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5568A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5568A
CN111065568A CN201880058784.XA CN201880058784A CN111065568A CN 111065568 A CN111065568 A CN 111065568A CN 201880058784 A CN201880058784 A CN 201880058784A CN 111065568 A CN111065568 A CN 111065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oller
seat
link
grip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878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野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65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55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that are adjustable, attachable or detachabl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的婴儿车(10),具备:婴儿车主体(11);由婴儿车主体(11)所支承的座席(40),婴儿车主体(11)具有:握把(15);第1连杆部件(31),可转动地连接于握把(15);后腿(2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1连杆部件(31);第2连杆部件(32),分别与握把(15)及后腿(24)可转动地连接,第1连杆部件(31)具有可装卸地保持座席(40)的保持部件(130)。

Description

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例如,如EP1900599A2所公开的那样,已知具有婴儿车主体与可装卸地由婴儿车主体所支承的座席的婴儿车。EP1900599A2所公开的婴儿车的婴儿车主体可折叠。并且,折叠的婴儿车主体能够在使车轮接地的状态下自行竖立。
但是,在EP1900599A2中,不能够在安装有可装卸的座席的状态下折叠婴儿车,并使折叠的婴儿车自行竖立。因此,在EP1900599A2所公开的婴儿车中,需要在折叠婴儿车主体之前卸下座席,将卸下的座席与折叠后的婴儿车主体分开存放及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在安装有可装卸的座席的状态下折叠的婴儿车可自行竖立。
本发明的婴儿车是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的婴儿车,具备:
婴儿车主体;
座席,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支承,
所述婴儿车主体具有:握把;第1连杆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把;后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1连杆部件;第2连杆部件,分别与所述握把及所述后腿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1连杆部件具有可装卸地保持所述座席的保持部件。
还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座席具有可装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的连接部件,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从上方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从后方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
还可以是,本发明的婴儿车还具备:前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腿或所述第1连杆部件;第3连杆部件,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腿和所述握把或所述第2连杆部件。
还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第3连杆部件连接于所述第2连杆部件中连向所述握把的连接位置与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之间的位置。
还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第2连杆部件具有:第2连杆主体部,连接于所述握把及所述后腿;伸出部,从所述第2连杆主体部中连向所述握把的连接位置与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至所述展开状态中的前方,所述第3连杆部件在所述伸出部中与所述第2连杆部件连接。
还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座席具有主框架部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布材和连接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可装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腿与所述握把之间。
还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座席具有主框架部件、安装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布材和连接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可装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连接位置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前轮与后轮之间。
或者还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座席具有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所支承的适配器、与由所述适配器所支承的儿童座椅,所述保持部件可卸下地保持所述适配器。
本发明的婴儿车是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的婴儿车,具备:
婴儿车主体,包括前轮及后轮;
座席,可装卸地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所支承,
该婴儿车能够以在将所述座席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的状态下折叠的折叠状态自行竖立。
还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座席具有可装卸地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所支承的适配器、与由所述适配器所支承的儿童座椅。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在安装有可装卸的座席的状态下折叠的婴儿车自行竖立。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示出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婴儿车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婴儿车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婴儿车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6A是示出图1的婴儿车的座席的主框架部的一部分与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6B是示出图6A的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
图6C是示出图6A的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
图7是示出图6A的连接部件所连接的主框架部的连接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6A的连接部件的与主框架部的连接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座席的主框架部相对于行走面平行的情况下的、座席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座席的主框架部相对于行走面倾斜的情况下的、座席的使用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1是与图2相对应的图,是示出折叠状态下的图1的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12是与图4相对应的图,是图11的婴儿车的局部侧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图,是示出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安装于车辆的座席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由保持部件所保持的适配器、与由适配器所支承的儿童座椅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适配器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17A是示出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
图17B是示出连接部件的内部的图。
图18是示出图13所示的婴儿车的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及图2从婴儿车10的整体构成开始说明。在图1及图2中示出了婴儿车10的整体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是整体性地以沿前后方向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为中心而成大致对称的构成。如图1及图2所示,婴儿车10具有构成框架的婴儿车主体11、与可装卸地支承于婴儿车主体11的座席40。在婴儿车主体11设置有篷100以保护落坐于座席40的婴幼儿免受日照和风的影响。
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为了能够以在将座席40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1的状态下折叠的折叠状态自行竖立而进行了精心设计。只要能够以在将座席40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1的状态下折叠的折叠状态自行竖立,就可以避免折叠婴儿车10时将座席40从婴儿车主体11卸下这样的繁琐的作业。此外,也无需将婴儿车主体11及座席40分别存放,可操作性优异。进而,由于在安装有座席40的状态下折叠的婴儿车10可自行竖立,因此能够减小存放空间。
以下,参照图1~图12按顺序对婴儿车主体11及座席40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5、图11及图12对婴儿车主体1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在图3及图4中示出了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主体11的连杆部件31、32、33。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左侧的连杆部件31、32、33的立体图,图4是从婴儿车主体11的内侧沿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观察右侧的连杆部件31、32、33的侧视图。此外,图5示出保持座席40的保持部件130。在图11中示出了折叠状态下的婴儿车主体11。图12是与图4相对应的图,示出了折叠状态下的婴儿车主体11的连杆部件31、32、33。
婴儿车主体11如正广泛普及(例如,JP2005-082082A或JP2006-117012A)的那样构成为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能够从图1及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折叠到图11所示的折叠状态,还能够从折叠状态展开到展开状态。婴儿车主体11包括握把15,操作者(监护人)从婴幼儿的背面侧握住握把15来操纵婴儿车10,从而能够以婴幼儿朝向行进方向的前方的方式使婴儿车10行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于婴儿车10及婴儿车主体11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用语是指,以操纵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的操作者为基准的“前”、“后”、“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更具体地,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是指连结图1中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相当于图2中纸面的左右的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是指操纵婴儿车10的操作者朝向的一侧,图1中纸面的左下侧和图2中纸面的左侧为婴儿车10的前侧。另一方面,婴儿车1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接地面(行走面)S正交的方向。因此,在接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或“车宽方向”是指横向,且为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进一步地,关于“右”及“左”,也分别表示以操纵婴儿车10的操作者为基准的横向或宽度方向中的“右”及“左”。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及婴儿车主体11的“上”、“下”及“上下方向”的用语是指以婴儿车10的前轮及后轮接地的状态(自行竖立状态)为基准的“上”、“下”及“上下方向”。另外,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及婴儿车主体11的“宽度方向”、“车宽方向”、“右”及“左”的用语是指对应于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中的“宽度方向”、“车宽方向”、“右”及“左”的方向及侧。另外,对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及婴儿车主体11的“前后方向”的用语是指与“上下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任一方向均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图11中纸面的左右的方向。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是指后述的前腿22所在的一侧,图11中纸面的左侧为婴儿车10的前侧。并且,“后”是指握把15所在的一侧,图11中纸面的右侧为婴儿车10的后侧。
如图1所示,婴儿车主体11除了握把15之外,具有:前腿22,包括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前腿侧部23a;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后腿24;第1连杆部件31,作为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侧框架件;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第2连杆部件32及一对第3连杆部件33。如图1及图2所示,前腿22具有前腿框架23,前腿框架23包括上述的一对前腿侧部23a、与连结一对前腿侧部23a的前腿连结部23b。另外,前腿22具有由前腿框架23所支承的板部件60。在前腿框架23的下端设置有包括前轮25a的前轮保持体(脚轮)25。在后腿24的下端设置有后轮26。另外,婴儿车主体11支承配置在一对前腿侧部23a之间且在一对后腿24之间的座席40。此外,虽然在图示的示例中婴儿车10构成为具有2个前轮25a与2个后轮26的四轮车,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具有1个前轮25a与2个后轮26的三轮车。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握把15包括分别左右配置的一对握把侧部15a与连结在一对握把侧部15a间的握把中间部15b,作为整体具有大致U字状的形状。在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10中,握把15的下端部分卡合于设置在后腿24的中间部分的卡合部件17。由此,限制了握把15与后腿24的相对转动。
握把15具有可滑动地设置在该握把侧部15a上的操作部件18、以及设置在该握把中间部15b上且可对操作部件18的滑动远程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18a。操作部件18通过设置在握把侧部15a内的弹簧(未图示)被朝向下方(U形的端部侧)弹压。操作部件18具有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朝向第2连杆部件32突出的凸部18b。凸部18b与后述的锁定部件19联动将婴儿车10保持在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
如图1~图4所示,一对第1连杆部件31可转动(可摆动)地连接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握把侧部15a的中间部分。如图3及图4所示,第1连杆部件31具有与握把侧部15a连接的第1连杆主体部31a与保持座席40的保持部件130。第1连杆主体部31a在其后方部分中,经由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件81而与握把侧部15a连接。在图示的示例中,第1连杆主体部31a是笔直的棒状的部件,但不限于此。可以对第1连杆主体部31a赋予各种形状。例如,也可以与以往的扶手同样地,构成为第1连杆主体部31a具有一对侧壁部与连结一对侧壁部间的上壁部,作为整体向下方开口,握把侧部15a的与第1连杆主体部31a的连接部和后述的后腿24从下方连接。由此,能够改善婴儿车10的设计自由度,有效提高外观美感。
如图5所示,保持部件130具有:连接部(收纳部)131,具有底部131a与侧壁131b、131c、131d、131e;安装部132,从连接部131沿第1连杆主体部31a伸出。如图3及图4所示,保持部件130在安装部132处固定于第1连杆主体部31a。保持部件130被固定为使得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中向上方开放。在朝向连接部131的前方或后方的侧壁131b、131d设置有与后述的座席40的连接部件50的突出部53卡合的卡合孔133。
如图1~图4所示,后腿24具有构成其上端部的连接基部24a与从连接基部24a伸出的后腿部24b。在后腿部24b的下端设置有后轮26。
如图1所示,连接基部24a可转动(可摆动)地连接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第1连杆部件31。另外,连接基部24a可转动(可摆动)地连接于配置在对应侧(左侧或右侧)的前腿侧部23a。后腿部24b从连接基部24a中连向第1连杆部件31的连接位置和连向前腿22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后腿部24b与第1连杆部件31之间的干扰,使后腿24与第1连杆部件31在较大的角度范围转动。并且,能够使后腿24及第1连杆部件31靠近。同样地,能够有效地防止后腿部24b和前腿22之间的干扰,使后腿24和前腿22在较大的角度范围转动。并且,能够使后腿24及前腿22靠近。其结果如图11及图12所示,能够使第1连杆部件31、后腿24及前腿22靠近,并能够缩小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
如图4所示,连接基部24a具有与后腿部24b伸出的方向Db非平行的长度方向Da。第1连杆主体部31a的前方部分经由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件82连接于连接基部24a的长度方向Da的一侧部分(后方部分)。另外,前腿22的上端部分经由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件83连接于连接基部24a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部分(前方部分)。
连接基部24a具有长度方向Da,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后腿部24b与第1连杆部件31之间的干扰,增大后腿24与第1连杆部件31的可转动范围。另外,能够有效地防止后腿部24b与前腿22之间的干扰,从而增大后腿24与前腿22的可转动范围。其结果如图11及图12所示,能够使第1连杆部件31、后腿24及前腿22靠近,并能够缩小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另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通过相对转动使后腿24及第1连杆部件31靠近的状态下,能够在后腿24及第1连杆部件31之间形成间隙。同样地,在通过相对转动使后腿24及前腿22靠近的状态下,能够在后腿24及前腿22之间形成间隙。通过在相对转动后也形成间隙,能够有效地防止衣物等夹在伴随着折叠动作或展开动作而构成相对动作的要件间的情况。
如图4所示,第1连杆主体部31a的包括连向后腿24的连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31aa、后腿24的连接基部24a、前腿22的包括连向后腿24连的连接位置的至少一部分22a呈线状排列。由此,能够从握把15经由第1连杆部件31及后腿24将操作力顺畅地施加至前腿22。另外,使得来自行走面S的力从前腿22经由后腿24及第1连杆部件31顺畅地传递至握把15。由此,能够在掌握行走面S的状态的同时对婴儿车10施加适当的操作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婴儿车10的操纵性。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部分31aa、连接基部24a与部分22a呈直线状排列,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呈连续的曲线状排列。
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前腿22与后腿24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前腿2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1连杆部件31的第1连杆主体部31a。
接下来,对第2连杆部件3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左侧的第2连杆部件32分别可转动(可摆动)地连接于握把15的左侧的握把侧部15a和左侧的后腿24。同样地,右侧的第2连杆部件32分别可转动(可摆动)地连接于握把15的右侧的握把侧部15a和右侧的后腿24。由此,在婴儿车1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握把15能够一边靠近后腿24一边向下方下降。并且如图11所示,能够在上下方向缩小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
如图4所示,各第2连杆部件32具有连接于握把15及后腿24的第2连杆主体部32a。另外,各第2连杆部件32具有从第2连杆主体部32a中连向握把15的连接位置和连向后腿24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的伸出部32b。伸出部32b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中向前方伸出。各第2连杆主体部32a在其一部分处,经由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件84与握把侧部15a的下方部分(更具体而言,握把侧部15a的下端部分与操作部件18之间)连接。另外,各第2连杆主体部32a在其另一部分处,经由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毂部件85连接于后腿24的中间部分。
在各第2连杆主体部32a的连接于握把侧部15a的一部分设置有向握把侧部15a突出的锁定部件19。从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观察,锁定部件19形成为将以轴部件84为中心的圆切除多处而得的形状。在锁定部件19的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设置有在以轴部件84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延伸的两个凹部19a、19b。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中,各凹部19a、19b从下方收纳沿握把15滑动的操作部件18的凸部18b。即,如从图4及图12所了解地,婴儿车1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形时,锁定部件19与第2连杆部件32共同转动。因此,此时锁定部件19相对于握把15的姿势改变。在像这样的锁定部件19中,在婴儿车10处于展开状态时将凹部19a定位,从而能够收纳位于握把15上的操作部件18的凸部18b(参照图4)。另外,在婴儿车10处于折叠状态时将凹部19b定位,从而能够收纳位于握把15上的操作部件18的凸部18b(参照图12)。
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中,操作部件18的凸部18b被收纳至凹部19a,从而锁定部件19与握把15卡合,限制第2连杆部件32与握把15的相对转动。由此,婴儿车10被保持在展开状态。另外,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中,操作部件18的凸部18b被收纳至凹部19b,从而锁定部件19与握把15卡合,限制第2连杆部件32与握把15的相对转动。由此,婴儿车10被保持在折叠状态。
接下来,对第3连杆部件33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左侧的第3连杆部件33分别可转动(可摆动)地连接于左侧的第2连杆部件32和左侧的前腿侧部23a。同样地,右侧的第3连杆部件33分别可转动(可摆动)地连接于右侧的第2连杆部件32和右侧的前腿侧部23a。由此,在婴儿车1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前腿22经由第3连杆部件33被拉向握把15及后腿24。并且,如图11及图12所示,能够在前后方向缩小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
各第3连杆部件33的一部分(后方部分),经由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件86而连接于第2连杆部件32的伸出部32b。另外,各第3连杆部件33的另一部分(前方部分),经由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毂部件87而连接于前腿侧部23a的中间部分。第3连杆部件33连接于在第2连杆部件32中连向握把15的连接位置与连向后腿24的连接位置之间的位置,从而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中,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前腿22保持的前轮25a与由后腿24保持的后轮26过于靠近(参照图11)。由此,能够使折叠状态中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进一步地,在上述伸出部32b处第3连杆部件33连接于第2连杆部件32,从而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中,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前腿22保持的前轮25a和由后腿24保持的后轮26过于靠近(参照图11)。由此,能够使折叠状态中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
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第3连杆部件33连接于第2连杆部件32,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第3连杆部件33可转动地连接于握把15。
回到图1,图示的婴儿车主体11具有连结在一对后腿24间的后侧连结杆27作为在宽度方向延伸的构成要件。另外,在前腿框架23安装有板部件60。板部件60能够作为乘坐婴儿车10时的台阶或踏板而利用。板部件60被配置为可以位于前轮25a的上方。由此,在将板部件60作为台阶或踏板利用时,能够确保婴儿车10的稳定性。特别地,在婴儿车10构成为三轮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稳定婴儿车10。板部件60例如由树脂等形成。
接着,参照图1~图6A及图9对座席4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座席40具有主框架部件41、安装于主框架部件41的布材42及连接于主框架部件41的连接部件50。图6A示出可装卸地连接于座席40的一部分特别是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件50。图9示出座席40相对于行走面S平行的情况下的、座席40的使用状态的一例。
如图1所示,主框架部件41作为整体形成矩形的框。主框架部件41具有:作为整体呈大致U字状的两个框架构件44、45与连结两个框架构件44、45的一对连结部件46。在座席40中,在将要放置婴幼儿的头部的一侧配置有头侧框架构件44,在将要放置婴幼儿的足部的一侧配置有足侧框架构件45。头侧框架构件44具有沿着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框架侧部44a与连结一对框架侧部44a间的框架连结部44b。同样地,足侧框架构件45具有沿着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框架侧部45a与连结一对框架侧部45a间的框架连结部45b。头侧框架构件44的U形的端部与头侧框架构件的U形的端部通过在对应侧配置的连结部件46连结。如图6A所示,在一对连结部件46之间可装卸地设置有保护部件28。另外,在连结部件46连接有篷100的基部。连接部件50从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与连结部件46连结。
如图1所示,布材42具有构成座席40的底部的底部布部分42a。另外,布材42具有从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于底部布部分42a的一对侧部布部分42b、从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连接于底部布部分42a的一对前后布部分42c。一对前后布部分42c还从婴儿车1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连接于一对侧部布部分42b。如图9所示,在由布材42的布部分42a、42b、42c围成的区域内,配置有缓冲性的座椅90。座椅90具有位于乘坐于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臀部下方的座部91与位于乘坐于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后背的背后的背部92。
接着,参照图6A对连接部件50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连接部件50具有与主框架部件41的连结部件46连接的连接部(连接主体部)51、从连接部51伸出的安装部52。安装部52向主框架部件41的设置有保护部件28的一侧的相反侧伸出。如图2所示,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安装部52从上方被收纳至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收纳部)131。如图6A所示,安装部52具有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131对应的形状,且具有侧面52b、52c、52d、52e。安装部52在朝向前后方向的侧面52b、52d的一方52b具有突出部53。突出部53设置于与保持部件130的卡合孔133相对应的位置,与卡合孔133卡合。由此,连接部件50由保持部件130稳定地保持。通过操作设置在连接部51的操作装置54,突出部53被收纳至安装部52的内部。由此,能够解除与卡合孔133的卡合,并能够从保持部件130卸下座席40。
参照图6B及图6C对连接部件50,特别是对突出部53及操作装置54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图6B及图6C是示出连接部件50的内部的图。如图6B所示,连接部件50具有收纳突出部53及操作装置54的收纳部50a。收纳部50a构成连接部51及安装部52。在收纳部50a的构成连接部51的部分中,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从前后方向的一侧(侧面52b的一侧)朝向上侧的区域设置有第1开口部50b。另外,在收纳部50a的构成安装部52的侧面52b的部分设置有第2开口部50c。
在安装部52的内侧面形成有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引导壁52g与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作用部引导壁52h。
突出部53为板状的部件。在安装部52内,突出部53被配置为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可沿突出部引导壁52g移动。突出部53通过配置在安装部52内的突出部弹压机构53s向第2开口部50c弹压。因此,在对突出部53不施加任何力的情况下,突出部53的第2开口部50c侧的一端53a通过第2开口部50c向安装部52外突出。在突出部53的另一端53b(侧面52d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操作装置54所作用的凸部53c。凸部53c的面向第2开口部50c的面形成操作装置54所作用的作用面53d。作用面53d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朝向上方并向第2开口部50c侧倾斜。
操作装置54具有操作杆54a与随着操作杆54a的操作而作用于突出部53的作用部54b。操作杆54a在其中间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在收纳部50a内沿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轴部件54x。操作杆54a的一端54c通过第1开口部50b露出至连接部51外。在操作杆54a的另一端54d设置有沿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凸部54e。在连接部51内配置有操作杆弹压机构54s。操作杆弹压机构54s将操作杆54a保持为图6B所示的姿势,具体为使得婴儿车10在展开状态下的操作杆54a的一端54c位于比另一端54d更靠上方。
作用部54b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在作用部54b的上端54f设置有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贯通的开口部54g。在开口部54g中,插通有操作杆54a的凸部54e。并且,作用部54c的上端54f相对于操作杆54a可摆动地连接。作用部54c的下侧半部沿着作用部引导壁52h延伸,并沿着作用部引导壁52h移动。在作用部54c的下端54i设置有与突出部53的作用面53d对应倾斜的倾斜面54h。倾斜面54h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朝上方而向第2开口部50c侧倾斜。
像这样的操作装置54及突出部53在没有对操作杆54a施加力的情况下,操作杆54a通过操作杆弹压机构54s维持在图6B所示的位置,由此,作用部54b也维持在图6B所示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由于作用部54b不作用于突出部53,因此突出部53也通过突出部弹压机构53s维持在图6B所示的位置。因此,突出部53的一端53a通过第2开口部50c从安装部52突出。另一方面,对操作杆54a施加力而操作杆54a从图6B所示的位置转动至图6C所示的位置时,连接于操作杆54a的另一端54d的作用部54b上升,倾斜面54h上升。由此,突出部53的作用面53d被推向远离第2开口部50c的方向,突出部53的一端53a缩回安装部52内。换言之,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操作杆54a的旋转运动被转换为作用部54b的上下方向直线运动,进一步地转换为突出部53的前后方向直线运动。由此,通过操作操作杆54a,能够解除连接部件50的突出部53与保持部件130的卡合孔133的卡合。
此外,座席40即使调换其前后方向也能连接于保持部件130。因此,在图1中,座席40在头侧框架构件44配置于握把15的一侧的状态下连接于保持部件130,但在足侧框架构件45配置于握把15的一侧的状态下也可以连接于保持部件130。
主框架部件41的连结部件46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部件50的连接部51。连结部件46与连接部51能够以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As为中心转动。由此,在座席40被婴儿车主体11所支承的状态下,能够改变主框架部件41相对于行走面S的角度。由此,能够改变座椅90的背部92的角度(倾斜角度)。此外,通常限制了连结部件46与连接部件50的相对转动。但是,通过操作设置在主框架部件41的操作部48(参照图1等),能够使连结部件46相对于连接部件50转动。
参照图7及图8对连结部件46与连接部51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图7示出连结部件46中与连接部51的连接部分。另外,图8示出连接部件50中与连结部件46的连接部分。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件46内嵌入有与连结部件46的内周面嵌合的嵌合部件49。嵌合部件49在侧面观察时呈齿轮的形状,在其外周面具有凹凸结构。在嵌合部件49的外周面,在以转动轴线As为中心的一个圆周上以每隔中心角20°的方式设置有18个突起。并且,连结部件46在其内周面具有与嵌合部件49的外周面的凹凸结构相对应的凹凸结构。如图8所示,连接部51也在其内周面具有与嵌合部件49的外周面的凹凸结构相对应的凹凸结构。并且,嵌合部件49还与连接部件50的连接部51嵌合。即,嵌合部件49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内侧)与连结部件46嵌合,在另一侧(外侧)与连接部51嵌合。由此,连结部件46相对于连接部51被限制。
在连结部件46内设置有朝向连接部51内按压嵌合部件49的按压部件(未图示)。该按压部件通过对操作部48进行操作而动作,将嵌合部件49压入连接部51内。由此,解除连结部件46与嵌合部件49的嵌合状态。并且,连结部件46对连接部51的限制被解除,能够使连结部件46相对于连接部件50转动。
在此,嵌合部件49被向连结部件46侧弹压。另外,由于嵌合部件49的凹凸结构以转动轴线As为中心呈点对称,因此,在使连结部件46绕转动轴线As的周围转动特定的角度(在图示的示例中,例如为20°、40°、60°)的情况下,连结部件46的内周面的凹凸的位置成为与嵌合部件49的外周面的凹凸相对应的位置(可与嵌合部件49嵌合的位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操作部48的操作结束,则嵌合部件49移动至连结部件46侧,再次与连结部件46及连接部51双方嵌合。由此,连结部件46与连接部51的相对转动被限制。
但是,若使主框架部件41相对于连接部件50转动,则不仅座椅90的背部92相对于行走面S变得倾斜,座部91也相对于行走面S变得倾斜。因此,座席40还具有用于调整座椅90的座部91相对于行走面S的角度的座部角度调整装置70。由此,即使主框架部件41相对于行走面S倾斜,也能够使座部91相对于行走面S的角度成为期望的角度(例如水平)。
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9所示,座部角度调整装置70具有第1绳部件71与第2绳部件72。如图1所示,第1绳部件71的一端部分固定于足侧框架构件45的一侧(左侧)的框架侧部45a。第1绳部件71穿过布材42的一侧(左侧)的侧部布部分42b内、底部布部分42a的下方区域与另一侧(右侧)的侧部布部分42b内。并且,第1绳部件71在座席40的另一侧(右侧)从布材42内伸出。在此,在足侧框架构件45的另一侧(右侧)的框架侧部45a固定有第1绳部件引导件74。从布材42内伸出的第1绳部件71穿过第1绳部件引导件74的穿绳孔。在第1绳部件71的另一端部分,设置有用于与后述的第2绳部件72连接的第1连接件71a。如图10所示,通过拉动第1绳部件71的另一端部分,能够从下方推起布材42的底部布部分。由此,能够改变座部91相对于行走面S的角度。第2绳部件72的一端部分固定于头侧框架构件44的另一侧(右侧)的框架侧部44a。第2绳部件72从布材42内伸出。在此,在头侧框架构件44的另一侧(右侧)的框架侧部44a固定有第2绳部件引导件75。从布材42内伸出的第2绳部件72穿过第2绳部件引导件75的穿绳孔。在第2绳部件72的另一端部分设置有用于与第1绳部件71的第1连接件71a连接的第2连接件72a。第2绳部件71的长度与第1绳部件71相比足够短。因此,若通过连接件71a、72a连接第1绳部件71的另一端部分与第2绳部件72的另一端部分,则第1绳部件71被拉动从而将布材42的底部布部分42a维持在从下方推起的状态(参照图10)。通过以上这样的座部角度调整装置70,即使座席40转动到相对于行走面S倾斜的状态,也能够使座部91相对于行走面S为期望的角度(例如水平)。
调整装置70还具有用于进一步调整背部92的角度(倾斜角度)的第3绳部件73。如图1及图9所示,第3绳部件73的一端部分固定于头侧框架构件44的一侧(左侧)的框架侧部44a。第3绳部件73穿过布材42的一侧(左侧)的侧部布部分42b内、底部布部分42a的下方区域与另一侧(右侧)的侧部布部分42b内。并且,第3绳部件73的另一端部分固定于头侧框架构件44的另一侧(右侧)的框架侧部44a。在第3绳部件73的中间部分设置有调整件73a。调整件73a能够调整从第3绳部件73的一端部分到调整件73a的长度、及从第3绳部件73的另一端部分到调整件73a的长度。如图10所示,通过缩短从第3绳部件73的一端部分到调整件73a的长度及从第3绳部件73的另一端部分到调整件73a的长度,能够从下方推起布材42的底部布部分42a。由此,能够进一步改变座椅90的背部92的角度。
具有以上这样的整体构成的婴儿车10(婴儿车主体11)能够通过以下这样地使各构成部件相互转动来折叠。
首先,在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中,操作部件18的凸部18b被收纳在锁定部件19的一方的凹部19a中。由此,限制了第2连杆部件32与握把15的相对转动。因此,通过操作远程操作装置18a,解除经由锁定部件19对第2连杆部件32与握把15的卡合。具体地,通过远程操作装置18a使操作部件18向上方动作。由此,解除第2连杆部件32相对于握把15的固定,进一步地解除第2连杆部件32相对于其他构成要件的固定。此外,这时握把15的下端部分卡合于设置在后腿24的中间部分的卡合部件17。
如果从该状态将配置在后方位置的握把15暂时向后上方提起,则解除握把15的下端部分相对于后腿24的卡合。其后,将握把15向下方按压。这时,在图2及图4中,第1连杆部件31相对于后腿24以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握把15与后腿24靠近(参照图11及图12)。另外,将握把15向下方按压时,第2连杆部件32与握把15共同动作。由此,第2连杆部件32相对于后腿24以在图2及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随着第2连杆部件32的该动作,第3连杆部件33被拉向后方。第3连杆部件33被拉向后方时,前腿22一边相对于后腿24以在图2及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一边被拉向后腿24(参照图11及图12)。如上所述,如图11及图12所示,缩小了婴儿车1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另外,此时如上所述,使得握把15的配置位置降低。其结果,不仅可以缩小婴儿车10在前后方向的尺寸,而且也可以缩小婴儿车10在上下方向的尺寸。
另一方面,将婴儿车10(婴儿车主体11)从折叠状态展开只需要进行与上述折叠操作相反的操作即可。
然而,如上所述,在婴儿车1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握把15一边靠近后腿24一边向下方下降时,第1连杆主体部31a向后方倾倒。这时,固定于第1连杆主体部31a的保持部件130也一同向后方倾倒,连接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件50也与保持部件130一同沿图2及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向后方倾倒。由此,座席40(特别是主框架部件41)与连接部件50向后方倾倒的程度对应地向后方移动。由此,即使在折叠状态中,婴儿车主体11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座席40,从而能够使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自行竖立。
特别地,在图示的示例中,在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50与主框架部件41的连接位置(具体而言为连接部件50的连接部51)位于后腿24与握把15之间(参照图11)。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在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50与主框架部件41的连接位置(具体而言为连接部件50的连接部51)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轮25a的前端部分与后轮26的后端部分之间(参照图11)。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
另外,座席40具有可装卸地连接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件50。连接部件50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从上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参照图2),而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下从后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参照图11)。即,保持部件130及连接部件50在婴儿车1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伴随着第1连杆主体部31a向后方倾倒而向后方倾倒(参照图11)。由此,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50从后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通过伴随着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的保持部件130的动作,能够使座席40与连接部件50向后方倾倒的程度对应地向后方且向下方移动(参照图11)。由此,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婴儿车10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该婴儿车10具备婴儿车主体11以及由婴儿车主体11支承的座席40。婴儿车主体11具有:握把15;第1连杆部件31,可转动地连接于握把15;后腿2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1连杆部件31;第2连杆部件32,分别与握把15及后腿24可转动地连接。并且,第1连杆部件31具有可装卸地保持座席40的保持部件130。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中,在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握把15能够一边靠近后腿24一边向下方下降。由此,能够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缩小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另外,伴随着这样的握把15的动作,具有保持部件130的第1连杆部件31向后方倾倒,使支承于第1连杆部件31上的座席40能够向后方移动。由此,即使在折叠状态中婴儿车主体11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座席40,从而能够使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自行竖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座席40具有可装卸地连接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件50。并且,在展开状态下,连接部件50从上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在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50从后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通过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所伴随的第1连杆部件31的动作,能够使座席40移动至后方且下方。由此,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可转动地连接于后腿24或第1连杆部件31的前腿2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前腿22与握把15或第2连杆部件32的第3连杆部件33。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形时,能够使前腿22经由第3连杆部件33被拉动从而靠近后腿24及握把15。由此,能够在前后方向缩小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3连杆部件33连接于第2连杆部件32中连向握把15的连接位置与连向后腿24的连接位置之间的位置。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在折叠状态下,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前腿22所保持的前轮25a与由后腿24所保持的后轮26过于靠近。由此,能够使折叠状态中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连杆部件32具有:第2连杆主体部32a,连接于握把15及后腿24;伸出部32b,从第2连杆主体部32a中连向握把15的连接位置与连向后腿24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至展开状态中的前方。并且,第3连杆部件33在伸出部32b处与第2连杆部件32连接。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在折叠状态下,能够有效地防止由前腿22所保持的前轮25a与由后腿24所保持的后轮26过于靠近。由此,能够使折叠状态中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座席40具有主框架部件41、安装于主框架部件41的布材42及连接于主框架部件41的连接部件50。连接部件50可装卸地连接于保持部件130。并且,在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50与主框架部件41的连接位置位于后腿24与握把15之间。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更稳定地自行竖立。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座席40具有主框架部件41、安装于主框架部件41的布材42及与主框架部件41连接的连接部件50。连接部件50可装卸地连接于保持部件130。并且,在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50与主框架部件41的连接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轮25a及后轮26之间。在这样的婴儿车10中,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的自行竖立更稳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具备:包括前轮25a及后轮26的婴儿车主体11;可装卸地由婴儿车主体11支承的座席40,能够以在将座席40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1的状态下折叠的折叠状态自行竖立。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0中,可以避免折叠婴儿车10时将座席40从婴儿车主体11卸下这样的繁琐的作业。此外,无需将婴儿车主体11及座席40分别存放,可操作性优异。进而,由于在安装有座席40的状态下折叠的婴儿车10可自行竖立,因此能够减小存放空间。
<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13~图18,对本发明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3~图18说明的变形例主要在以下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即,座席140包括儿童座椅150与将儿童座椅150可装卸地连接于婴儿车主体11的适配器160。然而,其他构成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在变形例涉及的以下说明及以下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对于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使用与对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的部分所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图13是示出婴儿车110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安装于车辆的座席的儿童座椅150的侧视图。图15是示出由保持部件130所保持的适配器160与由适配器160所支承的儿童座椅150的侧视图。图16是示出适配器160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图17A及图17B是示出连接部件163的内部的图。图18是示出图13所示的婴儿车110的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首先,参照图13及图14对儿童座椅150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儿童座椅150配置在车辆例如汽车的座席200上使用。儿童座椅150是用于使儿童(婴儿、幼儿及小孩等年幼者)适当且安全地乘车于包括以成年人为对象而设计的座席(车辆座椅)200和座椅安全带201的车辆中的装置。在此说明的儿童座椅150是以“向后状态”安装于座席200的。在“向后状态”中,如图14所示,就坐于儿童座椅150的儿童面朝车的后方。
在此,座椅安全带201是指,具有从一侧(图示的示例中为右侧)的肩向另一侧(图示的示例中为左侧)的腰延伸的肩带202与从一侧的腰向另一侧的腰延伸的腰带203的、所谓三点式的座椅安全带。该座椅安全带201由一根带状部件构成,插通舌片204。舌片204将该一根带状部件弯折,从而将座椅安全带201区分为肩带202与腰带203。另外,在座席200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带扣205。通过将舌片204卡止于带扣205,就坐于座席200上的人的身体通过座椅安全带201被固定于该座席200。
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于儿童座椅150及其构成要件使用的“前”、“后”、“右”、“左”、“横”、“上”及“下”的用语分别表示以就坐于儿童座椅150的儿童为基准的“前”、“后”、“右”、“左”、“横”、“上”及“下”。儿童座椅150及其构成要件的“宽度方向”是指连结“左”及“右”的方向,即“横向”。儿童座椅150及其构成要件的“高度方向”是指“上下方向”。进一步地,儿童座椅150及其构成要件的“前后方向”是指连结“前”及“后”的方向,在图示的示例中,也与车辆及婴儿车110的“前后方向”或“行走方向”一致。
如图13所示,儿童座椅150具有儿童座椅主体151,包括儿童就坐的或者收纳儿童的座席部152。虽未图示,但在座席部152中安装有具有缓冲性的覆盖件,且在儿童座椅主体151安装有儿童用安全带。
座席部152为儿童就坐的或收纳儿童的部位。座席部152具有座部154及背部155、和分别位于座部154及背部155的两侧的侧部156。座部154从下方面向儿童的臀部。背部155从后方面向儿童的背部。正如图13所示,在背部155形成有供儿童用安全带贯通的儿童安全带用孔157。各侧部156具有切口158。如图14所示,切口158将座椅安全带201引导至规定的路径。如图14所示,在儿童座椅150安装于车辆的座席200的情况下,从一侧伸出的车辆座椅安全带201的肩带202及腰带203通过切口158。并且在该状态下,舌片204被固定至带扣205。
大致U字状的握把153的端部可摆动地连接于座席部152的各侧部156。另外,如图14所示,在座席部152的各侧部156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处,设置有向座席部152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与适配器160卡合的卡合凸部159。通过操作未图示的操作装置,使卡合凸部159缩回各侧部156的内侧。由此,能够解除儿童座椅150与适配器160的卡合(更具体地为上述卡合凸部159与后述的适配器160的卡合凹部164的卡合),并能够从适配器160上卸下儿童座椅150。
然后,参照图15至图17B对适配器160进行说明。适配器160可装卸地连接儿童座椅150与婴儿车主体11。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适配器160及其构成要件使用的“前”、“后”、“横”、“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用语表示以操纵安装有适配器160的展开状态下的婴儿车主体11的操作者为基准的“前”、“后”、“横”、“上”、“下”、“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更具体地,适配器160的“前后方向”是指图15中纸面的左右的方向,相当于图16中纸面的连结左下和右上的方向。在图示的示例中,“前后方向”也与婴儿车110的“前后方向”或“行走方向”一致。并且,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是指操纵安装有适配器160的婴儿车主体11的操作者朝向的一侧,图15中纸面的左侧和图16中纸面的左下侧为适配器160的前侧。另一方面,适配器160的“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且与接地面(行走面)S正交的方向。因此,在接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宽度方向”是指横向,是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均正交的方向。
如图16所示,适配器160具有一对侧方支承部161、连结一对侧方支承部161的连结部162及从宽度方向外侧连接于各侧方支承部161的一对连接部件163。在适配器160安装于儿童座椅150的状态下,侧方支承部161面向座席部152的侧部156配置在儿童座椅150的宽度方向外侧。另外,连结部162配置在儿童座椅150的下方。在面向各侧方支承部161的上述侧部156的一侧设置有卡合凹部164。在适配器160安装于儿童座椅150的状态下,卡合凹部164与儿童座椅150的卡合凸部159卡合。
连接部件163具有与侧方支承部161连接的连接部(连接主体部)166和从连接部166向下方伸出的安装部167。适配器160连接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主体11时,安装部167从上方被收纳至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131。安装部167具有对应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收纳部)131的形状,具有侧面167b、167c、167d、167e。安装部167在朝向前方的侧面167b具有突出部168。突出部168设置于与保持部件130的卡合孔133相对应的位置,与卡合孔133卡合。由此,连接部件163由保持部件130稳定地保持。通过操作设置在连接部166的操作装置169,突出部168被收纳至安装部167的内部。由此,能够解除与保持部件130的卡合孔133的卡合,能够将适配器160从保持部件130卸下,由此能够将由适配器160和儿童座椅150构成的座席140从保持部件130卸下。
参照图17A及图17B对连接部件163,特别是对突出部168及操作装置169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图17A所示,连接部件163具有收纳突出部168及操作装置169的收纳部163a。收纳部163a构成连接部166及安装部167。在收纳部163a的构成连接部166的部分中,在婴儿车110的展开状态下朝向上侧的区域设置有第1开口部163b。另外,在收纳部163a的构成安装部167的侧面167b的部分设置有第2开口部163c。
在安装部167的内侧面形成有在婴儿车110的展开状态下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引导壁167g与在婴儿车110的展开状态下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作用部引导壁167h。
突出部168为板状的部件。在安装部167内,突出部168被配置为在婴儿车110的展开状态下在前后方向延伸且沿突出部引导壁167g可移动。突出部168被配置在安装部167内的突出部弹压机构168s向第2开口部163c弹压。因此,在对突出部168不施加任何力的情况下,突出部168的第2开口部163c侧的一端168a通过第2开口部163c向安装部167外突出。在突出部168的另一端168b(侧面163d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操作装置169所作用的凸部168c。面向凸部168c的第2开口部163c的面形成操作装置169所作用的作用面168d。作用面168d朝上方并向与第2开口部163c相反的一侧倾斜。
操作装置169具有在婴儿车110的展开状态下沿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作用部169a;与将作用部169a向上方弹压的作用部弹压机构169s。由作用部弹压机构169s弹压作用部169a,从而在对作用部169a不施加任何力的情况下,作用部169a的上端169b通过第1开口部163b向连接部166的外侧突出。该上端169b构成操作操作装置169的操作按钮169b。作用部169a的下侧半部沿着作用部引导壁167h延伸,并沿着作用部引导壁167h移动。在作用部169a的下端169c设置有与突出部168的作用面168d对应倾斜的倾斜面169h。倾斜面169h朝上方向与第2开口部163c相反的一侧倾斜。
这样的操作装置169及突出部168在没有对操作按钮169b施加力的情况下,作用部169a通过作用部弹压机构169s维持在图17A所示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由于作用部169a不作用于突出部168,因此突出部168也通过突出部弹压机构168s维持在图17A所示的位置。因此,突出部168的一端168a通过第2开口部163c从安装部167突出。另一方面,若对操作按钮169b施加力而作用部169a从图17A所示的位置被下压至图17B所示的位置,则倾斜面169h下降。由此,突出部168的作用面168d被推向远离第2开口部163c的方向,突出部168的一端168a缩回安装部167内。换言之,作用部169a的上下方向直线运动转换为突出部168的前后方向直线运动。由此,通过操作作用部169a的操作按钮169b,能够解除连接部件163的突出部168与保持部件130的卡合孔133的卡合。
然而,如上所述,在婴儿车11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握把15一边靠近后腿24一边向下方下降时,第1连杆主体部31a向后方倾倒。这时,固定于第1连杆主体部31a的保持部件130也一同向后方倾倒,连接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件163也与保持部件130一同在图18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向后方倾倒。由此,座席140(特别是儿童座椅150)与连接部件163向后方倾倒的程度对应地向后方移动。由此,即使在折叠状态中,婴儿车主体11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座席140,从而能够使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10自行竖立。
另外,座席140的适配器160具有可装卸地连接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件163。虽然连接部件163在婴儿车110的展开状态下从上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参照图13),但在婴儿车110的折叠状态下从后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参照图18)。即,保持部件130及连接部件163在婴儿车110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伴随着第1连杆主体部31a向后方倾倒而向后方倾倒(参照图18)。由此,在婴儿车110的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163从后方与保持部件130连接。在这样的婴儿车110中,通过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所伴随的保持部件130的动作,能够使座席140与连接部件163向后方倾倒的程度对应地向后方且向下方移动(参照图18)。由此,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的自行竖立更稳定。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婴儿车110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具备:婴儿车主体11与由婴儿车主体11支承的座席140。婴儿车主体11具有:握把15;第1连杆部件31,可转动地连接于握把15;后腿2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1连杆部件31;第2连杆部件32,分别与握把15及后腿24可转动地连接。座席140具有:适配器160,由婴儿车主体11支承;儿童座椅150,由适配器160支承。并且,第1连杆部件31具有可卸下地保持适配器160的保持部件130。
在这样的本变形例的婴儿车110中,在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中,握把15靠近后腿24的同时能够向下方下降。由此,能够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缩小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的尺寸。另外,随着这样的握把15的动作,具有保持部件130的第1连杆部件31向后方倾倒,使被支承于第1连杆部件31上的座席140能够向后方移动。由此,即使在折叠状态中婴儿车主体11也能够稳定地支承座席140,从而能够使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10自行竖立。这样的婴儿车110也不需要分开存放婴儿车主体11与座席140(特别是儿童座椅150),可操作性优异。
此外,根据本变形例,适配器160具有可装卸地连接于保持部件130的连接部件163。并且,在婴儿车110的展开状态下,连接部件163从上方连接于保持部件130,在折叠状态下连接部件163从后方连接于保持部件130。在这样的婴儿车110中,通过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变形所伴随的第1连杆部件31的动作,能够使座席140移动至后方且下方。由此,能够使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10的自行竖立更稳定。
此外,本变形例的婴儿车110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具备:包括前轮25a及后轮26的婴儿车主体11;被婴儿车主体11可装卸地支承的座席140。座席140具有:可装卸地由婴儿车主体11支承的适配器160;由适配器160支承的儿童座椅150。并且,婴儿车110能够以在将座席140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1的状态下折叠的折叠状态自行竖立。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车110中,可以避免折叠婴儿车110时将座席140(特别是儿童座椅150)从婴儿车主体11卸下这样的繁琐的作业。此外,也无需将婴儿车主体11与座席140(特别是儿童座椅150)分别存放,可操作性优异。进而,由于在安装有座席140(特别是儿童座椅150)的状态下折叠的婴儿车110可自行竖立,因此能够减小存放空间。
另外,以上说明了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一些变形例,当然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多个变形例进行应用。

Claims (10)

1.一种婴儿车,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其特征在于,具备:
婴儿车主体;
座席,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支承,
所述婴儿车主体具有:握把;第1连杆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握把;后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1连杆部件;第2连杆部件,分别与所述握把及所述后腿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1连杆部件具有保持部件,可装卸地保持所述座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席具有连接部件,可装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从上方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从后方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前腿,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腿或所述第1连杆部件;
第3连杆部件,分别与所述前腿和所述握把或者所述第2连杆部件可转动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连杆部件连接于所述第2连杆部件中连向所述握把的连接位置与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之间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连杆部件具有:第2连杆主体部,连接于所述握把及所述后腿;伸出部,从所述第2连杆主体部中连向所述握把的连接位置与连向所述后腿的连接位置之间伸出至所述展开状态下的前方,
所述第3连杆部件在所述伸出部处连接于所述第2连杆部件。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席具有:主框架部件;布材,安装于所述主框架部件;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主框架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可装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腿与所述握把之间。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席具有:主框架部件;布材,安装于所述主框架部件;连接部件,连接于所述主框架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可装卸地连接于所述保持部件,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主框架部件的连接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轮与后轮之间。
8.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席具有:适配器,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支承;儿童座椅,由所述适配器支承,
所述保持部件可卸下地保持所述适配器。
9.一种婴儿车,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其特征在于,具备:
婴儿车主体,包括前轮与后轮;
座席,可装卸地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支承,
所述婴儿车能够以在将所述座席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的状态下折叠的折叠状态自行竖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席具有:适配器,可装卸地由所述婴儿车主体支承;儿童座椅,由所述适配器支承。
CN201880058784.XA 2017-09-13 2018-09-13 婴儿车 Pending CN1110655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6101 2017-09-13
JP2017-176101 2017-09-13
PCT/JP2018/033910 WO2019054428A1 (ja) 2017-09-13 2018-09-13 乳母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5568A true CN111065568A (zh) 2020-04-24

Family

ID=6572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8784.XA Pending CN111065568A (zh) 2017-09-13 2018-09-13 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054428A1 (zh)
CN (1) CN111065568A (zh)
TW (1) TWI755566B (zh)
WO (1) WO2019054428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6465A (en) * 1975-11-03 1978-09-26 Gannet Holdings Limited Baby carriages
JPH04154477A (ja) * 1990-10-16 1992-05-27 Konbi Kk ベビーカーの折り畳み機構
JP2001328543A (ja) * 2000-05-18 2001-11-27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CN193978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康贝株式会社 婴儿车
CN101676161A (zh) * 2004-10-19 2010-03-24 康贝株式会社 童车
JP3164669U (ja) * 2010-09-29 2010-12-09 穩正企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乳母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CN206446648U (zh) * 2017-01-13 2017-08-29 长江大学 折叠式婴儿车
CN107128351A (zh) * 2017-06-23 2017-09-05 刘萍 一种折叠展开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2Y2 (ja) * 1990-07-20 1996-01-10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における座席の係止構造
TW548218B (en) * 2000-05-18 2003-08-21 Combi Co Baby seat and baby car
JP5194294B2 (ja) * 2007-04-27 2013-05-08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乳幼児用ベッドの支持構造
JP6735195B2 (ja) * 2016-09-16 2020-08-05 株式会社カーメイト ベビーカー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6465A (en) * 1975-11-03 1978-09-26 Gannet Holdings Limited Baby carriages
JPH04154477A (ja) * 1990-10-16 1992-05-27 Konbi Kk ベビーカーの折り畳み機構
JP2001328543A (ja) * 2000-05-18 2001-11-27 Combi Corp ベビーカー
CN101676161A (zh) * 2004-10-19 2010-03-24 康贝株式会社 童车
CN193978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康贝株式会社 婴儿车
JP3164669U (ja) * 2010-09-29 2010-12-09 穩正企業股▲ふん▼有限公司 乳母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CN206446648U (zh) * 2017-01-13 2017-08-29 长江大学 折叠式婴儿车
CN107128351A (zh) * 2017-06-23 2017-09-05 刘萍 一种折叠展开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5566B (zh) 2022-02-21
TW201919934A (zh) 2019-06-01
WO2019054428A1 (ja) 2019-03-21
JPWO2019054428A1 (ja)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4643B (zh) 折叠式的婴儿车
KR101790543B1 (ko) 절첩 가능한 유모차
EP2857279B1 (en) Stroller and seat unit
KR102246595B1 (ko) 차륜 유지 유닛 및 유모차
TWI422507B (zh) Baby carriage
JP2007098996A (ja) ベビーカーの手押し杆
CN112203921B (zh) 婴儿车
WO2018051807A1 (ja) ベビーカー
KR101327296B1 (ko) 유모차의 핸들
CN213799843U (zh) 结构紧凑的婴儿推车
US11472316B2 (en) Coupling mechanism as well as a child seat transport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such coupling mechanism
CN111065568A (zh) 婴儿车
JP4549712B2 (ja) ベビーカーのハンドルロック連動装置
JP2007015587A (ja) ベビーカー
CA2329801A1 (en) Stroller
CN112009548A (zh) 婴儿车
CN212447752U (zh)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CN107380242B (zh) 婴儿车
KR102246596B1 (ko) 차륜 유지 유닛 및 유모차
JP7123451B1 (ja) 乳母車
CN112606932B (zh) 自行车用儿童座椅
JP2001328541A (ja) ベビーシート
EP1078840B1 (en) Folding child cart
KR101221493B1 (ko) 유모차
JPS6137567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