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5085A - 聯合收割機 - Google Patents
聯合收割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615085A TW201615085A TW104135548A TW104135548A TW201615085A TW 201615085 A TW201615085 A TW 201615085A TW 104135548 A TW104135548 A TW 104135548A TW 104135548 A TW104135548 A TW 104135548A TW 201615085 A TW201615085 A TW 20161508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in
- grain tank
- tank
- storage position
- combine harves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聯合收割機,能夠準確地測量穀物箱的重量。設置有在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將穀物箱(7)的前端部引導到重量檢測裝置(11)上的引導機構(12),在該聯合收割機中,重量檢測裝置(11)設置於在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的狀態下,機體框架(2)的與該穀物箱(7)的底部設置的穀粒運送裝置(72)的下方面對的部位,引導機構(12)具有機體側引導部件(80),該機體側引導部件(80)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隨著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而暫時上升,在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時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下降,使該穀物箱(7)的底部載置於重量檢測裝置(11)上。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聯合收割機。
在聯合收割機中,在具有行駛裝置的機體框架的前側設置有收割裝置,在機體框架的上側設置有操縱部、脫粒裝置以及穀物箱。而且,在聯合收割機中,為了進行穀物箱的維護作業,將穀物箱設置為以設置於後側的上下方向的轉動中心為中心,在維護位置和儲存位置之間旋轉自如,其中,在該維護位置處穀物箱的前端部遠離機體框架,在儲存位置處穀物箱的前端部位於機體框架上。在該儲存位置處,通過收割脫粒作業而從脫粒裝置運送來的穀粒被投入並儲存於穀物箱中。作為這樣的聯合收割機,存在如下裝置:在機體框架上設置檢測儲存位置處的穀物箱的重量的重量檢測裝置(例如,負荷感測器)來測量儲存於穀物箱內的穀粒的重量(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64533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聯合收割機中,重量檢測裝置位於比設置於穀物箱的底部的運送螺桿靠機體左右方向的內側的位置,穀物箱的、比設置於底部的運送螺桿靠內側的傾斜壁搭在重量檢測裝置上。因此,有可能不能準確地
測量穀物箱的重量。
本發明是為解決上述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準確地測量穀物箱的重量的聯合收割機。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採用下述的技術方案。
即,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為聯合收割機,在該聯合收割機中,將穀物箱(7)設置為以配置於該穀物箱(7)的後側的上下方向的轉動中心(7a)為中心,在儲存從脫粒裝置(5)運送來的穀粒的機體框架(2)上的儲存位置、和從機體框架(2)上向外側方移開的維護位置之間轉動自如,在上述儲存位置處的穀物箱(7)和上述機體框架(2)之間設置有檢測該穀物箱(7)的重量的重量檢測裝置(11),並且設置有在上述穀物箱(7)從上述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將該穀物箱(7)的前端部引導到上述重量檢測裝置(11)上的引導機構(12),其特徵在於:上述重量檢測裝置(11)設置於在上述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的狀態下,機體框架(2)的與該穀物箱(7)的底部設置的穀粒運送裝置(72)的下方面對的部位,上述引導機構(12)具有機體側引導部件(80),該機體側引導部件(80)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隨著上述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而暫時上升,在穀物箱(7)位於上述儲存位置時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下降,使該穀物箱(7)的底部載置於上述重量檢測裝置(11)上。
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採用根據技術方案1項所
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機體側引導部件(80)具有:第一傾斜部(81、82),隨著上述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而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搭上該第一傾斜部(81、82)而抬升;第一水準部(83),其接著該第一傾斜部(81、82)設置,使從上述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水準移動;以及凹部(84),其接著該第一水準部(83)設置,在上述儲存位置處,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落入該凹部(84)中。
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採用根據技術方案2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在上述凹部(84)和水準部(83)之間具有第二傾斜部(85),該第二傾斜部(85)以從上述凹部(84)的機體外側的端部朝向上述水準部(83)的機體內側的端部上升的方式傾斜。
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明採用根據技術方案3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引導機構(12)具有設置於上述穀物箱(7)的前端部並且搭在上述機體側引導部件(80)上的箱側引導部件(90),該箱側引導部件(90)具有:第三傾斜部(92),其隨著上述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而搭在上述第一傾斜部(81、82)上;以及第二水準部(93),其接著該第三傾斜部(92)設置。
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明採用根據技術方案4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該聯合收割機構成為:具有覆蓋上述穀物箱(7)的底部外側面的加強部件(73),將該加強部件(73)搭載在重量檢測裝置(11)上。
根據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重量檢測裝置(11)被設置在機體框架(2)的下述部位,該部位是在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處的狀態下,機體框架(2)的與該穀物箱(7)的底部設置的穀粒運送裝置(72)的下方面對的部位,並且,在使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轉動時,使穀物箱(7)暫時上升後載置在重量檢測裝置(11)上,因此,能夠準確地測量穀物箱(7)的重量。
根據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明的效果的基礎上,能夠在使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轉動時,使穀物箱(7)的底部不與機體框架(2)干涉地載置在重量檢測裝置(11)上。
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在上述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明的效果的基礎上,能夠容易地使穀物箱(7)從儲存位置向維護位置轉動。
根據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明,在實現上述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明的效果的基礎上,在使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轉動時,能夠利用箱側引導部件(90)所具備的第三傾斜部(92)而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第一傾斜部(81、82)上逐漸上升,利用箱側引導部件(90)所具備的第二水準部(93)而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水準部(83)上滑動,從而將其引導到儲存位置。
根據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明,在上述技術方案4
所述的發明的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具有覆蓋穀物箱(7)的底部外側面的加強部件(73)而能夠提高穀物箱(7)的強度,能夠使穀物箱(7)的重量作用於重量檢測裝置(11)。
1‧‧‧聯合收割機
2‧‧‧機體框架
7‧‧‧穀物箱
7a‧‧‧鉸接部(轉動中心)
11‧‧‧負荷感測器(重量檢測裝置)
12‧‧‧引導機構
21‧‧‧框架部件
22‧‧‧第二框架部件
23‧‧‧加強板(加強部件)
72‧‧‧螺旋輸送機(穀粒運送裝置)
73‧‧‧箱側加強部件(加強部件)
80‧‧‧機體側引導部件
81‧‧‧第一上升傾斜部(第一傾斜部)
82‧‧‧第二上升傾斜部(第一傾斜部)
83‧‧‧水準部(第一水準部)
84‧‧‧凹部
85‧‧‧傾斜部(第二傾斜部)
86‧‧‧螺栓(固定構件)
90‧‧‧箱側引導部件
92‧‧‧箱側上升傾斜部(第三傾斜部)
93‧‧‧箱側水準部(第二水準部)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側視圖。
圖2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俯視圖。
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穀物箱等的俯視圖。
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引導機構的機體側引導部件等的俯視圖。
圖5是沿著圖4中的V-V線的剖視圖。
圖6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穀物箱等的側剖視圖。
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水分計等的立體圖。
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引導機構的箱側引導部件等的主視圖。
圖9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箱側引導部件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上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箱側引導部件進入機體側引導部件的凹部內的狀態的剖視圖。
圖1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箱側引導部件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上的狀態下的負荷感測器等的剖視圖。
圖12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穀物箱搭在負荷感測器上的狀態的剖視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詳細地進行說明。此外,本發明不限於該實施例。並且,在下述實施例中的結構要素中包含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且容易置換的內容或者實質上相同的內容。
[實施例]
參照圖1至圖8對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1進行說明。圖1是示出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側視圖。圖2是示出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俯視圖。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穀物箱等的俯視圖。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引導機構的機體側引導部件等的俯視圖。圖5是沿著圖4中的V-V線的剖視圖。圖6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穀物箱等的側剖視圖。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水分計等的立體圖。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引導機構的箱側引導部件等的主視圖。
以下,為了便於說明,如圖1至圖10所示,將相互垂直的三個方向分別定義為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根據該定義對各部分的結構進行說明。前後方向為聯合收割機(機體)1的長度方向,左右方向為寬度方向,上下方向
為高度方向。其中,前方為收割作業時的聯合收割機1的行進方向,左方為朝向前方時的左手方向,右方為朝向前方時的右手方向,下方為重力所作用的方向。此外,這些方向是為了使說明易於理解說明而適當定義的,本發明不被這些方向所限制。
聯合收割機1搭載有:行駛裝置3,其配設於機體框架2的下部;收割裝置4,其安裝於機體框架2的前端部;脫粒裝置5,其搭載於機體框架2的上部左側;駕駛室6,其配設於機體框架2上的右前部;穀物箱(穀粒儲存裝置)7,其在機體框架2的上部右側,並配設於駕駛室6的後方;以及柴油發動機(以下,稱作發動機)8,其在機體框架2上,並配設於駕駛室6的後部下方。
行駛裝置3將來自發動機8的動力傳遞到左右一對履帶3a以使聯合收割機1行駛。
收割裝置4具有:分草器具4a,其對穀物稈進行分離;拔起裝置4b,其拔起被分離的穀物稈;以及割刀4c,其切斷拔起的穀物稈的根部,收割裝置4按照規定的高度收割生長於農田中的穀物稈。由收割裝置4所收割的穀物稈被夾在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左端部的運送鏈9(參照圖2)和其上方的夾持桿之間,利用由來自發動機8的動力所驅動的運送鏈9被運送到脫粒裝置5。
在利用運送鏈9向後方運送穀物稈的過程中,脫粒裝置5從穀物稈上剝落(脫粒)穀粒,分離秸稈等夾雜物和穀粒。通過脫粒裝置5並被剝落了穀粒的穀物稈(廢秸稈)被
運送鏈9被運送到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後端部的廢秸稈切斷裝置10處。廢秸稈在被廢秸稈切斷裝置10切斷後,被排出到例如農田上。
駕駛室6為用於在作業人員就座的狀態下,進行駕駛操作和收割操作等的駕駛座席。駕駛室6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前後方向的前方,設置於發動機8的豎直方向的上側。並且,在駕駛室6的周圍,在作業人員就座的狀態下能夠進行操作的位置上,設置有例如用於進行收割裝置4的升降操作的收割升降桿(省略圖示)、用於進行排出攪龍的升降操作和旋轉操作的攪龍操作桿(省略圖示)、以及顯示面板等。
發動機8在機體框架2的前後方向的前方被搭載於在駕駛室6的豎直方向的下側形成的發動機室(省略圖示)內。
運送鏈9將收割後的穀物稈運送到脫粒裝置5。運送鏈9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左側。運送鏈9具有供給運送裝置(省略圖示)、脫粒運送裝置(省略圖示)以及廢秸稈運送裝置(省略圖示)。供給運送裝置向前後方向的後方運送收割後的穀物稈搬並且以穀物稈的根側朝向左右方向的左側、穀物稈的穗側朝向左右方向的右側的方式使穀物稈變更為躺倒的姿勢。
並且,供給運送裝置在穀物稈躺倒的狀態下調節處理深度,向脫粒運送裝置移送穀物稈。脫粒運送裝置在穀物稈躺倒的狀態下利用喂送鏈和挾持桿夾持穀物稈的根側,並且向脫粒裝置5進行運送。並且,脫粒運送裝置將由脫粒裝置5
脫粒後的已脫粒的廢秸稈移送到廢秸稈運送裝置。廢秸稈運送裝置向前後方向的後方運送廢秸稈,利用廢秸稈切斷裝置10切斷廢秸稈後,將廢秸稈從聯合收割機1的前後方向的後方向外部排出。
廢秸稈切斷裝置10具有多個旋轉刀,用旋轉刀切斷利用運送鏈9投入的廢秸稈,並將其從聯合收割機1的前後方向的後方向外部例如農田排出。
穀物箱7形成為箱狀,為暫時儲存由脫粒裝置5分揀出的谷粒的穀粒儲存裝置。穀物箱7在駕駛室6的前後方向的後方被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右側上。在本實施例中,穀物箱7在左右方向上與脫粒裝置5並列配置。並且,穀物箱7能夠以設置於右後側的鉸接部7a(與技術方案中的“轉動中心7a”對應)為中心,向車輛外側即車輛的右後方(圖2的箭頭A方向)轉動。穀物箱7被設置為以鉸接部7a為中心在維護位置(在圖3中用實線表示)和儲存位置(在圖3中用兩點劃線表示)之間轉動自如,在該維護位置處,穀物箱7的前端部遠離機體框架2,在該儲存位置處,穀物箱7位於機體框架2上並在收割脫粒作業中儲存從脫粒裝置5運送來的穀粒。
通過使穀物箱7從儲存位置朝向維護位置轉動到車輛外側,能夠進行配設於穀物箱7的左方的脫粒裝置5等的維護等。對於穀物箱7,在儲存位置處,從脫粒裝置5對其供給穀粒,並且通過由揚穀筒和橫送筒組成的排出攪龍7b將儲存於內部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穀物箱7利用設置於脫粒裝置5
等處的卡定臂(省略圖示)而卡定,將在上下方向上滑動自如地設置的定位銷7c(在圖9中示出)卡定於機體框架2上設置的卡定孔7d中,由此,在儲存位置處固定於機體框架2。
如圖3和圖6所示,穀物箱7具有形成為箱狀的箱主體71、設置於箱主體71的底部的螺旋輸送機72(在圖8中示出,與技術方案中的“穀粒運送裝置72”對應)、箱側加強部件73(在圖8中示出。與技術方案中的“加強部件73”對應)以及水分計74。在箱主體71中在下端部設置有隨著朝向下方而左右方向的寬度逐漸減小的寬度減小部71a。並且,通過揚穀筒51(在圖6中示出)對箱主體71供給由脫粒裝置5分揀出的穀粒。揚穀筒51將由脫粒裝置5的分揀部分揀並由回收部回收的穀粒從分揀部的回收部供給到穀物箱7的箱主體71。揚穀筒51具有從回收部向上方延伸的筒部51a和設置於筒部51a內並且通過繞軸心旋轉而將穀粒從回收部向上方運送的揚穀輸送機51b等。筒部51a在上端設置有排出口51c,排出口51c用於朝向穀物箱7的箱主體71的後側的壁71b排出穀粒。揚穀筒51構成為使穀粒在穀物箱7內向箱主體71的後方排出。
螺旋輸送機72沿著前後方向設置在箱主體71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底部。螺旋輸送機72遍及穀物箱7的箱主體71的前後方向的大致全長地設置,並被設置為能夠繞與前後方向平行的軸心旋轉自如。螺旋輸送機72利用來自發動機8的驅動力而繞軸心旋轉,從而將穀物箱7的箱主體71內的谷粒向後方即排出攪龍7b運送。
箱側加強部件73由不銹鋼構成,在穀物箱7的箱主體71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底部的外側安裝於寬度減小部71a的前部。箱側加強部件73在寬度減小部71a的底部的外側安裝於寬度減小部71a的前部,並覆蓋螺旋輸送機72的下方的前部。箱側加強部件73設置有平坦面73a,該平坦面73a與水準方向平行並且設置於穀物箱7的重心的下方。箱側加強部件73能夠抑制下述情況:在螺旋輸送機72向後方運送谷粒時,因進入螺旋輸送機72和底部之間的穀粒而引起穀物箱7的寬度減小部71a(尤其是底部)向沿外側擴張的方向的彈性變形。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說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包含設置有穀物箱7的箱側加強部件73的部分和比箱側加強部件73靠前側的部分。
水分計74對穀物箱7內的穀粒的一部分進行採樣來測量穀粒所含有的水分的平均值和標準差(也稱作偏差、水分波動)。水分計74安裝於穀物箱7的箱主體71的後側的壁71b的上部,如圖7所示,被罩部件74a覆蓋。這樣,水分計74通過被安裝於後側的壁71b的上部而被配設在從揚穀筒51排出的穀粒的軌跡上。因此,水分計74易於準確地取得儲存於穀物箱7內的穀粒,能夠準確地測量穀粒的水分的平均值和標準差。水分計74設置於與排出攪龍7b的基端部在左右方向上並列的位置並且設置在排出攪龍7b的左右方向的內側。因此,利用排出攪龍7b保護水分計74不受異物影響。
在安裝有水分計74的後側的壁71b上設置有:開口71c,其用於將穀粒的一部分取入到水分計74內;以及溝槽
(樋)狀部件71d,其安裝於開口71c的下緣部並且使水分計74易於取入穀粒。開口71c貫穿後側的壁71b。溝槽狀部件71d被安裝於穀物箱7的箱主體71的內側。溝槽狀部件71d形成為上方開口的截面溝槽狀,並且通過將谷粒收納於內側而使水分計74易於取得穀粒。因此,能夠實現水分計74的精度提高。
如圖7所示,水分計74具有通過開口71c而一粒粒地取入穀粒的圓柱狀的取入部件74b和設置於取入部件74b的下方的一對電極輥74c等。取入部件74b在外周面上設置有一粒粒地收納穀粒的未圖示的間斷螺旋槽,通過繞著軸心旋轉而將穀粒一粒粒地供給到一對電極輥74c之間。電極輥74c在彼此之間擠壓一粒粒的穀粒,從而測量一對電極輥74c之間的電阻值。水分計74通過在一對電極輥74c之間擠壓一粒粒的穀粒並測量一對電極輥74c之間的電阻值,來測量一粒粒的穀粒所含有的水分。水分計74測量多粒穀粒的水分,測量穀粒的水分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並且,覆蓋水分計74且安裝於穀物箱7的箱主體71的後側的壁71b上的罩部件74a借助螺栓等安裝於該後側的壁71b上,由此,罩部件74a裝卸自如。通過設置罩部件74a而能夠保護水分計74,通過使罩部件74a裝卸自如而能夠提高水分計74的維護性。
並且,穀物箱7以其重心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為在上下方向上與螺旋輸送機72重疊的位置的方式來配設各部件。優選為,在穀物箱7中,其重心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被配設於在上下方向上與螺旋輸送機72的軸心重疊的位置。
並且,聯合收割機1具有:負荷感測器11(在圖11和圖12中示出,與重量檢測裝置對應),其檢測穀物箱7的重量即穀物箱7所儲存的穀粒的重量;以及引導機構12(在圖9和圖10示出),其將穀物箱7的前端部引導到負荷感測器11上。
負荷感測器11安裝於機體框架2上,配設於機體框架2上和儲存位置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之間,並且配設於在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的狀態下與螺旋輸送機72的下方面對的位置處。如圖11所示,負荷感測器11安裝於機體框架2的框架部件21和加強板23(與加強部件對應)上,該加強板23架設於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之間。即,負荷感測器11安裝於框架部件21和加強板23上,至少一部分安裝於框架部件21上,也安裝於加強板23上。
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形成為與前後方向平行的直線狀,並且形成為截面形狀為四邊形的四邊形筒狀。框架部件21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緣部。第二框架部件22配設於比框架部件21靠左右方向的內側的位置。加強板23由不銹鋼構成,形成為平板狀。當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時,箱側加強部件73的平坦面73a重疊在前述的結構的負荷感測器11的上方,從而前述的結構的負荷感測器11檢測穀物箱7即穀物箱7所儲存的穀粒的重量。此外,穀物箱7在儲存位置處在上下方向上僅由負荷感測器11支承,並被鉸接部7a、卡定臂以及定位銷7c等在前後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定位。並且,機體框架2由板狀部材24(在圖5中示出)等
構成,在該板狀部材24的表面上固定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
在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引導機構12將穀物箱7的前端部引導到負荷感測器11上。如圖9和圖10所示,引導機構12具有安裝於機體框架2的機體側引導部件80和設置於穀物箱7的前端部的箱側引導部件90。
機體側引導部件80對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進行引導使得隨著朝向儲存位置而逐漸上升後,穀物箱7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通過負荷感測器11的上方,其後,機體側引導部件80將穀物箱7的箱側加強部件73的平坦面73a的前端部引導到負荷感測器11上。機體側引導部件80與負荷感測器11在前後方向上並列,設置於負荷感測器11的前側。
如圖4和圖5所示,機體側引導部件80具有第一上升傾斜部81(與上升傾斜部對應)、第二上升傾斜部82(與上升傾斜部對應)、水準部83(與技術方案中的“第一水準部83”對應)以及凹部84。第一上升傾斜部81、第二上升傾斜部82、水準部83以及凹部84在左右方向上從機體框架2的外側依次排列。(在技術方案中將第一上升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傾斜部82總稱為“第一傾斜部”。)
第一上升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傾斜部82配設於比機體框架2靠左右方向的外側的位置,抬升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逐漸上升。第一上升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傾斜部82以在左右方向
上隨著朝向機體框架2的內側而逐漸朝向上方的方式傾斜。第二上升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外側的端部位於比第一上升傾斜部81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靠下方的位置,第二上升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位於比第一上升傾斜部81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水準部83與第二上升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連接,使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水準移動。水準部83以從第二上升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內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水準部83配設於機體框架2上。並且,在水準部83設置有卡定定位銷7c的卡定孔7d。
凹部84與水準部83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連接,並且,位於負荷感測器11上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進入其中。凹部84形成為比水準部83向下方凹下。凹部84以從水準部83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內側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凹部84配設於與負荷感測器11在前後方向上排列的位置上。並且,凹部84的深度形成為下述程度的深度:當儲存位置的穀物箱7的箱側加強部件73的平坦面73a重疊於水準部83上時,箱側引導部件90進入內側而箱側引導部件90與底面不抵接。
並且,機體側引導部件80具有配設於凹部84和水準部83的左右方向之間的傾斜部85(與技術方案中的“第二傾斜部85”對應)。傾斜部85與水準部83的表面和凹部84的底面連接,以隨著朝向機體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側而逐漸
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對於水準方向和上下方向這兩個方向傾斜。並且,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中,水準部83、傾斜部85以及凹部84一體地構成並且凹部84的底面借助螺栓86(與固定構件對應)等而安裝於機體框架2。
箱側引導部件90在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上,當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時,一部分進入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凹部84內。如圖8所示,箱側引導部件90具有:下方延伸部件91、箱側上升傾斜部92(與技術方案中的“第三傾斜部92”對應)、箱側水準部93(技術方案中的“第二水準部93”)以及銷引導部件94。下方延伸部件91安裝於穀物箱7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底部的前端部,並且從穀物箱7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底部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
箱側上升傾斜部92、箱側水準部93以及銷引導部件94在左右方向上從機體框架2的內側依次排列,配設於與機體側引導部件80上重疊的位置。箱側上升傾斜部92在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搭在第一上升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傾斜部82上,並且隨著朝向左右方向的內側而逐漸向上方傾斜。箱側上升傾斜部92設置於下方延伸部件91的左右方向的內側的端部。
箱側水準部93與箱側上升傾斜部92連接並且與水準方向平行。箱側水準部93設置於下方延伸部件9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箱側上升傾斜部92和箱側水準部93配設於當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時進入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凹部84內
的位置。箱側上升傾斜部92和箱側水準部93與箱側引導部件90的一部分對應。
銷引導部件94將定位銷7c支承成在上下方向上滑動自如。銷引導部件94設置於下方延伸部件91的左右方向的外側的端部。銷引導部件94配設於當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時重疊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水準部83上的位置。
參照圖10至圖12,對使前述的結構的聯合收割機1的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的動作進行說明。圖9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箱側引導部件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上的狀態的剖視圖。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箱側引導部件進入機體側引導部件的凹部內的狀態的剖視圖。圖1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箱側引導部件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上的狀態下的負荷感測器等的剖視圖。圖12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的穀物箱搭在負荷感測器上的狀態的剖視圖。
當穀物箱7以鉸接部7a為中心從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箱側引導部件90的箱側上升傾斜部92的靠近脫粒裝置5的前端與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第一上升傾斜部81接觸。而且,當穀物箱7進一步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箱側引導部件90的箱側上升傾斜部92的靠近脫粒裝置5的前端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第一上升傾斜部81上,沿著第一上升傾斜部81逐漸上升,其後,搭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第二上升傾斜部82上,沿著第二上升傾斜部82逐漸上升。接著,如圖9所示,箱側引導部件90的箱側水準部93搭在機體側引導部
件80的水準部83上。這樣,如圖11所示,穀物箱7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前端部從負荷感測器11隔開間隔地位於負荷感測器11的上方。
而且,當穀物箱7進一步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箱側引導部件90的箱側水準部93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水準部83上滑過後,如圖10所示,箱側引導部件90的下方延伸部件91重疊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水準部83上,箱側引導部件90的箱側上升傾斜部92和箱側水準部93進入凹部84內。而且,卡定臂卡定於穀物箱7,定位銷7c卡定於卡定孔7d,穀物箱7在儲存位置處被固定於機體框架2等。這樣,如圖11所示,穀物箱7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前端部重疊於負荷感測器11上,使得負荷感測器11能夠檢測穀物箱7的重量。
接下來,對這樣構成的聯合收割機1的動作進行說明。
聯合收割機1一邊利用發動機8的驅動力來驅動行駛裝置3而行駛,一邊利用收割裝置4收割穀物稈。由收割裝置4收割的穀物稈被運送鏈9運送到脫粒裝置5。在脫粒裝置5中,在利用運送鏈9向後方運送穀物稈的過程中,從穀物稈上剝落穀粒,分離秸稈等夾雜物和穀粒。剝落了穀粒後的穀物稈(廢秸稈)被運送鏈9運送到設置於機體框架2的後端部的廢秸稈切斷裝置10處。廢秸稈在被廢秸稈切斷裝置10切斷後,被排出到例如農田中。在脫粒裝置5中分離了的穀粒被儲存於穀物箱7中。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能夠
將負荷感測器11配設於與穀物箱7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底部設置的螺旋輸送機72的下方面對的位置,因此,穀物箱7的重量朝向下方作用於負荷感測器11。因此,在聯合收割機1中,能夠準確地測量穀物箱7的重量。
並且,由於在聯合收割機1中機體側引導部件80具有傾斜部85和水準部83,因此在使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轉動到儲存位置時,能夠使穀物箱7暫時升高,然後在水準方向上移動到負荷感測器11的上方。因此,在聯合收割機1中,能夠在儲存位置處將穀物箱7可靠地配設於負荷感測器11上。
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機體側引導部件80具有供儲存位置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進入的凹部84,因此,在儲存位置處,能夠使穀物箱7不與機體框架2干涉地配設於負荷感測器11上。
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機體側引導部件80在凹部84和水準部83之間設置有傾斜部85,因此,能夠易於使穀物箱7從儲存位置轉動到維護位置。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在機體側引導部件80中一體地構成水準部83和凹部84並且借助螺栓86等將凹部84固定於機體框架2,因此,在儲存位置處,能夠抑制穀物箱7和螺栓86等的干涉。
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將負荷感測器11的一部分配設於機體框架2的框架部件21上,因此,能夠抑制由於穀物箱7的重量而引起的支承負荷感測器11的部位產生變形的情況,從而能夠準確地測量穀物箱7的重量。
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將配設有負荷感測器11
的一部分的框架部件21配設於機體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側的外緣部,因此,能夠抑制機體側引導部件80引導穀物箱7的路徑的長度。因此,在聯合收割機1中,能夠實現機體側引導部件80的小型化。
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還將負荷感測器11配設於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之間架設的加強板23上,因此,能夠抑制由於穀物箱7的重量而引起的機體框架2產生變形的情況,從而能夠準確地測量穀物箱7的重量。
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在穀物箱7的寬度減小部71a的底部設置有箱側加強部件73,因此,能夠提高穀物箱7的機械強度,並且能夠可靠地使穀物箱7的重量作用於負荷感測器11。在聯合收割機1中,由於在穀物箱7上設置有箱側引導部件90,因此,能夠使穀物箱7在維護位置和儲存位置之間可靠地轉動。
7‧‧‧穀物箱
7c‧‧‧定位銷
7d‧‧‧卡定孔
12‧‧‧引導機構
21‧‧‧框架部件
22‧‧‧第二框架部件
23‧‧‧加強板(加強部件)
71‧‧‧箱主體
71a‧‧‧寬度減小部
72‧‧‧螺旋輸送機(穀粒運送裝置)
73‧‧‧箱側加強部件(加強部件)
80‧‧‧機體側引導部件
81‧‧‧第一上升傾斜部(第一傾斜部)
82‧‧‧第二上升傾斜部(第一傾斜部)
83‧‧‧水準部(第一水準部)
84‧‧‧凹部
85‧‧‧傾斜部(第二傾斜部)
86‧‧‧螺栓(固定構件)
90‧‧‧箱側引導部件
91‧‧‧下方延伸部件
92‧‧‧箱側上升傾斜部(第三傾斜部)
93‧‧‧箱側水準部(第二水準部)
94‧‧‧銷引導部件
Claims (5)
- 一種聯合收割機,在該聯合收割機中,將穀物箱(7)設置為以配置於該穀物箱(7)的後側的上下方向的轉動中心(7a)為中心,在儲存從脫粒裝置(5)運送來的穀粒的機體框架(2)上的儲存位置、和從機體框架(2)上向外側方移開的維護位置之間轉動自如,在上述儲存位置處的穀物箱(7)和上述機體框架(2)之間設置有檢測該穀物箱(7)的重量的重量檢測裝置(11),並且設置有在上述穀物箱(7)從上述維護位置朝向儲存位置轉動時將該穀物箱(7)的前端部引導到上述重量檢測裝置(11)上的引導機構(12),其特徵在於:上述重量檢測裝置(11)設置於在上述穀物箱(7)位於儲存位置的狀態下,機體框架(2)的與該穀物箱(7)的底部設置的穀粒運送裝置(72)的下方面對的部位,上述引導機構(12)具有機體側引導部件(80),該機體側引導部件(80)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隨著上述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而暫時上升,在穀物箱(7)位於上述儲存位置時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下降,使該穀物箱(7)的底部載置於上述重量檢測裝置(11)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機體側引導部件(80)具有:第一傾斜部(81、82),隨著上述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而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搭上該第一傾斜部(81、82)而抬升; 第一水準部(83),其接著該第一傾斜部(81、82)設置,使從上述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的穀物箱(7)的前端部水準移動;以及凹部(84),其接著該第一水準部(83)設置,在上述儲存位置處,使穀物箱(7)的前端部落入該凹部(84)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在上述凹部(84)和水準部(83)之間具有第二傾斜部(85),該第二傾斜部(85)以從上述凹部(84)的機體外側的端部朝向上述水準部(83)的機體內側的端部上升的方式傾斜。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引導機構(12)具有設置於上述穀物箱(7)的前端部並且搭在上述機體側引導部件(80)上的箱側引導部件(90),該箱側引導部件(90)具有:第三傾斜部(92),其隨著上述穀物箱(7)從維護位置向儲存位置側轉動而搭在上述第一傾斜部(81、82)上;以及第二水準部(93),其接著該第三傾斜部(92)設置。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中,該聯合收割機構成為:具有覆蓋上述穀物箱(7)的底部外側面的加強部件(73),將該加強部件(73)搭載在重量檢測裝置(11)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221871A JP6459399B2 (ja) | 2014-10-30 | 2014-10-30 | コンバイ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15085A true TW201615085A (zh) | 2016-05-01 |
TWI606780B TWI606780B (zh) | 2017-12-01 |
Family
ID=5577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35548A TWI606780B (zh) | 2014-10-30 | 2015-10-29 | Combine harvester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59399B2 (zh) |
KR (1) | KR101768991B1 (zh) |
CN (2) | CN105557186B (zh) |
TW (1) | TWI6067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79435B1 (ko) * | 2016-12-19 | 2023-09-18 |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 콤바인 |
KR102587857B1 (ko) * | 2017-06-26 | 2023-10-12 |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 콤바인 및 수확기 |
JP7482739B2 (ja) | 2020-09-28 | 2024-05-14 |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CN113692844B (zh) * | 2021-09-29 | 2022-07-01 | 山西农业大学 | 一种无尘化水稻收割脱粒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47257U (ja) * | 1984-08-29 | 1986-03-2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回収装置 |
JPS63103248U (zh) * | 1986-12-24 | 1988-07-05 | ||
US5327708A (en) * | 1991-02-28 | 1994-07-12 | Gerrish Steven R | Crop test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
JP2004129522A (ja) * | 2002-10-08 | 2004-04-30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JP2007215488A (ja) * | 2006-02-17 | 2007-08-30 |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CA2643550C (en) * | 2007-11-08 | 2012-04-10 | Redekop Enterprises Inc. | Harvesting corn cobs |
CN202340435U (zh) * | 2011-11-28 | 2012-07-25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基于作业路径的玉米产量实时测量系统 |
JP5829504B2 (ja) * | 2011-12-08 | 2015-12-0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 |
JP5715607B2 (ja) * | 2012-09-26 | 2015-05-07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 |
KR102022594B1 (ko) * | 2012-09-26 | 2019-11-20 |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 콤바인 |
CN203575093U (zh) * | 2013-09-26 | 2014-05-07 | 陕西山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谷粒称重功能的收割机 |
-
2014
- 2014-10-30 JP JP2014221871A patent/JP64593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0-15 KR KR1020150143870A patent/KR10176899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0-28 CN CN201510711407.XA patent/CN105557186B/zh active Active
- 2015-10-28 CN CN201520844653.8U patent/CN205179764U/zh active Active
- 2015-10-29 TW TW104135548A patent/TWI606780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60051604A (ko) | 2016-05-11 |
CN105557186A (zh) | 2016-05-11 |
JP2016086675A (ja) | 2016-05-23 |
CN105557186B (zh) | 2017-12-19 |
CN205179764U (zh) | 2016-04-27 |
TWI606780B (zh) | 2017-12-01 |
KR101768991B1 (ko) | 2017-08-30 |
JP6459399B2 (ja) | 2019-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06780B (zh) | Combine harvester | |
JP5715607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451513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6154493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597844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KR101840304B1 (ko) | 콤바인 | |
CN108200805B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6126151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9923996B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6674003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5142580A5 (zh) | ||
JP7350105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884246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849772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7109292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346313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999539B2 (ja) | 収穫機 | |
JP7113691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420396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073956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5840099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338628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006365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8139622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8139621A (ja) | コンバイ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