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7057A - 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7057A
TW201917057A TW107136668A TW107136668A TW201917057A TW 201917057 A TW201917057 A TW 201917057A TW 107136668 A TW107136668 A TW 107136668A TW 107136668 A TW107136668 A TW 107136668A TW 201917057 A TW201917057 A TW 2019170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actuator
power
braking
pist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9332B (zh
Inventor
名合大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7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9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933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可因應人力驅動車輛的行進狀況來適當地控制輔助力的人力驅動車輛之控制裝置。   [解決手段] 人力驅動車輛的控制裝置含有控制部,其控制用來輔助人力驅動車輛之推進的馬達。前述控制部,其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傾斜角為第1既定角度以上,且,在要求使設在前述人力驅動車輛的變速機動作的情況,是以前述馬達的輔助力成為第1既定值以下的第1控制狀態來控制前述馬達。

Description

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煞車裝置及具備此的煞車系統。
已知有搭載於人力驅動車,且藉由電力來驅動的煞車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煞車裝置,具備: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予以制動的制動部、用以驅動制動部的致動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7-3039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以可適當地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予以制動為佳。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可適當地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予以制動的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第1觀點的煞車裝置,是具備:制動部,其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予以制動;第1致動器,其藉由動力傳達媒介來驅動前述制動部;以及第2致動器,其因應對操作裝置的輸入而藉由電力來驅動前述第1致動器。   根據第1觀點的煞車裝置,是因應對操作裝置的輸入來使第2致動器被電力給驅動,並使第2致動器驅動第1致動器,使第1致動器藉由動力傳達媒介來驅動制動部。因此,可適當地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予以制動。
接著前述第1觀點之第2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第2致動器,是藉由伴隨著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行進而以發電機構所發電的電力來動作。   根據第2觀點的煞車裝置,就沒有必要外部電源之電力的蓄電及供給,可使用由發電機構所發電的電力來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1或第2觀點之第3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第2致動器,是含有電氣馬達。   根據第3觀點的煞車裝置,可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1~第3觀點之任一者之第4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第1致動器,含有泵,其使用作為前述動力傳達媒介的流體。   根據第4觀點的煞車裝置,可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1~第4觀點之任一者之第5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制動部,含有夾持前述旋轉體的卡鉗。   根據第5觀點的煞車裝置,可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1或第2觀點之第6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第2致動器,含有電氣馬達,前述第1致動器,含有泵,其使用作為前述動力傳達媒介的流體,前述泵,含有藉由前述電氣馬達來驅動的主活塞。   根據第6觀點的煞車裝置,可適當地使用流體來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6觀點之第7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制動部,含有夾持前述旋轉體的卡鉗,前述卡鉗,含有:卡鉗本體、設在前述卡鉗本體的複數個從動活塞、設在前述卡鉗本體且伴隨著前述主活塞的動作而對前述複數個從動活塞供給油壓的流路。   根據第7觀點的煞車裝置,由於從動活塞及流路是設在卡鉗本體,故可簡單地構成煞車裝置。
接著前述第7觀點之第8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泵及前述電氣馬達是設在前述卡鉗本體。   根據第8觀點的煞車裝置,可簡單地構成煞車裝置。
接著前述第8觀點之第9觀點的煞車裝置中,進一步具備:將前述電氣馬達的旋轉予以變速並傳達至前述主活塞的第1變速機構,前述第1變速機構,是設在前述卡鉗本體。   根據第9觀點的煞車裝置,可將電氣馬達的旋轉予以變速並傳達至主活塞。
接著前述第9觀點之第10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第1變速機構,是減速機構。   根據第10觀點的煞車裝置,可將電氣馬達的旋轉予以減速並傳達至主活塞。
接著前述第7~第10觀點之任一者之第11觀點的煞車裝置中,進一步具備與前述泵連繋且設在前述卡鉗本體的儲液槽。   根據第11觀點的煞車裝置,可更適當地對從動活塞供給油壓。
接著前述第7~第11觀點之任一者之第12觀點的煞車裝置中,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的第2變速機構。   根據第12觀點的煞車裝置,可適當地使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
接著前述第12觀點之第13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第2變速機構,是使前述主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藉此使前述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   根據第13觀點的煞車裝置,可容易使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
接著前述第12觀點之第14觀點的煞車裝置中,前述第2變速機構,是使前述主活塞之每單位時間的前述流體的送出量變化,藉此使前述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   根據第14觀點的煞車裝置,可容易使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
本發明之第15觀點的煞車系統,具備:前述第1~第14觀點之任一者的前述煞車裝置、以及伴隨著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行進來發電的發電機構。   根據第15觀點的煞車系統,就沒有必要外部電源之電力的蓄電及供給,可使用由發電機構所發電的電力來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15觀點之第16觀點的煞車系統中,前述發電機構,是含有輪轂發電機、輪阻發電機、輔助再生機構、及振動發電元件的至少一個。   根據第16觀點的煞車系統,可將多種發電機構適用於煞車系統。
接著前述第15或第16觀點之第17觀點的煞車系統中,進一步具備:將來自前述發電機構的電力予以蓄電的蓄電部。   根據第17觀點的煞車系統,即使是來自發電機構的電力不足的狀況下,亦可使用蓄電於蓄電部的電力,藉此來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17觀點之第18觀點的煞車系統中,前述蓄電部,含有蓄電池。   根據第18觀點的煞車系統,可簡單地構成蓄電部。
接著前述第17或第18觀點之第19觀點的煞車系統中,前述蓄電部,是構成為亦可藉由前述發電機構以外的外部電源來充電。   根據第19觀點的煞車系統,可將充分的電力蓄電至蓄電部。
接著前述第17~第19觀點之任一者之第20觀點的煞車系統中,前述第2致動器,是藉由來自前述蓄電部的電力來動作。   根據第20觀點的煞車系統,可使用蓄電於蓄電部的電力來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前述第15~第20觀點之任一者之第21觀點的煞車系統中,進一步具備前述操作裝置。   根據第21觀點的煞車系統,可因應對操作裝置的輸入來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15~第21觀點之任一者之第22觀點的煞車系統中,進一步具備控制部,其因應對前述操作裝置的輸入來控制前述煞車裝置。   根據第22觀點的煞車系統,可因應對操作裝置的輸入來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接著前述第7~第14觀點之任一者之第23觀點的煞車系統中,具備:設在前述卡鉗本體,且控制前述第1致動器的致動器控制裝置。   根據第23觀點的煞車系統,可簡單地構成煞車裝置。
接著前述第23觀點之第24觀點的煞車系統中,前述致動器控制裝置,構成為可與外部機器進行無線通訊。   根據第24觀點的煞車系統,能高便利性。
接著前述第24觀點之第25觀點的煞車系統中,前述外部機器,含有前述操作裝置。   根據第25觀點的煞車系統,可適當地與操作裝置通訊。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可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
(第1實施形態)   參照圖1,針對含有煞車系統10的人力驅動車A進行說明。   人力驅動車A,含有煞車系統10。在此,人力驅動車,是代表著關於行進用的原動力至少部分地使用人力的車輛,包含以電動輔助人力的車輛。僅使用人力以外之原動力的車輛,並不包含在人力驅動車。特別是僅使用內燃機為原動力的車輛,並不包含在人力驅動車。通常,於人力驅動車,是預設為小型輕型車輛,且預設為在公路駕駛不需要駕照的車輛。圖示的人力驅動車A,是補助地以電動來驅動的自行車(e-bike)。更具體來說,圖示的人力驅動車A,是日常自行車。人力驅動車A,進一步含有:框架A1、前叉A2、前輪A3、後輪A4、握把A5、及傳動機構B。
傳動機構B,含有:曲柄組構C、前鏈輪D1、後鏈輪D2、及輪鏈D3。曲柄組構C,含有:曲柄軸C1、一對的曲柄臂C2、及一對的踏板C3。一對的踏板C3,是可旋轉地安裝在曲柄臂C2的前端。
前鏈輪D1,是以與曲柄軸C1一體地旋轉的方式設在曲柄組構C。後鏈輪D2,是設在後輪A4的輪轂A6。輪鏈D3,是捲掛在前鏈輪D1及後鏈輪D2。由人力驅動車A的搭乘者對踏板C3所施加的驅動力,是透過前鏈輪D1、輪鏈D3、及後鏈輪D2而傳達至後輪A4。
人力驅動車A,是進一步含有電動補助單元E。電動補助單元E,是以輔助人力驅動車A之推進力的方式來動作。電動補助單元E,例如對應施加於踏板C3的驅動力來動作。電動補助單元E,含有電氣馬達E1。電動補助單元E,是藉由搭載在人力驅動車A的電池BT所供給的電力來驅動。
煞車系統10,具備一對的煞車裝置12。在該實施形態,煞車裝置12,是將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予以制動的碟煞裝置。旋轉體F,是分別設在人力驅動車A的前輪A3及後輪A4的碟煞轉子F1。一方的煞車裝置12,例如對應前輪A3來設置。另一方的煞車裝置12,例如對應後輪A4來設置。一對的煞車裝置12,互相具有相同的構造。煞車裝置12,亦可為輪圈煞車裝置。此情況,旋轉體F是輪圈F2。
煞車裝置12,具備:制動部14,其將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予以制動;第1致動器18,其藉由動力傳達媒介16來驅動制動部14;以及第2致動器20,其驅動第1致動器18。制動部14,含有夾持旋轉體F的卡鉗。第1致動器18及第2致動器20,例如設在框架A1、前叉A2、及制動部14的任一者。在該實施形態,在對應前輪A3的煞車裝置12中,第1致動器18及第2致動器20,是設在前叉A2的叉刀A8(圖1圖面內側的叉刀)。且,在對應後輪A4的煞車裝置12中,第1致動器18及第2致動器20,是設在框架A1的座位支撐部A9(圖1圖面內側的座位支撐部)。
煞車系統10,進一步具備操作裝置22及控制部24(參照圖2)。操作裝置22,是對於人力驅動車A的中心平面,分別設在握把A5的左側、及握把A5的右側。一對的操作裝置22,是各自含有操作桿22A。控制部24,是對應往操作裝置22的輸入來控制煞車裝置12。控制部24,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在該實施形態,控制部24,是因應一方的操作裝置22的操作桿22A之操作來控制一方的煞車裝置12,因應另一方的操作裝置22的操作桿22A之操作來控制另一方的煞車裝置12。對各操作裝置22設置個別的控制部24,來控制各煞車裝置12亦可。且,因應一對操作裝置22的各個操作來使各煞車裝置12動作亦可。該情況,使一方的操作裝置22的操作之各煞車裝置12之制動力的比率,與另一方的操作裝置22的操作之各煞車裝置12之制動力的比率成為不同亦可。
如圖2所示般,煞車系統10,是進一步具備:伴隨著人力驅動車A的行進來發電的發電機構26、及將來自發電機構26的電力予以蓄電的蓄電部28。發電機構26,是構成為:可對構成煞車系統10的各種電氣元件及蓄電部28來供給電力。構成煞車系統10的各種電氣元件,例如含有第2致動器20及控制部24。蓄電部28,含有蓄電池。蓄電部28,是構成為:可對構成煞車系統10的各種電氣元件供給電力。蓄電部28,是構成為亦可藉由發電機構26以外的外部電源EP來充電。
發電機構26,是含有:輪轂發電機26A、輪阻發電機26B、輔助再生機構26C、及振動發電元件26D的至少一個。輪轂發電機26A,是設在前輪A3的輪轂A7(參照圖1)、及後輪A4的輪轂A6之至少一方。輪阻發電機26B,是以可接觸前輪A3、前輪A3的輪圈F2、後輪A4、及後輪A4的輪圈F2之中的至少一個的方式,來設在框架A1及前叉A2的至少一方。輔助再生機構26C,例如藉由電動補助單元E的電氣馬達E1來構成。振動發電元件26D,是設置在前輪A3及後輪A4容易受到來自地面(圖示省略)之振動的影響的部分。振動發電元件26D,是設在框架A1及前叉A2的至少一方。
第2致動器20,是因應對操作裝置22的輸入而藉由電力來驅動第1致動器18。第2致動器20,是藉由伴隨著人力驅動車A的行進而以發電機構26所發電的電力來動作。第2致動器20,是藉由來自蓄電部28的電力來動作。在該實施形態,第2致動器20,是藉由發電機構26所發電之電力、及蓄電在蓄電部28之電力的至少一方來動作,而驅動第1致動器18。第2致動器20,含有電氣馬達20A。且,第2致動器20,是含有使電氣馬達20A的旋轉變速(減速或加速)的變速機(圖示省略)。
第1致動器18,是含有泵18A,其使用作為動力傳達媒介16的液體。在該實施形態,動力傳達媒介16,是液壓油。在該實施形態,使第2致動器20的電氣馬達20A動作藉此使泵18A驅動,而將動力傳達媒介16之液壓油的油壓賦予至制動部14。藉此,卡鉗的制動部14,是將至少一個摩擦構件(圖示省)按壓至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來制動旋轉體F。
控制部24,是因應對操作裝置22的輸入,來控制電氣馬達20A使對應的第2致動器20動作。在該實施形態,是藉由發電機構26所發電之電力、及蓄電在蓄電部28之電力的至少一方來使第2致動器20的電氣馬達20A動作,而驅動第1致動器18的泵18A。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3,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煞車系統100進行說明。關於第2實施形態的煞車系統100,針對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構造,附上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2實施形態的煞車系統100,是具備煞車裝置112及致動器控制裝置130。煞車裝置112,具備:制動部114,其將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予以制動;第1致動器18,其藉由動力傳達媒介16來驅動制動部114;以及第2致動器20,其驅動第1致動器18。
第2致動器20,含有電氣馬達20A。第1致動器18,是含有泵18A,其使用作為動力傳達媒介16的流體。泵18A,是含有由電氣馬達20A來驅動的主活塞132。因此,可使用液壓油等之流體亦即動力傳達媒介16來適當地制動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
泵18A,進一步具備:收容主活塞132的缸體134、及使主活塞132在缸體134內往復移動的活塞移動部136。活塞移動部136,是將電氣馬達20A之輸出軸20AX的旋轉運動變換為直線運動。活塞移動部136,是具備滾珠螺桿136A及移動體136B。滾珠螺桿136A是使中心軸配置成與主活塞132的中心軸一致。於移動體136B插入有滾珠螺桿136A。於移動體136B連接有主活塞132之一方的端部。使電氣馬達20A的輸出傳達至滾珠螺桿136A,藉此滾珠螺桿136A是往第1方向或第2方向旋轉。移動體136B,是藉由複數個導引軸來引導,而伴隨著滾珠螺桿136A的旋轉來直線地移動。滾珠螺桿136A往第1方向旋轉的情況,移動體136B及主活塞132是往接近制動部114的方向移動。因此,缸體134內的容積會減少,而將液壓油的油壓供給至制動部114。滾珠螺桿136A往第2方向旋轉的情況,移動體136B及主活塞132是往遠離制動部114的方向移動。因此,缸體134內的容積會增加,而使供給至制動部114的液壓油之油壓減少。
制動部114,含有夾持旋轉體F的卡鉗138。卡鉗138,含有:卡鉗本體140、設在卡鉗本體140的複數個從動活塞142、設在卡鉗本體140且伴隨著主活塞132的動作而對複數個從動活塞142供給油壓的流路144。從動活塞142及流路144是設在卡鉗本體140,故可簡單地構成煞車裝置112。泵18A及電氣馬達20A是設在卡鉗本體140。因此,可簡單地構成煞車裝置112。
從動活塞142,含有第1從動活塞142A及第2從動活塞142B。第1從動活塞142A,是部分地收容在設在卡鉗本體140的第1室140A。第2從動活塞142B,是部分地收容在設在卡鉗本體140的第2室140B。
第1從動活塞142A及第2從動活塞142B,是藉由返回彈簧(圖示省略)而往遠離碟煞轉子F1的方向彈推。第1從動活塞142A,是設置成透過未圖示的第1煞車墊片來與碟煞轉子F1之一方的面相對向。第1從動活塞142A,是由泵18A來供給既定的油壓,藉此抵抗返回彈簧的彈推力而朝向碟煞轉子F1之一方的面來移動。第2從動活塞142B,是設置成透過未圖示的第2煞車墊片來與碟煞轉子F1之另一方的面相對向。第2從動活塞142B及第2煞車墊片,是設置成透過碟煞轉子F1來與第1從動活塞142A及第1煞車墊片相對向。第2從動活塞142B,是由泵18A來供給既定的油壓,藉此抵抗返回彈簧的彈推力而朝向碟煞轉子F1之另一方的面來移動。也就是說,第1從動活塞142A及第2從動活塞142B,是透過第1煞車墊片及第2煞車墊片來制動碟煞轉子F1。
流路144,是含有第1流路144A及第2流路144B。第1流路144A,是連繫缸體134與第1室140A。第2流路144B,是連繫第1室140A與第2室140B。
煞車裝置112,是進一步具備第1變速機構146,其將電氣馬達20A的旋轉予以變速並傳達至主活塞132。因此,可將電氣馬達20A的旋轉予以變速並傳達至主活塞132。第1變速機構146,是設在卡鉗本體140。第1變速機構146,是減速機構。因此,可將電氣馬達20A的旋轉予以減速並傳達至主活塞132。第1變速機構146,含有第1齒輪146A及第2齒輪146B。第1齒輪146A,是與電氣馬達20A的輸出軸20AX連結。第1齒輪146A,是與第2齒輪146B咬合。第2齒輪146B,是比第1齒輪146A還長徑的齒輪。第2齒輪146B,是與滾珠螺桿136A連結。電氣馬達20A之輸出軸20AX的旋轉,是被第1變速機構146減速而傳達至滾珠螺桿136A,使滾珠螺桿136A往第1方向或第2方向旋轉。
煞車裝置12,是進一步具備:以與泵18A連繫的方式來設在卡鉗本體140的儲液槽148。儲液槽148,是設置成用來吸收:伴隨著液壓油亦即動力傳達媒介16的體積變化或煞車墊片的摩耗所致之經路容積的變化。因此,可穩定地配置從動活塞142。
致動器控制裝置130,是設在卡鉗本體140,且控制第1致動器18。因此,可簡單地構成煞車裝置112。致動器控制裝置130,是構成為可與外部機器無線通訊。因此,提高便利性。外部機器,含有操作裝置22(參照圖1)。致動器控制裝置130,是因應對操作裝置22的輸入,而控制電氣馬達20A來使第2致動器20動作。在該實施形態,是藉由發電機構26所發電之電力、及蓄電在蓄電部28之電力的至少一方來使第2致動器20的電氣馬達20A動作,而驅動第1致動器18的泵18A。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4,針對第3實施形態的煞車系統200進行說明。關於第3實施形態的煞車系統200,針對與第2實施形態共通的構造,附上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3實施形態的煞車系統200,具備煞車裝置212。煞車裝置212,進一步具備:使從動活塞142的移動速度變化的第2變速機構250。煞車裝置212,較佳為具備:使第2變速機構250移動的移動機構262、及連接第2變速機構250與卡鉗本體240的彈推構件270。
第2變速機構250,是使主活塞132的移動速度變化,藉此使從動活塞142的移動速度變化。第2變速機構250,是具備:殼體250A、第1齒輪252、第2齒輪254、第3齒輪256、第4齒輪258、及旋轉軸260。殼體250A,是收容:第1齒輪252、第2齒輪254、第3齒輪256、第4齒輪258、及旋轉軸260。第1齒輪252,是與電氣馬達20A的輸出軸20AX連結。第2齒輪254,是與第1齒輪252咬合。第2齒輪254,是比第1齒輪252還長徑的齒輪。第2齒輪254,是插入有旋轉軸260。第2齒輪254,是與旋轉軸260一體地旋轉。第3齒輪256,是插入有旋轉軸260。第3齒輪256,是比第2齒輪254還短徑的齒輪。第3齒輪256,是與旋轉軸260一體地旋轉。第4齒輪258,是與第3齒輪256咬合。第4齒輪258,是比第3齒輪256還長徑的齒輪。第4齒輪258,是與滾珠螺桿136A連結。電氣馬達20A之輸出軸20AX的旋轉,是透過第1齒輪252、第2齒輪254、第3齒輪256、及第4齒輪258而傳達至滾珠螺桿136A。
移動機構262,是被傳達有電氣馬達20A的旋轉,藉此使收容在殼體250A、及殼體250A的構件往接近從動活塞142的方向移動。移動機構262,是具備:凸輪構件264、複數個滾珠266、及滾珠配置台268。
凸輪構件264,例如為圓盤形狀。於凸輪構件264,插入有旋轉軸260。凸輪構件264,是與旋轉軸260一體地旋轉。凸輪構件264,是與殼體250A接觸。凸輪構件264,是具備與複數個滾珠266接觸的凸輪面264A。凸輪面264A,例如為沿著凸輪構件264的圓周方向使深度變化的面。在一例中,凸輪面264A,是沿著凸輪構件264的圓周方向深度變淺的面。複數個滾珠266,是配置在滾珠配置台268,而可與凸輪面264A接觸。滾珠配置台268,是對卡鉗本體240來固定。彈推構件270,是將殼體250A往遠離從動活塞142的方向彈推。
電氣馬達20A的旋轉是透過第1齒輪252、第2齒輪254、及旋轉軸260而傳達至凸輪構件264,藉此使凸輪構件264旋轉,與複數個滾珠266接觸的凸輪面264A之位置會變化。在凸輪面264A之中最深的面與複數個滾珠266接觸的情況,凸輪構件264與滾珠配置台268之間的距離變得最近。在凸輪面264A之中最淺的面與複數個滾珠266接觸的情況,凸輪構件264與滾珠配置台268之間的距離變得最遠。伴隨著凸輪構件264的旋轉,與複數個滾珠266接觸的凸輪面264A之深度變淺,隨此凸輪構件264會遠離滾珠配置台268,故凸輪構件264是將殼體250A、及收容在殼體250A的構件往遠離滾珠配置台268的方向推動。因此,收容在殼體250A的主活塞132會往接近從動活塞142的方向移動,使缸體134內的容積減少,使液壓油的油壓供給至制動部114。伴隨著凸輪構件264的旋轉之從動活塞142的移動結束的情況,是與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同,藉由往第1方向旋轉的滾珠螺桿136A,使主活塞132進一步往接近從動活塞142的方向移動。因此,缸體134內的容積會進一步減少,使液壓油的油壓供給至制動部114。驅動電氣馬達20A使滾珠螺桿136A往第2方向旋轉的情況,是使凸輪構件264旋轉,而使與複數個滾珠266接觸的凸輪面264A之深度變深。殼體250A、及收容在殼體250A的構件,是藉由彈推構件270的彈推力,而往接近滾珠配置台268的方向移動。
(第4實施形態)   藉由煞車裝置312來構成煞車系統300亦可,其取代第3實施形態的第2變速機構250,而具備圖5所示般的第2變速機構350。第2變速機構350,是使每單位時間之流體的送出量變化,藉此使從動活塞142的移動速度變化。第2變速機構350,是具備:主活塞352、副活塞354、第1彈推構件356、及第2彈推構件358。第4實施形態的主活塞352,例如,是透過第2實施形態所示的第1變速機構146及活塞移動部136,藉由電氣馬達20A來驅動。
主活塞352,是插入至設在副活塞354的孔354A。主活塞352,是設置成可相對於副活塞354移動。第1彈推構件356,是將主活塞352彈推成遠離副活塞354。第1彈推構件356,例如為線圈彈簧。第2彈推構件358,是將副活塞354彈推成遠離卡鉗本體340。第2彈推構件358,例如為碟簧。第2彈推構件358的彈推力,是比第1彈推構件356的彈推力還小。
卡鉗本體340,是具備:第1溝342、第2溝344、及止動件346。第1溝342,是容積比第2溝344還寬廣的溝。第2溝344,是與第1溝342連繋。止動件346,是設在第1溝342的側壁342A。止動件346,是限制副活塞354往遠離第2溝344之方向的移動。副活塞354,是在止動件346與第1溝342的底342B之間移動。
使電氣馬達20A(參照圖3)的輸出傳達至滾珠螺桿136A(參照圖3),藉此滾珠螺桿136A是往第1方向或第2方向旋轉。滾珠螺桿136A往第1方向旋轉的情況,移動體136B(參照圖3)、及主活塞352是往接近制動部114(參照圖3)的方向移動。在主活塞352往接近制動部114的方向移動的情況,透過第1彈推構件356而與主活塞352連接的副活塞354會抵抗第2彈推構件358的彈推力而往接近制動部114的方向移動。因此,第1溝342內的容積會減少,而將液壓油的油壓供給至制動部114。在副活塞354與第1溝342的底342B接觸的情況,主活塞352,是抵抗第1彈推構件356的彈推力而進一步往接近制動部114的方向移動。因此,第2溝344內的容積會減少,而進一步將液壓油的油壓供給至制動部114。
(變形例)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是本發明之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可能之形態的示例,並不意圖用來限定該形態。本發明的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例如可為以下所示之上述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以及組合沒有相互矛盾的至少兩個變形例而得的形態。以下的變形例中,針對與實施形態的形態共通的部分,附上與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蓄電部28的構造,可任意變更。在第1例,蓄電部28,是含有電容器(圖示省略)。在第2例,蓄電部28,是構成為無法以外部電源EP來充電。
・發電機構26的構造,可任意變更。在第1例,發電機構26,是僅對蓄電部28供給電力。根據此例,發電機構26所發電之電力的全部都蓄電於蓄電部28,僅藉由蓄電於蓄電部28的電力來使第2致動器20動作。在第2例,發電機構26,是僅對構成煞車系統10的各種電氣元件供給電力。根據此例,亦可從煞車系統10省略蓄電部28。
・煞車裝置12、112、212、及312的構造,可任意變更。如圖2所示般,第1致動器18,是使用作為動力傳達媒介16的纜線(圖示省略)的纜線控制機構18B。纜線控制機構18B的一例,為齒輪齒條機構。使第2致動器20動作藉此使第1致動器18的纜線控制機構18B驅動,使動力傳達媒介16對纜線控制機構18B位移藉此使制動部14驅動。藉此,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是被制動部14給制動。例如,煞車裝置12是構成為:使纜線控制機構18B驅動藉此使動力傳達媒介16對制動部14被往纜線控制機構18B側拉動,而驅動制動部14。在該情況,於齒輪齒條機構設置單向離合器,並在制動部14設置彈簧等之彈性構件(圖示省略),且構成為在操作裝置22的操作後,使動力傳達媒介16亦即纜線回到制動部14側。
・煞車系統10、100、200、及300的構造,可任意變更。在一例中,發電機構26及蓄電部28的至少一方是從煞車系統10被省略。根據此例,第2致動器20,是藉由電池BT所供給的電力來驅動第1致動器18。
・人力驅動車A的構造,可任意變更。在一例中,電動補助單元E是從人力驅動車A被省略。根據此例,輔助再生機構26C是從發電機構26被省略。
・人力驅動車A的種類,可任意變更。在第1例,人力驅動車A的種類,是道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健行自行車、或是混合自行車。在第2例,人力驅動車A的種類,是滑板車。
10、100、200、300‧‧‧煞車系統
12、112、212、312‧‧‧煞車裝置
14、114‧‧‧制動部
16‧‧‧動力傳達媒介
18‧‧‧第1致動器
18A‧‧‧泵
20‧‧‧第2致動器
20A‧‧‧電氣馬達
22‧‧‧操作裝置
24‧‧‧控制部
26‧‧‧發電機構
26A‧‧‧輪轂發電機
26B‧‧‧輪阻發電機
26C‧‧‧輔助再生機構
26D‧‧‧振動發電元件
28‧‧‧蓄電部
130‧‧‧致動器控制裝置
132、352‧‧‧主活塞
138‧‧‧卡鉗
140、240、340‧‧‧卡鉗本體
142‧‧‧從動活塞
144‧‧‧流路
146‧‧‧第1變速機構
148‧‧‧儲液槽
250、350‧‧‧第2變速機構
A‧‧‧人力驅動車
EP‧‧‧外部電源
F‧‧‧旋轉體
圖1為搭載第1實施形態之煞車系統的人力驅動車之側視圖。   圖2為圖1之煞車系統的方塊圖。   圖3為第2實施形態之煞車系統的示意圖。   圖4為第3實施形態之煞車系統的示意圖。   圖5為第4實施形態之煞車系統的示意圖。

Claims (25)

  1. 一種煞車裝置,是具備:制動部,其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予以制動;   第1致動器,其藉由動力傳達媒介來驅動前述制動部;以及   第2致動器,其因應對操作裝置的輸入而藉由電力來驅動前述第1致動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第2致動器,是藉由伴隨著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行進而以發電機構所發電的電力來動作。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第2致動器,是含有電氣馬達。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第1致動器,含有泵,其使用作為前述動力傳達媒介的流體。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制動部,含有夾持前述旋轉體的卡鉗。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   前述第2致動器,含有電氣馬達,   前述第1致動器,含有泵,其使用作為前述動力傳達媒介的流體,   前述泵,含有以前述電氣馬達來驅動的主活塞。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   前述制動部,含有夾持前述旋轉體的卡鉗,   前述卡鉗,含有:卡鉗本體、設在前述卡鉗本體的複數個從動活塞、設在前述卡鉗本體且伴隨著前述主活塞的動作而對前述複數個從動活塞供給油壓的流路。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泵及前述電氣馬達是設在前述卡鉗本體。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煞車裝置,其進一步具備:將前述電氣馬達的旋轉予以變速並傳達至前述主活塞的第1變速機構,   前述第1變速機構,是設在前述卡鉗本體。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第1變速機構,是減速機構。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煞車裝置,其進一步具備:與前述泵連繋且設在前述卡鉗本體的儲液槽。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煞車裝置,其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的第2變速機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第2變速機構,是使前述主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藉此使前述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煞車裝置,其中,前述第2變速機構,是使前述主活塞之每單位時間的前述流體的送出量變化,藉此使前述從動活塞的移動速度變化。
  15. 一種煞車系統,其具備: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煞車裝置、   伴隨著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行進而發電的發電機構。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煞車系統,其中,前述發電機構,是含有輪轂發電機、輪阻發電機、輔助再生機構、及振動發電元件的至少一個。
  17. 如請求項15或16所述之煞車系統,其進一步具備:將來自前述發電機構的電力予以蓄電的蓄電部。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煞車系統,其中,前述蓄電部,含有蓄電池。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煞車系統,其中,前述蓄電部,是構成為亦可藉由前述發電機構以外的外部電源來充電。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煞車系統,其中,前述第2致動器,是藉由來自前述蓄電部的電力來動作。
  21. 如請求項15或16所述之煞車系統,其進一步具備前述操作裝置。
  22. 如請求項15或16所述之煞車系統,其進一步具備控制部,該控制部是因應對前述操作裝置的輸入來控制前述煞車裝置。
  23. 一種煞車系統,其具備:請求項7至14中任一項所述之煞車裝置、   設在前述卡鉗本體,且控制前述第1致動器的致動器控制裝置。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煞車系統,其中,前述致動器控制裝置,構成為可與外部機器進行無線通訊。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煞車系統,其中,前述外部機器,含有前述操作裝置。
TW107136668A 2017-10-20 2018-10-18 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 TWI769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3756 2017-10-20
JP2017203756 2017-10-20
JP2018088810A JP7144183B2 (ja) 2017-10-20 2018-05-02 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2018-088810 2018-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057A true TW201917057A (zh) 2019-05-01
TWI769332B TWI769332B (zh) 2022-07-01

Family

ID=6662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668A TWI769332B (zh) 2017-10-20 2018-10-18 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44183B2 (zh)
CN (1) CN109969320B (zh)
TW (1) TWI7693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06225B2 (ja) * 2019-05-24 2022-07-26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遊技機
CN114394189B (zh) * 2021-12-28 2023-03-21 安徽欧利宝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盘式制动器
CN117550006B (zh) * 2024-01-12 2024-04-16 唐泽交通器材(泰州)有限公司 一种非机动车机械碟刹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54292A (en) * 1984-02-09 1985-09-04 Kuo Chuo Chang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motorcycle or bicycle brake or clutch
JPH0560157A (ja) * 1991-09-02 1993-03-09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ブレーキアクチユエータ
JPH05112233A (ja) * 1991-10-23 1993-05-07 Honda Motor Co Ltd ブレーキ制御方法
US20080111342A1 (en) * 2006-11-09 2008-05-15 Volkswagen Of America, Inc. Bicycle having an antilock brake
JP5106603B2 (ja) 2010-08-30 2012-12-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回生制動制御装置
JP2012136151A (ja) * 2010-12-27 2012-07-1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ブレーキ装置
DE102012222058B4 (de) * 2012-12-03 2024-03-21 Robert Bosch Gmbh Hydraulisches Bremssystem für Zweiräder
KR101500303B1 (ko) * 2013-07-25 2015-03-18 주식회사 만도 전자식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60375347A1 (en) 2014-01-24 2016-12-29 Rollersafe As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ed And/Or Limited Speed Control
JP2016203923A (ja) 2015-04-28 2016-12-08 ローベルト ボッシュ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及び、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US20170045105A1 (en) 2015-08-04 2017-02-16 Persimmon Technologies, Corp. Electric Brake Caliper
JP2017109699A (ja) 2015-12-18 2017-06-22 ローベルト ボッシュ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液圧制御装置、液圧式ブレーキシステム、及び、自転車
CN205769925U (zh) * 2016-06-30 2016-12-07 皖西学院 一种便于操作的液压盘式制动器
CN106740792B (zh) * 2017-02-07 2019-08-16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制动助力器
JP6462769B2 (ja) 2017-05-29 2019-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9320B (zh) 2021-06-25
JP2019077428A (ja) 2019-05-23
CN109969320A (zh) 2019-07-05
TWI769332B (zh) 2022-07-01
JP7144183B2 (ja) 2022-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54605B2 (ja) 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TW201917057A (zh) 煞車裝置及煞車系統
US943436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regenerative braking
KR101443539B1 (ko) 차동기어를 이용한 전자식 브레이크장치
JP7186069B2 (ja) 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RU2712208C1 (ru) Система безопасного торможения с двойным сцеплением
JP7474560B2 (ja) 操作装置
CN109421872B (zh) 制动装置及电动制动系统
JP2012121457A (ja) 液圧モジュレータ
TW201930129A (zh) 報知系統
JP6276521B2 (ja) シミュレータ装置、absモジュール、制御器、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モーターバイク、取り付ける方法、および、制動する方法
JP2010030362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03301922A (ja) 車両の発進機構
JP5846874B2 (ja) 電動ブレーキ用モータシリンダ装置
KR101990646B1 (ko) 통합형 제동 시스템
WO2020144570A1 (en) Vehicle wheel assembly
JP5119218B2 (ja) 自転車
TWM468443U (zh) 浮動馬達及其剎車裝置
CN112277906B (zh) 踏板制动组件
JP6983319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TWI769345B (zh) 剎車裝置
TWI768143B (zh) 控制裝置及剎車系統
CN107344590B (zh) 油压式时差刹车装置及其总成
CN101596868B (zh) 一种汽车线控制动系统中电子制动器的传动方法及装置
TWI607906B (zh)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