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9934A - 嬰兒車 - Google Patents

嬰兒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9934A
TW201919934A TW107132259A TW107132259A TW201919934A TW 201919934 A TW201919934 A TW 201919934A TW 107132259 A TW107132259 A TW 107132259A TW 107132259 A TW107132259 A TW 107132259A TW 201919934 A TW201919934 A TW 2019199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oller
seat
handle
connection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2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5566B (zh
Inventor
淺野順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5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55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that are adjustable, attachable or detach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一種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具備有:嬰兒車本體、及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的椅座,且嬰兒車本體具有:把手、可旋動地連接於把手的第1連桿構件、可旋動地連接於第1連桿構件的後腳、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把手及後腳的第2連桿構件,又,第1連桿構件具有可裝卸地保持住椅座的保持構件。

Description

嬰兒車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
發明背景
例如EP 1 900 599 A2所揭示,已知一種嬰兒車,具有:嬰兒車本體、以及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的椅座。EP 1 900 599 A2所揭示的嬰兒車之嬰兒車本體為可折疊。而且,折疊的嬰兒車本體,可在車輪接觸地面的狀態下自行立著。
然而,在EP 1 900 599 A2中,並無法將安裝著可裝卸之椅座的嬰兒車折疊,而使折疊的嬰兒車自行立著。因此,在EP 1 900 599 A2所揭示的嬰兒車,必須在折疊嬰兒車本體之前將椅座取下,並將取下的椅座與折疊好的嬰兒車本體另外進行保管及管理。
發明概要
本發明是考慮到如上之點而做成的,目的在於使安裝著可裝卸的椅座而折疊的嬰兒車可以自行立著。
本發明之嬰兒車,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具有:嬰兒車本體、及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椅座,且前述嬰兒車本體具有:把手、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把手的第1連桿構件、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後腳、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把手及前述後腳的第2連桿構件,又,前述第1連桿構件具有可裝卸地保持住前述椅座的保持構件。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椅座也可具有可裝卸地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的連接構件,在前述展開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是從上方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而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則是從後方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
本發明之嬰兒車也可更具備有: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後腳或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前腳、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前腳和前述把手或前述第2連桿構件的第3連桿構件。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第3連桿構件也可連接於如下的位置:前述第2連桿構件中往前述把手的連接位置與往前述後腳的連接位置之間的位置。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第2連桿構件也可具有:第2連桿本體部,連接於前述把手及前述後腳;及伸出部,從前述第2連桿本體部中往前述把手的連接位置與往前述後腳的連接位置之間朝前述展開狀態下的前方延伸出去,且前述第3連桿構件是在前述伸出部與前述第2連桿構件連接。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椅座也可具有:主框架構件、裝設在前述主框架構件的布材、以及連接於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構件,且前述連接構件是可裝卸地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與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位置,是位於前述後腳與前述把手之間。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椅座也可具有:主框架構件、裝設在前述主框架構件的布材、以及連接於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構件,且前述連接構件是可裝卸地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與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位置,是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前輪及後輪之間。
或者,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椅座也可具有: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連接器、以及被前述連接器所支撐的兒童座椅,且前述保持構件是將前述連接器可取下地予以保持。
本發明之嬰兒車,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具備有:包含有前輪及後輪的嬰兒車本體、以及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椅座,且前述嬰兒車可在前述椅座安裝於前述嬰兒車本體而折疊的折疊狀態下自行立著。
在本發明之嬰兒車中,前述椅座也可具有: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連接器、以及被前述連接器所支撐的兒童座椅。
根據本發明,可使安裝著可裝卸的椅座而折疊的嬰兒車自行立著。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參照圖示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
首先,參照圖1及圖2,從嬰兒車10之全體構成開始說明。在圖1及圖2,顯示了嬰兒車10的全體構成。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之嬰兒車10,全體而言,是呈以沿著前後方向之寬度方向中心面為中心而大致對稱的構造。如圖1及圖2所示,嬰兒車10具有:構成框架的嬰兒車本體11、以及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椅座40。在嬰兒車本體11,設有棚罩100,可保護坐在椅座40的嬰幼兒免於日曬或風吹。
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經過本發明人的努力研發,可在將椅座40安裝於嬰兒車本體11而折疊的折疊狀態下自行立著。若在椅座40安裝於嬰兒車本體11而折疊的折疊狀態下可自行立著,則可避免在折疊嬰兒車10時將椅座40從嬰兒車本體11取下的繁雜作業。又,無須分別保管嬰兒車本體11及椅座40,具優異操作性。此外,由於在安裝有椅座40之狀態下折疊的嬰兒車10可自行立著,所以可以減少保管空間。
以下,參照圖1~圖12,依序說明嬰兒車本體11及椅座40。
首先,參照圖1~圖5、圖11及圖12來說明嬰兒車本體11的全體構成。在圖3及圖4,顯示了呈展開狀態的嬰兒車本體11之連桿構件31、32、33。圖3是從傾斜上方來看左側之連桿構件31、32、33的立體圖,圖4則是從嬰兒車本體11的內側朝嬰兒車10的寬度方向來看右側之連桿構件31、32、33的側面圖。又,圖5顯示了可保持住椅座40的保持構件130。在圖11,顯示了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本體11。圖12是對應於圖4的圖,顯示了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本體11之連桿構件31、32、33。
嬰兒車本體11係已如廣泛普及(例如,日本發明公開公報JP2005-082082A或JP2006-117012A)般地構成為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可從圖1及圖2所示之展開狀態折疊成圖11所示之折疊狀態,又,可從折疊狀態展開成展開狀態。嬰兒車本體11包含有把手15,操作者(照顧者)可從嬰幼兒的背面側把持住把手15而操縱嬰兒車10,使嬰幼兒朝向行進方向的前方而使嬰兒車10行進。
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對於嬰兒車10及嬰兒車本體11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用語,在無特別指示的情況下,意思指的是:以操縱呈展開狀態之嬰兒車10的操作者為基準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更詳細而言,嬰兒車10的「前後方向」,指的是圖1中之連結紙面上之左下與右上的方向,相當於圖2中之紙面上之左右的方向。而且,只要沒有特別指示,「前」指的是操縱嬰兒車10的操作者面向之側,圖1中之紙面上的左下側以及圖2中之紙面上的左側為嬰兒車10的前側。另一方面,嬰兒車10的「上下方向」指的是與前後方向直交並且與接地面(行進面)S直交的方向。因此,當接地面為水平面時,「上下方向」表示垂直方向。又,「寬度方向」或「車寬度方向」指的是橫方向,是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皆為直交的方向。此外,關於「右」及「左」,也分別指的是以操縱嬰兒車10之操作者為基準的橫方向或寬度方向上的「右」及「左」。
又,在本說明書中,對於折疊狀態之嬰兒車10及嬰兒車本體11的「上」、「下」、及「上下方向」的用語,在無特別指示的情況下,意思指的是以嬰兒車10之前輪及後輪接觸地面的狀態(自行立著狀態)為基準的「上」、「下」、及「上下方向」。又,對於折疊狀態之嬰兒車10及嬰兒車本體11的「寬度方向」、「車寬度方向」、「右」及「左」的用語,在無特別指示的情況下,意思指的是與呈展開狀態的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車寬度方向」、「右」及「左」相對應的方向及側方。又,對於折疊狀態之嬰兒車10及嬰兒車本體11之「前後方向」的用語,是與「上下方向」及「寬度方向」皆為直交的方向,相當於圖11中之紙面上的左右方向。然後,只要沒有特別指示,「前」指的是後述之前腳22所位在之側,圖11中之紙面上的左側為嬰兒車10的前側。又,「後」指的是把手15所位在之側,圖11中之紙面上的右側為嬰兒車10的後側。
如圖1所示,嬰兒車本體11除了把手15之外,還具有:分別配置於左右且包含有一對前腳側部23a的前腳22、分別配置於左右的一對後腳24、分別配置於左右而作為一對側框架材的第1連桿構件31、以及分別配置於左右的一對第2連桿構件32及一對第3連桿構件33。如圖1及圖2所示,前腳22具有前腳框架23,該前腳框架23包含有:上述之一對前腳側部23a、以及連結一對前腳側部23a的前腳連結部23b。又,前腳22具有被前腳框架23所支撐的板構件60。在前腳框架23的下端,設有包含有前輪25a的前輪保持體(腳輪)25。在後腳24的下端,設有後輪26。又,嬰兒車本體11支撐著椅座40,該椅座40是配置於一對前腳側部23a之間、且為一對後腳24之間。另外,在圖示之例中,嬰兒車10是構成為具有2個前輪25a與2個後輪26的四輪車,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構成為具有1個前輪25a與2個後輪26的三輪車。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把手15包含有:分別配置於左右的一對把手側部15a、以及連結一對把手側部15a間的把手中間部15b,全體而言具有大致呈U字狀的形狀。把手15的下端部分在呈展開狀態的嬰兒車10中,會與設在後腳24之中間部分的卡合構件17卡合。藉此,可將把手15與後腳24間之相對的旋動束制住。
把手15具有:設置成可滑動於該把手側部15a上的操作構件18、以及設在該把手中間部15b上且可遠距操作操作構件18之滑動的遠距操作裝置18a。操作構件18藉由設在把手側部15a內的彈簧(未圖示),向下方(U字之端部方)賦予勢能。操作構件18具有: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而向著第2連桿構件32突出的凸部18b。凸部18b會與後述之固鎖構件19合作,使嬰兒車10保持為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
如圖1~圖4所示,一對第1連桿構件31是可旋動(可搖動)地與配置在相對應之側(左側或右側)的把手側部15a之中間部分連接。如圖3及圖4所示,第1連桿構件31具有:與把手側部15a連接的第1連桿本體部31a、以及保持住椅座40的保持構件130。第1連桿本體部31a在其後方部分,透過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軸構件81而與把手側部15a連接。第1連桿本體部31a在圖示之例中為筆直的棒狀構件,但並不限於此。可對第1連桿本體部31a賦予各種形狀。例如,也可與習知的扶手一樣構成為:第1連桿本體部31a具有一對側壁部、以及連結一對側壁部間的上壁部,全體而言是於下方開口,把手側部15a之與第1連桿本體部31a的連接部或後述之後腳24,是從下方進行連接。藉此,可改善嬰兒車10的設計自由度,有效地提升設計性。
如圖5所示,保持構件130具備有:具有底部131a及側壁131b、131c、131d、131e的連接部(容置部)131;以及從連接部131沿著第1連桿本體部31a延伸出去的安裝部132。如圖3及圖4所示,保持構件130是在安裝部132中固定於第1連桿本體部31a。保持構件130是固定成:連接部131的內部空間在嬰兒車10之展開狀態下會朝上方開放。在連接部131之向著前方或後方的側壁131b、131d,設有與後述椅座40之連接構件50的突出部53相卡合的卡合孔133。
如圖1~圖4所示,後腳24具有:成為後腳24之上端部的連接基部24a、以及從連接基部24a延伸出去的後腳部24b。在後腳部24b的下端,設有後輪26。
如圖1所示,連接基部24a是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配置在相對應之側(左側或右側)的第1連桿構件31。又,連接基部24a是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配置在相對應之側(左側或右側)的前腳側部23a。後腳部24b是從連接基部24a中往第1連桿構件31之連接位置與往前腳22之連接位置之間延伸出去。藉此,可有效地防止後腳部24b與第1連桿構件31間互相干擾,可使後腳24與第1連桿構件31以較大的角度範圍旋動。而且,可使後腳24及第1連桿構件31靠近。同樣地,可有效地防止後腳部24b與前腳22互相干擾,可使後腳24與前腳22以較大的角度範圍旋動。而且,可使後腳24及前腳22靠近。結果,如圖11及圖12所示,可使第1連桿構件31、後腳24及前腳22靠近,而可使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下的尺寸小型化。
如圖4所示,連接基部24a具有與後腳部24b延伸出去的方向Db為非平行的長方向Da。在連接基部24a的長方向Da之一側部分(後方部分),透過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軸構件82連接有第1連桿本體部31a之前方部分。又,在連接基部24a的長方向之另一側部分(前方部分),則透過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軸構件83連接有前腳22的上端部分。
藉由連接基部24a具有長方向Da,可有效地防止後腳部24b與第1連桿構件31彼此干擾,可使後腳24與第1連桿構件31的可旋動範圍增加。又,可有效地防止後腳部24b與前腳22彼此干擾,可使後腳24與前腳22的可旋動範圍增加。結果,如圖11及圖12所示,可使第1連桿構件31、後腳24及前腳22靠近,而可使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下的尺寸小型化。又,如圖11及圖12所示,在藉由相對旋動使後腳24及第1連桿構件31靠近的狀態下,可在後腳24及第1連桿構件31之間形成間隙。同樣地,在藉由相對旋動使後腳24及前腳22靠近的狀態下,可在後腳24及前腳22之間形成間隙。藉著在相對旋動後也會形成間隙,可有效地防止:隨著折疊動作或展開動作而在構成相對動作的元件間夾住衣類等。
如圖4所示,第1連桿本體部31a中包含往後腳24之連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31aa、後腳24的連接基部24a、以及前腳22中包含往後腳24之連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22a,是排列成線狀。藉此,可透過第1連桿構件31及後腳24從把手15對於前腳22圓滑地施加操作力。又,來自於行進面S之力,會透過後腳24及第1連桿構件31從前腳22圓滑地傳達至把手15。藉此,可一面掌握行進面S的狀態而一面將適當的操作力施加於嬰兒車10,而可有效地提升嬰兒車10的操縱性。另外,在圖示之例中,部分31aa、連接基部24a、以及部分22a是排列成直線狀,但並不限於此,也可排列成連續的曲線狀。
另外,在圖示之例中,前腳22是連接於後腳24,但並不限於此。例如,前腳22亦可旋動地連接於第1連桿構件31之第1連桿本體部31a。
接著,說明第2連桿構件32。如圖1所示,左側之第2連桿構件32是分別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把手15的左側之把手側部15a與左側之後腳24。同樣地,右側之第2連桿構件32是分別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把手15的右側之把手側部15a與右側之後腳24。藉此,在嬰兒車10從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的變形中,把手15可一面靠近後腳24而一面降至下方。而且,如圖11所示,可使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下的尺寸於上下方向上為小型化。
如圖4所示,各第2連桿構件32具有:與把手15及後腳24連接的第2連桿本體部32a。又,各第2連桿構件32具有:從第2連桿本體部32a中往把手15的連接位置與往後腳24的連接位置之間延伸出去的伸出部32b。伸出部32b是朝嬰兒車10之展開狀態時的前方延伸出去。在各第2連桿本體部32a之一部分,會透過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軸構件84,與把手側部15a的下方部分(更具體而言,是把手側部15a的下端部分與操作構件18之間)連接。又,在各第2連桿本體部32a之其他部分,則會透過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套筒構件85,與後腳24的中間部分連接。
在各第2連桿本體部32a與把手側部15a連接的一部分,設有向著把手側部15a突出的固鎖構件19。固鎖構件19從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來看,是呈以軸構件84為中心的圓有數處缺角的形狀。在固鎖構件19,於其圓周方向的不同位置設有朝以軸構件84為中心的圓之徑方向延伸的2個凹部19a、19b。各凹部19a、19b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或折疊狀態下,從下方接受容納沿著把手15滑動的操作構件18之凸部18b。亦即,從圖4及圖12可理解,在將嬰兒車10從展開狀態變形成折疊狀態之時,固鎖構件19會與第2連桿構件32一起旋動。因此,此時,固鎖構件19對於把手15的態勢會改變。在如此之固鎖構件19中,當嬰兒車10呈展開狀態之時,凹部19a會被定位成:可接受容納位於把手15上的操作構件18之凸部18b(參照圖4)。又,當嬰兒車10呈折疊狀態之時,凹部19b會被定位成:可接受容納位於把手15上的操作構件18之凸部18b(參照圖12)。
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操作構件18之凸部18b會被接受容納於凹部19a,藉此,固鎖構件19會與把手15卡合,而束制第2連桿構件32與把手15間相對的旋動。藉此,嬰兒車10會保持在展開狀態。又,在嬰兒車10的折疊狀態下操作構件18之凸部18b會被接受容納於凹部19b,藉此,固鎖構件19會與把手15卡合,而束制第2連桿構件32與把手15間相對的旋動。藉此,嬰兒車10會保持在折疊狀態。
接著,說明第3連桿構件33。如圖1所示,左側之第3連桿構件33分別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左側之第2連桿構件32與左側之前腳側部23a。同樣地,右側之第3連桿構件33分別可旋動(可搖動)地連接於右側之第2連桿構件32與右側之前腳側部23a。藉此,在嬰兒車10從展開狀態變形至折疊狀態時,前腳22會透過第3連桿構件33而被拉靠近把手15及後腳24。然後,可如圖11及圖12所示,使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下的尺寸於前後方向上為小型化。
各第3連桿構件33在其一部分(後方部分),會透過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軸構件86,與第2連桿構件32之伸出部32b連接。又,各第3連桿構件33在其他的部分(前方部分),會透過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套筒構件87,與前腳側部23a的中間部分連接。藉由第3連桿構件33連接於第2連桿構件32中往把手15的連接位置與往後腳24的連接位置之間的位置,可在嬰兒車10的折疊狀態下,有效地防止被保持於前腳22的前輪25a與被保持於後腳24的後輪26太過靠近(參照圖11)。藉此,可以使折疊狀態下的嬰兒車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此外,藉由第3連桿構件33在上述之伸出部32b連接於第2連桿構件32,可在嬰兒車10的折疊狀態下,有效地防止前腳22所保持的前輪25a與被保持於後腳24的後輪26太過靠近(參照圖11)。藉此,可以使折疊狀態下的嬰兒車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
另外,在圖示之例中,第3連桿構件33是與第2連桿構件32連接,但並不限於此。第3連桿構件33也可以可旋動地與把手15連接。
回到圖1,圖示之嬰兒車本體11具有連結一對後腳24間的後側連結條27,為朝寬度方向延伸的構成元件。又,在前腳框架23,安裝有板構件60。板構件60可利用為乘坐嬰兒車10時的階梯或腳踏台。板構件60是配置成可位於前輪25a的上方。藉此,在將板構件60利用為階梯或腳踏台之時,可確保嬰兒車10的安定性。特別是當嬰兒車10構成為三輪車時,可以有效地使嬰兒車10呈安定狀態。板構件60是例如由樹脂等所形成。
接著,參照圖1~圖6A及圖9,說明椅座40的全體構成。如圖1所示,椅座40具有:主框架構件41、裝設在主框架構件41的布材42、以及連接於主框架構件41的連接構件50。圖6A顯示椅座40的一部分,特別是顯示可裝卸地連接於保持構件130的連接構件50。圖9顯示了椅座40相對於行進面S為平行時的椅座40使用狀態之一例。
如圖1所示,主框架構件41全體而言為矩形的框。主框架構件41具有:全體而言大致呈U字狀的2個框架元件44、45、以及連結2個框架元件44、45的一對連結構件46。在椅座40中,在可配置嬰幼兒頭部之側配置頭側框架元件44,而在可配置嬰幼兒的腳之側配置足側框架元件45。頭側框架元件44具有:沿著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框架側部44a、以及連結一對框架側部44a間的框架連結部44b。同樣地,足側框架元件45具有:沿著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延伸的一對框架側部45a、以及連結一對框架側部45a間的框架連結部45b。頭側框架元件44的U字端部與頭側框架元件的U字端部,是藉由配置於相對應之側的連結構件46而連結。如圖6A所示,在一對連結構件46之間,可裝卸地設有防護(guard)構件28。又,在連結構件46,連接有棚罩100的基部。連接構件50是從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的外側與連結構件46連接。
如圖1所示,布材42具有:成為椅座40底部的底部布部分42a。又,布材42具有:從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的兩側連接於底部布部分42a的一對側部布部分42b、以及從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的兩側連接於底部布部分42a的一對前後布部分42c。一對前後布部分42c又是從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的兩側連接於一對側部布部分42b。如圖9所示,在布材42之布部分42a、42b、42c所圍起來的區域內,配置具緩衝性的座椅90。座椅90具有:會位於乘坐嬰兒車10之嬰幼兒臀部下方的座部91、以及會位於乘坐嬰兒車10之嬰幼兒背後的背部92。
接著,參照圖6A,說明連接構件50。如圖6A所示,連接構件50具有:與主框架構件41之連結構件46連接的連接部(連接本體部)51、以及從連接部51延伸出去的安裝部52。安裝部52是朝與主框架構件41設有防護構件28之側為相反側延伸出去。如圖2所示,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安裝部52是從上方被接受容納於保持構件130的連接部(容置部)131。如圖6A所示,安裝部52具有與保持構件130之連接部131相對應的形狀,且具有側面52b、52c、52d、52e。安裝部52在朝向前後方向的側面52b、52d中之一方52b,具有突出部53。突出部53是設在與保持構件130之卡合孔133相對應的位置,會與卡合孔133卡合。藉此,連接構件50可安定地被保持於保持構件130。藉由操作設在連接部51的操作裝置54,突出部53會被容置在安裝部52的內部。藉此,可解除與卡合孔133間的卡合,而可將椅座40從保持構件130取下。
參照圖6B及圖6C,更詳細地說明連接構件50,特別是突出部53及操作裝置54。圖6B及圖6C是顯示連接構件50內部的圖。如圖6B所示,連接構件50具有:可容置突出部53及操作裝置54的容置部50a。容置部50a構成連接部51及安裝部52。在成為容置部50a之連接部51的部分,嬰兒車10展開狀態下從前後方向之一側(側面52b之側)向著上側的區域,設有第1開口部50b。又,在容置部50a的成為安裝部52之側面52b的部分,設有第2開口部50c。
在安裝部52的內側面,形成有: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朝前後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引導壁52g、以及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朝上下方向延伸的作用部引導壁52h。
突出部53是板狀的構件。突出部53是在安裝部52內,配置成: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朝前後方向延伸,並且,可沿著突出部引導壁52g移動。突出部53是藉由配置在安裝部52內的突出部賦予勢能機構53s,而向第2開口部50c賦予勢能。因此,當沒有對突出部53施加任何力時,突出部53在第2開口部50c側之一端53a,會通過第2開口部50c而朝安裝部52外突出。在突出部53的另一端53b(側面52d側之端部),則形成有:向著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外側突出,操作裝置54所作用的凸部53c。凸部53c與第2開口部50c相對面之面,為操作裝置54所作用的作用面53d。作用面53d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會向著上方而朝第2開口部50c側傾斜。
操作裝置54具有:操作桿54a、以及隨著操作桿54a的操作而作用於突出部53的作用部54b。操作桿54a在其中間部,與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於容置部50a內的軸構件54x可旋動地連接。操作桿54a之一端54c,是通過第1開口部50b,露出至連接部51之外。在操作桿54a之另一端54d,設有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外側延伸的凸部54e。在連接部51內,配置有操作桿賦予勢能機構54s。操作桿賦予勢能機構54s可將操作桿54a保持為圖6B所示之態勢,具體而言是保持為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操作桿54a之一端54c會位在較另一端54d上方處。
作用部54b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大致朝上下方向延伸。在作用部54b的上端54f,設有貫通於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的開口部54g。在開口部54g,插通有操作桿54a的凸部54e。然後,作用部54c的上端54f,是對於操作桿54a可搖動地進行連接。作用部54c的下側半部,是沿著作用部引導壁52h延伸,並沿著作用部引導壁52h移動。在作用部54c的下端54i,設有與突出部53之作用面53d對應而傾斜的傾斜面54h。傾斜面54h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是朝向上方而朝第2開口部50c側傾斜。
如此之操作裝置54及突出部53,在沒有對於操作桿54a賦予力時,操作桿54a會因為操作桿賦予勢能機構54s而維持在圖6B所示之位置,藉此,作用部54b也會維持在圖6B所示之位置。此時,由於作用部54b未作用於突出部53,所以突出部53也會因為突出部賦予勢能機構53s而維持在圖6B所示之位置。因此,突出部53之一端53a會通過第2開口部50c而從安裝部52突出。另一方面,當對於操作桿54a賦予力而操作桿54a從圖6B所示之位置旋動至圖6C所示之位置時,則與操作桿54a之另一端54d連接的作用部54b會上升,傾斜面54h會上升。藉此,突出部53之作用面53d會被壓往離開第2開口部50c的方向,突出部53之一端53a會縮進安裝部52內。換言之,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操作桿54a的旋轉運動會轉換成作用部54b的上下方向直線運動,此外,更會轉換成突出部53的前後方向直線運動。藉此,藉著操作操作桿54a,可解除連接構件50之突出部53與保持構件130之卡合孔133間的卡合。
另外,即使轉換椅座40之前後方向,椅座40也可與保持構件130連接。因此,在圖1中,椅座40雖是以頭側框架元件44配置於把手15之側的狀態與保持構件130連接,但也可在足側框架元件45配置於把手15之側的狀態下與保持構件130連接。
主框架構件41之連結構件46與連接構件50之連接部51,是可旋動地連接。連結構件46與連接部51,是以朝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延伸的旋動軸線As為中心而為可旋動。藉此,在椅座40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狀態下,可變更主框架構件41相對於行進面S的角度。藉此,可變更座椅90之背部92的角度(傾斜角度)。另外,連結構件46與連接構件50間之相對的旋動,通常是被束制住。但是,藉由操作設在主框架構件41的操作部48(參照圖1等),可使連結構件46對於連接構件50進行旋動。
參照圖7及圖8,說明連結構件46與連接部51的連接構造。圖7顯示了連結構件46與連接部51的連接部分。又,圖8顯示了連接構件50與連結構件46的連接部分。如圖7所示,在連結構件46內,嵌入有與連結構件46之內周面嵌合的嵌合構件49。嵌合構件49在側面視角下呈齒輪的形狀,且於其外周面具有凹凸構造。在嵌合構件49的外周面,於以旋動軸線As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相隔圓心角20°地設有18個突起。然後,連結構件46於其內周面,具有與嵌合構件49外周面之凹凸構造相對應的凹凸構造。如圖8所示,連接部51也於其內周面,具有與嵌合構件49外周面之凹凸構造相對應的凹凸構造。而且,嵌合構件49也會與連接構件50之連接部51嵌合。亦即,嵌合構件49在嬰兒車10之寬度方向之一側(內側)是與連結構件46嵌合,而在另一側(外側)則是與連接部51嵌合。藉此,連結構件46是相對於連接部51被束制住。
在連結構件46內,設有將嵌合構件49往連接部51內按壓的按壓構件(未圖示)。此按壓構件是藉由操作操作部48而作動,將嵌合構件49往連接部51內壓入。藉此,可解除連結構件46與嵌合構件49的嵌合狀態。然後,可解除連結構件46對於連接部51的束制,可使連結構件46相對於連接構件50而旋動。
在此,嵌合構件49是朝連結構件46側而被賦予勢能。又,由於嵌合構件49的凹凸構造是以旋動軸線As為中心而為點對稱,所以當連結構件46繞著旋動軸線As旋動特定的角度(在圖示之例中,例如20°、40°、60°)時,連結構件46內周面之凹凸的位置,會成為與嵌合構件49外周面的凹凸相對應的位置(可與嵌合構件49嵌合的位置)。因此,此時,若結束操作部48的操作,則嵌合構件49會朝連結構件46側移動,再度與連結構件46及連接部51兩方嵌合。藉此,可束制住連結構件46與連接部51的相對旋動。
另,當使主框架構件41相對於連接構件50旋動時,則不只座椅90的背部92,座部91也會相對於行進面S而傾斜。因此,椅座40更具有用以調整座椅90之座部91相對於行進面S之角度的座部角度調整裝置70。藉此,即使主框架構件41相對於行進面S為傾斜,也可以使座部91相對於行進面S的角度為所需的角度(例如水平)。
具體而言,如圖1及圖9所示,座部角度調整裝置70具有第1繩構件71以及第2繩構件72。如圖1所示,第1繩構件71之一端部分是固定於足側框架元件45之一側(左側)的框架側部45a。第1繩構件71通過:布材42之一側(左側)的側部布部分42b內、底部布部分42a的下方區域、以及另一側(右側)的側部布部分42b內。然後,第1繩構件71在椅座40的另一側(右側)會從布材42內延伸出去。在此,在足側框架元件45另一側(右側)的框架側部45a,固定有第1繩構件導引具74。從布材42內延伸出去的第1繩構件71,會通過第1繩構件導引具74的穿繩孔。在第1繩構件71的另一端部分,設有用以連接後述之第2繩構件72的第1連接具71a。藉由拉第1繩構件71其另一端部分,可以如圖10所示,將布材42之底部布部分從下方抬起來。藉此,可變更座部91相對於行進面S的角度。第2繩構件72其一端部分是固定於頭側框架元件44另一側(右側)的框架側部44a。第2繩構件72會從布材42內延伸出去。在此,在頭側框架元件44另一側(右側)的框架側部44a,固定有第2繩構件導引具75。從布材42內延伸出去的第2繩構件72,會通過第2繩構件導引具75的穿繩孔。在第2繩構件72的另一端部分,設有用以與第1繩構件71之第1連接具71a連接的第2連接具72a。第2繩構件71的長度比起第1繩構件71短很多。因此,若藉由連接具71a、72a來連接第1繩構件71之另一端部分與第2繩構件72之另一端部分,則第1繩構件71會被拉住而維持將布材42之底部布部分42a從下方抬起來的狀態(參照圖10)。藉由如以上的座部角度調整裝置70,即使椅座40旋動成相對於行進面S為傾斜的狀態,也可使座部91相對於行進面S為所需的角度(例如水平)。
調整裝置70又具有可更調整背部92之角度(傾斜角度)的第3繩構件73。如圖1及圖9所示,第3繩構件73是一端部分固定於頭側框架元件44一側(左側)的框架側部44a。第3繩構件73通過:布材42一側(左側)的側部布部分42b內、底部布部分42a的下方區域、以及另一側(右側)的側部布部分42b內。而且,第3繩構件73的另一端部分,是固定於頭側框架元件44另一側(右側)的框架側部44a。在第3繩構件73的中間部分,設有調整具73a。調整具73a可調整從第3繩構件73之一端部分到調整具73a的長度、以及從第3繩構件73之另一端部分到調整具73a的長度。藉由縮短從第3繩構件73之一端部分到調整具73a的長度、以及從第3繩構件73之另一端部分到調整具73a的長度,可以如圖10所示,把布材42之底部布部分42a從下方抬起來。藉此,更可變更座椅90之背部92的角度。
具有如以上之全體構成的嬰兒車10(嬰兒車本體11),可如以下般,藉由使各構成構件彼此旋動而進行折疊。
首先,在呈展開狀態的嬰兒車10中,操作構件18的凸部18b被接受容納於固鎖構件19之一方的凹部19a。藉此,束制住第2連桿構件32與把手15間之相對的旋動。在此,藉由操作遠距操作裝置18a,解除第2連桿構件32與把手15之透過固鎖構件19的卡合狀態。具體而言,是藉由遠距操作裝置18a而使操作構件18朝上方動作。藉此,解除第2連桿構件32對把手15的固定,更解除第2連桿構件32對其他構成元件的固定。另外,此時,把手15的下端部分是與設在後腳24中間部分的卡合構件17卡合。
從此狀態,把配置在後方位置的把手15暫時朝後上方拉起,解除把手15之下端部分對後腳24的卡合。然後,將把手15往下方壓。此時,第1連桿構件31會對於後腳24朝圖2及圖4中之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把手15與後腳24會靠近(參照圖11及圖12)。又,當把把手15往下方壓,則第2連桿構件32會與把手15一起動作。藉此,第2連桿構件32會對於後腳24朝圖2及圖4中之順時針方向旋動。隨著第2連桿構件32之此動作,第3連桿構件33會被往後方拉。當第3連桿構件33被往後方拉,則前腳22會一面對於後腳24朝圖2及圖4中之逆時針方向旋動,一面被拉靠近後腳24(參照圖11及圖12)。藉由以上,如圖11及圖12所示,前後方向上之嬰兒車10的尺寸可小型化。又,此時,如上述般,把手15的配置位置可往下降。結果,不只是嬰兒車10之前後方向上的尺寸,在嬰兒車10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也可小型化。
另一方面,要使嬰兒車10(嬰兒車本體11)從折疊狀態展開,只要進行與上述之折疊操作相反的操作即可。
另,如上所述,在嬰兒車10從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的變形中,把手15一面朝後腳24靠近、一面往下方下降之時,第1連桿本體部31a會朝後方傾倒。此時,被固定於第1連桿本體部31a的保持構件130也會一起朝後方傾倒,連接於保持構件130的連接構件50,也會與保持構件130一起朝圖2及圖4中的順時針方向旋動,而朝後方傾倒。藉此,椅座40(特別是主框架構件41)會朝後方移動,移動的程度是連接構件50往後方傾倒的程度。藉此,在折疊狀態下,嬰兒車本體11也可以安定地支撐住椅座40,而可使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自行立著。
特別是,在圖示之例中,在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50與主框架構件41間之連接位置(具體而言為連接構件50之連接部51),是位於後腳24與把手15之間(參照圖11)。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自行立著的狀態更加安定。又,在圖示之例中,在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50與主框架構件41間之連接位置(具體而言為連接構件50之連接部51),是位於前後方向上的前輪25a之前端部分與後輪26之後端部分之間(參照圖11)。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自行立著的狀態更加安定。
又,椅座40具有可裝卸地與保持構件130連接的連接構件50。連接構件50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下是從上方與保持構件130連接(參照圖2),但在嬰兒車10的折疊狀態下則是從後方與保持構件130連接(參照圖11)。亦即,保持構件130及連接構件50,在從嬰兒車10之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的變形中,會隨著第1連桿本體部31a朝後方傾倒而往後方傾倒(參照圖11)。藉此,在嬰兒車10的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50會變成從後方與保持構件130連接。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藉由隨著從展開狀態往折疊狀態變形的保持構件130之動作,可以使椅座40朝後方並朝下方移動,移動的程度是連接構件50往後方傾倒的程度(參照圖11)。藉此,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自行立著的狀態更加安定。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嬰兒車10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10,且具備有嬰兒車本體11、以及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椅座40。嬰兒車本體11具有:把手15、可旋動地連接於把手15的第1連桿構件31、可旋動地連接於第1連桿構件31的後腳24、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把手15及後腳24的第2連桿構件32。而且,第1連桿構件31具有可裝卸地保持住椅座40的保持構件130。
在如此之本實施形態的嬰兒車10中,在從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的變形中,把手15可以一面靠近後腳24而一面下降至下方。藉此,可以使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下的尺寸於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呈小型化。又,隨著如此之把手15的動作,具有保持構件130的第1連桿構件31可朝後方傾倒,而可使被支撐於第1連桿構件31上的椅座40朝後方移動。藉此,在折疊狀態下嬰兒車本體11也可安定地支撐椅座40,而可使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自行立著。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椅座40具有可裝卸地與保持構件130連接的連接構件50。而且,在展開狀態下,連接構件50是從上方連接於保持構件130,而在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50則是從後方連接於保持構件130。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藉由隨著從展開狀態往折疊狀態變形的第1連桿構件31之動作,使椅座40朝後方並朝下方移動。藉此,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自行立著的狀態更加安定。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更具備有可旋動地連接於後腳24或第1連桿構件31的前腳22、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腳22和把手15或第2連桿構件32的第3連桿構件33。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在從展開狀態變形成折疊狀態時,透過第3連桿構件33將前腳22拉近而靠近後腳24及把手15。藉此,可以使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下的尺寸於前後方向上小型化。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3連桿構件33是與第2連桿構件32中往把手15的連接位置與往後腳24的連接位置之間的位置相連接。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在折疊狀態下,有效地防止被保持於前腳22的前輪25a與被保持於後腳24的後輪26太過靠近。藉此,可以使折疊狀態下的嬰兒車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第2連桿構件32具有:連接於把手15及後腳24的第2連桿本體部32a、以及從第2連桿本體部32a中往把手15的連接位置與往後腳24的連接位置之間朝展開狀態下的前方延伸出去的伸出部32b。而且,第3連桿構件33是在伸出部32b中與第2連桿構件32連接。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在折疊狀態下,有效地防止被保持於前腳22的前輪25a與被保持於後腳24的後輪26太過靠近。藉此,可以使折疊狀態下的嬰兒車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椅座40具有:主框架構件41、裝設在主框架構件41的布材42、以及連接於主框架構件41的連接構件50。連接構件50是可裝卸地連接於保持構件130。而且,在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50與主框架構件41的連接位置,是位於後腳24與把手15之間。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椅座40具有:主框架構件41、裝設在主框架構件41的布材42、以及連接於主框架構件41的連接構件50。連接構件50是可裝卸地與保持構件130連接。而且,在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50與主框架構件41的連接位置,是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前輪25a及後輪26之間。在如此之嬰兒車10中,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
又,本實施形態之嬰兒車10,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10,具備有:包含有前輪25a及後輪26的嬰兒車本體11、以及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椅座40,且前述嬰兒車10可在將椅座40安裝於嬰兒車本體11而折疊的折疊狀態下自行立著。
在如此之本實施形態的嬰兒車10中,在折疊嬰兒車10之時,可避免將椅座40從嬰兒車本體11取下的繁雜作業。又,無須分別保管嬰兒車本體11及椅座40,具優異操作性。此外,由於在安裝有椅座40的狀態下折疊的嬰兒車10可自行立著,所以可以減少保管空間。
<變形例>
接著,參照圖13~圖18,說明本發明之變形例。參照圖13~圖18所說明的變形例,主要是以下各點與上述之實施形態不同。亦即,椅座140包含有:兒童座椅150、以及可裝卸地將兒童座椅150連接於嬰兒車本體11的連接器(adapter)160。然而,其他的構成可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為同樣的構成。在關於變形例之以下的說明以及以下的說明所使用的圖示中,對於可與上述實施形態為同樣構成的部分,使用與對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相對應之部分所使用的符號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圖13是顯示嬰兒車110之全體構成的立體圖。圖14是顯示安裝於車輛椅座之兒童座椅150的側面圖。圖15是顯示被保持於保持構件130之連接器160、以及被連接器160所支撐之兒童座椅150的側面圖。圖16是顯示連接器160之全體構成的立體圖。圖17A及圖17B是顯示連接構件163之內部的圖。圖18是顯示圖13所示之嬰兒車110之折疊狀態的側面圖。
首先,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兒童座椅150。如圖14所示,兒童座椅150是配置在車輛(例如汽車)的椅座200上而使用。兒童座椅150是如下之裝置:用以使孩童(嬰兒、幼兒、兒童等年幼者),可適切且安全地乘坐於包含有以大人為對象而設計之椅座(車輛座椅)200或座椅安全帶201的車輛。在此所說明的兒童座椅150,是以「後向狀態」被安裝在椅座200。在「後向狀態」下,會如圖14所示,安坐在兒童座椅150的孩童會面向車子的後方。
另外,在此,座椅安全帶201是具有:從一側(在圖示之例中為右側)之肩膀往另一側(在圖示之例中為左側)之腰部延伸的肩帶202、以及從一側之腰部往另一側之腰部延伸的腰帶203,即所謂三點式的座椅安全帶。此座椅安全帶201是由一條帶狀構件所形成,插通有舌片204。舌片204將該一條帶狀構件折曲,而將座椅安全帶201區分成肩帶202與腰帶203。又,在椅座200的另一側,更設有帶扣205。藉由將舌片204卡止於帶扣205,可將坐在椅座200上的人的身體藉由座椅安全帶201而固定於該椅座200。
在本說明書中,對於兒童座椅150及其構成元件所使用的「前」、「後」、「右」、「左」、「橫側」、「上」及「下」之用語,在無特別指示的情況下,分別指的是:以坐在兒童座椅150的孩童為基準之「前」、「後」、「右」、「左」、「橫側」、「上」及「下」。兒童座椅150及其構成元件之「寬度方向」,指的是連結「左」及「右」的方向,亦即「橫方向」。兒童座椅150及其構成元件之「高度方向」,指的是「上下方向」。此外,兒童座椅150及其構成元件之「前後方向」,指的是連結「前」及「後」的方向,在圖示之例中,也與車輛及嬰兒車110之「前後方向」或「行進方向」一致。
如圖13所示,兒童座椅150具有兒童座椅本體151,該兒童座椅本體151包含有孩童可安坐或者可包容住孩童的椅座部152。雖未圖示,但在椅座部152,裝有具緩衝性的罩材,又,在兒童座椅本體151,安裝有孩童用安全帶。
椅座部152是孩童安坐或是包容孩童的部位。椅座部152具有:座部154及背部155、以及分別位於座部154及背部155之兩側方的側部156。座部154是呈從下方與孩童的臀部相對。背部155則是呈從後方與孩童的背部相對。如圖13詳細所示般,在背部155,形成有孩童用安全帶可貫通的孩童安全帶用孔157。各側部156具有缺口158。如圖14所示,缺口158可誘導座椅安全帶201至預定的路徑。如圖14所示,在兒童座椅150安裝於車輛的椅座200時,從一側延伸出去的車輛座椅安全帶201之肩帶202及腰帶203,會通過缺口158。然後,在此狀態下,舌片204被緊扣於帶扣205。
在椅座部152之各側部156,可搖動地連接有大致呈U字狀之把手153的端部。又,如圖14所示,在椅座部152之各側部156,於其前後方向的中央,設有:朝椅座部152之寬度方向外側突出而可與連接器160卡合的卡合凸部159。藉由操作未圖示的操作裝置,卡合凸部159可退入各側部156的內側。藉此,可解除兒童座椅150與連接器160間的卡合(更具體而言為上述卡合凸部159與後述的連接器160之卡合凹部164間的卡合),而可將兒童座椅150從連接器160取下。
接著,參照圖15乃至圖17B,說明連接器160。連接器160是可將兒童座椅150與嬰兒車本體11可裝卸地進行連接的東西。在本說明書中,對於連接器160及其構成元件所使用的「前」、「後」、「橫側」、「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用語,在無特別指示的情況下,指的是:以操縱安裝有連接器160且呈展開狀態之嬰兒車本體11的操作者為基準之「前」、「後」、「橫側」、「上」、「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更詳細而言,連接器160的「前後方向」,指的是圖15中之紙面上的左右方向,相當於圖16中之連結紙面上的左下與右上的方向。「前後方向」在圖示之例中,也與嬰兒車110之「前後方向」或「行進方向」一致。而且,只要沒有特別指示,「前」指的是:操縱安裝有連接器160之嬰兒車本體11的操作者所面向之側,圖15中之紙面上的左側以及圖16中之紙面上的左下側,為連接器160的前側。另一方面,連接器160的「上下方向」指的是:與前後方向直交並且與接地面(行進面)S直交的方向。因此,當接地面為水平面時,「上下方向」指的是垂直方向。又,「寬度方向」指的是橫方向,且是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皆直交的方向。
如圖16所示,連接器160具有:一對側方支撐部161、連結一對側方支撐部161的連結部162、以及從寬度方向外側與各側方支撐部161連接的一對連接構件163。在連接器160已安裝於兒童座椅150的狀態下,側方支撐部161是與椅座部152之側部156相對而配置在兒童座椅150之寬度方向外側。又,連結部162是配置在兒童座椅150的下方。在各側方支撐部161之與上述側部156相對之側,設有卡合凹部164。在連接器160被安裝於兒童座椅150的狀態下,卡合凹部164會與兒童座椅150的卡合凸部159卡合。
連接構件163具有:與側方支撐部161連接的連接部(連接本體部)166、以及從連接部166朝下方延伸出去的安裝部167。在連接器160連接於展開狀態之嬰兒車本體11時,安裝部167是從上方容置至保持構件130之連接部131。安裝部167具有與保持構件130之連接部(容置部)131相對應的形狀,且具有側面167b、167c、167d、167e。安裝部167在向著前方向的側面167b具有突出部168。突出部168是設在與保持構件130之卡合孔133相對應的位置,會與卡合孔133卡合。藉此,連接構件163會被安定地保持在保持構件130。藉由操作設在連接部166的操作裝置169,突出部168會容置於安裝部167的內部。藉此,可解除與保持構件130之卡合孔133間的卡合,可將連接器160、隨之由連接器160與兒童座椅150所構成的椅座140,從保持構件130取下。
參照圖17A及圖17B,更詳細地說明連接構件163,特別是突出部168及操作裝置169。如圖17A所示,連接構件163具有可容置突出部168及操作裝置169的容置部163a。容置部163a構成連接部166及安裝部167。在容置部163a之形成連接部166的部分,在嬰兒車110之展開狀態下朝向上側的區域,設有第1開口部163b。又,在容置部163a之形成安裝部167之側面167b的部分,設有第2開口部163c。
在安裝部167的內側面,形成有:在嬰兒車110的展開狀態下朝前後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引導壁167g、以及在嬰兒車110的展開狀態下朝上下方向延伸的作用部引導壁167h。
突出部168是板狀的構件。突出部168是配置成:在安裝部167內,在嬰兒車110的展開狀態下朝前後方向延伸,並且,可沿著突出部引導壁167g移動。突出部168是藉由配置於安裝部167內的突出部賦予勢能機構168s,而被賦予朝向第2開口部163c的勢能。因此,當對於突出部168沒有施加任何力時,突出部168之第2開口部163c側之一端168a,是通過第2開口部163c而朝安裝部167外突出。在突出部168之另一端168b(側面163d側之端部),形成有向寬度方向外側突出、由操作裝置169所作用的凸部168c。凸部168c之與第2開口部163c相對面的面,成為操作裝置169所作用之作用面168d。作用面168d是向著上方而朝第2開口部163c之相反側傾斜。
操作裝置169具有:在嬰兒車110的展開狀態下大致朝上下方向延伸的作用部169a、以及賦予作用部169a朝上方的勢能的作用部賦予勢能機構169s。作用部169a由作用部賦予勢能機構169s賦予勢能,藉此,在對於作用部169a沒有施加任何力的狀態下,作用部169a的上端169b,會通過第1開口部163b而朝連接部166的外側突出。此上端169b會成為操作操作裝置169的操作鈕169b。作用部169a的下側半部,是沿著作用部引導壁167h延伸,並且會沿著作用部引導壁167h而移動。在作用部169a的下端169c,設有與突出部168之作用面168d相對應而傾斜的傾斜面169h。傾斜面169h是向著上方而朝第2開口部163c之相反側傾斜。
如此之操作裝置169及突出部168,在沒有對於操作鈕169b賦予力的情況下,作用部169a會因為作用部賦予勢能機構169s而維持在圖17A所示之位置。此時,由於作用部169a未作用於突出部168,所以突出部168也會因為突出部賦予勢能機構168s而維持在圖17A所示之位置。因此,突出部168之一端168a會通過第2開口部163c而從安裝部167突出。另一方面,當對於操作鈕169b賦予力而作用部169a從圖17A所示之位置被按下至圖17B所示之位置,則傾斜面169h會下降。藉此,突出部168之作用面168d會被按往離開第2開口部163c的方向,突出部168之一端168a會縮進安裝部167內。換言之,作用部169a的上下方向直線運動,會轉換成突出部168的前後方向直線運動。藉此,藉由操作作用部169a之操作鈕169b,可解除連接構件163之突出部168與保持構件130之卡合孔133間的卡合。
而,如上所述,在嬰兒車110從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的變形中,當把手15一面靠近後腳24而一面朝下方下降之時,第1連桿本體部31a會朝後方傾倒。此時,被固定於第1連桿本體部31a的保持構件130也會一起朝後方傾倒,連接於保持構件130的連接構件163,也會與保持構件130一起朝圖18中之順時針方向旋動,而朝後方傾倒。藉此,椅座140(特別是兒童座椅150)會朝後方移動,移動的程度是連接構件163往後方傾倒的程度。藉此,在折疊狀態下,嬰兒車本體11也可以安定地支撐椅座140,可使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10自行立著。
又,椅座140之連接器160,具有可裝卸地與保持構件130連接的連接構件163。連接構件163是在嬰兒車110的展開狀態下從上方連接於保持構件130 (參照圖13),但在嬰兒車110的折疊狀態下則是從後方連接於保持構件130(參照圖18)。亦即,保持構件130及連接構件163,在嬰兒車110從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的變形中,是隨著第1連桿本體部31a朝後方傾倒而一起朝後方傾倒(參照圖18)。藉此,在嬰兒車110的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163會從後方與保持構件130連接。在如此之嬰兒車110中,藉由隨著從展開狀態變形成折疊狀態的保持構件130的動作,可以使椅座140朝後方並朝下方移動,移動的程度是連接構件163往後方傾倒的程度(參照圖18)。藉此,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
如以上,根據本變形例,嬰兒車110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110,具備有:嬰兒車本體11、以及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椅座140。嬰兒車本體11具有:把手15、可旋動地連接於把手15的第1連桿構件31、可旋動地連接於第1連桿構件31的後腳24、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把手15及後腳24的第2連桿構件32。椅座140具有: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連接器160、以及被連接器160所支撐的兒童座椅150。而且,第1連桿構件31具有將連接器160可取下地予以保持的保持構件130。
在如此之本變形例的嬰兒車110中,在從展開狀態到折疊狀態的變形中,可以使把手15一面靠近後腳24而一面朝下方下降。藉此,可以使嬰兒車10在折疊狀態下的尺寸在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小型化。又,隨著如此之把手15的動作,具有保持構件130的第1連桿構件31會朝後方傾倒,可以使被支撐於第1連桿構件31上的椅座140朝後方移動。藉此,在折疊狀態下,嬰兒車本體11也可以安定地支撐椅座140,而可使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10自行立著。如此之嬰兒車110,無須分別保管嬰兒車本體11與椅座140(特別是兒童座椅150),具優異操作性。
又,根據本變形例,連接器160具有可裝卸地與保持構件130連接的連接構件163。而且,在嬰兒車110的展開狀態下,連接構件163是從上方連接於保持構件130,而在折疊狀態下,連接構件163則是從後方連接於保持構件130。在如此之嬰兒車110中,藉由隨著從展開狀態變形成折疊狀態的第1連桿構件31的動作,可以使椅座140朝後方且朝下方移動。藉此,可以使呈折疊狀態的嬰兒車110更加安定地自行立著。
又,本變形例之嬰兒車110,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110,具備有:包含前輪25a及後輪26的嬰兒車本體11、以及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椅座140。椅座140具有: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嬰兒車本體11的連接器160、以及被連接器160所支撐的兒童座椅150。而且,嬰兒車110可在將椅座140安裝於嬰兒車本體11而折疊的折疊狀態下自行立著。
在如此之本實施形態的嬰兒車110中,可避免在折疊嬰兒車110之時,將椅座140(特別是兒童座椅150)從嬰兒車本體11取下的繁雜作業。又,無須分別保管嬰兒車本體11與椅座140(特別是兒童座椅150),具優異操作性。此外,由於在安裝有椅座140(特別是兒童座椅150)的狀態下折疊的嬰兒車110可自行立著,所以可減少保管空間。
另外,以上已對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說明了幾個變形例,當然,也可以適宜地組合複數個變形例而進行適用。
10、110‧‧‧嬰兒車
11‧‧‧嬰兒車本體
15‧‧‧把手
15a‧‧‧把手側部
15b‧‧‧把手中間部
17‧‧‧卡合構件
18‧‧‧操作構件
18a‧‧‧遠距操作裝置
18b‧‧‧凸部
19‧‧‧固鎖構件
19a、19b‧‧‧凹部
22‧‧‧前腳
22a‧‧‧部分
23‧‧‧前腳框架
23a‧‧‧前腳側部
23b‧‧‧前腳連結部
24‧‧‧後腳
24a‧‧‧連接基部
24b‧‧‧後腳部
25‧‧‧前輪保持體(腳輪)
25a‧‧‧前輪
26‧‧‧後輪
27‧‧‧後側連結條
28‧‧‧防護構件
31‧‧‧第1連桿構件
31a‧‧‧第1連桿本體部
31aa‧‧‧部分
32‧‧‧第2連桿構件
32a‧‧‧第2連桿本體部
32b‧‧‧伸出部
33‧‧‧第3連桿構件
40、140‧‧‧椅座
41‧‧‧主框架構件
42‧‧‧布材
42a‧‧‧底部布部分
42b‧‧‧側部布部分
42c‧‧‧前後布部分
44‧‧‧頭側框架元件
44a‧‧‧框架側部
44b‧‧‧框架連結部
45‧‧‧足側框架元件
45a‧‧‧框架側部
45b‧‧‧框架連結部
46‧‧‧連結構件
48‧‧‧操作部
49‧‧‧嵌合構件
50‧‧‧連接構件
50a‧‧‧容置部
50b‧‧‧第1開口部
50c‧‧‧第2開口部
51‧‧‧連接部(連接本體部)
52‧‧‧安裝部
52b、52c、52d、52e‧‧‧側面
52g‧‧‧突出部引導壁
52h‧‧‧作用部引導壁
53‧‧‧突出部
53a‧‧‧突出部53之一端
53b‧‧‧突出部53之另一端
53c‧‧‧凸部
53d‧‧‧作用面
53s‧‧‧突出部賦予勢能機構
54‧‧‧操作裝置
54a‧‧‧操作桿
54b‧‧‧作用部
54c‧‧‧操作桿54a之一端
54d‧‧‧操作桿54a之另一端
54e‧‧‧凸部
54f‧‧‧作用部54b的上端
54g‧‧‧開口部
52h‧‧‧作用部引導壁
54i‧‧‧作用部54b的下端
54s‧‧‧操作桿賦予勢能機構
54x‧‧‧軸構件
60‧‧‧板構件
70‧‧‧座部角度調整裝置
71‧‧‧第1繩構件
71a‧‧‧第1連接具
72‧‧‧第2繩構件
72a‧‧‧第2連接具
73‧‧‧第3繩構件
73a‧‧‧調整具
74‧‧‧第1繩構件導引具
75‧‧‧第2繩構件導引具
81、86‧‧‧軸構件
85、87‧‧‧套筒構件
90‧‧‧座椅
91‧‧‧座部
92‧‧‧背部
100‧‧‧棚罩
130‧‧‧保持構件
131‧‧‧連接部(容置部)
131a‧‧‧底部
131b、131c、131d、131e‧‧‧側壁
132‧‧‧安裝部
133‧‧‧卡合孔
150‧‧‧兒童座椅
151‧‧‧兒童座椅本體
152‧‧‧椅座部
153‧‧‧把手
154‧‧‧座部
155‧‧‧背部
156‧‧‧側部
157‧‧‧孩童安全帶用孔
158‧‧‧缺口
159‧‧‧卡合凸部
160‧‧‧連接器
161‧‧‧側方支撐部
162‧‧‧連結部
163‧‧‧連接構件
163a‧‧‧容置部
163b‧‧‧第1開口部
163c‧‧‧第2開口部
163d‧‧‧側面
164‧‧‧卡合凹部
166‧‧‧連接部(連接本體部)
167‧‧‧安裝部
167b、167c、167d、167e‧‧‧側面
167g‧‧‧突出部引導壁
167h‧‧‧作用部引導壁
168‧‧‧突出部
168a‧‧‧突出部168之第2開口部163c側之一端
168b‧‧‧突出部168之另一端
168c‧‧‧凸部
168d‧‧‧作用面
168s‧‧‧突出部賦予勢能機構
169‧‧‧操作裝置
169a‧‧‧作用部
169b‧‧‧上端(操作鈕)
169c‧‧‧下端
169h‧‧‧傾斜面
169s‧‧‧作用部賦予勢能機構
200‧‧‧椅座
201‧‧‧座椅安全帶
202‧‧‧肩帶
203‧‧‧腰帶
204‧‧‧舌片
205‧‧‧帶扣
As‧‧‧旋動軸線
Da、Db‧‧‧方向
S‧‧‧接地面(行進面)
圖1是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圖,顯示呈展開狀態之嬰兒車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之嬰兒車的側面圖。
圖3是圖1之嬰兒車的部分立體圖。
圖4是圖1之嬰兒車的部分側面圖。
圖5是圖1之嬰兒車的保持構件的立體圖。
圖6A是顯示圖1之嬰兒車的椅座的主框架部之一部分與連接構件的立體圖。
圖6B是顯示圖6A之連接構件的內部的圖。
圖6C是顯示圖6A之連接構件的內部的圖。
圖7是顯示圖6A之連接構件所連接的主框架部之連接部分的立體圖。
圖8是顯示圖6A之連接構件與主框架部之連接部分的立體圖。
圖9是顯示圖1所示之椅座的主框架部相對於行進面為平行時的椅座使用狀態之一例的側面圖。
圖10是顯示圖1所示之椅座的主框架部相對於行進面為傾斜時的椅座使用狀態之一例的側面圖。
圖11是是對應於圖2的圖,顯示呈折疊狀態的圖1之嬰兒車的側面圖。
圖12是是對應於圖4的圖,圖11之嬰兒車的部分側面圖。
圖13是是說明本發明之變形例的圖,顯示呈展開狀態之嬰兒車的立體圖。
圖14是顯示被安裝於車輛椅座之兒童座椅的側面圖。
圖15是顯示被保持構件所保持之連接器(adapter)、以及被連接器所支撐之兒童座椅的側面圖。
圖16是顯示連接器之全體構成的立體圖。
圖17A是顯示連接構件之內部的圖。
圖17B是顯示連接構件之內部的圖。
圖18是顯示圖13所示之嬰兒車之折疊狀態的側面圖。

Claims (10)

  1. 一種嬰兒車,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其具備有: 嬰兒車本體;及 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椅座, 前述嬰兒車本體具有:把手、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把手的第1連桿構件、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後腳、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把手及前述後腳的第2連桿構件, 前述第1連桿構件具有可裝卸地保持住前述椅座的保持構件。
  2. 如請求項1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椅座具有可裝卸地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的連接構件, 在前述展開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是從上方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 而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則是從後方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
  3. 如請求項1或2之嬰兒車,其更具備有: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後腳或前述第1連桿構件的前腳、以及分別可旋動地連接於前述前腳和前述把手或前述第2連桿構件的第3連桿構件。
  4. 如請求項3之嬰兒車,其中前述第3連桿構件是連接於如下的位置:前述第2連桿構件中往前述把手的連接位置與往前述後腳的連接位置之間的位置。
  5. 如請求項3或4之嬰兒車,其中前述第2連桿構件具有:第2連桿本體部,連接於前述把手及前述後腳;以及伸出部,從前述第2連桿本體部中往前述把手的連接位置與往前述後腳的連接位置之間朝前述展開狀態下的前方延伸出去, 且前述第3連桿構件是在前述伸出部與前述第2連桿構件連接。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椅座具有:主框架構件、裝設在前述主框架構件的布材、以及連接於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構件, 前述連接構件是可裝卸地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 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與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位置,是位於前述後腳與前述把手之間。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椅座具有:主框架構件、裝設在前述主框架構件的布材、以及連接於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構件, 前述連接構件是可裝卸地連接於前述保持構件, 在前述折疊狀態下,前述連接構件與前述主框架構件的連接位置,是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前輪及後輪之間。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椅座具有: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連接器、以及被前述連接器所支撐的兒童座椅, 且前述保持構件是將前述連接器可取下地予以保持。
  9. 一種嬰兒車,是可在展開狀態與折疊狀態之間變形的嬰兒車,具備有: 包含有前輪及後輪的嬰兒車本體;以及 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椅座, 且前述嬰兒車可在將前述椅座安裝於前述嬰兒車本體而折疊的折疊狀態下自行立著。
  10. 如請求項9之嬰兒車,其中前述椅座具有:可裝卸地被支撐於前述嬰兒車本體的連接器、以及被前述連接器所支撐的兒童座椅。
TW107132259A 2017-09-13 2018-09-13 嬰兒車及保持構件 TWI755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6101 2017-09-13
JP2017176101 2017-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934A true TW201919934A (zh) 2019-06-01
TWI755566B TWI755566B (zh) 2022-02-21

Family

ID=6572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2259A TWI755566B (zh) 2017-09-13 2018-09-13 嬰兒車及保持構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054428A1 (zh)
CN (1) CN111065568A (zh)
TW (1) TWI755566B (zh)
WO (1) WO20190544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36280A (en) * 1975-11-18 1978-12-20 Gannet Holdings Ltd Foldable mobile support for a removable carrying containe
JPH08212Y2 (ja) * 1990-07-20 1996-01-10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における座席の係止構造
JPH04154477A (ja) * 1990-10-16 1992-05-27 Konbi Kk ベビーカーの折り畳み機構
TW548218B (en) * 2000-05-18 2003-08-21 Combi Co Baby seat and baby car
JP4545279B2 (ja) * 2000-05-18 2010-09-15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TW200613181A (en) * 2004-10-19 2006-05-01 Combi Corp Stroller hood
JP4757594B2 (ja) * 2005-09-30 2011-08-24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JP5194294B2 (ja) * 2007-04-27 2013-05-08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乳幼児用ベッドの支持構造
JP3164669U (ja) * 2010-09-29 2010-12-09 穩正企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乳母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JP6735195B2 (ja) * 2016-09-16 2020-08-05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ベビーカー
CN206446648U (zh) * 2017-01-13 2017-08-29 长江大学 折叠式婴儿车
CN107128351B (zh) * 2017-06-23 2023-12-29 刘萍 一种折叠展开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5568A (zh) 2020-04-24
TWI755566B (zh) 2022-02-21
JPWO2019054428A1 (ja) 2020-10-15
WO2019054428A1 (ja) 2019-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4294B2 (ja) 乳幼児用ベッドの支持構造
JP4757594B2 (ja) ベビーカー
JP5410313B2 (ja) 折り畳み可能なベビーカー
GB2431140A (en) Baby stroller frame
TWI680073B (zh) 折疊式嬰兒車
KR102037861B1 (ko) 유모차 및 시트 유닛
KR102246595B1 (ko) 차륜 유지 유닛 및 유모차
JP2007099000A (ja) ベビーカー
JP4299016B2 (ja) 折畳式乳母車
WO2018051807A1 (ja) ベビーカー
JP2007098996A (ja) ベビーカーの手押し杆
TWI439385B (zh) Stroller hand putter
US20240108153A1 (en) Infant highchair
JP6980302B2 (ja) 乳母車
KR102001741B1 (ko) 어린이 지지 장치
TW201919934A (zh) 嬰兒車
KR102331278B1 (ko) 유모차
KR102246596B1 (ko) 차륜 유지 유닛 및 유모차
JP6184777B2 (ja) 乳母車
JP6758905B2 (ja) 乳母車
JP6938042B2 (ja) 幌装置、育児器具、およびペット用カート
TW202007573A (zh) 嬰兒車
JP2019048574A (ja) 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