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29A -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29A
CN1154329A CN 96112647 CN96112647A CN1154329A CN 1154329 A CN1154329 A CN 1154329A CN 96112647 CN96112647 CN 96112647 CN 96112647 A CN96112647 A CN 96112647A CN 1154329 A CN1154329 A CN 1154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portion
mentioned
upper side
plu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126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满濬
李润范
任孝彬
潘荣华
郑哲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Dong Ba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n Dong Ba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Dong Bang Corp filed Critical Shin Dong Bang Corp
Priority to CN 961126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该液体容器塞由下列部件构成:圆筒部、在该圆筒部内侧的流出口、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和后方上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在该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之间的平缓曲线的倾斜面、在上述圆筒部内侧上部与连接部件下部之间的密封部件、插入上述流出口内并密封该流出口的内侧圆筒部、在该隆起部与内侧平坦部之间的倾斜面的外侧圆筒部、把上述圆筒部和外侧圆筒部连接成一体的折叠部。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盛放食用油或各类液体的瓶等液体容器的塞,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止容器内的液体流出的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该液体容器塞的塞本体上带有用注射模塑成形形成为一体的、通过折叠部可开闭的盖。
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昭55-108054号(公开日1980年7月29日)揭示了一种这样的液体容器塞。该公报中揭示的液体容器塞如图1A、1B所示,由塞本体1、覆盖该塞本体1的盖20、连接该塞本体1与盖20的连接部13构成。
在塞本体1上备有内部圆筒2和外部圆筒3,内部圆筒2插入图未示的容器口内,外部圆筒3与内部圆筒2同轴并覆盖住容器口的外周面。在内部圆筒2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形成有若干个环形的凸缘部4,该凸缘部4用于防止内部圆筒2在插入容器口中后脱出。在外部圆筒3的内周面上也一体地形成有接合突起5,该接合突起5用于与容器口外周面上的凹槽嵌合以防止脱落。
在内部圆筒2的上部,形成向外侧扩开的筒状注出部7。在该注出部7的周围设有向外侧倾斜的筒状接合爪8,该接合爪8用于与盖20的接合机构18咬合。在由注出部7形成的连通口9内,连接着由圆板10和三脚11构成的内周面流出防止部12,该防止部12用于防止容器内的液体向外部突然地流出。
盖20通过挠性连接片13与塞本体1形成为一体。盖20上备有顶板15、外侧圆筒16、内侧圆筒17和把手用突起19。外侧圆筒16与顶板15形成为一体,设有用于与塞本体1的接合爪8咬合而向内侧突起的接合机构18;内侧圆筒17基本同心地形成在外侧圆筒16内,用于密闭塞本体1的连通口9;把手用突起19突设在外侧圆筒16上。
具有上述构造的现有液体容器塞存在问题是:,由于在连通口9内连接着液体流出防止部12,所以在刚开始将收容于容器内的液体倒出时,能够抑制倒出液体的流势,并能控制所需的倒出量和倒出方向。但是,由于密闭连通口9的内侧圆筒17的高度较低,所以,当安装着该现有液体容器塞的容器被使用者不慎碰倒或从高处掉下时,覆盖着塞本体1的盖20会被打开。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各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容器塞,该液体容器塞即使在装着液体的容器被使用者不慎碰倒或从高处掉下时,覆盖着塞本体(该塞本体紧固在上述容器口上)的盖也不会脱开。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拉裂开封膜的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塞的特征在于由下列部件构成:
紧固在容器开口部外侧面的圆筒部;
通过连接部件形成在该圆筒部内侧的流出口;
分别平坦地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和后方上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
形成在该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之间的呈平缓曲线的倾斜面;
为了密封容器和塞本体,以防止容器内的液体漏到外部而形成在上述圆筒部内侧上部与连接部件下部(或者前方上部面的下部)之间的密封部件;
插入上述流出口内并密封该流出口的内侧圆筒部;
具有隆起部、内侧平坦部和形成在该隆起部与内侧平坦部之间的倾斜面的外侧圆筒部;该隆起部和内侧平坦部分别与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抵接,该倾斜面用于与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之间的倾斜面抵接;
把上述圆筒部和外侧圆筒部连接成一体的折叠部。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塞的特征在于备有下列部件:
紧固在容器开口部外侧面的圆筒部;
通过连接部件形成在该圆筒部内侧的流出口;
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上的、带有接合用突起的环形爪部;
为了密封容器和塞本体之间的间隙以防止容器内的液体漏到外部而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内侧上部与前方上部面及后方上部面的下部间的密封部件;
插入上述流出口内并密封该流出口的内侧圆筒部;
形成在上述内侧圆筒外侧的、并覆盖形成于上述圆筒部上部面上的爪部的外侧圆筒部;
形成在上述流出口下部的、用于密封该流出口的开封膜;
形成在上述开封膜与流出口之间的破裂用槽;
与形成在上述开封膜一侧的支承台成一体的、在中央部设有通孔的把手用圆形环。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塞的制造方法是用上部金属模和下部金属模形成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为了增强把手用圆形环的拉力,通过与把手用圆形环相连的浇口注入塑料熔融物质,该把手用圆形环与支承台对置。
图1A是表示现有液体容器塞开放状态的断面图。
图1B是图1A的纵断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液体容器塞开放状态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例1液体容器塞紧固在液体容器上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液体容器塞开放状态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液体容器塞注塑成形时用的上部金属模和下部金属模的断面图。
下面,参照图2、图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液体容器塞的开放状态时的断面图。图3是将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体容器塞紧固在容器上的状态的正面图。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体容器塞备有紧固在容器100上的塞本体31、盖50、将盖50与塞本体31连接成一体的拆叠部35。盖50用于开闭形成在该塞本体31靠近中央部位的流出口33。
在塞本体31上形成流出口33,将容器100倾斜一定角度时,收容于容器100内的液体便流到外部。在上述塞本体31的中间下部形成圆筒部39,该圆筒部39用于紧固在容器100的开口部外侧面。上述流出口33的外周面与圆筒部39的上部通过连接部件37连成为一体。
在上述连接部件37的前方上部面37a上,形成与流出口33的侧壁平行的爪部45,该爪部45的外周面上形成接合用突起43,该接合用突起43用于与形成在盖50的外侧圆筒部57的内周面上的凹槽55咬合,以便在受到外部冲击时防止盖50从塞本体31上脱开(把设置着折叠部35的一方定义为后方,这样将液体容器塞分为前方和后方,上面所述的前方上部面37a即指流出口33的前方部件37的上部面)。
在上述圆筒部39的内周面上,一体地突出形成有环形的凸缘40,该凸缘40与容器100的开口部外周面上的环形凹槽(图未示)嵌合,将塞本体31紧固在容器上。在上述圆筒部39的内侧上部与连接部件37的下部间,一体地形成有密封部件41,该密封部件41密封容器100和塞本体31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收容于容器100内的液体漏出。
上述流出口33的上端部周围向外侧弯折,以便收容于容器100内的液体容易倒出,同时,当用盖50密闭塞本体31的流出口33时,该弯折部与盖50的内侧圆筒部53的外侧顶板51a相接触,即使容器100倒下里面的液体也不会流出来。
上述圆筒部39的上部面形成为前方上部面39a、后方上部面39b和平缓倾斜面39c。前方上部面39a的高度低,形成在流出口33的前方;后方上部面39b比前方上部面39a高并与折叠部35连成一体;平缓倾斜面39c一体地形成在前方上部面39a与后方上部面39b之间。
上述盖50由外侧圆筒部57、内侧圆筒部53、凹槽55和凸缘部60构成。外侧圆筒部57与塞本体31的圆筒部39的上部面抵接;内侧圆筒部53用于密封塞本体31的流出口33;凹槽55用于与缓慢地下垂至上述内侧圆筒部53的上部内侧、且弯曲成圆弧状的接合用突起43嵌合;凸缘部60形成在上述外侧圆筒57的前方,用于打开盖50。
如图3所示,盖50的外侧圆筒57的下部面备有隆起部57a和内侧平坦部57b。该隆起部57a与构成塞本体31的圆筒部39的前方上部面39a抵接;该内侧平坦部57b与圆筒部39的后方上部面39b抵接。在外侧圆筒部57的隆起部57a与内侧平坦部57b之间,形成平缓倾斜面57c,用于与形成在圆筒部39的前方上部面39a与后方上部面39b之间的平缓倾斜面39c抵接。
使构成塞本体3 1的圆筒部39的前方上部面39a比后方上部面39b低,另外,使盖50的外侧圆筒部57的隆起部57a比内侧平坦部57b低的原因,是因为盖50的内侧圆筒部53容易插入形成在塞本体31上的流出口33内并密封该流出口33。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液体容器塞的作用和效果。
图2中,当要打开覆盖在塞本体31上部的盖50(用点划线表示)时,将一体地形成在盖50的外侧圆筒57前方的凸缘部60往上方推,形成于爪部45上的接合用突起43与形成于外侧圆筒57内侧上的凹槽55的嵌合被解除,盖50便从塞本体31上脱开。
这时,倾倒容器100,使收容于容器100内的液体通过流出口33流出来。
为了密封塞本体31的流出口33、若把盖50覆盖到塞本体31的上部,则盖50的内侧圆筒部53插入流出口33内,而且盖50的外侧圆筒57的内侧上的凹槽55与一体地形成在塞本体31的爪部45上的接合用突起43咬合,这样,塞本体31的流出口33便被盖50更紧地密封住。
这时,构成塞本体31的圆筒部39的前方上部面39a和后方上部面39b分别与构成盖50的外侧圆筒部57的隆起部57a和内侧平坦部57b抵接,同时,形成在圆筒部39的前方上部面39a与后方上部面39b之间的倾斜面39c与形成在外侧圆筒部57的隆起部57a与内侧平坦部57b之间的倾斜面57c抵接。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塞,当装有液体的容器即使被使用者不慎碰倒或从高处掉下时,由于塞本体31的流出口33被盖50的内侧圆筒部53密闭着,并且,因形成在盖50的外侧圆筒部57内侧的凹槽与塞本体31的爪部45上的接合用突起43牢固地咬合着,所以,不必担心容器100内的液体漏出来。
下面,参照图4、图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体容器塞的开放状态的断面图。与图2、图3中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说明从略。
图4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体容器塞与图2、图3所示液体容器塞的不同点是:圆筒部39的上部面即前方上部面39a和后方上部面39b高度相同,在该前方和后方上部面39a、39b上一体地形成带有接合用突起43的环形爪部45,在盖50的外侧圆筒部67内形成环形凹槽67a,该环形凹槽67a用于与一体地形成在上述爪部45上的接合用突起43嵌合,上述外侧圆筒部67的下部侧(形成凹缘部60的一侧)形成为同样的高度,盖50的内侧圆筒部62的高度比外侧圆筒部67低,下端部62a形成为朝向内侧平缓弯折。
此外,流出口33形成在塞本体部31的中央部附近,在流出口33的下部,通过破裂用槽68形成有开封膜58,支承台70形成在该开封膜5 8的一侧部,在该支承台70上形成向上方倾斜的、中央设有通孔59的把手用圆形环61,该把手用圆形环61用于沿着破裂用槽68拉裂开封膜58。
下面,说明制造本发明实施例2液体容器塞用的金属模。
图5表示制造本发明实施例2液体容器塞用的上部金属模和下部金属模的断面图。
如图5所示,该金属模由使容器形状成形的上部金属模110和与该上部金属模110相对的下部金属模130构成。
在上部金属模110与下部金属模130之间,形成具有液体容器塞形状的空间部114。
上部金属模110由使塞本体31、折叠部35和盖50成形的若干个模芯构成。在上部金属模110的一侧配设有形成开封膜58上部用的开封膜形成用上部模芯111,该模芯111用于成形与上述盖50的开封膜58成一体的把手用圆形环61和支承该把手用圆形环61的支承台70。在该开封膜形成用上部膜芯111的外侧周围,设有流出口的内周面形成用膜芯113,该膜芯113用于成形塞本体31的流出口33的内周面。
在进行开封膜58的把手用环61的注塑成形时,在上部金属模110的开封膜形成用上部模芯111内,形成用于注入塑性溶融物质的浇口170。
在上述塞本体31的流出口内周面形成用模芯113的外侧周围,设有流出口和爪部45成形用模芯115,该模芯115用于成形流出口33的外侧和爪部45的内侧。在该模芯115的外侧,设有折叠部形成用模芯117,该模芯117用于成形连接盖50与塞本体31的折叠部35和爪部45的外侧。
内周面形成用模芯119用于形成盖50的内侧圆筒部62的内周面,在该模芯119的外侧设有模芯118,该模芯118用于形成盖50的外侧圆筒部67内周面。盖50的内侧圆筒部62的内周面形成用模芯119形成内侧圆筒部62,该内侧圆筒部62形成在盖50的中央。
上述的下部金属模130也由各种模芯构成。即,开封膜形成用下部模芯131与开封膜形成用上部模芯111相对地配设着,该开封膜形成用下部模芯131用于成形盖50的开封膜58的下部。在开封膜形成用下部模芯131的外侧周围,设有形成在塞本体31下部的密封部件41和圆筒部内侧形成用模芯133,该圆筒部内侧形成用模芯133用于成形塞本体31的圆筒部39的内侧面。在内周面形成用模芯119(该模芯119用于形成盖50的内侧圆筒部62的内周面)和模芯118(该模芯118用于形成盖50的外侧圆筒部67的内周面)的下部,留有相当于内侧和外侧顶板51、51a的厚度的间隙设置着下部金属模130。
下面,说明用上述金属模制造实施例2的液体容器塞的方法。
先将上部金属模110与下部金属模130对齐后,使图未示的注射机动作,通过形成在开封膜形成用上部模芯111内的浇口170,用加热和加压把塑料熔融物质注入由上部金属模110与下部金属模130形成的空间部114内。
经过预定时间后,按照动作顺序把构成上部金属模110和下部金属模130的若干个模芯拆开,取出被注射模塑成形在上部金属模110与下部金属模130之间的液体容器塞。
用上述构造的上部金属模110和下部金属模130成形图4所示的液体容器塞时,由于是通过浇口170注入塑性溶融物质,而该浇口170连着与支承台70对置的把手用圆形环61相连,因此,与通过开封膜58的中心或支承台70注入塑料熔融物质的情形相比,更能增强把手用圆形环61的拉力。
因此,要启封容器将容器内的液体倒出时,先将盖50从塞本体31上打开,然后将手指伸入把手用圆形环61中央的通孔59内,拉把手用圆形环61,则开封膜58就沿着破裂用槽68被拉裂,拉裂开封膜58时,把手用圆形环61不会破损。
上述构成的本发明液体容器塞,由于以预定高度突出的盖的内侧圆筒部与塞本体上端的流出口内侧面密接,并且,爪部上的接合用突起与盖的外侧圆筒部的内侧面上的凹槽保持着嵌合状态,因为容器即使被使用者不慎碰倒时或从高处掉下时,也能防止上述的盖脱开,从而能防止容器内的液体流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塞的制造方法,由于是通过浇口注入塑料熔融物质,而该浇口与对着支承台的把手用圆形环的部分相连,所以,增强了把手用圆形环的拉力,拉动把手用圆形环开启开封膜时,也不会损坏把手用环。

Claims (7)

1.一种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部件构成:
紧固在容器开口部外侧面的圆筒部;
通过连接部件形成在该圆筒部内侧的流出口;
分别平坦地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和后方上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
形成在该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之间的、呈平缓曲线的倾斜面;
为了密封容器和塞本体,以防止容器内的液体漏到外部而形成在上述圆筒部内侧上部与连接部件下部(或者前方上部面的下部)之间的密封部件;
插入上述流出口内并密封该流出口的内侧圆筒部;
具有隆起部、内侧平坦部和形成在该隆起部与内侧平坦部之间的倾斜面的外侧圆筒部;该隆起部和内侧平坦部分别与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抵接,该倾斜面用于与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之间的倾斜面抵接;
把上述圆筒部和外侧圆筒部连接成一体的折叠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面上,一体地形成带有接合用突起的爪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侧圆筒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爪部的接合用突起咬合的凹槽。
4.一种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备有下列部件:
紧固在容器开口部外侧面的圆筒部;
通过连接部件形成在该圆筒部内侧的流出口;
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前方上部面和后方上部面上的、带有接合用突起的环形爪部;
为了密封容器和塞本体之间的间隙以防止容器内的液体漏到外部而形成在上述圆筒部的内侧上部与前方上部面及后方上部面的下部间的密封部件;
插入上述流出口内并密封该流出口的内侧圆筒部;
形成在上述内侧圆筒外侧的、并覆盖形成于上述圆筒部的上部面爪部的外侧圆筒部;
形成在上述流出口下部的、用于密封该流出口的开封膜;
形成在上述开封膜与流出口之间的破裂用槽;
与形成在上述开封膜一侧的支承台成一体的、在中央部设有通孔的把手用圆形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侧圆筒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爪部上的接合用突起咬合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圆筒部比外侧圆筒部低。
7.一种制造液体容器塞的方法,是用上部金属模和下部金属模形成液体容器塞,其特征在于,为了增强把手用圆形环的拉力,是通过与上述把手用圆形环相连的浇口注入塑料熔融物质,该把手用圆形环与支承台对置。
CN 96112647 1995-11-13 1996-09-23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4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112647 CN1154329A (zh) 1995-11-13 1996-09-23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41097/95 1995-11-13
KR33305/95 1995-11-13
CN 96112647 CN1154329A (zh) 1995-11-13 1996-09-23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29A true CN1154329A (zh) 1997-07-16

Family

ID=5121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12647 Pending CN1154329A (zh) 1995-11-13 1996-09-23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2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3238A (zh) * 2013-04-18 2013-07-24 深圳深凯硅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酒塞的制作方法
CN111225858A (zh) * 2017-12-21 2020-06-02 京洛株式会社 盖帽以及层叠剥离容器
CN113682637A (zh) * 2021-07-09 2021-11-23 王红梅 自密封控量式液体包装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3238A (zh) * 2013-04-18 2013-07-24 深圳深凯硅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硅胶酒塞的制作方法
CN111225858A (zh) * 2017-12-21 2020-06-02 京洛株式会社 盖帽以及层叠剥离容器
CN113682637A (zh) * 2021-07-09 2021-11-23 王红梅 自密封控量式液体包装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0361C (zh) 单件配给系统和其制造的方法
CN1203987C (zh) 附件夹持器与附件的组合结构和运送附件的方法
CN102906007B (zh) 帮助从倒置容器倾倒的闭合件
CN1701028A (zh) 留有擅自动用证据的瓶盖
CN1236972C (zh) 封盖的弹性铰接件
CN1082012C (zh) 混合物的分配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400949A (zh) 合成树脂制瓶盖
CN1283526C (zh) 用于包装的封闭元件及其具有这种封闭元件的薄膜袋
CN102015473B (zh) 用于适于自动嵌件模制的塑料容器的封闭件
CN1250421A (zh) 具有可释放的片剂篮状件的排出盖
CN1608020A (zh) 容器的封锁构造、以及具备其封锁构造的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95329A (zh) 自动闭合的密封与密封膜
CN106687385A (zh) 用于受控的多侧浇注的桶或者任意容器的接管的浇注封闭件
CN1262660A (zh) 一种可重新封闭的封盖
CN1842408A (zh) 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154329A (zh) 液体容器塞及其制造方法
CN1213918C (zh) 用于液体容器的喷嘴组件
NO156198B (no) Beholder og avvippbart lokk.
CN1531500A (zh) 液体容器
CN1861488A (zh) 塑料油漆罐
US3915360A (en) Container with tear-out portion
CN2633762Y (zh) 塑料盖陶瓷瓶
EP0121567A1 (en) No-drip pouring lip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2466014B1 (ko) 사출방식으로 제작되는 혼합용기
CN1364129A (zh) 用于具有螺纹瓶颈和止动环的容器的封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535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