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9066A - 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9066A
TW201539066A TW104107365A TW104107365A TW201539066A TW 201539066 A TW201539066 A TW 201539066A TW 104107365 A TW104107365 A TW 104107365A TW 104107365 A TW104107365 A TW 104107365A TW 201539066 A TW201539066 A TW 2015390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xing
removing device
angle adjustment
optical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7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yoshi Kasai
Daichi Ueshiki
Teppei Okumur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39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906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24Arrangements of devices using drying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heating
    • F26B13/28Arrangements of devices using drying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heating for applying pressure; for brushing; for wip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將附著於光學膜之表面的液滴於進入乾燥處理程序前完全除去,而確保光學膜之光學特性等,且適用性、保養性高。液滴除去裝置,係具備沿著該光學膜之移動方向而於上下偏移,夾著光學膜而配置於左右之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之各者,係具備以下而構成:除去液滴之除水構材;具備按壓側構材與具有往長度方向之兩端的外方突出之角度調整軸的支承側構材,以保持除水構材之方式可裝卸地固定按壓側構材及支承側構材而成的除水構材保持機構;及設於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長度方向之兩側,具備形成有供於收容至少角度調整軸用的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之固定台,以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光學膜的角度成為既定值之方式就除水構材保持機構作調整而固定之一對的角度調整機構。

Description

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光學膜,尤其,關於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在鐘錶、手機、PDA、筆記型電腦、電腦用監視器、DVD播放器、TV等方面,係液晶顯示裝置急劇於市場拓展。液晶顯示裝置,係將依液晶之切換的偏光狀態予以可視化者,根據其顯示原理,在光學膜方面,偏光膜受採用。
尤其,在TV等之用途,係日益要求高亮度、高對比度、廣視角,所以,於偏光膜,亦日益要求高透射率、高偏光度、高色再現性等。一般而言偏光膜,係於於偏光件之兩面黏貼透明保護膜的構成,於此黏貼,係採用使聚乙烯醇系之材料溶於水之所謂的水系黏合劑。
偏光件,係具有從偏光或自然光將特定之直線偏光予以透射的功能之光學膜。偏光件,係對於例如聚乙烯醇(以下,單簡稱為「PVA」)系樹脂之膜進行拉伸處 理及碘吸附處理從而製造,為此,係一般情況下,採用使該PVA系樹脂膜通過複數個浴槽後,經過乾燥處理程序之濕式拉伸方式。
在如此之濕式拉伸方式方面,係有揭露於專利文獻1之技術,此技術,係如圖1所示,如從輥10所送出之PVA系樹脂膜的原料膜11,藉一連串之導輥12而受導引,溶脹浴槽13、染色浴槽14、通過硼酸浴槽15,依此過程進行濕式拉伸,經過此濕式拉伸程序之PVA系樹脂膜11進入是下個程序的在水洗浴槽16之洗淨程序,於該洗淨程序,例如,使PVA系樹脂膜通過貯留了水等之洗淨液的洗淨浴槽,使得在前面的處理所附著之硼酸等的多餘殘存物被清洗流走。經過此洗淨程序之PVA系樹脂膜,係通過乾燥室18,而完成乾燥處理程序。例如,於洗淨程序進行完洗淨之PVA系樹脂膜,係導入至乾燥室18,以自然乾燥、風乾燥、加熱乾燥等適當最佳之方法予以乾燥,從而實施乾燥處理程序而製得偏光件。
然而,於依記載於專利文獻1之程序的製造,於從最後之浴槽出去的PVA系樹脂膜,係處於附著了液滴之狀態的情形很多,在該狀態下通過乾燥處理程序時,因水跡或所析出之雜質的異物等與偏光件一起進入乾燥處理程序,此等對於所製造的偏光件之光學特性等帶來不良影響。
所以,在透過洗淨浴槽而進入乾燥室之前,將液滴除去之裝置漸受到期望。
於專利文獻2,係揭露於如圖2所示之具備洗淨槽I、染色槽II、及硬膜槽III之PVA系樹脂膜的處理裝置,為了進行PVA系樹脂膜之除水,而設置由除水片件對及除水輥對所成之液滴除去裝置Ⅳ的配置,此液滴除去裝置IV,係按浴槽I、II、III而設,將對應之浴槽的液滴作除去而歸還下方之浴槽。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公開2012-00317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發明專利公開2004-109698號公報
然而,本發明人們,係發現於專利文獻2之液滴除去裝置,存在如以下的問題。亦即,液滴除去裝置按浴槽而設,故有於其裝戴程序、或保養有不便,成本亦高,且無法依偏光件之種類、移動速度、或厚度,而就液滴除去裝置(例如,除水片件)作調整如此之問題。
此外,本發明人們發現除了專利文獻2以外,亦存在揭露依氣刀或壓輥之液滴除去裝置的文獻,惟記載於周知文獻之任一構成,皆有無法使附著於偏光件表面之硼酸析出物減少,無法完全除去液滴如此之缺點。
所以,本發明,係鑒於上述的狀況,以提供 可於進入乾燥處理程序前幾乎完全除去因水跡或析出雜質的異物等,可依偏光件之種類、移動速度及厚度等而就除水片件的角度作調整,且適用性、保養性高,亦可確保其光學特性穩定的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為應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提供配置於在光學膜之製程中的最終浴槽與乾燥室之間而除去附著於前述光學膜的液滴之液滴除去裝置者。
此液滴除去裝置,係於沿著光學膜之移動方向於上下位移之位置,具備以夾著光學膜而配置於該光學膜的兩側之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該第1除水機構及該第2除水機構之各者,係具備除去液滴之除水構材、及除水構材保持機構,該除水構材保持機構,係具備按壓側構材、及具有從長度方向兩端朝外方而突出之角度調整軸的支承側構材,以保持該除水構材的方式,而可裝卸地固定該按壓側構材及支承側構材,於該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長度方向之兩側設有一對的角度調整機構,該一對的角度調整機構,係具備形成有供於收容至少角度調整軸用的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之固定台,以該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光學膜的角度成為既定值之方式就該除水構材保持機構作調整而固定。
優選上,該第1除水機構及該第2除水機構,係分別固著於夾著光學膜而從該光學膜僅分離第1既 定距離之位置。
優選上,該第1除水機構及該第2除水機構之各者,係進而具備設於角度調整機構之下表面的導件、連接於導件之移動手段、及將該導件於進退方向作導引同時於前端具有導件制動器之導軌,以可移動的方式而配置於夾著光學膜而從光學膜分離僅第2既定距離之位置。
理想上,係於該第1除水機構及該第2除水機構方面,一方相對於光學膜之一側固著於僅分離第1既定距離之位置,另一方相對於光學膜之另一側以可移動的方式配置於僅分離第2既定距離之位置,可移動之除水機構,係進而具備設於角度調整機構之下表面的導件、連接於導件之移動手段、及將該導件於進退方向作導引同時於前端具有導件制動器之導軌。
優選上,於該按壓側構材,係形成有插通供於可裝卸地固定按壓側構材及支承側構材用的第1固定手段之貫通孔,於支承側構材,係形成有供於螺合該第1固定手段而固定除水構材用的螺紋孔。
優選上,於該按壓側構材及支承側構材,係形成有插通供於可裝卸地固定此雙方用的第1固定手段之貫通孔,以該第1固定手段插通按壓側構材及支承側構材雙方後,藉第2固定手段而緊固之方式而構成。
優選上,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支撐該固定台之支承台,於該支承台及固定台之各者的對向面之中央,形成供於收容該角度調整軸用的凹部而形成該角度 調整軸收容空間,於夾著該支承台之凹部的部位形成有供於螺合第3固定手段用的螺紋孔,於該固定台之夾著凹部的部位形成有貫通第3固定手段之貫通孔。
優選上,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支撐該固定台之支承台,於該固定台之對於該支承台的接觸面之相反側的面,形成有突出於從該支承台遠離之方向的大致半圓狀之突起,於此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角度調整軸用的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於突起之圓周面的中央亦即於突起厚度方向的中央,沿著該支承台之支撐方向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用的螺紋孔,於該固定台之夾著突起的兩側形成有貫通第3固定手段之貫通孔,對應於該固定台之貫通孔,而於支承台形成有螺紋孔。
優選上,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支撐前述固定台之支承台,於該固定台之對於該支承台的接觸面之相反側的面,形成有突出於從該支承台遠離之方向的大致半圓狀之突起,於此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角度調整軸用的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角度調整軸,係形成為軸徑從相對於前述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側面隔著既定間隔之處朝向前述角度調整機構而漸小的錐狀,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係以收容角度調整機構之錐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為錐狀,於角度調整軸之中央沿著軸線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而固定角度調整軸用的螺紋孔,於該固定台之夾著突起的兩側形成有貫通第3固定手 段之貫通孔,對應於該固定台之貫通孔,而於支承台形成有螺紋孔,構成為角度調整軸之錐狀部分的軸線之長度比前述突起的厚度短。
優選上,係於固定台之上表面,形成有突出之大致半圓狀的突起,於該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角度調整軸用的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於突起之圓周面的中央亦即於突起厚度方向的中央,沿著該固定台之立設方向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用的螺紋孔。
優選上,係於固定台之上表面,形成有突出之大致半圓狀的突起,於該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角度調整軸用的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該角度調整軸,係形成為軸徑從相對於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側面隔著既定間隔之處朝向前述角度調整機構而漸小的錐狀,該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係以收容該角度調整機構之錐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為錐狀,於角度調整軸之中央沿著軸線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而固定角度調整軸用的螺紋孔,構成為該角度調整軸之錐狀部分的軸線之長度比突起的厚度短。
優選上,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之上下方向的偏移距離係20~30mm。
優選上,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光學膜的按壓距離為5~15mm。
優選上,係以該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的除水構材對向的方式而配置,以第1除水機構的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光學膜的角度與第2除水機構的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光學膜的角度不同之方式而構成。
優選上,除水構材之長度,係採取比光學膜之寬度長的構成。
優選上,係對於除水構材之接觸於光學膜的邊之角部實施賦予圓度的R加工處理。
優選上,係對於除水構材之兩面進行鏡面處理。
優選上,除水構材,係藉具有耐磨性之不銹鋼、經塗佈之鐵、樹脂或陶瓷而形成。
優選上,除水構材之厚度係1~10mm。
優選上,係於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按壓側構材或/及支承側構材形成供以保持除水構材用的除水構材收容空間。
優選上,移動機構,係汽缸、滾珠螺桿及把手、或兩者之組合。
優選上,係代替導件制動器而具備雷射感測器或接近感測器。
優選上,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角度感測器。
依本發明,即可提供於光學膜之濕式拉伸,於進入乾燥處理程序前完全除去附著於從浴槽所取出的光學膜之表面的水跡或析出雜質所致之異物等,使得可確保光學膜之光學特性,且適用性、保養性高的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11‧‧‧原料膜
12‧‧‧導輥
13‧‧‧第1浴槽
14‧‧‧第2浴槽
15‧‧‧第3浴槽
16‧‧‧第4浴槽
17‧‧‧液滴除去裝置
18‧‧‧乾燥室
171‧‧‧第1除水機構
172‧‧‧第2除水機構
171a、172a‧‧‧片件
[圖1]就歷來的偏光件之製程作繪示的示意圖。
[圖2]就歷來的偏光件之液滴除去裝置作繪示的示意圖。
[圖3](a)係就本發明相關之偏光件的製程之一部分作繪示的示意圖,(b)係就將液滴除去裝置配置於最終浴槽之正上方的情況作繪示之示意圖,(c)係就將液滴除去裝置配置於最終浴槽外之情況作繪示的示意圖。
[圖4](a)係就圖3之配置位置放大而繪示的示意圖,(b)係對應於(a)之詳細的示意圖。
[圖5](a)係就液滴除去裝置之搓掉附著於偏光件的液滴之狀況作繪示的示意圖,(b)係就液滴除去裝置之構成作繪示的示意圖,(c)係就除水片件的動作作繪示之示意圖。
[圖6](a)~(c)係就除水片件的構成作繪示之示意圖。
[圖7](a)~(d)係就除水片件保持件的構成作繪示之示意圖。
[圖8](a)係就片件之固定形態的一例作繪示之圖,(b)係就片件的固定形態之其他一例作繪示的圖。
[圖9](a)係就角度調整軸固定於角度調整台之狀態作繪示的圖,(b)係角度調整台之分解圖,就角度調整軸固定於角度調整台之狀態從側面所見的側面圖。(c)係就(a)之保持件及片件從側面所見的側面圖。
[圖10]就示於圖9的構成之變化例作繪示的示意圖。
[圖11]就示於圖10的構成之變化例作繪示的示意圖。
[圖12]就液滴除去裝置之從待機移動至作動狀態的實施例1作繪示之示意圖。
[圖13]就液滴除去裝置之從待機移動至作動狀態的實施例2作繪示之示意圖。
[圖14]就液滴除去裝置之從待機移動至作動狀態的實施例3作繪示之示意圖。
[圖15]就依除水片件的偏光件之按壓距離作繪示的示意圖。
[圖16]就亦可適用於本發明之偏光件以外的光學膜之情況作繪示的示意圖。
以下,邊參照圖3至圖13,邊詳細說明本發明。另外,圖式僅係供於以易於瞭解的方式說明本發明用 之例示,非限定本發明者。因此,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實際之尺寸、數量、或構成等非限定於示於圖式者係不言自明。
圖3(a),係就本發明相關之偏光件的製程作說明之示意圖。此製程,係如圖3(a)所示,對於從驅動輥10送出之原料膜11(例如,PVA系樹脂膜),以在複數個導輥12之導引下,依序通過供以進行溶脹處理用的溶脹浴槽13(此處係稱作「第1浴槽」)、供以進行染色處理用的染色浴槽14(稱作「第2浴槽」)、及供以進行硼酸處理用的硼酸浴槽15(稱作「第3浴槽」)之方式,配置有各浴槽。從硼酸浴槽15出去後之原料膜11,通常,係呈通過水洗浴槽16(第4浴槽),而清洗沖走在之前的浴槽所附著之未反應的硼酸水溶液,之後,邊藉示於圖3之液滴除去裝置17而搓掉附著於偏光件之液滴,通過乾燥室18而被乾燥,獲得偏光件。圖示雖省略,之後,通常,係在所得的偏光件之至少單面黏貼透明保護膜而成為偏光膜。
如上所述,偏光件之製造方法,係含以下的程序(1)~(7)。
(1)使PVA系樹脂膜,通過裝有以水為主成分之溶脹液的溶脹浴槽而予以通過該溶脹浴槽,予以浸漬於該溶脹液而予以溶脹的溶脹處理程序、 (2)使被溶脹之PVA系樹脂膜,通過裝有含二色性色素之染色液的染色浴槽而予以通過該染色浴槽,以該染色液作染色之染色處理程序、 (3)使被染色之PVA系樹脂膜,通過裝有含硼酸之水溶液的硼酸浴槽而予以通過該硼酸浴槽,予以交聯之硼酸處理(交聯處理)程序、 (4)就PVA系樹脂膜作拉伸之拉伸程序、 (5)使被硼酸處理之PVA系樹脂膜,通過供於以水為主成分之溶液作洗淨用的水洗浴槽之水洗處理程序、 (6)藉液滴除去裝置而搓掉附著於偏光件之液滴的液滴除去程序、及 (7)於水洗處理後予以通過乾燥室之乾燥處理程序。
以下,就液滴除去程序以外之各程序而逐步簡單作說明。關於液滴除去程序,係之後詳細作說明。
[溶脹處理程序]
對於PVA系樹脂膜,首先,於溶脹浴槽13實施溶脹處理。此溶脹處理,係以膜表面之異物除去、存在於膜中之可塑劑的除去、在後程序之易染色性的賦予、及膜之可塑化等為目的而進行。
使用於溶脹浴槽13之溶脹液,係除了純水以外,可採取添加了以硼酸、及氯化物為代表例之無機鹽、或以酒精類為代表例之水溶性有機溶劑等的水溶液。然而,於此溶脹浴槽13,係優選使用實質上無溶解成分之純水。藉此處理,可就PVA系樹脂膜表面之汙垢或抗結塊劑作洗淨,同時將PVA系樹脂膜予以溶脹從而可防止染色不均等之不均勻性。於溶脹液,係酌情添加甘油、碘 化鉀等。
[染色處理程序]
經過含上述之拉伸的溶脹處理程序後之PVA系樹脂膜,係通過裝有含二色性色素之染色液的染色浴槽14,從而交付染色處理程序。在二色性色素方面,通常,係採用碘或二色性之有機染料。此染色處理,係為了將二色性色素予以吸附配向於PVA系樹脂膜之目的而進行,其條件,係在可達成如此之目的的範圍下,且在不發生膜之極端的熔化、失透等之瑕疵的範圍下作決定。
[硼酸處理程序(交聯處理)]
染色處理後之PVA系樹脂膜,係在硼酸浴槽15交付硼酸處理程序。此硼酸處理,係將以二色性色素作染色之PVA系樹脂膜,浸漬於硼酸浴槽中之硼酸水溶液從而進行。
[拉伸處理程序]
被染色之PVA系樹脂膜,在拉伸處理程序係邊予以浸漬於加溫至約60℃之硼酸水溶液,邊以總拉伸倍率成為5~6倍的方式作拉伸。在一般的偏光件之製造方法,對於PVA系樹脂膜之拉伸,係可在前述之染色處理程序及硼酸處理程序之中的至少一者之程序進行,更亦可在前述之溶脹處理程序進行。
在溶脹處理程序、染色處理程序及硼酸處理程序之任一者,及在其2者或所有程序之拉伸,係藉在各自的處理浴槽呈溶脹之狀態下的拉伸、亦即濕式拉伸而進行。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如上所述,基本上在染色處理程序及硼酸處理程序之中至少一者的程序、以及在溶脹處理程序進行拉伸,故變成所有的拉伸以濕式而進行。以濕式之拉伸,係一般情況下,予以通過圓周速度有異之輥間從而進行。
[水洗處理程序]
硼酸處理程序之後,通常,係在水洗浴槽16實施水洗處理。水洗處理,係例如,可藉使被硼酸處理之PVA系樹脂膜浸漬於水之方法、將水噴灑狀作噴霧之方法、及併用浸漬與噴霧之方法等而進行。藉此水洗處理程序使得可清洗沖走PVA系樹脂膜之多餘殘存物。
[乾燥處理程序]
水洗處理後之PVA系樹脂膜,通常,係導引至乾燥室18,實施乾燥處理。乾燥處理程序,係可採用任意之適切的方法(例如,送風乾燥、加熱乾燥)。
如以上,經過溶脹處理程序、染色處理程序、硼酸處理程序、拉伸處理程序、水洗處理程序、液滴除去程序及乾燥處理程序而獲得偏光件19。
另外,溶脹、染色、交聯、拉伸、水洗、及 乾燥之各處理的順序、次數及實施之有無,係可依目的、使用材料及條件等而酌情選擇或設定。例如,可在1個程序同時進行幾個處理,亦可同時進行溶脹處理、染色處理及交聯處理。此外,例如,在適合之手法方面亦可採用於拉伸處理之前後進行交聯處理。再者,例如,水洗處理,係可於全部的處理後進行,亦可僅於特定之處理後進行。
以下,就在液滴除去程序所使用之液滴除去裝置17詳細作說明。
〈液滴除去裝置之配置〉
如圖3(b)(c)所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以除去因附著於從浴槽所取出的PVA系樹脂膜之表面的水跡或析出雜質之異物等的方式,於在最終浴槽16之水洗處理程序、及在乾燥室18之乾燥處理程序之間,進一步設置液滴除去程序。於此,液滴除去裝置17,係配置於最終浴槽16與乾燥室18之間,惟該液滴除去裝置17,係可如圖3(b)所示設於最終浴槽16之正上方,亦可如圖3(c)所示設於最終浴槽16之下游測。於此,以液滴除去裝置17設於最終浴槽16之正上方或最終浴槽16之下游測為例,惟非限定於此者,亦可依實際之狀況,而設於最終浴槽16之正上方及最終浴槽16下游測雙方。
另外,於如圖3(b)所示設於最終浴槽16之正上方的情況下,從PVA系樹脂膜所搓掉之液滴,係落下至最終浴槽16中,於如圖3(c)所示設於最終浴槽16與乾 燥室18之間亦即設於最終浴槽16之外的情況下,從PVA系樹脂膜所搓掉之液滴,係回收至設於液滴除去裝置之下部的容器(未圖示)等。
詳述之,液滴除去裝置17,係如圖4(b)所示,將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夾著作為光學膜之一例的偏光件19而於偏光件之移動方向的兩側對向配置成大致「八」字狀從而構成。此外,為了作成偏光件19之兩面的條件相同接近者,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構成及形狀,係作成相同為優選。然後,如圖4(b)所示,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係沿著於圖中以黑色箭頭作表示的偏光件19之移動方向,而上下位移,亦即,偏移配置為優選。此外,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往偏光件19的移動係不同步為優選。於此,在是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上下方向位移量的偏移距離,亦即,在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除水片件171a、172a(以下,簡稱「片件」)之偏光件移動方向的上下偏移距離,係20mm以上為優選,20~30mm較優選。藉如此之偏移配置,使得可防止偏光件受損傷同時適切除去液滴。
〈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之構成〉
參照圖5,而就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各者,在代表例方面針對第1除水機構171作 說明時,該第1除水機構171,係藉搓掉附著於偏光件19之液滴的片件171a、保持該片件171a的保持件171b、及就保持該片件171a之保持件171b的相對於偏光件19之角度亦即就片件171a之相對於偏光件19的角度亦稱作片件的角度之角度作調整的角度調整台171c而構成,惟亦可如後述,進而具備使角度調整台171c移動之導軌、及使對應於導軌之導件、及角度調整台進退之移動機構等。
[片件(除水構材之一例)]
片件171a、172a,係供於以其前端部之邊成為平行於偏光件19的寬度方向之方式而按壓於該偏光件19而搓掉附著於偏光件之液滴用的板狀構材,將其構造示於圖6。在其材料方面,係非特別限定者,舉具有耐磨性之不銹鋼(例如SUS304)、經塗佈之鐵、樹脂及陶瓷等之材料。片件171a、171b之長度,係取決於偏光件19之寬度,通常係定於1000~2500mm之間。此外,為了抑制接觸於片件171a、172a之偏光件19兩緣的部位之磨耗,形成為該片件171a、172a比偏光件之寬度長一些,且片件171a、172a之與偏光件19接觸的邊之角部,係進行賦予圓度之R加工(圖6(c)的「A」參照)為優選。片件171a、172a之厚度,係1~10mm為優選,3mm更優選。此外,片件171a、172a之從偏光件接觸側至保持件保持側的寬度,係60mm為優選。再者,片件,係為了防止被搓掉之液滴附著於其表面,兩面係作鏡面處理為優選。
另外,只要可有效搓掉附著於偏光件19之液滴,則片件171a、172a之形狀及尺寸、材質等係不受上述限定。
[保持件(除水構材保持機構之一例)]
保持件171b、172b,係藉具有大致對稱構造之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而構成,以可就片件171a、172a作保持的方式,而於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中的一方,形成片件收容空間22。此外,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係藉作為第1固定手段之一例的片件固定用螺栓23,而構成為可互相裝卸,故片件171a、172a之交換為便利。
就保持件20、21進而詳細作說明時,如圖7所示,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係各自的長度與片件171a、172a之長度大致相同,於從保持件之側面(圖7的右側面)所見的情況下之剖面中,具備就片件171a、172a作保持之前部分20a、21a、及供以將按壓側保持件20裝載於支承側保持件21用的片件固定用螺栓23亦即形成有插通第1固定手段之孔24、25的後部分20b、21b。該後部分20b、21b,係於剖面中相當於總寬之大致2/3,形成為矩形狀,於其大致中央形成有前述之孔24、25。前部分20a、21a,係於剖面中相當於總寬之大致1/3,接續後部分20b、21b而形成,形成為隨著接近偏光件19而變細之三角狀(圖7(b)及圖7(d)參照)。
再者,按壓側保持件20,係如圖7(b)所示,以可於前部分20a之中的接觸於片件之面,收容片件的方式,而形成是從按壓側保持件20與支承側保持件21之接觸面往左方(在圖7之左方)凹陷之部分的片件收容空間22,該凹部之深度係比片件的厚度稍小者有利於片件的保持。另外,片件收容空間22之形成,係不限定於按壓側保持件20,亦可形成於支承側保持件21,再者,亦可形成於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雙方,在任一情況下,皆片件收容空間22之在片件厚度方向的深度比片件的厚度稍小者為佳。此外,於深度與片件的厚度相同或其以上之情況下,係為了牢固地固定片件而採用間隔物等即可。
再者,遍及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之各者的後部分20b、21b長度,隔著既定之間隔而形成複數個前述之孔24、25。於此,孔之數量不特別限定。可牢固地保持片件,且於片件的交換操作方面便利之程度的數量即可。
此外,支承側保持件21,係於該後部分21b之兩側面,亦即,於在支承側保持件21之長度方向的兩端面,進而對稱地形成有沿著從保持件的長度方向之中央分離的方向而往外方突出之角度調整用的保持件軸26亦即角度調整軸。於此,保持件軸26,係可與保持件21一體形成,亦可形成為不同形體而透過焊接或藉公螺紋及母螺紋之螺合而安裝,其構成係不特別限定。再者,保持件 軸26,係具有可支撐保持件21之強度的粗度即可,其長度亦為可固定之長度程度即可,不特別作限定。
然後,為了確保片件171a、172a之對於偏光件19的按壓壓力,片件171a、172a,係以突出之狀態而藉保持件20、21作保持,惟並非限定於此者,可依片件的材質、強度、厚度、或偏光件之除水性等而決定。
於以下,邊參照圖8(a)、(b),邊就藉片件固定用螺栓23的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之固定作說明。
如圖8(a)所示,於形成在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之各者的孔24、25,僅將支承側保持件21之孔25形成為螺紋孔,於按壓側保持件20之孔係不形成螺紋。此情況下,藉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雙方而夾住片件171a、172a後,將片件固定用螺栓23插通於按壓側保持件20之孔24,進而轉動片件固定用螺栓23而螺合於支承側保持件21之螺紋孔25,藉此片件171a、172a之固定結束。
在別的構成方面,示於圖8(b)之情況,係於按壓側保持件20及支承側保持件21之螺栓孔24a、25a雙方皆未形成螺紋,進而利用將螺合於片件固定用螺栓23a之螺帽23b作為第2固定手段從而固定片件171a、172a。
[角度調整台(角度調整機構之一例)]
角度調整台171c,係如圖9所示,支撐從保持件20、21之兩側面突出而形成之保持件軸26而就片件171a、172a之角度作調整者,對應於左右之保持件軸26而設於保持件20、21之長度方向之左右兩側。另外,一對的角度調整台171c之構成係相同,故以下,僅就一方的角度調整台作說明。
詳述之,角度調整台171c,係如圖9(a)所示,由供以就保持件軸26作保持用的固定台亦即保持件軸固定台27及支撐此固定台27的支承台亦即保持件軸支承台28所成,於該支承台28及固定台27之對向面的各者之中央,以可收容保持件軸26的方式形成有是對應於保持件軸26之圓周面的凹陷之部分的凹部29、30,藉此等凹部29、30而形成保持件軸收容空間。為了牢固地固定保持件軸26,於在不裝載保持件軸26下使該支承台28及固定台27接觸時,係保持件軸收容空間之在上下方向的高度比保持件軸26之直徑稍小。亦可在此高度與直徑相同或為其以上之情況下,為了牢固地固定保持件軸,而使用襯套或墊圈等。
於該支承台28及固定台27,係於夾著保持件軸26兩側亦即於在圖9(b)之上下方向兩側的部分之各者,形成有供以插通構成第3固定手段之固定螺栓31用的孔。進而詳細說明之,於該支承台28係形成有螺紋孔28a,於該固定台27係形成未形成螺紋之貫通孔27a。於此情況下,係使保持件軸26嵌合於支承台28之凹部30 後,夾著該保持件軸26使固定台27之凹部29與支承台28之凹部30對準而保持固定台,接著,將固定螺栓31插通於固定台之貫通孔27a,轉動該固定螺栓31而予以螺合於支承台28之螺紋孔28a,藉此,將保持件軸26不可旋轉,惟可裝卸地作裝戴。
此外,角度調整台171c,係亦可變化示於圖9之構成,而以示於圖10之方式而構成。具體而言,於固定台127與支承台128之對向面係未形成收容保持件軸26之凹部,代替之,於該固定台127之上表面,亦即於固定台之是與相對於支承台的接觸面係相反側之面的圖10(b)之左側的面,形成往上方而突出之大致半圓狀的突起127a,於該突起127a之中央形成相當於保持件軸收容空間的軸孔127b。於此,該突起127a之正交於保持件寬度方向的方向之厚度,係可與保持件的厚度相同,亦可形成為比保持件的厚度薄,總之,只要為可牢固地固定保持件軸則構造上係不特別作限定。然後,軸孔127b之大小,係可插通保持件軸26之程度即可。此外,為了固定保持件軸26,於突起127a之圓周面的中央亦即於突起厚度方向的中央,沿著保持件的縱向亦即圖之左右方向,而形成供以將構成第4固定手段之保持件軸緊固螺栓32螺合用的螺紋孔127c。
於此,在支承台128之螺紋孔128a係形成為如圖9(c)所示,在固定台127之貫通孔127d係形成於夾著突起127a之兩側。
另外,以上係固定台及支承台形成為不同形體之例,惟此等係亦可一體形成而當作固定台。於此情況下,係將固定台固定於支承台之固定螺栓變非必要,插通固定螺栓之孔及螺紋孔亦變非必要。
角度調整台171c,係亦能進而變化示於圖10之構成,而以示於圖11(b)之方式而構成。於示於圖11(b)之構成,從示於圖10之構成所變化的部分,係保持件軸及突起。
詳述之,如圖11(c)所示,保持件軸126,係形成為相對於保持件20之側面從隔著既定間隔之地方朝向角度調整台171c軸徑漸小之錐狀,此外,於保持件軸126之中央沿著軸線亦即沿著於圖11(a)(c)以點劃線所示的線,而形成供以將構成第4固定手段之保持件軸緊固螺栓33螺合用的螺紋孔。於此,「既定間隔」,係指供以將保持件20裝載於角度調整台171c用之間隔。為了配合如此之保持件軸126之錐狀部分,而收容此錐狀部分,前述的突起127a之軸孔127b亦形成為錐狀。於該突起127a之圓周面,係不形成如圖10(b)所示之螺紋孔127c。此外,為了牢固地固定保持件軸126,保持件軸126之錐狀部分的軸線之長度,係採取比突起127a之厚度短為優選。於如此之構成,將保持件軸126插通於前述的突起127a之軸孔127b後,將保持件軸緊固螺栓33螺合於保持件軸126之螺紋孔,使得可固定該保持件軸126。另外,此固定之情況下,採用墊圈34及彈性墊圈35等為優 選。
此外,片件171a、172a之角度的調整,係鬆弛左右角度調整台之各自的前後之固定螺栓31後,將片件171a、172a之角度轉動希望的角度後,再度將固定螺栓31緊固而固定從而進行。如此,片件171a、172a之角度,係在待機狀態下事前作調整。
另外,角度調整機構171c,係非限定於如上述之藉使用固定螺栓31或保持件軸緊固螺栓33的手動之構成者,亦可構成為利用市售之角度感測器而可就角度調整準確度佳地作調整。
此外,片件171a、172a之角度,係取決於偏光件19之搬送速度及除水性,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片件171a、172a之角度,係預先調整而固定。如圖5(c)所示,片件171a、172a,係為了應對偏光件19之液滴附著的狀況,而該角度被從相對於偏光件之面成為直角的位置在θ=±60°之間作調整。此外,左右的片件171a、172a之角度係可設定為相同,惟調整成分別不同的角度而固定為優選。例如,從側面所見之情況下,右側片件171a之角度係設定成+60°,左片件172a之角度係設定成+50°為優選。
[液滴除去裝置之設置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1相關之液滴除去裝 置17,係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相對於偏光件19之上下移動方向的左右方向之固著於從偏光件19分離僅既定距離亦即第1既定距離之位置。如此之固著構成,係於液滴除去裝置17之設置處為狹的情況下為有效。本實施例1之構成的情況下,液滴除去裝置17,係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片件171a、172a以沿著偏光件19之移動方向的方式就保持件20、21之角度作調整而待機,於除水程序之開始前,鬆弛固定螺栓、保持件軸緊固螺栓而將保持件軸26調整成既定角度而再度固定。
依本實施例1,保持件26被構成為可分解亦即可裝卸,同時可就片件171a、172a作保持,故於被磨耗之片件的交換方面便利,再者,得以角度調整台171c可將片件171a、172a之角度調整成既定角度的方式而轉動保持件軸26,故本發明之液滴除去裝置17,係只要偏光件19之寬度相同則無關乎除水性而可共同地應用。
‧實施例2
實施例1相關之液滴除去裝置17係固著,惟本實施例2相關之液滴除去裝置17,係如圖13所示,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各者,係進而具備設於角度調整台171c之下表面的導件35、連接於此導件35的汽缸36、及將此導件35於進退方向作導引之導軌37,以依汽缸36亦即移動手段之動作而移動於前後,亦 即接近偏光件19之前方向、及從偏光件19遠離之後方向的方式而構成。於此情況下,係導件35可碰上導軌37之前端,亦即,可碰上設在接近於偏光件19之端部的導件制動器38,可藉利用設於各自的角度調整台171c的雷射感測器、接近感測器(未圖示)的感知,而使導軌35上之角度調整台171c停止。
另外,導件制動器38,係亦可不固定於導軌37,如後述,配合片件171a、172a之相對於偏光件19的按壓距離而可調整地設置。
此外,亦得以代替汽缸36而設置如滾珠螺桿之移動手段,藉轉動把手而使得可移動液滴除去裝置17之方式而構成。亦可設置汽缸37與滾珠螺桿及把手雙方。
於此,處於待機狀態的液滴除去裝置17之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係考量片件171a、172a之交換的便利性下,在從偏光件19分離作為第2既定距離的100mm以上之位置予以待機成於圖4(b)以點線表示的狀態為優選。另外,處於待機狀態的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自偏光件19的距離係非限定於100mm者,只要為於片件171a、172a之交換上為便利的距離即可。
依本實施例2,除了依實施例1之效果以外,液滴除去裝置17之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可待機於從偏光件19分離僅既定距離的位置,故片 件171a、172a之交換變更便利,此外,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之保養方面的作業性提升。
‧實施例3
依本實施例3,液滴除去裝置17,係如圖14所示,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2不同,第1除水機構171及第2除水機構172的一方,採用實施例1之構成,另一方採用實施例2的構成。
此外,液滴除去裝置17之片件171a、172a之對於偏光件19的按壓壓力,係考量除水性及對於偏光件19的損傷下而預先設定。片件171a、172a之對於偏光件19的觸碰情況為弱時會發生除水性降低的不良,觸碰情況過強時於偏光件19劃傷,最差情況係偏光件19會破斷。因此,以片件171a、172a之對於偏光件19的按壓壓力成為設定值之方式,示於圖15之往偏光件19的片件按壓距離P1、P2係5~15mm為優選,8~12mm更優選。另外,P1、P2,係如圖15所示,片件171a、172a未接觸於偏光件之狀態下的以點線表示之偏光件的通過線、及因偏光件的片件按壓而形成之曲線的頂點之間的距離。只要為如此之按壓距離,則不會對於偏光件19賦予損傷,可幾乎完全除去因水跡、析出雜質的異物等。
以上,就本發明相關之液滴除去裝置而作了說明,惟其構成,係非限定於以上的說明者,根據以上之說明的構成之變更及變化亦屬本發明之範圍。
例如,本發明,係不僅應用於偏光件,亦可應用於TAC膜等之透明保護膜。歷來,如TAC膜之光學膜、其他透明保護膜,係於黏貼偏光件前為了提升偏光件與透明保護膜之密接性而進行予以浸漬於鹼水溶液中的鹼化處理。邊從透明保護膜之輥件藉驅動輥而連續送出,邊予以浸漬於鹼處理浴槽後,在洗淨浴槽作水洗,經過乾燥烤箱而以鹼化完畢透明保護膜之形式捲繞於輥上。於此情況下,本發明,係如圖16所示,亦可設置於洗淨浴槽與乾燥烤箱之間。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幾乎完全除去因水跡、析出雜質的異物等,而確保其光學特性等,故於光學膜之液滴除去方面為有效。
19‧‧‧偏光件
20‧‧‧按壓側保持件
21‧‧‧支承側保持件
171‧‧‧第1除水機構
172‧‧‧第2除水機構
171a、172a‧‧‧片件

Claims (23)

  1. 一種液滴除去裝置,配置於在光學膜之製程中的最終浴槽與乾燥室之間而除去附著於前述光學膜的液滴,特徵在於:前述液滴除去裝置,係具備沿著該光學膜之移動方向於上下位移,而夾著光學膜而配置於兩側之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前述第1除水機構及前述第2除水機構之各者,係具備除去前述液滴之除水構材、及除水構材保持機構,前述除水構材保持機構,係具備按壓側構材與具有往長度方向之兩端的外方突出之角度調整軸的支承側構材,以保持前述除水構材的方式可裝卸地固定按壓側構材及支承側構材,於前述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長度方向之兩側設有一對的角度調整機構,該角度調整機構,係具備形成有供於收容至少前述角度調整軸用的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之固定台,以前述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前述光學膜的角度成為既定值之方式就前述除水構材保持機構作調整而固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第1除水機構及前述第2除水機構,分別固著於夾著前述光學膜而從前述光學膜以第1既定距離而分離之位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第1除水機構及前述第2除水機構之各者,係進而具 備設於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之下表面的導件、連接於前述導件之移動手段、及將前述導件於進退方向作導引同時於前端具有導件制動器之導軌,以可移動的方式而配置於夾著前述光學膜而從前述光學膜分離僅第2既定距離之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於前述第1除水機構及前述第2除水機構,一方於前述光學膜之一側固著於僅分離第1既定距離的位置,另一方於前述光學膜之另一側以可移動的方式配置於僅分離第2既定距離之位置,可移動之除水機構,係進而具備設於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之下表面的導件、連接於前述導件之移動手段、及將前述導件於進退方向作導引同時於前端具有導件制動器之導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於前述按壓側構材,係形成有插通供於可裝卸地固定按壓側構材及支承側構材用的第1固定手段之貫通孔,於前述支承側構材,係形成有供於螺合前述第1固定手段而固定前述除水構材用的螺紋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於前述按壓側構材及前述支承側構材,係形成有插通供於可裝卸地固定此雙方用的第1固定手段之貫通孔,第1固定手段插通雙方後,藉第2固定手段而緊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支撐前述固定台的前述支承台,於前述支承台及前述固定台之各者的對向面之中央,形成供於收容前述角度調整軸用的凹部而形成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於前述支承台之夾著凹部的部位形成有供於螺合第3固定手段用的螺紋孔,於前述固定台之夾著凹部的部位形成有貫通第3固定手段之貫通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支承前述固定台的前述支承台,於前述固定台之對於前述支承台的接觸面之相反側的面,形成有突出於從前述支承台遠離之方向的大致半圓狀之突起,於此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前述角度調整軸用的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於突起之圓周面的中央亦即於突起厚度方向的中央,沿著前述支承台之支撐方向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用的螺紋孔,於前述固定台之夾著前述突起的兩側形成有貫通第3固定手段之貫通孔,對應於前述固定台之貫通孔,而於前述支承台形成有螺紋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支撐前述固定台的前述支承台,於前述固定台之對於前述支承台的接觸面之相反 側的面,形成有突出於從前述支承台遠離之方向的大致半圓狀之突起,於此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前述角度調整軸用的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前述角度調整軸,係形成為軸徑從自前述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側面隔著既定間隔之處朝向前述角度調整機構而漸小的錐狀,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係以收容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之錐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為錐狀,於前述角度調整軸之中央沿著軸線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而固定前述角度調整軸用的螺紋孔,於前述固定台之夾著前述突起的兩側形成有貫通第3固定手段之貫通孔,對應於前述固定台之貫通孔,而於前述支承台形成有螺紋孔,前述角度調整軸之錐狀部分的軸線之長度比前述突起的厚度短。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於前述固定台之上表面,形成有突出之大致半圓狀的突起,於此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前述角度調整軸用的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於突起之圓周面的中央亦即於突起厚度方向的中央,沿著前述固定台之立設方向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用的螺紋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於前述固定台之上表面,形成有突出之大致半圓狀的突起,於此突起之中央形成有供於收容前述角度調整軸用 的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前述角度調整軸,係形成為軸徑從自前述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側面隔著既定間隔之處朝向前述角度調整機構而漸小的錐狀,前述角度調整軸收容空間係以收容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之錐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為錐狀,於前述角度調整軸之中央沿著軸線而形成供以螺合第4固定手段而固定前述角度調整軸用的螺紋孔,前述角度調整軸之錐狀部分的軸線之長度比前述突起的厚度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第1除水機構及第2除水機構之上下偏移距離係20~30mm。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前述光學膜的按壓距離為5~15mm。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以前述第1除水機構及前述第2除水機構的除水構材對向的方式而配置,前述第1除水機構的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前述光學膜的角度與前述第2除水機構之除水構材之相對於前述光學膜的角度不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1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除水構材之長度,係比前述光學膜之寬度長。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 中,對於前述除水構材之接觸於前述光學膜的邊之角實施R加工處理。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對於前述除水構材之兩面進行鏡面處理。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除水構材,係藉具有耐磨性之不銹鋼、經塗佈之鐵、樹脂或陶瓷而形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除水構材之厚度係1~10mm。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於前述除水構材保持機構的按壓側構材或/及支承側構材形成供以保持前述除水構材用的除水構材收容空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移動機構,係汽缸、或滾珠螺桿及把手、或兩者之組合。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代替前述導件制動器而具備雷射感測器或接近感測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之液滴除去裝置,其中,前述角度調整機構係進而具備角度感測器。
TW104107365A 2014-03-07 2015-03-06 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TW2015390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81844.3A CN104889086B (zh) 2014-03-07 2014-03-07 光学膜的除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9066A true TW201539066A (zh) 2015-10-16

Family

ID=54022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7365A TW201539066A (zh) 2014-03-07 2015-03-06 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76811A1 (zh)
JP (1) JPWO2015133642A1 (zh)
KR (1) KR20150119000A (zh)
CN (1) CN104889086B (zh)
TW (1) TW201539066A (zh)
WO (1) WO20151336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16719B1 (nl) * 2016-05-02 2017-11-10 Boers Holding B V Werkwijze voor het reinigen van een bedrukte baan flexibel materiaal, alsmede een inrichting daarvoor.
TWI620905B (zh) * 2017-06-14 2018-04-1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除液裝置
TWI782046B (zh) * 2017-07-03 2022-11-01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膜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7109896B2 (ja) 2017-10-02 2022-08-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JP7069708B2 (ja) * 2017-12-27 2022-05-18 東レ株式会社 水切り装置、水切り方法およびウェブの製造方法
JP7302951B2 (ja) * 2018-06-28 2023-07-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子の製造装置
KR102314858B1 (ko) * 2018-10-05 2021-10-20 산진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쑤저우)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필름 이물 제거 장치 및 모듈
JP7105714B2 (ja) * 2019-03-25 2022-07-25 芝浦機械株式会社 ストローク装置
CN112611201A (zh) * 2020-12-24 2021-04-06 安徽天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性碳纤维毡的脱水处理装置
CN115231357A (zh) * 2022-08-02 2022-10-25 江西冠德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收卷机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9338A (en) * 1953-02-10 1956-03-27 Sherman M Weeks Film dryer
US2754796A (en) * 1953-09-10 1956-07-17 Rock Hill Printing & Finishing Design coloring means for fabric material
SE348777B (zh) * 1968-02-08 1972-09-11 Ethyl Corp
US3851621A (en) * 1972-02-09 1974-12-03 D Shepard Apparatus for etch resist coating of plated holes i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3917424A (en) * 1973-07-16 1975-11-04 Cyclo Index Corp Clamping device for couplings
DE3412275C2 (de) * 1984-04-02 1986-10-30 Ransburg-Gema AG, St. Gallen Pulverbeschichtungskabine
JPS6116550U (ja) * 1984-07-02 1986-01-30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スクイズ圧調整装置
JP2722427B2 (ja) * 1991-12-09 1998-03-04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ブレード組立体および感光材料処理装置
JP2004109698A (ja) * 2002-09-19 2004-04-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用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延伸方法及び装置
US20040056380A1 (en) * 2002-09-19 2004-03-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ienting an optical polymer film, and tenter apparatus for the same
JP2005279344A (ja) * 2004-03-26 2005-10-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826540B2 (ja) * 2011-07-12 2015-12-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処理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US9458600B2 (en) * 2013-05-15 2016-10-04 Deere & Company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implement associated with a vehicle
CN203917204U (zh) * 2014-03-07 2014-11-0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除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9086A (zh) 2015-09-09
JPWO2015133642A1 (ja) 2017-04-06
US20160076811A1 (en) 2016-03-17
WO2015133642A1 (ja) 2015-09-11
KR20150119000A (ko) 2015-10-23
CN104889086B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39066A (zh) 光學膜之液滴除去裝置
KR101397899B1 (ko) 폴리비닐알코올계 중합체 필름 및 편광 필름
KR101774620B1 (ko) 광학 기능 필름 연속 롤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광학 기능 필름 접합 장치
KR101430801B1 (ko) 편광 막 및 편광 필름
TWI758250B (zh) 偏光膜的製造方法
TWI798262B (zh) 膜的搬送方法及搬送裝置,以及處理膜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JP2017003955A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4994145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噴霧装置
JP4917477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6190316A1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660846B (zh)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JP7292130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子の製造装置
JP2012013989A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KR101779727B1 (ko) 편광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편광 필름 제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편광필름
JP4971066B2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延伸機
JP2016224390A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208661609U (zh) 一种牵引机构
JP2021047398A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20140123422A (ko) 러빙 처리 방법
JP4086596B2 (ja) 溶液製膜方法
JP7016654B2 (ja) フィルムの搬送装置及び搬送方法、ならびに処理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WO2016114006A1 (ja) 偏光膜の製造方法
JP7489867B2 (ja)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TW202332720A (zh) 偏光膜的製造方法及偏光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