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3507A - 炊飯器 - Google Patents
炊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33507A TW201733507A TW105143188A TW105143188A TW201733507A TW 201733507 A TW201733507 A TW 201733507A TW 105143188 A TW105143188 A TW 105143188A TW 105143188 A TW105143188 A TW 105143188A TW 201733507 A TW201733507 A TW 20173350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ure
- pot
- rice
- unit
- valv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具備:炊飯器本體、收容於炊飯器本體的鍋、加熱鍋的加熱部、調整鍋內之壓力的壓力調整部、及控制加熱部及壓力調整部的控制部,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會依序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第1壓力調整步驟是將鍋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第2壓力後,減壓為第1壓力的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是將鍋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2壓力低的第3壓力後,減壓為第1壓力的步驟。第3壓力調整步驟是將鍋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3壓力高且在第2壓力以下的第4壓力後,減壓為第1壓力的步驟。
Description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炊飯器。
發明背景 以往,這種炊飯器之中,如日本專利特開2004-081824號公報所示,為了將米飯均勻地炊煮完成,並為了使炊煮完成後之米飯的上表面成為平坦而達到視覺上之美味效果,提出有一種在藉由加熱而使鍋內的被炊煮物達到沸騰溫度的沸騰維持步驟中,變更沸騰中的鍋內的壓力之構成。
具體來說,如圖8所示,以往之炊飯器中具備:鍋200,是收容包含水與米之被炊煮物、加熱部201,是加熱鍋200內的被炊煮物、蓋體202,是堵塞鍋200的開口部及壓力閥204,是具有為了使鍋200內的壓力成為略恆定之預定的壓力,而連通或阻斷鍋200與外部空氣之開閉機構。更進一步地,還具備:壓力閥開放裝置203,是附設於壓力閥204並用以強制使壓力閥204成為開啟狀態、控制部205,是控制加熱部201的加熱量並進行經由壓力閥開放裝置203之壓力閥204的開啟作動之控制。
而且,如圖9所示,以往的炊飯器中,控制部205在藉由加熱而使鍋200內的被炊煮物達到沸騰溫度之沸騰維持步驟中,會透過壓力閥開放機構203使壓力閥204開閉作動,而交互地重複沸騰中的鍋200內的壓力之升壓及減壓,以使鍋200內的壓力緩緩上升。然後,在鍋200內的壓力成為預定的壓力時,進行控制以將鍋200內之壓力維持在預定的壓力。根據該構成,以往的炊飯器會使鍋200內的壓力急遽地變化,並使鍋200內發生激烈的沸騰現象(突沸現象),並藉由該突沸現象將鍋200內之米粒激烈地攪拌混合,藉此可整體性地平均化對米粒的加熱,消除炊煮不均並使炊煮完成後的米飯上表面的形狀平坦。
發明概要 然而,以往的炊飯器中,從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之觀點來看,仍然還有可改善的空間。
亦即,以往的炊飯器之中,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藉由以一定的間隔使壓力閥開閉動作複數次,而使鍋內的壓力一點一點地變化。又,以往的炊飯器之中,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是以鍋內的壓力的變化成為恆定且鍋內的壓力緩緩上升之方式使壓力閥進行開閉動作。
如上述地,以往的炊飯器中,由於在沸騰維持步驟中的壓力變化小且統一,因此會有無法藉由因鍋內的壓力變化而產生突沸現象來充分攪拌鍋內之米的情況。因此,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會有無法充分產生成為米之美味來源的米湯,而無法提升炊煮完成之米的味道的情況。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增加米之美味來源之米湯的產生,並可提升炊煮完成之米的味道的炊飯器。
本發明具備:炊飯器本體、鍋,是收容於炊飯器本體並收容包含水與米的被炊煮物、加熱部,是配置於炊飯器本體內,並加熱鍋、壓力調整部,是調整鍋內的壓力及控制部,是控制加熱部及壓力調整部。又,控制部會執行包含升溫步驟及沸騰維持步驟之炊飯步驟,前述升溫步驟是控制加熱部將鍋加熱,並使收容於鍋內的被炊煮物沸騰,前述沸騰維持步驟是控制加熱部將鍋加熱,並維持收容於鍋內的被炊煮物為沸騰之狀態。又,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會控制壓力調整部而執行將鍋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1壓力高的第2壓力,然後,從第2壓力減壓為第1壓力之第1壓力調整步驟。又,控制部會執行將鍋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1壓力高且比第2壓力低的第3壓力,然後,從第3壓力減壓為第1壓力之第2壓力調整步驟。又,控制部會執行將鍋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3壓力高且在第2壓力以下的第4壓力,然後,從第4壓力減壓為第1壓力之第3壓力調整步驟。更進一步地,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在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後執行第2壓力調整步驟,並在執行第2壓力調整步驟後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
根據該構成,在沸騰維持步驟中,由於可以充分地攪拌鍋內的被炊煮物,而可以增加米之美味來源之米湯的產生,以能夠提升炊煮完成之米的味道。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參照圖式並且針對本發明之炊飯器的較佳的實施形態詳細地說明。再者,在以下的説明中,會對於相同或相符合的部分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説明。 (第1實施形態)
針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使用圖1~圖6來說明。
圖1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整體立體圖。圖2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分解立體圖。圖3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整體截面圖。圖4A是顯示從鍋側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炊飯器的內蓋的形態之下面立體圖。圖4B是顯示從蓋體側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炊飯器的內蓋的形態之上面立體圖。圖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的壓力調整部之分解立體圖。而且,圖6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在炊飯步驟中鍋內的溫度與壓力的變化之圖。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炊飯器100具備:炊飯器本體1、鍋2,是收容於炊飯器本體1並收容包含水與米之被炊煮物及蓋體3,是安裝於炊飯器本體1。又,具備:加熱部4,是配置於炊飯器本體1內,可加熱鍋2、壓力調整部5,是由後述之壓力調整閥部15與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所形成,可調整鍋2內的壓力及控制部6,是控制加熱部4及壓力調整部5。
在炊飯器本體1中形成有收容鍋2之鍋收容部1a。在鍋收容部1a之外周的底面部及側面部中配置有加熱線圈,該加熱線圈形成將鍋2加熱之加熱部。又,在鍋收容部1a之底面部中配置有溫度感測器1b,溫度感測器1b是在鍋收容部1a內收容有鍋2的狀態下,與鍋2之底面部接觸,並偵測鍋2之溫度,且根據溫度感測器1b所偵測之鍋2的溫度,來偵測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溫度。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是針對以可將鍋2感應加熱的加熱線圈來形成加熱部4的構成進行說明,但只要是加熱部4可以加熱收容於鍋收容部1a之鍋2的構成即可,例如,亦可為藉由電阻式加熱器(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er)來形成加熱部4的構成。
鍋2是形成為在上方具有開口部2a的有底形狀。又,鍋2是裝卸自如地收容在形成於炊飯器本體1之鍋收容部1a。
蓋體3是旋動自如地安裝在形成於炊飯器1的後部的蓋體安裝部1c。在蓋體3之上表面的前部配置有:操作部7(圖1及圖2中的以虛線包圍的部分),用以設定使用者所投入鍋2內之被炊煮物的炊飯模式等之烹調條件、及顯示部8,顯示以操作部7所設定之烹調條件。又,在蓋體3之上表面的後部,形成有可裝卸自如地收容蒸氣筒9之蒸氣筒收容部3a,前述蒸氣筒9會將在鍋2內產生之蒸氣往炊飯器100之外部排出。
蒸氣筒9是由在上方具有開口部(圖未示)之蒸氣筒本體部9a及開閉自如地覆蓋蒸氣筒本體部9a之開口部(圖未示)的蒸氣筒蓋部9b所構成。在蒸氣筒本體部9a中,形成有使令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流入蒸氣筒9內的蒸氣流入口9c。在蒸氣筒蓋部9b中,形成有將從蒸汽流入口9c流入蒸氣筒9內的蒸氣往蒸氣筒9之外部排出的蒸氣流出口9d。
在蓋體3之內側中,裝卸自如地安裝有內蓋10,該內蓋10是在蓋體3相對於炊飯器本體1成為關閉狀態時,會閉塞收容於炊飯器本體1之鍋2的開口部2a。
如圖4A、圖4B所示,內蓋10具有:環狀的第1密封構件12,是在蓋體3安裝有內蓋10的狀態且蓋體3相對於炊飯器本體1成為關閉狀態的狀態下,抵接鍋2之上端而保持鍋2與內蓋10之間的氣密性、金屬製的加熱板11及環狀的加熱板支撐構件13,是安裝於加熱板11之鍋2側。第1密封構件12是藉由被加熱板11的外周與加熱板支撐構件13的內周夾持而被保持著。
在加熱板11中形成有:第1蒸氣排出口11a,是將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往鍋2的外部排出,並藉由後述之壓力調整閥15b而開閉、第2蒸氣排出口11b,是將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往鍋2的外部排出,並藉由後述之壓力抑制閥16b而開閉及第3蒸氣排出口11c,是將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往鍋2的外部排出,並藉由後述之安全閥17b而開閉。又,形成有米湯回流口11d,是將連同鍋2內所發生之蒸氣一起從第1蒸氣排出口11a、第2蒸氣排出口11b及第3蒸氣排出口11c往鍋2的外部排出的米湯往鍋2的內部回流。在此,米湯是指包含於米中之澱粉等黏稠成分溶解於水中而成,是有黏性之煮米產生的湯汁。
在加熱板11的蓋體3側配置有閥收容部14。閥收容部14具有:收容有開閉第1蒸氣排出口11a的壓力調整閥15b之壓力調整閥收容部15a及收容有開閉第2蒸氣排出口11b的壓力抑制閥16b之壓力抑制閥收容部16a。又,閥收容部14具有:收容有開閉第3蒸氣排出口11c的安全閥17b之安全閥收容部17a及安裝有開閉米湯回流口11d的米湯回流閥18b之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
閥收容部14的外周上,配置有第2密封構件14a,是在閥收容部14安裝於加熱板11的蓋體3側之狀態下,保持加熱板11與閥收容部14之間的氣密性。又,第2密封構件14a是構成為在內蓋10安裝於蓋體3之狀態下,抵接蓋體3,而保持閥收容部14與蓋體3之間的氣密性。藉由該構成,從第1蒸氣排出口11a、第2蒸氣排出口11b及第3蒸氣排出口11c往鍋2的外部排出的蒸氣會從蒸氣筒9的蒸氣流入口9c被引導往蒸氣筒9的內部。而且,藉由第2密封構件14a,在從蒸氣筒9的蒸氣流出口9d往蒸氣筒9的外部排出時,可以防止鍋2內產生的蒸氣從鍋2到蒸氣筒9為止的蒸氣路徑 (圖未示)漏出。又,藉由第2密封構件14a,在連同鍋2所產生之蒸氣一起往鍋2之外部排出,且積存於蒸氣筒9內之米湯從形成於蒸氣筒9的米湯流出口(圖未示)透過米湯回流口11d往鍋2內回流時,可以防止從蒸氣筒9到鍋2內為止的米湯回流路徑(圖未示)漏出。
在壓力調整閥收容部15a中,配置有開閉第1蒸氣排出口11a的壓力調整閥15b。壓力調整閥15b於壓力調整閥收容部15a內,配置成可以取得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開放狀態的開放位置及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閉塞狀態的閉塞位置。壓力調整閥15b可取得之開放位置是指為了令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可以從第1蒸氣排出口11a往鍋2的外部排出,而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開放狀態之壓力調整閥15b的位置。又,壓力調整閥15b可取得之閉塞位置是指為了令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可以從第1蒸氣排出口11a往鍋2的外部排出,而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閉塞狀態之壓力調整閥15b的位置。又,壓力調整閥收容部15a內配置有賦與勢能以使壓力調整閥15b位於閉塞位置之第1彈簧15c。壓力調整閥15b構成為藉由第1彈簧15c的賦與勢能之力而保持在閉塞位置,並且會抵抗第1彈簧15c之賦與勢能之力,藉由以圖5後述之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按壓壓力調整閥15b,而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更進一步地,構成為藉由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的按壓力而使壓力調整閥15b保持在開放位置。亦即,壓力調整閥15b在沒有以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按壓時是位於閉塞位置,藉此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閉塞狀態。而且,在以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按壓時,壓力調整閥15b會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進而位於開放位置,藉此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開放狀態。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是藉由開閉第1蒸氣排出口11a之壓力調整閥15b、賦與勢能以使壓力調整閥15b位於閉塞位置之第1彈簧15c、收容壓力調整閥15b及第1彈簧15c之壓力調整閥收容部15a而形成壓力調整閥部15。
在壓力抑制閥部16中,配置有開閉第2蒸氣排出口11b的壓力抑制閥16b。壓力抑制閥16b於壓力抑制閥收容部16a內,配置成可以取得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開放狀態的開放位置及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閉塞狀態的閉塞位置。壓力抑制閥16b可取得之開放位置是指為了令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可以從第2蒸氣排出口11b往鍋2的外部排出,而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開放狀態的壓力抑制閥16b的位置。又,壓力抑制閥16b可取得之閉塞位置,是指為了令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可以從第2蒸氣排出口11b往鍋2的外部排出,而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閉塞狀態的壓力抑制閥16b的位置。壓力抑制閥16b是藉由配置於壓力抑制閥收容部16a內的彈簧(圖未示)的賦與勢能之力而被賦與勢能至閉塞位置,並保持在閉塞位置,壓力抑制閥16b在鍋2內的壓力成為第1閾值以上的壓力時,藉由鍋2內的壓力,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並保持在開放位置。亦即,壓力抑制閥16b在鍋2內的壓力比第1閾值低時是位於閉塞位置,藉此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閉塞狀態。而且,壓力抑制閥16b是構成為在鍋2內的壓力成為第1閾值以上的壓力閾值時,會藉由鍋2內的壓力,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並維持在開放位置,藉此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開放狀態,令鍋2內的壓力不會成為第1閾值以上的壓力。再者,令壓力抑制閥16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的壓力之閾值即第1閾值,只要作成為藉由壓力調整閥部15所調整之壓力的範圍之上限值以上即可,且只要對應第1閾值來設定對第2蒸氣排出口11b之直徑或對壓力抑制閥16b賦與勢能的彈簧(圖未示)之彈簧常數(spring constant)等即可。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是藉由開閉第2蒸氣排出口11b之壓力抑制閥16b、賦與勢能以使壓力抑制閥16b位於閉塞位置之彈簧(圖未示)收容壓力抑制閥16b及彈簧(圖未示)之壓力抑制閥收容部16a而形成壓力調整閥部16。
在安全閥部17中,配置有開閉第3蒸氣排出口11c的安全閥17b。安全閥17b於壓力安全閥收容部17a內,配置成可以取得將第3蒸氣排出口11c構成為開放狀態的開放位置及將第3蒸氣排出口11c構成為閉塞狀態的閉塞位置。安全閥17b可取得之開放位置,是指為了令鍋2內所產生之蒸氣可以從第3蒸氣排出口11c往鍋2的外部排出,而將第3蒸氣排出口11c構成為開放狀態的安全閥17b的位置。又,安全閥17b可取得之閉塞位置,是指為了令鍋2內所產生的蒸氣可以從第3蒸氣排出口11c往鍋2的外部排出,而將第3蒸氣排出口11c構成為閉塞狀態的安全閥17b的位置。安全閥17b是藉由配置於安全閥收容部17a內的彈簧(圖未示)的賦與勢能之力而被賦與勢能至閉塞位置,並保持在閉塞位置,安全閥17b在鍋2內的壓力成為比第1閾值高之第2閾值以上的壓力時,藉由鍋2內的壓力,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並保持在開放位置。亦即,安全閥17b在鍋2內的壓力比第2閾值低時是位於閉塞位置,藉此將第3蒸氣排出口11c構成為閉塞狀態。而且,安全閥17b是構成為在鍋2內的壓力成為比令壓力抑制閥部16動作的第1閾值高之第2閾值以上的壓力時,會藉由鍋2內的壓力,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並維持在開放位置,藉此將第3蒸氣排出口11c構成為開放狀態,且鍋2內的壓力不會成為第2閾值以上的壓力。再者,令安全閥17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的壓力之閾值即第2閾值,只要設定為比令壓力抑制閥部16動作的第1閾值高即可,且只要對應第2閾值來設定對第3蒸氣排出口11c之直徑或對安全閥17b賦與勢能的彈簧(圖未示)之彈簧常數等即可。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是藉由開閉第3蒸氣排出口11c之安全閥17b、賦與勢能以使安全閥17b位於閉塞位置之彈簧(圖未示)、收容安全閥17b及彈簧(圖未示)之安全閥收容部17a而形成安全閥部17。
在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中,配置有開閉米湯回流口11d之米湯回流閥18b。米湯回流閥18b是從加熱板11的鍋2側安裝於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米湯回流閥18b是構成為以對應積存於閥收容部14之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的米湯的重量及鍋2內的壓力,來開閉米湯回流口11d。亦即,從加熱板11的鍋2側安裝於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的米湯回流閥18b是當鍋2內的壓力高時,會藉由鍋2內的壓力往米湯回流口11d側按壓,而構成為閉塞米湯回流口11d之閉塞狀態。當鍋2內的壓力低時,會藉由積存於閥收容部14之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的米湯本身的重量,令米湯回流閥18b從米湯回流口11d往鍋2側離開,而構成為開放米湯回流口11d的開放狀態。然後,將積存於閥收容部14的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的米湯從米湯回流口11d往鍋2內回流。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是藉由米湯回流閥18b及安裝有米湯回流閥18b之米湯回流閥安裝部18a而構成米湯回流閥部18。
如圖3及圖5所示,在蓋體3的內部配置有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該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是會使壓力調整閥15b移動至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閉塞狀態之閉塞位置與構成為開放狀態之開放位置。
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具備從形成於蓋體3的開口(圖未示)往壓力調整閥部15側移動,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之移動部20。又,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具備:使移動部20移動之驅動部21、將驅動部21的驅動力傳達至移動部20之傳達部22、保持驅動部21及傳達部22之罩部23、收容移動部20及罩部23之盒部24。
移動部20是由:按壓部20b、移動部本體20a、第2彈簧20d、及插銷20e所構成,該按壓部20b是形成於其中一端,並且透過密封件(packing) (圖未示)而按壓壓力調整閥15b;該移動部本體20a是形成有插入口20c且與按壓部20b連接;該第2彈簧20d是配置於移動部本體20a的外周;該插銷20e是插入移動部本體20a的插入口20c。
移動部本體20a是形成為按壓部20b的直徑比第2彈簧20d的直徑更大,該按壓部20b是形成於壓力調整閥15b側的端部。第2彈簧20d是藉由其中一端抵接按壓部20b,並且另一端抵接安裝於移動部本體20a之插入口20c的插銷20e,而保持於移動部本體20a的外周。又,移動部20是藉由安裝於移動部本體20a的另一端的插銷20e保持於盒部24這點,而透過插銷20e保持於盒部24。
驅動部21是由:驅動馬達21a及安裝於驅動馬達21a的旋轉軸21b之驅動齒輪21c所構成。又,驅動部21是藉由將驅動馬達21a以螺桿等安裝於罩部23之外側這點,而保持於罩部23。
傳達部22是在其中一端形成有以卡合於驅動部21的驅動齒輪21c之齒軌(rack)所構成之卡合齒輪22a,並在另一端形成有朝向傳達部22的移動方向傾斜的傾斜部22b。又,傳達部22在驅動部21及傳達部22保持於罩部23的狀態下,相對於傳達部22之移動方向滑動自如地保持於罩部23。
卡合齒輪22a是形成於傳達部22之驅動部21側的端部的下表面,且構成為在驅動部21及傳達部22保持於罩部23的狀態下,會位於驅動部21的驅動齒輪21c之上方。
傾斜部22b是傾斜成傳達部22之厚度會隨著從傳達部22之移動部20側的端部往驅動部21側行進而變大。又,在傾斜部22b的中央部,形成有可供移動部本體20a的端部插入的引導溝22e。構成為在保持有驅動部21及傳達部22之罩部23,以及移動部20保持於盒部24的狀態下,移動部本體20a的端部會插入引導溝22e內,且安裝於移動部本體20a的端部的插銷20e會抵接傾斜部22b。
傳達部22的驅動部21側的端部中,安裝有對應鍋2內的壓力狀態而限制蓋體3之開閉的限制構件22c。限制構件22c在壓力調整閥15b位於閉塞位置時,會位於保持構件(圖未示)及開閉部(圖未示)之間,並且限制蓋體3從關閉狀態變成開啟狀態,該保持構件是在蓋體3構成為關閉狀態的狀態下,使蓋體3保持於炊飯器本體1,該開閉部是將蓋體3從關閉狀態構成為開啟狀態。又,限制構件22c是構成為在壓力調整閥15b位於開放位置時,從保持構件(圖未示)與開閉部(圖未示)之間移動,而可以將蓋體3從關閉狀態構成為開啟狀態。又,在傳達部22配置有偵測傳達部22的位置之偵測構件22d。
如圖3所示,在炊飯器本體1的內部配置有控制加熱部4及壓力調整部5的控制部6。控制部6具有記憶複數個炊飯步驟的記憶部(圖未示),該複數個炊飯步驟是對應用以烹調投入鍋2內的被炊煮物之複數個炊飯模式。此處,炊飯步驟具有:預熱步驟,是進行預熱鍋2內的被炊煮物、升溫步驟,是使鍋2內的被炊煮物沸騰、沸騰維持步驟,是維持鍋2內的被炊煮物為沸騰的狀態及蒸燜步驟,是進行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蒸燜。而且,炊飯步驟是指藉由依序執行預熱步驟、升溫步驟、沸騰維持步驟及蒸燜步驟,而烹調被炊煮物的步驟。又,炊飯步驟之各步驟已對複數個炊飯模式各自事先設定通電時間、加熱溫度、加熱時間、加熱輸出等。
控制部6會因應使用者操作操作部7而從複數個炊飯模式中選擇之炊飯模式所對應之炊飯步驟,以及藉由溫度感測器1b所檢測出之鍋的溫度,來控制加熱部4及壓力調整部5,以烹調鍋2內的被炊煮物。
以下,針對如以上而構成之炊飯器100說明其動作、作用。
在炊煮包含米與水的被炊煮物時,使用者會將被炊煮物投入鍋2內,並將投入有被炊煮物的鍋2收容於炊飯器本體1的鍋收容部1a。然後,使用者會使蓋體3從開啟狀態,亦即,安裝於蓋體3的內蓋10開放鍋2之開口部2a的狀態移動至蓋體3之關閉狀態,亦即,安裝於蓋體3的內蓋10閉塞鍋2之開口部2a的狀態,而將蓋體3相對於炊飯器本體1構成為關閉狀態。
在蓋體3相對於炊飯器本體1構成為關閉狀態的狀態下,使用者會確認顯示於顯示部8之炊飯模式等的烹調條件,並操作操作部7,來設定將投入鍋2內的被炊煮物炊煮的炊飯模式及炊飯結束時間等之烹調條件。然後,使用者會在操作操作部7設定被炊煮物之烹調條件之後,操作設置於操作部7的炊飯開始按鈕(圖未示),以開始被炊煮物的烹調。
控制部6會因應使用者所設定之炊飯模式等的烹調條件,來控制加熱部4及壓力調整部5,以烹調被炊煮物。此處,以下針對將3杯的米與炊煮3杯的米所需之水作為被炊煮物投入鍋2內,且使用者以操作部7選擇用以將被炊煮物炊煮之炊飯模式,並開始炊煮的情況加以說明。
當使用者開始被炊煮物之炊煮後,控制部6會因應使用者所選擇之炊飯模式所對應之炊飯步驟,來控制加熱部4及壓力調整部5,並依序執行預熱步驟、升溫步驟、沸騰維持步驟及蒸燜步驟。
如圖6所示,控制部6在預熱步驟中,藉由控制加熱部4加熱鍋2,來進行收容於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預熱。此處,預熱步驟是指為了在預熱步驟之後執行的步驟中,可以充分地糊化至米之中心部,而將米浸泡於糊化開始之溫度(以下稱作「糊化開始溫度」)以下的溫度的水中,來事先使米吸水的步驟。
預熱步驟中,控制部6會控制加熱部4加熱鍋2,並使收容於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溫度升溫至糊化開始溫度(約60℃)以下的溫度。然後,控制部6根據以溫度感測器1b所偵測到之鍋2的溫度,當偵測到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溫度升溫至糊化開始溫度以下之溫度時,會控制加熱部4加熱鍋2,來進行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預熱,以使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溫度維持於糊化開始溫度以下之溫度。
又,在預熱步驟中,控制部6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並維持壓力調整閥部15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閉塞狀態之狀態。亦即,本實施形態中,壓力調整閥15b在預熱步驟開始時,由於沒有被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按壓,因此位於閉塞位置。因此,控制部6在預熱步驟中,控制成不使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作動,並維持壓力調整閥15b位於閉塞位置的狀態,藉此維持第1蒸氣排出口11a之閉塞狀態。
如圖6所示,控制部6在從預熱步驟開始經過因應使用者所選擇之炊飯模式而預先設定之預熱步驟的時間後,結束預熱步驟,而執行升溫步驟。此處,升溫步驟是指一口氣加熱鍋2,使收容於鍋2內的被加熱物的溫度急遽地上升至被加熱物會沸騰的溫度(以下稱作「沸騰溫度」)之步驟。
在升溫步驟中,控制部6會控制加熱部4而急速地加熱鍋2,使收容於鍋2內的被加熱物的溫度升溫至沸騰溫度(約105℃),以使鍋2內的被炊煮物沸騰。
又,在升溫步驟中,控制部6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從閉塞狀態構成為開放狀態,並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維持在開放狀態。
具體地來說,控制部6在從預熱步驟轉移至升溫步驟時,會控制驅動部21而使傳達部22往移動部20側移動。亦即,控制部6在從預熱步驟轉移至升溫步驟時,會驅動驅動馬達21a,而使安裝於驅動馬達21a的旋轉軸21b上的驅動齒輪21c往正轉方向(從正面觀察驅動馬達21a之旋轉軸21b為順時針方向)旋轉。當安裝於驅動馬達21a的旋轉軸21b上的旋轉齒輪21c往正轉方向旋轉時,驅動馬達21a的旋轉力會透過驅動齒輪21c而傳達至卡合齒輪22a,令傳達部22往移動部20側移動。
如此,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傳達部22之驅動部21側的端部之下表面的卡合齒輪22a位於安裝在驅動馬達21a之旋轉軸21b的驅動齒輪21c之上方,且驅動齒輪21c與卡合齒輪22a卡合著。藉由該構成,驅動馬達21a的旋轉力會被變換為傳達部22的移動方向的力量,而使傳達部22往移動部20側移動。此處,本實施形態中,傳達部22的移動方向在炊飯器100載置於廚房或餐桌等之載置面F(參照圖3)的狀態下,是平行於載置面F的方向,也是圖3所示之箭頭X的方向。
傳達部22藉由驅動部21而往移動部20側移動後,移動部20會藉由傳達部22而往壓力調整閥15b側移動,且壓力調整閥15b會藉由移動部20而往鍋2側移動,以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亦即,當安裝於驅動馬達21a的旋轉軸21b的驅動齒輪21c向正轉方向旋轉,而使傳達部22往移動部20側移動時,安裝於移動部本體20a的插銷20e會沿著傳達部22的傾斜部22b滑動。藉由移動部本體20a的傳達部22側的端部沿著形成於傾斜部22b的中央部的引導溝22e移動,移動部本體20a會往下方(壓力調整閥15b側)移動。當移動部本體20a往壓力調整閥15b側移動時,伴隨著移動部本體20a之移動,形成於移動部本體20a的壓力調整閥15b側的端部之按壓部20b會從形成於蓋體3的開口(圖未示)往壓力調整閥15b側移動,並透過密封件(圖未示)將壓力調整閥15b往鍋2側按壓。當藉由按壓部20b使壓力調整閥15b往鍋2側按壓時,壓力調整閥15b會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如此,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構成為在傳達部22的移動部20側的端部形成有傾斜部22b,使得移動部20可沿著傾斜部22b移動,因此可以將傳達部22之移動方向的力量變換為移動部20之按壓方向的力量,且可以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此處,移動部20及壓力調整閥15b的移動方向,是正交於傳達部22的移動方向(圖3所示之箭頭X的方向)的方向,也是圖3所示之箭頭Y的方向。
當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時,控制部6會停止驅動部21的驅動,並停止傳達部22及移動部20的移動,將壓力調整閥15b保持在開放位置。亦即,控制部6在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時,會停止驅動馬達21a的驅動,並停止驅動齒輪21c往正轉方向的旋轉。當驅動齒輪21c往正轉方向的旋轉停止時,傳達部22往移動部20側的移動會停止。當傳達部22往移動部20側的移動停止時,移動部本體20a往壓力調整閥15b側的移動會停止。此時,由於安裝於移動部本體20a之插銷20e接觸傾斜部22b,且壓力調整閥15b被移動部本體20a之按壓部20b往鍋2側按壓而位於開放位置,因此藉由控制部6停止驅動部21的驅動,壓力調整閥15b會保持在開放位置。
如圖6所示,控制部6根據以溫度感測器1b所偵測到之鍋2的溫度,當偵測到收容於鍋2內的被加熱物的溫度升溫至沸騰溫度,鍋2內的被加熱物已沸騰後,會結束升溫步驟,而執行沸騰維持步驟。此處,沸騰維持步驟是指維持指鍋2內的被炊煮物為沸騰的狀態,且使米含有的澱粉糊化,將糊化度提升至50%~80%左右的步驟。
沸騰維持步驟中,控制部6是根據以溫度感測器1b所偵測到之鍋2的溫度,控制加熱部4將鍋2加熱成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溫度被維持於沸騰溫度附近,以維持鍋2內的被炊煮物為沸騰的狀態。
又,控制部6在沸騰維持步驟中,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來使壓力調整閥部15從閉塞狀態往開放狀態移動複數次,以調整鍋2內的壓力。
具體地來說,控制部6在從升溫步驟轉移至沸騰維持步驟,並從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會控制驅動部21而使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移動。亦即,控制部6在從升溫步驟轉移至沸騰維持步驟,並從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會驅動驅動馬達21a,而使安裝於驅動馬達21a的旋轉軸21b上的驅動齒輪21c往逆轉方向(從正面觀察驅動馬達21a之旋轉軸21b為逆時針方向)旋轉。當安裝於驅動馬達21a的旋轉軸21b上的驅動齒輪21c往逆轉方向旋轉時,驅動馬達21a的旋轉力會透過驅動齒輪21c而傳達至卡合齒輪22a,令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移動。如此,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形成在傳達部22之驅動部21側的端部之下表面的卡合齒輪22a位於安裝在驅動馬達21a之旋轉軸21b的驅動齒輪21c之上方,且驅動齒輪21c與卡合齒輪22a卡合著,因此驅動馬達21a的旋轉力會被變換為傳達部22的移動方向的力量,而使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移動。
傳達部22藉由驅動部21而往驅動部21側移動後,移動部20會沿著傳達部22往傳達部22側移動,且移動部20所造成之壓力調整閥15b的按壓會被解除,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亦即,當安裝於驅動馬達21a的旋轉軸21b的驅動齒輪21c向逆轉方向旋轉,而使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移動時,安裝於移動部本體20a的插銷20e會沿著傳達部22的傾斜部22b滑動。然後,藉由移動部本體20a的傳達部22側的端部沿著形成於傾斜部22b的中央部的引導溝22e移動,移動部本體20a會往上方(傳達部22側)移動。當移動部本體20a往傳達部22側移動時,伴隨著移動部本體20a之移動,形成於移動部本體20a的壓力調整閥15b側的端部的按壓部20b會從壓力調整閥15b側往形成於蓋體3的開口(圖未示)側移動。當按壓部20b往蓋體3側移動時,按壓部20b所造成的壓力調整閥15b的按壓會被解除,壓力調整閥15b會藉由第1彈簧15c的復原力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
如此,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為在傳達部22的移動部20側的端部形成有傾斜部22b,使得移動部20可沿著傾斜部22b移動,且在壓力調整閥部15配置有對壓力調整閥15b往蓋體3側賦與勢能之第1彈簧15c。因此,藉由控制部6控制驅動部21,使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移動,可以解除移動部20按壓壓力調整閥部15的狀態,並可以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
當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時,控制部6會停止驅動部21的驅動,並停止傳達部22及移動部20的移動,將壓力調整閥15b保持在閉塞位置。亦即,控制部6在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時,會停止驅動馬達21a的驅動,並停止驅動齒輪21c往逆轉方向的旋轉。當驅動齒輪21c往逆轉方向的旋轉停止時,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的移動會停止。當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的移動停止時,移動部本體20a往傳達部22側的移動會停止,而壓力調整閥15b會保持在閉塞位置。此時,由於壓力調整閥15b會被解除移動部本體20a所造成的按壓,且藉由第1彈簧15c的賦與勢能之力而被保持在閉塞位置,因此會保持在藉由壓力調整閥15b閉塞了第1蒸氣排出口11a之狀態。
炊飯步驟中,鍋2的開口部2a是藉由內蓋10而密閉,鍋2的內部與鍋2的外部僅藉由壓力調整閥部15、壓力抑制閥部16、及安全閥部17而連通,該壓力抑制閥部16是利用壓力調整閥部15所調整之壓力範圍的上限值以上之壓力而動作,該安全閥部17是利用較壓力抑制閥部16動作的壓力更高的壓力而動作。
因此,沸騰維持步驟中,當壓力調整閥15b位於閉塞位置時,由於鍋2的內部與鍋2的外部的連通會被阻斷,因此藉由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沸騰而產生之蒸氣會滯留於鍋2內,並且鍋2內會因該蒸氣而加壓,鍋2內的壓力會上升至使壓力抑制閥16b動作的壓力。再者,往鍋2的外部排出的蒸氣會從蒸氣筒9的蒸氣流入口9c流入蒸氣筒9的內部,並從蒸氣筒9的蒸氣流出口9d往炊飯器100的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沸騰維持步驟中,當壓力調整閥15b位於開放位置時,由於鍋2的內部與鍋2的外部透過壓力調整閥部15連通,因此藉由鍋2內的被炊煮物沸騰而產生的蒸氣會從壓力調整閥部15往鍋2的外部排出。因此,鍋2內不會因為鍋2內的被炊煮物沸騰而產生的蒸氣而加壓,可以將鍋2內的壓力維持為接近大氣壓。
如此,在沸騰維持步驟中,藉由將壓力調整閥15b置於閉塞位置而可以使鍋2內的壓力升壓,並且藉由將壓力調整閥15b置於開放位置而可以使鍋2內的壓力減壓。因此,控制部6在沸騰維持步驟中,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並藉由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或者,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來控制鍋2內的壓力。
而且,如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會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並依序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此處,第1壓力調整步驟是指將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為比第1壓力P1高的第2壓力P2,並從第2壓力P2減壓為第1壓力P1的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是指將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為比第1壓力P1高且比第2壓力P2低的第3壓力P3,然後,從第3壓力P3減壓為第1壓力P1的步驟。又,第3壓力調整步驟是指將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為比第3壓力P3高且在第2壓力P2以下的第4壓力P4,然後,從第4壓力P4減壓為第1壓力P1的步驟。再者,本實施形態中,針對將第1壓力P1作成為大氣壓(1.0氣壓)或接近大氣壓的壓力,並將第2壓力P2作成為比第1壓力P1高的壓力之1.2氣壓,且將第3壓力P3作成為比第1壓力P1高且比第2壓力P2低之1.1氣壓,並且將第4壓力P4作成為與第2壓力P2相同之壓力的情況加以說明。又,本實施形態中,針對當鍋2內的壓力成為以壓力調整閥部15調整之壓力範圍的上限值,亦即,第2壓力P2以上之壓力時,壓力抑制閥16b會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從閉塞位置移動至開放位置,且鍋2內的壓力不會成為預定壓力以上的壓力之構成加以說明。更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中,針對當鍋2內的壓力成為壓力抑制閥16b動作的壓力,亦即,比壓力抑制閥16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的壓力更高的壓力時,安全閥17b將第3蒸氣排出口11c從閉塞位置移動至開放位置之構成加以說明。
沸騰維持步驟中,控制部6在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會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亦即,控制部6在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會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並將壓力調整閥15b在閉塞位置維持預定時間,以使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2壓力P2。然後,控制部6是當將壓力調整閥15b在閉塞位置維持預定時間,以使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2壓力P2後,會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以使鍋2內的壓力從第2壓力P2減壓至第1壓力P1。
控制部6在第1壓力調整步驟結束後,會執行第2壓力調整步驟。亦即,當鍋2內的壓力從第2壓力P2減壓至第1壓力P1後,控制部6會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並將壓力調整閥15b在閉塞位置維持預定時間,以使鍋2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3壓力P3。然後,控制部6是當將壓力調整閥15b在閉塞位置維持預定時間,以使鍋2內的壓力由第1壓力P1升壓至第3壓力P3後,會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以使鍋2內的壓力從第3壓力P3減壓至第1壓力P1。此處,控制部6是控制成在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使壓力調整閥15b維持在閉塞位置的時間,比在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使壓力調整閥15b維持在閉塞的時間短,以使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的壓力上限值之第3壓力P3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的壓力上限值之第1壓力P1更低。
控制部6在第2壓力調整步驟結束後,會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亦即,當鍋2內的壓力從第3壓力P3減壓至第1壓力P1後,控制部6會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並將壓力調整閥15b在閉塞位置維持預定時間,以使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4壓力P4。然後,控制部6是當將壓力調整閥15b在閉塞位置維持預定時間,以使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4壓力P4後,會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以使鍋2內的壓力從第4壓力P4減壓至第1壓力P1。
控制部6在第3壓力調整步驟結束後,會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來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以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移動至閉塞位置。而且,控制部6在到沸騰維持步驟結束為止的期間中,會將壓力調整閥15b維持在閉塞位置,並且會維持鍋2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2壓力P2之狀態。
當從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鍋2內幾乎所有的水都會消失,且鍋2之底面部的溫度會上升至水的沸點以上的溫度。控制部6在藉由溫度感測器1b偵測到鍋2的溫度到達水的沸點以上的溫度(例如,130℃)時,會結束沸騰維持步驟,而執行蒸燜步驟。此處,蒸燜步驟是指使鍋2內的被炊煮物中所含的多餘水分蒸發,將米的糊化度提升至接近100%的步驟。
蒸燜步驟中,控制部6會根據以溫度感測器1b所偵測之鍋2的溫度來控制加熱部4,並控制成鍋2的溫度變成預定溫度(例如,100℃)。控制部6在鍋2的溫度比預定溫度低時,會控制加熱部4加熱鍋2,並且在鍋2的溫度成為預定溫度以上時,會控制加熱部4停止鍋2之加熱。
又,蒸燜步驟中,控制部6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從壓力調整閥15b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閉塞狀態的閉塞位置移至構成為開放狀態之開放位置,並將壓力調整閥15b維持於開放位置。
具體地來說,控制部6是當從沸騰維持步驟轉移至蒸燜步驟時,控制驅動部21而使傳達部22往驅動部21側移動,使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往開放位置移動,而將鍋2內的壓力從第2壓力P2減壓至第1壓力P1。然後,控制部6在壓力調整閥15b從開放位置往閉塞位置移動時,停止驅動部21的驅動,使傳達部22及移動部20的移動停止,而將壓力調整閥15b保持在開放位置。
如以上,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在沸騰維持步驟中,藉由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使鍋2內的壓力急遽地變化,而使鍋2內產生突沸現象。
因此,可以藉由鍋2內所產生之突沸現象而激烈地攪拌混合鍋2內的被炊煮物,可以平均化對被炊煮物之米的加熱,而可以抑制炊煮後的米產生炊煮不均。
又,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在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以使鍋2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為比第1壓力P1高的第2壓力P2,並從第2壓力P2減壓為第1壓力P1。又,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在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將鍋2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為比第1壓力P1高且比第2壓力P2低之第3壓力P3,然後,從第3壓力P2減壓為第1壓力P1。更進一步地,控制部6在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將鍋2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P1升壓為比第3壓力P3高且在第2壓力P2以下之第4壓力P4,然後,從第4壓力P4減壓為第1壓力P1。亦即,控制部6在沸騰維持步驟中,依序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且控制成使第1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的壓力上限值會比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的壓力上限值更高。
亦即,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會依序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然後,控制部6將壓力調整部5控制成使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之從第2壓力往第1壓力之壓力變化,比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之從第3壓力往第1壓力之壓力變化更大。更進一步地,控制部6將壓力調整部5控制成使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之從第4壓力往第1壓力之壓力變化會比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之從第3壓力往第1壓力之壓力變化更大。
藉此,由於在依序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時可以變化鍋2內的壓力變化,因此在沸騰維持步驟中,可以充分地攪拌鍋內之被炊煮物,而可以增加米之美味來源的米湯,並可以提升炊煮完成之米的味道。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針對將第1壓力P1作成為大氣壓(1.0氣壓)或接近大氣壓的壓力,並將第2壓力P2作成為比第1壓力P1高的壓力之1.2氣壓,且將第3壓力P3作成為比第1壓力P1高且比第2壓力P2低之1.1氣壓,並且將第4壓力P4作成為與第2壓力P2相同之壓力的情況進行了說明。然而,第1壓力P1、第2壓力P2、第3壓力P3、及第4壓力P4只要設定為P1<P3<P4<=P2即可,並且只要因應投入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種類或量、炊煮後的被炊煮物的狀態等適當設定即可。
又,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壓力抑制閥部16的壓力抑制閥16b是藉由彈簧(未圖示)而朝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閉塞狀態之方向被賦與勢能。然後,本實施形態中,針對鍋2內的壓力成為以壓力調整閥部15調整之壓力範圍的上限值以上的壓力時,會抵抗彈簧(圖未示)的賦與勢能之力,而從壓力抑制閥16b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閉鎖狀態的閉鎖位置移動至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開放狀態的開放位置的構成進行了說明。然而,壓力抑制閥16b亦可由球閥(ball valve)所構成,該球閥是將重量設定成在鍋2內的壓力比以壓力調整閥部15所調整之壓力範圍的上限值更低的壓力時,藉由本身的重量而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閉鎖狀態,並在鍋2內的壓力為以壓力調整閥部15所調整之壓力範圍的上限值以上的壓力時,藉由鍋2內的壓力而將第2蒸氣排出口11b構成為開放狀態。又,與壓力抑制閥16b同樣,關於壓力調整閥15b及安全閥17b,亦可由對應各閥動作之壓力而調整重量的球閥所構成。 (第2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炊飯器之第2實施形態,使用圖7來說明。再者,對於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零件,會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圖7是顯示本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在炊飯步驟中鍋內的溫度與壓力的變化之圖。
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並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2壓力P2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更慢。
具體地來說,控制部6會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並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動作之速度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動作之速度更慢。因此,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鍋2內的壓力從第4壓力P4減壓至第1壓力P1的時間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鍋2內的壓力從第2壓力P2減壓至第1壓力P1的時間更長。亦即,控制部6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供給至驅動部21之電力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供給至驅動部21之電力更小。藉由上述之控制,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驅動齒輪21c往逆轉方向旋轉的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驅動齒輪21c往逆轉方向旋轉的速度更慢。因此,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傳達部22移動至驅動部21側的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傳達部22移動至驅動部21側的速度更慢。藉此,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移動部20移動至傳達部22側的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移動部20移動至傳達部22側的速度更慢。藉此,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壓力調整閥15b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開放狀態的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壓力調整閥15b將第1蒸氣排出口11a構成為開放狀態的速度更慢。而且,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到開放位置為止的時間,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壓力調整閥15b從閉塞位置到開放位置為止的時間更長。
根據該構成,控制部6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2壓力P2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更慢。
如以上,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並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2壓力P2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更慢。根據該控制,藉由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鍋內的壓力之變化,可以充分地抑制米之表面崩塌的情況。又,可以將米整體平均地加熱,且可以充分抑制炊煮完成之米發生加熱不均的情況,因此可以使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更加提升。 (第3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炊飯器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零件,會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在從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之鍋2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會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而且,控制部6控制成在從沸騰維持步驟開始到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為止的時間作為預定時間ts時,預定時間ts會成為90秒以上270秒以下。
在預定杯數的米及炊煮預定杯數的米所需的水作為被炊煮物投入鍋2內後,藉由使用者選擇用以炊煮預定杯數的米的炊飯模式,開始炊煮時,控制部6會執行因應使用者所設定之炊飯模式與投入鍋2內之米的量(杯數)的炊飯步驟。此處,本實施形態中,針對投入鍋2內之米為1杯以上且為5杯以下的情況進行說明。
藉由使用者而開始炊煮被炊煮物後,控制部6藉由根據使用者所選擇之炊飯模式及對應投入鍋2內的米的量而事先設定的炊飯步驟來控制加熱部4及壓力調整部5,而控制炊飯步驟之各步驟中的加熱溫度、加熱時間、及加熱輸出等,以執行炊飯步驟之各步驟。再者,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同樣,本實施形態也是作成在炊飯步驟中依序執行預熱步驟、升溫步驟、沸騰維持步驟及蒸燜步驟。
沸騰維持步驟中,控制部6是根據以溫度感測器1b所偵測到之鍋2的溫度,控制加熱部4將鍋2加熱成鍋2內的被炊煮物的溫度被維持於沸騰溫度附近,以維持鍋2內的被炊煮物為沸騰的狀態。
因此,本案發明者們發現,針對沸騰維持步驟持續進行,投入鍋2內的水逐漸地變少,但是在鍋2內的水的量減少至預定量時,藉由使鍋2內的壓力急遽地變化而使鍋2內產生突沸現象,以攪拌鍋2內的米,就可以使黏度高的米湯產生。而且,本案發明者們也發現,可以使米湯進入形成於各米粒之間的間隙。又,本案發明者們也發現,根據本發明者們所發現的2個現象,可以藉由黏度高之米湯而維持各米粒之間的間隙,因此可以使炊煮完成的米蓬鬆地立起,而可以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於是,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在鍋2內的水成為預定量的時間,亦即,從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ts後鍋2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來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以使鍋2內的壓力急遽地變化。
根據該構成,由於在鍋2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可以增加米之美味來源的米湯產生,因此可以產生黏度高的米湯,並可以使米湯進入形成於各米粒之間的間隙中。因此,藉由進入各米粒之間的間隙之黏度高的米湯,可以維持各米粒之間的間隙,並可以使炊煮完成的米蓬鬆地立起,而可以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又,沸騰維持步驟中,作為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減壓的預定時間ts,較理想的是為90秒以上且為270秒以下,更理想的是為120秒以上且為240秒以下。又,較理想的是,預定時間ts是設定為投入鍋2內的米的量(杯數)越多就越長,米的量(杯數)越少就越短。
沸騰維持步驟中,當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減壓的預定時間ts為不到90秒時,由於鍋2內之水沒有充分地減少,因此會有無法藉由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之壓力變化,充分產生黏度高的米湯的情況。因此,會有無法達到可以藉由米湯維持各米粒之間的間隙,並可以使炊煮完成的米蓬鬆地立起的情況。另一方面,沸騰維持步驟中,當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減壓的預定時間ts比270秒大時,鍋2內的水會過度地減少,而成為沒有殘存使鍋2內產生米湯所需之充分的水量。因此,由於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之壓力變化,造成米粒的表面崩塌,因此有產生鍋2內的米加熱不均,且產生炊煮完成之米炊煮不均的情況。
因此,為了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美味,並使炊煮完成的米蓬鬆地立起,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減壓的預定時間ts,較理想的是為90秒以上且為270秒以下,更理想的是為120秒以上且240秒以下。又,較理想的是,預定時間ts是設定為投入鍋2內的米的量(杯數)越多就越長,米的量(杯數)越少就越短。
根據該構成,由於在鍋2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可以增加米之美味來源的米湯,因此可以產生黏度高的米湯,並可以使米湯進入形成於各米粒間的間隙中。又,根據該構成,藉由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可以充分地抑制米的表面崩塌,而使米產生加熱不均的情況。因此,藉由進入各米粒間的間隙之黏度高的米湯,來維持各米粒間的間隙,可以使炊煮完成的米蓬鬆地立起,並且可以充分地抑制因米的表面崩塌而使炊煮完成的米產生炊煮不均,因此能夠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又,沸騰維持步驟中,控制部6在從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ts後,藉由控制壓力調整閥驅動部19而控制壓力調整閥部15,來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時,利用如以下的方式來控制較為理想。亦即,與上述之第2實施形態同樣,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2壓力P2往第1壓力P1的減壓速度更慢是較為理想的。
根據該構成,藉由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P4往第1壓力P1的減壓,可以更充分地抑制米的表面的崩塌。又,藉由進入各米粒間的間隙之黏度高的米湯,來維持各米粒之間的間隙,而可以使炊煮完成的米蓬鬆地立起。而且,由於可以更確實地抑制米粒之平衡因米的表面崩塌而崩塌,而導致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變差,因此可以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第4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炊飯器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於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相同的構成零件,會附加相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6會在各壓力調整步驟中控制加熱部4及壓力調整部5,使得利用以下之(算式1)、(算式2)、及(算式3)所求得之在各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2內之能量的合計如以下之(條件)所示地成為10.58kW以上且在13.43kW以下。 (算式1) Q1=(T1×K×L)÷t1 (算式2) Q2=(T2×K×L)÷t2 (算式3) Q3=(T3×K×L)÷t3 (條件) 10.58kW<=Q1+Q2+Q3<=13.43kW
此處,以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2壓力P2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1,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3壓力P3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2,從第1壓力P1升壓至第4壓力P4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3,並以水的比熱作為K,鍋2內的水的量作為L。又,以從第2壓力P2至第1壓力P1為止的時間作為t1,從第3壓力P3至第1壓力P1為止的時間作為t2,從第4壓力P4至第1壓力P1為止的時間作為t3。更進一步地,以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2內之能量作為Q1,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2內之能量作為Q2,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2內之能量作為Q3。
沸騰維持步驟中,使鍋2內的壓力急遽地變化,而使鍋2內產生突沸現象時,藉由鍋2內的壓力急遽地變化,而使鍋2內的壓力變化所產生的能量施加於被炊煮物。然而,本案發明者發現,當藉由鍋2內的壓力變化而產生之能量太小時,會無法充分地攪拌鍋2內的被炊煮物,且無法充分地產生米之美味來源的米湯,而有無法提升被炊煮物的味道的情況。另一方面,本案發明者也發現,當藉由鍋2內的壓力變化而產生之能量太大時,會有因鍋2內之壓力變化所產生的能量而使鍋2內之被炊煮物的表面崩塌的情況。
於是,本實施形態中,可增加米之美味來源之米湯的產生,並充分地抑制米的表面崩塌而使炊煮完成之米的味道變差的情況。因此,將以上述(算式1)所求得之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2內的能量Q1、以上述(算式2)所求得之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2內的能量Q2、及以上述(算式3)所求得之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2內的能量Q3之合計作成為10.58kW以上且13.43kW以下。亦即,對應各炊飯模式,事先設定在炊飯步驟之沸騰維持步驟執行的各壓力調整步驟之壓力上限值及由壓力上限值減壓至壓力下限值為止的時間,而控制部6會根據事先設定之條件,在沸騰維持步驟中,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第2壓力調整步驟、及第3壓力調整步驟。
根據該構成,本實施形態在沸騰維持步驟中,可以充分地攪拌鍋2內的被炊煮物,而可以更增加米的美味來源之米湯的產生。而且,本實施形態可以充分地抑制鍋2內的米的表面崩塌而使米粒之平衡崩潰,以及鍋2內的被炊煮物產生炊煮不均的情況,可以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如以上所說明,本發明具備:炊飯器本體、鍋,是收容於炊飯器本體並收容包含水與米之被炊煮物、加熱部,是配置於炊飯器本體內,並加熱鍋、壓力調整部,是調整鍋內之壓力、控制部,是控制加熱部及壓力調整部。又,控制部會執行包含升溫步驟及沸騰維持步驟之炊飯步驟;前述升溫步驟會控制加熱部將鍋加熱,並使收容於鍋內的被炊煮物沸騰;前述沸騰維持步驟會控制加熱部將鍋加熱,並維持收容於鍋內的被炊煮物為沸騰之狀態。又,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會控制壓力調整部而執行將鍋內之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1壓力高的第2壓力,然後,從第2壓力減壓為第1壓力之第1壓力調整步驟。又,控制部會執行將鍋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1壓力高且比第2壓力低的第3壓力,然後,由第3壓力減壓為第1壓力之第2壓力調整步驟。又,控制部會執行將鍋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第3壓力高且在第2壓力以下的第4壓力,然後,由第4壓力減壓為第1壓力之第3壓力調整步驟。更進一步地,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是在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後執行第2壓力調整步驟,並在執行第2壓力調整步驟後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
據此,在沸騰維持步驟中,由於可以充分地攪拌鍋內的被炊煮物,因此可以增加米之美味來源之米湯的產生,而可以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又,本發明可構成為控制部在沸騰維持步驟中,是將壓力調整部控制成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往第1壓力的減壓速度會比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2壓力往第1壓力的減壓速度更慢。
據此,藉由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鍋內的壓力的變化,可以充分地抑制米之表面的崩塌。又,由於可以平均地加熱米整體,且可以充分地抑制炊煮完成的米產生加熱不均的情況,而可以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又,本發明可構成為控制部是在由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鍋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控制壓力調整部來執行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第4壓力往第1壓力的減壓,且控制部會控制壓力調整部以在預定時間作為ts時,預定時間ts會成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
藉此,由於在鍋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可以增加米的美味來源的米湯,因此可以產生黏度高的米湯,並可以使米湯進入形成於各米粒間的間隙中。又,藉由第3壓力調整步驟之由第4壓力往第1壓力的減壓,可以充分地抑制米的表面崩塌,而使米粒之平衡崩潰的情況。因此,藉由進入各米粒間的間隙之黏度高的米湯,來維持各米粒間的間隙,可以使炊煮完成之米蓬鬆地立起,並且可以充分地抑制因米的表面崩塌而使米粒之平衡崩潰,導致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變差,而能夠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又,本發明可構成為控制部會控制壓力調整部,使得以下面的(算式1)所求得之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內的能量Q1、以下面的(算式2)所求得之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之蓄積於鍋內的能量Q2、及以下面的(算式3)所求得之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鍋內的能量Q3之合計滿足以下的(條件)。 再者,以下(算式1)、(算式2)、及(算式3)中,以從第1壓力升壓至第2壓力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1,從第1壓力升壓至第3壓力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2,從第1壓力升壓至第4壓力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3,以水之比熱作為K,鍋內的水的量作為L。又,以從第2壓力至第1壓力為止的時間作為t1,從第3壓力至第1壓力為止的時間作為t2,從第4壓力至第1壓力為止的時間作為t3。 (算式1) Q1=(T1×K×L)÷t1 (算式2) Q2=(T2×K×L)÷t2 (算式3) Q3=(T3×K×L)÷t3 (條件) 10.58kW<=Q1+Q2+Q3<=13.43kW
據此,在沸騰維持步驟中,可以充分地攪拌鍋內的被炊煮物,而可以更加地增加米之美味來源的米湯的產生,並可以充分地抑制鍋內的被炊煮物產生炊煮不均的情況,而可以更加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
根據本發明之炊飯器,由於可以提供一種可增加米之美味來源的米湯的產生,且可提升炊煮完成的米的味道的炊飯器,因此可以適當地適用於家庭用及業務用之炊飯器的領域、用途。
1‧‧‧炊飯器本體
1a‧‧‧鍋收容部
1b‧‧‧溫度感測器
1c‧‧‧蓋體安裝部
2、200‧‧‧鍋
2a‧‧‧開口部
3、202‧‧‧蓋體
3a‧‧‧蒸氣筒收容部
4、201‧‧‧加熱部
5‧‧‧壓力調整部
6、205‧‧‧控制部
7‧‧‧操作部
8‧‧‧顯示部
9‧‧‧蒸氣筒
9a‧‧‧蒸氣筒本體部
9b‧‧‧蒸氣筒蓋部
9c‧‧‧蒸氣流入口
9d‧‧‧蒸氣流出口
10‧‧‧內蓋
11‧‧‧加熱板
11a‧‧‧第1蒸氣排出口
11b‧‧‧第2蒸氣排出口
11c‧‧‧第3蒸氣排出口
11d‧‧‧米湯回流口
12‧‧‧第1密封構件
13‧‧‧加熱板支撐構件
14‧‧‧閥收容部
14a‧‧‧第2密封構件
15‧‧‧壓力調整閥部
15a‧‧‧壓力調整閥收容部
15b‧‧‧壓力調整閥
15c‧‧‧第1彈簧
16‧‧‧壓力抑制閥部
16a‧‧‧壓力抑制閥收容部
16b‧‧‧壓力抑制閥
17‧‧‧安全閥部
17a‧‧‧安全閥收容部
17b‧‧‧安全閥
18‧‧‧米湯回流閥部
18a‧‧‧米湯回流閥安裝部
18b‧‧‧米湯回流閥
19‧‧‧壓力調整閥驅動部
20‧‧‧移動部
20a‧‧‧移動部本體
20b‧‧‧按壓部
20c‧‧‧插入口
20d‧‧‧第2彈簧
20e‧‧‧插銷
21‧‧‧驅動部
21a‧‧‧驅動馬達
21b‧‧‧旋轉軸
21c‧‧‧驅動齒輪
22‧‧‧傳達部
22a‧‧‧卡合齒輪
22b‧‧‧傾斜部
22c‧‧‧限制構件
22d‧‧‧偵測構件
22e‧‧‧引導溝
23‧‧‧罩部
24‧‧‧盒部
100‧‧‧炊飯器
203‧‧‧壓力閥開放裝置
204‧‧‧壓力閥
F‧‧‧載置面
P1‧‧‧第1壓力
P2‧‧‧第2壓力
P3‧‧‧第3壓力
P4‧‧‧第4壓力
Ts‧‧‧預定時間
X、Y‧‧‧箭頭
1a‧‧‧鍋收容部
1b‧‧‧溫度感測器
1c‧‧‧蓋體安裝部
2、200‧‧‧鍋
2a‧‧‧開口部
3、202‧‧‧蓋體
3a‧‧‧蒸氣筒收容部
4、201‧‧‧加熱部
5‧‧‧壓力調整部
6、205‧‧‧控制部
7‧‧‧操作部
8‧‧‧顯示部
9‧‧‧蒸氣筒
9a‧‧‧蒸氣筒本體部
9b‧‧‧蒸氣筒蓋部
9c‧‧‧蒸氣流入口
9d‧‧‧蒸氣流出口
10‧‧‧內蓋
11‧‧‧加熱板
11a‧‧‧第1蒸氣排出口
11b‧‧‧第2蒸氣排出口
11c‧‧‧第3蒸氣排出口
11d‧‧‧米湯回流口
12‧‧‧第1密封構件
13‧‧‧加熱板支撐構件
14‧‧‧閥收容部
14a‧‧‧第2密封構件
15‧‧‧壓力調整閥部
15a‧‧‧壓力調整閥收容部
15b‧‧‧壓力調整閥
15c‧‧‧第1彈簧
16‧‧‧壓力抑制閥部
16a‧‧‧壓力抑制閥收容部
16b‧‧‧壓力抑制閥
17‧‧‧安全閥部
17a‧‧‧安全閥收容部
17b‧‧‧安全閥
18‧‧‧米湯回流閥部
18a‧‧‧米湯回流閥安裝部
18b‧‧‧米湯回流閥
19‧‧‧壓力調整閥驅動部
20‧‧‧移動部
20a‧‧‧移動部本體
20b‧‧‧按壓部
20c‧‧‧插入口
20d‧‧‧第2彈簧
20e‧‧‧插銷
21‧‧‧驅動部
21a‧‧‧驅動馬達
21b‧‧‧旋轉軸
21c‧‧‧驅動齒輪
22‧‧‧傳達部
22a‧‧‧卡合齒輪
22b‧‧‧傾斜部
22c‧‧‧限制構件
22d‧‧‧偵測構件
22e‧‧‧引導溝
23‧‧‧罩部
24‧‧‧盒部
100‧‧‧炊飯器
203‧‧‧壓力閥開放裝置
204‧‧‧壓力閥
F‧‧‧載置面
P1‧‧‧第1壓力
P2‧‧‧第2壓力
P3‧‧‧第3壓力
P4‧‧‧第4壓力
Ts‧‧‧預定時間
X、Y‧‧‧箭頭
圖1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整體立體圖。
圖2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3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整體截面圖。
圖4A是顯示從鍋側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炊飯器的內蓋的形態之下面立體圖。
圖4B是顯示從蓋體側觀察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之炊飯器的內蓋的形態之上面立體圖。
圖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的壓力調整部之分解立體圖。
圖6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在炊飯步驟中鍋內的溫度與壓力的變化之圖。
圖7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炊飯器之在炊飯步驟中鍋內的溫度與壓力的變化之圖。
圖8是顯示以往的炊飯器之局部截面圖。
圖9是顯示以往的炊飯器中的鍋內的溫度與壓力的變化之圖。
Claims (5)
- 一種炊飯器,其具備: 炊飯器本體; 鍋,是收容於前述炊飯器本體並收容包含水與米之被炊煮物; 加熱部,是配置於前述炊飯器本體內,並加熱前述鍋; 壓力調整部,是調整前述鍋內的壓力;及 控制部,是控制前述加熱部及前述壓力調整部, 前述控制部會執行包含升溫步驟及沸騰維持步驟之炊飯步驟,該升溫步驟是控制前述加熱部將前述鍋加熱,並使收容於前述鍋內的被炊煮物沸騰;該沸騰維持步驟是控制前述加熱部將前述鍋加熱,並維持收容於前述鍋內的被炊煮物為沸騰之狀態, 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沸騰維持步驟中,會控制前述壓力調整部而執行:第1壓力調整步驟,將前述鍋內的壓力從第1壓力升壓為比前述第1壓力高的第2壓力,然後,從前述第2壓力減壓為前述第1壓力; 第2壓力調整步驟,將前述鍋內的壓力從前述第1壓力升壓為比前述第1壓力高且比前述第2壓力低的第3壓力,然後,從前述第3壓力減壓為前述第1壓力;及 第3壓力調整步驟,將前述鍋內的壓力從前述第1壓力升壓為比前述第3壓力高且在前述第2壓力以下的第4壓力,然後,從前述第4壓力減壓為前述第1壓力, 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沸騰維持步驟中,是在執行前述第1壓力調整步驟後執行前述第2壓力調整步驟,並在執行前述第2壓力調整步驟後執行前述第3壓力調整步驟。
- 如請求項1之炊飯器,其中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沸騰維持步驟中,是將前述壓力調整部控制成前述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前述第4壓力往前述第1壓力的減壓速度會比前述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從前述第2壓力往前述第1壓力的減壓速度更慢。
- 如請求項1之炊飯器,其中前述控制部是在從前述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前述鍋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控制前述壓力調整部來執行前述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前述第4壓力往前述第1壓力的減壓, 前述控制部會控制前述壓力調整部,以在前述預定時間作為ts時,前述預定時間ts會成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
- 如請求項2之炊飯器,其中前述控制部是在從前述沸騰維持步驟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前述鍋內的水變少的時期中,控制前述壓力調整部來執行前述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從前述第4壓力往前述第1壓力的減壓, 前述控制部會控制前述壓力調整部,以在前述預定時間作為ts時,前述預定時間ts會成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1項之炊飯器,其中前述控制部在將從前述第1壓力升壓至前述第2壓力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1,將從前述第1壓力升壓至前述第3壓力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2,將從前述第1壓力升壓至前述第4壓力時的水的沸點上升值作為T3,將水之比熱作為K,將前述鍋內水的量作為L,將從前述第2壓力至前述第1壓力為止的時間作為t1,將從前述第3壓力至前述第1壓力為止的時間作為t2,將從前述第4壓力至前述第1壓力為止的時間作為t3,將以下的(算式1)所求得之在前述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前述鍋內的能量作為Q1,將以下的(算式2)所求得之在前述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前述鍋內的能量作為Q2,將以下的(算式3)所求得之在前述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前述鍋內的能量作為Q3時,是以前述第1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前述鍋內的能量Q1、前述第2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前述鍋內的能量Q2、及前述第3壓力調整步驟中蓄積於前述鍋內的能量Q3之合計會滿足以下的(條件)之方式來控制前述壓力調整部, (算式1) Q1=(T1×K×L)÷t1 (算式2) Q2=(T2×K×L)÷t2 (算式3) Q3=(T3×K×L)÷t3 (條件) 10.58kW<=Q1+Q2+Q3<=13.43kW。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051770A JP6634599B2 (ja) | 2016-03-16 | 2016-03-16 | 炊飯器 |
JP2016-051770 | 2016-03-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33507A true TW201733507A (zh) | 2017-10-01 |
TWI709384B TWI709384B (zh) | 2020-11-11 |
Family
ID=5990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43188A TWI709384B (zh) | 2016-03-16 | 2016-12-26 | 炊飯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634599B2 (zh) |
CN (1) | CN107198443B (zh) |
TW (1) | TWI7093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65608A (zh) * | 2017-12-28 | 2020-08-21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用于烹饪谷物食品的烹饪用具和方法 |
CN110876561A (zh) * | 2018-09-05 | 2020-03-1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真空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
KR20220098016A (ko) | 2019-11-18 | 2022-07-08 | 포샨 순더 메이디 일렉트리컬 히팅 어플라이언시스 메뉴팩쳐링 코., 리미티드 | 제어 방법, 장치, 조리 기구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48235A (ko) * | 2004-06-09 | 2006-05-18 | 웅진쿠첸 주식회사 | 전기압력밥솥용 압력조절장치와 그 제어방법 |
JP5028050B2 (ja) * | 2006-08-22 | 2012-09-1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圧力式炊飯器及び圧力式炊飯方法 |
JP2012095893A (ja) * | 2010-11-04 | 2012-05-2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炊飯方法及び炊飯器 |
JP2013039319A (ja) * | 2011-08-19 | 2013-02-28 |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 圧力型電気炊飯器 |
JP6213833B2 (ja) * | 2013-02-20 | 2017-10-1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圧力式炊飯器 |
CN104688025B (zh) * | 2013-12-04 | 2018-01-02 |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的控制方法 |
JP6372777B2 (ja) * | 2014-04-16 | 2018-08-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圧力式炊飯器 |
CN204033084U (zh) * | 2014-09-03 | 2014-12-2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限压阀的压力调节装置及电加热烹饪器具 |
-
2016
- 2016-03-16 JP JP2016051770A patent/JP66345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2-26 TW TW105143188A patent/TWI709384B/zh active
-
2017
- 2017-01-23 CN CN201710049322.9A patent/CN10719844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98443A (zh) | 2017-09-26 |
JP2017164256A (ja) | 2017-09-21 |
CN107198443B (zh) | 2020-11-13 |
TWI709384B (zh) | 2020-11-11 |
JP6634599B2 (ja) | 2020-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72777B2 (ja) | 圧力式炊飯器 | |
RU2468730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такой как рис | |
CN105982539B (zh) | 煮饭器 | |
TW201733507A (zh) | 炊飯器 | |
JP6967724B2 (ja) | 圧力式炊飯器 | |
CN110213984B (zh) | 压力式煮饭器 | |
JP6305421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US20150320251A1 (en) | Food cooking device | |
JP2012095893A (ja) | 炊飯方法及び炊飯器 | |
JP2016087123A (ja) | 炊飯器 | |
JP6058076B2 (ja) | 加圧加熱調理器 | |
JP6092793B2 (ja) | 調理器およびその調理方法 | |
JP2014012118A (ja) | 炊飯器 | |
JP5791662B2 (ja) | 加圧加熱調理器 | |
JP2004344568A5 (zh) | ||
JP2010240197A (ja) | 圧力式炊飯器 | |
KR102287895B1 (ko) | 조리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 |
JP2017035322A (ja) | 炊飯器 | |
JP6012488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7415987B2 (ja) | 炊飯器 | |
JP2018068327A (ja) | 炊飯器 | |
KR101594311B1 (ko) | 전기 압력 조리기 | |
US20230255387A1 (en) | Appliance for improved heating of food products using steam | |
CN114568957B (zh)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及烹饪器具 | |
JP2021153728A (ja) | 炊飯器および炊飯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