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7833A - 拉鍊製造裝置和拉鍊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鍊製造裝置和拉鍊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7833A
TW201737833A TW106110644A TW106110644A TW201737833A TW 201737833 A TW201737833 A TW 201737833A TW 106110644 A TW106110644 A TW 106110644A TW 106110644 A TW106110644 A TW 106110644A TW 201737833 A TW201737833 A TW 20173783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chain
lower stopper
fastener chain
sp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0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9447B (zh
Inventor
Atsunori Sugimoto
Toru Umekaw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3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7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9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94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空間形成部(410),在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第1拉鏈鏈條(101)在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以及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下止動件(113)的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第1拉鏈鏈條(101)在空間部(116)切斷。空間形成部(410)配置成,將藉由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形成於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下止動件安裝部(420)配置成,將成為藉由切斷部(43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的下止動件(113)的下止動件(113),相對於第1拉鏈鏈條(101)而安裝。

Description

拉鍊製造裝置和拉鍊的製造方法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拉鏈製造裝置及拉鏈的製造方法。
專利文獻1揭示拉鏈製造裝置。該文獻的拉鏈製造裝置具備:設置著多個加工部的固定台部12,以及旋轉體13。旋轉體具備抓持拉鏈鏈條的抓持元件。抓持元件具備左右一對抓持部17。左右一對抓持部17能夠根據作動元件而接近、離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6432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專利文獻1的製造裝置以如下為前提,即,被供給形成著空間部,且與空間部鄰接而設置著下止動件的拉鏈鏈條。該情況下,需要在專利文獻1揭示的拉鏈製造裝置的上游側設置空間部形成裝置、及下止動件安裝裝置,會伴隨拉鏈製造系統的大型化。
另外,空間部是指拉鏈鏈條中嚙合鏈齒被「功能性地」去除的區域。嚙合鏈齒被功能性地去除是指構成嚙合鏈齒的各拉鏈鏈齒部分的嚙合功能喪失的狀態。因此,嚙合鏈齒被功能性地去除並不意味著構成嚙合鏈齒的各鏈齒部分的斷裂片未殘存於拉鏈帶(fastener tape)上。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 旋轉部(510),將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所述多個夾持器對(200)構成為能夠抓持第1拉鏈鏈條(101)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以及 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對相應於所述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所述夾持器對(200)所抓持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所述拉鏈製造裝置包括: 空間形成部(410),在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 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 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切斷;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配置成,將藉由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在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形成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 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配置成,將成為藉由所述切斷部(43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獲得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的下止動件(113)的下止動件(113),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而安裝。
一些情況下,所述空間形成部(410)、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所述切斷部(430)在非水平搬送的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區間依序設置。
一些情況下,裝置進而包括搬送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機構(440), 所述搬送機構(440)以將端部附近配置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移送至所述切斷部(430)的方式動作。
一些情況下,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包括: 構成為能夠在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的嚙合鏈齒(112m)的端部附近配置拉頭(115)的處理單元(320);以及 構成為推動所述拉頭(115)而可至少部分地使所述嚙合鏈齒(112m)非嚙合的處理單元(330)。
一些情況下,裝置進而包括對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供給線材(113k)的線材蓄積部(470), 所述線材蓄積部(470)包括: 捲筒(471),捲繞著所述線材(113k);以及 擠壓機構(475),藉由朝向所述捲筒(471)的徑向內側被施力的按壓具(472)對捲繞於所述捲筒(471)的所述線材(113k)進行按壓。
本揭示的另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是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 旋轉部(510),將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所述多個夾持器對(200)構成為能夠抓持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以及 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對相應於所述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所述夾持器對(200)所抓持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所述拉鏈製造裝置包括: 空間形成部(410),在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 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以及 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切斷,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所述切斷部(430)在非水平搬送的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區間依序設置。
本揭示的另一態樣的拉鏈的製造方法使用拉鏈製造裝置(600),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 旋轉部(510),將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所述多個夾持器對(200)構成為能夠抓持第1拉鏈鏈條(101)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以及 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對相應於所述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所述夾持器對(200)所抓持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所述拉鏈的製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空間形成部(410),在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切斷,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將藉由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在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形成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 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將成為藉由所述切斷部(43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獲得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的下止動件(113)的下止動件(113),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而安裝。
還包括將端部附近配置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移送至所述切斷部(430)的步驟。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揭示的一態樣,能夠促進拉鏈製造系統的小型化。
以下,一面參照圖1至圖19(a)、圖19(b),一面對本發明的非限定的例示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揭示的1個以上的實施形態及實施形態所包含的各特徵並非各自獨立者。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過多說明,便可組合各實施形態及/或各特徵。而且,本領域技術人員亦能夠理解該組合的合成效果。實施形態間的重複說明原則上省略。參照圖式是以發明的記述為主要目的,有時為了作圖的方便而加以簡化。
圖1是拉鏈製造裝置的概略性立體圖。圖2是藉由拉鏈製造裝置而製造一例的拉鏈的概略性正面示意圖。圖3(a)至圖3(e)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對第1拉鏈鏈條的處理的概略性示意圖。圖4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1處理單元的概略性構成的側面示意圖。圖5(a)、圖5(b)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1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圖6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對第1處理單元中所含的下止動件安裝部供給線材的線材蓄積部的概略性俯視示意圖。圖7是拉鏈製造裝置的對第1處理單元中所含的下止動件安裝部供給線材的線材蓄積部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圖8(a)、圖8(b)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1處理單元中所含的下止動件安裝部的動作的概略性水平剖面示意圖。圖9(a)至圖9(d)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對第2拉鏈鏈條的處理的概略性示意圖。圖10是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圖11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圖12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圖13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中拉頭配置於嚙合鏈齒附近的態樣的概略性示意圖。圖14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中拉頭配置於嚙合鏈齒附近的態樣的概略性示意圖。圖15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圖16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圖17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中正常姿勢的拉頭被朝向下止動件側推動的概略性示意圖。圖18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中異常姿勢的拉頭被朝向下止動件側推動的概略性示意圖。圖19(a)、圖19(b)是表示拉鏈製造裝置的第4處理單元的構成及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1所示的拉鏈製造裝置600不必限於此,是為了製造圖2中僅作為一例而表示的拉鏈(slide fastener)100而作動。在對拉鏈製造裝置600的具體構成及動作進行說明前,事先參照圖2對拉鏈100進行說明。其中,圖2所示的拉鏈100僅為一例,使用圖1所示的拉鏈製造裝置600當然亦能夠製造圖2所示以外的構成的拉鏈。
圖2所示的拉鏈100包括一對拉鏈牙鏈帶(fastener stringer)110、以及用以開閉一對拉鏈牙鏈帶110的拉頭(slider)115。各拉鏈牙鏈帶110具有拉鏈帶(fastener tape)111、以及設置於該帶111的對向側緣部的拉鏈鏈齒112。
拉鏈100具有將一對拉鏈牙鏈帶110連結而設置於各拉鏈鏈齒112的下端部附近的下止動件113。拉鏈100具有設置於各拉鏈鏈齒112的上端部附近的上止動件114。藉由拉頭115朝向上止動件114的前進,而將一對拉鏈牙鏈帶110閉合。藉由拉頭115朝向下止動件113的後進,而將一對拉鏈牙鏈帶110打開。藉由上止動件114阻止拉頭115的前進,藉由下止動件113阻止拉頭115的後進。
若與圖1所示的裝置無關地以拉鏈100為基準進行說明,則一對拉鏈牙鏈帶110包含左側拉鏈牙鏈帶110及右側拉鏈牙鏈帶110。上止動件114針對左右的每個拉鏈牙鏈帶110而設置。下止動件113共用地設置於左右的拉鏈牙鏈帶110。
拉鏈帶111為可撓性的布,至少部分地包含織物或編物。拉鏈鏈齒112作為一例,圖示單絲捲繞成螺旋狀的線圈鏈齒。另一例中,使用金屬製或樹脂製的拉鏈鏈齒。一些情況下,拉鏈鏈齒112載置於拉鏈帶111的一面上,縫接於拉鏈帶111。另一例中,拉鏈鏈齒112裝入至拉鏈帶111的帶組織。圖2中,圖示各拉鏈牙鏈帶110的拉鏈鏈齒112嚙合而成的嚙合鏈齒112m。嚙合鏈齒112m藉由拉頭115的後進,而成為非嚙合狀態。
下止動件113或上止動件114可以是為了安裝於拉鏈帶111而經塑性變形的金屬材料。另一例中,下止動件113及上止動件114可以是樹脂製的止擋。拉頭115可以是金屬或樹脂製的拉頭。拉頭115不必限於此,可包含上翼板、下翼板、及將上翼板與下翼板連結的連結柱。
圖1所示的拉鏈製造裝置600對藉由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實施1個以上的精加工處理。例如,拉鏈製造裝置600進行拉頭115穿過第2拉鏈鏈條102的處理、安裝上止動件114的處理、拉頭115的插通狀態的檢查、以及下止動件113及上止動件114的安裝狀態的檢查,來作為精加工處理。另外,另一例中,可省略此處列舉的1個以上的處理。
第1拉鏈鏈條101及第2拉鏈鏈條102包含閉合狀態的一對拉鏈牙鏈帶110,換言之,包含含有嚙合鏈齒112m的一對拉鏈牙鏈帶110。第1拉鏈鏈條101為非常長的尺寸。另一方面,第2拉鏈鏈條102藉由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而獲得,與第1拉鏈鏈條101相比非常短。
本實施形態的拉鏈製造裝置600構成為能夠執行對於第1拉鏈鏈條101形成空間部而安裝下止動件的處理,來作為精加工處理。拉鏈製造裝置600的上游側無須配備另一空間部形成裝置或下止動件安裝裝置,能夠促進拉鏈製造系統的小型化。執行1個以上的精加工處理的拉鏈製造裝置的動作速度不因與另一空間部形成裝置或下止動件安裝裝置的關係而受到制約,可有助於拉鏈的製造的高效率化。能夠省略另一空間部形成裝置或下止動件安裝裝置的配置空間,亦可提高工廠內的空間利用效率。另外,本圖示例中,第2拉鏈鏈條102在拉鏈製造裝置600中藉由實施了空間部形成處理及下止動件安裝處理的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而獲得。
如圖1所示,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旋轉部510,將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該多個夾持器對200構成為能夠抓持藉由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以及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該多個處理單元300對藉由相應於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夾持器對200抓持的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圖1的圖示例中,多個處理單元300包含第1處理單元310~第5處理單元350。另外,第1、第2、第3等是為了方便起見的識別碼。除如此明示的情況外,第1、第2、第3等並非表示任何處理或動作的順序。
旋轉部510接收來自未圖示的驅動源,例如電動馬達的旋轉力而旋轉。相應於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旋轉部510的各夾持器對200沿周向移位。固定部520為靜止構件。固定部520的各處理單元300可對藉由如所述般沿周向移位的夾持器對200抓持的第2拉鏈鏈條102實施處理。各處理單元300對第2拉鏈鏈條102的處理可包含所述任一精加工處理。
圖示例中,旋轉部510具有:沿與鉛垂方向一致、平行或實質平行的軸線AX10觀察為大致六邊形的平板部511,以及在平板部511的外周以等間隔設置於合計6個部位的夾持器對200。另外,在配備著夾持器對200的各場所,如圖3(a)至圖3(e)圖示般,為了抓持共用的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夾持器對200設置於上段及下段。
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設置成與軸線AX10正交。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能夠關於直立設置於拉鏈製造裝置600的基底(base)540上的支柱530而旋轉。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接收來自未圖示的驅動源的旋轉力而能夠以軸線AX10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
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間歇地旋轉驅動。相應於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的旋轉驅動而各夾持器對200沿周向移位,同樣地,藉由各夾持器對200抓持的第2拉鏈鏈條102亦沿周向移位。圖示例中,藉由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的各旋轉驅動,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旋轉60°,各夾持器對200及第2拉鏈鏈條102以60°沿周向移位。
若詳細敘述,則某一個夾持器對200相應於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的第一次旋轉驅動,而自某一個處理單元300的下方位置向周向上鄰接的另一處理單元300的下方位置移位。若進行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的第二次旋轉驅動,則該夾持器對200進而沿周向移位,且向另一處理單元300的下方位置移位。
藉由夾持器對200抓持的第2拉鏈鏈條102與夾持器對200同樣地,相應於旋轉部510的平板部511的旋轉驅動而沿周向移位,從而供周向上排列的不同種類的處理單元300所進行的處理所使用。藉由該構成,拉鏈製造裝置600可高效率及省空間地將第2拉鏈鏈條102精加工成拉鏈100。
另外,為了方便圖示,圖1所示的拉鏈製造裝置600被極度簡化地表示。一些情況下,拉頭供給部或者下止動件或上止動件用的線材蓄積部配備於固定部520的上表面。
參照圖3(a)至圖3(e)至圖8(a)、圖8(b),概略地說明拉鏈製造裝置600,明確而言是第1處理單元310對第1拉鏈鏈條101的處理。拉鏈製造裝置600,明確而言是第1處理單元310根據圖3(a)至圖3(e)及圖4的參照可知,具有:空間形成部410,在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第1拉鏈鏈條101在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以及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下止動件113的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第1拉鏈鏈條101在空間部116切斷。
空間部116可以是在第1拉鏈鏈條101的長度方向上,嚙合鏈齒112m未嚙合的部分。空間部116可藉由切除嚙合鏈齒112m的嚙合頭部而形成。該情況下,嚙合鏈齒112m的嚙合頭部以外的部分殘存於拉鏈帶111。在將嚙合頭部選擇性地切除的情況下,空間部形成裝置不會大型化,從而確保其省空間化。另外,亦可在空間部116中未殘存嚙合鏈齒112m的態樣下自拉鏈帶111卸除。
本實施形態中,空間形成部410配置成,將藉由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形成於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而且,下止動件安裝部420配置成,將成為藉由切斷部43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的下止動件113的下止動件113,相對於第1拉鏈鏈條101而安裝。
空間部的形成與下止動件安裝被編入到拉鏈製造裝置中,與先前相比,可促進拉鏈製造系統的小型化。藉由調整空間形成部與下止動件安裝部的間隔而能夠簡單地應對第2拉鏈鏈條的長度變更。一些情況下,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距離的誤差的影響進一步降低,能夠避免下止動件113的安裝位置偏移或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位置偏移的問題的顯現。
本實施形態中,空間形成部410、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切斷部430在非水平搬送的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區間依序設置。拉鏈製造裝置600中,藉由有效利用第1拉鏈鏈條101非水平搬送的區間,而可對於拉鏈製造裝置600適當地裝入空間形成部410、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切斷部430。
圖示例中,空間形成部410、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切斷部430在沿鉛垂方向搬送的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區間依序設置。藉由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成為在藉由夾持器對200抓持的狀態下沿鉛垂方向下垂的姿勢。空間形成部410、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切斷部430沿鉛垂方向排列,能夠省略用以調整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方向的輥。
參照圖3,明確而言是圖3(a)至圖3(e)對第1處理單元310的動作概略地進行說明。圖3(a)表示藉由空間形成部410的上一次的作動形成的空間部116,以後將其稱作上一次的空間部116。圖3(a)表示藉由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上一次的作動安裝的下止動件113,以後,將其稱作上一次的下止動件113。圖3(a)表示藉由切斷部430的上一次的作動形成的波狀的切斷線117,以後,將其稱作上一次的切斷線117。圖3(a)表示相應於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新配備於第1處理單元310的下方的夾持器對200。
如根據圖3(a)及圖3(b)的比較可知,藉由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上一次的切斷線117及上一次的下止動件113通過未夾著拉鏈帶111的打開狀態的夾持器對200。上一次的空間部116向鉛垂方向下方移位至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為止。對空間形成部410供給形成空間部116前的嚙合鏈齒112m。
如根據圖3(b)及圖3(c)的比較可知,藉由空間形成部410及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作動,而相對於第1拉鏈鏈條101形成此次的空間部116,而且在第1拉鏈鏈條101的上一次的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此次的下止動件113。
如根據圖3(c)及圖3(d)的比較可知,藉由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將上一次的空間部116供給至切斷部430。此次的下止動件113配置於較切斷部430靠鉛垂方向上方。於藉由切斷部430切斷第1拉鏈鏈條101前,夾持器對200抓持第1拉鏈鏈條101的左右兩端部。
如根據圖3(d)及圖3(e)的比較可知,藉由切斷部430的作動在上一次的空間部116將第1拉鏈鏈條101切斷。切斷部430在空間部116的鉛垂方向的上下中間位置將第1拉鏈鏈條101切斷。若第1拉鏈鏈條101被切斷,則夾持器對200將第1拉鏈鏈條101的鉛垂方向下方的區域作為第2拉鏈鏈條102而抓持。第2拉鏈鏈條102由夾持器對200抓持,成為向鉛垂方向下方下垂的姿勢。相應於旋轉部510的旋轉而夾持器對200自第1處理單元310的下方位置向第2處理單元320的下方位置沿周向移位。同樣地,通過了第5處理單元350的下方的另一夾持器對200新配備於第1處理單元310的下方位置。
第2拉鏈鏈條102在鉛垂方向上具有上端部102j及下端部102k。上端部102j存在空間部116的殘存區域。下端部102k亦存在空間部116的殘存區域。
圖4的圖示例中的第1處理單元310在沿著鉛垂方向流動的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方向上,自上游側朝向下游側,依序具有鏈條導件460、空間形成部410、測長部450、鏈條導件460、下止動件安裝部420、搬送機構440及切斷部430。在切斷部430的鉛垂方向下方配備著夾持器對200。
空間形成部410至少具有用以在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的切割器411。切割器411如根據圖13的追加參照而可知,以在窄幅的嚙合鏈齒112m的寬度中央處破壞嚙合鏈齒112m的方式發揮作用。一些情況下,空間形成部410包括模具,該模具設置著對藉由切割器411而破壞的嚙合鏈齒112m進行導引的凹狀的導引槽。與該導引槽連通的狹縫可設置於模具。根據該構成,容許已破壞嚙合鏈齒112m的切割器411進入至狹縫。切割器411具有沿著在鉛垂方向上搬送的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方向長的刃長,且具有與該搬送方向正交的短的刃寬。
下止動件安裝部420至少具有用以相對於第1拉鏈鏈條101在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的衝頭421。切斷部430至少包含用以將第1拉鏈鏈條101在空間部116切斷的切斷刃431。切斷刃431具有較第1拉鏈鏈條101的寬度長的刃長,且具有較刃長充分小的刃寬。關於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例示構成,以後將參照圖8(a)、圖8(b)進行敘述。
空間形成部410的切割器411經由圖4所示的動力傳遞機構415而與驅動源結合。動力傳遞機構415在圖5(a)所示的作動位置與圖5(b)所示的待機位置之間,以使切割器411向與軸線AX10交叉或正交的橫向移位的方式動作。圖示例的動力傳遞機構415包括:連結於切割器411的第1連桿(link),連結於驅動源的氣缸的第2連桿,以及具有第1連桿能夠旋轉地結合的第1端部及第2連桿能夠旋轉地結合的第2端部的樞軸轉動連桿。藉由氣缸的伸縮能夠控制切割器411的移位。另一情況下,可採用另一動力傳遞機構及驅動源。
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衝頭421設置成能夠在圖5(a)所示的作動位置與圖5(b)所示的待機位置之間移位。例如,如此為了使衝頭421往復運動而使用氣缸。切斷部430的切斷刃431設置成能夠在圖5(a)所示的待機位置與圖5(b)所示的作動位置之間移位。例如,如此為了使切斷刃431往復運動而使用氣缸。另外,本申請案中敘述的氣缸包含電動氣缸、空氣缸、油壓缸等各種氣缸。
測長部450至少包含:相應於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而旋轉的一對輥,對任一或兩方的輥的旋轉量進行檢測的檢測器。作為檢測器,可使用旋轉編碼器等。檢測器的輸出連接於控制器。測長部450無須具有本段落中說明的構成。另一例中,測長部450對形成於第1拉鏈鏈條101的拉鏈帶111上的標記進行計數,基於該計數結果算出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距離。
搬送機構440具有:驅動輥441,與驅動輥441協調而夾入第1拉鏈鏈條101的按壓輥442,以及用以對驅動輥441進行驅動的驅動部。驅動部根據自控制器供給的控制指令對驅動輥441進行旋轉控制。
如根據圖3(c)及圖3(d)的追加參照而可理解,搬送機構440以將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移送至切斷部430的方式而動作。該情況下,可在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方向,即鉛垂方向上不同的位置配置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切斷部430。可避免或減少下止動件安裝部420與切斷部430之間可能產生的空間制約的問題。
控制器進行各種控制。例如,控制器控制空間形成部410的切割器411的作動時機、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衝頭421的作動時機及切斷部430的切斷刃431的作動時機。具體的時機序列只要基於本揭示內容,則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為自明,從而省略其詳細說明。
鏈條導件460為設置著凹狀的槽部的構件,該凹狀的槽部對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進行導引且沿鉛垂方向延伸。藉由設置鏈條導件460而可避免或減少伴隨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而第1拉鏈鏈條101發生意外的偏移。
如根據圖4的參照可知,拉鏈製造裝置600具有1個以上的線材蓄積部470及1個以上的線材加工部480。線材蓄積部470蓄積對線材加工部480供給的線材113k。線材蓄積部470作為一例,如圖6及圖7所示般構成。線材加工部480對自線材蓄積部470供給的線材113k進行加工。由線材加工部480加工的線材片113f被供給至下止動件安裝部420。
如圖6及圖7所示,線材蓄積部470具有:捲繞著線材113k的捲筒471,以及擠壓機構475,該擠壓機構475藉由朝向捲筒471的徑向內側被施力的按壓具472而對捲繞於捲筒471的線材113k進行按壓。圖示例中,一對按壓具472以夾入捲筒471的方式配置。各按壓具472設置於各樞軸轉動連桿473的一端部。樞軸轉動連桿473彼此藉由彈簧474而結合,樞軸轉動連桿473的一端部的按壓具472一直朝向捲筒471的徑向內側被施力。按壓具472沿著捲筒471的旋轉軸延伸,於充分範圍內可將捲繞於捲筒471的線材113k向徑向內側擠壓。
在以捲筒471的旋轉軸與鉛垂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著線材蓄積部470的情況下,會擔心捲繞於捲筒471的線材113k鬆開,而無法維持線材113k的捲裹狀態。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所述按壓具472的作動,能夠將線材113k的捲裹狀態維持得較佳。自捲筒471抽出的線材片113f經由1個以上的中繼輥477而供給至線材加工部480。
線材加工部480對自線材蓄積部470供給的線材113k進行加工。藉由該線材加工部480的加工,獲得設置著1個以上的腳的線材片113f。線材片113f自線材加工部480向下止動件安裝部420以任意的方法或態樣供給。藉由捲筒471的旋轉軸與鉛垂方向一致,可相對於第2拉鏈鏈條102的表背面,平行地供給線材113k,能夠以安裝於第2拉鏈鏈條102的姿勢對線材片113f進行加工。
圖8(a)、圖8(b)的圖示例的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包含衝頭421、第1導件422、第2導件423及模具424。衝頭421能夠根據來自未圖示的驅動源,例如氣缸的驅動力而在圖8(a)的待機位置與圖8(b)的作動位置之間移位。第1導件422及第2導件423是構成為對衝頭421的移動進行導引的筒狀構件。為了對線材片113f的腳部進行彎曲加工而在模具424中設置著凹部。
當線材片113f被供給至第1導件422時,衝頭421及第1導件422向與軸線AX10交叉或正交的橫向移位。第1導件422向橫向移位直至與第2導件423碰撞為止。若衝頭421在第1導件422及第2導件423內前進,則線材片113f亦在第1導件422及第2導件423內前進。根據衝頭421的進一步的前進,線材片113f的腳部貫通配置於模具424上的第1拉鏈鏈條101的拉鏈帶111,利用模具424的凹部而塑性變形。如此在各拉鏈鏈齒112的端部安裝下止動件113。在使用其他種類的下止動件的情況下,使用其他種類的裝置或機構。
圖9(a)至圖9(d)示意性地表示對藉由夾持器對200抓持且成為向鉛垂方向下方下垂的姿勢的第2拉鏈鏈條102實施精加工處理的態樣。圖9(a)表示在第1處理單元310的鉛垂方向下方配置著夾持器對200。圖9(b)表示在第2處理單元320的鉛垂方向下方配置著夾持器對200。圖9(c)表示在第3處理單元330的鉛垂方向下方配置著夾持器對200。圖9(d)表示在第4處理單元340的鉛垂方向下方配置著夾持器對200。
如根據圖9(b)可知,第2處理單元320在嚙合鏈齒112m的端部附近配置拉頭115。一些情況下,以嚙合鏈齒112m的上端部稍微配置於拉頭115內的方式配置拉頭115。如圖9(c)可知,第3處理單元330推動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的拉頭115而至少部分地使嚙合鏈齒112m非嚙合。如根據圖9(d)可知,第4處理單元340在第2拉鏈鏈條102的各拉鏈帶111安裝上止動件114。第5處理單元350為用以檢查第2拉鏈鏈條102的精加工狀態的處理單元。一些情況下,設置著用以根據第5處理單元350的檢查結果來挑選良品或次品的第6處理單元。
圖10的圖示例的第2處理單元320構成為能夠在第2拉鏈鏈條102的嚙合鏈齒112m的端部附近配置拉頭115。第2處理單元320包含拉頭供給部320k、以及用以使拉頭供給部320k升降的升降部320j。相應於升降部320j的作動而拉頭供給部320k能夠沿鉛垂方向上下移位。圖10中,拉頭供給部320k位於不對沿周向移位的夾持器對200進行干涉的非干涉位置。另一方面,圖11中,拉頭供給部320k基於升降部320j的作動而自非干涉位置向干涉位置下降移位。伴隨拉頭供給部320k的下降移位,在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的嚙合鏈齒112m的端部附近配置拉頭115。
如圖12所示,在干涉位置,拉頭供給部320k自閉合狀態向打開狀態推移,拉頭115離開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另外,拉頭供給部320k構成為在閉合狀態下保持拉頭115,打開狀態下釋放拉頭115。升降部320j的具體構成可有各種。作為一例,升降部320j包含氣缸。利用氣缸的伸長及縮小的控制而能夠調整拉頭供給部320k的上下位置。
圖示例的拉頭供給部320k具有:用以保持拉頭115的第1保持器321及第2保持器322,將各保持器321、保持器322連結於下端部的一對樞軸轉動連桿323,能夠供各樞軸轉動連桿323樞軸轉動地設置的基底324,及用以將一對樞軸轉動連桿323開閉的推動具325。
第1保持器321構成為接收及/或保持拉頭115的下翼板。第2保持器322構成為接收及/或保持拉頭115的上翼板。在第2保持器322設置著用以避免與拉頭115的拉片的干涉的凹口。一些情況下,設置著用以使推動具325上下移位的驅動源,例如氣缸。另外,推動具325能夠關於基底324相對移位。拉頭供給部320k的對第1保持器321與第2保持器322的拉頭115的供給能夠利用各種方法達成。
當拉頭供給部320k為閉合狀態時,藉由第1保持器321與第2保持器322保持拉頭115,第1保持器321與第2保持器322之間設置著用於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的插入路。當拉頭供給部320k下降時,藉由夾持器對200抓持的狀態的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插通至第1保持器321與第2保持器322之間的插入路。藉由拉頭供給部320k的進一步的下降,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穿過拉頭115內,圖示例中為其上翼板與下翼板之間。一些情況下,在嚙合鏈齒112m的沿鉛垂方向的上端部稍微進入拉頭115內的位置配置著拉頭115。
所述插入路由第1保持器321與第2保持器322的各對向面規定。在第1保持器321的對向面設置著傾斜面321j。在第2保持器322的對向面設置著傾斜面322j。如圖11所示,在藉由第1保持器321與第2保持器322保持拉頭115時,各傾斜面321j、傾斜面322j呈錐狀配向,可確保插入路的插入口更寬。
如根據圖13及圖14的對比而可理解,用以保持上翼板的第2保持器322包含用以對殘存於空間部116的左右兩側的拉鏈鏈齒的殘骸或嚙合鏈齒112m進行導引的導引部322m、導引部322n。導引部322m、導引部322n在與鉛垂方向交叉或正交的橫向上隔開間隔而設置。導引部322m、導引部322n的各對向面以在鉛垂方向下方擴展的方式呈錐狀配置。確保拉鏈鏈齒的殘骸或嚙合鏈齒112m的更順暢的插入。
藉由推動具325的下降而一對保持器321、保持器322的間隔擴展,使保持器321、保持器322離開插通至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的拉頭115,可在第2拉鏈鏈條102側放置拉頭115。
圖示例的推動具325如圖11所示,包括以朝向鉛垂方向下方側而變窄的方式具有錐形的錐部325r。各樞軸轉動連桿323包括以朝向鉛垂方向下方相互接近的方式設置的突起部323r。根據該構成,可藉由推動具325的下降而緩慢擴展第1保持器321與第2保持器322的間隔。
第3處理單元330如根據圖15及圖16可知,包含:能夠沿鉛垂方向上下移位的可動桿331,以及自可動桿331的外周向徑向外側突出的推動突起332。第3處理單元330與第2處理單元320同樣地,具有用以升降可動桿331的升降部,為了使說明簡潔,省略其圖示及說明。
藉由可動桿331的下降而推動突起332下降,與配置在推動突起332由夾持器對200抓持的第2拉鏈鏈條102的上端部102j上的拉頭115碰撞。繼而,拉頭115藉由推動突起332而朝向鉛垂方向下方推動,一定範圍內嚙合鏈齒112m為非嚙合。夾持器對200為了促進拉頭115的後進,而與可動桿331的下降同步地受到控制。明確而言,執行增加夾持器對200的間隔的控制。
本實施形態中,第2處理單元320中在嚙合鏈齒112m的端部附近配置拉頭115,利用第3處理單元330推動拉頭而至少部分地使嚙合鏈齒112m為非嚙合。即,將拉頭的配置與拉頭的推動分配於不同的處理單元。該情況下,容許對拉頭的供給相關的異常進行簡單地檢測。一些情況下,使用影像感測器及計算機,在第3處理單元330的動作後,判定是否在規定範圍內拉頭115向下方移位。
如根據圖17及圖18的比較而可知,兩方的拉鏈鏈齒112插通至拉頭115,若拉頭115成為適當姿勢,則拉頭115筆直地朝向鉛垂方向下方推動。另一方面,若一拉鏈鏈齒112未插通至拉頭115,拉頭115為異常姿勢,則拉頭115不被筆直地向鉛垂方向下方推動。藉由檢測拉頭115的位置,能夠對拉頭的供給相關的異常進行簡單地檢測。可採用金屬感應感測器、反射感測器等各種檢測元件。
如根據圖19(a)、圖19(b)可知,第4處理單元340中至少包含一對上止動件安裝部。各上止動件安裝部具有與圖8(a)、圖8(b)所示的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同的構成。上止動件安裝部包含衝頭341、第1導件342、第2導件343及模具344。衝頭341相應於來自未圖示的驅動源,例如氣缸的驅動力而能夠在圖19(a)的待機位置與圖19(b)的作動位置之間移位。第1導件342及第2導件343是構成為對衝頭341的移動進行導引的筒狀構件。為了對線材片114g的腳部進行彎曲加工而在模具344中設置著凹部。
當將線材片114g供給至第1導件342時,衝頭341及第1導件342向與軸線AX10交叉或正交的橫向移位。第1導件342向橫向移位直至與第2導件343碰撞為止。若衝頭341在第1導件342及第2導件343內前進,則線材片114g亦在第1導件342及第2導件343內前進。相應於衝頭341的進一步的前進而線材片114g的腳部貫通配置於模具344上的第2拉鏈鏈條102的拉鏈帶111,利用模具344的凹部而塑性變形。如此在各拉鏈鏈齒112的端部安裝上止動件114。在使用其他種類的上止動件的情況下,使用其他種類的裝置或機構。線材片114g與線材片113f同樣地可被供給至上止動件安裝部。圖19(a)、圖19(b)表示相對於一拉鏈牙鏈帶110安裝上止動件114。上止動件114相對於另一拉鏈牙鏈帶110的安裝亦可同樣地構成。
基於所述揭示,如下附記中記載的拉鏈的製造方法亦實質被揭示出。 [附記] 一種拉鏈的製造方法,其使用拉鏈製造裝置(600),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 旋轉部(510),將構成為能夠抓持藉由第1拉鏈鏈條(101)的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的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以及 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對藉由相應於所述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所述夾持器對(200)抓持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所述拉鏈的製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空間形成部(410),在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以及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切斷,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將藉由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形成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 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將成為藉由所述切斷部(43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獲得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的下止動件(113)的下止動件(113),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而安裝。
基於所述教示,只要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可對各實施形態添加各種變更。申請專利範圍中加入的符號用於參考,並非以對申請專利範圍進行限定解釋之目的而參照。第1處理單元310中第1拉鏈鏈條101沿鉛垂方向搬送,另一形態中以另一態樣搬送第1拉鏈鏈條101。
100‧‧‧拉鏈
101‧‧‧第1拉鏈鏈條(fastener chain)
102‧‧‧第2拉鏈鏈條
102j‧‧‧上端部
102k‧‧‧下端部
110‧‧‧拉鏈牙鏈帶(fastener stringer)
111‧‧‧拉鏈帶(fastener tape)
112‧‧‧拉鏈鏈齒
112m‧‧‧嚙合鏈齒
113‧‧‧下止動件
113f、114g‧‧‧線材片
113k‧‧‧線材
114‧‧‧上止動件
115‧‧‧拉頭(slider)
116‧‧‧空間部
117‧‧‧切斷線
200‧‧‧夾持器對
300‧‧‧處理單元
310~350‧‧‧第1處理單元~第5處理單元
320j‧‧‧升降部
320k‧‧‧拉頭供給部
321‧‧‧第1保持器
321j、322j‧‧‧傾斜面
322‧‧‧第2保持器
322m、322n‧‧‧導引部
323‧‧‧樞軸轉動連桿(link)
323r‧‧‧突起部
324‧‧‧基底
325‧‧‧推動具
325r‧‧‧錐部
331‧‧‧可動桿
332‧‧‧推動突起
341、421‧‧‧衝頭
342、422‧‧‧第1導件
343、423‧‧‧第2導件
344、424‧‧‧模具
410‧‧‧空間形成部
411‧‧‧切割器
415‧‧‧動力傳遞機構
420‧‧‧下止動件安裝部
430‧‧‧切斷部
431‧‧‧切斷刃
440‧‧‧搬送機構
441‧‧‧驅動輥
442‧‧‧按壓輥
450‧‧‧測長部
460‧‧‧鏈條導件
470‧‧‧線材蓄積部
471‧‧‧捲筒
472‧‧‧按壓具
473‧‧‧樞軸轉動連桿
474‧‧‧彈簧
475‧‧‧擠壓機構
477‧‧‧中繼輥
480‧‧‧線材加工部
510‧‧‧旋轉部
511‧‧‧平板部
520‧‧‧固定部
530‧‧‧支柱
540‧‧‧基底
600‧‧‧拉鏈製造裝置
AX10‧‧‧軸線
圖1是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概略性立體圖。 圖2是藉由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而製造一例的拉鏈的概略性正面示意圖。 圖3(a)至圖3(e)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對第1拉鏈鏈條的處理的概略性示意圖。 圖4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1處理單元的概略性構成的側面示意圖。 圖5(a)、圖5(b)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1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6是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對第1處理單元中所含的下止動件安裝部供給線材的線材蓄積部的概略性俯視示意圖。 圖7是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對第1處理單元中所含的下止動件安裝部供給線材的線材蓄積部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8(a)、圖8(b)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1處理單元中所含的下止動件安裝部的動作的概略性水平剖面示意圖。 圖9(a)至圖9(d)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對第2拉鏈鏈條的處理的概略性示意圖。 圖10是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11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12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13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中拉頭配置於嚙合鏈齒附近的態樣的概略性示意圖。 圖14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2處理單元中拉頭配置於嚙合鏈齒附近的態樣的概略性示意圖。 圖15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16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的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圖17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中正常姿勢的拉頭被朝向下止動件側推動的概略性示意圖。 圖18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3處理單元中異常姿勢的拉頭被朝向下止動件側推動的概略性示意圖。 圖19(a)、圖19(b)是表示本揭示的一態樣的拉鏈製造裝置的第4處理單元的構成及動作的概略性側面示意圖。
101‧‧‧第1拉鏈鏈條
200‧‧‧夾持器對
310‧‧‧第1處理單元
410‧‧‧空間形成部
411‧‧‧切割器
415‧‧‧動力傳遞機構
420‧‧‧下止動件安裝部
421‧‧‧衝頭
430‧‧‧切斷部
431‧‧‧切斷刃
440‧‧‧搬送機構
441‧‧‧驅動輥
442‧‧‧按壓輥
450‧‧‧測長部
460‧‧‧鏈條導件
470‧‧‧線材蓄積部
480‧‧‧線材加工部

Claims (8)

  1. 一種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 旋轉部(510),將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所述多個夾持器對(200)構成為能夠抓持第1拉鏈鏈條(101)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以及 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對相應於所述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所述夾持器對(200)所抓持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所述拉鏈製造裝置包括: 空間形成部(410),在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 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 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切斷;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配置成,將藉由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在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形成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 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配置成,將成為藉由所述切斷部(43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獲得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的下止動件(113)的下止動件(113),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而安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鏈製造裝置,其中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所述切斷部(430)在非水平搬送的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區間依序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拉鏈製造裝置,還包括搬送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機構(440), 所述搬送機構(440)以將端部附近配置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移送至所述切斷部(430)的方式動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製造裝置,其中 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包括: 構成為能夠在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的嚙合鏈齒(112m)的端部附近配置拉頭(115)的處理單元(320);以及 構成為推動所述拉頭(115)而可至少部分地使所述嚙合鏈齒(112m)非嚙合的處理單元(33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製造裝置,還包括對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供給線材(113k)的線材蓄積部(470), 所述線材蓄積部(470)包括: 捲筒(471),捲繞著所述線材(113k);以及 擠壓機構(475),藉由朝向所述捲筒(471)的徑向內側被施力的按壓具(472)對捲繞於所述捲筒(471)的所述線材(113k)進行按壓。
  6. 一種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 旋轉部(510),將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所述多個夾持器對(200)構成為能夠抓持第1拉鏈鏈條(101)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以及 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對相應於所述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所述夾持器對(200)所抓持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所述拉鏈製造裝置包括: 空間形成部(410),在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 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以及 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切斷,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及所述切斷部(430)在非水平搬送的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搬送區間依序設置。
  7. 一種拉鏈的製造方法,使用拉鏈製造裝置(600),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包括: 旋轉部(510),將多個夾持器對(200)沿周向設置,所述多個夾持器對(200)構成為能夠抓持第1拉鏈鏈條(101)切斷而獲得的第2拉鏈鏈條(102);以及 固定部(520),設置著多個處理單元(300),所述多個處理單元(300)對相應於所述旋轉部(510)的旋轉而沿周向移位的所述夾持器對(200)所抓持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進行處理,所述拉鏈的製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空間形成部(410),在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形成空間部(116);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的端部附近安裝下止動件(113); 使用所述拉鏈製造裝置(600)的切斷部(430),為了獲得安裝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而將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在所述空間部(116)切斷, 所述空間形成部(410)將藉由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在端部附近配置著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形成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的嚙合鏈齒(112m), 所述下止動件安裝部(420)將成為藉由所述切斷部(430)的下一次的作動而獲得的所述第2拉鏈鏈條(102)的下止動件(113)的下止動件(113),相對於所述第1拉鏈鏈條(101)而安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拉鏈的製造方法,還包括將端部附近配置著所述下止動件(113)的空間部(116)移送至所述切斷部(430)的步驟。
TW106110644A 2016-04-19 2017-03-30 Zipper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ipper TWI619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62434 WO2017183119A1 (ja) 2016-04-19 2016-04-1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装置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7833A true TW201737833A (zh) 2017-11-01
TWI619447B TWI619447B (zh) 2018-04-01

Family

ID=6011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0644A TWI619447B (zh) 2016-04-19 2017-03-30 Zipper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ipp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9068815B (zh)
TW (1) TWI619447B (zh)
WO (1) WO201718311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731B (zh) * 2017-09-07 2020-01-1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連續拉鍊牙鏈鏈帶加工機
TWI702920B (zh) * 2018-11-20 2020-09-0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帶長度調整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0547B (zh) * 2019-04-23 2022-08-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链条组合装置
CN113349527B (zh) * 2020-03-06 2022-11-22 Ykk株式会社 拉头安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8558A (en) * 1960-06-08 1963-02-26 Waldes Kohinoor Inc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s
DE2340336A1 (de) * 1973-08-09 1975-02-20 Prym Werke William Verfahren zum konfektionieren von reissverschluess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JPH07969Y2 (ja) * 1986-09-24 1995-01-18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上止め具取付け装置
JPS6437903A (en) * 1987-08-01 1989-02-08 Yoshida Kogyo Kk Production of slide fastener equipped with opening, separating and engaging jig
DE3825713A1 (de) * 1988-07-28 1990-02-01 Opti Patent Forschung Fab Vorrichtung zum aufziehen eines schiebers auf eine lange reissverschlusskette
AU620732B2 (en) * 1989-09-12 1992-02-20 Ykk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s
JP2631042B2 (ja) * 1990-06-21 1997-07-16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上止具取付装置
JP3044510B2 (ja) * 1992-08-26 2000-05-22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部形成方法
JPH07301213A (ja) * 1994-03-10 1995-11-14 Manabu Hayase 袋のファスナーの操作具
JPH09215145A (ja) * 1996-02-01 1997-08-15 Tokyo Denki Komusho:Kk 延線機とドラム支持柱
JP3545164B2 (ja) * 1997-04-11 2004-07-2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0232908A (ja) * 1999-02-15 2000-08-29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US6569368B2 (en) * 2001-07-31 2003-05-27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lastic zipper with end stops
JP4064326B2 (ja) * 2003-09-26 2008-03-1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装置
JP4437445B2 (ja) * 2005-02-16 2010-03-24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連続仕上装置
JP2007215819A (ja) * 2006-02-17 2007-08-30 Ykk Corp 防水性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下止
CN101461589B (zh) * 2007-12-18 2011-01-12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属拉链及其表面加工设备和表面加工方法
CN101524206B (zh) * 2008-03-07 2011-01-12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集齿器及使用该集齿器的拉链定寸除齿机
CN102551282B (zh) * 2012-02-25 2014-10-22 广东顺德三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机
WO2015025412A1 (ja) * 2013-08-22 2015-02-26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装置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方法
CN103504730B (zh) * 2013-10-22 2015-09-09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塑钢闭口拉链的生产装置及其拉链生产方法
WO2015136708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Ykk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
CN104082916B (zh) * 2014-07-22 2016-06-01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放链定寸下止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731B (zh) * 2017-09-07 2020-01-1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連續拉鍊牙鏈鏈帶加工機
TWI702920B (zh) * 2018-11-20 2020-09-0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帶長度調整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9447B (zh) 2018-04-01
CN109068815A (zh) 2018-12-21
CN109068815B (zh) 2021-10-08
WO2017183119A1 (ja)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9447B (zh) Zipper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ipper
JP4064326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装置
TWI527534B (zh) 拉鏈製造裝置以及拉鏈製造方法
JP3394773B2 (ja) 固定用ツール及びそのためのテープ
JP2007267828A (ja)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TWI594709B (zh) Zipp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slide fastener
JP4437445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連続仕上装置
TWI500401B (zh) 拉鍊頭組裝機
WO2015136732A1 (ja) 切断装置及び切断方法
ITTO20000281A1 (it) Gruppo d'assemblaggio per cursore-linguetta di trazione di una cerniera lampo.
JP6334578B2 (ja) 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方法
JP6374589B2 (ja) 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
US542684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 slider pull tab
WO2015029240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装置
TWI535396B (zh) 拉鏈組裝裝置
JP2004329677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列の噛合状態検出装置
CN107549939B (zh) 拉链制造装置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WO2015045103A1 (ja) スライダー取り付け装置
JP354516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4980968A (en) Slider-installing system for slide-fastener manufacture
CN109965462B (zh) 拉链制造装置及拉链制造方法
EP0097343B1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hreading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through sliders
TW201540220A (zh)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552698B (zh) 拉鍊鍊條的間隙作成方法及其裝置
CN211890960U (zh) 拉链带切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