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906B -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 Google Patents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7906B
TWI607906B TW105112551A TW105112551A TWI607906B TW I607906 B TWI607906 B TW I607906B TW 105112551 A TW105112551 A TW 105112551A TW 105112551 A TW105112551 A TW 105112551A TW I607906 B TWI607906 B TW I6079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iston
oil
pump mechanism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25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8112A (zh
Inventor
張瑞龍
Original Assignee
張瑞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張瑞龍 filed Critical 張瑞龍
Priority to TW1051125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79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38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8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7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7906B/zh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Description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本發明係關於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尤指一種藉由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到達設定位移之距離的時間差內,即會加入並同時推動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以產生位移,並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如此,得以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藉由第一泵機構與第二泵機構一開始產生時間差的第一煞車制動力及第二煞車制動力,讓後輪煞車器與前輪煞車器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動作,再於之後讓第二泵機構所生之第二煞車制動力大於第一泵機構所生之第一煞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力道,更可提升車輛之煞車效能與安全性之創新。
目前各類車輛之剎車系統,如汽車,前、後輪之煞車器乃是藉由一總泵同時驅動前、後輪煞車器對應之油壓輸出管以產生煞車制動力,由於引擎前置之結果,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總泵雖同時驅動前、後輪之煞車油壓輸出管以產生煞車制動力,卻因為後輪距離總泵較前輪遠之因素,造成前輪煞車器已開始煞車之動作時,後輪煞車器才開始煞車等慢半拍的問題,更由於大部分車輛均採後輪傳動結構,造成前輸開始煞車了,後輪仍繼續輸出大動能之結果,易造成車輛甩尾之危險因子。
至於二輪之機車、自行車,由於前、後輪之煞車操作元件各自分布於把手之左、右側,因此,對於前輪或後輪之煞車動作,取決於騎士自行操作之結果,為此,亦會因騎士操作上之錯誤,造成不可挽回之結果,如常見的因為煞車操作之錯誤,誤先啟動前輪煞車器,致使後輪動力繼續輸出之結果,造成重大之摔車事故。
故而,如能由駕駛人或騎士的單一煞車動作,以藉由時間差之煞車結果,讓後輪煞車器先行運作,再讓前輪煞車器逾時兼差內接續運作,即可改善前述前、後輪煞車器動作優先順序之問題,並提升車輛或機車或自行車或代步車或其他各類車輛之煞車安全性,本發明者即是針對目前各類車輛之煞車驅動的缺點,加以研究,乃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目的,乃是提供一種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係藉由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即時驅動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以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後輪煞車器,產生第一煞車制動力,當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到達設定位移之距離的時間差內,即會加入並同時推動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以產生位移,並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如此,得以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藉由第一泵機構與第二泵機構一開始產生時間差的第一煞車制動力及第二煞車制動力,讓後輪煞車器與前輪煞車器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動作,再於之後讓第二泵機構所生之第二煞車制動力大於第一泵機構所生之第一煞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力道,更能提升車輛之煞車效能與安全性。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驅動機構乃是與煞車操作元件連結,藉由騎士或駕駛人操作煞車操作元件時,讓前述驅動機構足以產生適當之動能,以驅動推動塊產生一定之位移。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驅動機構乃是藉由一槓桿與驅動桿之一端互相連結,藉由槓桿動力以讓驅動桿產生推力之動能,以讓推動塊產生設定之位移距離。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係設置於殼體之腔室最上方,讓推動塊足以產生設定之位移量。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與驅動機構之推動塊維持一定之接觸狀。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與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係保持一定之距離。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所設之第一腔室與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所設之第二腔室之直徑不同。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一泵機構設第一油量補給裝置,並以一調節閥適時調節第一腔室內之油量,並讓第一輸出管內之空氣得以釋出於該第一油量補給裝置,保持第一腔室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二泵機構側設第二油量補給裝置,並以一調節閥適時調節第二腔室內之油量,並讓第二輸出管內空氣得以釋出於該第二油量補給裝置,保持第二腔室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藉由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先行驅動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產生第一煞車制動力,以對後輪煞車器產生煞車力,且當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到達設定位移之距離的時間差內,即會加入並同時推動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以產生位移,並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如此,得以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藉由第一泵機構與第二泵機構一開始產生時間差的第一煞車制動力及第二煞車制動力,讓後輪煞車器與前輪煞車器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動作,再於之後讓第二泵機構所生之第二煞車制動力大於第一泵機構所生之第一煞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力道,更可提升車輛之煞車效能與安全性。
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得於車輛設置有一或二組之時差煞車裝置,如設置二組時差煞車裝置,則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的第一輸出管與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的第一輸出管係藉由三通閥連通,可分別或同時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車輛之後輪煞車器;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的第二輸出管與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的第二輸出管係藉由三通閥連通,可分別或同時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車輛之前輪煞車器。
為了讓 貴審查官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茲依附圖式解說該最佳之實施如下:
如圖 1~3,本發明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至少包含:驅動機構1,乃是與煞車操作元件A1連結,前述驅動機構1設推動塊10,係被設置於殼體2之腔室20最上方,且於推動塊10之中心位置設結合槽100,利於與驅動桿12結合。前述驅動機構1再設槓桿11,該槓桿11設支點110,前述槓桿11位於支點110之一端並與煞車操作元件A1之鋼索線A10結合,前述槓桿11位於支點110之另一端則與驅動桿12互相結合成活動支點120。如此,當煞車操作元件A1被啟動時,得以讓驅動桿12產生下壓之推動力量與位移,得藉由驅動機構1所生之推動動能以驅動推動塊10產生設定之位移,且騎士或駕駛人啟動煞車操作元件A1之力量越大,前述驅動桿12所生下壓之推動動能與位移距離越大(如圖2及圖3),讓推動塊10足以產生設定之位移距離,即時驅動第一泵機構3,並於時間差內再驅動第二泵機構4。
如圖1~3,前述驅動機構1之驅動桿12係穿設於具備適當柔韌性之桿座13之中孔130,前述桿座13係被安裝於前述殼體2之上壁面21所預留之桿座孔22,前述桿座13係由橡膠材質或矽膠材質製成,以產生適當密閉之效果。
如圖 1~3,前述第一泵機構3設第一活塞30,前述第一活塞30之一面並與前述驅動機構1之推動塊10保持接觸狀,前述第一活塞30平時並部分設置於第一腔室31,藉由第一腔室31以維持第一活塞30之運動軌跡。前述第一腔室31內部充填有液壓油,故而乃於前述第一活塞設置有止漏油封或O型環(因屬習知技術,故圖式之中並未表示),前述第一腔室31內設第一復位件32,以與前述第一活塞30之另一面保持接觸,前述第一復位件32係由壓縮彈簧或各種彈性體所構成。位於前述第一腔室31之下壁面310並設第一輸出管孔311以為第一輸出管313設置,藉由第一輸出管313內之液壓油得以驅動後輪煞車器50產收煞車制動力。
如圖 1~3,前述第一泵機構3設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得由各類塑膠或其他適合之材質製成稍微透光性,方便經由目視獲得油料儲存空間之油量;或前述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可與前述殼體2為一體設置或為分開設置,亦無不可。前述第一油料補給裝置33設調節閥330,係位於第一腔室31連通孔314之另一側,藉由前述調節閥330以調節或補充第一油料補給裝置33與第一腔室31之液壓油作用。前述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設油料儲存空間331,得藉由一栓塞332被取下而補充或更換油料儲存空間331之液壓油,或栓固以將油料儲存空間331封閉。前述油料儲存空間331並維持一定空間以作為氣體之暫存空間範圍S1,每完成一煞車動作,自第一輸出管313之液壓油回流到第一腔室31所可能產生之氣泡,得經由前述調節閥330進入油料儲存空間331之暫存空間範圍S1內,以保持第一輸出管313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如圖 1~3,前述第二泵機構4設第二活塞40,前述第二活塞40並與前述驅動機構1之推動塊10保持一定之距離d1,前述第二活塞40平時並部分設置於第二腔室41,藉由第二腔室41以維持第二活塞40之運動軌跡。前述第二腔室41內部充填有液壓油,故而乃於前述第二活塞設置有止漏油封或O型環(因屬習知技術,故圖式之中並未表示),前述第二腔室41內設第二復位件42,以與前述第二活塞40之另一面保持接觸,前述第二復位件42係由壓縮彈簧或各種彈性體所構成。位於前述第二腔室41之下壁面410並設第二輸出管孔411以為第二輸出管413設置,藉由第二輸出管413內之液壓油得以驅動前輪煞車器51產生煞車制動力。
如圖1~3,前述第二泵機構4設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得由各類塑膠或其他適合之材質製成稍微透光性,方便經由目視獲得油料儲存空間之油量。前述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可與前述殼體2為一體設置或為分開設置,亦無不可。述第二油料補給裝置43設調節閥430,係位於第二腔室41連通孔414之另一側,藉由前述調節閥430以調節或補充第二油料補給裝置43與第二腔室41之液壓油作用。前述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設油料儲存空間431,得藉由一栓塞432被取下而補充或更換油料儲存空間431之液壓油,或栓固以將油料儲存空間431封閉。前述油料儲存空間431並維持一定空間以作為氣體之暫存空間範圍S2,每完成一煞車動作,自第二輸出管413之液壓油回流到第二腔室41所可能產生之氣泡,得經由前述調節閥430進入油料儲存空間431之暫存空間範圍S2內,得以保持第二輸出管413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如圖1~3,前述實施例之第一泵機構3之第一活塞30所設之第一腔室31之直徑D1與第二泵機構4之第二活塞40所設之第二腔室41之直徑D2不同。前述第二腔室41之直徑D2係大於前述第一腔室31之直徑D1,目的是當驅動機構1驅動第一泵機構3於極短之時間差內,加入並同時驅動第二泵機構4時,得以讓第二泵機構4快速產生第二煞車制動力,且於極短時間內,使第二泵機構4之煞車油壓制動力P2大於第一泵機構3之煞車油壓制動力P1。讓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制動速度比後輪煞車器之煞車制動速度稍快些,讓較晚開始煞車的前輪比起較早開始煞車的後輪有更大的煞車力道。
如圖1~3,本發明於前述第一泵機構3設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及於前述第二泵機構4設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得於克服技術問題後,將前述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與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製成以單一之油量補給裝置,以同時分別供給第一泵機構3之第一腔室31及前述第二泵機構4之第一腔室31之液壓油。
如圖1~3,本發明亦可於前述第一泵機構3不設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及於前述第二泵機構4不設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藉由第一泵機構3之第一腔室31儲存足量之液壓油,及藉由前述第二泵機構4之第一腔室31儲存足夠之液壓油,亦可自達到時間差之煞車制動力之目的。
如圖2,當騎士或駕駛人啟動煞車操作元件A1時,驅動前述驅動機構1時,將使得前述推動塊10產生移動動能以驅動前述第一泵機構3之第一活塞30向下移動並壓縮第一復位件32,並讓第一腔室31內之液壓油經由第一輸出管313開始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後輪煞車器50,讓後輪煞車器50產生煞車制動力。如圖3,再於第一泵機構3之第一活塞30到達設定位移之距離的時間差內,即會加入並同時推動第二泵機構4之第二活塞40以產生位移,並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51。如此,得以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藉由第一泵機構3與第二泵機構4一開始產生時間差的第一煞車制動力及第二煞車制動力,讓後輪煞車器50與前輪煞車器51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動作。且如前述,因為第二腔室41之直徑D2大於第一腔室31之直徑D1,故而當驅動機構1驅動第一泵機構3於極短之時間差內再驅動第二泵機構4時,得以讓第二泵機構4快速產生第二煞車制動力,於極短時間內,使第二泵機構4之煞車油壓制動力P2大於第一泵機構3之煞車油壓制動力P1,故而,前述第二泵機構4所生之第二煞車制動力即會大於第一泵機構3所生之第一煞車制動力,足以讓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制動速度比後輪煞車器之煞車制動速度稍快些,讓較晚開始煞車的前輪比起較早開始煞車的後輪有更大的煞車力道。
本發明得於自行車、機車、電動代步車等設有把手之車輛或其他車輛設置有一或二組之時差煞車裝置。如圖4,本發明得設置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B1及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B2,且分別藉由第一煞車操作元件A1及第二煞車操作元件A2分別驅動之,並讓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B1之第一泵機構3之第一活塞30的第一輸出管313與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B2之第一泵機構3之第一活塞30的第一輸出管313係藉由三通閥315連通,可分別或同時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車輛之後輪煞車器50;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B1之第二泵機構4之第二活塞40的第二輸出管413與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B2之第二泵機構4之第二活塞40的第二輸出管413係藉由三通閥415連通,可分別或同時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車輛之前輪煞車器51。其目的乃是藉由二組時差煞車裝置B1、B2作為安全確保之功能,提升行車安全與可靠性。
綜上指陳,本發明藉由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經由驅動機構1讓第一泵機構3與第二泵機構4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制動力,對於藉由後輪傳動之各類車輛,足以讓後輪煞車器先行對於後輪產生一定之煞車制動力,達到減速之目的,再藉由前輪煞車器之時間差對於前輪產生較後輪更大之煞車制動力,如前述,係取因於第二腔室41之直徑D2大於第一腔室31之直徑D1之結構技術特徵,足以提升車輛之煞車效能、安全性與穩定性。惟本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並非限定於本發明所提出之圖式態樣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專利範疇。
驅動機構1、推動塊10、槓桿11、支點110、驅動桿12、活動支點120、桿座13、中孔130、煞車操作元件A1、鋼索線A10
殼體2、腔室20、上壁面21、桿座孔22
第一泵機構3、第一活塞30、第一腔室31、第一復位件32、下壁面310、第一輸出管孔311、第一輸出管313、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調節閥330、連通孔314、油料儲存空間331、栓塞332、暫存空間範圍S1、直徑D1、三通閥315
第二泵機構4、第二活塞40、距離d1、第二腔室41、第二復位件42、下壁面410、第二輸出管孔411、第二輸出管413、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調節閥430、連通孔414、油料儲存空間431、栓塞432、暫存空間範圍S2、直徑D2、三通閥415
後輪煞出器50、前輪煞車器51、煞車油壓制動力P1、煞車油壓制動力P2
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B1、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B2、第一煞車操作元件A1、第二煞車操作元件A2
圖1是本發明之煞車裝置平時狀態之視圖。 圖2是本發明之煞車裝置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之視圖。 圖3是本發明之煞車裝置於時間差再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之視圖 圖4是本發明之安裝示意圖。
驅動機構1、推動塊10、結合槽100、槓桿11、支點110、驅動桿12、活動支點120、桿座13、中孔130、殼體2、腔室20、上壁面21、桿座孔22、煞車操作元件A1、鋼索線A10、第一泵機構3、第一活塞30、第一腔室31、第一復位件32、下壁面310、第一輸出管孔311、第一輸出管313、第一油量補給裝置33、調節閥330、油料儲存空間331、栓塞332、暫存空間範圍S1、直徑D1、第二泵機構4、第二活塞40、距離d1、第二腔室41、第二復位件42、下壁面410、第二輸出管孔411、第二輸出管413、第二油量補給裝置43、調節閥430、連通孔414、油料儲存空間431、栓塞432、暫存空間範圍S2、直徑D2、後輪煞出器50、前輪煞車器51、煞車油壓制動力P1、煞車油壓制動力P2

Claims (14)

  1. 一種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至少包含: 驅動機構,設推動塊,藉由驅動機構得以驅動推動塊產生設定之位移量; 第一泵機構,設第一活塞,前述第一活塞之一面並與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保持接觸狀,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得即時驅動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以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後輪煞車器; 第二泵機構,設第二活塞,前述第二活塞並與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保持一定之距離,於前述第一泵機構到達設定之位移距離的時間差內,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將再加入並同時驅動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以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 如此,得以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藉由第一泵機構與第二泵機構一開始產生時間差的第一煞車制動力及第二煞車制動力,讓後輪煞車器與前輪煞車器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動作,再於之後讓第二泵機構所生之第二煞車制動力大於第一泵機構所生之第一煞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力道,提升車輛之安全性。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於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上方設結合槽,以與驅動桿結合,前述驅動機構乃與煞車操作元件連結,前述驅動機構再設槓桿,前述槓桿設支點,位於前述支點之一端與煞車操作元件之鋼索線結合,位於前述支點之另一端與驅動桿互相結合成活動支點,當煞車操作元件被啟動時,得以讓驅動桿產生下壓之推動力量與位移,讓推動塊產生一定之位移,且騎士或駕駛人啟動煞車操作元件之力量越大,前述驅動桿所生下壓之推動力量與位移距離越大,讓推動塊足以產生一定之位移距離,即時驅動第一泵機構,並於時間差內再驅動第二泵機構。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驅動機構之驅動桿係穿設於具備柔韌性之桿座之中孔,前述桿座係被安裝於殼體之上壁面所預留之桿座孔,前述桿座係由橡膠材質或矽膠材質製成,以產生密閉之效果。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平時並部分設置於第一腔室,藉由第一腔室維持第一活塞之運動軌跡,前述第一腔室內部充填有液壓油,前述第一腔室內設第一復位件,以與前述第一活塞之另一面保持接觸,位於前述第一腔室之下壁面設第一輸出管孔以為第一輸出管設置,藉由第一輸出管內之液壓油得以驅動後輪煞車器產收煞車力能。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一泵機構設第一油量補給裝置,前述第一油料補給裝置設調節閥,位於第一腔室連通孔另一側,藉由前述調節閥以調節或補充第一油料補給裝置與第一腔室之液壓油作用;前述第一油量補給裝置設油料儲存空間,得藉由一栓塞被取下而補充或更換油料儲存空間之液壓油,或栓固以將油料儲存空間封閉;前述油料儲存空間並維持一定部分空間以作為氣體之暫存空間範圍,得以保持第一輸出管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平時並部分設置於第二腔室,藉由第二腔室以維持第二活塞之運動軌跡;前述第二腔室內部充填有液壓油,前述第二腔室內設第二復位件,以與前述第二活塞之另一面保持接觸;位於前述第二腔室之下壁面設第二輸出管孔以為第二輸出管設置,藉由第二輸出管內之液壓油得以驅動前輪煞車器產收煞車力能。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二泵機構設第二油量補給裝置,前述第二油料補給裝置設調節閥,位於第二腔室連通孔另一側,藉由前述調節閥以調節或補充第二油料補給裝置與第二腔室之液壓油作用;前述第二油量補給裝置設油料儲存空間,得藉由一栓塞被取下而補充或更換油料儲存空間之液壓油,或栓固以將油料儲存空間封閉;前述油料儲存空間並維持一定部分空間以作為氣體之暫存空間範圍,得以保持第二輸出管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8. 一種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至少包含: 驅動機構,設推動塊,得藉由驅動機構讓推動塊產生設定之位移量; 第一泵機構,設第一活塞,前述第一活塞之一面並與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保持接觸狀,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得即時驅動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以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後輪煞車器;前述第一泵機構設第一油量補給裝置,前述第一油料補給裝置設調節閥,藉由前述調節閥以調節或補充第一油料補給裝置與第一腔室之液壓油作用;前述第一油量補給裝置設油料儲存空間,得被補充或更換油料儲存空間之液壓油,前述油料儲存空間並維持一定部分空間以作為氣體之暫存空間範圍,得以保持第一輸出管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第二泵機構,設第二活塞,前述第二活塞並與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保持一定之距離,於前述第一泵機構到達設定位移距離的時間差內,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將再加入並同時驅動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以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前述第二泵機構設第二油量補給裝置,前述第二油料補給裝置設調節閥,以調節或補充第二油料補給裝置與第二腔室之液壓油作用;前述第二油量補給裝置設油料儲存空間,得以補充或更換油料儲存空間之液壓油,前述油料儲存空間並維持一定部分空間以作為氣體之暫存空間範圍,得以保持第二輸出管內液壓油之品質與適當之溫度; 如此,得以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藉由第一泵機構與第二泵機構一開始產生時間差的第一煞車制動力及第二煞車制動力,讓後輪煞車器與前輪煞車器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動作,再於之後讓第二泵機構所生之第二煞車制動力大於第一泵機構所生之第一煞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力道,提升車輛之安全性。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於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上方設結合槽,以與驅動桿結合,前述驅動機構乃與煞車操作元件連結,前述驅動機構再設槓桿,前述槓桿設支點,位於前述支點之一端與煞車操作元件之鋼索線結合,位於前述支點之另一端與驅動桿互相結合成活動支點,當煞車操作元件被啟動時,得以讓驅動桿產生下壓之推動力量與位移,得藉由驅動機構所生之推動動能,讓推動塊產生一定之位移,且騎士或駕駛人啟動煞車操作元件之力量越大,前述驅動桿所生下壓之推動力量與位移距離越大,讓推動塊足以產生一定之位移距離,即時驅動第一泵機構,並於時間差內再加入並同時驅動第二泵機構。
  10. 根據請求項9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驅動機構之驅動桿係穿設於具備柔韌性之桿座之中孔,前述桿座係被安裝於前述殼體之腔室之上壁面所預留之桿座孔,前述桿座係由橡膠材質或矽膠材質製成,以產生密閉之效果。
  11. 根據請求項8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平時並部分設置於第一腔室,藉由第一腔室維持第一活塞之運動軌跡,前述第一腔室內部充填有液壓油,前述第一腔室內設第一復位件,以與前述第一活塞之另一面保持接觸,位於前述第一腔室之下壁面設第一輸出管孔以為第一輸出管設置,藉由第一輸出管內之液壓油得以驅動後輪煞車器產生煞車制動力。
  12. 根據請求項8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平時並部分設置於第二腔室,藉由第二腔室以維持第二活塞之運動軌跡;前述第二腔室內部充填有液壓油,前述第二腔室內設第二復位件,以與前述第二活塞之另一面保持接觸;位於前述第二腔室之下壁面設第二輸出管孔以為第二輸出管設置,藉由第二輸出管內之液壓油得以驅動前輪煞車器產生煞車制動力。
  13. 根據請求項8所述之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其中得以單一之油量補給裝置同時分別供給或補充第一泵機構之第一腔室及第二泵機構之第一腔室之液壓油。
  14. 一種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之總成,至少包含: 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及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分別藉由第一煞車操作元件及第二煞車操作元件驅動;前述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及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分別設有驅動機構,前述驅動機構設推動塊,藉由驅動機構以驅動推動塊產生設定之位移量;第一泵機構,設第一活塞,前述第一活塞之一面並與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保持接觸狀,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得即時驅動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以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後輪煞車器; 第二泵機構,設第二活塞,前述第二活塞並與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保持一定之距離,於前述第一泵機構位移一定距離所產生之時間差,前述驅動機構之推動塊將再加入並同時驅動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以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 如此,得以騎士或駕駛人的一次煞車動作,藉由第一泵機構與第二泵機構一開始產生時間差的第一煞車制動力及第二煞車制動力,讓後輪煞車器與前輪煞車器產生時間差之煞車動作,再於之後讓第二泵機構所生之第二煞車制動力大於第一泵機構所生之第一煞車制動力,以加大前輪煞車器之煞車力道,提升車輛之安全性; 前述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的第一輸出管與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一泵機構之第一活塞的第一輸出管係藉由三通閥連通,可分別或同時輸出第一煞車制動力至後輪煞車器;前述第一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的第二輸出管與第二組時差煞車裝置之第二泵機構之第二活塞的第二輸出管係藉由三通閥連通,可分別或同時輸出第二煞車制動力至前輪煞車器。
TW105112551A 2016-04-22 2016-04-22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TWI607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2551A TWI607906B (zh) 2016-04-22 2016-04-22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12551A TWI607906B (zh) 2016-04-22 2016-04-22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8112A TW201738112A (zh) 2017-11-01
TWI607906B true TWI607906B (zh) 2017-12-11

Family

ID=61022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2551A TWI607906B (zh) 2016-04-22 2016-04-22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790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9302A (ja) * 2004-08-31 2006-03-1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TWM402254U (en) * 2009-10-19 2011-04-21 Chun-Ming Lv Wheel braking sequence control device for bicycle
TWM404178U (en) * 2010-11-09 2011-05-21 Tai-Wang Li Front/rear wheel brake controller
TW201313541A (zh) * 2011-09-23 2013-04-01 Well Child Technology Co 安全煞車裝置
TWI439391B (zh) * 2012-02-17 2014-06-01 Jui Lung Chang 時差安全煞車裝置
TWM490427U (en) * 2014-06-24 2014-11-21 Xi-Kui Qiu Braking control system for use in two-wheel vehicle
TW201445059A (zh) * 2013-05-24 2014-12-01 Chun-Ming Lu 油壓煞車裝置
TWI511895B (zh) * 2014-08-19 2015-12-11 Jui-Lung Chang 時差壓力分配輸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69302A (ja) * 2004-08-31 2006-03-16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TWM402254U (en) * 2009-10-19 2011-04-21 Chun-Ming Lv Wheel braking sequence control device for bicycle
TWM404178U (en) * 2010-11-09 2011-05-21 Tai-Wang Li Front/rear wheel brake controller
TW201313541A (zh) * 2011-09-23 2013-04-01 Well Child Technology Co 安全煞車裝置
TWI439391B (zh) * 2012-02-17 2014-06-01 Jui Lung Chang 時差安全煞車裝置
TW201445059A (zh) * 2013-05-24 2014-12-01 Chun-Ming Lu 油壓煞車裝置
TWM490427U (en) * 2014-06-24 2014-11-21 Xi-Kui Qiu Braking control system for use in two-wheel vehicle
TWI511895B (zh) * 2014-08-19 2015-12-11 Jui-Lung Chang 時差壓力分配輸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8112A (zh)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23471A1 (zh) 油压式时差煞车装置
CN105691372A (zh) 电子制动系统
CN105691370A (zh) 电子制动系统
CN102556031A (zh) 车辆用制动装置
CN102398582A (zh) 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
WO2017190280A1 (zh) 油压式时差刹车装置及其总成
KR20140134016A (ko) 통합형 제동시스템
TWI597203B (zh)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二)
CN203460856U (zh) 具有失效备份的以压力可控活塞缸为动力源的制动系统
TWI607906B (zh) 油壓式時差煞車裝置(一)
JP5799551B2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CN107344590B (zh) 油压式时差刹车装置及其总成
CN102745293B (zh) 分体活塞式联动制动阀及其摩托车
KR20080008032A (ko) 자동차용 에어 브레이크시스템
CN107685825B (zh) 油压式时差煞车装置
CN202294766U (zh) 汽车真空助力器
JP5846874B2 (ja) 電動ブレーキ用モータシリンダ装置
CN104442780A (zh) 具有失效备份的以压力可控活塞缸为动力源的制动系统
CN117549872A (zh) 一种适用于车辆手刹制动的管道切入式液压泵装置
CN115891951A (zh) 一种基于液压驱动的半解耦双管路电液制动器
CN111873960A (zh) 车辆的刹车自动滴水装置
CN107628010A (zh) 无需助力液控刹车系统
JPS58145555A (ja) 自動二輪車の制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