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0220A -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0220A
TW201540220A TW104109465A TW104109465A TW201540220A TW 201540220 A TW201540220 A TW 201540220A TW 104109465 A TW104109465 A TW 104109465A TW 104109465 A TW104109465 A TW 104109465A TW 201540220 A TW201540220 A TW 2015402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chain
gap
fastener
sli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9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3538B (zh
Inventor
Kazuo Iyama
Mitsugu Umino
Kazuki Kuse
Kunio Egawa
Toyoo Morita
Osamu Uemur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40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3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353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58Removing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produce gap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自動地製造具有第一拉鏈拉頭、第二拉鏈拉頭、上擋具、及可分離件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通過搬送拉鏈鏈條(1),而在拉鏈鏈條(1)上形成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然後通過搬送拉鏈鏈條(1)而在第一空隙(6)及第二空隙(7)上將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射出成形並安裝,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並進一步通過搬送拉鏈鏈條(1)而將拉鏈鏈條(1)在第一空隙(6)及第二空隙(7)處切斷,由此安裝上擋具(13)與可分離件(16),從而形成具有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的反開式拉鏈。

Description

逆開拉鏈的製造方法以及製造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制造反開式拉鏈的方法,所述反開式拉鏈在拉鏈鏈條(fastener chain)上安裝著2個拉鏈拉頭(slider)、上擋具(top end stop)及可分離件。
制造反開式拉鏈的方法已公開於專利文獻1中。
該製造方法是搬送左右一對狹長條(stringer),在該狹長條上依次安裝插管、第一拉鏈拉頭、第二拉鏈拉頭、及座管,並在最後進行切斷而形成反開式拉鏈。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昭60-236607號公報
所述現有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是製造具有第一拉鏈 拉頭、第二拉鏈拉頭及插管、座管的可分離件的反開式拉鏈的方法。
因此,所述現有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中,無法由連續的拉鏈鏈條自動地製造具有第一拉鏈拉頭、第二拉鏈拉頭、可分離件、上擋具的反開式拉鏈。
本發明是為了解决所述課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够由連續的拉鏈鏈條自動地製造具有第一拉鏈拉頭、第二拉鏈拉頭、可分離件及上擋具的反開式拉鏈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其製造裝置。
本發明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搬送步驟,搬送連續的拉鏈鏈條1;空隙形成步驟,在所述拉鏈鏈條1上,在拉鏈鏈條1的長度方向上隔開規定的間隔而形成除去了鏈齒5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拉鏈拉頭安裝步驟,在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間的所述拉鏈鏈條1上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步驟,在所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及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分別利用射出成形而安裝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以及切斷步驟,將所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在比所述上擋具13靠搬送方向上游側處切斷,將第二空隙7的鏈帶 4在比所述可分離件16靠搬送方向下游側處切斷。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可為如下:包括加强帶安裝步驟,所述加强帶安裝步驟在所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及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安裝加强帶8,在所述加强帶安裝步驟中安裝的加强帶8上,利用射出成形安裝可分離件16。
據此,在經加强帶8加强的鏈帶4上將可分離件16射出成形並安裝,由此可牢固地安裝可分離件16。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可為如下:所述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是通過在鏈帶4上設定模具,並向模具內注入熔融樹脂,而進行一次性射出成形從而安裝於鏈帶4上。
據此,能够將上擋具13與可分離件16一次性射出成形而安裝於鏈帶4上,因而可效率良好地在短時間內將上擋具13與可分離件16安裝於鏈帶4。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可為如下:所述鏈帶4以利用傳送輥23拉伸的方式而搬送,且所述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即,在所述切斷步驟中切斷後,將比該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鏈帶4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
據此,可在切斷步驟中切斷後,將比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且利用傳送輥23再次搬送拉鏈鏈條1。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可為如下:包括拉鏈拉頭移動步驟, 所述拉鏈拉頭移動步驟是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移動到上擋具13為止,並使第二拉鏈拉頭12移動到可分離件16為止,由此,使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的鏈齒5成為咬合狀態。
據此,可製造出鏈齒5全部為咬合狀態的反開式拉鏈。
本發明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的特徵在於設置著:搬送單元23、搬送單元31、搬送單元33,在拉鏈鏈條1的搬送路徑21上搬送所述拉鏈鏈條1;空隙形成部24,在拉鏈鏈條1上形成空隙;拉鏈拉頭安裝部26,在拉鏈鏈條1上安裝拉鏈拉頭;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利用射出成形而在拉鏈鏈條1的空隙的鏈帶4上安裝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以及切斷部28,將拉鏈鏈條1的空隙的鏈帶4切斷,且所述空隙形成部24在拉鏈鏈條1上形成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所述拉鏈拉頭安裝部26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分別將上擋具13及可分離件16射出成形而安裝於第一空隙6的鏈帶4及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所述切斷部28將第一空隙6的鏈帶4在比所述上擋具13靠搬送方向上游側處切斷,將第二空隙7的鏈帶4在比所述可分離件16靠搬送方向下游側處切斷。
本發明的製造裝置可為如下:在所述搬送路徑21的切斷 部28的搬送方向下游側設置著搬送拉鏈鏈條1的傳送輥23,與所述傳送輥23分開地設置著鏈條移送部31,所述鏈條移送部31將拉鏈鏈條1從所述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
據此,在利用切斷部28將拉鏈鏈條1切斷後,將比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從而可利用傳送輥23來搬送該拉鏈鏈條1。
本發明的製造裝置可為如下:所述鏈條移送部31包括夾持器60,所述夾持器60握持拉鏈鏈條1及釋放對拉鏈鏈條1的握持,所述夾持器60跨越比切斷部28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第一位置與比傳送輥23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的第二位置而移動,所述傳送輥23包括驅動輥23a、及與驅動輥23a接觸或分離的夾送輥23b。
據此,使拉鏈鏈條1通過夾送輥23b與驅動輥23a之間而移送到傳送輥23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為止,且由驅動輥23a與夾送輥23b來夾持該拉鏈鏈條1,由此可利用傳送輥23將由夾持器60移送的拉鏈鏈條1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
本發明的製造裝置可為如下:在所述搬送路徑21的切斷部28與傳送輥23之間設置著拉鏈拉頭保持部30,所述拉鏈拉頭保持部30保持拉鏈鏈條1的第二拉鏈拉頭12及釋放對拉鏈鏈條1的第二拉鏈拉頭12的保持, 在利用所述拉鏈拉頭保持部30來保持第二拉鏈拉頭12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由此,拉鏈鏈條1的可分離件16與第二拉鏈拉頭12接觸。
本發明的製造裝置可為如下:與所述搬送路徑21的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上游側鄰接而設置著拉鏈拉頭移動部29,所述拉鏈拉頭移動部29包括對沿搬送路徑21搬送的拉鏈鏈條1加以引導的一對導件70,在所述一對導件70的相向的內側面72間,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通過搬送方向下游側,所述第一拉鏈拉頭11不通過搬送方向上游側,所述一對導件70在第一拉鏈拉頭11已通過的狀態下朝向切斷部28而沿搬送方向移動,由此,使第一拉鏈拉頭11朝向切斷部28移動。
據此,搬送拉鏈鏈條1,且在第一拉鏈拉頭11通過了一對導件70的狀態下使拉鏈鏈條1停止,並使一對導件70朝向切斷部28移動,由此第一拉鏈拉頭11朝向切斷部28移動,從而可使第一拉鏈拉頭11與拉鏈鏈條1的上擋具13接觸。
本發明的製造裝置可為如下:所述一對導件70在相向的內側面72接近的接近狀態、與相向的內側面72隔開的隔開狀態之間擺動,所述一對導件70在拉鏈鏈條1的鏈齒5通過相向的內側面72間時成為隔開狀態,在拉鏈鏈條1的除去了鏈齒5的空隙通 過相向的內側面72間時成為接近狀態,所述一對導件70在接近狀態時輸出信號。
據此,可利用信號而獲知所搬送的拉鏈鏈條1的空隙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通過搬送連續的拉鏈鏈條1而連續地實施空隙形成、拉鏈拉頭安裝、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及拉鏈鏈條切斷,由此,可製造具有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上擋具131、可分離件的反開式拉鏈。
並且,可由連續的拉鏈鏈條1自動地制造反開式拉鏈,從而反開式拉鏈的生產性提高。
1‧‧‧拉鏈鏈條
4‧‧‧鏈帶
5‧‧‧鏈齒
6‧‧‧第一空隙
7‧‧‧第二空隙
8‧‧‧加强帶
9‧‧‧孔
10‧‧‧反開式拉鏈
11‧‧‧第一拉鏈拉頭
12‧‧‧第二拉鏈拉頭
13‧‧‧上擋具
14‧‧‧插管
15‧‧‧座管
16‧‧‧可分離件
20‧‧‧製造裝置
21‧‧‧搬送路徑
22‧‧‧拉鏈鏈條供給部
23‧‧‧傳送輥
24‧‧‧空隙形成部
25‧‧‧加强帶安裝部
26‧‧‧拉鏈拉頭安裝部
27‧‧‧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
28‧‧‧切斷部
29‧‧‧拉鏈拉頭移動部
30‧‧‧拉鏈拉頭保持部
31‧‧‧鏈條移送部
60‧‧‧夾持器
70‧‧‧導件
圖1是拉鏈鏈條的俯視圖。
圖2是反開式拉鏈的俯視圖。
圖3是反開式拉鏈製造裝置的概略說明圖。
圖4是空隙形成步驟的說明圖。
圖5是膜安裝步驟與拉鏈拉頭安裝步驟的說明圖。
圖6是拉鏈拉頭安裝步驟的詳細說明圖。
圖7是拉鏈拉頭安裝部的動作說明圖。
圖8是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步驟的說明圖。
圖9是切斷步驟的說明圖。
圖10是製造裝置的切斷附近的前視圖。
圖11是製造裝置的切斷附近的俯視圖。
圖12是空隙檢測部的放大俯視圖。
圖13是空隙檢測部的放大動作說明圖。
圖14是切斷部的動作說明圖。
圖15是第一拉鏈拉頭的移送動作說明圖。
圖16是切斷部的定位動作說明圖。
參照圖1對成為利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制造反開式拉鏈的基礎的拉鏈鏈條1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拉鏈鏈條1包括一狹長條2及另一狹長條3。
各狹長條2、狹長條3是將鏈齒5沿鏈帶4的長度方向連續地安裝於鏈帶4的一側緣。例如,將樹脂制的鏈齒射出成形而安裝於鏈帶4的一側緣,從而形成鏈齒5。
使一狹長條2的鏈齒5與另一狹長條3的鏈齒5咬合而形成拉鏈鏈條1。
將基於圖1所示的拉鏈鏈條1,且利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製造的反開式拉鏈10表示於圖2。
圖2所示的反開式拉鏈10中,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如後述那樣,使拉鏈拉頭移動方向的朝向相反而安裝 成尾對準型。
在各鏈帶4的一側緣的靠近長度方向一端處安裝上擋具13。
在一鏈帶4的一側緣的長度方向另一端安裝插管14。
在另一鏈帶4的一側緣的長度方向另一端安裝座管15。
由插管14與座管15構成可分離件16。
圖2所示的反開式拉鏈10通過使第一拉鏈拉頭11從長度方向一端朝向長度方向另一端移動,而使咬合的鏈齒5分離。由此,拉鏈打開。
通過使第一拉鏈拉頭11從長度方向另一端朝向長度方向一端移動,而分離的鏈齒5咬合。由此,拉鏈閉合。
通過使第二拉鏈拉頭12從長度方向另一端朝向長度方向一端移動,而咬合的鏈齒5分離。由此,拉鏈打開。
通過使第二拉鏈拉頭13從長度方向一端朝向長度方向另一端移動,而分離的鏈齒5咬合。由此,拉鏈閉合。
參照圖3對製造本發明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20的概要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製造裝置20在搬送拉鏈鏈條1的搬送路徑21的搬送方向上游側設置著拉鏈鏈條供給部22。在搬送路徑21的搬送方向下游側設置著傳送輥23。
在搬送路徑21的拉鏈鏈條供給部22與傳送輥23之間,設置著空隙形成部24、加强帶安裝部25、拉鏈拉頭安裝部26、上 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及切斷部28。
在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上游側設置拉鏈拉頭移動部29。
在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下游側設置拉鏈拉頭保持部30。
並且,製造裝置20包括鏈條移送部31,該鏈條移送部31在將拉鏈鏈條1切斷後,將比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
接下來,針對每個步驟來說明由圖1所示的拉鏈鏈條1製造圖2所示的反開式拉鏈10的方法的實施方式。
(在拉鏈鏈條1形成空隙的空隙形成步驟)
如圖4(a)所示,將拉鏈鏈條1從拉鏈鏈條供給部22供給到搬送路徑21,並搬送拉鏈鏈條1。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形成部分到達空隙形成位置A的時間點,中止拉鏈鏈條1的搬送,而使拉鏈鏈條1停止。
如圖4(b)所示,通過使空隙形成部24工作,而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形成部分形成去除了鏈齒5的第一空隙6。
例如,利用切割器將鏈齒5的第一空隙形成部分切斷等而去除,由此在拉鏈鏈條1上形成去除了鏈齒5的第一空隙6。
對形成了第一空隙6的拉鏈鏈條1進行搬送,在拉鏈鏈條1的第二空隙形成部分到達空隙形成位置A的時間點,中止拉鏈鏈條1的搬送,而使拉鏈鏈條1停止。即,在形成第一空隙6後,將拉鏈鏈條1搬送與反開式拉鏈10的長度相當的距離。
如圖4(c)所示,通過使空隙形成部24工作,而在拉鏈 鏈條1的第二空隙形成部分形成去除了鏈齒5的第二空隙7。
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的部分為形成反開式拉鏈10的部分。
(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安裝加强帶8的加强帶安裝步驟)
如圖5(a)所示,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加强帶安裝位置B一致。該實施方式中,如圖4(c)所示,當在拉鏈鏈條1形成第二空隙7時,第一空隙6與加强帶安裝位置B一致。
通過使加强帶安裝部25工作,而分別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上安裝加强帶8。由此,對鏈帶4的安裝可分離件16的部分進行加强。
例如,使用加熱模具、或者超聲波焊頭等將熱塑性合成樹脂的膜熔接在鏈帶4的第一空隙6的搬送方向下游側部。
跨越加强帶8與鏈帶4而開設孔9。
如圖5(a)所示,對在第一空隙6的鏈帶4上安裝著加强帶8的拉鏈鏈條1進行搬送。在拉鏈鏈條1的第二空隙7到達加强帶安裝位置B的時間點,中止拉鏈鏈條1的搬送。
由此,如圖5(b)所示,拉鏈鏈條1在第二空隙7與加强帶安裝位置B一致的位置處停止。
通過使加强帶安裝部25工作,而與所述同樣地,在拉鏈鏈條1的第二空隙7的鏈帶4的搬送方向下游側部安裝加强帶8。
安裝於第二空隙7的鏈帶4的加强帶8與形成反開式拉 鏈10的部分的鏈齒5的搬送方向上游端相連。
在加强帶8形成孔9。
(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的拉鏈拉頭安裝步驟)
如圖5(b)所示,在拉鏈鏈條1形成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且分別安裝加强帶8後,如圖5(c)所示,通過使拉鏈拉頭安裝部26工作,而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的中間部,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及第二拉鏈拉頭12。
第一拉鏈拉頭11安裝於靠近第一空隙6處。第二拉鏈拉頭12安裝於靠近第二空隙7處。
就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而言,以在使鏈齒4分離的方向上移動時成為移動方向前方的尾部11a、尾部12a相向的方式,使拉鏈拉頭移動方向的朝向相反。即,第一拉鏈拉頭11的尾部11a朝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第二拉鏈拉頭12的尾部12a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由此,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安裝成尾對準型。
對拉鏈拉頭安裝步驟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5(b)所示,對在第一空隙6及第二空隙7上分別安裝著加强帶8的拉鏈鏈條1進行搬送。
如圖6(a)所示,在第一空隙6與第一拉鏈拉頭安裝位置D一致的時間點,中止拉鏈鏈條1的搬送。
由此,拉鏈鏈條1在第一空隙6與第一拉鏈拉頭安裝位 置D一致的位置處停止。
該狀態下,使拉鏈拉頭安裝部26工作,而將第二拉鏈拉頭12設定於第一空隙6。第二拉鏈拉頭12使尾部12a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
將第二拉鏈拉頭12以在搬送方向上不移動的方式加以保持而搬送拉鏈鏈條1。由此,第二拉鏈拉頭12沿著鏈齒5相對地朝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使第二拉鏈拉頭12成為圖6(b)所示的固定位置。
然後,將拉鏈鏈條1朝向與搬送方向相反的方向逆搬送,使拉鏈鏈條1如圖6(c)所示,在第一空隙6與第二拉鏈拉頭安裝位置E一致的時間點中止拉鏈鏈條1的搬送。
由此,拉鏈鏈條1在第一空隙6與第二拉鏈拉頭安裝位置E一致的位置處停止。
該狀態下,使拉鏈拉頭安裝部26工作,如圖6(d)所示,將第一拉鏈拉頭11設定於第一空隙6。第一拉鏈拉頭11使尾部11a朝向搬送方向上游側。
將第一拉鏈拉頭11以在搬送方向上不移動的方式加以保持而搬送拉鏈鏈條1。由此,第一拉鏈拉頭11沿著鏈齒5相對地朝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使第一拉鏈拉頭11成為圖6(e)所示的固定位置。
如果第一拉鏈拉頭11朝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則比第一拉鏈拉頭11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鏈齒5分離,因而如圖6(e) 所示,固定位置的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一空隙6之間的鏈齒5分離。
因此,如圖6(e)中假想綫所示,在拉鏈鏈條1的比第一空隙6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部分設定鏈齒咬合用的構件17。
構件17包括與將拉鏈拉頭上下分割為2個的形狀為相同形狀的上構件與下構件,上構件與下構件夾持鏈帶1,由此具有與拉鏈拉頭相同的功能。
將構件17以在搬送方向上不移動的方式加以保持而搬送拉鏈鏈條1,由此,構件17沿著鏈齒5相對地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第一空隙6與第一拉鏈拉頭11之間的鏈齒5咬合。
由此,如圖6(f)所示,可在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
拉鏈拉頭安裝部26如圖7所示,包括基體部分26a、及在上下方向上擺動自如地安裝於基體部分26a的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由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保持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
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如圖7(a)所示設為橫向的姿勢,利用未圖示的拉鏈拉頭供給裝置將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供給並保持於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
如果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為橫向姿勢,則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位於比拉鏈鏈條1靠下方處。
如圖7(b)所示,如果將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設為縱 向姿勢,則拉鏈拉頭保持部分26b保持的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進入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部6、第二空隙部7中。
通過在該狀態下搬送拉鏈鏈條1,而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進入鏈齒5。
(在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上安裝止具13、可分離件16的止具˙可分離件安裝步驟)
如圖8(a)所示,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位置F一致。
使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工作,如圖8(a)所示,利用射出成形將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安裝於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上。
例如,分別在第一空隙6的鏈帶4的搬送方向上游側安裝上擋具13。在形成反開式拉鏈10的鏈齒5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加强帶8上安裝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在另一鏈帶4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加强帶8上安裝作為可分離件16的座管15。插管14、座管15與比形成反開式拉鏈10的鏈齒5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的鏈齒5的搬送方向上游端接觸。
當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安裝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後,搬送拉鏈鏈條1。
如圖8(b)所示,在拉鏈鏈條1的第二空隙7與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位置F一致的時間點,中止拉鏈鏈條1的搬送。
由此,拉鏈鏈條1在第二空隙7與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 位置F一致的狀態下停止。
通過使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工作,而在拉鏈鏈條1的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安裝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
上擋具13安裝於第二空隙7的一鏈帶4的搬送方向上游側,上擋具13與形成下一反開式拉鏈10的部分鏈齒5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端接觸。
插管14安裝於第二空隙7的一鏈帶4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加强帶8,插管14與形成反開式拉鏈10的另一鏈齒5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端接觸。
座管15安裝於第二空隙7的另一鏈帶4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加强帶8,座管15與形成反開式拉鏈10的另一鏈齒5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端接觸。
對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進行說明。
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利用合成樹脂將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射出成形而安裝於鏈帶4上。
具體而言,包括具有上模、下模的模具,所述上模、下模具有上擋具用凹部、插管用凹部、及座管用凹部。由上模與下模來夾持鏈帶4的第一空隙6部分、第二空隙7部分。由此,在鏈帶4與上模、下模的各凹部之間形成上擋具用空腔、插管用空腔、及座管用空腔。
將熔融樹脂射出注入到各空腔中,在鏈帶4將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射出成形。
這樣,因將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一次性射出成形在鏈帶4上,所以射出成形步驟可為一個步驟。
因此,可效率良好地在短時間內將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安裝於鏈帶4。
(將拉鏈鏈條1在第一空隙6及第二空隙7處切斷的拉鏈鏈條切斷步驟)
如圖8(b)所示,在拉鏈鏈條1上形成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並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且安裝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之後搬送拉鏈鏈條1。
如圖9(a)所示,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切斷位置G一致的時間點中止搬送。由此,拉鏈鏈條1在第一空隙6與切斷位置G一致的狀態下停止。
通過使切斷部28工作,而如圖9(c)所示,將鏈帶4在第一空隙6處切斷。
將鏈帶4切斷的位置為比第一空隙6的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的搬送方向上游端靠搬送方向上游的加强帶8。
由此,鏈帶4的切斷端由加强帶8所被覆,而鏈帶4的切斷端不會綻開。
搬送拉鏈鏈條1,並如圖9(d)所示在第二空隙7與切斷位置G一致的時間點中止搬送。由此,拉鏈鏈條1如圖9(d)所示在第二空隙7與切斷位置G一致的位置處停止。
通過使切斷部28工作,而如圖9(e)所示將拉鏈鏈條1的鏈帶4在第二空隙7處切斷。
鏈帶4的切斷位置與將第一空隙6的鏈帶4切斷時相同。由此,鏈帶4的切斷端與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的搬送方向上游端在同一平面相連。
然後,搬送經切斷的拉鏈鏈條1並將其排出,由此形成圖9(f)所示的反開式拉鏈10。
(使第一拉鏈拉頭11及第二拉鏈拉頭12移動而使鏈齒5為咬合狀態的拉鏈拉頭移動步驟)
在如圖9(a)所示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切斷位置G一致的時間點與如圖9(b)所示在第一空隙6處切斷的時間點之間,使拉鏈拉頭移動部29工作。
由此,如圖9(b)所示,第一拉鏈拉頭11朝向上擋具13移動,如圖9(c)所示第一拉鏈拉頭11與上擋具13接觸。
這樣,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之間的鏈齒5成為咬合狀態。
如圖9(e)所示,當搬送在第二空隙7處切斷了鏈帶4的拉鏈鏈條1時,使拉鏈拉頭保持部30工作。
由此,因將第二拉鏈拉頭12以在搬送方向上不移動的方 式加以保持,所以通過搬送拉鏈鏈條1而第二拉鏈拉頭12相對地朝向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移動,且如圖9(f)所示,第二拉鏈拉頭12與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接觸。
這樣,因鏈齒5全部為咬合狀態,所以可形成圖2所示的反開式拉鏈10。
(將切斷後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的拉鏈鏈條搬送步驟)
所述各步驟中,拉鏈鏈條1以利用設置於搬送路徑21的最下游側的傳送輥23拉伸的方式而搬送。
因此,如圖9(c)所示,在第一空隙6處切斷鏈帶4後,比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1無法由傳送輥23搬送。
本發明中,鏈條移送部31將比圖9(c)所示的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1朝向傳送輥23移送。
如果拉鏈鏈條1-1被移送到圖9(d)所示的狀態,則拉鏈鏈條1-1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端到達傳送輥23。
由此,如圖9(e)所示,成為切斷了第二空隙7的鏈帶4的反開式拉鏈10的拉鏈鏈條1-2由傳送輥23搬送。
而且,如圖9(e)所示,在第二空隙7處切斷後,比由假想綫所示的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3利用緊固件移送部31而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
因此,拉鏈鏈條1以由傳送輥32拉伸的方式而搬送,因 而拉鏈鏈條1在施加張力的狀態下被搬送。
比由切斷部28切斷後的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利用緊固件移送部31而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
根據本發明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通過搬送連續的拉鏈鏈條1,而連續地實施空隙形成、加强帶安裝、拉鏈拉頭安裝、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及拉鏈鏈條切斷,由此,可製造具有第一拉鏈拉頭11、第二拉鏈拉頭12、上擋具13、及可分離件16的反開式拉鏈10。
並且,能够由連續的拉鏈鏈條1自動地制造反開式拉鏈10,從而反開式拉鏈10的生產性提高。
實施方式的反開式拉鏈10的製造方法是搬送拉鏈鏈條1而形成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因而可利用1台空隙形成部24來形成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
實施方式的反開式拉鏈10的製造方法是搬送拉鏈鏈條1而在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安裝加强帶8,因而可利用1台加强帶安裝部25在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安裝加强帶8。
實施方式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是搬送拉鏈鏈條1,而利用射出成形在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安裝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因而可利用1臺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並利用射出成型而在第一空隙6、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安裝上擋具13、及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 座管15。
接下來,對傳送輥23、切斷部28、拉鏈拉頭移動部29、拉鏈拉頭保持部30、及鏈條移送部31進行說明。另外,將與拉鏈鏈條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為寬度方向來進行說明。
如圖10及圖11所示,機座40包括:水平底座41,設置於底座41的搬送方向下游側且靠近寬度方向一端的第一縱框架42,以及設置於底座41的搬送方向上游側且靠近寬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縱框架43。
在機座40上,從搬送方向下游側朝向搬送方向上游側依次設置著傳送輥23、拉鏈拉頭保持部30、切斷部28、鏈條移動部31、空隙檢測部32、逆傳送輥33、及導輥34。
在機座40的搬送方向下游側設置著傳送輥23。傳送輥23具有第一驅動輥23a與第一夾送輥23b。
第一驅動輥23a利用未圖示的水平的軸而轉動自如地安裝在第一縱框架42上。
在第一縱框架42上安裝第一電動機44,利用第一電動機44使第一驅動輥23a向箭頭方向轉動。
第一夾送輥23b與第一驅動輥23a接觸。由第一驅動輥23a與第一夾送輥23b來夾持拉鏈鏈條1,通過使第一驅動輥23a向箭頭方向轉動而搬送拉鏈鏈條1。
第一夾送輥23b向與第一驅動輥23a背離的方向及與第一驅動輥23a接觸的方向移動。例如,在底座41上朝向上方而竪 立設置著第一氣缸45,在第一氣缸45的第一活塞杆45a上安裝第一托架46。將第一夾送輥23b利用水平的軸47而轉動自如地安裝於第一托架46上。
由此,通過使第一氣缸45的第一活塞杆45a伸長而第一夾送輥23b連同第一托架46一起朝向第一驅動輥23a移動。
通過使第一氣缸45的第一活塞杆45a收縮而第一夾送輥23b連同第一托架46一起朝向與第一驅動輥23a背離的方向移動。
保持第二拉鏈拉頭12的拉鏈拉頭保持部30包括第一保持體50、及與第一保持體50在上下方向上相向的第二保持體51。
第一保持體50固定地安裝於第一縱框架42上,第一保持體50位於比拉鏈鏈條的搬送路徑21靠上方處。
第二保持體51位於比搬送路徑21靠下方處,第二保持體51向與第一保持體50接近的方向及背離的方向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動。例如,在底座41上竪立設置第二氣缸52,將第二氣缸52的第二活塞杆52a連結於第二保持體51。
如果使第二氣缸52的第二活塞杆52a伸長,則第二保持體51向與第一保持體50接近的方向移動。
通過使第二氣缸52的第二活塞杆52a收縮而第二保持體51向與第一保持體50背離的方向移動。
通過使第二保持體51朝向第一保持體50移動,而由第一保持體50的下表面50a與第二保持體51的上表面51a來夾持第二拉鏈拉頭12。由此,利用第一保持體50與第二保持體51而 將第二拉鏈拉頭12以在搬送方向、寬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不移動的方式加以保持。
例如,在第一保持體50的下表面50a具有供第二拉鏈拉頭12的上部嵌合的凹部。由第二保持體51的上表面51a按壓第二拉鏈拉頭12的下表面,將第二拉鏈拉頭12壓入並保持於第一保持體50的凹部。由此,由第一保持體50與第二保持體51來夾持並保持第二拉鏈拉頭12。
切斷部28包括第一切割器55與第二切割器56。
第一切割器55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方式安裝於比搬送路徑21靠上方處。
第二切割器56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方式安裝於比搬送路徑21靠下方處。第二切割器56位於第一切割器55的正下方。
在第一縱框架42上,朝向上下方向而安裝著第三氣缸57。在第三氣缸57的第三活塞杆57a上安裝第一切割器55。
在底座41上,朝向上下方向而安裝著第四氣缸58。在第四氣缸58的第四活塞杆58a上安裝第二切割器56。
第一切割器55與第二切割器56的寬度比拉鏈鏈條1的一對鏈帶4的寬度大。
使第三氣缸57的第三活塞杆57a伸長而使第一切割器55下降,使第四氣缸58的第四活塞杆58a伸長而使第二切割器56上升,由此,利用第一切割器55與第二切割器56將拉鏈鏈條1的一對鏈帶4切斷。
鏈條移動部31具有握持拉鏈鏈條1的鏈帶4或釋放對拉鏈鏈條1的鏈帶4的握持的夾持器60。夾持器60跨越比切斷部28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第一位置及比傳送輥23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的第二位置,而沿搬送方向往復移動。
夾持器60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向與拉鏈鏈條1接近的方向及與拉鏈鏈條1背離的方向移動。
由此,可利用夾持器60將拉鏈鏈條1的比由切斷部28切斷的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搬送到傳送輥23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為止。
鏈條移送部31具有第一導件61,該第一導件61朝向搬送方向而安裝於靠近底座41的寬度方向另一端處。
沿著第一導件61移動自如地設置著第一移動體62。
在第一移動體62的上表面設置朝向寬度方向的第二導件63。將第二移動體64在寬度方向上移動自如地沿著第二導件63而設置,在第二移動體64的上表面水平地安裝著板65。
在板65上安裝第二托架66,在第二托架66上安裝夾持器60。
夾持器60具有未圖示的上下一對握持爪。通過使上下一對握持爪向接近的方向擺動,而夾持器60進行握持動作,通過使上下一對握持爪向背離的方向擺動,而夾持器60進行握持釋放動作。
說明利用鏈條移送部31進行的拉鏈鏈條1的移送動作。
使第一移動體62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從而將夾持器60在第一位置設為握持釋放狀態。
使第二移動體64沿著第二導件63而向與拉鏈鏈條1接近的方向移動,使一握持爪處於鏈帶4的上方,另一握持爪處於鏈帶4的下方。
使一對握持爪向接近的方向擺動,從而夾持器60握持鏈帶4。
使第一移動體62沿著第一導件61而向搬送方向下游側移動,由此使夾持器60移動到第二位置為止。
由此,握持的拉鏈鏈條1被移送到比傳送輥23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為止。
使一對握持爪向背離的方向擺動,從而夾持器60釋放對鏈帶4的握持。
使第二移動體64沿著第二導件63而向與拉鏈鏈條1背離的方向移動,由此夾持器60與拉鏈鏈條1背離。
使第一移動體62沿著第一導件61而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由此使夾持器60移動到第一位置為止。
即,夾持器60沿著平面矩形形狀的軌述而移動。由此,在利用切斷部28切斷拉鏈鏈條1後,將比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利用夾持器60而移送到比傳送輥23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為止。
空隙檢測部32在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上游側,對沿著 搬送路徑21而朝向切斷部28搬送的拉鏈鏈條1的空隙進行檢測,並輸出檢測信號。
空隙檢測部32具有供拉鏈鏈條1通過的寬度方向上的一對導件70。
一對導件70利用垂直的軸71而沿著水平面擺動自如,一對導件70利用未圖示的彈簧等而朝向相向的內側面72接近的方向擺動施壓,從而一對導件70為接近狀態。
如果一對導件70為接近狀態,則檢測器73輸出檢測信號。
檢測器73安裝於竪立設置在底座41的第三托架74上。在一導件70上安裝檢測杆75,使該檢測杆75的檢測片75a與檢測器73相向。
如果一對導件70為接近狀態,則檢測片75a與檢測器73接近,檢測器73輸出檢測信號。即,檢測器73為非接觸型。
如果一對導件70抵抗彈簧力而向內側面72背離的方向擺動,則檢測片75a與檢測器73背離。由此,檢測器73不輸出檢測信號。
如圖12所示,導件70的內側面72包括:搬送方向上游端的第一面72a,搬送方向上游側的第二面72b,搬送方向下游側的第三面72c,及搬送方向下游端的第四面72d。
第一面72a為鈎形狀,在一對導件70的第一面72a間形成寬幅的第一間隙76a。
第二面72b為沿著搬送方向的直綫狀,在一對導件70的第二面72b間形成窄幅的第二間隙76b。
第三面72c相對於搬送方向傾斜,從而一對導件70的第三面72c間的第三間隙76c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而寬度逐漸縮小。
第四面62d為鈎形狀,在一對導件70的第四面72d間形成寬幅的第四間隙76d。
在一對導件70為接近狀態時,第二間隙76b的寬度與拉鏈鏈條1的鏈齒5的寬度相同。
一對導件70具有在內側面72開口的槽77。在一對導件70為接近狀態時,一對槽77間的寬度與拉鏈鏈條1的寬度相同。
拉鏈鏈條1如圖13所示,鏈帶4插通到導件70的槽77中,鏈齒5插通到一對導件70的內側面72間。
導件70的內側面72的第三面72c與鏈齒5的寬度方向兩端面接觸,由此,一對導件70以軸71為中心而向內側面72背離的方向擺動,一對導件70為隔開狀態。
由此,檢測杆75的檢測片75a與檢測器73背離,因而檢測器73不輸出檢測信號。
如圖11所示,拉鏈鏈條1沿著一對導件70而搬送。此時,一對導件70為隔開狀態。
而且,如果拉鏈鏈條1的卸除了鏈齒4的第二空隙7到達一對導件70,且第二空隙7移動到第三間隙76c為止,則導件70的內側面72的第三面72c不與鏈齒5接觸。
由此,一對導件70向內側面72接近的方向擺動,一對導件70成為圖12所示的接近狀態。
如果一對導件70為接近狀態,則如圖12所示,檢測杆75的檢測片75a與檢測器73接近,檢測器73輸出檢測信號。
利用檢測器73輸出的檢測信號來檢測拉鏈鏈條1的第二空隙7已到達一對導件70。
空隙檢測部32具有第三導件80。第三導件80在靠近底座41的寬度方向一端處安裝成位於搬送路徑21的正下方。
沿著第三導件80移動自如地設置第三移動體81,在第三移動體81上安裝柱82。在柱82的上部水平地安裝橫向板83,將一對導件70利用軸71而擺動自如地安裝於橫向板83的上表面。
因此,通過使第三移動體81沿著第三導件80移動,而空隙檢測部32跨越圖11所示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的空隙檢測位置和與切斷部28接近的搬送方向下游側的拉鏈拉頭移動位置而移動。
由此,空隙檢測部32如後述般構成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移動的拉鏈拉頭移動部29。
逆傳送輥33包括第二驅動輥33a與第二夾送輥33b。
第二驅動輥33a利用水平的軸轉動自如地安裝於第二縱框架43。第二驅動輥33a利用安裝於第二縱框架43的第二電動機84而轉動。
第二夾送輥33b轉動自如地安裝於臂部85。臂部85利用 水平的軸而在上下方向上擺動自如地安裝於第二縱框架43,且利用彈簧86使臂部85向上方擺動。
由此,第二夾送輥33b壓接到第二驅動輥33a。
導輥34利用水平的軸轉動自如地安裝於第二縱框架43。
由此,拉鏈鏈條1經導輥34引導以使得不會向寬度方向偏離。拉鏈鏈條1進而經由逆傳送輥33、一對導件70而連續地搬送到傳送輥23為止,且拉鏈鏈條1以由傳送輥23拉伸的方式搬送。即,傳送輥23、鏈條移動部31、逆傳送輥33為將拉鏈鏈條1沿著搬送路徑21搬送的搬送單元。
對拉鏈鏈條1的切斷動作進行說明。
利用傳送輥23搬送拉鏈鏈條1。此時,一對導件70為圖13所示的隔開狀態。
如果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到達一對導件70的第三間隙76c,則一對導件70成為圖12所示的接近狀態。
由此,檢測器73輸出檢測信號。檢測器73輸出的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器90。
控制器90向第一電動機44輸出减速指令,第一電動機44减速。由此,拉鏈鏈條1的搬送速度减速。
進而,通過搬送拉鏈鏈條1,而第一空隙6通過一對導件70的第三間隙76c,拉鏈鏈齒5到達第三間隙76c。一對導件70因拉鏈鏈齒5而成為圖13所示的隔開狀態,檢測器73不輸出檢測信號。由此,可探測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已通過一對導 件70。
而且,在安裝於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的、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移動到切斷部28的第一切割器55的下表面的第一切口部55a、第二切割器56的上表面的第二切口部56a為止的時間點,使第一電動機44停止而停止傳送輥23的轉動,從而使拉鏈鏈條1停止。
例如,在控制器90中設定從檢測信號被傳送開始到拉鏈鏈條1移動到所述位置為止的時間,在經過設定時間後控制器90輸出第一電動機44的停止信號,停止傳送輥23的轉動,由此使拉鏈鏈條1停止。
在拉鏈鏈條1已停止的狀態下,如圖14所示,拉鏈鏈條1的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位於比第一切割器55的第一切口部55a與第一刃部55b的第一臺階55c、及第二切割器56的第二切口部56a與第二刃部56b的第二臺階56c靠搬送方向下游側處。
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通過導件70,而第一拉鏈拉頭11位於比導件70靠搬送方向下游側處。
接下來,對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移動到上擋具13為止的動作進行說明。
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的寬度比鏈齒5的寬度大,因而在第一拉鏈拉頭11通過一對導件70的第三間隙76c時,一對導件70從圖13所示的接近狀態向內側面72背離的方向擺動。
如果第一拉鏈拉頭11通過一對導件70的第三間隙76c,則一對導件70向內側面72接近的方向擺動,由此,如圖13所示導件70的第三面72c與鏈齒5接觸,而一對導件70為接近狀態。
因此,通過了一對導件70的第一拉鏈拉頭11無法通過一對導件70的內側面72間的間隙而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
控制器90在拉鏈鏈條1已停止後,輸出第二電動機84的轉動指令,並對第二電動機84進行驅動,由此使第二驅動輥33a向箭頭方向轉動。
由此,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如圖15所示進入到一對導件70的第四間隙76d內,第一拉鏈拉頭11由一對導件70保持。
在圖15所示的狀態下,一對導件70(空隙檢測部32)位於空隙檢測位置。
通過使第三移動體81沿著第三導件80而向搬送方向下游側移動,而一對導件70向搬送方向下游側移動。
因一對導件70移動,而第一拉鏈拉頭11沿著拉鏈鏈齒5而向搬送方向下游側移動。
一對導件70移動到拉鏈拉頭移動位置為止,由此第一拉鏈拉頭11移動到與上擋具13接觸為止(參照圖9(b))。
在使第一拉鏈拉頭11移動時,有時拉鏈鏈條1隨第一拉鏈拉頭11一起移動,在此情况下,如圖10所示,在搬送路徑21的比一對導件70靠搬送方向上游側處設置夾具(clamper)91。由 夾具91握持拉鏈鏈條1,從而因夾具91而拉鏈鏈條1不會向搬送方向下游側移動。
在一對導件70移動到拉鏈拉頭移動位置為止之後,使第三移動體81沿著第三導件80而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由此使一對導件70位於空隙檢測位置。此時,第一拉鏈拉頭11不移動,第一拉鏈拉頭11保持為與上擋具13接觸的位置。
即,空隙檢測部32兼用作拉鏈拉頭移動部29。
接下來,對切斷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的動作進行說明。
控制器90輸出第二電動機84的轉動指令,對第二電動機84進行驅動,由此使第二驅動輥33a向箭頭方向轉動。拉鏈鏈條1向搬送方向上游側移動,使安裝於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的、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座管15如圖16所示抵接於第一切割器55的第一臺階55c、第二切割器56的第二臺階56c。
由此,能够利用第一切割器55與第二切割器56來高精度地定位拉鏈鏈條1的切斷位置。
此時,第一切割器55使第三氣缸57的第三活塞杆57a伸長而向與搬送路徑21接近的方向移動,第一切割器55的第一刃部55b與鏈帶4接近。第二切割器56使第四氣缸58的第四活塞杆58a伸長而向與搬送路徑21接近的方向移動,第二切割器56的第二刃部56b與鏈帶4接近。
使第一切割器55及第二切割器56向與搬送路徑21接近的方向移動,利用第一切割器55的第一刃部55b與第二切割器56的第二刃部56b來切斷第一空隙6的鏈帶4(參照圖9(c))。
在切斷鏈帶4後,使第一切割器55及第二切割器56向與搬送路徑21背離的方向移動。
在切斷鏈帶4後,比該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的拉鏈鏈條1由傳送輥23搬送而排出。
在切斷鏈帶4後,比該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1如所述般由鏈條移送部31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參照圖9(c))。
即,將鏈條移送部31的夾持器60沿著平面矩形軌迹而移動,利用夾持器60來握持拉鏈鏈條1-1的鏈帶4並搬送到傳送輥23為止。
此時,使第一氣缸45的第一活塞杆45a收縮而使第一夾送輥23b向與第一驅動輥23a背離的方向移動,在第一驅動輥23a與第一夾送輥23b之間形成間隙。
使由夾持器60握持而移送的拉鏈鏈條1-1通過第一驅動輥23a與第一夾送輥23b之間的間隙而移動到比傳送輥23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為止。
然後,使第一氣缸45的第一活塞杆45a伸長而使第一夾送輥23b向與第一驅動輥23a接近的方向移動,並由第一驅動輥23a與第一夾送輥23b來夾持拉鏈鏈條1-1。
另外,在切斷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以前,也可由鏈條移動部31的夾持器60來握持拉鏈鏈條1的鏈帶4。
對使拉鏈鏈條1的第二拉鏈拉頭12移動的動作進行說明。
拉鏈鏈條1的已切斷了第二空隙7的鏈帶4的拉鏈鏈條1-2(參照圖9(e))由傳送輥23搬送並排出。
此時,由拉鏈拉頭保持部30的第一保持體50與第二保持體51來保持第二拉鏈拉頭12。
在該狀態下利用傳送輥23來搬送拉鏈鏈條1-2,由此第二拉鏈拉頭12可向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及座管15的方向相對地移動,第二拉鏈拉頭12與作為可分離件16的插管14及座管15接觸。
1‧‧‧拉鏈鏈條
20‧‧‧製造裝置
21‧‧‧搬送路徑
22‧‧‧拉鏈鏈條供給部
23‧‧‧傳送輥
24‧‧‧空隙形成部
25‧‧‧加强帶安裝部
26‧‧‧拉鏈拉頭安裝部
27‧‧‧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
28‧‧‧切斷部
29‧‧‧拉鏈拉頭移動部
30‧‧‧拉鏈拉頭保持部
31‧‧‧鏈條移送部

Claims (11)

  1. 一種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搬送步驟,搬送連續的拉鏈鏈條(1);空隙形成步驟,在所述拉鏈鏈條(1)上,在拉鏈鏈條(1)的長度方向上隔開規定的間隔而形成除去了鏈齒(5)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拉鏈拉頭安裝步驟,在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間的所述拉鏈鏈條(1)上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步驟,在所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及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分別利用射出成形而安裝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以及切斷步驟,將所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在比所述上擋具(13)靠搬送方向上游側處切斷,將第二空隙(7)的鏈帶(4)在比所述可分離件(16)靠搬送方向下游側處切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其包括加强帶安裝步驟,所述加强帶安裝步驟在所述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的鏈帶(4)及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安裝加强帶(8),在所述加强帶安裝步驟中安裝的加强帶(8)上,利用射出成形安裝可分離件(16)。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是通過在鏈帶(4)上設定模具,並向模具內注入熔融樹脂,而進行一次性射出成形從而安裝於鏈帶(4)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鏈帶(4)以利用傳送輥(23)拉伸的方式而搬送,且所述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驟,即,在所述切斷步驟中切斷後,將比所述切斷部分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鏈帶(4)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拉鏈拉頭移動步驟,所述拉鏈拉頭移動步驟是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移動到上擋具(13)為止,並使第二拉鏈拉頭(12)移動到可分離件(16)為止,由此,使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的鏈齒(5)成為咬合狀態。
  6. 一種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其特徵在於:設置著:搬送單元(23、31、33),在拉鏈鏈條(1)的搬送路徑(21)上搬送所述拉鏈鏈條(1);空隙形成部(24),在拉鏈鏈條(1)上形成空隙;拉鏈拉頭安裝部(26),在拉鏈鏈條(1)上安裝拉鏈拉頭;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利用射出成形而在拉鏈鏈條(1)的空隙的鏈帶(4)上安裝上擋具(13)、可分離件(16);以及切斷部(28),將拉鏈鏈條(1)的空隙的鏈帶(4)切斷,且 所述空隙形成部(24)在拉鏈鏈條(1)上形成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所述拉鏈拉頭安裝部(26)在拉鏈鏈條(1)的第一空隙(6)與第二空隙(7)之間,安裝第一拉鏈拉頭(11)與第二拉鏈拉頭(12),上擋具˙可分離件安裝部(27)分別將上擋具(13)及可分離件(16)射出成形而安裝於第一空隙(6)的鏈帶(4)及第二空隙(7)的鏈帶(4)上,所述切斷部(28)將第一空隙(6)的鏈帶(4)在比所述上擋具(13)靠搬送方向上游側處切斷,將第二空隙(7)的鏈帶(4)在比所述可分離件(16)靠搬送方向下游側處切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其中在所述搬送路徑(21)的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下游側設置著搬送拉鏈鏈條(1)的傳送輥(23),與所述傳送輥(23)分開地設置著鏈條移送部(31),所述鏈條移送部(31)將拉鏈鏈條(1)從所述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上游側移送到傳送輥(23)為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鏈條移送部(31)包括夾持器(60),所述夾持器(60)握持拉鏈鏈條(1)及釋放對拉鏈鏈條(1)的握持, 所述夾持器(60)跨越比切斷部(28)靠搬送方向上游側的第一位置與比傳送輥(23)靠搬送方向下游側的第二位置而移動,所述傳送輥(23)包括驅動輥(23a)、及與驅動輥(23a)接觸或分離的夾送輥(23b)。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其中在所述搬送路徑(21)的切斷部(28)與傳送輥(23)之間設置著拉鏈拉頭保持部(30),所述拉鏈拉頭保持部(30)保持拉鏈鏈條(1)的第二拉鏈拉頭(12)及釋放對拉鏈鏈條(1)的第二拉鏈拉頭(12)的保持,在利用所述拉鏈拉頭保持部(30)來保持第二拉鏈拉頭(12)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朝向搬送方向下游側搬送,由此,拉鏈鏈條(1)的可分離件(16)與第二拉鏈拉頭(12)接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其中與所述搬送路徑(21)的切斷部(28)的搬送方向上游側鄰接而設置著拉鏈拉頭移動部(29),所述拉鏈拉頭移動部(29)包括對沿搬送路徑(21)搬送的拉鏈鏈條(1)加以引導的一對導件(70),在所述一對導件(70)的相向的內側面(72)間,使拉鏈鏈條(1)的第一拉鏈拉頭(11)通過搬送方向下游側,所述第一拉鏈拉頭(11)不通過搬送方向上游側, 所述一對導件(70)在第一拉鏈拉頭(11)已通過的狀態下朝向切斷部(28)而沿搬送方向移動,由此,使第一拉鏈拉頭(11)朝向切斷部(28)移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反開式拉鏈的製造裝置,其中所述一對導件(70)在相向的內側面(72)接近的接近狀態、與相向的內側面(72)隔開的隔開狀態之間擺動,所述一對導件(70)在拉鏈鏈條(1)的鏈齒(5)通過相向的內側面(72)間時成為隔開狀態,在拉鏈鏈條(1)的除去了鏈齒(5)的空隙通過相向的內側面(72)間時成為接近狀態,所述一對導件(70)在接近狀態時輸出信號。
TW104109465A 2014-03-25 2015-03-25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573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58273 WO2015145568A1 (ja) 2014-03-25 2014-03-25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220A true TW201540220A (zh) 2015-11-01
TWI573538B TWI573538B (zh) 2017-03-11

Family

ID=5419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9465A TWI573538B (zh) 2014-03-25 2015-03-25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68233B (zh)
TW (1) TWI573538B (zh)
WO (1) WO2015145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6010B (zh) * 2017-06-23 2022-01-1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制造装置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CN109567322A (zh) * 2018-11-01 2019-04-05 江苏驰马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强型闭尾拉链及生产方法
CN113940488B (zh) * 2020-07-15 2024-04-30 Ykk株式会社 拉链链条的组合方法及组合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8794A (en) * 1961-03-16 1964-02-05 Lightning Fasteners Ltd Improvements in sliding clasp fasteners
NL160156C (nl) * 1973-12-28 Yoshida Kogyo Kk Werkwijze voor het monteren van een schuif op de draagbanden van een ritssluiting.
JPS60236602A (ja) * 1984-05-10 1985-11-25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開離嵌挿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の製造装置
JPS60180515U (ja) * 1984-05-11 1985-11-3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ダ−引寄装置
JPH0527046Y2 (zh) * 1986-04-15 1993-07-09
AU620732B2 (en) * 1989-09-12 1992-02-20 Ykk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s
JP2526160B2 (ja) * 1990-05-29 1996-08-21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5454285A (en) * 1993-09-15 1995-10-03 Yoshida Kogyo K.K. Apparatus for finishing slide fasteners
JP4020639B2 (ja) * 2001-07-27 2007-12-12 曹  昌文 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TW562661B (en) * 2002-10-25 2003-11-21 Genmore Zipper Corp Method for producing zipper
JP3960945B2 (ja) * 2003-05-09 2007-08-15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列の噛合状態検出装置
TWM292298U (en) * 2005-12-30 2006-06-21 Shang Fu Zipper Machine Cortor Automatic forming apparatus for dual-opening zipper
JP4726876B2 (ja) * 2007-10-15 2011-07-20 Ykk株式会社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68233B (zh) 2017-09-15
CN104968233A (zh) 2015-10-07
TWI573538B (zh) 2017-03-11
WO2015145568A1 (ja)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3634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members
JP2007267828A (ja)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TWI573538B (zh)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CN213405092U (zh)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TWI535396B (zh) 拉鏈組裝裝置
WO2015092868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組立装置
TWI546029B (zh) 增強膜黏著裝置及具有可分離式嵌插件的拉鏈
WO2015107621A1 (ja) 止部材成形装置
WO2015107699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組立装置
TW201603747A (zh) 補強膜接著裝置以及補強膜接著方法
US4627807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with separable end stop
TW201505578A (zh) 補強膜供給匣以及補強膜接著裝置
TWI546028B (zh) 增強膜黏著裝置
CN209732767U (zh) 一种拉链穿头机用链头固定装置
CN109549296B (zh) 拉链的最终加工机用的支架、拉链的最终加工机
TWI764355B (zh)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CN113940488B (zh) 拉链链条的组合方法及组合机构
TWI763104B (zh)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CN113940486B (zh)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TWI637704B (zh)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KR200386166Y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보강 필름 부착장치
KR100599547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보강 필름 부착장치
TWI519252B (zh) 補強膜黏著裝置及其黏著方法
KR100984814B1 (ko) 수평형 사출 금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사출 성형 방법
TWM550681U (zh) 射出成型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