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0384A - 車輛 - Google Patents

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0384A
TW201600384A TW104111478A TW104111478A TW201600384A TW 201600384 A TW201600384 A TW 201600384A TW 104111478 A TW104111478 A TW 104111478A TW 104111478 A TW104111478 A TW 104111478A TW 201600384 A TW201600384 A TW 2016003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otrest
vehicle body
vehicle
use position
footres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3899B (zh
Inventor
藤原祐
Original Assignee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0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0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3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38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 B62J25/04Floor-type foot 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5/00Foot-rests; Knee grips; Passenger hand-gri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其具有腳踏板,該腳踏板係即便擱腳面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採用如下構成:具備腳踏板,該腳踏板藉由以旋轉軸為中心旋轉而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相較於與擱腳面垂直之方向之最大尺寸,使用位置時之車輛前後方向之最大尺寸及使用位置時之車輛左右方向之最大尺寸更大,旋轉軸相對於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平行之平面交叉,並且相對於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垂直之直線傾斜,於使車體直立時,使用位置之擱腳面比垂直姿勢更接近水平姿勢,收納位置之擱腳面比水平姿勢更接近垂直姿勢。

Description

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之腳踏板之車輛。
作為具有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之腳踏板之車輛之一例,有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車輛。該車輛為機車,具有同乘者用之腳踏板。腳踏板能夠以支持銷為中心旋轉地支持於車體框架,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
專利文獻1之腳踏板具有擱腳面較寬之特徵。腳踏板以與擱腳面平行之軸為中心向上旋轉,移動至接近垂直姿勢之收納位置。藉由此種構成,即便使擱腳面變寬,於成為收納位置時車寬亦不易變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147086號公報
根據車輛,存在腳踏板之上方無充足之空間,難以將腳踏板向上方旋轉之情形。另一方面,若將踏板配置於車體之較左右方向更外側,則可於上方確保空間,而將踏板向上旋轉。但,將踏板配置於更外側時,存在車體於車寬方向大型化而不佳之情形。
於腳踏板之上方無充足之空間時,可研究一種不使腳踏板向上方旋轉,而以垂直於擱腳面之軸為中心向前方或後方旋轉之構成。但,當使面積較大之擱腳面向後方旋轉時,於移動至收納位置之後,擱腳面仍處於接近水平之姿勢。為了於收納時充分減小腳踏板之車寬方向之凸出,需要將擱腳面收納於車體之內部深處。於此情形時,配置於車體之內部之零件與腳踏板之干涉成為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車輛,其具有腳踏板,該腳踏板係即便擱腳面之面積增大,亦可不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
本發明之態樣1之車輛採用如下構成:具備腳踏板,該腳踏板藉由以旋轉軸為中心旋轉而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於上述使用位置時,相較於與擱腳面垂直之方向之最大尺寸,車體之前後方向上之最大尺寸及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上之最大尺寸更大,上述旋轉軸相對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平行之平面交叉,並且相對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垂直之直線傾斜,於使上述車體直立時,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較垂直姿勢更接近水平姿勢,上述收納位置之上述擱腳面較水平姿勢更接近垂直姿勢。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1之車輛,腳踏板於使用位置時,相較於與擱腳面垂直之方向上之最大尺寸,車體之前後方向上之最大尺寸及車體之左右方向上之最大尺寸更大。進而,腳踏板之旋轉軸係設定為,相對於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平行之平面交叉,並且相對於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垂直之線傾斜,使用位置之擱腳面接近水平姿勢,收納位置之 擱腳面接近垂直姿勢。藉由如此設定旋轉軸線,與使腳踏板以平行於擱腳面之旋轉軸為中心旋轉時相比,即便於如腳踏板之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有車輛構成零件之情形時,亦容易避免腳踏板與車輛構成零件之干涉。又,與使腳踏板以垂直於擱腳面之旋轉軸旋轉時相比,本發明由於以擱腳面接近垂直姿勢之狀態被收納,因此亦可抑制腳踏板與配置於車體之內部之零件之干涉。又,與使腳踏板以平行於擱腳面之旋轉軸為中心向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時相比,本發明中,於自使用位置向收納位置移動時,腳踏板產生向與擱腳面水平之前後方向偏移之移動。因此,自使用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之動作範圍變大。一般而言,動作範圍變大會於避免腳踏板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上成為阻礙。但,有於使用位置之腳踏板之周圍車輛零件較少之佈局特徵。因此,本發明中,即便動作範圍變大,亦可避免腳踏板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並且緊湊地收納腳踏板。因此,根據本發明,即便擱腳面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
又,本發明亦可採用以下態樣。
態樣2採用如下構成,即,於態樣1之車輛中,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前方之方式傾斜。
根據該構成,藉由使腳踏板自擱腳面接近水平姿勢之使用位置例如向車體之後上之傾斜方向旋轉,可使腳踏板向擱腳面接近垂直姿勢之收納位置移動。因此,與以平行於擱腳面之旋轉軸旋轉時相比,即便於如腳踏板之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有車輛構成零件之情形時,亦可容易避免腳踏板與車輛構成零件之干涉。又,與使腳踏板以平行於擱腳面之旋轉軸為中心向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時相比,於本發明中,腳踏板自使用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之動作範圍變大。雖動作範圍變大,但藉由於使用位置之腳踏板之周圍車輛零件較少之佈局特徵,於 本發明中,可避免腳踏板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並且緊湊地收納腳踏板。因此,根據本發明,即便擱腳面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
態樣3採用如下構成,即,於態樣1之車輛中,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後方之方式傾斜。
根據該構成,藉由使腳踏板自擱腳面接近水平姿勢之使用位置例如向車體之前上之傾斜方向旋轉,可使腳踏板向擱腳面接近垂直姿勢之收納位置移動。與以平行於擱腳面之旋轉軸旋轉時相比,即便於如腳踏板之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有車輛構成零件之情形時,亦可容易避免腳踏板與車輛構成零件之干涉。又,與以平行於擱腳面之旋轉軸為中心向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時相比,於本發明中,腳踏板自使用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之動作範圍變大。雖動作範圍變大,但藉由於使用位置之腳踏板之周圍車輛零件較少之佈局特徵,於本發明中,可避免腳踏板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並且緊湊地收納腳踏板。因此,根據本發明,即便擱腳面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
態樣4採用如下構成,即,於態樣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中,具有:左腳踏板,其係上述腳踏板之一,並且配置於較上述車體之中央更靠左方;及右腳踏板,其係上述腳踏板之一,並且配置於較上述車體之中央更靠右方;上述左腳踏板之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右方之方式傾斜, 上述右腳踏板之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左方之方式傾斜。
根據該構成,可更靈活地設定收納位置處之左腳踏板與右腳踏板之擱腳面之角度。因此,與使腳踏板以垂直於擱腳面之旋轉軸旋轉之構成相比,本發明可將擱腳面以接近適應車體之輪廓之垂直姿勢之狀態收納。因此,可抑制腳踏板與配置於車體之內部之零件之干涉,並且可緊湊地容納腳踏板。
態樣5採用如下構成,即,於態樣1之車輛中,沿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相對於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垂直之直線更接近使上述垂直之直線向與上述旋轉軸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45度後之直線的傾斜度,並且,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平行之直線更接近上述傾斜45度後之直線之傾斜度。
根據該構成,可確實地取得與以平行於擱腳面之旋轉軸旋轉之構成之差異、及與以垂直於擱腳面之旋轉軸旋轉之構成之差異。因此,可確實地取得態樣1之作用,即便擱腳面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腳踏板。
態樣6採用如下構成,即,於態樣1之車輛中,沿上述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相對於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垂直之直線更接近使上述垂直之直線向與上述旋轉軸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30度後之直線之傾斜度,並且,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平行之直線更接近上述傾斜30度後之直線之傾斜度。
根據該構成,可確實地取得與以垂直於擱腳面之旋轉軸旋轉之構成之差異。因此,可確實地取得態樣4之作用,即便擱腳面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 納腳踏板。
態樣7採用如下構成,即,於態樣1之車輛中,具備:車體框架;及動力單元,其可搖動地被支持於上述車體框架;於上述車體之側視時,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腳踏板被配置於與上述動力單元重疊之位置。
一般而言,可搖動地支持於車體框架之動力單元由於在車體之寬度方向上較大,而且進行搖動,故而容易與腳踏板干涉。但,藉由使用本發明,即便於無法使腳踏板向相對於擱腳面之垂直上方旋轉之情形時,亦可不使腳踏板與動力單元干涉而緊湊地收納腳踏板。
50‧‧‧前輪
52‧‧‧把手
61‧‧‧車體框架
70‧‧‧動力單元
80‧‧‧主車座
82‧‧‧後車座
83‧‧‧前罩
84‧‧‧擱腳板
85‧‧‧後蓋
87‧‧‧後輪
90L‧‧‧左側之腳踏板
90R‧‧‧右側之腳踏板
91L‧‧‧左側之鉸鏈構件
91R‧‧‧右側之鉸鏈構件
92L‧‧‧左側之腳踏板
93L‧‧‧左側之鉸鏈構件
94L‧‧‧左側之腳踏板
100‧‧‧車輛
D‧‧‧下
Dmax‧‧‧最大尺寸
F‧‧‧前
H0‧‧‧水平面
Hmax‧‧‧最大尺寸
P1‧‧‧垂直線
P2‧‧‧橫直線
Q0‧‧‧中心點
Q1‧‧‧前端點
Q1a‧‧‧前中點
Q2‧‧‧後端點
Q2a‧‧‧後中點
Q3‧‧‧左端點
Q3a‧‧‧左中點
Re‧‧‧後
S0‧‧‧擱腳面
S2‧‧‧擱腳面
S3‧‧‧擱腳面
U‧‧‧上
VL1‧‧‧虛擬直線
VL2‧‧‧直線
VL3‧‧‧虛擬直線
VL4‧‧‧直線
Wmax‧‧‧最大尺寸
XL‧‧‧左側之旋轉軸
XL1‧‧‧左側之旋轉軸
XR‧‧‧右側之旋轉軸
圖1係顯示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車輛直立之狀態且使腳踏板移動至使用位置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車輛直立之狀態且使腳踏板移動至收納位置之狀態之側視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車輛直立之狀態且使腳踏板移動至使用位置之狀態之後視圖。
圖4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車輛直立之狀態且使腳踏板移動至收納位置之狀態之後視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使用位置之狀態之俯視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收納位置之狀態之俯視圖。
圖7係顯示左腳踏板之形狀之三面圖,(a)係俯視圖,(b)係側視圖,(c)係後視圖。
圖8係使用位置之左腳踏板之三面圖,(a)係俯視圖,(b)係側視 圖,(c)係後視圖。
圖9係收納位置之左腳踏板之三面圖,(a)係俯視圖,(b)係側視圖,(c)係後視圖。
圖10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側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側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側視圖。
圖11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後方圖,(b)係中間位置之後方圖,(c)係收納位置之後方圖。
圖12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上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上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上視圖。
圖13係顯示示實施形態2之車輛中使用位置之左腳踏板之三面圖,(a)係俯視圖,(b)係側視圖,(c)係後視圖。
圖14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車輛中收納位置之左腳踏板之三面圖,(a)係俯視圖,(b)係側視圖,(c)係後視圖。
圖15係說明實施形態2之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側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側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側視圖。
圖16係說明實施形態2之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後方圖,(b)係中間位置之後方圖,(c)係收納位置之後方圖。
圖17係說明實施形態2之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上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上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上視圖。
圖18係說明變化例之腳踏板之擱腳面之定義1之三面圖,(a)係俯視圖,(b)係側視圖,(c)係後視圖。
圖19係說明變化例之腳踏板之擱腳面之定義2之三面圖,(a)係俯視圖,(b)係側視圖,(c)係後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左、右、上、下分別係指於使車輛直立之狀態 下,自車輛之騎乘者觀察之前、後、左、右、上、下。使車輛直立之狀態表示:於車輛無因騎乘者與燃料之荷重而下沉(即,無騎乘者且無燃料),未放下支架之狀態下,使車輛於水平面上直立之狀態。圖式中所附之符號F、Re、L、R、U、D分別表示前、後、左、右、上、下。
(實施形態1)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使用位置之狀態之側視圖。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收納位置之狀態之側視圖。圖1與圖2顯示使車輛100於水平面H0上直立之狀態。
實施形態1之車輛100係速克達型之機車,設置有前輪50、把手52、車體框架61、動力單元70、主車座80、後車座82、前罩83、擱腳板84、後罩85、後輪87、及腳踏板90L、90R。
動力單元70包括引擎、變速機、及空氣淨化器。動力單元70可相對於車體框架61搖動地被支持。
主車座80係供駕駛者乘坐之座椅。後車座82係供同乘者乘坐之座椅。主車座80配置於動力單元70之上方,後車座82配置於主車座80之後方。於主車座80之前部之下方、以及主車座80及後車座82之左部之下方及右部之下方,設置有覆蓋動力單元70之一部分之後罩85。
擱腳板84設置於較主車座80更前方、且較主車座80低之位置,於駕駛時供駕駛者放置腳。
腳踏板90L、90R係當處於使用位置時供同乘者放置腳之構件。腳踏板90L、90R至少於左右各有一個。腳踏板90L、90R於處於使用位置時,於車體之前後方向上配置於與後車座82之前部重疊之位置或者較後車座82更前方。腳踏板90L、90R於處於使用位置時於車體之上下方向上配置於較後車座82更下方。腳踏板90L、90R於處於使用 位置時於側視下配置於與動力單元重疊之位置。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使用位置之狀態之後視圖。圖4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收納位置之狀態之後視圖。圖3與圖4顯示使車輛100於水平面H0上直立之狀態。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使用位置之狀態之俯視圖。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車輛中使腳踏板移動至收納位置之狀態之俯視圖。圖5與圖6顯示使車輛100直立於與紙面平行之水平面上之狀態。於圖5及圖6中顯示卸下把手52、前輪50、主車座80及後車座82之狀態。
左側之腳踏板90L配置於動力單元70之上部左方。右側之腳踏板90R配置於動力單元70之上部右方。腳踏板90L、90R經由鉸鏈構件91L、91R支持於車體框架61上。鉸鏈構件91L、91R配置於後罩85之附近。附近係指於後罩85與鉸鏈構件91L、91R之間不存在於相同方向配置相同大小之鉸鏈構件91L、91R之間隙之情形。
腳踏板90L、90R可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於處於使用位置時(參照圖1、圖3、圖5),腳踏板90L、90R之姿勢較垂直姿勢更接近水平姿勢。即,垂直於各腳踏板90L、90R之擱腳面S0(詳情後述)之軸向具有較水平面更接近鉛垂線之傾斜。於處於收納位置時(參照圖2、圖4、圖6),腳踏板90L、90R之姿勢較水平姿勢更接垂直姿勢。即,垂直於各腳踏板90L、90R之擱腳面S0(詳情後述)之軸向具有較鉛垂線更接近水平面之傾斜。腳踏板90L、90R於不需要時收納至收納位置。
左側之腳踏板90L經由鉸鏈構件91L支持於車體框架61。左側之腳踏板90L以能夠以旋轉軸XL為中心旋轉之方式支持於鉸鏈構件91L,以旋轉軸XL為中心旋轉而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右側之腳踏板90R經由鉸鏈構件91R支持於車體框架61。右側之腳踏板90R 以能夠以旋轉軸XR為中心旋轉之方式支持於鉸鏈構件91R,以旋轉軸XR為中心旋轉而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腳踏板90L、90R之一部分與鉸鏈構件91L、91R或車體之一部分抵接或鎖定,並於使用位置被固定。又,腳踏板90L、90R之一部分與鉸鏈構件91L、91R或車體之一部分抵接或鎖定,並於收納位置被固定。
圖7及圖8係配置於使用位置之左側之腳踏板之三面圖,(a)係自車體之後方觀察之圖,(b)係自車體之左方觀察之圖,(c)係自車體之上方觀察之圖。圖9係配置於收納位置之左側之腳踏板之三面圖,(a)係自車體之後方觀察之圖,(b)係自車體之左方觀察之圖,(c)係自車體之上方觀察之圖。
繼而,對左側之腳踏板90L及旋轉軸XL進行詳細說明。右側之腳踏板90R係與左側之腳踏板90L左右對稱之構成,省略詳細說明。右側之腳踏板90R之旋轉軸XR與左側之腳踏板90L之旋轉軸XL左右對稱,省略詳細說明。
腳踏板90L具有擱腳面S0。擱腳面S0若填埋槽或孔則為平面,若放置平板則被穩定地固定。以下,提到擱腳面S0時係指該平板之板面。
腳踏板90L如圖7(a)~(c)所示,相較於擱腳面S0之垂直方向之最大尺寸Hmax,使用位置時之車體之前後方向之最大尺寸Dmax、及使用位置時之車體之左右方向之最大尺寸Wmax更大。
此處,定義垂直於腳踏板90L之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與以擱腳面S0內之直線沿使用位置時之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之橫直線P2。又,於本說明書中,提到沿車體之上下方向延伸時,表示相較於車體之左右方向或前後方向,於車體之上下方向上以較大之比率延伸。又,提到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時,表示相較於車體之前後方向或上下方向,於車體之左右方向上以較大之比率延伸。又,提到沿車體之前後方向 延伸時,表示相較於車體之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於車體之前後方向上以較大之比率延伸。
當腳踏板90L處於使用位置時,如圖8(a)~(c)所示,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沿車體之上下方向延伸。又,橫直線P2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
腳踏板90L之旋轉軸XL自車體後方觀察時,相對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與橫直線P2兩者傾斜。又,腳踏板90L之旋轉軸XL自車體左方觀察時,相對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與橫直線P2兩者傾斜。傾斜表示不平行且亦不垂直。
詳細而言,左側之旋轉軸XL自車體之上方觀察時,以越位於前方之部位越位於右方之方式傾斜。又,左側之旋轉軸XL自車體之左方觀察時,以越位於前方之部位越位於上方之方式傾斜。又,左側之旋轉軸XL自車體之後方觀察時,以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右方之方式傾斜。
更詳細而言,如圖8(b)所示,旋轉軸XL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虛擬直線VL1係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45度後之直線。又,旋轉軸XL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直線VL2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直線VL2係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平行且沿車體之前後方向延伸之直線。
又,如圖8(a)所示,旋轉軸XL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更接近虛擬直線VL3之傾斜。虛擬直線VL3係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30度後之直線。又,旋轉軸XL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直線VL4接近虛擬直線VL3之傾斜。直線VL4係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平行且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之直線。
藉由使腳踏板90L以此種旋轉軸XL為中心旋轉,如圖9所示,可使腳踏板90L移動至收納位置。於收納位置時,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如圖9(a)、(c)所示,向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左側之腳踏板90L以擱腳面S0朝向車體之右方之方式被收納。又,於收納位置時,橫直線P2如圖9(b)所示向車體之前後方向延伸。
又,於收納位置時,左側之腳踏板90L之背面(擱腳面S0之相反面)配置為與後罩85之一部分輪廓連續。
圖10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側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側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側視圖。圖11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後方圖,(b)係中間位置之後方圖,(c)係收納位置之後方圖。圖12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上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上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上視圖。中間位置表示將腳踏板90L自使用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之中途之位置。
如圖10~圖12所示,左腳踏板90L自使用位置經過中間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旋轉軸XL相對於擱腳面S0不平行,亦不垂直,因此於移動中,左腳踏板90L之擱腳面S0一面使傾斜角度變化,一面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形態之車輛100,腳踏板90L、90R於使用位置,相較於與擱腳面S0垂直之方向之最大尺寸Hmax,車體之前後方向上之最大尺寸Dmax與車體之左右方向上之最大尺寸Wmax更大。進而,腳踏板90L、90R之旋轉軸XL、XR設定為相對於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平行之平面交叉,並且相對於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垂直之直線之兩者傾斜,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接近水平姿勢,收納位置之擱腳面S0接近垂直姿勢。藉由如此設定旋轉軸XL、XR,與以平行於擱腳面S0之旋轉軸旋轉時相比,即便於如腳踏板90L、90R之擱腳面S0之 垂直上方有車輛構成零件之情形時,亦可容易避免腳踏板90L、90R與車輛構成零件之干涉。又,與以垂直於擱腳面S0之旋轉軸旋轉時相比,實施形態中,由於以擱腳面S0接近垂直姿勢之狀態被收納,因此亦可抑制腳踏板90L、90R與配置於車體之內部之零件之干涉。又,與以平行於擱腳面S0之旋轉軸為中心、向擱腳面S0之垂直上方旋轉時相比,實施形態中,於自使用位置向收納位置移動時,施加腳踏板90L、90R向與擱腳面S0水平之前後方向上偏移之移動。因此,腳踏板90L、90R自使用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之動作範圍變大。一般而言,動作範圍變大會於避免腳踏板90L、90R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上成為阻礙。但,有於使用位置之腳踏板90L、90R之周圍車輛零件較少之佈局之特徵。因此,於實施形態中,即便動作範圍變大,亦可避免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並且,緊湊地收納腳踏板90L、90R。因此,根據本發明,即便擱腳面S0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90L、90R相對於擱腳面S0向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
(實施形態2)
圖13係實施形態2之車輛中之腳踏板之使用位置之三面圖,圖13(a)係俯視圖,圖13(b)係側視圖,圖13(c)係後視圖。圖14係實施形態2之車輛中之腳踏板之收納位置之三面圖,圖14(a)係俯視圖,圖14(b)係側視圖,圖14(c)係後視圖。
實施形態2之車輛係關於腳踏板92L之旋轉軸XL1使車體之左右方向之傾斜度較實施形態1減較少之構成。腳踏板92L之形狀與實施形態1之腳踏板90L相同。以下,對左側之腳踏板92L與左側之旋轉軸XL1進行詳細說明,關於右側之腳踏板及右側之旋轉軸線,為與左側之腳踏板92L及左側之旋轉軸XL1左右對稱之構成,故省略說明。
腳踏板92L具有擱腳面S0。擱腳面S0若填埋槽或孔則為平面。以下,提到擱腳面S0時係指該平面。腳踏板92L經由鉸鏈構件93L支持 於車體框架61。腳踏板92L能夠以旋轉軸XL1為中心旋轉地支持於鉸鏈構件93L,以旋轉軸XL1為中心旋轉而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
於處於使用位置時,腳踏板92L之姿勢較垂直姿勢更接近水平姿勢。於處於收納位置時,腳踏板92L之姿勢較水平姿勢更接近垂直姿勢。
此處,定義垂直於腳踏板92L之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與以使用位置時之擱腳面S0內之直線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之橫直線P2。
當腳踏板92L處於使用位置時,如圖13(a)、(b)所示,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沿車體之上下方向延伸。又,如圖13(a)、(c)所示,橫直線P2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
腳踏板92L之旋轉軸XL1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不平行,並且相對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傾斜。
詳細而言,如圖13(b)所示,旋轉軸XL1於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虛擬直線VL1於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1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45度後之直線。又,旋轉軸XL1於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直線VL2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直線VL2係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平行且沿車體之前後方向延伸之直線。
如圖13(a)所示,旋轉軸XL1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虛擬直線VL3更接近垂直線P1之傾斜。虛擬直線VL3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1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30度後之直線。
藉由使腳踏板92L以此種旋轉軸XL1為中心旋轉,如圖14所示,可使腳踏板92L移動至收納位置。於收納位置時,擱腳面S0之垂直線P1如圖14(c)所示,向右前之傾斜方向延伸。左側之腳踏板92L以擱腳 面S0朝向車體之中央之方式被收納。又,於收納位置時,橫直線P2如圖14(a)、(b)所示相對於鉛垂方向傾斜,但沿車體之上下方向延伸。
實施形態2之左側之腳踏板92L於車體之俯視下配置於左側之後罩之具有越向後方前進越向右方移位之傾斜之部分,因此可於收納有腳踏板92L時將腳踏板92L之背面與周圍之後罩連續地配置。
圖15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側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側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側視圖。圖16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後方圖,(b)係中間位置之後方圖,(c)係收納位置之後方圖。圖17係說明左腳踏板之動作之圖,(a)係使用位置之上視圖,(b)係中間位置之上視圖,(c)係收納位置之上視圖。中間位置表示將腳踏板92L自使用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之中途之位置。
如圖15~圖17所示,左腳踏板92L自使用位置經過中間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旋轉軸XL相對於擱腳面S0不平行,亦不垂直,因此於移動中,左腳踏板90L之擱腳面S0一面使傾斜角度變化,一面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之間移動。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形態2之車輛,藉由如上述般設定旋轉軸XL1,與以平行於擱腳面S0之旋轉軸旋轉時相比,即便於如腳踏板92L之擱腳面S0之垂直上方有車輛構成零件之情形時,亦可容易避免腳踏板92L與車輛構成零件之干涉。又,與以垂直於擱腳面S0之旋轉軸旋轉時相比,於實施形態中,由於以擱腳面S0接近垂直姿勢之狀態被收納,因此亦可抑制腳踏板92L與配置於車體之內部之零件之干涉。又,與以平行於擱腳面S0之旋轉軸為中心向擱腳面S0之垂直上方旋轉時相比,於實施形態中,於自使用位置向收納位置移動時,增加腳踏板92L向與擱腳面S0水平之前後方向上偏移之移動。因此,腳踏板92L自使用位置移動至收納位置之動作範圍變大。一般而言,動作 範圍變大於避免腳踏板92L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上成為阻礙。但,有於使用位置之腳踏板92L之周圍車輛零件較少之佈局特徵。因此,實施形態中,即便動作範圍變大,亦可避免腳踏板92L與車輛零件之干涉且緊湊地收納。因此,根據本發明,即便擱腳面S0之面積較大,亦可不使腳踏板92L相對於擱腳面S0向垂直上方旋轉,而緊湊地收納。
(變化例之擱腳面之定義1)
圖18係說明變化例之腳踏板之擱腳面之定義1之三面圖,圖18(a)係自車體之後方觀察腳踏板之圖,圖18(b)係自車體之左方觀察腳踏板之圖,圖18(c)係自車體之上方觀察腳踏板之圖。此處,僅圖示出左側之腳踏板94L,但右側之腳踏板係與左側之腳踏板94L左右對稱之構成。
變化例之腳踏板94L係使用位置時之上表面彎曲成凸狀之構成。於此種情形時,於本說明書中,可將擱腳面S2定義成如下之平面。即,如圖18(c)所示,自車體之上方觀察使用位置之腳踏板94L,將與車體之左右方向上之腳踏板94L之中央、且車體之前後方向上之腳踏板94L之中央之點重疊的腳踏板94L之上表面之點作為中心點Q0。進而,於俯視下,設定與通過中心點Q0並平行於車體之前後方向之虛擬直線重疊之腳踏板94L之前端點Q1與後端點Q2。進而,於俯視下,設定與通過中心點Q0並平行於車體之左右方向之虛擬直線重疊之腳踏板94L之左端點Q3。並且,將擱腳面S2定義為通過前端點Q1、後端點Q2、左端點Q3之平面。又,關於右側之腳踏板,由於與左側之腳踏板94L左右對稱,因此擱腳面S2定義為通過左右對稱地設定之前端點、後端點、右端點之平面。
如此,對於上表面彎曲成凸狀之腳踏板94L,亦可定義平面狀之擱腳面S2。如此定義之擱腳面S2於同乘者將腳放置於腳踏板94L上時,腳之位置及角度與將腳放置於平面狀之擱腳面S2之情形相同。
此處,定義垂直於腳踏板94L之擱腳面S2之垂直線P1。當腳踏板94L處於使用位置時,如圖18(a)~(c)所示,擱腳面S2之垂直線P1沿車體之上下方向延伸。
腳踏板94L之旋轉軸XL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2不平行,並且自車體後方觀察時相對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2之垂直線P1傾斜。又,腳踏板94L之旋轉軸XL自車體左方觀察時,相對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2之垂直線P1傾斜。
詳細而言,左側之旋轉軸XL自車體之上方觀察時,以越位於前方之部位越位於右方之方式傾斜。又,左側之旋轉軸XL自車體之左方觀察時,以越位於前方之部位越位於上方之方式傾斜。又,左側之旋轉軸XL自車體之後方觀察時,以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右方之方式傾斜。
更詳細而言,如圖18(b)所示,旋轉軸XL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擱腳面S2之垂直線P1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虛擬直線VL1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45度後之直線。又,旋轉軸XL於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直線VL2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直線VL2係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2平行且沿車體之前後方向延伸之直線。
又,如圖18(a)所示,旋轉軸XL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擱腳面S2之垂直線P1更接近虛擬直線VL3之傾斜。虛擬直線VL3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30度後之直線。又,旋轉軸XL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直線VL4更接近虛擬直線VL3之傾斜。直線VL4係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2平行且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之直線。
(變化例之擱腳面之定義2)
圖19係說明變化例之腳踏板之擱腳面之定義2之三面圖,圖19(a) 係自車體之後方觀察腳踏板之圖,圖19(b)係自車體之左方觀察腳踏板之圖,圖19(c)係自車體之上方觀察腳踏板之圖。此處,僅圖示出左側之腳踏板94L,但右側之腳踏板係與左側之腳踏板94L左右對稱之構成。
變化例之腳踏板94L同樣係使用位置時之上表面彎曲成凸狀之構成。於此種情形時,於本說明書中,可將擱腳面S3定義成如下之平面。即,如圖19(c)所示,於使用位置自車體之上方觀察腳踏板94L,將與車體之左右方向上之腳踏板94L之中央、且車體之前後方向上之腳踏板94L之中央之點重疊的腳踏板94L之上表面之點作為中心點Q0。又,於俯視下,設定與通過中心點Q0之沿車體之前後方向延伸之虛擬直線重疊之腳踏板94L之前端點Q1及後端點Q2。又,於俯視下,設定與通過中心點Q0之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之虛擬直線重疊之腳踏板94L之左端點Q3。進而,於俯視下,將與中心點Q0與前端點Q1之中點重疊之腳踏板94L之上表面之點作為前中點Q1a,將與中心點Q0與後端點Q2之中點重疊之腳踏板94L之上表面之點作為後中點Q2a,將與中心點Q0與左端點Q3之中點重疊之腳踏板94L之上表面之點作為左中點Q3a。此處,於腳踏板94L之上表面存在槽或孔之情形時,將填埋有槽或孔之構成作為上表面。
並且,將擱腳面S3定義為通過前中點Q1a、後中點Q2a、左端點Q3a之平面。再者,關於右側之腳踏板,由於與左側之腳踏板94L左右對稱,因此擱腳面S3定義為通過左右對稱地設定之前中點、後中點、右中點之平面。
如此,對於上表面彎曲成凸狀之腳踏板94L,亦可定義平面狀之擱腳面S3。如此定義之擱腳面S3即便於在腳踏板94L之周緣部形成有弧形之情形時,亦成為排除周緣部之弧形之影響之平面狀之面。根據該定義,於同乘者將腳放置於腳踏板94L時,腳之位置及角度與將腳 放置於平面狀之擱腳面S3之情形相同。
當腳踏板94L處於使用位置時,如圖19(a)~(c)所示,擱腳面S3之垂直線P1沿車體之上下方向延伸。
腳踏板94L之旋轉軸XL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3不平行,並且自車體後方觀察時相對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3之垂直線P1傾斜。又,腳踏板94L之旋轉軸XL於自車體左方觀察相對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3之垂直線P1傾斜。
如圖19(b)所示,旋轉軸XL於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擱腳面S3之垂直線P1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虛擬直線VL1於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45度後之直線。又,旋轉軸XL於自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直線VL2更接近虛擬直線VL1之傾斜。直線VL2係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3平行且沿車體之前後方向延伸之直線。
如圖19(a)所示,旋轉軸XL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擱腳面S3之垂直線P1更接近虛擬直線VL3之傾斜。虛擬直線VL3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係將垂直線P1向與旋轉軸XL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30度後之直線。又,旋轉軸XL於自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具有相較於直線VL4更接近虛擬直線VL3之傾斜。直線VL4係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3平行且沿車體之左右方向延伸之直線。
以上,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將腳踏板說明為同乘者用之踏板,但亦可作為駕駛者用之踏板。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作為車輛例示了速克達型之機車,但亦可作為街跑(street)型機車、三輪以上之車輛、雪地車等各種車輛。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顯示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接近水平方向之例,但例如只要為腳向較座椅更靠前處伸出並放於腳踏板上之形 態之車輛,則使用位置之擱腳面S0亦可以越位於車體前方之部位越位於上方之方式傾斜。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具體圖示了旋轉軸與擱腳面之關係、使用位置之擱腳面與收納位置之擱腳面之關係,但不限於圖示之例,旋轉軸亦可與平行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之平面交叉,並且相對於垂直於使用位置之擱腳面之直線傾斜。又,於使車體直立時,亦可為使用位置之擱腳面相較於垂直姿勢更接近水平姿勢,收納位置之擱腳面相較於水平姿勢更接近垂直姿勢。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了腳踏板90L、90R於處於使用位置時,於側視下配置於與動力單元重疊之位置。此處,腳踏板與動力單元重疊之位置包括於動力單元相對於車體框架最大限度地搖動時於側視下腳踏板與動力單元重疊之位置。
本發明能以多種不同之形態而實現。本揭示應視為提供本發明之原理之實施形態者。應當瞭解該等實施形態並非將本發明限定為此處記載且/或圖示之較佳之實施形態,於此前提下,於此處記載有較多之圖示實施形態。
此處記載有若干本發明之圖示實施形態。本發明並未限定為此處記載之各種較佳之實施形態。本發明亦包含基於該揭示藉由本領域技術人員能認識到之包括均等之要素、修正、刪除、組合(例如,跨各種實施形態之特徵之組合)、改良及/或變更之所有實施形態。申請專利範圍之限定事項應基於該申請專利範圍所使用之用語作廣泛之解釋,不應限定為本說明書或本案之執行中記載之實施形態。此種實施形態應解釋為非排他性。例如,於本揭示中,「較佳為」或「可」之用語為非排他性者,表示「雖較佳,但並不限定於此」或「雖可,但並不限定於此」之意思。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用於具有可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之腳踏板之車輛。
50‧‧‧前輪
52‧‧‧把手
70‧‧‧動力單元
80‧‧‧主車座
82‧‧‧後車座
83‧‧‧前罩
84‧‧‧擱腳板
85‧‧‧後蓋
87‧‧‧後輪
90L‧‧‧左側之腳踏板
91L‧‧‧左側之鉸鏈構件
100‧‧‧車輛
D‧‧‧下
F‧‧‧前
H0‧‧‧水平面
Re‧‧‧後
U‧‧‧上
XL‧‧‧左側之旋轉軸

Claims (7)

  1. 一種車輛,其係具備腳踏板,該腳踏板係藉由以旋轉軸為中心旋轉而於使用位置與收納位置間移動,於上述使用位置時,相較於與擱腳面垂直之方向之最大尺寸,車體之前後方向上之最大尺寸與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上之最大尺寸更大;上述旋轉軸相對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平行之平面交叉,並且相對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垂直之直線傾斜;於使上述車體直立時,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比垂直姿勢更接近水平姿勢,上述收納位置之上述擱腳面比水平姿勢更接近垂直姿勢。
  2. 如請求項1之車輛,其中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前方之方式傾斜。
  3. 如請求項1之車輛,其中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後方之方式傾斜。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其具有:左腳踏板,其係上述腳踏板之一,並且配置於較上述車體之中央更靠左方;及右腳踏板,其係上述腳踏板之一,並且配置於較上述車體之中央更靠右方;上述左腳踏板之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右方之方式傾斜;上述右腳踏板之上述旋轉軸以沿上述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越位於上方之部位越位於左方之方式傾斜。
  5. 如請求項1之車輛,其中沿上述車體之左右方向觀察時,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相對於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垂直之直線更接近使上述垂直之直線向與上述旋轉軸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45度後之直線的傾斜度,並且,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平行之直線更接近上述傾斜45度後之直線之傾斜度。
  6. 如請求項1之車輛,其中沿上述車體之前後方向觀察時,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相對於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垂直之直線更接近使上述垂直之直線向與上述旋轉軸相同之旋轉方向傾斜30度後之直線之傾斜度,並且,上述旋轉軸具有相較於與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擱腳面平行之直線更接近上述傾斜30度後之直線之傾斜度。
  7. 如請求項1之車輛,其具備:車體框架;及動力單元,其可搖動地被支持於上述車體框架;於上述車體之側視時,上述使用位置之上述腳踏板被配置於與上述動力單元重疊之位置。
TW104111478A 2014-06-26 2015-04-09 車輛 TWI543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1607A JP2016008020A (ja) 2014-06-26 2014-06-26 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0384A true TW201600384A (zh) 2016-01-01
TWI543899B TWI543899B (zh) 2016-08-01

Family

ID=52784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478A TWI543899B (zh) 2014-06-26 2015-04-09 車輛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2960144B1 (zh)
JP (1) JP2016008020A (zh)
CN (1) CN105314021B (zh)
AR (1) AR100248A1 (zh)
BR (1) BR102015009927B1 (zh)
MX (1) MX352924B (zh)
MY (1) MY174014A (zh)
PH (1) PH12015000132A1 (zh)
TW (1) TWI543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78252A (ja) 2016-03-31 2017-10-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656425B2 (ja) * 2016-05-30 2020-03-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ステップ周辺のカバー構造
CN108528580B (zh) * 2017-03-06 2021-10-22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脚踏组件
JP7212799B2 (ja) * 2019-03-16 2023-01-25 ティーヴィーエス モータ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2輪車両用のフットレストアセンブリ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6193B2 (en) * 2006-05-31 2011-05-24 Ed Tucker Distributor, Inc. Foot peg with replaceable cleat component
JP2008062720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maha Motor Co Ltd 泥噛み防止フートレスト
US20080179859A1 (en) * 2007-01-25 2008-07-31 Boehmke Steven L Motorcycle foot peg and boot cleat assembly
JP5254186B2 (ja) * 2009-11-24 2013-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CN202295118U (zh) * 2011-09-28 2012-07-04 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能节省空间的摩托车脚踏板
JP5788813B2 (ja) 2012-01-18 2015-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用ステッ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5009927B1 (pt) 2022-02-22
MX2015005575A (es) 2015-12-25
TWI543899B (zh) 2016-08-01
CN105314021B (zh) 2018-10-16
JP2016008020A (ja) 2016-01-18
BR102015009927A2 (pt) 2016-07-26
MY174014A (en) 2020-03-04
CN105314021A (zh) 2016-02-10
AR100248A1 (es) 2016-09-21
PH12015000132B1 (en) 2016-11-07
EP2960144B1 (en) 2017-03-15
MX352924B (es) 2017-12-14
EP2960144A1 (en) 2015-12-30
PH12015000132A1 (en) 2016-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3899B (zh) 車輛
JP5536968B1 (ja) 車両
JP5536967B1 (ja) 車両
JP5797366B1 (ja) 車両
JP5797367B1 (ja) 車両
TWI638743B (zh) vehicle
TWI577594B (zh) vehicle
WO2015002170A1 (ja) 車両
CN105408193A (zh) 车辆
US20140284187A1 (en) Handlebar switch
JP6333733B2 (ja) 車両
JP6564422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サイドスタンド構造
CN104487322A (zh) 车辆
JP5129610B2 (ja) 二輪車用スタンド装置
CN105377679A (zh) 车辆
JP2018034574A (ja) 複輪車両
CN105358416B (zh) 车辆
JP6501422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19011029A (ja) 電動車両
JP2007022102A (ja) 車両
JP2017019385A (ja) 鞍乗型車両
KR101263279B1 (ko) 이륜차 접이 구조
JP2021030799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20097373A (ja) 乗物用表示装置
JP2008105455A (ja) 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