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7704B -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 Google Patents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7704B
TWI637704B TW106132739A TW106132739A TWI637704B TW I637704 B TWI637704 B TW I637704B TW 106132739 A TW106132739 A TW 106132739A TW 106132739 A TW106132739 A TW 106132739A TW I637704 B TWI637704 B TW I63770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bracket
main body
slider
lower br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2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4466A (zh
Inventor
辻村仁邦
中口裕晶
吳克均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27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3770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7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77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4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4466A/zh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及拉鏈的最終加工機。關於拉鏈,即使是無拉片的拉頭或拉片的貫穿孔小的拉頭,都要穩定地保持拉頭,以使鏈條穿過。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包括:下支架(20、20S、20T),在鏈條路徑的下方,從下方保持主體,鏈條路徑用於移送一對鏈牙列(F3、F3)已呈咬合狀態的鏈條(C),並且使鏈條穿過上下反向的拉頭(S)的主體(1);上支架(40、40S),從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的其中一側和上方保持主體,且相對於下支架以沿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能夠擺動地受到支撐;及擺動裝置(50、56),使上支架擺動。

Description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在對構成拉鏈(slide fastener)的零件進行裝配時,使一對鏈牙(element)列已呈咬合的狀態的鏈條(chain)穿過拉頭(slider)的主體而最終加工成一體的最終加工機、以及在最終加工機中保持主體的支架(holder)。
作為以往的最終加工機,已有使鏈條穿過附有拉片的拉頭(專利文獻1)。該最終加工機具備保持拉頭的拉頭支架。拉頭支架具備:擋塊(stopper block),載置著將上下設為反向的(以下稱作“上下反向的”)拉頭;以及卡止塊,卡止住拉頭的下垂的拉片。而且,卡止塊具備擺動的卡止桿(lever),通過將卡止桿的前部穿過拉片的貫穿孔,從而穩定地保持拉頭。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215771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最終加工機中,無法使卡止桿的前部穿過無拉片的拉頭。而且,對於拉片的貫穿孔小的拉頭,難以讓卡止桿的前部穿過。其結果,無法穩定地保持拉頭,無法使鏈條穿過拉頭。
此外,無拉片的拉頭例如被銷售給服裝廠商(apparel maker)的顧客。顧客將自已喜好的拉片安裝到無拉片的拉頭上,而完成拉鏈。
本發明是考慮到所述實際情況而創作,其目的在於,即使是無拉片的拉頭或拉片的貫穿孔小的拉頭,也能夠穩定地保持拉頭,以使鏈條穿過。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包括:下支架,在鏈條路徑的下方,從下方保持主體,所述鏈條路徑用於移送使一對鏈牙列已呈咬合的狀態的鏈條,並且使鏈條穿過上下反向的拉頭的主體;上支架,從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的其中一側和上方保持主體,並且相對於下支架以沿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能夠擺動地受到支撐;以及擺動裝置,使上支架擺動。
對於下支架與上支架,作為用於穩定地保持拉頭的理想構造的一例,可列舉以下者。 此外,被支架設為對象的主體包括:上下相向的上翼板和下翼板、及將上翼板與下翼板上下接合的柱。並且,下支架具備載置上翼板的載置孔。而且,上支架包括:上按壓部,從上方按壓主體;以及前表面按壓部,按壓上翼板、下翼板及柱中的至少一者的前表面。
對於下支架,作為更具體的構造的一例,可列舉以下者。 下支架包括第1下支架構件與第2下支架構件,該第1下支架構件與第2下支架構件是在鏈條的下游方向依序配置,並且協同地從下方保持主體。而且,第1下支架構件與第2下支架構件在彼此的上部間具備載置孔和收容空間部。並且,第2下支架構件將上支架以能夠擺動的方式加以支撐。
對於擺動裝置,作為具體構造的一例,可列舉以下者。 擺動裝置包括:彈性構件,使上支架朝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中的一方向位移;以及驅動裝置,使上支架朝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位移。
作為使用所述支架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的一例,可列舉以下者。 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包括:第1移送裝置,移送預定要切斷的鏈條連續而成的連續鏈條;切刀(cutter),將由第1移送裝置所移送的連續鏈條予以切斷;第2移送裝置,移送被切斷的鏈條;以及上述支架。所述支架是上下反向地保持用於讓所述鏈條穿過的主體,所述鏈條是由第2移送裝置所移送。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支架,由於從上下保持主體,因此與拉片的有無或拉片貫穿孔的大小無關,能夠穩定地保持拉頭。
而且,在使用具備上按壓部和前表面按壓部的上支架的情況下,支架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拉頭,因此容易使鏈條穿過主體。
根據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即使是無拉片的拉頭,也能夠使鏈條穿過拉頭。
拉鏈F如圖10(A)所示,具備:一對拉鏈牙鏈帶(fastener stringer)F1、F1;拉頭S,使一對拉鏈牙鏈帶F1、F1開閉;第1止件T1,在一對拉鏈牙鏈帶F1、F1延伸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規定拉頭S的移動範圍;以及未圖示的第2止件,在一對拉鏈牙鏈帶F1、F1延伸的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規定拉頭S的移動範圍。
一對拉鏈牙鏈帶F1、F1具備:一對帶(tape)F2、F2,為帶狀且在帶寬度方向上相向;以及一對鏈牙列F3、F3,分別固定於一對帶F2、F2的相向的側緣部。此外,鏈牙列F3有:如圖示例般,將單絲(monofilament)彎曲成線圈(coil)狀,由該線圈的一圈量的鏈牙多個連續而成者;或者雖未圖示,將多個鏈牙相對於帶而在其延伸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固定而成者等。 而且,如圖10(B)所示,將一對拉鏈牙鏈帶F1、F1已在一對鏈牙列F3、F3處咬合者稱作鏈條C。而且,在拉鏈F的生產過程中,存在稱作連續鏈條者。並且,連續鏈條是由預定要切斷的鏈條C連續而成,通過將連續鏈條切斷,而形成鏈條C。
以下,使用彼此正交的三根直線方向來規定方向。 第1直線方向是使一對拉鏈牙鏈帶F1相向的方向,換言之,是一對鏈牙列F3、F3相向的方向,稱作左右方向或寬度方向。此外,鏈條C或連續鏈條為帶狀,其帶寬方向為左右方向。所謂左右方向,是指圖10(A)及圖10(B)的左右方向。 第2直線方向是一對拉鏈牙鏈帶F1的長邊方向,換言之,是帶狀的鏈條C的延伸方向,稱作長邊方向或前後方向。所謂前方向,是指在將一對拉鏈牙鏈帶F1拉合時(使一對鏈牙列F3、F3咬合時)使拉頭S移動的方向。所謂後方向,是指在將一對拉鏈牙鏈帶F1拉開時(使一對鏈牙列F3、F3分離時)使拉頭S移動的方向。所謂前方向,是指圖10(A)及圖10(B)的上方向,所謂後方向,是指圖10(A)及圖10(B)的下方向。 第3直線方向是拉鏈牙鏈帶F1的厚度方向,換言之,是帶F2或鏈牙列F3的厚度方向,稱作上下方向。所謂上方向,是指相對於圖10(A)及圖10(B)的紙面而正交的方向中朝向跟前的方向。所謂下方向,是指相對於圖10(A)及圖10(B)的紙面而正交的方向中的朝向縱深的方向。
第1止件T1被稱作上止件,相對於各帶F2而固定於其長邊方向的前端部。 第2止件被稱作開離嵌插件,具備被固定於其中一個帶的插棒(separable pin)和被固定於另一個帶的插座(retainer box)。插棒與插座是通過將插棒插入至插座而一體化。
拉頭S的一例如圖11(A)至圖11(C)所示,具備拉片。拉頭S具備:主體1,可使一對拉鏈牙鏈帶開閉;拉片2,配置在主體1上,並且可前後轉動;控制爪3,載置於主體1上,並且根據拉片2的形態來將主體1控制為可移動及不可移動;彈簧構件4,從上方按壓控制爪;以及罩5,是覆蓋控制爪3的罩5,且在其內部固定彈簧構件4,並且將拉片2連結於主體1。此外,關於拉片2,所謂轉動,是指開閉拉頭S時操作拉片2來前後轉動時的動作。
拉片2是沿轉動時的半徑方向延伸,在半徑方向的一端部具備成為轉動中心的軸部2a,在半徑方向的另一端部具備用於抓住拉片2的抓住部2b。更詳細而言,拉片2在半徑方向的其中一側具備使罩5穿過的貫穿孔2c。相對於貫穿孔2c,半徑方向的另一側的部分為抓住部2b,形成貫穿孔2c的框部中的、相對於抓住部2b而在半徑方向上相向的部分為軸部2a。該軸部2a被配置於主體1上,在軸部2a上配置控制爪3。
主體1具備:上翼板1a與下翼板1b,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地相向;柱1c,將上翼板1a與下翼板1b的前部彼此的相向之間,在彼此的左右方向中間部予以接合,且被夾在一對鏈牙列之間;凸緣(flange)1d,從上翼板1a與下翼板1b的至少一者(圖示例中為兩者)的左右端部,朝縮窄上翼板1a與下翼板1b的相向間隔的方向突出;以及前後的安裝柱1e、1f,突出至上翼板1a的上表面側。在該前後的安裝柱1e、1f安裝罩5。並且,由前後的安裝柱1e、1f和罩5,形成使拉片2的軸部2a穿過而安裝的拉片安裝部。 而且,在主體1中,作為其內部空間而形成有:鏈牙通路,是沿前後方向貫穿的鏈牙通路,且前側通過柱1c而分支為兩股;以及布帶槽,連通於鏈牙通路,並且朝左右開口。一對鏈牙列穿過鏈牙通路,且對應側的帶穿過各布帶槽。
罩5朝下開口。而且,罩5在其內部具備對彈簧構件4進行鉚接固定的、未圖示的鉚接部。
控制爪3是通過彈簧構件4而按入,其一端部(後端部)突入鏈牙通路內,且碰撞至鏈牙列的鏈牙而將拉頭S控制為不可移動。而且,當拉片2朝遠離主體1的方向位移時,控制爪3的一端部從鏈牙通路中脫出,從而將拉頭S控制為可移動。
所述拉頭S是有拉片的拉頭S,但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的對象也包含無拉片的拉頭。而且,所述拉頭S是有控制爪3的拉頭S,但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的對象也包含無控制爪的拉頭。而且,所述拉頭S是有罩5的拉頭S,但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的對象也包含無罩的拉頭。 更詳細而言,被本發明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作為對象的拉頭具備上翼板1a、下翼板1b及柱1c。而且,也有時具備從上翼板1a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 所謂從上翼板1a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若為圖11(A)至圖11(C)的示例,則是如拉片2、拉片安裝部(構成拉片安裝部的罩5、前後的安裝柱1e、1f)般,從上翼板1a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以下,對本發明的拉鏈的第1實施方式的最終加工機進行說明。
拉鏈的第1實施方式的最終加工機如圖8所示,具備:第1移送裝置10,將預定要切斷的鏈條C連續而成的連續鏈條C1沿著其長邊方向予以移送;切刀11,將由第1移送裝置10所移送的連續鏈條C1予以切斷;第2移送裝置12,移送被切斷的鏈條C;支架裝置13,將用於使由第2移送裝置12所移送的鏈條C穿過的主體1上下反向地予以保持;主體供給裝置14,對支架裝置13供給主體1;以及上止件成形裝置15,對通過支架裝置13的一對帶射出成形上止件。
以後,在最終加工機的說明中,對術語規定如下。 所謂連續鏈條路徑,是指移送連續鏈條的路徑。 所謂鏈條路徑,是指移送鏈條的路徑,尤其是將鏈條沿著其長邊方向呈一直線地移送的路徑。 所謂上游方向,若以鏈條路徑來說明,則是指從鏈條路徑的一點開始鏈條受到移送的方向,也稱作逆行方向。 所謂下游方向,若以鏈條路徑來說明,則是指從鏈條路徑的一點開始移送鏈條的方向,也稱作行進方向。 所謂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是指從鏈條路徑中筆直地移送鏈條的直線的某一點朝向另一點的方向,包含行進方向與逆行方向。 所謂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是指在鏈條路徑上行進的鏈條的寬度方向。
第1移送裝置10具備:輥(roller)裝置10a;引導(guide)裝置10s,相對於輥裝置10a而在下游側、相對於切刀11而在上游側引導連續鏈條C1,並且對切斷後的連續鏈條C1的前端部進行支撐;第1夾鉗(gripper)裝置12a,相對於引導裝置10s而在下游側、相對於切刀11而在上游側,從連續鏈條C1厚度方向夾住連續鏈條C1的前端部,並且將連續鏈條C1拉出一根鏈條C的長度;以及第2夾鉗裝置12b,在預定切斷的鏈條C的下游側部分,從連續鏈條C1厚度方向夾住連續鏈條C1的前部。
輥裝置10a具備:多組輥組(roller set),所述輥組包含使連續鏈條C1穿過的上下相向的兩個輥10b、10b;以及多個捲繞輥10c,捲繞連續鏈條C1而改變連續鏈條C1的行進方向。 而且,對於輥組,既可將兩個輥10b中的其中一者設為驅動輥,而將另一者設為從動輥,也可均設為從動輥。當輥組包含驅動輥與從動輥時,被夾在驅動輥與從動輥之間的連續鏈條C1通過驅動輥的旋轉而被送出,通過連續鏈條C1的移動來使從動輥旋轉。 引導裝置10s具備一對引導構件10t、10t,該一對引導構件10t、10t從連續鏈條C1厚度方向的兩面即表背面來引導連續鏈條C1。
第1夾鉗裝置12a具備按壓至連續鏈條C1前端部的一對按壓構件12a1、12a1。一對按壓構件12a1、12a1是可往復運動地設置,以便相對於連續鏈條C1而從與連續鏈條C1表背面相向的上下方向來接近及遠離,通過彼此接近(往動)來保持連續鏈條C1的前端部,通過彼此遠離(復動)來放開鏈條C。 而且,第1夾鉗裝置12a是使一對按壓構件12a1、12a1可沿著連續鏈條路徑而往復運動一根鏈條C的長度地設置。並且,一對按壓構件12a1、12a1夾著連續鏈條C1的前端部,將連續鏈條C1沿著路徑而拉出相當於一根鏈條C的長度(往動)。而且,第2夾鉗裝置12b是較第1夾鉗裝置12a而在上游側,夾住被移送出一根長度量的連續鏈條C1中的、預定要筆直地切斷的鏈條C。
第2夾鉗裝置12b具備按壓至連續鏈條C1的一對按壓構件12b1、12b1。第2夾鉗裝置12b的一對按壓構件12b1、12b1也與第1夾鉗裝置12a的一對按壓構件12a1、12a1同樣,是可往復運動地設置,以便相對於連續鏈條C1而從與其表背面相向的上下方向來接近及遠離。
切刀11相對於第1移送裝置10而配置在下游側。而且,切刀11在相對於連續鏈條C1的表背面而相向的方向即上下方向具備一對刀刃11a、11a。穿過一對刀刃11a、11a之間的連續鏈條C1通過一對刀刃11a、11a相對地接近而被切斷。並且,被切斷的連續鏈條C1的前部成為鏈條C。此外,當被切刀11切斷時,連續鏈條C1的前部會因自重而欲下垂,因此,為了盡可能防止此現象,前述的引導裝置10s保持著連續鏈條C1的前部。
第2移送裝置12具備:第1夾鉗裝置12a及第2夾鉗裝置12b,是所述的第1夾鉗裝置12a及第2夾鉗裝置12b,協同地使夾著被切斷的鏈條C的彼此的一對按壓構件朝向下方移動;以及第3夾鉗裝置12c,從鏈條C厚度方向夾住從夾著鏈條C的第1夾鉗裝置12a及第2夾鉗裝置12b突出的鏈條C的一端部(下游側的端部),並且使其通過支架裝置13與上止件成形裝置15。
第1夾鉗裝置12a及第2夾鉗裝置12b可使彼此的一對按壓構件(省略符號)同步地朝上下方向往復運動。並且,第1夾鉗裝置12a及第2夾鉗裝置12b在預定切斷的鏈條C被切斷後,仍抓住鏈條C而使彼此的一對按壓構件朝下方移動(往動),在第3夾鉗裝置12c抓住鏈條C後,放開鏈條C而使彼此的一對按壓構件返回上方的初始位置(復動)。隨後,第1夾鉗裝置12a使一對按壓構件朝向抓住連續鏈條C1前端部的位置,沿著連續鏈條路徑而復動。
第3夾鉗裝置12c具備按壓至鏈條C的一對按壓構件12c1、12c1。第3夾鉗裝置12c的一對按壓構件12c1、12c1也是可往復運動地設置,以便相對於鏈條C而從與其表背面相向的上下方向來接近及遠離。而且,第3夾鉗裝置12c是使一對按壓構件12c1、12c1可沿著鏈條路徑而往復運動地設置。並且,第3夾鉗裝置12c使夾著鏈條C的下游側端部的一對按壓構件12c1、12c1朝向鏈條路徑的下游側而移送(往動),在使其通過主體供給裝置14與上止件成形裝置15後,復動至鏈條路徑的上游側。
上止件成形裝置15是通過射出成形而使上止件成形於帶上。
主體供給裝置14如圖9所示,具備一對按壓構件14a、14a,該一對按壓構件14a、14a從寬度方向夾住設為上下反向的主體。一對按壓構件14a、14a是可沿主體1的寬度方向往復運動地設置,以相對於拉頭S的主體1而接近及遠離,並且可在支架裝置13(後述的支架13h)正上方的第1位置(主體供給位置)、與遠離正上方位置的第2位置(待機位置)之間往復運動地設置。並且,主體供給裝置14使一對按壓構件14a、14a在第2位置彼此接近(寬度方向的往動),由此來保持主體1,並使保持有主體1的一對按壓構件14a、14a往動至第1位置,在第1位置處,使一對按壓構件14a、14a彼此遠離(復動),由此來放開主體1,並使一對按壓構件14a、14a復動至第2位置。
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13如圖3所示,具備:探測部13a,探測是否移送有鏈條C;引導部13b,對通過探測部13a的鏈條C進行引導;以及支架13h,使通過了引導部13b的鏈條C穿過,並且對設為上下反向的拉頭S的主體1進行保持。此外,探測部13a、引導部13b、支架13h是相對於未圖示的框架而安裝。
探測部13a具備投光器13a1與受光器13a2,該投光器13a1與受光器13a2是相對於鏈條路徑而在上下隔開間隔地配置。探測部13a根據受光器13a2是否收到從投光器13a1發出的光,來探測鏈條C的有無、即是否移送有鏈條C。
引導部13b具備:相對於鏈條路徑而配置在上方的上側引導構件13c、及作為下側引導構件13d發揮功能的支架13h(第1下支架構件21)的上部。引導部13b將在後文詳述。
支架13h如圖9所示,是可沿水平方向與上下方向往復運動地設置。並且,支架13h在第1位置、第2位置與第3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1位置是相對於主體供給裝置14為正下方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相對於第1位置而在水平方向上遠離的位置,且是相對於上側引導構件13c而在正下方遠離的位置,所述第3位置是相對於第2位置而位於上方的位置,且是在上側引導構件的正下方接近的位置。
支架13h如圖1(A)及圖1(B)~圖3所示,具備:下支架20,從下方保持上下反向的主體1;上支架40,是從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的其中一側即前方和上方保持主體1的上支架40,且相對於下支架20而沿鏈條路徑的延伸方向可擺動地受到支撐;以及擺動裝置50,使上支架40擺動。此外,由於使鏈條穿過上下反向的主體1,因此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是相對於上下方向而交叉的方向,更詳細而言,是相對於上下方向而正交的方向。
下支架20如圖1(A)及圖1(B)所示,具備:載置孔20a,載置主體1中的上翼板1a;收容空間部20b,相對於載置孔20a而通向其下方,並且對主體1中的從上翼板1a的原本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進行收容;以及擺動空間部20c,通向收容空間部20b,並且將支架40可擺動地予以收容。 而且,下支架20具備協同地從下方保持主體1的第1下支架構件21與第2下支架構件31。第1下支架構件21與第2下支架構件31是在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上依序配置。而且,第1下支架構件21與第2下支架構件31使彼此的下部21i、33在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上重合,並且在彼此的上部間,以上下相通的狀態而具備載置孔20a與收容空間部20b。
載置孔20a具備:前孔部31a,載置上翼板1a中的前端部;以及後孔部21a,載置上翼板1a的後端部。前孔部31a與後孔部21a前後隔開。因此,被載置於載置孔20a中的上翼板1a中的前後方向的中間部面向收容空間部20b。而且,載置孔20a的外形對應於上翼板1a的外形,更詳細而言,是比上翼板1a的外形稍大的形狀。並且,前孔部31a是與上翼板1a的前部的左右對應的形狀,後孔部21a是與下翼板1b的後部對應的形狀。
第1下支架構件21為塊體,是相對於上部21h而使下部21i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突出的形狀。在第1下支架構件21的上表面,形成有前述的後孔部21a。而且,第1下支架構件21的上表面中,其下游側的部分作為後孔部21a發揮功能,除此以外,其上游側的部分作為引導部13b的一部分發揮功能。
引導部13b如圖3所示,具備上側引導構件13c與下側引導構件13d。 下側引導構件13d與上側引導構件13c朝向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而上下間隔逐漸變窄。更詳細而言,下側引導構件13d具備隨著朝向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而上升的傾斜面13d1,上側引導構件13c具備隨著朝向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而下降的傾斜面13c1。上側引導構件13c的傾斜面13c1較之下側引導構件13d的傾斜面13d1而在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上形成得較長。而且,下側引導構件13d的傾斜面13d1的上游側的端部位於上側引導構件13c的傾斜面13c1的直線方向的中間部,下側引導構件13d的傾斜面13d1的下游側的端部較之上側引導構件13c的傾斜面13c1的下游側的端部而位於下游側。 而且,下側引導構件13d與上側引導構件13c分別具備平面13d2、13c2,該平面13d2、13c2相對於彼此的傾斜面13d1、13c1而在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上鄰接,以從上下水平地引導鏈條C。
上側引導構件13c具備階部13c3,該階部13c3相對於平面13c2而在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上鄰接,且在上方凹陷成階狀。而且,相對於階部13c3而在上側具備探測主體1的傳感器(sensor)13c4。傳感器13c4在圖示例中為接觸式的傳感器。傳感器13c4的上部相對於上側引導構件13c中的階部13c3而收容在上側的內部,傳感器13c4的下部從階部13c3朝下方突出。
第2下支架構件31如圖1(A)及圖1(B)、圖2(A)及圖2(B)所示般為塊體,是使上端部32較之其下側的部分33朝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突出的形狀。而且,第2下支架構件31的上部在俯視時,為朝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開口的形狀,即所謂的U字狀,且具備:一對第2側板34、34,在鏈條C的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相向;以及第2接合板35,將一對第2側板34、34在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側予以接合。而且,一對第2側板34、34是使其上端部較之其下方側的部分而朝向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第1下支架構件側)突出。並且,遍及第2下支架構件31的上表面,換言之,遍及在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上隔開的一對第2側板34、34的上表面,而形成有前述的前孔部31a。前孔部31a具備一對前孔側部31b、31b,該一對前孔側部31b、31b分別載置上翼板1a前部的左右側部。一對前孔側部31b、31b是在一對第2側板34、34的上表面凹陷地形成。
而且,第2下支架構件31的上部在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上的中間部具備擺動空間部20c。 擺動空間部20c具備:縱向空間部20d,形成在第2下支架構件31的上部中的、朝向第1下支架構件21的相向面側;橫向空間部20e,在縱向空間部20d的下部,在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上貫穿第2下支架構件31;以及收容空間部20b中的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側的部分。即收容空間部20b將其一部分兼用作擺動空間部20c。 縱向空間部20d是形成在一對第2側板34、34之間,朝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與上方向開口。
上支架40是L字狀的桿,具備:縱片部41,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橫片部42,從縱片部41的下部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遠離第1下支架構件21的方向)延伸。橫片部42較之第2下支架構件31而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突出。
上支架40相對於第2下支架構件31,由軸44可擺動地予以支撐。可擺動地受到支撐的部分是縱片部41與橫片部42以彎折的狀態而連續的彎曲部43。軸44將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部架設於第2下支架構件31的一對第2側板34、34,並使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穿過上支架40的彎曲部43。因此,在夾著擺動空間部20c而相向的一對第2側板34、34上,雖未圖示,但相向地形成有架設軸44的孔。而且,在彎曲部43上,也形成有貫穿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的貫穿孔43a。
而且,上支架40的縱片部41在其上部與第1下支架構件21相向的面上,具備凹陷的凹部41a。凹部41a的內面具備縱深面41b(朝向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的面)、上表面41c及下表面41d。並且,凹部41a的內面中的縱深面是按壓主體1的前表面(下翼板1b的前表面、柱1c的前表面及上翼板1a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按壓部41b,凹部41a的內面中的上表面41c是按壓下翼板1b的原本的下表面(從上方按壓上下反向的主體1)的上按壓部41c。
縱片部41如圖1(B)所示,將與第1下支架構件21相向的面中,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中央部的面設為中央面41s,將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的兩側部的面設為一對側面41t、41t。中央面41s具備凹部41a。一對側面41t、41t相對於中央面41s而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凹陷,由此,當使鏈條穿過主體時,鏈條的一對帶難以碰撞到一對側面。
擺動裝置50如圖1(A)及圖1(B)、圖2(A)及圖2(B)所示,具備:彈性構件51,通過復原力來使上支架40朝擺動時的一方向位移;以及驅動裝置55,通過動力來使上支架40朝擺動時的另一方向位移。
彈性構件51為彈簧,圖示例中,為壓縮螺旋彈簧51。並且,壓縮螺旋彈簧51是被收容在第2下支架構件31的彈性構件用的孔31h與上支架40的縱片部41之間,朝向第1下支架構件側按入縱片部41。此外,彈性構件用的孔31h是在第2下支架構件31中的第2接合板35中,形成在朝向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的面上。
驅動裝置55為氣缸(cylinder)裝置55。氣缸裝置55具備氣缸55a、及相對於氣缸55a而朝向下方突出的活塞桿(piston rod)55b。此外,在氣缸55a的外表面,形成有用於連接流體供給管的端部的孔部55a1。並且,氣缸裝置55將氣缸55a相對於第2下支架構件31而固定在較之上支架40的橫片部42為上側的位置,克服壓縮螺旋彈簧51的復原力,利用活塞桿55b將橫片部42按入至下方。
所述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13如以下1)~7)般運轉。 1)支架13h相對於主體供給裝置而位於正下方的第1位置。如圖1(A)及圖1(B)所示,氣缸裝置55進行驅動,將流體從未圖示的流體供給源(空氣源)供給至氣缸55a的內部。於是,氣缸裝置55使活塞桿55b朝下方突出,將上支架40的橫片部42按入至下方。由此,上支架40的縱片部41(凹部41a)克服壓縮螺旋彈簧51的復原力,以軸44為中心而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旋轉規定角度,在載置孔20a的上方形成用於配置主體1的空間部。 2)主體供給裝置14在保持有上下反向的主體1的狀態下,接近支架13h(參照圖9)。主體供給裝置14解除對主體1的保持,支架13h從主體供給裝置14接收上下反向的主體1。 3)在支架13h的載置孔20a中上下反向地載置有主體1的狀態下,如圖2(A)及圖2(B)所示,氣缸裝置55進行驅動,將活塞桿55b拉回氣缸55a的內部。上支架40通過壓縮螺旋彈簧51的復原力,以軸44為中心而朝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旋轉規定角度。此時,上支架40的凹部41a嵌合至主體1的前部。由此,主體1的下翼板1b原本的下表面被凹部41a的上表面即上按壓部41c按壓,下翼板1b的前表面、主體1的柱1c的前表面及上翼板1a的前表面被凹部41a的縱深面即前表面按壓部41b按壓。由此,主體1在載置孔20a中得到定位。 4)如圖9所示,支架13h從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而沿水平方向移動,隨後,朝向第3位置上升,且在如圖3所示般接近上側引導構件13c的狀態下停止。 5)上側引導構件13c的傳感器13c4探測主體1的有無。當傳感器13c4與主體1接觸,而探測到有主體1時,基於該探測結果,最終加工機繼續運行。若探測到無主體1,則基於該探測結果,最終加工機停止。 6)如圖8所示,第3夾鉗裝置12c的一對按壓構件12c1、12c1將鏈條C朝向支架裝置13予以移送。然後,鏈條C通過引導部13b,而插入至主體的鏈牙通路、一對布帶槽中。此時,主體是由上支架與下支架予以按壓而穩定。而且,第3夾鉗裝置12c的一對按壓構件12c1、12c1使鏈條C在主體中穿過規定長度後停止。 7)圖3所示的探測部13a探測鏈條C的有無。當探測到鏈條C已在主體1中穿過規定長度、或者鏈條C已通過完探測部13a時,基於該探測結果,如圖1(A)及圖1(B)所示,氣缸裝置55進行驅動,活塞桿55b將上支架40的橫片部42按入至下方,由此,上支架40克服壓縮螺旋彈簧51的復原力而擺動,凹部41a遠離主體1。由此,主體1從上支架40被釋放,成為被載置於下支架20上的狀態,鏈條C與主體1經一體化的拉鏈可移送至下游側。
所述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13h具有以下效果。由於通過上按壓部41c與載置孔20a從上下來保持主體1,因此與有無拉片無關,能夠穩定地保持拉頭S。而且,支架13h不僅具備上按壓部41c與載置孔20a,還具備前表面按壓部41b。由此,按壓拉頭S的位置為下支架20的後孔部21a、前孔部31a、上支架40的上按壓部41c、前表面按壓部41b合計四處,從而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拉頭S,因此容易使鏈條C穿過主體1。 而且,第1實施方式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中,即使為無拉片的拉頭S,也能夠使鏈條C穿過拉頭S。而且,即使是有拉片的拉頭,也能夠與貫穿孔的大小無關地,使鏈條C穿過拉頭S。
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中所用的支架不僅能夠與拉片的有無無關地保持拉頭,而且在有拉片的拉頭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拉片來保持拉頭。 而且,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13i與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13h的共同之處在於,如圖4(A)及圖4(B)、圖5(A)及圖5(B)所示,具備下支架20S、上支架40及使上支架40擺動的擺動裝置50,而與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13h的不同之處在於,具備保持拉片2的拉片保持裝置60。以下,以拉片保持裝置60為中心來進行詳述。
拉片保持裝置60被安裝於下支架20S的第1下支架構件21s。拉片保持裝置60具備:拉片桿61,被收容於第1下支架構件21s的內部,並且插入至拉頭S的拉片2的貫穿孔2c內;以及擺動裝置65,使拉片桿61朝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擺動。
而且,第1下支架構件21s具備拉片桿用空間部21j,該拉片桿用空間部21j朝與收容空間部20b相向的面和上表面開口,並且收容拉片桿61。為了形成拉片桿用空間部21j,第1下支架構件21s的上部在俯視時為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開口的形狀,即所謂的U字狀,且具備:一對第1側板22、22,在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相向;以及第1接合板23,將一對第1側板22、22在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側予以接合。並且,遍及第2下支架構件21s的上表面,換言之,遍及在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上隔開的一對第1側板22、22的上表面,而形成有前述的後孔部21a。後孔部21a具備一對後孔側部21b、21b,該一對後孔側部21b、21b分別載置上翼板1a後部的左右側部。一對後孔側部21b、21b是在一對第1側板22、22的上表面凹陷地形成。
拉片桿61為彎曲成L字狀的形狀,具備:拉片桿本體部61a,是使擺動時的軸68穿過的拉片桿本體部61a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爪部61b,是插入至拉片2的貫穿孔2c內的爪部61b且從拉片桿本體部61a的上部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延伸。另外,拉片的貫穿孔是形成為能夠將爪部61b插入的程度。
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具備:氣缸裝置66;轉換機構部67,將由氣缸裝置66帶來的未圖示的活塞桿的往復運動轉換為拉片桿61的擺動運動和上下運動;以及未圖示的彈簧構件,將拉片桿61朝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按入。
氣缸裝置66具備氣缸66a與未圖示的活塞桿。此外,在氣缸66a的外表面,形成有用於連接流體供給管的端部的孔部66a1。
轉換機構部67具備:位移構件67a,是沿上下方向位移的位移構件67a,且在該拉片桿本體部61a的下部將支撐拉片桿61可擺動地予加以支撐;引導部67b,可引導位移構件67a沿上下方向往復運動;以及接觸構件67c,是接觸至拉片桿本體部61a的接觸構件67c且使拉片桿61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旋轉規定角度。
為了支撐拉片桿本體部61a,形成有:形成在拉片桿本體部61a下部的貫穿孔61a1、及形成在位移構件67a上部的未圖示的貫穿孔,軸68穿過這些貫穿孔。另外,這些貫穿孔貫穿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
接觸構件67c是沿著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而架設在一對第1側板22、22之間。而且,拉片桿本體部61a中的朝向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的面是接觸至接觸構件67c的面,相對於下部而較其為上側的部分成為朝逆行方向伸出的伸出部61a2。伸出部61a2是使拉片桿61朝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擺動的擺動面61a2。
引導部67b是可引導位移構件67a沿上下方向位移的筒狀,且形成於第1下支架構件21s。並且,引導部67b的內部空間相對於拉片桿用空間部21j而通向下方。
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對於無拉片的拉頭,是與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同樣地運轉。此時,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不進行驅動,拉片桿61的爪部61b位於拉片桿用空間部21j內。
而且,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對於有拉片的拉頭,並用上支架用擺動裝置50與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而如下所述般運轉。另外,盡可能省略上支架用擺動裝置50的運轉,而對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的運轉進行說明。
1)上支架40支撐好主體1後,如圖5(A)及圖5(B)所示,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的氣缸裝置66進行驅動,使位移構件67a朝下方位移。於是,拉片桿61朝下方位移,並且通過接觸構件67c,拉片桿61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旋轉規定角度,拉片桿61的爪部61b插入至拉片2的貫穿孔2c,並且使拉片2相對於主體1而朝下方移動。由此,控制爪3的一部分從鏈牙通路退避,以使鏈條C穿過主體1。 2)使第3夾鉗裝置的一對按壓構件移動,以使鏈條穿過主體1,將鏈條與拉頭最終加工成一體。 3)如圖4(A)及圖4(B)所示,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的氣缸裝置66進行驅動,使位移構件67a朝上方位移。於是,拉片桿61朝上方位移,並且通過未圖示的彈簧構件,拉片桿61朝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旋轉規定角度,拉片桿61的爪部61b從拉片2的貫穿孔2c中拔出。
所述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13i具有以下效果。支架13i具備拉片桿61,因此按壓拉頭S的位置達到五處,能夠更穩定地保持拉頭S,因此容易使鏈條C穿過主體1。而且,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13i能夠與拉片的有無無關地使鏈條C穿過拉頭。
而且,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中,在使鏈條C穿過主體1時,在所述說明中,是並用上支架用擺動裝置50與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來使它們運轉,但也可使上支架用擺動裝置50與拉片桿用擺動裝置65中的其中任一者運轉。此時,只要將流體供給管的端部連接至上支架用氣缸裝置55的氣缸55a的孔部55a1、或拉片桿用氣缸裝置66的氣缸66a的孔部66a1中的任一個即可。
而且,所述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13h、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13i中,使用了壓縮螺旋彈簧51來作為上支架用擺動裝置50的彈性構件51,但也可為圖6(A)及圖6(B)所示般的經變形的實施方式(變形例)。此外,圖6(A)及圖6(B)的由虛線所圍成的範圍對應於圖1(A)及圖1(B)的由虛線所圍成的範圍。
圖6(A)所示的支架的變形例是使用板簧52來作為彈性構件52。該板簧52從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觀察時,彎曲成V字狀。而且,板簧52被收容在第2下支架構件31中的彈性構件用的孔31h中,並且通過銷(pin)53而安裝,該銷53是相對於第2下支架構件31而沿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所架設。此外,銷53將其長邊方向的中間部穿過板簧52的彎曲成V字狀的角部52a的內側,並且將其長邊方向的兩端部架設於第2下支架構件31。
圖6(B)所示的支架的變形例是使用板簧54來作為彈性構件54。該板簧54從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觀察時,具備:下片部54a,固定於第2下支架構件31;中片部54b,從下片部54a的上端,以隨著朝向上方而朝向上支架40的縱片部41的方式而傾斜;以及上片部54c,從中片部54b的上端朝向上方。 而且,板簧54將下片部54a通過螺栓(bolt)B而固定於第2下支架構件31。
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中所用的支架13j如圖7(A)及圖7(B)所示,對於上支架用擺動裝置56、下支架20T及上支架40S,與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中的上支架用擺動裝置50、下支架20及上支架40不同。
上支架40S具備:縱片部45,沿上下方向延伸;上橫片部46,從縱片部45的上端部朝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延伸;以及下橫片部47,從縱片部45的下端部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延伸。 下支架20T中的第2下支架構件31T是以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和上方向開口的狀態,而具備將縱片部45可擺動地予以收容的空間部31s。
並且,上支架40S將縱片部45收容於空間部31s中,並且,使下橫片部47相對於第2下支架構件31T而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突出。而且,上支架40S相對於第2下支架構件31T,由軸49可擺動地予以支撐。可擺動地受到支撐的部分是縱片部45與下橫片部47以彎折的狀態而連續的彎曲部48。軸49將其長度方向的兩端部架設於第2下支架構件31T,並使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穿過上支架40S的彎曲部48。
而且,上橫片部46在朝向鏈條路徑方向的逆行方向的面的下部,具備朝逆行方向和下方開口的凹部46a。凹部46a的內面具備朝向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的面46b與上表面46c。並且,凹部46a的內面中的朝向逆行方向的面,是按壓主體1的下翼板1b的前表面及柱1c的前表面的前表面按壓部46b,凹部46a的內面中的上表面46c是按壓下翼板1b的原本的下表面的上按壓部46c。
擺動裝置56具備:作為驅動裝置的氣缸裝置57,通過動力來使上支架40S朝擺動時的兩方向位移;以及傳遞部58,將氣缸裝置57的活塞桿57b的位移傳遞至上支架40S。 氣缸裝置57具備:氣缸57a,固定於第2下支架構件31T;以及活塞桿57b,相對於氣缸57a而朝向上方突出。
傳遞部58具備:下橫片收容部58a,被固定於活塞桿57b的前部,並且收容下橫片部47;以及位移銷58b,被固定於下橫片收容部58a,並且使下橫片部47位移。
下橫片收容部58a與位移銷58b是以如下所述般卡合的狀態而形成。 下橫片收容部58a在從鏈條路徑的逆行方向觀察時,為朝上開口的U字狀。下橫片收容部58a具備一對縱板部58a1、及在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上將一對縱板部58a1的下部予以接合的橫板部58a2。另外,圖中,對於一對縱板部58a1僅示出了一片。並且,位移銷58b沿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架設於一對縱板部58a1。
在下橫片部47,形成有引導位移銷58b的槽部47a。槽部47a貫穿鏈條路徑的寬度方向,並且朝鏈條路徑的行進方向開口。並且,在槽部47a的內部,位移銷58b可沿與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往復運動地形成。
第3實施方式的支架13j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13h相同的效果。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實施方式,可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適當變更。例如,前表面按壓部在本實施方式中,是對下翼板的前表面、柱的前表面和上翼板的前表面或者下翼板的前表面和柱的前表面進行按壓,但本發明中並不限於此,也可僅對所述三個前表面中的任一個、或者任兩個進行按壓。而且,作為支架對象的主體的前表面在本實施方式中,是上翼板、柱、下翼板均沿上下方向成為一直線的形態,但本發明中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為相對於上翼板的前表面與下翼板的前表面而將柱的前表面配置於後方的形態。
1‧‧‧主體
1a‧‧‧上翼板
1b‧‧‧下翼板
1c‧‧‧柱
1d‧‧‧凸緣
1e‧‧‧安裝柱(前)
1f‧‧‧安裝柱(後)
2‧‧‧拉片
2a‧‧‧軸部
2b‧‧‧抓住部
2c‧‧‧貫穿孔
3‧‧‧控制爪
4‧‧‧彈簧構件
5‧‧‧罩
10‧‧‧第1移送裝置
10a‧‧‧輥裝置
10b‧‧‧輥
10c‧‧‧捲繞輥
10s‧‧‧引導裝置
10t‧‧‧引導構件
11‧‧‧切刀
11a‧‧‧刀刃
12‧‧‧第2移送裝置
12a‧‧‧第1夾鉗裝置
12a1、12b1、12c1、14a‧‧‧按壓構件
12b‧‧‧第2夾鉗裝置
12c‧‧‧第3夾鉗裝置
13‧‧‧支架裝置
13a‧‧‧探測部
13a1‧‧‧投光器
13a2‧‧‧受光器
13b、67b‧‧‧引導部
13c‧‧‧上側引導構件
13c1、13d1‧‧‧傾斜面
13c2、13d2‧‧‧平面
13c3‧‧‧階部
13c4‧‧‧傳感器
13d‧‧‧下側引導構件
13h、13i、13j‧‧‧支架
14‧‧‧主體供給裝置
15‧‧‧上止件成形裝置
20、20S、20T‧‧‧下支架
20a‧‧‧載置孔
20b‧‧‧收容空間部
20c‧‧‧擺動空間部
20d‧‧‧縱向空間部
20e‧‧‧橫向空間部
21、21s‧‧‧第1下支架構件
21a‧‧‧後孔部
21b‧‧‧後孔側部
21h‧‧‧第1下支架構件的上部
21i‧‧‧第1下支架構件的下部
21j‧‧‧拉片桿用空間部
22‧‧‧第1側板
23‧‧‧第1接合板
31、31T‧‧‧第2下支架構件
31a‧‧‧前孔部
31b‧‧‧前孔側部
31h‧‧‧彈性構件用的孔
31s‧‧‧空間部
32‧‧‧第2下支架構件的上端部
33‧‧‧較上端部為下側的部分
34‧‧‧第2側板
35‧‧‧第2接合板
40、40S‧‧‧上支架
41、45‧‧‧縱片部
41a、46a‧‧‧凹部
41b、46b‧‧‧朝向逆行方向的面(前表面按壓部)
41c、46c‧‧‧上表面(上按壓部)
41d‧‧‧下表面
41s‧‧‧中央面
41t‧‧‧側面
42‧‧‧橫片部
43、48‧‧‧彎曲部
43a、61a1‧‧‧貫穿孔
44、49、68‧‧‧軸
46‧‧‧上橫片部
47‧‧‧下橫片部
47a‧‧‧槽部
50、56、65‧‧‧擺動裝置
51‧‧‧彈性構件(壓縮螺旋彈簧)
52、54‧‧‧彈性構件(板簧)
52a‧‧‧板簧的角部
53‧‧‧銷
54a‧‧‧下片部
54b‧‧‧中片部
54c‧‧‧上片部
55‧‧‧驅動裝置(氣缸裝置)
55a、57a、66a‧‧‧氣缸
55a1、66a1‧‧‧孔部
55b、57b‧‧‧活塞桿
57、66‧‧‧氣缸裝置
58‧‧‧傳遞部
58a‧‧‧下橫片收容部
58a1‧‧‧縱板部
58a2‧‧‧橫板部
58b‧‧‧位移銷
60‧‧‧拉片保持裝置
61‧‧‧拉片桿
61a‧‧‧拉片桿本體部
61a2‧‧‧伸出部(擺動面)
61b‧‧‧爪部
67‧‧‧轉換機構部
67a‧‧‧位移構件
67c‧‧‧接觸構件
B‧‧‧螺栓
C‧‧‧鏈條
C1‧‧‧連續鏈條
F‧‧‧拉鏈
F1‧‧‧拉鏈牙鏈帶
F2‧‧‧帶
F3‧‧‧鏈牙列
S‧‧‧拉頭
T1‧‧‧第1止件(上止件)
圖1(A)及圖1(B)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中的保持主體之前的狀態,圖1(A)是包含部分剖面的側視圖,圖1(B)是平面圖。 圖2(A)及圖2(B)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中的保持有主體的狀態,圖2(A)是包含部分剖面的側視圖,圖2(B)是平面圖。 圖3是表示包含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的、第1實施方式的支架裝置,是包含部分剖面的側視圖。 圖4(A)及圖4(B)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中的保持主體之前的狀態,圖4(A)是包含部分剖面的側視圖,圖4(B)是平面圖。 圖5(A)及圖5(B)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中的保持有主體的狀態,圖5(A)是包含部分剖面的側視圖,圖5(B)是平面圖。 圖6(A)及圖6(B)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與第2實施方式的支架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7(A)及圖7(B)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支架的側視圖且包含部分剖面,圖7(A)表示保持主體之前的狀態,圖7(B)表示保持有主體的狀態。 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最終加工機的概略圖。 圖9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最終加工機的一部分的概略圖。 圖10(A)是表示拉鏈的一例的平面圖,圖10(B)是表示分離狀態的鏈條與拉頭的平面圖。 圖11(A)至圖11(C)是表示拉頭的一例的側視圖,圖11(A)表示將拉頭分解的狀態,圖11(B)表示拉頭不可移動的狀態,圖11(C)表示拉頭可移動的狀態。

Claims (5)

  1. 一種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包括: 下支架(20、20S、20T),在鏈條路徑的下方,從下方保持主體(1),所述鏈條路徑用於移送一對鏈牙列(F3、F3)已呈咬合的狀態的鏈條(C),並且使所述鏈條(C)穿過上下反向的拉頭(S)的所述主體(1); 上支架(40、40S),從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的其中一側和上方保持所述主體(1),並且相對於所述下支架(20、20S、20T)以沿著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能夠擺動地受到支撐;以及 擺動裝置(50、56),使所述上支架(40、40S)擺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其中, 所述主體(1)包括:上下相向的上翼板(1a)和下翼板(1b)、及將所述上翼板(1a)與所述下翼板(1b)上下接合的柱(1c), 所述下支架(20、20S、20T)具備載置所述上翼板(1a)的載置孔(20a), 所述上支架(40、40S)包括:上按壓部(41c、46c),從上方按壓所述主體(1);以及前表面按壓部(41b、46b),按壓所述上翼板(1a)、所述下翼板(1b)及所述柱(1c)中的至少一者的前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其中, 所述下支架(20、20S、20T)包括第1下支架構件(21、21s)與第2下支架構件(31、31T),所述第1下支架構件(21、21s)與第2下支架構件(31、31T)是在所述鏈條(C)的下游方向依序配置,並且協同地從下方保持所述主體(1), 所述第1下支架構件(21、21s)與所述第2下支架構件(31、31T)在彼此的上部間包括載置孔(20a)和收容空間部(20b), 所述第2下支架構件(31、31T)將所述上支架(40、40S)以能夠擺動的方式加以支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其中, 所述擺動裝置(50)包括:彈性構件(51),使所述上支架(40)朝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中的一方向位移;以及驅動裝置(55),使所述上支架(40)朝鏈條路徑的直線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位移。
  5. 一種拉鏈的最終加工機,包括: 第1移送裝置(10),移送預定要切斷的鏈條(C)連續而成的連續鏈條(C1); 切刀(11),將由所述第1移送裝置(10)所移送的所述連續鏈條(C1)予以切斷; 第2移送裝置(12),移送被切斷的所述鏈條(C);以及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支架(13h、13i、13j), 所述支架(13h、13i、13j),是上下反向地保持用於讓所述鏈條(C)穿過的主體(1),所述鏈條(C)是由所述第2移送裝置(12)所移送。
TW106132739A 2017-09-25 2017-09-25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TWI637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2739A TWI637704B (zh) 2017-09-25 2017-09-25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2739A TWI637704B (zh) 2017-09-25 2017-09-25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7704B true TWI637704B (zh) 2018-10-11
TW201914466A TW201914466A (zh) 2019-04-16

Family

ID=6480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2739A TWI637704B (zh) 2017-09-25 2017-09-25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3770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61122U (en) * 1997-10-18 1999-06-11 ming-ru Wu Threading equipment for the zipper head
TWI546031B (zh) * 2013-12-17 2016-08-21 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組裝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61122U (en) * 1997-10-18 1999-06-11 ming-ru Wu Threading equipment for the zipper head
TWI546031B (zh) * 2013-12-17 2016-08-21 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組裝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4466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0401B (zh) 拉鍊頭組裝機
JP2007267828A (ja)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TWI563937B (zh) 切斷裝置
TWI546031B (zh) 拉鏈組裝裝置
TWI535396B (zh) 拉鏈組裝裝置
WO2015136715A1 (ja) 切断装置
MXPA06001346A (es) Aparato de acabado continuo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TWI503086B (zh) 拉鍊頭組裝機的本體安裝裝置
TWI637704B (zh) 拉鏈的最終加工機用的支架、拉鏈的最終加工機
TWI527533B (zh) A reinforcing film followed by a device and a reinforcing film followed by a method
CN109549296B (zh) 拉链的最终加工机用的支架、拉链的最终加工机
EP0596528A1 (en) Tape cassette and automatic attaching apparatus for heat-fusible tape pieces
JP3330435B2 (ja) 隠し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挿通装置と隠しファスナー仕上機
WO2015097864A1 (ja) 補強フィルム接着装置及び開離嵌挿具付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3763750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仕上げ装置
JPH06181806A (ja) 選択された数のスライダーを備えた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JPS582683B2 (ja) 開離嵌插具付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の左右ストリンガ−仮組合せ方法とその装置
JPS5933367B2 (ja) 開離嵌插具付スライドフアスナ−用間歇フアスナ−チエ−ンの組合せ装置
EP0586839B1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with attached fabric strips
CA1241360A (en) Gripper mechanism for feeding elongate strips
TWI508681B (zh) 滑件組裝機
TW201912059A (zh) 連續拉鍊牙鏈鏈帶加工機
TWI572298B (zh) A slider holding device for a zipper assembly device
TWI834056B (zh)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EP0292110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with fly str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