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6456A -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 Google Patents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6456A
TW201936456A TW107145411A TW107145411A TW201936456A TW 201936456 A TW201936456 A TW 201936456A TW 107145411 A TW107145411 A TW 107145411A TW 107145411 A TW107145411 A TW 107145411A TW 201936456 A TW201936456 A TW 2019364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cap
flow hole
pedestal
bui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5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4106B (zh
Inventor
室屋洋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6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6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106B/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具有能夠順暢開閉的逆止閥的蓋。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蓋帽,其為安裝於容納內置物的容器的口部的蓋帽,其中,所述蓋帽具備閥體及台座,所述閥體具備流通孔,所述閥體構成為,來自於所述內置物的內壓未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時,所述流通孔的邊緣抵接於所述台座而封閉所述流通孔,所述內壓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時,所述閥體發生彈性變形,使得所述流通孔的邊緣離開所述台座而開放所述流通孔。

Description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本發明涉及具備逆止閥的蓋帽、以及具備蓋帽的層的疊剝離容器。
專利文獻1揭示了在排出閥具有設置有裂口的裂口閥的蓋帽。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95455號公報
專利文獻1的裂口閥有在輕微壓縮容器時裂口閥不開而難以排出內置物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於這樣的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能夠順暢開閉的逆止閥的蓋。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蓋帽,其為安裝於容納內置物的容器的口部的蓋帽,其中,所述蓋帽具備閥體及台座,所述閥體具備流通孔,所述閥體構成為,來自於所述內置物的內壓未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時,所述流通孔的邊緣抵接於所述台座而封閉所述流通孔,所述內壓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所述閥體發生彈性變形,使得所述流通孔的邊緣離開所述台座而開放所述流通孔。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裂口閥,為了開放設置於排出閥的裂口,需要使排出閥發生較大的變形,因此若只是輕輕壓縮容器,則無法排除內置物。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蓋帽,由上述結構的閥體即台座構成逆止閥,這樣的逆止閥,閥體稍微離開台座,也會開放逆止閥。並且,閥體的流通孔接觸台座,從而關閉逆止閥。因此,逆止閥的開閉動作順暢。
以下例示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以下示出的實施方式可以相互組合。
優選,於所述蓋帽,所述閥體具備碗狀部,所述流通孔設置於所述碗狀部的底部,所述閥體構成為,當所述內壓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時,所述碗狀部以反轉的方式彈性變形。
優選,於所述蓋帽,所述台座設置於插入所述口部內的內塞,所述內塞具備筒部及腳部, 所述腳部設置於所述筒部與所述台座之間,所述台座以支柱狀設置於所述腳部。
優選,於所述蓋帽,所述台座設置於插入所述口部內的內塞,所述內塞具備筒部,所述筒部的內周面設置有閥體支撐部,所述閥體具備法蘭,所述法蘭支撐於所述閥體支撐部上。
優選,於所述蓋帽,具備噴嘴,所述噴嘴具有排出筒部,所述內置物通過設置於所述排出筒部的排出口排出,所述排出筒部設置有降低所述內置物的排出的流勢的調節壁。
優選,於所述蓋帽,所述調節壁被自所述噴嘴的內表面突出的多個臂部支撐。
優選,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具備容器主體及蓋帽,所述容器主體構成為,具備外殼及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所述蓋帽是上述的蓋帽。
1‧‧‧層疊剝離容器
2‧‧‧蓋帽
3‧‧‧容器主體
5‧‧‧閥部件
7‧‧‧容納部
7a‧‧‧閥部件安裝凹部
7b‧‧‧空氣流通槽
9‧‧‧口部
9a‧‧‧卡合部
9b‧‧‧開口端
12‧‧‧外殼
14‧‧‧內袋
15‧‧‧外氣導入孔
21‧‧‧閥體
21a‧‧‧流通孔
21b‧‧‧環狀部
21c‧‧‧碗狀部
21c1‧‧‧底部
21d‧‧‧法蘭
21e‧‧‧連接部
22‧‧‧內塞
22a‧‧‧台座
22a1‧‧‧上表面
22b‧‧‧筒部
22c‧‧‧腳部
22d‧‧‧閥體支撐部
22e‧‧‧卡合部
22f‧‧‧間隙
23‧‧‧噴嘴
23a‧‧‧插入筒部
23b‧‧‧法蘭
23c‧‧‧排出筒部
23c1‧‧‧調節壁
23c2‧‧‧縮徑部
23c3‧‧‧恆徑部
23c4‧‧‧主體筒部
23c5‧‧‧縮徑筒部
23c6‧‧‧頂面部
23d‧‧‧卡止筒部
23d1‧‧‧前端
23e‧‧‧調節壁
23e1‧‧‧傾斜面
23e2‧‧‧圓弧部
23f‧‧‧排出口
23g‧‧‧連接壁
23h‧‧‧卡合部
23i‧‧‧流通孔
23j‧‧‧臂
23k‧‧‧調節壁
23l‧‧‧流通孔
23m‧‧‧空間
24‧‧‧罩子
24a‧‧‧筒部
24b‧‧‧上壁
24c‧‧‧開口部
24d‧‧‧卡合部
25‧‧‧內置物
G‧‧‧空間
圖1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的A-A剖面圖。
圖3是圖1中的蓋帽2的立體圖。
圖4是與圖2相同剖面的蓋帽2的立體圖。
圖5中,圖5A是從圖4拔出噴嘴23及罩子24的立體圖,圖5B是從圖4拔出閥體21及內塞22的立體圖。
圖6中,圖6A~圖6C表示閥體21,圖6A是從上側看的立體圖、圖6B是從下側看的立體圖,圖6C是與圖2相同剖面的剖面圖。
圖7中,圖7A~圖7D表示內塞22,圖7A是從上側看的立體圖,圖7B是從下側看的立體圖,圖7C是與圖2相同剖面的剖面圖,圖7D是穿過相鄰的腳部22c的中間的面(即,使圖7C的剖面以穿過台座22a的中心的軸為中心旋轉45度的面)的剖面圖。
圖8中,圖8A~圖8B表示噴嘴23,圖8A是從上側看的立體圖,圖8B是平面圖。
圖9是與圖2相同剖面的蓋帽2的剖面圖(未圖示罩子24)。
圖10是表示將較小的壓縮力施加於容器時的閥體21的變形狀態到的剖面圖。
圖11是表示將較大的壓縮力施加於容器時的閥體21的變形狀態的剖面圖。
圖12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噴嘴23,圖12A是立體圖,圖12B是平面圖,圖12C是圖12B中的B-B剖面圖。
圖13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噴嘴23,圖13A是立體圖,圖13B是平面圖,圖13C是切除一部分的剖面立體圖。
圖14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層疊剝離容器1的噴嘴23,圖14A是立體圖,圖14B是平面圖,圖14C是圖14B中的C-C剖面圖。
圖15中,圖15A表示從安裝有第3實施方式的噴嘴23的層疊剝離容器1排出內置物25的狀態,圖15B表示從安裝有第4實施方式的噴嘴23的層疊剝離容器1排出內置物25的狀態。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以下示出的實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種特徵事項可以相互組合。並且,各特徵獨立地使發明成立。在以下的說明中,上和下意味著,如圖1所示的使容器主體3立起的狀態上和下。
1.第1實施方式
1-1.整體結構
如圖1及圖2A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層疊剝離容器1具備蓋帽2、容器主體3、以及閥部件5。容器主體3具備容納內置物的容納部7、以及自容納部7排出內置物的口部9。蓋帽2安裝於口部9。蓋帽2可以是螺合式安裝的,也可以是壓蓋式安裝的。口部9設置有用於安裝蓋帽2的卡合部9a。從口部9的開口端9b排出內置物。
如圖2所示,容器主體3在容納部7及口部9具備外殼12和內袋14。隨著內置物的減少,內袋14從外殼12剝離,從而內袋14自外殼12分離而收縮。
如圖2所示,閥部件5插入形成於容納部7的外氣導入孔15,用於調節外殼12和內袋14間的空間G與外部之間的空氣的進出。作為閥部件5的機構,例如可以為,通過閥部件5的移動來開閉外氣導入孔15的邊緣與 閥部件5之間的間隙來使閥部件5對外氣導入孔15進行開閉的結構,或在閥部件5本身設置貫通孔和可開閉的閥,通過該閥的移動來對貫通孔進行開閉,從而開閉外氣導入孔15的結構。應予說明,也可以為,不設置閥部件5,向外氣導入孔15黏貼過濾件來調節空氣進出的結構,或只在排出內置物時利用手指燈而使外氣導入孔15封閉來進行調節的結構。並且,也可以將外氣導入孔15設置於口部9,使用具有與外氣導入孔15連通的逆止閥的蓋帽。
閥部件5在上述的任意結構的情況下,均構成為,在壓縮外殼12時封閉外氣導入孔15而能夠壓縮內袋14的狀態,若解除向外殼12的壓縮力,則會有外氣導入到空間G內。
安裝閥部件5之後,容納部7被收縮膜覆蓋。此時,將閥部件5安裝在設置於容納部7的安裝凹部7a,使閥部件5不干擾到收縮膜。並且,設置有從閥部件安裝凹部7a向口部9方向延伸的空氣流通槽7b,以使閥部件安裝凹部7a不被收縮膜密封。(圖1參照)。
並且,對於容器主體3的層結構,外殼12形成為其厚度大於內袋,以使其具有高復原性。外殼12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鏈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構成。外殼12也可以為多層結構。內袋14優選為多層結構。例如,在與外層接觸的層使用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樹脂構成的EVOH層,在與內置物接觸的層使用 例如由低密度聚乙烯、直鏈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及其混合物等聚烯烴構成的內表面層。並且,優選在上述EVOH層與內表面層之間使用黏合層。
1-2.蓋帽2的具體結構
接著,使用圖2~圖11,說明蓋帽2。蓋帽2具備閥體21、內塞22、噴嘴23、罩子24。
<閥體21>
如圖6所示,閥體21具備流通孔21a、環狀部21b、碗狀部21c、法蘭21d、連接部21e。閥體21由矽橡膠等彈性體而形成,來自於內置物的內壓而彈性變形。
環狀部21b設置於流通孔21a的周圍。碗狀部21c是碗狀的部位,在碗狀部21c的底部21c1設置有流通孔21a。法蘭21d設置於閥體21的外周。法蘭21d與碗狀部21c之間設置有連接部21e。在沒有力施加於閥體21的狀態下,如圖7C所示,碗狀部21c的底部21c1為平坦。
<內塞22>
如圖7所示,內塞22具備台座22a、筒部22b、腳部22c、閥體支撐部22d、卡合部22e。內塞22由剛性高於閥體21的材料(聚烯烴等)形成,實質上不會因內置物的內壓而變形。
台座22a是支柱狀,其直徑大於流通孔21a,上表面22a1為向上側突出的彎曲面。來自於內置物的內壓未施加於環狀部21b時,如圖4及圖9所示,流通孔21a的邊緣與台座22a抵接,從而封閉流通孔21a。
如圖9所示,閥體21以其底部21c1按壓於台座22a的方式安裝於內塞22。在該狀態下,通過底部21c1被按壓於台座22a,從而底部21c1彈性變形為沿著台座22a的上表面22a1的彎曲面的形狀。通過使底部21c1如此彈性變形,從而能夠提高流通孔21a的邊緣與上表面22a1之間的密合性。並且,由於台座22a的上表面22a1成為彎曲面,因此上表面22a1略微進入流通孔21a內,從而進一步提高流通孔21a的邊緣與台座22a的密合度。
在筒部22b與台座22a之間設置有腳部22c。在本實施方式中,以等間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90度間隔)地設置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4個)腳部22c。利用腳部22c支撐台座22a。台座22a設置於與筒部22b同軸上的位置,腳部22c設置為連接筒部22b的下端與台座22a的下部。構成為內置物可經過相鄰的腳部22c之間的間隙22f而流通。來自經過間隙22f的內置物的內壓施加於環狀部21b。
筒部22b的內周面設置有閥體支撐部22d。法蘭21d支撐在閥體支撐部22d上。閥體支撐部22d為朝徑向外側而變低(自開口端9b離開)的傾斜面。閥體21的法蘭21d的與閥體支撐部22d對置的面與閥體支撐部22d同 樣為傾斜的傾斜面。通過這樣的結構,閥體21被穩定地支撐於閥體支撐部22d。
筒部22b的外周面設置有卡合部22e。卡合部22e為環狀突起,用於將內塞22卡合於噴嘴23。
<噴嘴23>
如圖5A及圖8所示,噴嘴23具備插入筒部23a、法蘭23b、排出筒部23c、卡定筒部23d、調節壁23e、排出口23f、連接壁23g、卡合部23h、流通孔23i。
將插入筒部23a插入口部9內。法蘭23b設置於插入筒部23a的外周面,抵接於口部9的開口端9b。插入筒部23a內配置有內塞22。插入筒部23a的內周面設置有卡合部23h。利用環狀突起構成卡合部23h。內塞22的卡合部22e卡合於卡合部23h,從而利用噴嘴23支撐內塞22。
利用連接壁23g連接排出筒部23c與插入筒部23a。通過排出筒部23c排出內置物。調節壁23e設置在排出筒部23c內,利用調節壁23e減少內置物排出的流勢。調節壁23e設置為自排出筒部23c內周面突出。調節壁23e具有傾斜面23e1,傾斜面23e1以隨著自排出筒部23c的內周面遠離而靠近排出口23f的方式傾斜。如圖8B所示,調節壁23e設置為在平面視與閥體21的流通孔21a重疊。應予說明,在本說明書中,“平面視”可以理解為 “於平面圖”的意思,也可以稱為“以口部9的中心軸延伸的方向看時”。如圖8所示,調節壁23e設置為具有與流通孔21a同心的圓弧部23e2。因此,排出筒部23c的內表面與調節壁23e之間的流通孔23i為扇形。
卡定筒部23d設置於插入筒部23a的內側。插入筒部23a與卡定筒部23d之間配置有內塞22的筒部22b。卡定筒部23d構成為卡定閥體21的開口端9b側。卡定筒部23d的前端23d1為朝徑方向外側變高的傾斜面。法蘭21d為與前端23d1對置的面與前端23d1同樣傾斜的傾斜面。通過這樣的結構,由於夾住法蘭21d的部件(閥體支撐部22d、前端23d1)之間的距離朝徑方向內側變窄,因此閥體21被穩定地支撐在閥體支撐部22d與前端23d1之間。
<罩子24>
如圖5A所示,罩子24具備筒部24a、上壁24b、開口部24c、卡合部24d。
卡合部24d設置於筒部24a的內周面。卡合部24d卡合於口部9的卡合部9a,從而罩子24安裝於口部9。上壁24b設置於筒部24a的上側。由上壁24b和開口端9b夾住法蘭23b,從而噴嘴23固定在罩子24與容器主體3之間。開口部24c設置於上壁24b。排出筒部23c設置為穿過開口部24c而自罩子24突出。
1-3.蓋帽2的動作
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蓋帽2的動作。
容納部7上未施加有外力時,來自於內置物的內壓不會施加於環狀部21b,因此,如圖9所示,通過流通孔21a邊緣抵接於台座22a封閉流通孔21a。
若向容納部7施加壓縮力,則來自於內置物的內壓會被施加於環狀部21b而使閥體21彈性變形,從而流通孔21a的邊緣離開台座22a而使流通孔21a開放。
若壓縮力較小,則如圖10所示,閥體21彈性變形為碗狀部21c的底部21c1浮起。在此時,流通孔21a的邊緣也會離開台座22a而使流通孔21a開放。如此,由閥體21和台座22a構成的逆止閥,僅使閥體21自台座22a稍微離開也會被開放,因此能夠僅在輕輕壓縮容器的情況下,也能夠排出內置物。
若對於容納部7施加更大的壓縮力,則如圖11所示,閥體21彈性變形為使碗狀部21c反轉。調節壁23e設置在即使碗狀部21c如此變形時碗狀部21c也不會接觸到的位置。因此,調節壁23e不會妨礙碗狀部21c的變形。
若流通孔21a開放,則內置物會通過流通孔21a而流向排出筒部23c,被調節壁23e降低流勢(momentum)之後從排出口23f排出。
若解除對容納部7的壓縮力,則會因閥體21的復原力而使碗狀部21c回復到原來的形狀,流通孔21a的邊緣抵接於台座22a,從而流通孔21a再次封閉。碗狀部21c會稍微晚於解除壓縮力的時點而回復到原來的形狀。由於通過該時間差期間的液體的流動,從台座22a去除固體物,因此降低流通孔21a的邊緣與台座22a之間夾有固體物的可能性。
1-4.與現有技術的對比
專利文獻1的裂口閥,在尺寸較大的固體物時容易夾在裂口,但本實施方式的逆止閥,由於流通孔21a的邊緣與台座22a的間隔足夠大,因此即使是尺寸較大的固體物也難以被夾住。
另外,專利文獻1的裂口閥,由於裂口是以貫穿排出閥的厚度方向整體的方式設置的,因此裂口內的對置面為面接觸(面與面的接觸),但本實施方式的逆止閥,通過減少流通孔21a的邊緣與台座22a的接觸面積,從而容易接近為線接觸(線與線的接觸)。越使流通孔21a的邊緣與台座22a的接觸面積減少,越難以夾住固體物。
另外,專利文獻1的裂口閥,在閥的成型後,需要對裂口進行道具加工,因此該工序會導致製造成本增加,但由於本實施方式的閥體21在成型時能夠形成流通孔,因此無須成型後的刀具加工,能夠降低製造成本。
並且,由環狀閥座和在設置於其中間的圓形閥體構成的逆止閥,在來自於內置物的壓力偏向施加於閥體時,會有閥體傾斜或者內置物的排出不穩定的情況,但於本實施方式的逆止閥,來自於內置物的內壓會施加於環狀部21b,以環狀部21b的整體抬起的方式彈性變形,因此難以使閥體21傾斜,易於穩定地排出內置物。
2.第2實施方式
利用圖12,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類似於第1實施方式,噴嘴23的排出口23f及排出筒部23c的結構差異為主要的不同點。以下,以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於噴嘴23,排出口23f的位置是偏心的。因此,如圖12B所示,於平面視,排出口23f未與流通孔21a同心。此外,排出筒部23c設置有以隨著靠近排出口23f排出筒部23c縮頸的方式傾斜的調節壁23c1。調節壁23c1於平面視與流通孔21a重疊,與第1實施方式的調節壁23e同樣地使內置物的排出的流勢降低。
3.第3實施方式
利用圖13,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類似於第1實施方式,噴嘴23的排出口23f及排出筒部23c的結構差異主要的不同點。以下,以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於噴嘴23,排出口23f的位置未偏心。因此,如圖13B所示,於平面視,排出口23f與流通孔21a為同心。排出筒部23c具備隨著靠近排出口23f而縮徑的縮徑部23c2、以及隨著靠近排出口23f直徑不變化的恆徑部23c3。
噴嘴23內設置有自噴嘴23的內表面突出的多個(在本實施方式為3個)臂部23j。多個臂部23j以圓周方向等間隔的方式設置。各個臂部23j以自縮徑部23c2和恆徑部23c3的邊界附近朝向容器內部斜方向突出的方式設置。
調節壁23k由多個臂部23j支撐。如圖13B所示,調節壁23k在平面視中與流通孔21a為同心而重疊,與第1實施方式的調節壁23e同樣地減少內置物排出的流勢。內置物經由相鄰的臂部23j之間的流通孔23l排出。在本實施方式中,以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多個流通孔23l。
在本實施方式中,由於調節壁23k與流通孔21a為同心,以圓周方向等間隔地設置多個流通孔23l,因此無須在意容器的圓周方向的方位也能夠排出內置物。如此,本實施方式的噴嘴23沒有圓周方向的方向性,因此在安裝上蓋帽時,無須對於噴嘴23進行上蓋帽的圓周方向上的定位。因此,即使上蓋帽是螺合式安裝的蓋帽也沒有問題。
並且,由於調節壁23k設置在離開排出口23f的位置,因此即使內置物 殘留在調節壁23k上,也難以從外部看到。
將從安裝有本實施方式的噴嘴23的層疊剝離容器1排出內置物25的狀態示於圖15A。內置物25在撞到調節壁23k後以繞過調節壁23k的方式流動並從排出口23f排出。在本實施方式中,排出口23f未偏心,且排出口23f的直徑較大,因此通過排出口23f的內置物25的流動快,排出口23f與流通孔21a之間的空間23m通常不會被內置物25填充。因此,有容易出現在排出之後通過流通孔21a侵入到內袋14內的現象(以下稱為“逆氣流”)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通過第4實施方式解決。
4.第4實施方式
利用圖14,說明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類似於第1實施方式,噴嘴23的排出口23f及排出筒部23c的結構差異是主要的不同點。以下,以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噴嘴23的排出筒部23c具備本體筒部23c4、以及縮徑筒部23c5。縮徑筒部23c5為圓筒狀,其剖面積小於本體筒部23c4。於本體筒部23c4的頂面部23c6,縮徑筒部23c5設置在偏心的位置,並與本體筒部23c4連通。在縮徑筒部23c5的前端設置有排出口23f。如圖14B所示,排出口23f以於平面視不與流通孔21a重疊的方式配置。
由於頂面部23c6在平面視與流通孔21a重疊,因此通過流通孔21a的 內置物會衝撞到頂面部23c6的內表面,降低排出的流勢。因此,頂面部23c6充當調節壁。並且,頂面部23c6的內表面以朝上方凸起的方式彎曲,因此衝撞到頂面部23c6的內表面的內置物難以被引導至排出口23f。因此,如圖15B所示,排出口23f與流通孔21a之間的空間23m易於被內置物25填充。
並且,本實施方式的排出口23f比上述的實施方式其直徑更小,因此通過排出口23f的內置物25的流動較慢。因此,空間23m更容易被內置物25填充。於平面視的,若使流通孔21a的開口面積為S1,排出口23f的開口面積為S2,則優選S2/S1≦5。S2/S1例如為0.2~5,具體而言例如為0.2、0.5、1、1.5、2、2.5、3、3.5、4、4.5、5,也可以在這裡例示的任意2個數值之間的範圍內。
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空間23m容易被內置物25填充,通過空間23m被內置物25填充,從而能夠抑制“逆氣流現象”。
5.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也可以以以下的方式實施。
‧本發明的蓋帽2也可以使用於層疊剝離容器1以外的容器,例如,隨著內置物的排出而容器整體收縮的單層容器。

Claims (9)

  1. 一種蓋帽,用以安裝於容納內置物的容器的口部,其中,所述蓋帽具備閥體及台座,所述閥體具備流通孔,所述閥體構成為,來自於所述內置物的內壓未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時,所述流通孔的邊緣抵接於所述台座而封閉所述流通孔,所述內壓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時,所述閥體發生彈性變形,使得所述流通孔的邊緣離開所述台座而開放所述流通孔。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蓋帽,其中,所述閥體具備碗狀部,所述流通孔設置於所述碗狀部的底部,所述閥體構成為,當所述內壓施加於所述流通孔周圍的環狀部時,所述碗狀部以反轉的方式彈性變形。
  3.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蓋帽,其中,所述台座設置於插入所述口部內的內塞,所述內塞具備筒部及腳部,所述腳部設置於所述筒部與所述台座之間,所述台座以支柱狀設置於所述腳部。
  4.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蓋帽,其中,所述台座設置於插入所述口部內的內塞, 所述內塞具備筒部,所述筒部的內周面設置有閥體支撐部,所述閥體具備法蘭,所述法蘭支撐於所述閥體支撐部上。
  5.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蓋帽,更具備噴嘴,其中,所述噴嘴具有排出筒部,所述內置物通過設置於所述排出筒部的排出口排出,所述排出筒部設置有降低所述內置物的排出的流勢的調節壁。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蓋帽,其中,所述調節壁被自所述噴嘴的內表面突出的多個臂部支撐。
  7. 根據請求項5或6所述的蓋帽,其中,所述排出口配置為於平面視不與所述流通孔重疊。
  8. 根據請求項5或6所述的蓋帽,其中,於平面視,設所述流通孔的開口面積為S1,所述排出口的開口面積為S2時,S2/S1≦5。
  9. 一種層疊剝離容器,其具備容器主體及蓋帽,其中,所述容器主體構成為,具備外殼及內袋且隨著內置物的減少所述內袋收縮,所述蓋帽為根據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述的蓋帽。
TW107145411A 2017-12-21 2018-12-17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TWI784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4980 2017-12-21
JP2017-244980 2017-12-21
JP2018059749 2018-03-27
JP2018-059749 2018-03-27
JP2018-224667 2018-11-30
JP2018224667A JP7231818B2 (ja) 2017-12-21 2018-11-30 キャップ及び積層剥離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6456A true TW201936456A (zh) 2019-09-16
TWI784106B TWI784106B (zh) 2022-11-21

Family

ID=68108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411A TWI784106B (zh) 2017-12-21 2018-12-17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31818B2 (zh)
CN (1) CN111225858B (zh)
TW (1) TWI7841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0013B2 (ja) 2020-11-04 2024-04-17 北海製罐株式会社 エアレスキャップ及びエアレス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486233A1 (de) * 1964-12-07 1969-10-09 Robert Bihler Selbstschliessender Tubenverschluss
US3848780A (en) * 1974-02-13 1974-11-19 Stull Engraving Co Safety cap
JPH0453657U (zh) * 1990-09-17 1992-05-07
US5115950A (en) * 1991-01-14 1992-05-26 Seaquist Closures A Divison Of Pittway Corporation Dispensing closure with unitary structure for retaining a pressure-actuated flexible valve
CN1154329A (zh) * 1995-11-13 1997-07-16 株式会社新东邦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US5680969A (en) * 1995-12-18 1997-10-28 Aptargroup, Inc. Closure with dispensing valve and separate releasable internal shipping seal
DE19936482A1 (de) * 1998-12-05 2000-06-21 Frank Ritter Kartuschenverschluss mit Ventilfunktion
NL1016109C2 (nl) * 2000-09-05 2002-03-11 Vacu Vin Innovations Ltd Afsluiter.
JP4749572B2 (ja) * 2001-03-13 2011-08-17 大成化工株式会社 分与容器の口栓構造
US6616012B2 (en) * 2001-07-27 2003-09-09 Richard C. G. Dark Fluid dispensing valve and method of use
DE10214726B9 (de) * 2002-04-03 2004-10-21 Asian Printing & Packing Technology Pte Ltd. Kartusche
US20050087571A1 (en) * 2002-09-20 2005-04-28 Dark Richard C. Fluid dispensing valv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DE102006017957B3 (de) * 2006-04-13 2007-05-16 Kunststofftechnik Waidhofen An Selbstschließendes Ventil
JP5719542B2 (ja) * 2010-06-30 2015-05-2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注出キャップ
JP5727888B2 (ja) * 2011-02-28 2015-06-0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JP5667010B2 (ja) * 2011-06-09 2015-02-1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
KR101930278B1 (ko) * 2011-10-31 2018-12-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요시노 고교쇼 토출 용기
US9788993B2 (en) * 2012-05-09 2017-10-17 Taisei Kako Co., Ltd. Mouth cap for liquid container
CN203473489U (zh) * 2013-02-08 2014-03-12 奥布里斯特封闭瑞士有限公司 闭合件
WO2014208096A1 (ja) * 2013-06-28 2014-12-3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二重容器
JP6209027B2 (ja) * 2013-09-06 2017-10-04 株式会社ライフプラテック スリットバルブ付きキャップ
JP6419430B2 (ja) * 2014-01-29 2018-11-07 竹本容器株式会社 揮散量調整キャップ
US9637282B2 (en) * 2014-05-14 2017-05-02 Tokyo Light Industry Co., Ltd. Cap
CN105035504A (zh) * 2015-06-23 2015-11-11 李红彪 一种弧形托盘吸管盖
JP6531000B2 (ja) * 2015-07-31 2019-06-1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外容器を減容変形させた状態に維持できる二重容器
JP2017030846A (ja) * 2015-08-06 2017-02-09 株式会社三谷バルブ カップゴム使用のバックサクション機構、このバックサクション機構を備えた二重容器、およびこの二重容器を備えたスクイーズ操作態様のポンプ式製品
KR102593083B1 (ko) * 2015-09-07 2023-10-24 미카사 인더스트리 컴퍼니 리미티드
TWI704090B (zh) * 2015-12-03 2020-09-11 日商京洛股份有限公司 積層剝離容器
CN114834719A (zh) * 2016-04-15 2022-08-02 京洛株式会社 层叠剥离容器
CN109153481B (zh) * 2016-05-20 2020-06-12 东京光工业株式会社 盖和排出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5858B (zh) 2022-08-02
CN111225858A (zh) 2020-06-02
JP2019167160A (ja) 2019-10-03
TWI784106B (zh) 2022-11-21
JP7231818B2 (ja)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6344B (zh) 蓋及其層疊剝離容器
JP5538057B2 (ja) 吐出容器
CA2768118C (en) Dispensing valve
WO2007036992A1 (ja) 圧縮袋用の脱気弁及び脱気弁を備えた圧縮袋
JP2007521960A (ja) 塗料噴霧器用流体槽
JP6349230B2 (ja) 積層剥離容器
JP2011111202A (ja) 注出容器
JP2011246182A (ja) 吐出容器
JP2018122860A (ja) 積層剥離容器
TW201936456A (zh) 蓋帽以及層疊剝離容器
JP6858451B2 (ja) 吐出容器
JP6491975B2 (ja) 積層ボトル
JP2018108832A (ja) 吐出容器
TW202015988A (zh) 蓋子
JP6768474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WO2019124247A1 (ja) キャップ及び積層剥離容器
JP2020055563A (ja) 吐出容器
JP2017178435A (ja) 吐出容器
JP6896342B2 (ja) 二重容器用キャップ
JP5762923B2 (ja) 吐出容器
JP6632899B2 (ja) 吐出容器
JP6671199B2 (ja) キャップ
JP6499942B2 (ja) 積層ボトル
JP7101461B2 (ja) 吐出容器
JP7300964B2 (ja) キャッ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