之連結柱。而且,止擋具備收容連結柱之收容體、及相對於收容體自厚度方向之單面之相反面突出並且與一翼板碰撞之擋塊。而且,凹部係對於擋塊配置於與一對鏈齒排為相反側者。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拉鏈係於止擋具備凹部,但將片材之表面中自凹部區域向一對鏈齒排之相反側延長之區域設為平面部,因此,例如與於片材之表面中與平面部對應之部分具有凹部者相比,凹部之形成範圍變小。
又,拉鏈只要將一對鏈布之厚度方向上之兩面中與片材為相反側之面上與凹部區域對應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則例如與於與該凹部區域對應之部分具有凹部者相比,凹部之形成範圍變小。
又,拉鏈只要將片材之表面全域設為平面部,則例如與於片材之表面之某處具有凹部者相比,凹部之形成範圍變小。
又,拉鏈只要為止擋於左側部之右部及右側部之左部分別具備凹部者,則例如與止擋於左側部之左部及右側部之右部分別具備凹部者相比,能夠於射出成形時使一對鏈布不晃動,而能夠提昇作為拉鏈之外觀。又,只要拉鏈中一對鏈布於對向之側緣部中與第1露出面及第2露出面對應之部分為左右接觸狀態,則密閉性提昇。
又,拉鏈只要為止擋於左側部及右側部分別左右隔開間隔地具備複數個凹部者,則例如與止擋於左側部及右側部分別具備1個凹部者相比,能夠於射出成形時使一對鏈布不晃動,而能夠提昇作為拉鏈之外觀。
如圖1~3所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具備可開合之拉鏈鏈條1及能夠移動以使拉鏈鏈條1開合之滑件2。
拉鏈鏈條1具備:一對拉鏈鏈帶3、3,其等以相鄰之狀態並排;第1止擋4及第2止擋5,其等針對滑件2之移動範圍,於其移動方向之兩側阻止滑件2之移動;及片材6,其將一對拉鏈鏈帶3、3於其厚度方向之單面接合。 而且,可藉由使滑件2向一方向移動而將一對拉鏈鏈帶3、3拉開,且到達移動範圍之一極限位置後,與第2止擋5碰撞。又,可藉由使滑件2向另一方向移動而將一對拉鏈鏈帶3、3拉合,且到達移動範圍之另一極限位置後,與第1止擋4碰撞。
以下,為了對拉鏈F進行說明而對方向進行如下規定。 前後方向係指使滑件2移動之方向,亦為一對拉鏈鏈帶3、3之長度方向。又,前後方向係指圖1之上下方向。前方向係指使滑件2移動以將拉鏈鏈條1拉合之方向,係圖1之上方向。後方向係指使滑件2移動以將拉鏈鏈條1拉開之方向,係圖1之下方向。 左右方向係指一對拉鏈鏈帶3、3以相鄰之狀態並排之方向。左方向係指圖1中之左方向。右方向係指圖1中之右方向。 上下方向係指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係拉鏈鏈帶3之厚度方向,與下述鏈布之厚度方向或一對鏈齒排之厚度方向一致。又,上下方向係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正交之方向。上方向係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朝向近前側之方向。下方向係指相對於圖1之紙面朝向裏側之方向。
一對拉鏈鏈帶3、3具備以相鄰之狀態並排之一對鏈布7、7及沿一對鏈布7、7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之一對鏈齒排8L、8L。
鏈布7係如圖4、5所示般前後較長之帶狀且將其厚度方向設為上下方向者。鏈布7具備梭織物或針織物之鏈布本體7a、及對鏈布本體7a被覆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至少片材6側之面的板狀被覆層7b。更詳細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鏈布7係以被覆層7b被覆鏈布本體7a之上下兩面及左右側面而成者。因此,鏈布7係具有於其厚度方向上阻止水通過之性質、即止水性者。 被覆層7b係包括具有彈性之樹脂、例如氯乙烯或熱塑性彈性體(聚乙烯或合成橡膠等)之層,藉由對鏈布本體7a進行射出成形而形成。 而且,鏈布7係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片材6側之面(上表面)設為平面,於與片材6對應之部分無於上下方向貫通之貫通孔。 又,一對鏈布7、7係僅於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單面具備片材6者。一對鏈布7、7係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下表面)上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之部分(與片材6對應之部分)設為可視認地露出之第1露出面7c。再者,一對鏈布7、7將第1露出面7c與第1止擋4之間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7d,並使之可視認地露出。 又,一對鏈布7、7於在對向之側緣部相對於第1止擋4與一對鏈齒排8L、8L為相反側之部分以及相對於第2止擋5與一對鏈齒排8L、8L為相反側之部分為左右接觸狀態。因此,一對鏈布7、7於對向之側緣部中之與第1露出面7c及第2露出面7d對應之部分為左右接觸狀態。
鏈齒排8L係由沿鏈布7之對向之側緣部前後隔開間隔地固定之多個鏈齒8而形成。更具體而言,鏈齒8係較鏈布7更硬質之樹脂製且藉由對鏈布7進行射出成形(嵌入成形)而形成。於一對拉鏈鏈帶3、3拉合之狀態下,一對鏈齒排8L、8L之鏈齒8彼此嚙合,於一對拉鏈鏈帶3、3拉開之狀態下,一對鏈齒排8L、8L之鏈齒8彼此左右分離。
如圖2所示,鏈齒8具備:主體部8a,其固定於鏈布7並且於左右方向延長;頸部8b,其朝向對向之鏈布7自主體部8a之前後方向之中間部突出;頭部8c,其朝向對向之鏈布7自頸部8b突出並且前後突出;一對肩部8d、8d,其等自頸部8b之前後兩側突出;及鰭部8e,其朝向對向之鏈布7之相反側自主體部8a突出。附帶而言,鰭部8e於圖示之例中係前後隔開間隔地設置有2個。而且,一對鰭部8e、8e與一對肩部8d、8d形成為階梯狀地薄於主體部8a。又,一對鰭部8e、8e、主體部8a、一對肩部8d、8d及頸部8b於其厚度方向中間部埋設鏈布7之對向之側緣部,因此,鏈齒8係以如自上下夾持鏈布7之形態被固定。
又,鰭部8e較肩部8d更縮短向鏈布7之厚度方向之突出長度。而且,鰭部8e之上下兩面與主體部8a之左右側面中之鰭部8e側之面係滑件2中之下述上下之凸緣移動時所接觸之面。 又,頭部8c於對向之鏈布7側之前端面具備未圖示之卡止槽。而且,卡止槽朝向對向之鏈布7側及前後方向開口。於鏈齒8彼此嚙合之狀態下,於卡止槽之內側嵌合對向之鏈布7側之一對肩部8d、8d。而且,使鏈齒8彼此嚙合及分離者為滑件2。
如圖1、3所示,滑件2係沿一對鏈齒排8L、8L移動者。滑件2具備與一對鏈齒排8L、8L卡合並且可前後移動之滑件主體2a、及與滑件主體2a連結之拉片(省略圖示)。
滑件主體2a具備:上下之翼板2b、2c,其等於上下方向隔開間隔地對向;連結柱2d,其將上下一對翼板2b、2c連結;及凸緣(未圖示),其自上下之翼板2b、2c中之至少一者之左右端部向使上下之翼板2b、2c之對向之間隔縮短之方向突出。 連結柱2d係於上下方向延長者且將上下之翼板2b、2c於彼此之前部中之左右方向中間部連結。而且,連結柱2d夾於一對鏈齒排8L、8L之間。 又,滑件主體2a除上下之翼板2b、2c、連結柱2d、凸緣以外,亦具備於一對翼板2b、2c中之一表面側(於圖示之例中為上側之翼板2b、2c之上表面側)突出之拉片安裝部2e。 於拉片安裝部2e形成有用以安裝拉片之貫通孔(未圖示)。
如圖1~3所示,第1止擋4係以將一對鏈布7、7之長度方向上之端部(即前端部)接合之狀態被固定,更詳細而言,於鏈齒排8L之前方隔開間隙地固定於一對鏈布7、7。第1止擋4係具有橡膠彈性之樹脂、例如熱塑性彈性體(聚胺基甲酸酯等)且藉由橡膠彈性能夠彈性變形者。第1止擋4具備:收容體4a,其將滑件2之連結柱2d可出入地收容;一對隆起壁4b、4b,其等自收容體4a之厚度方向之兩面(上下兩面)隆起以與滑件2之上下之翼板2b、2c密接;及擋塊4c,其自收容體4a之厚度方向之一面(上表面)之前部突出直至與一翼板2b、2c之前表面(於圖中為上側之翼板2b之前表面)對向之高度。又,自鏈布7之厚度方向觀察時,第1止擋4具備與左側之鏈布7對應之左側部4d及與右側之鏈布7對應之右側部4e。
收容體4a係於其內部埋設一對鏈布7、7之對向之側緣部者。更詳細而言,針對一對鏈布7、7之對向之側緣部,收容體4a係被覆一對鏈布7、7之上下兩面並且被覆一對鏈布7、7之對向之面者。又,收容體4a係將連結柱2d自其外周側包圍之可開合之環狀,於其內側在上下方向貫通而形成柱收容孔4h以收容連結柱2d並且於柱收容孔4h具備使連結柱2d出入之可開合之入口部4i。而且,收容體4a藉由第1止擋4之橡膠彈性而能夠開合,於入口部4i打開之狀態下形成通到柱收容孔4h之通路,於入口部4i閉合之狀態下於左右方向密接。再者,收容體4a於與柱收容孔4h對向之面具備澆口痕跡(未圖示)。澆口痕跡係於藉由射出形成(嵌入成形)一體成形第1止擋4與片材6後將澆口切除時形成。又,澆口痕跡係以於收容體4a之厚度方向之中間部遍及片材6之厚度方向之兩面之狀態形成。
一對隆起壁4b、4b係沿收容體4a之圓周方向全周延長並且於收容體4a之上下兩面向相對於環狀之內外方向之中央部突出而形成。一對隆起壁4b、4b之表面密接於上下之翼板2b、2c。
擋塊4c係使自收容體4a向其厚度方向突出之長度(厚度)長於隆起壁4b之自收容體4a向其厚度方向突出之長度(厚度),且與一對翼板2b、2c中之一者即下側之翼板2c之前表面對向。又,擋塊4c係以成為於在柱收容孔4h中收容有連結柱2d之狀態下與該一(下側)之翼板2c之前表面碰撞之位置之方式形成於收容體4a之前端部。再者,擋塊4c之前後方向之寬度設為寬於隆起壁4b之寬度(相對於環狀之內外方向之寬度)。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以一對鏈布7、7基準與擋塊4c為相反側,收容體4a(第1止擋4)相較於擋塊4c延長直至到達片材6。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收容體4a之前後方向之端中與一對鏈齒排8L、8L為相反側之端之位置係於收容體4a(第1止擋4)中之片材6側之部分與收容體4a中之擋塊4c側之部分不同。即,收容體4a(第1止擋4)中之片材6側之部分相較於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部分延長直至到達片材6。於此種情形時,延長直至到達片材6之部分係第1止擋4中與片材6之交界部4j。附帶而言,一對片材7、7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上的與交界部4j為相反側之面之部分(與交界部4j對應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7d。
而且,於該交界部4j之表面(厚度方向之表面(上表面))形成凹部11。凹部11係射出成形時與銷對應之孔(利用銷按壓鏈布7之痕跡),於其內部形成柱狀之空間部。而且,凹部11之深度係能夠以肉眼明顯辨識凹陷之深度。又,於厚度方向上,凹部11之底與鏈布7之表面(厚度方向之表面(上表面))一致。即,凹部11之底與鏈布7中之被覆層7b一致,且未到達鏈布本體7a。 又,凹部11形成於第1止擋4中之左側部4d及右側部4e。更詳細而言,於第1止擋4中之左側部4d,左右隔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凹部11,於第1止擋4中之右側部4e,亦左右隔開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凹部11。更詳細而言,於第1止擋4中之左側部4d之右部及左部分別形成凹部11,於第1止擋4中之右側部4e之右部及左部亦分別形成有凹部11。附帶而言,此處之右部及左部係以將左右方向之全長2等分之位置為基準。再者,於交界部4j之表面,以一對鏈布7、7之間為中心左右對稱地形成有凹部11。而且,最左側之凹部11形成於較交界部4j之左端更靠右側,最右側之凹部11形成於較交界部4j之右端更靠左側。又,將以最左側之凹部11及最右側之凹部11確定左右方向之範圍之區域設為第1止擋4之表面中之凹部區域4k。以與該凹部區域4k相鄰之狀態將一對鏈布7、7接合者為片材6。再者,交界部4j之一部分為凹部區域4k,而且如上所述般一對片材7、7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與交界部4j為相反側之面之部分(與交界部4j對應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7d,因此,與凹部區域4k為相反側之面之部分(與凹部區域4k對應之部分)成為第2露出面7d之一部分。
片材6具有止水性,且係包括具有彈性之樹脂、例如氯乙烯或熱塑性彈性體(聚乙烯或合成橡膠等)之止水材。 片材6係將其表面全域設為平面部者,無如第1止擋4之凹部11。平面部係指以肉眼辨識為平面之狀態。 片材6具備相對於第1止擋4左右突出之突出部6b及位於左右之突出部6b之間的片材本體部6a。 片材本體部6a與交界部4j相鄰,因此,左右寬度寬於凹部區域4k。而且,如上所述般將片材6之表面全域設為平面部,因此,片材本體部6a之表面全域亦為平面部,自凹部區域4k朝向一對鏈齒排8L、8L之相反側延長之區域亦為平面部。 又,片材6使與第1止擋4之交界部厚於除該交界部以外之部分。而且,片材6使與第1止擋4之交界部以外之部分薄於第1止擋4之收容體4a中之片材6側之部分。又,片材6中之與第1止擋4之交界部和第1止擋4中之與片材6之交界部4j於一對鏈布7、7之上形成為相同厚度。
又,於厚度方向中之片材6側,第1止擋4係於與片材6之交界部4j和與擋塊4c對應之部分為相同厚度。又,第1止擋4係相對於與擋塊4c對應之部分,一對鏈齒排8L、8L側之部分薄於第1止擋4中之與擋塊4c對應之部分。
第2止擋5係以於相對於一對鏈齒排8L、8L於後方將一對鏈布7、7接合之狀態被固定。換言之,第2止擋5係自一對鏈布7、7之上下兩面突出者。又,第2止擋5於上下方向上厚度較鏈齒8更厚,且與滑件2之後表面碰撞。再者,第2止擋5亦為樹脂製且藉由射出成形(嵌入成形)而形成。
樹脂製之第1止擋4與片材6為一體(一體成形),且藉由射出成形(嵌入成形)而形成。而且,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係於一對鏈布7、7之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單面具備片材6,且將該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上的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之部分設為第1露出面7c,因此,於藉由射出成形一體形成第1止擋4與片材6時,一對拉鏈鏈帶3、3被夾於上模與下模之間。而且,包含上模及下模之模具內之模腔空間中之與片材6對應之部分,對於鏈布7僅形成於該單面側。又,鏈布7中之相對於形成片材6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成為載置於下模之狀態。而且,為了壓制射出成形時之熔融樹脂之力道所致之鏈布7之晃動,而於模腔空間內配置按壓鏈布7之銷。如此由上模及下模以及銷形成模具。 而且,按壓鏈布7之銷之位置僅設為與第1止擋4對應之部分。要壓制成形時之晃動,則較理想為一面利用銷按壓與第1止擋4對應之部分及與片材6對應之部分之兩者一面進行射出成形。另一方面,為儘可能縮小凹部11之形成範圍,則必須儘可能縮小利用銷按壓鏈布7之範圍。 因此,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設為於第1止擋4中之與片材6之交界部4j具備凹部11,而非於片材6具備凹部11。即,將銷配置於與第1止擋4中之與片材6之交界部4j對應之部分而非配置於與片材6對應之部分,而進行射出成形。如上所述般,鏈布7中之相對於形成片材6之面為相反側之面成為載置於下模之狀態,因此,熔融樹脂容易流動至鏈布7中之形成片材6之面。因此,雖不將銷配置於與片材6對應之部分,但儘可能配置於片材6側之位置,即配置於與交界部4j對應之部分,藉此能夠儘可能抑制射出成形時之鏈布7之晃動。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雖於第1止擋4具備凹部11但將片材6之表面全域設為平面部(於表面全域無凹部11),因此,例如與於片材6之表面之某處具有凹部11者相比,凹部11之形成範圍變小。而且,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係將一對鏈布7、7之厚度方向上之兩面中與具有片材6之面為相反面上的與凹部區域4j對應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7d,因此,例如與於與該凹部區域4j對應之部分具有凹部11者相比,凹部11之形成範圍變小。
又,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係第1止擋4於左側部4d之右部及右側部4e之左部分別具備凹部11者,因此,例如與止擋於左側部4d之左部及右側部4e之右部分別具備凹部者相比,能夠於射出成形時使一對鏈布7、7不晃動,而能夠提昇作為拉鏈F之外觀。而且,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係第1止擋4於左側部4d及右側部4e分別左右隔開間隔地具備複數個凹部11者,因此,例如與止擋於左側部4d及右側部4e分別具備1個凹部11者相比,能夠於射出成形時使一對鏈布7、7不晃動,而能夠提昇作為拉鏈F之外觀。
又,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中,一對鏈布7、7於對向之側緣部,在相對於第1止擋4與一對鏈齒排8L、8L為相反側之部分、以及相對於第2止擋5與一對鏈齒排8L、8L為相反側之部分為左右接觸狀態,因此,密閉性提昇。
如圖6~9所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拉鏈F於如下方面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不同:於第2止擋5具備凹部11,並且以與第2止擋5相鄰之狀態使片材6形成於一對鏈布7、7之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單面,且使該片材6與第2止擋5為一體。
第2止擋5係自鏈布7之厚度方向觀察時具備前邊5a、後邊5b、左邊5c及右邊5d之四邊形。又,第2止擋5係左右對稱形狀。而且,第2止擋5使前邊5a與後邊5b平行,且使後邊5b短於前邊5a。 第2止擋5係使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單面側之部分(片材6側之部分)延長為相較於相反面側之部分(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部分)遠離一對鏈齒排8L、8L之狀態。該延長之部分係第2止擋5中之與片材6之交界部5j。繼而,於交界部5j形成有凹部11。又,於交界部5j,於第2止擋5中之左側部5e及右側部5f形成有凹部11。亦包含交界部5j在內之第2止擋5係使片材6側之面之全域為同一平面(相同厚度)。又,將以最左側之凹部11及最右側之凹部11確定左右方向之範圍之區域設為第2止擋5之表面中之凹部區域5k。以與該凹部區域5k相鄰之狀態將一對鏈布7、7接合者為片材6。
片材6係與交界部5j相鄰而形成。又,片材6不具備較第2止擋5向左右突出之部分。因此,片材6係僅具備與交界部5j相鄰之片材本體部6a者。而且,片材6將其表面全域設為平面部。
一對鏈布7、7係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上的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之部分(與片材6對應之部分)設為第1露出面7c。又,一對鏈布7、7係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上的與交界部5j對應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7d。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拉鏈F亦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F同樣地,於第2止擋5具備凹部11,但將片材6之表面全域設為平面部(於表面全域無凹部11),因此,與於片材6之表面之某處具有凹部11者相比,凹部11之形成範圍變小。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進行適當變更。 例如,關於凹部11,於第一實施形態中,係設為僅於第1止擋4具備凹部11,於第2止擋5不具備凹部11,於第二實施形態中,係設為於第2止擋5具備凹部11,且不限定是否於第1止擋4具備凹部11,但於本發明中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於第1、第2止擋5之兩者具備凹部11。 又,止擋於第一實施形態之第1止擋4及第二實施形態之第2止擋5係使片材6側之部分相較於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部分向前後方向中之遠離一對鏈齒排8L、8L之方向延長,且使片材6側之部分和與片材6為相反側之部分上下不對稱,但於本發明中並不限定於此,亦可設為上下對稱。 又,止擋係於第一實施形態之第1止擋4及第二實施形態之第2止擋5中在左側部4d、5e及右側部4e、5f分別各具備2個凹部11,但於本發明中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分別各具備1個或者分別各具備3個以上之數量。 又,止擋係於第一實施形態之第1止擋4及第二實施形態之第2止擋5中在左側部4d、5e及右側部4e、5f分別具備相同數量之凹部11,但於本發明中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具備不同數量。
1‧‧‧拉鏈鏈條
2‧‧‧滑件
2a‧‧‧滑件主體
2b‧‧‧翼板
2c‧‧‧翼板
2d‧‧‧連結柱
2e‧‧‧拉片安裝部
3‧‧‧拉鏈鏈帶
4‧‧‧第1止擋
4a‧‧‧收容體
4b‧‧‧隆起壁
4c‧‧‧擋塊
4d‧‧‧左側部
4e‧‧‧右側部
4h‧‧‧柱收容孔
4i‧‧‧入口部
4j‧‧‧交界部
4k‧‧‧凹部區域
5‧‧‧第2止擋
5a‧‧‧前邊
5b‧‧‧後邊
5c‧‧‧左邊
5d‧‧‧右邊
5e‧‧‧左側部
5f‧‧‧右側部
5j‧‧‧交界部
5k‧‧‧凹部區域
6‧‧‧片材
6a‧‧‧片材本體部
6b‧‧‧突出部
7‧‧‧鏈布
7a‧‧‧鏈布本體
7b‧‧‧被覆層
7c‧‧‧第1露出面
7d‧‧‧第2露出面
8‧‧‧鏈齒
8a‧‧‧主體部
8b‧‧‧頸部
8c‧‧‧頭部
8d‧‧‧肩部
8e‧‧‧鰭部
8L‧‧‧鏈齒排
11‧‧‧凹部
F‧‧‧拉鏈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之俯視圖。 圖2係對圖1之主要部分進行放大表示之俯視圖。 圖3係表示第一實施形態之拉鏈之仰視圖。 圖4係圖1之IV-IV線剖視圖。 圖5係圖1之V-V線剖視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拉鏈之一部分之俯視圖。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拉鏈之一部分之仰視圖。 圖8係圖6之VIII-VIII線剖視圖。 圖9係圖6之IX-IX線剖視圖。

Claims (7)

  1. 一種拉鏈,其特徵在於,具備: 一對拉鏈鏈帶(3、3),其等包含前後延長並且以左右相鄰之狀態並排之一對鏈布(7、7)、及沿一對上述鏈布(7、7)之對向之側緣部固定之一對鏈齒排(8L、8L); 滑件(2),其沿一對上述鏈齒排(8L、8L)移動; 樹脂製之止擋(4、5),其等於一對上述鏈齒排(8L、8L)之前方或後方阻止上述滑件(2)之移動並且將一對上述鏈布(7、7)接合;及 樹脂製之片材(6),其將一對上述鏈布(7、7)於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之單面接合,且自上述止擋(4、5)向一對上述鏈齒排(8L、8L)之相反側延長並且與上述止擋(4、5)為一體;且 一對上述鏈布(7、7)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上述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上的與上述片材(6)對應之部分設為可視認地露出之第1露出面(7c); 上述止擋(4、5)於與一對上述鏈布(7、7)對應之左側部(4d、5e)及右側部(4e、5f)中與上述片材(6)之交界部(4j、5j)具備凹部(11),並且將以最左右之上述凹部(11)確定左右方向之範圍之區域設為上述止擋(4、5)之表面中之凹部區域(4k、5k);且 上述片材(6)之表面係將自上述凹部區域(4k、5k)向一對上述鏈齒排(8L、8L)之相反側延長之區域設為平面部。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一對上述鏈布(7、7)將其厚度方向之兩面中與上述片材(6)為相反側之面上的與上述凹部區域(4k、5k)對應之部分設為第2露出面(7d)。
  3.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上述片材(6)具備相對於上述止擋(4、5)左右突出之突出部(6b)及位於左右之上述突出部(6b)之間之片材本體部(6a),且 上述片材本體部(6a)之表面為平面部。
  4.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上述片材(6)之表面係將其全域設為平面部。
  5.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一對鏈布(7、7)於對向之側緣部中之與上述第1露出面(7c)及上述第2露出面(7d)對應之部分為左右接觸狀態,且 上述止擋(4、5)於上述左側部(4d、5e)之右部及上述右側部(4e、5f)之左部分別具備凹部(11)。
  6. 如請求項5之拉鏈,其中上述止擋(4、5)於上述左側部(4d、5e)及上述右側部(4e、5f)分別左右隔開間隔地具備複數個凹部(11)。
  7. 如請求項1或2之拉鏈,其中上述滑件(2)具備以將一對上述鏈齒排(8L、8L)於其厚度方向夾持之狀態對向之一對翼板(2b、2c)、及於一對上述鏈齒排(8L、8L)之間移動並且將一對上述翼板(2b、2c)連結之連結柱(2d),且 上述止擋(4、5)具備收容上述連結柱(2d)之收容體(4a)、及相對於上述收容體(4a)自厚度方向之單面之相反面突出並且與一上述翼板(2b、2c)碰撞之擋塊(4c), 上述凹部(11)係對於上述擋塊(4c)配置於與一對上述鏈齒排(8L、8L)為相反之側。
TW107125689A 2018-03-19 2018-07-25 zipper TWI6669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0685 WO2019180758A1 (ja) 2018-03-19 2018-03-1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PCT/JP2018/010685 2018-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6996B TWI666996B (zh) 2019-08-01
TW201938060A true TW201938060A (zh) 2019-10-01

Family

ID=67986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5689A TWI666996B (zh) 2018-03-19 2018-07-25 zipp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7521B2 (zh)
JP (1) JP7001812B2 (zh)
CN (1) CN111867417B (zh)
TW (1) TWI666996B (zh)
WO (1) WO20191807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001847A1 (de) * 2020-03-20 2021-09-23 Hartmut Ortlieb Dichtender, Wasserdichter Reißverschluss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GB2598337A (en) * 2020-08-27 2022-03-02 Ykk Corp Slide fastener chain and slide fastener
US20230397701A1 (en) 2020-10-15 2023-12-14 Ykk Corporation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90608A (en) * 1937-03-20 1940-02-13 Talon Inc Slide fastener
US2496878A (en) * 1945-02-02 1950-02-07 Goodrich Co B F Sealing closure
US3138842A (en) * 1960-06-16 1964-06-30 Arthur Frank Henry Sealing device
JPS58181209U (ja) * 1982-05-26 1983-12-03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
JPH053050Y2 (zh) * 1986-12-26 1993-01-26
JP2512769Y2 (ja) * 1989-06-16 1996-10-02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用錠装置
US5065602A (en) * 1991-01-18 1991-11-19 A. Rifkin Co. Lockable container for securing valuables
US5253395A (en) * 1992-06-26 1993-10-19 Yoshida Kogyo K. K.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US6533335B2 (en) * 2000-12-12 2003-03-18 Tebco Party Limited Security device
JP4628233B2 (ja) * 2005-09-29 2011-02-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防水用上止
US8375528B2 (en) * 2009-12-01 2013-02-19 Ykk Corporation Water repellent slider cap for zippers
CA2726959C (en) * 2010-01-06 2013-03-26 Armando Paris Encasement for a mattress
US8413276B2 (en) * 2010-09-15 2013-04-09 Bargoose Home Textiles, Inc. Mattress cover with bed bug barrier
US8516633B2 (en) * 2011-04-12 2013-08-27 Valley Forge Fabrics, Inc. Mattress encasement with improved bed bug protection
CA2839000C (en) * 2011-06-13 2020-03-24 Cleanbrands, Llc Protective barrier for a zipper assembly
US9055790B2 (en) * 2011-06-24 2015-06-16 Ykk Corporation Slide fastener
JP2014522698A (ja) * 2011-07-20 2014-09-0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ーの上止め
CN104053378B (zh) * 2012-01-30 2016-11-16 Ykk株式会社 防水性拉链
US9138033B2 (en) * 2013-03-14 2015-09-22 Ykk Corporation Top stop for slider
JP6105744B2 (ja) * 2013-10-31 2017-03-2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97521B2 (en) 2021-12-14
CN111867417A (zh) 2020-10-30
JP7001812B2 (ja) 2022-02-10
WO2019180758A1 (ja) 2019-09-26
TWI666996B (zh) 2019-08-01
US20210007447A1 (en) 2021-01-14
CN111867417B (zh) 2023-05-05
JPWO2019180758A1 (ja)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46701B2 (ja)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とその製造装置
TWI621411B (zh) Waterproof zipper
CN109380821B (zh) 防水拉链布及其防水拉链
TWI666996B (zh) zipper
TWI468125B (zh) 滑件總成及上止擋
JP5514836B2 (ja) 液密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88591B (zh) The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zipper and the product containing the zipper
TWI551233B (zh) Waterproof zipper
TWI484927B (zh) zipper
EP2578107B1 (en) Slide fastener
TWI446886B (zh) zipper
KR20080079605A (ko) 지퍼 파스너 단부 멈춤부
WO2018225264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44154B (zh) zipper
TW201822665A (zh) 拉鏈
TWI496548B (zh) Waterproof zipper and waterproof products
JP5731645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