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3911A - 資訊處理裝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3911A
TW201433911A TW102147004A TW102147004A TW201433911A TW 201433911 A TW201433911 A TW 201433911A TW 102147004 A TW102147004 A TW 102147004A TW 102147004 A TW102147004 A TW 102147004A TW 201433911 A TW201433911 A TW 2014339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tate
control unit
unit
amou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7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yo Yoshimura
Junichi Segawa
Tatsunori Kanai
Tetsuro Kimura
Yusuke Shirota
Masaya Tarui
Hiroyoshi Haruki
Satoshi Shirai
Koichi Fujisaki
Akihiro Shibata
Haruhiko Toyam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33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39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2Monitoring battery levels, e.g. power saving mode being initiated when battery voltage goes below a certain lev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根據一實施例,一種包含一處理器之資訊處理裝置具有一第一控制單元、一電力儲存單元及一第二控制單元。該第一控制單元經組態以控制藉由該處理器之一處理程序之執行。該電力儲存單元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該第二控制單元經組態以在其中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且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控制該資訊處理裝置之電力消耗之減小。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若干)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基於且主張來自2013年2月28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3-040173號之優先權利;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文中描述之實施例大體上係關於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一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一種電腦程式產品。
目前,對於資訊處理裝置,用於控制電力消耗之技術係重要的。若藉由一資訊處理裝置執行將省電納入考量之控制,則可抑制整個設備之電力消耗,且(例如)可延長操作時間或可產生用於充電之足夠時間。
實施例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一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一種程式,即使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時,其等亦能夠抑制每單位時間之電力消耗。
根據一實施例,一種包含一處理器之資訊處理裝置具有一第一控制單元、一電力儲存單元及一第二控制單元。該第一控制單元經組態以控制藉由該處理器之一處理程序之執行。該電力儲存單元經組態 以在其中儲存電力。該第二控制單元經組態以在其中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且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控制該資訊處理裝置之電力消耗之減小。
根據該資訊處理裝置,即使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時亦可抑制每單位時間之電力消耗。
10‧‧‧電源單元
11‧‧‧電力產生單元
12‧‧‧電力儲存單元
13‧‧‧管理單元
20‧‧‧偵測單元
21‧‧‧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
22‧‧‧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
30‧‧‧控制單元
35‧‧‧判定單元
36‧‧‧電力量獲取單元
37‧‧‧臨限值設定單元
38‧‧‧狀態判定單元
39‧‧‧計算單元
40‧‧‧狀態控制單元
50‧‧‧執行控制單元
51‧‧‧處理程序儲存單元
52‧‧‧寫入單元
53‧‧‧監測單元
54‧‧‧執行單元
55‧‧‧操作狀態儲存單元
60‧‧‧輸入/輸出單元
70‧‧‧儲存單元
100‧‧‧資訊處理裝置
101‧‧‧電源器件
102‧‧‧電力供應器件
103‧‧‧電力累積器件
104‧‧‧電源管理器件
105‧‧‧電力產生量偵測器件
106‧‧‧儲存電力量偵測器件
107‧‧‧輸入/輸出器件
108‧‧‧處理器
109‧‧‧主記憶體
S1‧‧‧步驟
S2‧‧‧步驟
S3‧‧‧步驟
S4‧‧‧步驟
S5‧‧‧步驟
S6‧‧‧步驟
S12‧‧‧步驟
S22‧‧‧步驟
S32‧‧‧步驟
S33‧‧‧步驟
S34‧‧‧步驟
S36‧‧‧步驟
S42‧‧‧步驟
S52‧‧‧步驟
S53‧‧‧步驟
S54‧‧‧步驟
S56‧‧‧步驟
S61‧‧‧步驟
S62‧‧‧步驟
S63‧‧‧步驟
S64‧‧‧步驟
S65‧‧‧步驟
S66‧‧‧步驟
S67‧‧‧步驟
圖1係圖解說明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圖2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一硬體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圖3係用於描述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一操作狀態之一圖;圖4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一控制單元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圖5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一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6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判定一電力產生量之一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7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判定儲存電力量之一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8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電力產生量及儲存電力量之一判定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9係圖解說明一第二實施例之一控制單元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圖10係圖解說明第二實施例之決定一作用中比率之一臨限值之一方法之一圖; 圖11係圖解說明第二實施例之基於作用中比率之一判定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12係圖解說明第二實施例之基於一處理程序之優先程度之一判定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13係圖解說明第二實施例之基於一處理程序之電力消耗之一判定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圖14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控制單元之應用程式之一情況之一具體實例之一圖;圖15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一修改實例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及圖16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修改實例之一硬體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
第一實施例
圖1係圖解說明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包含一電源單元10、一偵測單元20、一控制單元30、一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一輸入/輸出單元60及一儲存單元70。該電源單元10包含一電力產生單元11、一電力儲存單元12及一管理單元13。該偵測單元20包含一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及一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該控制單元30包含一判定單元35、一狀態控制單元40及一執行控制單元50。藉由該執行控制單元50供應根據本發明之一「資訊處理裝置」之一「第一控制單元」之功能,且藉由該判定單元35及該狀態控制單元40供應一「第二控制單元」之功能。
該電力產生單元11產生電力。該電力儲存單元12在其中儲存電力。在將電力調整至一器件(該器件為一供應目的地)所需之一電壓之 後,該管理單元13供應電力至該資訊處理裝置中之各器件(包含未圖解說明之器件)。該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量測該電力產生單元11之電力產生量。該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量測該電力儲存單元12之儲存電力量。在其中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情況中,判定單元35判定是否將該資訊處理裝置100置於一第二狀態中,該第二狀態為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之一者。
一第一狀態為其中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處於作用中之一狀態。此處,其中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處於作用中之一狀態為其中正執行一處理程序之一狀態。
第二狀態(一閒置狀態)為其中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電力消耗低於該第一狀態中之電力消耗之一狀態。例如,此處閒置狀態為其中未執行一處理程序之一狀態。在以下本實施例之描述中,第一狀態將稱作為一作用中狀態(active state),且第二狀態將稱作為一閒置狀態(idle state)。
該判定單元35獲取藉由該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量測之電力產生量。此外,該判定單元35獲取藉由該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量測之儲存電力量。該判定單元35自執行控制單元50接收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當接收到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時,該判定單元35獲取藉由該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偵測之電力產生量,或獲取藉由該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偵測之儲存電力量。該判定單元35基於已接收到的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及電力量(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而判定是否執行一處理程序,或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在判定待執行一處理程序之情況中,該判定單元35將用以執行該處理程序之一指令傳輸至執行控制單元50(稍後描述)。在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情況中,該判定單元35將用以將該資訊處理裝置100置於閒置狀態中之一指令傳輸至狀態控制單元40。稍後將詳細描述該資訊處理裝置 100之操作狀態及操作狀態之判定。
若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則該狀態控制單元40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當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時,該狀態控制單元40將用於將該資訊處理裝置100置於一省電模式中之一命令傳輸至管理單元13。稍後將描述省電模式。
執行控制單元50控制一處理程序之執行。該執行控制單元50自一OS(作業系統)接收一處理程序。該執行控制單元50將接收到的處理程序寫入至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稍後描述)。該執行控制單元50自判定單元35接收用以執行一處理程序之一指令。當接收到用以執行一處理程序之指令時,該執行控制單元50自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讀取待執行之處理程序,且執行待執行之處理程序。
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係用於在其中儲存一處理程序之一儲存單元。例如,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在其中儲存用於識別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資訊。待執行之處理程序及執行順序可經儲存而彼此相關聯。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具有一或多個儲存區域。
輸入/輸出單元60自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外部接收資訊。此外,該輸入/輸出單元60將資訊輸出至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外部。輸出包含寫入至一儲存媒體,但不限於此。
儲存單元70在其中儲存一作業系統及一應用程式之電腦程式及使用者資料。
控制單元30(判定單元35、狀態控制單元40及執行控制單元50)可為軟體或硬體(諸如一IC(積體電路))。此外,可藉由軟體及硬體之一組合來實施控制單元30。
圖2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一硬體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包含一電源器件101、一 電力產生量偵測器件105、一儲存電力量偵測器件106、一輸入/輸出器件107、一處理器108及一主記憶體109。該電源器件101包含一電力供應器件102、一電力累積器件103及一電源管理器件104。該電源器件101對應於圖1中之電源單元10。該電力供應器件102對應於圖1中之電力產生單元11。該電力累積器件103對應於圖1中之電力儲存單元12。該電源管理器件104對應於圖1中之管理單元13。該電力產生量偵測器件105對應於圖1中之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該儲存電力量偵測器件106對應於圖1中之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該輸入/輸出器件107對應於圖1中之輸入/輸出單元60。藉由在處理器108上執行之電腦程式實施之功能對應於圖1中之控制單元30(判定單元35、狀態控制單元40及執行控制單元50)。該主記憶體109對應於圖1中之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及儲存單元70。
電力供應器件102供應電力至電力累積器件103。該電力供應器件102為(例如)一太陽能電池、一無線電力饋送器件或一AC電源,但不限於此。將假定該電力供應器件102為一太陽能電池而描述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然而,該電力供應器件102不限於太陽能電池,而是可使用一AC電源。太陽能電池係藉由使用光能產生電力之一器件。電力累積器件103累積電力。該電力累積器件103係一大電容電容器(諸如一電雙層電容器或一鋰離子電容器)或一電池組(諸如一鋰離子電池組)。或者,該電力累積器件103亦可為組合大電容電容器及電池組兩者之一器件。
太陽能電池之電力產生量極大地取決於光量或類似物而變化,且再者,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電力產生量並非恆定。相應地,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首先運用所產生之電力對該電力累積器件103充電,且接著使用所產生之電力以吸收電力產生量與電力消耗量之間之差異。
電源管理器件104供應電力至包含於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中之器件(包含未圖解說明之器件)。例如,該電源管理器件104為一PMIC(電力管理積體電路),該PMIC供應電力至包含於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中之一器件。
電力產生量偵測器件105量測電力供應器件102之電力產生量。例如,在其中該電力供應器件102為一太陽能電池之情況中,該電力產生量偵測器件105藉由使用一分流電阻器量測電力產生量。此外,在其中該電力供應器件102為一AC電源之情況中,將一直藉由該電力產生量偵測器件105量測一恆定電流量。因此,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不必包含該電力產生量偵測器件105。
儲存電力量偵測器件106量測電力累積器件103之儲存電力量。例如,在其中該電力累積器件103為一電容器(諸如電雙層電容器或鋰離子電容器)之情況中,可藉由量測輸出電壓而獲得儲存電力量。因此,可使用一AD轉換器作為該電力累積器件103。此外,在其中該電力累積器件103為一電池組(諸如鋰離子電池組或類似物)之情況中,可使用一庫侖計數器作為該儲存電力量偵測器件106。即,可藉由使用庫侖計數器量測電池組之充電/放電量而獲得儲存電力量。
輸入/輸出器件107係用於自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外部接收資訊之一器件且亦係用於將資訊輸出至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外部之一器件。輸出包含寫入至一儲存媒體,但不限於此。例如,在該輸入/輸出器件107係用作為至一使用者之一介面之一器件之情況中,該輸入/輸出器件107係一液晶顯示器、一鍵盤、一滑鼠、一觸控面板或類似物。此外,在該輸入/輸出器件107係用作為一輔助儲存器件之一器件之情況中,該輸入/輸出器件107係一記憶體卡、一光碟機、一硬碟機或類似物。
處理器108執行一作業系統、一應用程式或類似物之電腦程式。 藉由所執行之電腦程式實施之功能控制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該處理器108經受藉由該輸入/輸出器件107之一中斷處理程序。儘管圖2中未圖解說明,然該處理器108包含用於處理一中斷之一中斷控制器件。此外,可在該輸入/輸出器件107與該處理器108之間提供此中斷控制器件。
主記憶體109係在該處理器108執行一電腦程式時使用且在其中儲存程式本身及執行該程式所需之資料之一記憶體。可使用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在其中該主記憶體109係揮發性之情況中,該主記憶體109為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或S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此外,在其中該主記憶體109為非揮發性之情況中,該主記憶體109為MRAM(磁阻隨機存取記憶體)、PCM(相變記憶體)、ReRAM(電阻隨機存取記憶體)、FeRAM(鐵電隨機存取記憶體)或類似物。
此處,將描述該主記憶體109之電力消耗。例如,在其中該主記憶體109為DRAM之情況中,必須保持資料,但若不存在對該DRAM之存取,則可藉由採用一省電模式(諸如一自刷新模式或類似物)來抑制電力消耗。在其中該主記憶體109為MRAM之情況中,由於MRAM係非揮發性,故除省電模式(諸如自刷新模式或類似物)外,亦可藉由關閉電力來抑制記憶體之電力消耗。PCM、ReRAM及FeRAM亦為非揮發性記憶體,且如在MRAM之情況中,可藉由關閉電力來抑制電力消耗。
接著,將描述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一操作狀態。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採用一作用中狀態(一第一狀態)及具有低於該作用中狀態之電力消耗之一閒置狀態(一第二狀態)。
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閒置狀態為其中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處理器108、主記憶體109、電源管理器件104及類似物處於省電模式中 之一狀態。圖3係用於描述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一操作狀態之一圖。
首先,將採取處理器108之情況作為一實例而描述一操作狀態。處理器之作用中狀態為其中該處理器108正執行一程序(諸如一處理程序)之一狀態。處理器之閒置狀態為等待輸入/輸出器件107之一中斷之一狀態。換言之,閒置狀態為其中該處理器108未執行一程序(諸如一處理程序)之一狀態。在處理器之閒置狀態時之電力消耗低於在處理器之作用中狀態時之電力消耗。即,此時,處理器處於省電模式之狀態中。取決於一處理器108,可存在對應於閒置狀態之複數個狀態。例如,許多處理器採用一第一閒置狀態(其中在快取記憶體接通之情況下儲存資料)及稱為一深度睡眠模式之一第二閒置狀態(其中關閉該快取記憶體且未保存資料)。以此方式,可存在關於閒置狀態之複數個狀態。主記憶體109之省電模式係根據該主記憶體109之電力消耗之上文描述。在電源管理器件104之省電模式中,與針對各器件設定之一正常電力模式之一情況相比,所供應之欲供應至各器件之一電壓降低。
接著,將描述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控制單元30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圖4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控制單元30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及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內部之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之一圖。本實施例之控制單元30包含判定單元35、狀態控制單元40及執行控制單元50。該判定單元35包含一電力量獲取單元36及一狀態判定單元38。該執行控制單元50包含一寫入單元52、一監測單元53及一執行單元54。
電力量獲取單元36獲取藉由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偵測之電力產生量,或藉由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偵測之儲存電力量。當自稍後描述之狀態判定單元38接收到電力產生量之一獲取請求時,該電力量 獲取單元36自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獲取電力產生量,且將電力產生量傳輸至該狀態判定單元38。此外,當自稍後描述之狀態判定單元38接收到儲存電力量之一獲取請求時,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自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獲取儲存電力量,且將儲存電力量傳輸至該狀態判定單元38。
該狀態判定單元38自稍後描述之監測單元53接收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當接收到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時,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電力量(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之一獲取請求傳輸至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該狀態判定單元38接收自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傳輸之電力量(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該狀態判定單元38基於已接收到的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及電力量(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而判定是否執行一處理程序,或是否引起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在判定待執行一處理程序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用以執行一處理程序之一指令傳輸至稍後描述之執行單元54。在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情況中,若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存在一處理程序,則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設定一計時器(未圖解說明)及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稍後描述之狀態控制單元40。在其中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不存在處理程序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用以引起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稍後描述之狀態控制單元40。
在其中自該狀態判定單元38接收用於設定計時器之指令之情況中,該狀態控制單元40設定計時器且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且在其中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不存在處理程序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在藉由一中斷(在其中設定計時器之一狀態中,該中斷 並非一計時器中斷)自閒置狀態回復之情況中,該狀態控制單元40取消計時器。
寫入單元52自OS(作業系統)接收一處理程序。該寫入單元52將接收到的處理程序寫入至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例如,該寫入單元52將用於識別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資訊寫入至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待執行之處理程序及執行順序可經儲存而彼此相關聯。在將處理程序寫入至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之後,該寫入單元52將指示已執行寫入之一通知傳輸至監測單元53。
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為用於在其中儲存一處理程序之一儲存單元。例如,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在其中儲存用於識別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資訊。待執行之處理程序及執行順序可經儲存而彼此相關聯。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具有一或多個儲存區域。
監測單元53自寫入單元52接收指示已將處理程序寫入至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之通知。該監測單元53自計時器(未圖解說明)接收歸因於計時器之逾時之一計時器中斷。在接收到指示已執行寫入之通知之後,該監測單元53檢查處理程序是否儲存於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當接收到一計時器中斷時,該監測單元53檢查處理程序是否儲存於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該監測單元53將關於處理程序是否儲存於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資訊傳輸至狀態判定單元38。
執行單元54自狀態判定單元38接收用以執行一處理程序之一指令。當接收到用以執行一處理程序之指令時,該執行單元54自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讀取待執行之處理程序,且執行待執行之處理程序。
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由兩種類型的區域(亦即,(例如)一等待區域及一逾時區域)組態。通常,藉由作業系統將優先程度及一執行時間添加至一處理程序。在等待區域及逾時區域中進一步準備各自優先程度之時槽。將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寫入至等待區域。將已開始但 在一指定執行時間內未完成之一處理程序寫入至逾時區域。當清除等待區域時,逾時區域變成等待區域,且新分配執行時間。接著,清除的等待區域變成逾時區域。即,執行控制單元50控制執行處理程序之順序,同時切換等待區域及逾時區域。執行單元54自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擷取具有較高優先級之一處理程序且執行該處理程序。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之組態不限於上文描述之組態。
明確言之,本實施例之控制單元30可實施為(例如)在處理器108上操作之作業系統之一處理程序排程器。該處理程序排程器係將一CPU執行權授予一處理程序使得可最有效使用CPU(處理器180)之一排程器。
圖5係用於描述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一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之一流程圖。當自OS接收到一處理程序或自計時器(開始(START))接收到一計時器中斷時,執行控制單元50之監測單元53判定處理程序是否在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步驟S1)。當處理程序在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步驟S1:是)時,程序前進至步驟S2。當處理程序不在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步驟S1:否)時,將指示不存在處理程序之資訊傳輸至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判定單元38。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用以引起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狀態控制單元40。接著,該狀態控制單元40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6)。即,該狀態控制單元40減小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電力消耗。
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2)。該狀態判定單元38可基於一任意條件執行此判定。稍後將給出該條件之一具體實例。在其中使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2:是)之情況中,狀態控制單元40設定計時器(步驟S5)。在設定計時器之後,該狀態控制單元40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 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6)。在其中不應使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2:否)之情況中,執行控制單元50之執行單元54選擇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一處理程序(步驟S3)。該執行單元54自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讀取在步驟S3中選擇之處理程序且執行該處理程序(步驟S4)。
例如在以下情況中執行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例如,執行控制單元50在處理器108切換一處理程序同時等待輸入/輸出器件107之I/O時執行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或者,該執行控制單元50在完成一處理程序之執行(步驟S4)之後執行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又或者,該執行控制單元50在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閒置狀態中發生一中斷且操作狀態轉變回至作用中狀態時執行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
此處,將描述圖5之流程圖中之計時器設定(步驟S5)。當歸因於計時器之逾時而發生一計時器中斷時,執行控制單元50再次執行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當發生一中斷(其並非一計時器中斷)時,狀態控制單元40取消在步驟S5中設定之計時器,且接著,該執行控制單元50再次執行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在步驟S5中設定計時器,使得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在一預定時間中發生,且因此在發生一中斷時取消該計時器且再次執行圖5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
即使在仍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情況下,亦使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相應地,當在其中仍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一狀態中使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時,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可能不執行等待執行之處理程序,此係因為(例如)不存在I/O處理程序。為防止此,執行控制單元50在步驟S5中設定計時器,使得在一預定時間中發生一中斷。
圖6係用於描述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藉由電力產生量判定之一情況)之一流程圖。除步驟 S12外,與圖5之流程圖相同,且將省略其冗餘描述。在步驟S12中,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藉由電力量獲取單元36獲取之電力產生量是否等於或大於一臨限值。即,該狀態判定單元38基於電力產生量及電力產生量之臨限值而判定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
圖7係用於描述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藉由儲存電力量判定之一情況)之一流程圖。除步驟S22外,與圖5之流程圖相同,且將省略其冗餘描述。在步驟S22中,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藉由電力量獲取單元36獲取之儲存電力量是否等於或大於一臨限值。即,該狀態判定單元38基於儲存電力量及儲存電力量之臨限值而判定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
圖8係用於描述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藉由電力產生量及儲存電力量判定之一情況)之一流程圖。除步驟S32及步驟S33外,與圖5之流程圖相同,且將省略其冗餘描述。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藉由電力量獲取單元36獲取之電力產生量是否等於或大於一臨限值(步驟S32)。在其中電力產生量等於或大於該臨限值(步驟S32:是)之情況中,執行控制單元50之執行單元54選擇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一處理程序(步驟S34)。在其中電力產生量小於該臨限值(步驟S32:否)之情況中,判定藉由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獲取之儲存電力量是否等於或大於一臨限值(步驟S33)。在其中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大於該臨限值(步驟S33:是)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關於執行一處理程序之資訊傳輸至該執行控制單元50之執行單元54。該執行控制單元50之執行單元54選擇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一處理程序(步驟S34)。在其中儲存電力量小於該臨限值(步驟S33:否)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設定計時器及 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狀態控制單元。該狀態控制單元40設定計時器(步驟S36)。上文描述之判定方法僅為一實例,且(例如)關於電力產生量及儲存電力量之判定順序之一具體判定方法可為任意的。
即使當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時,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亦可基於電力量(諸如電力產生量、儲存電力量及類似物)而判定控制單元30是否使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藉此可抑制每單位時間之電力消耗。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描述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資訊處理裝置100。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區塊之組態與圖1中之組態相同,且因此將省略其冗餘描述。將描述本實施例之一控制單元30之功能區塊。
圖9係圖解說明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控制單元30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及資訊處理裝置100中之一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及一操作狀態儲存單元55之一圖。
本實施例之控制單元30包含一判定單元35、一計算單元39、一狀態控制單元40及一執行控制單元50。該計算單元39連接至操作狀態儲存單元55。該執行控制單元50連接至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
該判定單元35包含一電力量獲取單元36、一臨限值設定單元37及一狀態判定單元38。該執行控制單元50包含一寫入單元52、一監測單元53及一執行單元54。
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獲取藉由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偵測之電力產生量,或藉由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偵測之儲存電力量。當自稍後描述之狀態判定單元38接收電力產生量之一獲取請求時,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自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獲取電力產生量,且將電力產生量傳輸至臨限值設定單元37。此外,當自稍後描述之狀態判定單元38 接收儲存電力量之一獲取請求時,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自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獲取儲存電力量,且將儲存電力量傳輸至臨限值設定單元37。
該臨限值設定單元37接收自該電力量獲取單元36傳輸之電力量(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該臨限值設定單元37基於接收到的電力量(電力產生量、儲存電力量或類似物)而設定一臨限值,以用於判定是否使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此處,設定一臨限值包含將臨限值設定為相同值之一情況及改變臨限值之一情況。例如,在其中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為大之情況中,該臨限值設定單元37執行計算使得一作用中比率之一臨限值增加。在其中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為小之情況中,該臨限值設定單元37執行計算使得該作用中比率之臨限值降低。作用中比率係操作狀態為作用中狀態之時間(每單位時間操作狀態為作用中狀態之時間)之一比率。藉由以此方式計算作用中比率之臨限值,若電力產生量、儲存電力量或類似物不足,則可將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作用中比率製成低。另一方面,若存在足夠的電力產生量,則該資訊處理裝置100可在具有一高作用中比率之一狀態中操作。
狀態判定單元38自稍後描述之監測單元53接收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當接收到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存在/不存在之資訊時,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用於將電力量(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傳輸至臨限值設定單元37之一請求傳輸至電力量獲取單元36。該狀態判定單元38自該臨限值設定單元37接收已設定之一作用中比率臨限值。該狀態判定單元38自稍後描述之計算單元39接收一作用中比率。該狀態判定單元38比較已接收到的作用中比率臨限值與作用中比率。該狀態判定單元38基於比較之結果而判定是否執行一處理程序,或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例如,在其中作用中比率 等於或大於作用中比率臨限值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在其中處理程序與優先程度相關聯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可進一步判定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是否存在具有一預定或更高優先程度之一處理程序。在此情況中,若存在具有一預定或更高優先程度之一處理程序,則該狀態判定單元38可判定待執行該處理程序,且若不存在具有一預定或更高優先程度之處理程序,則該狀態判定單元38可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在其中作用中比率小於作用中比率臨限值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待執行處理程序。此外,該狀態判定單元38可判定是否存在執行處理程序所需之電力。在此情況中,若存在用於執行處理程序之足夠電力,則可判定作用中比率是否等於或大於作用中比率臨限值,且若不存在用於執行處理程序之足夠電力,則可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轉變至閒置狀態。在其中判定待執行處理程序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用以執行處理程序之一指令傳輸至稍後描述之執行單元54。
在其中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且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存在一處理程序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設定計時器(未圖解說明)且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稍後描述之狀態控制單元40。在其中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且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不存在處理程序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稍後描述之狀態控制單元40。
寫入單元52自OS(作業系統)接收一處理程序。該寫入單元52將接收到的處理程序寫入至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例如,該寫入單元52將用於識別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資訊寫入至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待執行之處理程序可經寫入而與執行順序相關聯。在將處理程序 寫入至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之後,該寫入單元52將指示已執行寫入之一通知傳輸至監測單元53。
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係用於在其中儲存一處理程序之一儲存單元。例如,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在其中儲存用於識別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資訊。待執行之處理程序及執行順序可經儲存而彼此相關聯。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具有一或多個儲存區域。
監測單元53自寫入單元52接收指示已將處理程序寫入至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之通知。該監測單元53自計時器(未圖解說明)接收歸因於計時器之逾時之一計時器中斷。在接收到指示已執行該寫入之通知之後,該監測單元53檢查處理程序是否儲存於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當接收到一計時器中斷時,該監測單元53檢查處理程序是否儲存於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該監測單元53將關於處理程序是否儲存於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資訊傳輸至狀態判定單元38。
執行單元54自該狀態判定單元38接收用以執行一處理程序之一指令。當接收到用以執行一處理程序之指令時,該執行單元54自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讀取待執行之處理程序,且執行待執行之處理程序。
操作狀態儲存單元55使關於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是否為作用中狀態之資訊與時間資訊相關聯,且在其中儲存該資訊。
計算單元39基於儲存於操作狀態儲存單元55中與時間資訊相關聯之關於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是否處於作用中之資訊而計算作用中比率,該作用中比率指示操作狀態為作用中狀態之時間(每單位時間操作狀態為作用中狀態之時間)之比例。
該計算單元39將所計算的作用中比率傳輸至狀態判定單元38。
在其中判定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之情況中,若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存在一處理程序,則狀態控制單元40設定計時器且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 且若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不存在處理程序,則該狀態控制單元40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在藉由一中斷(在其中設定計時器之一狀態中,該中斷並非一計時器中斷)自閒置狀態回復之情況中,該狀態控制單元40取消計時器。
執行控制單元50之描述相同於針對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情況之描述,且省略其冗餘描述。
圖10係圖解說明第二實施例之決定資訊處理裝置100之作用中比率之一臨限值之一方法之一圖。在圖10之實例中,根據儲存電力量改變作用中比率之臨限值。或者,臨限值設定單元37可根據其他類型的電力資訊(諸如電力產生量)改變作用中比率之臨限值。又或者,該臨限值設定單元37可根據複數筆電力資訊(電力產生量、儲存電力量及類似物)改變作用中比率之臨限值。在圖10之實例中,在儲存電力量較小時,作用中比率之臨限值較低。
圖11係用於描述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藉由作用中比率判定之一情況)之一流程圖。除步驟S42外,與圖5之流程圖相同,且將省略其冗餘描述。在步驟S42中,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一作用中比率是否等於或大於一臨限值。即,該狀態判定單元38基於作用中比率及作用中比率之臨限值而判定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
圖12係用於描述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藉由作用中比率及關於一處理程序之優先程度而判定之一情況)之一流程圖。除步驟S52及步驟S53外,與圖5之流程圖相同,且將省略其冗餘描述。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一作用中比率是否等於或大於一臨限值(步驟S52)。在其中作用中比率小於一臨限值(步驟S52:否)之情況中,執行控制單元50之執行單元選擇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一處理程序(步驟S54)。在其中作用中比率 等於或大於臨限值(步驟S52:是)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是否存在其優先程度等於或大於一臨限值之一處理程序(步驟S53)。在其中優先程度等於或大於臨限值(步驟S53:是)之情況中,該執行控制單元50之執行單元54選擇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該處理程序(步驟S54)。在其中優先程度小於臨限值(步驟S53:否)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設定計時器且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狀態控制單元。該狀態控制單元40設定計時器(步驟S56)。上文描述之判定方法僅為一實例,且(例如)關於作用中比率及優先程度之判定順序之一具體判定方法可為任意的。
在圖12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之實例中,一處理程序之優先程度包含於用於判定是否使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之條件中。相應地,即使電力產生量及儲存電力量為小且電力不足,亦可在作用中狀態中執行具有一高優先程度之一處理程序。另一方面,在具有一低優先程度之處理程序之情況中,不執行該處理程序,且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以藉此節省電力。藉此可延長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時間,且可產生用以饋送電力之時間。
圖13係用於描述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控制方法之一實例(藉由作用中比率及一處理程序之電力消耗而判定之一情況)之一流程圖。首先,將描述一處理程序之電力消耗。例如,可藉由作業系統、應用程式或類似物憑藉在執行一處理程序期間量測電力消耗或計數輸入/輸出器件107之I/O之次數且將I/O之次數作為電力量資訊而添加至關於該處理程序之資訊來管理該處理程序之電力消耗。管理I/O之次數作為電力量資訊之原因在於,可基於I/O之次數預測電力消耗。可針對各處理程序而將一處理程序之電力量資訊(電力消耗、I/O之次數或類似物)儲存於儲存單元70中,且控制單元30可在 執行一處理程序時自該儲存單元70讀取電力消耗。此外,可藉由一使用者將預先預測之電力消耗量或I/O之次數作為關於一可執行檔案之資訊而預先準備為一處理程序。當產生一處理程序時,將其電力量資訊結合關於優先程度及作業系統之執行時間之資訊一起添加至關於該處理程序之資訊。一處理程序之電力量資訊可藉由控制單元30來管理,或可藉由另一應用程式或類似物使用儲存單元70來管理且可藉由該控制單元30自該儲存單元70讀取。
執行控制單元50之監測單元53判定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是否存在一處理程序(步驟S61)。在其中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存在一處理程序(步驟S61:是)之情況中,該執行控制單元50之執行單元54選擇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之一處理程序(步驟S62)。在其中該處理程序儲存單元51中不存在處理程序(步驟S61:否)之情況中,狀態判定單元38將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狀態控制單元。該狀態控制單元40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67)。即,該狀態控制單元40減小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電力消耗。
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是否存在用於執行處理程序之足夠電力(步驟S63)。在其中存在用於執行處理程序之足夠電力(步驟S63:是)之情況中,程序前進至步驟S64。在其中不存在用於執行處理程序之足夠電力(步驟S63:否)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設定計時器且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狀態控制單元。該狀態控制單元40設定計時器(步驟S66)。在設定計時器之後,該狀態控制單元40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67)。
判定單元35之狀態判定單元38判定作用中比率是否等於或大於臨限值(步驟S64)。在其中作用中比率小於臨限值(步驟S64:否)之情 況中,執行單元54執行在步驟S62中選擇之處理程序(步驟S65)。在其中作用中比率等於或大於臨限值(步驟S64:是)之情況中,該狀態判定單元38將設定計時器且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轉變至閒置狀態之一指令傳輸至狀態控制單元。該狀態控制單元40設定計時器(步驟S66)。在設定計時器之後,該狀態控制單元40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步驟S67)。
在圖13之流程圖之處理程序之實例中,一處理程序所需之電力消耗包含於用於判定是否使狀態偏轉至閒置狀態之條件中。相應地,若不存在用於執行一處理程序之電力,則可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立即轉變至閒置狀態,且可抑制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電力消耗。
在上文描述中,已描述以下具體實例,其中用於判定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之條件僅為作用中比率(圖11)、為作用中比率及一處理程序之優先程度(圖12)及為作用中比率及一處理程序所需之電力(圖13)。然而,用於判定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之條件不限於上述各者。例如,用於判定是否使該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之條件可包含組合作用中比率、一處理程序之優先程度及一處理程序所需之電力之複數個條件。此外,亦容許(例如)僅一處理程序之優先程度之一單一條件。
根據本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即使在其中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情況中,控制單元30亦基於作用中比率、一處理程序之優先程度、一處理程序之電力消耗或類似物而判定是否使操作狀態轉變至閒置狀態。藉此可抑制每單位時間之電力消耗。
如上文所描述,根據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即使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情況下,亦可抑制每單位時間之電力消耗。
例如,在其中存在尚待執行之許多處理程序且電力累積器件103中不存在用於執行該等全部處理程序之足夠電力量之情況中,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係有利的。
例如,作為針對此一情況之一具體實例,可引用一作業系統之一開機序列。在作業系統之開機時,首先,執行核心環境設定、記憶體管理、處理程序管理、檔案管理及類似物。接著,產生一處理程序,且一處理程序排程器開始操作。接著,藉由此等處理之處理程序執行一處理器之初始化、一器件驅動程式及類似物之初始化、一根檔案系統之安裝及類似物。然而,由於各處理程序之電力負載大,故在藉由一太陽能電池驅動之一器件之情況中,電力消耗量可極大地超出電力產生量,且該器件可能在開機期間停止。相應地,藉由將本發明應用於此一器件,可根據電力產生量或儲存電力量而判定是否待執行一處理程序,或在不執行處理程序之情況下使該器件轉變至具有低電力消耗之閒置狀態。藉此可控制每單位時間之電力消耗,且因此將不用盡儲存電力量,且可安全地開機該器件。
圖14係用於描述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控制單元30之應用程式之一情況之一具體實例之一圖。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控制單元30可應用於一作業系統之一處理程序排程器。作業系統中之一處理程序排程器之操作與虛擬技術之一超管理器中之一排程器之操作彼此類似。相應地,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控制單元30亦可應用於虛擬技術之超管理器之排程器。即,可藉由控制單元30憑藉執行與執行上述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處理程序類似之控制而控制一VM(虛擬機)之執行。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之控制單元30之具體實例不限於處理程序排程器及超管理器之排程器。
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修改實例
在上文描述之實施例中,已描述其中存在電力產生單元11及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之實例,但不必包含電力產生單元11及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21。圖15係圖解說明一資訊處理裝置100之功能區塊之一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該資訊處理裝置100為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一修改實例。
根據本修改實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電力量獲取單元36(參見圖4或圖9)自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22僅獲取儲存電力量。圖16係圖解說明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之一修改實例之一硬體組態之一實例之一圖。根據本修改實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電力累積器件103藉由預先被一電力供應單元(未圖解說明)供應電力而儲存電力。
根據上文描述之至少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裝置包含一處理器、一第一控制單元、一電力儲存單元及一第二控制單元。該第一控制單元經組態以控制藉由該處理器之一處理程序之執行。該電力儲存單元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該第二控制單元經組態以在其中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且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減小該資訊處理裝置之電力消耗。因此,即使當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時,亦可抑制每單位時間之電力消耗。
儘管已描述某些實施例,然已僅經由實例之方式呈現此等實施例,且此等實施例並非旨在限制本發明之範疇。實際上,可以多種其他形式體現本文中描述之新穎實施例;此外,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可進行呈本文中描述之實施例之形式之各種省略、置換及改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旨在涵蓋如將落於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之此等形式或修改。
10‧‧‧電源單元
11‧‧‧電力產生單元
12‧‧‧電力儲存單元
13‧‧‧管理單元
20‧‧‧偵測單元
21‧‧‧電力產生量偵測單元
22‧‧‧儲存電力量偵測單元
30‧‧‧控制單元
35‧‧‧判定單元
40‧‧‧狀態控制單元
50‧‧‧執行控制單元
51‧‧‧處理程序儲存單元
60‧‧‧輸入/輸出單元
70‧‧‧儲存單元
100‧‧‧資訊處理裝置

Claims (17)

  1. 一種包含一處理器之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一第一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藉由該處理器之一處理程序之執行;一電力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及一第二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且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控制該資訊處理裝置之電力消耗之減小。
  2.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包括:一處理器;一第一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藉由該處理器之一處理程序之執行;一電力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及一第二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且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使該處理器轉變至一閒置狀態。
  3. 一種能夠在一第一狀態與具有低於該第一狀態之電力消耗之一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其操作狀態之資訊處理裝置,該裝置包括:一第一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一處理程序之執行;及一第二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一情況中判定是否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及在判定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之一情況中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4.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 一電力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及一儲存電力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其中在該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該第二控制單元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5.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電力產生器,其經組態以產生電力;及一電力產生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產生器之一電力產生量,其中在該電力產生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二臨限值之一情況中,該第二控制單元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6.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電力產生器,其經組態以產生電力;一電力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一電力產生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產生器之一電力產生量;及一儲存電力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其中在該電力產生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二臨限值且該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該第二控制單元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7.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計算器,其經組態以計算一作用中比率,該作用中比率指示每單位時間該裝置處於該第一狀態中之一時間,其中在該作用中比率等於或小於一第三臨限值之一情況中,該第二控制單元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8.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電力產生器,其經組態以產生電力;及一電力產生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產生器之一電力產生量,其中該第二控制單元根據該電力產生量而改變該第三臨限值。
  9.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電力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及一儲存電力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其中該第二控制單元根據該儲存電力量而改變該第三臨限值。
  10.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電力產生器,其經組態以產生電力;一電力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電力;一電力產生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產生器之一電力產生量;及一儲存電力量偵測器,其經組態以偵測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其中該第二控制單元根據該電力產生量及該儲存電力量而改變該第三臨限值。
  11.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中在存在其優先程度等於或大於一第四臨限值之等待執行之處理程序之一情況中,該第二控制單元不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12.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儲存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其中儲存在執行該處理程序時之電力消耗,其中該第二控制單元讀取在執行該處理程序時之該電力消耗,且 在不存在用於執行該處理程序之足夠電力之一情況中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13. 如請求項3之裝置,其中該處理程序係一虛擬機,及該第一控制單元係控制該虛擬機之執行之一超管理器。
  14. 一種在一資訊處理裝置中執行之操作狀態控制方法,該資訊處理裝置能夠在一第一狀態與具有小於該第一狀態之電力消耗之一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其操作狀態,該方法包括:藉由一第一控制單元控制一處理程序之執行;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一情況中,藉由一第二控制單元判定是否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及在判定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之一情況中,藉由該第二控制單元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15. 一種包括含有一電腦程式之一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引起包含用於儲存電力之一電力儲存單元之一電腦用作為以下者:一第一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藉由一處理器之一處理程序之執行;及一第二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且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控制資訊處理裝置之電力消耗之減小。
  16. 一種包括含有一電腦程式之一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引起包含用於儲存電力之一電力儲存單元之一電腦用作為以下者:一第一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藉由一處理器之一處理程序之執行;及 一第二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且該電力儲存單元之一儲存電力量等於或小於一第一臨限值之一情況中使該處理器轉變至一閒置狀態。
  17. 一種包括含有一電腦程式之一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引起能夠在一第一狀態與具有低於該第一狀態之電力消耗之一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其操作狀態之一電腦用作為以下者:一第一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控制一處理程序之執行;及一第二控制單元,其經組態以在存在等待執行之一處理程序之一情況中判定是否將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及在判定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之一情況中將該裝置置於該第二狀態中。
TW102147004A 2013-02-28 2013-12-18 資訊處理裝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201433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0173A JP6071647B2 (ja) 2013-02-28 2013-02-28 情報処理装置、動作状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3911A true TW201433911A (zh) 2014-09-01

Family

ID=51389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7004A TW201433911A (zh) 2013-02-28 2013-12-18 資訊處理裝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25970B2 (zh)
JP (1) JP6071647B2 (zh)
CN (1) CN104020835A (zh)
TW (1) TW20143391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4203B2 (ja) 2013-02-28 2016-12-27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デバイ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87662B2 (ja) 2013-02-28 2017-03-01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116941B2 (ja) 2013-02-28 2017-04-1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5064676A (ja) 2013-09-24 2015-04-0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84891B2 (ja) 2014-03-12 2017-08-23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半導体チップ、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068668A (ja) * 2017-10-03 2019-04-25 河村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分電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8726A (ja) * 1993-12-16 1995-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計算機及びマルチプロセス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JP3507822B2 (ja) * 2000-01-13 2004-03-15 株式会社アクセス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およびその省電力制御方法
TWI259946B (en) 2002-12-20 2006-08-11 Elitegroup Computer Sys Co Ltd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system
JP4437526B2 (ja) * 2003-05-07 2010-03-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バッテリ装置
JP2005115620A (ja) * 2003-10-07 2005-04-28 Sony Corp タスク管理方法及びタスク管理手段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4433782B2 (ja) * 2003-12-17 2010-03-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オペレ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
JP2005237095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省エネ制御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0679A (ja) * 2005-12-13 2007-06-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と制御方法
JP2008262370A (ja) * 2007-04-11 2008-10-30 Nec Saitama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監視制御方法
US8078896B2 (en) * 2009-03-12 2011-12-1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Adaptive power saving
JP2010224853A (ja) * 2009-03-24 2010-10-07 Nec Corp ベクトル計算機およびベクトル計算機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プロセッサ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TW201035741A (en) 2009-03-26 2010-10-01 Acer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sa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00257529A1 (en) 2009-04-06 2010-10-07 Christopher Wilkerson Efficien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suming and providing power
KR101613939B1 (ko) * 2009-08-12 2016-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것의 전원 제어 방법
US8339626B2 (en) 2009-09-08 2012-12-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EP2299681B1 (en) * 2009-09-08 2019-05-15 HP Printing Kore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er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358298B2 (en) * 2009-10-07 2013-01-22 Cisco Technology, Inc. Automatic brightness control
WO2012017545A1 (ja) 2010-08-05 2012-0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20120210150A1 (en) 2011-02-10 2012-08-16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mart Power Management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JP5284401B2 (ja) 2011-03-24 2013-09-11 株式会社東芝 動作切替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203583A (ja) 2011-03-24 2012-10-22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18139B2 (ja) 2011-03-24 2013-10-16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340335B2 (ja) 2011-03-24 2013-11-13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3065150A (ja) 2011-09-16 2013-04-11 Toshiba Corp キャッシュメモリ装置、プロセッサ、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5674613B2 (ja) 2011-09-22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74611B2 (ja) 2011-09-22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77467B2 (ja) 2011-09-22 2015-09-09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49093A (ja) 2012-01-19 2013-08-01 Toshiba Corp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665777B2 (ja) 2012-01-20 2015-02-04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18672A (ja) 2012-03-14 2013-10-24 Toshiba Corp 状態制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6113538B2 (ja) 2012-03-23 2017-04-12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JP5677376B2 (ja) 2012-07-06 2015-02-25 株式会社東芝 メモリ制御装置、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ボード
JP2014016782A (ja) 2012-07-09 2014-01-30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87852B2 (ja) 2012-09-07 2015-09-30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96110B2 (ja) 2012-09-19 2015-04-08 株式会社東芝 電源システム、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02637B2 (ja) 2012-09-21 2015-10-2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02348B (zh) * 2012-10-17 2015-06-17 深圳市至高通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智能系统功耗自调节系统及其方法
JP2014102401A (ja) 2012-11-20 2014-06-05 Toshiba Corp 制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6087662B2 (ja) 2013-02-28 2017-03-01 株式会社東芝 制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6116941B2 (ja) 2013-02-28 2017-04-19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
JP6054203B2 (ja) 2013-02-28 2016-12-27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デバイ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71647B2 (ja) 2017-02-01
JP2014167780A (ja) 2014-09-11
US9625970B2 (en) 2017-04-18
US20140245047A1 (en) 2014-08-28
CN104020835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1006B2 (en) Report updated threshold level based on parameter
US969677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multi-core processors
KR102082859B1 (ko) 복수의 이종 코어들을 포함하는 시스템 온 칩 및 그 동작 방법
TW201433911A (zh) 資訊處理裝置、操作狀態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US8171319B2 (en) Managing processor power-performance states
JP6113538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TWI578234B (zh) 多層級中央處理單元(cpu)高電流保護技術
JP2015064676A (ja) 情報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588915B2 (en) System on chip,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262894A1 (en) System-on-chip, electronic system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controlling same
JP2015165434A (ja) マルチコアプロセッサにおける電力消費の管理
JPH11161385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ステート制御方法
US10990153B2 (en) Application processor and system on chip
JP5764150B2 (ja) パワー・オン状態から省電力状態に移行させる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
US11138037B2 (en) Switch policy for hybrid scheduling in multi-processor systems
JP2000039937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パワーセーブ制御方法
JP605420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デバイ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200137981A (ko) 하드 기입 스로틀 다운을 갖는 nvram 메모리 모듈
JP2011108045A (ja) 計算機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及び電力削減方法
JP2013003682A (ja) メモリ管理装置及びメモリ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150254A1 (en) Hybrid storage device, computer, control device, and power consumption reduction method
JP2001034370A (ja) 省電力制御装置、省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H11110063A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JP2004362037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電源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