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00386A - 物品搬送設備 - Google Patents
物品搬送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700386A TW201700386A TW105109023A TW105109023A TW201700386A TW 201700386 A TW201700386 A TW 201700386A TW 105109023 A TW105109023 A TW 105109023A TW 105109023 A TW105109023 A TW 105109023A TW 201700386 A TW201700386 A TW 20170038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veling
- path
- pair
- wheel
- gui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2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y means of a cart or a vehicu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3/00—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 B61B3/02—Elevated railway systems with suspended vehicles with self-propelled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9/00—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49/05—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 B65G49/06—Convey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pplication for specified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ragile or damageable materials or articles for fragile sheets, e.g. glass
- B65G49/061—Lifting, gripping, or carrying means, for one or more sheets forming independent means of transport, e.g. suction cups, transport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6—Mechanical details, e.g. roller, bel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conveying, e.g.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orkstations
- H01L21/6773—Conveying cassettes, containers or carri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97—Wafer casset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81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kind or type of conveyors
- B65G2812/99—Conveyor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物品搬送設備。沿第1路徑配設之第1行走軌道對具有第1不連續區間,沿第2路徑配設之左右一對的第2行走軌道對具有第2不連續區間。第1引導體是設置成在物品搬送車沿第1路徑通過交叉部時,容許被引導體在行走方向上移動且限制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第2引導體是設置成在物品搬送車沿第2路徑通過交叉部時,容許被引導體在行走方向上移動且限制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物品搬送設備,其具備有:沿著行走路徑朝一個方向行走而搬送物品的物品搬送車、及在相對於行走路徑延伸之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以一定間隔配置為互相平行之前述物品搬送車所行走的行走軌道對。
日本專利特開2013-110370號公報中揭示有一種在行走路徑上具備有分歧部及交叉部的物品搬送設備之一例。行走軌道對朝物品搬送車之行走方向觀看具有位於左側之左側軌道、及右側軌道。在物品搬送車上將裝設構件(連結軸(12)及受電部(25)等)設置成位於左側軌道及右側軌道之間。在分歧部及交叉部中,這些裝設構件必須因應行進方向而於左側軌道或右側軌道形成交叉。例如,分歧部中,存在有使左側軌道或右側軌道成為不連續之不連續區間,以使裝設構件不接觸到交叉之左側軌道或右側軌道。
又,交叉部具備有:可動軌道、使此可動軌道移動之驅動裝置。物品搬送車上具備有在左側軌道上行走之
行走輪及在右側軌道上行走之行走輪的左右一對的行走輪,且在交叉部中可藉由運轉軌道來抑制物品搬送車之左右一對的行走輪雙方同時由軌道上脫軌之情形。具體來說,運轉軌道是構成為可切換到位於左側軌道之不連續區間且作為該左側軌道而起作用的位置、與位於右側軌道之不連續區間且作為該右側軌道而起作用的位置。當物品搬送車通過交叉部時,是以驅動裝置變更可動軌道之位置來避免裝設於物品搬送車之裝設構件接觸到左側軌道或右側軌道之情形,並且限制成在交叉部中不會有行走輪從行走軌道對脫軌之情形。但是,此構成中,需要在交叉部設置移動軌道或用以使該移動軌道移動之驅動裝置,交叉部的構成會變得較複雜。
於是,所謀求的是精簡地構成交叉部,並且可以抑制物品搬送車在交叉部行走時往前後方向之傾倒的物品搬送設備。
作為1個樣態,物品搬送設備具備:物品搬送車,沿著行走路徑行走並搬送物品;行走軌道對,在相對於前述行走路徑延伸之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將2條軌道構件以一定間隔配置為互相平行以供前述物品搬送車行走;第1引導體,相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位置已被固定;
及第2引導體,相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位置已被固定,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第1行走輪對,具有在前述行走軌道對之行走面上滾動之左右一對之行走輪;第2行走輪對,相對於前述第1行走輪對,配置於沿著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行走方向的車體前後方向中的一側,並具有在前述行走軌道對之行走面上滾動之左右一對之行走輪;及被引導體,可相對於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固定上下方向之位置,前述行走路徑具備:第1路徑;與前述第1路徑交叉之第2路徑;及前述第1路徑與前述第2路徑交叉之交叉部,作為沿著前述第1路徑配設之前述行走軌道對的第1行走軌道對,在前述交叉部具有為前述軌道構件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1不連續區間,作為沿著前述第2路徑配設之前述行走軌道對的第2行走軌道對,在前述交叉部具有為前述軌道構件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2不連續區間,前述第1引導體是設置成當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第1路徑通過前述交叉部時,在前述第1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之第1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為位於前
述第1不連續區間之第2行走狀態下,容許前述被引導體在前述行走方向上移動,並且限制前述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前述第2引導體是設置成當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第2路徑通過前述交叉部時,在前述第1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之第3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之第4行走狀態下,容許前述被引導體在前述行走方向上移動,並且限制前述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根據此構成,藉由具備有第1不連續區間及第2不連續區間,可以在物品搬送車之裝設構件不會接觸交叉之路徑的行走軌道的情形下,使物品搬送車通過交叉部。例如,即使在物品搬送車上裝設有位於左右之軌道構件之間的裝設構件,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1路徑行走而通過交叉部時,會通過第2行走軌道中的第2不連續區間,且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2路徑行走而通過交叉部時,會通過第1行走軌道中的第1不連續區間。
當物品搬送車成為第1行走狀態或第2行走狀態時,第1引導體容許被引導體在行走方向上移動且限制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因此,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1路徑行走而通過交叉部時,可以限制物品搬送車朝前後方向傾倒。又,當物品搬送車成為第3行走狀態或第4行走狀態時,第2引導體容許被引導體在行走方向上移動且限制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因此,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2路徑行
走而通過交叉部時,可以限制物品搬送車朝前後方向傾倒。
又,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是以相對於行走軌道之位置被固定的狀態而被設置。也不需要例如,將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做成可動式、或設置用於做成可動式的驅動裝置。因此,根據此構成,可以精簡地構成交叉部,並抑制物品搬送車行走於交叉部時之往前後方向的傾倒。
搬送設備的進一步的特徵及優點,透過以下之參照圖式來說明的實施形態之記載將變得明確。
1‧‧‧行走路徑
2‧‧‧物品搬送車
3‧‧‧行走軌道對
3A‧‧‧第1行走軌道對
3AL‧‧‧第1左側行走軌道
3AR‧‧‧第1右側行走軌道
3B‧‧‧第2行走軌道對
3BL‧‧‧第2左側行走軌道
3BR‧‧‧第2右側行走軌道
3f‧‧‧行走面
3g‧‧‧內側面
3L‧‧‧左軌道構件
3R‧‧‧右軌道構件
3S‧‧‧連通部
3w‧‧‧軌道構件
4‧‧‧主路徑
4A‧‧‧第1主路徑
4B‧‧‧第2主路徑
5‧‧‧副路徑
6‧‧‧短接路徑
7A‧‧‧分歧連接路徑
7B‧‧‧匯合連接路徑
14‧‧‧轉搭部(交叉部)
15‧‧‧第1上游路徑
16‧‧‧第2上游路徑
17‧‧‧第1下游路徑
18‧‧‧第2下游路徑
21‧‧‧第1連接路徑(第1路徑)
21d、22d‧‧‧下游部
21u、22u‧‧‧上游部
22‧‧‧第2連接路徑(第2路徑)
23‧‧‧第3連接路徑
24‧‧‧第4連接路徑
26‧‧‧第1分歧部(第1連接部)
27‧‧‧第2匯流部(第4連接部)
28‧‧‧第2分歧部(第3連接部)
29‧‧‧第1匯流部(第2連接部)
30‧‧‧交叉部
31‧‧‧車體本體部(物品保持部)
32‧‧‧行走部
32B‧‧‧後方行走部
32F‧‧‧前方行走部
33‧‧‧支撐部
34‧‧‧連結部
34B‧‧‧後方連結部
34F‧‧‧前方連結部
35‧‧‧軌道連結構件
37‧‧‧行走輪對
37B‧‧‧後輪對(第2行走輪對)
37BL‧‧‧左後輪
37BR‧‧‧右後輪
37F‧‧‧前輪對(第1行走輪對)
37FL‧‧‧左前輪
37FR‧‧‧右前輪
37w‧‧‧行走輪
38‧‧‧引導輪對
38B‧‧‧後方引導輪對(第2引導輪對)
38F‧‧‧前方引導輪對(第1引導輪對)
3gL‧‧‧左引導輪
3gR‧‧‧右引導輪
39‧‧‧引導輔助輪對(分歧用被引導體)
39B‧‧‧後方引導輔助輪對
39F‧‧‧前方引導輔助輪對
40‧‧‧引導輔助驅動部
41‧‧‧導軌
41a‧‧‧主路徑用導軌
41b‧‧‧分歧路徑用導軌
41f‧‧‧輔助引導面
41L‧‧‧左輔助引導面
41R‧‧‧右輔助引導面
42‧‧‧行走輔助輪(輔助輪,被引導體)
42L‧‧‧左行走輔助輪
42p‧‧‧行走輔助輪對(輔助輪對)
42R‧‧‧右行走輔助輪
43‧‧‧行走輔助驅動部(昇降驅動部)
44‧‧‧支撐構件
46‧‧‧第1輔助軌道對(第1引導體)
46f、47f‧‧‧行走面
46L‧‧‧第1左側輔助軌道
46R‧‧‧第1右側輔助軌道
47‧‧‧第2輔助軌道對(第2引導體)
47L‧‧‧第2左側輔助軌道
47R‧‧‧第2右側輔助軌道
48‧‧‧移動導軌對(移動輔助軌道)
51‧‧‧供電線
52‧‧‧受電部
53‧‧‧連動機構
80‧‧‧軌道用支撐體
90‧‧‧物品
100‧‧‧物品搬送設備
b1‧‧‧第1上游導軌
b2‧‧‧第1下游導軌
b3‧‧‧第2上游導軌
b4‧‧‧第2下游導軌
b5‧‧‧第1移動導軌
b6‧‧‧第2移動導軌
H1‧‧‧引導輪之範圍
H2‧‧‧行走輪之範圍
N‧‧‧不連續區間
N1‧‧‧第1不連續區間
N2‧‧‧第2不連續區間
P‧‧‧物品處理部
R‧‧‧保管部
X‧‧‧路徑方向(寬度方向、路徑排列方向)
XL‧‧‧左方向
XR‧‧‧右方向
XX‧‧‧車體橫寬方向
Y‧‧‧路徑延伸方向
YY‧‧‧車體前後方向
Z‧‧‧車體上下寬度方向
圖1是顯示實施形態的物品搬送設備中的行走路徑的圖。
圖2是物品搬送車之側面圖。
圖3是物品搬送車之正面圖。
圖4是顯示右側之行走輔助輪位於上方位置且左側之行走輔助輪位於下方位置之狀態的圖。
圖5是顯示右側之行走輔助輪位於下方位置且左側之行走輔助輪位於上方位置之狀態的圖。
圖6是分歧連接部之平面圖。
圖7是交叉部中的行走路徑的說明圖。
圖8是顯示物品搬送車之第1行走狀態的圖。
圖9是顯示物品搬送車之第2行走狀態的圖。
圖10是顯示物品搬送車之第3行走狀態的圖。
圖11是顯示物品搬送車之第4行走狀態的圖。
圖12是一對移動導軌位於第1引導位置時之交叉部的平面圖。
圖13是一對移動導軌位於第2引導位置時之交叉部的平面圖。
以下,依據圖式說明物品搬送設備100之較佳的實施形態。物品搬送設備100具備有:如圖1中以箭頭所示地沿著行走路徑1僅朝一個方向(物品搬送車2之前進方向(行走方向))行走並搬送物品的物品搬送車2、及物品搬送車2行走之行走軌道對3(參照圖2及圖3等)。行走軌道對3是相對於行走路徑延伸的方向(路徑延伸方向Y),在沿著水平方向而正交的方向(路徑寬度方向X,寬度方向)上,將2條軌道構件3w以一定間隔配置為互相平行而構成。行走軌道對3,如圖3所示,在沿著路徑延伸方向Y的方向上觀看是以形成為倒U字形的軌道連結構件35連結,並且透過軌道用支撐體80被懸吊支撐於天花板。在本實施形態中,搬送對象之物品90是用以收容半導體基板的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又,如圖1所示,物品搬送設備100也設置有收納作為物品90之FOUP的保管部R、及對收容於FOUP之半導體基板進行各種處理的物品處理部P。
在以下之說明中,又將物品搬送車2沿著行走路徑1行走的方向(亦即物品搬送車2之前後方向)稱為車體前後方向YY。由於物品搬送車2是沿著行走路徑1行走,因此
車體前後方向YY與路徑延伸方向Y(路徑長邊方向)幾乎一致。又,將相對於車體前後方向YY沿著水平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平面觀看下正交之方向)-亦即物品搬送車2之橫寬方向,稱為車體橫寬方向XX。再者,如上述,將相對於路徑延伸方向Y沿著水平方向正交之方向(在平面觀看下正交之方向)稱為路徑寬度方向X。與車體前後方向YY和路徑延伸方向Y的關係相同,車體橫寬方向XX與路徑寬度方向X幾乎一致。再者,由於構成行走軌道對3之左右的軌道構件3w是平行設置,因此路徑寬度方向X也相當於軌道構件3w排列的方向。又,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在由後方觀看物品搬送車2的狀態(朝向物品搬送車2之行進方向)下,是共通於路徑寬度方向X及車體橫寬方向XX而特定出左右方向(左方向XL、右方向XR)。
如圖1所示,行走路徑1具有:2個環狀的主路徑4(4A、4B)、及由主路徑4分歧且匯合於主路徑4之複數個環狀的副路徑5。各副路徑5在由主路徑4分歧,並匯合於主路徑4的期間,會經過複數個物品處理部P。2個環狀的主路徑4是以於其中一個主路徑4(第1主路徑4A)之外側以另一個主路徑4(第2主路徑4B)圍起的方式形成複數層(二層)的環狀之狀態而被設置。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第1主路徑4A與第2主路徑4B幾乎平行設置,因此路徑寬度方向X也相當於第1主路徑4A與第2主路徑4B排列之「路徑排列方向」。換言之,2個主路徑4是以在路徑寬度方向X(路徑排列方向)上排列的狀態來設置。物品搬送車2是以繞相同方向(順時針方
向)的方式行走於2個主路徑4。再者,在圖1中,是以箭頭顯示物品搬送車2之行走方向。本實施形態中,由平面視之2個環狀的主路徑4的每一個是形成為將長寬比(aspect ratio)高之長方形的4個角部做成圓弧狀之形狀。
2個主路徑4之內,外側之路徑的第2主路徑4B與複數個副路徑5連接。因此,在行走路徑1設置有: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2主路徑4B向副路徑5分歧行走之分歧連接路徑7A、及使物品搬送車2由副路徑5向第2主路徑4B匯合行走之匯合連接路徑7B。又,2個主路徑4彼此也互相連接,物品搬送車2可以在第1主路徑4A與第2主路徑4B之間轉搭路徑。在行走路徑1中是將第1連接路徑21及第2連接路徑22設置成在路徑寬度方向X(路徑排列方向)上位於第1主路徑4A與第2主路徑4B之間。第1連接路徑21是物品搬送車2由第1主路徑4A朝第2主路徑4B行走的路徑。第2連接路徑22是物品搬送車2由第2主路徑4B朝第1主路徑4A行走的路徑。
第1連接路徑21及第2連接路徑22,在平面視之是相對於主路徑4斜向連接。又,第1連接路徑21及第2連接路徑22,在平面視之是以交叉的形態設置。如上述,在第1連接路徑21中是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1主路徑4A朝第2主路徑4B行走,在第2連接路徑22中是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2主路徑4B朝第1主路徑4A行走。因此,將第1連接路徑21及第2連接路徑22設置成交叉的這個地點會成為物品搬送車2在第1主路徑4A與第2主路徑4B之間轉搭路徑之轉搭部14。如圖1
所示,將像這樣的轉搭部14沿著主路徑4之長邊方向設置在複數個地點。再者,轉搭部14之具體的構成,容後敘述。
又,於行走路徑1上,如圖1所示,還具備有短接路徑6。此短接路徑6是作為主路徑4之內的內側之路徑(即第1主路徑4A之旁通路徑)而設置。如上所述,2個主路徑4,在平面視之下皆為長寬比較高之長方形。作為旁通路徑之短接路徑6是沿著路徑寬度方向X連接對應於第1主路徑4A之長邊的二邊之其中一邊與另一邊。物品搬送車2可以藉由因應目的地而於短接路徑6通過之方法,來縮短行走距離。短接路徑6是沿著長方形之第1主路徑4A的長邊設置於複數個地點。
2個主路徑4之中,在內側的路徑之第1主路徑4A的內周側,設置有複數個保管部R。亦即,第1主路徑4A是經過複數個保管部R的路徑。第1主路徑4A是作為為了在與保管部R之間移載物品90而使物品搬送車2停止之物品移載用的路徑而使用。又,2個主路徑4之中的另一個的第2主路徑4B,是作為使物品搬送車2連續行走之連續行走用的路徑而使用。
如圖2及圖3所示,物品搬送車2具備有行走部32、車體本體部31(物品保持部)、及連結部34。行走部32是於行走軌道對3上沿著該行走軌道對3行走。車體本體部31位於行走軌道對3之下方以保持物品。連結部34是位於構成行走軌道對3的2個軌道構件3w之間以連結行走部32與車體本體部31。車體本體部31上具備有以懸吊狀態支撐物品之支撐
部33。行走部32是由前方行走部32F與後方行走部32B所構成。前方行走部32F與後方行走部32B是在車體前後方向YY上排列而配置。又,連結部34也是對應於前後一對之行走部32(32F、32B),而由前方連結部34F與後方連結部34B所構成。車體本體部31是以相對於前後一對之連結部34(34F、34B)的每一個,繞沿著鉛直方向之縱軸心旋轉的方式被連結。前方行走部32F與前方連結部34F、及後方行走部32B與後方連結部34B,分別固定地被連結。因此,前方行走部32F與前方連結部34F相對於車體本體部31是一體地繞著縱軸心轉動,後方行走部32B與後方連結部34B相對於車體本體部31也是一體地繞著縱軸心轉動。
前方行走部32F具有:以左右一對之行走輪37w(參照圖3等)所構成之行走輪對37(以下,有稱作前輪對37F的情況)、及以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右引導輪38R、左引導輪38L:參照圖3)所構成之引導輪對38(前方引導輪對38F(第1引導輪對))。再者,關於引導輪對38,是以在車體前後方向YY上排列的狀態而在前方行走部32F設置有2組。因此,前方引導輪對38F是具有4個旋轉體(引導輪)而構成。後方行走部32B也與前方行走部32F同樣地具有:1組行走輪對37(以下,有稱作後輪對37B的情況)與2組引導輪對38。再者,本實施形態中,雖然例示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B具有2組引導輪對38的形態,但是當然也可以為1組。
行走輪對37是以電動式的驅動馬達36旋轉驅動,而行走於行走軌道對3之上表面所形成之行走面3f。又,構
成引導輪對38之各旋轉體(各引導輪),是以繞沿著車體上下寬度方向Z之軸心(繞上下軸心)而旋轉自如的方式設置,且在行走軌道對3中接觸於軌道構件3w相向之各自的內側面3g而旋轉。再者,引導輪對38是沿著車體橫寬方向XX以包夾連結部34(前方連結部34F及後方連結部34B)來排列2個旋轉體(引導輪)的狀態設置於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B。亦即,各個引導輪對38具有:與左軌道構件3L之內側面3g接觸的左引導輪38L、及與右軌道構件3R之內側面3g接觸的右引導輪38R。
設置於前方行走部32F之2組引導輪對38(前方引導輪對38F),是以使車體前後方向YY上前方引導輪對38F所在之範圍H1的至少一部分與車體前後方向YY上前輪對37F(第1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H2重複的方式配置。設置於後方行走部32B之2組(後方引導輪對38B),也是以使車體前後方向YY上後方引導輪對38B所在之範圍H1的至少一部分與車體前後方向YY上後輪對37B(第2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H1重複的方式配置。
如上述,在物品搬送車2上,以排列於車體前後方向YY的狀態設置有前輪對37F(相當於第1行走輪對)、與相對於該前輪對37F配置在物品搬送車2之車體前後方向YY的一側的後輪對37B(相當於第2行走輪對),而作為行走於行走軌道對3之上表面(行走面3f)的行走輪對37。又,連結部34是在物品搬送車2之車體橫寬方向XX上位於引導輪對38之間。
車體本體部31之上表面具備有由沿著行走軌道對3設置的供電線51以非接觸的方式供給驅動用電力的受電部52。如圖2所示,此受電部52在側面視之下(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觀看),是以位於前方連結部34F與後方連結部34B之間的方式設置。又,如圖3所示,受電部52是位於形成在行走軌道對3之連通部3S內。如圖2所示,受電部52是以可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滑行移動的方式支撐於車體本體部31的上表面。前方行走部32F與受電部52是藉由連動機構53而被連動連結,且與前方行走部32F相對於車體本體部31繞縱軸心地轉動之動作同步來使受電部52朝車體橫寬方向XX滑行移動。
物品搬送車2是在藉由旋轉驅動行走輪對37,並以行走軌道對3的內側面3g引導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B之引導輪對38而使車體橫寬方向XX上之位置被限制的狀態下,沿著行走路徑1行走。又,物品搬送車2由於是藉由連結部34相對於車體本體部31以繞沿著車體上下寬度方向Z之軸心的方式旋轉之作法,來使前方行走部32F及後方行走部32B相對於車體本體部31搖動,因此即使行走路徑1彎曲亦可沿著行走路徑1行走。
在路徑寬度方向X上以使其分開的狀態設置的2條軌道構件3w之間,會將行走軌道對3之上方側空間與下方側空間連通而形成有連通部3S。在連通部3S中配置有連結部34及引導輪對38。連通部3S是以沿著行走路徑1連續的狀態形成。又,在2個路徑連接或交叉的地點上,沿著各自的
路徑所形成之連通部3S彼此是相連的。例如,在圖1中以圓形記號表示之分歧連接部9上,沿著第2主路徑4B所形成之連通部3S、與沿著往副路徑5分歧之路徑所形成之連通部3S是相連的。圖6例示有如此之分歧連接部9,在此例中,沿著第2主路徑4B所形成之連通部3S與沿著分歧連接路徑7A所形成之連通部3S是相連的。如此,在2個路徑連接或交叉的地點上,沿著這些路徑所形成之連通部3S彼此會相連。
又,行走軌道對3雖然是沿著行走路徑1連續地設置,但在2個路徑連接或交叉的地點上,沿著這些路徑而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中的至少其中一邊的軌道構件3w具有被切斷而變得不連續的不連續區間N。再者,該軌道構件3w是在事先規定之切斷地點上在路徑延伸方向Y上被切斷。例如,在圖6所例示之分歧連接部9中,沿著第1主路徑4A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中的其中一邊的軌道構件3w(有分歧連接路徑7A存在之側的軌道構件3w(左軌道構件3L)),為了使連通部3S連通而在路徑延伸方向Y上被切斷。
如圖2及圖3所示,於前方行走部32F具備有:在比行走輪對37更上方側的地點,以繞沿著車體上下寬度方向Z之軸心的方式旋轉之前後一對的引導輔助輪對39(前方引導輔助輪對39F)、及使引導輔助輪對39一體地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移動的引導輔助驅動部40。後方行走部32B也與前方行走部32F同樣地具備有引導輔助輪對39(後方引導輔助輪對39B)、及引導輔助驅動部40。再者,引導輔助輪對39(前方引導輔助輪對39F、後方引導輔助輪對39B)相當
於設置於行走部32之分歧用被引導體。
在行走路徑1中連接有2個路徑之連接部(連接第2主路徑4B與分歧連接路徑7A之分歧連接部9等)及轉搭部14上,如圖3~圖6所示,設置有引導引導輔助輪對39之導軌41。此導軌41,如圖3~圖5所示,是在比行走軌道對3更上方且比於該行走軌道對3上滾動之行走輪對37更上方處,並且如圖6所示,是設置成平面視之位於行走軌道對3的2個軌道構件3w之中央部。
前方行走部32F是構成為藉由以引導輔助驅動部40使引導輔助輪對39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移動,來使引導輔助輪對39的位置移動至右引導位置(參照圖5)、與左引導位置(參照圖4)。在右引導位置(參照圖5)上,是使引導輔助輪對39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位於比前方行走部32F之中央更右側(右方向XR)之位置且對於導軌41從右側抵接。在左引導位置(參照圖4)上,是使引導輔助輪對39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位於比前方行走部32F之中央更左側(左方向XL)之位置且對於導軌41從左側抵接。後方行走部32B也與前方行走部32F同樣,構成為藉由以引導輔助驅動部40使引導輔助輪對39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移動,來使引導輔助輪對39移動至右引導位置、與左引導位置。
前方引導輔助輪對39F與後方引導輔助輪對39B是以同步之狀態移動至相同側的引導位置。又,引導輔助輪對39對於比右引導位置更往右方向XR之移動及比左引導位置更往左方向XL之移動會藉由圖未示之限制部來限
制。因此,即使是在例如,引導輔助輪對39位於右引導位置的狀態下而以導軌41往右方向XR按壓時,仍可藉由限制部的限制而將引導輔助輪對39維持在右引導位置。然而,在引導輔助輪對39位於右引導位置的狀態下以導軌41往左方向XL按壓時,會使引導輔助輪39朝向左引導位置移動。當引導輔助輪對39為位於左引導位置的狀態也是同樣。引導輔助輪對39雖然往左方向XL會無法移動,但往右方向XR的移動是可能的。
如圖2~圖5所示,在物品搬送車2上具備有:以繞沿著車體橫寬方向XX之軸心的方式旋轉之作為左右一對的輔助輪的行走輔助輪對42p、及使行走輔助輪對42p之左右的行走輔助輪42(左行走輔助輪42L、右行走輔助輪42R)各自獨立而昇降移動的2個行走輔助驅動部43。這些行走輔助輪對42p及行走輔助驅動部43,如圖2所示,由車體橫寬方向XX觀看是在前輪對37F與後輪對37B之中央位置,並且,如圖2~圖5所示,透過支撐構件44被受電部52支撐成位於比行走軌道對3更上方。再者,行走輔助輪對42p相當於可相對於前輪對37F及後輪對37B使上下方向之位置固定之被引導體,且行走輔助驅動部43相當於昇降驅動部。
如圖7~圖10所示,在行走路徑1中的轉搭部14上設置有使行走輔助輪對42p滾動之作為第1引導體的左右一對之第1輔助軌道對46、左右一對之作為第2被引導體的第2輔助軌道對47。如圖4及圖5所示,將這些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各自以相對於行走軌道對3之位置已固
定的狀態設置。又,將這些各個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各自設置在比位於轉搭部14之行走軌道對3更上方,且比物品搬送車2中的前輪對37F及後輪對37B更上方處。
又,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的每一個是設置成使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之行走面(46f、47f),比於物品搬送車2位於轉搭部14時上昇至上昇位置而將上下方向的位置固定之行走輔助輪42的下端部位於更下方。再者,在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中,使行走輔助輪對42p滾動的水平之行走面(第1輔助行走面46f、第2輔助行走面47f)的高度,是位於導軌41中使引導輔助輪對39滾動之鉛直的引導面(輔助引導面41f)之上下寬度內。如圖4及圖5等所示,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是設置成與導軌41幾乎在相同的高度上。
各個行走輔助驅動部43是構成為使行走輔助輪42昇降移動到下方位置(參照圖4之左行走輔助輪42L及圖5之右行走輔助輪42R)與上方位置(參照圖4之右行走輔助輪42R及圖5之左行走輔助輪42L),該下方位置是將行走輔助輪42固定在比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更下方的位置,該上方位置是將行走輔助輪42固定在比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輔助軌道對47更上方的位置(比第1輔助行走面46f、第2輔助行走面47f更上方的位置)。
其次,針對連接部中的物品搬送車2之行走,以連接第2主路徑4B與分歧連接路徑7A之分歧連接部9為例
加以說明。如圖6所示,在分歧連接部9中,作為導軌41而設置有沿第2主路徑4B設置之主路徑用導軌41a、及沿分歧連接路徑7A設置之分歧路徑用導軌41b。又,沿第2主路徑4B設置的行走軌道對3中的左側的軌道構件3w(左軌道構件3L),在物品搬送車2由第2主路徑4B朝左側之分歧連接路徑7A分歧行走時,具有將軌道構件3w在路徑延伸方向Y上切斷之不連續區間N,以使連結部34及引導輪對38可通過。
當行走於第2主路徑4B之物品搬送車2在使2組引導輔助輪對39(以下,簡稱為引導輔助輪對39)移動至右引導位置的狀態下進入分歧連接部9,物品搬送車2會以引導輔助輪對39位於主路徑用導軌41a之右側的狀態行走。亦即,引導輔助輪對39在不受到分歧路徑用導軌41b引導的情形下,物品搬送車2會在分歧連接部9直進行走。然而,當物品搬送車2在第2主路徑4B之分歧連接部9直進行走時,會產生行走輪對37之中的左側的行走輪37w(左前輪37FL、左後輪37BL)在不連續區間N沒有受到左軌道構件3L支撐的狀態。但是,於不連續區間N中設置有主路徑用導軌41a。藉由引導輔助輪對39接觸主路徑用導軌41a之右側(右輔助引導面41R),可限制物品搬送車2朝左側傾倒之情形。再者,當物品搬送車2在第2主路徑4B之分歧連接部9直進行走時,會產生引導輪對38之中的左引導輪38L在不連續區間N中沒有受到左軌道構件3L引導的狀態。然而,如上所述,引導輔助輪對39會取代左引導輪38L而接觸於主路徑用導軌41a之右側(右輔助引導面41R)。因此,行走部32會藉由該
引導輔助輪對39與右引導輪38R而在往車體橫寬方向XX之移動被限制的狀態下沿著第2主路徑4B被引導。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當行走於第2主路徑4B之物品搬送車2在使引導輔助輪對39移動至左引導位置的狀態下進入分歧連接部9時,物品搬送車2會以引導輔助輪對39位於分歧路徑用導軌41b之左側的狀態行走。因此,在引導輔助輪對39受到分歧路徑用導軌41b引導的狀態下,物品搬送車2會在分歧連接部9分歧行走。像這樣物品搬送車2在分歧連接部9分歧行走時,行走輪對37之中的右側的行走輪37w(右前輪37FR、右後輪37BR)會於形成於第2主路徑4B之軌道構件3w之間的連通部3S上通過。因此,會產生右側之行走輪37w(37FR、37BR)不受軌道構件3w支撐的狀態。但是,連通部3S上設置有分歧路徑用導軌41b。藉由使引導輔助輪對39接觸於分歧路徑用導軌41b之左側(左輔助引導面41L),可限制物品搬送車2朝右側傾倒。再者,當物品搬送車2在分歧連接部9分歧行走時,會產生左右之引導輪對38之中的右引導輪38R沒有受到右軌道構件3R導引的狀態。然而,如上述,引導輔助輪對39會取代右引導輪38R而接觸於分歧路徑用導軌41b之左側(左輔助引導面41L)。因此,行走部32會在以該引導輔助輪對39與左引導輪38L限制往車體橫寬方向XX之移動的狀態下由第2主路徑4B被引導至分歧連接路徑7A。
其次,說明轉搭部14。如圖7所示,第1連接路徑21(第1路徑)是連接於第1主路徑4A之第1分歧部26(第1連接
部)與第2主路徑4B之第1匯流部29(第2連接部),而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1分歧部26朝向第1匯流部29行走的路徑。第2連接路徑22(第2路徑)是連接於第2主路徑4B之第2分歧部28(第3連接部)與第1主路徑4A之第2匯流部27(第4連接部),而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2分歧部28朝向第2匯流部27行走的路徑。第1連接路徑21與第2連接路徑22會交叉,並將該交叉處稱為交叉部30。交叉部30位於第1主路徑4A與第2主路徑4B之間。
說明轉搭部14時,將由第1主路徑4A中的第1分歧部26到第2匯流部27為止的路徑稱為第3連接路徑23。而且,將比第1主路徑4A中的第1分歧部26更上游側之路徑稱為第1上游路徑15,並將比第1主路徑4A中的第2匯流部27更下游側之路徑稱為第1下游路徑17來說明。又,將由第2主路徑4B中的第2分歧部28到第1匯流部29為止的路徑稱為第4連接路徑24。而且,將比第2主路徑4B中的第2分歧部28更上游側之路徑稱為第2上游路徑16,並將比第2主路徑4B中的第1匯流部29更下游側之路徑稱為第2下游路徑18來說明。
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在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21u)僅設置有位在於該第1連接路徑21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的左側的左軌道構件3L(以下,稱作第1左側行走軌道3AL),且在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21d)僅設置有位在於該第1連接路徑21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的右側的右軌道構件3R(以下,稱作第1右側行走軌道3AR)。再
者,沿著第1連接路徑21配設之行走軌道3之第1行走軌道對3A,是以第1左側行走軌道3AL與第1右側行走軌道3AR所構成。
又,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在第2連接路徑22之上游部(22u)僅設置有位在於該第2連接路徑22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的右側的右軌道構件3R(以下,稱作第2右側行走軌道3BR),且在第2連接路徑22之下游部(22d)僅設置有位在於該第2連接路徑22行走之物品搬送車2的左側的左軌道構件3L(以下,稱作第2左側行走軌道3BL)。再者,沿著第2連接路徑22配設之行走軌道3之第2行走軌道對3B,是以第2右側行走軌道3BR與第2左側行走軌道3BL所構成。
對於第3連接路徑23,僅設置有位在於行走軌道對3中之該第3連接路徑23行走的物品搬送車2的右側之右側的軌道構件3w(右軌道構件3R)。對於第4連接路徑24,僅設置有位在於行走軌道對3中之該第4連接路徑24行走的物品搬送車2的左側之左側的軌道構件3w(左軌道構件3L)。
沿第1連接路徑21配設之第1行走軌道對3A(第1左側行走軌道3AL及第1右側行走軌道3AR)具有軌道構件3w在交叉部30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1不連續區間N1。此第1不連續區間N1是設定成在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行走時,可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連結部34及引導輪對38等通過的長度。而且,第1連接路徑21是設定成當物品搬送車2於第1連接路徑21上由第1分歧部26朝第1匯流部29行走
時,使行走輪對37位於如下述之位置的長度。
亦即,如圖8所示,在前輪對37F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1不連續區間N1的狀態下,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21u)是設定成僅使後輪對37B中的右側的行走輪37w(右後輪37BR,在路徑寬度方向X(路徑排列方向)上第1主路徑4A存在之側的後輪)位於沿第1主路徑4A所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間的長度。又,如圖9所示,在後輪對37B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1不連續區間N1的狀態下,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21d)是設定成僅使前輪對37F中的左側的行走輪37w(左前輪37FL,在路徑排列方向上第2主路徑4B存在之側的前輪)位於沿第2主路徑4B所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間的長度。
同樣地,沿第2連接路徑22配設之第2行走軌道對3B(第2右側行走軌道3BR及第2左側行走軌道3BL)也具有軌道構件3w在交叉部30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2不連續區間N2。此第2不連續區間N2也是設定成在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行走時,可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連結部34及引導輪對38等通過的長度。而且,第2連接路徑22是設定成當物品搬送車2於第2連接路徑22上由第2分歧部28朝第2匯流部27行走時,使行走輪對37位於如下述之位置的長度。
亦即,如圖10所示,在前輪對37F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2不連續區間N2的狀態下,第2連接路徑22之上游部(22u)是設定成僅使後輪對37B中的左側的行走輪37w(左後輪37BL,在路徑排列方向上第2主路徑4B存在之
側的後輪)位於沿第2主路徑4B所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間的長度。又,如圖11所示,在後輪對37B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2不連續區間N2的狀態下,第2連接路徑22之下游部(22d)是設定成僅使前輪對37F中的右側的行走輪37w(右前輪37FR,在路徑排列方向上第1主路徑4A存在之側的前輪)位於沿第1主路徑4A所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間的長度。
在此,將第1行走狀態、第2行走狀態、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定義如下:第1行走狀態是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通過交叉部30時,使前輪對37F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1不連續區間N1的狀態;第2行走狀態是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通過交叉部30時,使後輪對37B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1不連續區間N1的狀態;第3行走狀態是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通過交叉部30時,使前輪對37F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2不連續區間N2的狀態;第4行走狀態是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通過交叉部30時,使後輪對37B之雙方的行走輪37w位於第2不連續區間N2的狀態。
再者,所謂行走輪對37(37F、37B)位於不連續區間N(N1、N2)之狀態,意指該行走輪對37(37F、37B)之旋轉軸心在平面視之下位於不連續區間N(N1、N2)內的狀態。
如上述,在轉搭部14上設置有第1輔助軌道對
46(左右一對之第1引導體)及第2輔助軌道對47(左右一對之第2引導體)。第1輔助軌道對46是具有第1右側輔助軌道46R與第1左側輔助軌道46L而構成。第1右側輔助軌道46R在第1連接路徑21中沿著第1連接路徑21配設於比第1不連續區間N1存在之地點更上游側(上游部(21u))。第1左側輔助軌道46L在第1連接路徑21中沿著第1連接路徑21配設於比第1不連續區間N1存在之地點更下游側(下游部(21d))。又,第2輔助軌道對47是具有第2左側輔助軌道47L與第2右側輔助軌道47R而構成。第2左側輔助軌道47L在第2連接路徑22中沿著第2連接路徑22配設於比第2不連續區間N2存在之地點更上游側(上游部(22u))。第2右側輔助軌道47R在第2連接路徑22中沿著第2連接路徑22配設於比第2不連續區間N2存在之地點更下游側(下游部(22d))。
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而於交叉部30通過時,第1右側輔助軌道46R會在第1行走狀態上由下方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右行走輔助輪42R(參照圖8)。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而於交叉部30通過時,第1左側輔助軌道46L會在第2行走狀態下由下方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左行走輔助輪42L(參照圖9)。亦即,當物品搬送車2在第1連接路徑21由第1分歧部26朝第1匯流部29行走時,第1輔助軌道對46會設置成在第1行走狀態下僅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中的右行走輔助輪42R(第1主路徑4A存在之側的行走輔助輪42),並且,在第2行走狀態下僅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中的左行走輔助輪42L(第2主路徑4B存在之側
的行走輔助輪42)。
又,在與行走輔助輪42之關係中,第1輔助軌道對46是設置成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而於交叉部30通過時,在第1行走狀態及第2行走狀態下,容許行走輔助輪對42p朝行走方向移動(旋轉),並且限制該引導中之行走輔助輪42朝下方移動。再者,在第1行走狀態及第2行走狀態中,成為將行走輔助輪對42p之一側從上方按壓於第1輔助軌道對46之行走面(46f)的狀態。因此,在第1行走狀態及第2行走狀態中,該行走輔助輪42的其中一邊雖然可以藉由在第1輔助軌道對46之行走面(46f)上滾動而沿著行走方向移動,但因為受到行走面(46f)限制往上下方向的移動會無法進行。
同樣地,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而於交叉部30通過時,第2左側輔助軌道47L會在第3行走狀態下由下方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左行走輔助輪42L(參照圖10)。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而於交叉部30通過時,第2右側輔助軌道47R會在第4行走狀態下由下方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右行走輔助輪42R(參照圖11)。亦即,當物品搬送車2在第2連接路徑22由第2分歧部28朝第2匯流部27行走時,第2輔助軌道對47會設置成在第3行走狀態下僅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中的左行走輔助輪42L(第2主路徑4B存在之側的行走輔助輪42),並且,在第4行走狀態下僅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之中的右行走輔助輪42R(第1主路徑4A存在之側的行走輔助輪42)。
又,在與行走輔助輪42之關係中,也是與第1輔助軌道對46同樣,第2輔助軌道對47也是設置成當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而於交叉部30通過時,在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下,容許行走輔助輪42朝行走方向移動(旋轉),並且限制該引導中之行走輔助輪42朝下方移動。與第1行走狀態及第2行走狀態同樣,在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中也成為將行走輔助輪對42p從上方按壓於第2輔助軌道對47之行走面(47f)的狀態。因此,在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中,該行走輔助輪對42p的其中一側雖然可以藉由在第2輔助軌道對47之行走面(47f)上滾動而沿著行走方向移動,但因為受到行走面(47f)限制往上下方向的移動會無法進行。
如圖12及圖13所示,作為固定於轉搭部14之導軌41(固定輔助軌道),設置有第1上游導軌b1、第1下游導軌b2、第2上游導軌b3、及第2下游導軌b4之4個導軌。第1上游導軌b1是沿著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21u)所設置之導軌41。第1下游導軌b2是沿著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21d)所設置之導軌41。第2上游導軌b3是沿著第2連接路徑22之上游部(22u)所設置之導軌41。第2下游導軌b4是沿著第2連接路徑22之下游部(22d)所設置之導軌41。
第1上游導軌b1與第1下游導軌b2之間,具有使導軌41成為不連續之不連續區間N(參照圖12),以在使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行走時,可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引導輔助輪對39通過。又,第2上游導軌b3與第2下游導軌b4
之間,具有使導軌41成為不連續之不連續區間N(參照圖13),以在使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行走時,可使該物品搬送車2之引導輔助輪對39通過。再者,這些導軌(b1、b2、b3、b4)可以是如下的固定輔助軌道:設置於沿著第1連接路徑21及第2連接路徑22的地點且在設置有後述之移動導軌對48(移動輔助軌道)之地點以外的地點,以沿著第1連接路徑21及第2連接路徑22引導引導輔助輪對39(分歧用被引導體)。
如圖12及圖13所示,於轉搭部14上除了上述之4個固定輔助軌道(b1、b2、b3、b4)之外,還設置有第1移動導軌b5及第2移動導軌b6之左右一對的移動導軌對48。移動導軌對48是構成為可切換成圖12所示之第1引導姿勢(第1姿勢)、與圖13所示之第2引導姿勢(第2姿勢)。第1引導姿勢是第1移動移動導軌b5及第2移動導軌b6分別沿著第1連接路徑21的姿勢。具體來說,為第1移動導軌b5銜接於第1上游導軌b1,第2移動導軌b6銜接於第1下游導軌b2。第2引導姿勢是第1移動移動導軌b5及第2移動導軌b6分別沿著第2連接路徑22的姿勢。具體來說,為第2移動導軌b6銜接於第2上游導軌b3,第1移動導軌b5銜接於第2下游導軌b4。換言之,第1引導姿勢是在限制引導輔助輪對39往第1連接路徑21之路徑寬度方向X移動的狀態下,沿著第1連接路徑21引導引導輔助輪對39的姿勢(第1姿勢)。又,第2引導姿勢是在限制引導輔助輪對39往第2連接路徑22之路徑寬度方向X移動的狀態下,沿著第2連接路徑22引導引導輔助輪對39的姿
勢(第2姿勢)。
如圖8及圖12所示,藉由行走於第1主路徑4A之物品搬送車2在使引導輔助輪對39移動至左引導位置的狀態下進入轉搭部14,物品搬送車2會在引導輔助輪對39位於第1上游導軌b1之左側的狀態下行走。因此,引導輔助輪對39會受到第1上游導軌b1引導,而由第1主路徑4A朝第1連接路徑21分歧行走(由圖7所示之第1上游路徑15分歧而於第1連接路徑21行走)。
當物品搬送車2由第1主路徑4A(第1上游路徑15)往第1連接路徑21分歧行走時,是先使行走輔助輪對42p下降至下方位置。行走輔助輪對42p之中,右行走輔助輪42R於通過沿著第1主路徑4A而配設之導軌41(主路徑用導軌41a)之後(亦即,在第1連接路徑21中到達比主路徑用導軌41a更下游側之後),到右行走輔助輪42R到達第1右側輔助軌道46R為止的期間,物品搬送車2會使右行走輔助輪42R上昇至上方位置。
在右行走輔助輪42R上昇至上昇位置之後,藉由使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行走,物品搬送車2會成為上述之第1行走狀態。在此第1行走狀態中,前輪對37F之雙方的行走輪37w及後輪對37B之中的右側的行走輪37w(右後輪37BR),會成為沒有受到軌道構件3w支撐的狀態。然而,如圖8所示,可藉由右行走輔助輪42R受到第1右側輔助軌道46R支撐,且如圖12所示,引導輔助輪對39對於第1上游導軌b1由左側接觸,而限制物品搬送車2朝前
側傾倒或朝右側傾倒。
雖然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1行走狀態進一步行走就會成為第2行走狀態,但在從第1行走狀態到成為第2行走狀態為止的期間,物品搬送車2會使右行走輔助輪42R下降並使左行走輔助輪42L上昇。亦即,在右行走輔助輪42R到達比第1右側輔助軌道46R更下游側之後,到左行走輔助輪42L到達第1左側輔助軌道46L為止的期間,物品搬送車2會使右行走輔助輪42R下降至下方位置,並使左行走輔助輪42L上昇至上昇位置。再者,在左行走輔助輪42L到達比第1左側輔助軌道46L更下游側之後,到左行走輔助輪42L到達沿第2主路徑4B配設之導軌41(主路徑用導軌41a)為止的期間,物品搬送車2會使左行走輔助輪42L下降至下降位置。
又,在使物品搬送車2由第1行走狀態行走至成為第2行走狀態時,位於左引導位置之引導輔助輪對39最初會受到位於第1引導位置之移動導軌對48之第1移動導軌b5引導。當物品搬送車2前進後,會成為第2移動導軌b6接觸於引導輔助輪對39之左側的狀態。如上述,位於左引導位置之引導輔助輪對39,往左方向XL之移動雖然會被限制,但往右方向XR之移動並沒有被限制,而可移動至右引導位置。同樣地,位於右引導位置之引導輔助輪對39,往右方向XR之移動雖然會被限制,但往左方向XL之移動並沒有被限制,而可移動至左引導位置。由於第2移動導軌b6接觸於引導輔助輪對39之左側後,接觸於引導輔助輪對39之右側的第1移動導軌b5之按壓力逐漸降低,因此引導輔助輪對39會因為
被第2移動導軌b6由左側往右側引導而移動至右引導位置。
在第2行走狀態中,前輪對37F之中的左側的行走輪37w(左前輪37FL)及後輪對37B之雙方的行走輪37w會成為沒有受到軌道構件3w支撐的狀態。然而,如圖9所示,藉由左行走輔助輪42L受到第1左側輔助軌道46L支撐,且雖然省略圖示但與圖12同樣地,引導輔助輪對39接觸於第1下游導軌b2之右側,可限制物品搬送車2朝後側傾倒或朝左側傾倒。
同樣地,藉由行走於第2主路徑4B之物品搬送車2在使引導輔助輪對39移動至右引導位置的狀態下進入轉搭部14,物品搬送車2會在引導輔助輪對39位於第2上游導軌b3之右側的狀態下行走。因此,引導輔助輪對39會受到第2上游導軌b3引導,而由第2主路徑4B朝第2連接路徑22分歧行走(由圖7所示之第2上游路徑16分歧而於第2連接路徑22行走)。
物品搬送車2在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行走的期間會成為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再者,由於在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2連接路徑22行走時,使行走輔助輪對42p昇降之時間點及引導輔助輪對39之移動等與物品搬送車2沿著第1連接路徑21行走時是同樣的,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該第3行走狀態中,前輪對37F之雙方的行走輪37w及後輪對37B之中的左側的行走輪37w(左後輪37BL),會成為沒有受到軌道構件3w支撐的狀態。然而,藉由左行
走輔助輪42L受到第2左側輔助軌道47L支撐,且引導輔助輪對39接觸於第2上游導軌b3之右側,可限制物品搬送車2朝前側傾倒或朝左側傾倒。又,在第4行走狀態中,前輪對37F之中的右側的行走輪37w(右前輪37FR)及後輪對37B之雙方的行走輪37w,會成為沒有受到軌道構件3w支撐的狀態。然而,藉由右行走輔助輪42R受到第2右側輔助軌道47R支撐,且引導輔助輪對39接觸於第2下游導軌b4之左側,可限制物品搬送車2朝後側傾倒或朝右側傾倒。
當物品搬送車2於左轉的路徑(第1連接路徑21之上游部(21u))或第2連接路徑22之下游部(22d)行走時,會如圖8及圖11所示,使物品搬送車2朝左方向XL轉彎。亦即,前方行走部32F會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藉此,使受電部52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朝右側滑行移動,且支撐於該受電部52之行走輔助輪對42p也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朝右側移動。當物品搬送車2於右轉的路徑(第1連接路徑21之下游部(21d))或第2連接路徑22之上游部(22u)行走時,如圖9及圖10所示,物品搬送車2會朝右方向XR轉彎。亦即,前方行走部32F會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藉此,使受電部52在車體橫寬方向上朝左側滑行移動,且支撐於該受電部52之行走輔助輪對42p也在車體橫寬方向XX上朝左側移動。
如此,在物品搬送車2行走於第1連接路徑21之時,當物品搬送車2成為第1行走狀態及第2行走狀態時,可以藉由以第1輔助軌道對46由下方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來限制物品搬送車2傾斜。又,在物品搬送車2行走於第2連接路
徑22之時,當物品搬送車2成為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時,可以藉由以第2輔助軌道對47由下方支撐行走輔助輪對42p,來限制物品搬送車2傾斜。
[其他實施形態]
(1)在上述內容中,例示了以可繞著沿車體橫寬方向XX的軸心旋轉之左右一對的輔助輪(行走輔助輪對42p)構成被引導體之形態。然而,將被引導體以相對於被例示為第1輔助軌道對46之第1引導體、及被例示為第2輔助軌道對47之第2引導體可滑動地接觸的左右一對之滑動體來構成亦可。
(2)在上述內容中,例示了在車體前後方向YY上於前輪對37F與後輪對37B之中央位置(第1行走輪對與第2行走輪對之中央位置)設置有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對42p)的形態。然而,設置被引導體的位置、及其位置的數量亦可適當地變更。
例如,被引導體亦可具備:在車體前後方向YY上設置於比前輪對37F與後輪對37B之中央位置更前方側的第1被引導體、及設置於比該中央位置更後方側之第2被引導體。此時,亦可構成為藉由以第1引導體或第2引導體由下方支撐第1被引導體來限制物品搬送車2的前傾,並藉由以第1引導體或第2引導體由下方支撐第2被引導體來限制物品搬送車2的後傾。
又,例如,被引導體亦可具備:在車體前後方向YY上,設置於比後輪對37B更後方位置的第1被引導體、及
設置於比前輪對37F更前方位置的第2被引導體。此時,亦可構成為藉由相對於第1被引導體使第1引導體或第2引導體由上方抵接之作法來限制物品搬送車2的前傾,並藉由相對於2被引導體使第1引導體或第2引導體由上方抵接之作法來限制物品搬送車2的後傾。
(3)上述內容中,例示了在第1行走狀態到第4行走狀態之4個行走狀態中,藉由第1引導體(第1輔助軌道對46)或第2引導體(第2輔助軌道對47)僅支撐左右一對之輔助輪(行走輔助輪對42p)中的其中一邊之輔助輪(行走輔助輪42)的形態。然而,在4個行走狀態之所有的狀態或一部分的狀態中,藉由第1引導體(第1輔助軌道對46)或第2引導體(第2輔助軌道對47)支撐左右一對之輔助輪(行走輔助輪對42p)的雙方亦可。
(4)又,第1引導體(第1輔助軌道對46)在沿著車體前後方向YY的方向觀看下,形成為有角的C字形亦可。可藉由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由上方接觸該C字形之第1引導體的下部,來限制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朝下方移動。又,可藉由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由下方接觸該C字形之第1引導體的上部,來限制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朝上方移動。亦即,亦可構成為該C字形之第1引導體(第1輔助軌道對46)積極地限制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同樣地,將第2引導體(第2輔助軌道對47)形成為有角的C字形,來構成為積極地限制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在上下方向上移動亦可。
(5)上述內容中,例示了使第1路徑(第1連接路徑21)的長度為下列之長度的形態:在物品搬送車2成為第1行走狀態的狀態下,使該第1行走狀態之物品搬送車2中的右後輪37BR位於沿第1主路徑4A而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間,且在物品搬送車2成為第2行走狀態的狀態下,使該第2行走狀態之物品搬送車2中的左前輪37FL位於沿第2主路徑4B而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之間。然而,第1路徑(第1連接路徑21)的長度亦可適當變更。例如,亦可將第1路徑之長度設定為下列之長度:在物品搬送車2成為第1行走狀態的狀態下,使該第1行走狀態之物品搬送車2中的右後輪37BR相對於沿第1主路徑4A所設置之行走軌道對3位於在路徑寬度方向X(路徑排列方向)上交叉部30存在之側。同樣地,第2路徑(第2連接路徑22)的長度亦可適當變更。
(6)在上述內容中,例示了在第1行走狀態到第4行走狀態之4個行走狀態中,以軌道構件3w僅支撐物品搬送車2中的4個行走輪(37FL、37FR、37BL、37BR)之中的1輪之形態。然而,亦可將行走軌道對3設置成在4個行走狀態之一部分的狀態或所有的狀態中,支撐物品搬送車2中的2組(4輪)的行走輪對37之中的未位於不連續區間N的行走輪對37之雙方的行走輪37w。
(7)在上述內容中,例示了設置有與行走軌道對3(軌道構件3w)不同之第1引導體(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引導體(第2輔助軌道對47)的形態。然而,做成使被引導體抵接於軌道構件3w,而使軌道構件3w具備第1引導體(第1
輔助軌道對46)及第2引導體(第2輔助軌道對47)之機能亦可。
(8)在上述內容中,例示了設置有使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在上方位置與下方位置昇降移動的昇降驅動部(行走輔助驅動部43)的形態。然而,當藉由將第1引導體(第1輔助軌道對46)及第2引導體(第2輔助軌道對47)設置於比導軌41更下方等,而使得物品搬送車2即使在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位於上方位置的狀態下行走也不會有被引導體(行走輔助輪42)與導軌41等之周圍的設備產生干涉之虞時,不具備有昇降驅動部(行走輔助驅動部43)亦可。
[實施形態的概要]
以下,簡單地說明在上述所說明之物品搬送設備的概要。
作為1個樣態,物品搬送設備具備:物品搬送車,沿著行走路徑行走並搬送物品;行走軌道對,在相對於前述行走路徑延伸之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將2條軌道構件以一定間隔配置為互相平行以供前述物品搬送車行走;第1引導體,相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位置已被固定;及第2引導體,相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位置已被固定,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第1行走輪對,具有在前述行走軌道對之行走面上滾動之左右一對之行走輪;
第2行走輪對,相對於前述第1行走輪對,配置於沿著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行走方向的車體前後方向中的一側,並具有在前述行走軌道對之行走面上滾動之左右一對之行走輪;及被引導體,可相對於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固定上下方向之位置,前述行走路徑具備:第1路徑;與前述第1路徑交叉之第2路徑;及前述第1路徑與前述第2路徑交叉之交叉部,作為沿著前述第1路徑配設之前述行走軌道對的第1行走軌道對,在前述交叉部具有為前述軌道構件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1不連續區間,作為沿著前述第2路徑配設之前述行走軌道對的第2行走軌道對,在前述交叉部具有為前述軌道構件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2不連續區間,前述第1引導體是設置成當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第1路徑通過前述交叉部時,在前述第1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之第1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之第2行走狀態下,容許前述被引導體在前述行走方向上移動,並且限制前述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前述第2引導體是設置成當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第2路徑通過前述交叉部時,在前述第1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
2不連續區間之第3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之第4行走狀態下,容許前述被引導體在前述行走方向上移動,並且限制前述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根據此構成,藉由具備有第1不連續區間及第2不連續區間,可以在物品搬送車之裝設構件不會接觸交叉之路徑的行走軌道的情形下,使物品搬送車通過交叉部。例如,即使在物品搬送車上裝設有位於左右之軌道構件之間的裝設構件,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1路徑行走而通過交叉部時,會通過第2行走軌道中的第2不連續區間,且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2路徑行走而通過交叉部時,會通過第1行走軌道中的第1不連續區間。
當物品搬送車成為第1行走狀態或第2行走狀態時,第1引導體容許被引導體在行走方向上移動且限制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因此,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1路徑行走而通過交叉部時,可以限制物品搬送車朝前後方向傾倒。又,當物品搬送車成為第3行走狀態或第4行走狀態時,第2引導體容許被引導體在行走方向上移動且限制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因此,當物品搬送車沿著第2路徑行走而通過交叉部時,可以限制物品搬送車朝前後方向傾倒。
又,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是以相對於行走軌道對之位置被固定的狀態而被設置。也不需要例如,將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做成可動式、或設置用於做成可動式的驅
動裝置。因此,根據此構成,可以精簡地構成交叉部,並抑制物品搬送車行走於交叉部時之往前後方向的傾倒。
此處,較佳的是,前述被引導體,是以繞著沿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車體橫寬方向的軸心旋轉之左右一對的輔助輪對所構成,並且前述輔助輪對設置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1行走輪對與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央位置。
根據此構成,由於被引導體是以旋轉的輔助輪對所構成,因此藉由沿著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使輔助輪對沿行走方向滾動,可實現順暢的引導。又,由於輔助輪對在車體前後方向上設置於第1行走輪對與第2行走輪對的中央位置,因此變得不論第1~第4行走狀態的哪一個狀態下,當物品搬送車朝前後方向傾倒時,輔助輪對也會朝下方移動。又,由於是中央位置,因此不論在物品搬送車前傾的情況或後傾的情況下,施加於輔助輪對之下方的力都幾乎相同。因此,可不特別考慮在第1行走狀態及第2行走狀態中施加於以第1引導體所引導之輔助輪的負荷、及在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中施加於以第2引導體所引導之輔助輪的負荷,而可以將該輔助輪對兼用於此等雙方。從而,可以謀求物品搬送車之構成的精簡化。
又,物品搬送設備,作為1個樣態,較理想的是,前述行走路徑,在前述第1路徑及前述第2路徑之外,還具備第1主路徑與沿此第1主路徑的第2主路徑,將平面視之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所排列的方向作為路徑排列方向,
在平面視中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觀看,前述交叉部位於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間,前述第1路徑是連接於前述第1主路徑之第1連接部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第2連接部的路徑,前述第2路徑是連接於前述第2主路徑之第3連接部與前述第1主路徑之第4連接部的路徑,前述第1路徑是設定成如下的長度: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1路徑由前述第1連接部朝前述第2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1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並且,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2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前述第2路徑是設定成如下的長度: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2路徑由前述第3連接部朝前述第4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
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2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並且,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1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前述第1引導體是設置成: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1路徑由前述第1連接部朝前述第2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在前述第1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並且,在前述第2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前述第2引導體是設置成: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2路徑由前述第3連接部朝前述第4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在前述第3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
並且,在前述第4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
在第1行走狀態及第3行走狀態中,會產生僅支撐位於後方之行走輪對之中,左右的其中一邊之行走輪的狀態,在第2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中,會產生僅支撐位於前方之行走輪對之中,左右的其中一邊之行走輪的狀態。因此,第1行走狀態到第4行走狀態中,會有物品搬送車朝左右之任一邊傾倒之虞。這樣的傾倒會藉由以第1引導體或第2引導體支撐輔助輪對(被引導體)而被抑制。為了抑制物品搬送車之傾倒,只要支撐構成輔助輪對之左右的輔助輪之中倒下之側的輔助輪即可。由於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並非支撐輔助輪對之左右的輔助輪雙方之構成,而是構成為因應倒下的方向僅支撐左右之輔助輪的其中一邊,因此可以謀求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之構成的精簡化。亦即,能夠以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抑制物品搬送車之往左右方向的傾倒,並且謀求這些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之構成的精簡化。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第1引導體之引導面及前述第2引導體之引導面是設置在比前述行走軌道對更上方且比前述被引導體更下方。
根據此構成,由於在物品搬送車成為第1行走狀態~第4行走狀態時,位於比被引導體更下方之第1引導體及
第2引導體可以支撐被引導體,因此可以限制物品搬送車由水平狀態傾斜。然而,有物品搬送車具備將物品保持成位於行走軌道對的下方之物品保持部的情況。根據本構成,由於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設置於比行走軌道更上方,在這種情況下,變得容易確保物品保持部移動之空間等,更容易有效利用行走軌道對之下方的空間。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第1引導體之引導面及前述第2引導體之引導面設置於比位於前述交叉部之前述物品搬送車中的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更高的高度,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使前述被引導體昇降移動之昇降驅動部,前述昇降驅動部使前述被引導體昇降移動到下方位置與上方位置,前述下方位置是將前述被引導體固定在比前述第1引導體及前述第2引導體更下方之位置,前述上方位置是將前述被引導體固定在比前述第1引導體之引導面及前述第2引導體之引導面更上方之位置。
根據此構成,藉由在物品搬送車為第1行走狀態~第4行走狀態時,使被引導體移動至比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更上方的位置,而能夠以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由下方支撐被引導體以限制物品搬送車由水平狀態傾斜。另一方面,當物品搬送車為第1行走狀態~第4行走狀態以外時,藉由事先使被引導體移動至下方位置,可以防止被引導體接觸其他的物體,例如,設置於行走路徑周圍的設置物之情形。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有:在前
述車體前後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前述第1行走輪對與前述第2行走輪對的行走部、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下方且保持物品的物品保持部、及位於構成前述行走軌道對之2個前述軌道構件之間並連結前述行走部與前述物品保持部的連結部。
當物品搬送車為如此之構成時,由於連結部位於行走軌道對之間,因此必須在交叉部具備使軌道構件成為不連續的不連續區間。即使在像那樣具備軌道構件不連續區間的情況下,仍可藉由在行走路徑上設置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且在物品搬送車上具備被引導體,而精簡地構成交叉部,並且限制物品搬送車在行走於交叉部時由水平狀態傾斜。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行走部具備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該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具有分別與構成前述行走軌道對之2個前述軌道構件相向的2個內側面接觸而旋轉的左右一對之2個引導輪,前述連結部在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車體橫寬方向上是位於左右各自之前述引導輪之間。
藉由具備引導輪,可以使物品搬送車在沿著軌道構件引導的狀態下穩定而行走。如上述,由於連結部配置於成對的軌道構件之間,因此必須在交叉部具備不連續區間,而在不連續區間中引導輪不會沿著軌道構件被引導。然而,即使是如此之構成,也可以藉由在行走路徑上設置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且在物品搬送車上具備被引導體,而精簡地構成交叉部,並且限制物品搬送車在行走於交叉
部時由水平狀態傾斜。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行走部具備分歧用被引導體,在前述交叉部中具備可切換成第1姿勢及第2姿勢的移動輔助軌道,前述第1姿勢會限制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往前述第1路徑之路徑寬度方向移動,並沿著前述第1路徑引導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前述第2姿勢會限制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往前述第2路徑之路徑寬度方向移動,並沿著前述第2路徑引導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並具備第1引導輪對與第2引導輪對,以作為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該第1引導輪對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所在之範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1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重複,該第2引導輪對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所在之範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2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重複,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在前述物品搬送車為前述第1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狀態時會被前述第1姿勢之前述移動輔助軌道引導,並且,在前述物品搬送車為前述第3行走狀態及前述第4行走狀態時會被前述第2姿勢之前述移動輔助軌道引導。
根據此構成,由於以在車體前後方向上引導輪對所在之範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在車體前後方向上第1行走輪
對及第2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重複的方式設置2個引導輪對,因此可以在車體前後方向上將行走部構成地較小。在此,具有與第1行走輪對所在之該範圍重複之部分的第1引導輪對,會產生在第1行走狀態及第3行走狀態下沒有被軌道構件引導的狀態。同樣地,具有與第2行走輪對所在之該範圍重複之部分的第2引導輪對,會產生在第2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下沒有被軌道構件引導的狀態。然而,物品搬送車具備分歧用被引導體,且分歧部具備移動輔助軌道,藉此,物品搬送車在第1行走狀態及第2行走狀態時,會被第1姿勢之移動輔助軌道引導,而在第3行走狀態及第4行走狀態時,會被第2姿勢之移動輔助軌道引導。因此,即使如此地構成物品搬送車,物品搬送車也可以沿著第1路徑及第2路徑適當地行走。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第1引導體及前述第2引導體是設置在與前述移動輔助軌道相同的高度。
根據此構成,由於將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設置在與移動輔助軌道相同的高度上,因此相較於將這些移動輔助軌道與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配設於不同的高度的情況,可以將移動輔助軌道與第1引導體及第2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設置於較小的空間中。
3‧‧‧行走軌道對
3A‧‧‧第1行走軌道對
3AL‧‧‧第1左側行走軌道
3AR‧‧‧第1右側行走軌道
3B‧‧‧第2行走軌道對
3BL‧‧‧第2左側行走軌道
3L‧‧‧左軌道構件
3R‧‧‧右軌道構件
3w‧‧‧軌道構件
4A‧‧‧第1主路徑
4B‧‧‧第2主路徑
14‧‧‧轉搭部(交叉部)
21‧‧‧第1連接路徑(第1路徑)
22‧‧‧第2連接路徑(第2路徑)
37B‧‧‧後輪對
37BL‧‧‧左後輪
37BR‧‧‧右後輪
37F‧‧‧前輪對
37FL‧‧‧左前輪
37FR‧‧‧右前輪
42‧‧‧行走輔助輪(輔助輪,被引導體)
42L‧‧‧左行走輔助輪
42R‧‧‧右行走輔助輪
46‧‧‧第1輔助軌道對(第1引導體)
46L‧‧‧第1左側輔助軌道
46R‧‧‧第1右側輔助軌道
47‧‧‧第2輔助軌道對(第2引導體)
47L‧‧‧第2左側輔助軌道
47R‧‧‧第2右側輔助軌道
Claims (13)
- 一種物品搬送設備,其具備以下:物品搬送車,沿著行走路徑行走並搬送物品;行走軌道對,在相對於前述行走路徑延伸之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2條軌道構件以一定間隔配置為互相平行以供前述物品搬送車行走;第1引導體,相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位置已被固定;及第2引導體,相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位置已被固定,其中,物品搬送設備具有以下特徵: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第1行走輪對,具有在前述行走軌道對之行走面上滾動之左右一對的行走輪;第2行走輪對,相對於前述第1行走輪對,配置於沿著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行走方向的車體前後方向中的一側,並具有在前述行走軌道對之行走面上滾動之左右一對的行走輪;及被引導體,可相對於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固定上下方向之位置,前述行走路徑具備:第1路徑;與前述第1路徑交叉之第2路徑;及 前述第1路徑與前述第2路徑交叉之交叉部,沿著前述第1路徑配設之前述行走軌道對的第1行走軌道對,在前述交叉部具有為前述軌道構件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1不連續區間,沿著前述第2路徑配設之前述行走軌道對的第2行走軌道對,在前述交叉部具有為前述軌道構件成為不連續之區間的第2不連續區間,前述第1引導體是設置成當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第1路徑通過前述交叉部時,在前述第1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之第1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之第2行走狀態下,容許前述被引導體在前述行走方向上移動,並且限制前述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前述第2引導體是設置成當前述物品搬送車沿前述第2路徑通過前述交叉部時,在前述第1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之第3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為位於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之第4行走狀態下,容許前述被引導體在前述行走方向上移動,並且限制前述被引導體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被引導體,是以繞著沿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車體橫寬方向的軸心旋轉之左右一對的輔助輪對所構成,且前述輔助輪對設置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1行走輪對與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央位置。
- 如請求項2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行走路徑,在前述第1路徑及前述第2路徑之外,還具備第1主路徑與沿此第1主路徑的第2主路徑,將平面視之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所排列的方向作為路徑排列方向,在平面視中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觀看,前述交叉部位於前述第1主路徑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間,前述第1路徑是連接於前述第1主路徑之第1連接部與前述第2主路徑之第2連接部的路徑,前述第2路徑是連接於前述第2主路徑之第3連接部與前述第1主路徑之第4連接部的路徑,前述第1路徑是設定成如下的長度: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1路徑由前述第1連接部朝前述第2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1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並且,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1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 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2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前述第2路徑是設定成如下的長度: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2路徑由前述第3連接部朝前述第4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2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並且,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之中,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的行走輪對為位在前述第2不連續區間的狀態下,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之行走輪對中的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行走輪是位於沿前述第1主路徑而設置之前述行走軌道對之間,前述第1引導體是設置成: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1路徑由前述第1連接部朝前述第2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在前述第1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並且,在前述第2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 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前述第2引導體是設置成:在前述物品搬送車於前述第2路徑由前述第3連接部朝前述第4連接部行走的情況下,在前述第3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2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並且,在前述第4行走狀態下,僅支撐前述輔助輪對之中在前述路徑排列方向上前述第1主路徑存在之側的前述輔助輪。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1項的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引導體之引導面及前述第2引導體之引導面是設置在比前述行走軌道對更上方且比前述被引導體更下方。
- 如請求項4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引導體之引導面及前述第2引導體之引導面設置在比位於前述交叉部之前述物品搬送車中的前述第1行走輪對及前述第2行走輪對更高的高度,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使前述被引導體昇降移動之昇降驅動部,前述昇降驅動部使前述被引導體昇降移動到下方位置與上方位置,前述下方位置是將前述被引導體固定在比前述第1引導體及前述第2引導體更下方之位置,前 述上方位置是將前述被引導體固定在比前述第1引導體之引導面及前述第2引導體之引導面更上方之位置。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1項的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有: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前述第1行走輪對與前述第2行走輪對的行走部;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下方且保持物品的物品保持部;及位於構成前述行走軌道對之2個前述軌道構件之間並連結前述行走部與前述物品保持部的連結部。
- 如請求項6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行走部具備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該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具有分別與構成前述行走軌道對之2個前述軌道構件相向的2個內側面接觸而旋轉的左右一對之2個引導輪,前述連結部在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車體橫寬方向上是位於左右各自之前述引導輪之間。
- 如請求項7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行走部具備分歧用被引導體,在前述交叉部中具備可切換成第1姿勢及第2姿勢的移動輔助軌道,前述第1姿勢會限制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往前述第1路徑之路徑寬度方向移動,並沿著前述第1路徑引導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前述第2姿勢會限制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往前述第2路徑之路徑寬度方向移 動,並沿著前述第2路徑引導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並具備第1引導輪對與第2引導輪對,以作為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該第1引導輪對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所在之範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1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重複,該第2引導輪對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所在之範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2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重複,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在前述物品搬送車為前述第1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狀態時會被前述第1姿勢之前述移動輔助軌道引導,並且,在前述物品搬送車為前述第3行走狀態及前述第4行走狀態時會被前述第2姿勢之前述移動輔助軌道引導。
- 如請求項8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引導體及前述第2引導體設置於與前述移動輔助軌道相同的高度。
- 如請求項5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物品搬送車具備有: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前述第1行走輪對與前述第2行走輪對的行走部;位於前述行走軌道對之下方且保持物品的物品保持部;及位於構成前述行走軌道對之2個前述軌道構件之間 並連結前述行走部與前述物品保持部的連結部。
- 如請求項10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行走部具備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該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具有分別與構成前述行走軌道對之2個前述軌道構件相向的2個內側面接觸而旋轉的左右一對之2個引導輪,前述連結部在前述物品搬送車之車體橫寬方向上是位於左右各自之前述引導輪之間。
- 如請求項11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行走部具備分歧用被引導體,在前述交叉部中具備可切換成第1姿勢及第2姿勢的移動輔助軌道,前述第1姿勢會限制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往前述第1路徑之路徑寬度方向移動,並沿著前述第1路徑引導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前述第2姿勢會限制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往前述第2路徑之路徑寬度方向移動,並沿著前述第2路徑引導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並具備第1引導輪對與第2引導輪對,以作為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該第1引導輪對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所在之範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1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重複,該第2引導輪對在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左右一對之引導輪對所在之範圍的至少一部分與前述車體前後方向上前述第2行走輪對所在之範圍重複, 前述分歧用被引導體在前述物品搬送車為前述第1行走狀態及前述第2行走狀態時會被前述第1姿勢之前述移動輔助軌道引導,並且,在前述物品搬送車為前述第3行走狀態及前述第4行走狀態時會被前述第2姿勢之前述移動輔助軌道引導。
- 如請求項12之物品搬送設備,其中,前述第1引導體及前述第2引導體設置於與前述移動輔助軌道相同的高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77896 | 2015-04-06 | ||
JP2015077896A JP6278341B2 (ja) | 2015-04-06 | 2015-04-06 | 物品搬送設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700386A true TW201700386A (zh) | 2017-01-01 |
TWI687368B TWI687368B (zh) | 2020-03-11 |
Family
ID=57015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109023A TWI687368B (zh) | 2015-04-06 | 2016-03-23 | 物品搬送設備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023205B2 (zh) |
JP (1) | JP6278341B2 (zh) |
KR (1) | KR102422207B1 (zh) |
TW (1) | TWI68736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1180B (zh) * | 2017-06-26 | 2022-10-21 |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 物品搬送設備、及、物品搬送車 |
TWI824903B (zh) * | 2022-01-24 | 2023-12-01 |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 高空行走式自動搬運車系統、自動搬運車及移動套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58147B2 (en) * | 2013-12-18 | 2019-07-23 | Luis Rodolfo Zamorano Morfín | Personalized elevated urban transport |
JP6553639B2 (ja) * | 2013-12-18 | 2019-07-31 | サモラノ モルフィン、ルイス ロドルフォ | 乗客用高架都市交通システム |
JP6358142B2 (ja) * | 2015-03-26 | 2018-07-18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JP6304122B2 (ja) * | 2015-05-13 | 2018-04-04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US10899240B2 (en) * | 2016-09-09 | 2021-01-26 | Michael Steward Evans | Intelligent pod management and transport |
JP6677187B2 (ja) * | 2017-01-31 | 2020-04-08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JP6717243B2 (ja) * | 2017-03-14 | 2020-07-01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JP6897407B2 (ja) | 2017-08-04 | 2021-06-30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US10583985B2 (en) * | 2018-08-07 | 2020-03-10 | Daifuku Co., Ltd. | Article storage facility |
WO2020090253A1 (ja) * | 2018-10-29 | 2020-05-07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走行車システム |
KR102185263B1 (ko) * | 2018-12-28 | 2020-12-01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천장 이송 장치의 비히클 |
EP3950457B1 (en) * | 2019-04-03 | 2024-04-10 | Murata Machinery, Ltd. | Traveling vehicle system |
US11586222B2 (en) * | 2019-09-25 | 2023-02-21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traffic density transportation pathways |
US11414002B2 (en) | 2019-09-25 | 2022-08-16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traffic density air transportation |
US11989033B2 (en) | 2019-09-25 | 2024-05-21 | The Boeing Company |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traffic density personalized transportation |
KR102366068B1 (ko) * | 2020-03-05 | 2022-02-22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이송 대차 시스템 |
KR102589717B1 (ko) * | 2020-10-29 | 2023-10-16 | 세메스 주식회사 | 이송 장치 |
JP7310838B2 (ja) * | 2021-01-21 | 2023-07-19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車 |
WO2023051808A1 (zh) * | 2021-09-30 | 2023-04-06 | 弥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横向移载装置、空中运输设备及自动物料搬送系统 |
JP7501513B2 (ja) | 2021-12-20 | 2024-06-18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JP7544080B2 (ja) * | 2022-01-26 | 2024-09-03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08818B1 (en) * | 1999-08-02 | 2001-10-30 | Asyst Technologies, Inc. | Transport system with integrated transport carrier and directors |
JP5686501B2 (ja) * | 2009-03-27 | 2015-03-18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JP5099454B2 (ja) * | 2009-03-27 | 2012-12-19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交差部切換設備 |
JP5440870B2 (ja) * | 2010-08-19 | 2014-03-12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物品搬送設備 |
JP5527619B2 (ja) * | 2011-11-24 | 2014-06-18 |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
KR101419359B1 (ko) * | 2013-04-08 | 2014-07-16 |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 반송대차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반송시스템 |
KR101436905B1 (ko) * | 2013-04-30 | 2014-11-04 |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 반송대차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반송시스템 |
JP6168477B2 (ja) * | 2015-03-31 | 2017-07-2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走行台車システム及び走行台車の走行方法 |
-
2015
- 2015-04-06 JP JP2015077896A patent/JP62783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3 TW TW105109023A patent/TWI687368B/zh active
- 2016-04-04 KR KR1020160041077A patent/KR10242220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04-05 US US15/090,787 patent/US1002320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1180B (zh) * | 2017-06-26 | 2022-10-21 |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 物品搬送設備、及、物品搬送車 |
TWI824903B (zh) * | 2022-01-24 | 2023-12-01 |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 高空行走式自動搬運車系統、自動搬運車及移動套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87368B (zh) | 2020-03-11 |
KR20160119711A (ko) | 2016-10-14 |
US20160288802A1 (en) | 2016-10-06 |
JP6278341B2 (ja) | 2018-02-14 |
KR102422207B1 (ko) | 2022-07-15 |
JP2016196359A (ja) | 2016-11-24 |
US10023205B2 (en) | 2018-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700386A (zh) | 物品搬送設備 | |
TWI690478B (zh) | 物品搬送設備 | |
JP5527619B2 (ja) |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 |
KR101975306B1 (ko) | 천정 설치형의 물품 반송 설비 | |
TWI564196B (zh) | 物品搬送設備 | |
JP5686501B2 (ja) | 物品搬送設備 | |
JP3508130B2 (ja) | 搬送システム | |
CN106144452B (zh) | 物品输送设备 | |
TWI711568B (zh) | 物品搬送設備 | |
JP2010228674A (ja) | 交差部切換設備 | |
JP2011116313A (ja) | 物品搬送設備 | |
TW201730076A (zh) | 物品搬送設備 | |
JP2002087250A (ja) | 搬送設備 | |
TW201312688A (zh) | 懸吊式晶圓傳輸系統 | |
KR101407418B1 (ko) | 반송 시스템 | |
JP2009061908A (ja) | 自動搬送装置 | |
TW201838849A (zh) | 物品搬送設備 | |
KR101419358B1 (ko) | 반송시스템 | |
JP2001328530A (ja) | 搬送設備 | |
KR101743465B1 (ko) | 이송대차 시스템 및 이송대차 시스템의 고장차량 견인방법 | |
TW202214468A (zh) | 搬運台車以及搬運台車系統 | |
JP2013252857A (ja) | 摩擦駆動の台車式搬送装置 | |
JP2000355275A (ja) | 有軌道台車システム | |
JP2008081014A (ja) | 案内軌条式走行台車 | |
JP2000006794A (ja) | 搬送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