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47752U -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7752U
CN212447752U CN202021585534.2U CN202021585534U CN212447752U CN 212447752 U CN212447752 U CN 212447752U CN 202021585534 U CN202021585534 U CN 202021585534U CN 212447752 U CN212447752 U CN 212447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frame body
unlocking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55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ron Enterprise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55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7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7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7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涉及手动车辆领域,用以优化婴儿车车架的结构。该婴儿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脚踏组件以及锁紧机构。车架本体被构造为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脚踏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本体。锁紧机构包括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设置于车架本体和脚踏组件之间,锁定机构被构造为使得脚踏组件相对于车架本体处于以下锁定状态,解锁机构被构造为使得脚踏组件相对于车架本体处于解锁状态,并且脚踏组件和车架本体之间的锁定状态随着车架本体的解锁而解锁。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婴儿车车架,使得脚踏组件的展开、收合与车架本体的展开、收合同步。

Description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动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为婴幼儿的户外活动提供了便利。相关技术中,婴儿车基本都具有收合功能。一些功能更为丰富的婴儿车,在前脚组的脚踏之外,额外配备有脚踏部件。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相关技术中,脚踏部件需要设置额外的收合结构。在收合车架之前,先收合脚踏组件,这使得婴儿车使用不够方便,并且整车收合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用以优化婴儿车车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
车架本体,被构造为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脚踏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以及
锁紧机构,包括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和解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和所述脚踏组件之间,所述锁定机构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脚踏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处于以下锁定状态,所述解锁机构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脚踏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所述脚踏组件和所述车架本体之间的锁定状态随着所述车架本体的解锁而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前脚管关节;
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啮合齿和锁紧齿轮;所述第一啮合齿设置于所述前脚管关节,所述锁紧齿轮设置有第二啮合齿;
当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相互啮合,所述脚踏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脱离啮合,所述脚踏组件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处于解锁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啮合齿朝向所述第一啮合齿的端面设置有导向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本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前脚管关节远离所述锁紧机构的一侧;
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脚踏解锁销以及解锁斜面,所述脚踏解锁销可沿自身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前脚管关节,且所述脚踏解锁销贯穿且伸出所述前脚管关节;所述盖体设置有所述解锁斜面;
其中,所述盖体被构造为:通过所述解锁斜面抵顶所述脚踏解锁销,以使得脚踏解锁销沿着自身轴向移动,以推开所述第二啮合齿,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脱离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
姿态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脚踏组件和所述车架本体之间,所述姿态调节机构被构造为调节所述脚踏组件相对于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车架本体的姿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锁紧齿轮远离所述前脚管关节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被构造为使得所述锁紧齿轮的第二啮合齿脱离所述第一啮合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节机构包括:
脚踏关节,具有第一安装孔;
滑套,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滑套的内壁朝内突出设置有抵顶斜面;所述锁紧齿轮远离所述第二啮合齿的端部设置有朝着外部凸起的弧面;所述抵顶斜面位于所述弧面和所述第二啮合齿之间,且所述弧面与所述抵顶斜面抵顶在一起;所述滑套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部;以及
驱动件,与所述滑套连接,以使得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脚踏关节转动;
其中,所述滑套相对于所述脚踏关节转动会使得所述抵顶斜面带着所述弧面轴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和所述第二啮合齿脱离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拉绳,所述滑套的外表面沿着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拉绳的其中一段位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拉绳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滑套固定,所述拉绳的另一个端部作为施力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套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弧面的形状匹配,以在所述弧面安装至滑套的过程中避免所述抵顶斜面和所述弧面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节机构还包括:
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滑套和所述第二啮合齿之间,所述复位弹簧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滑套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脚踏组件包括:
横管,插入到所述脚踏关节的第一安装孔中,且所述脚踏关节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二安装孔;
扳手固定座;
扳手,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扳手固定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扳手连接,通过所述扳手相对于所述扳手固定座的转动来驱动所述驱动件运动;以及
折弯管,所述折弯管的一端与所述脚踏关节的第二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折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扳手固定座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手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的每一侧都安装有一所述折弯管,每个所述折弯管远离所述扳手固定座的一端都安装有一所述脚踏关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
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和所述脚踏组件之间,所述驱动部件被构造为在所述脚踏组件处于解锁状态时,带动所述脚踏组件随着所述车架本体收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婴儿车车架。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婴儿车车架,将脚踏组件和车架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满足:当车架本体的各个部分被解锁时,脚踏组件一并被解锁;当车架本体的各个部分被锁定时,脚踏组件一并被锁定。这使得脚踏组件的展开、收合与车架本体的展开、收合同步,大大简化了脚踏组件的收合操作复杂性,使得婴儿车车架的结构得以优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手把组和后脚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拉环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图5的M处局部侧视方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6b为拉动拉环解锁车架本体的过程中脚踏解锁销脱离固定管的锁定孔结构示意图;
图6c为继续拉动拉环解锁车架本体的过程中二道锁卡钩离开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6d为继续拉动拉环解锁车架本体的过程中卡钩安装座离开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6e为车架本体解锁后可以收合的瞬态结构示意图;
图7a为继续拉动拉环解锁车架本体的过程中二道锁卡钩离开固定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b为继续拉动拉环解锁车架本体的过程中卡钩安装座离开固定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c为第三枢轴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前脚组和脚踏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脚踏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解锁机构的解锁斜面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脚踏组件的脚踏关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脚踏组件的锁紧齿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车架本体的前脚管关节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车架本体的前脚管关节以及脚踏解锁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脚踏组件的滑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脚踏组件的滑套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扳手固定座以及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的脚踏组件的扳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a~图17d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婴儿车车架收合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17d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7b,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1、脚踏组件2以及锁紧机构3。车架本体1被构造为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参见图1,脚踏组件2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本体1。锁紧机构3包括锁定机构31和解锁机构32,参见图9a。锁定机构31和解锁机构32设置于车架本体1和脚踏组件2之间。锁定机构31被构造为使得脚踏组件2相对于车架本体1处于以下锁定状态,解锁机构32被构造为使得脚踏组件2相对于车架本体1处于解锁状态。
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驱动部件5,驱动部件5设置于车架本体1和脚踏组件2之间,驱动部件5被构造为在脚踏组件2处于解锁状态时,带动脚踏组件2随着车架本体1收合。
车架本体1可以采用已有的结构。为了便于表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介绍一些车架本体1的具体实现方式。
参见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架本体1包括前脚组100、座架组200、手把组300以及后脚组400。前脚组100与后脚组400 枢接,形成第一枢轴A。手把组300与后脚组400枢接,形成第二枢轴B。座架组200安装在前脚组100和后脚组400上。后文介绍的卡钩安装座101和座架组200的枢接轴为第三枢轴C。前脚组100的前脚管关节11和座架组200的枢接轴也为第三枢轴C。
参见图2、图5、图6a至图6d,车架本体1的收合由收合机构10 控制。收合机构10包括卡钩安装座101、固定管102、固定杆103、二道锁卡钩104、拉环105、车架解锁件106以及弹性复位件107。其中,卡钩安装座101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本体1的座架组200。卡钩安装座101包括两个,在车架本体1的宽度方向的每一侧都安装有一个卡钩安装座101。两个卡钩安装座101之间通过销轴与固定管102 固定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固定管102转动,卡钩安装座101会随着固定管102一起转动。固定杆103与座架组200固定在一起,固定杆103不可转动。固定杆103和固定管102都位于卡钩安装座101与座架组200的第三枢轴C的同一侧,参见图7a和图7b,以使得固定管102转动时,带动卡勾固定座朝着远离固定杆103的方向转动。
二道锁卡钩104具有第一卡槽104d,卡钩安装座101具有第二卡槽101a。第一卡槽104d和第二卡槽101a的开口方向相对,以使得第一卡槽104d和第二卡槽101a能够配合,以抱住固定杆103。当第一卡槽104d和第二卡槽101a共同抱紧固定杆103时,车架本体1处于锁定状态。当第一卡槽104d和第二卡槽101a都松开固定杆103时,车架本体1处于解锁状态。
参见图5至图6d,下面介绍二道锁卡钩104和固定管102的连接方式。二道锁卡钩104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管102的第一孔104a以及与该第一孔104a连通的第二孔104b。第二孔104b与第一孔104a的轴线方向垂直。固定管102穿过第一孔104a。固定管102位于第一孔104a内部的部分的壁体上开设有锁止孔102b。该锁止孔102b与固定管102的圆心孔102a垂直。车架解锁件106的中间一部分位于第二孔 104b中,车架解锁件106的第一端可以经由锁止孔102b伸入到圆心孔102a中。如果车架解锁件106的第一端伸入到圆心孔102a中,车架解锁件106处于锁定状态。处于锁定状态时,二道锁卡钩104和固定管102固定在一起。如果车架解锁件106的第一端未伸入到圆心孔 102a中,车架解锁件106处于解锁状态。处于锁定状态时,二道锁卡钩104可以相对于固定管102有一定角度的转动。在二道锁卡钩104 相对于固定管102的转动角度未超过该限度时,二道锁卡钩104的转动不会引起固定管102的转动。如果二道锁卡钩104的转动超过上述的限度,二道锁卡钩104的转动会引起固定管102一起转动,后文还将详述此处。
继续参见图5至图6d,车架解锁件106距离第一端较近处设置有朝着外部凸起的第一环形件106a。第二孔104b远离第一孔104a的端部朝孔内部突出设置有第二环形件104c。第一环形件106a和第二环形件104c之间夹设中有弹性复位件107。弹性复位件107具体可以为压簧。车架解锁件106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孔104b的外侧,并且拉环 105与车架解锁件106的第二端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5,或者图6a至图6d,下面介绍锁定、解锁二道锁卡钩 104和固定管102;锁定、解锁二道锁卡钩104和固定杆103;以及锁定、解锁卡钩安装座101和固定杆103的详细过程。
向外拉动拉环105、拉环105会压缩弹性复位件107,并且拉环 105会带动车架解锁件106沿着第二孔104b的内壁滑移,以使得拉环 105的第一端从固定管102的锁止孔102b中脱离出来。这样就使得二道锁卡钩104和固定管102之间的锁定被解除了。
继续向上拉动拉环105,拉环105会带动脚踏解锁销321和二道锁座卡钩共同围绕着固定管102转动,以使得二道锁卡钩104的第一卡槽104d离开固定杆103,以解锁二道锁座卡钩与固定杆103。
二道锁卡钩104相当于固定管102的转动是有角度范围的,当二道锁卡钩104相当于固定管102转动至极限位置(由限位件6限位,参见图6d),继续拉动拉环105,这会使得二道锁卡钩104会带动固定管102一起转动。由于固定管102和卡钩安装座101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管102转动会带动卡钩安装座101一起转动。上文介绍了,由于卡钩安装座101和座架组200的第三枢轴C的位置满足:固定杆 103和固定管102都位于卡钩安装座101与座架组200的第三枢轴C 的同一侧,所以向上拉动拉环105,会使得卡钩安装座101转动也是向上的,这样就使得卡钩安装座101的第二卡槽101a远离了固定杆 103。至此,车架本体1在第一枢轴C的锁定被解除了,通过拉动收车钢丝绳6,参见图2,可以收合车架本体1。
车架本体1收合过程中,前脚组100、座架组200、手把组300 以及后脚组400的相互枢接处都会转动。盖体12是设置于前脚组100 和手把组300之间的部件。盖体12有两个枢接轴,一个为第一枢轴A,另一个为第二枢轴B,参见图2。盖体12是固定在后脚400上的、不会转动、手把组300/前脚组100分别可转动连接在盖体12上,以形成第一枢轴A、第二枢轴B。在车架收合过程中,盖体12不转动,盖体 12上的前脚组100绕着第一枢轴A转动。后文将介绍如何实现脚踏组件2被解锁,进而随着车架本体1的收合而收合。在介绍该内容之前,先介绍脚踏组件2、姿态调节机构4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脚踏组件2 和车架本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
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婴儿车车架还包括姿态调节机构4,姿态调节机构4设置于脚踏组件2和车架本体1之间,姿态调节机构 4被构造为调节脚踏组件2相对于处于展开状态的车架本体1的姿态。
下面介绍脚踏组件2、锁紧机构3、姿态调节机构4各自的实现方式以及连接关系。
参见图8,脚踏组件2不是前脚组100上的踏脚板,而是单独的、供婴幼儿脚踩的杆件。脚踏组件2包括横管21、扳手固定座22、扳手 23和折弯管24。折弯管24大致为L型的,采用两个L型管子、一根横管21共同形成四方形的结构,以方便婴幼儿脚踩。横管21为直管,横管21是可转动部件,在解锁之后可以转动。脚踏组件2的解锁操作由两组机构实现,一组是姿态调节机构4,姿态调节机构4可以在车架本体1处于展开锁定状态时,解锁脚踏组件2,然后手动抬起、放下折弯管24,以实现脚踏组件2的姿态调节。另一组实现脚踏组件2 解锁的机构是上文提及的解锁机构32。解锁机构32可以在车架本体1 解锁之后,一并解锁脚踏组件2,然后在拉簧作用下,使得脚踏组件2 随着车架本体1的收合同步收合。拉簧是设置在横管21和车架本体1 之间的为驱动部件5。后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参见图9a、图15和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姿态调节机构4的驱动件43固定在脚踏组件2上,这样可以方便地调节脚踏组件2的姿态,即相对于前脚组100的角度。为了便于安装驱动件43,如上文介绍的,脚踏组件2还包括扳手固定座22以及扳手23。扳手固定座22 与两个折弯管24均固定连接,且扳手固定座22位于两个折弯管24 之间。扳手23可转动地安装于扳手固定座22,驱动件43与扳手23 连接,通过扳手23相对于扳手固定座22的转动来驱动上文介绍的驱动件43运动。折弯管24的一端与脚踏关节41的第二安装孔412固定连接,折弯管24的另一端与扳手固定座22固定连接。驱动件43具体为绳,该绳通过压套45压紧在扳手固定座22上。该压套45同开口销 46与扳手固定座22固定连接。该绳的端部与把手23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折弯管24远离扳手固定座22的一端都安装有后文介绍的脚踏关节41。
下面先介绍锁定机构31的具体实现方式。
参见图9a至图12,车架本体1包括前脚管关节11。锁定机构31 包括第一啮合齿311和锁紧齿轮312。第一啮合齿311设置于前脚管关节11,锁紧齿轮312设置有第二啮合齿312a。当第一啮合齿311 和第二啮合齿312a相互啮合,脚踏组件2相对于车架本体1处于锁定状态;当第一啮合齿311和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啮合,脚踏组件2 相对于车架本体1处于解锁状态。并且,脚踏组件2和车架本体1之间的锁定状态随着车架本体1的解锁而解锁。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得第一啮合齿311和第二啮合齿312a在轴向方向相互远离,以脱离啮合关系;通过使得第一啮合齿311和第二啮合齿312a在轴向方向相互靠近,以形成啮合关系。
参见图11,为了使得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第一啮合齿311时,两者更加容易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啮合齿312a朝向第一啮合齿311的端面设置有导向斜面312b。
下面介绍解锁机构32的具体实现方式。
参见图9a至图12,车架本体1还包括盖体12,盖体12设置于前脚管关节11远离锁紧机构3的一侧。参见图9a和图9b,解锁机构32 包括脚踏解锁销321以及解锁斜面322。脚踏解锁销321可沿自身轴向移动地设置于前脚管关节11,且脚踏解锁销321贯穿且伸出前脚管关节11。盖体12设置有解锁斜面322。其中,盖体12被构造为:前脚组100相对于盖体12转动会使得解锁斜面322抵顶脚踏解锁销321,以使得脚踏解锁销321沿着自身轴向移动,在脚踏解锁销321相对于盖体12直线移动的过程中,脚踏解锁销321会逐渐推到第二啮合齿 312a朝向第一啮合齿311的端面。这样脚踏解锁销321就可以将第二啮合齿312a朝着远离第一啮合齿311的方向推,使得第一啮合齿311 和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啮合。
参见图9a至图14,下面介绍姿态调节机构4的具体实现方式。
姿态调节机构4设置于锁紧齿轮312远离前脚管关节11的一侧;调节机构被构造为使得锁紧齿轮312的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第一啮合齿311。
姿态调节机构4也可以使得第一啮合齿311和第二啮合齿312a 脱离/形成啮合关系。姿态调节机构4使得第一啮合齿311和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啮合后,脚踏组件2可以相对于车架本体1转动,以调节脚踏组件2的姿态,即脚踏组件2相对于车架本体1的角度。
上文介绍的脚踏关节41是姿态调节机构4的一部分,除了脚踏关节41之外,姿态调节机构4还包括滑套42以及驱动件43。参见图10,脚踏关节41具有第一安装孔411。参见图14a和图14b,滑套42具有贯穿的通孔424,滑套42的内壁设置有抵顶斜面421。参见图11,锁紧齿轮312远离第二啮合齿312a的端部设置有朝着外部凸起的弧面 312c;抵顶斜面421位于弧面312c和第二啮合齿312a之间,且弧面 312c与抵顶斜面421抵顶在一起;滑套4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孔411内部。驱动件43与滑套42连接,以使得滑套42相对于脚踏关节41转动。其中,滑套42相对于脚踏关节41转动会使得抵顶斜面 421带着弧面312c轴向移动,以使得第一啮合齿311和第二啮合齿 312a脱离啮合。
参见图9a和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43包括拉绳,滑套 42的外表面沿着周向设置有凹槽422,拉绳的其中一段位于凹槽422 中,且拉绳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滑套42固定,拉绳的另一个端部作为施力端。
参见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套42设置有避让槽423,避让槽 423与弧面312c的形状匹配,以在弧面312c安装至滑套42的过程中避免抵顶斜面421和弧面312c干涉。
参见图9a和图1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姿态调节机构4还包括复位弹簧44,设置于滑套42和第二啮合齿312a之间,复位弹簧44 被构造为使得滑套42复位。
从上文介绍的可以看出,脚踏组件2主要有以下动作:自身的姿态调节、随着车架本体1的收合而收合。
在这两个动作之前,都需要将脚踏组件2和车架本体1之间的锁定解开。解锁最终都是通过第二啮合齿312a离开第一啮合齿311实现的,区别在于:在自身的姿态调节过程中,第二啮合齿312a是被驱动件43带着离开第一啮合齿311的。在脚踏组件2随着车架本体1的收合而收合的过程中,是盖体12上的解锁斜面121推动脚踏解锁销321 去抵顶第二啮合齿312a,以使得第二啮合齿312a和第一啮合齿311 分开。
具体来说,在自身的姿态调节过程中,第二啮合齿312a和第一啮合齿311分开的过程如下:在扳动扳手23时,扳手23相对于扳手固定座22转动,那么与扳手23固定连接的绳(作为驱动件43)就会被拉动。由于绳的另一端与滑套42固定在一起。绳被拉动后,会带动滑套42相对于脚踏关节41转动。在滑套4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滑套 42和锁紧齿轮312通过抵顶斜面421和弧面312c配合,滑套42的抵顶斜面421会推着弧面312c朝着远离第一啮合齿31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啮合齿311和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啮合,这就实现了脚踏组件2相对于车架本体1的解锁。解锁后,可以手动上下调节脚踏组件2相对于车架本体1的角度,以实现脚踏组件2的姿态调整。
在在脚踏组件2随着车架本体1的收合而收合的过程中,第二啮合齿312a和第一啮合齿311分开的过程如下:第三枢轴C被解锁后,盖体12会随着车架本体1的收合而转动。在连接于盖体12的前脚组 100转动过程中,盖体12上的解锁斜面121推动脚踏解锁销321去抵顶第二啮合齿312a,以使得第二啮合齿312a和第一啮合齿311分开。
参见图17a~图17d,下面介绍脚踏组件2随着车架组件收合的折叠过程。
如图17a所示,原始状态为车架本体1处于展开状态,车架解锁件106在弹性复位件107的独立作用下穿入第一孔104a,二道锁卡钩 104被锁死,二道锁卡钩104卡合在固定杆103上,车架解锁件106 被锁定,车架解锁件106卡合在固定杆103的另一侧,从而保持车架本体1处于展开状态。
当需要折叠车架本体1时,参见图6a至图7b,通过拉动拉环105,车架解锁件106在拉环105的作用下克服弹性复位件107的作用力脱离第一孔104a,二道锁卡钩104被解锁,此时通过拉环105向上提,带动二道锁卡钩104转动,二道锁卡钩104脱离固定杆103,车架解锁件106解锁。此时通过拉环105继续向上提,继而带动车架解锁件 106转动,车架解锁件106脱离固定杆103,车架解锁件106处于解锁状态。车架本体1折叠完成后可站立,占用空间小,折叠稳定性高。
在车架本体1围绕第三枢轴C转动收合过程如下:盖体12上的解锁斜面121推动上文介绍的脚踏解锁销321。脚踏解锁销321推动第二啮合齿312a移动,以解锁脚踏组件4。随后脚踏组件4被固定在座架组200的座架管上的驱动部件5,具体为拉簧拉动以枢轴C转动收合脚踏组件4。
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婴儿车,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婴儿车车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本体(1),被构造为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
脚踏组件(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1);以及
锁紧机构(3),包括锁定机构(31)和解锁机构(32);所述锁定机构(31)和解锁机构(32)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1)和所述脚踏组件(2)之间,所述锁定机构(3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脚踏组件(2)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1)处于以下锁定状态,所述解锁机构(32)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脚踏组件(2)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1)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所述脚踏组件(2)和所述车架本体(1)之间的锁定状态随着所述车架本体(1)的解锁而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包括前脚管关节(11);
所述锁定机构(31)包括第一啮合齿(311)和锁紧齿轮(312);所述第一啮合齿(311)设置于所述前脚管关节(11),所述锁紧齿轮(312)设置有第二啮合齿(312a);
当所述第一啮合齿(311)和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相互啮合,所述脚踏组件(2)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1)处于锁定状态;当所述第一啮合齿(311)和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啮合,所述脚踏组件(2)相对于所述车架本体(1)处于解锁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朝向所述第一啮合齿(311)的端面设置有导向斜面(312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本体(1)还包括盖体(12),所述盖体(12)设置于所述前脚管关节(11)远离所述锁紧机构(3)的一侧;
所述解锁机构(32)包括脚踏解锁销(321)以及解锁斜面(322),所述脚踏解锁销(321)可沿自身轴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前脚管关节(11),且所述脚踏解锁销(321)贯穿且伸出所述前脚管关节(11);所述盖体(12)设置有所述解锁斜面(322);
其中,所述盖体(12)被构造为:通过所述解锁斜面(322)抵顶所述脚踏解锁销(321),以使得脚踏解锁销(321)沿着自身轴向移动,以推开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311)和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姿态调节机构(4),设置于所述脚踏组件(2)和所述车架本体(1)之间,所述姿态调节机构(4)被构造为调节所述脚踏组件(2)相对于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车架本体(1)的姿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机构(4)设置于所述锁紧齿轮(312)远离所述前脚管关节(11)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被构造为使得所述锁紧齿轮(312)的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所述第一啮合齿(3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机构(4)包括:
脚踏关节(41),具有第一安装孔(411);
滑套(42),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滑套(42)的内壁朝内突出设置有抵顶斜面(421);所述锁紧齿轮(312)远离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的端部设置有朝着外部凸起的弧面(312c);所述抵顶斜面(421)位于所述弧面(312c)和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之间,且所述弧面(312c)与所述抵顶斜面(421)抵顶在一起;所述滑套(42)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411)内部;以及
驱动件(43),与所述滑套(42)连接,以使得所述滑套(42)相对于所述脚踏关节(41)转动;
其中,所述滑套(42)相对于所述脚踏关节(41)转动会使得所述抵顶斜面(421)带着所述弧面(312c)轴向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311)和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脱离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3)包括拉绳,所述滑套(42)的外表面沿着周向设置有凹槽(422),所述拉绳的其中一段位于所述凹槽(422)中,且所述拉绳的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滑套(42)固定,所述拉绳的另一个端部作为施力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42)设置有避让槽(423),所述避让槽(423)与所述弧面(312c)的形状匹配,以在所述弧面(312c)安装至滑套(42)的过程中避免所述抵顶斜面(421)和所述弧面(312c)干涉。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调节机构(4)还包括:
复位弹簧(44),设置于所述滑套(42)和所述第二啮合齿(312a)之间,所述复位弹簧(44)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滑套(42)复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组件(2)包括:
横管(21),插入到所述脚踏关节(41)的第一安装孔(411)中,且所述脚踏关节(41)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1)连通的第二安装孔(412);
扳手固定座(22);
扳手(2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扳手固定座(22),所述驱动件(43)与所述扳手(23)连接,通过所述扳手(23)相对于所述扳手固定座(22)的转动来驱动所述驱动件(43)运动;以及
折弯管(24),所述折弯管(24)的一端与所述脚踏关节(41)的第二安装孔(412)固定连接,所述折弯管(24)的另一端与所述扳手固定座(22)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固定座(22)的长度方向的每一侧都安装有一所述折弯管(24),每个所述折弯管(24)远离所述扳手固定座(22)的一端都安装有一所述脚踏关节(4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部件(5),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1)和所述脚踏组件(2)之间,所述驱动部件(5)被构造为在所述脚踏组件(2)处于解锁状态时,带动所述脚踏组件(2)随着所述车架本体(1)收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5)包括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组件(2)固定连接。
15.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婴儿车车架。
CN202021585534.2U 2020-08-03 2020-08-03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Active CN212447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5534.2U CN212447752U (zh) 2020-08-03 2020-08-03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5534.2U CN212447752U (zh) 2020-08-03 2020-08-03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7752U true CN212447752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75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5534.2U Active CN212447752U (zh) 2020-08-03 2020-08-03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77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1517B (zh) 婴儿车
US9580098B2 (en) Foldable strollers
CN102975757B (zh) 可收合婴儿承载装置
EP2776301B1 (en) Baby stroller
US10286940B2 (en) Child stroller apparatus
US7441794B2 (en) Foldable stroller
US6893031B2 (en) Folding stroller
EP2703250B1 (en) Joint device
US20110248479A1 (en) Infant Carrier Apparatus and Its Adjusting Method
KR20130138221A (ko) 개선된 접이식 유모차
WO2009077788A2 (en) An improved pushchair frame
CN113104091B (zh) 车架收折机构、车架锁定机构、背靠释锁机构及婴儿车
US11260892B2 (en) Pushchair chassis and pushchair
CN212447752U (zh)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CN114056413A (zh) 婴儿车车架以及婴儿车
WO2021237783A1 (zh) 儿童推车
US20210394809A1 (en) Foldable stroller
US20230365180A1 (en) Child carry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child carrier
EP0639489A2 (en) Locking hinge
CN111409682A (zh) 车架与婴儿车
CN212220352U (zh) 婴儿车座位组件及婴儿车
CN216424525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0466587B (zh) 可收折扶手及婴儿载具
CN113247076A (zh) 婴儿车座位组件及婴儿车
TW202417296A (zh) 背靠釋鎖機構及嬰兒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