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7982A -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 Google Patents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7982A
TW201607982A TW104116223A TW104116223A TW201607982A TW 201607982 A TW201607982 A TW 201607982A TW 104116223 A TW104116223 A TW 104116223A TW 104116223 A TW104116223 A TW 104116223A TW 201607982 A TW201607982 A TW 2016079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clic olefin
styrene
resin composition
film
olefin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6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i Obata
Akihiro Horii
Ken Hosoya
Taku Ishimori
Kazuki Hirata
Original Assignee
Dex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ex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07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798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3/02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優異之面內延遲(retardation)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本發明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11、與苯乙烯系彈性體12,該苯乙烯系彈性體12係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者。藉此,可提高撕裂強度,抑制面內方向之延遲R0之增加。

Description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環狀烯烴系樹脂添加分散彈性體等而成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環狀烯烴系樹脂係於其主鏈具有環狀之烯烴骨架的非晶性且熱塑性之烯烴系樹脂,具有優異之光學特性(透明性、低雙折射性),且具有低吸水性與基於其之尺寸穩定性、高防濕性等優異之性能。因此,期待由環狀烯烴系樹脂所構成之膜或片材應用於各種光學用途,例如相位差膜、偏光板保護膜、光擴散板等;或者防濕包裝用途,例如醫藥品包裝、食品包裝等。
已知環狀烯烴系樹脂之膜其韌性較差,因此藉由添加分散具有硬段與軟段之彈性體等而改善韌性(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然而,添加分散有彈性體之環狀烯烴系樹脂之膜有面內方向之延遲(retardation)增加之傾向,例如難以用作偏光板之基材。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156048號公報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情況而提出者,且提供一種具有優異之面內延遲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本發明人發現,藉由向環狀烯烴系樹脂添加苯乙烯系彈性體,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係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特定值以上者,而可使韌性提高,改善面內方向之延遲,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特徵在於: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苯乙烯系彈性體,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係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者。
又,本發明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製造方法之特徵在於:將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苯乙烯系彈性體進行加熱熔融,利用擠出法,將上述經加熱熔融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狀地擠出,而獲得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係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者。
又,本發明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係應用於透明導電性元件、輸入裝置、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為佳者。
根據本發明,藉由向環狀烯烴系樹脂添加苯乙烯系彈性體,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係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特定值以上者,而可提高撕裂強度,抑制面內方向之延遲之增加。
11‧‧‧環狀烯烴系樹脂
12‧‧‧苯乙烯系彈性體
13‧‧‧無機氧化物微粒子
21‧‧‧模嘴
22‧‧‧輥
23‧‧‧樹脂材料
31‧‧‧相位差膜
32‧‧‧硬塗層
33‧‧‧透明導電層
34‧‧‧蛾眼形狀之構造體
40‧‧‧觸控面板
41‧‧‧第1透明導電性膜
42‧‧‧第2透明導電性膜
43‧‧‧貼合層
44‧‧‧顯示裝置
45‧‧‧貼合部
46‧‧‧玻璃基板
47‧‧‧貼合層
48‧‧‧偏光元件
49‧‧‧前面板
50‧‧‧貼合層
51‧‧‧貼合層
100‧‧‧電視裝置
101‧‧‧顯示部
110‧‧‧數位相機
111‧‧‧發光部
112‧‧‧顯示部
113‧‧‧選單開關
114‧‧‧快門按鈕
120‧‧‧筆記型個人電腦
121‧‧‧本體部
122‧‧‧鍵盤
123‧‧‧顯示部
130‧‧‧攝錄影機
131‧‧‧本體部
132‧‧‧透鏡
133‧‧‧開始/停止開關
134‧‧‧顯示部
140‧‧‧行動電話
141‧‧‧顯示部
150‧‧‧平板型電腦
151‧‧‧顯示部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概略之剖面立體圖。
圖2係表示膜製造裝置之一構成例之示意圖。
圖3A及圖3B係表示透明導電性膜之一例之剖面圖,圖3C及圖3D係表示設置有蛾眼(moth eye)形狀之構造體之透明導電性膜之一例的剖面圖。
圖4係表示觸控面板之一構成例之概略剖面圖。
圖5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電視裝置之例之外觀圖。
圖6A及圖6B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數位相機之例之外觀圖。
圖7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筆記型個人電腦之例之外觀圖。
圖8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攝錄影機之例之外觀圖。
圖9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行動電話之一例之外觀圖。
圖10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平板型電腦之一例之外觀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以下述順 序詳細地進行說明。
1.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2.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製造方法
3.在電子機器之應用例
4.實施例
<1.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本實施形態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苯乙烯系彈性體,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係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者。
當熔融流動速率較小時,熔融時之流動較小,而應力容易蓄積於內部,結果面內方向之延遲變大。又,於乙烯單元量較多之情形時,與環狀烯烴系樹脂之包括位阻之相互作用變大,而變得容易產生應力,作為結果,面內方向之延遲變大。因此,於熔融流動速率較大,乙烯單元量較小之情形時,可獲得低延遲之膜。即,於將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特定值以上之情形時,可抑制面內方向之延遲之增加。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概略之剖面立體圖。如圖1所示般,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11、與苯乙烯系彈性體12。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例如為短形狀之膜或片材,且具有作為寬度方向(TD:Transverse Direction)之X軸方向、作為長度方向(MD:Machine Direction)之Y軸方向、及作為厚度方向之Z軸方向。環狀烯烴系 樹脂組成物膜之厚度Z較佳為0.1μm~2mm,更佳為1μm~1mm。
又,如圖1所示般,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係於由環狀烯烴系樹脂11所組成之基質(海相)中分散有由苯乙烯系彈性體12所組成之分散相(島相)。關於分散相,例如藉由擠出成型而於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從而進行分散,並且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短軸。
苯乙烯系彈性體12之短軸分散徑較佳為2.0μm以下,更佳為1.0μm以下。若短軸分散徑過大,則於環境保存下時,由於苯乙烯系彈性體相變化,而於苯乙烯系彈性體/環狀烯烴系樹脂間產生間隙,而苯乙烯系彈性體本身之折射率產生變化,結果使膜整體之霧度大幅變化。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短軸分散徑,意指由苯乙烯系彈性體12所組成之分散相於TD方向之大小,可以下述方式進行測定。首先,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TD-厚度(Z軸)剖面進行切斷。然後,對膜剖面進行放大觀察,而對膜剖面中央之特定範圍之各分散相之短軸進行測量,並將其平均值設為短軸分散徑。又,於分散徑較小之情形時,較佳為對膜實施鋨染色後進行切斷。
又,於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中,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添加量較佳為未達40wt%,更佳為3wt%以上且35wt%以下。若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添加量過多,則環境保存性降低,若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添加量過少,則無法獲得充分之韌性。
以下,針對環狀烯烴系樹脂11、及苯乙烯系彈性體12,詳細地進行說明。
[環狀烯烴系樹脂]
環狀烯烴系樹脂係主鏈由碳-碳鍵所組成,且主鏈之至少一部分具有環狀烴結構之高分子化合物。關於該環狀烴結構,係藉由使用如降莰烯或四環十二烯所代表之於環狀烴結構中具有至少1個烯烴性雙鍵之化合物(環狀烯烴)作為單體,而被導入。
環狀烯烴系樹脂係分為環狀烯烴之加成(共)聚合物或其氫化物(1)、環狀烯烴與α-烯烴之加成共聚物或其氫化物(2)、環狀烯烴之開環(共)聚合物或其氫化物(3)。
作為環狀烯烴之具體例,可列舉:環戊烯、環己烯、環辛烯;環戊二烯、1,3-環己二烯等1環之環狀烯烴;二環[2.2.1]庚-2-烯(慣用名:降莰烯)、5-甲基-二環[2.2.1]庚-2-烯、5,5-二甲基-二環[2.2.1]庚-2-烯、5-乙基-二環[2.2.1]庚-2-烯、5-丁基-二環[2.2.1]庚-2-烯、5-亞乙基-二環[2.2.1]庚-2-烯、5-己基-二環[2.2.1]庚-2-烯、5-辛基-二環[2.2.1]庚-2-烯、5-十八烷基-二環[2.2.1]庚-2-烯、5-亞甲基-二環[2.2.1]庚-2-烯、5-乙烯基-二環[2.2.1]庚-2-烯、5-丙烯基-二環[2.2.1]庚-2-烯等2環之環狀烯烴;三環[4.3.0.12,5]癸-3,7-二烯(慣用名:二環戊二烯)、三環[4.3.0.12,5]癸-3-烯;三環[4.4.0.12,5]十一烷-3,7-二烯或三環[4.4.0.12,5]十一烷-3,8-二烯、或者作為該等之局部氫化物(或環戊二烯與環己烯之加成物)之三環[4.4.0.12,5]十一烷-3-烯;5-環戊基-二環[2.2.1]庚-2-烯、5-環己基-二環[2.2.1]庚-2-烯、5-環己烯基二環[2.2.1]庚-2-烯、5-苯基-二環[2.2.1]庚-2-烯等3環之環狀烯烴;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亦簡稱為四環十二烯)、8 -甲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乙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亞甲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亞乙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乙烯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丙烯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等4環之環狀烯烴;8-環戊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環己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環己烯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8-苯基-環戊基-四環[4.4.0.12,5.17,10]十二烷-3-烯;四環[7.4.13,6.01,9.02,7]十四烷-4,9,11,13-四烯(亦稱為1,4-亞甲基-1,4,4a,9a-四氫茀)、四環[8.4.14,7.01,10.03,8]十五烷-5,10,12,14-四烯(亦稱為1,4-亞甲基-1,4,4a,5,10,10a-六氫化蒽);五環[6.6.1.13,6.02,7.09,14]-4-十六烯、五環[6.5.1.3,6.02,7.09,13]-4-十五烯、五環[7.4.0.02,7.13,6.110,13]-4-十五烯;七環[8.7.0.12,9.14,7.111,17.03,8.012,16]-5-二十烯、七環[8.7.0.12,9.03,8.14,7.012,17.113,16]-14-二十烯;環戊二烯之四聚物等多環之環狀烯烴。該等環狀烯烴可分別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作為可與環狀烯烴共聚合之α-烯烴之具體例,可列舉: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戊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1-二十烯等碳數2~20、較佳為碳數2~8之乙烯或α-烯烴等。該等α-烯烴可分別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關於該等α-烯烴,可使用相對於環狀聚烯烴,於5~200mol%之範圍含有者。
關於環狀烯烴或環狀烯烴與α-烯烴之聚合方法及所獲得之聚合物之氫化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依據公知之方法而進行。
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於本實施形態中,較佳為使用乙烯與降莰烯之加成共聚物。
環狀烯烴系樹脂之結構並無特別限制,可為鏈狀,亦可為分支狀,亦可為交聯狀,但較佳為直鏈狀。
關於環狀烯烴系樹脂之分子量,其利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m,凝膠滲透層析法)法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30萬,較佳為1萬~15萬,進而較佳為1.5萬~10萬。若數量平均分子量過低,則機械強度降低,若數量平均分子量過大,則成形性變差。
又,關於環狀烯烴系樹脂,可於上述環狀烯烴系樹脂(1)~(3)中含有使具有極性基(例如,羧基、酸酐基、環氧基、醯胺基、酯基、羥基等)之不飽和化合物(u)進行接枝及/或共聚合而成者(4)。上述環狀烯烴系樹脂(1)~(4)亦可混合兩種以上使用。
作為上述不飽和化合物(u),可列舉:(甲基)丙烯酸、馬來酸、馬來酸酐、衣康酸酐、(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烷基(碳數1~10)酯、馬來酸烷基(碳數1~10)酯、(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
可藉由使用使具有極性基之不飽和化合物(u)進行接枝及/或共聚合而成之改質環狀烯烴系樹脂(4)而提高與金屬或極性樹脂之親和性,因此,可提高蒸鍍、濺鍍、塗佈、接著等各種二次加工之強度,而對必須二次加工之情形較佳。然而,極性基之存在有提高環狀烯烴系樹脂 之吸水率之缺點。因此,極性基(例如,羧基、酸酐基、環氧基、醯胺基、酯基、羥基等)之含量較佳為環狀烯烴系樹脂每1kg為0~1mol/kg。
[苯乙烯系彈性體]
關於苯乙烯系彈性體,其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下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
於熔融流動速率較小時,熔融時之流動較小,而應力容易蓄積於內部,結果面內方向之延遲變大。又,於乙烯單元量較多時,與環狀烯烴系樹脂之包括位阻之相互作用變大,而變得容易產生應力,結果面內方向之延遲變大。因此,於熔融流動速率較大、乙烯單元量較小之情形時,可獲得低延遲之膜。即,於將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特定值以上時,可抑制面內方向之延遲之增加。
苯乙烯系彈性體之乙烯單元量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mol%以上且80mol%以下,更佳為10mol%以上且60mol%以下。再者,苯乙烯系彈性體之乙烯單元量例如可使用H1-NMR(核磁共振裝置)而進行測定。
苯乙烯系彈性體係苯乙烯與丁二烯或異戊二烯等共役二烯之共聚物、及/或其氫化物。苯乙烯系彈性體係以苯乙烯為硬段,以共軛二烯為軟段之嵌段共聚物。軟段之結構使苯乙烯系彈性體之儲存彈性模數變化,作為硬段之苯乙烯之含有率使折射率變化,而使膜整體之霧度變化。苯乙烯系彈性體係無需硫化步驟,可較佳地使用。又,進行氫化而成者之熱穩定性較高,進而較佳。
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例,可列舉: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等。
又,亦可使用藉由氫化而使共軛二烯成分之雙鍵消失之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亦稱為氫化之苯乙烯系彈性體)等。
苯乙烯系彈性體之結構並無特別限制,可為鏈狀,亦可為分支狀,亦可為交聯狀,但為了使儲存彈性模數變小,較佳為直鏈狀。
於本實施形態中,可較佳地使用選自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之苯乙烯系彈性體。尤其是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因撕裂強度較高、與環境保存後之霧度上升較小,故而可進而較佳地使用。關於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中丁二烯相對於苯乙烯之比率,為了不損害與環狀烯烴系樹脂之相溶性,較佳在10~90mol%之範圍。
又,苯乙烯系彈性體之苯乙烯含有率較佳為20~40mol%。可藉由將苯乙烯含有率設為20~40mol%而使霧度變小。
又,關於苯乙烯系彈性體之分子量,其利用GPC法之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30萬,較佳為1萬~15萬,進而較佳為2萬~10萬。若數量平均分子量過低,則機械強度降低,若數量平均分子量過大,則成形性變差。
[其他添加物]
於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除環狀烯烴系樹脂、及苯乙烯系彈性體外,亦可於不損害其特性之範圍內,視需要添加各種摻合劑。作為各種摻合劑,只要為熱塑性樹脂材料中通常所使用者,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無機氧化物微粒子、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塑化劑、潤滑劑、抗靜電劑、難燃劑、染料或顏料等著色劑、近紅外線吸收劑、螢光增白劑等摻合劑、填充劑等。
根據由上述構成所組成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而可使面內方向之延遲R0為10nm以下,使撕裂強度為60N/mm以上。若面內方向之延遲R0大於上述範圍,則變得難以用作例如偏光板之基材。又,若撕裂強度小於上述範圍,則於製造時或使用時容易引起膜之斷裂。
<2.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製造方法係將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苯乙烯系彈性體進行加熱熔融,利用擠出法,將經加熱熔融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狀地擠出,而獲得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該苯乙烯系彈性體係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下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者。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可為未延伸者,亦可為單軸延伸者,亦可為雙軸延伸者。
圖2係表示膜製造裝置之一構成例之示意圖。該膜製造裝置具備:模嘴21、與輥22。模嘴21係熔融成形用之模嘴,將熔融狀態之樹脂材料23膜狀地擠出。樹脂材料23例如含有上述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輥22具有如下作用,即將自模嘴21膜狀擠出之樹脂材料23進行搬送。又,輥22係於其內部具有介質之流路,可利用各自不同之調溫裝置而將表面調整為任意之溫度。又,輥22之表面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金屬橡膠、樹脂、彈性體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含有上述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苯乙烯系彈性體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作為樹脂材料23,並於210℃~300℃之範圍之溫度進行熔融混合。有熔融溫度越高,苯乙烯系彈性體之短軸分散徑變得越小之傾向。
<3.在電子機器之應用例>
本實施形態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可用於各種光學用途,例如相位差膜、偏光板保護膜、光擴散板等,尤其是可用在稜鏡片、液晶單元基板之用途。於以下,對使用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作為相位差膜之應用例進行說明。
圖3A及圖3B係表示透明導電性膜之一例之剖面圖。該透明導電性膜(透明導電性元件)係以上述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為基質膜(基材)而構成。具體而言,該透明導電性膜具備:作為基質膜(基材)之相位差膜31、與設置於相位差膜31之至少一表面之透明導電層33。圖3A係於相位差膜31之一表面設置有透明導電層33之例,圖3B係於相位差膜31之兩表面設置有透明導電層33之例。又,亦可如圖3A及圖3B所示般,於相位差膜31與透明導電層33之間進而具備硬塗層32。
作為透明導電層33之材料,例如可使用選自由具有電氣導電性之金屬氧化物材料、金屬材料、碳材料、及導電性聚合物等所組成之 群中之1種以上。作為金屬氧化物材料,例如可列舉:銦錫氧化物(ITO)、氧化鋅、氧化銦、添銻氧化錫、添氟氧化錫、添鋁氧化鋅、添鎵氧化鋅、添矽氧化鋅、氧化鋅-氧化錫系、氧化銦-氧化錫系、氧化鋅-氧化銦-氧化鎂系等。作為金屬材料,例如可使用金屬奈米粒子、金屬奈米線等金屬奈米填料。作為該等之具體材料,例如可列舉:銅、銀、金、鉑、鈀、鎳、錫、鈷、銠、銥、鐵、釕、鋨、錳、鉬、鎢、鈮、鉭、鈦、鉍、銻、鉛等金屬或該等之合金等。作為碳材料,例如可列舉:碳黑、碳纖維、富勒烯、石墨烯、奈米碳管、螺旋碳纖維(carbon micro coil)、奈米角(nanohorn)等。作為導電性聚合物,例如可使用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及由選自該等之1種或2種所組成之(共)聚合物等。
作為透明導電層33之形成方法,例如可使用濺鍍法、真空蒸鍍法、離子鍍覆法等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法、或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塗佈法、印刷法等。透明導電層33亦可為具有特定之電極圖案之透明電極。作為電極圖案,可列舉條紋狀等,但並不限定於此。
作為硬塗層32之材料,較佳為使用藉由光或電子束等而進行硬化之游離輻射硬化樹脂、或者藉由熱而進行硬化之熱硬化型樹脂,最佳為藉由紫外線而進行硬化之感光性樹脂。作為上述感光性樹脂,例如可使用丙烯酸胺酯(urethane acrylate)、環氧丙烯酸酯、丙烯酸聚酯、多元醇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三聚氰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系樹脂。例如,丙烯酸胺酯樹脂係藉由使聚酯多元醇與異氰酸酯單體、或預聚物進行反應,使所獲得之產物與具有羥基之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系之單體進行 反應而獲得。硬塗層32之厚度較佳為1μm~20μm,但並不特定限定於該範圍。
又,透明導電性膜亦可如圖3C及圖3D所示般,於上述相位差膜之至少一表面設置作為抗反射層之蛾眼(蛾之眼)形狀之構造體34。圖3C係於相位差膜31之一表面設置有蛾眼形狀之構造體34之例,圖3D係於相位差膜之兩表面設置有蛾眼形狀之構造體之例。再者,設置於相位差膜11之表面之抗反射層並不限定於上述蛾眼形狀之構造體,亦可使用低折射率層等先前公知之抗反射層。
圖4係表示觸控面板之一構成例之概略剖面圖。該觸控面板(輸入裝置)40係所謂電阻膜式觸控面板。作為電阻膜式觸控面板,亦可為類比電阻膜式觸控面板、或數位電阻膜式觸控面板中之任一種。
觸控面板40具備第1透明導電性膜41、及與第1透明導電性膜41對向之第2透明導電性膜42。第1透明導電性膜41與第2透明導電性膜42係於該等之周緣部間介隔貼合部45而貼合。作為貼合部45,例如可使用黏著膏、膠帶等。該觸控面板40例如介隔貼合層43而貼合於顯示裝置44。作為貼合層43之材料,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系、橡膠系、矽系等黏著劑,就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丙烯酸系黏著劑。
觸控面板40進而具備偏光元件48,該偏光元件48係介隔貼合層50等而貼合於第1透明導電性膜41之成為觸摸側之面。作為第1透明導電性膜41及/或第2透明導電性膜42,可使用上述之透明導電性膜。其中,作為基質膜(基材)之相位差膜係被設定為γ/4。藉由如上述般採用偏光元件48與相位差膜31而可降低反射率,提高視認性。
觸控面板40較佳為於第1透明導電性膜41及第2透明導電性膜42之對向之表面,即透明導電層33之表面設置蛾眼構造體34。藉此,可提高第1透明導電性膜41及第2透明導電性膜42之光學特性(例如反射特性或透過特性等)。
觸控面板40較佳為於第1透明導電性膜41之成為觸摸側之面進而具備單層或多層之抗反射層。藉此,可降低反射率,提高視認性。
關於觸控面板40,就提高耐擦傷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第1透明導電性膜41之成為觸摸側之面進而具備硬塗層。較佳為於該硬塗層之表面賦予有防污性。
觸控面板40較佳為進而具備前面板(表面構件)49,該前面板(表面構件)49係介隔貼合層51而貼合於第1透明導電性膜41之成為觸摸側之面。又,觸控面板40較佳為進而具備玻璃基板46,該玻璃基板46係介隔貼合層47而貼合於第2透明導電性膜42之貼合於顯示裝置44之面。
觸控面板40較佳為於第2透明導電性膜42之與顯示裝置44等貼合之面,進而具備複數個構造體。藉由複數個構造體之投錨效應(anchor effect)而可提高觸控面板40與貼合層43之間之接著性。作為該構造體,較佳為蛾眼形狀之構造體。藉此,可抑制界面反射。
作為顯示裝置44,例如可使用液晶顯示器、CRT(Cathode Ray Tube)顯示器、電漿顯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電致發光(Electro Luminescence:EL)顯示器、表面傳導型電子發射元件顯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SED)等各種顯示裝置。
繼而,對具備上述之輸入裝置40之電子機器進行說明。圖5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電視裝置之例之外觀圖。電視裝置100具備顯示部101,且於上述顯示部101具備觸控面板40。
圖6A及圖6B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數位相機之例之外觀圖。圖6A係自正面側觀察數位相機之外觀圖,圖6B係自背面側觀察數位相機之外觀圖。數位相機110具備:閃光燈用之發光部111、顯示部112、選單開關113、快門按鈕114等,且於上述顯示部112具備上述之觸控面板40。
圖7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筆記型個人電腦之例之外觀圖。筆記型個人電腦120係於本體部121具備輸入文字之鍵盤122、顯示圖像之顯示部123等,且於該顯示部123具備上述之觸控面板40。
圖8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攝錄影機之例之外觀圖。攝錄影機130具備:本體部131、設置於朝向前方之側面之被攝體攝影用之透鏡132、攝影時之開始/停止開關133、顯示部134等,且於該顯示部134具備上述之觸控面板40。
圖9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行動電話之一例之外觀圖。行動電話140為所謂的智慧型手機,且於其顯示部141具備上述之觸控面板40。
圖10係表示作為電子機器之平板型電腦之一例之外觀圖。平板型電腦150係於其顯示部151具備上述之觸控面板40。
即便為如上述之各電子機器,亦於顯示部使用有面內延遲較小且韌性優異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因此可實現高耐久且高畫質之顯示。
實施例
<4.實施例>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例詳細地進行說明。於本實施例中,向環狀烯烴系樹脂添加具有特定之熔融流動速率(MFR)及乙烯單元之苯乙烯系彈性體,而製作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然後,對線熱膨脹係數、延遲、及撕裂強度進行評價。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苯乙烯系彈性體之乙烯單元量、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苯乙烯系彈性體之短軸分散徑、延遲、及撕裂強度、及初期霧度係以下述方式進行測定。
[乙烯單元量之測定]
使用H1-NMR(核磁共振裝置),對苯乙烯系彈性體之乙烯單元量(mol%)進行測定。
[短軸分散徑之測定]
利用切片機,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TD(Transverse Direction)-厚度(Z軸)剖面進行切斷,利用光學顯微鏡,將該膜剖面擴大約2500倍而進行觀察。然後,對膜剖面中央之20μm×20μm之範圍的苯乙烯系彈性體之短軸進行測量,將其平均值設為短軸分散徑。
[延遲之測定]
使用光學材料檢測裝置(RETS-100,大塚電子公司製造),對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面內方向之延遲R0進行測定。
[撕裂強度(直角形撕裂)之測定]
依據JIS K7128,對厚度80μm之膜進行測定。使用3號形試片作為試 片,使用拉伸試驗機(AG-X,島津製作所(股)製造),以試驗速度200mm/min進行測定,將MD方向及TD方向之平均值設為撕裂強度。將撕裂強度為60N/mm以上者評價為「○」,將撕裂強度未達60N/mm者評價為「×」。若撕裂強度為60N/mm以上,則就於塗佈步驟等後續步驟中斷裂之可能性降低之方面而言,可實質上使用。
[環狀烯烴系樹脂、及苯乙烯系彈性體]
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使用TOPAS6013-S04(Polyplastics(股)製造,乙烯與降莰烯之加成共聚物)。
又,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使用表1所示之5種。Tuftec H1052(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係依據ISO1133而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230℃,2.16kgf)為13.0g/10min之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又,Tuftec H1052(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之乙烯單元量之測定結果為30mol%。Tuftec H1041(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係依據ISO1133而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230℃,2.16kgf)為5.0g/10min之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又,Tuftec H1041(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之乙烯單元量之測定結果為28mol%。S.O.E.L606(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係依據ISO1133而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230℃,2.16kgf)為2.9g/10min之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又,S.O.E.L606(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之乙烯單元量之測定結果為15mol%。Tuftec H1517(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係依據ISO1133而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230℃,2.16kgf)為5.0g/10min之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又,Tuftec H1517(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之乙烯單元量之測定結果為55mol%。Tuftec H1053(旭化成化學(股) 製造)係依據ISO1133而測定之熔融流動速率(230℃,2.16kgf)為1.8g/10min之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又,Tuftec H1053(旭化成化學(股)製造)之乙烯單元量之測定結果為30mol%。
[實施例1]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90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052(旭化成化學(股)製造)10wt%,該Tuftec H1052之MFR為13g/10min、乙烯單元量為30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43。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5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3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93N/mm,評價為○。
[實施例2]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90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S.O.EL606(旭 化成化學(股)製造)10wt%,該S.O.EL606之MFR為2.9g/10min、乙烯單元量為15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19。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1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1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102N/mm,評價為○。
[實施例3]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90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041(旭化成化學(股)製造)10wt%,該Tuftec H1041之MFR為5g/10min、乙烯單元量為28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18。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8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5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82N/mm,評價為○。
[實施例4]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97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052 (旭化成化學(股)製造)3wt%,該Tuftec H1052之MFR為13g/10min、乙烯單元量為30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43。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5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3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61N/mm,評價為○。
[實施例5]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65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052(旭化成化學(股)製造)35wt%,該Tuftec H1052之MFR為13g/10min、乙烯單元量為30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43。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8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9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132N/mm,評價為○。
[實施例6]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98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052 (旭化成化學(股)製造)2wt%,該Tuftec H1052之MFR為13g/10min、乙烯單元量為30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43。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8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3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57N/mm,評價為×。
[比較例1]
將環狀烯烴系樹脂設為100wt%。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2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53N/mm,評價為×。
[比較例2]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90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517(旭化成化學(股)製造)10wt%,該Tuftec H1517之MFR為5g/10min、乙烯單元量為55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09。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 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1.8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19nm,評價為×,撕裂強度為62N/mm,評價為○。
[比較例3]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90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053(旭化成化學(股)製造)10wt%,該Tuftec H1053之MFR為1.8g/10min、乙烯單元量為30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06。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6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12nm,評價為×,撕裂強度係70N/mm,評價為○。
[比較例4]
摻合環狀烯烴系樹脂60wt%、及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之Tuftec H1052(旭化成化學(股)製造)40wt%,該Tuftec H1052之MFR為13g/10min、乙烯單元量為30mol%、MFR/乙烯單元量為0.43。使用前端安裝有T型模頭之雙軸擠出機(規格:直徑25mm,長度:26D,T型模頭寬度:160mm),於210℃~300℃之溫度範圍中特定溫度下將該等進行混練後,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250g/min之速度擠出,將厚度為80μm之膜捲取於輥 上。利用該製作方法,苯乙烯系彈性體於膜之MD方向具有形狀異向性而進行分散,於MD方向具有長軸,於TD方向具有平均約0.8μm之短軸。如表2所示般,膜之延遲R0為11nm,評價為×,撕裂強度係138N/mm,評價為○。
如比較例1般,未摻合苯乙烯系彈性體之膜,其面內方向之延遲R0較小,但撕裂強度較小。又,於如比較例2、3般,摻合有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未達0.18g/(10min‧mol%)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時,雖撕裂強度提高,但面內方向之延遲R0較大。又,於如比較例4般,摻合有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之苯乙烯系彈性體40wt%時,與比較例2、3同樣地,雖撕裂強度提高,但面內方向之延遲R0較大。
另一方面,如實施例1~6般,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下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 min‧mol%)以上,藉此可提高撕裂強度,抑制面內方向之延遲R0之增加。
11‧‧‧環狀烯烴系樹脂
12‧‧‧苯乙烯系彈性體

Claims (11)

  1. 一種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其含有環狀烯烴系樹脂、與苯乙烯系彈性體,該苯乙烯系彈性體,其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其中,上述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添加量未達40wt%。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其中,上述苯乙烯系彈性體之添加量為3wt%以上且35wt%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其面內方向之延遲(retardation)為10nm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其中,上述環狀烯烴系樹脂為乙烯與降莰烯之加成共聚物。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其中,上述苯乙烯系彈性體為選自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氫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
  7. 一種透明導電性元件,其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來作為基材。
  8. 一種輸入裝置,其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9.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10. 一種電子機器,其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11. 一種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之製造方法,其係將環狀烯烴系樹脂與下述苯乙烯系彈性體進行加熱熔融,藉由擠出法,將上述經加熱熔融之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狀地擠出,而獲得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該苯乙烯系彈性體,其將依據ISO1133於230℃、2.16kgf之條件測得之熔融流動速率,除以乙烯單元量而獲得之值為0.18g/(10min‧mol%)以上。
TW104116223A 2014-06-25 2015-05-21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TW2016079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0433A JP6525515B2 (ja) 2014-06-25 2014-06-25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7982A true TW201607982A (zh) 2016-03-01

Family

ID=54937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6223A TW201607982A (zh) 2014-06-25 2015-05-21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25515B2 (zh)
TW (1) TW201607982A (zh)
WO (1) WO2015198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2088B (zh) * 2018-02-21 2023-06-30 3M创新有限公司 芯-鞘长丝和打印粘合剂的方法
KR102361868B1 (ko) * 2018-02-21 2022-02-14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환상 올레핀 수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환상 올레핀 수지 필름, 복합 필름
WO2020066350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及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5461A (ja) * 1992-11-13 1994-05-24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3377851B2 (ja) * 1994-03-01 2003-02-1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3096168A (ja) * 2001-09-26 2003-04-03 Nippon Zeon Co Ltd ノルボルネン系開環重合体水素添加物の製造方法、その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ノルボルネン系開環重合体水素添加物、及びその水素添加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TW200416253A (en) * 2002-10-03 2004-09-01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Thermoplastic saturated norbornene based resin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4156048A (ja) * 2004-02-09 2004-06-03 Polyplastics Co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JP2007154074A (ja) * 2005-12-06 2007-06-21 Mitsui Chemicals Inc フィルムまたはシート用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JP5936437B2 (ja) * 2011-06-13 2016-06-22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
WO2013179781A1 (ja) * 2012-05-29 2013-12-05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98686A1 (ja) 2015-12-30
JP2016008272A (ja) 2016-01-18
JP6525515B2 (ja) 2019-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965B (zh) Cyclic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film
WO2015080167A1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JP6678576B2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TW201605961A (zh)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TW201607982A (zh)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KR102263799B1 (ko) 고리형 올레핀계 수지 조성물 필름
WO2015178331A1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JP6424030B2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TW201708375A (zh)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膜
WO2016084173A1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JP6723745B2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
WO2017085809A1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