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6669A - 均染劑及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均染劑及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6669A
TW201736669A TW105138229A TW105138229A TW201736669A TW 201736669 A TW201736669 A TW 201736669A TW 105138229 A TW105138229 A TW 105138229A TW 105138229 A TW105138229 A TW 105138229A TW 201736669 A TW201736669 A TW 2017366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yeing
component
carbon atoms
leveling agent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8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liang Ji
Wei Yang
Kimiyuki Suesada
Original Assignee
Nicca Chemical (China) Co Ltd
Nicca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ca Chemical (China) Co Ltd, Nicca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cca Chemical (China)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36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66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6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polyeth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6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 compounds without sulfate or sulfonate groups
    • D06P1/651Compounds without nitrogen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34Material containing ester groups
    • D06P3/52Polyes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染料分散性優異、臭氣少、並且即便於與通常相比升溫速度較快之情形時亦可獲得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均染劑以及使用該均染劑之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特定之成分(A)、特定之成分(B)及特定之成分(C)之均染劑以及使用該均染劑之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均染劑及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包含聚酯纖維之纖維等進行染色時所使用之均染劑以及藉由使用該均染劑之染色獲得之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一般而言,於高溫及高壓之條件下花費時間進行對纖維之染色。例如,如下所述進行對聚酯纖維之染色。首先,將處理浴加熱至約40~60℃,通常花費約50~80分鐘,欲迅速地完成染色之情形時花費約30~50分鐘慢慢地升溫,於120~135℃(通常約130℃)下進行約30~90分鐘(通常約60分鐘)之高溫高壓處理。 為了減少能量及作業時間,一直以來希望縮短染色時間即提高升溫速度,但若提高升溫速度,則存在容易產生染斑、或難以獲得充分之染色親和性(dyeing affinity)之問題。特別地,於使用分散性較低之染料或複數種染料之情形時,染色對象包含混紡纖維或極細纖維之情形時容易產生染斑。 然而,於染色處理液中添加用以防止染料之凝聚、無斑地均勻染色之均染劑及根據需要用以濃濃地染色之導染劑。一般認為利用此種均染劑或導染劑解決與升溫速度之高速化相伴之上述問題,作為均染劑或導染劑,先前揭示有以下之技術。 作為均染劑,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聚酯纖維用均染劑,其以特定之量含有選自苯甲酸酯及二苄醚中之1種或2種以上、聚伸烷基二醇脂肪酸二酯、及對於苯乙烯化苯酚或α-甲基苯乙烯化苯酚之碳數2~4之氧化烯加成物之硫酸酯鹽或磷酸酯鹽。作為導染劑,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包含苯甲酸酯及非離子活性劑之導染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0904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10028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上述先前之均染劑及導染劑存在染料之分散性不充分、容易污染設備之問題。此外,由於均染劑及導染劑放出特殊臭氣、作業環境變差,因此存在臭氣於獲得之染色纖維製品中殘留之問題。 因此,希望有染料分散性優異、臭氣少、並且即便於與通常相比升溫速度較快之情形時亦可獲得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之均染劑。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技術具有之課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染料分散性優異、臭氣少、並且即便於與通常相比升溫速度較快之情形時亦能夠製造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之均染劑以及藉由使用該均染劑之染色製造之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反覆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特定之芳香族羧酸之二酯及特定之界面活性劑之組合,能夠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均染劑,其特徵在於,其含有成分(A):由下述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成分(B):選自由下述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B1)及由下述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B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及成分(C):選自苯乙烯化苯酚之氧化烯加成物之無機酸酯及其鹽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 [化1](式(1)中,R1 及R4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烷氧基,a及c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R2 及R3 分別獨立地表示單鍵或碳數1~3之伸烷基,A1 O表示碳數2~6之伸烷氧基,b表示1~10之整數。) [化2](式(2)中,R5 及R6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7~23之脂肪族烴基,A2 O表示碳數2~4之伸烷氧基,d表示1~100之整數。) [化3] (式(3)中,R7 、R8 及R9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e表示1~3之整數,f表示0~2之整數,g表示0~5之整數,[(e×f+f)+g]為1~5,A3 O表示碳數2~4之伸烷氧基,h表示1~100之整數,R10 表示碳數7~23之脂肪族烴基。) 本實施形態之均染劑中,較佳為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質量比為10:45:45~98:1:1。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提供一種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用含有上述均染劑之染色處理液對纖維進行染色之步驟。 上述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中,較佳為上述纖維包含聚酯纖維。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之均染劑中,由於臭氣少,因此來自均染劑之臭氣附著於染色對象纖維之虞較小,能夠使染色之作業環境變得良好。此外,本發明之均染劑具有優異之染料分散性,能夠獲得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因此,即便為包含均勻地染色困難之混紡纖維、複合纖維及極細纖維之纖維製品等,亦能夠均勻地染色。 此外,藉由使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之均染劑,即便於使染色中之升溫速度加快之情形時亦能夠獲得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因此,能夠有助於節能及作業時間之縮短,亦能夠有助於成本降低。
本發明之一個實施形態之均染劑中使用之成分(A)係由下述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成分(A)特別於聚酯纖維等化學纖維或者包含該等之混紡纖維或複合纖維等之染色中,作為擴展纖維之結晶區域、使染料容易進入纖維內之導染劑發揮作用。 [化4]式(1)中,R1 及R4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烷氧基,a及c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於R1 及R4 有複數個之情形時,可相同,亦可不同。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R1 及R4 ,較佳為碳數1~3之烷基。此外,就同樣之觀點而言,作為a及c,較佳為0或1,更佳為0。 R2 及R3 分別獨立地表示單鍵或碳數1~3之伸烷基。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R2 及R3 ,較佳為單鍵。 A1 O表示碳數2~6之伸烷氧基,b為1~10之整數。於A1 O有複數個之情形時,可相同,亦可不同。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A1 O,較佳為碳數2~4之伸烷氧基。此外,就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b,較佳為1~5。 作為獲得成分(A)之方法,例如能夠藉由使可具有烷基或烷氧基之芳香族羧酸與碳數2~4之氧化烯之聚合物或碳數2~6之烷烴二醇反應而獲得。 作為上述芳香族羧酸,可列舉:苯甲酸、2-甲基苯甲酸、4-乙基苯甲酸、4-正丙基苯甲酸及4-第三丁基苯甲酸等具有碳數1~4之烷基之苯甲酸、以及2-甲氧基苯甲酸及4-第三丁氧基苯甲酸等具有碳數1~4之烷氧基之苯甲酸。作為芳香族羧酸,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更佳為苯甲酸或具有碳數1~4之烷基之苯甲酸。 此外,作為碳數2~6之烷烴二醇,可列舉:乙烷-1,2-二醇、1,3-丙二醇及1,4-丁二醇等。 成分(B)為由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B1)及/或由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B2)。 首先,對由下述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B1)進行說明。 [化5]式(2)中,R5 及R6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7~23之脂肪族烴基,可為飽和,亦可為不飽和,可為直鏈狀,亦可為分支鏈狀。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脂肪族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1~21,更佳為13~19。 此外,A2 O表示碳數2~4之伸烷氧基,d為1~100之整數。於A2 O有複數個之情形時,可相同,亦可不同。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A2 O,較佳為伸乙氧基或伸丙氧基,更佳為伸乙氧基。此外,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d,較佳為5~25。 作為由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例如能夠藉由使碳數8~24之脂肪酸與碳數2~4之氧化烯之聚合物或碳數2~4之烷烴二醇反應而獲得。 作為碳數8~24之脂肪酸,可列舉:辛酸、壬酸、癸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9-十六碳烯酸、十七烷酸、2-庚基十一烷酸、順式-9-十八碳烯酸、11-十八碳烯酸、順,順-9,12-十八碳二烯酸等。此外,作為碳數8~24之脂肪酸,可使用來自天然物之脂肪酸,例如可列舉由妥爾油精製之妥爾油脂肪酸、將椰子油水解獲得之椰子油脂肪酸等。該等之中,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順式-9-十八碳烯酸、妥爾油脂肪酸、順,順-9,12-十八碳二烯酸,更佳為順式-9-十八碳烯酸。 作為碳數2~4之烷烴二醇,例如可列舉:乙烷-1,2-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等。 繼而,對由下述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B2)進行說明。 [化6] 式(3)中,R7 、R8 及R9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氫原子。 e表示1~3之整數,f表示0~2之整數,g表示0~5之整數,[(e×f+f)+g]為1~5。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e×f+f)+g]較佳為1~4,更佳為2或3。 A3 O表示碳數2~4之伸烷氧基,h為1~100之整數。於A3 O有複數個之情形時,可相同,亦可不同。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A3 O,較佳為伸乙氧基或伸丙氧基,更佳為伸乙氧基。此外,就同樣之觀點而言,作為h,較佳為5~20。 R10 表示碳數7~23之脂肪族烴基,可為飽和,亦可為不飽和,可為直鏈狀,亦可為分支鏈狀。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脂肪族烴基之碳數較佳為11~21,更佳為13~19。 作為由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例如能夠藉由使單或多苯乙烯化苯酚之碳數2~4之氧化烯加成物與碳數8~24之脂肪酸反應而製造。 作為碳數8~24之脂肪酸,能夠例示與上述同樣之脂肪酸。 作為均染劑中之成分(B),於化合物(B1)及化合物(B2)之中,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化合物(B1)。 均染劑中之成分(C)係選自苯乙烯化苯酚之氧化烯加成物之無機酸酯及其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作為成分(C),例如可列舉由下述通式(4)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7](式(4)中,R11 、R12 及R13 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j表示1~3之整數,k表示0~2之整數,m表示0~5之整數,[(j×k)+m]為1~5,A4 O表示碳數2~4之伸烷氧基,n表示1~50之整數,X表示由下述通式(4-1)、(4-2)或(4-3)表示之基。) [化8][化9][化10](式(4-1)、(4-2)及(4-3)中,M1 、M2 、M3 及M4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鹼金屬原子或銨。) 式(4)中,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R11 、R12 及R13 較佳為氫原子。 此外,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e×f+f)+g]較佳為1~4,更佳為2或3。 式(4)之化合物中,於A4 O有複數個之情形時,可相同,亦可不同。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A4 O,較佳為伸乙氧基或伸丙氧基。此外,從同樣之觀點而言,作為n,較佳為2~20。 式(4-1)、(4-2)及(4-3)中,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式(4-1)。此外,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作為M1 、M2 、M3 及M4 ,較佳為銨。 均染劑含有成分(A)、成分(B)及成分(C),就染料分散性、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該等之質量比較佳為(A):(B):(C)=10:45:45~98:1:1,更佳為30:35:35~96:2:2。 均染劑可僅包含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亦可包含先前於均染劑中使用之其他成分。均染劑中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含量,例如可列舉1~100質量%之量。 作為均染劑中之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以外之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水、有機溶劑以及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以外之界面活性劑等。 例如為了調節均染劑之黏度或劑料穩定性而添加有機溶劑,可列舉:甲醇、乙醇、異丙醇、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丁醚等碳數1~10之醇等。其中,較佳為二乙二醇單丁醚。均染劑中之有機溶劑之含量相對於均染劑總量,較佳為1~15質量%。 作為界面活性劑,能夠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公知之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以下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 作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碳數1~22之脂肪醇、苯酚、烷基(烷基之碳數1~10)苯酚、單或多苯乙烯化苯酚、以及單或多苯乙烯化烷基(烷基之碳數1~10)苯酚等醇類之氧化烯(氧化烯之碳數2或3)加成物。 作為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烷基芳基磺酸鹽、烷烴磺酸鹽、α-烯烴磺酸鹽、α-磺基脂肪酸甲酯鹽、烷基硫酸酯鹽、烷基磷酸酯鹽、聚氧化烯烷基單醚之硫酸酯鹽或磷酸酯鹽等。該等陰離子界面活性劑能夠以鹼金屬鹽、鹼土金屬鹽、銨鹽、烷烴醇胺鹽等之形式使用。 作為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例如可列舉:氯化芐烷胺、具有1個或2個長鏈烷基之三烷基胺與四級化劑之反應物、單或二烷基胺之氧化烯加成物與四級化劑之反應物、烷基吡啶鎓鹽等四級銨型界面活性劑等。作為上述三烷基胺之長鏈烷基之碳數,可列舉6~24,剩餘之烷基之碳數可列舉1~5。作為上述單或二烷基胺之烷基之碳數,可列舉6~24。作為上述氧化烯,可列舉碳數2~4之氧化烯,作為該等之加成莫耳數,可列舉2~50。作為上述四級化劑,例如可列舉具有碳數1~5之烷基之烷基鹵化物及具有碳數1~5之烷基之二烷基硫酸等。作為上述烷基吡啶鎓鹽之烷基之碳數,可列舉3~24。 均染劑中,作為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以外之界面活性劑,較佳為上述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及上述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均染劑中,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以外之界面活性劑之含量相對於均染劑總量,較佳為1~15質量%。 繼而,對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為於先前之染色方法中應用本實施形態之均染劑之方法,例如可列舉用含有本實施形態之均染劑之染色處理液對纖維進行染色之方法。 作為均染劑於染色處理液中之添加量,可根據染料之種類適當地調整,例如,可列舉: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之總量成為0.1~15%o.w.f.之量,更佳為成為0.3~8%o.w.f.之量。 此外,作為染色對象之纖維,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天然纖維、化學纖維及該等之混紡纖維或複合纖維。作為天然纖維,可列舉:木棉、麻及羊毛等,作為化學纖維,可列舉:人造絲、銅氨纖維等再生纖維,乙酸酯等半合成纖維,聚酯、聚醯胺、丙烯腈纖維及斯潘德克斯纖維等合成纖維。作為纖維之形態,亦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絲、極細纖維、編物、織物、不織布等。 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中,就均染性、染料分散性及染色親和性更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染色對象纖維包含聚酯纖維。 染色對象纖維與處理液之浴比因目標之染色親和性等而有所不同,可列舉1:3~1:30、更佳為1:5~1:25之範圍。 作為染料,較佳為分散染料,染料使用量能夠適當地選擇,例如可列舉0.001~20%o.w.f.之量。 進而,於處理浴中亦可如先前般添加用以調節pH之酸或螯合劑、成分(A)、成分(B)及成分(C)以外之界面活性劑等。 對使用之染色設備並無特別限制,能夠使用先前之設備,例如可列舉:液流染色機、繩狀染色機、卷染染色機、經軸染色機、筒子紗染色機、奧氏染色機、高壓噴射染色機等。 對於染色溫度及染色時間,能夠應用先前之條件,可列舉例如下述方法:將處理浴加熱至約40~60℃,通常歷時約50~80分鐘(欲快速地完成染色之情形時約30~50分鐘)慢慢地升溫,於120~135℃下進行約30~90分鐘之高溫處理。然後,較佳為進行還原洗淨等皂洗處理。 對於染色時之壓力及染色後之皂洗方法並無特別限制,能夠採用先前之方法及條件。 對於均染劑而言,不僅於通常之升溫速度下之染色時,而且即便於比通常較快之升溫速度下之染色時,染料分散性亦優異,能夠獲得具有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因此,能夠有助於能量及作業時間之減少。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對本發明更詳細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實施例之任何限制。 ≪1≫均染劑之製造 使用以下合成例中獲得之化合物,獲得表1中記載之組成之均染劑(實施例1~9、比較例1、2)。 合成例1 作為成分(A)之化合物(A-1)之合成 於具備攪拌器、溫度計、附水分離器之回流冷卻器及氮氣導入管之1 L之玻璃製反應容器中裝入150.1 g(1.0莫耳)三乙二醇、244.2 g(2.0莫耳)苯甲酸、1.22 g氧化錫、36 g二甲苯,一面以30 ml/min之流量將氮吹入反應液中,一面升溫至180℃。到達180℃後,於該溫度下反應8~10小時。將由反應生成之水利用與二甲苯之共沸排除至反應體系外。將獲得之反應物用5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進行中和後,溫水洗淨,繼而,於1.5 kPa之減壓下、於120~135℃下將殘留之二甲苯餾除,獲得由下述式表示之化合物A-1。 [化11] 化合物(A-1)(上述式中,EO表示伸乙氧基。) 合成例2 作為成分(A)之化合物(A-2)之合成 除了將150.1 g(1.0莫耳)三乙二醇替換為134 g(1.0莫耳)二丙二醇以外,與合成例1同樣地獲得由下述式表示之化合物A-2。 [化12] 化合物(A-2)(上述式中,PO表示伸丙氧基。) 合成例3 作為成分(A)之化合物(A-3)之合成 除了將150.1 g(1.0莫耳)三乙二醇替換為400 g(1.0莫耳)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400)以外,與合成例1同樣地獲得由下述式表示之化合物A-3。 [化13] 化合物(A-3)(上述式中,EO表示伸乙氧基,p表示8~10。) 合成例4 作為成分(B)之化合物(B1-1)之合成 將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800)之順式-9-十八碳烯酸二酯用作化合物B1-1。 合成例5 作為成分(B)之化合物(B1-2)之合成 將氧化乙烯與氧化丙烯之嵌段共聚物(莫耳比,氧化乙烯:氧化丙烯=8:2)(數量平均分子量1000)之順式-9-十八碳烯酸二酯用作化合物B1-2。 合成例6 作為成分(B)之化合物(B2-1)之合成 將三苯乙烯化苯酚之氧化乙烯加成物(平均加成莫耳數20)之順式-9-十八碳烯酸酯用作化合物B2-1。 合成例7 作為成分(C)之化合物(C-1)之合成 將三苯乙烯化苯酚之氧化乙烯加成物(平均加成莫耳數10)之硫酸酯之銨鹽用作化合物C-1。 合成例8 作為成分(C)之化合物(C-2)之合成 將單苯乙烯化苯酚之氧化丙烯(平均加成莫耳數9)及氧化乙烯(平均加成莫耳數5)之嵌段加成物之硫酸酯之銨鹽用作化合物C-2。 ≪2≫評價 使用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均染劑,對(I)臭氣、(II)染料分散性、(III)染色親和性及均染性進行評價。以下記載各評價方法。 (I)臭氣 調製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均染劑之1質量%水溶液,裝入密閉容器中,於80℃下靜置10分鐘。然後,對於將密閉容器開封時之臭氣根據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 A:完全未感覺到臭氣。 B:略微感覺到臭氣。 C:明顯地感覺到臭氣。 (II)染料分散性 在Colourpet(日本染色機械(股)製造)之罐中,使用水調製下述組成之試驗液1及試驗液2。將各試驗液自40℃以3℃/分鐘升溫至130℃,將該溫度維持30分鐘。然後,冷卻至80℃,用5A濾紙(ADVANTEC公司製造)每次以相同量將使用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試驗液過濾。目視觀察過濾後之濾紙之狀態,根據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 [表1] [評價基準] A:於濾紙中無由染料凝聚物引起之阻塞,染料分散性良好。 B:於濾紙中有少許由染料凝聚物引起之阻塞,染料分散性稍差。 C:於濾紙中染料凝聚物殘留,染料分散性不良。 (III)染色親和性及均染性 (III)-1.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 於Minicolour染色機(Rapid製造)之罐中,使用水調製下述組成之處理液,以浴比1:10向其中投入作為染色對象纖維之聚酯塔夫綢精練布(30旦,單位面積重量:50 g/m2 ),於下述條件i或條件ii下進行染色。 [處理液組成] ・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均染劑                                    1 g/L ・pH調節劑                                                            0.3 g/L          冰醋酸 ・分散染料                                                             各0.3%o.w.f.          ・Dianix Yellow Brown XF(德司達製造,商品名)          ・Dianix Rubine XFN(德司達製造,商品名)          ・Dianix Navy XF(德司達製造,商品名) [染色步驟] [表2]   ・條件i:所需時間,合計100分鐘 [表3] ・條件ii:所需時間,合計70分鐘 上述染色步驟後,將處理液冷卻至約80℃,將染色對象纖維取出。以浴比1:30將其投入下述組成之還原洗淨液中,於80℃下還原洗淨15分鐘。然後,進行水洗、脫水及乾燥,獲得染色纖維製品。 [還原洗淨液組成] ・SUNMORL M-240(浙江日華化學製造,商品名)     1 g/L ・碳酸鈉                                                                       1 g/L ・連二亞硫酸鈉                                                            1 g/L (III)-2.染色親和性 對於獲得之染色纖維製品,使用分光測色計(CM-3600d,柯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求出400~700 nm之每10 nm之K/S值,算出其積分值,作為該染色纖維製品之K/S值。求出將使用比較例1之均染劑之條件i下獲得之染色纖維製品之K/S值設為100時之其他染色纖維製品之相對K/S值,作為染色親和率。將其結果示於表1。染色親和率越高,表示越能夠濃濃地染色,即染色親和性優異。 (III)-3.均染性 對於上述「(III)-1.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中獲得之染色纖維製品,目視觀察,根據下述基準對均染性進行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1。 <評價基準> A:幾乎未發現染斑,均染性良好 B:僅發現少量染斑,均染性略微良好 C:發現大量染斑,均染性不充分 [表4]   [表1] 如表1中所示可知,對於均染劑,來自均染劑之臭氣得到抑制,具有優異之染料分散性。此外可知,藉由使用均染劑能夠製造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 此外可知,即便於使升溫速度比通常較快之情形時亦能夠製造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均染劑由於臭氣少,因此來自均染劑之臭氣附著於染色對象纖維之虞較小,能夠使染色之作業環境良好。此外,本發明之均染劑具有優異之染料分散性,能夠製造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因此,即便為包含均勻地染色困難之混紡纖維、複合纖維及極細纖維之纖維製品等,亦能夠均勻地染色。 此外,本發明之均染劑中,即便於使升溫速度變快之情形時亦能夠製造優異之均染性及染色親和性之染色纖維製品。因此,能夠有助於節能及作業時間之縮短,亦能夠有助於成本減少。

Claims (4)

  1. 一種均染劑,其特徵在於,其含有: 成分(A):由下述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成分(B):選自由下述通式(2)表示之化合物(B1)及由下述通式(3)表示之化合物(B2)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及 成分(C):選自苯乙烯化苯酚之氧化烯加成物之無機酸酯及其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化合物, [化1](式(1)中,R1 及R4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4之烷基或烷氧基,a及c分別獨立地表示0~3之整數,R2 及R3 分別獨立地表示單鍵或碳數1~3之伸烷基,A1 O表示碳數2~6之伸烷氧基,b表示1~10之整數), [化2](式(2)中,R5 及R6 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7~23之脂肪族烴基,A2 O表示碳數2~4之伸烷氧基,d表示1~100之整數), [化3](式(3)中,R7 、R8 及R9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甲基,e表示1~3之整數,f表示0~2之整數,g表示0~5之整數,[(e×f+f)+g]為1~5,A3 O表示碳數2~4之伸烷氧基,h表示1~100之整數,R10 表示碳數7~23之脂肪族烴基)。
  2. 如請求項1之均染劑,其中上述成分(A)、上述成分(B)及上述成分(C)之質量比為10:45:45~98:1:1。
  3. 一種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利用含有如請求項1或2之均染劑之染色處理液對纖維進行染色之步驟。
  4. 如請求項3之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纖維包含聚酯纖維。
TW105138229A 2015-12-18 2016-11-22 均染劑及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TW201736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7940 WO2017101116A1 (zh) 2015-12-18 2015-12-18 匀染剂和染色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6669A true TW201736669A (zh) 2017-10-16

Family

ID=5905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8229A TW201736669A (zh) 2015-12-18 2016-11-22 均染劑及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64475B2 (zh)
CN (1) CN108368675B (zh)
TW (1) TW201736669A (zh)
WO (1) WO20171011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75828A (ja) * 2019-11-13 2021-05-20 日華化学株式会社 染色助剤及び染色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13252A (ja) * 1981-12-24 1983-07-06 サンド・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分散染料染色用染色助剤
JPS57191385A (en) * 1982-04-06 1982-11-25 Sanyo Chemical Ind Ltd Resist style aid
CA1227909A (en) * 1984-07-25 1987-10-13 Serge Boisvert Polyesters or polyethers carriers for use in dyeing textiles
JP2578059B2 (ja) * 1993-06-02 1997-02-05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の染色助剤
JP5230338B2 (ja) * 2008-10-07 2013-07-10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用均染剤
CN101892603B (zh) * 2010-07-30 2012-03-07 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 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助染剂及用其进行染色的方法
CA2850126C (en) * 2011-09-29 2019-07-3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ormulations having benzoate dye carriers for meta-aramid articles
WO2014022991A1 (zh) * 2012-08-08 2014-02-13 日华化学株式会社 聚酯纤维用染色助剂以及使用其的聚酯纤维的染色方法及染色物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00506A (ja) 2019-01-10
WO2017101116A1 (zh) 2017-06-22
CN108368675A (zh) 2018-08-03
JP6764475B2 (ja) 2020-09-30
CN108368675B (zh) 2020-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6034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用染色助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の染色方法及び染色物の製造方法
JP6475617B2 (ja) ポリエステル
WO2001053599A1 (fr) Composition de finition adoucissante
JP2015527446A (ja) ポリエステル
WO2017051776A1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CN104160008A (zh) 织物柔软活性组合物
JP2011246585A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TW201733971A (zh) 染色助劑及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JP2018203923A (ja) 液体洗浄剤
JP5680379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ニット用精練剤組成物とこれを用いる精練方法
WO2017073741A1 (ja) 液体洗浄剤
TW201736669A (zh) 均染劑及染色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JP2015101649A (ja) 繊維製品の処理方法
JP5495641B2 (ja) 液体洗浄剤組成物
JP6214388B2 (ja) 繊維用染色助剤、及び染色物の製造方法
JP2014047438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染色用分散均染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染色製品の製造方法
JP603932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用難燃加工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TW201842254A (zh) 精練劑組合物及纖維製品之製造方法
JP2013079472A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用難燃加工剤、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の難燃加工方法、及び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系繊維
TWI727726B (zh) 液狀還原劑組合物及還原清洗方法
CN109082910B (zh) 染色性提高剂和染色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BR112020000702A2 (pt) tensoativo, processo para preparação de um tensoativo, uso de um tensoativo, e, composição
JP2014055383A (ja)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用難燃加工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12001862A (ja) 繊維用抗菌柔軟剤組成物
JP5628537B2 (ja) 衣料用洗浄剤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