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0407A -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0407A
TW201440407A TW102112008A TW102112008A TW201440407A TW 201440407 A TW201440407 A TW 201440407A TW 102112008 A TW102112008 A TW 102112008A TW 102112008 A TW102112008 A TW 102112008A TW 201440407 A TW201440407 A TW 2014404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witch
filter inductor
switch
pow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2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8421B (zh
Inventor
Lei-Ming Lee
Chen-Wei Ku
Ho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TW102112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8421B/zh
Priority to JP2013140120A priority patent/JP5736415B2/ja
Priority to EP13175139.8A priority patent/EP2787616B1/en
Priority to ES13175139.8T priority patent/ES2662424T3/es
Priority to US13/940,781 priority patent/US901973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440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0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8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84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5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using a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4Snubber circuits
    • H02M1/342Active non-dissipative snub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7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主要包含一橋式切換電路、一輔助開關電路以及一控制電路。該橋式切換電路包含一第一功率開關、一第二功率開關、一第三功率開關以及一第四功率開關。該輔助開關電路包含一第五功率開關、一第六功率開關、一第七功率開關以及一第八功率開關。該控制電路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分別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並且產生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分別控制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

Description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尤指一種降低寄生電容電壓所造成漏電流影響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請參見第一圖係為先前技術全橋式逆變器之電路圖。該全橋式逆變器藉由在零電壓狀態下,將直流及交流側解耦合。理論上,在零電壓狀態下,AN點電壓(之後稱為VAN)及BN點電壓(之後稱為VBN)皆應為直流電壓Vdc的一半,亦即,VAN=VBN=1/2Vdc。因此,A、B兩點的共模電壓為定值,以達到降低漏電流Icp1,Icp2。然而,漏電流Icp1,Icp2成分在接近交流換相時,由於零電壓狀況期間較長,再加上交流電壓變化大,因此,造成寄生電容上Cp1,Cp2的電壓變化較大,而產生快速變化的漏電流Icp1,Icp2,亦即,寄生電容電壓變化越大,漏電流越增加。實際上,因為電路元件及正負端寄生電容Cp1,Cp2不相同,而造成VAN與VBN不為直流電壓Vdc的一半,因此,A、B兩點的共模電壓非為定值。
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透過輔助開關電路組成零電壓狀態下的電感釋能路徑,並且將輔助開關電路與直流側之該中性點連接,大大地降低寄生電容電壓所造成漏電流的影響,乃為本案創作人所欲行克服並加以解決的一大課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包含一輸入電容組、一橋式切換電路、一輔助開關電路、一濾波電路以及一控制電路。該輸入電容組係包含一第一電容與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並且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該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二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四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橋式切換電路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五功率開關與一第六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七功率開關與一第八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一濾波電容,該濾波電容係連接於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間,該第一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一橋臂與該第三橋臂,該第二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二橋臂與該第四橋臂。該控制電路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其中,該輔助開關電路係提供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釋能路徑,以降低該直流輸入電壓之寄生電容效應所造成之漏電流。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之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包含一輸入電容組、一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一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一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一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一第一濾波電路、一第二濾波電路以及一控制電路。該輸入電容組係包含一第一電容與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並且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五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二功率開關與一第六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七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四功率開關與一第八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五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二功率開關與一第六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七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四功率開關與一第八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一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一濾波電容,該濾波電容係連接於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間,該第一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橋臂與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橋臂,該第二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二橋臂與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四橋臂。該第二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該濾波電容,該濾波電容係連接於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間,該第一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橋臂與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橋臂,該第二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二橋臂與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四橋臂。該控制電路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其中,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係提供該第一濾波電路之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釋能路徑,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係提供該第二濾波電路之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釋能路徑,以降低該直流輸入電壓之寄生電容效應所造成之漏電流。
本發明之再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之操作方法,以克服習知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該操作方法係包含下列步驟:(a)提供一輸入電容組,係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該輸入電容組係包含一第一電容與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b)提供一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該橋式切換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二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四功率開關串聯形成;(c)提供一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橋式切換電路之間,該輔助開關電路係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五功率開關與一第六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七功率開關與一第八功率開關串聯形成;(d)提供一濾波電路,係連接該橋式切換電路與該輔助開關電路,該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一濾波電容;(e)提供一控制電路,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
為了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之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發明之目的、特徵與特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之瞭解,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先前技術〕
Vdc...直流輸入電壓
Vac...交流輸出電壓
C1a...輸入電容
S1a~S6a...功率開關
D1a~D6a...二極體
L1a,L2a...輸出電感
Ca...輸出電容
Cp1,Cp2...寄生電容
Icp1,Icp2...漏電流
〔本發明〕
Vdc...直流輸入電壓
Vac...交流輸出電壓
11...輸入電容組
12...橋式切換電路
13...輔助開關電路
14...濾波電路
15...控制電路
C11...第一電容
C12...第二電容
Po...中性點
L11...第一橋臂
L12...第二橋臂
L13...第三橋臂
L14...第四橋臂
S11...第一功率開關
S12...第二功率開關
S13...第三功率開關
S14...第四功率開關
S15...第五功率開關
S16...第六功率開關
S17...第七功率開關
S18...第八功率開關
D11...第一二極體
D12...第二二極體
D13...第三二極體
D14...第四二極體
D15...第五二極體
D16...第六二極體
D17...第七二極體
D18...第八二極體
L11...第一濾波電感
L12...第二濾波電感
C10...濾波電容
21...輸入電容組
221...第一橋式切換電路
222...第二橋式切換電路
231...第一輔助開關電路
232...第二輔助開關電路
241...第一濾波電路
242...第二濾波電路
25...控制電路
C21...第一電容
C22...第二電容
Po...中性點
L211...第一橋臂
L221...第二橋臂
L231...第三橋臂
L241...第四橋臂
L212...第一橋臂
L222...第二橋臂
L232...第三橋臂
L242...第四橋臂
S211...第一功率開關
S221...第二功率開關
S231...第三功率開關
S241...第四功率開關
D211...第一二極體
D221...第二二極體
D231...第三二極體
D241...第四二極體
D251...第五二極體
D261...第六二極體
D271...第七二極體
D281...第八二極體
L211...第一濾波電感
L221...第二濾波電感
C20...濾波電容
S212...第一功率開關
S222...第二功率開關
S232...第三功率開關
S242...第四功率開關
D212...第一二極體
D222...第二二極體
D232...第三二極體
D242...第四二極體
D252...第五二極體
D262...第六二極體
D272...第七二極體
D282...第八二極體
L212...第一濾波電感
L222...第二濾波電感
Lps1,Lns1...儲能路徑
Lpr1,Lnr1...釋能路徑
Lps2,Lns2...儲能路徑
Lpr2,Lnr2...釋能路徑
Sc1,Sc4...切換信號
Sc2,Sc3...切換信號
Sc5,Sc8...準位信號
Sc6,Sc7...準位信號
Sc11,Sc21...切換信號
Sc12,Sc22...切換信號
Sc31,Sc41...準位信號
Sc32,Sc42...準位信號
t0,t1,t2...時間
S10~S50...步驟
第一圖係為先前技術全橋式逆變器之電路圖;
第二圖係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之電路圖;
第三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之開關控制信號波形圖;
第四A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為正半週儲能操作時之電路圖;
第四B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為正半週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
第五A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為負半週儲能操作時之電路圖;
第五B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為負半週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
第六圖係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之電路圖;
第七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之開關控制信號波形圖;
第八A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為正半週儲能操作時之電路圖;
第八B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為正半週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
第九A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為負半週儲能操作時之電路圖;
第九B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為負半週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及
第十圖係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操作方法之流程圖。
茲有關本發明之技術內容及詳細說明,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請參見第二圖係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之電路圖。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Vdc為一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包含一輸入電容組11、一橋式切換電路12、一輔助開關電路13、一濾波電路14以及一控制電路15。該輸入電容組11係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Vdc,包含一第一電容C11與一第二電容C12,該第一電容C11與該第二電容C12係連接於一中性點Po,以維持該第一電容C11與第二電容C12之跨壓分別等於該直流輸入電壓Vdc的一半。該橋式切換電路12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11,包含一第一橋臂L11以及與該第一橋臂L11並聯之一第二橋臂L12,該第一橋臂L11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S11與一第二功率開關S12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L12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S13與一第四功率開關S14串聯形成。在本實施例中,該橋式切換電路12係為一全橋式切換電路。該輔助開關電路13係連接於該中性點Po與該橋式切換電路12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L13以及與該第三橋臂L13連接之一第四橋臂L14,該第三橋臂L13係由一第五功率開關S15與一第六功率開關S16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L14係由一第七功率開關S17與一第八功率開關S18串聯形成。
該濾波電路14係連接該橋式切換電路12與該輔助開關電路13,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L11、一第二濾波電感L12以及一濾波電容C10。該控制電路15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Sc1,Sc4與Sc2,Sc3)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Sc6,Sc7與Sc5,Sc8),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Sc1,Sc4與Sc2,Sc3)係分別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S11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14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S12與該第三功率開關S13,該互補準位信號對(Sc6,Sc7與Sc5,Sc8)係分別控制該第六功率開關S16與該第七功率開關S17以及該第五功率開關S15與該第八功率開關S18。再者,該橋式切換電路12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11、該第二功率開關S12、該第三功率開關S13以及該第四功率開關S14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一二極體D11、一第二二極體D12、一第三二極體D13以及一第四二極體D14;該輔助開關電路13之該第五功率開關S15、該第六功率開關S16、該第七功率開關S17以及該第八功率開關S18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五二極體D15、一第六二極體D16、一第七二極體D17以及一第八二極體D18。至於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之操作說明,將於後文有詳細之闡述。
請參見第四A圖與第四圖B係分別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為正半週儲能與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並且配合參見第三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之開關控制信號波形圖。該交流輸出電壓Vac為正半週操作(時間t0~t1區間),該控制電路15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Sc1,Sc4與Sc2,Sc3),以切換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S11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14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功率開關S12與該第三功率開關S13,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Sc6,Sc7與Sc5,Sc8),以高準位導通該第六功率開關S16與該第七功率開關S17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五功率開關S15與該第八功率開關S18。如第四A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12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Lps1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Vdc、該第一功率開關S11、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二濾波電感L12、該第四功率開關S14,再回到該直流輸入電壓Vdc。如第四B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12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Lpr1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二濾波電感L12、該第七功率開關S17、該第八二極體D18、該第六功率開關S16、該第五二極體D15,再回到該第一濾波電感L11。
請參見第五A圖與第五圖B係分別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一實施例為負半週儲能與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該交流輸出電壓Vac為負半週操作(時間t1~t2區間),該控制電路15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Sc2,Sc3與Sc1,Sc4),以切換控制該第二功率開關S12與該第三功率開關S13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功率開關S11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14,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Sc5,Sc8與Sc6,Sc7),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五功率開關S15與該第八功率開關S18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六功率開關S16與該第七功率開關S17。如第五A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12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Lns1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Vdc、該第三功率開關S13、該第二濾波電感L12、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該第二功率開關S12,再回到該直流輸入電壓Vdc。如第五B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12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Lnr1係依序為該第二濾波電感L12、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一濾波電感L11、該第五功率開關S15、該第六二極體D16、該第八功率開關S18、該第七二極體D17,再回到該第二濾波電感L12。
請參見第六圖係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之電路圖。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Vdc為一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包含一輸入電容組21、一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一第一輔助開關電路231、一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一第二輔助開關電路232、一第一濾波電路241、一第二濾波電路242以及一控制電路25。該輸入電容組21係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Vdc,包含一第一電容C21與一第二電容C22,該第一電容C21與該第二電容C22係連接於一中性點Po,以維持該第一電容C11與第二電容C12之跨壓分別等於該直流輸入電壓Vdc的一半。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21,包含一第一橋臂L211以及與該第一橋臂L211並聯之一第二橋臂L221,該第一橋臂L211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S211與一第五二極體D251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L221係由一第二功率開關S221與一第六二極體D261串聯形成。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231係連接於該中性點Po與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L231以及與該第三橋臂L231連接之一第四橋臂L241,該第三橋臂L231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S231與一第七二極體D271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L241係由一第四功率開關S241與一第八二極體D281串聯形成。
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21,包含一第一橋臂L212以及與該第一橋臂L212並聯之一第二橋臂L222,該第一橋臂L212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S212與一第五二極體D252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L222係由一第二功率開關S222與一第六二極體D262串聯形成。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232係連接於該中性點Po與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L232以及與該第三橋臂L232連接之一第四橋臂L242,該第三橋臂L232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S232與一第七二極體D272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L242係由一第四功率開關S242與一第八二極體D282串聯形成。
該第一濾波電路241,係連接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與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231,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L211、一第二濾波電感L221以及一濾波電容C20。該第二濾波電路242,係連接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與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232,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L212、一第二濾波電感L222以及該濾波電容C20。該控制電路25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Sc11,Sc21,Sc12,Sc22)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Sc31,Sc41,Sc32,Sc42),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Sc11,Sc21,Sc12,Sc22)係分別控制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1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1以及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2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2,該互補準位信號對(Sc31,Sc41,Sc32,Sc42)係分別控制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231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1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1以及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232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2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2。再者,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1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1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一二極體D211與一第二二極體D221;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231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1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1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三二極體D231與一第四二極體D241;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2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2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一二極體D212與一第二二極體D222;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232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2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2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三二極體D232與一第四二極體D242。至於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之操作說明,將於後文有詳細之闡述。
請參見第八A圖與第八圖B係分別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為正半週儲能與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並且配合參見第七圖係為本發明直流交流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之開關控制信號波形圖。該交流輸出電壓Vac為正半週操作(時間t0~t1區間),該控制電路25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Sc11,Sc21,Sc12,Sc22),以切換控制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1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1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2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2,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Sc31,Sc41,Sc32,Sc42),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231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1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1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232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2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2。如第八A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211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221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Lps2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Vdc、該第一功率開關S211、該第一濾波電感L211、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二濾波電感L221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S221,再回到該直流輸入電壓Vdc。如第八B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211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221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Lpr2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L211、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二濾波電感L221、該第四功率開關S241、該第八二極體D281、該第三功率開關S231以及該第七二極體D271,再回到該第一濾波電感L211。
請參見第九A圖與第九圖B係分別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第二實施例為負半週儲能與釋能操作時之電路圖。該交流輸出電壓Vac為負半週操作(時間t1~t2區間),該控制電路25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Sc12,Sc22,Sc11,Sc21),以切換控制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222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2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2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221之該第一功率開關S211與該第二功率開關S221,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Sc32,Sc42,Sc31,Sc41),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232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2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2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231之該第三功率開關S231與該第四功率開關S241。如第九A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212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222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Lns2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Vdc、該第一功率開關S212、該第一濾波電感L212、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二濾波電感L222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S222,再回到該直流輸入電壓Vdc。如第九B圖所示,若該第一濾波電感L212與該第二濾波電感L222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Lnr2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L212、該交流輸出電壓Vac、該第二濾波電感L222、該第四功率開關S242、該第八二極體D282、該第三功率開關S232以及該第七二極體D272,再回到該第一濾波電感L212。
請參見第十圖係為本發明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操作方法之流程圖。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該操作方法係包含下列步驟:(a) 提供一輸入電容組,係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該輸入電容組係包含一第一電容與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以維持該第一電容與第二電容之跨壓分別等於該直流輸入電壓的一半(S10)。然後,提供一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該橋式切換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二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四功率開關串聯形成(S20)。其中,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二功率開關、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該第四功率開關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一二極體、一第二二極體、一第三二極體以及一第四二極體。
然後,提供一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橋式切換電路之間,該輔助開關電路係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五功率開關與一第六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七功率開關與一第八功率開關串聯形成(S30)。其中,該第五功率開關、該第六功率開關、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八功率開關係對應並聯一二極體,分別為一第五二極體、一第六二極體、一第七二極體以及一第八二極體。然後,提供一濾波電路,係連接該橋式切換電路與該輔助開關電路,該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一濾波電容(S40)。然後,提供一控制電路,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S50)。
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以及該第四功率開關所構成。
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該第七功率開關、該第八二極體、該第六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二極體所構成。
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三功率開關、該第二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一濾波電感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所構成。
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二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一濾波電感、該第五功率開關、該第六二極體、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七二極體所構成。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具有以下之特徵與優點:
1、透過該輔助開關電路組成零電壓狀態下的電感釋能路徑,並且將該輔助開關電路與直流側之該中性點連接,並且,由於串聯之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箝制VAN與VBN電壓於零電壓狀態下恰為該直流輸入電壓的一半,如此,VAN與VBN的共模電壓為定值,能夠大大地降低寄生電容電壓所造成漏電流的影響。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圖式,惟本發明之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所有範圍應以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為準,凡合於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與其類似變化之實施例,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中,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之領域內,可輕易思及之變化或修飾皆可涵蓋在以下本案之專利範圍。
Vdc...直流輸入電壓
Vac...交流輸出電壓
11...輸入電容組
12...橋式切換電路
13...輔助開關電路
14...濾波電路
15...控制電路
C11...第一電容
C12...第二電容
Po...中性點
L11...第一橋臂
L12...第二橋臂
L13...第三橋臂
L14...第四橋臂
S11...第一功率開關
S12...第二功率開關
S13...第三功率開關
S14...第四功率開關
S15...第五功率開關
S16...第六功率開關
S17...第七功率開關
S18...第八功率開關
D11...第一二極體
D12...第二二極體
D13...第三二極體
D14...第四二極體
D15...第五二極體
D16...第六二極體
D17...第七二極體
D18...第八二極體
L11...第一濾波電感
L12...第二濾波電感
C10...濾波電容
Sc1,Sc4...切換信號
Sc2,Sc3...切換信號
Sc5,Sc8...準位信號
Sc6,Sc7...準位信號

Claims (20)

  1. 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包含:
    一輸入電容組,係包含一第一電容與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一中性點,並且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
    一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二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四功率開關串聯形成;
    一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橋式切換電路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並聯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五功率開關與一第六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七功率開關與一第八功率開關串聯形成;
    一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一濾波電容,該濾波電容係連接於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間,該第一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一橋臂與該第三橋臂,該第二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二橋臂與該第四橋臂;及
    一控制電路,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
    其中,該輔助開關電路係提供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釋能路徑,以降低該直流輸入電壓之寄生電容效應所造成之漏電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該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二功率開關、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該第四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一二極體、一第二二極體、一第三二極體以及一第四二極體;該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五功率開關、該第六功率開關、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八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五二極體、一第六二極體、一第七二極體以及一第八二極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以及該第四功率開關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該第七功率開關、該第八二極體、該第六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二極體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三功率開關、該第二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一濾波電感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所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二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一濾波電感、該第五功率開關、該第六二極體、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七二極體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以維持該第一電容與第二電容之跨壓分別等於該直流輸入電壓的一半。
  8. 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包含:
    一輸入電容組,係包含一第一電容與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並且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
    一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五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二功率開關與一第六二極體串聯形成;
    一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七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四功率開關與一第八二極體串聯形成;
    一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五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二功率開關與一第六二極體串聯形成;
    一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間,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七二極體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四功率開關與一第八二極體串聯形成;
    一第一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一濾波電容,該濾波電容係連接於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間,該第一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橋臂與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橋臂,該第二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二橋臂與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四橋臂;
    一第二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該濾波電容,該濾波電容係連接於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間,該第一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橋臂與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橋臂,該第二濾波電感係連接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二橋臂與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四橋臂;及
    一控制電路,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
    其中,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係提供該第一濾波電路之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釋能路徑,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係提供該第二濾波電路之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之釋能路徑,以降低該直流輸入電壓之寄生電容效應所造成之漏電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一二極體與一第二二極體;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三二極體與一第四二極體;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一二極體與一第二二極體;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三二極體與一第四二極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所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該第四功率開關、該第八二極體、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七二極體所構成。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所構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二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二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三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該第四功率開關、該第八二極體、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七二極體所構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其中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以維持該第一電容與第二電容之跨壓分別等於該直流輸入電壓的一半。
  15. 一種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之操作方法,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係以轉換一直流輸入電壓為一交流輸出電壓,該操作方法係包含下列步驟:
    (a)提供一輸入電容組,係接收該直流輸入電壓,該輸入電容組係包含一第一電容與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
    (b)提供一橋式切換電路,係並聯該輸入電容組,該橋式切換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橋臂以及與該第一橋臂並聯之一第二橋臂,該第一橋臂係由一第一功率開關與一第二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二橋臂係由一第三功率開關與一第四功率開關串聯形成;
    (c)提供一輔助開關電路,係連接於該中性點與該橋式切換電路之間,該輔助開關電路係包含一第三橋臂以及與該第三橋臂連接之一第四橋臂,該第三橋臂係由一第五功率開關與一第六功率開關串聯形成,該第四橋臂係由一第七功率開關與一第八功率開關串聯形成;
    (d)提供一濾波電路,係連接該橋式切換電路與該輔助開關電路,該濾波電路係包含一第一濾波電感、一第二濾波電感以及一濾波電容;及
    (e)提供一控制電路,係產生一互補切換信號對與一互補準位信號對,其中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係分別控制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操作方法,其中該橋式切換電路之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二功率開關、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該第四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一二極體、一第二二極體、一第三二極體以及一第四二極體;該輔助開關電路之該第五功率開關、該第六功率開關、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該第八功率開關係分別並聯一第五二極體、一第六二極體、一第七二極體以及一第八二極體;該第一電容與該第二電容係連接於一中性點,以維持該第一電容與第二電容之跨壓分別等於該直流輸入電壓的一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操作方法,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一功率開關、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以及該第四功率開關所構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操作方法,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正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一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二濾波電感、該第七功率開關、該第八二極體、該第六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五二極體所構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操作方法,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儲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儲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直流輸入電壓、該第三功率開關、該第二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一濾波電感以及該第二功率開關所構成。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操作方法,其中當該交流輸出電壓為負半週操作,該控制電路係產生該互補切換信號對,以切換控制該第二功率開關與該第三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一功率開關與該第四功率開關,並且產生該互補準位信號對,以高準位導通該第五功率開關與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低準位截止該第六功率開關與該第七功率開關,因此,當該第一濾波電感與該第二濾波電感為釋能操作時,該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一釋能迴路係依序為該第二濾波電感、該交流輸出電壓、該第一濾波電感、該第五功率開關、該第六二極體、該第八功率開關以及該第七二極體所構成。
TW102112008A 2013-04-03 2013-04-03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TWI488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2008A TWI488421B (zh) 2013-04-03 2013-04-03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JP2013140120A JP5736415B2 (ja) 2013-04-03 2013-07-03 Dc/acコンバ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操作方法
EP13175139.8A EP2787616B1 (en) 2013-04-03 2013-07-04 DC-to-A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ES13175139.8T ES2662424T3 (es) 2013-04-03 2013-07-04 Sistema de conversión de potencia de CC a CA y procedimiento de funcionamiento del mismo
US13/940,781 US9019736B2 (en) 2013-04-03 2013-07-12 DC-to-A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2008A TWI488421B (zh) 2013-04-03 2013-04-03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407A true TW201440407A (zh) 2014-10-16
TWI488421B TWI488421B (zh) 2015-06-11

Family

ID=48740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2008A TWI488421B (zh) 2013-04-03 2013-04-03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19736B2 (zh)
EP (1) EP2787616B1 (zh)
JP (1) JP5736415B2 (zh)
ES (1) ES2662424T3 (zh)
TW (1) TWI4884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922B (zh) * 2017-11-02 2019-02-2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無隔離變壓器型單相變流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8424B (zh) * 2013-10-11 2015-11-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太陽能光伏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WO2015105795A1 (en) * 2014-01-07 2015-07-16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Zero-voltage transition in power converters with an auxiliary circuit
TWI485968B (zh) * 2014-01-29 2015-05-21 Delta Electronics Inc 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JP6189246B2 (ja) * 2014-04-10 2017-08-30 タイム技研株式会社 単相インバータ
TWI547088B (zh) * 2015-01-29 2016-08-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交流轉換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JP2017060344A (ja) * 2015-09-18 2017-03-23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電力変換装置
US9780669B2 (en) * 2016-01-05 2017-10-03 Cisco Technology, Inc. Inrush control power supply
WO2017162892A1 (es) 2016-03-22 2017-09-28 Ingeteam Power Technology, S.A. Simetrización de la cc para eliminar el transitorio de corriente en modo común durante la conexión de un inversor fotovoltaico
CN107317503B (zh) * 2016-04-19 2019-04-09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0516332B2 (en) * 2016-08-09 2019-12-2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Induced voltage suppression device, motor system,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US10993292B2 (en) * 2017-10-23 2021-04-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an induction circuit
US11228257B2 (en) * 2018-05-04 2022-01-18 Aalborg Universitet Power circuits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MMC) and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s
EP3813246B1 (en) * 2019-10-25 2023-09-06 ABB E-mobility B.V. Full-bridge inverter with unipolar switching scheme and its method of operation
CN114631254A (zh) * 2019-11-21 2022-06-14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工业机器人
US11601036B2 (en) * 2021-04-16 2023-03-07 Delta Electronics, Inc. AC-D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with zero voltage switching
CN117937964B (zh) * 2024-03-22 2024-05-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减小输出滤波电感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载波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0698A (en) * 1994-09-30 1998-01-20 Lockheed Martin Energy Systems, Inc. Delta connected resonant snubber circuit
US6111770A (en) * 1997-10-28 2000-08-29 Lockheed Martin Energy Research Corporation Auxiliary resonant DC tank converter
DE10221592A1 (de) * 2002-05-15 2003-12-04 Fraunhofer Ges Forschung Wechselrichter sowie Verfahren zum Umwandeln einer elektrischen Gleichspannung in einen Wechselstrom
JP4389446B2 (ja) * 2003-01-15 2009-12-24 富士電機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7423894B2 (en) * 2006-03-03 2008-09-09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Interleaved soft switching bridge power converter
JP2008048483A (ja) * 2006-08-11 2008-02-28 Toyota Industries Corp 直流交流変換装置
DE102009002860A1 (de) * 2009-05-06 2010-11-18 Robert Bosch Gmbh Wechselrichteranordnung mit einem Entkopplungsschaltelement
CN102055340B (zh) * 2009-11-03 2013-03-20 络能(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全桥直流-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CN102474200B (zh) * 2010-02-26 2014-10-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电力网互连装置及电力网互连系统
JP2011229215A (ja) * 2010-04-15 2011-11-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直流‐交流変換装置
TWM397656U (en) * 2010-09-16 2011-02-01 Allis Electric Co Ltd Three-phase power supply with three-phase three-level dc/dc converter
CN102158110A (zh) * 2011-04-07 2011-08-17 江苏斯达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及其控制实现方法
JP5644943B2 (ja) * 2011-06-10 2014-12-24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上下アームキットおよび3レベルインバータ
TWI437812B (zh) * 2011-07-08 2014-05-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直流-交流轉換電路
TWI441441B (zh) * 2011-07-13 2014-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逆變電路
CN102437765B (zh) * 2011-10-17 2015-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拓扑电路、逆变方法和一种逆变器
US9048756B2 (en) * 2012-03-07 2015-06-02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DC-side leakage current reduction for single phase full-bridge power converter/inverter
ES2718807T3 (es) * 2012-06-07 2019-07-04 Abb Research Ltd Procedimiento de amortiguación de secuencia cero y equilibrado de tensión en un convertidor de tres niveles con condensadores de enlace de CC divididos y filtro LCL virtualmente conectado a tierra
EP2770624B1 (en) * 2013-02-22 2017-02-22 ABB Research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phase curr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922B (zh) * 2017-11-02 2019-02-21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無隔離變壓器型單相變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01123A1 (en) 2014-10-09
EP2787616B1 (en) 2018-01-31
EP2787616A3 (en) 2015-06-10
US9019736B2 (en) 2015-04-28
JP2014204661A (ja) 2014-10-27
ES2662424T3 (es) 2018-04-06
JP5736415B2 (ja) 2015-06-17
EP2787616A2 (en) 2014-10-08
TWI488421B (zh)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8421B (zh) 直流轉交流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US11632058B2 (en) Multi-level inverter
KR20080109908A (ko) 감소된 스위칭 손실 및 증가된 수명을 갖는 공간절약형 인버터
JP512560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TWI485968B (zh) 電源轉換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JP5682459B2 (ja) 5レベル変換回路
TW201308853A (zh) 電力轉換器之箝位電路
WO2012160615A1 (ja) 交流変換回路、交流変換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858217B2 (ja) 交流−交流変換回路
KR101300391B1 (ko) 짝수-레벨 인버터
JP5732431B2 (ja) 直列共振型コンバータシステム
JP5822685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
WO2018198893A1 (ja) 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WO2010038841A1 (ja) 三相整流装置
JP648029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4104249B (zh) 直流转交流电源转换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KR20160116254A (ko) 단일 입력의 h-브리지 멀티 레벨 인버터
KR101862517B1 (ko) 독립형 멀티 h-브리지를 이용한 다상 인버터
JP2022521802A (ja) マルチレベルインバータの交流出力に過渡電圧変動が発生した場合の電流制限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マルチレベルインバータ
RU2709628C2 (ru) Возбудитель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с четырьмя различными состояниями
JP4765754B2 (ja) トランスレスインバータ装置
da Silva et al. Capacitor balance in a five-level based halfbridge converter by use of a mixed active-cell
JP2019009878A (ja) 無停電電源装置
WO2023243321A1 (ja) コンバータ装置
KR20080016520A (ko) 인버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