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8011A - 電池式穿孔機 - Google Patents

電池式穿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8011A
TW201518011A TW103118627A TW103118627A TW201518011A TW 201518011 A TW201518011 A TW 201518011A TW 103118627 A TW103118627 A TW 103118627A TW 103118627 A TW103118627 A TW 103118627A TW 201518011 A TW201518011 A TW 2015180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over
cover
perforating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8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47330B (zh
Inventor
Toshiki Yokoyama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Kohk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Kohki Co filed Critical Nitto Kohki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18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8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3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2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driven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01Housing of the drill, e.g. handgri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HWORKSHOP EQUIPMENT, e.g. FOR MARKING-OUT WORK; STORAGE MEANS FOR WORKSHOPS
    • B25H1/00Work benches; Portable stands o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work to be operated on thereby
    • B25H1/0021Stands, supports or guiding devices for positioning portable tools or for securing them to the work
    • B25H1/0057Devices for securing hand tools to the work
    • B25H1/0064Stands attached to the workpiece
    • B25H1/0071Stands attached to the workpiece by magne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60/00Details of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 B23B2260/024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為防止塵埃或水分浸入電池的連接端子部。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將電池式穿孔機(10)作成為具備:穿孔驅動部(14),具有用以旋轉驅動穿孔工具(44)的馬達(48);穿孔機本體部(12),將穿孔驅動部(14)支承為可以上下移動;以及電池外罩(30),安裝在穿孔機本體部(12)。穿孔機本體部(12)設置有用以安裝電池(16)的電池安裝部(28)。電池外罩(30)係構成為可以在相對於安裝在電池安裝部(28)的電池(16)之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並且在前進位置是作成為至少覆蓋著穿孔機本體部(12)與電池(16)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之一部分。

Description

電池式穿孔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藉由電池進行驅動的可搬型穿孔機。
可搬型穿孔機係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地,具備:本體框架;穿孔驅動部,具有用以旋轉驅動鑽孔機或環狀刀具等的穿孔工具之馬達並且安裝成可對本體框架進行上下移動;以及固定部,設置在本體框架的下部用以將該穿孔機可裝卸地固定且保持於被加工物。本體框架,具有內部空間並且在該內部空間配置有:用以控制穿孔驅動部的馬達等之驅動控制部或電器配線等。由於上述可搬型穿孔機,很多時候是在充滿塵埃或切削粉的環境中進行使用,並且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會在屋外且降雨中的環境下進行使用,所以驅動控制部等的電器零件係配置在本體框架的內部空間內而與外部形成隔絕的狀態。
例如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內容,為了提高上述種類的穿孔機之可搬性,近年較常利用使用電池來驅動穿孔工具之穿孔機。由於電池式穿孔機在使用某程度的時 間後,其電池的電壓會降低,所以必須與充完電的其他電池進行交換。特別是在長時間且連續使用的情況下,由於必須頻繁地交換電池,所以期望能夠更簡易地進行電池的安裝、拆卸作業。另一方面,當作成能夠更簡易地進行電池之安裝時,對於露出於外部的電池之連接端子免受塵埃或雨水的影響之保護會變得不充分,而導致電池有可能因為塵埃或雨水而發生短路。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實公平7-35698號
[專利文獻2]美國特許出願公開第2009/0028653號說明書
在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穿孔機,其係使用電池的穿孔機,並且作成為能夠保護電池的連接端子免受塵埃或雨水的影響。
亦即,本發明所提供之穿孔機,其特徵為:具備:穿孔驅動部,具有用以旋轉驅動穿孔工具的馬達; 穿孔機本體部,具有能安裝用以供給電力至前述馬達的電池之電池安裝部,並且將前述穿孔驅動部支承為可上下移動使得前述穿孔工具可朝被加工物接近或分離;以及電池外罩,安裝在前述穿孔機本體部的電池外罩,作成為能夠在相對於安裝在前述電池安裝部的前述電池之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並且作成為在前述前進位置是覆蓋著前述穿孔機本體部與前述電池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之至少一部分。
由於該穿孔機,其電池外罩覆蓋著穿孔機本體部與電池之間所形成的間隙,所以能夠減低塵埃或水分從該間隙浸入而造成電池的端子之間發生短路之危險性。另外,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內容中,「上下」是用以更容易了解本發明所揭示之穿孔機的構成要件之位置的相對關係,並非是指絕對空間中的上下。並且,「可在相對於電池的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是指可在與電池呈分離的位置、和與電池呈接近的位置之間進行移動,並不限定於在該穿孔機的前後方向進行移動。另外,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的移動路徑並不限定於直線的路徑而是任何路徑皆可。
前述電池外罩能夠作成為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該電池外罩的至少一部分會位在欲將安裝在前述電池安裝部的前述電池從該電池安裝部卸下時的前述電池的移動路徑上,並且作成為在前述電池外罩位於前述前進位置的狀態下,無法從前述電池安裝部將前述電池卸下為佳。
由於在電池外罩位在前進位置的狀態下,變得無法將電池卸下,所以能夠防止不小心使電池脫落。
具體而言,前述穿孔機本體部係作成為以下構造:藉由使前述電池從前述電池安裝部朝上方移動而能從前述電池安裝部將其卸下,並且前述電池外罩能夠作成為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從前述穿孔機本體部與前述電池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之上方位置予以覆蓋。
進一步地具體而言,前述電池安裝部能夠作成為具有:在上下方向導引前述電池之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電池導件,並且藉由沿著該電池導件下降將前述電池安裝至前述電池安裝部,而藉由使其上升則可以從前述電池安裝部將前述電池予以卸下。
在作成為上述藉由使電池朝上移動來予以卸下之構造時,穿孔機本體部與電池之間的間隙會形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特別容易發生塵埃與水分浸入該間隙之情事。即使在上述狀況下,由於電池外罩形成為從上方位置覆蓋該間隙,所以能夠有效地防止塵埃等的侵入。
進一步地具體而言,前述電池外罩是能夠作成為:安裝成可在前述後退位置與前述前進位置之間對前述穿孔機本體部進行滑動。
前述電池外罩具有卡止部,並且前述穿孔機本體部能夠作成為具有:第1承受部,當前述電池外罩位在前述後退位置時與前述卡止部相卡合用以抑制前述電池外罩在滑動方向的移動;以及第2 承受部,當前述電池外罩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與前述卡止部相卡合用以抑制前述電池外罩在前述滑動方向的移動為佳。
前述電池外罩能夠作成為具有朝前述滑動方向延伸的可彈性變形之臂部,並且將前述卡止部設置在前述臂部的前端更佳。
由於藉由使電池外罩的卡止部與穿孔機本體部的第1及第2承受部卡合,能夠事先將電池外罩卡止於後退位置及前進位置,所以可以防止不小心使電池外罩移動之情事。
能夠作成為進一步地具備電池外罩的位置檢測手段為佳,該電池外罩的位置檢測手段係配置在前述穿孔機本體部,並且用以檢測前述電池外罩在前述後退位置與前述前進位置之間的移動。
前述電池外罩的檢測手段能夠作成為具有限制開關,並且,當前述電池外罩在前述後退位置與前述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後,可切換前述限制開關的ON/OFF更佳。
由於藉由限制開關能夠檢測電池外罩從前進位置移動到後退位置,所以當電池外罩沒位在前進位置時,能夠判斷是電池未被安裝在正常位置、或是欲將電池卸下,在上述情況下,能夠採取對操作者發出警告或使其無法驅動馬達等的安全措施。
能夠作成為進一步地具備配置在前述穿孔機本體部與前述電池外罩之間的彈簧,並且該彈簧是從前述後退位置朝前述前進位置之方向對前述電池外罩進行彈推為佳。
由於藉由彈簧的彈推力將電池外罩保持於前進位置,所以能夠防止不小心使電池外罩朝後退位置移動之情事。
以下,依據添附之圖式說明本發明所揭示之穿孔機的實施方式。
10‧‧‧穿孔機
12‧‧‧穿孔機本體部
14‧‧‧穿孔驅動部
16‧‧‧電池
16-1‧‧‧前面
16-2‧‧‧導軌
16-3‧‧‧傾斜面
16-4‧‧‧電池卡止部
16-5‧‧‧母連接端子
16-6‧‧‧外罩卡合面
16-6a‧‧‧開口
18‧‧‧電磁鐵型固定部
18-1‧‧‧電磁鐵
20‧‧‧框架
20-1‧‧‧前面壁部
20-2‧‧‧下面壁部
20-3‧‧‧右側肋部
20-4‧‧‧左側肋部
20-8‧‧‧把手安裝用孔
20-9‧‧‧卡合凹部
20-10‧‧‧右側面
20-11‧‧‧左側面
20-13‧‧‧排水溝
21‧‧‧螺紋孔
22‧‧‧電池外殼
22-1‧‧‧右側部分
22-2‧‧‧左側部分
22-9‧‧‧卡合突起部
22-11‧‧‧螺絲插通孔
22-12‧‧‧螺絲插通孔
22-13‧‧‧螺紋孔
22-14‧‧‧右側面
22-15‧‧‧左側面
22-16‧‧‧電池外罩收容部
22-16a‧‧‧上段部
22-16b‧‧‧下段部
22-16c‧‧‧開口部
22-16d‧‧‧後端面
22-17‧‧‧第1承受部
22-18‧‧‧第2承受部
22-19‧‧‧前面壁
23‧‧‧齒輪機構部
23-1‧‧‧傳動軸
24‧‧‧內部空間
24-1‧‧‧上方內部空間
24-2‧‧‧下方內部空間
26‧‧‧把手
26-1‧‧‧右側把手部
26-2‧‧‧左側把手部
27‧‧‧螺絲
28‧‧‧電池安裝部、電池收容空間
28-1‧‧‧中間壁部
28-2‧‧‧底面壁部
28-3‧‧‧右側壁部
28-4‧‧‧左側壁部
28-5‧‧‧電池導件
28-6‧‧‧導引溝
28-7‧‧‧公連接端子
28-8‧‧‧電池卡止凹部
28-9‧‧‧上面壁部
30‧‧‧電池外罩
30-1‧‧‧滑動部
30-2‧‧‧外罩部
30-3‧‧‧電池外罩本體部
30-4‧‧‧臂部
30-5‧‧‧卡止部
30-6‧‧‧開關卡合突起部
30-7‧‧‧傾斜面
32‧‧‧限制開關
33‧‧‧LED顯示部
34‧‧‧LED顯示電路
35‧‧‧配線
36‧‧‧驅動控制電路
38‧‧‧隔板
38-1‧‧‧右側隔板
38-2‧‧‧左側隔板
39‧‧‧密封構件
39-1‧‧‧配線插通孔
40‧‧‧心軸
44‧‧‧穿孔工具
45‧‧‧減速機
46‧‧‧馬達外罩
48‧‧‧馬達
50‧‧‧側面
52‧‧‧透氣孔
54‧‧‧上面
56‧‧‧管塞
58‧‧‧位置調整機構
60‧‧‧位置調整把手
62‧‧‧鳩尾槽
63‧‧‧滑件
64‧‧‧齒條
65‧‧‧小齒輪
66‧‧‧調節把手
68‧‧‧配線
69‧‧‧配線插通路徑
70‧‧‧電磁鐵開關
72‧‧‧壁部
74‧‧‧馬達開關
76‧‧‧壁部
80‧‧‧排水口
82‧‧‧螺絲
84‧‧‧彈簧
130‧‧‧電池外罩
130-1‧‧‧滑動部
130-2‧‧‧外罩部
130-3‧‧‧電池外罩本體部
130-4‧‧‧臂部
130-5‧‧‧卡止部
130-6‧‧‧連結部
130-7‧‧‧電池外罩卡止構件
230‧‧‧電池外罩
230-3‧‧‧電池外罩本體部
230-8‧‧‧彈簧保持孔
230-9‧‧‧終端面
第1圖係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揭示之穿孔機的左側面側之前方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圖所示的穿孔機的右側面側之前方立體圖。
第3圖係第1圖所示的穿孔機之部分剖面圖。
第4圖係穿孔機本體部的分解圖。
第5圖係第1圖所示的穿孔機的卸下電池後的狀態之後方立體圖。
第6圖係表示電池前面的立體圖。
第7圖係第1圖所示的穿孔機之電池外罩位在後退位置的狀態之上方立體圖。
第8圖係第1圖所示的穿孔機之電池外罩位在前進位 置的狀態之上方立體圖。
第9圖A係第1圖所示的穿孔機所具備的電池外罩之上視圖。
第9圖B係第9圖A所示的電池外罩之側視圖。
第10圖係電池外罩位在後退位置的狀態之穿孔機的上方部分的剖面圖。
第11圖係電池外罩位在前進位置的狀態之穿孔機的上方部分的剖面圖。
第12圖係其他的實施方式所揭示之電池外罩的下視圖。
第13圖係其他的實施方式所揭示之電池外罩的後方立體圖。
第14圖係具備第13圖的電池外罩之穿孔機的上方部分的剖面圖。
第15圖係使第1圖所示的穿孔機之穿孔驅動部從穿孔機本體部分離後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16圖係從別的角度觀看第15圖所示的穿孔驅動部之立體圖。
第17圖係表示電池外殼的左側部分之立體圖。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揭示之穿孔機10係如第1圖至第5圖所示,其為具備:穿孔驅動部14、及穿孔機本體部12的電池式可搬型穿孔機10。該穿孔驅動部 14,具有用以旋轉驅動穿孔工具(圖式的例子為環狀刀具)44的馬達48;該穿孔機本體部12,具有能安裝用以供給電力至馬達48的電池16之電池安裝部28,並且將穿孔驅動部14支承為可上下移動使得前述穿孔工具44可朝被加工物接近或分離。該穿孔機10係在藉由安裝在穿孔機本體部12的底部位置的電磁鐵型固定部18,而被固定在被加工物的預定進行穿孔作業的位置之狀態下,利用馬達48對安裝在穿孔驅動部14下端的穿孔工具44進行旋轉驅動,並且藉由旋轉安裝在穿孔機本體部12的調節把手66,來經由齒條64與小齒輪65所組成的齒輪裝置使穿孔驅動部14相對於穿孔機本體部12朝下方移動,以進行藉由穿孔工具44對被加工物之穿孔加工。
穿孔機本體部12係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具有:將穿孔驅動部14支承為可在上下方向移動的框架20、以及安裝在框架20的電池外殼22。更具體而言,框架20係藉由安裝有穿孔驅動部14的前面壁部20-1、及安裝有電磁鐵型固定部18的下面壁部20-2而作成L型。安裝在該作成L型的框架20之電池外殼22,係構成為:將電池16可裝卸地保持於其上部後方。框架20為了支承在進行穿孔作業中會承受較大負荷的穿孔驅動部14與電磁鐵型固定部18需要具有充分之強度,在本實施方式是作成為鋁製來確保其強度。另一方面,由於電池外殼22主要是用以支承電池16,所以作成為樹脂製來達成裝置整體的輕量化。另外,藉由以樹脂製製成電池外殼22,即 使接觸到電池16的母連接端子16-5(第6圖)也不會有發生短路之情事。再者,在此所謂的「作成為L型」是指框架20的構造中構成有L字型的部分,例如包含:即使下面壁部20-2的一部分延伸至比前面壁部20-1更前方而使得整體的形狀並非作成為L字型的情況下,只要是該框架的構造中構成有L字型的部分,也可稱該框架為上述「作成為L型」的框架。
如第4圖所示,框架20設置有:設置在前面壁部20-1及下面壁部20-2的右側緣間的右側肋部20-3、與設置在左側緣間的左側肋部20-4。再者,本說明書中所指的「右側」及「左側」是從前面觀看穿孔機10時的方向。藉由該左右肋部20-3、20-4來提高用以支撐穿孔驅動部14的框架20之強度。左右肋部20-3、20-4的上端部分之間形成有在左右側面20-10、20-11之間延伸的把手安裝用孔20-8。該把手安裝用孔20-8中,設有:傳動軸23-1,安裝有進行旋轉操作的調節把手66供作業者使穿孔驅動部14上下移動;以及圓筒狀的齒輪機構部23,收納有小齒輪65(第3圖、第15圖),該小齒輪65係用以將藉由調節把手66使傳動軸所產生的旋轉變換成使穿孔驅動部14進行上下運動。
電池外殼22,係由在中央部分分割而成的右側部分22-1與左側部分22-2所組成。該右側部分22-1與左側部分22-2係從左右兩側將框架20挾入而安裝於該框架20。當電池外殼22安裝至框架20時,在電池外殼22 與框架20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24(第3圖)。該內部空間24內的被夾持在左右肋部20-3、20-4之間的位置上,驅動控制電路36係以與前面壁部20-1呈並行的面向而安裝在前面壁部20-1的後面(第4圖)。該驅動控制電路36,是用以控制從電池16供給至穿孔驅動部14的馬達48或電磁鐵型固定部18內的電磁鐵18-1的電力。
電池外殼22形成有6個排列成圓形的突起之卡合突起部22-9,用以與分別形成在框架20的左右肋部20-3、20-4的圓形卡合凹部20-9相卡合,使電池外殼22與框架20之卡合變得更加牢固。電池外殼22,係藉由使螺絲82(第1圖)通過分別設置在其右側面22-14(第2圖)及左側面22-15(第1圖)的螺絲插通孔22-11,直至分別設置在框架20的右側面20-10及左側面20-11的4個螺紋孔21而固定在框架20。進一步地,藉由將通過設置在右側部分22-1的6個螺絲插通孔22-12(第4圖)的細長螺絲(未圖示)與設置在左側部分22-2的6個螺紋孔22-13(第4圖)螺合,使右側部分22-1與左側部分22-2直接地連結且固定。如上所述,由於電池外殼22固定在框架20上的很多位置,所以即使作用很大的作用力在電池外殼22也不易產生應力集中,使得電池外殼22產生破損的危險性變低。
在電池外殼22上部設置有把手26。該把手26係如第4圖所示,由形成在電池外殼22的右側部分22-1的右側把手部26-1、與形成在左側部分22-2的左側 把手部26-2所組成,當右側部分22-1與左側部分22-2安裝至框架20時,右側把手部26-1與左側把手部26-2會形成為1個把手26(第1圖)。右側把手部26-1與左側把手部26-2,係藉由從右側把手部26-1延伸至左側把手部26-2的細長螺絲27(第2圖)而被連結且固定。該螺絲27作為補強材料也具有使把手26的強度增大之機能。
如第5圖所示,穿孔機本體部12的電池外殼22,其後方上部位置形成有用以收納且安裝電池16的電池收容空間(電池安裝部)28。亦即,電池外殼22形成有:右側壁部28-3、左側壁部28-4、在上述左右側壁部之間且在框架20的前面壁部20-1後側與該前面壁部20-1呈分離而並行地延伸之中間壁部28-1、以及在左右壁部28-3、28-4之間且從中間壁部28-1的下端緣朝後方延伸的底面壁部28-2,電池收容空間28是藉由上述左右壁部28-3、28-4、中間壁部28-1、及底面壁部28-2而劃分成使其上部及後部呈開放之狀態。電池收容空間28在中間壁部28-1的些許後方且左右兩側的位置上設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電池導件28-5,並且在電池導件28-5與中間壁部28-1之間形成有導引溝28-6。藉由使設置成在電池16的前面16-1朝上下方向延伸之導軌16-2(第6圖)滑動卡合在該導引溝28-6,可在上下方向導引電池16。中間壁部28-1進一步地具有:配置在其下方位置的公連接端子28-7、及配置在其上方位置的電池卡止凹部28-8。相對於此,電池16的前面16-1係如第6圖所示,設有:母 連接端子16-5、及作成為可在前後方向位移且藉由未圖示的彈簧構件而呈朝前方彈推的電池卡止部16-4,當該電池16沿著電池導件28-5而被裝填至電池收容空間28內時,母連接端子16-5會與公連接端子28-7卡合而使得電池16與驅動控制電路36電性連接,同時電池卡止部16-4會與電池卡止凹部28-8嵌合而將電池16保持成不會從該位置朝上下方向移動。電池卡止部16-4,其下方是呈傾斜,當電池16沿著電池導件28-5朝下方滑動時,該呈傾斜的下面會被電池卡止凹部28-8的上面壁部28-9按壓而使得該電池卡止部16-4後退,在通過上面壁部28-9下方時,會因為彈推力而被朝前方推出,來與電池卡止凹部28-8嵌合。又,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卡止部16-4係在電池16內朝上方延伸,並且從形成在該電池16的上面前方的呈傾斜(將於以下詳述)之外罩卡合面16-6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之開口16-6a延伸至作成為與同外罩卡合面16-6是大致同一平面且呈露出之傾斜面16-3的部分,當欲將電池16從電池收容空間28卸下時,係按壓該傾斜面16-3使該電池卡止部16-4朝後方位移。電池外殼22的的中間壁部28-1的上部形成有由朝前後方向延伸且朝後方開口的上段部22-16a與下段部22-16b所組成的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第3、4圖),該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收容有電池外罩30。電池外罩30具有如第9圖A所示的形狀(將於以下詳述其構造),並且在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內,作成為可在相對於電池16呈後退的後退位置(第5 圖、第7圖)、與相對於電池16呈前進的前進位置(第8圖)之間朝前後方向滑動。
當欲將電池16安裝至穿孔機本體部12的電池收容空間28時,首先是將電池外罩30朝前方按入至穿孔機本體部12內,使其移動至如第5圖所示的後退位置,而使得電池收容空間28的上部呈開放。接著,從電池收容空間28的呈開放之上部將電池16朝向下方插入至電池收容空間28內。藉由電池導件28-5一邊被導引電池16一邊使其朝下方移動而被收容至電池收容空間28(第7圖)。此時,穿孔機本體部12的公連接端子28-7與電池16的母連接端子16-5會相連結,並且設置在電池16的電池卡止部16-4會與中間壁部28-1的電池卡止凹部28-8卡合而將電池16保持成不會移動,來將電池16安裝於電池收容空間28。然後,從穿孔機本體部12內將電池外罩30朝向電池16拉出使其移動至如第8圖所示的前進位置為止。在該前進位置,由於電池外罩30會位在從上方覆蓋著電池外殼22的中間壁部28-1與電池16的前面16-1之間所形成的朝上下方向延伸之間隙的位置,所以可以防止切削粉或水分等進入該間隙。因此,會減低上述切削粉或水分等侵入至連接端子16-5、28-7而發生短路之危險性。再者,底面壁部28-2是形成為從前方朝後方些許地向下傾斜,即使在水分侵入至電池收容空間28的情況下,藉由該傾斜也會使該水分自然地被排出。另外,電池16的母連接端子16-5在電池16安裝至電池收容空間 28的狀態下是面向下方,即使萬一水分或塵埃從與中間壁部28-1之間的間隙侵入時也難以到達至母連接端子16-5。
電池外罩30,在與電池16呈對向側具有傾斜面30-7,並且在第8圖的前進位置,該傾斜面30-7會與形成在電池16的上面前方的呈傾斜之外罩卡合面16-6(第6圖、第7圖)相抵接。欲將電池16從電池外殼22卸下時,雖然係在藉由按壓電池卡止部16-4的傾斜面16-3使電池卡止部16-4收納至電池16內的狀態下,朝上方將電池16從電池收容空間28拉出而進行,但在電池外罩30位在該前進位置的狀態下,是形成為無法經由干涉電池外罩30來將電池16朝上方拉出而予以卸下。亦即,由於位在前進位置的電池外罩30之一部分,是位在欲從電池收容空間28將電池16朝上方拉出而將其從電池收容空間28予以卸下時的該電池16之移動路徑上,所以在電池外罩30位在前進位置的狀態下,是無法從電池外殼22將電池16卸下。欲卸下電池16時,必須在將電池外罩30按入至穿孔機本體部12內使其移動至第7圖所示的後退位置的狀態下,朝上方拉出電池16。如上述般地藉由電池外罩30來限制電池16的移動,能夠防止不小心使電池16脫落。並且,電池外罩30作成為在前進位置是覆蓋著電池16的傾斜部16-3而形成無法按壓傾斜部16-3之狀態,藉此當電池外罩30位在前進位置時,是形成為無法解除電池卡止部16-4與電池卡止凹部28-8之卡合。
本實施方式的上述電池外罩30係如第9圖A、第9圖B所示,具有:由滑動部30-1、與外罩部30-2所組成的T字型的電池外罩本體部30-3。該滑動部30-1,在該穿孔機10的前後方向觀看時位在前方(從圖式觀看是左側)的寬度較狹窄;該外罩部30-2,與該滑動部30-1的後方(從圖式觀看是右側)連接且作成為比該滑動部30-1的寬度更寬。電池外罩本體部30-3的外罩部30-2形成有在其兩端部分朝前方延伸的臂部30-4,並且在該臂部30-4的前端形成有朝外突出的凸狀之卡止部30-5。滑動部30-1的下面形成有與下述的限制開關32卡合的開關卡合突起部30-6。該電池外罩30是藉由樹脂等的彈性材料而作成為一體成形之構件來形成,並且構成為:使延伸成細長之臂部30-4彈性變形,來使其前端部的卡止部30-5朝左右方向(從圖式觀看是上下方向)位移。上述可朝左右方向位移的卡止部係如第10圖所示,當電池外罩30位在後退位置時,與形成在電池外殼22的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側面的凹狀之第1承受部22-17相卡合,用以抑制電池外罩30不小心移動。當利用某種程度以上的力量將電池外罩30由第10圖的狀態朝前進位置拉出時,臂部30-4會產生彈性變形而使得卡止部朝內側位移來解除卡止部30-5與第1承受部22-17的卡合,電池外罩30會變得可以朝前進位置進行移動。當電池外罩30移動至前進位置時會如第11圖所示,卡止部30-5係與形成在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側面的凹狀第2承受部22-18相卡合,用以 抑制電池外罩30不小心移動。當利用某種程度以上的力量將電池外罩30由第11圖的狀態朝後退位置壓入時,臂部30-4會產生彈性變形而使得卡止部30-5朝內側位移來解除卡止部30-5與第2承受部22-18的卡合,電池外罩30會變得可以朝後退位置進行移動。藉由上述方式使電池外罩30的卡止部30-5與電池外殼22的第1承受部22-17或第2承受部22-18相卡合,由於電池外罩30會被卡止於後退位置或前進位置來抑制其動作,所以可防止例如因為進行穿孔加工時的振動等而不小心造成電池外罩30移動之情事。再者,雖然本實施方式所揭示之電池外罩30中,電池外罩30的卡止部30-5係呈凸狀,而電池外殼22的第1承受部22-17及第2承受部22-18係呈凹狀,但亦可構成為:電池外罩30的卡止部30-5係呈凹狀,而電池外殼22的第1承受部22-17及第2承受部22-18係呈凸狀。另外,作成為將電池外罩30的卡止部30-5構成為不會在左右方向上位移,相反地將電池外殼22的第1承受部22-17及第2承受部22-18構成為可在左右方向上位移,也能夠具有相同的機能。然而,由於相較於其他部分會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發生破損的可能性較高,所以在考量假設發生破損的情況時,將會產生彈性變形的部分設置在容易進行交換的電池外罩30,可望會變得容易進行修理。
第12圖所示之其他實施方式所揭示的電池外罩130,其將電池外罩卡止構件130-7與電池外罩本體部 130-3作成為個體之點與上述第9圖A、第9圖B所示的電池外罩30不同。該電池外罩卡止構件130-7,係將具有卡止部130-5的臂部130-4與連結部130-6相連結使其整體作成為字狀;該電池外罩本體部130-3,係由滑動部130-1與外罩部130-2所組成。電池外罩卡止構件130-7係將彈簧材等的細長構件予以彎曲而成。該電池外罩卡止構件130-7,係從形成於電池外罩本體部130-3下面的開口安裝至電池外罩本體部130-3內,並且在安裝至電池外罩本體部130-3的狀態下,臂部130-4的前端之卡止部130-5會從電池外罩本體部130-3的滑動部130-1朝側邊突出。藉由使該突出的卡止部130-5與電池外殼22的第1承受部22-17及第2承受部22-18相卡合,能夠與第9圖A、第9圖B的電池外罩30同樣地將該電池外罩130的位置卡止於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由於該電池外罩130中,將構成有會產生彈性變形的臂部130-4之電池外罩卡止構件130-7與電池外罩本體部130-3作成為個體,所以能夠僅利用耐久性較高的金屬材料等來構成相對較容易發生破損的臂部,比起利用樹脂一體成形之電池外罩是能夠提高臂部130-4的耐久性並且減低發生破損的可能性。又,由於該電池外罩130的卡止部130-5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是比第9圖A、第9圖B的電池外罩30的卡止部30-5的位置更靠內側,所以與其相對應之電池外殼22的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的側壁也是形成在比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的構造更靠內側的位置。
進一步地,第13圖所示之其他實施方式的電池外罩230,係具備:彈簧保持孔230-8,其從電池外罩本體部230-3的後面朝向前方延伸並且在中途形成終端。該電池外罩230係如第14圖所示,將彈簧84設定在彈簧保持孔230-8,並且在該彈簧84於彈簧保持孔230-8的終端面230-9與電池外殼22的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的前面壁22-19之間呈被壓縮的狀態下,將其安裝在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內。被壓縮的彈簧84會從後退位置朝向前進位置的方向對電池外罩230彈推。由於該電池外罩230是藉由彈簧84的彈推力而被保持在前進位置,所以不像上述其他實施方式所揭示之電池外罩30、130,其並未具備:具有卡止部30-5、130-5的臂部30-4、130-4。然而,即使是該電池外罩230也能將其作成為如其他實施方式所揭示之電池外罩30、130般的具備:具有卡止部30-5、130-5的臂部30-4、130-4,而能夠使其也將電池外罩230保持在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
由第3圖可得知,位在形成於框架20與電池外殼22之間的內部空間24的上方之上方內部空間24-1設置有限制開關32。該限制開關32係與設置成朝位在電池外罩30的電池外殼22內的部分突出的開關卡合突起部30-6相卡合,並且配置成:當電池外罩30在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移動時,可藉由開關卡合突起部30-6來切換ON/OFF。具體而言,當電池外罩30朝電池16側突出而位在前進位置時,開關卡合突起部30-6會按壓限制開 關32切換成ON,而在從前進位置後退朝向退壁至電池外殼22內的後退位置移動時,限制開關32則會切換成OFF。該限制開關32是與配置在下方內部空間24-2的驅動控制電路36相連接,並且作為檢測電池外罩30在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移動的情況之電池外罩的位置檢測手段來發揮機能。藉由上述構造,能夠監測電池16是正確地被安裝著、或是電池16形成脫落狀態等,而能夠採取例如以下的安全措施:在限制開關32為OFF而電池外罩30沒位在前進位置的狀態下,使馬達48無法驅動、或是當限制開關32在驅動馬達48中變成OFF的情況下使馬達48減速或停止。另外,電池外罩30的開關卡合突起部30-6係通過設置在電池外殼22的左側部分22-2中,構成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的下段部22-16b的位置之開口部22-16c(第17圖),並且朝下方延伸而與限制開關32相卡合。又,開關卡合突起部30-6,在電池外罩30位在前進位置時是與開口部22-16c的後端面22-16d抵接,用以限制電池外罩30的移動範圍並且使電池外罩30不會從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脫落。上述構造,在其他實施方式所揭示之電池外罩130、230中也設置成相同。
在位於電池外殼22與框架20之間所形成的內部空間24內之上部的上方內部空間24-1,不僅具有上述限制開關32還配置有LED顯示電路34。該LED顯示電路34是與驅動控制電路36連接,並且依據來自驅動控制電路36的訊號將該穿孔機10的狀態顯示於電池外殼 22的上部之LED顯示部33(第1圖)。LED顯示電路34具有:綠、黃、紅的LED,藉由上述LED的閃爍狀態來通知作業者電池16的剩餘量或對馬達48所造成之負荷的程度。並且,當電池外罩30在驅動馬達48中從前進位置後退而使得限制開關32變成OFF時等的情況下,會判斷為發生異常而進行對作業者發出警告。再者,亦可使用封裝成1個元件且能夠發出相異之顏色的1個LED來取代個別的綠、黃、紅之LED。
LED顯示電路34及限制開關32與驅動控制電路36之間,係各自藉由以收縮管件等所包覆的配線35予以電性連接。電池外殼22,在驅動控制電路36與LED顯示電路34及限制開關32之間的位置設置有隔板38,用以將配置有驅動控制電路36的下方內部空間24-2、與配置有LED顯示電路34及限制開關32的上方內部空間24-1予以分離。具體而言,如第4圖所示,設置在電池外殼22的右側部分22-1的右側隔板38-1與設置在左側部分22-2的左側隔板38-2係形成為呈對向使得在彼此之間形成L字型的開口部,並且在該開口部安裝有L字型的密封構件39使其密封卡合之構造。密封構件39的中央部形成有配線插通孔39-1,並且在使與LED顯示電路34及限制開關32連接的配線35通過該配線插通孔39-1後,予以密封。隔板38係設置成從後方朝前方向下傾斜。並且在位於上方內部空間24-1的框架20的前面壁部20-1的部分形成有排水口80。由於上方內部空間24-1係與可滑動 地收容有朝電池外殼22的外部突出的電池外罩30之電池外罩收容部22-16相連通,所以相對於外部是未密封狀態。因此,有從外部浸入雨水等的水分之虞。但,藉由具有上述呈傾斜的隔板38與排水口80之構造,即使在水分浸入至上方內部空間24-1的情況下,也能夠從排水口80將該水分排出至外部,使水分不會浸入至驅動控制電路36所位在的下方內部空間24-2。藉此,能夠防止驅動控制電路36被水分弄溼而發生故障之情事。並且,框架20的下面壁部20-2的上面是形成為從前方朝後方向下方傾斜,即使在萬一水分侵入至下方內部空間24-2的情況下,也會從設置在下面壁部20-2後端的排水溝20-13將水分排出至外部。
如第3圖所示,框架20的前面壁部20-1的前面安裝有穿孔驅動部14。在該穿孔驅動部14的下部,將鑽孔機或環狀刀具等的穿孔工具44安裝於心軸40且予以保持。心軸40是經由穿孔驅動部14的內部之減速機45而與設置在穿孔驅動部14的馬達外罩46內的馬達48相連接。藉由驅動該馬達48來旋轉驅動穿孔工具44。如第1圖等所示,馬達外罩46的側面50設有複數個透氣孔52,藉由從該透氣孔52流入內部的空氣來冷卻馬達48。不僅在上面54也在側面50設置透氣孔52是為了盡可能地不讓水分或切削粉、粉塵等的廢棄物進入馬達外罩46的內部。穿孔驅動部14的左側面設置有作為切削油的注入口的管塞56,藉由在該管塞56安裝附有軟管之單觸控 式管套,而能夠在進行穿孔加工中供給切削油至穿孔工具44。
框架20的前面壁部20-1前面,如第15圖所示,其左右兩側形成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鳩尾槽62。另一方面,穿孔驅動部14,如第16圖所示,其左右兩側緣設置有形狀作成為與鳩尾槽62的形狀相對應的滑件63。該滑件63設有齒條64(第16圖),而在框架20則設有用以與齒條64卡合的小齒輪65(第15圖),藉由手動方式使可拆卸地安裝在突出於框架20的右側面20-10(第2圖)的傳動軸23-1之端部的調節把手66旋轉,來旋轉小齒輪65使穿孔驅動部14相對於框架20上下移動。再者,也可以將該調節把手66安裝在從框架20的左側面20-11突出的傳動軸23-1的端部,能夠視情況而安裝在左右的任一邊。
從穿孔驅動部14的馬達48延伸的配線68,係通過形成在鳩尾槽62與滑件63的配線插通路徑69(第15、16圖),並且如第3圖所示,到達穿孔機本體部12的內部空間24內來與驅動控制電路36連接,幾乎不會露出於外部。藉由將配線68設置成不會露出於外部,用以防止勾到配線68等而施加過大的作用力使得配線68產生斷線之情事。
安裝在穿孔機本體部12下方的電磁鐵型固定部18,係藉由供給電力至內部的電磁鐵18-1而產生磁場,使得鐵等的磁性體產生磁性吸附來固定且保持該穿孔 機10。電磁鐵型固定部18與框架20之間設有位置調整機構58,藉由轉動可裝卸地安裝在該位置調整機構58的位置調整把手60,能夠朝前後左右對穿孔機本體部12相對於電磁鐵型固定部18的位置進行位置調整,而能夠對被加工物的穿孔位置進行微調。又,該位置調整把手60也能夠安裝在位置調整機構58的右側面。
如第1圖所示,電池外殼22的左側面22-15設有用以啟動電磁鐵型固定部18的電磁鐵開關70。電磁鐵開關70的周圍設有壁部72,使得電磁鐵開關70不易因為不小心而被操作。雖然電磁鐵開關70係作成為當按壓後方側(由第1圖觀看的左側)的部分時,會形成OFF狀態,但壁部72是形成為其後方側的部分較高,使得特別是不易誤將電磁鐵開關70從ON切換至OFF。並且,如第2圖所示,電池外殼22的右側面22-14設有用以啟動馬達48的馬達開關74。該馬達開關74的周圍設有壁部76,使得馬達開關74不易因為不小心而被操作。藉由將電磁鐵開關70與馬達開關74配置在電池外殼22的左右之相異側的側面22-14、22-15,能夠容易地確保用以配置開關的位置。並且,由於也會減少在內部空間24內產生配線干擾之情事,所以能夠將電池外殼22設計的較小。再者,也能夠防止錯誤操作電磁鐵開關70與馬達開關74。
再者,雖然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外罩30是設置成藉由在穿孔機10的前後方向直線地滑動而能夠在相 對於電池16的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但例如也可以作成為使其樞轉等,其他的態樣來設置成使其可在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另外,雖然當電池外罩30位在前進位置時,該電池外罩30是抵接於電池16,但也可以作成為不抵接於電池16而是使其位在接近該電池16的位置。又,電池外罩30不一定需要具有用以按壓電池16使其不會脫落之機能,亦可構成為:在使電池16從電池收容空間28朝上方移動時,電池外罩30會被電池16按壓而移動至後退位置。另外,雖然本實施方式中,是採用限制開關23作為電池外罩的位置檢測手段,但也可以利用光學式的開關等之其他方式的感測器來作為電池外罩的位置檢測手段。
10‧‧‧穿孔機
12‧‧‧穿孔機本體部
14‧‧‧穿孔驅動部
16‧‧‧電池
18‧‧‧電磁鐵型固定部
20‧‧‧框架
22‧‧‧電池外殼
22-1‧‧‧右側部分
22-2‧‧‧左側部分
22-15‧‧‧左側面
23-1‧‧‧傳動軸
26‧‧‧把手
26-1‧‧‧右側把手部
26-2‧‧‧左側把手部
28-4‧‧‧左側壁部
30‧‧‧電池外罩
33‧‧‧LED顯示部
40‧‧‧心軸
44‧‧‧穿孔工具
46‧‧‧馬達外罩
50‧‧‧側面
52‧‧‧透氣孔
54‧‧‧上面
56‧‧‧管塞
58‧‧‧位置調整機構
60‧‧‧位置調整把手
66‧‧‧調節把手
70‧‧‧電磁鐵開關
72‧‧‧壁部
82‧‧‧螺絲

Claims (10)

  1. 一種穿孔機,其特徵為:具備:穿孔驅動部,具有用以旋轉驅動穿孔工具的馬達;穿孔機本體部,具有能安裝用以供給電力至前述馬達的電池之電池安裝部,並且將前述穿孔驅動部支承為可上下移動使得前述穿孔工具可朝被加工物接近或分離;以及電池外罩,安裝在前述穿孔機本體部的電池外罩,作成為能夠在相對於安裝在前述電池安裝部的前述電池之後退位置與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並且作成為在前述前進位置是覆蓋著前述穿孔機本體部與前述電池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之至少一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前述電池外罩作成為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該電池外罩的至少一部分會位在欲將安裝在前述電池安裝部的前述電池從該電池安裝部卸下時的前述電池的移動路徑上,並且作成為在前述電池外罩位於前述前進位置的狀態下,無法從前述電池安裝部將前述電池卸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前述穿孔機本體部係作成為以下構造:藉由使前述電池從前述電池安裝部朝上方移動而能從前述電池安裝部將其卸下,並且前述電池外罩作成為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從前述穿孔機本體部與前述電池之間所形成的間隙之上方位置予以覆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前述電池安裝部作成為具有:在上下方向導引前述電池之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電池導件,並且藉由沿著該電池導件下降將前述電池安裝至前述電池安裝部,而藉由使其上升則可以從前述電池安裝部將前述電池予以卸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前述電池外罩是安裝成可在前述後退位置與前述前進位置之間對前述穿孔機本體部進行滑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前述電池外罩具有卡止部,並且前述穿孔機本體部作成為具有:第1承受部,當前述電池外罩位在前述後退位置時與前述卡止部相卡合用以抑制前述電池外罩在滑動方向的移動;以及第2承受部,當前述電池外罩位在前述前進位置時與前述卡止部相卡合用以抑制前述電池外罩在前述滑動方向的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前述電池外罩作成為具有朝前述滑動方向延伸的可彈性變形之臂部,並且將前述卡止部設置在前述臂部的前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進一步地具備電池外罩的位置檢測手段,該電池外罩的位置檢測手段係配置在前述穿孔機本體部,並且用以檢測前述電池外罩在前述後退位置與前述前進位置之間的移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前述電池外罩的檢測手段具有限制開關, 並且,作成為當前述電池外罩在前述後退位置與前述前進位置之間進行移動後,可切換前述限制開關的ON/OFF。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穿孔機,其中,進一步地具備配置在前述穿孔機本體部與前述電池外罩之間的彈簧,並且作成為該彈簧是從前述後退位置朝前述前進位置之方向對前述電池外罩進行彈推。
TW103118627A 2013-05-29 2014-05-28 Battery type punching machine TWI547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3112A JP5952777B2 (ja) 2013-05-29 2013-05-29 バッテリ式穿孔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8011A true TW201518011A (zh) 2015-05-16
TWI547330B TWI547330B (zh) 2016-09-01

Family

ID=51988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8627A TWI547330B (zh) 2013-05-29 2014-05-28 Battery type punch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006145B1 (zh)
JP (1) JP5952777B2 (zh)
KR (1) KR101799662B1 (zh)
CN (1) CN105246626B (zh)
AU (1) AU2014271763B2 (zh)
TW (1) TWI547330B (zh)
WO (1) WO20141927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8280B2 (ja) * 2013-05-30 2016-07-06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式穿孔機
KR102159166B1 (ko) 2014-05-09 2020-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색분리 소자 및 상기 색분리 소자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지 센서
WO2019005725A1 (en) * 2017-06-26 2019-01-03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CUTTING SAW
CN109301122A (zh) * 2018-11-09 2019-02-01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电池便捷拆装结构及头戴显示设备
US11845178B2 (en) 2020-11-03 2023-12-19 Techtronic Cordless Gp Modular work station
CN113042780B (zh) * 2021-04-22 2023-04-28 广州信诺船舶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细长孔加工装置及其方法
GB2619922A (en) * 2022-06-20 2023-12-27 Black & Decker Inc A power tool st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1858Y2 (ja) * 1980-04-22 1985-09-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式携帯用電動工具
JPS62123064U (zh) * 1986-01-27 1987-08-05
JPH0683926B2 (ja) * 1988-07-14 1994-10-26 岑男 竹内 消雪ノズルの補修に用いる工事用機械
JP3262415B2 (ja) 1993-07-19 2002-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読取り装置、表面状態検査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る露光装置
JP3687173B2 (ja) * 1996-03-08 2005-08-2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電動工具
JP3442969B2 (ja) * 1997-07-09 2003-09-02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孔明け加工機
DE19905085A1 (de) * 1999-01-29 2000-08-03 Black & Decker Inc N D Ges D S Batteriegetriebenes, handgeführtes Elektrowerkzeug
JP2002160110A (ja) * 2000-11-27 2002-06-04 Makita Corp ドリルスタンド
DE10064173C1 (de) * 2000-12-22 2002-06-13 Rothenberger Werkzeuge Ag Bohrmaschine mit Elektromotor für Gesteinsbohrer
EP1389513A4 (en) * 2001-05-21 2008-05-28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DRILLING AND DRILLING
JP4077777B2 (ja) * 2003-08-29 2008-04-23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低丈型電動ドリル装置
US7121773B2 (en) * 2003-08-01 2006-10-17 Nitto Kohki Co., Ltd. Electric drill apparatus
JP4043420B2 (ja) * 2003-08-01 2008-02-06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自動再駆動機能付き電動ドリル装置
JP2006281401A (ja) * 2005-04-04 2006-10-19 Hitachi Koki Co Ltd コードレス電動工具
SE531738C2 (sv) * 2006-09-01 2009-07-28 Husqvarna Ab Borrmaskin
US8376667B2 (en) * 2007-07-27 2013-02-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AC/DC magnetic drill press
US9604284B2 (en) * 2009-12-24 2017-03-28 Nitto Kohki Co., Ltd.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
JP5541444B2 (ja) * 2009-12-29 2014-07-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5556172B2 (ja) * 2009-12-29 2014-07-2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ドリルビット
TWM412474U (en) * 2010-12-10 2011-09-21 Inventec Corp Battery fixing module
CN202028801U (zh) * 2011-01-01 2011-11-09 牛保明 可充电直流手电钻
JP4793515B2 (ja) 2011-04-18 2011-10-1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動工具
JP6174432B2 (ja) * 2013-03-29 2017-08-02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式穿孔機
JP5886786B2 (ja) * 2013-05-08 2016-03-16 日東工器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式穿孔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06145A4 (en) 2017-01-25
WO2014192783A1 (ja) 2014-12-04
JP5952777B2 (ja) 2016-07-13
AU2014271763B2 (en) 2016-08-25
JP2014231118A (ja) 2014-12-11
EP3006145A1 (en) 2016-04-13
CN105246626A (zh) 2016-01-13
EP3006145B1 (en) 2018-02-28
CN105246626B (zh) 2017-05-10
AU2014271763A1 (en) 2016-01-21
KR101799662B1 (ko) 2017-11-20
TWI547330B (zh) 2016-09-01
KR20160010620A (ko)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7330B (zh) Battery type punching machine
TWI547331B (zh) Battery type punching machine
US11305393B2 (en) Dust collector and work tool provided with dust collector
CN108123266A (zh) 一种改进型机器人设备
WO2018180896A1 (ja) 電動工具
AU2017202536B2 (en) Battery-operated drilling machine
US20130171845A1 (en) Housing for computer system as well as computer system with such a housing
TWI540008B (zh) driller
JP6224922B2 (ja) バッテリ式穿孔機
CN215912345U (zh) 一种电子工程用外部电源保护结构
CN108281824A (zh) 一种电力自动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