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9345B - 剎車裝置 - Google Patents

剎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9345B
TWI769345B TW107142642A TW107142642A TWI769345B TW I769345 B TWI769345 B TW I769345B TW 107142642 A TW107142642 A TW 107142642A TW 107142642 A TW107142642 A TW 107142642A TW I769345 B TWI769345 B TW I7693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ndby position
friction member
drive unit
information
electric dr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5015A (zh
Inventor
西野高史
名合大輔
中倉正裕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5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5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9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934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60T13/745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acting on a hydraulic system, e.g. a master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1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fluid assistance, drive, or release
    • B60T13/66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662Electrical control in fluid-pressure brake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functions of the control system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085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e.g. travel, force sens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321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deceleration
    • B60T8/3225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ngle-track vehicles,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05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rake elements, e.g. fastening of brake blocks in their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的剎車裝置。   [技術內容]是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制動的剎車裝置,具備:可接觸前述旋轉體的摩擦構件、及從第1待機位置及比前述第1待機位置更遠離前述旋轉體的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將前述摩擦構件移動的電動驅動部。

Description

剎車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剎車裝置。
作為被適用在人力驅動車的剎車裝置,已知例如專利文獻1的剎車裝置。此剎車裝置,是具備:可接觸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的摩擦構件、及將摩擦構件移動的電動驅動部。藉由制動器操作裝置被操作而使摩擦構件與旋轉體接觸,使旋轉體被制動。另一方面,在制動器操作裝置未被操作的狀態下,摩擦構件是被配置於從旋轉體分離的待機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30395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在習知的剎車裝置中,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變更的情況時手動作業是成為必要。因此,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較佳。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的剎車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依照本發明的第1態樣的剎車裝置,是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制動的剎車裝置,具備:可接觸前述旋轉體的摩擦構件、及從第1待機位置及比前述第1待機位置更遠離前述旋轉體的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將前述摩擦構件移動的電動驅動部。   依據前述第1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因為藉由電動驅動部的驅動而使摩擦構件移動,所以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且,在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的情況時,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最佳地制動,在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的情況時,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
在依照前述第1態樣的第2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電動驅動部,是包含電動致動器。   依據前述第2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2態樣的第3態樣的剎車裝置中,進一步具備:藉由前述電動致動器而被驅動的第1驅動部、及藉由來自前述第1驅動部的動力而將前述摩擦構件移動地與前述第1驅動部透過動力傳達媒體被連結的第2驅動部。   依據前述第3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1~第3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4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摩擦構件,是包含在那些之間將前述旋轉體挾持地配置的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   依據前述第4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最佳地制動。
在依照前述第1~第4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5態樣的剎車裝置中,進一步具備依據有關於由使用者所進行的操作的操作資訊、及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狀態的狀態資訊的至少一方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的控制部。   依據前述第5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依據各種資訊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5態樣的第6態樣的剎車裝置中,進一步具備第1輸入部,前述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朝前述第1輸入部輸入的第1操作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第1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6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藉由依據來自剎車裝置的第1輸入部的第1操作資訊將電動驅動部控制,就可以對應使用者的要求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6態樣的第7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前述第1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1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7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對應使用者的要求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變更。且,藉由使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至第2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6或是第7態樣的第8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1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8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對應使用者的要求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變更。且,藉由使摩擦構件從第2待機位置至第1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最佳地制動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5~第8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9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將前述剎車裝置操作用的朝設於制動器操作裝置的第2輸入部輸入的第2操作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第2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9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透過設於制動器操作裝置的第2輸入部與通常的制動器操作同樣地將電動驅動部控制,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9態樣的第10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2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0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對應使用者的要求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變更。且,藉由使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至第2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9或是第10態樣的第11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2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1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對應使用者的要求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變更。且,藉由使摩擦構件從第2待機位置至第1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最佳地制動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5~第11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2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旋轉體朝前述人力驅動車裝卸的第3操作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第3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2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因為依據第3操作資訊使電動驅動部被控制,所以可以對應使用者的要求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12態樣的第13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第3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旋轉體的取下的取下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取下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3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藉由依據取下資訊使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朝第2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13態樣的第14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無關將前述剎車裝置操作用的朝制動器操作裝置的輸入,而依據前述取下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保持於前述第2待機位置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4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假定旋轉體是從人力驅動車被取下的情況時,無關朝制動器操作裝置的輸入可以將摩擦構件保持在第2待機位置,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
在依照前述第12~第14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5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第3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旋轉體的安裝的安裝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安裝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5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藉由依據安裝資訊使摩擦構件從第2待機位置朝第1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省略安裝了旋轉體之後的使用者的作業。
在依照前述第5~第15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16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行走速度的速度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速度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6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藉由依據速度資訊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控制,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16態樣的第17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速度的第1門檻值及前述速度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7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17態樣的第18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速度資訊是顯示前述第1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8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低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至第2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維持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17或是第18態樣的第19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速度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1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19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高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2待機位置至第1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旋轉體最佳地制動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17~第19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20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第1門檻值,是0km/h。   依據前述第20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別人力驅動車是否為停止狀態,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5~第20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21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傾斜的傾斜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傾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1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藉由依據傾斜資訊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控制,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21態樣的第22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傾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前後方向的傾斜的資訊。   依據前述第22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21或是第22態樣的第23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傾斜角度的第2門檻值及前述傾斜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3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23態樣的第24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傾斜資訊是顯示前述第2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4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低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至第2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維持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23或是第24態樣的第25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傾斜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2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5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高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2待機位置至第1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旋轉體最佳地制動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5~第25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26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車手把、鞍座、及踏板的至少1個的負荷的負荷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負荷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6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藉由依據負荷資訊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控制,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26態樣的第27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負荷的第3門檻值及前述負荷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7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27態樣的第28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負荷資訊是顯示前述第3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8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低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至第2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維持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27或是第28態樣的第29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負荷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3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29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高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2待機位置至第1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旋轉體最佳地制動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5~第29態樣的其中任一的第30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朝前述電動驅動部電力供給的電力資訊,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電力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30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藉由依據電力資訊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控制,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30態樣的第31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電力的第4門檻值及前述電力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31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最佳地變更。
在依照前述第31態樣的第32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電力資訊是顯示前述第4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32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低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至第2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維持可以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容易地裝卸的狀態。
在依照前述第31或是第32態樣的第33態樣的剎車裝置中,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電力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4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依據前述第33態樣的剎車裝置的話,判定為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被制動的可能性較高的情況時,藉由將摩擦構件從第2待機位置至第1待機位置移動,就可以形成可以將旋轉體最佳地制動的狀態。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剎車裝置的話,可以將摩擦構件的待機位置容易地變更。
(實施例)   參照第1圖,說明包含本發明的剎車裝置10的人力驅動車A。   在此,人力驅動車,是有關行走用的原動力,至少部分地使用人力的車輛的意思,包含由電動將人力輔助的車輛。只有使用人力以外的原動力的車輛,是未包含在人力驅動車中。尤其是,只有將內燃機關使用在原動力的車輛,是未包含在人力驅動車中。通常,在人力驅動車中,是假定小型輕車輛,是假定在公路中的駕駛不需要許可證(駕照)的車輛。圖示的人力驅動車A,是包含使用電力能量將人力驅動車A的推進輔助的電動輔助單元E的自行車(e-bike)。具體而言,圖示的人力驅動車A,是城市自行車。人力驅動車A,是進一步包含:車架A1、前叉A2、前輪WF、後輪WR,車手把H、及傳動系B。
前輪WF是包含輪轂HF。輪轂HF,是例如具有可使用車輪保持機構QF固定於前叉A2的構造。在本實施例中,藉由使用車輪保持機構QF使輪轂HF被固定於前叉A2,而在前輪WF可旋轉的狀態下被安裝於前叉A2。後輪WR是包含輪轂HR。輪轂HR,是例如具有可使用車輪保持機構QR固定於車架A1的後端部A3的構造。在本實施例中,藉由使用車輪保持機構QR使輪轂HR被固定於後端部A3,而在後輪WR可旋轉的狀態下被安裝於後端部A3。
傳動系B,是構成鏈條驅動型式。傳動系B,是包含:曲柄C、前鏈輪D1、後鏈輪D2、及鏈條D3。曲柄C,是包含:可旋轉地被支撐於車架A1的曲柄軸C1、及各別被設置在曲柄軸C1的兩端部的一對的曲柄臂C2。踏板PD是可旋轉地被安裝於各曲柄臂C2的先端。又,傳動系B,是可以從任意的型式選擇,皮帶驅動型式、或是軸驅動型式也可以。
前鏈輪D1,是與曲柄軸C1一體地旋轉地設於曲柄C。後鏈輪D2,是設於後輪WR的輪轂HR。鏈條D3,是被捲掛在前鏈輪D1及後鏈輪D2。藉由搭乘在人力驅動車A的使用者而被施加在踏板PD上的驅動力,是透過前鏈輪D1、鏈條D3、及後鏈輪D2被傳達至後輪WR。
人力驅動車A,是進一步包含電動輔助單元E。電動輔助單元E,是使人力驅動車A的推進力被輔助地動作。電動輔助單元E,是例如對應被施加在踏板PD上的驅動力而動作。電動輔助單元E,是包含電動馬達E1。電動輔助單元E,是藉由從被搭載於人力驅動車A的電池BT被供給的電力而被驅動。人力驅動車A,是省略電動輔助單元E也可以。
人力驅動車A,是進一步包含制動器系統1。制動器系統1,是包含對應車輪的數量的數量的剎車裝置10。在本實施例中,設於:對應前輪WF的剎車裝置10、及對應後輪WR的剎車裝置10是制動器系統1。2個剎車裝置10,是具有彼此相同的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剎車裝置10,是將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制動的碟剎裝置。旋轉體,是各別設於人力驅動車A的前輪WF及後輪WR的盤式制動器轉子F1(以下也稱為「旋轉體F1」)。剎車裝置10,是輪緣制動器(輪圈剎)裝置也可以。此情況,旋轉體是輪框F2。
制動器系統1,是進一步包含制動器操作裝置G。制動器操作裝置G,是對於人力驅動車A的中心平面,各別被設置在車手把H的右側、及車手把H的左側。制動器操作裝置G,是包含藉由使用者而被操作的操作桿G1。對應一方的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操作桿G1的操作使一方的剎車裝置10被驅動,對應另一方的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操作桿G1的操作使另一方的剎車裝置10被驅動。
參照第2圖及第3圖,說明制動器系統1的具體的構成。   制動器操作裝置G,是例如透過第1油壓軟管H1與對應的剎車裝置10連接。第1油壓軟管H1內,是由作動油被充滿。使油壓對應朝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輸入而作用在剎車裝置10,使剎車裝置10被驅動。第2圖及第3圖,是顯示一方的制動器操作裝置G及一方的剎車裝置10。
制動器操作裝置G,是進一步包含:壓缸G2、及對應操作桿G1的操作而在壓缸G2內移動的活塞G3、及將操作桿G1返回至初期位置地朝活塞G3施加推迫力的推迫構件G4。推迫構件G4,是例如包含彈簧。制動器操作裝置G,是進一步包含可以朝壓缸G2內供給作動油地將作動油貯留的容器G5。在容器G5內,設有例如隔膜(圖示略)。在本實施例中,藉由操作桿G1被操作而使活塞G3在壓缸G2內移動,透過第1油壓軟管H1使油壓作用在剎車裝置10。
剎車裝置10,是具備:可接觸旋轉體F1的摩擦構件12、及從第1待機位置SP1(第2圖參照)及比第1待機位置SP1更遠離旋轉體F1的第2待機位置SP2(第3圖參照)的一方朝另一方將摩擦構件12移動的電動驅動部14。待機位置SP1、SP2,是摩擦構件12不會對於旋轉體F1施加制動力的狀態的摩擦構件12的位置。具體而言,待機位置SP1、SP2,是摩擦構件12(在此為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從旋轉體F1分離的狀態的摩擦構件12的位置。在本實施例中,摩擦構件12,是制動器操作裝置G未被操作的情況時被配置於待機位置SP1、SP2。第2圖,是顯示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SP1的狀態的剎車裝置10。第3圖,是顯示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SP2的狀態的剎車裝置10。
電動驅動部14,是包含電動致動器16。電動致動器16,是電動馬達。又,電動致動器16,是電力地被驅動的話不限定於電動馬達,電磁線圈等也可以。電動驅動部14的電動致動器16,是例如藉由從電池BT被供給的電力而被驅動。剎車裝置10,是進一步具備:藉由電動致動器16而被驅動的第1驅動部20、及藉由來自第1驅動部20的動力而將摩擦構件12移動地與第1驅動部20透過動力傳達媒體22被連結的第2驅動部24。電動驅動部14,是進一步包含可以將電動致動器16的動力朝第1驅動部20傳達地將電動致動器16及第1驅動部20連結的傳達機構18。傳達機構18,是例如齒條和小齒輪機構。
第1驅動部20,是例如包含油壓泵。第1驅動部20,是包含:油壓缸20A、及在油壓缸20A內可移動地被設置的活塞20B。活塞20B,是對應:電動致動器16的動力、及對應朝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輸入而作用的油壓的至少一方,在油壓缸20A內移動。第1驅動部20,是進一步包含:透過第1油壓軟管H1與制動器操作裝置G連接的第1連接部20C、及透過第2油壓軟管H2與第2驅動部24連接的第2連接部20D。第2油壓軟管H2內,是由作動油被充滿。動力傳達媒體22,是包含由作動油被充滿的第2油壓軟管H2。第1驅動部20,是在油壓缸20A內,進一步包含藉由活塞20B被區劃的第1空間20E及第2空間20F。第1空間20E,是與第1連接部20C連通。第2空間20F,是與第2連接部20D連通。第1空間20E及第2空間20F,是由作動油被充滿。
第2驅動部24,是例如將旋轉體F1藉由摩擦構件12挾持的制動卡鉗。摩擦構件12,是包含在那些之間將旋轉體F1挾持地配置的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第2驅動部24,是包含:外殼24A、及藉由來自第1驅動部20的動力而變位的一對的活塞24B、及一對的活塞24B朝彼此遠離的方向變位地朝各活塞24B推迫的推迫構件24C。在本實施例中,第1摩擦構件12A是被安裝於一方的活塞24B,第2摩擦構件12B是被安裝於另一方的活塞24B。推迫構件24C,是透過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將一對的活塞24B推迫。推迫構件24C,是例如彈簧。
藉由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操作桿G1被操作而使壓缸G2內的作動油透過第1油壓軟管H1被供給至第1驅動部20,活塞20B是以使第1空間20E變大的方式朝接近第2連接部20D的方向移動。且,第2空間20F內的作動油是透過第2油壓軟管H2被供給至第2驅動部24,一對的活塞24B是以使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從第1待機位置SP1或是第2待機位置SP2至與旋轉體F1接觸的接觸位置移動的方式變位。如此,油壓是對應朝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輸入而作用在剎車裝置10,藉由剎車裝置10而使旋轉體F1被制動。另一方面,朝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輸入若被解除的話,藉由推迫構件24C的推迫力而使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從接觸位置至第1待機位置SP1或是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使活塞24B變位,外殼24A內的作動油是透過第2油壓軟管H2返回至第1驅動部20。且,使第1空間20E的大小及第2空間20F的大小的關係返回至原來的狀態地使活塞20B朝接近第1連接部20C的方向移動,第1空間20E內的作動油是透過第1油壓軟管H1返回至壓缸G2內及容器G5內,藉由推迫構件G4的推迫力等而使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操作桿G1返回至初期位置。又,省略一對的活塞24B的一方,以及,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的一方也可以。即,只有由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的一方將旋轉體F1制動也可以。且,只有將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的其中任一方固定,讓另一方移動也可以。
在摩擦構件12(在此為第1摩擦構件12A及第2摩擦構件12B)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SP1的狀態中,藉由電動驅動部14而將活塞20B朝接近第1連接部20C的方向移動,而使第2空間20F變大。此情況,外殼24A內的作動油是透過第2油壓軟管H2返回至第1驅動部20,藉由推迫構件24C的推迫力而使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使活塞24B變位。另一方面,在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SP2的狀態中,藉由電動驅動部14而將活塞20B朝接近第2連接部20D的方向移動,而使第1空間20E變大。此情況,第2空間20F內的作動油是透過第2油壓軟管H2被供給至第2驅動部24,活塞24B是以使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的方式變位。如此,藉由電動驅動部14驅動,而使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
如第4圖所示,剎車裝置10,是進一步具備將例如電動驅動部14控制的控制裝置26。在本實施例中,控制裝置26,是在前後2個剎車裝置10之中一方的剎車裝置10中,設於第2驅動部24的外殼24A。控制裝置26,是例如藉由從電池BT被供給的電力而被驅動。又,控制裝置26,是將對應的電動驅動部14控制地各別設於前後2個剎車裝置10也可以。
剎車裝置10,是進一步具備依據:有關於由使用者所進行的操作的操作資訊(以下只稱為「操作資訊」)、及有關於人力驅動車A的狀態的狀態資訊(以下只稱為「狀態資訊」)的至少一方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的控制部28。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部28,是構成各剎車裝置10的共通的要素。控制部28,是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是MPU(微處理器、Micro Processing Unit)。在本實施例中,在控制裝置26包含控制部28。控制裝置26,是進一步包含記憶部30。記憶部30,是包含不揮發性記憶體及揮發性記憶體。記憶部30,是例如,將控制用的各種程式、及預先被設定的資訊記憶。預先被記憶於記憶部30的資訊,是使用規定的輸入裝置(圖示略)可變更地構成也可以。在記憶部30中控制部28是藉由展開及實行各種程式,而使剎車裝置10的各種控制被實行。
剎車裝置10,是進一步具備第1輸入部32。在本實施例中,第1輸入部32,是前後2個剎車裝置10的共通的構成要素。即,在本實施例中,第1輸入部32,是在前後2個剎車裝置10中被共用。第1輸入部32,是例如在一方的剎車裝置10中,設於第2驅動部24的外殼24A(第2圖參照)。第1輸入部32,是例如按鈕型的開關。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朝第1輸入部32輸入的第1操作資訊(以下只稱為「第1操作資訊」)。控制部28,是依據第1操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第1輸入部32,因為是將前後2個剎車裝置10個別動作所以設於各剎車裝置10也可以。
控制部28,是在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SP1的狀態中,依據第1操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是在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SP2的狀態中,依據第1操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
第1操作資訊的內容,是如以下的第1例及第2例的其中任一。在第1例中,第1操作資訊的內容,是包含: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的第1資訊、及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的第2資訊。第1輸入部32,是在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SP1的狀態中將第1資訊朝控制部28輸出,在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SP2的狀態中將第2資訊朝控制部28輸出。第1輸入部32,是包含:將第1資訊輸出的第1按鈕、及將第2資訊輸出的第2按鈕也可以。在第2例中,包含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的資訊。
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朝將剎車裝置10操作用的制動器操作裝置G中的第2輸入部34輸入的第2操作資訊(以下只稱為「第2操作資訊」)。人力驅動車A的制動器系統1,是進一步包含第2輸入部34。在本實施例中,第2輸入部34,是設於左右2個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一方(第2圖參照)。第2輸入部34,是例如按鈕型的開關。控制部28,是依據第2操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第2輸入部34,因為是將前後2個剎車裝置10個別動作,所以設於對應的各制動器操作裝置G也可以。
控制部28,是在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SP1的狀態中,依據第2操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是在摩擦構件12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SP2的狀態中,依據第2操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第2操作資訊的內容,是與第1操作資訊實質上相同。
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旋轉體F1朝人力驅動車A裝卸的第3操作資訊(以下只稱為「第3操作資訊」)。第3操作資訊,是例如包含假定旋轉體F1朝人力驅動車A裝卸的資訊。控制部28,是依據第3操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
第3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旋轉體F1的取下的取下資訊(以下只稱為「取下資訊」)。取下資訊,是包含假定旋轉體F1是從人力驅動車A被取下的資訊。取下資訊,是例如包含顯示由車輪保持機構QF、QR所產生的輪轂HF、HR的固定被解除的資訊。控制部28,是依據取下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朝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且,控制部28,是無關將剎車裝置10操作用的朝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輸入,而依據取下資訊將摩擦構件12保持於第2待機位置SP2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由對應摩擦構件12的第2待機位置SP2的位置將活塞20B固定地,將電動致動器16的可動部分(在此為電動馬達的旋轉軸)固定。
第3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旋轉體F1的安裝的安裝資訊(以下只稱為「安裝資訊」)。安裝資訊,是包含假定旋轉體F1被安裝於人力驅動車A的資訊。安裝資訊,是包含顯示例如藉由車輪保持機構QF、QR而使輪轂HF、HR被固定的資訊。控制部28,是依據安裝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朝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
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人力驅動車A的行走速度的速度資訊(以下只稱為「速度資訊」)。速度資訊,是教唆了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1被制動的可能性。控制部28,是依據速度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部28,是依據有關於速度的第1門檻值及速度資訊的比較結果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速度資訊是顯示第1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速度資訊是顯示超過第1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第1門檻值,是0km/h。有關於第1門檻值的資訊,是例如預先被記憶於記憶部30。
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人力驅動車A的傾斜的傾斜資訊(以下只稱為「傾斜資訊」)。傾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人力驅動車A的前後方向的傾斜的資訊。人力驅動車A的前後方向的傾斜,是與路面的坡度相關,教唆了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1被制動的可能性。控制部28,是依據傾斜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部28,是依據有關於傾斜角度的第2門檻值及傾斜資訊的比較結果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傾斜資訊是顯示第2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傾斜資訊是顯示超過第2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有關於第2門檻值的資訊,是例如預先被記憶於記憶部30。
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人力驅動車A的車手把H、鞍座SD(第1圖參照)、及踏板PD的至少1個的負荷的負荷資訊(以下只稱為「負荷資訊」)。負荷資訊,是與使用者朝人力驅動車A的搭乘狀態有關,教唆了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1被制動的可能性。控制部28,是依據負荷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部28,是依據有關於負荷的第3門檻值及負荷資訊的比較結果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負荷資訊是顯示第3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負荷資訊是顯示超過第3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有關於第3門檻值的資訊,是例如預先被記憶於記憶部30。
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朝電動驅動部14電力供給的電力資訊(以下只稱為「電力資訊」)。電力資訊,是教唆了人力驅動車A的旋轉體F1被制動的可能性。控制部28,是依據電力資訊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部28,是依據有關於電力的第4門檻值及電力資訊的比較結果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及第2待機位置SP2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電力資訊是顯示第4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電力資訊是顯示超過第4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有關於第4門檻值的資訊,是例如預先被記憶於記憶部30。
人力驅動車A,是進一步包含檢出人力驅動車A的狀態等的檢出裝置36。檢出裝置36,是包含:第1檢出部36A、第2檢出部36B、第3檢出部36C、第4檢出部36D、及第5檢出部36E的至少1個。檢出裝置36,是將例如檢出的各種的資訊朝控制裝置26輸出。
第1檢出部36A,是檢出人力驅動車A的行走速度。第1檢出部36A,是包含檢出設於例如前輪WF的輻絲A4(第1圖參照)的磁鐵(圖示略)的磁性感測器(圖示略)。在本實施例中,第1檢出部36A,是設於前叉A2。第1檢出部36A是藉由檢出磁鐵而使前輪WF的旋轉速度被檢出,使人力驅動車A的行走速度被檢出。第1檢出部36A,是將有關於人力驅動車A的行走速度的速度資訊朝控制部28輸出。
第2檢出部36B,是檢出人力驅動車A的前後方向的傾斜。第2檢出部36B,是包含檢出對於例如水平面的人力驅動車A的傾斜的傾斜感測器(圖示略)。在本實施例中,第2檢出部36B,是設於車架A1。傾斜感測器,是例如藉由加速度感測器等而被實現。第2檢出部36B,是將有關於人力驅動車A的前後方向的傾斜的傾斜資訊朝控制部28輸出。
第3檢出部36C,是檢出作用於人力驅動車A的負荷。第3檢出部36C,是包含:檢出作用於例如車手把H的負荷的第1負荷感測器(圖示略)、檢出作用於鞍座SD的負荷的第2負荷感測器(圖示略)、及檢出作用於踏板PD的負荷的第3負荷感測器(圖示略)的至少1個。在本實施例中,第1負荷感測器是設於車手把H或是其附近,第2負荷感測器是設於鞍座SD或是其附近,第3負荷感測器是設於踏板PD或是其附近。各負荷感測器,是例如藉由壓力感測器或是應變感測器等而被實現。第3檢出部36C,是將有關於作用於人力驅動車A的負荷的負荷資訊朝控制部28輸出。
第4檢出部36D,是檢出被供給至電動驅動部14的電力。第4檢出部36D,是例如包含檢出從電池BT朝電動驅動部14流動的電流的大小等的電力檢出感測器(圖示略)。在本實施例中,第4檢出部36D,是設於將電池BT及電動驅動部14電連接的電線(圖示略)。第4檢出部36D,是將有關於朝電動驅動部14電力供給的電力資訊朝控制部28輸出。
第5檢出部36E,是檢出由車輪保持機構QF、QR所產生的輪轂HF、HR的固定狀態。第5檢出部36E,是包含:將藉由車輪保持機構QF而被施加在前叉A2上的壓力檢出的第1壓力感測器(圖示略)、及將藉由車輪保持機構QR而被施加在後端部A3上的壓力檢出的第2壓力感測器(圖示略)。在本實施例中,第1壓力感測器是設於前叉A2,第2壓力感測器是設於後端部A3。且藉由各壓力感測器而被檢出的壓力是較高的情況時,教唆了藉由車輪保持機構QF、QR固定輪轂HF、HR的狀態。且藉由各壓力感測器而被檢出的壓力是較低的情況時,教唆了由車輪保持機構QF、QR所產生的輪轂HF、HR的固定是被解除的狀態。第5檢出部36E,是將由車輪保持機構QF、QR所產生的輪轂HF、HR的固定狀態所反映的第3操作資訊朝控制部28輸出。
控制部28,是例如依據第1操作資訊、第2操作資訊、第3操作資訊、速度資訊、傾斜資訊、負荷資訊、及電力資訊的至少1個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將未使用在由控制部28所產生的電動驅動部14的控制的資訊取得用的檢出部36A~36E是從檢出裝置36被省略也可以,將未使用在由控制部28所產生的電動驅動部14的控制的資訊取得用的構成要素是從人力驅動車A被省略也可以。
(變形例)   有關於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依照本發明的剎車裝置可取得的形態的例示,未意圖限制其形態。依照本發明的剎車裝置,是例如可取得以下所示的上述實施例的變形例、及相互地不矛盾的至少2個變形例所組合的形態。在以下的變形例中,對於與實施例的形態共通的部分,是附加與實施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依據第1門檻值及速度資訊的比較結果的控制內容,可任意地變更。在一例中,控制部28,當速度資訊是顯示第1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速度資訊是顯示超過第1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
.依據第2門檻值及傾斜資訊的比較結果的控制內容,可任意地變更。在一例中,控制部28,當傾斜資訊是顯示第2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傾斜資訊是顯示超過第2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
.依據第3門檻值及負荷資訊的比較結果的控制內容,可任意地變更。在一例中,控制部28,當負荷資訊是顯示第3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負荷資訊是顯示超過第3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
.依據第4門檻值及電力資訊的比較結果的控制內容,可任意地變更。在一例中,控制部28,當電力資訊是顯示第4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2待機位置SP2至第1待機位置SP1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控制部28,當電力資訊是顯示超過第4門檻值的情況時,將摩擦構件12從第1待機位置SP1至第2待機位置SP2移動地將電動驅動部14控制。
.第2輸入部34的配置,可任意地變更。在一例中,第2輸入部34,是設於制動器操作裝置G的壓缸G2。   .第1輸入部32的配置,可任意地變更。在第1例中,第1輸入部32,是設於第1驅動部20的油壓缸20A。在第2例中,第1輸入部32,是設於車手把H。在第3例中,第1輸入部32,是設於車架A1或是前叉A2。
.第1驅動部20的構成,可任意地變更。在一例中,第1驅動部,是包含使用拉索(圖示略)的拉索控制機構(圖示略)作為動力傳達媒體。拉索控制機構的一例,是齒條和小齒輪機構。藉由電動致動器而使拉索控制機構被驅動,藉由拉索也就是動力傳達媒體對於拉索控制機構變位而使第2驅動部被驅動,使摩擦構件從第1待機位置及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
.剎車裝置10的構成,可任意地變更。在一例中,藉由將制動器操作裝置及控制部電連接,使控制部對應朝制動器操作裝置的輸入將電動驅動部控制,而將旋轉體制動也可以。此情況,各別對應左右2個制動器操作裝置的操作,將前後2個剎車裝置同時動作也可以。且,此情況,對於一方的制動器操作裝置的操作量的各剎車裝置的制動力的比率、及對於另一方的制動器操作裝置的操作量的各剎車裝置的制動力的比率,是相異也可以。進一步,此情況,不需透過動力傳達媒體將電動驅動部直接地設置在制動卡鉗,藉由電動驅動部而將摩擦構件(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直接地移動也可以。
.人力驅動車A的種類,可任意地變更。在第1例中,人力驅動車A的種類,是公路用自行車、登山車、徒步旅行自行車、旅行自行車、貨運自行車、或是橫臥自行車。在第2例中,人力驅動車A的種類,是踢滑板。
A‧‧‧人力驅動車A1‧‧‧車架A2‧‧‧前叉A3‧‧‧後端部A4‧‧‧輻絲B‧‧‧傳動系BT‧‧‧電池C‧‧‧曲柄C1‧‧‧曲柄軸C2‧‧‧曲柄臂D1‧‧‧前鏈輪D2‧‧‧後鏈輪D3‧‧‧鏈條E‧‧‧電動輔助單元E1‧‧‧電動馬達F1‧‧‧盤式制動器轉子(旋轉體)F2‧‧‧輪框G‧‧‧制動器操作裝置G1‧‧‧操作桿G2‧‧‧壓缸G3‧‧‧活塞G4‧‧‧推迫構件G5‧‧‧容器H‧‧‧車手把H1‧‧‧第1油壓軟管H2‧‧‧第2油壓軟管HF‧‧‧輪轂HR‧‧‧輪轂PD‧‧‧踏板QF‧‧‧車輪保持機構QR‧‧‧車輪保持機構SD‧‧‧鞍座SP1‧‧‧第1待機位置SP2‧‧‧第2待機位置WF‧‧‧前輪WR‧‧‧後輪1‧‧‧制動器系統10‧‧‧剎車裝置12‧‧‧摩擦構件12A‧‧‧第1摩擦構件12B‧‧‧第2摩擦構件14‧‧‧電動驅動部16‧‧‧電動致動器18‧‧‧傳達機構20‧‧‧第1驅動部20A‧‧‧油壓缸20B‧‧‧活塞20C‧‧‧第1連接部20D‧‧‧第2連接部20E‧‧‧第1空間20F‧‧‧第2空間22‧‧‧動力傳達媒體24‧‧‧第2驅動部24A‧‧‧外殼24B‧‧‧活塞24C‧‧‧推迫構件26‧‧‧控制裝置28‧‧‧控制部30‧‧‧記憶部32‧‧‧第1輸入部34‧‧‧第2輸入部36‧‧‧檢出裝置36A‧‧‧第1檢出部36B‧‧‧第2檢出部36C‧‧‧第3檢出部36D‧‧‧第4檢出部36E‧‧‧第5檢出部
[第1圖]包含實施例的剎車裝置的人力驅動車的側面圖。   [第2圖]在第1圖的剎車裝置中,顯示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的狀態的一例的示意圖。   [第3圖]在第1圖的剎車裝置中,顯示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的狀態的一例的示意圖。   [第4圖]顯示第1圖的剎車裝置及各種的要素之間的連接關係的方塊圖。
F1‧‧‧盤式制動器轉子(旋轉體)
G‧‧‧制動器操作裝置
G1‧‧‧操作桿
G2‧‧‧壓缸
G3‧‧‧活塞
G4‧‧‧推迫構件
G5‧‧‧容器
H1‧‧‧第1油壓軟管
H2‧‧‧第2油壓軟管
SP1‧‧‧第1待機位置
1‧‧‧制動器系統
10‧‧‧剎車裝置
12‧‧‧摩擦構件
12A‧‧‧第1摩擦構件
12B‧‧‧第2摩擦構件
14‧‧‧電動驅動部
16‧‧‧電動致動器
18‧‧‧傳達機構
20‧‧‧第1驅動部
20A‧‧‧油壓缸
20B‧‧‧活塞
20C‧‧‧第1連接部
20D‧‧‧第2連接部
20E‧‧‧第1空間
20F‧‧‧第2空間
22‧‧‧動力傳達媒體
24‧‧‧第2驅動部
24A‧‧‧外殼
24B‧‧‧活塞
24C‧‧‧推迫構件
32‧‧‧第1輸入部
34‧‧‧第2輸入部

Claims (33)

  1. 一種剎車裝置,   是將人力驅動車的旋轉體制動的剎車裝置,具備:   可接觸前述旋轉體的摩擦構件、及   從第1待機位置及比前述第1待機位置更遠離前述旋轉體的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將前述摩擦構件移動的電動驅動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電動驅動部,是包含電動致動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藉由前述電動致動器而被驅動的第1驅動部、及藉由來自前述第1驅動部的動力而將前述摩擦構件移動地與前述第1驅動部透過動力傳達媒體被連結的第2驅動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摩擦構件,是包含在那些之間將前述旋轉體挾持地配置的第1摩擦構件及第2摩擦構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依據有關於由使用者所進行的操作的操作資訊、及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狀態的狀態資訊的至少一方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的控制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第1輸入部,   前述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朝前述第1輸入部輸入的第1操作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第1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前述第1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1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1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將前述剎車裝置操作用的朝設於制動器操作裝置的第2輸入部輸入的第2操作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第2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1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2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在前述摩擦構件被配置於第2待機位置的狀態中,依據前述第2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旋轉體朝前述人力驅動車裝卸的第3操作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第3操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第3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旋轉體的取下的取下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取下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無關將前述剎車裝置操作用的朝制動器操作裝置的輸入,而依據前述取下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保持於前述第2待機位置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第3操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旋轉體的安裝的安裝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安裝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行走速度的速度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速度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速度的第1門檻值及前述速度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速度資訊是顯示前述第1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速度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1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第1門檻值,是0km/h。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傾斜的傾斜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傾斜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傾斜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前後方向的傾斜的資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傾斜角度的第2門檻值及前述傾斜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傾斜資訊是顯示前述第2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傾斜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2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前述人力驅動車的車手把、鞍座、及踏板的至少1個的負荷的負荷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負荷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負荷的第3門檻值及前述負荷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負荷資訊是顯示前述第3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負荷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3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狀態資訊,是包含有關於朝前述電動驅動部電力供給的電力資訊,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電力資訊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有關於電力的第4門檻值及前述電力資訊的比較結果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及前述第2待機位置的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電力資訊是顯示前述第4門檻值以下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1待機位置朝前述第2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的剎車裝置,其中,   前述控制部,當前述電力資訊是顯示超過前述第4門檻值的情況時,將前述摩擦構件從前述第2待機位置朝前述第1待機位置移動地將前述電動驅動部控制。
TW107142642A 2017-11-30 2018-11-29 剎車裝置 TWI769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0336 2017-11-30
JP2017230336A JP2019100407A (ja) 2017-11-30 2017-11-30 ブレー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015A TW201925015A (zh) 2019-07-01
TWI769345B true TWI769345B (zh) 2022-07-01

Family

ID=66548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2642A TWI769345B (zh) 2017-11-30 2018-11-29 剎車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00407A (zh)
DE (1) DE102018219387A1 (zh)
TW (1) TWI76934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2871U (zh) * 2012-12-03 2015-01-01 Bosch Gmbh Robert 二輪車用油壓煞車系統
TW201607829A (zh) * 2014-08-28 2016-03-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制動系統
TWM528944U (zh) * 2015-12-28 2016-09-21 Long Chain Prec Machine Co Ltd 可控制剎車力量之自行車剎車結構
TW201641835A (zh) * 2015-05-27 2016-12-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1708032A (zh) * 2015-06-16 2017-03-01 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車體行爲控制裝置以及控制車體行爲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3440B2 (ja) 2015-07-29 2019-07-31 株式会社シマノ 操作制御装置および自転車用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92871U (zh) * 2012-12-03 2015-01-01 Bosch Gmbh Robert 二輪車用油壓煞車系統
TW201607829A (zh) * 2014-08-28 2016-03-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制動系統
TW201641835A (zh) * 2015-05-27 2016-12-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1708032A (zh) * 2015-06-16 2017-03-01 羅伯特博斯奇股份有限公司 車體行爲控制裝置以及控制車體行爲的方法
TWM528944U (zh) * 2015-12-28 2016-09-21 Long Chain Prec Machine Co Ltd 可控制剎車力量之自行車剎車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19387A1 (de) 2019-06-06
JP2019100407A (ja) 2019-06-24
TW201925015A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0882B2 (ja)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CN109969323B (zh) 刹车控制装置及刹车系统
JP7186069B2 (ja) 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JP6975654B2 (ja) 操作装置および制動システム
JP2023024616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TWI774895B (zh) 報知系統
JP7376222B2 (ja) 駆動システム
TWI769345B (zh) 剎車裝置
TWI801585B (zh) 煞車操作裝置及煞車系統
TWI771511B (zh) 煞車系統
US20230034333A1 (en) Shifting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ic shifting system
JP6276521B2 (ja) シミュレータ装置、absモジュール、制御器、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モーターバイク、取り付ける方法、および、制動する方法
TWI761617B (zh) 煞車系統
JP7164740B2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変速システム
JP2019077242A (ja) 推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ブレーキ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