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2126A -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 Google Patents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2126A
TW201812126A TW106130099A TW106130099A TW201812126A TW 201812126 A TW201812126 A TW 201812126A TW 106130099 A TW106130099 A TW 106130099A TW 106130099 A TW106130099 A TW 106130099A TW 201812126 A TW201812126 A TW 2018121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nylidene fluoride
fiber
fluoride resin
resin fiber
based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0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5346B (zh
Inventor
三枝孝拓
Original Assignee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吳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2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34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0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6/0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mers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D01F6/1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mers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from polymers of fluorinated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4/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14/18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08F14/22Vinylidene fluorid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12Stretch-spinn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強度等機械物性優異、且於製造步驟中不會產生斷絲之纖維。本發明係一種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係使用複數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而成之纖維,所述纖維中,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80%以上,結晶尺寸為12 nm以下。

Description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本發明係關於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由於偏二氟乙烯類樹脂具有高機械性,其用途可推廣至各個領域,因而其開發在不斷推進。
例如,於專利文獻1公示有一種楊氏係數較大,且表面性能及透明性優異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成形物。
又,於專利文獻2,公示有一種提高拉伸強度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及其製造方法。
又,於專利文獻2,公示有一種藉由以高拉伸比對偏二氟乙烯類樹脂進行紡絲,可獲得平均雙折射率高、分子鏈方向之結晶尺寸大、且機械物性高之纖絲之技術。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昭59-41310號公報(1984年3月7日公開)」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昭60-28510號公報(1985年2月13日公開)」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以專利文獻2之方法獲得之纖絲係以特殊紡絲方法製造,在自紡絲嘴捲繞為纖絲之前無需拉伸步驟。因此,必須細緻管理熔融條件及冷卻條件。並且,存在其管理範圍極其狹窄、經常斷絲之問題。再者,獲得之纖絲之物性具有高機械強度,但另一方面拉伸伸長率較低。因此,藉由此種纖絲構成之纖維之用途推廣有限。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點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於製造步驟中無須細緻之管理,且可推廣至多用途之纖維。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發現藉由控制使用複數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而成之纖維之結晶構造,可獲得具有優異之機械特性、且於其製造步驟中不易產生斷絲之纖維,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係使用複數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而成之纖維,且所述纖維中,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80%以上,結晶尺寸為12 nm以下。
本發明之片狀構造體係使用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而成者。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提供一種於製造步驟中無須細緻之管理,且可推廣至多用途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
以下,對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實施方式具體地進行說明。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
本實施方式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以下亦簡單稱為「纖維」)係使用複數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而成之纖維,所述纖維中,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80%以上,結晶尺寸為12 nm以下。 [纖絲]
於本實施方式中,纖絲指1條單絲。本實施方式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以下亦簡單稱為「纖絲」)指包含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纖絲。另,關於偏二氟乙烯類樹脂,詳細內容後述。
本實施方式之纖絲之長度配合纖維之長度適當設定即可。
又,本實施方式之纖絲之直徑根據纖維之用途等適當設定即可,但較佳纖絲之直徑為5 µm以上且80 µm以下,更佳為10 µm以上且60 µm以下,進而更佳為12 µm以上且40 µm以下。
另,於本說明書中,纖絲之長度指纖絲之長度方向之尺寸。又,纖絲之直徑指與纖絲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上之尺寸。 [纖維]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意指使用複數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而成之纖維狀之構造物。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係將複數條纖絲一體化而成者,一般指被稱為複絲之形態。
本實施方式之纖絲之條數根據纖維之用途等適當設定即可,無特別指定。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之長度根據纖維之用途等適當設定即可。 [結晶配向率]
於本說明書中,結晶配向率指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繞射角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結晶配向率可基於以下之式(1)求出。 【數學式1】(式中,β表示方向角強度分佈曲線之強度峰值之半高寬度)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中,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80%以上,較佳為90%以上,進而更佳為95%以上。基於提高纖絲及纖維之機械強度之觀點,結晶配向率較佳為處於該範圍內。
另,於本實施方式中,上述結晶配向率並非根據本實施方式之纖維所具有之纖絲之條數而變化者。 [結晶態樣]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之結晶態樣以β晶為主,但根據後述之該纖維之製造條件,亦可為除了β晶以外還包含α晶之α、β混合存在型。於結晶態樣為α、β混合存在型之情形時,α晶及β晶之混合存在比例並無特別限定。另,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不包含γ晶。 [熔點]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較佳於150℃以上且180℃以下之範圍內具有2個以上之熔點峰值。該熔點峰值藉由示差掃描熱量計(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測定。於本實施方式中,若將低於170℃之熔點峰值設為Tm1、將170℃以上之熔點峰值設為Tm2,則較佳為Tm1處於150℃以上且169.9℃以下之範圍內,更佳為160℃以上且168℃以下之範圍內。又,較佳為Tm2處於170℃以上且180℃以下之範圍內,更佳為170.5℃以上且178℃以下之範圍內。
另,DSC熔點峰值可藉由於25℃至230℃之溫度範圍內將纖維以10℃/分鐘升溫而求出。
尤其,於160℃以上且168℃以下之範圍內顯現之Tm1之熔點峰值與藉由熔解使纖維之結晶態樣自β晶向α晶相轉移相對應。後述之拉伸步驟會促進纖維之結晶配向,其結果,纖維之結晶態樣成為β晶,因而纖維之機械強度提高,由此觀點考量,較佳為Tm1處於160℃以上且168℃以下之範圍內。另,於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中,由於在190℃附近未出現熔點峰值,由此亦可說明不存在γ晶。 [結晶尺寸]
於本說明書中,結晶尺寸可以下述式(2)所示之謝勒(Scherrer)公式求出。 數學式2(式中,D係結晶尺寸,k係常數(0.9),λ係X射線(CuKα))之波長(0.1542 nm (1.54 Å)),β係表示半高寬度)
根據本實施方式,藉由使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具有如上所述之結晶配向率及結晶尺寸,可提供具有優異之機械特性,且於製作彼等之製造步驟中不易產生斷絲之纖維。 [平均雙折射率]
於本實施方式中,平均雙折射率可使用一般所使用之補償器測定,具體而言,可以採用例如後述之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測定。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之平均雙折射率較佳為30×10-3 以上,更佳為40×10-3 以上,進而更佳為45×10-3 以上。基於提高纖維之機械強度之觀點,平均雙折射率較佳為處於該範圍內。 [拉伸強度]
於本實施方式中,拉伸強度可使用一般所使用之拉伸試驗機測定,具體而言,可以採用例如後述之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測定。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之拉伸強度較佳為2.0 cN/dtex以上,更佳為3.1 cN/dtex以上,進而更佳為3.5 cN/dtex以上。 [拉伸伸長率]
於本實施方式中,拉伸伸長率可使用一般所使用之拉伸試驗機測定,具體而言,可以採用例如後述之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測定。
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之拉伸伸長率較佳為50%以下,更佳為40%以下,進而更佳為30%以下。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
於本說明書中,偏二氟乙烯類樹脂指以偏二氟乙烯(以下亦稱為「VDF:Vinylidene Fluoride」)單體為主成分之聚合物。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可為偏二氟乙烯單體與其他單體之偏二氟乙烯共聚物,或,亦可為僅由偏二氟乙烯單體1種構成之偏二氟乙烯均聚物。
本實施方式之其他單體較佳為選自由六氟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以及三氟氯乙烯所組成之組中至少1種。
本實施方式之偏二氟乙烯共聚物較佳為包含90莫耳%以上之偏二氟乙烯單體,更佳為包含97莫耳%以上,最佳為偏二氟化單獨聚合。基於提高纖維之機械強度之觀點,偏二氟乙烯單體之含量較佳為處於該範圍內。 (固有黏度)
於本實施方式中,固有黏度可將試樣溶解於溶劑即二甲基甲醯胺,且使用烏氏黏度計,測定30℃時一定容量之液體於毛細管中自然落下之時間而求出。
於本實施方式中,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固有黏度較佳為0.70 dL/g以上且0.95 dL/g以下,更佳為0.75 dL/g以上且0.90 dL/g以下。基於拉絲性及機械強度之觀點,固有黏度較佳為處於該範圍內。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製造方法>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之製造方法(以下亦稱為本製造方法)之一實施方式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本製造方法並非限定於以下之方法者。
本製造方法係例如藉由製作複數條包含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纖絲,並將該等纖絲一體化而獲得纖維者,包含噴出步驟、紡絲步驟及拉伸步驟。
作為本製造方法中所用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可使用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及偏二氟乙烯均聚物之任一者。該等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及偏二氟乙烯均聚物均可使用慣用之聚合方法及裝置製造。又,作為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及偏二氟乙烯均聚物,均可使用市售商品。
於噴出步驟中,將熔融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自紡絲嘴纖維狀地噴出而獲得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未拉伸絲。此時,能夠在例如240℃至270℃之溫度下使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熔融。又,紡絲嘴(噴嘴)之孔徑可根據噴出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固有黏度等適當調整,能夠設為例如0.10至1.00 mm。
基於確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充分拉絲性之觀點,於噴出步驟中,較佳為一面以70至155℃將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保溫一面噴出。此種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保溫可藉由例如將加熱保溫筒置於紡絲口徑之正下方一定時間而進行。
再者,較佳為藉由冷卻噴出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使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未拉伸絲固化。藉此,可於接下來之拉伸步驟中有效拉伸。另,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冷卻方法無特別限定,但基於簡便之觀點,較佳為空氣冷卻。
又,於紡絲步驟中,以特定之拉伸比將噴出步驟中噴出之熔融物紡絲。藉此,可獲得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低配向未拉伸絲。較佳為紡絲步驟之拉伸比較低,例如為20至300。
隨後,以例如使用油環等捆扎獲得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等方法,將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彼此一體化,然後於拉伸步驟中將一體化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拉伸。藉此獲得本實施方式之纖維。
於拉伸步驟中,較佳為一體化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之拉伸溫度例如係70℃至165℃,更佳為80℃至160℃,進而更佳為100℃至155℃。又,拉伸倍率為例如2.50倍至6.00倍,較佳為3.00倍至5.80倍,更佳為3.40倍至5.60倍。
再者,亦可於拉伸步驟後,對纖維進行鬆弛處理或熱定型等後處理。藉由進行該等後處理可抑制纖維之熱收縮。又,藉由進行該等後處理,纖維之結晶化率上升,且非晶部份剛直化,故纖維之強度更好。鬆弛處理之鬆弛溫度係例如100至180℃,較佳為110至170℃,更佳為120至165℃。又,鬆弛率係例如0至20%,較佳為0至17%,更佳為0至15%。又,熱定型之溫度係例如100至180℃,較佳為110至170℃,更佳為120至165℃。
根據本製造方法,藉由將拉伸步驟之拉伸溫度設為80至155℃,將拉伸倍率設為3.00至5.50,可促進纖維之結晶配向而使纖維之結晶態樣成為β晶,由此可使纖維之機械強度進一步提高。
又,纖維之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80%以上,且結晶尺寸為12 nm以下,從而能夠獲得拉伸強度為2.0 cN/dtex以上且拉伸伸長率為50%以下之纖維。
再者,藉由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中之任一者條件,可獲得平均雙折射率為40×10-3 以上,拉伸強度為3.1 cN/dtex以上,拉伸伸長率為40%以下的纖維,上述兩個條件係(i)纖維之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90%以上,和(ii)由DSC求出之熔解峰值於160℃以上且168℃以下之範圍內、與170℃以上且180℃以下之範圍內之2個範圍內各自存在1個。
只要是此種纖維,則可較佳地用於例如後述之片狀構造體。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應用>
本實施方式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可根據需要進而實施防靜電、阻燃、防火、抗菌、除臭、防臭處理等處理或各種表面加工處理。
又,藉由使用本實施方式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施以織、編等處理,亦可製作包含本實施方式之纖維之片狀構造體。於該情形時,織、編等處理可使用慣用之方法及裝置進行。
再者,本實施方式之片狀構造體可為積層複數層片狀構造體而成者。
進而,本實施方式之片構造體可形成為網格狀。又,本實施方式之片狀構造體係可將片整體形成為網格狀,亦可將局部形成為網格狀。
本實施方式之片狀構造體之形態並無特別限定,可以例如織布、針織物、細繩、短切纖維、紙及不織布等各種形態使用。又,其用途亦無特別限定,可作為例如中空絲膜之補強絲、繩索及衣料等各種工業材料、醫療基材、有色纖維、及壓電體而用於感測器設備。又,於本實施方式之片狀構造體形成為網格狀之情形時,可將該片構造體做成例如漁網而加以使用。 (彙總)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係使用複數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而成之纖維,且所述纖維中,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80%以上,結晶尺寸為12 nm以下。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較佳為偏二氟乙烯類樹脂於150℃以上且180℃以下之範圍內具有2個以上之熔點峰值。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較佳為纖絲之直徑為5 µm以上且低於80 µm。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較佳為平均雙折射率為30×10-3 以上。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較佳為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係偏二氟乙烯單體之均聚物。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係偏二氟乙烯單體與其他單體之偏二氟乙烯共聚物,所述其他單體可為選自由六氟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以及三氟氯乙烯組成之組中至少1種。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較佳為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包含90莫耳%以上之偏二氟乙烯單體。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較佳為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固有黏度為0.70 d/L以上且0.95 dL/g以下。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較佳為拉伸強度為2.0 cN/dtex以上,拉伸伸長率為50%以下。
於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一個態樣中,更佳為平均雙折射率為40×10-3 以上,拉伸強度為3.1 cN/dtex以上,拉伸伸長率為40%以下。
本發明之片狀構造體之一個態樣係使用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而成者。
於本發明之片狀構造體之一個態樣中,可形成為例如網格狀。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示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適當組合不同實施方式中分別公示之技術性手段後獲得之實施方式亦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性範圍內。 實施例
以下各實施例及各比較例所示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製造均使用紡絲裝置(FIBER EXTRUSION TECHNOLOGY Inc.公司製造)而進行。 (實施例1)
作為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使用顆粒狀之聚偏二氟乙烯(以下稱為PVDF。株式會社KUREHA製造KF聚合物,熔點173℃,固有黏度0.85 dL/g)。
將PVDF由紡絲裝置之料斗投入至單螺杆擠出機(氣缸直徑φ25 mm),並以265至270℃將PVDF加熱而將其熔融。使用齒輪泵從24孔噴嘴(孔徑:0.40 mm)以120之拉伸比將熔融之PVDF進行紡絲,獲得包含PVDF之24條纖絲,然後塗佈油劑獲得包含PVDF之纖維。進而,接著在80℃之拉伸溫度、4.50之拉伸倍率之條件下連續將纖維拉伸,隨後以130℃之鬆弛溫度、0%之鬆弛率將PVDF熱定型,獲得包含PVDF之拉伸後的纖維。 (實施例2)
除了設定拉伸溫度為130℃、拉伸倍率為4.25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實施例3)
除了設定拉伸溫度為130℃、拉伸倍率為3.5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實施例4)
除了設定拉伸溫度為130℃、拉伸倍率為3.0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實施例5)
除了設定拉伸比為60、拉伸溫度為100℃、拉伸倍率為5.50、鬆弛溫度為10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實施例6)
除了設定拉伸溫度為130℃、拉伸倍率為4.25、鬆弛溫度為150℃、鬆弛率為1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比較例1)
除了將實施例1中使用之PVDF之固有黏度變更為1.00 dL/g,進而將實施例1之噴嘴之孔徑變更為2 mm,拉伸比變更為255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比較例2)
將比較例1中獲得之纖維以非連續步驟,即先捲繞比較例1中獲得之未拉伸之纖維,然後將該捲繞之未拉伸之纖維在其他步驟中以144℃之拉伸溫度、1.16倍之拉伸倍率拉伸,由此獲得纖維。 (比較例3)
除了將拉伸比變更為10000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比較例4)
除了將PVDF之固有黏度變更為0.68 dL/g,進而將噴嘴徑設為1 mm,拉伸比設為850獲得包含PVDF之纖絲,以及於隨後之步驟中不將纖絲拉伸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纖維。
將上述實施例1至6以及比較例1至4之纖維之製造條件匯總至以下之表1。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之評估>
以下,針對實施例1至6及比較例1至4中獲得之各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纖維,評估該等之纖絲之直徑、平均雙折射率、結晶配向率、結晶尺寸、熔點(Tm1及Tm2)、拉伸強度及拉伸伸長率。其結果如表1所示。以下說明具體之評估方法。 (纖絲之直徑)
使用千分尺於20處測定長度1m之PVDF之未拉伸之纖絲,計算出平均值。 (平均雙折射率)
使用刀具將纖維傾斜切斷,於該纖維之切斷面滴下數滴浸漬液(Immersion Oil:n=1.516(23℃)),製作試樣。藉由使用Olympus株式會社製之偏光顯微鏡及貝雷克補償器(Berek Compensator)測定相位延遲,計算出平均雙折射率(Δn)。 (結晶配向率)
使用X射線產生裝置(Rigaku製造),向樣品照射X射線,並使用IP(Imaging plate:成像板)測定強度分佈。使用Cu-Kα射線(0.1542)作為光源,以40 kV之管電壓、20 mA之管電流照射30分鐘。結晶配向率藉由測定相對於2θ=20.8±1°之方位角方向之強度分佈,根據半高寬度β由以下公式算出。 數學式3(結晶尺寸)
結晶尺寸係利用峰值分離軟體進行強度分佈之擬合,並由如下所示之謝勒(Scherrer)公式算出。 數學式4(式中,D係結晶尺寸,k係常數(0.9),λ係X射線(CuKα))之波長(0.1542 nm (1.54 Å)),β表示方向角強度分佈曲線上之強度峰值之半高寬度) (熔點(Tm))
將纖絲5 mg密封至鋁鍋,使用示差掃描熱分析裝置(METTLER公司製造DSC-1),以10℃/分鐘之升溫速度進行升溫,將峰值溫度低於170℃所顯現之峰值溫度設為Tm1,將170℃以上顯現之峰值設為Tm2。 (拉伸強度及拉伸伸長率)
使用拉伸試驗機(Tensilon Orientec公司製造),以300 mm之試驗試樣長度、300 mm/分鐘之十字頭速度之試驗條件、5次之測定次數進行測定。另,拉伸強度及拉伸伸長率使用斷裂值(最大點)之平均值。 表1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可以織布、針織物、細繩、短切纖維、紙及不織布等各種形態使用,且可作為漁網、中空絲膜之補強絲、繩索及衣料等各種工業材料、醫療基材、有色纖維、及壓電體而用於感測器設備。

Claims (12)

  1. 一種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係使用複數條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絲而成之纖維,其特徵在於,該纖維中,由基於X射線繞射之2θ=20.8±1°之方位角強度分佈曲線求出之結晶配向率為80%以上,結晶尺寸為12 nm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1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該偏二氟乙烯類樹脂於150℃以上且180℃以下之範圍內具有2個以上之熔點峰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1或2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該纖絲之直徑為5 µm以上且低於80 µ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3中任一項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平均雙折射率為30×10-3 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4中任一項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該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係偏二氟乙烯單體之均聚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4中任一項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該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係偏二氟乙烯單體與其他單體之偏二氟乙烯共聚物,該其他單體可為選自由六氟丙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以及三氟氯乙烯組成之組中至少1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6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該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包含90莫耳%以上之偏二氟乙烯單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7中任一項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該偏二氟乙烯類樹脂之固有黏度為0.70 dL/g以上且0.95 dL/g以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8中任一項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拉伸強度為2.0 cN/dtex以上,拉伸伸長率為50%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8中任一項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其中,平均雙折射率為40×10-3 以上,拉伸強度為3.1 cN/dtex以上,拉伸伸長率為40%以下。
  11. 一種片狀構造體,其特徵在於,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1至10中任一項之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而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11之片狀構造體,其中,形成為網格狀。
TW106130099A 2016-09-14 2017-09-04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TWI665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9948 2016-09-14
JP2016-179948 2016-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2126A true TW201812126A (zh) 2018-04-01
TWI665346B TWI665346B (zh) 2019-07-11

Family

ID=61620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0099A TWI665346B (zh) 2016-09-14 2017-09-04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7126B2 (zh)
EP (1) EP3514269B1 (zh)
JP (1) JP6488431B2 (zh)
CN (1) CN109563645B (zh)
TW (1) TWI665346B (zh)
WO (1) WO20180517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27087C (zh) 1964-10-21 1900-01-01
US4670527A (en) 1981-03-02 1987-06-02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aped article of vinylidene fluoride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reof
JPS5941310A (ja) 1982-09-01 1984-03-07 Kureha Chem Ind Co Ltd 弗化ビニリデン樹脂成形物
GB2095166B (en) 1981-03-02 1984-06-13 Kureha Chemical Ind Co Ltd Vinylidene fluoride polymer of high young's modulus
JPS57143511A (en) 1981-03-02 1982-09-04 Kureha Chem Ind Co Ltd Vinylidene fluoride resin filament and its preparation
JPS59144614A (ja) * 1983-02-02 1984-08-18 Kureha Chem Ind Co Ltd 複合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028510A (ja) * 1983-07-23 1985-02-13 Kureha Chem Ind Co Ltd フツ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41318A (ja) * 1984-08-03 1986-02-27 Showa Denko Kk マルチフイ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JPS61225310A (ja) * 1985-03-25 1986-10-07 Showa Denko Kk フイラ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JP4343638B2 (ja) 2003-09-30 2009-10-14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22166B2 (ja) * 2011-09-08 2015-05-20 クレハ合繊株式会社 漁網用糸及び漁網
FR3011504B1 (fr) 2013-10-04 2015-10-23 Arkema France Article textile en pvdf
US20170191190A1 (en) * 2014-05-26 2017-07-06 Kuraray Co., Ltd. Polyamide fibers, fiber structure using same, and clothing
JP2016176155A (ja) * 2015-03-19 2016-10-06 株式会社クレハ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繊維、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835310B2 (ja) * 2016-10-28 2021-02-24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組紐状圧電素子を用いた布帛状圧電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
JP6835309B2 (ja) * 2016-10-28 2021-02-24 帝人株式会社 圧電素子に用いる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
JP6842059B2 (ja) * 2017-01-11 2021-03-17 帝人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圧電構造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3645A (zh) 2019-04-02
CN109563645B (zh) 2020-02-11
JPWO2018051788A1 (ja) 2019-03-14
US10837126B2 (en) 2020-11-17
JP6488431B2 (ja) 2019-03-20
EP3514269A1 (en) 2019-07-24
WO2018051788A1 (ja) 2018-03-22
EP3514269B1 (en) 2022-04-13
US20190284725A1 (en) 2019-09-19
TWI665346B (zh) 2019-07-11
EP3514269A4 (en) 2019-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2048436A1 (fr) Fibre en polyethylene haute resistance
KR102137243B1 (ko) 폴리에틸렌 원사,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감성 원단
KR101325836B1 (ko) 방사 폴리(트리메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 사
WO2016147713A1 (ja)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系樹脂繊維、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570273B2 (ja) ポリケトン繊維、コ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65346B (zh)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JP4172888B2 (ja) 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87224B2 (ja) 溶融液晶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TWI665347B (zh) 偏二氟乙烯類樹脂纖維及片狀構造體
JP2022070091A (ja) ポリグリコール酸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73995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繊維を含む複合材料および成形体
JP2021014645A (ja) 液晶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12193468A (ja) 炭素繊維前駆体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322979A1 (en) Polyethylene yarn having improved post-processability, and fabric comprising same
JPS5936722A (ja) 複合紡糸法
JPS61215711A (ja) 高強度・高弾性率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ル系マルチフイラメントヤ−ン
JP4478853B2 (ja) 高強度ポリエチレン繊維
JP2020165052A (ja) 延伸複合繊維、不織布及び延伸複合繊維の製造方法
JPS6088114A (ja) 抗ピル性ポリメタフエニレンイソフタルアミド系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216214A (ja) 極細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06346321A (ja) 自発伸長性ポリエステル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4211237A (ja) 熱融着性長繊維
JPH07197324A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ポリエチレン複合長繊維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