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0385A - 光碟 - Google Patents

光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0385A
TW201830385A TW106140725A TW106140725A TW201830385A TW 201830385 A TW201830385 A TW 201830385A TW 106140725 A TW106140725 A TW 106140725A TW 106140725 A TW106140725 A TW 106140725A TW 201830385 A TW201830385 A TW 2018303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substrate
optical disc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0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崎吉弘
小林大輝
所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03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18Laminated discs
    • G11B7/24024Adhesion or bonding, e.g. specific adhesiv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56Light transmission layers lying on the light entrance side and being thinner than the substrate, e.g. specially adapted for Blu-ray® discs

Abstract

一種光碟,是接合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第2資訊記錄媒體所形成,且能夠進行來自雙面的資訊之記錄、讀取的光碟。兩資訊記錄媒體各自具備:基板;介電質膜及記錄膜,為一層以上且形成於基板的其中一側;及覆蓋層,保護介電質膜與記錄膜。兩資訊記錄媒體是在與形成有介電質膜或記錄膜之基板面為相反側的面接合。接合有兩資訊記錄媒體之基板的接合面具備:凹部,在至少其中一個接合面上往光碟的厚度方向凹陷;及突起部,設置在凹部內,且是在光碟的半徑方向中從凹部之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以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光碟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能夠對雙面進行資訊記錄或讀取的光碟。
發明背景 為了增加對光碟進行記錄的資訊量,能夠對雙面進行資訊記錄或讀取的光碟已成為眾所周知。在雙面光碟的製造方法中,將其中一面與另一面分別獨立地製造,並將此接合的方法已揭示於專利文獻1。
在專利文獻1中,作為課題揭示有下列情況,即,在接合各自的面時,一旦在接合面產生毛邊等,面到面距離(face-to-face distance)就會有無法落在預定範圍內的情況、以及由於突起而在接合接觸面捲入空氣的情況。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下列方法來解決上述的課題,即,在接合面上往光碟的厚度方向設置凹部,並將毛邊的高度形成為比此凹部的落差更小的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1-047471號公報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申請案之發明者在製造能夠對雙面進行資訊記錄、讀取的光碟等時,發明者有發現到存在有專利文獻1中所示之課題以外的問題。
具體而言,在將構成光碟之其中一面的A面資訊記錄媒體與另一面的B面資訊記錄媒體分別製造時,對於各自的記錄媒體是在基板上形成一層以上的介電膜或記錄膜。接著更在其上面積層作為保護膜的覆蓋層。為了積層覆蓋層,作為覆蓋層材料的透明保護膜樹脂會被滴下到旋轉中之碟片的中心側。被滴下的樹脂材料會藉由離心力朝記錄媒體的外徑側薄膜化而擴展。此時,在碟片的外徑端部,樹脂材料會繞入至記錄媒體的背面側。
若樹脂材料繞入至記錄媒體之背側,就會有在背側滯留、硬化的樹脂在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時造成干涉的情況。因此,就有可能產生下列課題,即,接合後之光碟的面到面距離並非恆定,或是在接合面捲入空氣等課題。因此,恐有發生光碟品質降低的疑慮。
本揭示之目的是提供一種解決上述所示之課題的光碟。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申請案之第1態樣是有關於一種光碟,該光碟是接合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第2資訊記錄媒體,且能夠進行來自雙面的資訊之記錄、讀取的光碟。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第2資訊記錄媒體各自具備:基板;介電質膜及記錄膜,為一層以上且形成於基板的其中一側;及覆蓋層,保護介電質膜與記錄膜。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第2資訊記錄媒體是在與形成有介電質膜或記錄膜之基板的面為相反側的面接合。供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第2資訊記錄媒體接合之基板的接合面具備:凹部,至少在其中一個接合面上往光碟的厚度方向凹陷;及突起部,設置在凹部內,且是在光碟的半徑方向中從凹部之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以上的位置。 發明效果
本揭示之光碟在能夠對雙面進行資訊之記錄或讀取的光碟中,是會抑制其品質降低的光碟。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一邊參照適當圖式,一邊詳細說明實施形態。但是,有時會省略掉超出必要之詳細的說明。例如,已經充分瞭解之事項的詳細說明或對於實質上相同之構成的重複說明,有時會省略掉。這是為了要避免以下的說明不必要地變得冗長,以讓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緣故。
再者,發明者(們)是為了讓本領域之技術人員能夠充分理解本揭示而提供附加圖式及以下的說明,並非意圖藉由這些來限定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主題。
(實施形態1) 圖1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要說明之光碟的截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光碟100是雙面多層光碟,是將記錄及播放資訊的資訊層隔著基板121在兩側分別設置有3層(合計6層)。光碟100是從覆蓋層133側照射雷射光,就能夠進行各資訊層中的資訊之記錄及播放。
光碟100是一種將稱為A面的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稱為B面的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貼合,且能夠對雙面進行資訊之記錄或讀取的資訊記錄媒體。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是在各自的基板121的背面(與具有資訊層的面為相反側)藉由貼合層120所貼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各自在基板121上隔著中間分離層125、129等,具有依序積層的L0層111、L1層112、L2層113。另外,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具有接觸於L2層113所設置的覆蓋層133。L1層112及L2層113是穿透型的資訊層。
在光碟100中,在基板121上形成導溝時,在本說明書中,會將位於靠近雷射光側的面簡便地稱為「槽(groove)」,且將位於遠離雷射光側的面簡便地稱為「岸(land)」。在對應槽與岸雙方的位置,能夠對記錄膜提高記錄密度(亦即,縮短標記長度)來形成凹坑(pit)(岸-槽記錄(land and groove recording))。導溝亦可也形成於中間分離層125及中間分離層129。尤其,在L1層112及L2層113中,在實施岸-槽記錄時,宜在中間分離層125及129形成導溝。
以下,針對基板121、中間分離層125及129、覆蓋層133及貼合層120來進行說明。
作為基板121的材料,能夠使用例如聚碳酸酯、非晶質聚烯烴、或PMMA等的樹脂、或玻璃。在基板121之記錄膜123側的表面上,亦可因應需求而形成有用於引導雷射光之凹凸的導溝。基板121宜為透明,但亦可為半透明,透明性並未特別受到限定。基板121是例如厚度為約0.5mm,直徑為約120mm的圓盤狀。
在基板121之L0層111側的表面上,亦可因應需求而形成有用於引導雷射光之凹凸的導溝。在基板121上形成有導溝時,如前述,會將靠近雷射光側的溝(面)稱為「槽」,且將遠離雷射光側的溝(面)稱為「岸」。溝深(槽面與岸面的落差)可為例如10nm以上且50nm以下。採用岸-槽記錄方式,且以高記錄密度來進行時,為了降低串音(crosstalk)的影響,溝深可設計得更深。然而,若把溝加深,反射率就會有下降的傾向。為了降低串音且能夠維持反射率,溝深宜為15nm以上且25nm以下。
中間分離層125及129是由光硬化型樹脂(尤其是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或遲效性熱硬化型樹脂的樹脂等所構成,例如是由丙烯酸系樹脂所構成。中間分離層125及129若是對於記錄及播放所使用之波長λ的雷射光為光吸收較小者,就能夠使雷射光有效率地到達L0層111及L1層112。中間分離層125及129是為了區別L0層111、L1層112及L2層113的聚焦位置所設置。因此,中間分離層125及129的厚度可形成為例如焦點深度ΔZ以上,該焦點深度ΔZ是藉由對物透鏡的數值孔徑(NA)與雷射光的波長λ所決定的深度。將焦點之發光強度的基準假定成無像差時的80%時,ΔZ能夠近似為ΔZ=λ/{2(NA)2 }。又,為了防止L1層112中之背焦(back focus)的影響,中間分離層125與中間分離層129的厚度可為不同的值。
在中間分離層125及129中,亦可在雷射光的入射側形成凹凸的導溝。設置於中間分離層125及129之導溝的落差、以及槽-岸間的距離方面,正如有關設置於基板121之導溝所進行過的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溝深(槽面與岸面的落差)為30nm,且槽-岸間的距離為約0.225μm,但並未受限於此。
覆蓋層133是由例如光硬化型樹脂(尤其是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或遲效性熱硬化型樹脂等的樹脂所構成。覆蓋層133可以是對於所使用的雷射光為光吸収較小者。或,覆蓋層133可使用聚碳酸酯、非晶質聚烯烴、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的樹脂、或玻璃來形成。覆蓋層133的厚度可形成為例如NA=0.85且為能夠良好地記錄及播放之厚度的40μm~80μm左右,尤其可形成為50μm~65μm左右。
貼合層120是由例如光硬化型樹脂(尤其是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或遲效性熱硬化型樹脂等的樹脂所構成,會使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接合。貼合層120的透明性並未特別受到限定,可為透明,亦可為半透明。亦可在貼合層120上設置遮擋雷射光的膜。貼合層120的厚度可為5μm~80μm左右,尤其可為20μm~50μm左右。
接著,針對L0層111的構成來進行說明。L0層111是在基板121的表面上,藉由至少將第1介電質膜122、記錄膜123及第2介電質膜124依此順序積層所形成。
第1介電質膜122具有調節光學性相位差來控制訊號振幅的作用、及調整記錄標記的膨脹來控制訊號振幅的作用。又,第1介電質膜122具有抑制水分侵入記錄膜123的作用、及記錄膜123中的氧氣洩漏到外部的作用。
記錄膜123在例如單次寫入型(write-once)的光碟100的情況中,是藉由雷射光的照射而形成會成為記錄標記的膨脹部。此膨張部的形成是非可逆性的變化。
第2介電質膜124與第1介電質膜122同樣具有調節光學性相位差來控制訊號振幅的作用、及調整記錄凹坑的膨脹來控制訊號振幅的作用。又,第2介電質膜124具有抑制來自中間分離層125側的水分侵入記錄膜123的作用、及抑制記錄膜123中的氧氣洩漏到外部的作用。第2介電質膜124又兼具抑制有機物從中間分離層125混入記錄膜123、或是確保L0層111與中間分離層125間之密著性的功能。
接著,針對L1層112的構成來進行說明。L1層112是在中間分離層125的表面上,藉由至少將第1介電質膜126、記錄膜127及第2介電質膜128依此順序積層所形成。
第1介電質膜126的功能與前述之L0層111的第1介電質膜122的功能是相同的。又,第1介電質膜126也兼具抑制有機物從中間分離層125混入記錄膜127、或是確保L1層112與中間分離層125間之密著性的功能。
記錄膜127的功能與前述之L0層111的記錄膜123的功能是相同的。
第2介電質膜128的功能與前述之L0層111的第2介電質膜124的功能是相同的。
接著,針對L2層113的構成來進行說明。L2層113是在中間分離層129的表面上,藉由至少將第1介電質膜130、記錄膜131及第2介電質膜132依此順序積層所形成。
L2層113的構成基本上與L1層112是相同的。
第1介電質膜130具有與L1層112的第1介電質膜126相同的功能。因此,第1介電質膜130具有與L0層111的第1介電質膜122相同的功能。
記錄膜131的功能與L1層112的記錄膜127的功能是相同的,因此,與L0層111的記錄膜123的功能是相同的。
第2介電質膜132具有與L1層112的第2介電質膜128相同的功能,因此,具有與L0層111的第2介電質膜124相同的功能。
圖2是在基板之外徑端附近配置了突起部時的圖。在圖2中,擴大顯示在圖1所說明過之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的接合面附近。在圖2中,為了使說明便於理解,省略了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的L0層111~L2層113(第1介電質膜122~第2介電質膜132)來加以記載。
基板121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相對於光碟100的厚度方向,外徑端附近是形成為比內徑側的厚度更薄。亦即,在光碟100的半徑方向上,基板121的外徑端會在其厚度方向上成為凹部。以下將此部分稱為基板凹部200來說明。
基板121是藉由下列程序所得到,即,將材料樹脂熔融後注入模具內,在使所充填的樹脂冷卻、固化後,從模具中取出成型品。此時,在分模線(parting line)的部分之基板上,會產生被稱為「毛邊」等的突起部,該分模線是構成模具之複數個鑄模的分割線。
在專利文獻1中,是將此突起部的高度形成為比基板凹部200的高度h更低。藉此,解決了在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由於兩記錄媒體的突起部接觸、干涉而使記錄面的面到面距離成為不均一的課題。
然而,本申請人之發明者發現了新課題。那就是對於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所產生之干涉的原因,覆蓋層133也會有所影響這點。
覆蓋層133在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前,是被積層於各自的記憶媒體的L2層113之上。覆蓋層133的材料樹脂會被滴下到被旋轉之圓盤狀的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或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的中心部附近。被滴下的樹脂會藉由因記錄媒體之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而朝圓盤的外側擴展。此方法被稱為旋轉塗佈法等。
以離心力在圓盤狀的記錄媒體上薄化擴展延展的樹脂,會以其端部從記錄媒體的側面繞入至背側。此時,若設置於基板凹部200內的突起部201是配置於外徑端附近,則繞進來的覆蓋層133的材料樹脂就會滯留而覆蓋突起部201。若覆蓋突起部201並滯留的材料樹脂變得比基板凹部200的高度h更高並硬化,則在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滯留於突起部201的覆蓋層133就會成為干涉的原因。本申請人著眼於此課題。
本申請案之發明者為了克服上述的課題而提案如圖3所示的構成。圖3是在從基板之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的位置配置了突起部時的圖。藉由將突起部202從基板凹部200的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加以配置,如圖2所示之從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的側面繞進來的覆蓋層133的材料樹脂在光碟100的厚度方向上覆蓋突起部201的可能性就能夠進一步降低。若突起部202配置於從基板凹部200的外徑端往內徑側相隔預定距離之位置,則繞進來的覆蓋層133的材料樹脂就僅會擴展相當於從光碟100的外徑端到突起部202為止之距離的分量。因此,能夠抑制覆蓋層133的材料樹脂滯留在光碟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情況。
再者,本申請案之發明者重複試行後,有發現了以下組合來作為理想條件。具體而言,是將基板凹部200設置於從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各自的外徑端往內徑方向0.1mm~1mm左右的範圍,且將突起部202配置於距離外徑端0.02mm~0.08mm的位置。其中,實質上尤以在0.05mm附近設置突起部202是更加理想的。
要將突起部202形成於基板121上的何處位置,例如是能夠根據要將用於製作基板121之模具的分模線設置於何處部分一事來加以控制。又,關於突起部202的形狀,雖然能夠以大致長方體形狀來實現,但在本申請案中並非特別指定此形狀。突起部202可為錐狀的形狀,亦可為往內徑或外徑側彎曲等的形狀。
在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之基板121的外徑端上,設置相對於光碟100之厚度方向的基板凹部200。在基板凹部200內,在從外徑端僅相距預定距離之內徑方向的位置上設置突起部202。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的資訊層,是在與設置有基板凹部200之基板121的面為相反側的面上,以一層以上的介電質膜或記錄膜等所構成。將覆蓋層133積層於以該等介電質膜或記錄膜所構成的層之上。覆蓋層133的材料樹脂會積層在資訊層上,並且一部分會從光碟100(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之外徑端繞入至基板121的接合面側。突起部202是避開此材料樹脂繞入、滯留等之位置來配置。光碟100是藉由將如此之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各自的基板121相互接合所構成。
藉此,即便保護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之記錄層的覆蓋層的材料樹脂從光碟100的側面繞入至基板121側,也只會在從上述之外徑端到突起部202為止的預定距離之範圍內擴展,從而抑制滯留在光碟100之厚度方向上的情況。又,如先前已說明過的,由於覆蓋層是藉由旋轉塗佈法所形成,所以覆蓋層的材料樹脂容易滯留在光碟100的外徑端附近。因此,藉由將突起部202從光碟100的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就能夠抑制樹脂朝突起部202滯留。藉由以上,在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能夠降低覆蓋層的材料樹脂干涉的可能性。
再者,在接合了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各自的基板凹部200亦可位於相互面對的位置。尤其,在接合了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亦可使所形成的突起部202位於實質上相面對的位置。
(本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在上述的說明中,顯示了一種在A面資訊記錄媒體及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的兩側設置基板凹部200,並在從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的位置上設置突起部202的例子。圖4是僅有其中一個情報記憶媒體的突起部配置於從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的位置時的圖。亦可是僅有其中一面資訊記錄媒體的突起部202從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即便在此情況下,由於滯留於另一個記憶媒體的突起部201之覆蓋層133的材料樹脂也會收容於其中一個記憶媒體的基板凹部200所形成的空間內,所以能夠避免在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之干涉的情況。
因此,亦可是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或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至少其中一面資訊記錄媒體之基板121為滿足上述的構成者。
亦即,亦可是設置於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之基板121上的突起部為配置成相互在實質上不會相面對者。藉由將相互之突起部的半徑方向上之位置形成為不同的位置,就能夠實現上述內容。
圖5是顯示在基板凹部內徑側設置了突起部時之構成的圖。如圖5所示,若在接觸於基板凹部200之最內徑部上設置突起部203,則在接合A面資訊記錄媒體101與B面資訊記錄媒體102時,就會形成突起部203干涉兩方的情況。因此,突起部位於基板凹部200內部是必要的。
又,突起部202可以是如圖6所示地形成為完全的環狀者,也可以是形成為環狀的一部分者。
又,在圖6之例子中,雖然突起部202是形成一個環狀,但形成此環狀的突起部202亦可有複數個。亦即,在基板凹部200上亦可存在複數個突起部202。即便是在該情況下,只要位於最外徑側的突起部202為滿足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條件者即可。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說明中,是以單次寫入型的光碟為例子來記載說明。然而,本申請案所揭示之發明並非限定於此。作為其他例子,亦可將本發明適用於覆寫型(rewritable)的光碟。亦即,只要是能夠光學性地對雙面進行資訊之記錄或讀取的光碟,就可以是任一形式者。
如以上所述,作為本揭示中之技術的例示,說明了實施形態。為此,提供了附加圖式及詳細之說明。
因此,在附加圖式及詳細之說明中所記載的構成要素之中,不光只有用以解決課題所必需的構成要素,為了例示上述技術,也可包含並非用以解決課題所必需的構成要素。因此,不應該以該等非必需的構成要素有記載於附加圖式或詳細之說明中這點,就立即認定該等非必需的構成要素為必需的。
又,由於上述的實施形態是用以例示本揭示中之技術的實施形態,所以在申請專利範圍或其均等範圍中,能夠進行各種的變更、置換、附加、省略等。 産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申請案所揭示的光碟能夠作為一種記錄資訊的記憶媒體來進行產業上的利用。
100‧‧‧光碟
101‧‧‧A面資訊記錄媒體
102‧‧‧B面資訊記錄媒體
111‧‧‧L0層
112‧‧‧L1層
113‧‧‧L2層
120‧‧‧貼合層
121‧‧‧基板
122‧‧‧第1介電質膜
123‧‧‧記錄膜
124‧‧‧第2介電質膜
125‧‧‧中間分離層
126‧‧‧第1介電質膜
127‧‧‧記錄膜
128‧‧‧第2介電質膜
129‧‧‧中間分離層
130‧‧‧第1介電質膜
131‧‧‧記錄膜
132‧‧‧第2介電質膜
133‧‧‧覆蓋層
200‧‧‧基板凹部
201‧‧‧突起部
202‧‧‧突起部
203‧‧‧突起部
h‧‧‧高度
圖1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所要說明之光碟的截面圖。 圖2是在基板之外徑端附近配置了突起部時的圖。 圖3是在從基板之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的位置配置了突起部時的圖。 圖4是僅有其中一個情報記憶媒體的突起部配置於從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的位置時的圖。 圖5是顯示在基板凹部內徑側設置了突起部時之構成的圖。 圖6是顯示從上面來看光碟時之突起部的位置的圖。

Claims (3)

  1. 一種光碟,是接合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第2資訊記錄媒體所形成,且能夠進行來自雙面的資訊之記錄及讀取的光碟, 前述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前述第2資訊記錄媒體各自具備:基板;介電質膜及記錄膜,為一層以上且形成於前述基板的其中一側;及覆蓋層,保護前述介電質膜與前述記錄膜, 前述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前述第2資訊記錄媒體是在與形成有前述介電質膜或前述記錄膜之前述基板的面為相反側的面接合, 供前述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前述第2資訊記錄媒體接合之前述基板的接合面具備:凹部,在至少其中一個接合面上往前述光碟的厚度方向凹陷;及 突起部,設置在前述凹部內,且是在前述光碟的半徑方向中從前述凹部之外徑端相隔預定距離以上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光碟,其中前述凹部設置於前述第1資訊記錄媒體及前述第2資訊記錄媒體雙方的前述基板上, 各自的前述凹部在接合前述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前述第2資訊記錄媒體時,是位於實質上相面對的位置。
  3. 如請求項2之光碟,其中前述突起部設置於前述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前述第2資訊記錄媒體各自的前述凹部內, 各自的前述突起部在接合前述第1資訊記錄媒體與前述第2資訊記錄媒體時,是位於實質上相面對的位置。
TW106140725A 2017-02-13 2017-11-23 光碟 TW2018303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4068 2017-02-13
JP2017024068 2017-0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0385A true TW201830385A (zh) 2018-08-16

Family

ID=6310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0725A TW201830385A (zh) 2017-02-13 2017-11-23 光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55388A1 (zh)
JP (1) JPWO2018146905A1 (zh)
CN (1) CN110249386A (zh)
TW (1) TW201830385A (zh)
WO (1) WO20181469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803069A (nl) * 1978-03-22 1979-09-25 Philips Nv Meerlaags informatieschijf.
JPH01287841A (ja) * 1988-05-14 1989-11-20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WO2003017267A1 (ja) * 2001-08-21 2004-12-09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3123331A (ja) * 2001-10-04 2003-04-25 Tdk Corp 多層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層光記録媒体
WO2003041068A1 (fr) * 2001-11-08 2003-05-15 Mitsui Chemicals, Inc. Support optique d'enregistrement
TW200402037A (en) * 2002-07-31 2004-02-01 Tdk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izing recording films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7439007B2 (en) * 2002-12-20 2008-10-21 Ricoh Company, Ltd. Phase chang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ultiple layers and recording and playback method for the medium
US7859983B2 (en) * 2003-07-15 2010-12-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KR100755421B1 (ko) * 2004-03-03 2007-09-04 파이오니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정보 기록 장치 및 방법
JP2007234192A (ja) * 2006-03-03 2007-09-13 Nec Corp 貼り合わせ型ディスク
JP2007294003A (ja) * 2006-04-25 2007-11-08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732377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2008004174A (ja) * 2006-06-22 2008-01-10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用金型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4621646B2 (ja) * 2006-09-13 2011-01-26 株式会社東芝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データストレージ媒体
JP2015103268A (ja) * 2013-11-27 2015-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JP2015158965A (ja) * 2014-01-24 2015-09-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状の情報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9386A (zh) 2019-09-17
JPWO2018146905A1 (ja) 2019-11-21
WO2018146905A1 (ja) 2018-08-16
US20190355388A1 (en)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76850B1 (ko) 광 기록 매체 및 광 기록 재생 장치
ES2319514T3 (es) Medio optico de grabacion de datos y metodo de fabricacion para el mismo y metodo para fijar el optico de grabacion de datos.
KR100674302B1 (ko) 광 기록 매체, 광 기록 매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 기록 매체의 재생 방법
WO2012105724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9990011140A (ko) 광디스크
KR100493264B1 (ko) 광정보 기록 매체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광정보의 기록 재생방법
TW201830385A (zh) 光碟
JP4267581B2 (ja) 光記録媒体
US20100189949A1 (en) Optical dis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9002803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3955867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577404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071956B2 (ja) 多層光記録媒体
JP2005071571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58298B2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3228891A (ja)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087535A (ja)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20090022030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KR100469277B1 (ko) 고밀도 기록 매체의 보호층 제조 방법
KR100922428B1 (ko) 광디스크 스핀코팅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디스크제조방법
JP2009123264A (ja) 情報の記録再生方法
JP2004303351A (ja) テストディスク
JP2002203339A (ja) 貼合わせ型光記録媒体
JP2006155725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10186561A (ja) 光記録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