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0807A - 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0807A
TW201830807A TW107103942A TW107103942A TW201830807A TW 201830807 A TW201830807 A TW 201830807A TW 107103942 A TW107103942 A TW 107103942A TW 107103942 A TW107103942 A TW 107103942A TW 201830807 A TW201830807 A TW 2018308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line
hypothetical
gate holes
gate
hypothetical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3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2246B (zh
Inventor
真島弘樹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0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0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2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22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方法包括將熔融樹脂自至少3個澆口孔(5a、5b、5c)填充至模具(15)之內部空間(20)而成型絕緣構件之成型步驟。於成型步驟中,將澆口孔(5a、5b、5c)中之澆口孔(5a)配置於在內部空間(20)之長邊方向上將內部空間(20)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20a)上。又,將其他澆口孔(5b、5c)以其他澆口孔(5b、5c)與在第1假設直線(20a)上所配置之澆口孔(5a)連結之假設線段不和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之方式。

Description

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為了防止產生應力之集中或翹曲,而將熔融樹脂自複數個針點澆口注入至成型品之模具之內部空間(Cavity,模穴)之成型方法已有揭示。於該成型方法中,有不將複數個針點澆口(澆口孔)配置於將絕緣構件之長邊方向二等分之線上、將深度方向二等分之線上,而是將該等針點澆口(澆口孔)相對於該等線不均衡地配置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若將澆口孔如上述般配置,則使所成型之絕緣構件上產生因熔融樹脂匯流並熔接而成之部分所產生之細線、即熔接線(樹脂融合部)自將上述絕緣構件二等分之線上偏移,從而能夠實現絕緣構件之強度之提高與絕緣構件之翹曲之減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393985號公報
然而,於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成型方法中,由於複數個澆口孔未設置於成形品之中央,故而自針點澆口注入之熔融樹脂之流向容易產生偏向,熔融樹脂之流動性可能會降低。熔融樹脂之流向之偏向或流動性之降低為成型不良等之原因。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實際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被注入之熔融樹脂之流向不易產生偏向,一面不損及熔融樹脂之流動性,一面能夠實現絕緣構件之強度提高與絕緣構件之翹曲減少的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包括將熔融樹脂自至少3個澆口孔填充至模具之內部空間而成型絕緣構件之成型步驟,於上述成型步驟中,將上述澆口孔中之至少1個配置於在上述內部空間之長邊方向上將上述內部空間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上、或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之方向將上述內部空間二等分之第2假設直線上,而將其他澆口孔以如下之方式配置,即,將上述其他澆口孔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澆口孔連結之假設線段,不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及上述第2假設直線平行之方式配置。
於該情形時,亦可將3個上述澆口孔分別配置於三角形之頂點。
又,亦可將3個上述澆口孔以不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及上述第2假設直線平行之直線上排列之方式配置。
亦可將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上述澆口孔以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上述澆口孔與其餘2個上述澆口孔分別連結之假設線段之長度相等之方式配置。
亦可將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上述澆口孔以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上述澆口孔以外之2個上述澆口孔彼此連結之假設線段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平行之方式配置。
亦可將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上述澆口孔配置於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
亦可為3個上述澆口孔中之1個形成於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3個上述澆口孔中之2個形成於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
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電連接器具備絕緣外殼,該絕緣外殼形成有作為成形時之熔融樹脂之填充口之至少3個澆口孔跡,至少1個澆口孔跡係配置於在上述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上將上述絕緣外殼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上、或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之方向上將上述絕緣外殼二等分之第2假設直線上,其他澆口孔跡係以如下之方式配置,即,將上述其他澆口孔跡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澆口孔跡連結之假設線段,不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及上述第2假 設直線平行之方式配置。
根據本發明,供熔融樹脂填充至模具之內部空間之至少3個澆口孔中之1個係配置於將內部空間於長邊方向上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上,或於第1假設直線之方向上將內部空間二等分之第2假設直線上。又,至少3個澆口孔中之其他澆口孔係以將在第1假設直線上或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澆口孔與其他澆口孔連結之假設線段,不與第1假設直線及第2假設直線平行之方式配置。藉此,可將至少1個澆口孔配置於內部空間之中央,使熔接線不與第1假設直線及第2假設直線重疊,且使熔接線分散。其結果,所注入之熔融樹脂之流向不易產生偏向,不會損及熔融樹脂之流動性,且能夠實現絕緣構件之強度提高與絕緣構件之翹曲減少。
1‧‧‧電連接器
2‧‧‧澆道
3a、3b、3c‧‧‧流道
4a、4b、4c‧‧‧針點澆口
5a、5b、5c、5d‧‧‧澆口孔
6a、6b、6c、6d‧‧‧澆口孔跡
10‧‧‧外殼
10a‧‧‧插入口
10b‧‧‧背側開口
11、11a、11b‧‧‧接點
11aa、11ab、11ba、11bb‧‧‧樑構件
11ac、11bc‧‧‧連結部
11ad、11bd‧‧‧基板連接部
11ae、11be‧‧‧接觸部
12‧‧‧鎖定構件
13‧‧‧致動器
13a‧‧‧凸輪軸
15‧‧‧模具
20‧‧‧內部空間(Cavity,模穴)
20a‧‧‧第1假設直線
20b‧‧‧第2假設直線
20c、20d‧‧‧假設線段
50‧‧‧軟性印刷基板(FPC)
50a‧‧‧切口
WL1、WL2、WL3、WL4、WL5、WL6、WL7、WL8、WL9、WL10、WL11、WL12、WL13、WL14、WL15‧‧‧熔接線
圖1(A)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電連接器之立體圖。圖1(B)係表示於圖1(A)之電連接器中插入有軟性印刷基板之狀態之圖。圖1(C)係表示於電連接器固定有軟性印刷基板之狀態之圖。
圖2(A)、圖2(B)、圖2(C)及圖2(D)係電連接器之剖面圖。
圖3係表示電連接器之製造方法之流程之流程圖。
圖4(A)係表示熔融金屬之路徑之示意圖。圖4(B)係表示澆口孔之位置關係之圖。圖4(C)係表示熔接線之一例之圖。
圖5係構成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電連接器之絕緣外殼之俯視圖。
圖6係構成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電連接器之絕緣外殼之俯視圖。
圖7係構成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之電連接器之絕緣外殼之俯視圖。
圖8係構成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之電連接器之絕緣外殼之俯視圖。
圖9係表示澆口孔跡之配置之變形例(其1)之圖。
圖10係表示澆口孔跡之配置之變形例(其2)之圖。
圖11(A)及圖11(B)係表示澆口孔跡之配置之變形例(其3)之圖。
實施形態1.
首先,參照圖1至圖3,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詳細地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1之電連接器1安裝於未圖示之基板上,如圖1(A)所示,具備:電連接器1之殼體的外殼(絕緣外殼)10;設置於外殼10作為端子的複數個接點11;對插入至外殼10之軟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50(參照圖1(B))進行鎖定的一對鎖定構件12;及以與FPC50之電極按壓接觸之方式驅動接點11的致動器13。
外殼10係由樹脂所構成之絕緣性之構件,且係外形為大致長方體狀之箱形之殼體。於本實施形態中,外殼10之成型方法具有特徵。外殼10具有於長邊方向延伸之插入口10a,如圖1(B)所示,於插入口10a插入有FPC50。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外殼10之長邊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FPC50之插入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厚度方向設為z軸方向。
於外殼10之上表面(+z側之面),如下所述,形成有作為成型時之澆口孔之痕跡之澆口孔跡6a、6b、6c。澆口孔跡6a配置於沿著外殼10之長邊方向將外殼10二等分之線上(與y軸平行之線上),澆口孔跡 6b、6c配置在相對於該線呈線對稱之位置。藉由該等配置,如下所述,外殼10在不會產生熔融樹脂之偏向、一面不會損及熔融樹脂之流動性的情況下一面成型,並且能夠使外殼10之強度提高,實現其翹曲之減少。
又,於外殼10之上表面,形成有於成型時形成之熔接線WL1、WL2。熔接線WL1、WL2係所成型之絕緣構件上生成的,在由熔融樹脂匯流並熔接而成之部分所產生之細線。熔接線WL1、WL2未配置於在外殼10之長邊方向將外殼10二等分之線上,而是相對於該線呈大致線對稱地分散形成。再者,熔接線WL1、WL2實際上係無法由肉眼確認之程度之粗細,呈多種分支,具有複雜之形狀。
複數個接點11係以金屬等導電性之構件構成,於外殼10之插入口10a中,在外殼10之長邊方向排列。實際上,複數個接點11由2種接點11a、11b所構成,接點11a、11b係於外殼10之長邊方向交替地排列。接點11a、11b具有向外殼10之底面(-z側之面)突出之基板連接部,該基板連接部與供安裝電連接器1之基板之電極藉由焊接等而連接。於電連接器1之組裝時,接點11a係自插入口10a朝向致動器13被推入(壓入)至外殼10,接點11b係自與插入口10a對向之背側開口10b朝向插入口10a被推入(壓入)至外殼10。
若將FPC50插入至外殼10之插入口10a,則接點11a、11b之位置與FPC50之電極之位置一致。又,如圖2(A)及圖2(B)所示,接點11a、11b之形狀成為於y軸方向延伸之一對樑構件(11aa、11ab)、(11ba、11bb)於其中央附近經由連結部11ac、11bc而連結之H字狀。被插入至插入口10a之FPC50成為自-y側插入至接點11a之一對樑構件11aa、 11ab之間、接點11b之一對樑構件11ba、11bb之間且被夾在其間之狀態。
一對鎖定構件12設置於外殼10之插入口10a內之x軸方向兩側。若將FPC50插入至插入口10a,則各鎖定構件12與設置於FPC50之x軸方向兩側之切口50a卡止,防止FPC50脫落。
致動器13係由樹脂所構成之絕緣性之構件,且能夠相對於外殼10繞x軸旋動地構成。於致動器13設置有凸輪軸13a。該凸輪軸13a係於接點11a、11b之各者,以夾入至自連結部分向+y側延伸之一對樑構件11aa、11ab之間、一對樑構件11ba、11bb之間之狀態設置。若致動器13自圖2(A)及圖2(B)所示之狀態旋動至圖2(C)及圖2(D)所示之狀態,則凸輪軸13a將接點11a之+y側之樑構件11aa、11ab之間、接點11b之+y側之樑構件11ba、11bb之間擴開。藉此,接點11a、11b之接觸部11ae、11be與FPC50之電極之按壓接觸完成,經由接點11a、11b,而維持FPC50之電極與焊接於接點11a、11b之基板連接部11ad、11bd之基板之電極的電性連接。
電連接器1係按照圖3所示之流程而製造。首先,將外殼10成型(步驟S1)。該成型係利用射出成型機進行。於射出成型機中,設置有外殼10之模具15(參照圖4(A)),將由加熱塔熔融並自噴嘴噴出之熔融樹脂經由設置於模具15之複數個針點澆口4a、4b、4c等(參照圖4(A))而填充至模具15之內部空間20。
又,與之並行地,將接點11a、11b及鎖定構件12成型(步驟S2)。該成型係利用進行金屬之衝壓之壓製機進行。進而,與之並行地,將致動器13成型(步驟S3)。該成型亦與外殼10之成型同樣地,利用射出 成型機進行。
構件之成型完成之後,將接點11a、11b及鎖定構件12插入至外殼10(步驟S4)。接點11a係自插入口10a插入,接點11b及鎖定構件12係自於外殼10中形成於插入口10a之相反側之開口部分插入。
進而,將致動器13自外殼10之後方(+y側)插入(步驟S5)。具體而言,以於接點11a、11b之一對樑構件(11aa、11ab)、(11ba、11bb)之間夾入凸輪軸13a之方式插入致動器13。
如此,於本實施形態1之電連接器1之製造方法中,包含將作為絕緣構件之外殼10成型之成型步驟(步驟S1)。如圖4(A)所示,該成型步驟中所使用之外殼10之模具15之內部空間(Cavity,模穴)20,配合外殼10之外形而成為大致長方體狀。於模具15內,形成有供填充熔融樹脂之3個針點澆口4a、4b、4c。於針點澆口4a、4b、4c之前端,配置有與模具15之內部空間20連接之各澆口孔5a、5b、5c。該澆口孔5a、5b、5c之痕跡為圖1(A)~圖1(C)所示之澆口孔跡6a、6b、6c。再者,於圖4(A)~圖4(C)中,內部空間20並未與外殼10之外形一致,而是示出了概略形狀。
自射出成型機之噴嘴噴出之熔融樹脂經由形成於模具15內之澆道2、流道3a、3b、3c並通過針點澆口4a、4b、4c(澆口孔5a、5b、5c),填充至內部空間20。流道3a、3b、3c之形狀及大小相同,針點澆口4a、4b、4c之形狀及大小亦相同,澆口孔5a、5b、5c之形狀及大小亦相同。因此,熔融樹脂以相同之壓力、速度流入至內部空間20。
如圖4(B)所示,針點澆口4a、4b、4c之澆口孔5a、5b、 5c之位置與圖1(A)~圖1(C)所示之澆口孔跡6a、6b、6c之位置對應。此處,對澆口孔5a、5b、5c之位置關係詳細地進行說明。為了使該位置關係明確,而設定將內部空間20沿著其長邊方向二等分之直線為第1假設直線20a,設定沿著第1假設直線20a將內部空間20二等分之直線為第2假設直線20b。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假設直線20b係根據將外殼10之伴隨供插入接點11a、11b之槽而形成的朝y軸方向突出之凸狀之部分S除外的外殼10之y軸方向之寬度T而規定(參照圖5)。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B)所示,澆口孔5a、5b、5c中之澆口孔5a配置於第1假設直線20a上。又,其他澆口孔5b、5c係以將在第1假設直線20a上所配置之澆口孔5a與其他澆口孔5b、5c連結之假設線段20c、20d不與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之方式配置。
換言之,於本實施形態中,3個澆口孔5a、5b、5c分別配置於三角形之頂點。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澆口孔5a、5b、5c係以將在第1假設直線20a上所配置之澆口孔5a與其餘2個澆口孔5b、5c分別連結之假設線段20c、20d之長度相等之方式配置。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澆口孔5a、5b、5c係以將除了在第1假設直線20a上所配置之澆口孔5a以外之2個澆口孔5b、5c彼此連結之假設線段與第1假設直線20a或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之方式配置。
進而,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澆口孔5a、5b、5c係配置於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上。即,澆口孔5a形成於第 1假設直線20a上,澆口孔5b、5c形成於第2假設直線20b上。
如此,澆口孔5a、5b、5c於內部空間20之長邊方向均等地配置。換言之,澆口孔5b、5c相對於第1假設直線20a呈線對稱地配置。藉此,可將熔融樹脂無偏向地填充至內部空間20。
熔融樹脂自澆口孔5a、5b、5c同時地流入至內部空間20。如圖4(C)所示,熔接線WL1於將澆口孔5a與澆口孔5b連結之假設線段20c之中點附近以與假設線段20c大致正交之方式形成。又,熔接線WL2於將澆口孔5a與澆口孔5c連結之假設線段20d之中點附近以與假設線段20d大致正交之方式形成。因此,於外殼10之第1假設直線20a上,未形成熔接線,熔接線WL1、WL2係分散地形成。該情況促成了外殼10之強度之提高。如圖1(B)及圖1(C)所示,於電連接器1中,將致動器13藉由手動而旋動,以固定FPC50,於藉由手動而將致動器13旋動時,會按壓外殼10之第1假設直線20a上附近。由於熔接線WL1、WL2分散地配置,故而與於中央形成有1條熔接線之外殼相比,可提高對於該按壓力之外殼10之強度。
又,由於假設線段20c及假設線段20d不與第1假設直線20a、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故而熔接線WL1、WL2延伸之方向亦相對於第1假設直線20a、第2假設直線20b傾斜,其朝向互不相同。藉由該傾斜,外殼10的強度相對於致動器13之操作時之按壓力進而強化。
又,於電連接器1中,如上所述,熔接線WL1、WL2延伸之方向相對於第1假設直線20a、第2假設直線20b傾斜。因此,自熔接線WL1、WL2至外殼10之長邊方向上之端部為止之距離以熔接線WL1、WL2 為基準,於x軸方向上之左右有所不同(例如參照圖4(C))。因此,於對外殼10之長邊方向上之兩端,向該等兩端彼此對向之方向賦予外力之情形時(於以夾持外殼10之長邊方向上之兩端之方式保持外殼10之情形時),外殼10顯示出與於長邊方向上之中央形成有1條熔接線之外殼相比較高之強度。
進而,於電連接器1中,自熔接線WL1、WL2至外殼10之短邊方向上之端部為止之距離以熔接線WL1、WL2為基準,於y軸方向上之上下亦有所不同。因此,於對外殼10之短邊方向上之兩端,向該兩端彼此對向之方向賦予外力之情形時(於以夾持外殼10之短邊方向上之兩端之方式保持外殼10之情形時),外殼10顯示出與於短邊方向上之中央形成有1條熔接線之外殼相比較高之強度。
如以上詳細地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供熔融樹脂填充至模具15之內部空間20之至少3個澆口孔5a、5b、5c中之澆口孔5a配置於將內部空間20在長邊方向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20a上。又,至少3個澆口孔5a、5b、5c中之其他澆口孔5b、5c以將在第1假設直線20a上所配置之澆口孔5a與其他澆口孔5b、5c連結之假設線段20c、20d不與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之方式配置。藉此,可將至少1個澆口孔5a配置於內部空間20之中央,將其餘澆口孔5b、5c均等地配置,而且可使熔接線WL1、WL2不與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重疊,且使該等熔接線WL1、WL2分散。其結果,所注入之熔融樹脂之流向不易產生偏向,一面不會損及熔融樹脂之流動性,一面可實現絕緣構件之強度提高與絕緣構件之翹曲減少。
實施形態2.
其次,參照圖5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詳細地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對將電連接器1之外殼10成型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亦於外殼10形成有作為成型時之熔融樹脂之填充口之痕跡的至少3個澆口孔跡6a、6b、6c。至少1個澆口孔跡6a配置於在外殼10之長邊方向將外殼10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20a上。又,以將在第1假設直線20a上所配置之澆口孔跡6a與其他澆口孔跡6b、6c連結之假設線段20c、20d不和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之方式,形成有澆口孔跡6a、6b、6c。以澆口孔跡6a、6b、6c為頂點構成三角形。
於本實施形態中,澆口孔跡6b、6c係配置於第2假設直線20b上。於本實施形態中,澆口孔跡6a與澆口孔跡6b、6c之x軸方向之間隔變窄。因此,形成於澆口孔跡6a、6b間之熔接線WL3、形成於澆口孔跡6a、6c間之熔接線WL4會形成於第1假設直線20a之附近。即便如此,熔接線WL3、WL4亦均等地分散而形成,故而可使熔融樹脂之不偏向地成型,而且與於第1假設直線20a上形成有1條熔接線之情形相比,外殼10之強度提高。
實施形態3.
其次,參照圖6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詳細地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對將電連接器1之外殼10成型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澆口孔跡6a係形成於第1假設直線20a,且澆口孔跡6b、6c形成於第2假設直線20b,此點與上述實 施形態2相同,但於本實施形態中,澆口孔跡6a、6b、6c之間隔於x軸方向上變長。藉由該配置,熔接線WL5、WL6形成於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熔接線WL3、WL4相比遠離第1假設直線20a之位置。因此,對於致動器13旋動時所產生之按壓力,外殼10之強度提高。
實施形態4.
其次,參照圖7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4詳細地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對將電連接器1之外殼10成型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外殼10中之澆口孔跡6a、6b、6c之位置關係與上述實施形態3不同。於本實施形態中,中心之澆口孔跡6a係配置於第1假設直線20a上。然而,澆口孔跡6b、6c未配置於第2假設直線20b上,而是自第2假設直線20b朝-y方向離開而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亦係所形成之熔接線WL7、WL8以第1假設直線20a為中心於長邊方向兩側分散地形成,故而對於按壓力之外殼10之強度提高。
實施形態5.
其次,參照圖8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5詳細地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對將電連接器1之外殼10成型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8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外殼10之澆口孔跡6a、6b、6c之位置關係與上述實施形態3不同。於本實施形態中,中心之澆口孔跡6a係配置於第1假設直線20a上。然而,澆口孔跡6b、6c未配置於第2假設直線20b上,而是自第2假設直線20b朝+y方向離開而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亦係所形成之熔接線WL9、WL10以第1假設直線20a為中心於長邊方向兩側分散形成,故而對於按壓力之外殼10之強度提高。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澆口孔設為3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如圖9所示,亦可將澆口孔設為4個以上。於該外殼10形成有4個澆口孔跡6a、6b、6c、6d。於該情形時,亦只要以澆口孔跡6a、6b、6c、6d中之至少1個配置於第1假設直線20a上,且與另外2個澆口孔跡構成三角形之方式配置即可。於該例中,於澆口孔跡6a、6b、6c、6d之間形成熔接線WL11、WL12、WL13。
再者,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成為第2假設直線20b之基準之外殼10之y軸方向之寬度設為外殼10之除去朝y軸方向突出之凸部時之寬度T(參照圖5),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以包含凸部的寬度S+T對外殼10二等分之線規定為第2假設直線20b。但是,於澆口孔位於包含凸部之寬度S之部分之情形時,需要考慮因凸部所引起之樹脂之流動性之降低之模具設計。因此,較理想為,藉由將成為第2假設直線20b之基準之外殼10之y軸方向上之寬度設為T,而使澆口孔不位於包含凸部之寬度S之部分。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3個澆口孔5a、5b、5c分別配置於三角形之頂點,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如圖10所示,亦可將3個澆口孔5a、5b、5c(澆口孔跡6a、6b、6c)以排列於不與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之直線上之方式配置。於該情形時,熔接線WL14、WL15之朝向大致相同。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澆口孔5a、5b、5c中之至少1個澆口孔5a,如圖11(A)及圖11(B)所示,配置於在模具15之內部空間20之長邊方向將內部空間20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20a,但亦可配置 於第2假設直線20b上。於圖11(A)所示之例中,為了將澆口孔均等配置而設置有第4個澆口孔5d。於該等情形時,亦以將在第2假設直線20b上所配置之澆口孔5a與其他澆口孔5b、5c連結之假設線段20c、20d不和第1假設直線20a及第2假設直線20b平行之方式配置。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將澆口孔5a配置於-y側,將澆口孔5b、5c配置於+y側,但亦可反向地配置。即,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澆口5a、5b、5c之配置亦可為相對於第2假設直線20b呈線對稱之配置。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使至3個澆口孔5a、5b、5c為止之熔融樹脂之路徑之澆道2為共通者,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3個澆口孔5a、5b、5c經由不同之澆道2而被供給熔融樹脂。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自3個針點澆口4a、4b、4c以相同之成型條件供給熔融樹脂,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熔融樹脂之流入速度針對每個澆口進行變更。如此一來,則可調整熔接線WL1、WL2等之形成位置。再者,關於熔融樹脂之流入速度,例如,除了根據針點澆口4a、4b、4c之形狀、大小之差異進行變更以外,還可根據澆口孔5a、5b、5c之形狀、大小之差異進行變更。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將電連接器之外殼成型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於將電連接器1之致動器13成型之情形時亦能夠應用本發明。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具備鎖定構件12及致動器13之電連接器1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對於不具有鎖定構件12及致動器13之至少一者之電連接器亦能夠應用本發明。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將接點於成型後插入至外殼之類型之電連接器1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對於將接點插入至模具之內部空間後嵌入成形之類型之電連接器亦能夠應用本發明。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具有2種接點11a、11b之電連接器1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電連接器之接點亦可為1種。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對插入軟性印刷基板(FPC50)之類型之電連接器1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為將並列地配置之導體利用膜狀之絕緣構件自上下夾持而製作之扁平電纜即FFC(Flexible Flat Cable,軟性扁平電纜)插入之類型的電連接器。
本發明能夠不脫離本發明之廣義之精神與範圍,而實施各種實施形態及變形。又,上述實施形態係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並非限定本發明之範圍。即,本發明之範圍由申請專利範圍表示,而並非由實施形態表示。而且,將申請專利範圍內及與其同等之發明之意義之範圍內所實施之各種變形視為本發明之範圍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應用於電連接器之外殼、致動器等絕緣構件之成型。

Claims (8)

  1. 一種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其包括將熔融樹脂自至少3個澆口孔填充至模具之內部空間而成型絕緣構件之成型步驟;於上述成型步驟中,將上述澆口孔中之至少1個配置於在上述內部空間之長邊方向上將上述內部空間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上、或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之方向上將上述內部空間二等分之第2假設直線上;而將其他澆口孔以上述其他澆口孔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澆口孔連結之假設線段,不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及上述第2假設直線平行之方式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將3個上述澆口孔分別配置於三角形之頂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將3個上述澆口孔以於不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及上述第2假設直線平行之直線上排列之方式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上述澆口孔以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上述澆口孔,與其餘2個上述澆口孔分別連結之假設線段之長度相等之方式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上述澆口孔以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上述澆口孔以外之2個上述澆口孔彼此連結之假設線段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平 行之方式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分別位於三角形之頂點之3個上述澆口孔,配置於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其中3個上述澆口孔中之1個形成於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3個上述澆口孔中之2個形成於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
  8. 一種電連接器,其具備絕緣外殼,該絕緣外殼形成有作為成形時之熔融樹脂之填充口之至少3個澆口孔跡,至少1個澆口孔跡係配置於在上述絕緣外殼之長邊方向上將上述絕緣外殼二等分之第1假設直線上、或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之方向上將上述絕緣外殼二等分之第2假設直線上;其他澆口孔跡係以將上述其他澆口孔跡與在上述第1假設直線上或上述第2假設直線上所配置之澆口孔跡連結之假設線段,不與上述第1假設直線及上述第2假設直線平行之方式配置。
TW107103942A 2017-02-07 2018-02-05 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TWI642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0496A JP6497398B2 (ja) 2017-02-07 2017-02-07 絶縁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JPJP2017-020496 2017-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0807A true TW201830807A (zh) 2018-08-16
TWI642246B TWI642246B (zh) 2018-11-21

Family

ID=63127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3942A TWI642246B (zh) 2017-02-07 2018-02-05 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497398B2 (zh)
KR (1) KR20180091748A (zh)
CN (1) CN108418080A (zh)
TW (1) TWI64224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93985A (en) 1977-01-27 1978-08-17 Nippon Sangyo Kikai Kk Packing machine
JPWO2001062468A1 (ja) * 2000-02-24 2004-04-08 東レ株式会社 Frp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37508A (ja) * 2003-02-05 2004-08-26 Hitachi Ltd 金属インサート品を覆う樹脂成形品の成形方法
JP2007221870A (ja) * 2006-02-15 2007-08-30 Yazaki Corp プロテクタ、電線束の取り外し方法
JP5393985B2 (ja) * 2008-01-31 2014-01-22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絶縁体の成型方法、金型構造及び前記成型方法により製造した絶縁体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JP2009248327A (ja) * 2008-04-01 2009-10-29 Ono Sangyo Kk 射出成形品および射出成形方法
JP4435256B1 (ja) * 2008-11-11 2010-03-17 株式会社竹内技術研究所 平型導体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497364U (zh) * 2014-11-21 2015-03-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電連接器
WO2017043524A1 (ja) * 2015-09-11 2017-03-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筐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29149A (ja) 2018-08-16
CN108418080A (zh) 2018-08-17
TWI642246B (zh) 2018-11-21
KR20180091748A (ko) 2018-08-16
JP6497398B2 (ja) 2019-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55382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I401842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circuit boards
TWM586887U (zh) 電連接器
JP7281537B2 (ja) コネクタ
US90998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shielding members
KR102638730B1 (ko) 커넥터
JP550991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とその成形方法
JP745499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JP2022507405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TWI642246B (zh) 絕緣構件之製造方法及電連接器
JP2004296769A (ja) 伝送基板及びこれとコネクタとを接続して成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7658592B (zh) 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TW202220290A (zh) 具改善端子共面度之連接器結構
JP7238675B2 (ja) 端子、およ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JP548688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JP7480073B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された端子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JP7073054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20194637A (ja) コネクタ、及び、基板付きコネクタ
TWI806797B (zh) 電子零件之製造方法以及電子零件
JP7173503B2 (ja) 端子、端子を備えたパワーモジュール用射出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3175092A (ja) コネクタ
CN110402021A (zh) 电子设备单元
JP2020004731A (ja)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TWM583641U (zh) 插座電連接器
JP2006040783A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取付構造、及びモールド電動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