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4127B -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 Google Patents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4127B
TWI774127B TW109140283A TW109140283A TWI774127B TW I774127 B TWI774127 B TW I774127B TW 109140283 A TW109140283 A TW 109140283A TW 109140283 A TW109140283 A TW 109140283A TW I774127 B TWI774127 B TW I7741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slider
fastener stringer
chain
convey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0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800A (zh
Inventor
金本陽一郎
佐伯亮祐
奥拓実
小原祥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4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412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削減拉鏈的製造成本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包括:將拉鏈鏈條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對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進行檢測的步驟A;根據拉頭的檢測,使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下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上游的步驟B;使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的步驟C;使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位於組合位置的拉頭接觸的步驟D;通過從組合位置的上游側將第1拉鏈牙鏈帶拉近,將插棒引導至與位於組合位置的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的步驟E;以及使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上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下游,將插棒插入位於組合位置的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而與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的步驟F。

Description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在拉鏈的製造過程中用於組合連續的拉鏈鏈條中的打開件的方法及機構。
在基於連續的拉鏈鏈條中連續地量產具有合成樹脂製嚙合元件(鏈牙)列的拉鏈的情況下,通常依序進行如下所述的加工步驟。即,在左右一對長條狀拉鏈帶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鏈牙列來形成拉鏈鏈條的步驟;在拉鏈鏈條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局部去除來形成間隔部的步驟;在拉鏈鏈條中的夾著間隔部的一部分的區域黏接加強膜的步驟;對加強膜的一部分進行穿孔來形成穿孔部的步驟;射出成形出打開件的步驟;組合打開件的步驟;在與穿孔部相對應的部位沿著寬度方向切斷拉鏈鏈條的步驟;使拉頭穿通到切斷而得到的拉鏈單位上的步驟;以及射出成形出上止部的步驟。
組合上述打開件的步驟例如在國際公開第2015/107621號(專利文獻1)中被公開。在專利文獻1中,利用左右夾具來握持左右拉鏈牙鏈帶的打開件的附近,一邊使各夾具向輸送方向上游側及下游側或者向寬度方向內側及外側移動,一邊對打開件進 行組合。
但是,存在上述的左右夾具或使夾具移動的機構的價格非常昂貴從而使拉鏈的製造成本增加的問題。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5/107621號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削減拉鏈的製造成本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包括:步驟A,其在將包括第1拉鏈牙鏈帶和單側穿通拉頭的第2拉鏈牙鏈帶的拉鏈鏈條在解除了鏈牙列間的嚙合的打開狀態下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的過程中對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所述拉頭進行檢測,其中,在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成形有插棒,在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成形有帶座棒的插座體;步驟B,其在所述拉頭被檢測到時,使所述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下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上游;步驟C,其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鏈鏈條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所述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步驟D,其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鏈鏈條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的所述帶座棒的插座體與位於所述組合位置的所述拉頭接觸;步驟E,其通過從所述組合位置的上游側將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拉近,將所 述插棒引導至與位於所述組合位置的所述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以及步驟F,其使所述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上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下游,將所述插棒插入位於所述組合位置的所述拉頭的所述一方的肩口而與所述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
在本發明中,對在解除了鏈牙列間的嚙合的打開狀態下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的拉鏈牙鏈帶中的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進行檢測(步驟A),使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下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上游(步驟B),由此使向上游側移動的拉鏈鏈條中的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步驟C)。使拉頭在組合位置停止之後,使拉鏈鏈條的向上游側的移動重新開始或繼續進行,由此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接觸(步驟D)。此外,拉頭以使一對肩口朝向上游側且後口朝向下游側的方式事先被單側穿通在第2拉鏈牙鏈帶上。因此,在步驟D中,帶座棒的插座體的座棒從拉頭後口插入拉頭內。在步驟D中,通過帶座棒的插座體與在組合位置處於停止狀態的拉頭接觸,帶座棒的插座體以與拉頭連結的形態停止移動,與此相伴,第2拉鏈牙鏈帶的向上游側的移動也停下。接著,從組合位置的上游側將第1拉鏈牙鏈帶拉近。由於該拉近,在後述的步驟G中能夠在第1拉鏈牙鏈帶中的組合位置的下游側產生鬆弛部,或者在組合位置的上游側使第1拉鏈牙鏈帶的輸送路徑比第2拉鏈牙鏈帶的輸送路徑長。通過該第1拉鏈牙鏈帶的 拉近,將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引導至在上游側與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步驟E)。這裡,“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是指拉頭的一對肩口中的、與事先被穿通到第2拉鏈牙鏈帶的鏈牙列上的一側相反一側的肩口。在由引導部件將插棒引導至與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之後,緊接著使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上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下游,由此將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插入到停止於組合位置的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與已經和拉頭接觸的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步驟F)。如以上所述,拉鏈鏈條上的帶座棒的插座體和插棒在拉頭內組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步驟G,其在所述步驟D之後,使所述拉鏈鏈條的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繼續進行而使所述組合位置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的拉鏈鏈條鬆弛。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的座棒與組合位置的拉頭抵靠而停止,由此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也停止。這是由於,為了在打開狀態的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間在輸送方向上不產生偏移,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由共用的驅動輥等進行輸送。在帶座棒的插座體及插棒停止之後拉鏈鏈條的向上游側的移動還繼續進行,由此在組合位置的下游側的拉鏈鏈條產生鬆弛部。與該鬆弛部相對應地,在步驟E中能夠將第1拉鏈牙鏈帶向組合位置的上游側拉近。在步驟F中使插棒穿過拉頭與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時,在步驟G中與第1拉鏈牙鏈帶一起產生的第2拉 鏈牙鏈帶的鬆弛部消除之前,維持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拉頭對頂而停止的狀態。以在第2拉鏈的鬆弛部消除的同時插棒與帶座棒的插座體的組合完成的方式設定鬆弛部的量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為了所述步驟E中的第1拉鏈牙鏈帶的拉近,在所述組合位置的上游側能夠使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的輸送路徑的輸送長度比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的輸送路徑的輸送長度長。在該情況下,不在第1拉鏈產生鬆弛部,就能夠在步驟E中進行第1拉鏈牙鏈帶的拉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在所述步驟D中,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的所述插棒的至少一部分載置在位於所述組合位置的所述拉頭上。在該形態下,在使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接觸的步驟D中,當使一對鏈牙列為打開狀態的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時,在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的至少插棒及帶座棒的插座體附近使各自的鏈牙列以接近或相接的方式移動。由此,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的插座體部分在寬度方向上向第1拉鏈牙鏈帶側伸出,在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載置在該伸出的插座體部分上的形態下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向上游側移動。由此,在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抵靠而第2拉鏈牙鏈帶的移動停下時,與第2拉鏈牙鏈帶一起移動的第1拉鏈牙鏈帶也停止。此時,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也以插棒的至少一部分載置在拉頭上的形態停止。 因此,通過步驟F中的第1拉鏈牙鏈帶的向上游側的拉近,至少一部分載置在拉頭上的插棒被引導至與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包括:移動機構,其用於使拉鏈鏈條在解除了鏈牙列間的嚙合的打開狀態下向輸送方向下游及輸送方向上游移動,該拉鏈鏈條包括成形有插棒的第1拉鏈牙鏈帶和單側穿通拉頭並且成形有帶座棒的插座體的第2拉鏈牙鏈帶;控制部,其用於使通過所述移動機構進行的所述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下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上游、以及從向輸送方向上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下游;感測器,其用於對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所述拉頭進行檢測;拉頭停止機構,其用於使向輸送方向上游移動過程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所述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按壓部件,其用於通過對所述組合位置的上游側的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進行按壓,將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向上游側拉近;以及引導部件,其用於通過由所述按壓部件進行的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的拉近,將所述插棒引導至與位於所述組合位置的所述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
作為本發明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中的移動機構,能夠利用後述的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中的輸送機構的部分結構。
在本發明中,拉鏈鏈條在解除了鏈牙列間的嚙合的打開 狀態下通過移動機構使其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的過程中,利用感測器對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進行檢測。根據該檢測,控制部使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下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上游。由此,通過拉頭停止機構使向上游側移動的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使拉頭在組合位置停止之後,通過使拉鏈鏈條的向上游側的移動重新開始或繼續進行,能夠使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接觸。通過使帶座棒的插座體在組合位置與停止狀態的拉頭接觸,帶座棒的插座體在與拉頭抵靠的形態下停止移動,與此相伴,在組合位置的上游側第2拉鏈牙鏈帶的向上游側的移動也停下。然後,在組合位置的下游使拉鏈鏈條的向上游側的移動還繼續進行,由此能夠在組合位置的下游側的拉鏈鏈條產生鬆弛部。接著,通過由按壓部件對組合位置的上游側的第1拉鏈牙鏈帶進行按壓,能夠將第1拉鏈牙鏈帶向組合位置的上游側拉近。與此相伴,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由引導部件引導至在上游側與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接著,通過控制部將通過移動機構進行的拉鏈鏈條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上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下游,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從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插入拉頭內,然後與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拉頭止動件,該拉頭止動件能夠阻止在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的所述拉頭向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拉頭止 動件防止拉頭從規定的組合位置向輸送方向上游側偏移。此外,也能夠通過拉頭止動件自身使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包括插座體止動件,該插座體止動件用於將與在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的所述拉頭接觸的所述帶座棒的插座體按住。通過插座體止動件將與位於規定的組合位置的拉頭接觸的帶座棒的插座體按住,在將插棒經由拉頭與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之前,能夠防止插座體相對於拉頭的偏移。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包括拉頭保持部件,該拉頭保持部件對通過拉頭停止機構而在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進行保持。在該情況下,使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及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組合於由拉頭保持部件保持的拉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組合位置的輸送方向上游,包括:第1路徑,其用於輸送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以及第2路徑,其與所述第1路徑分支,用於輸送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所述按壓部件相對於所述第1路徑設置。通過使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在組合位置的上游分支,能夠防止為了第1拉鏈牙鏈帶的拉近而由按壓部件對位於第1路徑的第1拉鏈牙鏈帶進行按壓時、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組合中的插棒以外的插棒)或上止部與位於第2路徑的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中的帶座棒的插座體以外的帶座棒的插座體)或上止部發生干擾。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1路徑和所述第2路徑具有相 同的輸送長度。在該情況下,為了通過按壓部件按壓位於第1路徑的第1拉鏈牙鏈帶而將第1拉鏈牙鏈帶向組合位置的上游側拉近,能夠在組合位置的下游側的第1拉鏈牙鏈帶產生鬆弛部。另外,在另一實施方式中,通過將所述第1路徑的輸送長度設定得比所述第2路徑的輸送長度長,能夠在第1拉鏈牙鏈帶不產生鬆弛部而將第1拉鏈牙鏈帶拉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包括支承部件,該支承部件針對所述按壓部件對所述第1路徑中的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的按壓,支承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在該情況下,在按壓部件對位於第1路徑的第1拉鏈牙鏈帶進行按壓時,支承部件對第1拉鏈牙鏈帶進行支承。能夠使用移動機構或輸送機構的輥等作為支承部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包括按壓部件驅動部,該按壓部件驅動部使所述按壓部件在初始位置和對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進行按壓的按壓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控制部經由所述按壓部件驅動部對所述按壓部件進行控制。在該情況下,控制部轉換拉鏈鏈條通過移動機構進行的移動的方向,並且經由按壓部件驅動部使按壓部件在初始位置和按壓位置之間移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用於對靠近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的所述拉頭進行檢測的第2感測器,所述控制部基於所述第2感測器對所述拉頭的檢測,使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及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的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輸送停 止。在該情況下,在第2感測器檢測到靠近規定的組合位置的拉頭時,控制部使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的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輸送停止。由此,能夠使拉頭在規定的停止位置停止。
在本發明中,不使用昂貴的夾具等就能夠將第1拉鏈牙鏈帶的插棒和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組合,因此能夠削減拉鏈的製造成本。
1:拉鏈帶
1a:拉鏈牙鏈帶
1A:第1拉鏈牙鏈帶
1B:第2拉鏈牙鏈帶
2:鏈牙列
3:拉頭
3a:肩口
3b: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
3c:後口
3d:上翼板
3e:拉片連結部
3f:下翼板
10:拉鏈鏈條
10A、10B:拉鏈單位部
10a:鬆弛部
11:間隔部
11a:芯部
12:加強膜
12a、12b:加強膜部
13:穿孔部
20:帶座棒的插座體
20a:插座體部分
20b:座棒
21:插棒
22:上止部
30:拉鏈
100: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
110:第1設備
111:間隔生成機構
112:膜黏接機構
113:穿孔機構
120:第2設備
121: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122: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
123:鏈條閉合機構
123a:嚙合部件
124:下模
125:澆道
126:直澆道
127:頂出銷
130:第3設備
131、131a:鏈條組合機構(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
132:拉頭下拉機構
133:切斷機構
140:輸送機構
141:引導輥
142:驅動輥
141a:分支點輥
141b:合流點輥
141c、141e:第1引導輥(支承部件)
141d:第2引導輥
143:支承輥(支承部件)
150a:第1暫存部
150b:第2暫存部
160:控制部
161:輥驅動部
162:感測器
163:拉頭保持部件
164:拉頭止動件
165:引導部件
165a:引導面
165b:輸送導向件
166:按壓部件
166a:按壓部件驅動部
167:第2感測器
168:插座體止動件
168a:插座體止動件驅動部
P1、Q1:第1路徑
P1a:第1水平路徑
P1b:第1傾斜路徑
P2、Q2:第2路徑
P2a:第2水平路徑
P2b:第2傾斜路徑
S:組合位置
圖1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的說明圖。
圖2是表示由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
圖3是將連續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5是將黏接有加強膜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7是將拉頭單側穿通後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和上止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0是在拉鏈鏈條的背面側示出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
圖12是表示使頂出銷從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突出的狀態的與圖11同樣的截面圖。
圖13是表示使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向拉鏈鏈條的右側移動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6是將帶座棒的插座體和插棒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鏈的俯視圖,示出拉頭從上止部被下拉後的狀態。
圖18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中將打開件組合的步驟的側視說明圖,表示感測器檢測出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的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的時刻。
圖19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中將打開件組合的步驟的側視說明圖,表示第2拉鏈牙鏈帶上的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的時刻。
圖20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中將打開件組合的步驟的側視說明圖,表示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在組合位置停止的拉頭連結的時刻。
圖21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中將打開件組合的步驟的側視說明圖,表示在第1拉鏈牙鏈帶及第2拉鏈牙鏈帶產生鬆弛部的時刻。
圖22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中將打開件組合的步驟的側視說明圖,表示通過第1拉鏈牙鏈帶的拉近而將插棒引導至與拉頭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面對的位置的時刻。
圖23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中將打開件組合的步驟的側視說明圖,表示插棒穿過拉頭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組合的時刻。
圖24是圖22的圈C的放大圖。
圖25是與圖18對應的俯視說明圖。
圖26是與圖19對應的俯視說明圖。
圖27是與圖20對應的俯視說明圖。
圖28是與圖21對應的俯視說明圖。
圖29是與圖22對應的俯視說明圖。
圖30是與圖23對應的俯視說明圖。
圖31是表示鏈條組合機構131的控制結構的方塊圖。
圖32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的側視說明圖,表示第2拉鏈牙鏈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與在組合位置靜止的拉頭連結的時刻。
圖33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的側視說明圖,表示拉頭在規定的組合位置停止的時刻。
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樣的實施方式。圖1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以下也簡稱為“拉鏈製造裝置”)100的說明圖。後述的本發明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以下也稱為“鏈條組合機構”)131、131a是拉鏈製造裝置100的一個機構,但是不限定於此,還能夠組裝在其他拉鏈製造裝置或拉鏈製造步驟中。圖2是表示由拉鏈製造裝置100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圖3是將連續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11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5是將黏接有加強膜12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13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拉鏈製造裝置100是用於對事先在左右一對長條狀的拉鏈帶1、1(參照圖3)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的鏈牙列2、2所得到的連續的拉鏈鏈條10實施後述的各種加工等來 連續地量產圖17所示的作為完成品的拉鏈30的裝置。拉鏈鏈條10也可以說包括在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具有鏈牙列2、2的左右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參照圖1,拉鏈製造裝置100具備: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第3設備130;以及輸送機構140,其用於將拉鏈鏈條10向第1設備110、接下來向第2設備120、接下來向第3設備130輸送。以下,將拉鏈鏈條10被送往的一側稱為“下游”,將輸送方向中與下游相反的一側稱為“上游”。在拉鏈製造裝置100中的第1設備110與第2設備120之間及第2設備120與第3設備130之間,分別設置有能夠供加工過程中的拉鏈鏈條10停留的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輸送機構140包括:將拉鏈鏈條10在穿過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內外的輸送路徑中引導的引導輥141、將拉鏈鏈條10向輸送方向下游及輸送方向上游進給的驅動輥142(參照圖18等)、張力輥等輥;使驅動輥142正轉及反轉的電動機等輥驅動部161(參照圖31);以及構成輸送路徑的各種部件等。輸送機構140能夠使拉鏈鏈條10的輸送暫時停止、使輸送方向成為反向而向上游側輸送、或者改變輸送速度。通過設置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能夠分別相對於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獨立地驅動輸送機構140。
第1設備
通過輸送機構140將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供給至第1設備110,但 是也可以使鏈牙列2、2為非嚙合狀態(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在第1設備110內成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第1設備110具備:間隔生成機構111,其用於在拉鏈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2局部去除而在拉鏈帶1的相對緣部間形成間隔部11;膜黏接機構112,其用於在拉鏈鏈條10的左右拉鏈帶1、1中的與間隔部11的上游側大致一半部分對應的矩形區域黏接加強膜12;以及穿孔機構113,其用於在加強膜12中的下游側形成矩形形狀的穿孔部13。在第1設備110中拉鏈鏈條10在嚙合狀態下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及穿孔部13,因此左右拉鏈帶1、1在輸送過程中不會發生偏移。
間隔生成機構111在拉鏈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閉合狀態的左右鏈牙列2局部去除。由此,在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間形成表背貫穿的間隔部11。參照圖4,在間隔部11,在各拉鏈帶1的相對緣部殘留有比較厚的作為加強部分的芯部11a。鏈牙列2的有無、間隔部11、穿孔部13等成為此後步驟的定位的基準,由未圖示的感測器等檢測。膜黏接機構112從拉鏈鏈條10的表背兩側黏接加強膜12。加強膜12起到如下作用:在後述的打開件(20、21)的射出成形時能夠提高熔融樹脂的附著力,並且加強作為最終製品的單一拉鏈30的長度方向兩端部,由此提高操作性。參照圖6,在形成穿孔部13時,穿孔機構113對加強膜12中的穿孔部13的上游側的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同時各打穿2個、共計4個貫通孔14。
第2設備
通過第1設備110而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穿孔部13等的拉鏈鏈條10在第1暫存部150a停留,並且通過輸送機構140被供給至第2設備120。第2設備120具備: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其用於使拉頭3從穿孔部13單側穿通在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中的一方(圖7中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上;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其用於同時射出成形出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和2個上止部22,該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是拉頭3單側穿通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打開件,該2個上止部22是相對於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隔著穿孔部13在下游側相鄰的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2個上止部22;以及鏈條閉合機構123,其用於將上述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閉合。
圖7是將拉頭3單側穿通後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20、21)和上止部22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在第1設備110中呈閉合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至少在供拉頭3安裝的穿孔部13附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局部呈打開狀態。此外,也可以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完全呈打開狀態來進行拉頭3的單側穿通。為了使閉合狀態的 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成為打開狀態,例如通過在穿孔部13中貫穿銷等未圖示的嚙合解除部件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嚙合解除部件為起點逐個分離而成為打開狀態。另外,例如也可以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輸送路徑在上下方向上產生分支,從而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分支點為起點逐個分離。參照圖7,在本實施方式中,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使拉頭3的左側的肩口3a從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穿通黏接有加強膜12並且形成有貫通孔14的相對緣部之後,相對於拉頭3將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向下游輸送,由此使拉頭3配置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的鏈牙列2上。
參照圖8,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在單側穿通拉頭3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帶座棒的插座體20,在右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插棒21,同時在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上射出成形出上止部22。此外,拉鏈單位部(10A、10B)是指連續的拉鏈鏈條10中最終成為單一拉鏈30的部分,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同時成形出2個拉鏈單位部(10A、10B)中的一方的打開件(20、21)和另一方的上止部22。
圖10是在拉鏈鏈條10的背面側(圖10中裡側)示出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的下模124的俯視圖。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具 備下模124、未圖示的上模、用於向下模124及上模的型腔內供給熔融樹脂的澆道125。下模124及上模的型腔被分成與插棒21、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2個上止部22、22對應的4個型腔部。澆道125從作為熔融樹脂的澆口的直澆道126向4個型腔部產生分叉。帶座棒的插座體20成形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中的比穿孔部13靠上游側(圖10中上方)的黏接有加強膜12的相對緣部。插棒21成形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右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中的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對應的相對緣部。2個上止部22、22與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的上游側端相鄰地成形。在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射出成形時,4個貫通孔14中也浸透熔融樹脂,在貫通孔14內固化的樹脂將拉鏈帶1的表背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連結。由此,能夠提高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相對於拉鏈帶1的固著力。在射出成形後的打開件(20、21)及上止部22固化後,使縮進下模124內的圖11所示的頂出銷127從下模124突出,由此能夠如圖12所示那樣使打開件(20、21)及上止部22從澆道125分離出來。接下來,如圖13所示,下模124(及上模)向拉鏈鏈條10的左右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圖13中右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在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時拉鏈鏈條10或拉頭3與澆道125及直澆道126的接觸。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123而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 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鏈條閉合機構123具備:左右一對棒狀的嚙合部件123a、123a和用於使各嚙合部件123a沿著左右方向移動的驅動部(未圖示)。通過驅動部,各嚙合部件123a能夠在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和彼此靠近而將拉鏈鏈條10以使左右鏈牙列2、2嚙合的方式夾持的接近位置之間移動。雖然未圖示,但是在各嚙合部件123a設置有在處於接近位置時收容拉鏈帶1的帶槽。在拉頭3單側穿通在拉鏈鏈條10上之後,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從初始位置向接近位置移動,使左右鏈牙列2、2的一部分嚙合,其中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配置在與拉鏈鏈條10中的供拉頭3單側穿通的位置相比靠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位置。在將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暫且維持在接近位置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由此能夠使對應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右鏈牙列2、2閉合至上端或上端附近為止。然後,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返回初始位置。
第3設備
圖16是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鏈30的俯視圖,示出拉頭3被從上止部22下拉後的狀態。第3設備130具備:本發明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131,其用於組合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以及切斷機構133,其用於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將拉鏈鏈條10沿著寬度方向切斷。鏈條組合機構131將以圖15的狀態分離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詳細情 況後述。在圖16中,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拉頭3與上止部22抵靠而位於其進一步向上方(上游側)的移動被限制的上止部限制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拉頭3位於上止部限制位置時,上止部22的大部分隱蔽在拉頭3內。也可以在第三設備130追加設置將位於該上止部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的拉頭下拉機構132。拉頭下拉機構132將位於上止部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而使上止部22露出。關於露出後的上止部22,能夠通過使用由攝影機等拍攝單元所取得的圖像的檢查機構、或者使用接觸式或非接觸式感測器的檢查機構來自動地檢查其是否正常地形成。或者,也能夠通過操作員的目視來檢查是否正常地形成。通過目視進行的檢查,也可以在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鏈鏈條10切斷為拉鏈30之後進行。另外,上述檢查功能的檢查對象,不僅包含上止部22,還能夠包含打開件(20、21)或下止部。接下來,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鏈鏈條10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切斷,得到多個拉鏈30。方便起見,將通過拉頭下拉機構132被從上止部限制位置下拉的狀態下的拉頭3示出在表示切斷後的拉鏈30的圖17中,但是在拉頭3下拉之後才由切斷機構133進行切斷。通過從穿孔部13被切斷,在拉鏈30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上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a,在拉鏈牙鏈帶1a、1a的下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b。
接著,基於附圖對本發明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機構的幾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樣的實 施方式。圖18~圖23是表示在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鏈條組合機構)131中將作為打開件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的步驟的側視說明圖。圖25~圖30是分別與圖18~圖23對應的俯視說明圖。圖24是圖22的圈定部分C的放大圖。圖31是表示鏈條組合機構131的控制結構的方塊圖。參照圖18等,通過輸送機構140從已述的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100的第2暫存部150b被供給至第3設備130的鏈條組合機構131的拉鏈鏈條10包括:第1拉鏈牙鏈帶(以下也稱為“第1牙鏈帶”)1A,其是通過拉鏈製造裝置100中的第2設備120的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而成形有插棒21的左右一方(圖25~圖30的紙面右側)的拉鏈牙鏈帶1a;以及第2拉鏈牙鏈帶(以下也稱為“第2牙鏈帶”)1B,其是通過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單側穿通拉頭3並且通過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而成形有帶座棒的插座體20的左右另一方(圖25~圖30的紙面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
左右鏈牙列2之間的嚙合被解除的打開狀態下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通過輸送機構140被供給至鏈條組合機構131。鏈條組合機構131包括用於使打開狀態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向輸送方向上游側及輸送方向下游側移動的移動機構。該移動機構包括多組驅動輥(進給輥)142和使驅動輥142正轉或反轉的輥驅動部161(參照圖31)。1組驅動輥142中的至少一方通過電動機(未圖示)使其正轉或反轉。輥驅動部161基 於來自後述的控制部160的指令使所述電動機正轉或反轉,由此驅動輥142進行正轉或反轉。在驅動輥142正轉時,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在驅動輥142反轉時,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向輸送方向上游移動。換言之,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通過共用的驅動輥142向輸送方向下游及輸送方向上游移動。
在鏈條組合機構131設置有:用於輸送第1牙鏈帶1A的第1路徑P1和與第1路徑P1分支的用於輸送第2牙鏈帶1B的第2路徑P2。此外,第1路徑P1及第2路徑P2雖然分支,但是各自的輸送長度相同。在第1路徑P1及第2路徑P2分支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的地點設置有分支點輥141a,在第1路徑P1及第2路徑P2合流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的地點設置有合流點輥141b。鏈條組合機構131中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的輸送路徑從輸送方向上游朝向下游被劃分為:實質上水平地延伸至分支點輥141a為止的上方水平路徑T1;分支點輥141a與合流點輥141b之間的上述的第1路徑P1及第2路徑P2;以及從合流點輥141b超過圖示的驅動輥142並實質上水平地延伸的下方水平路徑T2。上方水平路徑T1與下方水平路徑T2實質上平行,下方水平路徑T2與上方水平路徑T1相比設置在上下方向的下方。
在第1路徑P1設置有用於將經過了分支點輥141a的第1牙鏈帶1A向第1路徑P1引導的第1引導輥141c。第1路徑P1包括:分支點輥141a與第1引導輥141c之間的實質上水平的第1 水平路徑P1a;以及第1引導輥141c與合流點輥141b之間的、向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向下方傾斜的第1傾斜路徑P1b。在第2路徑P2設置有用於將經過了分支點輥141a的第2牙鏈帶1B向第2路徑P2引導的第2引導輥141d。第2路徑P2包括:分支點輥141a與第2引導輥141d之間的、向輸送方向下游側且向下方傾斜的第2傾斜路徑P2b;以及第2引導輥141d與合流點輥141b之間的、實質上水平的第2水平路徑P2a。第1水平路徑P1a位於上方水平路徑T1的延長線上,並且下方水平路徑T2位於第2水平路徑P2a的延長線上。而且,第1水平路徑P1a與第2水平路徑P2a彼此平行,並且第1傾斜路徑P1b與第2傾斜路徑P2b彼此平行。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路徑P1和第2路徑P2在上下方向上以構成平行四邊形狀的方式分支。此外,如果第1路徑P1及第2路徑P2各自的輸送長度相同,則也可以使第1路徑P1和第2路徑P2在上下方向上分支成平行四邊形以外的形狀、例如長方形、菱形形狀等。此外,分支點輥141a、合流點輥141b、第1引導輥141c及第2引導輥141d是輸送機構140的結構,但是也可以說是鏈條組合機構131的結構。
在鏈條組合機構131設置有作為支承部件的支承輥143,該支承輥143從下方對位於第1路徑P1的第1水平路徑P1a的第1牙鏈帶1A進行支承。支承輥143與第1引導輥141c一起從下方對被後述的按壓部件166向下按壓的第1牙鏈帶1A進行支承。因此,第1引導輥141c也可以說與支承輥143一起都是支承 部件。
鏈條組合機構131具備:接觸式或非接觸式的感測器162,其用於對第2牙鏈帶1B上的拉頭3進行檢測;拉頭停止機構,其用於使第2牙鏈帶1B上的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參照圖18)停止;拉頭保持部件163,其對通過拉頭停止機構而在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進行保持;拉頭止動件164,其能夠阻止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從組合位置S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按壓部件166,其用於對第1路徑P1的第1水平路徑P1a中的第1牙鏈帶1A向下方進行按壓;以及引導部件165,其用於將如後述那樣局部載置在位於組合位置S的拉頭3上的第1牙鏈帶1A的插棒21向作為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另一方的肩口3b引導。而且,鏈條組合機構131包括插座體止動件168,該插座體止動件168用於將與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接觸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按住(參照圖20等)。感測器162在下方水平路徑T2的下游側設置在上方。在引導部件165內置有第2感測器167(參照圖20等)。第2感測器167能夠對靠近規定的組合位置S的拉頭3進行檢測,並且對與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接觸或即將接觸之前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進行檢測。第2感測器167的拉頭3及帶座棒的插座體20的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部160(參照圖31)。此外,也可以利用與第2感測器167不同的感測器進行帶座棒的插座體20的檢測。拉頭停止機構包括第2感測器167、控制部160、輥驅動部161(參照圖31)、驅動輥142 和拉頭止動件164。關於拉頭停止機構的動作將在後面描述。拉頭止動件164以靠近下方水平路徑T2的方式設置在下方水平路徑T2中的比感測器162靠上游側的位置處的下方,。拉頭保持部件163以在下游側與拉頭止動件164相鄰的方式配置。如圖24放大所示那樣,引導部件165具有能夠將局部載置在拉頭3上的插棒21向作為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另一方的肩口3b引導的引導面165a。插座體止動件168在緊挨著規定的組合位置S的輸送方向下游並且在緊挨著下方水平路徑T2的下方,能夠如後述那樣相對於與規定的組合位置S的拉頭接觸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從左右方向一方移動至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相鄰的位置為止。另外,圖18等中的附圖標記165b是對拉鏈鏈條10的輸送進行導向的輸送導向件。按壓部件166設置在位於組合位置S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第1路徑P1中的第1水平路徑P1a的上方。通過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參照圖31),使按壓部件166在與第1牙鏈帶1A不接觸的初始位置和將第1牙鏈帶1A向下按壓的按壓位置之間移動。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根據控制部160的指令使按壓部件166移動。
接著,作為本發明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對鏈條組合機構131中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的步驟進行說明。一對鏈牙列2間為打開狀態且在下方水平路徑T2向輸送方向下游側及後述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在使各自的鏈牙列2接近或接觸的狀態下移動(參照圖25等)。因此,第2牙鏈帶1B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的插座體部 分20a在寬度方向上向第1牙鏈帶1A側伸出,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以第1牙鏈帶1A的插棒21載置在該伸出的插座體部分20a上的狀態移動。與此相對,在第1路徑P1及第2路徑P2移動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在上下方向上產生分支,因此第1牙鏈帶1A的插棒21與第2牙鏈帶1B的插座體部分20a分離。
圖18及圖25表示打開狀態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在下方水平路徑T2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的過程中感測器162檢測出第2牙鏈帶1B上的拉頭3的時刻(步驟A)。由此,感測器162將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部160,控制部160根據該檢測信號向輥驅動部161發送反轉指令。與此相對應,輥驅動部161使此前正轉的驅動輥142轉換為反轉(步驟B)。由此,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開始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圖19及圖26表示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在下方水平路徑T2向上游側移動的過程中通過拉頭停止機構使第2牙鏈帶1B上的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時刻(步驟C)。以下,對用於使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停止機構的動作進行說明。在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在下方水平路徑T2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的過程中,在拉頭3即將與拉頭止動件164抵靠之前,內置於引導部件165的第2感測器167檢測到拉頭3。基於該檢測,控制部160(參照圖31)經由輥驅動部161使驅動輥142的旋轉停止。由此,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的向輸送方向上游 側的移動停止,由此能夠使第2牙鏈帶1B上的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在該情況下,拉頭止動件164阻止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拉頭止動件164可以說是用於對拉頭3進行定位的輔助性部件。此外,通過使拉頭3與拉頭止動件164抵靠,也能夠使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一停止就被拉頭保持部件163保持。被拉頭保持部件163保持的拉頭3的位置也可以說是組合位置S。在拉頭3例如是具有根據拉片(未圖示)的立起情況而對其相對於鏈牙列2的移動產生阻力這種鎖定機構的類型的情況下,拉頭3在拉頭3的鎖定機構被解除的狀態下被拉頭保持部件163保持。參照圖24,附圖標記3d是拉頭3的上翼板,附圖標記3e是設置在上翼板3d的拉片連結部,附圖標記3f是下翼板。這樣,拉頭3在使下翼板3f為上方的狀態下並且以使一對肩口3a、3b朝向輸送方向上游而後口3c朝向輸送方向下游的方式被保持。
在拉頭3在組合位置S停止之後,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的向上游側的移動重新開始。此時,第2牙鏈帶1B的鏈牙列2穿過停止的拉頭3內的鏈牙引導路徑而向上游側移動。由此,在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中位於拉頭3的下游側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逐漸靠近拉頭3。圖20及圖27表示第2牙鏈帶1B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與在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接觸的時刻(步驟D)。在該接觸時,帶座棒的插座體20的座棒20b從拉頭3的後口3c(參照圖24)被插入拉頭內。向上 游側移動過程中的第2牙鏈帶1B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以座棒20b被插入拉頭3內的形態與停止的拉頭3抵靠,由拉頭3阻止其進一步向上游側的移動。在引導部件165內的第2感測器167檢測到靠近在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時,控制部160經由插座體止動件驅動部168a(參照圖31)使插座體止動件168從初始位置向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相鄰的按住位置移動。由此,與組合位置S的拉頭3接觸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被插座體止動件168按住。由此,在以下所述的使插棒21經由拉頭3而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組合時,能夠抑制帶座棒的插座體20相對於拉頭3的偏移。上述的插座體止動件168的向按住位置的移動與後述的在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中形成鬆弛部10a幾乎同時進行。在帶座棒的插座體20與規定的組合位置S的拉頭3接觸時,在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第2牙鏈帶1B的向上游側的移動停止。與此相伴,通過與第2牙鏈帶1B共用的驅動輥142而進行移動的第1牙鏈帶1A的插棒21也停止移動,並且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的第1牙鏈帶1A的向上游側的移動停止。此時,插棒21在位於第2牙鏈帶1B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的插座體部分20a上這樣的狀態下停止。更詳細而言,在第2牙鏈帶1B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停止的時刻,如圖27所示那樣,插棒21的下游側大致一半部分位於插座體部分20a上,插棒21的上游側大致一半部分載置在拉頭3上。
帶座棒的插座體20與組合位置S的拉頭3接觸而停止, 由此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的向上游側的移動停止,但是此後驅動輥142的反轉還繼續進行。此時,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的驅動輥(未圖示)停止。由此,在組合位置S的下游側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產生鬆弛部10a。圖21及圖28表示在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產生規定量的鬆弛部10a的時刻(步驟G)。規定量的鬆弛部10a的產生一完成,控制部160就向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發送工作信號。由此,按壓部件166從初始位置向按壓位置移動,將位於第1路徑P1的第1水平路徑P1a中的第1牙鏈帶1A向下方按壓。由此,第1牙鏈帶1A被向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拉近與第1牙鏈帶1A的鬆弛部10a相當的量。圖22及圖29表示通過第1牙鏈帶1A的拉近使第1牙鏈帶1A的插棒21從拉頭3上移動至與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面對的位置的時刻(步驟E)。參照圖24,通過第1牙鏈帶1A的拉近,此前局部載置在拉頭3上的插棒21被向上游側拉拽,被引導部件165的引導面165a引導移動至與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面對的位置為止。作為控制部160向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發送工作信號使按壓部件166移動至按壓位置的定時,例如能夠通過由控制部160計算自使驅動輥142從正轉變換為反轉的時刻起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的移動距離、或者事先在控制部160設定自使驅動輥142從正轉變換為反轉的時刻起至所述定時為止的時間來執行。另外,也可以對通過拉頭3使第2牙鏈帶1B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停止的時刻進行 檢測,控制部160基於自該時刻起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的移動距離或時間而向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發送工作信號。
通過按壓部件166將第1牙鏈帶1A向上游側拉近,使插棒21移動至與組合位置S的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面對的位置之後,經由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使按壓部件166返回初始位置。在按壓部件166移動至初始位置之後,控制部160經由輥驅動部161使驅動輥142從反轉恢復正轉。由此,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開始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此時,第1牙鏈帶1A的插棒21從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被插入拉頭3內,穿過拉頭3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組合(步驟F)。插棒21一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組合,控制部160就經由插座體止動件驅動部168a使插座體止動件168從按住位置返回初始位置。圖23及圖30表示插棒21穿過拉頭3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組合的時刻。在經由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使按壓部件166返回初始位置並且驅動輥142開始正轉的時刻,由於在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殘留有鬆弛部10a,所以在鬆弛部10a消除之前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向下游的移動都不開始。然後,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的向下游的移動還繼續進行,由此組合後的插棒21及帶座棒的插座體20從拉頭3向下游側與其分離,繼插棒21及帶座棒的插座體20之後的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各自的鏈牙列2穿過在組合位置處於S停止狀態的拉頭3內一邊嚙合一邊被向輸送方向下游輸送。
在以上的第1實施方式中,在第1牙鏈帶1A及第2牙鏈帶1B產生了鬆弛部10a,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圖32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鏈條組合機構)131a的側視說明圖。鏈條組合機構131a中,在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用於輸送第1牙鏈帶1A的第1路徑Q1的輸送長度設定得比用於輸送第2牙鏈帶1B的第2路徑Q2長,這一點與第1實施方式的鏈條組合機構131不同。鏈條組合機構131a中與鏈條組合機構131實質上相同的結構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並省略說明。
鏈條組合機構131a中的拉鏈鏈條10的輸送路徑從上游至下游,除了第1路徑Q1以外大致呈水平。圖32及圖33中示出2組驅動輥142。2組驅動輥142在共用的控制部160的控制下同步地進行正轉及反轉。第1路徑Q1中,從上游側的驅動輥142至第1引導輥141e為止向上方且向下游側傾斜,從第1引導輥141e至引導部件165向下方且向下游側傾斜。第1引導輥141e是輸送機構140的結構,並且也是針對按壓部件166對第1牙鏈帶1A進行的下壓而支承第1牙鏈帶1A的支承部件。
由鏈條組合機構131a進行的拉鏈鏈條10的組合步驟中,關於第1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的步驟A至步驟D實質上相同。圖32表示在步驟D中第2牙鏈帶1B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與在組合位置S靜止的拉頭3連結的時刻。在該時刻,第1牙鏈帶1A的插棒21局部載置在拉頭3上、即拉頭3的下翼板3f(參照圖24) 的朝向上方的面上。在鏈條組合機構131a中,帶座棒的插座體20一與拉頭3連結並且插棒21局部載置在拉頭3上,控制部160就經由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使按壓部件166向下方的按壓位置移動。由此,如圖33所示,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的位於第1路徑Q1中的第1牙鏈帶1A被拉近,插棒21被引導部件165的引導面165a引導,移動至與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面對的位置為止(步驟E)。然後,通過使驅動輥142恢復正轉,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在第2實施方式中,通過將第1路徑Q1的輸送長度設定得比第2路徑Q2的輸送長度長與第1牙鏈帶1A的拉近相當的量,能夠在拉鏈牙鏈帶1a不設置鬆弛部10a的情況下將第1牙鏈帶1A拉近。
3:拉頭
3b: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
3c:後口
3d:上翼板
3e:拉片連結部
3f:下翼板
20:帶座棒的插座體
21:插棒
163:拉頭保持部件
164:拉頭止動件
165:引導部件
165a:引導面
167:第2感測器
168:插座體止動件

Claims (13)

  1. 一種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包括:步驟A,其在將包括第1拉鏈牙鏈帶(1A)和單側穿通拉頭(3)的第2拉鏈牙鏈帶(1B)的拉鏈鏈條(10)在解除了鏈牙列(2)間的嚙合的打開狀態下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的過程中對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上的所述拉頭(3)進行檢測,其中,在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成形有插棒(21),在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成形有帶座棒的插座體(20);步驟B,其在所述拉頭(3)被檢測到時,使所述拉鏈鏈條(10)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下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上游;步驟C,其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鏈鏈條(10)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上的所述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步驟D,其使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移動過程中的所述拉鏈鏈條(10)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的所述帶座棒的插座體(20)與位於所述組合位置(S)的所述拉頭(3)接觸;步驟E,其通過從所述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將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拉近,將所述插棒(21)引導至與位於所述組合位置(S)的所述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面對的位置;以及步驟F,其使所述拉鏈鏈條(10)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上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下游,將所述插棒(21)插入位於所述組合位置 (S)的所述拉頭(3)的所述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而與所述帶座棒的插座體(20)組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還包括步驟G,其在所述步驟D之後,使所述拉鏈鏈條(10)的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繼續進行而使所述組合位置(S)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的拉鏈鏈條(10)鬆弛。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其中為了所述步驟E中的第1拉鏈牙鏈帶(1A)的拉近,在所述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使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的輸送路徑(Q1)的輸送長度比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的輸送路徑(Q2)的輸送長度長。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D中,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的所述插棒(21)的至少一部分載置在位於所述組合位置(S)的所述拉頭(3)上。
  5. 一種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包括:移動機構(142、161),其用於使拉鏈鏈條(10)在解除了鏈牙列(2)間的嚙合的打開狀態下向輸送方向下游及輸送方向上游移動,該拉鏈鏈條(10)包括成形有插棒(21)的第1拉鏈牙鏈帶(1A)和單側穿通拉頭(3)並且成形有帶座棒的插座體(20)的第2拉鏈牙鏈帶(1B);控制部(160),其用於使通過所述移動機構(142、161)進行的所述拉鏈鏈條(10)的移動從向輸送方向下游轉換為向輸送 方向上游、以及從向輸送方向上游轉換為向輸送方向下游;感測器(162),其用於對向輸送方向下游移動過程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上的所述拉頭(3)進行檢測;拉頭停止機構,其用於使向輸送方向上游移動過程中的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上的所述拉頭(3)在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按壓部件(166),其用於通過對所述組合位置(S)的上游側的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進行按壓,將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向上游側拉近;以及引導部件(165),其用於通過由所述按壓部件(166)進行的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的拉近,將所述插棒(21)引導至與位於所述組合位置(S)的所述拉頭(3)的非單側穿通側的肩口(3b)面對的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其中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拉頭止動件(164),該拉頭止動件(164)能夠阻止在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所述拉頭(3)向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S)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移動。
  7. 如請求項5或請求項6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其中包括插座體止動件(168),該插座體止動件(168)用於將與在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所述拉頭(3)接觸的所述帶座棒的插座體(20)按住。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包括拉頭保持部件(163),該拉頭保持部件(163)對通過所述拉頭停止機構而在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S)停止的拉頭(3)進行保持。
  9. 如請求項5或請求項6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其中在所述組合位置(S)的輸送方向上游,包括:第1路徑(P1、Q1),其用於輸送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以及第2路徑(P2、Q2),其與所述第1路徑(P1、Q1)分支,用於輸送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所述按壓部件(166)相對於所述第1路徑(P1、Q1)設置。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其中所述第1路徑(P1)和所述第2路徑(P2)具有相同的輸送長度。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包括支承部件(143、141c、141e),該支承部件(143、141c、141e)針對所述按壓部件(166)對於所述第1路徑(P1、Q1)中的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的按壓,支承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
  12. 如請求項5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包括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該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使所述按壓部件(166)在初始位置和對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 進行按壓的按壓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控制部(160)經由所述按壓部件驅動部(166a)對所述按壓部件(166)進行控制。
  13. 如請求項5所述的拉鏈鏈條的組合機構,其中所述拉頭停止機構包括用於對靠近所述規定的組合位置(S)的所述拉頭(3)進行檢測的第2感測器(167),所述控制部(160)基於所述第2感測器(167)對所述拉頭(3)的檢測,使所述第1拉鏈牙鏈帶(1A)及所述第2拉鏈牙鏈帶(1B)的向輸送方向上游側的輸送停止。
TW109140283A 2020-07-15 2020-11-18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TWI7741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8990.XA CN113940488B (zh) 2020-07-15 2020-07-15 拉链链条的组合方法及组合机构
CN202010678990.X 2020-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800A TW202203800A (zh) 2022-02-01
TWI774127B true TWI774127B (zh) 2022-08-11

Family

ID=79326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0283A TWI774127B (zh) 2020-07-15 2020-11-18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488B (zh)
TW (1) TWI7741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91607A1 (ja) * 2012-12-13 2014-06-19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204581U (ja) * 2016-03-25 2016-06-0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装置
TW201912059A (zh) * 2017-09-07 2019-04-0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連續拉鍊牙鏈鏈帶加工機
TW202000070A (zh) * 2018-06-29 2020-01-0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打開件供給方法及打開件供給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734669A1 (ru) * 1989-04-11 1992-05-23 Киевски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легк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пособ сборки раздел ющихс застежек-молний и машина дл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
JP2007267828A (ja) * 2006-03-30 2007-10-18 Ykk Corp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CN101524204A (zh) * 2009-04-10 2009-09-09 杨玲 双头双插拉链
CN103692615B (zh) * 2012-09-27 2016-05-0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制造装置
CN103027445A (zh) * 2013-01-21 2013-04-10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快脱拉链的下止组件
CN104703771B (zh) * 2014-01-14 2017-04-12 Ykk株式会社 止挡构件成形装置
WO2015145568A1 (ja) * 2014-03-25 2015-10-01 Ykk株式会社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5208891B (zh) * 2014-03-28 2018-11-27 Ykk株式会社 拉链的开具安装方法及开具安装装置
CN204861538U (zh) * 2015-07-14 2015-12-16 Ykk株式会社 拉链组装装置的链齿咬合装置
CN209463390U (zh) * 2018-09-19 2019-10-08 佛山市煜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定寸切断装置
CN213405092U (zh) * 2020-07-15 2021-06-11 Ykk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91607A1 (ja) * 2012-12-13 2014-06-19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204581U (ja) * 2016-03-25 2016-06-0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装置
TW201912059A (zh) * 2017-09-07 2019-04-0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連續拉鍊牙鏈鏈帶加工機
TW202000070A (zh) * 2018-06-29 2020-01-0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打開件供給方法及打開件供給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488B (zh) 2024-04-30
CN113940488A (zh) 2022-01-18
TW202203800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05092U (zh)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JP2007267828A (ja)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TWI500401B (zh) 拉鍊頭組裝機
KR950007746A (ko) 분리형 하단멈춤쇠 부재를 갖는 지퍼체인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with seperable bottom end stop members)
TWI535396B (zh) 拉鏈組裝裝置
TWI774127B (zh)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EP008310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sliders on an uncut fastener chain
TWI556764B (zh) 止擋構件成形裝置
TWI573538B (zh)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763104B (zh)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TWI765408B (zh)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KR100269001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체인에 스페이스 형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JPH0128564B2 (zh)
TWI764355B (zh)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US458032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hreading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through sliders
US4495695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ble end stop
TWI834056B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JPH0114171Y2 (zh)
JPH07111906A (ja) 連続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止部材成形方法とチェーン割り装置
CN110973774A (zh) 穿双拉头机以及方法
CN109965462B (zh) 拉链制造装置及拉链制造方法
TW202243609A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US460478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threading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through sliders
TW201517837A (zh) 滑件組裝機
CN116784576A (zh) 拉头穿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