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6930A - 座標輸入裝置 - Google Patents

座標輸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6930A
TW201716930A TW105122607A TW105122607A TW201716930A TW 201716930 A TW201716930 A TW 201716930A TW 105122607 A TW105122607 A TW 105122607A TW 105122607 A TW105122607 A TW 105122607A TW 201716930 A TW201716930 A TW 2017169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sensor
coordinate input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2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2921B (zh
Inventor
Hiroshi Fujioka
Original Assignee
Wa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com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16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6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9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2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xchanging data with external devices, e.g. smart pens, via the digitiser sen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實現一種搭載有不會對於在座標檢測感測器處之座標檢測造成影響並且也不會對於小型化造成阻礙的對於座標檢測感測器和外部之電子機器而將座標資料等作無線送訊的無線通訊電路之座標輸入裝置。以將感測器部(1B)之與電子筆相對向的感測器輸入面(表面)之相反側之面(背面)的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設置遮蔽薄片(1C)。將藉由感測器部(1B)所檢測出的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之控制器(200),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但是,被與控制器(200)作連接之送訊天線,係配置在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的區域外。

Description

座標輸入裝置
本發明,例如,係有關於具備有電磁感應方式或靜電耦合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並具有將代表所檢測出的座標之資訊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的功能之座標輸入裝置。
具備有電磁感應方式或靜電耦合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位置檢測感測器)並受理藉由電子筆所指示了的座標位置之輸入之座標輸入裝置(位置輸入裝置),係作為將資訊輸入至個人電腦中的輸入裝置而被利用。另外,關於電磁感應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的其中一例,係於後述所記載之專利文獻1等中有所揭示,又,關於使用有靜電電容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的其中一例,則係在後述所記載之專利文獻2等中有所揭示。從此種座標輸入裝置所對於個人電腦之座標資料(位置資料)的送訊(傳輸),係成為藉由無線通訊來進行。例如,係利用有藍牙(註冊商標)規格、Wi-Fi(註冊商標)規格、使用有紅外線之IrDA規格等的各種之無線通訊規格之通訊方式。
而,在各種的無線通訊規格之通訊方式中,當對於使用有頻率為較紅外線而更低(波長為更長)之電波的通訊方式作利用的情況時,係會有導致問題之發生的情形。例如,當使用藍牙(註冊商標)規格或Wi-Fi(註冊商標)規格等之通訊方式的情況時,可以推測到,會有從座標輸入裝置所送訊至個人電腦處之電波相對於在電子筆和座標檢測感測器之間而進行授受的訊號而產生干涉的情況。又,可以推測到,用以從座標輸入裝置而將資料送訊至個人電腦處的無線通訊電路,係會有對於座標檢測感測器而言而成為雜訊之發生源的情況。因此,該無線通訊電路,係有必要從座標檢測感測器起而隔開充分之距離地來作配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7-0443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7-295722號公報
然而,伴隨著近年來的座標輸入裝置之小型化,係成為難以將從座標輸入裝置而對於個人電腦送訊座標資料的無線通訊電路相對於座標檢測感測器而空出有充分之距離地來作配置。又,若是對於座標輸入裝置之小型 化的推進和成本的降低作考慮,則係希望成為能夠對於將無線通訊電路和送訊天線緊緻地統整為一體的基板作利用。若是能夠對此種基板作利用,則係能夠省略將無線通訊電路和送訊天線作連接之工程,並且亦可達成製造工程之簡略化。
有鑑於以上問題,本發明,係以實現一種搭載有不會對於在座標檢測感測器處之座標檢測造成影響並且也不會對於小型化造成阻礙的對於座標檢測感測器和外部之電子機器而將座標資料等作無線送訊的無線通訊電路之座標輸入裝置一事,作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請求項1中所記載之發明之座標輸入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部,係將與由電子筆所致之指示位置相對應的座標檢測出來;和上板,係將前述感測器部之與前述電子筆相對向的輸入面側作覆蓋;和遮蔽薄片,係以將前述感測器部之與前述輸入面側相反側的面之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被作設置,並具有導電性和磁性;和座標資料形成部,係基於由經由前述上板之使用者的操作輸入所致之前述感測器部之檢測輸出,來形成座標資料;和控制器,係被與送訊天線作連接,並以包夾著前述遮蔽薄片而與前述感測器部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並且以保持藉由前述座標資料形成部所形成了的前述座標資料並無線送訊至外部機器處的方式來 進行控制,被與前述控制器作連接之前述送訊天線,係被配置在被前述遮蔽薄片所覆蓋的區域外。
若依據此請求項1中所記載之發明之座標輸入裝置,則係以將感測器部之與電子筆相對向的輸入面側(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設置有上板。又,係以將感測器部之與輸入面側相反側之面(背面)的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設置將朝向感測器部之電波作遮蔽並將感測器所產生的磁通量之漏洩作吸收的遮蔽薄片。控制器,係具備有將因應於由隔著上板所進行的使用者之操作輸入所致之感測器部之檢測輸出而藉由座標資料形成部所形成的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之功能。此控制器,係以包夾著該遮蔽薄片而與感測器部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但是,被與控制器作連接之送訊天線,係配置在被遮蔽薄片所覆蓋的區域外。
藉由此,由於係能夠將從控制器而來的不必要之輻射藉由遮蔽薄片而作遮蔽,並且能夠將從感測器部而來之磁通量的漏洩藉由遮蔽薄片而作吸收,因此,係能夠將控制器以與感測器部相對向的方式來與感測器部作近接設置。又,被與控制器作連接之送訊天線,由於係被配置在被遮蔽薄片所覆蓋的區域外,因此,從該送訊天線所輻射之電波係不會被遮蔽薄片所遮蔽,而能夠對於外部之電子機器適當地送訊。於此情況,送訊天線,係藉由具備有以朝向外部之電子機器的方式來輻射電波的指向性,而能夠成為不會使從送訊天線所送訊之電波對於在電子筆和 感測器部之間所被授受的訊號而造成干涉,並且也不會混入至感測器部中。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實現一種搭載有不會對於在座標檢測感測器處之座標檢測造成影響並且也不會對於小型化造成阻礙的對於座標檢測感測器和外部之電子機器而將座標資料等作無線送訊的無線通訊電路之座標輸入裝置。
1‧‧‧座標輸入裝置
1A‧‧‧上部蓋(上板)
1B、1BX‧‧‧感測器部
1C‧‧‧遮蔽薄片
1D‧‧‧感測器蓋
1S、1SX‧‧‧座標檢測感測器
1X‧‧‧挾持部
100、400‧‧‧座標資料形成部
200‧‧‧控制器
200A‧‧‧天線部
200U‧‧‧使用者I/F部
200C‧‧‧IF部
201‧‧‧CPU
202‧‧‧記憶體
203‧‧‧送訊部
204‧‧‧USB端子
205‧‧‧連接端子
206‧‧‧電源端子
207‧‧‧操作鍵
208、209‧‧‧LED
300‧‧‧電池
5、5A‧‧‧封套型態座標輸入裝置
51‧‧‧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
52、52A‧‧‧平板PC載置部
53‧‧‧脊封面部
54‧‧‧電子筆保持部
55‧‧‧勾
56‧‧‧帶
57‧‧‧保持部
58‧‧‧襯套
2、9‧‧‧電子筆
3‧‧‧筆記墊
8‧‧‧資料夾
[圖1]係為用以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的外觀作說明之圖。
[圖2]係為用以對於座標輸入裝置1之基本構造作說明之圖。
[圖3]係為用以對於控制器200之概略構成作說明之圖。
[圖4]係為用以對於電磁感應授受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5]係為對於當從座標輸入裝置1之被配置有控制器200的側面之側來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之層積構造作展示之圖。
[圖6]係為對於當將感測器蓋1D除去並從下側來對於 座標輸入裝置1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構造作展示之圖。
[圖7]係為用以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封套型態座標輸入裝置5的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8]係為用以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封套型態座標輸入裝置5A的構成例作說明之圖。
[圖9]係為對於當從座標輸入裝置7之被配置有控制器200X的側面之側來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之層積構造作展示之圖。
[圖10]係為對於當將下部蓋1DX除去並從下側來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構造作展示之圖。
[圖11]係為用以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之具體性的利用態樣作說明之圖。
[圖12]係為用以對於靜電容量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X的構成例作說明之區塊圖。
以下,參考圖面,對於本發明之座標輸入裝置的其中一種實施形態作說明。在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中,係針對可單獨作利用之所謂的單機(stand alone)型之座標輸入裝置、和被與平板型之個人電腦(以下,略稱為平板PC)作併用的併用型之座標輸入裝置,而分別作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座標輸入裝置1之外觀和基本性構成〕
圖1,係為用以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的外觀作說明之圖。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係為可單獨利用的單機型。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座標輸入裝置1,係具備有於上端部處挾持筆記墊3並固定在座標輸入裝置1上的挾持部(筆跡記錄體裝著部)1X,並具備有與被稱作文件夾(binder)等而被廣泛利用的文具相同之外觀。另外,作為文具之文件夾,係亦有被稱作夾板、用紙夾等的情況。
在此實施形態中,於座標輸入裝置1之內部,係藉由搭載電磁感應授受方式(EMR(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而被設為電子文件夾之構成。對於座標輸入裝置1,係能夠藉由電子筆2來進行座標資料之輸入。電子筆2,雖然於後也會另加敘述,但是,係具備有藉由與被搭載於座標輸入裝置1之內部的座標檢測感測器1S協同動作,而反覆送訊能夠藉由座標檢測感測器1S來受訊的訊號之功能(座標指示功能)。又,電子筆2,係藉由具備有被填充有墨水之芯體2S、和被設置在該芯體之端部處的晶片部(筆尖)2T,而亦具備有能夠在紙媒體等之筆跡記錄體上殘留筆跡的功能(原子筆功能)。
之後,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係對於在座標 輸入裝置1上藉由挾持部1X所作了固定的筆記墊(用紙夾)3,而使用電子筆2之原子筆功能來書寫文字或記號或者是進行描繪。於此情況,藉由電子筆2之原子筆功能,在筆記墊3上係殘留有由墨水所致之筆跡。同樣的,藉由以電子筆2之座標指示功能來從電子筆2而朝向座標檢測感測器1S送訊之訊號,與被形成在筆記墊3上之筆跡相對應的座標資料,係藉由座標檢測感測器1S而被檢測出來,並作為電子資料而積蓄在記憶體中。
又,詳細內容雖係於後再述,但是,被積蓄在座標輸入裝置1之記憶體中的座標資料(筆跡資料),係構成為能夠透過被搭載於座標輸入裝置1之內部的控制器以及送訊天線AT而無線送訊至個人電腦等之外部的電子機器處。故而,係並不需要耗費像是將記錄在紙媒體等之筆跡記錄體處的資訊另外藉由影像讀取器來作為電子資料而導入的繁雜程序,而成為將記錄在筆跡記錄體處之資訊即時性地作為座標資料(筆跡資料)來導入並能夠對此作利用。
又,在座標輸入裝置1之與電子筆2相對向之面的左側端部處,係被設置有操作鍵207、LED(Light Emitting Diode)208、209。操作鍵207,係為受理從使用者而來之操作輸入者,LED208、209,係為將座標輸入裝置1之動作狀態等對於使用者作通知者。操作鍵207,例如,係為當進行電源之ON/OFF或者是所導入的座標資料之送訊的情況等時會被操作的操作元件。
〔座標輸入裝置1之基本構造〕
圖2,係為用以對於座標輸入裝置1之基本構造作說明之圖。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座標輸入裝置1,若是作大略區分,則係從上方起,依序具備有上部蓋(上板)1A、和用以檢測出座標之感測器部1B、和遮蔽薄片1C、以及感測器蓋1D。位置於最下部處之感測器蓋1D,係藉由合成樹脂或金屬等所形成,在此實施形態中,係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為具備有底面並且在此底面之周圍設置有特定之高度之側面(側壁)所構成者。故而,感測器蓋1D之上面,係成為開口部。在感測器蓋1D之內側,係從感測器蓋1D之上面的開口部而收容有遮蔽薄片1C和感測器部1B。
遮蔽薄片1C和感測器部1B之面積,係較感測器蓋1D之開口部的面積而更小。遮蔽薄片1C,例如,係為在藉由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鋅、氧化錫等所形成的導電性薄片上貼合有藉由磁性材料所構成之電磁薄片者。遮蔽薄片1C,係以將感測器部1B之與電子筆2相對向之側之相反側之面(與感測器蓋1D相對向之面)的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作設置。
而,遮蔽薄片1C之導電薄片部分,係發揮防止對於感測器部1B之不必要的訊號之混入的功能,又,遮蔽薄片1C之電磁薄片部分,係發揮防止從感測器部1B所發生的磁通量之漏洩的功能。另外,在此實施形態中, 遮蔽薄片1C,係具備有較感測器部1B之感測器蓋1D側之面(下面)更些許大的面積。又,遮蔽薄片1C,係亦可為薄膜狀或板狀者。
關於感測器部1B之構成的詳細內容,雖係於後再述,但是,基本上,係為具備有對於電子筆2而送訊訊號或者是受訊從電子筆2而來之訊號的多數之線狀之導體(迴圈線圈)所構成者。上部蓋1A,係藉由身為使從電子筆2所送訊而來的訊號透過之素材的各種之合成樹脂等所形成。上部蓋1A,係具備有較感測器蓋1D之上面的面積而更些許大之面積,並為能夠將感測器蓋1D之上面的全面作覆蓋者。藉由此,來將感測器蓋1D之上面藉由上部蓋1A作密封,而構成為不會使感測器部1B以及遮蔽薄片1C等從感測器蓋1D而露出。
另外,上部蓋1A,係除了合成樹脂以外,亦可藉由玻璃或陶瓷等之針對電波而具有透過性的各種之素材而形成。又,在上部蓋1A之上端部處,係如同在圖1中亦有所展示一般,被設置有例如藉由金屬等所形成的挾持部1X,而構成為能夠將筆記墊3保持於上部蓋1A上(座標輸入裝置1上)。亦即是,上部蓋1A,係為將感測器部1B覆蓋而作保護並且作為載置筆記墊3之上板而起作用者。
進而,在圖2中,係如同與遮蔽薄片1C一同作展示一般,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設置有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 200。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係為基於從感測器部1B而來之檢測輸出而形成座標資料者。控制器200,主要係實現將藉由座標資料形成部100所形成的座標資料積蓄在記憶體中或者是將此積蓄了的座標資料對於個人電腦等之外部的電子機器進行送訊的控制功能。
在此實施形態中,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係為在藉由樹脂等所形成的板狀構件之上,將電子零件和積體電路以及將該些作連接之金屬配線等以高密度來安裝所形成的電路基板。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藉由中介存在有遮蔽薄片1C,就算是將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設為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並且配置在感測器部1B之相當近旁處,此些之電路基板所輻射(放射)之訊號也不會有混入至感測器部1B中的情形。又,係能夠使座標資料形成部100或控制器200所輻射(放射)之訊號不會對於在感測器部1B和電子筆2之間而授受的訊號造成干涉。又,遮蔽薄片1C,係消除感測器部1B所產生的磁通量之漏洩,並防止對於座標資料形成部100或控制器200所造成的影響。
又,關於詳細內容雖係於後再述,但是,在被設為電路基板之構成的控制器200處,係被一體性地設置有送訊天線。但是,若是此送訊天線亦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則係無法對於外部之電子機器而將座標資料等適當地送訊。因此,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中,控制器200上的被配置有送訊天線之天線部200A,係被設 置於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的區域之外。
亦即是,在圖2中,係如同與遮蔽薄片1C一同以虛線作展示一般,控制器200之主要部分,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設置。但是,控制器200之被配置有送訊天線之天線部200A,係以從遮蔽薄片1C之外緣而突出的方式來作設置。藉由此,來以不會使被設置在控制器200處之送訊天線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的方式,而構成為能夠適當地進行對於外部之電子機器的座標資料之送訊。
另外,係將被設置在天線部200A處的送訊天線之指向性,設為朝向與感測器部1B所位置之側(內側方向)的相反側之外側方向。藉由此,係能夠將從送訊天線所送訊之訊號混入至感測器部1B中或者是對於在感測器部1B和電子筆2之間所被授受的訊號造成干涉的情形減輕。
又,如同於上亦有所敘述一般,在控制器200處,係亦被設置有用以對於電源之ON/OFF或座標資料之送訊的實行下達指示之操作鍵207或者是用以將動作狀態等作通知之LED208、209。但是,若是操作鍵207或LED208、209也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則會變得無法由使用者來進行操作或者是無法對於LED之狀態作確認。因此,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中,控制器200上的被設置有操作鍵207或LED208、209的使用者介面部(以下,記載為使用者I/F部)200U,係被設置於被遮蔽 薄片1C所覆蓋的區域之外。
亦即是,如同使用圖2而於上所述一般,如同與遮蔽薄片1C一同以虛線作展示一般,控制器200之主要部分,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設置。相對於此,控制器200之被設置有操作鍵207或LED208、209的使用者I/F部200U,係以從遮蔽薄片1C之外緣而突出的方式來作設置。藉由此,來以不會使被設置在控制器200處操作鍵207或LED208、209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的方式,而構成為能夠適當地受理從使用者而來之操作輸入並將自機之動作狀態等適當地對於使用者作通知。
又,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係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對於上部蓋1A之上面而載置筆記墊3,並且以挾持部1X來作固定,而以對於此筆記墊3來使用電子筆2而記錄筆跡的方式來使用。
〔控制器200之構成〕
圖3,係為用以對於控制器200之概略構成作說明之圖。圖3(A),係對於控制器200之與感測器蓋1D相對向之側的面(下面)之狀態作展示,圖3(B),係為用以對於控制器200之與遮蔽薄片1C相對向之側的面(上面)之狀態作說明之圖。如同圖3中所示一般,控制器200,係被設為具有2個長邊和2個短邊的細長之電路基板之構成,在其中一方之長邊側處,係作為2個的突出 部,而設置有使用者I/F部200U和天線部200A。在使用者I/F部200U處,係被設置有操作鍵207和LED208、209。又,在天線部200A處,係被設置有送訊天線AT。
而,如同圖3(A)中所示一般,在控制器200之下面,各種的電子零件和各種的積體電路,係藉由金屬配線而被作連接並以高密度而被安裝。另外,由於配線係為複雜,因此係作省略,但是,作為主要之安裝零件,係存在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01、記憶體202、送訊部203,在送訊部203處,係被連接有送訊天線AT。又,係亦被設置有USB(Universal Serial Bus)端子204、電池端子205、與座標資料形成部100間之連接端子206等。
CPU201,係對於控制器200之各部作控制。具體而言,CPU201,係進行與使用者之操作鍵之操作相對應的電源之ON/OFF和LED之點燈/熄燈之控制。又,CPU201,係進行從座標資料形成部100而來之座標資料的受理和對於記憶體202之寫入的控制、被寫入至記憶體202中之座標資料的讀出和透過送訊部203所進行的送訊之控制等。記憶體202,主要係將座標資料作記憶保持。另外,在記憶體202中,係亦可因應於需要而記錄其他的資料。送訊部203,在此實施形態中,例如係藉由藍牙(註冊商標)規格之無線通訊方式,來主要實現將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的功能。
又,如同圖3(B)中所示一般,在控制器 200之上面,係於其之使用者I/F部200U處,被設置有操作鍵207和LED208、209。另外,在控制器200之上面,係也會有以通過所謂的通孔而與被設置於下面之電子零件等作連接的方式而設置有金屬配線的情況。如此這般所構成之控制器200,除了作為突出部所設置的天線部200A和使用者I/F部200U以外的部分,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設置。亦即是,作為突出部所設置的天線部200A和使用者I/F部200U,係構成為能夠設置在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的區域之外。
〔座標檢測感測器1S之構成例〕
圖4,係為用以對於被搭載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中的電磁感應授受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座標檢測感測器1S,係使具備有特定之面積的座標檢測用之感測器部1B和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作連接,而構成之。藉由該座標檢測感測器1S和電子筆2,而構成座標輸入裝置1之輸入裝置。此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另外,感測器部1B和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係經由省略圖示之端子部(連接部)而被作連接。
在圖4中,係亦針對為了對於電磁感應授受方式之感測器部1B進行輸入所使用的電子筆(筆型之位 置指示器)2之進行訊號之送受訊的部分之電路構成作展示。電子筆2,係具備有由線圈2L和被與此線圈2L作並聯連接之電容器2C所構成的共振電路。進而,電子筆2,係如同使用圖1所作了說明一般,在被捲繞有線圈2L之鐵氧體之芯體2S的內部填充有墨水,而亦具備有能夠經由從電子筆2之前端所突出的晶片部2T來在紙媒體等之上殘留筆跡的原子筆功能。
被與感測器部1B作連接之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係構成座標檢測感測器1S之控制電路。此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係具備有選擇電路101、和送受訊切換電路102、和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和受訊訊號處理電路120、以及處理控制部130。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係具備有震盪器111和電流驅動器112。又,受訊訊號處理電路120,係具備有受訊放大器121、和檢波電路122、和LPF(Low Pass Filter)123、和取樣保持電路(在圖4中,係記載為S/H)124、以及A/D(Analog/Digital)轉換電路125。處理控制部130,係藉由所謂的微處理器所構成。
選擇電路101,係被與感測器部1B之迴圈線圈群15X以及迴圈線圈群15Y作連接。選擇電路101,係根據從處理控制部130而來之選擇控制訊號,而依序對於感測器部1B的迴圈線圈群15X、15Y中之將訊號作送受訊的迴圈線圈作選擇。藉由選擇電路101而被選擇之迴圈線圈,係被連接於送受訊切換電路102之可動端子M 處。
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係為用以對於迴圈線圈供給訊號之電路,並由振盪器111和電流驅動器112所構成,震盪器111係產生頻率f0之交流訊號。此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電流驅動器112處並被轉換為電流,之後,被供給至送受訊切換電路102處。送受訊切換電路102,係藉由處理控制部130的控制,而對於經由選擇電路101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所被作連接之連接目標(送訊側端子T或受訊側端子R),在每經過特定時間時作切換。在送訊側端子T處,係被連接有電流驅動器112,在受訊側端子R處,係被連接有受訊放大器121。
故而,當送受訊切換電路102正選擇送訊側端子T時(送訊時),從電流驅動器112而來之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正被選擇電路101所選擇之迴圈線圈處。又,當送受訊切換電路102正選擇受訊側端子R時(受訊時),與在被選擇電路101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處而產生之感應電壓相對應的訊號,係被供給至受訊訊號處理電路120處。
在受訊訊號處理電路120處,係被供給有與在被選擇電路101所選擇了的迴圈線圈處而產生之感應電壓相對應的訊號。此訊號,係經由選擇電路101以及送受訊切換電路102之受訊側端子R,而被供給至受訊放大器121處並被放大,再送出至檢波電路122處。
藉由檢波電路122所被檢波到之訊號,係經 由LPF123以及取樣保持電路124而被供給至A/D轉換電路125處。A/D轉換電路125,係將藉由檢波電路122所檢波到的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並供給至處理控制部130處。
處理控制部130,係進行用以檢測出由電子筆2所致之指示位置的控制,並且進行特定出由電子筆2所致的在感測器部1B上之指示位置之處理。於此,所謂用以檢測出由電子筆2所致之指示位置的控制,係為在選擇電路101處之迴圈線圈的選擇、送受訊切換電路102處之訊號切換控制、取樣保持電路124之處理時序等的控制。
接下來,針對座標檢測感測器1S之動作作說明。首先,處理控制部130,係對於送受訊切換電路102作控制,並以使選擇電路101被與送訊側端子T作連接的方式,而進行切換。藉由此,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所送出的交流訊號,係被供給至迴圈線圈群15X或者是迴圈線圈群15Y中之正被選擇電路101所選擇的迴圈線圈。從被供給有從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而來之交流訊號的迴圈線圈,係藉由電磁感應而使訊號被送訊。另外,在此說明書中,係將如同上述一般而從感測器部1B所對於電子筆2送訊之訊號,稱作送訊訊號。電子筆2的共振電路,係受訊從此迴圈線圈所送訊之訊號,並對電容器2C進行充電,而在線圈2L處使感應電壓產生,並送訊反射訊號。
接著,處理控制部130,係以將送受訊切換電路102與受訊側端子R作連接的方式,而進行切換控制。 於此情況,在迴圈線圈群15X以及迴圈線圈群15Y之各迴圈線圈處,係經由從電子筆2所送訊而來之反射訊號而產生感應電壓。此從電子筆2所送訊之反射訊號,係透過受訊訊號處理電路120而被檢測出來。處理控制部130,係根據此在各迴圈線圈處所產生了的感應電壓之電壓值的準位,而算出在感測器部1B上(感測器部1B之指示輸入面上)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指示位置的座標值。
換言之,處理控制部130,係根據作為電壓值所掌握到的各迴圈線圈所受訊了的受訊訊號之訊號準位,而算出在感測器部1B上的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之指示位置的座標值。之後,處理控制部130,係將所算出的座標值之資訊(座標資料)送訊至控制器200處,而成為能夠寫入至控制器200之記憶體中。另外,在此說明書中,係將如同上述一般而從電子筆2送訊並被感測器部1B所受訊之訊號(反射訊號),稱作受訊訊號。
如此這般,由感測器部1B和座標資料形成部100所成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係藉由反覆進行對於電子筆2之訊號的受訊和從電子筆2而來之反射訊號的受訊,而特定出透過電子筆2所指示了的在感測器部1B上之指示位置。藉由反覆進行此種處理,藉由電子筆2而記錄在筆記墊3(紙媒體)上的筆跡係被偵測到,並形成與其相對應之座標資料,而被積蓄在記憶體中。
〔控制器200之配置的詳細內容〕
圖5,係為當從座標輸入裝置1之側面側來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剖面圖,並對於當從被配置有控制器200之側來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之層積構造作展示。座標輸入裝置1,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成為從下側起,第1層為被層積有感測器蓋1D、第2層為被層積有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以及控制器200、第3層為被層積有遮蔽薄片1C、第4層為被層積有感測器部1B、第5層為被層積有上部蓋(上板)1A之構造。亦即是,如同在圖5中所示並使用圖2而於上所敘述一般,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以及控制器200,係並非為位置在感測器部1B之上側或同一平面上者。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以及控制器200,係位置在遮蔽薄片1C之下側,而成為不會與感測器部1B直接作接觸。
圖6,係為對於當將感測器蓋1D除去並從下側來對於座標輸入裝置1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構造作展示之圖。在圖6中,感測器部1B係以點線作標示,感測器部1B之下側之面的全面,係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遮蔽薄片1C,係為與感測器部1B之下側之面相同大小或者是較其而更些許大者。而,在遮蔽薄片1C之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之面相反側的面上,係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被配置有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以及電池300。
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座標資料形成部100, 係透過連接端子206而被與控制器200作連接,電池300,係透過電池端子205而被與控制器200作連接。從電池300而來之電源,係經由控制器200,而亦被供給至座標資料形成部100處。
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中,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以及電池300,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亦即是,藉由中介存在有遮蔽薄片1C,係能夠將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以及電池300,近接於感測器部1B而作配置。
但是,控制器200,係並非為使其之全體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者。如同使用圖3所作了說明一般,在控制器200處,係設置有天線部200A和使用者I/F部200U之2個的突出部。此些之天線部200A和使用者I/F部200U,係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以會位置在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之區域外的方式,而配置控制器200。
亦即是,除了天線部200A和會被使用者所操作之使用者I/F部200U以外,成為訊號之產生源的控制器200之主要部分,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近接於感測器部1B地被作設置。因此,就算是在控制器200之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部分處產生訊號並輻射出來,藉由遮蔽薄片1C之存在,也能夠防止所輻射出之訊號漏洩至感測器部1B中的 情況。又,感測器部1B所產生的磁通量,亦係被遮蔽薄片1C所吸收,而不會對於座標資料形成部100或控制器200造成影響。
相對於此,控制器200之天線部200A和使用者I/F部200U,係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構成為位置在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之區域外。故而,天線部200A和使用者I/F部200U,係並不會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並且也不會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又,在天線部200A處,雖係被設置有藉由平板狀之導體所形成的送訊天線AT,但是,係能夠將該送訊天線AT設置在從感測器部1B而作了些許之遠離的位置處。
又,在此實施形態中,被設置在天線部200A處之送訊天線AT,係藉由具備有朝向從感測器部1B而遠離的方向來輻射電波之指向特性,而成為也不會有從送訊天線AT所輻射出之電波漏洩至感測器部1B處的情形。又,從送訊天線AT所輻射之訊號,係構成為不會對於在感測器部1B和電子筆2之間而授受的訊號造成干涉。
〔對於座標輸入裝置1所進行之操作和座標資料之送訊處理〕
如同上述一般所構成的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的電源之ON/OFF,係藉由被設置在使用者I/F部200U處之操作鍵207的按下操作而進行。亦即是,當座標輸入裝置1係身為電源OFF的狀態時,為了將電源設為ON,係 對於操作鍵207進行1次的按下操作。藉由此,控制器200之CPU201係起作用,並對於各部供給從電池300而來之電源而設為動作狀態。又,在電源被設為ON的情況時,控制器200之CPU201,例如係使LED209點燈。藉由此,使用者係能夠認識到座標輸入裝置1乃身為電源ON的狀態。
又,為了將電源成為ON的座標輸入裝置1之電源設為OFF,係對於操作鍵207進行所謂的長按下操作。具體而言,係使對於操作鍵207所進行之按下操作持續3秒程度。若是CPU201偵測到此操作鍵207之長按下操作,則CPU201係對於各部進行控制而使處理結束,並停止對於各部之電源的供給,而將座標輸入裝置1之電源設為OFF。於此情況,由於LED209亦係成為被熄燈,因此,使用者係能夠認識到座標輸入裝置1乃成為了OFF。如此這般,座標輸入裝置1的電源之ON/OFF,係能夠藉由對於操作鍵207之操作而進行。
又,在對於座標輸入裝置1而投入了電源之後,假設係藉由使用電子筆2來對於被固定在座標輸入裝置1上的筆記墊3上記載例如文字或圖形,而殘留有筆跡。於此情況,因應於在感測器部1B處之從電子筆2而來的上述之反射訊號之受訊位置,與所記載了的筆跡相對應之座標資料,係藉由感測器部1B以及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之功能而被形成。如此這般所形成的座標資料,係被供給至控制器200處並積蓄在記憶體202中。
當然的,係亦可將藉由感測器部1B以及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之功能所形成的座標資料即時性地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於此情況,係可並不透過記憶體202地來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亦可將一度記錄在記憶體202中之座標資料作送訊。如此這般,當構成為即時性地將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的情況時,就算是在外部之電子機器處,亦能夠立即對於該座標資料作利用。
但是,亦會有當並非恆常均將座標資料作送訊而是構成為能夠在例如對於筆記墊3之1個頁面而結束了資訊的記載之後等之使用者的意圖性之時序處來將一批的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的情況時在使用性上而言為更佳的情況。又,相較於恆常進行送訊處理的情況,係以構成為將一批之畫像資料作送訊的情況時,所消耗的電力為更少。
因此,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中,當電源乃身為ON的狀態時,於對操作鍵207進行了1次之按下操作的情況時,係能夠將被積蓄在記憶體202中之座標資料整批地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此時,在座標資料之對於外部的電子機器之送訊中,CPU201係使LED208點燈,若是結束了座標資料之送訊,則係將LED208熄燈。若是設為此種構成,則係能夠對於使用者而通知現在是否為座標資料之送訊中。
另外,針對正常地完成了送訊的座標資料,係從記憶體202而刪除,藉由此,係不會有相同的座標資 料被反覆送訊的情形。例如,當在送訊時而發生有錯誤等的情況中,若是使用有將座標資料先暫時儲存在記憶體中的方式,則係成為能夠進行再次送訊。
又,針對能夠適當地完成了送訊的座標資料,亦同樣的,係亦可作為已完成送訊的一批之座標資料,來設為能夠與未送訊之座標資料作區別並預先積蓄在記憶體202中。簡單來說,係只要構成為預先區分成積蓄未送訊之座標資料的檔案和積蓄已完成送訊之座標資料的檔案即可。若是設為此種構成,則係成為能夠針對一度所形成了的座標資料,而不論於何時均可因應於使用者之要求來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並作利用。
又,係亦可構成為:就算是當座標輸入裝置1乃身為電源ON的狀態時而對操作鍵207進行了按下操作,當在記憶體202中係並不存在有所積蓄之資料的情況時,係以並不進行座標資料之送訊處理的方式來作控制。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控制器200之送訊部203,係作為使用藍牙(註冊商標)規格之無線通訊者來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係亦可利用Wi-Fi(註冊商標)規格、被稱作NFC(Near field radio communication)等之近距離無線通訊規格等的各種無線通訊規格。也就是說,係可使用頻率為較紅外線而更低(波長為更長)之電波的各種之通訊方式。
又,對於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係必定使用電子筆2來進行座標之輸入。因此,較理想,係在 座標輸入裝置1之適宜的位置處設置電子筆2之裝著部,並構成為就算是在非使用時也不會使電子筆2從座標輸入裝置1而遠離。作為裝著部之構成,係可採用設置收容電子筆2之支持部或口袋部、或者是設置使被設置在電子筆2之帽處的夾具作勾掛之勾部、又或是設置將電子筆2作保持之環構件等的各種之構成。
又,在此實施形態中,雖係設為使用電磁感應授受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亦可使用並不對於電子筆2送訊訊號而僅具有受訊從電子筆而來之用以進行位置指示之訊號的功能之電磁感應方式者。於此情況,電子筆2,係成為具備有電池而能夠自發性地對於感測器部送訊用以進行位置指示之訊號者。
又,與該能夠自發性地對於感測器部而進行用以進行位置指示之訊號之送訊的電子筆相對應之座標檢測感測器,係成為在圖4中所示之電磁感應授受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中,而將由震盪器111和電流驅動器112所成之送訊訊號產生電路110以及送受訊切換電路102作了除去的構成。亦即是,係成為使從選擇電路101而來之受訊訊號被直接性地供給至受訊訊號處理電路120處之構成。
〔第2實施形態〕 〔封套型態座標輸入裝置5、5A之外觀和基本性構 成〕
圖7、圖8,係為用以對於第2實施形態之被與平板PC作併用的併用型之座標輸入裝置的具體例作說明之圖。其中,圖7,係為用以對於身為併用型之座標輸入裝置並且身為封套型態座標輸入裝置5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圖8,係為用以對於身為併用型之座標輸入裝置並且身為其他的封套型態座標輸入裝置5A之構成例作說明之圖。另外,於以下,係將封套型態座標輸入裝置單純記載為座標輸入裝置。
〔座標輸入裝置5之構成例〕
首先,針對座標輸入裝置5作說明。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座標輸入裝置5,若是作大略區分,則係為由被配置有座標檢測感測器之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背封面部)51和平板PC所被作載置之平板PC載置部(表封面部)52以及脊封面部53所成的所謂書籍(book)型者,並為能夠作對折者。
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背封面部)51,係為被與使用圖1~圖6所說明了的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同樣的而構成之部分。亦即是,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係如同主要使用圖2、圖5所說明一般,為被層積有上部蓋(上板)1A、感測器部1B、遮蔽薄片1C、感測器蓋1D所構成之部分。另外,在圖7中,以實線所示之座標檢測區域AR,係對應於能夠進行由感測器部1B 所致之座標之檢測的區域(area)。
另外,在此第2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5的情況中,雖並未被設置有筆記墊3之挾持部1X,但是,在座標檢測區域部分處,例如係被設置有將筆記墊之脊封面插入的細縫。藉由將筆記墊之脊封面插入至此細縫中,係成為能夠將筆記墊3固定在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上。
又,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的情況中,亦同樣的,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以及電池300,係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亦即是,藉由中介存在有遮蔽薄片,係能夠將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以及電池300,近接於感測器部1B而作配置。又,控制部200,係如同使用圖3所作了說明一般,為將天線部200A和使用者I/F部200U作為突出部而作了設置者。
因此,在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處,亦同樣的,如同在圖7中以點線所示一般,係以控制器200之天線部200A以及使用者I/F部200U會位置在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之區域外的方式,而配置控制器200。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的情況中,天線部200A、使用者I/F部200U,係設為會位置在平板PC載置部52側處。
平板PC載置部52,在此實施形態中,係為 具備有藍牙(註冊商標)規格之通訊功能的平板PC所被作載置之部分。在平板PC載置部52處,係設置有將被作了載置的平板PC保持在平板PC載置部52上的保持具57。另外,平板PC係構成為能夠藉由保持具57來對於平板PC載置部52作裝卸。又,平板PC載置部52,例如,係可使用合成樹脂或鋁等之各種的材料又或是將各種材料作組合而形成之。
脊封面部53,係將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和平板PC載置部52作連結(連接),並成為在作對折的情況時之中心部。亦即是,脊封面部53,係為具備有作為所謂的樞軸之功用的部分。又,脊封面部53,亦同樣的,係可使用合成樹脂或鋁等之各種的材料又或是將各種材料作組合而形成之。而,在脊封面部53處,係如同以點線所示一般,被設置有電子筆裝著部54。係構成為能夠將電子筆對於此電子筆裝著部54作裝卸。
於此例之情況中,係在電子筆裝著部54之上端部處,設置有能夠將被設置在電子筆2之帽部處的夾具部作插入並將電子筆2裝著於電子筆裝著部54處的夾具插入部。另外,電子筆2之保持功能,係可藉由像是設置收容電子筆2之支持部或口袋部或者是設置將電子筆2作保持之環構件等的各種之態樣來實現之。
又,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控制器200之送訊天線AT,係位置在身為脊封面部53之近旁的平板PC側處。又,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 51和平板PC載置部52,係藉由脊封面部53而被作連結,並以相互近接的方式而使其之位置關係被作保持。因此,在控制器200和平板PC之控制器之間,係能夠維持於並不中介存在有障礙物等的狀態。藉由此,係能夠在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之控制器200和平板PC之控制器之間而良好地進行無線通訊。
亦即是,係能夠將藉由被配置(內藏)於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處之感測器部1B所檢測出的座標資料,透過控制器200來確實且良好地送訊至被載置於平板PC載置部52處之平板PC處。在被載置於平板PC載置部52處之平板PC處,係能夠確實且良好地受訊從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之控制器200所送訊而來的座標資料並對此作利用。又,藉由中介存在有遮蔽薄片1C,係能夠將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以及電池300,鄰接於感測器部1B而作配置,此構成,係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同。
又,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5,係如同於上亦有所敘述一般,係能夠以脊封面部53作為中心,而以使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和平板PC載置部52相對向的方式來作對折折疊。又,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在平板PC載置部52之左側面部處,係設置有勾55,在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之右側面部處,係設置有帶56。因此,當身為以脊封面部53作為中心而以使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和平板PC載置部52相對向的方式來作了折 疊的狀態時,藉由將帶56勾掛於句55處,係能夠維持被作了折疊的狀態。
藉由此,座標輸入裝置5,在被作了摺疊的狀態下,係能夠設為打開了的狀態之略一半的大小。又,被載置於平板PC載置部52處之平板PC6的顯示畫面,係被設為與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之上面相對向而並不會露出於外部的狀態。由於係能夠藉由勾55和帶56之功能來維持此狀態,因此,係對於平板PC6之顯示畫面作保護,而成為容易搬運。
〔座標輸入裝置5A之構成例〕
接著,針對座標輸入裝置5A作說明。如圖8中所示一般,座標輸入裝置5A,基本上係具備有與圖7中所示之座標輸入裝置5相同的構成。因此,在圖8所示之座標輸入裝置5A中,對於與圖7中所示之座標輸入裝置5相同地而構成的部分,係附加同樣的元件符號,關於該些部分的說明,由於係有所重複,因此係作省略。而,在圖8所示之座標輸入裝置5A中,平板PC所被作載置之平板PC載置部(表封面部)52A之構成,係與圖7中所示之座標輸入裝置5的平板PC載置部52相異。
座標輸入裝置5A之平板PC載置部52A,係為代替被設置在圖7中所示之平板PC載置部52處的保持具57,而設置有襯套(平板PC收容部)58者。係能夠將平板PC6收容於此襯套58之內側。故而,當並不使用平 板PC6時,係能夠將平板PC6如同圖8中所示一般地收容於襯套58內,並與使用圖7而說明的上述之座標輸入裝置5的情況相同地作對折而搬運。
而,在使用時,係將平板PC6從襯套58而取出,並將平板PC6載置於平板PC載置部52A之襯套58上而設為能夠作使用。另外,於此例的情況中,平板PC,由於係並未被固定在平板PC載置部52A處,因此,係可因應於需要而僅拿持平板PC並對於平板PC6進行操作。
如此這般,在圖8中所示之座標輸入裝置5A的情況時,藉由對於襯套58作活用,係能夠將被與此座標輸入裝置52A作併用的平板PC簡單且安全地作保持並與座標輸入裝置5A一同作搬運。又,係能夠將平板PC從襯套58而簡單地取出並作利用,並且也不會有被固定在平板PC載置部52A處的情形,因此,係能夠簡單地僅將平板PC拿起並僅對於平板PC作使用。
另外,於此,係針對圖7中所示之在平板PC載置部52處具備有平板PC之保持具57的座標輸入裝置5、和圖8中所示之在平板PC載置部52A處具備有收容平板PC之襯套的座標輸入裝置5A,而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係亦可構成在成為平板PC載置部之表封面部處並未設置有保持具57也未設置有襯套58的態樣之座標輸入裝置。於此情況,係為與對於圖1中所示之座標輸入裝置1而設置有對於該座標輸入裝置1之上面側 作保護的蓋的構成相同。
又,如同使用圖7、圖8而作了說明一般,送訊天線AT,雖係作為被設置在身為座標檢測感測器配置部51側之平板PC載置部52、52A側處者來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控制器200之全體、或者是將作為突出部之天線部200A部分,設為可撓性基板之構成,而構成為可自由彎折並且進而從控制器200之主要部分而突出。
若是設為此種構成,則係亦能夠設為將送訊天線AT設置在脊封面部53或者是平板PC載置部52、52A側處。在採用此種構成的情況時,係能夠使送訊天線AT從感測器部1B而離開並且更加接近平板PC。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下所說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係為設為能夠將身為汎用文具之資料夾作裝卸者。藉由此,在對於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而裝著了身為汎用文具之資料夾時,係可實現與將資料夾之功能和座標檢測感測器之功能一體性地作了具備的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的情況相同之功能。又,在對於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而並不裝著身為汎用文具之資料夾時,係可實現作為對於例如個人電腦等之資訊處理裝置而輸入座標資料的被稱作觸控板或者是數化器等之輸入裝置的功能。
另外,在以下所進行說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 座標輸入裝置7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同樣地而作了構成的部分,係附加同樣的元件符號,關於該些部分的詳細說明,由於係有所重複,因此係作省略。
圖9,係為對於當從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之被配置有控制器200X之側來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之層積構造作展示之圖。如同圖9中所示一般,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係在藉由上部蓋1AX和下部蓋1DX所構成的框體之內部,將感測器部1B和遮蔽薄片1C和座標資料形成部100以及控制器200X作收容,而構成之。此些之配置關係,係與使用圖2、圖5所說明了的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的情況略相同。
亦即是,在上部蓋1AX之下側處,係被設置有具備特定面積之電磁感應授受方式的感測器部1B。在感測器部1B之下側處,係以將感測器部1B之與和電子筆相對向之面相反側的面之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設置有遮蔽薄片1C,並包夾著此遮蔽薄片1C,而被設置有控制器200X和座標資料形成部100。
而,此實施形態之控制器200X,雖然在所搭載之電子零件等上係為相同,但是,其之形狀係與圖3、圖7中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控制器200相異。此實施形態之控制器200X,係以使由被設置有操作鍵207或LED208、209的使用者I/F部(操作部)和被設置有送訊天線AT之送訊天線部所成的IF部200C突出於座標輸入 裝置7之外部的方式,而構成之。
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中,控制器200X之IF部200C,係採用能夠作彎折之可撓性基板的構成。藉由此,藉由將IF部200C彎折至上部蓋1AX側,係成為能夠使操作鍵207和LED208、209以及送訊天線AT位置在座標輸入裝置7之上部蓋1AX上。藉由此,使用者係成為易於進行對於操作鍵207所進行之操作,並容易觀察到由LED208、209所致之狀態顯示,並且也能夠良好地進行從送訊天線AT而來之電波的送訊。
圖10,係為對於當將下部蓋1DX除去並從下側來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作了觀察的情況時之內部構造作展示之圖。以點線所示之感測器部1B與遮蔽薄片1C之間的配置關係等,係與使用圖6所說明了的第1實施形態之情況相同。包夾著遮蔽薄片1C來配置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X之本體部分以及電池300的構成,亦係與使用圖6所作了說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同。於此,控制器200X之本體部分,係代表搭載有CPU201、記憶體202、送訊部20等之部分。亦即是,藉由中介存在有遮蔽薄片1C,係能夠將座標資料形成部100和控制器200X之本體部分以及電池300,近接於感測器部1B而作配置。
又,如同圖10中所示一般,於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的情況時,送訊天線AT、被設置有操作鍵207、LED208、209的短籤狀之IF部200C,係成為被 與控制器200X之本體部作連接的構成。又,送訊天線AT、被設置有操作鍵207、LED208、209的短籤狀之IF部200C,係如同於圖9中亦有所展示一般,成為從由座標輸入裝置7之上部蓋1AX和下部蓋1DX所成的框體而突出的形狀。
如此這般,係將在第1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1的情況時乃構成為位置於座標輸入裝置1之框體內部的控制器200之使用者IF部200U以及天線部200A,以突出於框體外部的方式來作設置,此係為重要的差異點。另外,操作鍵207係構成為能夠由使用者來進行操作,LED208、209係設為能夠讓使用者作監視,但是,送訊天線AT係設為不會有被使用者所直接碰觸到的情形。亦即是,此實施形態之控制器200X的IF部200C,例如,係被樹脂等所被覆,而構成為不會有使用者直接碰觸到配線或送訊天線等的情形。當然的,操作鍵207係構成為能夠由使用者來進行操作,又,LED208、209係成為能夠讓使用者觀測到。
圖11,係為用以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之具體性的利用態樣作說明之圖。圖11(A),係為座標輸入裝置7之外觀圖,圖11(B),係為身為被載置於座標輸入裝置7處並被作利用的汎用文具之資料夾8的外觀圖。另外,對於資料夾8,係如同圖11(B)中所示一般,成為能夠藉由挾持部1X來將筆記墊3固定在資料夾8上而作利用。又,圖11(C),係為將資料夾8載置於座標輸入 裝置7上並設為能夠作利用的狀態之外觀圖。
亦即是,在此其他實施形態中,資料夾8,係具備有作為相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之上板的作用,並構成為能夠使座標輸入裝置在資料夾8之下側而作裝卸。換言之,相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作為該座標輸入裝置7之上板而起作用的資料夾8係成為可作裝卸。
如同圖11(A)中所示一般,在此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之四角隅部分處,係被設置有用以將被載置於座標輸入裝置7上之資料夾8保持在座標輸入裝置7上的具有彈力性之墊片7a、7b、7c、7d。墊片7a、7b、7c、7d,係藉由橡膠或樹脂所形成。在此4個墊片中,左上部之墊片7d,係被與控制器200X之本體作連接,而亦作為將構成為可彎折的IF部200C保持於座標輸入裝置7之上部蓋1AX上者來起作用。
故而,在身為圖11(A)中所示之狀態時,當將資料夾8載置於座標輸入裝置7上並藉由墊片7a、7b、7c、7d來作了保持的情況時,IF部200C係被包夾於座標輸入裝置7和資料夾8之間而並不會露出。因此,例如係能夠防止在並不作使用的情況或者是在進行搬運的情況時的對於操作鍵207之誤操作。
又,如同圖(C)中所示一般,在將資料夾8載置於座標輸入裝置7上而使用的情況時,係構成為將被設為可彎折之構成的IF部200C使用墊片7d來保持在資料夾8上。藉由此,具備有操作鍵207以及LED208、209 之IF部200C,係以在資料夾8上而露出的狀態而被作保持。故而,係成為能夠由使用者來對於IF部200C之操作鍵207進行操作,並且係成為能夠對於IF部200C之LED208、209作觀測,而成為亦能夠根據LED之顯示狀態來掌握到座標輸入裝置7之動作狀態。
進而,在IF部200C處,係被設置有送訊天線AT。於此情況,如同圖11(C)中所示一般,送訊天線AT,係成為位置於左上端部處。藉由此,係能夠使送訊天線AT位置於座標輸入裝置7之外部,而能夠良好地進行座標資料之送訊。
另外,在使用圖9~圖11所說明了的其他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中,雖係構成為在以從座標輸入裝置7而突出的方式所設置之IF部200C處,設置有操作鍵207和LED208、209以及送訊天線AT,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至少操作鍵207和LED208、209,係被設置在以從座標輸入裝置7而突出的方式所設置之IF部200C處。但是,當然的,送訊天線AT,係亦能夠與上述之第1、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相同地,設置在從控制器200X之本體部分而突出的突出部分處,而使送訊天線AT自身成為位置在座標輸入裝置7之框體內部。
又,在此其他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7中,雖係作為將控制器200X設為可撓性基板之構成者來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亦可將控制器200X之本體部分設為通常之電路基板,並僅將IF部 200C之部分藉由可彎折之素材來形成。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設為能夠對於資料夾(上板)8而將筆記墊(筆跡記錄體)3作固定,並將此資料夾8設為能夠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而進行裝卸,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當然的,亦可構成為將筆記墊直接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而進行裝著並作使用。也就是說,係只要使筆記墊等之筆跡記錄體成為能夠相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而作裝卸即可。如此這般,當構成為將筆記墊直接對於座標輸入裝置7而進行裝著的情況時,座標輸入裝置之上部蓋1AX,係實現作為將座標輸入裝置1之筆跡記錄體作保持的上板之功能。
〔座標檢測感測器之其他例〕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中,作為座標檢測感測器1S,雖係作為使用電磁感應授受方式(EMR方式)或電磁感應方式者的情況為例來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係可使用靜電容量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於以下,係針對靜電電容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的構成例和被與該靜電電容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一同作使用的電子筆(靜電電容方式之電子筆(主動靜電筆))的構成例作說明。
圖9,係為用以對於靜電方式之電子筆(以下,單純稱作電子筆)9的基本構成和接收從此電子筆9而來之訊號並檢測出在感測器部1BX上的指示位置之靜 電電容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X的構成例作說明之區塊圖。
首先,針對電子筆9之基本構成作說明。如同圖9中所示一般,電子筆9,係具備有發訊電路91和芯體92。發訊電路91,例如係藉由對於由線圈和電容器所致的共振作了利用之LC震盪電路所構成,並產生特定之頻率之訊號。芯體92,係設為由導體、例如由導電性金屬或混入了導電性粉末的硬質樹脂所成的電極芯之構成。在以下之說明中,係將芯體92稱作電極芯92。
在此例之電極芯92的情況時,亦同樣的,內部係被設為中空,並被填充有墨水。又,在電極芯92之前端處,係被設置有實現原子筆功能之金屬製之晶片部。而,藉由在使該晶片部與紙媒體作了接觸的狀態下而移動,係能夠在該紙媒體上殘留由墨水所致之筆跡。進而,發訊電路91和電極芯92,係藉由導體之連接線而被作連接,從發訊電路91而來之送訊訊號,係透過電極芯92而被供給至設置於電極芯92之前端部處的晶片部處,並成為被從該晶片部而送訊。
接著,針對靜電容量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X的構成作說明。座標檢測感測器1SX,係如同圖9中所示一般,由感測器部1BX、和被與此感測器部1BX作連接之座標資料形成部400所構成。感測器部1BX,在此例中,雖係省略剖面圖,但是係為從下層側起而依序層積第1導體群16、絕緣層(省略圖示)、第2導體群17, 所形成者。第1導體群16,例如,係為將延伸存在於橫方向(X軸方向)上的複數之第1導體16Y1、16Y2、...、16Ym(m為1以上之整數)相互離開有特定之間隔地而並列地於Y軸方向上作了配置者。
又,第2導體群17,係為使延伸存在於相對於第1導體16Y1、16Y2、...、16Ym之延伸存在方向而相交叉的方向、在此例中係為相正交之縱方向(Y軸方向)上之複數的第2導體17X1、17X2、...、17Xn(n為1以上之整數)相互離開有特定之間隔地而並列地在X軸方向上作了配置者。
如此這般,在座標檢測感測器1SX之感測器部1BX中,係具備有使用使第1導體群16和第2導體群17相交叉所形成的感測圖案來檢測出靜電方式之電子筆9所指示之位置之構成。另外,在以下之說明中,針對第1導體16Y1、16Y2、...、16Ym,當並不需要對於各個導體作區分時,係將該導體稱為第1導體16Y。同樣的,針對第2導體17X1、17X2、...、17Xn,當並不需要對於各個導體作區分時,係將該導體稱為第2導體17X。
座標資料形成部400,係由被作為其與感測器部1BX之間的輸入輸出介面之選擇電路401、和放大電路402、和帶通濾波器403、和檢波電路404、和取樣保持電路405、和AD(Analog to Digital)轉換電路406、以及處理控制部407,而構成之。
選擇電路401,係根據從處理控制部407而來 之控制訊號,而從第1導體群16以及第2導體群17之中各選擇1根的導體16Y或17X。藉由選擇電路401而被選擇之導體,係被連接於放大電路402處,從電子筆9而來之訊號,係藉由所選擇之導體而被檢測出來並藉由放大電路402而被放大。此放大電路402之輸出,係被供給至帶通濾波器403處,僅有從電子筆9所送訊之訊號的頻率之成分會被抽出。
帶通濾波器403之輸出訊號,係藉由檢波電路404而被檢波。此檢波電路404之輸出訊號係被供給至取樣保持電路405處,並在藉由從處理控制部407而來之取樣訊號而被以特定之時序作了取樣保持之後,再藉由AD轉換電路406而被轉換為數位值。從AD轉換電路406而來之數位資料,係藉由處理控制部407而被作讀取並進行處理。
處理控制部407,係藉由被儲存在內部之ROM中之程式,而以分別對於取樣保持電路405、AD轉換電路406以及選擇電路401送出控制訊號的方式而動作。又,處理控制部407,係根據從AD轉換電路406而來之數位資料,而算出藉由電子筆9所指示了的感測器部1BX上之位置座標。
亦即是,處理控制部407,例如首先係對於選擇電路401而供給對於第2導體17X1~17Xn依序作選擇之選擇訊號,並在第2導體17X1~17Xn之各別的選擇時,將從AD轉換電路406所輸出的資料作為訊號準位而 讀取。而,若是第2導體17X1~17Xn之所有的訊號準位均未到達特定值,則處理控制部407,係判斷電子筆9並未存在於感測器部1BX上,並反覆進行對於第2導體17X1~17Xn依序作選擇之控制。
當從第2導體17X1~17Xn之任一者而檢測出特定值以上之準位之訊號的情況時,處理控制部407,係將被檢測出了最高的訊號準位之第2導體17X之號碼和其之周邊之複數個的第2導體17X之號碼作記憶。之後,處理控制部407,係控制選擇電路401,而使其依序選擇第1導體16Y1~16Ym,並讀取從AD轉換電路406而來之訊號準位。此時,處理控制部407,係將被檢測出了最大的訊號準位之第1導體16Y和其之周邊之複數個的第1導體16Y之號碼作記憶。
之後,處理控制部407,係根據如同上述一般所記憶的被檢測出了最大的訊號準位之第2導體17X之號碼以及第1導體16Y之號碼以及該些之周邊之複數個的第2導體17X以及第1導體16Y,來檢測出藉由電子筆9所指示了的在感測器部1BX上之位置。代表如此這般所檢測出的在感測器部1BX上之位置之座標資料,係從處理控制部407而被供給至控制器200處,並透過被設置在控制器200之天線部200A處的送訊天線AT,來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
如此這般,就算是在使用靜電容量方式之座標檢測感測器1SX以及與其相對應之電子筆9的情況 時,亦能夠實現本發明之座標輸入裝置。
〔實施形態之效果〕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之座標輸入裝置中,感測器部1B之與電子筆2相對向之側的相反之面之全面,係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藉由中介存在有此遮蔽薄片1C,係能夠將成為訊號之產生源的控制器200設為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並近接於該感測器部1B而作配置。故而,由於係並不需要使控制器200和感測器部1B在距離上而相互遠離,因此係能夠促進座標輸入裝置之小型化。又,被與控制器200作連接之送訊天線AT,係成為被配置在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之區域外的構成。藉由此,應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的座標資料等,係能夠並不會被遮蔽薄片1C所遮蔽地而對於外部之電子機器適當地作送訊。
又,控制部200,係如同使用圖3所作了說明一般,能夠作為使被設置有CPU201、記憶體202、送訊部203等之主要部分和送訊天線成為了一體的電路基板而構成之。於此情況,如同使用圖3所作了說明一般,送訊天線,係被設置在以從被設為電路基板之構成的控制器200之主要部分而突出的方式所形成之天線部200A處。藉由此,控制器200之主要部分係能夠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近接於感測器部1B地來作配置,送訊天線AT,係能夠以位置在被遮蔽薄片所覆蓋之區域外的方式來作配置。
又,藉由感測器部1B所檢測出的座標資料,係成為經由記憶體(記憶部)來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的構成。藉由此,係能夠進行在發生的問題的情況時之再送訊等之對應。又,係將座標資料依序預先積蓄在記憶體(記憶部)中,而當操作鍵207被進行了操作時,能夠整批地將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故而,係能夠進行像是將與被記載於筆記墊之1個頁面中的筆跡相對應之1頁分之座標資料整批地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一般的操作。
又,座標資料之送訊,由於係藉由電波來進行,因此,相較於使用有紅外線之無線送訊,係能夠確實地進行資料之送受訊。又,由於係使感測器部1B之與和電子筆2相對向之面相反側的面之全面被遮蔽薄片1C所覆蓋,因此,係亦能夠將電池和座標資料形成部等以包夾著遮蔽薄片1C而與感測器部1B相對向的方式來近接於該感測器部1B而作配置。藉由此,係能夠實現座標輸入裝置之更進一步的小型化。
又,係可將對於電源之供給的ON/OFF作切換的操作元件,一體性地設置於控制器200處。藉由此,係能夠謀求座標輸入裝置之構成的簡略化。又,藉由在座標輸入裝置處設置電子筆之裝著部,係能夠防止並未被使用時的電子筆之丟失。又,藉由具備有作為筆記墊(筆跡記錄媒體)之裝著部的挾持部1X,係成為能夠併用為筆記墊。
又,藉由使電子筆具備有能夠殘留筆跡之功能(原子筆功能),係能夠同時進行對於筆記墊之筆跡的記錄和與其相對應之座標資料的輸入。藉由此,就算是並不藉由掃描器等來對於記錄在筆記墊處之筆跡作讀取,也能夠藉由同時被輸入了的座標資料,來對於與記錄在筆記墊處之筆跡相對應的座標資料(電子資料)作利用。
又,如同使用圖7、圖8所作了說明一般,在封套型態之座標輸入裝置5、5A的情況時,係能夠容易地進行與平板PC6之間的併用。又,係以使控制器200之送訊天線AT會位置在被作併用的平板PC之載置側處的方式來作設置。藉由此,係成為能夠將從座標檢測感測器1S而來的座標資料,在自身與鄰接使用之平板PC之間而確實地進行送受訊。又,在封套型態之座標輸入裝置5、5A的情況時,由於係能夠以對折來作折疊,因此,係能夠設為在對於被作併用之平板PC作保護的同時亦成為便於搬運之構成。
又,作為座標檢測感測器,由於係可使用電磁感應方式、電磁感應授受方式、靜電電容方式者,因此,係能夠使座標輸入裝置之實際的構成態樣之變化更為增加。藉由此,係亦能夠因應於用途、成本之條件等而對於座標檢測感測器之種類作適當的選擇。
〔變形例〕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控制器200,雖係作為具備有 將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之電子機器處的功能者來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如,控制器200,係亦可構成為具備有送受訊功能並在自身與外部之電子機器之間而相互進行通訊。藉由此,例如,當在外部之電子機器側處而並無法適當地受訊座標資料的情況時,係亦可構成為要求進行座標資料之再度送訊並進行座標資料之再度送訊。
又,係亦可構成為從外部之電子機器側而送訊座標資料之提供要求並因應於此提供要求而從座標輸入裝置1、5、5A來進行座標資料之送訊。於此情況,係只要構成為在外部之電子機器和座標輸入裝置1、5、5A之控制器200處搭載用以實現該功能之軟體即可。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構成為透過操作鍵來進行電源之ON/OFF,但是,係亦可將投入電源之部分分成數個的部分。例如,當在近旁並不存在有作為目標之外部之電子機器的情況時,係並不會產生送訊座標資料之需求。因此,係亦可設置對於實現送訊功能之送訊部203等而並不供給電源之模式、和供給全體之電源的模式,並對於此些分別作使用。
例如,係構成為若是對於操作鍵作1次的按下,則係並不對於實現送訊功能之電路部分供給電源,但是係對於其他之電路部分供給電源。又,若是對於操作鍵作2次的按下,則係對於所有的電路部分供給電源。亦可如同上述一般地來進行電源之投入控制。於此情況,係亦 可如同下述一般地來對於使用者通知電源模式:亦即是,當並不使送訊功能起作用時,係僅使LED208點燈,當對於全體而供給了電源時,則係使LED208以及LED209點燈。又,在座標資料之送訊時,例如,係藉由進行像是使LED208、209作點滅一般之控制,來當身為正在送訊座標資料的狀態時將此事對於使用者作通知。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將平板PC和座標輸入裝置作併用的情況來作了說明,但是,係並不被限定於此。座標輸入裝置1、5、5A,係並不僅是能夠與平板PC作併用,而亦可與具備有相同通訊方式的無線通訊功能之各種的電子機器作併用。例如,係亦可將桌上型之個人電腦、筆記型之個人電腦、被稱作智慧型手機等之高功能行動電話終端等,與本發明之座標輸入裝置作併用。
1A‧‧‧上部蓋(上板)
1B‧‧‧感測器部
1C‧‧‧遮蔽薄片
1D‧‧‧感測器蓋
1X‧‧‧挾持部
3‧‧‧筆記墊
100‧‧‧座標資料形成部
200‧‧‧控制器
200A‧‧‧天線部
200U‧‧‧使用者I/F部

Claims (17)

  1. 一種座標輸入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感測器部,係將與由電子筆所致之指示位置相對應的座標檢測出來;和上板,係將前述感測器部之與前述電子筆相對向的輸入面側作覆蓋;和遮蔽薄片,係以將前述感測器部之與前述輸入面側相反側的面之全面作覆蓋的方式而被作設置,並具有導電性和磁性;和座標資料形成部,係基於由經由前述上板之使用者的操作輸入所致之前述感測器部之檢測輸出,來形成座標資料;和控制器,係被與送訊天線作連接,並以包夾著前述遮蔽薄片而與前述感測器部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並且以保持藉由前述座標資料形成部所形成了的前述座標資料並無線送訊至外部機器處的方式來進行控制,被與前述控制器作連接之前述送訊天線,係被配置在被前述遮蔽薄片所覆蓋的區域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係具備有將藉由前述座標資料形成部所形成的前述座標資料作積蓄之記憶部,前述控制器,係以將被積蓄在前述記憶部中之前述座標資料送訊至外部機器處的方式而進行控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係具備有受理從使用者而來之輸入操作的操作元件,前述控制器,係當前述操作元件被進行了操作的情況時,以將被積蓄在前述記憶部中之前述座標資料作送訊的方式而進行控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控制器,係藉由電波而送訊前述座標資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對於前述座標資料形成部和前述控制器供給電源之電池,係以包夾著前述遮蔽薄片而與前述感測器部相對向的方式而被作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感測器部,係構成為能夠相對於前述上板而作裝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在前述感測器部之與前述電子筆相對向的前述感測器輸入面上,係具備有能夠裝著筆跡記錄體之筆跡記錄體裝著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 中,係以當身為被裝著有前述筆跡記錄體的狀態時,能夠使具備有受理從使用者而來之輸入操作的操作元件之操作部位置於前述筆跡記錄體所位置的前述上板面上的方式,來作設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係具備有能夠裝著前述電子筆之電子筆裝著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係藉由具備有能夠在筆跡記錄體上殘留筆跡之芯體的前述電子筆,來受理指示位置之輸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上板,係可作對折,在作了對折後的相對向之面之中之其中一面側處,係被配置有前述感測器部,在另外一面側處,係被配置有具備從前述送訊天線所送訊而來的訊號之受訊部之電子機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上板,係可作對折,在作了對折後的相對向之面之中之其中一面側處,係被配置有前述感測器部,在另外一面側處,係具備有將具備從前述送訊天線所送訊而來的訊號之受訊部之電子機器作收容的收容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被與前述控制器作連接之前述送訊天線,係為了接近前述電子機器,而被設置在當將前述上板作對折的情況時之中心部近旁。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被與前述控制器作連接之前述送訊天線,係被設置在當以使前述其中一面側與前述另外一面側相對向的方式而作對折的情況時之成為中心的部分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感測器部,係為電磁感應方式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感測器部,係為與前述電子筆協同動作之電磁感應授受方式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座標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感測器部,係為靜電電容方式者。
TW105122607A 2015-07-29 2016-07-18 座標輸入裝置 TWI712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5/071450 2015-07-29
PCT/JP2015/071450 WO2017017800A1 (ja) 2015-07-29 2015-07-29 座標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930A true TW201716930A (zh) 2017-05-16
TWI712921B TWI712921B (zh) 2020-12-11

Family

ID=57885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2607A TWI712921B (zh) 2015-07-29 2016-07-18 座標輸入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664093B2 (zh)
JP (1) JP6618536B2 (zh)
TW (1) TWI712921B (zh)
WO (1) WO20170178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793B (zh) * 2019-08-20 2020-07-11 星河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三維定位系統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63231A1 (ja) 2018-02-23 2019-08-29 株式会社ワコム 電子ペン及び電子ペン本体部
CH715583A1 (de) * 2018-11-22 2020-05-29 Trihow Ag Smartboard zum Digitalisieren von Workshop-Ergebnissen sowie Set umfassend ein solches Smartboard und mehrere Objekte.
KR20200100929A (ko) * 2019-02-19 2020-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필기 입력 기능을 제공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1029B2 (ja) 1990-07-16 1997-07-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189379A (ja) * 1992-01-08 1993-07-30 Nec Corp 入力情報無線伝送式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EP0655674B1 (en) 1993-11-30 2000-03-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ata input apparatus
JP2642592B2 (ja) 1994-01-10 1997-08-20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JPH07295722A (ja) 1994-04-25 1995-11-10 Pentel Kk 筆記具兼用信号ペン回路
JPH08171455A (ja) * 1994-12-20 1996-07-02 Tec Corp 電子ボードシステム
JPH08213818A (ja) 1995-02-06 1996-08-20 Canon Inc 無線端末機器
JP3985258B2 (ja) * 1996-02-09 2007-10-03 株式会社セガ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データ入力装置
US6691233B1 (en) 1999-11-18 2004-02-10 Ecrio Inc. Battery operated ink capture device that operates in a normal power mode during active use and a minimum power mode during absence of active use
JP3798662B2 (ja) 2001-08-08 2006-07-1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ィジタイザ及び頁アクセス支援装置
JP4619630B2 (ja) * 2002-07-16 2011-01-2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2005010863A (ja) 2003-06-16 2005-01-13 Toho Business Kanri Center:Kk 端末装置、表示システム、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TWM270428U (en) * 2005-01-05 2005-07-11 Inventec Corp Wireless touch pane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7903094B2 (en) * 2006-06-23 2011-03-08 Wacom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operation input method, and sensing device
JP4972782B2 (ja) * 2007-06-22 2012-07-11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装置
JP4815471B2 (ja) * 2008-06-10 2011-11-16 株式会社コナミデジタル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音声処理装置、音声処理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286228B2 (ja) * 2009-11-09 2013-09-1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付タッチパッド入力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搭載した電子機器
KR101716894B1 (ko) * 2010-10-08 2017-03-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2133704A (ja) * 2010-12-24 2012-07-12 Wacom Co Ltd 入力装置
US20130021261A1 (en) * 2011-07-18 2013-01-2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KR101925485B1 (ko) * 2012-06-15 2019-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접 터치 감지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27246B1 (ko) * 2013-03-14 2019-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79156B1 (ko) * 2013-07-12 2020-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입력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입력 방법
KR102090462B1 (ko) 2013-08-30 2020-03-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05659594A (zh) * 2013-10-17 2016-06-0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接收图片的压缩的像素数据组和像素数据分组设定的指示信息的数据处理装置以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
US9674336B2 (en) * 2013-10-20 2017-06-06 Karim Jean Yaghmour Portable processing unit add on for mobile devices
TWM490648U (en) * 2014-07-16 2014-11-21 Ichia Tech Inc Keyboard device
US10128890B2 (en) * 2014-09-09 2018-11-13 Ppip Llc Privacy and securit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8793B (zh) * 2019-08-20 2020-07-11 星河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三維定位系統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17800A1 (ja) 2018-05-24
US20180136781A1 (en) 2018-05-17
US20210311576A1 (en) 2021-10-07
JP6618536B2 (ja) 2019-12-11
WO2017017800A1 (ja) 2017-02-02
TWI712921B (zh) 2020-12-11
US20200241689A1 (en) 2020-07-30
US11803285B2 (en) 2023-10-31
US11079892B2 (en) 2021-08-03
US10664093B2 (en) 2020-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3285B2 (en)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with controller arranged inside of region covered with shield sheet
US10367926B2 (en) Housing assembly for terminal, terminal and mobile phone
EP337196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KR102027246B1 (ko) 디지타이저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33928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coils
CN107544689B (zh) 防止触摸面板的误动作的电子设备以及误动作的防止方法
WO2018001056A1 (zh) 终端的外壳组件及终端
KR20160027679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00133513A (ko) 무선 충전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JP639984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901092A (zh) 一种用于控制信息处理系统的控制面板及信息处理系统
JP2010102531A (ja) 情報処理装置
US112522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EP3035554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nfc)-based active stylus
EP3252960B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6494210B2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KR20200017788A (ko) 버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의 동작 방법
KR20150122951A (ko) 기판 탑재형 방사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JP6784819B2 (ja) 座標入力装置
JP5272476B2 (ja) 集積回路処理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処理方法
KR102087138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장치
TWI483566B (zh) 電子裝置
KR20150015211A (ko) 모바일 통신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