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7262A - 芳基脒化合物及殺菌劑 - Google Patents
芳基脒化合物及殺菌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27262A TW201527262A TW103142983A TW103142983A TW201527262A TW 201527262 A TW201527262 A TW 201527262A TW 103142983 A TW103142983 A TW 103142983A TW 103142983 A TW103142983 A TW 103142983A TW 201527262 A TW201527262 A TW 20152726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unsubstituted
- substituted
- compound
- heterocyclic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5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groups, e.g. carboxylic acid amidi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a double or triple bond to nitrogen, e.g. cyanates, cyanamides
- A01N47/4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a double or triple bond to nitrogen, e.g. cyanates, cyanamides containing —N=CX2 groups, e.g. isothiourea
- A01N47/44—Guanidine; Derivative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7/00—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the doubly-bound oxygen atom of a carboxyl group being replaced by a doubly-bound nitrogen atom,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further bound to an oxygen atom, e.g. imino-ethers, amidines
- C07C257/10—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the doubly-bound oxygen atom of a carboxyl group being replaced by a doubly-bound nitrogen atom,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further bound to an oxygen atom, e.g. imino-ethers, amidines with replacement of the other oxygen atom of the carboxyl group by nitrogen atoms, e.g. amidines
- C07C257/18—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xyl groups, the doubly-bound oxygen atom of a carboxyl group being replaced by a doubly-bound nitrogen atom,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further bound to an oxygen atom, e.g. imino-ethers, amidines with replacement of the other oxygen atom of the carboxyl group by nitrogen atoms, e.g. amidine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amid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9/00—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79/04—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having nitrogen atoms of guanidin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79/12—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having nitrogen atoms of guanidine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9/00—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79/20—Derivatives of guanidine,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the group, the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X being a hetero atom, Y being any atom, e.g. acylguanidines
- C07C279/24—Y being a hetero ato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1/00—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i.e. compounds having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of sulfo groups replac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311/15—Sulfonamide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311/16—Sulfonamide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having the nitrogen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 C07C311/18—Sulfonamide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having the nitrogen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of a hydrocarbon radical substitut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1/00—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i.e. compounds having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of sulfo groups replac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311/15—Sulfonamide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311/16—Sulfonamide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having the nitrogen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 C07C311/19—Sulfonamides having sulfur atoms of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having the nitrogen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sulfonamide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of a hydrocarbon radical substituted by carboxyl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1/00—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i.e. compounds having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of sulfo groups replac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311/50—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X being a hetero atom, Y being any atom
- C07C311/51—Y being a hydrogen or a carbon ato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3/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 C07C323/5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51—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s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6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s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with the carbon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nitrogen ato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23/0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 C07C323/50—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62—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323/63—Thiols, sulfides, hydropolysulfides or polysulfide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oxygen or nitrogen atoms, or by sulfur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thio groups containing thio groups and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the sulfur atom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hi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of th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C07D213/6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and three or mor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having no bond between the ring nitrogen atom and a non-ring member or having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13/62—Oxygen or sulfur atoms
- C07D213/63—One oxygen atom
- C07D213/64—One oxygen atom attached in position 2 or 6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 C07D233/2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3/22—Radicals substituted by oxygen ato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 C07D23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9/0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3-diazin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6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2-oxazole rings
- C07D261/2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2-ox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7/77—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07/78—Benzo [b] furans; Hydrogenated benzo [b] furans
- C07D307/79—Benzo [b] furans; Hydrogenated benzo [b] furan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07D307/81—Radicals substituted by nitrogen atoms not forming part of a nitro radic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殺菌活性優異、安全性優異、且工業上可有利地合成之式(II)等所表示之芳基脒化合物、以及含有其作為有效成分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
□式中,G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Q表示單鍵、-O-、-S-、-SO-、-SO2-、或-N(R9)-等,X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伸烷基(alkylene group)等,Y表示-N(-A-R7)-等,W表示單鍵或-N(R8)-,R1~R6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烴基、雜環基等,R30表示C1~6烷基等,p為0~4中之任一整數。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芳基脒化合物及殺菌劑。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優異之殺菌活性、安全性優異、且工業上可有利地合成之新穎芳基脒化合物、以及含有該芳基脒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製造上述芳基脒化合物之中間物。
本申請案基於2013年12月10日在日本提出申請之特願2013-254973號、2014年4月15日在日本提出申請之特願2014-084016號、2014年9月24日在日本提出申請之特願2014-194454號而主張優先權,並將其內容引用至本文中。
專利文獻1、2或3記述了某種芳基脒化合物具有真菌或植物病害菌之防治效果。並且提出了含有該芳基脒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抗真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等。又,揭示了適於合成該芳基脒化合物之中間物。
[專利文獻1]WO2013/062024A1
[專利文獻2]WO2006/011499A1
[專利文獻3]WO2007/074868A1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殺菌活性優異、安全性優異、且工業上可有利地合成之新穎芳基脒化合物;提供一種含有該芳基脒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以及提供一種用以製造上述芳基脒化合物之中間物。
本發明包含以下態樣。
(1)一種以式(I)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式(I)中,Ar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芳香族烴殘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雜環式化合物殘基,Q表示單鍵、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苯基、-CH=CH-、-C≡C-、-O-、-S-、-SO-、-SO2-、或-N(R9)-。R9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
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alkylsulfonyl)、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X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alkylene group)、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烯基(alkenylene group)、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炔基(alkynylene group)、-Ta-O-Tb-、或者-Ta-N(R20)-Tb-。Ta及Tb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R20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Y表示-C(=O)-NH-、-NH-C(=O)-、或式(Ia)
(式(Ia)中,A表示單鍵、-C(=O)-、或-SO2-,R7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
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W表示單鍵、或-N(R8)-。R8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R1~R6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R1與R2、R2與R3、R4與R5、或R5與R6亦可一起鍵結而形成4~8員環。R1~R3中之任一者與Ar亦可一起鍵結而形成4~8員環)
(2)一種以式(II)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化3]
(式(II)中,G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Q表示單鍵、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苯基、-CH=CH-、-C≡C-、-O-、-S-、-SO-、-SO2-、或-N(R9)-。R9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X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炔基、-Ta-O-Tb-、或者-Ta-N(R20)-Tb-。Ta及Tb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R20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
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Y表示-C(=O)-NH-、-NH-C(=O)-、或式(Ia)所表示之基,
(式(Ia)中,A表示單鍵、-C(=O)-、或-SO2-,R7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
W表示單鍵、或-N(R8)-。R8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R1~R6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
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R1與R2、R2與R3、R4與R5、或R5與R6亦可一起鍵結而形成4~8員環。
R30表示C1~6烷基、C3~8環烷基、C6~10芳基、3~6員雜環基、羥基、C1~6烷氧基、C6~10芳氧基、羧基、鹵素基、C1~6鹵化烷基、C6~10鹵化芳基、C1~6鹵化烷氧基、胺基(由NH2所表示之基)、C1~6烷基取代胺基、C6~10芳基胺基、C1~7醯胺基(acylamino)、C1~6烷氧基羰基胺基、C1~6烷硫基、C6~10芳硫基、雜芳硫基、C7~11芳烷硫基、C1~6烷基亞磺醯基、C6~10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7~11芳烷基亞磺醯基、C1~6烷基磺醯基、C6~10芳基磺醯基、雜環基磺醯基、氰基、硝基。R1~R3中之任一者與R30亦可一起鍵結而形成4~8員環。
p表示R30之個數,為0~4中之任一整數)
(3)一種殺菌劑,其含有選自上述(1)或(2)之化合物或其鹽中之至少一者作為有效成分。
(4)一種植物病害防治劑,其含有選自上述(1)或(2)之化合物或其鹽中之至少一者。
(5)一種以式(III-1)表示之化合物。
(式(III-1)中,L表示脫離基,Q表示單鍵、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苯基、-CH=CH-、-C≡C-、-O-、-S-、-SO-、-SO2-、或-N(R9)-。
R9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Ar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芳香族烴殘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雜環式化合物殘基,X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炔基、-Ta-O-Tb-、或者-Ta-N(R20)-Tb-,Ta及Tb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R20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
之雜環基羰基。
R10~R12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三級丁氧基羰基。其中,R10~R12中之一個以上為三級丁氧基羰基)
(6)一種以式(III-2)表示之化合物。
(式(III-2)中,Ar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芳香族烴殘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雜環式化合物殘基,Q表示單鍵、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苯基、-CH=CH-、-C≡C-、-O-、-S-、-SO-、-SO2-、或-N(R9)-。R9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X1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炔基、-Ta-O-Tb-、或者-Ta-N(R20)
-Tb-,Ta及Tb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R20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R10~R12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三級丁氧基羰基。其中,R10~R12中之一個以上為三級丁氧基羰基)
(7)一種以式(IV-1)或式(IV-2)表示之化合物。
(式(IV-1)中,L40表示脫離基或醛,Boc表示三級丁氧基羰基,n1表示2、3、或6~10之整數)
[化8]
(式(IV-2)中,L41表示脫離基或醛,Boc表示三級丁氧基羰基,n2表示2、3、或5~10之整數)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芳基脒化合物(式(I)或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其殺菌活性優異,安全性優異,且工業上可有利地合成。含有該芳基脒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於蘋果黑星病、黃瓜灰黴病、小麥白粉病、番茄疫病、小麥赤銹病等植物病害之防治值(preventive value)方面尤其優異。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芳基脒化合物(式(III-1)或式(III-2)所表示之化合物)及胍化合物(式(IV-1)或式(IV-2)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用以低價地製造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芳基脒化合物(式(I)或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之中間物是有用的。
首先,於本發明中,「未經取代之」之用語意指僅有成為母
核之基。於未記載「具有取代基」而僅記載成為母核之基之名稱時,只要無特別聲明,則為「未經取代之」之含義。
另一方面,「具有取代基」之用語意指成為母核之基之任一氫原子被結構與母核相同或不同之基所取代。因此,「取代基」係與成為母核之基鍵結之其他基。取代基可為1個,亦可為2個以上。2個以上之取代基可相同,亦可為不同者。
「C1~6」等用語表示成為母核之基之碳原子數為1~6個等。該碳原子數中不包括存在於取代基中之碳原子數。例如,具有乙氧基作為取代基之丁基係分類為C2烷氧基C4烷基。
「取代基」只要化學上容許且具有本發明之效果,則無特別限制。以下例示可成為「取代基」之基。
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二級丁基、異丁基、三級丁基、正戊基、正己基等C1~6烷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烯丙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甲基-2-丙烯基、2-甲基-2-丙烯基等C2~6烯基;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1-丁炔基、2-丁炔基、3-丁炔基、1-甲基-2-丙炔基等C2~6炔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C3~8環烷基;2-環戊烯基、3-環己烯基、4-環辛烯基等C4~8環烯基;苯基、萘基等C6~10芳基;苄基、苯乙基等C7~11芳烷基;3~6員雜環基;
甲醯基、乙醯基、丙醯基、苯甲醯基、環己基羰基等C1~7醯基;羥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二級丁氧基、異丁氧基、三級丁氧基等C1~6烷氧基;乙烯氧基、烯丙氧基、丙烯氧基、丁烯氧基等C2~6烯氧基;乙炔氧基、炔丙氧基等C2~6炔氧基;苯氧基、萘氧基等C6~10芳氧基;苄氧基、苯乙氧基等C7~11芳烷氧基;甲醯氧基、乙醯氧基、丙醯氧基、苯甲醯氧基、環己基羰氧基等C1~7醯氧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三級丁氧基羰基等C1~6烷氧基羰基;甲氧基羰氧基、乙氧基羰氧基、正丙氧基羰氧基、異丙氧基羰氧基、正丁氧基羰氧基、三級丁氧基羰氧基等C1~6烷氧基羰氧基;羧基;氟基、氯基、溴基、碘基等鹵素基;氯甲基、氯乙基、三氟甲基、1,2-二氯-正丙基、1-氟-正丁基、全氟-正戊基等C1~6鹵化烷基;2-氯-1-丙烯基、2-氟-1-丁烯基等C2~6鹵化烯基;4,4-二氯-1-丁炔基、4-氟-1-戊炔基、5-溴-2-戊炔基等C2~6鹵化炔基;4-氯苯基、4-氟苯基、2,4-二氯苯基等C6~10鹵化芳基;
三氟甲氧基、2-氯-正丙氧基、2,3-二氯丁氧基等C1~6鹵化烷氧基;2-氯丙烯氧基、3-溴丁烯氧基等C2~6鹵化烯氧基;4-氟苯氧基、4-氯-1-萘氧基等C6~10鹵化芳氧基;氯乙醯基、三氟乙醯基、三氯乙醯基、4-氯苯甲醯基等C1~7鹵化醯基;胺基(由NH2所表示之基);甲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等C1~6烷基取代胺基;苯胺基、萘胺基等C6~10芳基胺基;苄基胺基、苯乙基胺基等C7~11芳烷基胺基;甲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異丙基羰基胺基、苯甲醯基胺基等C1~7醯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正丙氧基羰基胺基、異丙氧基羰基胺基等C1~6烷氧基羰基胺基;胺基羰基、二甲胺基羰基、苯基胺基羰基、N-苯基-N-甲基胺基羰基等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羰基;亞胺基甲基、(1-亞胺基)乙基、(1-亞胺基)-正丙基等亞胺基C1~6烷基;N-羥基-亞胺基甲基、(1-(N-羥基)-亞胺基)乙基、(1-(N-羥基)-亞胺基)丙基、N-甲氧基-亞胺基甲基、(1-(N-甲氧基)-亞胺基)乙基等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N-羥基亞胺基C1~6烷基;巰基;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異丙硫基、正丁硫基、異丁硫基、二級
丁硫基、三級丁硫基等C1~6烷硫基;苯硫基、萘硫基等C6~10芳硫基;噻唑硫基、吡啶硫基等雜芳硫基;苄硫基、苯乙硫基等C7~11芳烷硫基;甲基亞磺醯基、乙基亞磺醯基、三級丁基亞磺醯基等C1~6烷基亞磺醯基;苯基亞磺醯基等C6~10芳基亞磺醯基;噻唑基亞磺醯基、吡啶基亞磺醯基等雜芳基亞磺醯基;苄基亞磺醯基、苯乙基亞磺醯基等C7~11芳烷基亞磺醯基;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三級丁基磺醯基等C1~6烷基磺醯基;苯基磺醯基等C6~10芳基磺醯基;噻唑基磺醯基、吡啶基磺醯基等雜芳基磺醯基;苄基磺醯基、苯乙基磺醯基等C7~11芳烷基磺醯基;胺基羰氧基;乙基胺基羰氧基、二甲胺基羰氧基等C1~6烷基取代胺基羰氧基;三甲基矽基、三乙基矽基、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等三(C1~6烷基)取代矽基;三苯基矽基等三芳基取代矽基;氰基;硝基;側氧基。
又,關於該等「取代基」,該取代基中之任一氫原子可經不同結構之基取代。
又,上述所謂「3~6員雜環基」係含有選自由氮原子、氧
原子及硫原子所組成之群中之1~4個雜原子作為環之構成原子者。雜環基可為單環及多環中之任一者。多環雜環基只要至少一個環為雜環,則其餘環可為飽和脂環、不飽和脂環或芳香環中之任一者。作為「3~6員雜環基」,可列舉3~6員飽和雜環基、5~6員雜芳基、5~6員部分不飽和雜環基等。
作為3~6員飽和雜環基,可列舉氮丙啶基、環氧基、吡咯啶基、四氫呋喃基、四氫噻唑基、哌啶基、哌基、啉基、二氧雜環戊烷基(dioxolanyl group)、二氧雜環己基(dioxanyl group)等。
作為5員雜芳基,可列舉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咪唑基、吡唑基、唑基、異唑基、噻唑基、異噻唑基、三唑基、二唑基、噻二唑基、四唑基等。
作為6員雜芳基,可列舉吡啶基、吡基、嘧啶基、嗒基、三基等。
實施形態1<<可成為殺菌劑等之有效成分之芳基脒化合物>>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芳基脒化合物係式(I)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記作化合物(I))或其鹽,較佳為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有時記作化合物(II))或其鹽。
[化10]
式(I)中之Ar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芳香族烴殘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二價雜環式化合物殘基。
「二價芳香族烴殘基」係脫去芳香族烴中之2個氫原子而形成之基。芳香族烴可為單環及多環中之任一者。多環芳香族烴只要至少一個環為芳香環,則其餘環可為飽和脂環、不飽和脂環或芳香環中之任一者。
作為「芳香族烴」,可列舉苯、萘、薁、茚、二氫茚、四氫萘等。該等中,較佳為苯或萘,更佳為苯。
「二價雜環式化合物殘基」係脫去雜環式化合物中之2個氫原子而形成之基。雜環式化合物可為單環雜環式化合物及多環雜環式化合物中之任一者。作為單環雜環式化合物,可列舉五員環之雜環式化合物、六員環之雜環式化合物等。多環雜環式化合物只要至少一個環為雜環,則其餘環可為飽和脂環、不飽和脂環或芳香環中之任一者。
「雜環式化合物」係含有選自由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所組成之群中之1~4個雜原子作為環之構成原子之環狀化合物。
作為「單環雜環式化合物」,可列舉:咪唑、吡唑、唑、噻唑、三唑、四唑、吡咯、呋喃、噻吩等五員芳香族雜環式化合物;或吡啶、吡、嘧啶、嗒、三等六員芳香族雜環式化合物;或吡咯啶、四氫呋喃、四氫噻吩、噻唑啉等五員飽和雜環式化合物;或哌啶、四氫吡喃、四氫噻喃等六員飽和雜環式化合物;或吡咯啉、咪唑啉、吡唑啉、唑啉、異唑啉
等五員部分不飽和雜環式化合物等。
作為「多環雜環式化合物」,可列舉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吲哚、異吲哚、苯并咪唑、嘌呤、喹啉、異喹啉、喹啉、啉、喋啶、苯并哌喃、異苯并哌喃等。
該等中,較佳為六員芳香族雜環式化合物或多環雜環式化合物,更佳為吡啶或苯并呋喃。
作為「二價芳香族烴殘基」及「二價雜環式化合物殘基」上之取代基,較佳為C1~6烷基、C3~8環烷基、C6~10芳基、3~6員雜環基、羥基、C1~6烷氧基、C6~10芳氧基、羧基、鹵素基、C1~6鹵化烷基、C6~10鹵化芳基、C1~6鹵化烷氧基、胺基(由NH2所表示之基)、C1~6烷基取代胺基、C6~10芳基胺基、C1~7醯胺基、C1~6烷氧基羰基胺基、C1~6烷硫基、C6~10芳硫基、雜芳硫基、C7~11芳烷硫基、C1~6烷基亞磺醯基、C6~10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7~11芳烷基亞磺醯基、C1~6烷基磺醯基、C6~10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氰基、硝基等。該等中,更佳為C1~6烷基、C1~6烷氧基、鹵素基、或氰基。
式(I)或式(II)中之Q表示單鍵、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苯基、-CH=CH-、-C≡C-、-O-、-S-、-SO-、-SO2-、或-N(R9)-。該等中,Q較佳為單鍵、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苯基、-CH=CH-、-C≡C-、-O-、或-S-。
作為「具有取代基之伸苯基」之取代基,較佳為C1~6烷基、C3~8環烷基、C6~10芳基、3~6員雜環基、羥基、C1~6烷氧基、C6~10芳氧基、羧基、鹵素基、C1~6鹵化烷基、C6~10鹵化芳基、C1~
6鹵化烷氧基、胺基(由NH2所表示之基)、C1~6烷基取代胺基、C6~10芳基胺基、C1~7醯胺基、C1~6烷氧基羰基胺基、C1~6烷硫基、C6~10芳硫基、雜芳硫基、C7~11芳烷硫基、C1~6烷基亞磺醯基、C6~10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7~11芳烷基亞磺醯基、C1~6烷基磺醯基、C6~10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氰基、硝基等。
R9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
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係脫去烴化合物中之1個氫原子而形成之基。作為烴化合物,可列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等飽和烴化合物;乙烯、乙炔、丙烯等不飽和烴化合物;環戊烷、環己烷、環己烯等脂環式烴化合物;苯、萘等芳香族烴化合物等。
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係脫去雜環式化合物中之1個氫原子而形成之基。作為雜環基,可列舉:氮丙啶基、環氧基、吡咯啶基、四氫呋喃基、四氫噻唑基、哌啶基、哌基、啉基、二氧雜環戊烷基、二氧雜環己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咪唑基、吡唑基、唑基、異唑基、噻唑基、異噻唑基、三唑基、二唑基、噻二唑基、四唑基、吡啶基、吡基、嘧啶基、嗒基、三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可列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丁氧基、二級丁氧基、異丁氧基、三級丁氧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可列舉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異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二級丁氧基羰基、異丁氧基羰基、三級丁氧基羰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可列舉苯氧基、萘氧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可列舉:胺基(由NH2所表示之基)、甲基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等C1~6烷基取代胺基;苯胺基、萘胺基等C6~10芳基胺基;苄基胺基、苯乙基胺基等C7~11芳烷基胺基;甲醯基胺基、乙醯基胺基、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異丙基羰基胺基、苯甲醯基胺基等C1~7醯胺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羰基胺基、正丙氧基羰基胺基、異丙氧基羰基胺基等C1~6烷氧基羰基胺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可列舉甲基磺醯基、乙基磺醯基、正丙基磺醯基、異丙基磺醯基、正丁基磺醯基、二級丁基磺醯基、異丁基磺醯基、三級丁基磺醯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可列舉苯基磺醯基、萘基磺醯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可列舉:氮丙啶基磺醯基、環氧基磺醯基、吡咯啶基磺醯基、四氫呋喃基磺醯基、四氫噻唑基磺醯基、哌啶基磺醯基、哌基磺醯基、啉基磺醯基、二氧雜環
戊烷基磺醯基、二氧雜環己基磺醯基;吡咯基磺醯基、呋喃基磺醯基、噻吩基磺醯基、咪唑基磺醯基、吡唑基磺醯基、唑基磺醯基、異唑基磺醯基、噻唑基磺醯基、異噻唑基磺醯基、三唑基磺醯基、二唑基磺醯基、噻二唑基磺醯基、四唑基磺醯基、吡啶基磺醯基、吡基磺醯基、嘧啶基磺醯基、嗒基磺醯基、三基磺醯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可列舉甲基羰基、乙基羰基、正丙基羰基、異丙基羰基、正丁基羰基、二級丁基羰基、異丁基羰基、三級丁基羰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可列舉苯基羰基、萘基羰基等。
作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可列舉:氮丙啶基羰基、環氧基羰基、吡咯啶基羰基、四氫呋喃基羰基、四氫噻唑基羰基、哌啶基羰基、哌基羰基、啉基羰基、二氧雜環戊烷基羰基、二氧雜環己基羰基;吡咯基羰基、呋喃基羰基、噻吩基羰基、咪唑基羰基、吡唑基羰基、唑基羰基、異唑基羰基、噻唑基羰基、異噻唑基羰基、三唑基羰基、二唑基羰基、噻二唑基羰基、四唑基羰基、吡啶基羰基、吡基羰基、嘧啶基羰基、嗒基羰基、三基羰基等。
式(I)或式(II)中之X及Z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炔基、-Ta-O-Tb-、或者-Ta-N(R20)-Tb-。Ta及Tb各自獨立地表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伸烷基。R20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
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更佳為表示氫原子。
式(I)或式(II)中之X較佳為C2~10伸烷基,更佳為C2~6伸烷基。式(I)或式(II)中之Z較佳為C2~12伸烷基,更佳為C4~10伸烷基。
作為「伸烷基」,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丙烷-1,3-二基(別名:三亞甲基)、丙烷-1,2-二基(別名:伸丙基)、丁烷-1,4-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1,2-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庚烷-1,7-二基、辛烷-1,8-二基等。
作為「伸烷基」上之取代基,較佳為:C1~6烷基、C6~10芳基、羥基、C1~6烷氧基、C6~10芳氧基、羧基、鹵素基、C1~6鹵化烷基、C6~10鹵化芳基、C1~6鹵化烷氧基、胺基(由NH2所表示之基)、C1~6烷基取代胺基、C6~10芳基胺基、C1~7醯胺基、C1~6烷硫基、C6~10芳硫基、雜芳硫基、C1~6烷基亞磺醯基、C1~6烷基磺醯基、C6~10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氰基、側氧基等。
式(I)或式(II)中之Y表示-C(=O)-NH-、-NH-C(=O)-、或式(Ia)所表示之基:[化11]
(式(Ia)中,A表示單鍵、-C(=O)-、或-SO2-,R7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該等中,Y較佳為-C(=O)-NH-、或式(Ia)所表示之基。式(Ia)中之A較佳為單鍵或-C(=O)-,R7更佳為氫原子、或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更佳為表示可經C1~6烷基取代胺基所取代之C1~6烷基、或苯基)。
式(I)或式(II)中之W表示單鍵、或-N(R8)-,更佳為表示-N(R8)-。R8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更佳為表示氫原子。
式(I)或式(II)中之R1~R6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烴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羥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氧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氧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胺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磺醯基、
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磺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烷基羰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芳基羰基、或者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雜環基羰基。該等中,R1~R6更佳為各自獨立為氫原子、亦可經C1~6烷基取代胺基所取代之C1~6烷基、C2~6烯基、未經取代或具有取代基之C1~6烷基磺醯基。
R1與R2、R2與R3、R4與R5、或R5與R6亦可一起鍵結而形成4~8員環。該等中,較佳為R1與R2一起形成1,4,5,6-四氫嘧啶、4,5-二氫-1H-咪唑、或咪唑。
式(II)中之G表示碳原子或氮原子。
式(II)中之R30表示C1~6烷基、C3~8環烷基、C6~10芳基、3~6員雜環基、羥基、C1~6烷氧基、C6~10芳氧基、羧基、鹵素基、C1~6鹵化烷基、C6~10鹵化芳基、C1~6鹵化烷氧基、胺基(由NH2所表示之基)、C1~6烷基取代胺基、C6~10芳基胺基、C1~7醯胺基、C1~6烷氧基羰基胺基、C1~6烷硫基、C6~10芳硫基、雜芳硫基、C7~11芳烷硫基、C1~6烷基亞磺醯基、C6~10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7~11芳烷基亞磺醯基、C1~6烷基磺醯基、C6~10芳基磺醯基、雜環基磺醯基、氰基、硝基。該等中,R30較佳為表示C1~6烷基、C1~6烷氧基、鹵素基、或氰基。
式(II)中之R1~R3中之任一者與R30亦可一起鍵結而形成4~8員環。
式(II)中之p表示R30之個數,為0~4中之任一整數,較佳為0或1,更佳為0。
作為式(I)或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
以下所示之化合物。
表中*意指與脒基之鍵結位置,**意指與Q之鍵結位置。
[化16]
表中*表示鍵結位置。
本發明之化合物(I)或化合物(II)中包括水合物、各種溶劑合物或多晶型等。進而,本發明之化合物(I)或化合物(II)包含基於不對稱碳原子、雙鍵等之立體異構物、互變異構物及該等之混合物。
本發明之化合物(I)或(II)之鹽只要為農業學、園藝學上容許之鹽,則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鹽酸、硫酸等無機酸之鹽;乙酸、乳酸等有機酸之鹽;鋰、鈉、鉀等鹼金屬之鹽;鈣、鎂等鹼土金屬之鹽;鐵、銅等過渡金屬之鹽;氨、三乙胺、三丁胺、吡啶、肼等有機鹼之鹽等。化合物(I)或(II)之鹽可藉由公知之手法,由化合物(I)或(II)而獲得。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芳基脒化合物並不受其製造方法所特別限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芳基脒化合物例如可藉由組合專利文獻1~3等中所記載之公知之方法、或其他公知之方法而合成。
作為對於製造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芳基脒化合物而言較佳之方法,可列舉利用下述式(III-1)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芳基脒化合物(III-1))、下述式(III-2)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芳基脒化合物(III-2))、下述式(IV-1)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胍化合物(IV-1))、或下述式(IV-2)所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為胍化合物(IV-2))之製造方法。藉由利用芳基脒化合物(III-1)、芳基脒化合物(III-2)、胍化合物(IV-1)或胍化合物(IV-2),可以良好之純度製造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芳基脒化合物。
[化20]
實施形態2<<製造之中間物>>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芳基脒化合物(III-1)係式(III-1)所表示之化合物。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芳基脒化合物(III-2)係式(III-2)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III-1)及式(III-2)中之Ar及Q與式(I)中之Ar及Q相同。
式(III-1)及式(III-2)中之R10、R11、R12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三級丁氧基羰基。其中,R10、R11、R12中之一個以上為三級丁氧基羰基。
式(III-1)中之X與式(I)中之X相同。
式(III-2)中之X1與式(I)中之X相同。
式(III-1)中之L表示脫離基。作為脫離基,例如,可列舉: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原子;甲基磺醯氧基等烷基磺醯氧基;4-甲基苯基磺醯氧基等芳基磺醯氧基;三氟甲基磺醯氧基等鹵化烷基磺醯氧基;等。該等中,L較佳為鹵素原子。
本發明之化合物(III-1)或化合物(III-2)包含基於不對稱碳原子、雙鍵等之立體異構物、互變異構物及該等之混合物。
<<合成方法>>
具體例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芳基脒化合物之合成方法以及本發明
之實施形態2之化合物之合成方法。
合成方法1
使化合物(1)與二鹵素化合物(2)反應而獲得化合物(3)後,使化合物(3)與疊氮化合物反應,可獲得化合物(4)。藉由將化合物(4)之疊氮基還原,可獲得具有胺基之化合物(5)。藉由使化合物(5)之胺基與化合物(6)反應,可獲得具有氰基之化合物(7)。利用鹽酸等對化合物(7)進行酸處理,藉此可獲得本發明之芳基脒化合物(8)。
式中,Ar、X、Z表示與上述式(I)所記載之Ar、X、Z相同者,Hal表示鹵素原子。
合成方法2(利用化合物(III-1)之合成方法)
利用鹽酸等酸對化合物(1)進行處理,獲得脒化合物(9)後,以三級丁氧基羰基保護脒基而可獲得化合物(10)。使化合物(10)與化合物(2)反應而獲得化合物(III-1)後,使其與二胺化合物(12)反應而可獲得化合物(13)。使所獲得之化合物(13)與化合物(14)反應而獲得化合物(15)後,將保護基P去保護而可獲得本發明之芳基脒化合物(16)。
式中,Ar、X、Z、Q表示與上述式(I)所記載之Ar、X、Z、Q相同者,L、R10、R11、R12表示與式(III-1)所記載之L、R10、R11、R12相同者,P表示保護基。Tf表示三氟甲磺醯基。
合成方法3(利用化合物(III-2)之合成方法)
使上述化合物(10)與化合物(17)反應而獲得化合物(18)後,藉由將醇之保護基去保護,可獲得化合物(19)。藉由將化合物(19)之醇氧化,可獲得化合物(III-2)。使所獲得之化合物(III-2)與化合物(12)進行還原性胺化反應,可獲得化合物(13)。與上述同樣地,由化合物(13)可獲得本發明之芳基脒化合物(16)。
[化23]
式中,Ar、L、R10、R11、R12表示與式(III-1)所記載之Ar、L、R10、R11、R12相同者,X1表示與式(III-1)所記載之X1相同者。又,P、P'表示保護基。Tf表示三氟甲磺醯基。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胍化合物(IV-1)係式(IV-1)所表示之化合物。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胍化合物(IV-2)係式(IV-2)所表示之化合物。
式(IV-1)及式(IV-2)中之L40及L41表示脫離基或醛。作為脫離基,例如,可列舉: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原子;甲基磺醯氧基等烷基磺醯氧基;4-甲基苯基磺醯氧基等芳基磺醯氧基;三氟甲基磺醯氧基等鹵化烷基磺醯氧基;等。該等中,L40及L41較佳為鹵素原子。
式(IV-1)及式(IV-2)中之Boc表示三級丁氧基羰基。
式(IV-1)中之n1表示2、3、或6~10之整數。
式(IV-2)中之n2表示2、3、或5~10之整數,較佳為表示5~10之整數。
合成方法4(利用化合物(IV-1)或化合物(IV-2)之合
成方法)
使上述化合物(III-1)與疊氮化合物反應,可獲得化合物(30)。藉由將化合物(30)之疊氮基還原,可獲得具有胺基之化合物(31)。
藉由使化合物(IV-1)之L40與化合物(31)之胺基進行親核取代反應,或者使化合物(IV-1)之L40與化合物(31)之胺基進行還原性胺化反應,可獲得化合物(32)。最後藉由於鹽酸等酸性條件下將化合物(32)之保護基去保護,可獲得本發明之芳基脒化合物(16)。
又,藉由使化合物(IV-2)之L41與化合物(31)之胺基進行親核取代反應,或者使化合物(IV-2)之L41與化合物(31)之胺基進行還原性胺化反應,可獲得化合物(33)。最後藉由於鹽酸等酸性條件下將化合物(33)之保護基去保護,可獲得本發明之芳基脒化合物(16)。
式中,Ar、X、Z及Q表示與上述式(I)所記載之Ar、X、Z及Q相同者,L、R10、R11及R12表示與式(III-1)所記載之L、R10、R11及R12相同者,L40及n1表示與上述式(IV-1)所記載之L40及n1相同者,L41及n2表示與上述式(IV-2)所記載之L41及n2相同者,Boc表示三級丁
氧基羰基。
合成反應結束後,藉由實施有機合成化學中之通常之後處理操作,及視需要而實施先前公知之分離精製手段,可將目標物高效率地單離。
目標物之結構可藉由1H-NMR光譜、IR光譜、質譜之測定或者元素分析等進行鑑定、確認。
實施形態3<<殺菌劑、植物病害防治劑>>
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係含有選自由化合物(I)或(II)或者其鹽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者。
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中所含之芳基脒化合物之量相對於製劑整體,較佳為0.01~90重量%,更佳為0.05~85重量%。
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可以作為農藥而可採用之形態使用,即可以水合劑、粒劑、粉劑、乳劑、水溶劑、懸浮劑、顆粒水合劑等農藥製劑之形態使用。
作為用於固體製劑之添加劑及載體,可列舉:大豆粉、小麥粉等植物性粉末;矽藻土、磷灰石、石膏、滑石、膨潤土、葉蠟石、黏土等礦物性微粉末、苯甲酸鈉、脲、芒硝等有機及無機化合物等。
作為用於液體製劑之溶劑,可列舉:煤油、二甲苯及石油系之芳香族烴、環己烷、環己酮、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乙醇、丙酮、三氯乙烯、甲基異丁酮、礦物油、植物油、水等。
進而,為了於該等製劑中採用均勻且穩定之形態,可視需要而添加界面活性劑。
可添加之界面活性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加成有聚氧乙烯之烷基苯基醚、加成有聚氧乙烯之烷基醚、加成有聚氧乙烯之高級脂肪酸酯、加成有聚氧乙烯之山梨醇酐高級脂肪酸酯、加成有聚氧乙烯之三苯乙烯基苯基醚等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加成有聚氧乙烯之烷基苯基醚之硫酸酯鹽、烷基苯磺酸鹽、高級醇之硫酸酯鹽、烷基萘磺酸鹽、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之甲醛縮合物、異丁烯-順丁烯二酸酐共聚物等。
由此獲得之水合劑、乳劑、懸浮劑、水溶劑、或顆粒水合劑係以如下方法使用:以水稀釋為特定之濃度,以溶解液、懸浮液或乳濁液之形式噴灑於植物上。又,粉劑、粒劑係以直接噴灑於植物上之方法使用。
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可藉由種子處理、莖葉噴灑、土壤施用或水面施用等而用於栽培包括花卉、草、牧草之農業園藝作物時產生之各種病害之防治。
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之施用量根據氣象條件、製劑形態、施用時期、施用方法、施用場所、防治對象病害、對象作物等而有所不同,通常每1公頃有效成分量較佳為1~1,000g,更佳為10~100g。
於以水將水合劑、乳劑、懸浮劑、水溶劑、顆粒水合劑等稀釋而施用之情形時,其施用濃度較佳為1~1,000ppm,更佳為10~250ppm。
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對於大範圍種類之絲狀菌,例如屬於藻菌類(Oomycetes)、子囊菌類(Ascomycetes),不完全菌類(Deuteromycetes)、擔子菌類(Basidiomycetes)之菌具有優異之殺菌力。
作為可較佳地應用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之病害,可列舉蘋果之黑星病、黃瓜之灰黴病、小麥之白粉病、番茄之疫病、小麥之赤銹病、水稻之稻熱病、黃瓜之萎凋病等。
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係藥害少、對魚類或溫血動物之毒性低、安全性高之藥劑。
於本發明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中亦可混合或併用其他殺菌劑或殺蟲劑、殺蟎劑、殺線蟲劑、殺土壤害蟲劑、驅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增效劑等。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之實施例所限制,當然於可適合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適當施加變更而實施,該等均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中。
實施例1
(步驟1)4-(4-溴丁氧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4-氰基苯酚5g溶解於乙腈70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碳酸鉀6.39g與1,4-二溴丁烷45.3g。使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為室溫,向其中加入水,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藉由
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產率89.3%獲得9.53g之4-(4-溴丁氧基)苯甲腈。
(步驟2)4-(4-疊氮丁氧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4-(4-溴丁氧基)苯甲腈8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80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疊氮化鈉8.19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70℃,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為室溫,向其中加入水,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鎂將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4-(4-疊氮丁氧基)苯甲腈6.85g。
(步驟3)4-(4-胺基丁氧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4-(4-疊氮丁氧基)苯甲腈3g溶解於甲醇30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鈀碳300mg,以氫氣對反應系統內進行置換,於室溫下攪拌6小時。藉由矽藻土(註冊商標,Celite Corporation製造)對反應混合物進行過濾,以乙酸乙酯將殘渣洗淨。將該濾液減壓濃縮,從而以產率
35.2%獲得928.8mg之4-(4-胺基丁氧基)苯甲腈。
(步驟4)4-[4-(8-氰基辛基胺基)丁氧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4-(4-胺基丁氧基)苯甲腈366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10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9-溴壬腈420mg、碳酸鉀796mg、及碘化鈉287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50℃,於50℃下攪拌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為室溫,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產率47.0%獲得295.7mg之4-[4-(8-氰基辛基胺基)丁氧基]苯甲腈。
(步驟5)4-[4-[(9-胺基-9-亞胺基-壬基)胺基]丁氧基]苯并脒三鹽酸鹽之合成
使氯化銨210mg懸浮於甲苯5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2M之三甲基鋁甲苯溶液1.85mL,於室溫下攪拌30分鐘。然後於室溫下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溶解於甲苯6mL與四氫呋喃6mL中之4-[4-(8-氰
基辛基胺基)丁氧基]苯甲腈451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80℃,於80℃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其後,於室溫下加入矽膠7g與四氫呋喃15mL並攪拌1小時。藉由矽藻土(註冊商標,Celite Corporation製造)將反應混合物過濾並減壓濃縮。藉由GPC自所獲得之殘渣中對目標物之游離體進行精製。使游離體溶解於甲醇3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4N之氯化氫二烷溶液0.5mL,於室溫下攪拌一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從而以產率10.4%獲得53.1mg之4-[4-[(9-胺基-9-亞胺基-壬基)胺基]丁氧基]苯并脒三鹽酸鹽(化合物編號:1)。
實施例2
(步驟1)4-脒基苯酚鹽酸鹽之合成
使4-氰基苯酚1g溶解於乙醇2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4M氯化氫二烷溶液14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週。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乙醇25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碳酸銨3.23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從而以產率約100%獲得4-脒基苯酚鹽酸鹽。
(步驟2)N-(4-羥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4-脒基苯酚鹽酸鹽500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7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三乙胺880mL與二碳酸二(三級丁酯)1.39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其後,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進行過濾。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乙醇12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10%氫氧化鈉水溶液10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從而以產率78.7%獲得538mg之N-(4-羥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步驟3)N-[4-(3-溴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羥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00mg溶解於乙腈4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碳酸鉀176mg與二溴丙烷1.28g。使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為室溫,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
產率63.3%獲得287.7mg之N-[4-(3-溴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步驟4)N-[4-[3-(7-胺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3-溴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700mg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7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碳酸鉀541mg與二胺基庚烷510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並進行過濾,其後將其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產率65.4%獲得521mg之N-[4-[3-(7-胺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步驟5)N-[4-[3-[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3-(7-胺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
胺基甲酸三級丁酯521mg溶解於乙腈8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二異丙基乙基胺248mg與Goodman試劑(1,3-雙(三級丁氧基羰基)-2-(三氟甲基磺醯基)胍)704m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以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產率49.2%獲得396.5mg之N-[4-[3-[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化合物編號:2)。
實施例3
4-[3-(7-胍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并脒三鹽酸鹽之合成
使N-[4-[3-[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96mg溶解於二氯甲烷4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水0.4mL與三氟乙酸4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甲醇與二氯甲烷(1:2)混合溶劑3mL中,於室溫下向其中加入10%氫氧化鈉水溶液4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5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以甲醇與二氯甲烷(1:2)混合溶劑進行萃取。以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甲醇3mL中。於室溫下向該溶液中加入4N之氯化氫二烷溶液0.5mL,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
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從而以產率77.4%獲得216.4mg之4-[3-(7-胍基庚基胺基)丙氧基]苯并脒三鹽酸鹽(化合物編號:3)。
實施例4~22
藉由與實施例2或3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下述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23
(步驟1)6-(4-溴丁氧基)菸鹼甲腈之合成
將6-(4-羥基丁氧基)菸鹼甲腈1.1g溶解於二氯甲烷25mL中後,於室溫下加入四溴化碳2.9g與三苯基膦2.3g。攪拌17小時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6-(4-溴丁氧基)菸鹼甲腈1.0g。熔點為41-43℃。
(步驟2)N-[N-三級丁氧基羰基-N'-[8-[4-[(5-氰基-2-吡啶基)氧基]丁基胺基]辛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6-(4-溴丁氧基)菸鹼甲腈0.26g、與N-[(8-胺基辛基胺基)-(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42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3mL中。加入碳酸鉀0.21g並攪拌17小時。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N-[N-三級丁氧基羰基-N'-[8-[4-[(5-氰基-2-吡啶基)氧基]丁基胺基]辛基]胺基甲
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18g。
1HNMR(CDCl3):8.45(s,1H),7.76(d,1H),6.77(d,1H),4.36(t,2H),3.37(m,2H),2.65(t,2H),2.56(t,2H),1.80(m,2H),1.44-1.62(m,24H),1.28-1.32(m,8H).
(步驟3)N-[8-[[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辛基]-N-[4-[[5-(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2-吡啶基]氧基]丁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N-[N-三級丁氧基羰基-N'-[8-[4-[(5-氰基-2-吡啶基)氧基]丁基胺基]辛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18g溶解於四氫呋喃3mL中,於冰浴冷卻下添加雙(三甲基矽基)醯胺鋰(1.3M之四氫呋喃溶液)2mL。於室溫下攪拌24小時後,藉由飽和氯化銨水溶液使反應停止。藉由二氯甲烷、甲醇之混合溶劑進行萃取後,將有機層濃縮。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3mL中後加入三乙胺0.32g、二碳酸二(三級丁酯)0.35g。於室溫下攪拌28小時後,於反應液中加入水,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N-[8-[[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辛基]-N-[4-[[5-(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2-吡啶
基]氧基]丁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化合物編號:23)0.06g。
1HNMR(CDCl3):δ 11.48(s,1H),8.60(s,1H),8.28(s,1H),8.12(d,1H),6.72(d,1H),4.33(t,2H),3.35(br,2H),3.10-3.17(m,4H),1.62-1.75(m,8H),1.42-1.53(m,36H),1.20-1.30(m,8H).
實施例24
6-(4-((8-胍基辛基)胺基)丁氧基)菸鹼醯亞胺醯胺四鹽酸鹽之合成
將N-[8-[[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辛基]-N-[4-[[5-(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2-吡啶基]氧基]丁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06g溶解於二氯甲烷5mL中,並添加三氟乙酸1mL。於室溫下攪拌16小時後將溶劑蒸餾去除,然後將其溶解於甲醇5mL中。於室溫下加入氯化氫(4M之二烷溶液)3mL後攪拌3小時。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此獲得6-(4-((8-胍基辛基)胺基)丁氧基)菸鹼醯亞胺醯胺鹽酸鹽(化合物編號:24)25mg。
1HNMR(MeOH-d4):δ 8.64(s,1H),8.07(d,1H),6.97(d,1H),4.46(br,2H),3.00-3.17(m,6H),1.85-1.95(m,H),1.59-1.70(m,
4H),1.35-1.40(m,8H).
實施例25、26
藉由與實施例23或24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下述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27
(步驟1)N[4-(4-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3-溴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4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40mL中,於室溫下加入疊氮化鈉2.8g。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70℃,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後,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進行過濾、減壓濃縮。將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乙酸乙酯30mL中,於室溫下加入10%鈀碳300mg。以氫氣對反應系統內進行置換,於室溫下攪拌14小時。於室溫下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甲醇20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藉由矽藻土(註冊商標,Celite Corporation製造)將反應混合物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產率33.2%獲得1.099g之N-[4-(4-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1HNMR(CDCl3):δ=1.55(s,8H),1.90-1.76(m,4H),2.98(t,2H),4.02(t,2H),6.90(d,2H),7.83(d,2H).
(步驟2)N-[N'-(7-溴庚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1,7-二溴庚烷1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15mL中,於室溫下加入碳酸鉀640mg與N-(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98g。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50℃,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後,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
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進行過濾、減壓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產率80.0%獲得1.344g之N-[N'-(7-溴庚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化合物編號:27)。
(步驟3)N-[4-[4-[7-[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4-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099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15mL中,於室溫下加入碳酸鉀510mg與N-[N'-(7-溴庚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34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進行過濾、減壓濃縮。藉由矽膠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以產率27.3%獲得558mg之N-[4-[4-[7-[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化合物編號:4)。
1HNMR(CDCl3):δ=1.34-2.20(m,6H),1.49(s,9H),1.51(s,9H),1.72-1.60(m,6H),1.90-1.80(m,2H),2.59(t2H),2.67(t,2H),3.88(t,2H),4.02(t,2H),6.90(d,2H),7.84(d,2H).
(步驟4)4-[4-(7-胍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并脒三鹽酸鹽之合成
使N-[4-[4-[7-[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558mg溶解於二氯甲烷5mL中,於室溫下加入三氟乙酸5mL,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甲醇5mL中,於室溫下加入4M之氯化氫二烷溶液5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藉此以產率98.2%獲得390mg之4-[4-(7-胍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并脒三鹽酸鹽(化合物編號:5)。
合成例1
N-[2-[三級丁氧基羰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C-甲基硫基-碳醯亞胺基]胺基]乙基]-N-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於0℃下向1,3-雙(三級丁氧基羰基)-2-甲基-硫假脲
(2.38g)、N-三級丁氧基羰基-N-甲基-2-胺基乙醇(2.02g)及三苯基膦(3.33g)之四氫呋喃(30mL)溶液中滴加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1.9M,6.5mL)。其後,於加熱回流下攪拌一整夜。冷卻至室溫後,將反應溶液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3.56g(產率97%)。
1HNMR(CDCl3):1.46(s,9H),1.49(s,9H),1.51(s,9H),2.38(s,3H),2.90(s,3H),3.35-3.55(m,2H),3.57-3.71(m,2H).
合成例2
N-[N-(7-胺基庚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於室溫下向合成例1所獲得之N-[N-(7-胺基庚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g之四氫呋喃(10mL)溶液中滴加1,7-二胺基庚烷(1.05g)之四氫呋喃(8mL)溶液。於50℃下攪拌後,將反應溶液減壓濃縮。藉由使用胺基氧化矽之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14g(產率97%)。
1HNMR(CDCl3):1.26-1.74(m,37H),2.68(t,2H),2.88(s,3H),3.06-3.33(m,2H),3.38(t,2H),3.55-3.92(m,2H).
合成例3
藉由與合成例2同樣之方法合成以下之化合物。
N-[N-(8-胺基辛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1HNMR(CDCl3):1.12-1.76(m,39H),2.67(t,2H),2.88(s,3H),3.06-3.33(m,2H),3.38(t,2H),3.55-3.89(m,2H).
合成例4
藉由與合成例2同樣之方法合成以下之化合物。
N-[N-(7-胺基庚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1HNMR(CDCl3):1.25-1.65(m,30H),2.68(t,2H),3.12(s,3H),3.21(dd,2H).
合成例5
藉由與合成例2同樣之方法合成以下之化合物。
N-[N-(7-胺基庚基)-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2-丁烯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E/Z=5/1)
[化48]
1HNMR(CDCl3):1.19-1.74(m,33H),2.68(t,2H),3.21(dd,2H),4.17(d,1.7H,E-isomer),4.31(d,0.3H,Z-isomer),5.38-5.76(m,2H).
實施例28~39
使用合成例2~5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23或24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40
(步驟1)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7-[(2-硝基苯基)磺醯胺基]庚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於0℃下向1,7-二胺基庚烷(3.9g)之乙醇(30mL)溶液中滴加2-硝基苯磺醯氯(2.2g)之乙醇(30mL)溶液。於0℃下攪拌3小時後,將反應溶劑蒸餾去除,其後加入水,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溶解於四氫呋喃(30mL)中,並添加1,3-雙(三級丁氧基羰基)-2-甲基異硫脲(3.5g)。於室溫下攪拌3.5小時後,將溶劑蒸餾去除,其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3.3g)。
1HNMR(CDCl3):1.26-1.32(m,6H),1.46-1.65(m,22H),3.10(m,2H),3.37(m,2H),7.74-7.78(m,2H),7.87(m,1H),8.14(m,1H).
(步驟2)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2-硝基苯基)磺醯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步驟1所獲得之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7-[(2-硝基苯基)磺醯胺基]庚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15g)溶解
於四氫呋喃(3mL)中。加入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7-[(2-硝基苯基)磺醯胺基]庚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酯(0.31g)後,於0℃下添加三苯基膦(0.14g)、偶氮二甲酸二乙酯(2.2M甲苯溶液,0.25mL)。於室溫下攪拌17小時後,將反應溶劑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40,0.17g)。
(步驟3)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步驟2所獲得之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2-硝基苯基)磺醯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85g)溶解於乙腈(5mL)中後,添加碳酸鉀(0.41g)、苯硫酚(0.33g)。於室溫下攪拌18小時後,將反應溶劑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4,0.64g)。
實施例40-2
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2-硝基苯基)磺醯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4-(4-溴丁氧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41g)、與實施例40步驟1所獲得之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7-[(2-硝基苯基)磺醯胺基]庚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56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3mL)中。添加碳酸鉀(0.17g)並於室溫下攪拌17小時。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40,0.68g)。
1HNMR(CDCl3):1.22-1.25(m,6H),1.47-1.55(m,31H),1.68-1.75(m,4H),3.24-3.35(m,6H),3.97(m,2H),6.85(d,2H),7.59-7.65(m,3H),7.84(d,2H),7.99(s,1H).
合成例6
(步驟1)4-(4,5-二氫-1H-咪唑-2-基)苯酚之合成
[化53]
使4-羥基苯甲腈(1.5g)溶解於乙二胺(15mL)中,並於室溫下添加五硫化二磷(1.68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120℃,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後,加入水,濾取所析出之結晶而(定量)獲得標題化合物2.02g。
1HNMR(CDCl3):3.55-3.62(m,4H),6.71(d,2H),7.61(d,2H).
(步驟2)2-(4-三級丁氧基羰氧基苯基)-4,5-二氫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1所獲得之4-(4,5-二氫-1H-咪唑-2-基)苯酚(1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10mL)中,於室溫下加入三乙胺(1.87g)、二碳酸二(三級丁酯)(3.36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氯仿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00g(產率89.7%)。
1HNMR(CDCl3):1.27(s,9H),1.56(s,9H),3.92-4.02(m,4H),7.18(d,2H),7.52(d,2H).
(步驟3)2-(4-羥基苯基)-4,5-二氫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2所獲得之2-(4-三級丁氧基羰氧基苯基)-4,5-二氫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2.00g)溶解於甲醇(15mL)中,於室溫下加入10%氫氧化鈉水溶液(7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於所獲得之殘渣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825mg(產率57.3%)。
1HNMR(CDCl3):1.31(s,9H),3.91(ddd,2H),3.98(ddd,2H),6.65(d,2H),7.32(d,2H).
(步驟4)2-[4-(4-溴丁氧基)苯基]-4,5-二氫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3所獲得之2-(4-羥基苯基)-4,5-二氫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300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5mL)中,並於0℃下加入氫化鈉(52m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5分鐘後,加入1,6-二溴丁烷(1.23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
而(定量)獲得標題化合物493mg。
1HNMR(CDCl3):1.32(s,9H),1.90-1.98(m,2H),2.12-2.04(m,2H),3.49(t,2H),3.91(ddd,2H),4.00-3.95(m,2H),4.02(t,2H),6.86(d,2H),7.47(d,2H).
合成例7
2-[4-(4-溴丁氧基)苯基]-4,5-二氫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除使用4-(4,5-二氫-1H-咪唑-2-基)苯酚以外,以與合成例6相同之方式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16(s,9H),1.89-2.00(m,2H),2.04-2.12(m,2H),3.49(t,2H),3.59(t,2H),3.69(t,2H),4.02(t,2H),6.87(d,2H),7.42(d,2H).
實施例41~45
使用合成例6、7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2、3、40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46
(步驟1)4-(4-(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氧基)丁酸苄酯之合成
將((4-羥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2g)溶解於乙腈(15mL)中後,加入4-溴丁酸苄酯(1.4g)及碳酸鉀(0.83g)。於60℃下攪拌9小時後進行過濾,並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7g)。
1HNMR(CDCl3):1.54(s,9H),2.13(m,2H),2.57(t,2H),4.03(t,2H),5.12(s,2H),6.86(d,2H),7.34(m,5H),7.81(d,2H).
(步驟2)4-(4-(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氧基)丁酸
將步驟1所獲得之4-(4-(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氧基)丁酸苄酯(1.7g)溶解於乙酸乙酯(20mL)中後,加入10%鈀碳(0.2g)。製成氫氣環境,於室溫下攪拌一晝夜後,藉由矽藻土(註冊商標,Celite Corporation製造)進行過濾。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4g)。
1HNMR(CDCl3):1.44(s,9H),1.94(m,2H),2.39(t,2H),4.05(t,2H),6.99(d,2H),7.93(d,2H).
(步驟3)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4-側氧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步驟2所獲得之4-(4-(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氧基)丁酸(0.32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5mL)中後,
加入二異丙基乙基胺(0.15g)、{{[(1-氰基-2-乙氧基-2-側氧基亞乙基)胺基]氧基}-4-啉基亞甲基}二甲基銨六氟磷酸鹽(0.47g)及N-[(7-胺基庚基胺基)-(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41g)。於室溫下攪拌1晝夜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47,0.38g)。
實施例47
4-(4-胺基甲醯亞胺基苯氧基)-N-(7-胍基庚基)丁醯胺二鹽酸鹽之合成
將實施例46所獲得之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4-側氧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38g)溶解於二氯甲烷(5mL)中,並加入三氟乙酸(1.5mL)。於室溫下攪拌一晝夜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加入甲醇(3mL)、氯化氫(4M二烷溶液,3mL),並於室溫下攪拌2.5小時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46,0.25g)。
實施例48、49
藉由與實施例46、47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50
N-[4-[4-[乙醯基-[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實施例40步驟3所獲得之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00mg)溶解於二氯甲烷(3mL)中,於室溫下加入三乙胺(39mg)、乙酸酐(16mg),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氯仿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
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51)90mg(產率85.7%)。
實施例51~53
藉由與實施例50及實施例3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54
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甲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實施例40步驟3所獲得之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
甲酸三級丁酯(224mg)溶解於二氯甲烷(5mL)中,並於0℃下加入福馬林溶液(10mg)。升溫至室溫後,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冷卻至0℃後,於相同溫度下加入乙醯氧基硼氫化鈉(178mg)。升溫至室溫後攪拌6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55)119mg(產率52.2%)。
實施例55~57
藉由與實施例54及實施例3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合成例8
(步驟1)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3-氯苯甲腈之合成
將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烷-1-醇(4.5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60mL)中後,於0℃下加入氫化鈉(0.96g)。攪拌30分鐘後,加入3-氯-4-氟苯甲腈(3.1g),並於室溫下攪拌18小時。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而使反應停止後,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3.0g)。
1HNMR(CDCl3):0.040(s,6H),0.88(s,9H),1.71(m,2H),1.93(m,2H),3.69(t,2H),4.11(t,2H),6.94(d,1H),7.51(d,1H),7.64(s,1H).
(步驟2)((3-氯-4-(4-羥基丁氧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步驟1所獲得之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3-氯苯甲腈(3.3g)溶解於四氫呋喃(20mL)中,並於室溫下滴加二異丙基醯胺鋰(1.3M四氫呋喃溶液,10mL)。攪拌19小時後,於室溫下滴加二異丙基醯胺鋰(1.3M四氫呋喃溶液,5mL),並攪拌21小時。於反應溶液中加入氯化氫(4M二烷溶液,20mL)、甲醇20mL並攪拌1.5小時。將蒸餾去除溶劑後而得之殘渣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20mL)中
後,添加三乙胺(5.0g)、二碳酸二(三級丁酯)(3.2g)。於室溫下攪拌3.5小時後,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之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1g)。
1HNMR(CDCl3):1.52(s,9H),1.78(m,2H),1.95(m,2H),4.73(m,2H),4.09(m,2H),6.88(d,1H),7.73(d,1H),7.92(s,1H).
合成例9
(步驟1)((3-溴-4-羥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3-溴-4-羥基苯甲腈(5.2g)溶解於甲醇(60mL)中後,於0℃下吹入氯化氫氣體。攪拌一晝夜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其後,加入甲醇(30mL)、氨(7M甲醇溶液,15mL)並攪拌48小時。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後,加入二甲基甲醯胺(60mL),然後添加三乙胺(7.9g)、二碳酸二(三級丁酯)(14.2g)。於室溫下攪拌一晝夜後,加入10%氫氧化鈉水溶液並攪拌3小時。藉由乙酸乙酯萃取後,將有機層濃縮,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4.4g)。
1HNMR(CDCl3):1.50(s,9H),7.10(d,1H),7.62(d,1H),7.98(s,1H).
(步驟2)((3-溴-4-(4-溴丁氧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將步驟1所獲得之((3-溴-4-羥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4.4g)溶解於乙腈(50mL)中後,加入1,4-二溴丁烷(9.1g)、碳酸鉀(2.3g)。於60℃下攪拌8小時後,藉由矽藻土(註冊商標,Celite Corporation製造)進行過濾,並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2g)。
1HNMR(CDCl3):1.44(s,9H),2.03(m,2H),2.12(m,2H),3.52(t,2H),4.10(m,2H),6.86(d,1H),7.78(d,1H),8.09(s,1H).
合成例10
(步驟1)3-溴-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苯甲腈之合成
將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烷-1-醇(2.0g)溶解於四氫呋喃(30mL)中後,於0℃下加入氫化鈉(0.48g)。攪拌30分鐘後,加入3-溴-4-氟苯甲腈(2.2g),並於室溫下攪拌4小時。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而使反應停止後,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3.4g)。
1HNMR(CDCl3):0.040(s,6H),0.88(s,9H),1.72(m,2H),1.93(m,2H),3.69(t,2H),4.11(t,2H),6.89(d,1H),7.55(d,1H),7.81(s,1H).
(步驟2)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3-甲基苯甲腈之合成
將步驟1所獲得之3-溴-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苯甲腈(3.3g)溶解於二烷(25mL)、水(5mL)中後,加入碳酸鉀(1.4g)、三甲基硼氧六環(1.6g)、四(三苯基膦)鈀(0)(0.50g)。加熱回流24小時後,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4g)。
1HNMR(CDCl3):0.040(s,6H),0.88(s,9H),1.71(m,2H),1.88(m,2H),2.20(s,3H),3.67(t,2H),4.03(t,2H),6.81(d,1H),7.39(s,1H),7.45(d,1H).
(步驟3)((4-(4-羥基丁氧基)-3-甲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2所獲得之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
基)丁氧基)-3-甲基苯甲腈,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合成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4(s,9H),1.77(m,2H),1.91(m,2H),2.22(s,3H),3.72(m,2H),4.03(t,2H),6.79(d,1H),7.66(d,1H),7.69(s,1H).
合成例11
(步驟1)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3-氟苯甲腈之合成
將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烷-1-醇(4.5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60mL)中後,於0℃下加入氫化鈉(0.96g)。攪拌30分鐘後,加入3,4-二氟苯甲腈(2.8g),並於室溫下攪拌18小時。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而使反應停止後,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3.6g)。
1HNMR(CDCl3):0.040(s,6H),0.88(s,9H),1.69(m,2H),1.91(m,2H),3.68(t,2H),4.11(t,2H),6.99(m,1H),7.33(m,1H),7.38(d,1H).
(步驟2)((3-氟-4-(4-羥基丁氧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化72]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3-氟苯甲腈,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合成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2(s,9H),1.75(m,2H),1.93(m,2H),3.71(t,2H),4.09(t,2H),6.94(m,1H),7.59(m,1H),7.65(d,1H).
合成例12
(步驟1)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甲腈之合成
將4-羥基-3-甲氧基苯甲腈(1.49g)、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烷-1-醇(2.2g)溶解於四氫呋喃(30mL)中後,於0℃下加入三苯基膦(3.9g)、偶氮二甲酸二乙酯(2.2M甲苯溶液,7.5mL)。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3.3g)。
1HNMR(CDCl3):0.033(s,6H),0.87(s,9H),1.67(m,2H),1.92(m,2H),3.67(t,2H),3.86(s,3H),4.08(t,2H),6.87(d,1H),7.05(s,1H),7.23(d,1H).
(步驟2)((4-(4-羥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基)(亞
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3-甲氧基苯甲腈,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合成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3(s,9H),1.75(m,2H),1.95(m,2H),3.72(m,2H),3.91(s,3H),4.07(m,2H),6.83(d,1H),7.32(d,1H),7.47(s,1H).
實施例58~86
使用合成例8~12所獲得之化合物等,藉由與實施例40或40-2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合成例13
(步驟1)N-[2-[(4-羥基苯碳醯亞胺基)胺基]乙基]-N-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4-羥基苯碳醯亞胺酸甲酯(1g)溶解於甲醇(20mL)中,於0℃下加入三乙胺(4mL)、N-(2-胺基乙基)-N-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11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01g(產率65.2%)。
1HNMR(CDCl3):1.42(s,9H),2.79(s,3H),3.30-3.50(m,4H),6.50-6.64(m,2H),7.30-7.39(m,2H).
(步驟2)N-[2-[三級丁氧基羰基-(4-羥基苯碳醯亞胺基)胺基]乙基]-N-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N-[2-[(4-羥基苯碳醯亞胺基)胺基]乙基]-N-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藉由與合成例6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40-1.50(m,18H),2.92(s,3H),3.46-3.60(m,4H),6.50-6.62(m,2H),7.20(d,2H).
(步驟3)N-[4-(4-溴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N-[2-[三級丁氧基羰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2所獲得之N-[2-[三級丁氧基羰基-(4-羥基苯碳醯亞胺基)胺基]乙基]-N-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藉由與合成例9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17(s,9H),1.45(s,9H),1.92-2.00(m,2H),2.03-2.12(m,2H),2.90(s,3H),3.48(t,2H),3.92-4.06(m,4H),6.85(d,2H),7.30-7.42(m,2H).
合成例14
(步驟1)((4-(4-溴丁氧基)苯基)((甲基磺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4-(4-溴丁氧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45g)溶解於二氯甲烷(5mL)中後,加入三乙胺(0.18g)、甲磺醯氯(0.16g)。於室溫下攪拌一晝夜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32g)。
1HNMR(CDCl3):1.42(s,9H),1.97(m,2H),2.03(m,2H),3.12(s,3H),3.48(t,2H),4.04(t,2H),6.89(d,2H),7.56(d,2H).
(步驟2)4-(4-溴丁氧基)-N-(甲基磺醯基)苯甲脒之合成
將步驟1所獲得之((4-(4-溴丁氧基)苯基)((甲基磺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32g)溶解於二氯甲烷(3mL)中後,加入三氟乙酸(1mL)。於室溫下攪拌17小時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22g)。
1HNMR(CDCl3):1.97(m,2H),2.06(m,2H),3.09(s,3H),3.48(t,2H),4.05(t,2H),6.92(d,2H),7.76(d,2H).
實施例87~90
使用合成例13、14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40或40-2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合成例15
(步驟1)5-(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2-氰吡啶之合成
將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烷-1-醇(3.4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45mL)中後,於0℃下加入氫化鈉(0.72g)。攪拌30分鐘後,加入5-氟-2-氰吡啶(1.8g),於室溫下攪拌一晝夜。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而使反應停止後,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1g)。
1HNMR(CDCl3):0.040(s,6H),0.88(s,9H),1.67(m,2H),1.90(m,2H),3.67(m,2H),4.09(m,2H),7.20(d,1H),7.62(d,1H),8.34(s,1H).
(步驟2)((5-(4-羥基丁氧基)吡啶-2-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5-(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2-氰吡啶,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5(s,9H),1.97-2.09(m,4H),3.49(t,2H),4.09(t,2H),7.22(d,1H),8.22(s,1H),8.40(d,1H).
(步驟3)甲磺酸-4-((6-(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吡啶-3-基)氧基)丁酯之合成
將((5-(4-羥基丁氧基)吡啶-2-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0.8g)溶解於二氯甲烷(12mL)中,於0℃下加入三乙胺(0.78g)、甲磺醯氯(0.40g)。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85g)。
1HNMR(CDCl3):1.55-1.60(m,11H),1.97(m,2H),3.01(s,3H),4.09(m,2H),4.30(m,2H),7.21(dd,1H),8.22(d,1H),8.38(d,1H).
(步驟4)((5-(4-溴丁氧基)吡啶-2-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將步驟3所獲得之甲磺酸-4-((6-(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吡啶-3-基)氧基)丁酯(0.85g)溶解於乙腈(10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溴化鋰(0.38g)。於40℃下攪拌4小時後,將溶劑減壓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0.49g)。
1HNMR(CDCl3):1.55(s,9H),1.97-2.09(m,4H),3.49(t,2H),4.09(t,2H),7.22(d,1H),8.22(s,1H),8.40(d,1H).
合成例16
(步驟1)6-(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氧基)菸鹼甲腈之合成
將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烷-1-醇(1.9g)溶解於四氫呋喃(30mL)中後,於0℃下加入氫化鈉(0.48g)。攪拌30分鐘後,加入6-氯菸鹼甲腈(1.5g),並於室溫下攪拌一晝夜。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而使反應停止後,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
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7g)。
1HNMR(CDCl3):0.022(s,6H),0.87(s,9H),1.98(m,2H),3.75(t,2H),4.45(t,2H),6.77(d,1H),7.75(d,1H),8.46(s,1H).
(步驟2)((6-(3-羥基丙氧基)吡啶-3-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6-(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氧基)菸鹼甲腈,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3(s,9H),1.99(m,2H),3.70(t,2H),4.54(t,2H),6.75(d,1H),8.12(d,1H),8.57(s,1H).
實施例91~100
使用合成例15、16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40或40-2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合成例17
(步驟1)2-(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基)苯并呋喃-5-甲腈之合成
將2-(3-羥基丙基)苯并呋喃-5-甲腈(8.3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20mL)中後,加入咪唑(6.8g)、氯化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7.2g)。於室溫下攪拌1小時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1.5g)。
1HNMR(CDCl3):0.043(s,6H),0.89(s,9H),1.95(m,2H),2.87(m,2H),3.68(t,2H),6.44(s,1H),7.44-7.48(m,2H),7.80(s,1H).
(步驟2)((2-(3-羥基丙基)苯并呋喃-5-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2-(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基)苯并呋喃-5-甲腈,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5(s,9H),2.01(m,2H),2.89(m,2H),3.74(m,2H),6.43(s,1H),7.41(d,1H),7.70(d,1H),8.05(s,1H).
合成例18
(步驟1)N-(6-羥基萘-2-碳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化88]
使用6-羥基-2-萘甲腈,利用與合成例9步驟1相同之手法合成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4(s,9H),7.11-7.16(m,2H),7.70(d,1H),7.79(dd,1H),7.83(d,1H),8.26-8.31(m,1H).
(步驟2)N-[6-(2-溴乙氧基)萘-2-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N-(6-羥基萘-2-碳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藉由與合成例9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6(s,9H),3.72(t,2H),4.43(t,2H),7.14(d,1H),7.23(dd,1H),7.75(d,2H),7.82-7.90(m,2H),8.38(s,1H).
實施例101~110
使用合成例17、18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40或40-2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111
(步驟1)N-[4-(4-甲醯基苯基)苯碳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溴苯碳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500mg)溶解於甲苯(3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乙醇(2mL)、水(1mL)。進而於相同溫度下加入(4-甲醯基苯基)硼酸(250mg)、碳酸鉀(692mg)、四(三苯基膦)鈀(0)(193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80℃,於相同溫度下攪拌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350mg(產率64.6%)。
1HNMR(CDCl3):7.70(d,2H),7.78(d,2H),8.02-7.96(m,4H).
(步驟2)N-[4-[4-[[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甲基]苯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1所獲得之N-[4-(4-甲醯基苯基)苯碳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15mg)溶解於甲醇(3mL)中,於室溫下加入N-[(7-胺基庚基胺基)-(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
丁酯(100m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後,加入硼氫化鈉(10.7m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3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後,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112)133mg(產率63.6%)。
合成例19
(步驟1)4-(4-羥基丁基硫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4-氟苯甲腈(950mg)溶解於乙腈(10mL)中,於室溫下加入碳酸鉀(1.3g)、4-巰基丁烷-1-醇(1g),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660mg(產率40.5%)。
1HNMR(CDCl3):1.70-1.86(m,4H),3.03(dd,2H),3.70(dd,2H),7.30(d,2H),7.52(d,2H).
(步驟2)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基硫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4-(4-羥基丁基硫基)苯甲腈(660mg)溶解於二氯
甲烷(8mL)中,並於0℃下加入三乙胺(659mg)、氯化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590mg)、4-二甲胺基吡啶(40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氯仿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978mg(產率93.4%)。
1HNMR(CDCl3):0.00(s,6H),0.84(s,9H),1.59-1.69(m,2H),1.70-1.85(m,2H),2.94-3.03(m,2H),3.59-3.65(m,2H),7.24(d,2H),7.47(d,2H).
(步驟3)N-[4-(4-羥基丁基硫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2所獲得之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基硫基]苯甲腈,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5(s,9H),1.68-1.82(m,4H),3.01(dd,2H),3.67(dd,2H),7.30(d,2H),7.76(d,2H).
(步驟4)N-[4-(4-溴丁基硫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3所獲得之N-[4-(4-羥基丁基硫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藉由與合成例15步驟3、4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4(s,9H),1.80-1.92(m,2H),1.98-2.08(m,2H),3.01(dd,2H),3.44(dd,2H),7.26-7.36(m,2H),7.71-7.80(m,2H).
合成例20
(步驟1)4-((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氧基)甲基)苯甲腈之合成
將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烷-1-醇(1.1g)溶解於四氫呋喃(18mL)中後,於0℃下加入氫化鈉(0.26g)。攪拌15分鐘後,加入4-(溴甲基)苯甲腈(0.98g),並於室溫下攪拌17小時。加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而使反應停止後,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將有機層濃縮後,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2g)。
1HNMR(CDCl3):0.030(s,6H),0.87(s,9H),1.82(m,2H),3.58(t,2H),3.71(t,2H),4.54(s,2H),7.42(d,2H),7.61(d,2H).
(步驟2)((4-((3-羥基丙氧基)甲基)苯基)(亞胺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化97]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4-((3-((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丙氧基)甲基)苯甲腈,藉由與合成例8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54(s,9H),1.87(m,2H),3.65(t,2H),3.77(m,2H),4.55(s,2H),7.37(d,2H),7.82(d,2H).
實施例112~121
藉由與實施例111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又,使用合成例19、20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40或40-2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122
(步驟1)N-[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6-[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3-己炔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6-[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3-己炔基-1-醇(1.5g)溶解於四氫呋喃(30mL)中,並於0℃下加入三苯基膦(1.73g)、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54g)、偶氮二甲酸二乙酯(2.2M甲苯溶液)(2.99mL)。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48g(產率39.6%)。
1HNMR(CDCl3):0.07(s,6H),0.89(s,9H),1.47-1.55(m,27H),2.31-2.38(m,2H),2.49-2.55(m,2H),3.67(t,2H),3.91(t,2H).
(步驟2)N-[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6-羥基-3-己炔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1所獲得之N-[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6-[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3-己炔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48g)溶解於四氫呋喃(15mL)中,於0℃下加入四丁基氟化
銨(1M四氫呋喃溶液)(2.7mL)。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02g(產率87.2%)。
1HNMR(CDCl3):1.48-1.54(m,27H),2.36-2.42(m,2H),2.50-2.56(m,2H),3.66(dd,2H),3.96(t,2H).
(步驟3)N-(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6-[4-[4-(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氧基]丁基-(2-硝基苯基)磺醯基-胺基]-3-己炔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2所獲得之N-[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N-(6-羥基-3-己炔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21mg)溶解於四氫呋喃(4mL)中,於0℃下加入三苯基膦(159mg)、N-[4-[4-[(2-硝基苯基)磺醯胺基]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00mg)、偶氮二甲酸二乙酯(2.2M甲苯溶液)(277μL)。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124)115mg(產率30.5%)。
合成例21
(步驟1)N-[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2-丁炔-氧基]
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4-溴-2-丁炔-氧基-三級丁基-二甲基-矽烷(274mg)溶解於乙腈(4mL)中,於室溫下加入碳酸鉀(158mg)、N-(4-羥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46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60℃,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7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25mg(產率51.7%)。
1HNMR(CDCl3):0.09(s,6H),0.89(s,9H),1.55(s,9H),4.34(s,2H),4.77(s,2H),6.99(d,2H),7.83(d,2H).
(步驟2)N-[4-(4-羥基-2-丁炔-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1所獲得之N-[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2-丁炔-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225mg)溶解於四氫呋喃(3mL)中,並於0℃下加入四丁基氟化銨(1M四氫呋喃溶液)(564μL)。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於反
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31mg(產率80.4%)。
1HNMR(CDCl3):1.55(s,9H),4.31(s,2H),4.78(s,2H),6.99(d,2H),7.83(d,2H).
實施例123~127
藉由與實施例122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又,使用合成例21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40或40-2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合成例22
(步驟1)4-(5-羥基-1-戊炔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4-溴苯甲腈(2g)溶解於二異丙胺(20mL)中,於室溫下加入4-戊炔-1-醇(1.2g)、二氯雙(三苯基膦)鈀(383mg)、碘化銅(62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70℃,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
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85g(92.0%)。
1HNMR(CDCl3):1.88(td,2H),2.57(t,2H),3.82(dd,2H),7.46(d,2H),7.57(d,2H).
(步驟2)4-[5-[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1-戊炔基]苯甲腈之合成
使步驟1所獲得之4-(5-羥基-1-戊炔基)苯甲腈(1.85g)溶解於二氯甲烷(20mL)中,於0℃下加入三乙胺(2.0g)、氯化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1.66g)、4-二甲胺基吡啶(122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3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氯仿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84g(產率94.6%)。
1HNMR(CDCl3):0.07(s,6H),0.91(s,9H),1.82(td,2H),2.51(t,2H),3.75(t,2H),7.45(d,2H),7.56(d,2H).
(步驟3)N-[4-(5-羥基-1-戊炔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化105]
使步驟2所獲得之4-[5-[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1-戊炔基]苯甲腈(2g)溶解於四氫呋喃(20mL)中,於室溫下加入雙(三甲基矽基)醯胺鋰(1.3M四氫呋喃溶液)(7.2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後,加入氯化氫(4M二烷溶液)(20mL)、甲醇(20mL),並於室溫下攪拌2小時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20mL)中,並於0℃下加入三乙胺(2.7g)、二碳酸二(三級丁酯)(2.92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24g(產率61.3%)。
1HNMR(CDCl3):1.55(s,9H),1.88(td,2H),2.57(t,2H),3.82(dd,2H),7.44(d,2H),7.79(d,2H).
(步驟4)甲磺酸5-[4-(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基]-4-戊炔基酯之合成
使步驟3所獲得之N-[4-(5-羥基-1-戊炔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500mg)溶解於二氯甲烷(5mL)中,並於0℃下加入三乙胺(400mg)、甲磺醯氯(227mg)、4-二甲胺基吡啶(20mg)。
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氯仿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定量)獲得標題化合物640mg。
1HNMR(CDCl3):1.55(s,9H),2.06(td,2H),2.61(t,2H),3.04(s,3H),4.41(t,2H),7.44(d,2H),7.79(d,2H).
(步驟5)N-[4-(5-溴-1-戊炔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4所獲得之甲磺酸5-[4-(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基]-4-戊炔基酯(646mg)溶解於乙腈(7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溴化鋰(295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50℃,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485mg(產率78.1%)。
1HNMR(CDCl3):1.55(s,9H),2.20-2.12(m,2H),2.63(t,2H),3.62-3.54(m,3H),7.44(d,2H),7.78(d,2H).
實施例128~132
使用合成例22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40-2相同之手法合成
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133
N-[4-[5-[7-[[(Z)-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1-戊烯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5-[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1-戊炔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化
合物編號:129,100mg)溶解於甲醇(2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林德拉(Lindlar)觸媒(10mg)。於相同溫度下對系統內進行氫氣置換並攪拌3小時。將反應混合物過濾,並將濾液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134)(烯烴/烷烴=4/1)55mg(產率55.6%)。
實施例134
N-[4-[5-[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戊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N-[4-[5-[7-[[N,N'-雙(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胺基]庚基胺基]-1-戊炔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化合物編號:129,200mg)溶解於甲醇(5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10%鈀碳(20mg)。於相同溫度下對系統內進行氫氣置換,並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過濾,並將濾液減壓濃縮,藉此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136)175mg(產率87.1%)。
實施例135、136
藉由與實施例133、134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合成例23
N-[[3-(3-胺基丙氧基)丙基胺基]-(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3-(3-胺基丙氧基)丙烷-1-胺(1.5g)溶解於二氯甲烷(30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二異丙基乙基胺(977mg)、Goodman試劑(2.98g),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02g(產率71.4%)。
1HNMR(CDCl3):1.49(s,9H),1.50(s,9H),1.74(tt,2H),1.83(tt,2H),2.79(t,2H),3.49-3.58(m,6H).
實施例137、138
使用合成例23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23、24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139
(步驟1)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5-[(2,2,2-三氟乙醯基)-[2-[(2,2,2-三氟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戊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於2,2,2-三氟-N-[2-[(2,2,2-三氟乙醯基)胺基]乙基]乙醯胺(5.56g)及N-[(5-溴戊基胺基)-(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3.00g)之二甲基甲醯胺(30mL)溶液中加入碳酸鉀(3.05g),於室溫下反應8天。其後,將反應混合物注入水中,藉由乙
酸乙酯進行萃取。合併有機層,藉由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14g(產率50%)。
1HNMR(CDCl3):1.32(dt,2H),1.48(t,9H),1.52(t,9H),1.57-1.76(m,4H),3.42(t,2H),3.53-3.69(m,4H),3.90(t,2H),7.48(br.s,1H),9.25(br.s,2H).
(步驟2)4-[3-[2-(5-胍基戊基胺基)乙基胺基]丙氧基]苯并脒四鹽酸鹽之合成
於步驟1所獲得之N-[(三級丁氧基羰基胺基)-[5-[(2,2,2-三氟乙醯基)-[2-[(2,2,2-三氟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戊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21g)及N-[4-(4-溴丁氧基)苯羧醯亞胺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20g)之二甲基甲醯胺(24mL)溶液中加入碳酸鉀(0.38g),於50℃下反應一晚。其後,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注入水中,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合併有機層,藉由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化合物A 0.57g(產率32%)。
其次,使所獲得之化合物A(0.57g)溶解於甲醇(57mL)中,於室溫下加入碳酸鉀(0.90g),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3天。其後,將反
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所獲得之殘渣注入水中,藉由氯仿進行萃取。合併有機層,藉由無水硫酸鎂乾燥後進行過濾。將濾液減壓濃縮,並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化合物B 0.28g(產率63%)。
繼而,使化合物B(0.37g)溶解於二氯甲烷(18mL)中,於室溫下加入三氟乙酸(9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後,進行減壓濃縮。使所獲得之殘渣溶解於甲醇(5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氯化氫二烷溶液(4M,15mL),於相同溫度下攪拌1小時,並進行減壓濃縮,從而(定量)獲得標題化合物(化合物編號:139)0.49g。
實施例140
藉由與實施例139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實施例141~148
藉由與實施例2或3相同之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表中DBS意指十二烷基苯磺酸。
合成例24
(步驟1)2-[4-(5-羥基-1-戊炔基)苯基]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2-(4-溴苯基)-1H-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藉
由與合成例22步驟1相同之手法合成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43(s,9H),1.87(tt,2H),2.56(t,2H),3.84(dd,2H),7.06(d,1H),7.42(d,2H),7.46-7.52(m,3H).
(步驟2)2-[4-(5-溴-1-戊炔基)苯基]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2-[4-(5-羥基-1-戊炔基)苯基]咪唑-1-羧酸三級丁酯,藉由與合成例22步驟4及5相同之手法合成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44(s,9H),2.15(tt,2H),2.63(t,2H),3.59(t,2H),7.07(d,1H),7.43(d,2H),7.47-7.52(m,3H).
合成例25
(步驟1)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2-氟苯甲腈之合成
使用2-氟-4-羥基苯甲腈,藉由與合成例12步驟1相同之手法合成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0.06(s,6H),0.90(s,9H),1.61-1.72(m,2H),
1.81-1.92(m,2H),3.68(t,2H),4.03(t,2H),6.69(dd,1H),6.75(dd,1H),7.50(dd,1H).
(步驟2)6-[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1,2-苯并唑-3-胺之合成
使步驟1所獲得之4-(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2-氟苯甲腈(4g)溶解於二甲基甲醯胺(85mL)中,並於室溫下加入水(14mL)、碳酸鉀(10.28g)、乙異羥肟酸(2.78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80℃,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2.31g(產率55.5%)。
1HNMR(CDCl3):0.06(s,6H),0.90(s,9H),1.66-1.75(m,2H),1.84-1.94(m,2H),3.68(t,2H),4.04(t,2H),6.82-6.86(m,2H),7.35(d,1H).
(步驟3)N-三級丁氧基羰基-N-[6-[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1,2-苯并唑-3-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2所獲得之6-[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1,2-苯并唑-3-胺(2.31g)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並於0℃下加入三乙胺(1.39g)、二碳酸二(三級丁酯)(1.94g)、4-二甲胺基吡啶(83m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一晚。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氯仿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64g(產率44.6%)。
1HNMR(CDCl3):0.07(s,6H),0.91(s,9H),1.40(s,18H),1.68-1.76(m,2H),1.88-1.94(m,2H),3.71(t,2H),4.07(t,2H),6.95-6.99(m,2H),7.36(d,1H).
(步驟4)N-三級丁氧基羰基-N-[6-(4-羥基丁氧基)-1,2-苯并唑-3-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步驟3所獲得之N-三級丁氧基羰基-N-[6-[4-[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丁氧基]-1,2-苯并唑-3-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1.64g)溶解於四氫呋喃(20mL)中,並於0℃下加入四丁基氟化銨(1M四氫呋喃溶液)(3.4mL)。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5小時。於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並藉由乙酸乙酯進行萃取。藉由無水硫酸鈉將有機層乾燥,過濾後,進行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之殘渣進行精製,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1.02g(產率79.2%)。
1HNMR(CDCl3):1.41(s,18H),1.75-1.84(m,2H),1.91-2.02(m,2H),3.76(dd,2H),4.09(t,2H),6.93-7.00(m,2H),7.37(d,1H).
合成例26
(步驟1)4-羥基-N-甲基-苯并脒之合成
使4-羥基苯甲醯亞胺酸甲酯(2.5g)溶解於甲醇(40mL)中,並於0℃下加入三乙胺(13mL)、甲胺(40%甲醇溶液)(2.07g)。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於相同溫度下攪拌4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從而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3.05(s,3H),6.84(d,2H),7.55(d,2H).
(步驟2)[4-(N'-三級丁氧基羰基-N-甲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1所獲得之4-羥基-N-甲基-苯并脒,藉由與合成例6步驟2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14(s,9H),1.57(s,9H),3.37(brs,3H),7.19(d,2H),7.36-7.48(m,2H).
(步驟3)N-[(4-羥基苯基)-(甲基胺基)亞甲基]胺基
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2所獲得之[4-(N'-三級丁氧基羰基-N-甲基-胺基甲醯亞胺基)苯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藉由與合成例6步驟3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21(s,9H),3.32(s,3H),6.80(d,2H),7.31(d,2H).
(步驟4)N-[[4-(4-溴丁氧基)苯基]-(甲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使用步驟3所獲得之N-[(4-羥基苯基)-(甲基胺基)亞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藉由與合成例6步驟4相同之手法獲得標題化合物。
1HNMR(CDCl3):1.18(s,9H),1.92-2.01(m,2H),2.02-2.13(m,2H),3.34(s,3H),3.50(t,2H),4.00-4.06(m,2H),6.86-6.92(m,2H),7.36(d,1H),7.67(d,1H).
實施例149~154
使用合成例24~26所獲得之化合物,藉由與實施例40或40-2相同之
手法合成本發明之化合物。將所合成之化合物之一部分之結構示於表中。
表中Boc意指三級丁氧基羰基。
製劑實施例(乳劑)
本發明化合物 5.62質量份
界面活性劑 4.49質量份
二甲基甲醯胺 89.89質量份
將以上混合溶解而獲得有效成分5.62質量%之乳劑。
(蘋果黑星病防治試驗)
以有效成分成為125ppm之方式以水稀釋按照上述製劑實施例之配方
所製備之乳劑。對在素燒盆中栽培之蘋果幼苗(品種「王林」,3~4葉期)噴灑上述稀釋液。於室溫下使其自然乾燥。其後,接種蘋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之分生孢子,於每隔12小時重複一次明暗之20℃、高濕度之室內保持2週。與未處理之情況比較葉上之病斑出現狀態,研究防治效果。
對化合物7、9、19、22、28、30、32、34、36、41、43、46、58、61、64、66、68、71、74、77、80、82、84、87、89、91、93、95、98、101、103、105、108、115、118、120、125、128、130、133、135、137、139、141、143及147進行上述蘋果黑星病防治試驗。任一化合物均顯示出75%以上之防治值。
(黃瓜灰黴病防治試驗)
以有效成分成為125ppm之方式以水稀釋按照上述製劑實施例之配方所製備之乳劑。對在素燒盆中栽培之黃瓜幼苗(品種「Tokiwa jibai」,子葉期)噴灑上述稀釋液。於室溫下自然乾燥後,滴加接種黃瓜灰黴病菌(Botrytis cinerea)之分生孢子懸浮液,於避光處、20℃、高濕度之室內保持4天。與未處理之情況比較葉上之病斑出現狀態並進行調查,求出防治效果。
對化合物7、9、13、19、22、28、30、32、34、36、38、41、43、46、48、52、54、56、58、61、64、66、68、71、74、77、80、82、84、87、89、91、93、95、98、101、103、105、108、111、115、118、120、122、125、128、130、133、135、137、139、141、142、143、144及147進行上述黃瓜灰黴病防治試驗。任一化合物均顯示出75%以上之防治值。
(小麥白粉病防治試驗)
以有效成分成為125ppm之方式以水稀釋按照上述製劑實施例之配方
所製備之乳劑。對在素燒盆中栽培之小麥幼苗(品種「Chihoku」,1.0~1.2葉期)噴灑上述稀釋液。將葉風乾後,抖粉接種小麥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之分生孢子,於22~25℃之溫室中保持7天。與未處理之情況比較葉上之病斑出現狀態並進行調查,求出防治效果。
對化合物7、9、19、28、30、32、34、36、38、41、43、46、48、54、56、58、61、64、66、68、71、74、77、80、82、84、87、91、93、95、98、101、103、105、111、113、115、118、120、122、125、128、130、133、135、139、141、142、143、144及147進行上述小麥白粉病防治試驗。任一化合物均顯示出75%以上之防治值。
(番茄疫病防治試驗)
以有效成分成為125ppm之方式以水稀釋按照上述製劑實施例之配方所製備之乳劑。對在素燒盆中栽培之番茄幼苗(品種「Rejina」,4~5葉期)噴灑上述稀釋液。將葉風乾後,噴霧接種番茄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之遊孢子囊懸浮液,於每隔12小時重複一次明暗之高濕度之恆溫室(20℃)中保持4天。與未處理之情況比較葉上之病斑出現狀態並進行調查,求出防治值。
對化合物7、9、34、41、43、58、61、64、68、71、77、82、84、87、93、98、105、108、115、120、128、130、139及143進行上述番茄疫病防治試驗。任一化合物均顯示出75%以上之防治值。
(小麥赤銹病防治試驗)
以有效成分成為125ppm之方式以水稀釋按照上述製劑實施例之配方所製備之乳劑。對在素燒盆中栽培之小麥幼苗(品種「農林61號」,1.0~
1.2葉期)噴灑上述稀釋液。將葉風乾後,抖粉接種小麥赤銹病菌(Puccinia recondita)之夏孢子,於22~25℃之溫室中保持10天。與未處理之情況比較葉上之病斑出現狀態並進行調查,求出防治效果。
對化合物7、9、19、22、34、41、43、54、56、61、64、66、68、71、74、77、82、84、87、91、93、98、101、103、105、111、113、115、120、128、130、133、135、142、143、144及147進行上述小麥赤銹病防治試驗。任一化合物均顯示出75%以上之防治值。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關於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芳基脒化合物(式(I)或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其殺菌活性優異,安全性優異,且工業上可有利地合成。含有該芳基脒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之第三實施形態之殺菌劑或植物病害防治劑於蘋果黑星病、黃瓜灰黴病、小麥白粉病、番茄疫病、小麥赤銹病等植物病害之防治值方面尤其優異。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芳基脒化合物(式(III-1)或式(III-2)所表示之化合物)及胍化合物(式(IV-1)或式(IV-2)所表示之化合物),作為用以低價地製造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芳基脒化合物(式(I)或式(II)所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之中間物是有用的。
Claims (7)
- 一種以式(I)表示之化合物或其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或其鹽,其中,該式(I)係以式(II)表示,
- 一種殺菌劑,其含有選自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化合物或其鹽中之至少一者作為有效成分。
- 一種植物病害防治劑,其含有選自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化合物或其鹽中之至少一者。
- 一種以式(III-1)表示之化合物,
- 一種以式(III-2)表示之化合物,
- 一種以式(IV-1)或式(IV-2)表示之化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54973 | 2013-12-10 | ||
JP2014084016 | 2014-04-15 | ||
JP2014194454 | 2014-09-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7262A true TW201527262A (zh) | 2015-07-16 |
Family
ID=5337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42983A TW201527262A (zh) | 2013-12-10 | 2014-12-10 | 芳基脒化合物及殺菌劑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75145B2 (zh) |
TW (1) | TW201527262A (zh) |
WO (1) | WO201508785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6372A (zh) * | 2019-03-13 | 2019-05-24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制备多取代烯基脒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16047550A1 (ja) * | 2014-09-24 | 2017-04-27 |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 アリールアミジ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農園芸用殺菌剤 |
US10111437B2 (en) | 2015-06-03 | 2018-10-30 | Nippon Soda Co., Ltd. | Substituted guanidines as fungicides |
WO2018097126A1 (ja) * | 2016-11-25 | 2018-05-31 |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 グアニジン化合物および殺菌剤 |
CN110437106B (zh) * | 2019-06-27 | 2021-09-07 | 广东药科大学 | 芳基脒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CN113651724A (zh) * | 2021-08-09 | 2021-11-16 | 湖南复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5-ala缀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691361B2 (en) * | 1994-12-01 | 1998-05-14 | Toyama Chemical Co. Ltd. | Novel 2,3-diketopiperazine derivative or salt thereof |
JP3645310B2 (ja) * | 1995-04-18 | 2005-05-11 | 富山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新規なピリドンカルボン酸誘導体またはその塩 |
SI1481966T1 (sl) * | 2002-03-06 | 2011-11-30 | Toyama Chemical Co Ltd | Nov derivat arilamidina ali sol le-tega |
JP5021308B2 (ja) * | 2004-07-28 | 2012-09-05 | 富山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新規なアリールアミジ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の塩ならびにそれらを含有する抗真菌剤 |
DE602006016010D1 (de) * | 2005-12-29 | 2010-09-16 | Toyama Chemical Co Ltd | Neues arylamid-derivat, salz davon und diese enthaltendes antimykotisches mittel |
JP2015013811A (ja) * | 2011-10-28 | 2015-01-22 |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 アリールアミジン誘導体又はその塩を含有する植物病害防除剤 |
-
2014
- 2014-12-09 JP JP2015552448A patent/JP617514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2-09 WO PCT/JP2014/082511 patent/WO20150878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2-10 TW TW103142983A patent/TW201527262A/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6372A (zh) * | 2019-03-13 | 2019-05-24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制备多取代烯基脒的方法 |
CN109796372B (zh) * | 2019-03-13 | 2020-03-10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一种制备多取代烯基脒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87857A1 (ja) | 2015-06-18 |
JP6175145B2 (ja) | 2017-08-02 |
JPWO2015087857A1 (ja) | 2017-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527262A (zh) | 芳基脒化合物及殺菌劑 | |
JP5514199B2 (ja) | 置換1−(ジアジニル)ピラゾール−4−イル−酢酸、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除草剤及び植物成長調節剤としてのその使用 | |
TWI314041B (en) | Quinolyl-3-carboxamide compound | |
JP2013501737A (ja) | 殺虫性カルボキサミド類 | |
AU2157901A (en) | Trifluoromethylpyrrole carboxamides and trifluoromethylpyrrolethioamides as fungicides | |
BRPI0922265B1 (pt) | Substituted pyrazol-4-il-acetics or its salts,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herbicidal or regulatory composition of plant growth, process for the fight against dust plants adjustment of plant growth and use of compounds or its salts | |
JP2009286773A (ja) | 殺虫性縮環式アリール類 | |
AU2010251949A1 (en) | Substituted quinazolines as fungicides | |
RO111765B1 (ro) | Derivati de 4-oxazolidinona, procedeu pentru prepararea acestora, compozitii agricole care ii contin si metoda pentru combaterea bolilor fungice la plante | |
PT642502E (pt) | Imidazolinonas fungicidas | |
TW200804242A (en) | Iminopropene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 |
US11000037B2 (en) | Benzylamide compou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iticide | |
JPH04506658A (ja) | 殺菌性オキサゾリジノン類 | |
TW209216B (zh) | ||
WO2018051252A2 (en) | Novel amide compou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iticide | |
TW202200597A (zh) | 經取代之噻唑并吡啶、其鹽及其作為除草活性物質之用途 | |
WO2019168112A1 (ja) | イミド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らを有効成分として含有する殺菌剤 | |
KR19990022105A (ko) | 페닐알칸아미드 유도체 및 농원예용 살균제 | |
CN107646855B (zh) | 一种含哌啶噻唑类化合物在制备杀菌剂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 |
AU2019278527B2 (en) | Pyrazole derivative and harmful organism-controlling agent | |
JP2001503424A (ja) | 殺菌・殺カビ性の環状アミド類 | |
CN103124726B (zh) |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 |
WO2020063982A1 (zh) | 含喹唑啉二酮片段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一种除草剂 | |
TWI404711B (zh) | 2-烯基-3-胺基噻吩衍生物及其製造方法 | |
JPH0948750A (ja) | フェニルアルカン酸アミド誘導体及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