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9386A - 光盘 - Google Patents

光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9386A
CN110249386A CN201780085752.4A CN201780085752A CN110249386A CN 110249386 A CN110249386 A CN 110249386A CN 201780085752 A CN201780085752 A CN 201780085752A CN 110249386 A CN110249386 A CN 110249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cording
recording carrier
face
substr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57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崎吉弘
小林大辉
所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249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93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18Laminated discs
    • G11B7/24024Adhesion or bonding, e.g. specific adhesiv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56Light transmission layers lying on the light entrance side and being thinner than the substrate, e.g. specially adapted for Blu-ray® discs

Abstract

一种将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第2信息记录介质接合而形成并且能够进行来自两面的信息的记录、读取的光盘。两个信息记录介质分别具备:基板、形成于基板的一侧的一层以上的电介质膜以及记录膜、保护电介质膜和记录膜的外罩层。两个信息记录介质在与形成有电介质膜、记录膜的基板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被接合。两个信息记录介质被接合的基板的接合面具备:凹部,在至少一个接合面向光盘的厚度方向凹陷;和突起部,在凹部内,被设置于在光盘的径向距凹部的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光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两面进行信息记录或者读取的光盘。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向光盘记录的信息量,能够向两面进行信息记录或者读取的光盘众所周知。在两面光盘的制造方法中,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分别独立制造一个面和另一个面并将其接合的方法。
专利文献1中作为课题而公开了在接合各个面时若在接合面产生毛边等的突起则面间距离不能收敛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以及由于突起导致空气被卷入到接合接触面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如下方法来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接合面在光盘的厚度方向设置凹部,使毛边的高度比该凹部的阶梯差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047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制造能够向两面进行信息记录、读取的光盘等时,发明人发现存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课题以外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分别制造构成光盘的一个面即A面信息记录介质和另一个面即B面信息记录介质时,对于各个记录介质在基板上形成一层以上的电介质膜、记录膜。进一步地,在其上层叠保护膜即外罩层。为了层叠外罩层,作为外罩层的材料的透明保护膜树脂被滴下到旋转的盘片的中心侧。被滴下的树脂材料由于离心力而向记录介质的外径侧薄膜化并扩展。此时,在盘片的外径端部,树脂材料绕入到记录介质的背面侧。
若树脂材料绕入到记录介质的背侧,则可能在背侧滞留/固化的树脂在A面信息记录介质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的接合时成为干扰。因此,可能产生以下问题:接合后的光盘的面间距离并不固定、或者在接合面卷入空气等。由此,可能产生光盘的品质的降低。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所示的课题的光盘。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第1方式涉及一种光盘,将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第2信息记录介质接合并能够进行来自两面的信息的记录、读取。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第2信息记录介质分别具备:基板、形成于基板的一侧的一层以上的电介质膜以及记录膜、保护电介质膜和记录膜的外罩层。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第2信息记录介质在与形成有电介质膜、记录膜的基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被接合。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第2信息记录介质接合的基板的接合面具备:凹部,在至少一个接合面向光盘的厚度方向凹陷;和突起部,在凹部内,被设置于在光盘的径向距凹部的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
-发明效果-
本公开中的光盘在能够进行信息向两面的记录或者读取的光盘中,抑制其品质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盘的剖视图。
图2是在基板的外径端附近配置突起部的情况下的图。
图3是在距基板的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配置突起部的情况下的图。
图4是仅一个信息存储介质的突起部配置于距外形端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的情况下的图。
图5是表示在基板凹部内径侧设置突起部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从上表面观察光盘的情况下的突起部的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其中,可能省略非必要详细的说明。例如,可能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针对实质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地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另外,发明人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意图通过这些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述的主题。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盘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光盘100将记录以及再生信息的信息层隔着基板121在两侧分别各设置3层(合计6层),是两面多层光盘。光盘100从外罩层133侧照射激光,能够进行各信息层中的信息的记录以及再生。
光盘100是将称为A面的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和称为B面的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贴合的、能够向两面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读取的信息记录介质。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分别在各自的基板121的背面(与具有信息层的面相反的一侧)通过贴合层120而被贴合。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分别在基板121上隔着中间分离层125、129等,具有依次层叠的L0层111、L1层112、L2层113。进一步地,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具有与L2层113相接设置的外罩层133。L1层112以及L2层113是透射式的信息层。
在光盘100中,将引导沟槽形成于基板121的情况下,在本说明书中,将处于接近于激光的一侧的面方便地称为“槽(groove)”,将处于远离于激光的一侧的面方便地称为“岸(land)”。在该槽和岸的双方所对应的位置,能够对记录膜提高记录密度(即,缩短标记长度)来形成凹坑(pit)(岸-槽记录)。引导沟槽也可以形成于中间分离层125以及中间分离层129。特别地,在L1层112以及L2层113,在实施岸-槽记录的情况下,优选在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形成引导沟槽。
以下,对基板121、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外罩层133以及贴合层120进行说明。
作为基板121的材料,能够使用例如聚碳酸酯、非晶体聚烯烃或者PMMA等的树脂、或者玻璃。在基板121的记录膜123侧的表面,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形成用于引导激光的凹凸的引导沟槽。优选基板121是透明的,但也可以是半透明,并不特别限定透明性。基板121例如是厚度为约0.5mm、直径为约120mm的圆盘状。
在基板121的L0层111侧的表面,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形成用于引导激光的凹凸的引导沟槽。在将引导沟槽形成于基板121的情况下,如前所述,将接近于激光的一侧的沟槽(面)称为“槽”,将远离于激光的一侧的沟槽(面)称为“岸”。沟槽深度(槽面与岸面的阶梯差)例如可以为10nm以上且50nm以下。采用岸/槽记录方式,并且以较高的记录密度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串扰的影响,沟槽深度可以设计得更深。然而,若加深沟槽则反射率处于下降的趋势。优选沟槽深度为15nm以上且25nm以下,以使得能够减少串扰,并且维持反射率。
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包含光固化型树脂(特别是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迟效性热固化型树脂的树脂等,例如包含丙烯酸系树脂。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若相对于记录以及再生中使用的波长λ的激光为光吸收较小,则能够使激光高效地到达L0层111以及L1层112。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为了区分L0层111、L1层112以及L2层113的聚焦位置而被设置。因此,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根据物镜的数值孔径(NA)和激光的波长λ而决定的焦点深度ΔZ。在将焦点的光强度的基准假定为无像差的情况下的80%的情况下,ΔZ能够近似为ΔZ=λ/{2(NA)2}。此外,为了防止L1层112中的反焦点的影响,中间分离层125与中间分离层129的厚度可以为不同的值。
在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也可以在激光的入射侧形成凹凸的引导沟槽。在中间分离层125以及129设置的引导沟槽的阶梯差、以及槽-岸间的距离如有关设置于基板121的引导沟槽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沟槽深度(槽面与岸面的阶梯差)为30nm,槽-岸间的距离为约0.225μm,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外罩层133例如包含光固化型树脂(特别是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迟效性热固化型树脂等的树脂。外罩层133可以是相对于使用的激光而光吸收较小材料。或者,外罩层133可以使用聚碳酸酯、非晶体聚烯烃、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的树脂、或者玻璃来形成。外罩层133的厚度可以设为例如NA=0.85且能够进行良好的记录以及再生的厚度即40μm~80μm左右,特别地,可以设为50μm~65μm左右。
贴合层120例如包含光固化型树脂(特别是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或者迟效性热固化型树脂等的树脂,使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贴合层120的透明性并不被特别限定,可以透明,也可以半透明。也可以在贴合层120设置对激光进行遮光的膜。贴合层120的厚度可以为5μm~80μm左右,特别地,可以为20μm~50μm左右。
接下来,对L0层111的结构进行说明。L0层111是在基板121的表面上,至少依次层叠第1电介质膜122、记录膜123以及第2电介质膜124从而形成的。
第1电介质膜122具有调节光学性的相位差来控制信号振幅的作用、调整记录标记的膨胀来控制信号振幅的作用。此外,第1电介质膜122具有抑制水分向记录膜123的侵入的作用、以及抑制记录膜123中的氧泄漏到外部的作用。
记录膜123在例如单次写入的光盘100的情况下,通过激光的照射来形成作为记录标记的膨胀部。该膨胀部的形成是非可逆性的变化。
第2电介质膜124与第1电介质膜122同样地,具有调节光学性的相位差来控制信号振幅的作用、以及控制记录凹坑的膨胀来控制信号振幅的作用。此外,第2电介质膜124具有抑制来自中间分离层125侧的水分侵入记录膜123的作用、以及抑制记录膜123中的氧泄漏到外部的作用。第2电介质膜124还兼具抑制有机物从中间分离层125混入记录膜123、确保L0层111与中间分离层125的紧贴性的功能。
接下来,对L1层112的结构进行说明。L1层112是在中间分离层125的表面上,依次层叠至少第1电介质膜126、记录膜127以及第2电介质膜128从而形成的。
第1电介质膜126的功能与所述的L0层111的第1电介质膜122的功能相同。此外,第1电介质膜126也兼具抑制有机物从中间分离层125混入记录膜127、确保L1层112与中间分离层125的紧贴性的功能。
记录膜127的功能与所述的L0层111的记录膜123的功能相同。
第2电介质膜128的功能与所述的L0层111的第2电介质膜124的功能相同。
接下来,对L2层113的结构进行说明。L2层113是在中间分离层129的表面上,依次层叠至少第1电介质膜130、记录膜131以及第2电介质膜132从而形成的。
L2层113的结构基本与L1层112相同。
第1电介质膜130具有与L1层112的第1电介质膜126相同的功能。因此,第1电介质膜130具有与L0层111的第1电介质膜122相同的功能。
记录膜131的功能与L1层112的记录膜127的功能相同,因此,与L0层111的记录膜123的功能相同。
第2电介质膜132具有与L1层112的第2电介质膜128相同的功能,因此,具有与L0层111的第2电介质膜124相同的功能。
图2是在基板的外径端附近配置突起部的情况下的图。在图2中,放大表示将图1中说明的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的接合面附近。在图2中,为了容易理解说明,省略记载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L0层111~L2层113(第1电介质膜122~第2电介质膜132)。
基板121如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那样,相对于光盘100的厚度方向,外径端附近形成为比内径侧的厚度薄。即,在光盘100的径向上,基板121的外径端在其厚度方向为凹部。以下将该部分称为基板凹部200来进行说明。
基板121通过将材料树脂熔融后注入模具内、在使被填充的树脂冷却/固化后从模具取出成型品而得到。此时,在构成模具的多个模具的分割线即分模线的部分的基板上产生被称为“毛边”等的突起部。
在专利文献1中,使该突起部的高度比基板凹部200的高度h更低。由此,解决了将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时由于两记录介质的突起部接触、干扰导致记录面的面间距离变得不均匀的问题。
但是,本申请人的发明人发现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对于将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时产生的干扰的原因,外罩层133也会有影响。
外罩层133在将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前,被层叠于各自的存储介质的L2层113上。外罩层133的材料树脂被滴下到被旋转的圆盘状的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中心部附近。被滴下的树脂由于因记录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而向圆盘的外侧扩展。该方法被称为旋转涂敷方法等。
由于离心力而在圆盘状的记录介质较薄较宽地延展的树脂在其端部,从记录介质的侧面绕至背侧。这里,若设置于基板凹部200内的突起部201被配置于外径端附近,则绕进的外罩层133的材料树脂滞留以使得覆盖突起部201。若覆盖突起部201并滞留的材料树脂变得比基板凹部200的高度h更大并固化,则将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时,滞留于突起部201的外罩层133成为干扰的原因。本申请人着眼于该课题。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克服上述的课题而提出图3所示的结构。图3是在从基板的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配置突起部的情况下的图。突起部202距基板凹部200的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而配置,由此图2所示的从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侧面绕进来的外罩层133的材料树脂在光盘100的厚度方向覆盖突起部201的可能性能够更加减少。若突起部202被配置于距基板凹部200的外径端向内径侧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则绕进来的外罩层133的材料树脂扩展相当于从光盘100的外径端到突起部202的距离的量。因此,能够抑制外罩层133的材料树脂滞留于光盘100的厚度方向。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反复实验,发现以下的组合作为优选的条件。具体而言,将基板凹部200设置于从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各自的外径端向内径方向0.1mm~1mm左右的范围,将突起部202配置于距外形端为0.02mm~0.08mm的位置。其中,实质上在0.05mm附近设置突起部202更加优选。
将突起部202形成于基板121上的哪个位置例如能够通过将用于制作基板121的模具的分模线设置于哪个部分来进行控制。此外,关于突起部202的形状,能够以大致长方体形状实现,但在本申请中,并不确定该形状。突起部202可以是锥状的形状,也可以是向内径或者外径侧弯曲等的形状。
在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基板121的外径端,设置相对于光盘100的厚度方向的基板凹部200。在基板凹部200内,在从外径端相距规定距离的内径方向的位置设置突起部202。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信息层在与设置有基板凹部200的基板121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以一层以上的电介质膜、记录膜等构成的。使外罩层133层叠于以这些电介质膜、记录膜构成的层的上方。外罩层133的材料树脂层叠于信息层的上方,并且一部分从光盘100(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外径端绕进到基板121的接合面侧。突起部202避开该材料树脂绕进、滞留等的位置来配置。光盘100通过将这样的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各自的基板121相互接合而构成。
由此,即使保护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记录层的外罩层的材料树脂从光盘100的侧面绕进到基板121侧,也在从上述的外径端到突起部202的规定距离的范围扩展,从而抑制在光盘100的厚度方向滞留的情况。此外,如已经说明那样,外罩层通过旋转涂敷法而形成,因此外罩层的材料树脂容易滞留于光盘100的外形端附近。因此,通过使突起部202相距光盘100的外径端为规定距离,能够抑制树脂向突起部202的滞留。通过以上,在接合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时,能够减少外罩层的材料树脂干扰的可能性。
另外,在将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时,各自的基板凹部200也可以位于相互面对的位置。特别地,在将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接合时,也可以形成的突起部202位于实质上面对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说明中,表示了在A面信息记录介质以及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两侧设置基板凹部200、在距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设置突起部202的例子。图4是仅一个信息存储介质的突起部配置于距外形端相隔规定距离的位置的情况下的图。也可以仅一个面的信息记录介质的突起部202距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在该情况下,由于滞留于另一个存储介质的突起部201的外罩层133的材料树脂被收容于一个存储介质的基板凹部200所形成的空间内,因此能够避免接合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和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时的干扰。
因此,也可以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或者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至少一个基板121满足上述的结构。
换句话说,也可以在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的基板121所设置的突起部被配置为相互实质上不面对。通过将相互的突起部的径向的位置设为不同的位置,能够实现上述。
图5是表示在基板凹部内径侧设置突起部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如图5所示,若在相接于基板凹部200的最内径部设置突起部203,则接合A面信息记录介质101与B面信息记录介质102时,在双方突起部203成为干扰。因此,认为突起部需要位于基板凹部200内部。
此外,突起部202也可以如图6所示,形成为完全的环状,也可以形成环状的一部分。
此外,在图6的例子中,突起部202形成一个环状,但形成该环状的突起部202也可以是多个。换句话说,也可以在基板凹部200存在多个突起部202。即使在该情况下,位于最外径侧的突起部202满足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条件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以单次写入型的光盘为例来记载了说明。但是,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改写型的光盘。换句话说,若是能够光学性地对两面进行信息的记录或者读取的光盘,则可以是任何形式。
如以上那样,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示例,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
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的说明中记载的结构要素中,不仅包含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须的结构要素,而且为了示例上述技术,也可包含为了解决课题并非所必须的结构要素。因此,不应以这些非必须的结构要素被记载于附图、详细的说明,立即认定这些非必须的结构要素是必须的。
此外,由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示例本公开中的技术,因此在权利要求书或者其等同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申请中公开的光盘作为记录信息的存储介质之一,能够进行产业上的利用。
-符号说明-
100 光盘
101 A面信息记录介质
102 B面信息记录介质
111 L0层
112 L1层
113 L2层
120 贴合层
121 基板
122 第1电介质膜
123 记录膜
124 第2电介质膜
125 中间分离层
126 第1电介质膜
127 记录膜
128 第2电介质膜
129 中间分离层
130 第1电介质膜
131 记录膜
132 第2电介质膜
133 外罩层
200 基板凹部
201 突起部
202 突起部
203 突起部

Claims (3)

1.一种光盘,是将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第2信息记录介质接合而形成的、能够进行来自两面的信息的记录以及读取的光盘,
所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分别具备:基板、形成于所述基板的一侧的一层以上的电介质膜以及记录膜、保护所述电介质膜和所述记录膜的外罩层,
所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在与形成有所述电介质膜、所述记录膜的所述基板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被接合,
所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接合的所述基板的接合面具备:
凹部,在至少一个接合面向所述光盘的厚度方向凹陷;和
突起部,在所述凹部内,被设置于在所述光盘的径向距所述凹部的外径端相隔规定距离以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其中,
所述凹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以及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的双方的所述基板,
各个所述凹部位于在将所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接合时实质上相面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其中,
所述突起部被设置于所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各自的所述凹部内,
各个所述突起部位于在将所述第1信息记录介质与所述第2信息记录介质接合时实质上相面对的位置。
CN201780085752.4A 2017-02-13 2017-11-22 光盘 Pending CN1102493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4068 2017-02-13
JP2017024068 2017-02-13
PCT/JP2017/041968 WO2018146905A1 (ja) 2017-02-13 2017-11-22 光ディス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9386A true CN110249386A (zh) 2019-09-17

Family

ID=6310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5752.4A Pending CN110249386A (zh) 2017-02-13 2017-11-22 光盘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55388A1 (zh)
JP (1) JPWO2018146905A1 (zh)
CN (1) CN110249386A (zh)
TW (1) TW201830385A (zh)
WO (1) WO201814690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803069A (nl) * 1978-03-22 1979-09-25 Philips Nv Meerlaags informatieschijf.
JPH01287841A (ja) * 1988-05-14 1989-11-20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WO2003017267A1 (ja) * 2001-08-21 2004-12-09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3123331A (ja) * 2001-10-04 2003-04-25 Tdk Corp 多層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層光記録媒体
WO2003041068A1 (fr) * 2001-11-08 2003-05-15 Mitsui Chemicals, Inc. Support optique d'enregistrement
TW200402037A (en) * 2002-07-31 2004-02-01 Tdk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izing recording films of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7439007B2 (en) * 2002-12-20 2008-10-21 Ricoh Company, Ltd. Phase chang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ultiple layers and recording and playback method for the medium
US7859983B2 (en) * 2003-07-15 2010-12-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BRPI0504291A (pt) * 2004-03-03 2006-10-24 Pioneer Corp aparelho e método de gravação de informação
JP2007234192A (ja) * 2006-03-03 2007-09-13 Nec Corp 貼り合わせ型ディスク
JP2007294003A (ja) * 2006-04-25 2007-11-08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732377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2008004174A (ja) * 2006-06-22 2008-01-10 Hitachi Maxel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用金型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4621646B2 (ja) * 2006-09-13 2011-01-26 株式会社東芝 ホログラフィックデータストレージ媒体
JP2015103268A (ja) * 2013-11-27 2015-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媒体製造装置、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JP2015158965A (ja) * 2014-01-24 2015-09-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状の情報記録媒体、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46905A1 (ja) 2019-11-21
WO2018146905A1 (ja) 2018-08-16
TW201830385A (zh) 2018-08-16
US20190355388A1 (en) 2019-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67412B1 (ko) 광 디스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WO2005088629A1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40004127A (ko) 광 정보 기록매체 및 광 정보 기록매체의 제조방법
JP6811442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媒体
JP2006513516A (ja) 光データ記憶媒体の製造方法、光データ記憶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装置
WO2012105724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2439B2 (ja) 二重積層光データ記憶媒体及びかような媒体の使用
CN110249386A (zh) 光盘
US20070031631A1 (en) Ultra-violet protection of data storage media
JP2014035775A (ja)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CN102163445A (zh) 光记录介质系列
JPWO2006028051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US8623486B2 (en) Hybrid disc, method and system of forming the disc
JP4185140B2 (ja) 光ディスクスピンコーティング用の装置
US20100330303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dium
WO2010047023A1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及び製造方法
KR100749327B1 (ko) 블루레이 디스크
JP2000251324A (ja) 光記録媒体
KR20090128150A (ko) 광 디스크
JP2005092927A (ja) 多層光ディスク
CN201936603U (zh) 蓝光光盘读取层的固化装置
JP2006120221A (ja) 光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KR20100022249A (ko) 광 디스크의 제조방법
JP2006048762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06155725A (ja)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