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31797A -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31797A
TW201631797A TW105103911A TW105103911A TW201631797A TW 201631797 A TW201631797 A TW 201631797A TW 105103911 A TW105103911 A TW 105103911A TW 105103911 A TW105103911 A TW 105103911A TW 201631797 A TW201631797 A TW 2016317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group iii
iii nitride
ty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3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1866B (zh
Inventor
Takehiko Fujita
Yasuhiro Watanabe
Original Assignee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filed Critical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Publication of TW201631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1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8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 H01L33/145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carrier transport control structure, e.g. highly-doped semiconductor layer or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with a current-block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66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 H01L33/007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0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 H01L33/0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quantum effect structure or superlattice, e.g. tunnel junction within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e.g. quantum confinement structure or tunnel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01L33/325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doping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比先前優異的元件壽命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本發明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依次包括n型半導體層30、至少含有Al的發光層40、電子阻擋層50、及p型半導體層60,其特徵在於:發光層40具備具有井層41與障壁層42的量子井結構,電子阻擋層50鄰接於發光層40、且包含Al組成大於障壁層42及p型半導體層60的層,電子阻擋層51包含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1a。

Description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優異的元件壽命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包含Al、Ga、In等與N的化合物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用作紫外光發光元件的材料。其中,包含高Al組成的AlGaN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用於紫外發光元件或發光波長為300 nm以下的深紫外光發光元件(深紫外發光二極體(Deep Ultraviolet-Light Emitting Diode,DUV-LED))。
作為對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所要求的特性,例如可列舉高外部量子效率特性或低電阻特性。本申請案申請人先前於專利文獻1中提出藉由在量子井結構的發光層與p型包層之間形成被稱為電子阻擋層的成為電子的能量障壁的層,而提高發光效率。電子阻擋層相對於發光層的量子井層成為障壁,防止電子過度地流動,藉此可提昇載子的注入效率。
另外,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半導體發光裝置,其於使用氮化物系化合物半導體的半導體發光裝置中,在p型包層的與p側導光層的邊界側,設置有與所述p型包層整體相比局部經高濃度摻雜的高濃度摻雜層。根據專利文獻2,藉由在p型包層的一部分中設置與p型包層整體相比局部經高濃度摻雜的高濃度摻雜層,可不使p型包層的結晶性劣化而提高電洞濃度(hole concentration),藉此,可降低串聯電阻並降低臨限值電流密度。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16131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0-15102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藉由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的技術,可改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外部量子效率特性或電阻特性。但是,除外部量子效率特性及電阻特性的改善以外,亦期望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元件壽命特性的改善,就壽命的觀點而言留有改善的餘地。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比先前優異的元件壽命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對解決所述課題的方法進行努力研究,並著眼於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中的位於比發光層更靠近p型半導體層側的電子阻擋層的摻雜劑。此處,作為摻雜至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p型半導體層側的p型的摻雜劑,通常使用Mg。本發明者等人認為摻雜至p型半導體層側的Mg朝發光層中的擴散會影響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壽命特性。因此,發現藉由在活性層與p型半導體層之間的電子阻擋層中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可改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壽命,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的主旨構成如下所述。 (1)一種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依次包括n型半導體層、至少含有鋁(Al)的發光層、電子阻擋層、及p型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所述發光層具備由井層與障壁層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所述電子阻擋層鄰接於所述發光層、且包含Al組成大於所述障壁層及所述p型半導體層的層,所述電子阻擋層包含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
(2)如所述(1)中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電子阻擋層於比所述含矽(Si)雜質摻雜區域層更靠近所述p型半導體層側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
(3)如所述(1)或(2)中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電子阻擋層進而包含非摻雜區域層。
(4)如所述(3)中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非摻雜區域層位於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與所述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之間。
(5)如所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鄰接於所述發光層。
(6)如所述(1)至(5)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半導體層具有包含Alx Ga1-x N(0≦x≦0.1)的p型接觸層。
(7)如所述(6)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半導體層在所述電子阻擋層與所述p型接觸層之間進而具有Al組成小於所述電子阻擋層、且Al組成大於所述p型接觸層的p型包層。
(8)如所述(7)中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包層為Aly Ga1-y N(0.20≦y)。
(9)如所述(1)至(8)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中所含有的Si的雜質濃度為5×1016 atoms/cm3 ~1×1018 atoms/cm3
(10)如所述(1)至(9)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障壁層為Alb Ga1-b N(0.4≦b≦0.95),所述電子阻擋層為Alz Ga1-z N(b<z≦1)。
(11)如所述(1)至(10)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的摻雜劑僅為Si。
(12)如所述(1)至(10)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的摻雜劑為Si及鎂(Mg)。
(13)如所述(1)至(12)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自所述發光層射出的光是中心波長為300 nm以下的深紫外光。
(14)一種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包括:n型半導體層形成步驟,形成n型半導體層;發光層形成步驟,於所述n型半導體層上形成至少含有Al的由井層及障壁層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的發光層;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於所述發光層上形成Al組成大於所述障壁層的電子阻擋層;以及p型半導體層形成步驟,於所述電子阻擋層上形成p型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於所述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中,形成摻雜有含Si雜質的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
(15)一種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依次包括n型半導體層、至少含有Al的發光層、電子阻擋層、及p型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所述發光層具備由井層與障壁層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所述電子阻擋層鄰接於所述發光層、且包含Al組成大於所述障壁層及所述p型半導體層的層,所述電子阻擋層包含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所述電子阻擋層於比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更靠近所述發光層側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
(16)如所述(15)中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鄰接於所述p型半導體層。
(17)如所述(15)或(16)中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障壁層為Alb Ga1-b N(0.4≦b≦0.95),所述電子阻擋層為Alz Ga1-z N(b<z≦1)。
(18)如所述(15)至(17)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的摻雜劑為Mg。
(19)如所述(15)至(18)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的摻雜劑為Si及Mg。
(20)如所述(15)至(19)中任一項記載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自所述發光層射出的光是中心波長為300 nm以下的深紫外光。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於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p型半導體層中,在電子阻擋層中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因此可提供具有比先前優異的元件壽命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原則上對同一個構成要素標註同一個參照編號,並省略說明。另外,於各圖中,為便於說明,與實際的比率相比誇張表示基板及各層的縱橫的比率。
(第1實施形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依次包括:n型半導體層30、至少含有Al的發光層40、電子阻擋層50、及p型半導體層60。而且,其特徵在於:發光層40具備由井層41與障壁層42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電子阻擋層50鄰接於發光層40、且包含Al組成大於障壁層42及p型半導體層60的層,電子阻擋層50包含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
另外,如圖1所示,可將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的n型半導體層30設置於在基板10的表面設置AlN層20而成的AlN模板基板上。另外,於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中亦可設置有n型電極70與p型電極80,所述n型電極70形成於藉由蝕刻等來去除發光層40、電子阻擋層50及p型半導體層60的一部分而露出的n型半導體層30上,所述p型電極80形成於p型接觸層62上。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中,n型半導體層30、發光層40、電子阻擋層50及p型半導體層60是成為特徵的構成,其中,電子阻擋層50是尤其成為特徵的構成。所述藍寶石基板10、AlN層20、n型電極70及p型電極80可設為通常的構成,具體的構成並無任何限定。再者,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中的各半導體層例如包含AlGaN材料,另外,相對於作為III族元素的Al與Ga,可含有5%以內的量的In。後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200亦同樣如此。以下,首先對作為成為本發明的特徵的構成的n型半導體層30、發光層40、電子阻擋層50及p型半導體層60進行說明。
n型半導體層30是至少含有Al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層,只要是構成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的pn接合的層,則可使用通常的n型半導體層。如上所述,n型半導體層30例如包含AlGaN材料,另外,相對於作為III族元素的Al與Ga,可含有5%以內的量的In。於n型半導體層30中摻雜有n型的摻雜劑(雜質),作為n型摻雜劑,可例示:Si、Ge、Sn、S、O、Ti、Zr等。摻雜劑濃度只要是可作為n型發揮功能的摻雜劑濃度,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1.0×1018 atoms/cm3 ~1.0×1020 atoms/cm3 。另外,n型半導體層30的Al含有率並無特別限制,可設為通常的範圍。亦可由單層或多層來構成n型半導體層30。
發光層40設置於n型半導體層30上。該發光層40至少含有Al,例如可由Ala Ga1-a N材料(0<a≦1)形成。此處,Al的組成是以發出所期望的波長的光的方式適當地設定,但於Al組成a為0.35以上(即,0.35≦a≦1)的情況下,自發光層40射出的光的中心波長變成300 nm以下,最終所製作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變成DUV-LED。
該發光層40可包含重複形成有含有Al組成不同的AlGaN的井層41與障壁層42的多重量子井(MQW:Multiple Quantum Well)。井層41的Al組成例如為0.3~0.8。障壁層42的Al組成b大於井層41的Al組成,例如為0.40~0.95。另外,井層41及障壁層42的重複次數例如為1次~10次。較佳為將發光層40的n型半導體層30側及電子阻擋層50側(即最初與最後)設為障壁層,若將井層41及障壁層42的重複次數設為n,則於此情況下表述成「n.5組的井層及障壁層」。進而,井層41的厚度可設為0.5 nm~5 nm,障壁層42的厚度可設為3 nm~30 nm。
電子阻擋層50鄰接於發光層40而設置,包含Al組成大於障壁層42的Al組成b及p型半導體層60的層。電子阻擋層50通常設置在發光層與p型包層之間,藉此作為用以攔截電子,將電子注入至發光層40(於MQW的情況下為井層41)內,並提高電子的注入效率的層來使用。尤其,於發光層40的Al組成高的情況下,因p型半導體層60的電洞濃度低,故難以將電洞注入至發光層40中,一部分的電子朝p型半導體層60側流動,但藉由設置電子阻擋層50,可防止此種電子的流動。再者,於本發明中,「電子阻擋層」的Al組成z大於構成發光層40的障壁層42的Al組成b,表示帶隙大的層。相對於此,「包層」的Al組成是指比電子阻擋層的Al組成小0.1以上、且比p型接觸層大0.1以上者。雖然其後進行敍述,但p型半導體層60可具有p型包層61,亦可不具有p型包層61。於一實施形態中,當於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中設置p型包層61時,若使用電子阻擋層50的Al組成z及p型接觸層62的Al組成x,則p型包層61的Al組成y為x+0.1<y<z-0.1。再者,中心波長為300 nm以下中所使用的p型的AlGaN的Al組成越大,電流越難以流動,因此先前用作包層的Al組成多為障壁層的Al組成以下。因此,本發明中的電子阻擋層與現有技術中的包層是將障壁層的Al組成作為基準來進行區分。
電子阻擋層50例如可由Alz Ga1-z N材料(b<z≦1)形成。雖然亦取決於障壁層42的Al組成,但例如該電子阻擋層50的Al組成較佳為設為0.5以上、1.0以下(即,b<z≦1且0.5≦z)。藉此,可提高電子朝井層41中的注入效率。另外,電子阻擋層50整體的厚度例如較佳為6 nm~60 nm。其原因在於:不論電子阻擋層51的厚度比6 nm薄還是超過60 nm,均可看到輸出功率的大幅度的減少。再者,電子阻擋層50的厚度較佳為比障壁層42的厚度厚。其後對在電子阻擋層中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技術性意義進行敍述。再者,亦可向電子阻擋層的一部分或全部中添加Si後摻雜p型摻雜劑,於此情況下,作為p型摻雜劑,可例示:Mg、Zn、Ca、Be、Mn等。p型半導體層60整體的平均摻雜劑濃度只要是可作為p型發揮功能的摻雜劑濃度,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設為1.0×1018 atoms/cm3 ~5.0×1021 atoms/cm3
於本實施形態中,p型半導體層60至少具有p型接觸層62。該p型接觸層62可設為Al組成x為0≦x≦0.1的p型的Alx Ga1-x N材料。p型接觸層62是用以降低形成於其上的p型電極80與電子阻擋層50之間的接觸電阻的層,可充分地降低與形成於p型接觸層62上的p型電極80的接觸電阻。尤其,較佳為設為x=0(即,GaN)。作為用以使該p型接觸層62變成p型的摻雜劑,可使用鎂(Mg)或鋅(Zn)。可將p型接觸層62的厚度設為5 nm以上、200 nm以下。雖然未圖示,但p型接觸層62亦可設為改變了Al組成、摻雜劑種類、摻雜劑濃度、形成時的載氣種類等的任一者或多個要素的多層結構。
此處,於本發明中重要的是在電子阻擋層50中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再者,亦可將電子阻擋層50整體設為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圖1)。雖然其後於實施例中進行敍述,但藉由本發明者等人的實驗結果而明確:藉由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可改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的元件壽命。
雖然可提昇元件壽命的理由於理論上並不明確,但本發明者等人如以下般考慮其理由。即,可認為摻雜至p型半導體層中的Mg容易擴散至發光層中,而於發光層中產生由Mg所引起的缺陷,因此該缺陷成為元件壽命下降的原因。另一方面,可認為通常用作n型摻雜劑的Si難以擴散至發光層中,另外,可抑制Mg的擴散。因此,本發明者等人認為藉由將Si摻雜至發光層與p型半導體層之間的電子阻擋層中,可捕獲由Mg所引起的缺陷。再者,作為具有代表性的p型摻雜劑,使用Mg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即便使用其他p型雜質來形成p型半導體層60,藉由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亦產生相同的現象。如此,推測藉由在電子阻擋層50中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可提昇元件壽命。
於本實施形態中,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摻雜劑只要是含有Si的雜質即可,可設為僅為Si,亦可設置Si及Mg。當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摻雜劑僅為Si時,可將Si的雜質濃度設為5×1016 atoms/cm3 ~1×1018 atoms/cm3 ,較佳為設為5×1016 atoms/cm3 ~1×1017 atoms/cm3 ,更佳為設為5×1016 atoms/cm3 ~6×1016 atoms/cm3
另一方面,藉由摻雜Mg,可提高電洞注入效率,維持發光輸出功率並降低正向電壓,並且藉由摻雜Si,可抑制Mg朝發光層中的擴散,並可抑制壽命的惡化。因此,將含Si雜質摻雜區域的摻雜劑設為Si及Mg亦較佳。於此情況下,Si的雜質濃度的適宜範圍與僅摻雜Si的情況相同,關於Mg的雜質濃度,可設為1×1018 atoms/cm3 ~1×1020 atoms/cm3 。另外,可將兩者的雜質濃度的合計設為2×1018 atoms/cm3 ~1×1020 atoms/cm3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因在電子阻擋層50中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故可實現具有比先前優異的元件壽命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此處,如圖2(A)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電子阻擋層50較佳為於比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更靠近p型半導體層60側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再者,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位於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與p型半導體層60之間。藉由設置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因摻雜有p型雜質而使電洞注入效率變高,故可降低正向電壓。再者,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的摻雜劑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設為Mg。另外,當設置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時,可將其厚度設為超過0 nm、且為60 nm以下,較佳為設為10 nm以上、60 nm以下,更佳為設為20 nm以上、60 nm以下。
另外,電子阻擋層50較佳為進而包含非摻雜區域層50b,如圖2(B)所示,非摻雜區域層50b更佳為位於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與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之間。若將Si雜質摻雜層設置得薄,則p型雜質朝發光層中的擴散距離變短,壽命的改善率變小,但可抑制發光輸出功率的下降。因此,藉由將非摻雜區域層50b插入至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與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之間,可使Si摻雜層的厚度變得適當,並保持p型雜質朝發光層中的距離,抑制由朝電子阻擋層中摻雜Si所引起的發光輸出功率的下降及正向電壓的上昇,並改善元件壽命。
另外,亦可於電子阻擋層50中設置多個非摻雜區域層,例如如圖2(C)所示,電子阻擋層50可依次包含第1非摻雜層50b1 、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第2非摻雜層50b2 、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另一方面,如圖2(A)、圖2(B)所示,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鄰接於發光層40亦較佳。藉由設為所述位置關係,所述p型雜質擴散的抑制效果變得更確實。
再者,非摻雜區域層為「非摻雜」是指未有意圖地添加Mg或Si等特定的雜質的層,可混入不可避免的雜質。於本發明中,將未作為p型或n型發揮電氣功能、且載子密度小者(例如未滿4×1016 /cm3 )設為非摻雜區域層。非摻雜區域層50b的厚度可設為1 nm~60 nm,較佳為設為5 nm~50 nm。當電子阻擋層50具有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非摻雜區域層及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時,特佳為在將電子阻擋層50整體的厚度設為60 nm以下的基礎上,將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厚度設為1 nm~20 nm(較佳為5 nm~10 nm),將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的厚度設為1 nm~20 nm(較佳為5 nm~10 nm),將剩餘設為非摻雜區域層50b。
再者,於根據本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中,p型包層為任意,亦可不設置。即,如圖2(A)、圖2(B)所示,可僅由p型接觸層62構成p型半導體層60。另一方面,如圖2(D)所示,p型半導體層60亦可在電子阻擋層50與p型接觸層62之間進而具有Al組成小於電子阻擋層50、且Al組成小於障壁層42的p型包層61。於此情況下,藉由分割電子阻擋層50與p型接觸層62的能隙(bandgap),可提昇電洞注入效率,因此藉由設置p型包層61,可改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的發光輸出功率及正向電壓。再者,當設置p型包層52時,其厚度可設為2 nm~300 nm。於此情況下,可將p型包層61設為Aly Ga1-y N(0.20≦y<b),亦可將p型包層61的Al組成y設為0.35≦y<b。再者,雖然未圖示,但p型包層61亦可設為改變了Al組成的多層結構。於此情況下,若將發光層側的p型包層設為第1p型包層,將p型接觸層側的p型包層設為第2p型包層,則較佳為使第1p型包層的Al組成大於第2p型包層的Al組成。
以下,針對圖1中所示的基板10、AlN層20、n型電極70及p型電極80,例示性地說明該些的具體的形態,但可進行各種變形。如上所述,於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中,圖1中所示的藍寶石基板10、AlN層20、n型電極70及p型電極80並不對本發明進行任何限定。
作為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的基板10,可使用藍寶石基板。亦可使用將進行了磊晶成長的AlN層20設置於藍寶石基板的表面而成的AlN模板基板。作為藍寶石基板,可使用任意的藍寶石基板,傾斜角(off-angle)的有無為任意,設置有傾斜角時的傾斜方向的晶軸方位可為m軸方向或a軸方向的任一者。例如,可將藍寶石基板的主面設為C面以0.5度的傾斜角θ傾斜的面。當使用AlN模板基板時,較佳為藍寶石基板表面的AlN層的結晶性優異。另外,於AlN模板基板的表面設置有非摻雜的AlGaN層亦較佳。
n型電極70例如可設為具有含Ti膜、及形成於該含Ti膜上的含Al膜的金屬複合膜,其厚度、形狀及尺寸可對應於發光元件的形狀及尺寸而適宜選擇。另外,關於p型電極80,例如亦可設為具有含Ni膜、及形成於該含Ni膜上的含Au膜的金屬複合膜,其厚度、形狀及尺寸可對應於發光元件的形狀及尺寸而適宜選擇。
(第2實施形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200) 藉由所述第1實施形態,可改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的元件壽命。本發明者等人發現,雖然可藉由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而獲得元件壽命的提昇效果,但與不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情況相比,有時發光輸出功率略微下降。為了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並謀求元件壽命的改善及輸出功率改善的並存,本發明者等人進一步進行努力研究,並完成了以下進行詳細說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200。
即,根據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200如圖3所示,依次包括:n型半導體層30、至少含有Al的發光層40、電子阻擋層50、及p型半導體層60。而且,其特徵在於:發光層40具備由井層41與障壁層42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電子阻擋層50鄰接於發光層40、且包含Al組成大於障壁層42及p型半導體層60的層,電子阻擋層50包含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電子阻擋層50於比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更靠近發光層40側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重複的構成,標註同一個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第1實施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的不同點是電子阻擋層50於比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更靠近發光層40側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於實驗上明確:當將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設置於該位置上時,可使元件壽命的改善及輸出功率改善並存。本發明者等人根據後述的實驗例2的結果,如以下般考慮獲得此種效果的理由。即,若含Si雜質摻雜層50a位於發光層40側,則於朝發光層40中注入Si前電洞再結合而阻礙Si注入,可能成為輸出功率下降的因素。此處,p型接觸層62的p型雜質濃度(於實驗例2中為Mg)高於電子阻擋層50,Mg擴散的影響大。因此,即便於更靠近電子阻擋層50之側設置含Si雜質摻雜層50a,亦可充分地抑制Mg(即p型雜質)的擴散,對於元件壽命的改善有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中,電子阻擋層50可僅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及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再者,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電子阻擋層50亦可於p型半導體層60側進而進而包含非摻雜區域層50b或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但是,就發光輸出功率的觀點而言,非摻雜區域層50b的插入可能成為輸出功率下降的因素,因此較佳為不設置非摻雜區域層50b。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中,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設為10 nm以上、100 nm以下,更佳為設為15 nm以上、80 nm以下。另一方面,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厚度亦無特別限制,但較佳為設為1 nm以上、40 nm以下,更佳為設為1 nm以上、30 nm以下。此時,可使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的厚度大於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厚度。另外,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及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的合計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但可設為12 nm以上、100 nm以下。
另外,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的摻雜劑較佳為Mg。於此情況下,關於Mg的雜質濃度,可設為1×1018 atoms/cm3 ~1×1020 atoms/cm3 。另外,可將兩者的雜質濃度的合計設為2×1018 atoms/cm3 ~1×1020 atoms/cm3 。但是,如亦於第1實施形態中已述般,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的摻雜劑亦可使用Mg以外的p型的摻雜劑。
另外,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摻雜劑較佳為Si及Mg。於此情況下,可將Si的雜質濃度設為5×1016 atoms/cm3 ~5×1019 atoms/cm3 ,更佳為設為1×1018 atoms/cm3 ~2×1019 atoms/cm3 以下。若Si的雜質濃度變得過高,則有時輸出功率下降。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因使含有Si的位置遠離發光層,故與所述第1實施形態相比,可進一步提高Si濃度。藉由使含有Si的位置遠離發光層、且使濃度更高的Si與Mg混合存在,而提高由Si所產生的Mg的擴散抑制效果,藉此可使元件壽命的改善及輸出功率改善並存,而較佳。
而且,當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摻雜劑為Si及Mg時,可將Mg的雜質濃度設為1×1018 atoms/cm3 ~1×1020 atoms/cm3 ,更佳為設為5×1018 atoms/cm3 ~5×1019 atoms/cm3 。另外,可將Si及Mg兩者的合計雜質濃度設為2×1018 atoms/cm3 ~2×1020 atoms/cm3 ,更佳為設為5×1018 atoms/cm3 ~5×1019 atoms/cm3 。但是,如亦於第1實施形態中已述般,亦可將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摻雜劑僅設為Si。即便於僅設為Si的情況下,亦可將Si的雜質濃度設為5×1016 atoms/cm3 ~5×1019 atoms/cm3 ,更佳為設為2×1019 atoms/cm3 以下。
再者,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所述障壁層為Alb Ga1-b N(0.4≦b≦0.95),所述電子阻擋層可設為Alz Ga1-z N(b<z≦1)。另外,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可將自發光層射出的光亦設為中心波長為300 nm以下的深紫外光。
另外,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於本實施形態中,p型包層亦為任意,亦可不設置。即,可僅由p型接觸層構成p型半導體層60。
(第3實施形態: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的製造方法包括:n型半導體層形成步驟,形成n型半導體層30(圖4的(E));發光層形成步驟,於n型半導體層30上形成至少含有Al的由井層41及障壁層42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的發光層40(圖4的(F));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於發光層40上形成Al組成大於障壁層42的電子阻擋層50(圖4的(G));以及p型半導體層形成步驟,於電子阻擋層50上形成p型半導體層60(圖4的(H))。本實施形態的特徵尤其在於:於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中,形成摻雜有含Si雜質的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以下,使用表示根據第2實施形態的適宜的實施形態的流程圖的圖4依次說明各步驟,但省略與所述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重複的說明。
首先,作為基板10,準備藍寶石基板。較佳為形成將AlN層形成於基板10的表面10A上而成的AlN模板基板,亦可使用市售的AlN模板基板(圖4的(A)~圖4的(B))。再者,AlN層20例如可藉由有機金屬氣相成長(MOCVD: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或分子束磊晶(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法、濺鍍法等公知的薄膜成長方法來形成。
作為AlN層20的Al源,可使用三甲基鋁(Trimethylaluminum,TMA)。另外,作為N源,可使用氨(NH3 )氣。藉由使用該些原料氣體並使用氫氣作為載氣,而可形成AlN層20。
再者,作為AlN層20的成長溫度,較佳為1270℃以上、1350℃以下,更佳為1290℃以上、1330℃以下。若為該溫度範圍,則於繼而進行熱處理步驟的情況下可提昇AlN層20的結晶性。另外,關於腔室內的成長壓力,例如可設為5 Torr~20 Torr。更佳為8 Torr~15 Torr。
另外,關於根據NH3 氣體等V族元素氣體與TMA氣體等III族元素氣體的成長氣體流量所計算的V族元素對於III族元素的莫耳比(以後,記載為V/III比),例如可設為130以上、190以下。更佳為140以上、180以下。再者,對應於成長溫度及成長壓力存在最合適的V/III比,因此較佳為適宜地設定成長氣體流量。
繼而,較佳為以比該AlN層20的成長溫度更高的溫度對以所述方式獲得的藍寶石基板10上的AlN層20實施熱處理。該熱處理步驟可使用公知的熱處理爐來進行。藉由進行該熱處理,可使AlN層20的(10-12)面的X射線搖擺曲線的半寬度變成400秒以下,而實現高結晶性(圖4的(C))。
其後,如圖4的(D)中所例示般,於AlN層20上形成非摻雜的AlGaN層20'亦較佳。藉由使用TMA作為Al源,使用三甲基鎵(Trimethylgallium,TMG)作為Ga源,使用NH3 氣體作為N源,可形成包含AlGaN材料的層,以下所說明的n型半導體層、發光層、電子阻擋層及p型半導體層的形成亦同樣如此。只要使用作為載氣的氫氣或氮氣或兩者的混合氣體將該些原料氣體供給至腔室內即可,通常使用氫氣。另外,關於根據NH3 氣體等V族元素氣體與TMA氣體等III族元素氣體的成長氣體流量所計算的V族元素對於III族元素的莫耳比(以後,記載為V/III比),例如可設為100以上、100000以下。更佳為300以上、30000以下。對應於成長溫度及成長壓力存在最合適的V/III比,因此與形成AlN層20的情況相同,較佳為適宜地設定成長氣體流量。
繼而,進行形成n型半導體層30的n型半導體層形成步驟(圖4的(E))。n型半導體層30可形成於AlN層20上,較佳為形成於非摻雜的AlGaN層20'上。n型摻雜劑如上所述。
繼而,如圖4的(F)所示,進行形成發光層40的發光層形成步驟。當將發光層40設為MQW結構時,藉由適當地變更Al源的流量與Ga源的流量的比,而可形成具有MQW結構的發光層40。當利用Ala Ga1-a N材料(0<a≦1)形成發光層40時,作為Ala Ga1-a N材料的成長溫度,較佳為1000℃以上、1400℃以下,更佳為1050℃以上、1350℃以下。
繼而,如圖4的(G)所示,進行於發光層40上形成電子阻擋層50的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如上所述,電子阻擋層50包含摻雜有含Si雜質的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另外,如上所述,電子阻擋層50較佳為設為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的雙層結構,設為在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與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之間進而具有非摻雜區域層50b的三層結構亦較佳。
作為用以形成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的摻雜劑,可設為僅Si、或Si及Mg。作為Si源,可使用單矽烷(SiH4 )等,作為Mg源,可使用環戊二烯基鎂(CP2 Mg)。當混合Si及Mg來進行摻雜時,只要將兩者的混合氣體供給至腔室內即可。
另外,作為用以形成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的摻雜劑,可使用Mg或Zn。Mg源可使用CP2 Mg,作為Zn源,可使用ZnCl2
當利用Alz Ga1-z N材料(b<z≦1)形成電子阻擋層50時,電子阻擋層50的形成可使用以氫為主成分的氣體作為載氣。如上所述,原料氣體為TMA、TMG及NH3 氣體,進而使用對應於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非摻雜區域層50b及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的雜質氣體。
再者,作為電子阻擋層50的成長溫度,較佳為1000℃以上、1400℃以下,更佳為1050℃以上、1350℃以下。另外,關於腔室內的成長壓力,例如可設為10 Torr~760 Torr。更佳為20 Torr~380 Torr。
繼而,如圖4的(H)所示,於電子阻擋層50上形成p型半導體層60。p型半導體層60具有p型接觸層62,該p型接觸層62由p型的Alx Ga1-x N材料(0≦x≦0.1)形成。作為用以使p型接觸層62變成p型的摻雜劑,與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c的情況相同,可使用Mg或鋅Zn。Mg源及Zn源亦相同。
作為具有p型接觸層62的p型半導體層60的成長溫度,較佳為800℃以上、1400℃以下,更佳為900℃以上、1300℃以下。另外,關於腔室內的成長壓力,例如可設為10 Torr~760 Torr。更佳為20 Torr~600 Torr。作為載氣,如上所述,可使用氫氣或氮氣或兩者的混合氣體。雖然未圖示,但當將p型接觸層62設為多層時,亦可將電子阻擋層側的載氣設為氫氣,將相反側設為氮氣,反之亦可。如上所述,亦可設置p型包層。
最後,如圖4的(I)所示,可於藉由蝕刻等來去除發光層40、電子阻擋層50及p型半導體層60的一部分而露出的n型半導體層30上形成n型電極70,於p型接觸層62上形成p型電極80。如此,可製作本發明的適宜的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
另外,雖然未圖示,但為了製造第2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200,於使用圖4的(G)所說明的在發光層40上形成電子阻擋層50的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中,只要於發光層40上形成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50d,繼而形成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50a即可。而且,其他步驟只要與第1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100同樣地進行,便可製造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200。 [實施例]
[實驗例1] (發明例1) 以下,使用實施例來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以下的實施例任何限定。根據圖4中所示的流程圖製作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首先,準備藍寶石基板(直徑為2吋,厚度:430 μm,面方位:(0001),m軸方向傾斜角θ:0.5度,台階面寬度:100 nm,台階高度:0.20 nm)(圖4的(A))。繼而,藉由MOCVD法來使中心膜厚為0.60 μm(平均膜厚為0.61 μm)的AlN層於所述藍寶石基板上成長,而製成AlN模板基板(圖4的(B))。此時,AlN層的成長溫度為1300℃,腔室內的成長壓力為10 Torr,且以V/III比變成163的方式設定氨氣與TMA氣體的成長氣體流量。V族元素氣體(NH3 )的流量為200 sccm,III族元素氣體(TMA)的流量為53 sccm。再者,關於AlN層的膜厚,使用光干涉式膜厚測定機(Nanospec M6100A;耐諾(Nanometrics)公司製造),測定包含晶圓面內的中心的等間隔地分散的共計25個部位的膜厚。
繼而,將所述AlN模板基板導入至熱處理爐中,減壓至10 Pa為止後淨化氮氣至常壓為止,藉此使爐內變成氮氣環境後,使爐內的溫度昇溫來對AlN模板基板實施熱處理(圖4的(C))。此時,將加熱溫度設為1650℃,將加熱時間設為4小時。
繼而,藉由MOCVD法來形成包含Al0.7 Ga0.3 N的層厚為1 μm的非摻雜Al0.7 Ga0.3 N層作為非摻雜的AlGaN層(圖4的(D))。繼而,於所述AlGaN層上形成包含Al0.62 Ga0.38 N、且摻雜有Si的層厚為2 μm的n型Al0.62 Ga0.38 N層作為n型半導體層(圖4的(E))。再者,二次離子質譜(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SIMS)分析的結果,n型半導體層的Si濃度為1.0×1019 atoms/cm3
繼而,於n型半導體層上,形成使包含Al0.45 Ga0.55 N的層厚為3 nm的井層及包含Al0.65 Ga0.35 N的層厚為7 nm的障壁層交替地重複積層3.5組而成的發光層(圖4的(F))。3.5組的0.5表示將發光層的最初與最後設為障壁層。
其後,將氫氣作為載氣,於發光層上形成包含Al0.68 Ga0.32 N的層厚為40 nm的電子阻擋層(圖4的(G))。於形成電子阻擋層時,最初的5 nm(相當於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是以10 sccm將單矽烷(SiH4 )氣體供給至腔室內,於接下來的15 nm(相當於非摻雜區域層)中停止摻雜劑氣體的供給,於剩餘20 nm(相當於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中摻雜Mg。再者,SIMS分析的結果,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的Si濃度為6.0×1016 atoms/cm3 ,非摻雜區域層的雜質濃度為4.0×1016 atoms/cm3 以下,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的Mg濃度為5.0×1018 atoms/cm3
進而,形成包含Al0.35 Ga0.65 N、且摻雜有Mg的層厚為50 nm的p型包層。繼而,形成包含GaN、且摻雜有Mg的層厚為180 nm的p型接觸層。再者,於層厚180 nm中的與電極接觸的厚度30 nm的區域中,減少TMG氣體的流量來提昇Mg的存在概率,且降低成長速度,藉此製成高Mg濃度的層(圖4的(H))。SIMS分析的結果,該p型包層的Mg濃度為1.0×1019 atoms/cm3 ,p型包層側的層厚150 nm部分的p型接觸層的Mg濃度為3.0×1019 atoms/cm3 ,製成高Mg濃度的剩餘30 nm部分的Mg濃度為1.2×1020 atom/cm3
其後,於p型接觸層上形成遮罩來進行利用乾式蝕刻的台面蝕刻(mesa-etching),而使n型半導體層露出。繼而,於p型接觸層上形成包含Ni/Au的p型電極,於所露出的n型半導體層上形成包含Ti/Al的n型電極。再者,p型電極之中,Ni的厚度為50 Å,Au的厚度為1500 Å。另外,n型電極之中,Ti的厚度為200 Å,Al的厚度為1500 Å。最後於550℃下進行接觸退火(快速熱退火(Rapid Thermal Annealing,RTA)),而形成電極(圖4的(I))。如此製作發明例1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將發明例1的層結構示於表1中。
[表1]
(發明例2) 於電子阻擋層中未形成非摻雜區域層,並對電子阻擋層的最初的20 nm摻雜Si,將除此以外的條件設為與發明例1全部相同,而製作發明例2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先前例1) 將電子阻擋層的全部設為Mg摻雜,將除此以外的條件設為與發明例1全部相同,而製作先前例1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將以上的發明例1~發明例2及先前例1的電子阻擋的構成示於以下的表2中。另外,亦一併表示後述的評價結果。
[表2]
(發明例3) 對電子阻擋層的全部摻雜Si及Mg,將電子阻擋層整體的層厚設為20 nm,並在電子阻擋層與包含Al0.35 Ga0.65 N的p型包層之間進而包含Al0.50 Ga0.50 N,而形成摻雜有Mg的層厚為20 nm的p型包層,將除此以外的條件設為與發明例1全部相同,而製作發明例3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再者,於進行朝電子阻擋中的摻雜時,以10 sccm將SiH4 氣體供給至腔室內,並以500 sccm將Cp2 Mg氣體供給至腔室內。電子阻擋層的Si濃度為6.0×1016 atoms/cm3 ,Mg濃度為5.0×1018 atoms/cm3 。另外,包含Al0.50 Ga0.50 N的p型包層的Mg濃度為5.0×1018 atoms/cm3 。將發明例3的層結構示於表3中。
[表3]
(先前例2) 將電子阻擋層的全部設為Mg摻雜,將除此以外的條件設為與發明例3全部相同,而製作先前例2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比較例1) 將電子阻擋層的全部設為非摻雜,將除此以外的條件設為與發明例3全部相同,而製作比較例1的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將以上的發明例3、比較例1及先前例2的電子阻擋層的結構示於表4中。另外,亦一併表示後述的評價結果。
[表4]
<發光壽命的評價> 關於發明例1,針對所製作的倒裝晶片(flip chip)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藉由積分球來測定電流20 mA時的發光輸出功率Po(mW),進而測定通電1小時後的殘存輸出功率(通電1小時後的輸出功率/初始發光輸出功率),結果相對於初始的輸出功率為99%。將結果示於表3中。關於發明例2、發明例3、比較例1、先前例1、先前例2,亦同樣地測定經過1小時後的殘存輸出功率,結果如表3、表4所示。
若對先前例1與發明例1、發明例2進行比較,則可知於設置有Si摻雜層的發明例1、發明例2中,可改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壽命。同樣地,若對設置有包含Al0.50 Ga0.50 N的p型包層的先前例2與發明例3進行比較,則可知於設置有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的發明例3中,可改善壽命。再者,若對先前例2與比較例1進行比較,則可知當設為非摻雜來代替朝電子阻擋層中摻雜Mg時,反而使壽命惡化。
<發光特性及正向電壓的評價> 關於發明例1,針對所製作的倒裝晶片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藉由積分球來分別測定電流20 mA時的發光輸出功率Po(mW)及正向電壓Vf (V),結果為2.4 mW、8.2 V。關於發明例2、發明例3、比較例1、先前例1、先前例2,亦同樣地測定發光輸出功率Po及正向電壓Vf ,結果如表3、表4所示。
若對先前例1與發明例1、發明例2進行比較,則可知藉由在電子阻擋層內設置非摻雜區域層,雖然元件的壽命的改善效果稍微下降,但可抑制發光輸出功率的下降。相反地,可知藉由增大Si摻雜層的厚度,可使元件的壽命改善效果最大化。另外,若對先前例2與發明例3進行比較,則可知藉由摻雜Si及Mg,可改善壽命,並降低正向電壓。
[實驗例2] 已確認藉由所述實驗例1中的發明例1~發明例3,可確實地獲得元件壽命等可靠性的提昇效果。但是,與未設置Si摻雜層的先前例1、先前例2相比,有時發光輸出功率略微下降。因此,如以下般進行不使發光輸出功率下降而提昇可靠性的實驗。
(發明例4) 當形成電子阻擋層時,將電子阻擋層整體的層厚設為20 nm,將發光層側的15 nm設為Mg摻雜層,向p型半導體層側的剩餘的5 nm中摻雜Si及Mg。而且,當形成p型半導體層時,不形成p型包層,而僅形成p型接觸層。將其他條件設為與發明例1全部相同,而製作發明例4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再者,於朝電子阻擋中摻雜Mg及摻雜Si時,以250 sccm將Cp2 Mg氣體供給至腔室內,形成15 nm的層厚後,進而追加12 sccm的SiH4 氣體,藉此向p型半導體層側的剩餘的5 nm中摻雜Mg及Si兩者。SIMS分析的結果,電子阻擋層整體的Mg濃度為2×1018 atoms/cm3 ,摻雜有Si及Mg的區域層的Si濃度為2.0×1018 atoms/cm3 。將發明例4的層結構示於表5中。
[表5]
(發明例5) 向電子阻擋層的發光層側的18 nm中摻雜Mg,並向剩餘的2 m中摻雜Mg及Si,除此以外,以與發明例4相同的方式製作發明例5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發明例6) 向電子阻擋層的發光層側的60 nm中摻雜Mg,並向剩餘的20 m中摻雜Mg及Si(即,相對於發明例4,將電子阻擋層的厚度分別變成4倍),除此以外,以與發明例4相同的方式製作發明例7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發明例7) 向電子阻擋層的發光層側的75 nm中摻雜Mg,並向剩餘的5 nm中摻雜Mg及Si,使摻雜有Si及Mg的區域的Si濃度自2.0×1018 atoms/cm3 增大至1.0×1019 atoms/cm3 ,除此以外,以與發明例6相同的方式製作發明例7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比較例2) 將電子阻擋層的全部設為Mg摻雜,將除此以外的條件設為與發明例4全部相同,而製作比較例2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將以上的發明例4~發明例7及比較例2的電子阻擋的構成示於以下的表6中。另外,與實驗例1同樣地對發明例4~發明例7及比較例2進行評價。將其評價結果一併示於表6中。
[表6] ※發明例7的Si濃度為1.0×1019 atoms/cm3
根據以上的實驗例2的結果,可知藉由在電子阻擋層的發光層側配置摻雜有Mg的p型雜質區域層、且於p型半導體層側配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與不設置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的情況相比,亦無發光輸出功率的下降,反倒增大發光輸出功率,並可提昇可靠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具有比先前優異的元件壽命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故有用。
10‧‧‧基板
10A‧‧‧基板的主面
20‧‧‧AlN層
20'‧‧‧非摻雜的AlGaN層
30‧‧‧n型半導體層
40‧‧‧發光層
41‧‧‧井層
42‧‧‧障壁層
50‧‧‧電子阻擋層
50a‧‧‧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
50b‧‧‧非摻雜區域層
50b1‧‧‧第1非摻雜層
50b2‧‧‧第2非摻雜層
50c‧‧‧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
50d‧‧‧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
60‧‧‧p型半導體層
61‧‧‧p型包層
62‧‧‧p型接觸層
70‧‧‧n型電極
80‧‧‧p型電極
100、200‧‧‧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元件
圖1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2(A)~圖2(D)是表示根據本發明的適宜的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中的發光層、電子阻擋層及p型半導體層的示意剖面圖。 圖3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示意剖面圖。 圖4的(A)~(I)是說明根據本發明的適宜的實施形態的III族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10‧‧‧基板
20‧‧‧AlN層
30‧‧‧n型半導體層
40‧‧‧發光層
41‧‧‧井層
42‧‧‧障壁層
50‧‧‧電子阻擋層
50a‧‧‧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
60‧‧‧p型半導體層
62‧‧‧p型接觸層
70‧‧‧n型電極
80‧‧‧p型電極
100‧‧‧III族氮化物半導體元件

Claims (20)

  1. 一種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依次包括n型半導體層、至少含有Al的發光層、電子阻擋層、及p型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 所述發光層具備由井層與障壁層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 所述電子阻擋層鄰接於所述發光層、且包含Al組成大於所述障壁層及所述p型半導體層的層, 所述電子阻擋層包含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電子阻擋層於比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更靠近所述p型半導體層側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電子阻擋層進而包含非摻雜區域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非摻雜區域層位於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與所述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鄰接於所述發光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半導體層具有包含Alx Ga1-x N(0≦x≦0.1)的p型接觸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半導體層在所述電子阻擋層與所述p型接觸層之間進而具有Al組成小於所述電子阻擋層、且Al組成大於所述p型接觸層的p型包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包層為Aly Ga1-y N(0.2≦y)。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中所含有的Si的雜質濃度為5×1016 atoms/cm3 ~1×1018 atoms/cm3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障壁層為Alb Ga1-b N(0.4≦b≦0.95),所述電子阻擋層為Alz Ga1-z N(b<z≦1)。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的摻雜劑僅為Si。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的摻雜劑為Si及Mg。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自所述發光層射出的光是中心波長為300 nm以下的深紫外光。
  14. 一種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其包括: n型半導體層形成步驟,形成n型半導體層; 發光層形成步驟,於所述n型半導體層上形成至少含有Al的由井層及障壁層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的發光層; 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於所述發光層上形成Al組成大於所述障壁層的電子阻擋層;以及 p型半導體層形成步驟,於所述電子阻擋層上形成p型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 於所述電子阻擋層形成步驟中,形成摻雜有含Si雜質的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
  15. 一種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依次包括n型半導體層、至少含有Al的發光層、電子阻擋層、及p型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 所述發光層具備由井層與障壁層的積層所形成的量子井結構, 所述電子阻擋層鄰接於所述發光層、且包含Al組成大於所述障壁層及所述p型半導體層的層, 所述電子阻擋層包含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 所述電子阻擋層於比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更靠近所述發光層側進而包含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鄰接於所述p型半導體層。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障壁層為Alb Ga1-b N(0.4≦b≦0.95),所述電子阻擋層為Alz Ga1-z N(b<z≦1)。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p型雜質摻雜區域層的摻雜劑為Mg。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所述含Si雜質摻雜區域層的摻雜劑為Si及Mg。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或第16項所述的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其中自所述發光層射出的光是中心波長為300 nm以下的深紫外光。
TW105103911A 2015-02-05 2016-02-05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51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1118 2015-02-05
JP2015021118 2015-02-05
JP2016018199A JP5953447B1 (ja) 2015-02-05 2016-02-02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18199 2016-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1797A true TW201631797A (zh) 2016-09-01
TWI651866B TWI651866B (zh) 2019-02-21

Family

ID=564187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822A TWI683448B (zh) 2015-02-05 2016-02-05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105103911A TWI651866B (zh) 2015-02-05 2016-02-05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822A TWI683448B (zh) 2015-02-05 2016-02-05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3016B2 (zh)
JP (2) JP5953447B1 (zh)
CN (2) CN107210339B (zh)
TW (2) TWI683448B (zh)
WO (1) WO201612549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851A (zh) * 2017-03-27 2019-11-15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677999B (zh) * 2017-12-28 2019-11-21 日商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 氮化物半導體元件以及氮化物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50439A (ja) * 2015-09-03 2017-03-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紫外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74912B (zh) * 2015-10-28 2017-11-21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EP3514840A4 (en) * 2016-09-13 2019-08-21 LG Innotek Co., Ltd.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AND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HOUSING THEREWITH
CN107180896B (zh) * 2017-04-27 2019-06-28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JP6379265B1 (ja) * 2017-09-12 2018-08-22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1164768B (zh) * 2017-10-02 2023-05-09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紫外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JP6641335B2 (ja) * 2017-10-27 2020-02-05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727185B2 (ja) * 2017-12-28 2020-07-22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20021798A (ja) * 2018-07-31 2020-02-06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804567B2 (en) 2018-09-28 2023-10-31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Ltd. III-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WO2020095826A1 (ja) * 2018-11-05 2020-05-14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879583A4 (en) * 2018-11-05 2022-08-03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Ltd.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
CN109860358B (zh) * 2018-11-26 2021-10-08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JP6968122B2 (ja) * 2019-06-06 2021-11-17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JP6698925B1 (ja) 2019-08-06 2020-05-27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11784280B2 (en) * 2020-03-20 2023-10-10 Sens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duced optical loss
JP6814902B1 (ja) * 2020-04-24 2021-01-20 日機装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7141425B2 (ja) * 2020-04-28 2022-09-22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20210375614A1 (en) * 2020-05-28 2021-12-02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Nitride semiconductor element
JP7041715B2 (ja) * 2020-06-23 2022-03-24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7484572B2 (ja) * 2020-08-25 2024-05-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p型III族窒化物半導体の製造方法
JP7428627B2 (ja) 2020-10-27 2024-02-06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3284996B (zh) * 2021-03-31 2022-08-12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JP7288936B2 (ja) 2021-09-21 2023-06-08 日機装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14497305B (zh) * 2022-04-15 2022-07-22 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外延片、外延片制备方法以及发光二极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1023A (ja) 1998-11-05 2000-05-30 Fujitsu Ltd 半導体発光装置
US6800876B2 (en) * 2001-01-16 2004-10-05 Cree, Inc. Group III nitride LED with undoped cladding layer (5000.137)
US6515308B1 (en) * 2001-12-21 2003-02-04 Xerox Corporation Nitride-based VCSEL or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p-n tunnel junction current injection
TW561637B (en) * 2002-10-16 2003-11-11 Epistar Corp LED having contact layer with dual dopant state
TW200905928A (en) * 2007-03-29 2009-02-01 Univ California Dual surface-roughened N-face high-brightness LED
JP5352248B2 (ja) 2009-01-09 2013-11-27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1173B2 (ja) * 2009-02-27 2014-12-17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光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5246B2 (ja) * 2009-07-15 2014-12-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光素子及びエピタキシャル基板
WO2011014822A2 (en) * 2009-07-31 2011-02-03 Applied Materials, Inc.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enhanced quantum efficiency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CN102859723B (zh) * 2010-02-19 2015-09-09 夏普株式会社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及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JP5143171B2 (ja) * 2010-03-17 2013-02-1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49338B2 (ja) * 2010-04-09 2014-07-16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紫外光放射用窒素化合物半導体led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281439B2 (en) * 2011-09-30 2016-03-08 Soko Kagaku Co., Ltd. Nitride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WO2013128913A1 (ja) * 2012-02-28 2013-09-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を備えた光源
JPWO2014061692A1 (ja) * 2012-10-19 2016-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TWI565094B (zh) * 2012-11-15 2017-01-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氮化物半導體結構
JP6466653B2 (ja) * 2013-05-17 2019-02-06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窒化物半導体ウェーハ
CN105580146B (zh) * 2013-09-23 2018-09-21 传感器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电子器件的iii族氮化物异质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2851A (zh) * 2017-03-27 2019-11-15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62851B (zh) * 2017-03-27 2022-07-19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677999B (zh) * 2017-12-28 2019-11-21 日商日機裝股份有限公司 氮化物半導體元件以及氮化物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65012A (ja) 2016-09-08
JP2016149544A (ja) 2016-08-18
JP6193443B2 (ja) 2017-09-06
WO2016125492A1 (ja) 2016-08-11
TW201909443A (zh) 2019-03-01
TWI683448B (zh) 2020-01-21
CN107210339B (zh) 2019-05-28
CN107210339A (zh) 2017-09-26
CN109980057A (zh) 2019-07-05
US10193016B2 (en) 2019-01-29
CN109980057B (zh) 2021-06-11
JP5953447B1 (ja) 2016-07-20
TWI651866B (zh) 2019-02-21
US20180019375A1 (en) 2018-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3448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1024769B2 (en)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10283671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TWI466330B (zh) 三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JP2016171127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54731B1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66790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及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
TWI734243B (zh) Iii族氮化物半導體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1984535B2 (en) III-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barrier layers and well layer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5858246B2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92822A1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6111235A (ja) 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iii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