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0412A - 錶帶 - Google Patents

錶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0412A
TW201620412A TW104134385A TW104134385A TW201620412A TW 201620412 A TW201620412 A TW 201620412A TW 104134385 A TW104134385 A TW 104134385A TW 104134385 A TW104134385 A TW 104134385A TW 201620412 A TW201620412 A TW 2016204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plate
band
wound
link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4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8059B (zh
Inventor
Jindai Yamakawa
Takuya Shoji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20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0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8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80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10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 A44C5/105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with links made of one piece and linked together by one connecting el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02Link constructions
    • A44C5/10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 A44C5/107Link constructions not extensible with links made of more than two elements including conn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Adornment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oy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一種以旋動軸將複數個鏈節構件連結成彼此可旋動的錶帶,其特徵在於:具有板狀構件、及該板狀構件可捲繞之被捲繞構件,前述被捲繞構件具有與相鄰之鏈節構件對向之側部,且前述板狀構件中至少一端部配置在前述側部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

Description

錶帶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結了用以構成錶帶之鏈節構件的手錶用或裝飾用等錶帶。
發明背景
圖30(a)是顯示先行技術的立體圖。圖30(b)是由上方看圖30(a)之先行技術的平面圖。圖30(c)是由下方看圖30(a)之先行技術之平面圖。圖31(a)是顯示先行技術的立體圖。圖31(b)是顯示圖31(a)之先行技術的分解立體圖。圖31(c)是從上方看圖31(a)之先行技術的平面圖。圖31(d)是從下方看圖31(a)之先行技術的平面圖。圖32(a)是顯示先行技術且從內側看的立體圖。圖32(b)是圖32(a)之內面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習知技術中,錶帶之鏈節構件的構造已知的有:(1)利用壓製加工或鍛造加工、切削加工等作成者(以下,稱為「實心(無垢)型」。),(2)將實心(無垢)材組合而成者(以下,稱為「個別型」。),(3)將板狀構件以衝壓、彎曲、成形等壓製加工而成者(以下,稱為「板金型」。),(4)將板狀構件捲繞於一體成型之鏈節構件者(以下,稱 為「捲繞型」。)等。
手錶錶帶等中,用以連結之鏈節構件,宜為具有立體感之厚重的外觀者。因此,如圖30(a)~(c)所示,已知的是將外鏈節部102與中鏈節部103以壓製加工或鍛造加工等一體成型之「實心型」的鏈節構件110。近年來,分別著力於手錶外殼或手錶錶帶之設計,而至今必須在手錶本身加強設計變化。因此,為了辨識出外鏈節部102與中鏈節部103以不同構件形成,因此在外鏈節部102與中鏈節部103進行不同的表面處理或加工,以謀求產生錶帶之高級感。然而,一體成型之「實心型」中,無法使外鏈節部102與中鏈節部103以便宜價位且容易地辨認是否為不同構件,又,為了在外鏈節部102與中鏈節部103進行分別表面處理或加工,因此加工成本高價。因此,「實心型」之鏈節構件110中,漸漸無法獲得高級感。
為了解決如此的問題,已知的有如圖31(a)~(d),將實心材組合而成之「個別型」之鏈節構件120。此種情況下,將外鏈節部122與中鏈節部123另外製作而予以組合。如圖31(b)所示,位於寬度方向之外側之2個外鏈節部122是藉由連結片125在背面側連繋。中鏈節部123設有用以嵌合於連結片125之階差部124,使用銷160而將銷插入中鏈節部123之銷孔170,將外鏈節部122與中鏈節部123結合。藉此,可使外鏈節部122與中鏈節部123看起來是個別的構件,獲得具有立體感且厚重的外觀,外形佳。然而,將兩外鏈節部122與連結片125做成一體的複雜鏈節形狀中, 必須進行加工精度高之花費成本的加工,加工步驟也會變得多而煩雜,有時候無法得到品質的安定性。
對此,「板金型」中,由於減少手工作業的組裝部分以圖低成本化,因此已知的有如專利文獻1~5等很多的先行技術。專利文獻1中,連結之1個鏈節構件是將1片平板折疊成3層實心材狀。雖然錶帶寬度方向的側面進行研磨加工,使重疊之板片的邊界變得不明顯,但還是無法獲得實心材之高級品的印象。而且,由於用以連結鏈節構件群之捲繞片在背面會顯現出接縫,因此有時候會產生因為接縫之毛邊而刮傷手腕的問題。專利文獻2也於鏈節構件背面具有凹凸部咬合的部分,具有與專利文獻1同樣的問題。
專利文獻3中也是雖然致力於使折彎接合部看不到,但與專利文獻1同樣,在錶帶寬度方向之側面會露出重疊之板片的邊界而無法獲得實心材之高級品的印象。專利文獻4是連結之1個鏈節構件將1片平板之前端緣之間嵌合而形成堅固地連結之板片後,將前端緣之間的接縫在另外的平板從上下夾著該板片而熔接重疊者,但還是產生了與專利文獻1類似的問題。專利文獻5也在錶帶寬度方向之側面露出重疊之板片的邊界,而呈現出與專利文獻1同樣的問題。
為了解決如此的問題,在鏈節構件捲繞板狀構件之「捲繞型」,已知的有圖32及圖33之手錶錶帶。這是將1片板狀構件捲繞在圖30所示之實心型之鏈節中的中鏈節部而構成者。如圖32及圖33所示,捲繞於中鏈節部之板狀構 件之端部群在背面出現接縫,因此會產生端部之角或毛邊在戴手錶時等會刮傷手腕皮膚的問題。由於背面有接縫,因此在外觀上也缺乏高級感。
接近「捲繞型」的是在專利文獻6揭示了位於手錶錶帶之一端部之外殼安裝鏈節。該外殼安裝鏈節是安裝於手錶外殼之錶帶安裝部,並以由不銹鋼等之金屬板構成之外殼構件覆蓋由合成樹脂構成之鏈節本體而構成者。然而,外殼構件之兩端部存在於外殼安裝鏈節之內面,因此具有與圖32及圖33之手錶錶帶同樣的問題點。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公昭59-00536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昭59-02954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1-00871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實開昭59-03461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實公昭56-051775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11-192111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實公昭62-000493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實公平04-014016號公報
發明概要
提供一種錶帶,是將板狀構件部份地捲繞在鏈節構件,以圖加強設計變化,並且致力於產生如由實心材形 成之高級感,藉由連結之鏈節構件群而難以辨識板狀構件之接縫。
本發明是一種可以旋動軸將複數個鏈節構件連結成可彼此旋動的錶帶,其特徵在於:前述複數個鏈節構件之至少一個具有板狀構件、及被該板狀構件捲繞之被捲繞構件,前述被捲繞構件具有與相鄰之鏈節構件對向之側部,且將前述板狀構件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於前述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
由於捲繞於鏈節構件之板狀構件的接縫藉由連結之鏈節構件群而位於難以被辨識的部位,因此可得到如實心材之高級感。特別是,將金或白金之貴金屬使用於板狀構件時,會產生可得到如實心材之美觀的格外效果。又,也不會因捲繞於鏈節構件之板狀構件之端部的掛鉤或毛邊,而傷害手腕等的皮膚,肌膚觸感也良好。進而,捲繞於鏈節構件之板狀構件的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是與鏈節構件可獨自進行,因此可追加各種設計變化,相較於習知技術,可圖謀大幅的成本削減。
1‧‧‧錶帶
2,2’‧‧‧外鏈節部
3,3’‧‧‧中鏈節部
3a‧‧‧第1側部
3b‧‧‧第2側部
3d‧‧‧上端部
3e‧‧‧下端部
3f‧‧‧側部
3h‧‧‧端部
3s‧‧‧垂直面
3p‧‧‧斜面
3q‧‧‧曲面
3M‧‧‧溝
4‧‧‧旋動軸
5,5’‧‧‧貫通孔
6‧‧‧第1鏈節部
7‧‧‧第2鏈節部
7a,7b‧‧‧側部
7a‧‧‧側部
7d‧‧‧上端部
7e‧‧‧下端部
10‧‧‧鏈節構件
11‧‧‧鏈節構件基部
11a,11b‧‧‧側部
11d‧‧‧上端部
11e‧‧‧下端部
11M‧‧‧溝
12,12’‧‧‧板狀構件
12a,12b‧‧‧兩端部
12t,12u‧‧‧端面
13,14‧‧‧嵌合部
15‧‧‧間隙部
16‧‧‧文字
17‧‧‧標記
20‧‧‧鏈節構件
21‧‧‧溝
22,22’‧‧‧兩端部
30‧‧‧鏈節構件
40,40’‧‧‧鏈節構件
50‧‧‧鏈節構件
102‧‧‧外鏈節部
103‧‧‧中鏈節部
110‧‧‧鏈節構件
120‧‧‧鏈節構件
122‧‧‧外鏈節部
123‧‧‧中鏈節部
124‧‧‧階差部
125‧‧‧連結片
160‧‧‧銷
170‧‧‧銷孔
δ‧‧‧階差
G,H,I,J‧‧‧圓印
L‧‧‧溝
R‧‧‧圓角部(邊界)
S‧‧‧溝
V‧‧‧傾斜部
U‧‧‧邊界部分
W‧‧‧手指
r‧‧‧半徑
圖1(a)~(c)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2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圖3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 圖。
圖4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連結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6是顯示關於圖3之A-A線之斷面立體圖。
圖7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8(a)~(d)是分別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圖。
圖9(e)~(h)是分別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圖。
圖10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11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12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13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14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1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16(a)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立體圖。(b)及(c)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正面圖。(d)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立體圖。(e)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 正面圖。(f)及(g)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立體圖。
圖17是顯示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圖。
圖18是顯示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立體圖。
圖19是顯示關於圖18之B-B線的部分斷面圖。
圖20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基部的平面圖。
圖21是顯示關於圖20之C-C線的部分斷面圖。
圖22是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23是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24是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2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圖26是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圖27之圖27(a)是鏈節構件之背面側兩端部具有呈曲面狀凹陷之形狀時之朝錶帶寬度方向剪斷之鏈節構件的斷面圖。圖27(b)是圖27(a)之E部的放大圖。圖27(c)是用以說明鏈節構件之背面側兩端部呈曲面狀凹陷之形狀的說明圖。
圖28是顯示連結了圖27(a)之鏈節構件的側面圖。
圖29之圖29(a)、(b)是圖27(a)之鏈節構件成形之模型斷面的說明圖。
圖30之圖30(a)是顯示先行技術的立體圖。圖30(b)是從上方看圖30(a)之先行技術的平面圖。圖30(c)是 從下方看圖30(a)之先行技術的平面圖。
圖31之圖31(a)是顯示先行技術的立體圖。圖31(b)是顯示圖31(a)之先行技術的分解立體圖。圖31(c)是從上方看圖31(a)之先行技術的平面圖。圖31(d)是從下方看圖31(a)之先行技術的平面圖。
圖32之圖32(a)是顯示先行技術且從背面側看的立體圖。圖32(b)是圖32(a)之背面的部分放大立體圖。
圖33是顯示本發明之先行技術的立體圖。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參照各圖式,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就各實施態樣,在相同構成之部分賦與相同的符號,且省略其說明。以下之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是以腕錶用之錶帶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未必限定於腕錶用,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可發揮裝飾用等設計效果的錶帶。又,以下的實施形態中,鏈節構件之形態是以所謂的基塊(base block)、凸形、H形、E形等之數種說明本發明,但亦可適用於其他形態。
(第1實施形態)
圖1(a)~(c)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10的立體圖。圖2是顯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立體圖。
第1實施形態如圖1(a)所示,是構成錶帶1之鏈節構件10的形狀以平面看為概略方形時之基本的實施形態。 將此形狀之鏈節構件10稱為基塊。如圖2所示,本實施態樣是以旋動軸4將複數個鏈節構件10連結成可彼此旋動之錶帶1。鏈節構件10是挖設有溝11M之鏈節構件基部11與板狀構件12所構成。板狀構件12是於鏈節構件基部11之錶帶1的長度方向上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11,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溝11M在表背面,是以朝錶帶長度方向鋪設的方式形成於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內側,在該表背面之間的側部,是以朝上下方向前進的方式形成於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內側。鏈節構件基部11是可捲繞板狀構件12之被捲繞構件。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11之板狀構件12在本實施形態中為1條,但想要設計效果則亦可為複數條。
溝11M的深度通常是作成板狀構件的厚度程度,鏈節構件10之上表面作成鏈節構件基部11與板狀構件12間沒有階差的平面狀。然而,亦可作成從鏈節構件基部11可稍微看到板狀構件12之側面上部,或者亦可作成溝11M之深度比板狀構件12之厚度還深,而從側面看看不到板狀構件12。所謂「嵌入」,是以包含所有以上之3形態的意思使用。板狀構件12使用貴金屬時,反而捲繞有板狀構件12的部分看起來是實心的貴金屬,因此有時候會看到板狀構件12之側面上部。再者,鏈節構件基部11之溝11M亦可僅設置於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之任一面。又,如後述,亦可不在鏈節構件基部11設置溝11M,而是板狀構件12覆蓋全面。
在各鏈節構件10,供旋動軸4朝錶帶之寬度方向 插入的貫通孔5是設置於錶帶之長度方向的兩側2處,且旋動軸4是用以可旋動地與相鄰之鏈節構件10連結。旋動軸4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是以形成為扁平環狀而構成為旋動構件,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形成為以平面看為四角。再者,當板狀構件朝錶帶1之長度方向捲繞時,板狀構件之折返部分之形成曲面的折返軸與貫通孔5相同,朝向錶帶的寬度方向。
錶帶1中,所有的鏈節構件10不必是將板狀構件12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11的構成,只要是板狀構件12捲繞於至少一個之鏈節構件基部11即可。從設計性來看亦可如不相鄰的方式等,適當地在錶帶1中選擇具有板狀構件12之鏈節構件10。本發明中,藉由旋動軸4連結而構成錶帶之構件為鏈節構件,若是使用板狀構件12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11與不捲繞的態樣,則兩者都是該錶帶之鏈節構件。在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鏈節構件基部11具有與相鄰之鏈節構件10對向之側部11a、11b(在此稱為錶帶長度方向之側部)。將板狀構件12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在鏈節構件基部11之側部11a之厚度方向的上端部11d(鏈節構件基部11之表面側之溝11M中之錶帶長度方向的端部)與下端部11e(鏈節構件基部11之背面側之溝11M中的錶帶長度方向的端部)。如前所述,若鏈節構件基部11為不具有溝11M之形狀,則板狀構件12所捲繞之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錶帶長度方向之各自的端部為上端部11d與下端部11e。再者,配置該端部的亦可為側部11b。圖1(a)之例中,於鏈節構 件基部11之側部11a配置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12a、12b,且板狀構件12捲繞成覆蓋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中央部分的4面(表背面及2個側部)。再者,所謂鏈節構件基部11之側部,是指鏈節構件基部11之厚度方向之上端部11d與下端部11e之間的側面。(再者,側部11a、11b為不捲繞板狀構件12之狀態之鏈節構件基部11的側面,但由於圖1(a)是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圖,因此是表示用以顯示板狀構件12之內部之鏈節構件基部11之部位,且以虛線顯示側部與其導線。其他實施形態也相同。)
板狀構件12是構成為:形成為從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側,朝側部11a或11b側彎曲之形狀,而連繫到板狀構件12之至少一端部。板狀構件12之端部是在其端面朝向下表面側或者上表面側的狀態下,配置於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圖1(a)之例中,板狀構件12形成為從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表面側及下表面側朝側部11a側彎曲的形狀,而連繫到兩端部12a、12b。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12a、12b是以其端面12t、12u在朝向下表面側或者上表面側之狀態,配置於上端部11d與下端部11e之間。該等端部12a、12b及端面12t、12u亦可對向配置。關於其他板狀構件之端部的構成於後敘述詳細情況。
將板狀構件12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在鏈節構件基部11之側部的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藉此該彎曲之端部與隔壁連結之鏈節構件對向,藉由連結之鏈節構件之間而隱藏變得難以看出,可得到如實心材之美觀。 又,板狀構件之接縫(板狀構件之兩端部或者一端部位處之部分)位於側部,因此也不會有因捲繞於鏈節構件之板狀構件之端部之掛鉤或毛邊傷害手腕的皮膚,肌膚觸感也良好。
進而,由於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之板狀構件的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是與鏈節構件基部獨自進行,因此可追加各種的設計變化,藉此相較於習知技術可謀求大幅的成本削減。若是實心型之鏈節,僅於鏈節構件之中央部施行鏡面加工會有困難,但本實施形態中,只要在另外的板狀構件12捲繞前筆直延伸的狀態下先進行預先鏡面加工,其後再捲繞即可,加工、組裝作業變得相當容易。而且,可在板狀構件12筆直延伸的狀態下進行的加工不限於鏡面加工,可容易進行各種加工或表面處理。
如此,在手錶錶帶或裝飾錶帶中,必須產生各種的設計效果,由於在鏈節構件基部11與板狀構件12不僅可分別個別進行電鍍、蝕刻,還可進行噴砂的緞紋精整(pearskin-finish)或髮絲紋加工,故可輕易進行加工。藉此,由於可明顯的看到分別個別進行過不同的加工之鏈節構件基部11與板狀構件12的裝飾效果,因此可增加設計性的美觀。而且,由於板狀構件12之接縫位於側部,因此可帶來實心材的高級感。在將板狀構件12嵌入到鏈節構件基部11之前,先進行某種程度的預備成形時,則可簡化組裝。將板狀構件12蝕刻時,若作成可看到基底之鏈節構件基部11之表面加工,可得到格外的設計效果。
亦可於板狀構件12施行如圖1(b)、(c)為例所示之文字16、記號、標記17、圖案等之單數、複數個標示或設計性美觀。圖1(b)、(c)中,是呈凸狀隆起,但當然也可加工成凹狀。加工手段可以壓製加工等使文字16、記號、標記17等隆起為凹凸狀。板狀構件12中,與實心材不同,可容易進行壓製加工。不僅是壓製加工、標示或設計亦可藉由刻印、彫刻、蝕刻、雷射加工等其他而進行,加工處理步驟是在捲繞於基底之鏈節構件11之前,以板狀構件單獨進行加工、處理即可,因此可迅速且容易地進行。
如此,可知使板狀構件與鏈節構件為分開的個體時,可追加各種的設計變化。當然,鏈節構件基部11或板狀構件12亦可不限於不鏽鋼材、鈦材、合成樹脂等材質進行之變化。第1實施形態所述之點基本上與以下所述之實施型態也相同。
(第2實施形態)
圖3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圖4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平面圖。圖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連結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圖6是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立體圖。圖7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第2實施態樣如圖3、4所示,是以旋動軸4將複數個鏈節構件20連結成彼此可旋動的錶帶1。本實施形態是將稱為所謂的凸形之鏈節構件20以相同鏈節構件20群連結之錶帶。鏈節構件20是由鏈節構件基部11與板狀構件12構成。 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鏈節構件基部11具有:中鏈節部3,及挾著中鏈節部3之2個外鏈節部2。中鏈節部3位於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內側,外鏈節部2是位於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外側,如此相鄰之鏈節構件20之間連結。外鏈節部2沿著錶帶之長度方向而從中鏈節部3突出。即,如圖3之立體圖所示,中鏈節部3朝前方突出,兩側之外鏈節部2朝後方突出。如此之鏈節構件20的形狀以平面看並非嚴密的凸形,但在此稱為凸形。又,本實施形態中,鏈節構件基部11是外鏈節部2與中鏈節部3形成為一體者。本實施形態中,將圖3之上述前後方向稱為鏈節構件之「前方」、「後方」。
在作成外鏈節部2朝錶帶之長度方向之後方(第1方向)突出,中鏈節部3相對於外鏈節部2而朝前方(第2方向)突出之形狀時,旋動軸4設置於一對外鏈節部2之各自突出的部分之間。各個中鏈節部3連結成在錶帶之長度方向彼此相鄰,且於構成鏈節構件基部11之各自的中鏈節部3形成有:位於後方之第1側部3a,及位於前方之第2側部3b。板狀構件12之至少一端部是配置於中鏈節部3之第1側部3a,但亦可配置於第2側部3b。圖3如後述之圖6所示,是在中鏈節部3之第1側部3a配置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的例子。
板狀構件12是相對於構成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一部分的中鏈節部3,朝錶帶之長度方向捲繞。再者,當朝錶帶1之長度方向捲繞板狀構件時,板狀構件之折返部之形成曲面的折返軸朝向與連結時之貫通孔5、5’相同之錶帶的寬度方向。本實施形態中,板狀構件12與中鏈節部3之寬度是 相同的,但板狀構件12之寬度可以比中鏈節部3之寬度狹小(參照後述之圖10),亦可設置多條的板狀構件12。此種情況下,在中鏈節部3亦可作成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溝在表背面是形成為在錶帶長度方向上設置,亦可嵌埋板狀構件12(側面當然也有溝)。錶帶1中,不需要在所有的鏈節構件基部11捲繞板狀構件12,只要在至少一個捲繞有板狀構件12即可。
在鏈節構件基部11中之錶帶之寬度方向,設有相鄰之鏈節構件20與旋動軸4貫通之貫通孔5、5’。如圖3所示,貫通孔5設置於外鏈節部2,且貫通孔5’設置於中鏈節部3。構成旋動軸4之旋動軸構件(連結用銷)如圖3所示,從外鏈節部2之貫通孔5通過中鏈節部3之貫通孔5’而插入貫通外鏈節部2之貫通孔5。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相同的鏈節構件20會連結而構成錶帶1。
參照圖32及圖33之先行技術,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之板狀構件的端部存在於鏈節構件之背面,且配置於可辨識板狀構件之接縫的位置。無法得到如實心材之美觀,並且端部之掛鉤或毛邊也會傷害手腕的皮膚。相對於此,如圖5所示,藉由將板狀構件12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在構成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中鏈節部3之側部的厚度方向之上端部3d與下端部3e(參照圖6)之間,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之板狀構件的接縫會被連結之鏈節構件群隱藏而難以辨識,中鏈節部3可得到如實心材的美觀。進而,也不會傷害手腕的皮膚。進而,若板狀構件12與中鏈節部3之寬度相同,即使 在靠近板狀構件12之端部的部分,會有些許力作用於寬度方向,端部附近抵接於外鏈節部2之內側之側部,藉此則不會有板狀構件12之端部朝寬度方向偏離而脫落的情況。圖6是於鏈節構件20之中鏈節部3之後方側(第1方向)的側部3a存在有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作為接縫的情況。另一方面,圖7是於構成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中鏈節部3之前方側(第2方向)之側部3b存在有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作為接縫的情況。
再者,如圖6或圖7所示之前方側的側部3b具有垂直面3s,進而,具有位於該垂直面3s與中鏈節部3之上表面或下表面之間的斜面3p或曲面3q。如此的態樣是斜面3p之上表面側的端部3g或曲面3q之下表面側的端部3h分別為側部3b之上端部與下端部。3p為曲面、3q為斜面的情況也是相同的。
例如,在斜面3p配置板狀構件12之端部時,相較於如圖32及圖33之先行技術,在鏈節構件基部之下表面配置板狀構件之端部的情況,板狀構件之端部變得難以辨識,且具有難以因為端部之掛鉤或毛邊而傷害手腕皮膚的效果。
其理由是配置於如斜面3p之傾斜部分之板狀構件12的端部通常是從斜向辨識,又,位於比上表面更凹陷的部分之故。
但是,板狀構件12之端部配置於垂直面3s者的前述效果較大,故較佳。又,將板狀構件12之端部配置於斜面3p 或曲面3q時,配置於比中鏈節部3之上表面或下表面更靠近垂直面3s之位置者的前述效果較大,故較佳。
如圖6所示,藉由將板狀構件12之端部配置於中鏈節構件3之朝錶帶長度方向凹進之側部3a,即使從錶帶之寬度方向之側部看此部分,也會被外鏈節部2隱藏而難以辨識。又,如圖7所示,藉由將板狀構件12之端部配置在中鏈節部3之朝錶帶長度方向突出之側部3b,相較於圖6所示的態樣,板狀構件12變得容易捲繞,提高組裝性。
在鏈節構件20之中鏈節部3之前方側朝向手錶外殼之安裝部的情況下,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的接縫存在於圖6之中鏈節部3的後方側(第1方向)者,在戴上手錶時,接縫會位於各鏈節構件20中之手錶外殼的相反側,在辨識指針或文字板時,接縫會成為死角而難以看到。
又,此種情況下,如圖5所示,即使是在鏈節構件20之間旋動約30°左右的狀態下,如圖5所示之前方側之中鏈節部3中位於後方側(第1方向)的側部3a藉由從後方側之中鏈節部3中位於前方側(第2方向)之側部3b到背面之間的部分對向而被隱藏。進而,鏈節構件20之間是可旋動約30°以上之角度的連結構造,即使是從圖5之狀態旋動30°以上之角度,圖5所示之前方側之中鏈節部3中位於後方側(第1方向)之側部3a會因為後方側之中鏈節部3中位於前方側(第2方向)之背面對向而被隱藏。因此,藉由在中鏈節部3中之後方側(第1方向)的側部3a配置板狀構件12之端部12a、12b,不論鏈節構件之間的旋動角度, 端部12a、12b都會被隔壁的鏈節構件隱藏。這是因為後方側之中鏈節部3是比連結前方側之中鏈節部3與後方側之中鏈節部3之旋動軸,更朝前方側之中鏈節部3之側部3a突出的鏈節形狀(此種情況是凸形之形狀)。
如此,具有因為相對於手錶外殼之錶帶之安裝方向或鏈節形狀而更難以被辨識之側部,但在中鏈節部3之前方側設置接縫,或在中鏈節部3之後方側設置接縫是可因應於複數鏈節之連結狀況而適當設定。接縫之位置可藉由板狀構件12對於鏈節構件基部11捲繞的方法而適當設定,但主要是設定在連結之隔壁的鏈節構件20或在外鏈節部2等難以從內外辨識之處,都不會傷害手腕皮膚的位置。滿足如此條件之板狀構件之接縫位置會在鏈節構件基部之側部3a或者3b中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
至今研究開發的結果,複數鏈節之連結狀況與接縫之辨識狀況的關係得到以下的結果。鏈節構件20為凸形,且板狀構件12之端部位於中鏈節部3中之後方側的側部3a時,包含板狀構件12之厚度之鏈節構件的厚度在3mm到5mm左右的範圍內,連結時,捲繞於中鏈節部之板狀構件12之表面與捲繞於隔壁中鏈節部3之板狀構件12之表面之相互間的間隙總共在2mm以下時,可知即使在如圖5旋動之狀態下斜看時,後方側之中鏈節部3會妨礙到捲繞於前方側之中鏈節部3之板狀構件12之端部的辨識,簡單地讓接縫變得無法辨識。
板狀構件12是形成為從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表 面或者下表面側朝側部側彎曲的形狀,而構造成連繫到板狀構件12之至少一端部。板狀構件12之端部是其端面在朝向下表面側或者上表面側之狀態下,配置於中鏈節部3中之側部的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圖6之例中,板狀構件12形成為從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表面側及側面側朝側部3a側彎曲的形狀,連繫到兩端部12a、12b。板狀構件12之端部12a、12b在其端面12t、12u朝向下表面側或者上表面側之狀態下,配置於上端部3d與下端部3e之間。亦可使該等端部12a、12b及端面12t、12u對向配置。其次,就板狀構件12往鏈節構件基部11之捲繞方式說明其詳細情況。再者,為了容易理解形成於板狀構件12之部位,端面12t、12u也圖示於之後說明所使用的圖8(a)。
圖8(a)~(d)分別為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圖。圖9(e)~(h)分別為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圖。
其次,板狀構件12朝錶帶1之長度方向往鏈節構件基部11的方式有圖8、9之(a)~(h)之各種實施形態。當然捲繞方式也不會僅限定於該等方式。再者,鏈節構件基部11是第1實施形態之形狀或如圖2實施形態所示由中鏈節部3與外鏈節部2構成,及在後述之第3實施形態以後所說明之形狀者,但在此的說明可適用於各實施形態中之形狀。
在此說明例示的是構成第2實施形態中之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一部分的中鏈節部3,符號使用11。
圖8(a)是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22、22’配置 於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時,板狀構件12往鏈節構件基部11捲繞的方式。關於板狀構件12之嵌合部於後以圖16敘述。在此,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22、22’分別為直線狀且沒有後述之嵌合部的情況。
圖8(b)、(c)是將板狀構件12中至少一端部22配置於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時,板狀構件12往鏈節構件基部11捲繞的方式。圖8(b)的態樣中,一端部22與另一端部22’會重疊,而另一端部22’會隱藏在板狀構件12之內側,双方存在於1個側部。圖8(c)的態樣中,一端部22露出於板狀構件12之外側,但另一端部22’配置於另外的側部,而隱藏在覆蓋該部分之板狀構件12的內側。將板狀構件12中至少一端部22配置於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但如圖8(b)、(c)所示,另一端部22’隱藏於板狀構件12之內側,而無法辨識。另一端部22’不受限於該等形態,只要是配置在無法辨識或者難以辨識的位置即可。
圖8(d)是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22、22’配置於一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的態樣,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22、22’(內側分別刨削成斜面)嵌埋於斷面梯形形狀之側部的溝21。兩端部之各個內側刨削成斜面,因楔塞作用被推入(壓入)時,兩端部22、22’之緊密接合可容易進行,兩端部難以脫離。
圖9(e)是將板狀構件12之各自的端部22、22’覆蓋成脫離一側部與另一側部之斜面的態樣。
圖9(f)是將板狀構件12之各自的端部22、22’插入而埋進一側部與另一側部之溝21、21的態樣。
圖9之(g)是將上下2片板狀構件12、12’對鏈節構件基部11從上下覆蓋,使各自的端部22、22’對向,插入而嵌埋於一側部與另一側部之溝21、21的態樣。
圖9之(h)是將上下2片板狀構件12、12’對鏈節構件基部11從上下使各自之端部22、22’與圖8(d)同樣地壓入而嵌埋於一側部與另一側部之斷面梯形形狀之溝21、21的態樣。再者,圖9之(g)、(h)中,令覆蓋上表面側之板狀構件為第1板狀構件12,令覆蓋下背面側之板狀構件為第2板狀構件12’。
圖9之(g)、(h)中,第1板狀構件12之端部與第2板狀構件12’之端部在側部,將端部22、22’放入鏈節構件基部11之溝21,成L形而對向。第1板狀構件12之端部與第2板狀構件12’之端部若彼此以黏合或熔接連接,亦可為平直的。再者,亦可以黏合或熔接將板狀構件12之端部直接固定於鏈節構件基部11。
圖10~1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中的板狀構件12之各種捲繞方式的立體圖。側部、上端部、下端部、溝等之符號與導線僅以必須說明的圖10圖示,為了使圖不會太複雜,圖10~12、圖14、圖15中則省略。
板狀構件12可相對於中鏈節部3或者外鏈節部2朝錶帶之長度方向、寬度方向、或者兩方向捲繞。在本發明之側部也未必僅是配置於錶帶的長度方向。
圖10之實施形態是板狀構件12與中鏈節部3之寬度相同,與圖3之態樣不同,是使板狀構件12以比錶帶之寬度方向之中鏈節部3的全寬度還短的方式捲繞於中鏈節部3的形態。
圖11之實施形態為圖3與圖10之折衷型,使板狀構件12在一部分之中鏈節部3中以比錶帶之寬度方向之中鏈節部3之全寬度還短的方式捲繞於中鏈節部3,其他部分之中鏈節部3中,則作成使板狀構件12與中鏈節部3的寬度相同之態樣的形態。圖11所圖示之例中,板狀構件12在錶帶之寬度方向的長度是中鏈節部3不從外鏈節部2突出的部分較短,中鏈節部3從外鏈節部2朝錶帶之長度方向突出之部分較長。
圖12之實施形態是將板狀構件12不捲繞於中鏈節部3,而朝錶帶之長度方向捲繞於兩側或者單側之外鏈節部2之態樣的形態。當然,亦可將板狀構件12捲繞於外鏈節部2與中鏈節部3兩者。
圖13之實施形態是將板狀構件12朝錶帶之寬度方向捲繞於中鏈節部3之態樣的形態。圖13所圖示之例中,板狀構件12捲繞於中鏈節部3從外鏈節部2朝錶帶之長度方向突出之部分位於錶帶寬度方向的溝3M。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配置於中鏈節部3之寬度方向的側部3f。如此,將板狀構件12捲繞於中鏈節部3之錶帶寬度方向時,為了捲繞板狀構件12而形成於鏈節構件基部11之表面側與背面側之溝3M在寬度方向的端部為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端部3d與下 端部3e。又,在中鏈節部3不具有溝3M之形狀時,則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中鏈節部3之上表面與下表面在錶帶寬度方向之各自的端部為上端部3d與下端部3e。上端部與下端部之位置也與外鏈節部之情況相同。
圖14之實施形態與圖13之態樣不同,是於兩側或者單側之外鏈節部2朝錶帶之寬度方向捲繞板狀構件12時的形態。如圖14所示之例中,在外鏈節部2從中鏈節部3朝錶帶之長度方向突出之部分捲繞有板狀構件12。
圖15之實施形態是將板狀構件12朝錶帶之長度方向與錶帶之寬度方向兩者呈十字形捲繞於中鏈節部3時的形態。板狀構件12形成為十字形狀。再者,亦可於外鏈節部2以十字形之板狀構件捲繞。圖15之例中,中鏈節部3從外鏈節部2朝錶帶之長度方向突出之部分是朝錶帶之寬度方向捲繞有板狀構件12。
圖13~15的態樣中,捲繞於鏈節構件之板狀構件的接縫因連結之鏈節構件群而配置於難以被辨識的位置。即,若是圖13之實施形態,則板狀構件12之端部與連結之隔壁鏈節構件之外鏈節部2在錶帶寬度方向之內側的側部對向,藉此可隱藏板狀構件之接縫。又,若是圖14之實施形態,則板狀構件12之端部與連結之隔壁鏈節構件之中鏈節部3在錶帶寬度方向之外側的側部對向,藉此隱藏板狀構件之接縫。圖15之態樣之錶帶之長度方向之板狀構件12的端部與實施形態2同樣,配置於後方,隱藏於連結之隔壁鏈節構件之中鏈節部3,錶帶之寬度方向之板狀構件12 的端部與圖13之實施形態的情況同樣配置於前方,而隱藏於連結之隔壁鏈節構件的外鏈節部2。
圖13~圖15之態樣是藉由限制相鄰之鏈節構件20彼此的旋動範圍,即使從錶帶寬度方向之側部辨識錶帶,板狀構件12之端部也可藉由與其相鄰之外鏈節部3或者中鏈節部2而經常隱藏而難以辨識。進而,圖15之態樣是相較於在鏈節構件基部11之表面施行直接裝飾加工的情況,可容易賦予如十字形狀之複雜的裝飾。
又,如圖12,朝外鏈節部2之錶帶的長度方向捲繞板狀構件12時,宜將板狀構件12之端部配置於外鏈節部2不從中鏈節部3朝錶帶之長度方向突出之側部。此種情況下,連結於圖12之前方側之鏈節構件(未圖示)的外鏈節部比通過圖12所示之中鏈節部3之貫通孔的旋動軸朝接縫側突出。藉此,與圖5所說明的情況同樣,從該突出之隔壁外鏈節部之側部到背面間之任一部分成為與接縫對向的狀態。因此,不論鏈節構件之間的旋動狀態,板狀構件12之接縫會被隱藏。
圖16(a)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立體圖。同圖(b)及(c)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正面圖。同圖(d)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立體圖。(e)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正面圖。同圖(f)及(g)是顯示板狀構件之嵌合部的立體圖。該等圖為僅板狀構件12的立體圖,鏈節構件基部11之顯示則予以省略。
圖16(a)在鏈節構件基部(未圖示)之側部中 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以楔型之嵌合部13、14互相嵌合,而可防止鏈節構件20往厚度方向分開。若可防止往厚度方向分開,形成於板狀構件之兩端部之各個嵌合部可採用可任意嵌合之形狀而可以兩端部不互相重疊。圖16(a)中,楔型採用圖16(b)。將板狀構件12從筆直的狀態彎曲成圖16所示之形狀而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11後,通常在板狀構件12產生回彈,而在兩端部之接縫發生離縫。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以楔型之嵌合部13、14互相嵌合時,可防止因為如此之回彈的離縫。又,若是楔型,即使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分開的張力或扭曲產生作用也不會因楔塞作用而分開。
板狀構件之兩端部在以嵌合部13、14彼此嵌合之狀態下,於兩端部之其中一者(或者双方)形成了間隙部15。在將板狀構件12捲繞嵌合於鏈節構件基部11後,在施加過鏡面加工等之板狀構件12的表面發生損傷等時,需要將板狀構件12拆下更換等之修正處理。間隙部15是為了將嵌合部13、14從間隙部15撬開,而將板狀構件12從鏈節構件基部11撥開而設置的。其中,雖然是以圓弧所形成的間隙部,但未必限定於此。如圖16(c),亦可將嵌合部13、14之直線兩端部相互分開而形成間隙部15。又先做成在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之內面形成斜面而可於鏈節構件基部11之側部與斜面之間插入刮片等之前端時,在將嵌合部13、14撬開時是比較容易進行的,故有利。
圖16(d)的態樣中,如圖16之(e)所圖示,嵌 合部13、14是形成為如相嵌拼圖的形狀。在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的一部分形成有間隙部15。其他嵌合部13、14的形狀亦可為鑰匙狀。即使是將板狀構件12之勘合部作成如此的形狀,不只可防止因為回彈而造成之兩端從鏈節構件基部11之離縫,同時還可防止扭曲或拉伸造成的隆起。圖16(f)的態樣中,嵌合部13、14形成為如波形的形狀。嵌合部13、14形成朝寬度方向嵌合而不朝錶帶之厚度方向嵌合之形狀。因此,在此種情況下,可防止錶帶寬度方向中之兩端的偏位。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藉由黏合等而彼此固定,或者固定於鏈節構件基部11。在此種情況下也是在兩端部之一部分形成間隙部15,並於此插入刮片等,藉由剝除黏合等而將嵌合部13、14撬開。圖16(g)之態樣中,嵌合部13、14之兩端面形成斜面。此種情況下,嵌合部13、14不朝錶帶之厚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嵌合,而是嵌合成嵌合部14之斜面將勘合部13之斜面壓抵於鏈節構件基部11側而不朝隔壁鏈節構件突出。與圖16(f)之情況相同,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是藉由黏合等而固定,並且於兩端部之一部分形成有間隙部15,以剝除黏合而撬開。進而,在面向嵌合部14之內部方向的斜面可勾住刮片等之前端部,因此在將嵌合部13、14撬開時有效。
將板狀構件12捲繞而固定在鏈節構件基部11時,若是不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形成為嵌合形狀時,可活用壓入、真空密接、黏合、歛合、磁力接合、螺絲固定等。又,也可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以雷射等熔接。若是圖8、 9(a)~(h)之態樣,或如圖16(a)~(g)之將板狀構件12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11時,可以預先將板狀構件12成形為容易捲繞的形狀,藉此可極為無垢地進行將板狀構件12捲繞的加工步驟。
圖16(a)~(e)所示之嵌合部13、14亦可形成為彼此是雌雄關係的相反形狀。
圖16(a)~(e)所示之例中,配置於鏈節構件基部11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側的嵌合部14為凸形,配置於鏈節構件基部11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下側的嵌合部13為凹形。
若是嵌合部13、14彼此形成為雌雄關係為相反形狀,則配置於鏈節構件基部11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側的嵌合部14為凹形,配置於鏈節構件基部11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下側的嵌合部13為凸形。
形成於圖16(a)~(e)所示之凸形之嵌合部14在鏈節構件基部11的寬度方向上,朝下表面側突出之部分的長度比其左側或者右側不突出之部分的長度還長。此種形狀的情況是接縫之中央部分變長,而此位於較靠近鏈節構件基部11中位於下表面的位置。
相對於此,將圖16(a)~(e)所示之嵌合部13、14形成為彼此雌雄關係為相反形狀時,長度變長之接縫的中央部分位於靠近鏈節構件基部11之上表面側的位置。因此,如圖16(a)~(e)所示,藉由將嵌合部14與嵌合部13分別形成為凸形及凹形,相較於形成為與其相反的形狀的態樣,可使接縫更不明顯。
圖17是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圖。圖18是關於圖3之A-A線的斷面立體圖。圖19是關於圖18之B-B線的部分斷面圖。圖20是顯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基部的平面圖。圖21是關於圖20之C-C線的部分斷面圖。
圖17是顯示藉由外鏈節部2與中鏈節部3而形成於鏈節構件基部11的階差δ。階差δ之深度通常是作成板狀構件12之厚度程度,鏈節構件20的上表面作成鏈節構件基部11與板狀構件12間沒有階差的平面狀。然而,亦可作成可從鏈節構件基部11稍微看到板狀構件12之側面上部,或者階差δ之深度比板狀構件12之厚度還深,以側面看無法看到板狀構件12之側面上部。於板狀構件12使用貴金屬時,反而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部分看起來像是實心的貴金屬,因此有時候會看到板狀構件12之側面上部。不論是哪一種,皆可作成只有板狀構件12的下表面無法從側面看。
通常,以壓製加工或鍛造製造使外鏈節部2與中鏈節部3一體化之鏈節構件基部11時,外鏈節部2與中鏈節部3之邊界R會形成圓角部R(也就是所謂的R部)。因此,板狀構件12之下表面之角部等會碰到該R部,而朝圖19之箭頭方向捲起,使邊界之精加工惡化。
為了防止如此捲起的狀況,沿著外鏈節部2與中鏈節部3之邊界,而於中鏈節部3之表背兩面形成溝S。溝L從錶帶之側面看,宜為可被外鏈節部2隱藏之程度的長度。藉此,如圖21所示,藉由溝S,板狀構件12之下表面的角部不會碰到外鏈節部2與中鏈節部3之邊界,不會發生如圖19 之捲起。
(第3實施形態)
圖22是顯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
第3實施態樣如圖22~24所示,是將由2種鏈節構件30、40構成之複數個鏈節構件彼此可旋動地連結之錶帶1。本實施形態是將稱為所謂的H形之鏈節構件30透過連結於其之鏈節構件40而以旋動軸4連結成可旋動。鏈節構件30具有:中鏈節部3、挾著中鏈節部之2個外鏈節部2、及捲繞於中鏈節部3之板狀構件12。中鏈節部3與外鏈節部2構成鏈節構件基部11。中鏈節部3位於錶帶之寬度方向之內側,外鏈節部2以位於錶帶之寬度方向之外側的方式使鏈節構件30與鏈節構件40連結。外鏈節部2是從中鏈節部3朝錶帶長度方向之前後兩方突出,而鏈節構件基部11及鏈節構件30以平面看構成為H形。在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中鏈節部3具有與相鄰之鏈節構件40對向之側部3a、3b。將板狀構件12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於中鏈節部3之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圖22所示之例中,將板狀構件12之兩方之端部配置於中鏈節部3之側部3a的上端部3d與下端部3e之間。再者,在圖22所示之例中,將配置於中鏈節部3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側與下側之板狀構件12的兩端部分別形成為凹形與凸形,但當然亦可將該兩端部形成為與圖22相反的凹凸形。
捲繞於中鏈節部3之板狀構件12與中鏈節部3之 錶帶寬度方向為相同寬度,但亦可較短,做成如圖10之中鏈節部3。本實施形態中,中鏈節部3之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11的板狀構件12是1條,但會想要設計效果則可為複數條。關於板狀構件12之各種捲繞方式的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
第1、2實施形態是連結同一鏈節構件而構成錶帶1,但如圖23所示,第3實施形態中,是將由2種鏈節構件30、40構成之複數個鏈節構件可彼此旋動地連結之錶帶1。第3實施形態之連結於鏈節構件30之鏈節構件40的形狀從平面看為概略四角形。圖22之型態中,板狀構件12不捲繞於鏈節構件40,而是將鏈節構件基部作為鏈節構件使用。亦可在鏈節構件40使用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圖1(a)之第1實施形態之基塊,板狀構件12捲繞之鏈節構件40與板狀構件12捲繞之鏈節構件40考慮到錶帶1之設計效果,亦可採用任一者。如第3實施形態所看到的,在其他實施形態中亦可未必只是連結同一鏈節構件構成錶帶1,亦可任意地選擇適當連結之鏈節構件。
各鏈節構件30、40設置貫通孔5、5’,而可讓旋動軸4朝錶帶之寬度方向貫通而插入相鄰之鏈節構件30、40。如圖22所示,貫通孔5設置於鏈節構件30之外鏈節部2,貫通孔5’設置於鏈節構件40’。構成旋動軸4之旋動軸構件(連結用銷)是以從鏈節構件30之外鏈節部2之貫通孔5通過鏈節構件40之貫通孔5’,而貫通鏈節構件30之外鏈節部2的貫通孔5的方式插入。
以上之鏈節構件40不存在外鏈節部,但如圖24所示,亦可為鏈節構件40’具有中鏈節部3’與挾著中鏈節部之2個外鏈節部2’的型態。中鏈節部3’位於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內側,外鏈節部2’位於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外側,連結鏈節構件30與鏈節構件40’。外鏈節部2’之錶帶之長度方向的長度比中鏈節部3’短,中鏈節部3’沿著錶帶之長度方向從外鏈節部2’朝錶帶長度方向的前後兩方突出。在此情況下,亦可為板狀構件12捲繞於中鏈節部3’,又,亦可為不捲繞。
本實施形態中,亦可藉由將板狀構件12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於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之板狀構件之接縫藉由連結之鏈節構件群而難以辨識,可得到如實心材之美觀。又,板狀構件之接縫位於側部,因此也不會有因為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之板狀構件之端部之掛鉤或毛邊而傷害手腕皮膚,肌膚觸感也良好。
(第4實施形態)
圖25是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的立體圖。圖26是顯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的平面圖。
第4實施態樣如圖25、26所示,可將複數個鏈節構件50以旋動軸4連結成彼此可旋動之錶帶1。本實施形態是將稱為所謂的E形之鏈節構件50以相同的鏈節構件50群連結之錶帶。複數個鏈節構件50分別是第1鏈節部6相對於第2鏈節部7朝錶帶之長度方向之第1方向(圖25之前方)突出,第2鏈節部7相對於第1鏈節部6朝與第1方向為相反側之 第2方向(圖25之後方突出之形狀。1個鏈節構件50中,第1鏈節部6、第2鏈節部7、第1鏈節部6、第2鏈節部7、第1鏈節部6與圖18同樣形成為一體,構成1個鏈節構件基部11。板狀構件12是以覆蓋全面的方式捲繞於第2鏈節部7。關於板狀構件12之各種捲繞方式的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
各鏈節構件50設有貫通孔5、5’,可使旋動軸4朝錶帶之寬度方向貫通而插入相鄰之鏈節構件50。如圖25所示,貫通孔5設置於鏈節構件基部11中之第1鏈節部6的突出部分,貫通孔5’設置於鏈節構件基部11中之第2鏈節部7的突出部分。構成旋動軸4之旋動軸構件從鏈節構件50之第1鏈節部6之貫通孔5通過構成相鄰之鏈節構件50之第2鏈節部7的貫通孔5’,而通過第1鏈節部6之貫通孔5,並通過構成相鄰之鏈節構件50的第2鏈節部7之貫通孔5’,達到第1鏈節部6之貫通孔5。在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第2鏈節部7具有與構成相鄰之鏈節構件基部11之第2鏈節部7的側部7a、7b(稱為錶帶長度方向之側部)。將板狀構件12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於第2鏈節部7之側部7a、7b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7d與下端部7e之間。圖25所示之例中,將板狀構件12之兩端部配置於側部7a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7d與下端部7e之間。再者,圖25所示之例中,將配置於第2鏈節部7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側與下側之板狀構件12的兩端部分別形成為凹形與凸形,但當然亦可形成為與圖25相反的凹凸形。
以上所述之第4實施形態中,鏈節構件基部11由3 列之第1鏈節部6與2列之第2鏈節部7構成。不限定於此,鏈節構件基部11之構成亦可為4列之第1鏈節部6與3列之第2鏈節部7,亦可為n列之第1鏈節部6與n-1列之第2鏈節部7(可是n為3以上之整數)。即,第4實施形態是捲繞有板狀構件12之鏈節構件基部具有n列之第1鏈節部6與n-1列之第2鏈節部7,且在錶帶之長度方向中之第1方向上從第2鏈節部7突出之第1鏈節部6,及在與第1方向為相反側之第2方向g上從第1鏈節部6突出之第2鏈節部7是交互地配置於前述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形狀。
本實施形態中,也是藉由將板狀構件12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於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之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之板狀構件的接縫藉由連結之鏈節構件群而變得難以辨識,可得到如實心材之美觀。又,板狀構件之接縫位於側部,因此不會因為捲繞於鏈節構件基部之板狀構件之端部的掛鉤或毛邊而傷害手腕皮膚,肌膚觸感也良好。
圖27(a)是朝鏈節構件之背面側兩端部具有呈曲面狀凹陷之形狀時之錶帶寬度方向切斷之鏈節構件的斷面圖。圖27(b)是圖27(a)之E部的放大圖。圖27(c)是用以說明鏈節構件之背面側兩端部呈曲面狀凹陷之形狀的說明圖。圖28是連結圖27(a)之鏈節構件的側面圖。圖29(a)、(b)是圖27(a)之鏈節構件成形之模型斷面的說明圖。
其次,參考以圖3、圖27(a)~(c)、圖28為例, 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20之背面側兩端部的傾斜部V具有呈曲面狀凹陷之斷面形狀時的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中,外鏈節部2之背面側兩端部形成為呈半徑r之圓弧狀凹陷的斷面形狀。圖27(a)、(b)之呈曲面狀凹陷的斷面形狀是仿效製圖記號之R,以下也稱為「逆R部形狀」。其他部分則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如圖28所示,逆R部形狀不限定為在錶帶長度方向上傾斜部V之寬度固定或固定之逆R部形狀,亦可形成為在錶帶長度方向上,傾斜部V之寬度或逆R部形狀有變化。
構成習知之錶帶的鏈節構件,是使用於其背面側兩端部不形成傾斜部V,鏈節構件之背面、側面相交之角部接近稜角的形狀。使用如此形狀之鏈節構件的錶帶是鏈節構件之背面、側面相交的角部會觸碰到肌膚而產生不舒服感,且被角部壓抵之肌膚會凹陷而留下角部的痕跡。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在手腕戴著錶帶的狀態下,外鏈節部20中之背面側兩端部之傾斜部V的部分會與肌膚分離,稜角部位不會觸碰到肌膚。而且,對於經常觸碰到錶帶的手腕,外鏈節部2之背面接觸到手腕的接觸面積減少。藉此,可減少對錶帶碰到之肌膚的負擔。再者,為了更為減少對錶帶碰到肌膚的負擔,宜在鏈節構件20會觸碰到肌膚之處不形成稜角形狀之部位。因此,如圖27(b)所示,外鏈節部2之背面與傾斜部V之邊界部分U形成為不從外鏈節部2之背面突出而圓滑的曲面。又,如圖27(c)所看到的,以手指W觸碰到鏈節構件之外鏈節部2之背面側兩端部時,手 指的前端適合凹形之逆R部形狀之部分,而無接觸時之違和感,提升觸感。相對於此,也存在如專利文獻7或專利文獻8所記載,鏈節構件背面側之兩端部以直線狀之錐形所構成之習知技術的錶帶。如此的錶帶是以手指W接觸錐形部分時,手指與錐形部分會點接觸,或者以手指之表面的一部變形為平面形狀的狀態接觸錐形部分。因此,該等錶帶無法得到以手指W接觸逆R部形狀之部分時所感受到的適合感。進而,如該等習知技術之錶帶,將逆R部形狀之部分作成直線狀之錐形時,對鏈節構件藉由切削及研磨而加工成錐形。因此,該等習知技術之錶帶對於錐形之加工,修整需要2~3個步驟,研磨需要1~2個步驟。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逆R形狀的情況是,可藉由壓製加工,將逆R形狀之部分以壓製1個步驟進行加工。
針對以模具作成的壓製成型形成外鏈節部2時,逆R部形狀之部分的形成進行說明。如圖29所看到的,模型本身是形成為形狀K(轉印逆R部形狀的形狀),其目的是從成型之階段作成逆R部形狀。又,關於圖29(a)之圓印G、H之部分,除了壓製成型之特性之外,假設如圖29(b)之圓印I、J之部分,即使模型側未成為角落部R,在外鏈節部2也會形成些許的角落部R。但,為了作成想要的形狀,如圖29(a)之圓印G、H之部分,模型必須具有如目標值的角落部R。本實施形態之外鏈節部2之背面側兩端部的加工當然並不限定於壓製成型者,但是壓製成型者在加工成本、加工時間之削減上較佳。
又,本實施形態中,形成為呈半徑r之圓弧狀凹陷之斷面形狀,但未必限定於此,傾斜部V之斷面形狀亦可作成呈任意之曲面狀凹陷的斷面形狀。即,本實施形態是以旋動軸將複數個鏈節構件連結成彼此可旋動的錶帶,且特徵在於在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中,在複數個鏈節構件之各個背面,形成為從鏈節構件之內側朝側面厚度漸漸地變薄之形狀的傾斜部V是跨錶帶之長度方向而設置,傾斜部V之斷面形狀呈曲面狀凹陷的形狀。進而,亦可將背面與傾斜部V之邊界部分U(參照圖27(b))形成為不從背面突出之圓滑的曲面。本實施形態不僅可適用於第2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20,可適用於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基塊型之上述各實施形態。例如,若將本實施型態適用於該基塊型之鏈節構件時,可將鏈節構件基部11之背面中之錶帶寬度方向的兩端形成為逆R部形狀。進而,將本實施形態適用於各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時,則各實施形態之鏈節構件不論板狀構件12之有無,皆可適用於未捲繞有板狀構件12的鏈節構件。
再者,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內,在上述實施形態加上各種變更。即,實施形態所舉出之具體構成不過只是一例,可適當變更。
2‧‧‧外鏈節部
3‧‧‧中鏈節部
3a‧‧‧第1側部
3b‧‧‧第2側部
11‧‧‧鏈節構件基部
12‧‧‧板狀構件
12a,12b‧‧‧兩端部
20‧‧‧鍊節構件

Claims (14)

  1. 一種錶帶,是以旋動軸將複數個鏈節構件連結成可彼此旋動的錶帶,其特徵在於:前述複數個鏈節構件之至少一個具有:板狀構件、及該板狀構件可捲繞之被捲繞構件,前述被捲繞構件具有與相鄰之鏈節構件對向之側部,且將前述板狀構件中之至少一端部配置在前述側部中位於厚度方向的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錶帶,其中前述板狀構件是將兩端部配置於前述側部之厚度方向的上端部與下端部之間。
  3. 如請求項1或2之錶帶,其中前述板狀構件具有形成為從前述被捲繞構件之上表面或者下表面側朝前述側部方向彎曲之形狀,且連接到前述至少一端部的部分。
  4. 如請求項3之錶帶,其中前述板狀構件是使前述兩端部對向配置。
  5. 如請求項4之錶帶,其中前述板狀構件於前述板狀構件之兩端部形成有可彼此嵌合之嵌合部,以防止前述鏈節構件往厚度方向分離。
  6. 如請求項5之錶帶,其中形成於前述板狀構件之兩端部之各個嵌合部為前述兩端部可彼此不重疊地嵌合的形狀。
  7. 如請求項6之錶帶,其中前述板狀構件之兩端部在彼此 嵌合之狀態下,於前述兩端部之一部分形成有間隙部。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錶帶,其中前述被捲繞構件具有:中鏈節部、及挾持該中鏈節部之2個外鏈節部,前述被捲繞構件是以前述中鏈節部位於前述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內側,前述外鏈節部位於前述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外側的方式,與相鄰之鏈節構件連結,前述外鏈節部沿著前述錶帶之長度方向從前述中鏈節部突出,將前述板狀構件相對前述中鏈節部或者前述外鏈節部朝前述錶帶之長度方向、寬度方向、或者兩方向捲繞。
  9. 如請求項8之錶帶,其中捲繞有前述板狀構件之被捲繞構件是對前述中鏈節部固定前述外鏈節部,在前述一對外鏈節部之間,或者從前述外鏈節部突出之前述中鏈節部,具有以前述錶帶之寬度方向為軸方向的旋動軸,捲繞有前述板狀構件之被捲繞構件是藉由前述旋動軸而與相鄰之鏈節構件連結,前述相鄰之鏈節構件不論其旋動位置,與配置前述板狀構件中之至少一端部的前述中鏈節部或者前述外鏈節部之側部對向,而前述端部隱藏於前述相鄰之鏈節構件。
  10. 一種請求項9之錶帶,其中前述複數個鏈節構件之各個具有被捲繞構件,該被捲繞構件是如下的形狀:相對於 前述中鏈節部,前述外鏈節部朝前述錶帶之長度方向之第1方向突出,前述中鏈節部相對於前述外鏈節部,朝與前述第1方向為相反側的第2方向突出,前述旋動軸設置於前述一對外鏈節部之間,各個中鏈節部是在前述錶帶之長度方向上彼此相鄰地連結,構成前述被捲繞構件之各個中鏈節部形成有:位於前述第1方向之第1側部、及位於前述第2方向之第2側部,前述板狀構件中之前述至少一端部配置於前述中鏈節部之前述第1側部。
  11.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錶帶,其中前述被捲繞構件具有n列之第1鏈節部與n-1列之第2鏈節部(但n為3以上之整數),朝前述錶帶之長度方向上之第1方向從前述第2鏈節部突出之第1鏈節部、及朝與前述第1方向為相反側之第2方向從前述第1鏈節部突出之第2鏈節部是交互配置在前述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形狀。
  12.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錶帶,其中在前述被捲繞構件之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之至少任一面上,於前述錶帶之寬度方向的內側形成溝,且前述板狀構件捲繞成嵌埋於前述溝。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錶帶,其中前述板狀構件具有覆蓋前述被捲繞構件之表面側之第1板狀構件、及 覆蓋前述被捲繞構件之背面側之第2板狀構件,且前述第1板狀構件之2個端部與前述第2板狀構件之2個端部是互為對向。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錶帶,其中前述板狀構件之至少一端部是嵌埋於形成在前述中鏈節部之側部的溝。
TW104134385A 2014-10-30 2015-10-20 Belt pieces TWI598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1931 2014-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0412A true TW201620412A (zh) 2016-06-16
TWI598059B TWI598059B (zh) 2017-09-11

Family

ID=55857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4385A TWI598059B (zh) 2014-10-30 2015-10-20 Belt piece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2303B2 (zh)
JP (1) JP6611725B2 (zh)
CN (1) CN106998863B (zh)
TW (1) TWI598059B (zh)
WO (1) WO20160679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9209B2 (en) * 2015-07-15 2020-08-04 Smith Blanc Watch band
EP3338586B1 (fr) * 2016-12-20 2019-11-13 Montres Jaquet Droz SA Bracelet d'horlogerie ou de bijouterie
JP2021137447A (ja) * 2020-03-09 2021-09-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駒、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JP7205525B2 (ja) * 2020-08-27 2023-01-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駒、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CN112705870B (zh) * 2020-12-26 2022-07-12 深圳市鸿亨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一种链节拼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2684A (en) * 1956-01-31 Improved stop means
US1520186A (en) * 1924-03-20 1924-12-23 Kestenman Brothers Mfg Co Expansible metal band
US1808140A (en) * 1928-10-23 1931-06-02 Kestenman Bros Mfg Co Flexible strap, band, or linkage
US1720235A (en) * 1928-11-15 1929-07-09 Gemex Co Chain
US1854857A (en) * 1930-02-13 1932-04-19 Gemex Co Chain
US2457275A (en) * 1946-04-16 1948-12-28 Ritter Saul Tubular link construction
DE2133008A1 (de) * 1971-07-02 1973-01-18 Rodi & Wienerberger Ag Gliederband
JPS5216773Y2 (zh) * 1971-07-15 1977-04-15
GB1472632A (en) * 1974-06-27 1977-05-04 Universal Mfg Co Ltd Bracelets eg watch bracelets
JPS5630255Y2 (zh) * 1979-01-17 1981-07-18
JPS5834466Y2 (ja) 1979-06-23 1983-08-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表示装置
JPS638248Y2 (zh) * 1979-09-13 1988-03-12
JPS5683212U (zh) * 1979-11-30 1981-07-04
JPS5929543Y2 (ja) * 1981-12-26 1984-08-24 株式会社バンビ 板巻き時計バンド
JPS595368U (ja) 1982-07-05 1984-01-13 中村 洋一 切り欠きを入れた回数券
JPS5929543U (ja) 1982-08-12 1984-02-23 株式会社コロナ 燃焼装置
JPS5934610U (ja) 1982-08-30 1984-03-03 都南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時計バンド
JPS6097012U (ja) * 1983-12-09 1985-07-02 株式会社バンビ 時計バンド
JPS62493U (zh) 1985-06-20 1987-01-06
JPS6266503U (zh) * 1985-10-16 1987-04-24
KR870001774B1 (ko) 1985-08-08 1987-10-10 오리엔트 도께이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장신용 밴드의 결합편
JP2938110B2 (ja) * 1990-01-31 1999-08-23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バンド
JPH0725139Y2 (ja) 1990-05-25 1995-06-07 日本電熱株式会社 温度制御装置を備えた調理器用プラグ
JPH1170010A (ja) * 1997-06-27 1999-03-16 Ageo Seimitsu Kk 板巻きバンドの駒の連結構造
JPH11192111A (ja) * 1997-12-29 1999-07-21 Casio Comput Co Ltd バンド
KR20010024631A (ko) 1998-09-17 2001-03-26 하루타 히로시 띠모양 장신구에 있어서의 블록과 연결 기구의 고정 구조,연결 핀 및 블록의 구조
JP2001008716A (ja) 1999-04-26 2001-01-16 Nihon Seimitsu Co Ltd バンドの駒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バンド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バンドの駒構造
JP2002186508A (ja) * 2000-12-22 2002-07-02 Four Creators:Kk バンド
JP2003009916A (ja) * 2001-06-29 2003-01-14 Four Creators:Kk バンド
JP4165799B2 (ja) * 2002-05-08 2008-10-15 シチズン東北株式会社 バンドとこのバンドとケースの連結構造
JP6044267B2 (ja) * 2012-10-30 2016-12-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及び時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67912A1 (ja) 2017-08-17
JP6611725B2 (ja) 2019-11-27
TWI598059B (zh) 2017-09-11
US20170311685A1 (en) 2017-11-02
CN106998863A (zh) 2017-08-01
CN106998863B (zh) 2020-04-24
WO2016067912A1 (ja) 2016-05-06
US10342303B2 (en)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8059B (zh) Belt pieces
USD536261S1 (en) Eyeglass display
FR3041509A1 (fr) Element decoratif portatif comportant une garniture plaquee sous une tole decoupee
USD506396S1 (en) Eyeglass display
USD506681S1 (en) Eyeglass display
CA116643S (en) Spa
USD505866S1 (en) Eyeglass display
USD927142S1 (en) Head wrap
USD989110S1 (en)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506682S1 (en) Eyeglass display
USD519388S1 (en) Watch case with engraved characters on flange
CN206964197U (zh) 一种旋转首饰
CN219165818U (zh) 一种组合式戒指
USD1015347S1 (en)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1016202S1 (en) Game
USD697117S1 (en) Ophthalmic roughing wheel
JP3293805B2 (ja) 指 輪
CN213487310U (zh) 一种镂空手镯
USD1009884S1 (en) Mixed reality eyeglasses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an anima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20090113934A1 (en) Ornamental Ring
USD1008391S1 (en) Head for a golf club
JP3165114U (ja) ジグソーパズル
USD997954S1 (en)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KR102211510B1 (ko) 회전표시판이 구비된 펜던트
JP3105234U (ja) ペアペンダ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