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8443A - 煮饭器 - Google Patents

煮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8443A
CN107198443A CN201710049322.9A CN201710049322A CN107198443A CN 107198443 A CN107198443 A CN 107198443A CN 201710049322 A CN201710049322 A CN 201710049322A CN 107198443 A CN107198443 A CN 107198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ot
control unit
valve
b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93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98443B (zh
Inventor
西本夕纪子
塚原知里
堀内美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98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8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98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8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煮饭器。该煮饭器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被收纳在煮饭器主体中;加热部,其对锅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其调节锅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加热部和压力调节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依次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第1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在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第2压力后,再减压至第1压力。第2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后,再减压至第1压力。第3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在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3压力高且为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后,再减压至第1压力。

Description

煮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煮饭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煮饭器中,如日本特开2004-081824号公报所示,为了不夹生地煮好米饭、并且使得煮好后的米饭的上表面平坦来实现视觉上的美味效果,提出了如下结构:在通过加热使锅内的被烹调物达到了沸腾温度的沸腾维持工序中,变更沸腾中的锅内的压力。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以往的煮饭器具有:锅200,其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加热部201,其对锅200内的被烹调物进行加热;盖体202,其封闭锅200的开口部;以及压力阀204,其具有将锅200内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或切断的开闭机构,使得锅200内的压力为大致恒定的规定的压力。还具有:压力阀打开装置203,其附设于压力阀204,用于强制地使压力阀204为打开状态;以及控制部205,其控制加热部201的加热量,并且进行压力阀打开装置203对压力阀204的打开动作的控制。
并且,如图9所示,在以往的煮饭器中,控制部205在通过加热使锅200内的被烹调物达到了沸腾温度的沸腾维持的工序中,通过压力阀打开机构203使压力阀204进行开闭动作,交替地反复沸腾中的锅200内的压力的升压和减压,并使锅200内的压力逐渐上升。并且,在锅200内的压力成为了规定的压力时,将锅200内的压力控制为维持在规定的压力。通过该结构,以往的煮饭器使锅200内的压力急剧变化,产生锅200内的剧烈的沸腾现象(突沸现象),并利用该突沸现象来剧烈地搅拌锅200内的米粒使其混合,由此使针对米粒的加热整体上均匀,消除夹生,并且使煮好后的米饭上表面的形状平坦。
但是,在以往的煮饭器中,从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的观点来看,仍有改善的余地。
即,在以往的煮饭器中,控制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通过使压力阀按照恒定的间隔多次进行开闭动作,使锅内的压力一点点地变化。此外,在以往的煮饭器中,控制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使压力阀进行开闭动作,使得锅内的压力变化恒定,并且锅内的压力逐渐上升。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煮饭器中,由于沸腾维持工序中的压力变化较小且统一,所以有时无法利用由于锅内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突沸现象来充分搅拌锅内的米。因此,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有时无法充分产生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且无法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能够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的煮饭器。
本发明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被收纳在煮饭器主体中,并且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加热部,其被配置在煮饭器主体内,对锅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其调节锅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加热部和压力调节部。此外,控制部执行煮饭工序,该煮饭工序包含:升温工序:控制加热部对锅进行加热,使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以及沸腾维持工序,控制加热部对锅进行加热,维持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此外,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1压力调节工序:控制压力调节部,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1压力高的第2压力,然后从第2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此外,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2压力调节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1压力高且比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然后从第3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此外,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3压力调节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3压力高且为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然后从第4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而且,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在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第2压力调节工序,并且在执行第2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
通过该结构,在沸腾维持工序中,能够充分搅拌锅内的被烹调物,所以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能够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剖视图。
图4A是示出从锅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仰视立体图。
图4B是示出从盖体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俯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压力调节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煮饭工序中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煮饭工序中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
图8是示出以往的煮饭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以往的煮饭器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
标号说明
1:煮饭器主体;1a:锅收纳部;1b:温度传感器;1c:盖体安装部;2、200:锅;2a:开口部;3、202:盖体;3a:蒸汽筒收纳部;4、201:加热部;5:压力调节部;6、205:控制部;7:操作部;8:显示部;9:蒸汽筒;9a:蒸汽筒主体部;9b:蒸汽筒盖部;9c:蒸汽流入口;9d:蒸汽流出口;10:内盖;11:加热板;11a:第1蒸汽排出口;11b:第2蒸汽排出口;11c:第3蒸汽排出口;11d:米汤回流口;12:第1密封部件;13:加热板支承部件;14:阀收纳部;14a:第2密封部件;15:压力调节阀部;15a:压力调节阀收纳部;15b:压力调节阀;15c:第1弹簧;16:压力抑制阀部;16a:压力抑制阀收纳部;16b:压力抑制阀;17:安全阀部;17a:安全阀收纳部;17b:安全阀;18:米汤回流阀部;18a: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b:米汤回流阀;19:压力调节阀驱动部;20:移动部;20a:移动部主体;20b:按压部;20c:插入口;20d:第2弹簧;20e:销;21:驱动部;21a:驱动电机;21b:旋转轴;21c:驱动齿轮;22:传递部;22a:卡合齿轮;22b:倾斜部;22c:限制部件;22d:检测部件;22e:引导槽;23:罩部;24:壳体部;100:煮饭器;203:压力阀打开装置;204:压力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煮饭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对应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6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整体剖视图。图4A是示出从锅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仰视立体图。图4B是示出从盖体侧观察到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内盖的情形的俯视立体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压力调节部的分解立体图。而且,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煮饭工序中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100具有:煮饭器主体1;锅2,其收纳在煮饭器主体1中,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以及盖体3,其安装于煮饭器主体1。还具有:加热部4,其配置在煮饭器主体1内,对锅2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5,其由后述的压力调节阀部15和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形成,调节锅2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6,其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
在煮饭器主体1中形成有锅收纳部1a,该锅收纳部1a对锅2进行收纳。在锅收纳部1a的外周的底面部和侧面部配置有加热线圈,该加热线圈形成对锅2进行加热的加热部4。此外,在锅收纳部1a的底面部配置有温度传感器1b,在将锅2收纳在锅收纳部1a内的状态下,该温度传感器1b与锅2的底面部接触并检测锅2的温度,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的锅2的温度,检测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加热部4由对锅2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形成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加热部4只要是能够对收纳在锅收纳部1a中的锅2进行加热的结构即可,例如加热部4也可以是由电阻式的加热器形成的结构。
锅2形成为在上方具有开口部2a的有底形状。此外,锅2装卸自如地收纳在锅收纳部1a中,该锅收纳部1a形成于煮饭器主体1。
盖体3转动自如地安装于盖体安装部1c,该盖体安装部1c形成于煮饭器主体1的后部。在盖体3的上表面的前部配置有:操作部7(图1和图2中的用虚线包围的部分),其设定由使用者投入到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煮饭过程等烹调条件;以及显示部8,其显示由操作部7设定的烹调条件。此外,在盖体3的上表面的后部形成有蒸汽筒收纳部3a,该蒸汽筒收纳部3a装卸自如地收纳蒸汽筒9,该蒸汽筒9使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向煮饭器100的外部排出。
蒸汽筒9由如下部件构成:蒸汽筒主体部9a,其在上方具有开口部(未图示);以及蒸汽筒盖部9b,其开闭自如地覆盖蒸汽筒主体部9a的开口部(未图示)。在蒸汽筒主体部9a形成有蒸汽流入口9c,该蒸汽流入口9c供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流入到蒸汽筒9内。在蒸汽筒盖部9b形成有蒸汽流出口9d,该蒸汽流出口9d将从蒸汽流入口9c流入到蒸汽筒9内的蒸汽向蒸汽筒9的外部排出。
在盖体3的内侧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内盖10,该内盖10在盖体3相对于煮饭器主体1为关闭状态时,盖住煮饭器主体1收纳的锅2的开口部2a。
如图4A、图4B所示,内盖10具有:环状的第1密封部件12,其在将内盖10安装在盖体3上的状态且使盖体3相对于煮饭器主体1为关闭状态的状态下,与锅2的上端抵接,从而保持锅2和内盖10之间的气密性;金属制的加热板11;以及环状的加热板支承部件13,其安装于加热板11的锅2侧。第1密封部件12通过被加热板11的外周和加热板支承部件13的内周夹持而被保持。
在加热板11上形成有:第1蒸汽排出口11a,其将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向锅2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后述的压力调节阀15b进行开闭;第2蒸汽排出口11b,其将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向锅2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后述的压力抑制阀16b进行开闭;以及第3蒸汽排出口11c,其将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向锅2的外部排出,并且通过后述的安全阀17b进行开闭。此外,形成有米汤回流口11d,该米汤回流口11d使与锅2内产生的蒸汽一起从第1蒸汽排出口11a、第2蒸汽排出口11b和第3蒸汽排出口11c而被排出到锅2的外部的米汤向锅2的内部回流。这里,米汤是将米中含有的淀粉等粘性成分溶出到水中所得的,且是具有粘性的米的米汁汤。
在加热板11的盖体3侧配置有阀收纳部14。阀收纳部14具有:压力调节阀收纳部15a,其收纳有对第1蒸汽排出口11a进行开闭的压力调节阀15b;以及压力抑制阀收纳部16a,其收纳有对第2蒸汽排出口11b进行开闭的压力抑制阀16b。此外,阀收纳部14具有:安全阀收纳部17a,其收纳有对第3蒸汽排出口11c进行开闭的安全阀17b;以及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其安装有对米汤回流口11d进行开闭的米汤回流阀18b。
在阀收纳部14的外周配置有第2密封部件14a,该第2密封部件14a用于在将阀收纳部14安装于加热板11的盖体3侧的状态下,保持加热板11和阀收纳部14之间的气密性。此外,第2密封部件14a构成为,在将内盖10安装于盖体3的状态下,与盖体3抵接,保持阀收纳部14和盖体3之间的气密性。通过该结构,从第1蒸汽排出口11a、第2蒸汽排出口11b和第3蒸汽排出口11c而被排出到锅2的外部的蒸汽被从蒸汽筒9的蒸汽流入口9c被引导至蒸汽筒9的内部。并且,能够利用第2密封部件14a,防止如下情况:锅2内产生的蒸汽在从蒸汽筒9的蒸汽流出口9d向蒸汽筒9的外部排出时,从锅2至蒸汽筒9之间的蒸汽路径(未图示)漏出。此外,能够利用第2密封部件14a,防止如下情况:与锅2内产生的蒸汽一起被排出到锅2的外部并贮存在蒸汽筒9内的米汤在从形成于蒸汽筒9的米汤流出口(未图示)经由米汤回流口11d向锅2内回流时,从蒸汽筒9至锅2内之间的米汤回流路径(未图示)漏出。
在压力调节阀收纳部15a配置有压力调节阀15b,该压力调节阀15b对第1蒸汽排出口11a进行开闭。压力调节阀15b以可处于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的方式,配置在压力调节阀收纳部15a内。压力调节阀15b可处于的打开位置是指,为了使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第1蒸汽排出口11a向锅2的外部排出而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打开状态的压力调节阀15b的位置。此外,压力调节阀15b可处于的关闭位置是指,为了不使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第1蒸汽排出口11a向锅2的外部排出而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关闭状态的压力调节阀15b的位置。此外,在压力调节阀收纳部15a内配置有第1弹簧15c,该第1弹簧15c对压力调节阀15b朝关闭位置施力。压力调节阀15b构成为,通过第1弹簧15c的作用力而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并且通过之后使用图5叙述的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克服第1弹簧15c的作用力来按压压力调节阀15b,由此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还构成为,利用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的按压力将压力调节阀15b保持在打开位置。即,在未被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按压的情况下,压力调节阀15b位于关闭位置,由此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关闭状态。并且,在被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按压的情况下,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位于打开位置,由此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打开状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对第1蒸汽排出口11a进行开闭的压力调节阀15b、对压力调节阀15b朝关闭位置施力的第1弹簧15c、以及收纳压力调节阀15b和第1弹簧15c的压力调节阀收纳部15a,形成了压力调节阀部15。
在压力抑制阀部16配置有压力抑制阀16b,该压力抑制阀16b对第2蒸汽排出口11b进行开闭。压力抑制阀16b以可处于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的方式,配置在压力控制阀收纳部16a内。压力抑制阀16b可处于的打开位置是指,为了使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第2蒸汽排出口11b向锅2的外部排出而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打开状态的压力抑制阀16b的位置。此外,压力抑制阀16b可处于的关闭位置是指,为了不使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第2蒸汽排出口11b向锅2的外部排出而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关闭状态的压力抑制阀16b的位置。压力抑制阀16b利用配置在压力抑制阀收纳部16a内的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被朝关闭位置施力,并且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第1阈值以上的压力时,利用锅2内的压力,压力抑制阀16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保持在打开位置。即,在锅2内的压力比第1阈值低的情况下,压力抑制阀16b位于关闭位置,由此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关闭状态。并且,压力抑制阀16b构成为,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第1阈值以上的压力时,利用锅2内的压力,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并维持在打开位置,由此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打开状态,锅2内的压力不会成为第1阈值以上的压力。另外,使得压力抑制阀16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压力的阈值即第1阈值被设为由压力调节阀部15调节的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以上即可,根据第1阈值,设定第2蒸汽排出口11b的直径和对压力抑制阀16b进行施力的弹簧(未图示)的弹簧常数等即可。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对第2蒸汽排出口11b进行开闭的压力抑制阀16b、对压力抑制阀16b朝关闭位置施力的弹簧(未图示)、以及收纳压力抑制阀16b和弹簧(未图示)的压力抑制阀收纳部16a,形成了压力调节阀部16。
在安全阀部17配置有安全阀17b,该安全阀17b对第3蒸汽排出口11c进行开闭。安全阀17b以可处于使第3蒸汽排出口11c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使第3蒸汽排出口11c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的方式,配置在安全阀收纳部17a内。安全阀17b可处于的打开位置是指,为了使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第3蒸汽排出口11c向锅2的外部排出而使第3蒸汽排出口11c为打开状态的安全阀17b的位置。此外,安全阀17b可处于的关闭位置是指,为了不使在锅2内产生的蒸汽从第3蒸汽排出口11c向锅2的外部排出而使第3蒸汽排出口11c为关闭状态的安全阀17b的位置。安全阀17b利用配置在安全阀收纳部17a内的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被朝关闭位置施力,并保持在关闭位置,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比第1阈值高的第2阈值以上的压力时,利用锅2内的压力,安全阀17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并保持在打开位置。即,在锅2内的压力比第2阈值低的情况下,安全阀17b位于关闭位置,由此使第3蒸汽排出口11c为关闭状态。并且,安全阀17b构成为,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比使得压力抑制阀部16进行动作的第1阈值高的第2阈值以上的压力时,利用锅2内的压力,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并维持在打开位置,由此使第3蒸汽排出口11c为打开状态,锅2内的压力不会成为第2阈值以上的压力。另外,使得安全阀17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的压力的阈值即第2阈值被设定为比使得压力抑制阀部16进行动作的第1阈值高即可,根据第2阈值,设定第3蒸汽排出口11c的直径或对安全阀17b进行施力的弹簧(未图示)的弹簧常数等即可。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对第3蒸汽排出口11c进行开闭的安全阀17b、对安全阀17b朝关闭位置施力的弹簧(未图示)、以及收纳安全阀17b和弹簧(未图示)的安全阀收纳部17a,形成了安全阀部17。
在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配置有米汤回流阀18b,该米汤回流阀18b对米汤回流口11d进行开闭。米汤回流阀18b从加热板11的锅2侧安装于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米汤回流阀18b构成为,根据贮存在阀收纳部14的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中的米汤的重量和锅2内的压力,对米汤回流口11d进行开闭。即,在锅2内的压力较高的情况下,米汤回流阀18b利用锅2内的压力被按压到米汤回流口11d侧,成为将米汤回流口11d关闭的关闭状态,该米汤回流阀18b从加热板11的锅2侧安装于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在锅2内的压力较低的情况下,由于贮存在阀收纳部14的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中的米汤的自重,米汤回流阀18b从米汤回流口11d朝锅2侧远离,成为将米汤回流口11d打开的打开状态。并且,使贮存在阀收纳部14的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中的米汤从米汤回流口11d向锅2内回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米汤回流阀18b和安装有米汤回流阀18b的米汤回流阀安装部18a,构成了米汤回流阀部18。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盖体3的内部配置有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该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使压力调节阀15b移动到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和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
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具有移动部20,该移动部20从形成在盖体3上的开口(未图示)向压力调节阀部15侧移动,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还具有:驱动部21,其使移动部20移动;传递部22,其将驱动部21的驱动力传递到移动部20;罩部23,其保持驱动部21和传递部22;以及壳体部24,其收纳移动部20和罩部23。
移动部20由以下部件构成:按压部20b,其形成在一端,隔着垫片(未图示)按压压力调节阀15b;移动部主体20a,其形成有插入口20c,并与按压部20b连接;第2弹簧20d,其配置在移动部主体20a的外周;以及销20e,其插入到移动部主体20a的插入口20c中。
移动部主体20a形成为按压部20b的直径比第2弹簧20d的直径大,该按压部20b形成于压力调节阀15b侧的端部。第2弹簧20d通过将一端与按压部20b抵接,并且另一端与销20e抵接,被保持在移动部主体20a的外周,该销20e安装在移动部主体20a的插入口20c中。此外,移动部20通过将销20e保持于壳体部24,经由销20e被保持于壳体部24,该销20e安装在移动部主体20a的另一端。
驱动部21由驱动电机21a和驱动齿轮21c构成,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此外,通过利用螺钉等将驱动电机21a安装于罩部23的外侧,将驱动部21保持于罩部23。
传递部22在一端形成有卡合齿轮22a,在另一端形成有倾斜部22b,该卡合齿轮22a由与驱动部21的驱动齿轮21c卡合的齿条构成,该倾斜部22b朝向传递部22的移动方向倾斜。此外,在将驱动部21和传递部22保持于罩部23的状态下,传递部22以相对于传递部22的移动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被保持于罩部23。
卡合齿轮22a构成为,形成于传递部22的靠驱动部21侧的端部的下表面,在将驱动部21和传递部22保持于罩部23的状态下,位于驱动部21的驱动齿轮21c的上方。
倾斜部22b倾斜,使得随着从传递部22的靠移动部20侧的端部朝向驱动部21侧,传递部22的厚度增大。此外,在倾斜部22b的中央部形成有引导槽22e,该引导槽22e供移动部主体20a的端部插入。构成为在将保持有驱动部21和传递部22的罩部23、以及移动部20保持于壳体部24的状态下,移动部主体20a的端部插入到引导槽22e内,并且安装于移动部主体20a的端部的销20e与倾斜部22b抵接。
在传递部22的靠驱动部21侧的端部安装有限制部件22c,该限制部件22c根据锅2内的压力状态,限制盖体3的开闭。在压力调节阀15b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限制部件22c位于在使盖体3为关闭状态的状态下将盖体3保持于煮饭器主体1的保持部件(未图示)、与使盖体3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开闭部(未图示)之间,限制盖体3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此外,限制部件22c构成为,在压力调节阀15b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从保持部件(未图示)和开闭部(未图示)之间起移动,能够使盖体3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此外,在传递部22配置有检测部件22d,该检测部件22d检测传递部22的位置。
如图3所示,在煮饭器主体1的内部配置有控制部6,该控制部6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控制部6具有存储部(未图示),该存储部存储与用于烹调投入到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多个煮饭过程对应的多个煮饭工序。这里,煮饭工序具有:预热工序,进行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预热;升温工序,使锅2内的被烹调物沸腾;沸腾维持工序,维持锅2内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以及焖蒸工序,进行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焖蒸。并且,煮饭工序是通过依次进行预热工序、升温工序、沸腾维持工序和焖蒸工序而烹调被烹调物的工序。此外,煮饭工序的各个工序按照多个煮饭过程,预先设定了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
控制部6根据与使用者操作操作部7而从多个煮饭过程中选择出的煮饭过程对应的煮饭工序、和由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的锅的温度,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烹调锅2内的被烹调物。
针对如上这样构成的煮饭器100,以下说明其动作、作用。
在对包含米和水的被烹调物进行煮饭的情况下,使用者将被烹调物投入到锅2内,并且将投入了被烹调物的锅2收纳到煮饭器主体1的锅收纳部1a中。然后,使用者使盖体3从打开状态移动到关闭状态,使盖体3相对于煮饭器主体1成为关闭状态,打开状态是安装在盖体3上的内盖10使锅2的开口部2a敞开的状态,关闭状态是安装在盖体3上的内盖10将锅2的开口部2a盖住的状态。
在盖体3相对于煮饭器主体1成为关闭状态的状态下,使用者一边确认显示部8所显示的煮饭过程等烹调条件,一边操作操作部7,设定对投入到锅2内的被烹调物进行煮饭的煮饭过程或煮饭完成时间等烹调条件。并且,使用者在操作操作部7来设定被烹调物的烹调条件以后,操作设置在操作部7上的煮饭开始按钮(未图示),开始被烹调物的烹调。
控制部6根据由使用者设定的煮饭过程等烹调条件,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烹调被烹调物。这里,以下针对以下情况进行说明:将3合(十分之一升)米和对3合米进行煮饭所需的水作为被烹调物投入到锅2内,由使用者通过操作部7选择对该被烹调物进行煮饭用的煮饭过程,开始煮饭。
当由使用者开始被烹调物的煮饭后,控制部6根据与由使用者选择出的煮饭过程对应的煮饭工序,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依次执行预热工序、升温工序、沸腾维持工序和焖蒸工序。
如图6所示,控制部6在预热工序中,通过控制加热部4对锅2进行加热,进行锅2内收纳的被烹调物的预热。这里,预热工序是指如下工序:为了在预热工序以后执行的工序中能够充分糊化至米的中心部,将米浸入到糊化开始的温度(以下称作“糊化开始温度”。)以下的温度的水中,预先使米吸水。
在预热工序中,控制部6控制加热部4对锅2进行加热,使锅2内收纳的被烹调物的温度升温至糊化开始温度(大约60℃)以下的温度。并且,控制部6在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的锅2的温度,检测出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升温至糊化开始温度以下的温度时,以将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维持在糊化开始温度以下的温度的方式,控制加热部4对锅2进行加热,进行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预热。
此外,在预热工序中,控制部6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而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维持压力调节阀部15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成为关闭状态的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调节阀15b在预热工序的开始时,由于未被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按压,所以位于关闭位置。因此,控制部6在预热工序中将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控制为不进行动作,维持压力调节阀15b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由此维持第1蒸汽排出口11a的关闭状态。
如图6所示,在从预热工序的开始起经过根据由使用者选择出的煮饭过程而预先设定的预热工序的时间后,控制部6结束预热工序,执行升温工序。这里,升温工序是如下工序:将锅2一下子加热,使锅2内收纳的被加热物的温度急剧上升至被加热物沸腾的温度(以下,称作“沸腾温度”。)。
在升温工序中,控制部6控制加热部4急速地对锅2进行加热,使锅2内收纳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升温至沸腾温度(大约105℃),使锅2内的被烹调物沸腾。
此外,在升温工序中,控制部6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并且将第1蒸汽排出口11a维持在打开状态。
具体而言,控制部6在从预热工序转移到升温工序时,控制驱动部21,使传递部22向移动部20侧移动。即,控制部6在从预热工序转移到升温工序时,对驱动电机21a进行驱动,使驱动齿轮21c朝正转方向(从正面观察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时的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当使驱动齿轮21c朝正转方向旋转时,驱动电机21a的旋转力经由驱动齿轮21c传递到卡合齿轮22a,传递部22向移动部20侧移动,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齿轮22a位于驱动齿轮21c的上方,并且驱动齿轮21c和卡合齿轮22a卡合,该卡合齿轮22a形成于传递部22的靠驱动部21侧的端部的下表面,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通过该结构,将驱动电机21a的旋转力转换为传递部22的移动方向的力,使传递部22向移动部20侧移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煮饭器100载置在厨房或桌子等的载置面F(参照图3)上的状态下,传递部22的移动方向是与载置面F平行的方向,且是图3所示的箭头X的方向。
当通过驱动部21使传递部22向移动部20侧移动时,通过传递部22使移动部20向压力调节阀15b侧移动,并且通过移动部20使压力调节阀15b向锅2侧移动,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移动。即,当驱动齿轮21c朝正转方向旋转,传递部22向移动部20侧移动时,安装于移动部主体20a的销20e沿着传递部22的倾斜部22b滑动,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通过使移动部主体20a的靠传递部22侧的端部沿着引导槽22e移动,移动部主体20a向下方(压力调节阀15b侧)移动,该引导槽22e形成于倾斜部22b的中央部。当移动部主体20a向压力调节阀15b侧移动时,伴随移动部主体20a的移动,按压部20b从形成于盖体3的开口(未图示)向压力调节阀15b侧移动,隔着垫片(未图示)将压力调节阀15b朝锅2侧按压,该按压部20b形成在移动部主体20a的靠压力调节阀15b侧的端部。当通过按压部20b将压力调节阀15b朝锅2侧按压时,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在传递部22的靠移动部20侧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部22b,移动部20沿着倾斜部22b移动,所以能够将传递部22的移动方向的力转换为移动部20的按压方向的力,并能够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这里,移动部20和压力调节阀15b的移动方向是与传递部22的移动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X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且是图3所示的箭头Y的方向。
当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控制部6停止驱动部21的驱动,使传递部22和移动部20的移动停止,将压力调节阀15b保持在打开位置。即,当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控制部6停止驱动电机21a的驱动,并使驱动齿轮21c朝正转方向的旋转停止。当驱动齿轮21c朝正转方向的旋转停止时,传递部22向移动部20侧的移动停止。当传递部22向移动部20侧的移动停止时,移动部主体20a向压力调节阀15b侧的移动停止。这时,安装于移动部主体20a的销20e与倾斜部22b接触,并且压力调节阀15b被移动部主体20a的按压部20b朝锅2侧按压而位于打开位置,所以控制部6停止驱动部21的驱动,由此将压力调节阀15b保持在打开位置。
如图6所示,当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的锅2的温度,检测出锅2内收纳的被加热物的温度升温至沸腾温度、锅2内的被加热物已沸腾时,控制部6结束升温工序,执行沸腾维持工序。这里,沸腾维持工序是如下工序:维持锅2内的被烹调物正沸腾的状态,使米中含有的淀粉糊化,将糊化度提升至50%~80%的程度。
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6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的锅2的温度,以将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维持在沸腾温度附近的方式,控制加热部4对锅2进行加热,维持锅2内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
此外,控制部6在沸腾维持工序中,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使压力调节阀部15多次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调节锅2内的压力。
具体而言,在从升温工序转移到沸腾维持工序,且从开始沸腾维持工序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控制部6控制驱动部21,使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移动。即,在从升温工序转移到沸腾维持工序,且从开始沸腾维持工序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控制部6对驱动电机21a进行驱动,使驱动齿轮21c朝反转方向(从正面观察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时的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当驱动齿轮21c朝反转方向旋转时,驱动电机21a的旋转力经由驱动齿轮21c传递至卡合齿轮22a,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移动,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齿轮22a位于驱动齿轮21c的上方,并且驱动齿轮21c和卡合齿轮22a卡合,所以,驱动电机21a的旋转力被转换为传递部22的移动方向的力,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移动,该卡合齿轮22a形成于传递部22的靠驱动部21侧的端部的下表面,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
当通过驱动部21使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移动时,移动部20沿着传递部22向传递部22侧移动,并且移动部20对压力调节阀15b的按压被解除,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即,当驱动齿轮21c朝反转方向旋转,传递部22向驱动动部21侧移动时,安装于移动部主体20a的销20e沿着传递部22的倾斜部22b滑动,该驱动齿轮21c安装在驱动电机21a的旋转轴21b上。并且,移动部主体20a的靠传递部22侧的端部沿着引导槽22e移动,由此移动部主体20a向上方(传递部22侧)移动。该引导槽22e形成于倾斜部22b的中央部。当移动部主体20a向传递部22侧移动时,伴随移动部主体20a的移动,按压部20b从压力调节阀15b侧向形成在盖体3上的开口(未图示)侧移动,该按压部20b形成在移动部主体20a的靠压力调节阀15b侧的端部。当按压部20b向盖体3侧移动时,按压部20b对压力调节阀15b的按压被解除,利用第1弹簧15c的复原力,使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传递部22的靠移动部20侧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部22b,移动部20构成为沿着倾斜部22b移动,并且,在压力调节阀部15上配置有第1弹簧15c,该第1弹簧15c对压力调节阀15b朝向盖体3侧施力。因此,通过使控制部6控制驱动部21,使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移动,能够解除移动部20按压了压力调节阀部15的状态,并能够使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
当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控制部6停止驱动部21的驱动,使传递部22和移动部20的移动停止,将压力调节阀15b保持在关闭位置。即,当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控制部6停止驱动电机21a的驱动,并使驱动齿轮21c朝反转方向的旋转停止。当驱动齿轮21c朝反转方向的旋转停止时,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的移动停止。当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的移动停止时,移动部主体20a向传递部22侧的移动停止,压力调节阀15b被保持在关闭位置。这时,压力调节阀15b解除了移动部主体20a的按压,并且利用第1弹簧15c的作用力,被保持在关闭位置,因此保持在通过压力调节阀15b将第1蒸汽排出口11a关闭的状态。
在煮饭工序中,锅2的开口部2a被内盖10密封,锅2的内部与锅2的外部仅通过压力调节阀部15、压力抑制阀部16和安全阀部17相连通,该压力抑制阀部16在由压力调节阀部15调节的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以上的压力下进行动作,该安全阀部17在比压力抑制阀部16进行动作的压力高的压力下进行动作。
因此,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压力调节阀15b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锅2的内部与锅2的外部之间的连通被切断,所以,由于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沸腾而产生的蒸汽滞留在锅2内,通过该蒸汽对锅2内进行加压,锅2内的压力上升至压力抑制阀16b进行动作的压力。另外,向锅2的外部排出的蒸汽从蒸汽筒9的蒸汽流入口9c向蒸汽筒9的内部流入,并从蒸汽筒9的蒸汽流出口9d向煮饭器100的外部排出。
另一方面,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压力调节阀15b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由于锅2的内部与锅2的外部经由压力调节阀部15相连通,所以由于锅2内的被烹调物沸腾而产生的蒸汽从压力调节阀部15向锅2的外部排出。因此,不通过由于锅2内的被烹调物沸腾而产生的蒸汽对锅2内进行加压,能够将锅2内的压力维持在大气压附近。
这样,在沸腾维持工序中,能够通过使压力调节阀15b位于关闭位置而使锅2内的压力升压,并能够通过使压力调节阀15b位于打开位置而使锅2内的压力减压。因此,控制部6在沸腾维持工序中,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通过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或者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控制锅2内的压力。
并且,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在沸腾维持工序中,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依次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这里,第1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比第1压力P1高的第2压力P2,并且从第2压力P2减压至第1压力P1。第2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比第1压力P1高且比第2压力P2低的第3压力P3,然后从第3压力P3减压至第1压力P1。此外,第3压力调节工序是如下工序: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比第3压力P3高且为第2压力P2以下的第4压力P4,然后从第4压力P4减压至第1压力P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情况:设第1压力P1为大气压(1.0气压)或者大气压附近的压力、第2压力P2为比第1压力P1高的压力即1.2气压、第3压力P3为比第1压力P1高且比第2压力P2低的压力即1.1气压、第4压力P4为与第2压力P2相同的压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下结构进行说明: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由压力调节阀部15调节的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即第2压力P2以上的压力时,压力抑制阀16b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从而锅2内的压力不会成为规定的压力以上的压力。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下结构进行说明: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比压力抑制阀16b进行动作的压力高的压力,即,比使压力抑制阀16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压力高的压力时,安全阀17b使第3蒸汽排出口11c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6在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即,控制部6在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使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并且以规定时间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2压力P2。并且,控制部6在以规定时间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且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2压力P2后,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2压力P2减压至第1压力P1。
控制部6在结束第1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第2压力调节工序。即,在锅2内的压力从第2压力P2减压至第1压力P1后,控制部6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使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并且以规定时间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3压力P3。并且,控制部6在以规定时间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且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3压力P3后,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3压力P3减压至第1压力P1。这里,控制部6通过使在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的时间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的时间短,将作为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的压力的上限值的第3压力P3控制为比作为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压力的上限值的第1压力P1低。
控制部6在结束第2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即,在锅2内的压力从第3压力P3减压至第1压力P1后,控制部6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使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并且以规定时间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4压力P4。并且,控制部6在以规定时间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且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4压力P4后,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4压力P4减压至第1压力P1。
控制部6在结束第3压力调节工序后,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使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除此以外,控制部6在直到沸腾维持工序结束为止的期间,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关闭位置,维持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2压力P2后的状态。
在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锅2内的大部分水消失,锅2的底面部的温度上升至水的沸点以上的温度。在通过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锅2的温度达到了水的沸点以上的温度(例如130℃)的情况后,控制部6结束沸腾维持工序,执行焖蒸工序。这里,焖蒸工序是如下工序:使锅2内的被烹调物所包含的多余的水分蒸发,将米的糊化度提升至100%附近。
在焖蒸工序中,控制部6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的锅2的温度,控制加热部4,将锅2的温度控制为规定温度(例如100℃)。当锅2的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控制部6控制加热部4对锅2进行加热,并且当锅2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上时,控制加热部4使锅2的加热停止。
此外,在焖蒸工序中,控制部6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使得压力调节阀15b从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变为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并且将压力调节阀15b维持在打开位置。
具体而言,控制部6在从沸腾维持工序转移到焖蒸工序时,控制驱动部21,使传递部22向驱动部21侧移动,使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由此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2压力P2减压至第1压力P1。并且,在压力调节阀15b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后,控制部6停止驱动部21的驱动,使传递部22和移动部20的移动停止,将压力调节阀15b保持在打开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在沸腾维持工序中,通过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使锅2内的压力急剧变化,使锅2内产生突沸现象。
因此,能够利用在锅2内产生的突沸现象剧烈地搅拌并混合锅2内的被烹调物,能够使针对被烹调物的米的加热均匀化,并能够抑制在煮饭后的米中产生夹生的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控制部6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比第1压力P1高的第2压力P2,并且从第2压力P2减压至第1压力P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控制部6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比第1压力P1高且比第2压力P2低的第3压力P3,然后从第3压力P2减压至第1压力P1。然后,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控制部6使锅2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P1升压至比第3压力P3高且为第2压力P2以下的第4压力P4,然后从第4压力P4减压至第1压力P1。即,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6依次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并且将第1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压力的上限值控制为比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的压力的上限值高。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依次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并且,控制部6控制压力调节部5,使得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2压力向第1压力的压力变化比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3压力向第1压力的压力变化大。而且,控制部6控制压力调节部5,使得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向第1压力的压力变化比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3压力向第1压力的压力变化大。
由此,由于能够改变依次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时的锅2内的压力变化,所以在沸腾维持工序中,能够充分搅拌锅内的被烹调物,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且能够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结构:设第1压力P1为大气压(1.0气压)或者大气压附近的压力、第2压力P2为比第1压力P1高的压力即1.2气压、第3压力P3为比第1压力P1高且比第2压力P2低的压力即1.1气压、第4压力P4为与第2压力P2相同的压力。但是,第1压力P1、第2压力P2、第3压力P3和第4压力P4被设定为P1<P3<P4≤P2即可,根据投入到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种类或数量、煮饭后的被烹调物的状态等适当设定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压力抑制阀部16的压力抑制阀16b被弹簧(未图示)朝向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关闭状态的方向施力。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以下结构进行说明: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由压力调节阀部15调节的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以上的压力时,克服弹簧(未图示)的作用力,使压力抑制阀16b从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移动到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但是,压力抑制阀16b可以由球阀构成,该球阀以如下方式设定了重量:在锅2内的压力为比由压力调节阀部15调节的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低的压力的情况下,利用自重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关闭状态,并且在锅2内的压力成为了由压力调节阀部15调节的压力的范围的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利用锅2内的压力使第2蒸汽排出口11b为打开状态。此外,与压力抑制阀16b同样,压力调节阀15b和安全阀17b也可以由球阀构成,该球阀与各个阀进行动作的压力对应地被调节了重量。
(第2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煮饭器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煮饭工序中的锅内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控制为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比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2压力P2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慢。
具体而言,控制部6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控制为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进行动作的速度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进行动作的速度慢。由此,控制为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锅2内的压力从第4压力P4减压到第1压力P1的时间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锅2内的压力从第2压力P2减压到第1压力P1的时间长。即,控制部6控制为,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供给到驱动部21的电力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供给到驱动部21的电力小。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驱动齿轮21c朝反转方向旋转的速度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驱动齿轮21c朝反转方向旋转的速度慢。由此,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传递部22移动到驱动部21侧的速度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传递部22移动到驱动部21侧的速度慢。由此,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移动部20移动到传递部22侧的速度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移动部20移动到传递部22侧的速度慢。由此,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压力调节阀15b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打开状态的速度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压力调节阀15b使第1蒸汽排出口11a为打开状态的速度慢。除此以外,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到达打开位置为止的时间比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压力调节阀15b从关闭位置到达打开位置为止的时间长。
通过该结构,控制部6控制为,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比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2压力P2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控制为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比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2压力P2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慢。通过该控制,能够利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锅内的压力的变化,充分抑制米的表面变形的情况。此外,由于能够均匀地对米整体进行加热,并能够充分抑制在煮好的米中产生加热不均匀的情况,所以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第3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煮饭器的第3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在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锅2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并且,在设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到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为止的时间为规定时间ts的情况下,控制部6将规定时间ts控制为90秒以上270秒以下。
在将规定合数的米和对规定合数的米进行煮饭所需的水作为被烹调物投入到锅2内,由使用者选择了对规定合数的米进行煮饭用的煮饭过程,并开始了煮饭的情况下,控制部6执行与由使用者设定的煮饭过程和投入到锅2内的米的量(合数)对应的煮饭工序。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投入到锅2内的米为1合以上且5合以下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由使用者开始被烹调物的煮饭后,控制部6根据与由使用者选择出的煮饭过程和投入到锅2内的米的量对应地预先设定的煮饭工序,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由此控制煮饭工序的各个工序中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并执行煮饭工序的各个工序。另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煮饭工序中依次执行预热工序、升温工序、沸腾维持工序和焖蒸工序。
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6根据由温度传感器1b检测出的锅2的温度,以将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温度维持在沸腾温度附近的方式,控制加热部4对锅2进行加热,维持锅2内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
因此,本发明人发现,虽然随着沸腾维持工序的进行,投入到锅2内的水逐渐减少,但是在锅2内的水的量减少到了规定量时,通过使锅2内的压力急剧变化而在锅2内产生突沸现象,对锅2内的米进行搅拌,能够产生粘度高的米汤。除此以外,本发明人还发现,能够使米汤进入到米粒彼此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此外,本发明人还发现,利用本发明人发现的2个现象,能够利用粘度高的米汤来维持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所以能够使煮好的米松软地浮起,并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锅2内的水成为规定量的时期,即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锅2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控制部6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使锅2内的压力急剧变化。
通过该结构,在锅2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所以能够产生粘度高的米汤,并且能够使米汤进入到在米粒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因此,能够利用进入到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中的粘度高的米汤,维持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并且能够使煮好的米松软地浮起,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此外,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作为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的规定时间ts,优选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更优选为120秒以上且240秒以下。此外,规定时间ts优选设定为,投入锅2内的米的量(合数)越多则越长,米的量(合数)越少则越短。
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在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的规定时间ts为小于90秒的情况下,由于锅2内的水未充分减少,所以有时由于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压力变化,无法充分生成粘度高的米汤。因此,有时无法利用米汤来维持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并且无法使煮好的米松软地浮起。另一方面,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在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的规定时间ts大于270秒的情况下,锅2内的水会过度减少,未残留有使锅2内产生米汤所需的充分量的水。因此,由于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压力变化,会导致米粒的表面变形,所以有时锅2内的米产生加热不均匀,在煮好的米中产生夹生。
因此,为了提升煮好的米的美味,并且使煮好的米松软地浮起,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的规定时间ts优选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更优选为120秒以上且240秒以下。此外,规定时间ts优选设定为,投入锅2内的米的量(合数)越多则越长,米的量(合数)越少则越短。
通过该结构,在锅2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所以能够产生粘度高的米汤,并且能够使米汤进入到在米粒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此外,能够通过该结构,充分抑制由于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而导致米的表面变形,并在米中产生加热不均匀的情况。因此,能够利用进入到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的粘度高的米汤来维持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使煮好的米松软地浮起,并且能够充分抑制由于米的表面变形而导致在煮好的米中产生夹生的情况,所以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此外,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在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ts后,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驱动部19来控制压力调节阀部15,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的情况下,控制部6优选如下进行控制。即,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优选控制为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比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2压力P2向第1压力P1的减压速度慢。
能够通过该结构,进一步充分抑制由于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P4向第1压力P1的减压而导致米的表面变形的情况。此外,能够利用进入到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的粘度高的米汤,维持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使煮好的米松软地浮起。除此以外,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由于米的表面变形而导致米粒失去平衡,从而煮好的米的味道下降的情况,所以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第4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煮饭器的第4实施方式。另外,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6在各个压力调节工序中控制加热部4和压力调节部5,使得通过以下的(式1)、(式2)、(式3)求出的、在各个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2内的能量的合计如以下的(条件)所示,为10.58kW以上且13.43kw以下。
(式1)Q1=(T1×K×L)÷t1
(式2)Q2=(T2×K×L)÷t2
(式3)Q3=(T3×K×L)÷t3
(条件)10.58kW≤Q1+Q2+Q3≤13.43kW
这里,设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2压力P2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1、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3压力P3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2、从第1压力P1升压至第4压力P4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3、水的比热为K、锅2内的水的量为L。此外,设从第2压力P2到达第1压力P1为止的时间为t1、从第3压力P3到达第1压力P1为止的时间为t2、从第4压力P4到达第1压力P1为止的时间为t3。而且,设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2内的能量为Q1、在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2内的能量为Q2、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2内的能量为Q3。
在沸腾维持工序中,使锅2内的压力急剧变化,使锅2内产生了突沸现象的情况下,锅2内的压力急剧变化,由此将利用锅2内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能量施加到被烹调物。但是,本发明人发现,利用锅2内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能量过小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充分搅拌锅2内的被烹调物,无法充分产生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无法提高被烹调物的味道。另一方面,本发明人还发现,在利用锅2内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能量过大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利用锅2内的压力变化而产生的能量,会使锅2内的被烹调物的表面变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充分抑制米的表面变形、煮好的米的味道下降的情况。因此,使得通过上述的(式1)求出的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2内的能量Q1、通过(式2)求出的在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2内的能量Q2、和通过(式3)求出的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2内的能量Q3的合计成为10.58kW以上且13.43kw以下。即,对应于各个煮饭过程,预先设定在煮饭工序的沸腾维持工序中执行的各个压力调节工序的压力上限值、和从压力上限值减压到压力下限值为止的时间,控制部6根据预先设定的条件,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执行第1压力调节工序、第2压力调节工序和第3压力调节工序。
通过该结构,本实施方式在沸腾维持工序中,能够充分搅拌锅2内的被烹调物,能够进一步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除此以外,本实施方式能够充分抑制锅2内的米的表面变形、米粒失去平衡和在锅2内的被烹调物中产生夹生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发明具有:煮饭器主体;锅,其被收纳在煮饭器主体中,并且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加热部,其被配置在煮饭器主体内,对锅进行加热;压力调节部,其调节锅内的压力;以及控制部,其控制加热部和压力调节部。此外,控制部执行煮饭工序,该煮饭工序包含:升温工序:控制加热部对锅进行加热,使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以及沸腾维持工序,控制加热部对锅进行加热,维持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此外,控制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执行如下的第1压力调节工序:控制压力调节部,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1压力高的第2压力,然后从第2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此外,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2压力调节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1压力高且比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然后从第3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此外,控制部执行如下的第3压力调节工序:使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第3压力高且为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然后从第4压力减压至第1压力。而且,控制部在沸腾维持工序中,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的执行以后执行第2压力调节工序,并且在第2压力调节工序的执行以后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
由此,在沸腾维持工序中,能够充分搅拌锅内的被烹调物,所以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能够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此外,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在沸腾维持工序中,控制部控制压力调节部,使得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向第1压力的减压速度比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2压力向第1压力的减压速度慢。
由此,能够利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锅内的压力的变化,充分抑制米的表面变形的情况。此外,由于能够均匀地对米整体进行加热,并能够充分抑制在煮好的米中产生加热不均匀的情况,所以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此外,本发明可以构成为,在从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锅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控制部控制压力调节部,执行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向第1压力的减压,控制部控制压力调节部,使得在设规定时间为ts的情况下,规定时间ts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
由此,在锅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所以能够产生粘度高的米汤,并且能够使米汤进入到米粒彼此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此外,能够充分抑制由于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第4压力向第1压力的减压而导致米的表面变形、米粒失去平衡的情况。因此,能够利用进入到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中的粘度高的米汤,维持米粒彼此之间的间隙,使煮好的米松软地浮起,并且能够充分抑制由于米的表面变形而导致米粒失去平衡、煮好的米的味道下降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此外,本发明可以构成为,控制部控制压力调节部,使得通过以下的(式1)求出的在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内的能量Q1、通过以下的(式2)求出的在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内的能量Q2和通过以下的(式3)求出的在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锅内的能量Q3的合计满足以下的(条件)。
另外,在以下的(式1)、(式2)、(式3)中,设从第1压力升压至第2压力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1、从第1压力升压至第3压力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2、从第1压力升压至第4压力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3、水的比热为K、锅内的水的量为L。此外,设从第2压力到达第1压力为止的时间为t1、从第3压力到达第1压力为止的时间为t2、从第4压力到达第1压力为止的时间为t3。
(式1)Q1=(T1×K×L)÷t1
(式2)Q2=(T2×K×L)÷t2
(式3)Q3=(T3×K×L)÷t3
(条件)10.58kW≤Q1+Q2+Q3≤13.43kW
由此,在沸腾维持工序中,能够充分搅拌锅内的被烹调物,能够进一步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且能够充分抑制在锅内的被烹调物中产生夹生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
根据本发明的煮饭器,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增加作为米的美味精髓的米汤的产生并能够提升煮好的米的味道的煮饭器,所以可适用于家庭用和企业用的煮饭器的领域/用途。

Claims (5)

1.一种煮饭器,其中,该煮饭器具有:
煮饭器主体;
锅,其被收纳在所述煮饭器主体中,并且收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烹调物;
加热部,其被配置在所述煮饭器主体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压力调节部,其调节所述锅内的压力;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加热部和所述压力调节部,
所述控制部执行煮饭工序,该煮饭工序包含:升温工序,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锅进行加热,使所述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以及沸腾维持工序,控制所述加热部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维持所述锅内收纳的被烹调物沸腾的状态,
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执行如下工序:第1压力调节工序,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1压力高的第2压力,然后从所述第2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第2压力调节工序,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1压力高且比所述第2压力低的第3压力,然后从所述第3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以及第3压力调节工序,使所述锅内的压力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比所述第3压力高且为所述第2压力以下的第4压力,然后从所述第4压力减压至所述第1压力,
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第1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并且在执行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后执行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在所述沸腾维持工序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得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所述第4压力向所述第1压力的减压速度比所述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所述第2压力向所述第1压力的减压速度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在从所述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所述锅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执行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所述第4压力向所述第1压力的减压,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得在设所述规定时间为ts的情况下,所述规定时间ts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在从所述沸腾维持工序的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所述锅内的水变少了的时期,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执行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的从所述第4压力向所述第1压力的减压,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得在设所述规定时间为ts的情况下,所述规定时间ts为90秒以上且270秒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压力调节部,使得:
在设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所述第2压力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1、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所述第3压力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2、从所述第1压力升压至所述第4压力的情况下的水的沸点上升值为T3、水的比热为K、所述锅内的水的量为L、从所述第2压力到达所述第1压力为止的时间为t1、从所述第3压力到达所述第1压力为止的时间为t2、从所述第4压力到达所述第1压力为止的时间为t3、通过以下的式1求出的在所述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所述锅内的能量为Q1、通过以下的式2求出的在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所述锅内的能量为Q2、通过以下的式3求出的在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所述锅内的能量为Q3的情况下,在所述第1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所述锅内的能量Q1、在所述第2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所述锅内的能量Q2、和在所述第3压力调节工序中蓄积在所述锅内的能量Q3的合计满足以下的条件:
式1:Q1=(T1×K×L)÷t1
式2:Q2=(T2×K×L)÷t2
式3:Q3=(T3×K×L)÷t3
条件:10.58kW≤Q1+Q2+Q3≤13.43kW。
CN201710049322.9A 2016-03-16 2017-01-23 煮饭器 Active CN107198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51770A JP6634599B2 (ja) 2016-03-16 2016-03-16 炊飯器
JP2016-051770 2016-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8443A true CN107198443A (zh) 2017-09-26
CN107198443B CN107198443B (zh) 2020-11-13

Family

ID=59904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9322.9A Active CN107198443B (zh) 2016-03-16 2017-01-23 煮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34599B2 (zh)
CN (1) CN107198443B (zh)
TW (1) TWI7093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561A (zh) * 2018-09-05 2020-03-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CN111565608A (zh) * 2017-12-28 2020-08-2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谷物食品的烹饪用具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98016A (ko) 2019-11-18 2022-07-08 포샨 순더 메이디 일렉트리컬 히팅 어플라이언시스 메뉴팩쳐링 코., 리미티드 제어 방법, 장치, 조리 기구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5893A (ja) * 2010-11-04 2012-05-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炊飯方法及び炊飯器
JP2013039319A (ja) * 2011-08-19 2013-02-28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圧力型電気炊飯器
CN103989400A (zh) * 2013-02-20 2014-08-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力式煮饭器
CN204033084U (zh) * 2014-09-03 2014-12-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限压阀的压力调节装置及电加热烹饪器具
CN105030054A (zh) * 2014-04-16 2015-11-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压力式煮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48235A (ko) * 2004-06-09 2006-05-18 웅진쿠첸 주식회사 전기압력밥솥용 압력조절장치와 그 제어방법
JP5028050B2 (ja) * 2006-08-22 2012-09-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圧力式炊飯器及び圧力式炊飯方法
CN104688025B (zh) * 2013-12-04 2018-01-0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5893A (ja) * 2010-11-04 2012-05-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炊飯方法及び炊飯器
JP2013039319A (ja) * 2011-08-19 2013-02-28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圧力型電気炊飯器
CN103989400A (zh) * 2013-02-20 2014-08-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力式煮饭器
CN105030054A (zh) * 2014-04-16 2015-11-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压力式煮饭器
CN204033084U (zh) * 2014-09-03 2014-12-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限压阀的压力调节装置及电加热烹饪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5608A (zh) * 2017-12-28 2020-08-21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谷物食品的烹饪用具和方法
CN110876561A (zh) * 2018-09-05 2020-03-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64256A (ja) 2017-09-21
CN107198443B (zh) 2020-11-13
TW201733507A (zh) 2017-10-01
TWI709384B (zh) 2020-11-11
JP6634599B2 (ja) 2020-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177322A1 (en) Low vacuum and vacuum release device for electric rice cooker
US761918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king dehydrated powdered food
CN106175418B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EP3479741A1 (en) Electric cooking appliance having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device
KR101857841B1 (ko) 압력 밥솥의 제어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실행하기 위한 압력 밥솥
CN107198443A (zh) 煮饭器
US927159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food steaming
CN105030054B (zh) 压力式煮饭器
CN109419335B (zh) 压力式煮饭器
CN106551612A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CN107536444A (zh) 电饭煲及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
JP6895628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WO2018146872A1 (ja) 圧力式炊飯器
CN106551611B (zh) 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
WO2015056531A1 (ja) 加熱調理器
KR20090095776A (ko) 자동 취사장치
CN203609241U (zh) 一种自动下料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06621184U (zh) 沥米饭电饭煲
CN106889874A (zh) 蒸汽电饭锅
KR101443456B1 (ko) 히터의 높낮이 조절식 양면 전기 구이 그릴
KR20210118032A (ko) 상승 또는 하강 기능을 갖는 조리판을 구비한 저당밥 조리기기를 이용한 저당밥 제조방법
CN219353681U (zh) 一种口感脆嫩可调的空气炸锅
JP2018126410A (ja) 炊飯器
JP6782459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JP5460813B1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