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3278A - 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 Google Patents

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3278A
TW201733278A TW106100025A TW106100025A TW201733278A TW 201733278 A TW201733278 A TW 201733278A TW 106100025 A TW106100025 A TW 106100025A TW 106100025 A TW106100025 A TW 106100025A TW 201733278 A TW201733278 A TW 2017332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ignal
symbol
signals
dri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7166B (zh
Inventor
Hiroaki H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733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3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1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ransmitters, receivers or transceivers to transmission lines; Line dr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8Arrangements for 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78Line equalisers; line build-ou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14Channel dividing arrangements, i.e. in which a single bit stream is divided between several baseband channels and reassembled at the receiv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06F1/10Distribution of clock signals, e.g. ske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Abstract

本揭示之發送裝置係具備:複數個驅動器部,其各構成為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第1電壓狀態與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而發送信號,並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及控制部,其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

Description

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送信號之發送裝置、用於此種發送裝置之發送方法、及具備此種發送裝置之通信系統。
伴隨近年來電子機器之高功能化及多功能化,而於電子機器搭載半導體晶片、感應器、顯示器件等各種器件。於該等器件之間,進行大量的資料交換,該資料量對應於電子機器之高功能化及多功能化而不斷增加。因此,時常使用例如可以數Gbps收發送資料之高速介面,進行資料之交換。 為謀求提高高速介面之通信性能,而揭示有多種技術。例如,於專利文獻1、2中揭示有使用3條傳送路徑傳送3個差動信號的通信系統。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06-26109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8064535號說明書
如此,於通信裝置中,期望提高通信性能,且期待進一步提高通信性能。 期望能提供一種能夠提高通信性能之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發送裝置係具備複數個驅動器部及控制部。複數個驅動器部係分別構成為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第1電壓狀態與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發送信號,並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者。控制部係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者。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發送方法係於複數個驅動器部,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第1電壓狀態與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發送信號,且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的方法。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具備發送裝置及接收裝置。發送裝置係具有複數個驅動器部及控制部。複數個驅動器部係分別構成為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第1電壓狀態與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發送信號,並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者。控制部係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者。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中,藉由各驅動器部,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第3電壓狀態發送信號。此時,藉由設定各驅動器部之加強電壓,而藉由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該加強電壓係基於偏斜資訊而設定。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因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之加強電壓,故可提高通信性能。另,此處所記述之效果未必受限定,而可為本發明中所記述之任一種效果。
以下,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另,說明按以下順序進行。 1.第1實施形態 2.第2實施形態 3.應用例 <1.第1實施形態> [構成例] 圖1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通信系統1)之一構成例者。通信系統1係使用3條線路傳送信號者,謀求藉由預加強而提高通信性能。 通信系統1具備發送裝置10、傳送路徑100、及接收裝置30。發送裝置10具有3個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傳送路徑100具有線路110A、110B、及110C,接收裝置30具有3個輸入端子TinA、TinB、TinC。且,發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A及接收裝置30之輸入端子TinA係經由線路110A彼此連接,發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B及接收裝置30之輸入端子TinB係經由線路110B彼此連接,發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C及接收裝置30之輸入端子TinC係經由線路110C彼此連接。線路110A~110C之特性阻抗於該例中約為50[Ω]。 發送裝置10係自輸出端子ToutA輸出信號SIGA,自輸出端子ToutB輸出信號SIGB,自輸出端子ToutC輸出信號SIGC。且,接收裝置30係經由輸入端子TinA接收信號SIGA,經由輸入端子TinB接收信號SIGB,經由輸入端子TinC接收信號SIGC。信號SIGA、SIGB、SIGC分別可獲得3個電壓狀態SH、SM、SL者。 圖2係顯示3個電壓狀態SH、SM、SL之圖。電壓狀態SH係對應於2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minus)之狀態。高位準電壓VH0係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情形之高位準電壓,高位準電壓VHminus係比高位準電壓VH0低特定電壓(加強電壓ΔVE)量的電壓。電壓狀態SM係對應於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plus、VMminus)之狀態。中位準電壓VM0係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情形之中位準電壓,中位準電壓VMplus係比中位準電壓VM0高加強電壓ΔVE量的電壓,中位準電壓VMminus係比中位準電壓VM0低加強電壓ΔVE量的電壓。電壓狀態SL係對應2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plus)之狀態。低位準電壓VL0係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情形之低位準電壓,低位準電壓VLplus係比低位準電壓VL0高加強電壓ΔVE量的電壓。 圖3係顯示信號SIGA、SIGB、SIGC之電壓狀態者。發送裝置10使用3個信號SIGA、SIGB、SIGC,發送6個符號“+x”、“-x”、“+y”、“-y”、“+z”、“-z”。例如,於發送符號“+x”之情形時,發送裝置10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H,將信號SIGB設為電壓狀態SL,將信號SIGC設為電壓狀態SM。於發送符號“-x”之情形時,發送裝置10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L,將信號SIGB設為電壓狀態SH,將信號SIGC設為電壓狀態SM。於發送符號“+y”之情形時,發送裝置10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M,將信號SIGB設為電壓狀態SH,將信號SIGC設為電壓狀態SL。於發送符號“-y”之情形時,發送裝置10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M,將信號SIGB設為電壓狀態SL,將信號SIGC設為電壓狀態SH。於發送符號“+z”之情形時,發送裝置10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L,將信號SIGB設為電壓狀態SM,將信號SIGC設為電壓狀態SH。於發送符號“-z”之情形時,發送裝置10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H,將信號SIGB設為電壓狀態SM,將信號SIGC設為電壓狀態SL。 傳送路徑100使用此種信號SIGA、SIGB、SIGC傳送符號之序列。即,3條線路110A、110B、110C係作為傳送符號之序列之1條信道發揮功能。 於通信系統1中,發送裝置10對接收裝置30經由傳送路徑100傳送信號SIGA、SIGB、SIGC。此時,發送裝置10可藉由進行預加強動作,而於例如傳送路徑100之距離較長之情形,提高波形品質。又,發送裝置10如下所述,亦具有基於偏斜資訊INF而設定加強電壓ΔVE的功能。即,於一般使用複數條線路傳送信號之情形時,有起因於各線路中的線路長不同或特性阻抗之不同等,而產生偏斜之虞。於通信系統1中,藉由基於偏斜資訊INF設定加強電壓ΔVE,可減低偏斜對通信性能的影響。 (發送裝置10) 發送裝置10如圖1所示,具有時脈產生部11、處理部12及發送部20。 時脈產生部11係產生時脈信號TxCK者。時脈信號TxCK之頻率例如為2.5[GHz]。另,並未限定於此,例如於使用所謂之半速率系統架構構成發送裝置10中之電路的情形,可將時脈信號信號TxCK之頻率設為1.25[GHz]。時脈產生部11使用例如PLL(Phase Locked Loop:鎖相迴路)構成,且基於例如自發送裝置10之外部供給之參考時脈(未圖示)而產生時脈信號TxCK。且,時脈產生部11將該時脈信號TxCK供給至處理部12及發送部20。 處理部12係藉由進行特定之處理,而產生轉換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者。此處,1組轉換信號TxF0、TxR0、TxP0係表示發送裝置10發送之符號序列之符號之轉換者。同樣,1組轉換信號TxF1、TxR1、TxP1係表示符號之轉換,1組轉換信號TxF2、TxR2、TxP2係表示符號之轉換,1組轉換信號TxF3、TxR3、TxP3係表示符號之轉換,1組轉換信號TxF4、TxR4、TxP4係表示符號之轉換,1組轉換信號TxF5、TxR5、TxP5係表示符號之轉換,1組轉換信號TxF6、TxR6、TxP6係表示符號之轉換。即,處理部12係產生7組轉換信號者。以下,適當使用轉換信號TxF、TxR、TxP作為表示7組轉換信號中任意一組者。 圖4係顯示轉換信號TxF、TxR、TxP與符號之轉換之關係者。對各轉換附註之3位數之數值係依序表示轉換信號TxF、TxR、TxP之值者。 轉換信號TxF(Flip:翻轉)係於“+x”與“-x”之間使符號轉換、於“+y”與“-y”之間使符號轉換、於“+z”與“-z”之間使符號轉換者。具體而言,於轉換信號TxF為“1”之情形時,以變更符號之極性之方式(例如自“+x”向“-x”)轉換,且於轉換信號TxF為“0”之情形時,不進行此種轉換。 轉換信號TxR(Rotation:旋轉)、TxP(Polarity:極性)係於轉換信號TxF為“0”之情形時,於“+x”與“-x”以外之間、於“+y”與“-y”以外之間、於“+z”與“-z”以外之間使符號轉換者。具體而言,於轉換信號TxR、TxP為“1”、“0”之情形時,維持符號之極性,而於圖3中順時針(例如自“+x”向“+y”)轉換,且於轉換信號TxR、TxP為“1”、“1”之情形時,變更符號之極性,且於圖3中順時針(例如自“+x”向“-y”)轉換。又,於轉換信號TxR、TxP為“0”、“0”之情形時,維持符號之極性,而於圖3中逆時針(例如自“+x”向“+z”)轉換,且於轉換信號TxR、TxP為“0”、“1”之情形時,變更符號之極性,且於圖3中逆時針(例如自“+x”向“-z”)轉換。 處理部12係產生7組此種轉換信號TxF、TxR、TxP。且,處理部12係將該7組轉換信號TxF、TxR、TxP(轉換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供給至發送部20。 發送部20係基於轉換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產生信號SIGA、SIGB、SIGC者。 圖5係顯示發送部20之一構成例之圖。發送部20具有串列化器21F、21R、21P、發送符號產生部22、偏斜資訊記憶部13、轉換檢測部25、及輸出部26。 串列化器21F係基於轉換信號TxF0~TxF6及時脈信號TxCK,將轉換信號TxF0~TxF6依序串列化,而產生轉換信號TxF9者。串列化器21R係基於轉換信號TxR0~TxR6及時脈信號TxCK,將轉換信號TxR0~TxR6依序串列化,而產生轉換信號TxR9者。串列化器21P係基於轉換信號TxP0~TxP6及時脈信號TxCK,將轉換信號TxP0~TxP6依序串列化,而產生轉換信號TxP9者。 發送符號產生部22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符號信號Tx1、Tx2、Tx3者。發送符號產生部22具有信號產生部23及正反器24。 信號產生部23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符號信號D1、D2、D3,而產生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者。具體而言,信號產生部23係基於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前一符號DS)、與轉換信號TxF9、TxR9、TxP9,而如圖4所示般求出當前之符號NS,並作為符號信號Tx1、Tx2、Tx3輸出。 正反器24係基於時脈信號TxCK對符號信號Tx1、Tx2、Tx3進行取樣,並將該取樣結果作為符號信號D1、D2、D3分別輸出者。 圖6係顯示發送符號產生部22之一動作例者。該圖6係表示基於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與轉換信號TxF9、TxR9、TxP9而產生之符號NS。例舉符號DS為“+x”之情形予以說明。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之情形,符號NS為“+z”,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1”之情形,符號NS為“-z”,轉換信號號TxF9、TxR9、TxP9為“010”之情形,符號NS為“+y”,轉換信號號TxF9、TxR9、TxP9為“011”之情形,符號NS為“-y”,轉換信號號TxF9、TxR9、TxP9為“1xx”之情形,符號NS為“-x”。此處,“x”表示可為“1”、“0”中任一者。符號DS為“-x”之情形、“+y”之情形、“-y”之情形、“+z”之情形、“-z”之情形亦同樣。 偏斜資訊記憶部13係記憶偏斜資訊INF者。偏斜資訊INF係例如包含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A、110B、110C之各者之延遲時間之資訊者。偏斜資訊記憶部13係例如包含暫存器等而構成者,例如,自發送裝置10之外部於事前供給偏斜資訊INF,並記憶該偏斜資訊INF。接著,偏斜資訊記憶部13將該偏斜資訊INF供給至轉換檢測部25。 轉換檢測部25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符號信號D1、D2、D3、及偏斜資訊INF,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者。 具體而言,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中以實線包圍之WUP所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或“+z”之情形、及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1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或“-z”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MUP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MDN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26如下所述,將電壓狀態SM中的電壓設為比中位準電壓VM0高加強電壓ΔVE量之中位準電壓VMplus,將電壓狀態SH中的電壓設為比高位準電壓VH0低加強電壓ΔVE量之高位準電壓VHminus,將電壓狀態SL中的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 又,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5中以虛線包圍之WDN所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或“-z”之情形、及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1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或“+z”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MDN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MUP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26如下所述,將電壓狀態SM中的電壓設為比中位準電壓VM0低加強電壓ΔVE量之中位準電壓VMminus,將電壓狀態SH中的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0,將電壓狀態SL中的電壓設為比低位準電壓VL0高加強電壓ΔVE量之低位準電壓VLplus。 又,轉換檢測部25於此以外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MUP、MDN同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26如下所述,將電壓狀態SM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0,將電壓狀態SH之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0,將電壓狀態SL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 即,如下所述,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之情形,有使信號SIGA與信號SIGB之差分AB、信號SIGB與信號SIGC之差分BC、及信號SIGC與信號SIGA之差分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藉此,轉換檢測部25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符號信號D1、D2、D3,確認符號轉換是否為有使差分AB、BC、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的符號轉換,且基於其結果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UP、MDN。接著,輸出部26基於該加強控制信號MUP、MDN而進行加強動作。 又,轉換檢測部25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A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且於符號DS為“+y”或“-y”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其以外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0”(無效)。又,轉換檢測部25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B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且於符號DS為“+z”或“-z”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其以外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0”(無效)。又,轉換檢測部25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且於符號DS為“+x”或“-x”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其以外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26係如下所述,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1”(有效)之情形,較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0”(無效)之情形,將加強電壓ΔVE設為更大之電壓。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可減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輸出部26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及時脈信號TxCK,產生信號SIGA、SIGB、SIGC者。 圖7係顯示輸出部26之一構成例之圖。輸出部26係具有驅動器控制部27、時序控制部27T、加強控制部28A、28B、28C、與驅動器部29A、29B、29C。 驅動器控制部27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UPA、DNA、UPB、DNB、UPC、DNC者。具體而言,驅動器控制部27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表示之符號NS,而如圖3所示,分別求出信號SIGA、SIGB、SIGC之電壓狀態。且,驅動器控制部27係例如於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將信號UPA、DNA分別設為“1”、“0”,於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將信號UPA、DNA分別設為“0”、“1”,於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將信號UPA、DNA同設為“1”。信號UPB、DNB、及信號UPC、DNC亦同樣。且,驅動器控制部27係將信號UPA、DNA供給至加強控制部28A,將信號UPB、DNB供給至加強控制部28B,將信號UPC、DNC供給至加強控制部28C。 時序控制部27T基於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及時序信號TxCK,藉由對加強控制信號MUP進行時序調整而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UP2,藉由對加強控制信號MDN進行時序調整而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DN2,藉由對加強控制信號CTRL進行時序調整而產生加強控制信號CTRL2者。且,時序控制部27T係將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供給至加強控制部28A、28B、28C,且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供給至驅動器部29A、28B、29C。 圖8係顯示供給至加強控制部28A之信號UPA、DNA及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之波形、及供給至驅動器部29A之加強控制信號CTRL2之一例者。信號UPA、DNA係可於每個與1個符號對應之期間(單元間隔UI)變化。於該例中,信號UPA係於時序t1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於自該時序t1經過2個單元間隔UI量之時間的時序t3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且於自該時序t3經過1個單元間隔UI量之時間的時序t4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並於自該時序t4經過1個單元間隔UI量之時間的時序t5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圖8(A))。又,信號DNA係於自時序t1經過1個單元間隔UI量之時間的時序t2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且於時序t3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圖8(B))。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係可於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且可於自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經過半個單元間隔UI量(0.5UI)之時間的時序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於該例中,加強控制信號MUP2係於時序t1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且於自該時序t1經過半個單元間隔UI量(0.5UI)之時間的時序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圖8(C))。又,加強控制信號MDN2係於時序t4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且於自該時序t4經過半個單元間隔UI量(0.5UI)之時間的時序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圖8(D))。加強控制信號CTRL2係可於每個單元間隔UI變化。於該例中,加強控制信號CTRL2係於時序t1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且於該時序t2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圖8(E))。時序控制部27T係藉由對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進行時序調整,而產生此種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CTRL2。 加強控制部28A基於信號UPA、DNA及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而產生8個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者。驅動器部29A基於8個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及加強控制信號CTRL2,產生信號SIGA者。 加強控制部28B基於信號UPB、DNB及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而產生8個信號UPBA0、UPBB0、UPBA1、UPBB1、DNBA0、DNBB0、DNBA1、DNBB1者。驅動器部29B係基於8個信號UPBA0、UPBB0、UPBA1、UPBB1、DNBA0、DNBB0、DNBA1、DNBB1及加強控制信號CTRL2,產生信號SIGB者。 加強控制部28C係基於信號UPC、DNC及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而產生8個信號UPCA0、UPCB0、UPCA1、UPCB1、DNCA0、DNCB0、DNCA1、DNCB1者。驅動器部29C係基於8個信號UPCA0、UPCB0、UPCA1、UPCB1、DNCA0、DNCB0、DNCA1、DNCB1及加強控制信號CTRL2,產生信號SIGC者。 圖9係顯示驅動器部29A之一構成例者。另,驅動器部29B、29C亦同樣。驅動器部29A係具有M個電路UA0(電路UA01 ~UA0M )、N個電路UB0(電路UB01 ~UB0N )、M個電路UA1(電路UA11 ~UA1M )、N個電路UB1(電路UB11 ~UB1N )、M個電路DA0(電路DA01 ~DA0M )、N個電路DB0(電路DB01 ~DB0N )、M個電路DA1(電路DA11 ~DA1M )、N個電路DB1(電路DB11 ~DB1N )、及加強電壓設定部14。此處,“M”為大於“N”之數。另,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取而代之,例如將“M”設為小於“N”之數。 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A11 ~UA1M 、UB11 ~UB1N 分別具有電晶體91及電阻元件92。電晶體91於該例中,為N通道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型之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場效電晶體)。於電路UA01 ~UA0M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A0,對汲極供給電壓V1,且源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一端。於電路UB01 ~UB0N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B0,對汲極供給電壓V1,且源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一端。於電路UA11 ~UA1M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A1,對汲極供給電壓V1,且源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一端。於電路UB11 ~UB1N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1之閘極供給信號UPAB1,對汲極供給電壓V1,且源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2之一端。於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A11 ~UA1M 、UB11 ~UB1N 之各者中,電阻元件92之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1之源極,另一端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電晶體91之導通狀態中的電阻值、與電阻元件92之電阻值之和於該例中為“50×(2×M+2×N)”[Ω]。 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DB11 ~DB1N 分別具有電阻元件93及電晶體94。於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DB11 ~DB1N 之各者中,電阻元件93之一端連接於輸出端子ToutA,另一端連接於電晶體94之汲極。電晶體94於該例中,為N通道MOS型之FET。於電路DA01 ~DA0M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A0,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3之另一端,源極接地。於電路DB01 ~DB0N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B0,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3之另一端,源極接地。於電路DA11 ~DA1M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A1,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3之另一端,源極接地。於電路DB11 ~DB1N 之各者中,對電晶體94之閘極供給信號DNAB1,汲極連接於電阻元件93之另一端,源極接地。電阻元件93之電阻值、與電晶體94之導通狀態中的電阻值之和於該例中為“50×(2×M+2×N)”[Ω]。 加強電壓設定部14係基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2設定加強電壓ΔVE者。具體而言,加強電壓設定部14係如下所述,藉由維持“M”與“N”之和(M+N)且使“M”及“N”變化,而設定加強電壓ΔVE。 圖10係顯示加強控制部28A及驅動器部29A之一動作例者。另,加強控制部28B及驅動器部29B亦同樣,加強控制部28C及驅動器部29C亦同樣。此處,“X”表示可為“0”,亦可為“1”。 加強控制部28A係例如,於信號UPA、DNA為“10”,且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X”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111000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A11 ~UA1M 、UB11 ~UB1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成為高位準電壓VH0,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28A係例如,於信號UPA、DNA為“10”,且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1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0110001”。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UA01 ~UA0M 、UA11 ~UA1M 、UB11 ~UB1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B11 ~DB1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成為比高位準電壓VH0低加強電壓ΔVE量之高位準電壓VHminus,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28A係例如,於信號UPA、DNA為“11”,且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1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101100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B11 ~UB1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成為比中位準電壓VM0高加強電壓ΔVE量之中位準電壓VMplus,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28A係例如,於信號UPA、DNA為“11”,且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100110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成為中位準電壓VM0,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28A係例如,於信號UPA、DNA為“11”,且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1”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0001101”。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UA01 ~UA0M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B11 ~DB1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成為比中位準電壓VM0低加強電壓ΔVE量之中位準電壓VMminus,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28A係例如,於信號UPA、DNA為“01”,且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1”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0100111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UB01 ~UB0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成為比低位準電壓VL0高加強電壓ΔVE量之低位準電壓VLplus,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28A係例如,於信號UPA、DNA為“01”,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X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00001111”。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DB11 ~DB1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成為低位準電壓VL0,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圖11A~11C係顯示輸出符號“-z”時之驅動器部29A之一動作例者,圖11A係表示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0”之情形,圖11B係表示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10”之情形,圖11C係表示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1”之情形。於圖11A~11C中,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A11 ~UA1M 、UB11 ~UB1N 中以實線表示之電路係表示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以虛線表示之電路係表示電晶體91成為斷開狀態之電路。同樣,於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DB11 ~DB1N 中以實線表示之電路係表示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以虛線表示之電路係表示電晶體94成為斷開狀態之電路。 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0”之情形,如圖11A所示,於驅動器部29A中,M個電路UA0、N個電路UB0、M個電路UA1、及N個電路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又,於驅動器部29B中,M個電路UA0及N個電路UB0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M個電路DA0及N個電路DB0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又,於驅動器部29C中,M個電路DA0、N個電路DB0、M個電路DA1、及N個電路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藉此,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0,信號SIGB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0,信號SIGC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0。 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10”之情形,如圖11B所示,於驅動器部29A中,M個電路UA0、N個電路UA1、及N個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N個電路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又,於驅動器部29B中,M個電路UA0、N個電路UB0、及N個電路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M個電路DA0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又,於驅動器部29C中,M個電路DA0、N個電路DB0、M個電路DA1、及N個電路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藉此,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minus,信號SIGB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plus,信號SIGC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0。即,驅動器部29A係與圖11A之情形相比,將N個電路UB0中的電晶體91設為斷開狀態,且將N個電路DB1中的電晶體94設為導通狀態,藉此使信號SIGA之電壓自高位準電壓VH0下降至高位準電壓VHminus。又,驅動器部29B係與圖11A之情形相比,將N個電路UB1中的電晶體91設為導通狀態,且將N個電路DB0中的電晶體94設為斷開狀態,藉此使信號SIGB之電壓自中位準電壓VM0上升至中位準電壓VMplus。 於該情形中,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1”之情形,驅動器部29A~29C之加強電壓設定部14係與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0”之情形相比,增加“N”且減少“M”。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因電路UA0、UB0、UA1、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減少,且電路DA0、DB0、DA1、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增加,故信號SIGA之電壓(高位準電壓VHminus)變低。又,於驅動器部29B中,因電路UA0、UB0、UA1、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增加,且電路DA0、DB0、DA1、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減少,故信號SIGB之電壓(中位準電壓VMplus)變高。即,於該情形,加強電壓ΔVE變大。 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1”之情形,如圖11C所示,於驅動器部29A中,M個電路UA0、N個電路UB0、M個電路UA1、及N個電路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又,於驅動器部29B中,M個電路UA0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M個電路DA0、N個電路DB、及N個電路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又,於驅動器部29C中,N個電路UB0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M個電路DA0、N個電路DB0、及M個電路DA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藉此,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0,信號SIGB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minus,信號SIGC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plus。即,驅動器部29B係與圖11A之情形相比,將N個電路UB0中的電晶體91設為斷開狀態,且將N個電路DB1中的電晶體94設為導通狀態,藉此使信號SIGB之電壓自中位準電壓VM0下降至中位準電壓VMminus。又,驅動器部29C係與圖11A之情形相比,將N個電路UB0中的電晶體91設為導通狀態,且將N個電路DB1中的電晶體94設為斷開狀態,藉此使信號SIGC之電壓自低位準電壓VL0上升至低位準電壓VLplus。 於該情形中,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1”之情形,驅動器部29A~29C之加強電壓設定部14係與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0”之情形相比,增加“N”且減少“M”。藉此,於驅動器部29B中,因電路UA0、UB0、UA1、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減少,且電路DA0、DB0、DA1、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增加,故信號SIGB之電壓(中位準電壓VMminus)變低。又,於驅動器部29C中,因電路UA0、UB0、UA1、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增加,且電路DA0、DB0、DA1、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減少,故信號SIGC之電壓(低位準電壓VLplus)變高。即,於該情形,加強電壓ΔVE變大。 如此,輸出部26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及時脈信號TxCK,產生信號SIGA、SIGB、SIGC。此時,輸出部26係如下所述,於符號轉換係有使信號SIGA與信號SIGB之差分AB、信號SIGB與信號SIGC之差分BC、及信號SIGC與信號SIGA之差分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的符號轉換之情形時,基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進行加強動作。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可提高波形品質,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又,輸出部26係如下所述,於通信系統1中具有偏斜之情形,基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2,設定與該偏斜相應之加強電壓ΔVE。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可減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接收裝置30) 如圖1所示,接收裝置30具有接收部40及處理部32。 接收部40係接收信號SIGA、SIGB、SIGC,且基於該信號SIGA、SIGB、SIGC,產生轉換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者。 圖12係顯示接收部40之一構成例者。接收部40具有電阻元件41A、41B、41C、開關42A、42B、42C、放大器43A、43B、43C、時脈產生部44、正反器45、46、及信號產生部47。 電阻元件41A、41B、41C係作為通信系統1之終端電阻而發揮功能者,電阻值於本例中,為50[Ω]左右。電阻元件41A之一端連接於輸入端子TinA且被供給信號SIGA,另一端則連接於開關42A之一端。電阻元件41B之一端連接於輸入端子TinB且被供給信號SIGB,另一端則連接於開關42B之一端。電阻元件41C之一端連接於輸入端子TinC且被供給信號SIGC,另一端則連接於開關42C之一端。 開關42A之一端連接於電阻元件41A之另一端,另一端則連接於開關42B、42C之另一端。開關42B之一端連接於電阻元件41B之另一端,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A、42C之另一端。開關42C之一端連接於電阻元件41C之另一端,另一端連接於開關42A、42B之另一端。於接收裝置30中,開關42A、42B、42C被設定成導通狀態,電阻元件41A~41C作為終端電阻而發揮功能。 放大器43A之正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C之負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A之一端且被供給信號SIGA,負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B之正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B之一端且被供給信號SIGB。放大器43B之正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A之負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B之一端且被供給信號SIGB,負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C之正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C之一端且被供給信號SIGC。放大器43C之正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B之負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C之一端且被供給信號SIGC,負輸入端子連接於放大器43A之正輸入端子及電阻元件41A且被供給信號SIGA。 藉由該構成,放大器43A輸出對應於信號SIGA與信號SIGB之差分AB(SIGA-SIGB)之信號,放大器43B輸出對應於信號SIGB與信號SIGC之差分BC(SIGB-SIGC)之信號,放大器43C輸出對應於信號SIGC與信號SIGA之差分CA(SIGC-SIGA)之信號。 圖13係顯示接收部40接收符號“+x”之情形中的放大器43A、43B、43C之一動作例者。另,因開關42A、42B、42C為導通狀態,故省略圖示。於該例中,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信號SIGB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信號SIGC之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於該情形時,依照輸入端子TinA、電阻元件41A、電阻元件41B、輸入端子TinB之順序流通電流Iin。接著,因對放大器43A之正輸入端子供給與電壓狀態SH對應之電壓並對負輸入端子供給與電壓狀態SL對應之電壓,且差分AB為正(AB>0),故放大器32A輸出“1”。又,因對放大器43B之正輸入端子供給與電壓狀態SL對應之電壓並對負輸入端子供給與電壓狀態SM對應之電壓,且差分BC為負(BC<0),故放大器43B輸出“0”。又,因對放大器43C之正輸入端子供給與電壓狀態SM對應之電壓並對負輸入端子供給與電壓狀態SH對應之電壓,且差分CA為負(CA<0),故放大器43C輸出“0”。 時脈產生部44係基於放大器43A、43B、43C之輸出信號而產生時脈信號RxCK者。 正反器45係使放大器43A、43B、43C之輸出信號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RxCK之1時脈之量,並分別輸出者。正反器46係使正反器45之3個輸出信號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RxCK之1時脈之量,並分別輸出者。 信號產生部47係基於正反器45、46之輸出信號、及時脈信號RxCK,而產生轉換信號RxF、RxR、RxP者。該轉換信號RxF、RxR、RxP係與發送裝置10之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圖5)分別對應者,且係顯示符號之轉換者。信號產生部47基於正反器45之輸出信號表示之符號、及正反器46之輸出信號表示之符號,而特定符號之轉換(圖4),產生轉換信號RxF、RxR、RxP。 處理部32(圖1)係基於轉換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進行特定處理者。 此處,驅動器部29A、29B、29C係與本發明之「驅動器部」之一具體例對應。偏斜資訊記憶部13、轉換檢測部25、時序控制部27T、及加強控制部28A、28B、28C係與本發明之「控制部」之一具體例對應。發送符號產生部22係與本發明之「通信產生部」之一具體例對應。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A11 ~UA1M 、UB11 ~UB1N 之各者係與本發明之「第1子電路」之一具體例對應。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DB11 ~DB1N 之各者係與本發明之「第2子電路」之一具體例對應。 [動作及作用] 繼而,對本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之動作及作用進行說明。 (全體動作概要) 首先,參照圖1、5、7說明通信系統1之整體動作概要。發送裝置10之時序產生部11係產生時脈信號TxCK。處理部12藉由進行特定之處理,而產生轉換信號TxF0~TxF6、TxR0~TxR6、TxP0~TxP6。於發送部20(圖5)中,串列化器21F係基於轉換信號TxF0~TxF6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轉換信號TxF9,串列化器21R係基於轉換信號TxR0~TxR6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轉換信號TxR9,串列化器21P係基於轉換信號TxP0~TxP6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轉換信號TxP9。發送符號產生部22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符號信號Tx1、Tx2、Tx3。轉換檢測部25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符號信號D1、D2、D3、及偏斜資訊INF,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 於輸出部26(圖7)中,驅動器控制部27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UPA、DNA、UPB、DNB、UPC、DNC。時序控制部27T係基於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及時脈信號TxCK,對加強控制信號MUP、MDN、CTRL進行時序調整,藉此分別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CTRL2。加強控制部28A係基於信號UPA、DNA及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而產生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加強控制部28B係基於信號UPB、DNB及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而產生信號UPBA0、UPBB0、UPBA1、UPBB1、DNBA0、DNBB0、DNBA1、DNBB1。加強控制部28C係基於信號UPC、DNC及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而產生信號UPCA0、UPCB0、UPCA1、UPCB1、DNCA0、DNCB0、DNCA1、DNCB1。驅動器部29A係基於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及加強控制信號CTRL2,產生信號SIGA。驅動器部29B係基於信號UPBA0、UPBB0、UPBA1、UPBB1、DNBA0、DNBB0、DNBA1、DNBB1及加強控制信號CTRL2,產生信號SIGB。驅動器部29C係基於信號UPCA0、UPCB0、UPCA1、UPCB1、DNCA0、DNCB0、DNCA1、DNCB1及加強控制信號CTRL2,產生信號SIGC。 於接收裝置30(圖1)中,接收部40係接收信號SIGA、SIGB、SIGC,且基於該信號SIGA、SIGB、SIGC,產生轉換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處理部32係基於轉換信號RxF、RxR、RxP及時脈信號RxCK,進行特定處理。 (預加強動作) 其次,對預加強動作進行詳細說明。於發送裝置10中,轉換檢測部25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符號信號D1、D2、D3,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UP、MDN。具體而言,轉換檢測部25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符號信號D1、D2、D3,確認符號轉換是否為有使信號SIGA與信號SIGB之差分AB、信號SIGA與信號SIGC之差分BC、信號SIGC與信號SIGA之差分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的符號轉換,且基於其結果產生加強控制信號MUP、MDN。 圖14係模式性顯示發送裝置10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情形中差分AB、BC、CA之眼圖者。於圖14中,ΔV為高位準電壓VH0與中位準電壓VM0之差,同樣為中位準電壓VM0與低位準電壓VL0之差。如圖14所示,轉換W21、W22與其他轉換相比,為轉換時間較長的轉換。轉換W21係自-2ΔV變化成+ΔV之轉換,轉換W22係自+2ΔV變化成-ΔV之轉換。 轉換檢測部25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符號信號D1、D2、D3,確認符號轉換是否如轉換W21、W22,為有使差分AB、BC、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的符號轉換。且,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所示,判斷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之情形,為有使差分AB、BC、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的符號轉換。接著,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5中以實線包圍之WUP所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z”之情形、及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1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z”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MUP設為“1”(有效)。又,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中以虛線包圍之WDN所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z”之情形、及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10”,且符號信號D1、D2、D3表示之符號DS為“+x”、“+y”、“+z”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MDN設為“1”(有效)。 且,輸出部26係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同為“0”之情形,將電壓狀態SH中的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0,將電壓狀態SM中的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0,將電壓狀態SL中的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又,輸出部26係例如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10”之情形,將電壓狀態SH中的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minus,將電壓狀態SM中的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plus,將電壓狀態SL中的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又,輸出部26係例如於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為“01”之情形,將電壓狀態SH中的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0,將電壓狀態SM中的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minus,將電壓狀態SL中的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Hplus。 圖15A~15E係顯示符號自“+x”轉換成“+x”以外之符號之情形中的通信系統1之一動作例者,圖15A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x”之情形,圖15B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圖15C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圖15D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圖15E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於圖15A~15E之各圖中,(A)係表示發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中的信號SIGA、SIGB、SIGC之波形,(B)係表示接收裝置30中的差分AB、BC、CA之波形。又,實線表示進行預加強動作時之波形,虛線表示未進行預加強動作時之波形。 如圖6所示,於符號DS為“+x”,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1xx”之情形,符號自“+x”轉換成“-x”(圖15A)。此時,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所示,將加強控制信號MUP、MDN同設為“0”(無效)。藉此,如圖15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0,且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0,信號SIGC維持中位準電壓VM0。即,於符號自“+x”轉換成“-x”之情形,差分AB、BC、CA之轉換之任一者皆未與轉換W21、W22相當,因而加強控制部28A、28B、28C以使驅動器部29A、29B、29C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方式控制。 又,符號DS為“+x”,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10”之情形,符號自“+x”轉換成“+y”(圖15B)。此時,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所示,將加強控制信號MDN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MUP設為“0”(無效)。藉此,如圖15B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經過中位準電壓VMminus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0,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0,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經過低位準電壓VLplus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0。此時,加強控制部28A係於發送裝置10輸出符號“+y”之期間中的前半期間(0.5UI)中,以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比中位準電壓VM0低加強電壓ΔVE量之中位準電壓VMminus之方式,控制驅動器部29A。同樣,加強控制部28C係於發送裝置10輸出符號“+y”之期間中的前半期間(0.5UI)中,以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為比低位準電壓VL0高加強電壓ΔVE量之低位準電壓VLplus之方式,控制驅動器部29C。即,因差分AB之轉換與轉換W22對應,有使差分AB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故加強控制部28A、28C以使驅動器部29A、29C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方式控制。 又,符號DS為“+x”,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11”之情形,符號自“+x”轉換成“-y”(圖15C)。此時,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所示,將加強控制信號MUP、MDN同設為“0”(無效)。藉此,如圖15C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0,信號SIGB維持低位準電壓VL0,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0。即,於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差分AB、BC、CA之轉換之任一者皆未與轉換W21、W22相當,因而加強控制部28A、28B、28C以使驅動器部29A、29B、29C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方式控制。 又,符號DS為“+x”,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之情形,符號自“+x”轉換成“+z”(圖15D)。此時,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所示,將加強控制信號MUP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MDN設為“0”(無效)。藉此,如圖15D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0,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經過中位準電壓VMplus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0,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經過高位準電壓VHminus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0。此時,加強控制部28B係於發送裝置10輸出符號“+z”之期間中的前半期間(0.5UI)中,以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為比中位準電壓VM0高加強電壓ΔVE量之中位準電壓VMplus之方式,控制驅動器部29B。同樣,加強控制部28C係於發送裝置10輸出符號“+z”之期間中的前半期間(0.5UI)中,以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為比高位準電壓VH0低加強電壓ΔVE量之高位準電壓VHminus之方式,控制驅動器部29C。即,因差分AB之轉換與轉換W22對應,有使差分AB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故加強控制部28B、28C以使驅動器部29B、29C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方式控制。 又,符號DS為“+x”,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1”之情形,符號自“+x”轉換成“-z”(圖15E)。此時,轉換檢測部25係如圖6所示,將加強控制信號MUP、MDN同設為“0”(無效)。藉此,如圖15E所示,信號SIGA維持高位準電壓VH0,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0,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0。即,於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差分AB、BC、CA之轉換之任一者皆未與轉換W21、W22相當,因而加強控制部28A、28B、28C以使驅動器部29A、29B、29C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方式控制。 如此,於通信系統1中,符號轉換為有使差分AB、BC、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之符號轉換之情形,進行預加強動作。藉此,可於通信系統1中,例如於傳送路徑100之距離較長之情形中,提高波形品質。尤其,於發送裝置10中,驅動器部29A、29B、29C之輸出阻抗無關於輸出電壓,約為50[Ω]。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因可無關輸出電壓而使輸出阻抗與傳送路徑100之特性阻抗整合,故可提高波形品質,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又,於通信系統1中,如圖15B所示,於電壓狀態SM中的電壓為比中位準電壓VM0低之中位準電壓VMminus之情形,將電壓狀態SL中的電壓設為比低位準電壓VL0更高之低位準電壓VLplus。又,如圖15D所示,於電壓狀態SM中的電壓為比中位準電壓VM0高之中位準電壓VMplus之情形,將電壓狀態SH中的電壓設為比高位準電壓VH0更低之高位準電壓VHminus。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可抑制3個信號SIGA、SIGB、SIGC之電壓之平均電壓即共模電壓之變動。其結果,於通信系統1中,因可減低產生電磁干擾(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之虞,故可提高通信性能。 又,於通信系統1中,轉換檢測部25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檢測特定之符號轉換,加強控制部28A、28B、28C基於該檢測結果對驅動器部29A、29B、29C使之進行預加強動作。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例如,因可僅對有波形品質下降之虞之符號轉換動態地進行預加強動作,故可有效地提高波形品質。 (關於加強電壓ΔVE之設定) 其次,對基於偏斜資訊INF設定加強電壓ΔVE之動作,進行詳細說明。轉換檢測部25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符號信號D1、D2、D3、及偏斜資訊INF,產生加強控制信號CTRL。具體而言,轉換檢測部25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A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且於符號DS為“+y”或“-y”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其以外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0”(無效)。又,轉換檢測部25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B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且於符號DS為“+z”或“-z”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其以外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0”(無效)。又,轉換檢測部25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且於符號DS為“+x”或“-x”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其以外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0”(無效)。 輸出部26係基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定加強電壓ΔVE。具體而言,輸出部26係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1”(有效)之情形,較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0”(無效)之情形,將加強電壓ΔVE設為更大之電壓。 圖16A、16B係顯示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之延遲時間較短的資訊之情形中之通信系統1之一動作例者,圖16A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圖16B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於圖16A、16B之各圖中,(A)係表示發送裝置10之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中的信號SIGA、SIGB、SIGC之波形,(B)係表示接收裝置30中的差分AB、BC、CA之波形。 符號DS為“+x”,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10”之情形,符號自“+x”轉換成“+y”(圖16A)。此時,轉換檢測部25係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即,於該例中,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或“010”,且符號DS為“+x”,因而轉換檢測部25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信號SIGA、SIGB、SIGC係伴隨符號自“+x”轉換成“+y”,而與圖15B所示之情形同樣地變化。此時,輸出部26因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1,故較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0”之情形,將加強電壓ΔVE設定為更大之電壓。 此時,如圖16A(B)所示,接收裝置30中的差分AB與差分BC、CA相比,於較遲之時序開始轉換。即,於該例中,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的延遲時間比線路110A、110B短,因而差分AB最慢開始轉換。又,差分AB之轉換與轉換W22對應,有使差分AB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於該情形時,亦因輸出部26可將加強電壓ΔVE設定為較大之電壓,而可使差分AB之轉換時間更短。 又,符號DS為“+x”,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之情形,符號自“+x”轉換成“+z”(圖16B)。此時,轉換檢測部25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有效)。即,於該例中,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轉換信號TxF9、TxR9、TxP9為“000”,且符號DS為“+x”,因而轉換檢測部25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設為“1”。信號SIGA、SIGB、SIGC係伴隨符號自“+x”轉換成“+z”,而與圖15D所示之情形同樣地變化。此時,輸出部26因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1,故較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0”之情形,將加強電壓ΔVE設定為更大之電壓。 此時,如圖16B(B)所示,接收裝置30中的差分AB與差分BC、CA相比,於較慢之時序開始轉換。又,差分AB之轉換與轉換W22對應,有使差分AB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於該情形時,亦因輸出部26可將加強電壓ΔVE設定為較大之電壓,而可使差分AB之轉換時間更短。 圖17A係顯示基於偏斜資訊INF設定加強電壓ΔVE之情形中差分AB、BC、CA之眼圖者。圖17B係顯示固定加強電壓ΔVE之情形中差分AB、BC、CA之眼圖者。於通信系統1中,如圖17A所示,藉由基於偏斜資訊INF設定加強電壓ΔVE,可擴大眼開口,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如此,於通信系統1中,基於偏斜資訊INF,設定加強電壓ΔVE。藉此,於通信系統1中,因可根據偏斜,使差分AB、BC、CA之轉換時間變化,故可降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尤其,於通信系統1中,因於如轉換W21、W22(圖14)般轉換時間較長之轉換最慢開始轉換之情形,將加強電壓ΔVE設定為較大之電壓,故可有效地降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 又,於通信系統1中,藉由設定加強電壓ΔVE,而降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因而可提高通信性能。即,例如,藉由於發送裝置設置有調整對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延遲量之緩衝電路,並調整緩衝電路之延遲量而進行去偏斜之情形,因延遲量受製程差異、電源電壓變動及溫度變動之影響,故有調整精度下降之虞。又,於該構成中,因調整分解能較低故有無法微調整之虞。另一方面,於通信系統1中,因設定加強電壓ΔVE,故可提高調整分解能,且可提高調整精度。 [效果] 於如上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中,符號轉換為有使差分AB、BC、CA之任一者之轉換時間變長之虞之符號轉換之情形,進行預加強動作,因而可提高通信性能。尤其,因無關輸出電壓而使輸出阻抗變為約50[Ω],故可提高波形品質,並可提高通信性能。 於本實施形態中,因於將電壓狀態SM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minus之情形,將電壓狀態SL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plus,於將電壓狀態SM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plus之情形,將電壓狀態SH之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minus,故可降低產生電磁干擾之虞,因而可提高通信性能。 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基於轉換信號檢測特定之符號轉換,且基於該檢測結果進行預加強動作,故可有效地提高通信性能。 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加強電壓,故可降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 [變化例1-1]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係如圖8所示,可於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且可於自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經過半個單元間隔UI量(0.5UI)之時間的時序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但並未限定於此。取而代之,例如,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係可於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且可於自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經過較半個單元間隔UI量更短之時間的時序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又,例如,加強控制信號MUP2、MDN2係可於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中自低位準變化成高位準,且可於自單元間隔UI之開始時序,經過較半個單元間隔UI量更長之時間的時序中自高位準變化成低位準。 [變化例1-2]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轉換信號TxF9、TxR9、RxP9為“000”或“010”之情形進行預加強動作,但並未限定於此,於該以外之情形亦可進行預加強動作。 <2.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2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係加強動作之方法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不同者。另,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1實質上相同之構成部分附註相同符號,且適當省略說明。 如圖1所示,通信系統2具備有發送裝置50。發送裝置50具有發送部60。通信系統2係謀求藉由去加強而提高通信性能者。 圖18係顯示通信系統2中3個電壓狀態SH、SM、SL之圖。電壓狀態SH係對應於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之狀態。高位準電壓VH0、VH1、VH2中,高位準電壓VH0為最低之電壓,高位準電壓VH2為最高之電壓。電壓狀態SM係對應於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之狀態。中位準電壓VM0、VM1plus、VM1minus中,中位準電壓VM1minus為最低之電壓,中位準電壓VM1plus為最高之電壓。電壓狀態SL係對應於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之狀態。低位準電壓VL0、VL1、VL2中,低位準電壓VL0為最高之電壓,低位準電壓VL2為最低之電壓。高位準電壓VH2係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中的高位準電壓,中位準電壓VM0係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中的中位準電壓,低位準電壓VL2係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中的低位準電壓。 圖19係顯示發送部60之一構成例者。發送部20係具有串列化器21F、21R、21P、發送符號產生部22、發送符號產生部62、偏斜資訊記憶部53、及輸出部66。 發送符號產生部62係基於轉換信號TxF9、TxR9、TxP9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符號信號Tx1、Tx2、Tx3及符號信號D1、D2、D3者。 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記憶偏斜資訊INF者。又,偏斜資訊記憶部53亦具有基於偏斜資訊INF,而產生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CTRLC之功能。 具體而言,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A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B、CTRLC同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A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66係如下所述,將信號SIGB、SIGC中的加強電壓ΔVE設得較信號SIGA中的加強電壓ΔVE更大。 又,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B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C同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B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66係如下所述,將信號SIGA、SIGC中的加強電壓ΔVE設得比信號SIGB中的加強電壓ΔVE更大。 又,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同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C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66係如下所述,將信號SIGA、SIGB中的加強電壓ΔVE設得較信號SIGC中的加強電壓ΔVE更大。 如此,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基於偏斜資訊INF,而產生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CTRLC。接著,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CTRLC供給至輸出部66。 輸出部66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符號信號D1、D2、D3、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CTRLC、及時脈信號TxCK,產生信號SIGA、SIGB、SIGC者。 圖20係顯示輸出部66之一構成例者。輸出部66具有驅動器控制部67N、驅動器控制部67D、加強控制部68A、68B、68C。 驅動器控制部67N係基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N、SUBAN、MAINBN、SUBBN、MAINCN、SUBCN者。具體而言,驅動器控制部67N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表示之當前之符號NS,而如圖3所示,分別求出信號SIGA、SIGB、SIGC之電壓狀態。且,驅動器控制部67N係例如於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將信號MAINAN、SUBAN分別設為“1”、“0”,於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將信號MAINAN、SUBAN分別設為“0”、“1”,於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將信號MAINAN、SUBAN同設為“1”或“0”。信號MAINBN、SUBBN亦同樣,信號MAINCN、SUBCN亦同樣。且,驅動器控制部67N係將信號MAINAN、SUBAN供給至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MAINBN、SUBBN供給至加強控制部68B,將信號MAINCN、SUBCN供給至加強控制部68C。 驅動器控制部67D係基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符號信號D1、D2、D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D、SUBAD、MAINBD、SUBBD、MAINCD、SUBCD者。驅動器控制部67D具有與驅動器控制部67N相同之電路構成者。且,驅動器控制部67D係將信號MAINAD、SUBAD供給至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MAINBD、SUBBD供給至加強控制部68B,將信號MAINCD、SUBCD供給至加強控制部68C。 加強控制部68A係基於信號MAINAN、SUBAN及信號MAINAD、SUBAD,而產生8個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者。驅動器部29A係基於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及自偏斜資訊記憶部53供給之加強控制信號CTRLA,產生信號SIGA。 加強控制部68B係基於信號MAINBN、SUBBN及信號MAINBD、SUBBD,而產生8個信號UPBA0、UPBB0、UPBA1、UPBB1、DNBA0、DNBB0、DNBA1、DNBB1者。驅動器部29B係基於信號UPBA0、UPBB0、UPBA1、UPBB1、DNBA0、DNBB0、DNBA1、DNBB1及自偏斜資訊記憶部53供給之加強控制信號CTRLB,產生信號SIGB。 加強控制部68C係基於信號MAINCN、SUBCN及信號MAINCD、SUBCD,而產生8個信號UPCA0、UPCB0、UPCA1、UPCB1、DNCA0、DNCB0、DNCA1、DNCB1者。驅動器部29C係基於信號UPCA0、UPCB0、UPCA1、UPCB1、DNCA0、DNCB0、DNCA1、DNCB1及自偏斜資訊記憶部53供給之加強控制信號CTRLC,產生信號SIGC。 圖21係顯示加強控制部68A之一動作例者。圖22A~22C係顯示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H時之驅動器部29A之一動作例者,圖23A~23C係顯示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M時之驅動器部29A之一動作例者,圖24A~24C係顯示將信號SIGA設為電壓狀態SL時之驅動器部29A之一動作例者。另,此處,例舉加強控制部68A及驅動器部29A為例進行說明,但加強控制部68B及驅動器部29B亦同樣,加強控制部68C及驅動器部29C亦同樣。 加強控制部68A係於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同為“0”或“1”之情形,如圖23A~23C所示,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3個中位準電壓VM0、VM1plus、VM1minus之任一者。 具體而言,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圖21所示,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100110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3B所示,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0,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之符號NS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亦同樣。又,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與當前之符號NS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同樣。又,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之符號NS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同樣。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101100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3A所示,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B11 ~UB1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且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同樣。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且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0001101”。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3C所示,電路UA01 ~UA0M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B11 ~DB1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且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1”之情形亦同樣。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於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如圖24A~24C所示,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3個低位準電壓VL0、VL1、VL2之任一者。 具體而言,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且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00001111”。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4C所示,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DB11 ~DB1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2,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且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0100111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4B所示,電路UB01 ~UB0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DB01 ~DB0N 、DA11 ~DA1M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1,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亦同樣。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0”、“1”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0101101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4A所示,電路UB01 ~UB0N 、UB11 ~UB1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A01 ~DA0M 、DA11 ~DA1M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低位準電壓VL0,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於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如圖22A~22C所示,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3個高位準電壓VH0、VH1、VH2之任一者。 具體而言,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1”,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1110000”。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2A所示,電路UA01 ~UA0M 、UB01 ~UB0N 、UA11 ~UA1M 、UB11 ~UB1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2,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0”、“0”,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0110001”。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2B所示,電路UA01 ~UA0M 、UA11 ~UA1M 、UB11 ~UB1N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B11 ~DB1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1,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1”,與當前之符號NS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亦同樣。 又,加強控制部68A係例如,於與前1個符號DS相關之信號MAINAD、SUBAD為“1”、“0”,與當前之符號NS相關之信號MAINAN、SUBAN為“1”、“0”之情形,將信號UPAA0、UPAB0、UPAA1、UPAB1、DNAA0、DNAB0、DNAA1、DNAB1設為“10100101”。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如圖22C所示,電路UA01 ~UA0M 、UA11 ~UA1M 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且電路DB01 ~DB0N 、DB11 ~DB1N 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其結果,信號SIGA之電壓成為高位準電壓VH0,且驅動器部29A之輸出終端電阻(輸出阻抗)成為約50[Ω]。 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A為“1”之情形,驅動器部29A之加強電壓設定部14係與加強控制信號CTRL為“0”之情形相比,增加“N”且減少“M”。藉此,於驅動器部29A中,電路UA0、UB0、UA1、UB1中的電晶體91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減少,且電路DA0、DB0、DA1、DB1中的電晶體94成為導通狀態之電路之數增加。其結果,加強電壓ΔVE變大。驅動器部29B、29C亦同樣。 如此,輸出部66係基於當前之符號NS,設定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中的電壓狀態,且基於當前之符號NS及前一個符號DS,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位準。此時,發送裝置50如所謂之2類之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而動作,進行去加強動作。藉此,於通信系統2中,可提高通信性能。 又,輸出部66係於通信系統2中具有偏斜之情形,基於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CTRLC,設定與該偏斜相應之加強電壓ΔVE。藉此,於通信系統2中,可降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關於去加強動作) 其次,對去加強動作進行詳細說明。於發送裝置50中,輸出部66係基於當前之符號NS,設定輸出端子ToutA、ToutB、ToutC中的電壓狀態,且基於當前之符號NS及前一個符號DS,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位準。 圖25A係顯示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朝其他電壓狀態轉換之情形中信號SIGA之電壓變化者。另,信號SIGB、SIGC亦同樣。於該圖25A中,ΔV為高位準電壓VH0與中位準電壓VM0之差,同樣為中位準電壓VM0與低位準電壓VL0之差。該等高位準電壓VH0、中位準電壓VM0、及低位準電壓VL0係作為去加強動作之基準的電壓。 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轉換成電壓狀態SM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之任一者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1minus。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故信號MAINAD、SUBAD為“1”、“0”,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故信號MAINAN、SUBAN例如為“0”、“0”。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1minus。即,於該情形,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ΔV),故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SIGA之轉換後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中位準電壓VM0低1階段之中位準電壓VM1minus。 又,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H轉換成電壓狀態SL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之任一者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2。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故信號MAINAD、SUBAD為“1”、“0”,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故信號MAINAN、SUBAN為“0”、“1”。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2。即,於該情形,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2ΔV),故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SIGA之轉換後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低位準電壓VL0低2階段之低位準電壓VL2。 另,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之任一者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0。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故信號MAINAD、SUBAD為“1”、“0”,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故信號MAINAN、SUBAN為“1”、“0”。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0。如此,於發送裝置50中,於跨及複數個單元間隔將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為電壓狀態SH之情形,於第2個以後之單元間隔中,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0。即,該高位準電壓VH0為去加強後之電壓。 圖25B係顯示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朝其他電壓狀態轉換之情形中信號SIGA之電壓變化之圖。 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轉換成電壓狀態SH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之任一者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1。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故信號MAINAD、SUBAD例如為“0”、“0”,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故信號MAINAN、SUBAN為“1”、“0”。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1。即,於該情形,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ΔV),故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SIGA之轉換後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高位準電壓VH0高1階段之高位準電壓VH1。 又,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M轉換成電壓狀態SL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之任一者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1。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故信號MAINAD、SUBAD例如為“0”、“0”,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故信號MAINAN、SUBAN為“0”、“1”。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1。即,於該情形,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ΔV),故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SIGA之轉換後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低位準電壓VL0低1階段之低位準電壓VL1。 另,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之任一者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0。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故信號MAINAD、SUBAD例如為“0”、“0”,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故信號MAINAN、SUBAN例如為“0”、“0”。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0。如此,於發送裝置50中,於跨及複數個單元間隔將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為電壓狀態SM之情形,於第2個以後之單元間隔中,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0。 圖25C係顯示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朝其他電壓狀態轉換之情形中之信號SIGA之電壓變化者。 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轉換成電壓狀態SM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之任一者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1plus。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故信號MAINAD、SUBAD為“0”、“1”,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M,故信號MAINAN、SUBAN例如為“0”、“0”。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1plus。即,於該情形,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ΔV),故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SIGA之轉換後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中位準電壓VM0高1階段之中位準電壓VM1plus。 又,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自電壓狀態SL轉換成電壓狀態SH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之任一者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2。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故信號MAINAD、SUBAD為“0”、“1”,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H,故信號MAINAN、SUBAN為“1”、“0”。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2。即,於該情形,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2ΔV),故加強控制部68A將信號SIGA之轉換後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高位準電壓VH0高2階段之高位準電壓VH2。 另,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信號SIGA之電壓自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之任一者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0。具體而言,於該情形,因前1個符號D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故信號MAINAD、SUBAD為“0”、“1”,因當前之符號NS中的電壓狀態為電壓狀態SL,故信號MAINAN、SUBAN為“0”、“1”。藉此,如圖21所示,驅動器部29A基於自加強控制部68A供給之信號,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如此,於發送裝置50中,於跨及複數個單元間隔將信號SIGA之電壓狀態維持為電壓狀態SL之情形,於第2個以後之單元間隔中,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即,該低位準電壓VL0為去加強後之電壓。 如此,發送裝置50係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中,根據伴隨電壓狀態之轉換的電壓轉換量,設定轉換後之電壓。具體而言,發送裝置50係於電壓狀態轉換成1個較高之狀態之情形,將轉換後之電壓設定成較作為基準之電壓(例如中位準電壓VM0或高位準電壓VH0)高1階段的電壓。即,於該情形,發送裝置50係設定1階段量之正的加強電壓ΔVE。又,發送裝置50係於電壓狀態轉換成2個較高之狀態之情形,將轉換後之電壓設定成較作為基準之電壓(例如高位準電壓VH0)高2階段的電壓。即,於該情形,發送裝置50係設定2階段量之正的加強電壓ΔVE。又,發送裝置50係於電壓狀態轉換成1個較低之狀態之情形,將轉換後之電壓設定成較作為基準之電壓(例如中位準電壓VM0或低位準電壓VL0)低1階段的電壓。即,於該情形,發送裝置50係設定1階段量之負的加強電壓ΔVE。又,發送裝置50係於電壓狀態轉換成2個較低之狀態之情形,設定成較作為基準之電壓(例如低位準電壓VL0)低2階段的電壓。即,於該情形,發送裝置50係設定2階段量之負的加強電壓ΔVE。如此,發送裝置50係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中,根據電壓之轉換量,以與該轉換量成比例之方式,設定加強電壓ΔVE。 圖26A~26E係顯示符號自“+x”轉換成“+x”以外之符號之情形中的通信系統1之一動作例者,圖26A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x”之情形,圖26B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圖26C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圖26D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圖26E係表示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於圖26A~26E之各者中,實線表示進行去加強動作時之波形,虛線表示未進行去加強動作時之波形。又,轉換前之信號SIGA之電壓為3個高位準電壓VH之任一者,但於該圖中,為便於說明,而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為高位準電壓VH0。同樣,將轉換前之信號SIGB之電壓設為低位準電壓VL0,將轉換前之信號SIGC之電壓設為中位準電壓VM0。 於符號自“+x”轉換成“-x”之情形,如圖26A(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2,且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2,信號SIGC維持中位準電壓VM0。即,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2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低位準電壓VL0低2階段之低位準電壓VL2。又,因信號SIGB之轉換量約(+2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高位準電壓VH0高2階段之高位準電壓VH2。此時,如圖26A(B)所示,因差分AB(SIGA-SIGB)之轉換量約(-4ΔV),故轉換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低4階段。又,因差分BC(SIGB-SIGC)之轉換量約(+2ΔV),故轉換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高2階段。又,因差分CA(SIGC-SIGA)之轉換量約(+2ΔV),故轉換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高2階段。 於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如圖26B(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1minus,且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2,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1。即,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中位準電壓VM0低1階段之中位準電壓VM1minus。又,因信號SIGB之轉換量約(+2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高位準電壓VH0高2階段之高位準電壓VH2。又,因信號SIGC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低位準電壓VL0低1階段之低位準電壓VL1。此時,如圖26B(B)所示,因差分AB(SIGA-SIGB)之轉換量約(-3ΔV),故轉換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低3階段。又,因差分BC(SIGB-SIGC)之轉換量約(+3ΔV),故轉換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高3階段。 於符號自“+x”轉換成“-y”之情形,如圖26C(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1minus,且信號SIGB維持低位準電壓VL0,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1。即,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中位準電壓VM0低1階段之中位準電壓VM1minus。又,因信號SIGC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高位準電壓VH0高1階段之高位準電壓VH1。此時,如圖26C(B)所示,因差分AB(SIGA-SIGB)之轉換量約(-ΔV),故轉換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低1階段。又,因差分BC(SIGB-SIGC)之轉換量約(-ΔV),故轉換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低1階段。又,因差分CA(SIGC-SIGA)之轉換量約(+2ΔV),故轉換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高2階段。 於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如圖26D(A)所示,信號SIGA自高位準電壓VH0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2,且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1plus,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成高位準電壓VH1。即,因信號SIGA之轉換量約(-2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A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低位準電壓VL0低2階段之低位準電壓VL2。又,因信號SIGB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中位準電壓VM0高1階段之中位準電壓VM1plus。又,因信號SIGC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高位準電壓VH0高1階段之高位準電壓VH1。此時,如圖26D(B)所示,因差分AB(SIGA-SIGB)之轉換量約(-3ΔV),故轉換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低3階段。又,因差分CA(SIGC-SIGA)之轉換量約(+3ΔV),故轉換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高3階段。 於符號自“+x”轉換成“-z”之情形,如圖26E(A)所示,信號SIGA維持高位準電壓VH0,信號SIGB自低位準電壓VL0變化成中位準電壓VM1plus,信號SIGC自中位準電壓VM0變化成低位準電壓VL1。即,因信號SIGB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B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中位準電壓VM0高1階段之中位準電壓VM1plus。又,因信號SIGC之轉換量約(-ΔV),故發送裝置50將信號SIGC之電壓設定為較作為基準的低位準電壓VL0低1階段之低位準電壓VL1。此時,如圖26E(B)所示,因差分AB(SIGA-SIGB)之轉換量約(-ΔV),故轉換後之差分AB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低1階段。又,因差分BC(SIGB-SIGC)之轉換量約(+2ΔV),故轉換後之差分BC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高2階段。又,因差分CA(SIGC-SIGA)之轉換量約(-ΔV),故轉換後之差分CA與未進行去加強動作之情形相比變得低1階段。 如此,於通信裝置2中,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中,根據電壓之轉換量,設定加強電壓ΔVE。即,發送裝置50係對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單端信號)進行去加強動作。其結果,於通信系統2中,因對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可提高波形品質,故可提高通信性能。 又,於通信裝置2中,藉由如此對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設定加強電壓,於差動信號即差分AB、BC、CA之各者中,亦根據電壓之轉換量,設定加強電壓。其結果,於通信系統2中,因對差分AB、BC、CA之各者,亦可提高波形品質,故可提高通信性能。 (關於加強電壓ΔVE之設定) 其次,對基於偏斜資訊INF設定加強電壓ΔVE之動作,進行詳細說明。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基於偏斜資訊INF,而產生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CTRLC。 具體而言,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A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B、CTRLC同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A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66係將信號SIGB、SIGC中的加強電壓ΔVE設得較信號SIGA中的加強電壓ΔVE更大。其結果,因可縮短信號SIGB、SIGC之轉換時間,故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可擴大差分AB、BC、CA之眼圖中的眼開口,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同樣,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B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C同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B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66係將信號SIGA、SIGC中的加強電壓ΔVE設得較信號SIGB中的加強電壓ΔVE更大。其結果,因可縮短信號SIGA、SIGC之轉換時間,故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可擴大差分AB、BC、CA之眼圖中的眼開口,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同樣,偏斜資訊記憶部53係例如於偏斜資訊INF為表示傳送路徑100之線路110C中的延遲時間較短之資訊之情形,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同設為“1”(有效),且將加強控制信號CTRLC設為“0”(無效)。藉此,輸出部66係將信號SIGA、SIGB中的加強電壓ΔVE設得較信號SIGC中的加強電壓ΔVE更大。其結果,因可縮短信號SIGA、SIGB之轉換時間,故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可擴大差分AB、BC、CA之眼圖中的眼開口,其結果,可提高通信性能。 如此,於通信系統2中,基於偏斜資訊INF,設定加強電壓ΔVE。藉此,於通信系統2中,因可根據偏斜,使差分AB、BC、CA之轉換時間變化,故可降低偏斜對通信性能之影響。 於如上所述之本實施形態中,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中,因根據電壓之轉換量設定加強電壓,故對於信號SIGA、SIGB、SIGC之各者,可提高波形品質,因而可提高通信性能。其他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 [變化例2-1]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輸出部66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及符號信號D1、D2、D3、產生信號SIGA、SIGB、SIGC,但並未限定於此。以下,對本變化例之發送裝置50A進行詳細說明。 圖27係顯示發送裝置50A之發送部60A之一構成例者。發送部60A係具有發送符號產生部22、偏斜資訊記憶部53、及輸出部66A。輸出部66A係基於符號信號Tx1、Tx2、Tx3、加強控制信號CTRLA、CTRLB、CTRLC、及時脈信號TxCK,產生信號SIGA、SIGB、SIGC者。 圖28係顯示輸出部66A之一構成例者。輸出部66A係具有驅動器控制部67N、及正反器17A、17B、17C。驅動器控制部67N係基於與當前符號NS相關之符號信號Tx1、Tx2、Tx3及時脈信號TxCK,而產生信號MAINAN、SUBAN、MAINBN、SUBBN、MAINCN、SUBCN者。正反器17A係使信號MAINAN、SUBAN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TxCK之1時脈之量,並作為信號MAINAD、SUBAD分別輸出者。正反器17B係使信號MAINBN、SUBBN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TxCK之1時脈之量,並作為信號MAINBD、SUBBD分別輸出者。正反器17C係使信號MAINCN、SUBCN延遲相當於時脈信號TxCK之1時脈之量,並作為信號MAINCD、SUBCD分別輸出者。 如此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之效果。 [變化例2-2]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發送裝置50進行去加強動作,但並未限定於此,亦可進行預加強動作。圖29係顯示3個電壓狀態SH、SM、SL者。電壓狀態SH為對應於3個高位準電壓VH(VH0、VH1、VH2)之狀態,電壓狀態SM為對應於3個中位準電壓VM(VM0、VM1plus、VM1minus)之狀態,電壓狀態SL為對應於3個低位準電壓VL(VL0、VL1、VL2)之狀態。高位準電壓VH0係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情形中的高位準電壓,中位準電壓VM0係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情形中的中位準電壓,低位準電壓VL0係未進行預加強動作之情形中的低位準電壓。如此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情形同樣之效果。 <3.應用例> 其次,對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化例所說明之通信系統之應用例進行說明。 (應用例1) 圖30係顯示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之智慧型手機300(多功能行動電話)之外觀之圖。於該智慧型手機300,搭載有各種器件,於在該等器件間進行資料之交換之通信系統中,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圖31係顯示智慧型手機300所使用之應用程式處理器310之一構成例者。應用程式處理器31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311、記憶體控制部312、電源控制部313、外部介面314、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315、媒體處理部316、顯示器控制部317、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動產業處理器介面)介面318。CPU311、記憶體控制部312、電源控制部313、外部介面314、GPU315、媒體處理部316及顯示器控制部317於本例中,連接於系統匯流排319,相互間可經由該系統匯流排319進行資料交換。 CPU311係根據程式,處理智慧型手機300所處理之各種資訊者。記憶體控制部312係控制CPU311進行資訊處理時所使用之記憶體501者。電源控制部313係控制智慧型手機300之電源者。 外部介面314係用以與外部器件通信之介面,於本例中,其連接於無線通信部502及影像感測器410。無線通信部502係與行動電話之基地台進行無線通信者,例如以包含基頻部、或RF(Radio Frequency:射頻)前端部等而構成。影像感測器410係獲取圖像者,例如以包含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而構成。 GPU315係進行圖像處理者。媒體處理部316係處理聲音、文字、或圖形等之資訊者。顯示器控制部317係經由MIPI介面318控制顯示器504者。MIPI介面318係將圖像信號發送至顯示器504者。作為圖像信號,例如可使用YUV形式或RGB形式等之信號。MIPI介面318係基於自例如含水晶振動件之發振電路330供給之基準時脈而動作。該MIPI介面318與顯示器504之間之通信系統例如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圖32係顯示影像感測器410之一構成例者。影像感測器410具有:感測器部411、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圖像信號處理器)412、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聯合影像專業組織)編碼器413、CPU414、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415、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416、電源控制部417、I2 C(Inter-Integrated Circuit:內部整合電路)介面418、及MIPI介面419。該等各區塊於本例中,連接於系統匯流排420,相互可經由該系統匯流排420進行資料交換。 感測器部411係取得圖像者,例如為由CMOS感測器構成者。ISP412係對感測器部411所取得的圖像進行特定處理者。JPEG編碼器413係對ISP412處理後之圖像進行編碼,而產生JPEG形式之圖像者。CPU414係根據程式,控制影像感測器410之各區塊者。RAM415係CPU414進行資訊處理時所使用之記憶體。ROM416係記憶CPU414所執行之程式或藉由校正而取得之設定值等者。電源控制部417係控制影像感測器410之電源者。I2 C介面418係自應用程式處理器310接收控制信號者。又,雖未圖示,但影像感測器410除了自應用程式處理器310接收控制信號外,亦可接收時脈信號。具體而言,影像感測器410係以可基於各種頻率之時脈信號而動作之方式構成。MIPI介面419係將圖像信號發送至應用程式處理器310者。作為圖像信號,例如可使用YUV形式或RGB形式等之信號。MIPI介面419係基於自例如含水晶振動件之發振電路430供給之基準時脈而動作。該MIPI介面419與應用程式處理器310之間之通信系統例如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應用例2) 圖33係顯示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之車輛控制系統600之一構成例者。車輛控制系統600係控制汽車、電動汽車、油電混合汽車、機車等動作者。該車輛控制系統600具有驅動系統控制單元610、本體系統控制單元620、電池控制單元630、車外資訊檢測單元640、車內資訊檢測單元650、及整合控制單元660。該等單元經由通信網路690彼此連接。通信網路690係可使用例如依據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區域網路)、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區域互連網路)、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FlexRay(註冊商標)等任意規格的網路。各單元係例如包含微電腦、記憶部、驅動控制對象之裝置之驅動電路、通信I/F等而構成。 驅動系統控制單元610係控制與車輛之驅動系統關聯之裝置之動作者。於驅動系統控制單元610連接有車輛狀態檢測部611。車輛狀態檢測部611係檢測車輛之狀態者,例如為包含陀螺儀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檢測加速踏板或煞車踏板之操作量或操舵角等之感測器等而構成者。驅動系統控制單元610係基於由車輛狀態檢測部611檢測之資訊,控制與車輛之驅動系統關聯之裝置之動作。該驅動系統控制單元610與車輛狀態檢測部611之間之通信系統例如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本體系統控制單元620係控制免鑰匙啟動系統、電動車窗裝置、各種燈等之裝設於車輛之各種裝置之動作者。 電池控制單元630係控制電池631者。於電池控制單元630連接有電池631。電池631係對驅動用馬達供給電力者,例如為包含2次電池、冷卻裝置等而構成者。電池控制單元630係自電池631取得溫度、輸出電壓、電池剩餘量等資訊,並基於該等資訊控制電池631之冷卻裝置等。該電池控制單元630與電池631之間之通信系統例如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車外資訊檢測單元640係檢測車輛外部之資訊者。於車外資訊檢測單元640連接有攝像部641及車外資訊檢測部642。攝像部641係拍攝車外圖像者,例如為包含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相機、立體相機、單眼相機、紅外線相機等而構成者。車外資訊檢測部642係檢測車外資訊者,例如為包含檢測天氣或氣象之感測器、或檢測車輛周圍之其他車輛、障礙物、行人等之感測器等而構成者。車外資訊檢測單元640係基於由攝像部641取得之圖像、或由車外資訊檢測部642檢測之資訊,例如辨識天氣或氣象、路面狀況等,進行車輛周圍之其他車輛、障礙物、行人、標識或路面上之文字等之物體檢測、或檢測該等與車輛間之距離。該車外資訊檢測單元640、與攝像部641及車外資訊檢測部642之間之通信系統例如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車內資訊檢測單元650係檢測車輛內部之資訊者。於車內資訊檢測單元650連接有駕駛者狀態檢測部651。駕駛者狀態檢測部651係檢測駕駛者之狀態者,例如為包含相機、生物體感測器、麥克風等而構成者。車內資訊檢測單元650基於由駕駛者狀態檢測部651檢測之資訊,例如監視駕駛者之疲勞程度、駕駛者之注意力程度、駕駛者有否打盹等。該車內資訊檢測單元650與駕駛者狀態檢測部651之間之通信系統例如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整合控制單元660係控制車輛控制系統600之動作者。於整合控制單元660連接有操作部661、顯示部662、及儀表板663。操作部661係搭乘者操作者,例如為包含觸控面板、各種按鈕或開關等構成者。顯示部662係顯示圖像者,例如為使用液晶顯示面板等構成者。儀表板663係顯示車輛之狀態者,為包含車速表等之儀表類或各種警告燈等構成者。該整合控制單元660、與操作部661、顯示部662、及儀表板663之間之通信系統例如應用上述實施形態等之通信系統。 以上,雖列舉若干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以及對電子機器之應用例而說明本技術,但本技術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等,可進行各種變化。 例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輸出部26、66係藉由使驅動器部29A、29B、29C中的“M”及“N”變化,而設定加強電壓ΔVE,但並未限定於此。 另,本說明書中記述之效果僅為例示,而非限定者,又,亦可有其他效果。 另,本技術可採用如下構成。 (1)一種發送裝置,其具備: 複數個驅動器部,其各者構成為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發送信號,並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及 控制部,其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 (2)如上述(1)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包含: 第1驅動器部,其將第1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選擇性地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上述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任一者; 第2驅動器部,其將第2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選擇性地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上述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任一者;及 第3驅動器部,其將第3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選擇性地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上述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任一者;且 上述第1輸出端子、上述第2輸出端子、及上述第3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彼此不同。 (3)如上述(2)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發送之資料信號表示符號之序列; 上述控制部係於上述序列中產生特定符號轉換時,使上述複數個驅動部進行上述加強。 (4)如上述(3)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之符號轉換包含第1符號轉換及第2符號轉換; 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偏斜資訊,而將上述第1符號轉換之各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設定為較上述第2符號轉換之各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更大之電壓。 (5)如上述(3)或(4)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符號轉換係使上述第1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上述第2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一起變化之符號轉換。 (6)如上述(3)至(5)中任一者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對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電壓設定上述加強電壓。 (7)如上述(6)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上述控制部進而對上述第1電壓狀態中的電壓或上述第2電壓狀態中的電壓選擇性地設定上述加強電壓。 (8)如上述(3)至(7)中任一者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進而具備 基於表示符號之轉換的轉換信號,產生表示符號之符號信號的信號產生部; 上述控制部藉由基於上述轉換信號,檢測上述特定之符號轉換,而判斷是否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上述加強。 (9)如上述(2)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發送之資料信號表示符號之序列;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偏斜資訊,將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中的一個驅動器部中之上述加強電壓,設定為較另一個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更大之電壓。 (10)如上述(9)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換成上述第2電壓狀態之情形之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設定為較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換成上述第3電壓狀態之情形之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更大之電壓。 (11)如上述(10)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進而具備: 信號產生部,其基於表示符號之轉換的轉換信號,而產生第1符號信號、及表示上述第1符號信號所示之符號之前1個符號的第2符號信號;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第1符號信號及上述第2符號信號,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2)如上述(10)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進而具備: 信號產生部,其基於表示符號之轉換之轉換信號,而產生符號信號;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符號信號表示之符號之序列,而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3)如上述(2)至(13)中任一者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驅動器部具有: 第1電路,其設置於自第1電源朝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及 第2電路,其設置於自第2電源朝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 上述控制部藉由設定上述第1電路中的阻抗、與上述第2電路中的阻抗之阻抗比,而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4)如上述(13)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第1電路中的阻抗及上述第2電路中的阻抗之並聯阻抗成為固定之方式,設定上述阻抗比。 (15)如上述(13)或(14)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電路具有各自包含設置於自上述第1電源朝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電阻元件及第1電晶體的複數個第1子電路; 上述第2電路具有各自包含設置於自上述第2電源朝向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電阻元件及第2電晶體的複數個第2子電路;及 上述控制部藉由設定上述第1電路中複數個上述第1電晶體中的設為導通狀態之第1電晶體之數量,並設定上述第2電路中複數個上述第2電晶體中的設為導通狀態之第2電晶體之數量,而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6)如上述(15)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第1子電路係分組為複數個第1組; 上述複數個第2子電路係分組為複數個第2組; 上述控制部係藉由以上述第1組單位使上述第1電路中的複數個上述第1電晶體導通斷開,並以上述第2組單位使上述第2電路中的複數個上述第2電晶體導通斷開,而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7)如上述(16)所記述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第1組包含第1子組、及第2子組; 從屬於上述第1子組之上述第1子電路之數量與從屬於上述第2子組之上述第1子電路之數量不同。 (18)一種發送方法,其於複數個驅動器部,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發送信號; 藉由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而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 (19) 一種通信系統,其具備: 發送裝置;及 接收裝置;且 上述發送裝置具有: 複數個驅動器部,其各構成為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發送信號,並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及 控制部,其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6年3月1日向日本特許廳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6-038854號而主張優先權者;該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若為本領域之技術人員,則可根據設計上之要件或其他要因,而想到各種修正、組合、次組合(sub combination)及變更,但應了解,該等亦均為包含於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或其均等物之範圍內者。
1‧‧‧通信系統
2‧‧‧通信系統
10‧‧‧發送裝置
11‧‧‧時脈產生部
12‧‧‧處理部
13‧‧‧偏斜資訊記憶部
14‧‧‧加強電壓設定部
17A‧‧‧正反器
17B‧‧‧正反器
17C‧‧‧正反器
20‧‧‧發送部
21F‧‧‧串列化器
21P‧‧‧串列化器
21R‧‧‧串列化器
22‧‧‧發送符號產生部
23‧‧‧信號產生部
24‧‧‧正反器
25‧‧‧轉換檢測部
26‧‧‧輸出部
27‧‧‧驅動器控制部
27T‧‧‧時序控制部
28A‧‧‧加強控制部
28B‧‧‧加強控制部
28C‧‧‧加強控制部
29A‧‧‧驅動器部
29B‧‧‧驅動器部
29C‧‧‧驅動器部
30‧‧‧接收裝置
32‧‧‧處理部
40‧‧‧接收部
41A‧‧‧電阻元件
41B‧‧‧電阻元件
41C‧‧‧電阻元件
42A‧‧‧開關
42B‧‧‧開關
42C‧‧‧開關
43A‧‧‧放大器
43B‧‧‧放大器
43C‧‧‧放大器
44‧‧‧時脈產生部
45‧‧‧正反器
46‧‧‧正反器
47‧‧‧信號產生部
50‧‧‧發送裝置
53‧‧‧偏斜資訊記憶部
60‧‧‧發送部
60A‧‧‧發送部
62‧‧‧發送符號產生部
66‧‧‧輸出部
66A‧‧‧輸出部
67D‧‧‧驅動器控制部
67N‧‧‧驅動器控制部
68A‧‧‧加強控制部
68B‧‧‧加強控制部
68C‧‧‧加強控制部
91‧‧‧電晶體
92‧‧‧電阻元件
93‧‧‧電阻元件
94‧‧‧電晶體
100‧‧‧傳送路徑
110A‧‧‧線路
110B‧‧‧線路
110C‧‧‧線路
300‧‧‧智慧型手機
310‧‧‧應用程式處理器
311‧‧‧CPU
312‧‧‧記憶體控制部
313‧‧‧電源控制部
314‧‧‧外部介面
315‧‧‧GPU
316‧‧‧媒體處理部
317‧‧‧顯示器控制部
318‧‧‧MIPI介面
319‧‧‧系統匯流排
330‧‧‧發振電路
410‧‧‧影像感測器
411‧‧‧感測器部
412‧‧‧ISP
413‧‧‧JPEG編碼器
414‧‧‧CPU
415‧‧‧RAM
416‧‧‧ROM
417‧‧‧電源控制部
418‧‧‧I2C介面
419‧‧‧MIPI介面
420‧‧‧系統匯流排
430‧‧‧發振電路
501‧‧‧記憶體
502‧‧‧無線通信部
504‧‧‧顯示器
600‧‧‧車輛控制系統
610‧‧‧驅動系統控制單元
611‧‧‧車輛狀態檢測部
620‧‧‧本體系統控制單元
630‧‧‧電池控制單元
631‧‧‧電池
640‧‧‧車外資訊檢測單元
641‧‧‧攝像部
642‧‧‧車外資訊檢測部
650‧‧‧車內資訊檢測單元
651‧‧‧駕駛者狀態檢測部
660‧‧‧整合控制單元
661‧‧‧操作部
662‧‧‧顯示部
663‧‧‧儀表板
690‧‧‧通信網路
AB‧‧‧差分
BC‧‧‧差分
CA‧‧‧差分
CTRL‧‧‧加強控制信號
CTRL2‧‧‧加強控制信號
CTRLA‧‧‧加強控制信號
CTRLB‧‧‧加強控制信號
CTRLC‧‧‧加強控制信號
D1‧‧‧符號信號
D2‧‧‧符號信號
D3‧‧‧符號信號
DA0‧‧‧電路
DA01~DA0M‧‧‧電路
DA1‧‧‧電路
DA11~DA1M‧‧‧電路
DB0‧‧‧電路
DB01~DB0N‧‧‧電路
DB1‧‧‧電路
DB11~DB1N‧‧‧電路
DNA‧‧‧信號
DNAA0‧‧‧信號
DNAA1‧‧‧信號
DNAB0‧‧‧信號
DNAB1‧‧‧信號
DNB‧‧‧信號
DNBA0‧‧‧信號
DNBA1‧‧‧信號
DNBB0‧‧‧信號
DNBB1‧‧‧信號
DNC‧‧‧信號
DNCA0‧‧‧信號
DNCA1‧‧‧信號
DNCB0‧‧‧信號
DNCB1‧‧‧信號
DS‧‧‧符號
Iin‧‧‧電流
INF‧‧‧偏斜資訊
MAINAD‧‧‧信號
MAINAN‧‧‧信號
MAINBD‧‧‧信號
MAINBN‧‧‧信號
MAINCD‧‧‧信號
MAINCN‧‧‧信號
MDN‧‧‧加強控制信號
MDN2‧‧‧加強控制信號
MUP‧‧‧加強控制信號
MUP2‧‧‧加強控制信號
NS‧‧‧符號
RxCK‧‧‧時脈信號
RxF‧‧‧轉換信號
RxP‧‧‧轉換信號
RxR‧‧‧轉換信號
SH‧‧‧電壓狀態
SIGA‧‧‧信號
SIGB‧‧‧信號
SIGC‧‧‧信號
SL‧‧‧電壓狀態
SM‧‧‧電壓狀態
SUBAD‧‧‧信號
SUBAN‧‧‧信號
SUBBD‧‧‧信號
SUBBN‧‧‧信號
SUBCD‧‧‧信號
SUBCN‧‧‧信號
t1~t5‧‧‧時序
TinA‧‧‧輸入端子
TinB‧‧‧輸入端子
TinC‧‧‧輸入端子
ToutA‧‧‧輸出端子
ToutB‧‧‧輸出端子
ToutC‧‧‧輸出端子
Tx1‧‧‧符號信號
Tx2‧‧‧符號信號
Tx3‧‧‧符號信號
TxCK‧‧‧時脈信號
TxF0~TxF6‧‧‧轉換信號
TxF9‧‧‧轉換信號
TxP0~TxP6‧‧‧轉換信號
TxP9‧‧‧轉換信號
TxR0~TxR6‧‧‧轉換信號
TxR9‧‧‧轉換信號
UA0‧‧‧電路
UA01~UA0M‧‧‧電路
UA1‧‧‧電路
UA11~UA1M‧‧‧電路
UB0‧‧‧電路
UB01~UB0N‧‧‧電路
UB1‧‧‧電路
UB11~UB1N‧‧‧電路
UI‧‧‧單元間隔
UPA‧‧‧信號
UPAA0‧‧‧信號
UPAA1‧‧‧信號
UPAB0‧‧‧信號
UPAB1‧‧‧信號
UPB‧‧‧信號
UPBA0‧‧‧信號
UPBA1‧‧‧信號
UPBB0‧‧‧信號
UPBB1‧‧‧信號
UPC‧‧‧信號
UPCA0‧‧‧信號
UPCA1‧‧‧信號
UPCB0‧‧‧信號
UPCB1‧‧‧信號
V1‧‧‧電壓
VH‧‧‧高位準電壓
VH0‧‧‧高位準電壓
VH1‧‧‧高位準電壓
VH2‧‧‧高位準電壓
VHminus‧‧‧高位準電壓
VL‧‧‧低位準電壓
VL0‧‧‧低位準電壓
VL1‧‧‧低位準電壓
VL2‧‧‧低位準電壓
VLplus‧‧‧低位準電壓
VM‧‧‧中位準電壓
VM0‧‧‧中位準電壓
VMminus‧‧‧中位準電壓
VM1minus‧‧‧中位準電壓
VMplus‧‧‧中位準電壓
VM1plus‧‧‧中位準電壓
W21‧‧‧轉換
W22‧‧‧轉換
ΔVE‧‧‧加強電壓
+x‧‧‧符號
-x‧‧‧符號
+y‧‧‧符號
-y‧‧‧符號
+z‧‧‧符號
-z‧‧‧符號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收發送之信號之電壓狀態之說明圖。 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收發送之信號之電壓狀態之說明圖。 圖4係顯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收發送之符號之轉換之說明圖。 圖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發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6係顯示圖5所示之發送符號產生部之一動作例之表。 圖7係顯示圖5所示之輸出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8(A)~(E)係顯示圖7所示之時序控制部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9係顯示圖7所示之驅動器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0係顯示圖7所示之加強控制部之一動作例之表。 圖11A係顯示圖9所示之驅動器部之一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11B係顯示圖9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11C係顯示圖9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12係顯示圖1所示之接收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13係顯示圖12所示之接收部之接收動作之一例之說明圖。 圖14係模式性顯示圖1所示之通信系統之一特性例之眼圖。 圖15A(A)、(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5B(A)、(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5C(A)、(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5D(A)、(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5E(A)、(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其他時序波形圖。 圖16A(A)、(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有偏斜之情形中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6B(A)、(B)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有偏斜之情形中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17A係顯示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加強電壓之情形中通信系統之一特性例之眼圖。 圖17B係顯示固定加強電壓之情形中通信系統之一特性例之眼圖。 圖18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收發送之信號之電壓狀態之說明圖。 圖19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發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0係顯示圖19所示之輸出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1係顯示圖20所示之加強控制部之一動作例之表。 圖22A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一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2B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2C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3A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3B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3C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4A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4B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4C係顯示圖20所示之驅動器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模式圖。 圖25A係顯示圖20所示之輸出部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5B係顯示圖20所示之輸出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5C係顯示圖20所示之輸出部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6A(A)、(B)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一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6B(A)、(B)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6C(A)、(B)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6D(A)、(B)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6E(A)、(B)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其他動作例之時序波形圖。 圖27係顯示變化例之發送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8係顯示圖27所示之輸出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29係顯示其他變化例之通信系統收發送之信號之電壓狀態之說明圖。 圖30係顯示應用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智慧型手機之外觀構成之立體圖。 圖31係顯示應用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應用程式處理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2係顯示應用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影像感測器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3係顯示應用一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之車輛控制系統之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AB‧‧‧差分
BC‧‧‧差分
CA‧‧‧差分
SIGA‧‧‧信號
SIGB‧‧‧信號
SIGC‧‧‧信號
UI‧‧‧單元間隔
VH0‧‧‧高位準電壓
VL0‧‧‧低位準電壓
VLplus‧‧‧低位準電壓
VM0‧‧‧中位準電壓
VMminus‧‧‧中位準電壓
ΔVE‧‧‧加強電壓

Claims (19)

  1. 一種發送裝置,其包含: 複數個驅動器部,其各構成為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而發送信號,並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及 控制部,其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
  2. 如請求項1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包含: 第1驅動器部,其將第1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選擇性地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上述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任一者; 第2驅動器部,其將第2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選擇性地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上述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任一者;及 第3驅動器部,其將第3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選擇性地設定為上述第1電壓狀態、上述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任一者;且 上述第1輸出端子、上述第2輸出端子、及上述第3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係彼此不同。
  3. 如請求項2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發送之資料信號係表示符號之序列; 上述控制部係於上述序列中產生特定符號轉換時,使上述複數個驅動部進行上述加強。
  4. 如請求項3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之符號轉換包含第1符號轉換及第2符號轉換; 上述控制部係基於上述偏斜資訊,而將上述第1符號轉換之各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設定為較上述第2符號轉換之各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大之電壓。
  5. 如請求項3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符號轉換係使上述第1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上述第2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及上述第3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一起變化之符號轉換。
  6. 如請求項3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對上述第3電壓狀態中的電壓,設定上述加強電壓。
  7. 如請求項6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進而對上述第1電壓狀態中的電壓或上述第2電壓狀態中的電壓,選擇性地設定上述加強電壓。
  8. 如請求項3之發送裝置,其進而包含 基於表示符號之轉換的轉換信號,產生表示符號之符號信號的信號產生部; 上述控制部藉由基於上述轉換信號,檢測出上述特定之符號轉換,而判斷是否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上述加強。
  9. 如請求項2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發送之資料信號表示符號之序列;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偏斜資訊,將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中的一個驅動器部中之上述加強電壓,設定為較另一個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大之電壓。
  10. 如請求項9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將上述第1輸出端子中的電壓狀態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換成上述第2電壓狀態之情形之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設定為較自上述第1電壓狀態轉換成上述第3電壓狀態之情形之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大之電壓。
  11. 如請求項10之發送裝置,其進而包含: 信號產生部,其基於表示符號之轉換的轉換信號而產生第1符號信號、及第2符號信號,該第2符號信號表示上述第1符號信號所示之符號之前1個符號;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第1符號信號及上述第2符號信號,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2. 如請求項10之發送裝置,其進而包含: 信號產生部,其基於表示符號之轉換之轉換信號,而產生符號信號; 上述控制部基於上述符號信號表示之符號之序列,而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3. 如請求項2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驅動器部包含: 第1電路,其設置於自第1電源往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及 第2電路,其設置於自第2電源往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 上述控制部藉由設定上述第1電路中的阻抗、與上述第2電路中的阻抗之阻抗比,來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4. 如請求項13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以使上述第1電路中的阻抗及上述第2電路中的阻抗之並聯阻抗成為固定之方式,設定上述阻抗比。
  15. 如請求項13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第1電路包含複數個第1子電路,其各自包含設置於自上述第1電源往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1電阻元件及第1電晶體; 上述第2電路包含複數個第2子電路,其各自包含設置於自上述第2電源往上述第1輸出端子之路徑上之第2電阻元件及第2電晶體;及 上述控制部藉由設定上述第1電路中複數個上述第1電晶體中之設為導通狀態之第1電晶體的數量,且設定上述第2電路中複數個上述第2電晶體中之設為導通狀態之第2電晶體的數量,來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6. 如請求項15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第1子電路係分組為複數個第1組; 上述複數個第2子電路係分組為複數個第2組; 上述控制部係藉由以上述第1組單位使上述第1電路中的複數個上述第1電晶體導通斷開,且以上述第2組單位使上述第2電路中的複數個上述第2電晶體導通斷開,而設定上述第1驅動器部中的上述加強電壓。
  17. 如請求項16之發送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第1組包含第1子組、及第2子組; 從屬於上述第1子組之上述第1子電路之數量,與從屬於上述第2子組之上述第1子電路之數量不同。
  18. 一種發送方法,其於複數個驅動器部,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而發送信號; 藉由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而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
  19. 一種通信系統,其包含: 發送裝置;及 接收裝置;且 上述發送裝置包含: 複數個驅動器部,其各構成為使用第1電壓狀態、第2電壓狀態、及上述第1電壓狀態與上述第2電壓狀態間之第3電壓狀態而發送信號,並可設定各電壓狀態中的電壓;及 控制部,其基於偏斜資訊,設定各驅動器部中的加強電壓,藉此使上述複數個驅動器部進行加強。
TW106100025A 2016-03-01 2017-01-03 信號之發送裝置、信號之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TWI7871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8854 2016-03-01
JP2016038854 2016-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3278A true TW201733278A (zh) 2017-09-16
TWI787166B TWI787166B (zh) 2022-12-21

Family

ID=5974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5221A TW202337178A (zh) 2016-03-01 2017-01-03 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TW106100025A TWI787166B (zh) 2016-03-01 2017-01-03 信號之發送裝置、信號之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5221A TW202337178A (zh) 2016-03-01 2017-01-03 發送裝置、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36300B2 (zh)
JP (1) JP6848961B2 (zh)
KR (1) KR102613093B1 (zh)
CN (1) CN108702342B (zh)
TW (2) TW202337178A (zh)
WO (1) WO20171499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9024B (zh) * 2018-01-23 2023-07-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2090B (zh) * 2016-02-22 2021-03-2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傳送裝置、傳送方法及通訊系統
JP6790435B2 (ja) * 2016-04-20 2020-1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信号受信方法、信号送信方法、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9783420B (zh) * 2019-01-09 2021-03-26 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dsoi工艺的采用相位预加重的高速串行发送器
WO2020241085A1 (ja) * 2019-05-30 2020-12-0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KR20220023605A (ko) * 2020-08-21 2022-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터페이스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CN116569489A (zh) * 2020-12-17 2023-08-08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554736B (zh) * 2024-01-11 2024-04-09 江苏鑫洋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检测通讯系统及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0861B2 (ja) 1993-03-02 2003-01-07 株式会社ソニー木原研究所 シリアルディジタルデータの伝送方法及び伝送装置
KR100429890B1 (ko) * 2002-07-24 2004-05-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신호의 스큐를 개선하는 데이터 출력 회로
WO2007066625A1 (ja) * 2005-12-06 2007-06-14 Rohm Co., Ltd. モータ駆動回路、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JP4885549B2 (ja) * 2006-01-23 2012-02-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回路、駆動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JP4209430B2 (ja) * 2006-05-25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ドライバ制御装置
US8064535B2 (en) 2007-03-02 2011-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hree phase and polarity encoded serial interface
JP4784542B2 (ja) * 2007-03-30 2011-10-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リエンファシス自動調整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調整方法並びにエンファシス設定信号発生回路
US7602224B2 (en) * 2007-05-16 2009-10-13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delay locked loop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01714871A (zh) * 2009-12-02 2010-05-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电容耦合模式的差分电流型片上时钟树
KR101087922B1 (ko) * 2010-06-24 2011-11-28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입력 버퍼 회로
US8882332B2 (en) * 2011-02-24 2014-11-1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source module, LED receiver and backlight device
US9065399B2 (en) * 2013-06-14 2015-06-23 Altera Corporation Programmable high-speed voltage-mode differential driver
US9276731B2 (en) * 2013-08-08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N-phase signal transition alignment
JP6369137B2 (ja) * 2014-05-30 2018-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2093187B1 (ko) * 2013-08-30 2020-03-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168678B1 (ko) * 2014-02-26 2020-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소스 드라이버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TWI752898B (zh) * 2014-03-25 2022-01-2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發訊裝置及通訊系統
US9264263B2 (en) * 2014-04-21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des voltage-mode driver with skew correction
US9430148B2 (en) * 2014-05-01 2016-08-30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Multiplexed synchronous serial port communication with skew control for storage device
US9319218B2 (en) * 2014-06-25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wire signaling with matched propagation delay among wire pairs
KR20170005291A (ko) * 2015-07-02 201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루 슬로프를 제어하는 출력 버퍼 회로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소스 드라이버 및 그것의 소스 구동 신호 생성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9024B (zh) * 2018-01-23 2023-07-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80117605A (ko) 2018-10-29
TW202337178A (zh) 2023-09-16
TWI787166B (zh) 2022-12-21
JP6848961B2 (ja) 2021-03-24
JPWO2017149980A1 (ja) 2018-12-27
WO2017149980A1 (ja) 2017-09-08
CN108702342B (zh) 2022-03-04
US20190044757A1 (en) 2019-02-07
US10536300B2 (en) 2020-01-14
CN108702342A (zh) 2018-10-23
KR102613093B1 (ko)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7166B (zh) 信號之發送裝置、信號之發送方法及通信系統
JP7259904B2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7364002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159074A1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838566B2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