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2927A - 電子元件、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元件、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2927A
TW201512927A TW103116889A TW103116889A TW201512927A TW 201512927 A TW201512927 A TW 201512927A TW 103116889 A TW103116889 A TW 103116889A TW 103116889 A TW103116889 A TW 103116889A TW 201512927 A TW201512927 A TW 2015129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pattern
pattern
region
substrate
align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6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ji Sato
Yoshikazu Yomogihar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12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292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 Y10T29/49162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by using wire as conductive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電子元件,其包含一基板、形成於該基板上之一遮蔽層及連接至該基板之一配線基板。一墊形成於一重疊區域上,在該重疊區域上該配線基板配置於該基板上。一第一對齊圖案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一外圍部分。一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墊群組、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該遮蔽層上。該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該第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電子元件、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係基於且主張2013年5月14日申請之先前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3-102001號之優先權利,該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描述之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一電子元件、一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一液晶顯示裝置。
在諸如一行動電話之行動終端機中,將一觸控面板作為一輸入介面之需求已藉由霧霾度小而透射率高之光學特徵及諸如多觸控對應性之廣泛應用而擴大。存在一電容式感測器作為該觸控面板之位置偵測方法之一者。
使用該電容式感測器之該觸控面板例如附接至一液晶顯示面板之一顯示表面。該觸控面板配備有一玻璃基板、在該玻璃基板上由ITO(銦錫氧化物)形成之一偵測電極。該觸控面板之該玻璃基板藉由黏合劑附接於該液晶顯示面板之該顯示表面上。該觸控面板之一偵測電極側係用一裝飾板覆蓋。該裝飾板藉由黏合劑附接於該觸控面板 上。
在該觸控面板中,當操作者之手指等等接觸該裝飾板之表面以輸入資料時,靠近該輸入位置之該偵測電極之靜電電容改變。因此原因,該偵測電極可藉由將靜電電容之改變偵測為電壓改變而偵測輸入資料。顯示裝置包含一液晶顯示面板、一觸控面板及一裝飾板。
一信號(電壓)透過一撓性配線基板施加至該觸控面板。大體而言,該撓性配線基板非透明。因此,該撓性配線基板有可能可在自所設計之位置移位之位置處固定至該觸控面板。因此,需要可確保與該撓性配線基板之一穩定電連接之該觸控面板(電子裝置)。
1‧‧‧液晶顯示面板
2‧‧‧背光單元
2a‧‧‧導光板
2b‧‧‧光源
2c‧‧‧光反射器
3‧‧‧觸控面板
3p‧‧‧圖案
4‧‧‧FPC(撓性印刷電路)
5‧‧‧黏合劑材料
6‧‧‧絕緣基板
7‧‧‧遮蔽層
7a‧‧‧第一遮蔽層
7b‧‧‧第二遮蔽層
8‧‧‧黏合劑材料
9‧‧‧絕緣基板
10‧‧‧感測器模組
11‧‧‧第一偵測電極
11a‧‧‧配線
12‧‧‧第二偵測電極
12a‧‧‧配線
13‧‧‧第一窄端
14‧‧‧第二窄端
15a‧‧‧下部透明導電層/下層透明導電層
15b‧‧‧上部透明導電層
16‧‧‧配線
17‧‧‧連接配線
18a‧‧‧絕緣層
18b‧‧‧絕緣層
18c‧‧‧接觸孔
19‧‧‧金屬層
20‧‧‧陣列基板
21‧‧‧玻璃基板
22‧‧‧TFT(薄膜電晶體)
23‧‧‧像素電極
25‧‧‧柱狀間隔件
26‧‧‧對齊薄膜
30‧‧‧對立基板
31‧‧‧玻璃基板/矩形玻璃基板
32‧‧‧對立電極
33‧‧‧對齊薄膜
40‧‧‧液晶層
41‧‧‧密封材料
50‧‧‧顏色過濾器
51‧‧‧遮蔽部分
52‧‧‧周邊遮蔽部分
53‧‧‧有色層/紅色層
54‧‧‧有色層/綠色層
55‧‧‧有色層/藍色層
60‧‧‧第一偏振部分
70‧‧‧第二偏振部分
80‧‧‧驅動電路
100‧‧‧相機
A‧‧‧線
B‧‧‧線
C‧‧‧線
D‧‧‧線
E‧‧‧線
F‧‧‧線
M1‧‧‧對齊圖案
M1a‧‧‧對齊圖案
M1b‧‧‧對齊圖案
M1c‧‧‧對齊圖案
M1d‧‧‧對齊圖案
M1e‧‧‧對齊圖案
M2‧‧‧對齊圖案
M2a‧‧‧對齊圖案
M2b‧‧‧對齊圖案
M2c‧‧‧對齊圖案
M2d‧‧‧對齊圖案
M2d‧‧‧對齊圖案
P‧‧‧墊
PG‧‧‧墊群組
R1‧‧‧輸入區域
R2‧‧‧顯示區域
R3‧‧‧重疊區域
S‧‧‧顯示表面
s1‧‧‧長端
s2‧‧‧短端
SL‧‧‧縫
W1‧‧‧第一配線
W2‧‧‧第二配線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併入且組成本說明書之一部分、繪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該等附圖以及上文給出之大體描述及下文給出之實施例之詳細描述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原理。
圖1係示意性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結構之一橫截面圖。
圖2係示意性展示在圖1中展示之液晶顯示面板之一平面圖。
圖3係示意性展示沿在圖2中展示之線A-A取得之液晶顯示面板之結構之一橫截面圖。
圖4係示意性展示在圖1中展示之一觸控面板之一平面圖。
圖5係展示觸控面板之一部分、尤其係一感測器模組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6係沿在圖5中之線B-B取得之感測器模組之一部分之一橫截面圖。
圖7係展示觸控面板之一部分、尤其係一墊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8係展示沿在圖7中之線C-C取得之觸控面板之一墊之一橫截面圖。
圖9係展示沿在圖7中之線D-D取得之觸控面板之墊之一圖。
圖10展示觸控面板及FPC(撓性印刷電路)之部分及其中FPC與觸控面板連接之一狀態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11係示意性展示在圖10中展示之觸控面板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12係示意性展示在圖10中展示之FPC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13係展示一狀態之一示意圖,其中一相機正拍攝FPC與觸控面板之對齊圖案之照片。
圖14係示意性展示觸控面板之墊群組之一修改之一放大平面圖。
圖15係展示觸控面板之一部分、尤其係沿在圖14中之線E-E取得之墊之一橫截面圖。
圖16係展示沿在圖14中之線F-F取得之觸控面板之墊之一橫截面圖。
圖17係展示根據實施例之液晶顯示面板之一修改之一示意性橫截面圖。
現在將參考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電子元件、一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貫穿若干視圖之相同或相似參考數字指示相同或對應部分。
根據一個實施例,一電子元件包含:一基板;一遮蔽層,其形成於基板上;一配線基板,其連接至基板;一墊群組,其形成於一重疊區域上,在重疊區域上配線基板配置於基板上;一第一對齊圖案,其形成於基板上且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重疊區域之一外圍部分;一第二對齊圖案,其形成於基板上且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重疊區域之外圍部分;其中墊群組、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遮蔽層上,且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第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 向延伸。
根據其他實施例,一觸控面板包含:一絕緣基板,其包含一輸入區域及位於鄰近於輸入區域之一外圍區域;一遮蔽層,其形成於外圍區域上;一配線基板,其連接至基板;一輸入裝置,其配置於輸入區域中且包含以一矩陣形狀以彼此正交交叉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配置之複數個偵測電極;一墊群組,其形成於其上配置配線基板之外圍區域中之一重疊區域上,且透過連接配線與偵測電極連接;一黏合劑材料,其附接配線基板與絕緣基板;一第一對齊圖案,其形成於絕緣基板上且自重疊區域之外圍部分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一第二對齊圖案,其形成於絕緣基板上且自重疊區域之外圍部分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及一第三對齊圖案,其形成於配線基板上,其中墊群組、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遮蔽層上,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第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向延伸,且第三對齊圖案配置於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上。
根據其他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觸控面板,其包含:一絕緣基板,其包含一輸入區域及鄰近於輸入區域定位之一外圍區域;一遮蔽層,其形成於外圍區域上;一配線基板,其連接至基板;一輸入裝置,其配置於輸入區域中且包含以一矩陣形狀以彼此正交交叉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配置之複數個偵測電極;一墊群組,其形成於在其上配置配線基板之外圍區域中之一重疊區域上,且透過連接配線與偵測電極連接;一黏合劑材料,其附接配線基板與絕緣基板;一第一對齊圖案,其形成於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重疊區域之外圍部分;一第二對齊圖案,其形成於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重疊區域之外圍部分;及一第三對齊圖案,其形成於配線基板上,其中墊群組、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遮蔽層上,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第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 方向延伸,且第三對齊圖案配置於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上;一液晶顯示面板,其包含經配置面朝觸控面板之輸入區域之一顯示區域,其中觸控面板使用一黏合劑材料來附接至液晶顯示面板。
根據其他實施例,製造一觸控面板之一方法包含下列步驟:準備一絕緣基板,該絕緣基板包含一輸入區域及位於鄰近於輸入區域之一外圍區域;形成於外圍區域上形成之一遮蔽層;形成配置於輸入區域中且包含以一矩陣形狀以彼此正交交叉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配置之複數個偵測電極之一輸入裝置;在其上配置一配線基板之外圍區域之一重疊區域上形成一墊群組;墊群組透過連接配線與偵測電極連接;形成在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重疊區域之外圍部分之一第一對齊圖案;形成在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重疊區域之外圍部分之一第二對齊圖案;在配線基板上形成一第三對齊圖案;藉由自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上方目視調整在第一對齊圖案、第二對齊圖案及第三對齊圖案中之移位而執行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與第三對齊圖案之對齊;藉由將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與第三對齊圖案重疊而使用一黏合劑來將絕緣基板附接至配線基板,其中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第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向延伸,且第三對齊圖案配置於第一對齊圖案及第二對齊圖案上。
在此實施例中,電子元件實施於觸控面板中。液晶顯示裝置配備有觸控面板。
如在圖1中展示,液晶顯示裝置配備有作為具有顯示影像之一顯示表面之一顯示面板之一液晶顯示面板1、一背光單元2、一觸控面板3、作為一配線基板之一FPC(撓性印刷電路)4及黏合劑材料5。待稍後提及,觸控面板3配備有作為一裝飾板及觸控面板之功能。
如在圖1、圖2及圖3中展示,液晶顯示面板1配備有一陣列基板20、一對立基板30、一液晶層40、一第一偏振部分60及具有一顯示表 面S之一第二偏振部分70。陣列基板20及對立基板30分別以一矩形形狀形成。陣列基板20以大於對立基板30之一大小形成。
陣列基板20及對立基板30經配置使得基板之三個側可分別幾乎重疊。在陣列基板20之一個剩餘側中,陣列基板20延伸至對立基板30之外側。更詳細言之,陣列基板20及對立基板30經配置使得其等可在第一方向X上幾乎重疊。在與第一方向X正交交叉之一第二方向Y上,陣列基板20延伸至對立基板30之外側。液晶顯示面板1包含一矩形形狀之一顯示區域R2,其與陣列基板20及對立基板30重疊。
陣列基板20包含一矩形玻璃基板21作為一透明絕緣基板。一驅動電路80在遠離該對立基板30之一部分上安裝於玻璃基板21上。在顯示區域R2中,複數個像素配置於玻璃基板21上。像素以具有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之一矩陣之形狀配置。在顯示區域R2中,未繪示之複數個信號線及掃描線在玻璃基板21上以一格子之形狀形成。
在信號線與掃描線之一交叉部分之周邊中,TFT(薄膜電晶體)22提供為例如一開關零件。在玻璃基板21上,複數個像素電極23以一矩陣之形狀形成。像素電極23由諸如ITO(銦錫氧化物)之透明導電材料形成。像素分別包含TFT 22及與TFT電連接之像素電極23。
在其中形成TFT 22及像素電極23之玻璃基板21上,形成複數個柱狀間隔件25。一對齊薄膜26形成於玻璃基板21及像素電極23上。
對立基板30包含一矩形玻璃基板31作為一透明絕緣基板。在顯示區域R2中,一顏色過濾器50形成於玻璃基板31上。顏色過濾器50具有一遮蔽部分51、一周邊遮蔽部分52,及複數個有色層,諸如一紅色層53、一綠色層54及一藍色層55。
遮蔽部分51以一格子形狀形成以與信號線及掃描線重疊。周邊遮蔽部分52在遍及顯示區域R2之周邊上以一矩形框架之形狀形成。周邊遮蔽部分52促成遮蔽洩露至顯示區域R2之外側之光。
有色層53、54及55形成於玻璃基板31、遮蔽部分51及周邊遮蔽部分52上。有色層53、54及55經交替配置在第一方向X上鄰接。有色層53、54及55分別以在第二方向Y中延伸之一條紋之形狀形成,且與位在第二方向Y上之一線中之像素重疊。有色層53、54及55之外圍部分與遮蔽部分51及周邊遮蔽部分52重疊。在顏色過濾器50上,一對立電極32由諸如ITO之透明導電材料形成。一對齊薄膜33形成於對立電極32上。
陣列基板20及對立基板30經配置於其間藉由一柱狀間隔件25具有一預定間隙以彼此對立。陣列基板20及對立基板30藉由提供於處於顯示區域R2之外側之兩個基板之外圍部分中之一密封材料41而彼此附接。液晶層40被固持在陣列基板20及對立基板30之間且被密封材料41圍繞。
第一偏振部分60配置於玻璃基板21之外部表面上。第二偏振部分70配置於玻璃基板31之外部表面上。如上文提及,顯示表面S形成於第二偏振部分70之外部表面中。
如在圖1中展示,一背光單元2配置於陣列基板20之外部表面側上。背光單元2包含經配置以面朝第一偏振部分60之一導光板2a及經配置以面朝導光板2a之一端側之一光源2b及一光反射器2c。
如在圖1及圖4中展示,觸控面板3配備有一透明絕緣基板6、作為一遮蔽部分之一遮蔽層7、一感測器模組10、一墊群組PG及一對齊圖案M2。觸控面板3包含一輸入區域R1。於此,輸入區域R1與顯示區域R2重疊。
絕緣基板6面朝液晶顯示面板1之顯示表面S。絕緣基板6以具有一平坦表面之一矩形之形狀形成。絕緣基板6美化液晶顯示面板1之顯示表面S側,且裝飾液晶顯示裝置之外觀。因此原因,絕緣基板6用一玻璃基板形成並當作一裝飾板。
在不限制為玻璃基板之情況下,絕緣基板6可由諸如一丙烯樹脂之透明絕緣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當使用丙烯樹脂形成絕緣基板6時,相較於使用玻璃基板的情況可節省重量及減少成本。再者,絕緣基板6藉由防止感測器模組10之破裂而機械地保護感測器模組10,且亦藉由防止濕度入侵感測器模組10而化學地保護感測器模組10。
遮蔽層7藉由層壓一第一遮蔽層7a及一第二遮蔽層7b(圖8及圖9)而形成。遮蔽層7在絕緣基板6之背部以一矩形框架之形狀形成,且圍繞輸入區域R1。遮蔽層7以一黑色框架形成且促成遮蔽自輸入區域R1洩露至外側之光。
如在圖1、圖4、圖5及圖6中展示,感測器模組10形成於其中形成遮蔽層7之絕緣基板6之背部上,且面朝液晶顯示面板1之顯示表面S。感測器模組10使用電容式感測器作為一位置偵測方法。感測器模組10自絕緣基板6之表面側偵測利用輸入構件輸入之輸入資訊(輸入位置之座標資訊)。
感測器模組10包含複數個第一偵測電極11及第二偵測電極12作為偵測電極,靜電電容藉由偵測電極隨利用輸入構件之輸入(接觸絕緣基板6之表面)而改變,輸入構件諸如一操作者之手指及一導體。感測器模組10之電極圖案除複數個第一偵測電極11及第二偵測電極12外亦包含複數個連接配線16及17。
第一偵測電極11、第二偵測電極12、連接配線16及連接配線17配置在輸入區域R1中之絕緣基板6之背部上,且由例如作為一透明導電材料之ITO(銦錫氧化物)形成。於此,連接配線16藉由一第一製造程序使用ITO而形成。另一方面,第一偵測電極11、第二偵測電極12及連接配線17藉由一第二製造程序使用ITO而形成。
複數個第一偵測電極11配置於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第一偵測電極11以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分別具有一對角線之一正 方形形狀形成。第一偵測電極11包含沿第一方向X彼此對立之第一角部分。連接在第一方向X上之相鄰第一角部分。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矩形偵測電極11之第一角部分碎裂且形成一第一窄側13。因此原因,第一偵測電極11以具有第一窄端13之一六邊形形狀形成。再者,相鄰第一窄端13透過一連接配線16連接。連接配線16在絕緣基板6上以一島狀形狀形成。
相互連接之複數個第一偵測電極11與連接配線16形成以第一方向X延伸之一第一配線W1。複數個第一配線W1配置於第二方向Y上。如上文提及,複數個第一偵測電極11及連接配線16藉由不同於彼此之製造程序形成。藉由使用第一配線W1來偵測靜電電容之改變,而可偵測由輸入構件輸入之輸入位置之X座標。
複數個第二偵測電極12配置於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其中一間隔位在第二偵測電極12與第一偵測電極11之間。第二偵測電極12以在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上分別具有一對角線之一正方形形狀形成。相鄰第二偵測電極12包含沿第二方向Y與彼此對立之第二角部分。相鄰第二角部分在第二方向Y上連接。
在此實施例中,第二矩形偵測電極12之第二角部分碎裂且包含一第二窄端14。因此原因,第二偵測電極12以具有第二窄端14之一六邊形形狀形成。再者,相鄰第二窄端14透過一連接配線17連接。連接配線17在絕緣基板6上以一島狀形狀配置。
相互連接之複數個第二偵測電極12與連接配線17形成以第二方向Y延伸之一第二配線W2。複數個第二配線W2配置於第一方向X上。在第二配線W2中之複數個第二偵測電極12及連接配線17藉由相同製造程序同時形成。藉由使用第二配線W2來偵測靜電電容之改變,而可偵測藉由輸入構件輸入之輸入位置之Y座標。
在一格子形狀中之一縫SL在第一偵測電極11與第二偵測電極12 之間形成。因此,確保在第一偵測電極11與第二偵測電極12之間的電絕緣距離。在絕緣基板6上,複數個絕緣層18a以一島狀之形狀配置。複數個絕緣層18a經配置於複數個交叉部分處,其中複數個第一配線W1及第二配線W2交叉於絕緣基板6上以將絕緣層18a插入其間。絕緣層18a防止在第一配線W1與第二配線W2之間之短路。在此實施例中,絕緣層18a由一有機絕緣材料形成。
連接配線16面朝連接配線17並具有絕緣層18a插入其間。於此,連接配線16位於絕緣層18a下方,且連接配線17位於絕緣層18a上方。因此,連接配線17可稱為一橋接配線。
在輸入區域R1之外側,複數個配線11a及配線12a配置於絕緣基板6(遮蔽層7)上。各自配線11a之一個端部分連接至位於輸入區域R1之外側之第一配線W1(第一偵測電極11),且另一端部分連接至一墊群組PG之墊「p」。各自配線12a之一個端部分連接至位於輸入區域R1之外側之第一配線W2(第二偵測電極12),且另一端部分連接至墊群組PG之墊「p」。因此原因,感測器模組10偵測之關於利用輸入構件之輸入位置之X座標及Y座標之資訊透過複數個配線11a及12a輸出至複數個墊「p」。
如在圖1、圖4及圖7、圖8、圖9中展示,墊群組PG配置於位於輸入區域R1之外側中之一重疊區域R3中。重疊區域R3係其中FPC 4之一連接區域附接至絕緣基板6之一區域。重疊區域R3提供於絕緣基板6之一個側中。墊群組PG相當於一外引線焊接墊群組。墊群組PG形成於遮蔽層7上。
墊群組PG之複數個墊「p」以第二方向Y延伸,且以第一方向X配置相互維持在相鄰墊之間之一間隔。於此,複數個墊「p」在第一方向X上等間隔配置。墊「p」形成於第二遮蔽層7b上。用一金屬圖案、一透明導電圖案或其等複合層形成墊「p」。在此實施例中,用金 屬圖案及透明導電圖案之複合層形成墊「p」。
詳細言之,墊「p」包含一下部透明導電層15a作為一透明導電圖案、一金屬層19作為一金屬圖案、一絕緣層18b及一上部透明導電層15b作為一透明導電圖案。
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形成於第二遮蔽層7b上。下部透明導電層15a以一矩形形狀形成。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可使用ITO等而形成。在此實施例中,由於連接配線16使用ITO而形成,故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可使用ITO與連接配線16同時形成。
再者,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可用作金屬層19之一底座層。因此,可提高金屬層19之黏著性質。另外,金屬層19至下部透明導電層15a之黏著強度係強於金屬層19至第二遮蔽層7b之黏著強度。
金屬層19形成於下部透明導電層15a上,且連接至下部透明導電層15a。金屬層19以一矩形之形狀形成。金屬層19使用金屬材料(諸如MAM)而形成。於此,MAM係Mo(鉬)/Al(鋁)/Mo之縮寫名稱之三個層結構之一金屬層。上文提及之鋁層可由鋁合金形成,鋁合金諸如Al-Nd(鋁釹系合金)。在此實施例中,金屬層19使用MAM同時與配線11a與12a形成一體。
絕緣層18b形成於其中形成遮蔽層7、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及金屬層19之絕緣基板6上。絕緣層18b包含面朝金屬層19之一接觸孔18c。因此原因,下部透明導電層15a用金屬層19及絕緣層18b完全覆蓋。除面朝接觸孔18c之區域外之金屬層19用絕緣層18b覆蓋。絕緣層18b由一有機絕緣材料形成。在此實施例中,絕緣層18b使用有機絕緣材料與絕緣層18a同時形成。
上部透明導電層15b形成於絕緣層18b上。上部透明導電層15b以一矩形之形狀形成。上部透明導電層15b透過接觸孔18c連接至金屬層19。上部透明導電層15b可使用ITO等而形成。在此實施例中,上部 透明導電層15b使用ITO同時與第一偵測電極11、第二偵測電極12及連接配線17形成。再者,上部透明導電層15b亦當作控制金屬層19之氧化之一保護層。
在墊之部分中,其中FPC 4之一連接區域接觸墊「p」,下部透明導電層15a、金屬層19及上部透明導電層15b彼此重疊。如上文提及,金屬層19藉由用難以被氧化之一障壁金屬Mo夾置其表面極易被氧化之鋁系金屬而形成。因此原因,金屬層19可以良好歐姆接觸與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及上部透明導電層15b接觸。金屬層19可藉由用鉻族元素而非Mo之一障壁金屬夾置一鋁系之金屬層而形成。因此,可獲得如上文提及之效應之相同效應。另外,金屬層19可使用TAT形成。於此,TAT係Ti(鈦)/Al(鋁)/Ti之縮寫名稱之三個層結構之一金屬層。上文提及之鋁層可包含鋁合金,諸如Al-Nd(鋁釹系合金)。
另外,當障壁金屬並不插入一鋁系之金屬層與透明電極(ITO)之間時,在鋁系之金屬層之表面中出現氧化。因此,不在鋁系之金屬層與透明電極(ITO)之間形成歐姆接觸。
如在圖4及圖10中展示,對齊圖案M2位於輸入區域R1之外側中,且提供於遮蔽層7上。對齊圖案M2形成於重疊區域R3中。再者,對齊圖案M2延伸超越重疊區域R3之外圍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即朝向輸入區域R1。
重疊區域R3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之一長軸。在此實施例中,對齊圖案M2在X方向上形成於重疊區域R3之兩個端(左及右)中。重疊區域R3以具有一長端s1及一短端s2之一矩形形狀形成。複數個對齊圖案M2之一些延伸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超越長端s1,且複數個對齊圖案M2之至少一個延伸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超越短端s2。
若注意重疊區域R3之左側上之端,則對齊圖案M2包含對齊圖案M2a、M2b、M2c及M2d。對齊圖案M2a以與對齊圖案M2b、M2c及 M2d之方向相互不同之一方向延伸。對齊圖案M2a以一矩形之形狀形成,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超越短端s2。對齊圖案M2b、M2c及M2d亦以一矩形之形狀形成,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超越長端s1。對齊圖案M2b、M2c及M2d分別經配置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一間隔。
用一金屬圖案、一透明導電圖案或其等複合物形成對齊圖案M2。當由金屬圖案形成對齊圖案M2時,用與金屬層19相同之材料同時形成對齊圖案M2。當由透明導電圖案形成對齊圖案M2時,用與上部透明導電層15b相同之材料同時形成對齊圖案M2。當用金屬圖案與透明導電圖案之複合物形成對齊圖案M2時,用與金屬層19及上部透明導電層15b相同之材料同時形成對齊圖案M2。
在此實施例中,對齊圖案M2由金屬圖案形成。如上文提及,在任何情況下,對齊圖案M2可用與墊群組PG相同之材料形成。
如在圖1及圖10中展示,FPC 4具有並未繪示之一墊群組及連接至墊群組之複數個配線。FPC 4之終端區域(墊群組)放置在絕緣基板6中之重疊區域R3上。FPC 4非完全透明。
再者,FPC 4具有一對齊圖案M1。形成對齊圖案M1使得可自FPC 4之外部進行視覺識別。對齊圖案M1亦放置在絕緣基板6中之重疊區域R3上。對齊圖案M1及對齊圖案M2用作在絕緣基板6中之墊群組PG與FPC 4之墊群組之間進行對齊之一標記。
FPC 4之終端區域機械連接至在絕緣基板6中之重疊區域R3。FPC 4之墊群組電連接至在絕緣基板6中之墊群組PG。舉例而言,FPC 4之終端區域藉由使用未繪示之熱固型導電黏合劑來熱壓焊接而焊接至在絕緣基板6中之重疊區域R3。
第一配線W1(第一偵測電極11)及第二配線W2(第二偵測電極12)透過墊群組PG及FPC 4與外部電元件連接。上文提及之電元件可藉由 透過FPC 4感測在第一配線W1及第二配線W2中之靜電電容之改變而獲得輸入位置資訊(輸入位置座標)。
在FPC與觸控面板3機械連接及電連接之狀態中,若注意FPC 4之左上側上之一角部分,則對齊圖案M1具有對齊圖案M1a、M1b、M1c、M1d及M1e。對齊圖案M1a以與對齊圖案M1b、M1c、M1d及M1e之方向相互不同之一方向延伸。
對齊圖案M1a經線性形成沿第一方向X延伸。對齊圖案M1a與對齊圖案M2a重疊。在此實施例中,對齊圖案M1a之寬度(在第二方向Y上之長度)係窄於對齊圖案M2a之寬度(在第二方向Y上之長度)。因此原因,對齊圖案M1a可與對齊圖案M2a完全重疊。
對齊圖案M1b、M1c、M1d及M1e經線性形成沿第二方向Y延伸。分別地,對齊圖案M1b與對齊圖案M2b重疊,對齊圖案M1c與對齊圖案M2c重疊,及對齊圖案M1e與對齊圖案M2d重疊。
在此實施例中,對齊圖案M1b、M1c、M1d及M1e之寬度(在第一方向X上之長度)係窄於對齊圖案M2b、M2c及M2e之寬度(在第一方向X上之長度)。因此原因,對齊圖案M1b、M1c及M1e可分別與對齊圖案M2b、M2c及M2d完全重疊。
如在圖1中展示,黏合劑材料5位於液晶顯示面板1(顯示表面S)與觸控面板3之間。一透明材料亦用於黏合劑材料5。黏合劑材料5在液晶顯示面板1上附接觸控面板3。作為黏合劑材料5,使用一紫外線固化類型或一熱固類型之材料。
接著,解釋用於將FPC 4連接至觸控面板3之一連接方法,其係液晶顯示裝置之生產方法(製造程序)之一部分。在FPC 4至觸控面板3之連接方法之一起始中,首先,如在圖11中展示,準備設有墊群組PG及對齊圖案M2之觸控面板3。如在圖12中展示,亦準備具有對齊圖案M1之FPC 4。
接著,如在圖11、圖12及圖13中展示,一相機100設置在觸控面板3中之圖案3p(對齊圖案M2、墊群組PG)上方,且使用相機100對準在觸控面板3中之重疊區域R3之右端及左端之兩者進行縮放並拍攝一照片。接著,使FPC 4與在觸控面板3中之重疊區域R3對立。此後,觀看用相機100拍攝之照片(視訊),且檢查在對齊圖案M1與對齊圖案M2之間之移位部分。調整FPC 4之位置,且接著使對齊圖案M1與對齊圖案M2重疊。
如上文提及,當對齊圖案M1與對齊圖案M2充當一對齊標記時,執行FPC 4至觸控面板3之對齊。因此,可執行在絕緣基板6中之墊群組PG與FPC 4之墊群組之間之對齊。
接著,FPC 4藉由使用熱固類型之導電黏合劑材料來熱壓焊接而焊接至在觸控面板3中之重疊區域R3。亦在此情況下,檢查對齊圖案M1與對齊圖案M2如何重疊。因此,FPC 4機械連接及電連接至觸控面板3,且完成FPC 4至觸控面板3之連接方法。
在根據此實施例如上文提及組成之觸控面板3及液晶顯示裝置中,觸控面板3配備有墊群組PG及對齊圖案M2。墊群組PG提供於用FPC 4覆蓋之重疊區域R3中。對齊圖案M2自重疊區域R3之外圍延伸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
藉由視覺識別執行在FPC 4與觸控面板3之間之對齊。順便言之,無法藉由遮蔽層7自絕緣基板6視覺識別對齊圖案M2。因此原因,當將FPC 4連接至觸控面板3時,相機100設置於對齊圖案M2上方。因此,可視覺識別對齊圖案M2而不被遮蔽層7干擾。
然而,如上文提及,由於FPC 4並非完全透明,故透過FPC 4視覺識別對齊圖案M2係困難的。接著,在此實施例中,形成對齊圖案M2使得對齊圖案M2可延伸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因此,使用在FPC 4中之對齊圖案M1及在絕緣基板6中之對齊圖案M2可視覺識別FPC 4 之移位。
即,形成對齊圖案M1以自FPC 4之外側被視覺識別。曝露在位於FPC 4之外側之對齊圖案M2中之部分。另外,由於對齊圖案M2根據此實施例由金屬圖案形成,故視覺識別由對齊圖案M2反射之光。因此,甚至在FPC 4與形成於遮蔽層7上之墊群組PG連接之情況下,可圓滿地執行在絕緣基板6中之墊群組PG與FPC 4之墊群組之間之對齊。
如上文提及,本發明將可提供一可確保與FPC 4穩定電連接的觸控面板3及配備有觸控面板3之液晶顯示裝置。
雖然已描述特定實施例,但此等實施例僅藉由實施例之方式呈現,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實際上,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修改結構零件。可藉由適當地組合在實施例中揭示之結構零件而實現各種實施例。對於實施例而言,可自在實施例中揭示之所有結構零件省略一些結構零件。另外,可適當地組合在不同實施例中之結構零件。附屬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等效物意欲涵蓋將落入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之此等形式或修改。
如在圖14、圖15及圖16中展示,墊「p」可使用金屬層19形成,其中僅在一鋁系之金屬層之一個側提供障壁金屬。因此,例如,與MAM用於形成金屬層19之情況比較,可減少一製造成本。金屬層19以一框架形狀形成於矩形之下部透明導電層15a上。金屬層19包含僅在接觸下部透明導電層15a之側上之障壁層(底部障壁金屬層)。
絕緣層18b設有與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對立之接觸孔18c。因此原因,金屬層19用絕緣層18b完全覆蓋。上部透明導電層15b形成於絕緣層18b上。上部透明導電層15b以一矩形之形狀形成,且透過接觸孔18c連接至下部透明導電層15a。在墊「p」接觸FPC 4之終端區域之部分中,下部透明導電層15a與上部透明導電層15b重疊。
即使金屬層19用上文之鋁層形成,但在不將上部透明導電層15b與金屬層19接觸的情況下,墊「p」可藉由將上部透明導電層15b與下部透明導電層15a接觸而形成。因此,可獲得並不在熱壓焊接之時刻成為故障之墊「p」。例如,上文提及之金屬層19可以U形形狀形成,其中下端部分係打開的。
對齊圖案M2之外形可進行各種修改。舉例而言,對齊圖案M2可由一框架形狀或U形形狀之一金屬層形成,其中下端部分係打開的。
本發明之實施例不僅可應用於上文提及之液晶顯示裝置而且可應用於各種類型之液晶顯示裝置。舉例而言,如在圖17中展示,液晶顯示裝置可進一步配備有一絕緣基板9及一黏合劑材料8。遮蔽層7形成於絕緣基板9上,而非絕緣基板6上。絕緣基板6並不當作為一裝飾板。
絕緣基板9與觸控面板3之感測器模組10對立。絕緣基板9以一平坦矩形之形狀形成。絕緣基板9當作一裝飾板。液晶顯示裝置之外觀用絕緣基板9裝飾。絕緣基板9可由玻璃或諸如一丙烯樹脂之透明絕緣材料形成。
黏合劑材料8配置於絕緣基板9與觸控面板3之間。一透明材料用於黏合劑材料8。黏合劑材料8在觸控面板3上附接絕緣基板9。作為黏合劑材料8,可使用一紫外線固化類型或一熱固類型之材料。
亦根據在圖17中展示之實施例,可使用延伸至重疊區域R3之外側之對齊圖案M2來獲得與在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中之效應相同之效應。再者,如在圖17中展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不限於其中墊「p」及對齊圖案M2形成於遮蔽層7上之結構。當墊「p」及對齊圖案M2不需要形成於遮蔽層7上時,對齊圖案M2可由一透明導電圖案形成。由於可視覺識別對齊圖案M2之輪廓,故識別對齊圖案M2之位置。
對齊圖案M1可包含以第一方向X延伸之至少一個對齊圖案、及 以第二方向Y延伸之至少一個對齊圖案。類似地,對齊圖案M2可包含以第一方向X延伸之至少一個對齊圖案、及以第二方向Y延伸之至少一個對齊圖案。
在上文之實施例中,藉由使對齊圖案M1與對齊圖案M2重疊而執行在絕緣基板6中之墊群組PG與FPC 4之墊群組之間之對齊。然而,對齊圖案M1及對齊圖案M2可僅充當一對齊標記。因此原因,例如,亦可藉由諸如將對齊圖案M1放置於對齊圖案M2上之其他技術,執行在絕緣基板6中之墊群組PG與FPC 4之墊群組之間之對齊。再者,對齊圖案M1及對齊圖案M2之外形不限於上文之實施例,且可進行各種改變。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子元件不限於觸控面板3,且可進行各種修改。此外,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亦不限於一液晶顯示裝置,且可進行各種修改。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不限於一液晶顯示面板,且可進行各種修改。舉例而言,實施例可應用於一有機EL(電場發光)顯示面板。
1‧‧‧液晶顯示面板
2‧‧‧背光單元
2a‧‧‧導光板
2b‧‧‧光源
2c‧‧‧光反射器
3‧‧‧觸控面板
4‧‧‧FPC(撓性印刷電路)
5‧‧‧黏合劑材料
6‧‧‧絕緣基板
7‧‧‧遮蔽層
10‧‧‧感測器模組
20‧‧‧陣列基板
30‧‧‧對立基板
60‧‧‧第一偏振部分
70‧‧‧第二偏振部分
P‧‧‧墊
R1‧‧‧輸入區域
R2‧‧‧顯示區域
S‧‧‧顯示表面

Claims (16)

  1. 一種電子元件,其包括:一基板;一遮蔽層,其形成於該基板上;一配線基板,其連接至該基板;一墊群組,其形成於一重疊區域上,在該重疊區域上該配線基板配置於該基板上;一第一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一外圍部分;一第二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其中該墊群組、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該遮蔽層上,且該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該第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向延伸。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元件,其中在該重疊區域之端部分處提供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
  3. 如請求項2之電子元件,其中該重疊區域以具有一長端及一短端之一矩形形狀形成,該第一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長端,且該第二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短端。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元件,其中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由與該墊群組之相同材料形成。
  5. 如請求項4之電子元件,其中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由一金屬圖案、一透明導電圖案或該金屬圖案與該透明圖案之 一複合物形成。
  6. 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一絕緣基板,其包含一輸入區域及位於鄰近於該輸入區域之一外圍區域;一遮蔽層,其形成於該外圍區域上;一配線基板,其連接至該基板;一輸入裝置,其經配置於該輸入區域中且包含以一矩陣形狀以彼此正交交叉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配置之複數個偵測電極;一墊群組,其形成於在其上配置該配線基板之該外圍區域中之一重疊區域上,且透過連接配線與該偵測電極連接;一黏合劑材料,其附接該配線基板與該絕緣基板;一第一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一第二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及一第三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配線基板上,其中該墊群組、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該遮蔽層上,該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該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向延伸,且該第三對齊圖案配置於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上。
  7. 如請求項6之觸控面板,其中該重疊區域以具有一長端及一短端之一矩形形狀形成,該第一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長端,且 該第二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短端。
  8. 如請求項6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由與該墊群組之相同材料形成。
  9. 如請求項8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由一金屬圖案、一透明導電圖案或該金屬圖案與該透明圖案之一複合物形成。
  10.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觸控面板,其包含:一絕緣基板,其包含一輸入區域及位於鄰近於該輸入區域之一外圍區域;一遮蔽層,其形成於該外圍區域上;一配線基板,其連接至該基板;一輸入裝置,其經配置於該輸入區域中且包含以一矩陣形狀以彼此正交交叉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配置之複數個偵測電極;一墊群組,其形成於在其上配置該配線基板之該外圍區域中之一重疊區域上,且透過連接配線與該偵測電極連接;一黏合劑材料,其附接該配線基板與該絕緣基板;一第一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一第二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及一第三對齊圖案,其形成於該配線基板上,其中該墊群組、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形成於該遮蔽層上,該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該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向延 伸,且該第三對齊圖案配置於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上,一液晶顯示面板,其包含經配置面朝該觸控面板之該輸入區域之一顯示區域,其中該觸控面板使用一黏合劑材料附接至該液晶面板。
  11. 如請求項10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重疊區域以具有一長端及一短端之一矩形形狀形成,該第一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長端,且該第二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短端。
  12. 如請求項10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由與該墊群組之相同材料形成。
  13. 如請求項1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由一金屬圖案、一透明導電圖案或該金屬圖案與該透明圖案之一複合物形成。
  14. 一種製造一觸控面板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準備一絕緣基板,該絕緣基板包含一輸入區域及位於鄰近於該輸入區域之一外圍區域;形成於該外圍區域上形成之一遮蔽層;形成配置於該輸入區域中且包含以一矩陣形狀以彼此正交交叉之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配置之複數個偵測電極之一輸入裝置;在其上配置一配線基板之該外圍區域中之一重疊區域上形成一墊群組,該墊群組透過連接配線與該等偵測電極連接;形成在該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之一第一對齊圖案; 形成在該絕緣基板上且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重疊區域之該外圍部分之一第二對齊圖案;在該配線基板上形成一第三對齊圖案;藉由自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上方目視調整在該第一對齊圖案、該第二對齊圖案及該第三對齊圖案中之移位而執行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與該第三對齊圖案之對齊;且藉由將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與該第三對齊圖案重疊而使用一黏合劑來將該絕緣基板附接至該配線基板,其中該第一對齊圖案以不同於該第二對齊圖案之方向之一方向延伸,且該第三對齊圖案配置於該第一對齊圖案及該第二對齊圖案上。
  15. 如請求項14之製造一觸控面板之方法,其中該重疊區域以具有一長端及一短端之一矩形形狀形成,該第一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長端,且該第二圖案延伸至該重疊區域之外側超越該短端。
  16. 如請求項15之製造一觸控面板之方法,其中該對齊圖案由一金屬圖案、一透明導電圖案或該金屬圖案與該透明圖案之一複合物形成。
TW103116889A 2013-05-14 2014-05-13 電子元件、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TW2015129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2001A JP2014222438A (ja) 2013-05-14 2013-05-14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2927A true TW201512927A (zh) 2015-04-01

Family

ID=5189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6889A TW201512927A (zh) 2013-05-14 2014-05-13 電子元件、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40593A1 (zh)
JP (1) JP2014222438A (zh)
KR (1) KR20140134620A (zh)
TW (1) TW20151292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22483A (ja) * 2013-05-14 2014-11-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電子部品
KR102199613B1 (ko) * 2014-01-08 2021-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338753B1 (ko) * 2015-04-14 2021-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4880879A (zh) * 2015-06-19 2015-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oa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17198854A (ja) 2016-04-27 2017-11-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079624B (zh) * 2021-03-29 2022-07-29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51886B2 (ja) * 2001-09-14 2011-03-16 東北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TWI302290B (en) * 2005-08-17 2008-10-21 Au Optronics Corp Structure for circuit assembly
JP5273330B2 (ja) * 2006-08-04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08112869A (ja) * 2006-10-30 2008-05-15 Fujitsu Ltd 組立体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組立体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01287329B (zh) * 2007-04-13 2011-04-2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2770894A (zh) * 2010-02-23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9060429B2 (en) * 2010-03-12 2015-06-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ircuit board, substrate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799031B1 (ko) * 2010-08-09 2017-1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층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73047B1 (ko) * 2010-09-07 2014-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회로기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스크린패널장치
CN103135826B (zh) * 2011-11-27 2015-10-2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476459B (zh) * 2012-05-03 2015-03-11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彩色濾光片基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TW201426444A (zh) * 2012-12-27 2014-07-01 Wintek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22438A (ja) 2014-11-27
US20140340593A1 (en) 2014-11-20
KR20140134620A (ko) 2014-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5371B (zh) 電子元件、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US11347338B2 (en)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detection function
JP4967780B2 (ja)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553856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548314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6325085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TWI465798B (zh) 具有觸控面板功能之液晶顯示面板
TW201512927A (zh) 電子元件、觸控面板及使用其之液晶顯示裝置、以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WO2012090790A1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20140004100A (ko) 3d 터치 제어 액정 렌즈 격자, 그 제조 방법, 및 3d 터치 제어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0160745A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6980198B (zh) 具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TW201608438A (zh) 觸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
US1174052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mmon electrodes
JP587153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2010271782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073669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12046631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US10521037B2 (en) Display panel with touch sensor
JP2012083959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0970398A (zh) 显示装置
JP2013025675A (ja) センシング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1204662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