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4355B -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 Google Patents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4355B
TWI764355B TW109138332A TW109138332A TWI764355B TW I764355 B TWI764355 B TW I764355B TW 109138332 A TW109138332 A TW 109138332A TW 109138332 A TW109138332 A TW 109138332A TW I764355 B TWI764355 B TW I7643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fastener chain
chain
fastener
spac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8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802A (zh
Inventor
金本陽一郎
田村真暉
竹田和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4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435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44Securing metal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ready-made stringer tap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其能夠適用於拉鏈鏈條的定位所需要的多個加工步驟,能夠削減製造成本,該定位系統具備:檢測部,其用於對間隔部進行檢測;拉近裝置,其用於在檢測部檢測到間隔部後,通過在按壓地點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將拉鏈鏈條向按壓地點側拉拽;以及止動件,其對被拉近裝置向按壓地點側拉拽的拉鏈鏈條中的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的向按壓地點側的移動進行限制。拉近裝置包括在按壓地點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的第1按壓部件。第1按壓部件能夠在初始位置和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的第1按壓位置之間移動,並且能夠在初始位置和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使拉鏈鏈條位移的量與第1按壓位置不同的第2按壓位置之間移動。

Description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特別涉及在從連續的拉鏈鏈條中製造拉鏈的步驟中使用的定位系統。
在基於連續的拉鏈鏈條連續地量產具有合成樹脂製嚙合元件(鏈牙)列的拉鏈的情況下,通常依序進行如下所述的加工步驟。即,在左右一對長條狀拉鏈帶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鏈牙列來形成拉鏈鏈條的步驟;在拉鏈鏈條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部分地去除來形成間隔部的步驟;在拉鏈鏈條中的夾著間隔部的一部分的區域黏接加強膜的步驟;對加強膜的一部分進行穿孔來形成穿孔部的步驟;射出成形出打開件的步驟;組合打開件的步驟;在與穿孔部相對應的部位沿著寬度方向切斷拉鏈鏈條的步驟;使拉頭穿到切斷而得到的拉鏈單位上的步驟;以及射出成形出上止部的步驟。
另外,TWI566923B(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基於連續的拉鏈鏈條連續地製造具有合成樹脂製鏈牙列的拉鏈的方法。在專利文獻1中,依序進行下述的加工步驟。即,在左右一對長條狀拉鏈帶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鏈牙列來形成連續的拉鏈帶,並且在拉鏈鏈條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留出未射出成形有鏈牙列的間隔部的步驟;在拉鏈鏈條中夾著間隔部的一部分的區域內黏接加強膜的步驟;在間隔部打穿定位孔的步驟;將拉頭安裝於拉鏈鏈條的步驟;以定位孔作為基準點射出成形出插棒的步驟;以及在與間隔部相對應的部位沿著寬度方向切斷拉鏈鏈條的步驟。
在將拉鏈鏈條加工成拉鏈的步驟、例如加強膜黏接步驟、穿孔部形成步驟、打開件等射出成形步驟等步驟中,需要對拉鏈鏈條精確地進行定位。在日本特公平1-28564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如下技術:通過在打開件的射出成形步驟中用臂部將拉鏈鏈條下壓,來將拉鏈鏈條拉近並定位直到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止動件抵靠為止。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TWI566923B 專利文獻2:日本特公平1-28564號公報
本發明人發現通過重新考慮合成樹脂製拉鏈的步驟順序或製作方法而針對拉鏈鏈條的定位所需要的多個加工步驟使定位機構的一部分共通化,能夠削減製造成本。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其能夠適用於拉鏈鏈條的定位所需要的多個加工步驟,並能夠削減製造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該拉鏈鏈條在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具有未設置鏈牙列的間隔部,所述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的特徵在於,具備:檢測部,其用於對所述間隔部進行檢測;拉近裝置,其用於在所述檢測部檢測到所述間隔部後,通過在按壓地點對所述拉鏈鏈條進行按壓,將所述拉鏈鏈條向所述按壓地點側拉拽;以及止動件,其對被所述拉近裝置向所述按壓地點側拉拽的所述拉鏈鏈條中與所述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的向所述按壓地點側的移動進行限制,所述拉近裝置包括在所述按壓地點對所述拉鏈鏈條進行按壓的第1按壓部件,所述第1按壓部件能夠在初始位置和對所述拉鏈鏈條進行按壓的第1按壓位置之間移動,並且能夠在所述初始位置和第2按壓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2按壓位置是對所述拉鏈鏈條進行按壓使所述拉鏈鏈條位移的量與所述第1按壓位置不同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在檢測部檢測到拉鏈鏈條中的間隔部後,拉近裝置的第1按壓部件從初始位置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或第2按壓位置。由此,通過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使拉鏈鏈條位移至第1按壓位置或第2按壓位置,拉鏈鏈條被向輸送方向上的按壓地點側拉拽。通過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將拉鏈鏈條按壓至第1按壓位置或第2按壓位置,被向按壓地點側拉拽而移動的拉鏈鏈條通過與間隔部在上游側或下游側相鄰的嚙合元件(鏈牙)、即間隔部的上游側或下游側的鏈牙列中的所述間隔部側端的嚙合元件和止動件抵靠而停止移動。由此,拉鏈鏈條被定位。此外,在後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按壓地點的上游側的拉鏈鏈條是拉近裝置的拉近對象,在通過拉近裝置的第1按壓部件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時,在間隔部的上游側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止動件抵靠而使拉鏈鏈條被定位。
在本發明中,關於拉近裝置的第1按壓部件的第1按壓位置和第2按壓位置,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使拉鏈鏈條位移的量不同。換言之,第1按壓部件從初始位置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的行程(第1行程)與從初始位置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的行程(第2行程)不同。由此,在本發明中,通過有選擇地使第1按壓部件向第1按壓位置或第2按壓位置移動,能夠利用不同的拉近量對拉鏈鏈條進行定位。例如,用於在膜黏接機構中對拉鏈鏈條進行定位的拉近量和用於在穿孔機構中對拉鏈鏈條進行定位的拉近量不同,針對這樣的拉近量不同的多個機構,在本發明中能夠適用共通的拉近裝置,從而能夠減少設備費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近裝置包括: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所述第1按壓位置的第1驅動部;以及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所述第2按壓位置的第2驅動部。在該形態下,在要使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的情況下使第1驅動部工作,並且在要使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的情況下使第2驅動部工作。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拉近裝置包括第2按壓部件,該第2按壓部件在所述第1按壓部件在所述按壓地點對所述拉鏈鏈條進行按壓時,在所述按壓地點的下游側或上游側從與所述第1按壓部件相反的一側對所述拉鏈鏈條進行按壓。在該形態下,與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的動作聯動地,第2按壓部件將拉鏈鏈條向與第1按壓部件相反的一側按壓,由此能夠使拉鏈鏈條的拉近量增加。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檢測部包括設置於膜黏接機構的第1檢測部和設置於穿孔機構的第2檢測部,所述拉近裝置的所述第1驅動部在所述第1檢測部檢測到所述間隔部後,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所述第1按壓位置,所述拉近裝置的所述第2驅動部在所述第2檢測部檢測到所述間隔部後,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所述第2按壓位置。在該形態下,拉鏈鏈條的間隔部被膜黏接機構的第1檢測部檢測到後,拉近裝置的第1驅動部使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由此,拉鏈鏈條被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按壓至第1按壓位置,拉鏈鏈條被拉近直到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止動件抵靠為止。由此,在膜黏接機構中拉鏈鏈條被定位。另外,在拉鏈鏈條的間隔部被穿孔機構的第2檢測部檢測到後,拉近裝置的第2驅動部使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由此,拉鏈鏈條被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按壓至第2按壓位置,拉鏈鏈條被拉近至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止動件抵靠為止。由此,在穿孔機構中拉鏈鏈條被定位。此外,在本形態下,能夠使止動件分別設置於膜黏接機構和穿孔機構。而且,能夠使這樣的止動件設置於膜黏接機構中的膜黏接用模具和穿孔機構中的穿孔用模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膜黏接機構具備膜黏接用模具和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該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用於使所述膜黏接用模具在初始位置和與所述拉鏈鏈條的所述間隔部靠近或接觸的工作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穿孔機構具備穿孔用模具和穿孔用模具驅動部,該穿孔用模具驅動部用於使所述穿孔用模具在初始位置和與所述拉鏈鏈條的所述間隔部靠近或接觸的工作位置之間移動,所述止動件包括設置於所述膜黏接用模具的第1止動件和設置於所述穿孔用模具的第2止動件,在所述第1檢測部檢測到所述間隔部後,所述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使所述膜黏接用模具從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動,在所述第2檢測部檢測到所述間隔部後,所述穿孔用模具驅動部使所述穿孔用模具從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動。在該形態下,在拉鏈鏈條的間隔部被膜黏接機構的第1檢測部檢測到後,膜黏接機構的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使膜黏接用模具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與此並行地,拉近裝置的第1驅動部使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由此,拉鏈鏈條被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按壓至第1按壓位置,拉鏈鏈條被拉近至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位於工作位置的膜黏接用模具的第1止動件抵靠為止。由此,在膜黏接機構中拉鏈鏈條被定位。另外,在拉鏈鏈條的間隔部被穿孔機構的第2檢測部檢測到後,穿孔機構的穿孔用模具驅動部使穿孔用模具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與此並行地,拉近裝置的第2驅動部使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由此,拉鏈鏈條被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按壓至第2按壓位置,拉鏈鏈條被拉近至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位於工作位置的穿孔用模具的第2止動件抵靠為止。由此,在穿孔機構中拉鏈鏈條被定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2驅動部兼用作所述穿孔用模具驅動部。在該形態下,在拉鏈鏈條的間隔部被膜黏接機構的第1檢測部檢測到後,膜黏接機構的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使膜黏接用模具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並且拉近裝置的第1驅動部使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由此,拉鏈鏈條被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按壓至第1按壓位置,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位於工作位置的膜黏接用模具的第1止動件抵靠,在膜黏接機構中拉鏈鏈條被定位。另外,在拉鏈鏈條的間隔部被穿孔機構的第2檢測部檢測到後,拉近裝置的、兼用作穿孔用模具驅動部的第2驅動部工作,穿孔機構的穿孔用模具驅動部使穿孔用模具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並且使拉近裝置的第1按壓部件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由此,拉鏈鏈條被第1按壓部件在按壓地點按壓至第2按壓位置,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和位於工作位置的穿孔用模具的第2止動件抵靠,在穿孔機構中拉鏈鏈條被定位。通過對拉鏈鏈條進行按壓使其位移至第2按壓位置,拉鏈鏈條被向按壓地點側拉拽。 發明效果
在本發明涉及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中,通過有選擇地使拉近裝置的第1按壓部件向第1按壓位置或第2按壓位置移動,能夠利用不同的拉近量對拉鏈鏈條進行定位。因此,能夠針對用於定位的拉鏈鏈條的拉近量分別不同的多個加工機構、例如膜黏接機構和穿孔機構等適用共通的拉近裝置,從而能夠實現設備費的減少及製造成本的削減。
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樣的實施方式。圖1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以下也簡稱為“拉鏈製造裝置”)100的說明圖。圖2是表示由拉鏈製造裝置100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圖3是將連續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11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5是將黏接有加強膜12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13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拉鏈製造裝置100是用於對事先在左右一對長條狀的拉鏈帶1、1(參照圖3)的各相對緣部射出成形出合成樹脂製的鏈牙列2、2所得到的連續的拉鏈鏈條10實施後述的各種加工等來連續地量產圖17所示的作為完成品的拉鏈30的裝置。拉鏈鏈條10也可以說包括在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具有鏈牙列2、2的左右一對拉鏈牙鏈帶1a、1a。參照圖1,拉鏈製造裝置100具備: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第3設備130;以及輸送機構140,其用於將拉鏈鏈條10向第1設備110、接下來向第2設備120、接下來向第3設備130輸送。以下,將拉鏈鏈條10被送往的一側稱為“下游”,將輸送方向中與下游相反的一側稱為“上游”。在拉鏈製造裝置100中的第1設備110與第2設備120之間及第2設備120與第3設備130之間,分別設置有能夠供加工過程中的拉鏈鏈條10停留的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輸送機構140包括將拉鏈鏈條10在穿過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內外的輸送路徑中引導的驅動輥、張力輥、引導輥141、構成輸送路徑的各種部件等。輸送機構140能夠使拉鏈鏈條10的輸送暫時停止、使輸送方向成為反向而向上游側輸送、或者改變輸送速度。通過設置第1暫存部150a及第2暫存部150b,能夠分別相對於第1設備110、第2設備120及第3設備130獨立地驅動輸送機構140。
第1設備 通過輸送機構140將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供給至第1設備110,但是也可以使鏈牙列2、2為非嚙合狀態(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在第1設備110內成為嚙合狀態(閉合狀態)。第1設備110具備:間隔生成機構111,其用於在拉鏈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鏈牙列2部分地去除而在拉鏈帶1的相對緣部間形成間隔部11;膜黏接機構112,其用於在拉鏈鏈條10的左右拉鏈帶1、1中的與間隔部11的上游側大致一半部分對應的矩形區域黏接加強膜12;以及穿孔機構113,其用於在加強膜12中的下游側形成矩形形狀的穿孔部13。在第1設備110中拉鏈鏈條10在嚙合狀態下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及穿孔部13,因此左右拉鏈帶1、1在輸送過程中不會發生偏移。
間隔生成機構111在拉鏈鏈條10的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將閉合狀態的左右鏈牙列2部分地去除。由此,在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間形成表背貫穿的間隔部11。參照圖4,在間隔部11,在各拉鏈帶1的相對緣部殘留有比較厚的作為加強部分的芯部11a。鏈牙列2的有無、間隔部11、穿孔部13等成為此後步驟的定位的基準,由未圖示的感測器等檢測。膜黏接機構112從拉鏈鏈條10的表背兩側黏接加強膜12。加強膜12起到如下作用:在後述的打開件(20、21)的射出成形時能夠提高熔融樹脂的附著力,並且加強作為最終製品的單一拉鏈30的長度方向兩端部,由此提高操作性。參照圖6,在形成穿孔部13時,穿孔機構113對加強膜12中的穿孔部13的上游側的左右拉鏈帶1、1的各相對緣部同時各打穿2個、共計4個貫通孔14。
第2設備 通過第1設備110而被加工出間隔部11、加強膜12、穿孔部13等的拉鏈鏈條10在第1暫存部150a停留,並且通過輸送機構140被供給至第2設備120。第2設備120具備: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其用於使拉頭3從穿孔部13單側穿通在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中的一方(圖7中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的鏈牙列上;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其用於同時射出成形出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和2個上止部22,該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是拉頭3單側穿通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打開件,該2個上止部22是相對於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隔著穿孔部13在下游側相鄰的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2個上止部22;以及鏈條閉合機構123,其用於將上述至少局部呈打開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閉合。
圖7是將拉頭3單側穿通後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20、21)和上止部22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在第1設備110中呈閉合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至少在供拉頭3安裝的穿孔部13附近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局部呈打開狀態。此外,也可以在第2設備120的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的上游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完全呈打開狀態來進行拉頭3的單側穿通。為了使閉合狀態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成為打開狀態,例如通過在穿孔部13中貫穿銷等未圖示的嚙合解除部件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嚙合解除部件為起點逐個分離而成為打開狀態。另外,例如也可以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輸送路徑在上下方向上產生分支,從而使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以分支點為起點逐個分離。參照圖7,在本實施方式中,拉頭單側穿通機構121使拉頭3的左側的肩口3a從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的穿孔部13穿通黏接有加強膜12並且形成有貫通孔14的相對緣部之後,相對於拉頭3將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向下游輸送,由此使拉頭3配置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的鏈牙列2上。
參照圖8,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在單側穿通拉頭3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帶座棒的插座體20,在右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上射出成形出插棒21,同時在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上射出成形出上止部22。此外,拉鏈單位部(10A、10B)是指連續的拉鏈鏈條10中最終成為單一拉鏈30的部分,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同時成形出2個拉鏈單位部(10A、10B)中的一方的打開件(20、21)和另一方的上止部22。
圖10是在拉鏈鏈條10的背面側(圖10中裡側)示出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的下模124的俯視圖。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122具備下模124、未圖示的上模、用於向下模124及上模的模腔內供給熔融樹脂的澆道125。下模124及上模的模腔被分成與插棒21、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2個上止部22、22對應的4個模腔部。澆道125從作為熔融樹脂的澆口的直澆道126向4個模腔部產生分叉。帶座棒的插座體20成形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中的比穿孔部13靠上游側(圖10中上方)的黏接有加強膜12的相對緣部。插棒21成形在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右側的拉鏈牙鏈帶1a中的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對應的相對緣部。2個上止部22、22與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鏈牙列2、2的上游側端相鄰地成形。在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射出成形時,4個貫通孔14中也浸透熔融樹脂,在貫通孔14內固化的樹脂將拉鏈帶1的表背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連結。由此,能夠提高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相對於拉鏈帶1的固著力。在射出成形後的打開件(20、21)及上止部22固化後,使縮進下模124內的圖11所示的頂出銷127從下模124突出,由此能夠如圖12所示那樣使打開件(20、21)及上止部22從澆道125分離出來。接下來,如圖13所示,下模124(及上模)向拉鏈鏈條10的左右方向中的一個方向(圖13中右側)移動。由此,能夠抑制在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時拉鏈鏈條10或拉頭3與澆道125及直澆道126的接觸。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123而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鏈條閉合機構123具備:左右一對棒狀的嚙合部件123a、123a和用於使各嚙合部件123a沿著左右方向移動的驅動部(未圖示)。通過驅動部,各嚙合部件123a能夠在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和彼此靠近而將拉鏈鏈條10以使左右鏈牙列2、2嚙合的方式夾持的接近位置之間移動。雖然未圖示,但是在各嚙合部件123a設置有在處於接近位置時收容拉鏈帶1的帶槽。在拉頭3單側穿通在拉鏈鏈條10上之後,在輸送方向上拉鏈鏈條10中與拉頭3單側穿通的位置相比配置在上游側的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從初始位置向接近位置移動,使左右鏈牙列2、2的一部分嚙合。在將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暫且維持在接近位置的狀態下,將拉鏈鏈條10向下游輸送,由此能夠使對應的上游側拉鏈單位部10B的左右鏈牙列2、2閉合至上端或上端附近為止。然後,左右嚙合部件123a、123a返回初始位置。
第3設備 圖16是將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10截取示出的俯視圖。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鏈30的俯視圖,示出拉頭3被從上止部22下拉後的狀態。第3設備130具備:鏈條組合機構131,其用於組合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以及切斷機構133,其用於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將拉鏈鏈條10沿著寬度方向切斷。鏈條組合機構131將以圖15的狀態分離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組合。在圖16中,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未圖示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和插棒21已經組合,在該組合後將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向下游側輸送,由此下游側拉鏈單位部10A的拉頭3與上止部22抵靠而移動至其進一步向上方(上游側)的移動被限制的上止部限制位置。此外,能夠使該拉頭3的相對的移動並非移動至與上止部22抵靠為止,而是移動至圖17所示的上止部22近前的位置為止。在如圖16所示那樣拉頭3位於上止部限制位置時,上止部22的大部分隱蔽在拉頭3內。也可以在第3設備130中追加設置將位於該上止部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的拉頭下拉機構。拉頭下拉機構將位於上止部限制位置的拉頭3下拉而使上止部22露出。關於露出後的上止部22,能夠通過使用由攝影機等拍攝單元所取得的圖像的檢查機構、或者使用接觸式或非接觸式感測器的檢查機構來自動地檢查其是否正常地形成。或者,也能夠通過操作員的目視來檢查是否正常地形成。通過目視進行的檢查,也可以在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鏈鏈條10切斷為拉鏈30之後進行。另外,上述檢查功能的檢查對象,不僅包含上止部22,還能夠包含打開件(20、21)或下止部。在使打開件(20、21)組合後的上述拉頭3進行相對移動至上止部22近前的位置(參照圖17)為止的情況下,如上所述的上止部22的檢查能夠不追加拉頭下拉機構,而在後步驟中進行。接下來,通過切斷機構133將拉鏈鏈條10在與穿孔部13相對應的部位切斷,得到多個拉鏈30。方便起見,將通過拉頭下拉機構被從上止部限制位置下拉的狀態下的拉頭3示出在表示切斷後的拉鏈30的圖17中,但是在拉頭3下拉之後才由切斷機構133進行切斷。通過從穿孔部13被切斷,在拉鏈30的左右拉鏈牙鏈帶1a、1a的上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a,在拉鏈牙鏈帶1a、1a的下端部殘留有作為加強膜12的一部分的加強膜部12b。
在以上的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100中,將鏈條組合機構131設置於第3設備130,但是也可以如圖30所示那樣將鏈條組合機構131設置於第2設備。即,在圖30所示的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100a中,鏈條組合機構131組裝在第2設備120a而非第3設備130a中。在圖30中,對與鏈條組合機構131及拉鏈製造裝置100共通的機構等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拉鏈製造裝置100a中,由鏈條組合機構131進行的帶座棒的插座體20及插棒21的組合,在第2設備120a中在鏈條閉合機構123的閉合拉鏈鏈條10的步驟之後進行。
接著,對本發明涉及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進行說明。圖18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200的說明圖。在圖18中,示出了將定位系統200適用於已述的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100的第1設備110中的膜黏接機構112和在膜黏接機構112的下游側與膜黏接機構112相鄰的穿孔機構113的例子。
參照圖18,膜黏接機構112具備:作為膜黏接用模具的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其用於在拉鏈鏈條10中的將間隔部11的上游側大致一半部分夾著的矩形區域黏接加強膜12;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參照圖29),其用於使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在上下方向(上下方向是基於圖18等的紙面而言的)上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參照圖18)和隔著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彼此靠近的工作位置(參照圖20等)之間移動;以及作為檢測部(感測器)的接觸式或非接觸式的第1感測器(第1檢測部)114,其用於對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進行檢測。在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中,既可以一方是可動模而另一方是固定模,也可以雙方均是可動模,例如,能夠使第1上模112a是可動模,使第1下模112b是固定模。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在工作位置處與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靠近或接觸。在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設置有在工作位置處發揮功能的第1止動件116(參照圖22等)。參照圖22,第1止動件116包括:在第1上模112a的下表面的上游側設置的向下方突出的上段部116a、以及在第1下模112b的上表面的上游側設置的向上方突出的下段部116b。第1止動件116容許被夾在工作位置的第1上模112a與第1下模112b間的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向下游移動,但是不容許間隔部11的上游側的鏈牙列2向下游移動。換言之,與間隔部11在上游側相鄰的嚙合元件2a、即間隔部11的上游側的鏈牙列2的下游端的嚙合元件2a,與位於工作位置的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的第1止動件116抵靠,阻止其進一步向下游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將第1止動件116設置於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但是也可以將第1止動件116與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分開設置。
穿孔機構113具備:作為穿孔用模具的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其用於在加強膜12中的下游側形成矩形形狀的穿孔部13;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參照圖29),其用於使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參照圖18)和隔著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彼此靠近的工作位置(參照圖24等)之間移動;以及作為檢測部的非接觸式的第2感測器(第2檢測部)115,其用於對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進行檢測。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中,既可以一方是可動模而另一方是固定模,也可以雙方均是可動模,例如,能夠使第2上模113a是可動模,使第2下模113b是固定模。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在工作位置處與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靠近或接觸。在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設置有在工作位置處發揮功能的第2止動件117(參照圖26等)。參照圖26,第2止動件117包括:在第2上模113a的下表面的上游側設置的向下方突出的上段部117a、在第2下模113b的上表面的上游側設置的向上方突出的下段部117b。第2止動件117也與第1止動件116同樣地,容許被夾在工作位置的第2上模113a與第2下模113b間的間隔部11向下游移動,但是不容許間隔部11的上游側的鏈牙列2向下游移動。因此,與間隔部11在上游側相鄰的嚙合元件2a和位於工作位置的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的第2止動件117抵靠,阻止其進一步向下游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將第2止動件117設置於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但是也可以將第2止動件117與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分開設置。
定位系統200具備:分別設置於膜黏接機構112及穿孔機構113的上述第1感測器114及第2感測器115、以及第1止動件116及第2止動件117;以及拉近裝置210,其配置於穿孔機構113的下游側。圖19是圖18所示的拉近裝置的B-B線向視截面說明圖。拉近裝置210具備:第1按壓部件211,其呈盤狀,在按壓地點P(參照圖20等)對拉鏈鏈條10向下方進行按壓;呈銷狀的第2按壓部件212;作為按壓部件驅動部的第1驅動部213,其用於使第1按壓部件211在上方的初始位置(參照圖18等)和下方的第1按壓位置(參照圖21)之間移動;以及作為按壓部件驅動部的第2驅動部214,其用於經由第1驅動部213使第1按壓部件211在初始位置和下方的第2按壓位置(參照圖25)之間移動。第1驅動部213及第2驅動部214例如能夠由行程不同的驅動缸等構成。
參照圖19等,第1按壓部件211的支承軸211a和第2按壓部件212由連結杆215連結。連結杆215的中間部以連結杆215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於作為靜止部件的樞軸部216的一端。樞軸部216的另一端固定於框架217。第1驅動部213包括能夠上下進行伸縮的第1杆213a。第1杆213a的下端部經由連結部件213b與第1按壓部件211的支承軸211a連結。在第1驅動部213開始工作而使第1杆213a下降時,第1按壓部件211從初始位置下降至第1按壓位置。通過第1按壓部件211下降至第1按壓位置,第1按壓部件211將拉鏈鏈條10向下方進行按壓,按壓地點P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0被向按壓地點P側拉拽。在第1按壓部件211下降至第1按壓位置時,連結杆215以靜止狀態的樞軸部216為中心逆時針旋轉,由此第2按壓部件212被向上方抬起(參照圖21等)。由此,通過第2按壓部件212將拉鏈鏈條10向與第1按壓部件211相反的一側的上方按壓,能夠使拉鏈鏈條10的拉近量增加。
第2驅動部214包括能夠上下伸縮的第2杆214a。第2杆214a的下端部經由連結板214b與第1驅動部213連結。在第2驅動部214開始工作使第2杆214a下降時,經由連結板214b,在第1杆213a為縮小狀態(初始位置)下第1驅動部213從初始位置下降。與此相伴,第1按壓部件211下降至與第1按壓位置不同的第2按壓位置(參照圖25)。在第1按壓部件211的第1按壓位置處和第2按壓位置處,使拉鏈鏈條10從原本的上下方向上的輸送位置起位移的量不同。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1按壓位置處的拉鏈鏈條10的位移量(下壓量)比在第2按壓位置處的拉鏈鏈條10的位移量稍大。與此相伴,關於第2按壓部件212對拉鏈鏈條10的向上方的上推量,也是在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的情況下比在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的情況下稍大。
圖18等所示的附圖標記220a是從下方支承被第1按壓部件211向下方按壓的拉鏈鏈條10的第1支承部。第1支承部220a在緊挨著穿孔機構113的下游並且在緊挨著拉近裝置210的第1按壓部件211對拉鏈鏈條10進行下壓的按壓地點P的上游設置,從下方將拉鏈鏈條10支承於上下方向上的輸送位置。由此,在第1按壓部件211在按壓地點P對拉鏈鏈條10進行下壓時,按壓地點P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0從第1支承部220a向下方位移。另外,如圖18等所示的附圖標記220b是從上方對被第2按壓部件212向上方按壓的拉鏈鏈條10進行支承的第2支承部。第2支承部220b在緊挨著第2按壓部件212將拉鏈鏈條10向上方按壓的地點的下游設置,從上方將拉鏈鏈條10支承於上下方向上的輸送位置。由此,在第2按壓部件212將拉鏈鏈條10向上方按壓時,該按壓地點下游側的拉鏈鏈條10從第2支承部220b向上方位移。如以上所述,通過第1按壓部件211將拉鏈鏈條10向第1支承部件220a的下方進行按壓,並且通過第2按壓部件212將拉鏈鏈條10向第2支承部220b的上方進行按壓,由此能夠使拉鏈鏈條10的拉近量增加。此外,第2支承部220b也可以由在拉鏈鏈條10的下方配置的輸送輥和在拉鏈鏈條10的上方配置的壓輥構成。
圖29是表示定位系統200的控制結構的方塊圖。定位系統200包括控制器201。控制器201從膜黏接機構112的第1感測器114接收到檢測到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的檢測信號時,分別向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及拉近裝置210的第1驅動部213發送工作信號。由此,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使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並且第1驅動部213使第1按壓部件211從初始位置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另外,控制器201在從穿孔機構113的第2感測器115接收到檢測到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的檢測信號時,分別向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及拉近裝置210的第2驅動部214發送工作信號。由此,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使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並且第2驅動部214經由第1驅動部213使第1按壓部件211從初始位置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
接著,對膜黏接機構112中的拉鏈鏈條10的定位步驟進行說明。圖18是拉鏈鏈條10的定位步驟中即將檢測到間隔部11之前的狀態。圖20是表示從圖18的狀態起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移動至工作位置的狀態的說明圖。圖21是表示從圖20的狀態起拉鏈鏈條10被定位的狀態的說明圖。圖22是圖21的圈定部分C的放大圖。左右鏈牙列2、2間為嚙合狀態的拉鏈鏈條10被輸送機構140輸送至第1設備110的膜黏接機構112,當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靠近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時,第1感測器114檢測到間隔部11,將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器201。由此,控制器201向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及拉近裝置210的第1驅動部213發送工作信號。由此,首先,如圖20所示那樣,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使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參照圖20)。由此,第1上模112a的上段部116a和第1下模112b的下段部116b靠近而構成第1止動件116(參照圖22)。接著,第1驅動部213使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由此,按壓地點P的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0被向按壓地點P側拉拽而被拉近。此時,穿孔機構113的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位於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不會妨礙拉鏈鏈條10的拉近。間隔部11在位於工作位置的第1上模112a與第1下模112b間向下游移動,但是與間隔部11在上游側相鄰的嚙合元件2a和第1止動件116抵靠,阻止其進一步向下游移動。由此,如圖21所示那樣,拉鏈鏈條10被精確地定位在第1上模112a與第1下模112b間的規定的位置,在拉鏈鏈條10黏接加強膜12。然後,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和第1按壓部件211返回初始位置。
接著,黏接有加強膜12的拉鏈鏈條10被輸送機構140輸送至第1設備110的穿孔機構113,在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靠近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時(參照圖23),第2感測器115檢測到間隔部11,將檢測信號傳送至控制器201。由此,控制器201向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及拉近裝置210的第2驅動部214發送工作信號。由此,首先,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使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從初始位置移動至工作位置(參照圖24)。由此,第2上模113a的上段部117a和第2下模113b的下段部117b靠近而構成第2止動件117(參照圖26)。接著,第2驅動部214經由第1驅動部213使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由此,按壓地點P的上游側的拉鏈鏈條10被向按壓地點P側拉拽而被拉近。此時,膜黏接機構112的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位於彼此遠離的初始位置,不會妨礙拉鏈鏈條10的拉近。間隔部11在位於工作位置的第2上模113a與第2下模113b間向下游移動,但是與間隔部11在上游側相鄰的嚙合元件2a和第2止動件117抵靠,阻止其進一步向下游移動。由此,如圖25所示那樣,拉鏈鏈條10被精確地定位在第2上模113a與第2下模113b間的規定的位置,在拉鏈鏈條10形成穿孔部13。
圖27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10的定位系統200a中的拉近裝置的變形例的說明圖。該定位系統200a中,拉近裝置210a的第2驅動部214c兼用作用於對作為穿孔機構113的穿孔用模具的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進行驅動的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這一點與已述的第1實施方式的定位系統200不同。此外,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定位系統200實質上相同的結構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或者在圖27及圖28中省略圖示。定位系統200a具備:分別設置於膜黏接機構112及穿孔機構113的第1感測器114及第2感測器115以及第1止動件116及第2止動件117;和配置在穿孔機構113的下游側的拉近裝置210a。拉近裝置210a具備第1按壓部件211、第2按壓部件212、用於使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的第1驅動部213和第2驅動部214c。第2驅動部214c經由連結板214d使第1驅動部213升降,由此能夠將第1按壓部件211下壓至第2按壓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經由第1驅動部213將第1按壓部件下壓至第2按壓位置的同時,第2驅動部214還能夠使穿孔機構113的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從初始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動。以下,對由定位系統200a進行的膜黏接機構112及穿孔機構113中的拉鏈鏈條10的定位步驟進行說明。
與第1實施方式的定位系統200同樣地,在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靠近膜黏接機構112的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時,第1感測器114檢測到間隔部11,與此相應地,第1上模112a及第1下模112b移動至工作位置,並且拉近裝置210a的第1驅動部213使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第1按壓位置。由此,與間隔部11在上游側相鄰的嚙合元件2a和第1止動件116抵靠,拉鏈鏈條10被精確地定位在第1上模112a與第1下模112b間的規定的位置,黏接加強膜12。接著,在拉鏈鏈條10的間隔部11靠近穿孔機構113的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時,第2感測器115檢測到間隔部11,與此相應地,拉近裝置200a的第2驅動部214c在使第2上模113a及第2下模113b移動至工作位置的同時經由第1驅動部213使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第2按壓位置。由此,與間隔部11在上游側相鄰的嚙合元件2a和第2止動件117抵靠,拉鏈鏈條10被精確地定位在第2上模113a與第2下模113b間的規定的位置。圖28是表示在穿孔機構113中通過圖27的拉近裝置200a對拉鏈鏈條10進行定位後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7及圖28中的附圖標記218是將拉鏈鏈條10引導至穿孔機構113的第2上模113a與第2下模113b間的鏈條導向件。鏈條導向件218是使拉鏈鏈條10沿著輸送方向通過的框狀部件,經由支承部件219支承於穿孔機構113的第2上模113a。圖27及圖28中的附圖標記218a是以使第2下模113b在工作位置不與鏈條導向件218發生干擾的方式設置的凹部,第1上模113a在工作位置也不與鏈條導向件218發生干擾。
1:拉鏈帶 2:鏈牙列 2a: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 10:拉鏈鏈條 11:間隔部 12:加強膜 13:穿孔部 30:拉鏈 100、100a: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 110:第1設備 111:間隔生成機構 112:膜黏接機構 112a:第1上模(膜黏接用模具) 112b:第1下模(膜黏接用模具) 113:穿孔機構 113a:第2上模(穿孔用模具) 113b:第2下模(穿孔用模具) 114:第1感測器(檢測部) 115:第2感測器(檢測部) 116:第1止動件(止動件) 117:第2止動件(止動件) 120、120a:第2設備 121: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122: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 123:鏈條閉合機構 130、130a:第3設備 131:鏈條組合機構 133:切斷機構 140:輸送機構 200、200a: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201:控制器 202: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 203:穿孔用模具驅動部 210、210a:拉近裝置 211:第1按壓部件 212:第2按壓部件 213:第1驅動部 213a:第1杆 214、214c:第2驅動部 214a:第2杆 215:連結杆 216:樞軸部 220a:第1支承部 220b:第2支承部 C:圈定部分 P:按壓地點
圖1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的說明圖。 圖2是表示由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進行的加工步驟的流程圖。 圖3是將連續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4是將形成有間隔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5是將黏接有加強膜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6是將形成有穿孔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7是將單側穿通拉頭後的打開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8是將射出成形有打開件和上止部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9是將從打開狀態變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0是在拉鏈鏈條的背面側示出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的俯視圖。 圖11是圖10的A-A線概略截面圖。 圖12是表示使頂出銷從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突出的狀態的與圖11同樣的截面圖。 圖13是表示使上止部及打開件射出成形機構的下模向拉鏈鏈條的右側移動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14是將通過鏈條閉合機構開始形成閉合狀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5是將從圖14的狀態起向下游輸送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6是將帶座棒的插座體和插棒組合的狀態下的拉鏈鏈條截取示出的俯視圖。 圖17是表示完成後的拉鏈的俯視圖,示出拉頭從上止部被下拉後的狀態。 圖18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的說明圖,是在膜黏接機構中的拉鏈鏈條的定位步驟中剛剛檢測到間隔部之後的狀態。 圖19是圖18所示的拉近裝置的B-B線向視截面說明圖。 圖20是表示從圖18的狀態起第1上模及第1下模移動至工作位置後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1是表示從圖20的狀態起拉鏈鏈條被定位後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2是圖21的圈定部分C的放大圖。 圖23是在穿孔機構中的拉鏈鏈條的定位步驟中剛剛檢測到間隔部之後的狀態。 圖24是表示從圖23的狀態起第2上模及第2下模移動至工作位置後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5是表示從圖24的狀態起拉鏈鏈條被定位後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6是圖25的圈定部分D的放大圖。 圖27是概略地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涉及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中的拉近裝置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8是表示在穿孔機構中通過圖27的拉近裝置將拉鏈鏈條定位後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29是表示定位系統200的控制結構的方塊圖。 圖30是概略地表示合成樹脂製拉鏈製造裝置的另一實施方式的說明圖。
2:鏈牙列 2a:與間隔部相鄰的嚙合元件 10:拉鏈鏈條 11:間隔部 112:膜黏接機構 112a:第1上模(膜黏接用模具) 112b:第1下模(膜黏接用模具) 113:穿孔機構 113a:第2上模(穿孔用模具) 113b:第2下模(穿孔用模具) 114:第1感測器(檢測部) 115:第2感測器(檢測部) 116:第1止動件(止動件) 200: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210:拉近裝置 211:第1按壓部件 212:第2按壓部件 213:第1驅動部 213a:第1杆 214:第2驅動部 214a:第2杆 215:連結杆 216:樞軸部 220a:第1支承部 220b:第2支承部 C:圈定部分 P:按壓地點

Claims (6)

  1. 一種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該拉鏈鏈條(10)在長度方向上每隔規定間隔地具有未設置鏈牙列(2)的間隔部(11),所述拉鏈鏈條(10)的定位系統(200、200a)的特徵在於,包括: 檢測部(114、115),其用於對所述間隔部(11)進行檢測; 拉近裝置(210、210a),其用於在所述檢測部(114、115)檢測到所述間隔部(11)後,通過在按壓地點(P)對所述拉鏈鏈條(10)進行按壓,將所述拉鏈鏈條(10)向所述按壓地點(P)側拉拽;以及 止動件(116、117),其對被所述拉近裝置(210、210a)向所述按壓地點(P)側拉拽的所述拉鏈鏈條(10)中的與所述間隔部(11)相鄰的嚙合元件(2a)的向所述按壓地點(P)側的移動進行限制, 所述拉近裝置(210、210a)包括在所述按壓地點(P)對所述拉鏈鏈條(10)進行按壓的第1按壓部件(211), 所述第1按壓部件(211)能夠在初始位置和對所述拉鏈鏈條(10)進行按壓的第1按壓位置之間移動,並且能夠在所述初始位置與第2按壓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2按壓位置是對所述拉鏈鏈條(10)進行按壓使所述拉鏈鏈條(10)位移的量與所述第1按壓位置不同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其中 所述拉近裝置(210、210a)包括: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所述第1按壓位置的第1驅動部(213);以及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所述第2按壓位置的第2驅動部(214、214c)。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其中 所述拉近裝置(210、210a)包括第2按壓部件(212),該第2按壓部件(212)在所述第1按壓部件(211)在所述按壓地點(P)對所述拉鏈鏈條(10)進行按壓時,在所述按壓地點(P)的下游側或上游側從與所述第1按壓部件(211)相反的一側對所述拉鏈鏈條(10)進行按壓。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其中 所述檢測部(114、115)包括設置於膜黏接機構(112)的第1檢測部(114)和設置於穿孔機構(113)的第2檢測部(115), 所述拉近裝置(210、210a)的所述第1驅動部(213)在所述第1檢測部(114)檢測到所述間隔部(11)後,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所述第1按壓位置,所述拉近裝置(210、210a)的所述第2驅動部(214、214c)在所述第2檢測部(115)檢測到所述間隔部(11)後,使所述第1按壓部件(211)移動至所述第2按壓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其中 所述膜黏接機構(112)具備膜黏接用模具(112a、112b)和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該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用於使所述膜黏接用模具(112a、112b)在初始位置和與所述拉鏈鏈條(10)的所述間隔部(11)靠近或接觸的工作位置之間移動, 所述穿孔機構(113)具備穿孔用模具(113a、113b)和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該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用於使所述穿孔用模具(113a、113b)在初始位置和與所述拉鏈鏈條(10)的所述間隔部(11)靠近或接觸的工作位置之間移動, 所述止動件(116、117)包括設置於所述膜黏接用模具(112a、112b)的第1止動件(116)和設置於所述穿孔用模具(113a、113b)的第2止動件(117), 在所述第1檢測部(114)檢測到所述間隔部(11)後,所述膜黏接用模具驅動部(202)使所述膜黏接用模具(112a、112b)從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動, 在所述第2檢測部(115)檢測到所述間隔部(11)後,所述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使所述穿孔用模具(113a、113b)從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移動。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其中 所述第2驅動部(214c)兼用作所述穿孔用模具驅動部(203)。
TW109138332A 2020-07-15 2020-11-04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TWI764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78766.0A CN113940487B (zh) 2020-07-15 2020-07-15 拉链链条的定位系统
CN202010678766.0 2020-07-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802A TW202203802A (zh) 2022-02-01
TWI764355B true TWI764355B (zh) 2022-05-11

Family

ID=79326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8332A TWI764355B (zh) 2020-07-15 2020-11-04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40487B (zh)
TW (1) TWI76435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0313A (ja) * 2002-04-18 2003-11-05 Chang-Wen Cao 閉口ファスナーの上下止め発射成型機
CN102204740A (zh) * 2011-04-21 2011-10-05 顾振才 一种全自动超声波贴胶制孔机
TW201531254A (zh) * 2014-02-13 2015-08-16 Ykk Corp 牙鏈的緩衝裝置
TW201532542A (zh) * 2013-12-16 2015-09-01 Ykk Corp 拉鏈鏈條的空隙部加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01024C3 (de) * 1978-01-11 1980-07-17 Optilon W. Erich Heilmann Gmbh, Cham (Schweiz)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ntfernen eines Verschlußgliederreihenabschnittes aus einer füllseelenfreien ReiBverschlußkette
JPH07163408A (ja) * 1993-12-14 1995-06-27 Ykk Kk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下止め取付機における位置決め装置
TW576341U (en) * 2003-01-24 2004-02-11 Jung-Yuan Cheng Positioning device for a zipper machine
JP2007267828A (ja) * 2006-03-30 2007-10-18 Ykk Corp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CN202800380U (zh) * 2012-06-15 2013-03-20 佛山市煜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连续定寸定位装置
CN105025749B (zh) * 2013-12-16 2017-12-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链条的空隙部加工装置
WO2015107621A1 (ja) * 2014-01-14 2015-07-23 Ykk株式会社 止部材成形装置
CN106723704B (zh) * 2016-12-23 2019-05-17 福建晋江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短拉链的自动打上止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67203B (zh) * 2017-03-07 2021-01-12 Ykk株式会社 拉链链条的定位装置及拉链链条的空间形成装置
CN109463851B (zh) * 2017-09-07 2021-07-20 Ykk株式会社 连续拉链牙链链带加工机
WO2019073580A1 (ja) * 2017-10-12 2019-04-18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製造装置
CN213405092U (zh) * 2020-07-15 2021-06-11 Ykk株式会社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0313A (ja) * 2002-04-18 2003-11-05 Chang-Wen Cao 閉口ファスナーの上下止め発射成型機
CN102204740A (zh) * 2011-04-21 2011-10-05 顾振才 一种全自动超声波贴胶制孔机
TW201532542A (zh) * 2013-12-16 2015-09-01 Ykk Corp 拉鏈鏈條的空隙部加工裝置
TW201531254A (zh) * 2014-02-13 2015-08-16 Ykk Corp 牙鏈的緩衝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40487A (zh) 2022-01-18
TW202203802A (zh) 2022-02-01
CN113940487B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3634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members
CN213405092U (zh)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JP2007267828A (ja)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TWI535396B (zh) 拉鏈組裝裝置
CN104703771B (zh) 止挡构件成形装置
EP009906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pin fittings to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ble end stop
TWI764355B (zh)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JP3423479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部におけるファスナーエレメント除去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I573538B (zh) 反開式拉鏈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US4307500A (en) Apparatus for severing and pairing slide fastener stringers
JPH0128564B2 (zh)
TWI765408B (zh) 拉頭的鎖定解除系統及鎖定解除方法
TWI774127B (zh) 拉鏈鏈條的組合方法及組合機構
US4495695A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having separable end stop
JPH0114171Y2 (zh)
TWI763104B (zh) 拉頭單側穿通機構
TWI834056B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JPH10286107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8806028A (zh) 链条定位机构
CN216373392U (zh) 一种拉链拼插装置
CN112265231B (zh) 一种滑块机械式斜顶机构
CN118806025A (zh) 链条组合机构
JPH0615001Y2 (ja) 射出成形装置
JPS59194848A (ja) 転写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KR870001387B1 (ko) 플라스틱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