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104B -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 Google Patents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104B
TWI763104B TW109137428A TW109137428A TWI763104B TW I763104 B TWI763104 B TW I763104B TW 109137428 A TW109137428 A TW 109137428A TW 109137428 A TW109137428 A TW 109137428A TW I763104 B TWI763104 B TW I7631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fastener
holding member
perforated
zip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7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799A (zh
Inventor
金本陽一郎
土地宏季
阪本雅樹
小原祥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10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62Assembling sliders in position on stringer tap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不使拉鏈鏈條的輸送停止就能夠將拉頭安裝在打開狀態的一對拉鏈牙鏈帶中的一方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本發明涉及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用於將拉頭單側穿通在構成拉鏈鏈條的一對拉鏈牙鏈帶中的一方上,該一對拉鏈牙鏈帶在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形成有包含穿孔部的間隔部。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包括:保持部件,其保持拉頭,能夠在初始位置和用於將拉頭安裝在一方拉鏈牙鏈帶上的安裝位置之間移動;以及引導部件,其將處於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並且鏈牙列處於打開狀態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中的穿孔部朝向位於安裝位置的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拉頭的一方肩口進行引導。

Description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在從連續的拉鏈鏈條中製造拉鏈的步驟中用於將拉頭單側穿通在構成拉鏈鏈條的一對拉鏈牙鏈帶中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上的機構。
在基於連續的拉鏈鏈條連續地量產具有合成樹脂製嚙合元件(鏈牙)列的拉鏈的情況下,通常依序進行如下所述的加工步驟。即,在左右一對長條狀拉鏈帶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鏈牙列來形成拉鏈鏈條的步驟;在拉鏈鏈條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部分地去除來形成間隔部的步驟;在拉鏈鏈條中的夾著間隔部的一部分的區域黏接加強膜的步驟;對加強膜的一部分進行穿孔來形成穿孔部的步驟;射出成形出打開件的步驟;組合打開件的步驟;在與穿孔部相對應的部位沿著寬度方向切斷拉鏈鏈條的步驟;使拉頭穿到切斷而得到的拉鏈單位上的步驟;以及射出成形出上止部的步驟。
另外,TWI566923B(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基於連續的拉鏈鏈條連續地製造具有合成樹脂製鏈牙列的拉鏈的方法。在專利文獻1中,依序進行下述的加工步驟。即,在左右一對長條狀拉鏈帶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鏈牙列來形成連續的拉鏈帶,並且在拉鏈鏈條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留出未射出成形有鏈牙列的間隔部的步驟;在拉鏈鏈條中夾著間隔部的一部分的區域內黏接加強膜的步驟;在間隔部打穿定位孔的步驟;將拉頭安裝於拉鏈鏈條的步驟;以定位孔作為基準點射出成形出插棒的步驟;以及在與間隔部相對應的部位沿著寬度方向切斷拉鏈鏈條的步驟。
專利文獻1中的將拉頭安裝在拉鏈鏈條上的步驟是將拉頭安裝在使鏈牙列間閉合的狀態下的一對拉鏈牙鏈帶的雙方拉鏈牙鏈帶上。在該情況下,在拉頭安裝步驟之後需要對閉合狀態的一對拉鏈鏈條進行打開件等的射出成形步驟,例如無法同時射出成形出插棒和插座體。
CN1292241A(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對使鏈牙列間打開的狀態下的一對拉鏈牙鏈帶中的一方拉鏈牙鏈帶安裝拉頭的步驟。但是,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技術是在使拉鏈鏈條的輸送暫且停止之後將一方拉鏈牙鏈帶的緣部拉入拉頭內,在打開件等的射出成形之後使拉鏈鏈條的輸送重新開始。但是,在專利文獻2的技術中,由於使拉鏈鏈條的輸送暫且停止,所以存在拉鏈的製造效率下降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TWI566923B 專利文獻2:CN1292241A
本發明是鑒於以上的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使拉鏈鏈條的輸送停止就能夠將拉頭安裝在打開狀態的一對拉鏈牙鏈帶中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用於將拉頭單側穿通在構成拉鏈鏈條的一對拉鏈牙鏈帶中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上,該一對拉鏈牙鏈帶在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形成有包含穿孔部的間隔部,所述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包括: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拉頭,能夠在初始位置和用於將所述拉頭安裝在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上的安裝位置之間移動;以及引導部件,其將處於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並且鏈牙列處於打開狀態的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中的所述穿孔部朝向位於所述安裝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拉頭的一方肩口進行引導。
在本發明中,能夠使保持拉頭的保持部件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移動,引導部件將處於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並且鏈牙列處於打開狀態的拉鏈鏈條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中的穿孔相對於該安裝位置處的拉頭的一方肩口進行引導。由此,繼穿孔部之後一方拉鏈牙鏈帶進入拉頭內。這樣,不使拉鏈鏈條的輸送停止就能夠將拉頭單側穿通在打開狀態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包括:感測器,其用於對所述穿孔部或所述間隔部進行檢測;驅動部,其使所述保持部件在所述初始位置與所述安裝位置之間移動;以及控制器,其在所述感測器檢測到所述穿孔部或所述間隔部後,使所述驅動部工作。在該情況下,感測器在檢測到穿孔部或間隔部後將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向驅動部發送工作信號。由此,驅動部使保持有拉頭的保持部件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在引導所述穿孔部之後,所述引導部件將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中的與所述穿孔部在輸送方向的上游側相鄰的拉鏈帶緣部向所述拉頭的一方肩口(3a)引導。在該情況下,在由引導部件將穿孔部向拉頭的一方肩口引導之後,引導部件將一方拉鏈牙鏈帶中的與穿孔部在輸送方向上游側相鄰的拉鏈帶緣部向拉頭的一方肩口引導。由此,繼穿孔部之後,一方拉鏈牙鏈帶從所述拉鏈帶緣部進入拉頭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保持部件設置於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的上下方向上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引導部件設置於與所述保持部件相反的一側、即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的下方或上方,並且與位於所述安裝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件所保持的所述拉頭相比設置在上游側。這裡,拉鏈牙鏈帶的上下方向是指與拉鏈牙鏈帶的輸送方向及寬度方向(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上方是拉鏈牙鏈帶的表背中的一側(例如表側)。此外,在圖22b的紙面中,拉頭的背面側朝向上方。另外,上下方向上的下方是拉鏈牙鏈帶的表背中的另一側(例如背面側)。此外,在圖22b的紙面中,連結拉片的拉頭的表側朝向下方。在該形態中,保持部件及引導部件以從上下夾著一方拉鏈牙鏈帶的方式配置,並且,引導部件與位於安裝位置的拉頭相比配置在輸送方向上游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保持部件設置於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的下方,所述引導部件設置於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的上方,被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所述拉頭在所述安裝位置處將所述引導部件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的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向上方抬起,在所述引導部件將所述穿孔部相對於位於所述安裝位置的所述拉頭的一方肩口進行引導的時刻,所述引導部件的下端與所述拉頭的上端相比位於下方。在該情況下,一方拉鏈牙鏈帶在上方的引導部件與下方的被保持部件保持的拉頭之間從上下被夾著,位於安裝位置的拉頭將引導部件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的一方拉鏈牙鏈帶向上方抬起。而且,引導部件在將穿孔部向拉頭的一方肩口引導的時刻,引導部件的下端與拉頭的上端相比位於下方。
在本發明中,所述引導部件也可以是不動的,也可以是可動的。 發明效果
在本發明中,能夠使保持拉頭的保持部件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移動,引導部件將處於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並且鏈牙列處於打開狀態的拉鏈鏈條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中的穿孔部相對於該安裝位置處的拉頭的一方肩口進行引導。由此,繼穿孔部之後,一方拉鏈牙鏈帶進入拉頭內。這樣,不使拉鏈鏈條的輸送停止就能夠將拉頭單側穿通在打開狀態的一方拉鏈牙鏈帶上。由此,能夠提高拉鏈的製造效率。
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樣的實施方式。圖1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以下也簡稱為“拉鏈製造裝置”)100的說明圖。圖2是表示由拉鏈製造裝置100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圖3是將連續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11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5是將黏接有加強膜12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13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拉鏈製造裝置100是用於對事先在左右一對長條狀的拉鏈帶1、1(參照圖3)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的鏈牙列2、2所得到的連續的拉鏈鏈條10實施後述的各種加工等來連續地量產圖17所示的作為完成品的拉鏈30的裝置。拉鏈鏈條10也可以說包括在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具有鏈牙列2、2的左右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參照圖1,拉鏈製造裝置100具備: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第3設備130;以及輸送機構140,其用於將拉鏈鏈條10向第1設備110、接下來向第2設備120、接下來向第3設備130輸送。以下,將拉鏈鏈條10被送往的一側稱為輸送方向的“下游”,將輸送方向上的與下游相反的一側稱為“上游”。另外,拉鏈10在製造步驟中也有暫時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的情況。在拉鏈製造裝置100中的第1設備110與第2設備120之間及第2設備120與第3設備130之間,分別設置有能夠供加工過程中的拉鏈鏈條10停留的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輸送機構140包括:將拉鏈鏈條10在穿過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內外的輸送路徑中引導的驅動輥、張力輥、引導輥141等輥;使驅動輥向一個方向或向另一個方向旋轉的輥驅動部;以及構成輸送路徑的各種部件等。輸送機構140能夠使拉鏈鏈條10的輸送暫時停止、使輸送方向成為反向而向上游側移動、或者改變輸送速度。通過設置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能夠分別相對於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獨立地驅動輸送機構140。
第1設備 通過輸送機構140將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供給至第1設備110,但是也可以使鏈牙列2、2為非嚙合狀態(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在第1設備110內成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第1設備110具備:間隔生成機構111,其用於在拉鏈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2部分地去除而在拉鏈帶1的相對緣部間形成間隔部11;膜黏接機構112,其用於在拉鏈鏈條10的左右拉鏈帶1、1中的與間隔部11的上游側大致一半部分對應的矩形區域黏接加強膜12;以及穿孔機構113,其用於在加強膜12中的下游側形成矩形形狀的穿孔部13。在第1設備110中拉鏈鏈條10在嚙合狀態下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及穿孔部13,因此左右拉鏈帶1、1在輸送過程中不會發生偏移。
間隔生成機構111在拉鏈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閉合狀態的左右鏈牙列2部分地去除。由此,在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間形成表背貫穿的間隔部11。參照圖4,在間隔部11,在各拉鏈帶1的相對緣部殘留有比較厚的作為加強部分的芯部11a。鏈牙列2的有無、間隔部11、穿孔部13等成為此後步驟的定位的基準,由未圖示的感測器等檢測。膜黏接機構112從拉鏈鏈條10的表背兩側黏接加強膜12。加強膜12起到如下作用:在後述的打開件(20、21)的射出成形時能夠提高熔融樹脂的附著力,並且加強作為最終製品的單一拉鏈30的長度方向兩端部,由此提高操作性。參照圖6,在形成穿孔部13時,穿孔機構113對加強膜12中的穿孔部13的上游側的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同時各打穿2個、共計4個貫通孔14。
第2設備 通過第1設備110而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穿孔部13等的拉鏈鏈條10在第1暫存部150a停留,並且通過輸送機構140被供給至第2設備120。第2設備120具備:本發明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其用於使拉頭3從穿孔部13單側穿通在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中的一方(圖7中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上;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其用於同時射出成形出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和2個上止部22,該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是拉頭3單側穿通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打開件,該2個上止部22是相對於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隔著穿孔部13在下游側相鄰的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2個上止部22;以及鏈條閉合機構123,其用於將上述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閉合。
圖7是將拉頭3單側穿通後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和上止部22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在第1設備110中呈閉合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至少在供拉頭3安裝的穿孔部13附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局部呈打開狀態。此外,也可以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完全呈打開狀態來進行拉頭3的單側穿通。為了使閉合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成為打開狀態,例如通過在穿孔部13中貫穿銷等未圖示的嚙合解除部件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嚙合解除部件為起點逐個分離而成為打開狀態。另外,例如也可以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輸送路徑在上下方向上產生分支,從而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分支點為起點逐個分離。參照圖7,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使拉頭3的左側肩口3a從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穿通黏接有加強膜12並且形成有貫通孔14的相對緣部之後,相對於拉頭3將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向下游輸送,由此使拉頭3配置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的鏈牙列2上。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詳細情況在後面描述。
參照圖8,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在單側穿通拉頭3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在右側拉鏈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插棒21,同時在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上射出成形出上止部22。此外,拉鏈單位部(10A、10B)是指連續的拉鏈鏈條10中最終成為單一拉鏈30的部分,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同時成形出2個拉鏈單位部(10A、10B)中的一方的打開件(20、21)和另一方的上止部22。
圖10是在拉鏈鏈條10的背面側(圖10中裡側)示出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的下模124的俯視圖。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具備下模124、未圖示的上模、用於向下模124及上模的模腔內供給熔融樹脂的澆道125。下模124及上模的模腔被分成與插棒21、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和2個上止部22、22對應的4個模腔部。澆道125從作為熔融樹脂的澆口的直澆道126向4個模腔部產生分叉。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成形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中的比穿孔部13靠上游側(圖10中上方)的黏接有加強膜12的相對緣部。插棒21成形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右側拉鏈牙鏈帶1a中的與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對應的相對緣部。2個上止部22、22與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的上游側端相鄰地成形。在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射出成形時,4個貫通孔14中也浸透熔融樹脂,在貫通孔14內固化的樹脂將拉鏈帶1的表背的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連結。由此,能夠提高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相對於拉鏈帶1的固著力。在射出成形後的打開件(20、21)及上止部22固化後,使縮進下模124內的圖11所示的頂出銷127從下模124突出,由此能夠如圖12所示那樣使打開件(20、21)及上止部22從澆道125分離出來。接下來,如圖13所示,下模124(及上模)向拉鏈鏈條10的左右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圖13中右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在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時拉鏈鏈條10或拉頭3與澆道125及直澆道126的接觸。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123而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鏈條閉合機構123具備:左右一對棒狀的嚙合部件123a、123a和用於使各嚙合部件123a沿著左右方向移動的驅動部(未圖示)。通過驅動部,各嚙合部件123a能夠在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和彼此靠近而將拉鏈鏈條10以使左右鏈牙列2、2嚙合的方式夾持的接近位置之間移動。雖然未圖示,但是在各嚙合部件123a設置有在處於接近位置時收容拉鏈帶1的帶槽。在拉頭3向下游通過了嚙合部件123a後的圖14所示的拉鏈鏈條10的位置,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從初始位置向接近位置移動,使左右鏈牙列2、2的一部分嚙合。在將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暫且維持在接近位置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由此能夠使對應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右鏈牙列2、2閉合至上端或上端附近為止。然後,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返回初始位置。
第3設備 圖16是將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鏈30的俯視圖,示出拉頭3被從上止部22下拉後的狀態。第3設備130具備:鏈條組合機構131,其用於組合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以及切斷機構133,其用於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將拉鏈鏈條10沿著寬度方向切斷。鏈條組合機構131將以圖15的狀態分離的帶插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在圖16中,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拉頭3與上止部22抵靠而位於其進一步向上方(上游側)的移動被限制的上止部限制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拉頭3位於上止部限制位置時,上止部22的大部分隱蔽在拉頭3內。也可以在第三設備130追加設置將位於該上止部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的拉頭下拉機構132。拉頭下拉機構132將位於上止部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而使上止部22露出。關於露出後的上止部22,能夠通過使用攝影機、圖像等的檢查機構自動地檢查其是否正常地形成,或者通過操作員的目視來檢查其是否正常地形成。通過目視進行的檢查,也可以在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鏈鏈條10切斷為拉鏈30之後進行。另外,上述檢查功能的檢查對象,不僅包含上止部22,還能夠包含打開件(20、21)或下止部。接下來,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鏈鏈條10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切斷,得到多個拉鏈30。方便起見,將通過拉頭下拉機構132被從上止部限制位置下拉的狀態下的拉頭3示出在表示切斷後的拉鏈30的圖17中,但是在拉頭3下拉之後才由切斷機構133進行切斷。通過從穿孔部13被切斷,在拉鏈30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上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a,在拉鏈牙鏈帶1a、1a的下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b。
接著,對本發明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進行說明。圖18(a)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俯視說明圖。圖18(b)是與圖18(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如已述那樣設置於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100的第2設備120。在第1設備110中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穿孔部13等的拉鏈鏈條10通過輸送機構140被輸送至第2設備120。拉鏈鏈條10中,在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左右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的嚙合至少在供拉頭3安裝的穿孔部13附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被局部解除,形成打開狀態。輸送機構140將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在打開狀態下向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供給,使拉鏈牙鏈帶1a、1a不停止地相對於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向著輸送方向下游通過。在以下的本實施方式及後述的第2~第4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將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中的、圖18(a)~圖25(a)、圖27(a)的紙面下方的拉鏈牙鏈帶1a稱為“左側拉鏈牙鏈帶1a”,其是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中的拉頭3的安裝對象。圖18(b)~圖25(b)、圖27(b)、圖28~圖33中示出左側拉鏈牙鏈帶1a。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是用於將拉頭3相對於呈打開狀態並且處於移動過程中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安裝的機構。參照圖18(a)、圖18(b),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包括:保持拉頭3的保持部件161;驅動部162(參照圖26),其使保持部件161在遠離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初始位置(參照圖18(b))和用於將拉頭3安裝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上的安裝位置(參照圖19(b)等)之間移動;作為引導部件的銷163,其將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中的穿孔部13朝向位於安裝位置的保持部件161所保持的拉頭3的左右一方(圖19(a)的紙面下方)的肩口3a進行引導;接觸式或非接觸式的感測器164,其用於對間隔部11或穿孔部13進行檢測;以及控制器160(參照圖26),其在感測器164檢測到間隔部11或穿孔部13後,使驅動部162工作。在後面會進行描述,繼穿孔部13之後,銷163將與穿孔部13在輸送方向上游相鄰的拉鏈帶緣部1b向拉頭3的肩口3a進行引導。另外,銷163的截面形狀也可以呈圓形、橢圓形、包形(日語:俵形)、正方形、矩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八邊形等多邊形等。這一點也適合於後述的作為引導部件的銷173。
保持部件161設置於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下方。與此相對,銷163設置於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上方。保持部件161包括在輸送方向上分開的2個保持板161b、161b(參照圖25(b)等)。該保持板161b、161b間是空間。在各保持板161b的上表面並且彼此面對的一側,設置有用於保持拉頭3的凹部161a。以下,將2個凹部161a稱為“保持部161a”。在本實施方式中,拉頭3以上翼板3c朝向下方的方式被保持部件161的保持部161a保持,該上翼板3c具有拉片連結部3b。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方便起見,將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拉鏈帶緣部1b被銷163引導的一側的拉頭3的左右一方的肩口3a稱為左側肩口3a。另外,在拉頭3具有能夠抵抗該拉頭3相對於在內部的鏈牙引導路徑3d中貫穿的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的相對移動的鎖定功能的情況下,拉頭3在鎖定功能被解除的狀態下被保持部161a保持。在感測器164檢測到間隔部11或穿孔部13後,控制器160使驅動部162工作,使保持部件161從下方的初始位置向上方的安裝位置移動。被保持部件161的保持部161a保持的拉頭3通過向安裝位置的上升將左側拉鏈牙鏈帶1a向上方稍稍抬起(參照圖19(b))。
銷163配置成與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上表面平行地靠近並且與輸送方向正交。在本實施方式中,銷163是不動的,始終處於靜止狀態。銷163被定位成:在緊挨著位於安裝位置的保持部件161所保持的拉頭3的上游側,並且銷163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與位於安裝位置的保持部件161所保持的拉頭3的上端相比稍稍位於下方。更具體而言,銷163的下端被定位成與從銷163的上游側向銷163靠近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的上表面相比稍稍位於上方。從上游側靠近銷163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的上下方向位置與位於安裝位置的保持部件161所保持的拉頭3的左側肩口3a的上下方向位置相同。在保持部件161與拉頭3一起上升至安裝位置時,位於銷163的下游側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被拉頭3向上方抬起(參照圖19(b))。
接著,對在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中使拉頭3單側穿通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上的步驟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雖然感測器164被描述為對穿孔部13進行檢測的裝置,但是感測器164也可以是對間隔部11進行檢測的裝置。圖18(a)、圖18(b)示出感測器164檢測到被供給至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形成在間隔部11的穿孔部13的時刻。在該時刻,保持部件161位於初始位置。感測器164將檢測到穿孔部13的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根據該檢測信號向驅動部162發送工作信號。由此,驅動部162使保持拉頭3的保持部件161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上升。圖19(a)及圖19(b)是表示保持部件161移動至安裝位置的時刻的俯視說明圖及側視說明圖。通過保持部件161向安裝位置的移動,銷163的下游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被拉頭3向上方抬起,銷163的下游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輸送路徑從原來的輸送路徑(參照圖18(b))暫時向上方平行地變化。而且,詳細而言,參照圖19(b),向下游移動過程中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一過銷163就趨向斜上方的拉頭3的上游側上端,接下來沿著拉頭3的上表面3f與原來的輸送路徑(參照圖18(b))大致平行地向下游前進。圖19(b)中的附圖標記1d是在銷163與拉頭3之間產生的拉鏈牙鏈帶1a中的台階部。在保持部件161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移動的期間,左側(及右側)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從圖18(a)、圖18(b)所示的位置朝著圖19(a)、圖19(b)所示的位置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在圖19(a)、圖19(b)的時刻,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緊挨著銷163位於其上游。
圖20(a)及圖20(b)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拉鏈帶緣部1b從拉頭3的左側肩口3a進入到拉頭3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及側視說明圖。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來到銷163的位置時,拉頭3對拉鏈帶1的向上方的抬起被穿孔部13中斷,與穿孔部13在上游側相鄰的拉鏈帶緣部1b通過銷163的下端之後,不趨向拉頭3的上表面3f,而是被銷163引導而從拉頭3的左側肩口3a進入上翼板3c與下翼板3e間的鏈牙引導路徑3d。與此相對,與拉鏈帶緣部1b隔著穿孔部13在下游側相對的拉鏈帶緣部1c(參照圖20(a)、(b))通過銷163後被拉頭3抬起,沿著拉頭3的上表面3f向下游移動。繼進入拉頭3內的拉鏈帶緣部1b之後,拉鏈帶緣部1b上游的拉鏈帶1中的黏接有加強膜12並形成有貫通孔14的相對緣部插通到拉頭3的鏈牙引導路徑3d中,接下來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插通到拉頭3內。圖21(a)及圖21(b)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插通於拉頭3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及側視說明圖。如以上所述,拉頭3被單側穿通在處於移動過程中並且呈打開狀態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上。然後,保持部件161使拉頭3留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上,該保持部件161在驅動部162的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
在以上的第1實施方式中,作為引導部件的銷163是不動的,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引導部件也可以是可動的。圖22(a)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a的俯視說明圖。圖22(b)是與圖22(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在以下的第2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對與已述的第1實施方式實質上共通的保持部件161、感測器164等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省略說明。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a包括:保持部件161;驅動部162,其使保持部件161在初始位置和安裝位置之間移動;作為引導部件的銷173,其將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中的與穿孔部13在輸送方向上游側相鄰的拉鏈帶緣部1b朝向位於安裝位置的保持部件161所保持的拉頭3的左側肩口3a進行引導;位移機構170,其用於使銷173位移;感測器164;以及控制器160(參照圖26)。位移機構170設置於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上方,包括:軸部171;擺動部件170a,其能夠以軸部171為中心進行擺動;作為彈性部件的彈簧172,其對擺動部件170a向將擺動部件170a的上游側端部抬起的方向施加彈性力。銷173設置於擺動部件170a的下游側下端部。圖22(a)、圖22(b)中的附圖標記165是局部規定左右拉鏈牙鏈帶1a的輸送路徑的上下表面的輸送導向件。在本實施方式中,輸送導向件165與保持部件161的安裝位置相比設置於上游側。位移機構170的彈簧172的上端部被擺動部件170a承接,下端部支承於輸送導向件165的上表面。
銷173配置成與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上表面平行並且與輸送方向正交。另外,銷173在初始位置(參照圖22(a)、圖22(b)等)處,通過彈簧172,擺動部件170a以軸部171為中心向下方(基於圖22(b)的紙面的順時針方向)被施力。此時,銷173的下端被定位成與鏈牙列2的上表面相比稍稍位於上方,因此不會對拉鏈牙鏈帶1a的輸送產生影響。
圖22(a)、圖22(b)示出感測器164檢測到被供給至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a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的時刻。在該時刻,保持部件161及銷173位於各自的初始位置。感測器164將檢測到穿孔部13的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根據該檢測信號向驅動部162發送工作信號。由此,驅動部162使保持拉頭3的保持部件161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上升。圖23(a)及圖23(b)是表示保持部件161移動至安裝位置的時刻的俯視說明圖及側視說明圖。通過保持部件161向安裝位置的移動,銷173下游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被拉頭3向上方抬起。與此相伴,銷173下游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將銷173從初始位置向上方稍稍抬起(參照圖23(b))。擺動部件170a抵抗彈簧172的施力並以軸部171為中心向上方(圖23(b)中的逆時針方向)位移。在保持部件161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上升時,鏈牙列2成為被夾在銷173與拉頭3之間的狀態,但是通過銷173向上方位移,能夠減小施加於鏈牙列2的負荷,能夠抑制鏈牙列2的缺損或破損。參照圖23(b),向下游輸送過程中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一過銷173就趨向斜上方的拉頭3的上游側上端,接下來沿著拉頭3的上表面3f向下游前進。圖23(b)中的附圖標記1d是銷173與拉頭3之間產生的拉鏈牙鏈帶1a中的台階部。在圖23(a)、圖23(b)的時刻,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緊挨著銷173位於其上游,並且銷173即將將穿孔部13、接下來將拉鏈帶緣部1b向拉頭3的左側肩口3a內引導。在圖23(a)、圖23(b)的時刻,銷173的下端與拉頭3的上端相比位於下方。
穿孔部13從圖23(a)、圖23(b)的時刻起來到銷173的位置時,拉頭3對拉鏈帶1的向上方的抬起及拉鏈帶1對銷173的抬起被穿孔部13中斷。由此,銷173通過彈簧172的施力而返回下方的初始位置側。此時,銷173將通過銷173的下端的穿孔部13及繼穿孔部13之後的拉鏈帶緣部1b向拉頭3的左側肩口3a內引導。在該銷173將拉鏈帶緣部1b引導至拉頭3的左側肩口3a的時刻,銷173的下端與拉頭3的上端相比稍稍位於下方,並且位於與拉頭3的左側肩口3a的上端大致相同的上下方向位置。由此,拉鏈帶緣部1b通過銷173的下端之後,不趨向拉頭3的上表面3f,而是被銷173向拉頭3內引導。圖24(a)及圖24(b)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拉鏈帶緣部1b從拉頭3的左側肩口3a進入拉頭3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及側視說明圖。繼進入拉頭3內的拉鏈帶緣部1b之後,拉鏈帶1中形成有加強膜12及貫通孔14的相對緣部插通到拉頭3的鏈牙引導路徑3d中,接下來鏈牙列2插通到拉頭3的鏈牙引導路徑3d中。圖25(a)及圖25(b)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插通於拉頭3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及側視說明圖。在圖24(a)、圖24(b)的時刻,銷173的下端位於被定位成與鏈牙列2的上表面相比稍稍位於上方的初始位置。因此,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來到銷173的正下方時,銷173不與鏈牙列2接觸,所以不對拉鏈牙鏈帶1a的輸送產生影響。此外,也可以將銷173的初始位置設為與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間隔部11接觸的位置。在該情況下,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2來到銷173的正下方時,鏈牙列2也將銷173稍稍抬起。由此,擺動部件170a抵抗彈簧172的施力並以軸部171為中心向上方稍稍位移。如以上所述,拉頭3單側穿通在處於移動過程中並且呈打開狀態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上。在圖25(a)、圖25(b)的時刻,保持部件161將拉頭3留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上且該保持部件161返回初始位置。
在以上的第1及第2實施方式中,列舉了銷163、173作為引導部件的例子,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樣的引導部件。圖27(a)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b的俯視說明圖。圖27(b)是與圖27(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在第3實施方式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b中,使用與第2實施方式的擺動部件170a類似的塊170b作為引導部件。此外,對作為與第2實施方式或第1實施方式共通的結構的、感測器164、輸送導向件165、保持部件161等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省略它們的說明。塊170b以配置在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上方的方式相對於輸送導向件165安裝。塊170b是在初始位置(參照圖27(a)、圖27(b))處通過彈簧172a而以軸部171a為中心被向下方(基於圖27(b)的紙面的順時針方向)施力的可動的部件。此時,塊170b的下端被定位成與鏈牙列2的上表面相比稍稍位於上方。在輸送導向件165中的與塊170b對應的部分設置有容許塊170b擺動的凹部。
圖27(a)、圖27(b)示出感測器164檢測到被供給至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b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的時刻。在該時刻保持部件161及塊170b位於各自的初始位置。感測器164將檢測到穿孔部13的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根據該檢測信號向驅動部162發送工作信號。由此,驅動部162使保持拉頭3的保持部件161從初始位置向安裝位置上升。圖28是表示保持部件161移動至安裝位置的時刻的側視說明圖。通過保持部件161的向安裝位置的移動,塊170b下游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被拉頭3向上方抬起。與此相伴,塊170b下游的左側拉鏈牙鏈帶1a將塊170b以抵抗彈簧172a的施力的方式從初始位置向上方(圖27(b)中的逆時針方向)稍稍抬起。在圖28的時刻,塊170b的下端與拉頭3的上端相比位於下方。穿孔部13從圖28的時刻起來到塊170b的位置時,拉頭3對拉鏈帶1的向上方的抬起、以及拉鏈帶1對塊170b的抬起被穿孔部13中斷。由此,塊170b通過彈簧172a的施力而返回下方的初始位置側。此時,塊170b將通過塊170b的下端的穿孔部13、以及繼穿孔部13之後的拉鏈帶緣部1b向拉頭3的左側肩口3a內引導。
圖29是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c的側視說明圖。在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c中,作為引導部件,使用配置在安裝位置的上游側的第1輸送導向件165a和配置在安裝位置的下游側的第2輸送導向件165b。第1輸送導向件165a及第2輸送導向件165b是以局部規定左右拉鏈牙鏈帶1a的輸送路徑的上下表面的方式在靜止狀態下配置的不動的部件。第1輸送導向件165a及第2輸送導向件165b以外的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或第2實施方式共通,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第1輸送導向件165a具備彼此平行的上板166a及下板166b。第2輸送導向件165b具備彼此平行的上板167a及下板167b。圖29示出保持拉頭3的保持部件161上升至安裝位置的時刻。此時,在第1輸送導向件165a和第2輸送導向件165b間露出的拉鏈鏈條10被拉頭3抬起,對拉鏈鏈條10施加張力。另外,在拉鏈鏈條10中,在第1輸送導向件165a與拉鏈鏈條10之間產生向下游上升的第1台階部1d,在拉鏈鏈條10與第2輸送導向件165b之間產生向下游下降的第2台階部1e。在圖29的時刻,第1輸送導向件165a及第2輸送導向件165b的上板166a、上板167a的下表面在上下方向上與位於安裝位置的拉頭3的上端相比稍稍位於下方。穿孔部13從圖29的時刻起來到第1台階部1d的位置時,拉頭3對拉鏈鏈條10的抬起被穿孔部13中斷,上述張力鬆弛。由此,穿孔部13下降並且被引導至拉頭3的左側肩口3a內。
以上的實施方式中,保持部件161配置成使其保持的拉頭3與拉鏈鏈條10平行,在該狀態下在初始位置和安裝位置之間移動。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樣的實施方式。圖30及圖31是表示使保持部件161及拉頭3相對於拉鏈鏈條10傾斜並且將拉頭3單側穿通的例子的側視說明圖。此外,保持部件161除了其相對於拉鏈鏈條10傾斜這一點之外,其它與第1及第2實施方式的保持部件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另外,在圖30及圖31中,使用銷163等第1實施方式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在圖30的初始位置處,使保持部件161傾斜,由此被保持部161a保持的拉頭3也傾斜,由此能夠使與拉頭3連結的拉片4與保持部件161的下游側的保持板161b接觸。這樣,通過使拉片4與保持板161b接觸,能夠使拉片4不搖晃而保持穩定。在該傾斜狀態下,使保持部件161及拉頭3向圖31的安裝位置上升。其間,拉片4保持與保持板161b接觸的狀態而不會搖晃。接下來,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通過銷163將穿孔部13向拉頭3的左側肩口3a引導。此外,這樣的使保持部件161及拉頭3傾斜的方式也能夠適用於第2~第4實施方式的拉頭穿通機構121a、121b、121c。
圖32及圖33是表示與上述的圖29關聯地說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c的變形例的側視說明圖。在該變形例中,使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c的第1輸送導向件165a及第2輸送導向件165b相對於水平傾斜這一點與圖29的例子不同,該點以外的結構實質上共通,因此標注與圖29相同的附圖標記。參照圖32及圖33,由第1輸送導向件165a及第2輸送導向件165b局部規定的輸送路徑以從輸送方向上游向輸送方向下游逐漸上升的方式傾斜。在圖32的時刻,位於初始位置的保持部件161為保持拉頭3的狀態。拉頭3與拉片4連結。接下來,如圖33所示,在保持部件161向安裝位置上升時,在第1輸送導向件165a和第2輸送導向件165b間露出的拉鏈鏈條10被拉頭3抬起,拉鏈鏈條10被施加張力。此時,在拉鏈鏈條10中的第1輸送導向件165a和拉鏈鏈條10之間產生台階部1d。在圖33的時刻,第1輸送導向件165a的上板166a的下表面中的下游側端(位於最上方的一端)在上下方向上與位於安裝位置的拉頭3的上端相比稍稍位於下方。更詳細而言,上板166a的下表面中的下游側端在上下方向上與作為拉頭3的上端的下翼板的下表面相比稍稍位於下方。穿孔部13從圖33的時刻起來到台階部1d的位置時,拉頭3對拉鏈鏈條10的抬起被穿孔部13中斷,上述張力鬆弛。由此,穿孔部13下降並且被引導至拉頭3的左側肩口3a內。
1:拉鏈帶 1a:拉鏈牙鏈帶 1b:拉鏈帶緣部 1c:拉鏈帶緣部 1d:台階部 2:鏈牙列 3:拉頭 3a:肩口 3d:鏈牙引導路徑 3f:上表面 10:拉鏈鏈條 11:間隔部 12:加強膜 13:穿孔部 30:拉鏈 100: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 110:第1設備 111:間隔生成機構 112:膜黏接機構 113:穿孔機構 120:第2設備 121、121a、121b、121c: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122: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 123:鏈條閉合機構 130:第3設備 131:鏈條組合機構 132:拉頭下拉機構 133:切斷機構 134:上止部檢查機構 140:輸送機構 160:控制器 161、161c:保持部件 162:驅動部 163、173:銷(引導部件) 164:感測器 165a:第1輸送導向件(引導部件) 165b:第2輸送導向件(引導部件) 170:位移機構 170a:擺動部件 170b:框(引導部件) 171、171a:軸部 172、172a:彈簧(彈性部件)
圖1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的說明圖。 圖2是表示由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 圖3是將連續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5是將黏接有加強膜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7是將單側穿通拉頭後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和上止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0是在拉鏈鏈條的背面側示出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 圖12是表示使頂出銷從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突出的狀態的與圖11同樣的截面圖。 圖13是表示使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向拉鏈鏈條的右側移動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6是將帶插座棒的插座體和插棒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鏈的俯視圖,示出拉頭從上止部被下拉後的狀態。 圖18(a)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的俯視說明圖,示出感測器檢測到左側拉鏈牙鏈帶的穿孔部的時刻。 圖18(b)是與圖18(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19(a)是表示保持部件移動至安裝位置的時刻的俯視說明圖。 圖19(b)是與圖19(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0(a)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的拉鏈帶緣部從拉頭的左側肩口進入拉頭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 圖20(b)是與圖20(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1(a)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的鏈牙列插通在拉頭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 圖21(b)是與圖21(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2(a)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的俯視說明圖。 圖22(b)是與圖22(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3(a)是表示保持部件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安裝位置的時刻的俯視說明圖。 圖23(b)是與圖23(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4(a)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的拉鏈帶緣部從拉頭的左側肩口進入拉頭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 圖24(b)是與圖24(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5(a)是表示左側拉鏈牙鏈帶的鏈牙列插通在拉頭內的狀態的俯視說明圖。 圖25(b)是與圖25(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6是表示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的控制結構的框圖。 圖27(a)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的俯視說明圖。 圖27(b)是與圖27(a)對應的側視說明圖。 圖28是表示保持部件移動至安裝位置的時刻的側視說明圖。 圖29是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的側視說明圖。 圖30是表示使保持部件及拉頭相對於拉鏈鏈條傾斜並且單側穿通拉頭的例子的側視說明圖。 圖31是表示使保持部件及拉頭相對於拉鏈鏈條傾斜並且單側穿通拉頭的例子的側視說明圖。 圖32是表示圖29的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的變形例的側視說明圖。 圖33是表示圖29的第4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的變形例的側視說明圖。
1a:拉鏈牙鏈帶 1b:拉鏈帶緣部 1d:台階部 2:鏈牙列 3:拉頭 3a:肩口 3f:上表面 13:穿孔部 121: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161:保持部件 163:銷(引導部件) 164:感測器

Claims (7)

  1. 一種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用於將拉頭(3)單側穿通在構成拉鏈鏈條(10)的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中的一方拉鏈牙鏈帶(1a)上,該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在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形成有包含穿孔部(13)的間隔部(11),所述穿孔部(13)是所述間隔部(11)的一部分經穿孔而形成,所述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包含拉鏈帶緣部(1b、1c),所述拉鏈帶緣部(1b、1c)在輸送方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和所述穿孔部(13)鄰接,所述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121a、121b、121c)包括:保持部件(161、161c),其保持所述拉頭(3),能夠在初始位置和用於將所述拉頭(3)安裝在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上的安裝位置之間移動;以及引導部件(163、165a、165b、170b、173),其將處於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並且鏈牙列(2)處於打開狀態的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中的所述穿孔部(13)朝向位於所述安裝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件(161、161c)所保持的所述拉頭(3)的一方肩口(3a)進行引導。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包括:感測器(164),其用於對所述穿孔部(13)或所述間隔部(11)進行檢測;驅動部(162),其使所述保持部件(161、161c)在所 述初始位置與所述安裝位置之間移動;以及控制器(160),其在所述感測器(164)檢測到所述穿孔部(13)或所述間隔部(11)後,使所述驅動部(162)工作。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中在引導所述穿孔部(13)之後,所述引導部件(163、165a、165b、170b、173)將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中的與所述穿孔部(13)在輸送方向的上游側相鄰的拉鏈帶緣部(1b)向所述拉頭(3)的一方肩口(3a)引導。
  4.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中所述保持部件(161、161c)設置於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的上下方向上的上方或下方,所述引導部件(163、165a、165b、170b、173)設置於與所述保持部件(161、161c)相反的一側、即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的下方或上方,並且與位於所述安裝位置的所述保持部件(161、161c)所保持的所述拉頭(3)相比設置在輸送方向的上游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中所述保持部件(161、161c)設置於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的下方,所述引導部件(163、165a、165b、170b、173)設置於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的上方, 被所述保持部件(161、161c)保持的所述拉頭(3)在所述安裝位置處將所述引導部件(163、165a、165b、170b、173)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的所述一方拉鏈牙鏈帶(1a)向上方抬起,在所述引導部件(163、165a、165b、170b、173)將所述穿孔部(13)朝向位於所述安裝位置的所述拉頭(3)的一方肩口(3a)進行引導的時刻,所述引導部件(163、165a、165b、170b、173)的下端與所述拉頭(3)的上端相比位於下方。
  6.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中所述引導部件(163、165a、165b)是不動的。
  7.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其中所述引導部件(170b、173)是可動的。
TW109137428A 2020-07-15 2020-10-28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TWI763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8971.7A CN113940489A (zh) 2020-07-15 2020-07-15 拉头单侧穿通机构
CN202010678971.7 2020-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799A TW202203799A (zh) 2022-02-01
TWI763104B true TWI763104B (zh) 2022-05-01

Family

ID=7932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7428A TWI763104B (zh) 2020-07-15 2020-10-28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489A (zh)
TW (1) TWI76310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3482A (ja) * 2005-02-16 2006-08-31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連続仕上装置
JP2007267828A (ja) * 2006-03-30 2007-10-18 Ykk Corp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CN109549296A (zh) * 2017-09-25 2019-04-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最终加工机用的支架、拉链的最终加工机
CN209628794U (zh) * 2018-07-20 2019-11-15 温州宏业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单边上拉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8512B (zh) * 2012-11-16 2017-08-0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制造方法
CN204861538U (zh) * 2015-07-14 2015-12-16 Ykk株式会社 拉链组装装置的链齿咬合装置
CN213405092U (zh) * 2020-07-15 2021-06-11 Ykk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3482A (ja) * 2005-02-16 2006-08-31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連続仕上装置
JP2007267828A (ja) * 2006-03-30 2007-10-18 Ykk Corp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CN109549296A (zh) * 2017-09-25 2019-04-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最终加工机用的支架、拉链的最终加工机
CN209628794U (zh) * 2018-07-20 2019-11-15 温州宏业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单边上拉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799A (zh) 2022-02-01
CN113940489A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05092U (zh)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JP2007267828A (ja)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TWI500401B (zh) 拉鍊頭組裝機
TWI546031B (zh) 拉鏈組裝裝置
TWI535396B (zh) 拉鏈組裝裝置
TWI763104B (zh)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KR900006025B1 (ko) 분리형 슬라이드 파스터 생산방법
TW201526829A (zh) 止擋構件成形裝置
US4307500A (en) Apparatus for severing and pairing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TWI774127B (zh)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US4921671A (en) Method for molding articles to a web
CN113940486B (zh)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CN113940487B (zh) 拉链链条的定位系统
TWI834056B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JPH0128564B2 (zh)
JP354516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WO2015145568A1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202243609A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US4495695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ble end stop
US5536460A (en) Method of forming end stops molded on a slide fastener chain and a chain splitting apparatus used therein
CN215685268U (zh) 带拉头的拉链链条的导向机构及拉片调整机构
CN109549296B (zh) 拉链的最终加工机用的支架、拉链的最终加工机
JPH0114171Y2 (zh)
CN215958630U (zh) 拉链链条的集尘装置及链牙碎屑去除机构
CN116784576A (zh) 拉头穿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