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6284A -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 - Google Patents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06284A
TW201406284A TW102110876A TW102110876A TW201406284A TW 201406284 A TW201406284 A TW 201406284A TW 102110876 A TW102110876 A TW 102110876A TW 102110876 A TW102110876 A TW 102110876A TW 201406284 A TW201406284 A TW 20140628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bearing
spool shaft
load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0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4208B (zh
Inventor
Shinichi Morimoto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40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2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1Spool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可以將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儘可能地縮短。〔技術內容〕捲筒裝卸機構(6),是可由單觸將捲筒(3)對於捲筒軸(2)裝卸的機構。捲筒裝卸機構(6),是具備:作為突起部的第1軸承(4)、及裝卸構件(30)、及推迫構件(32)、及作為定位構件的蓋構件(34)。第1軸承(4),是具有:第1側面(4c)、及第2側面(4d)。裝卸構件(30),是具有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限制部(40),是與第2側面(4d)相面對。裝卸構件,是在:限制部(40)相面對於第2側面(4d)的限制位置、及遠離第1軸承(4)的遠離位置之間,朝徑方向可移動。推迫構件(32),是將裝卸構件(30)朝向限制位置推迫。蓋構件(34),是將朝限制位置被推迫的裝卸構件定位在限制位置。

Description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捲筒裝卸機構,尤其是,可由單觸將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對於捲筒軸裝卸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
在單軸承捲線器及紡車式捲線器等的釣魚用捲線器中,習知已設有可由單觸將捲筒裝卸的捲筒裝卸機構(例如專利文獻1參照)。習知的捲筒裝卸機構,是藉由將朝軸方向可移動地設在捲筒軸的先端的操作構件推壓而可以將捲筒裝卸。在操作構件中,設有錐面形狀的凸輪。將操作構件推壓的話,凸輪會使卡合於捲筒軸中的環狀溝的彈簧構件變形,可以由單觸從捲筒軸將捲筒簡單地解開。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397730號說明書
在前述習知的捲筒裝卸機構中,操作構件是被配置於捲筒軸的先端,藉由操作構件的捲筒軸方向的移動將捲筒裝卸。因此,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會變長。
本發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可以將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儘可能地縮短。
發明1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可由單觸將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對於捲筒軸裝卸的機構。捲筒裝卸機構,是具備:突起部、及至少一個裝卸構件、及至少一個推迫構件、及定位構件。突起部,是具有第1側面及第1側面的相反側的第2側面。突起部,是與捲筒軸一體或是別體對於捲筒軸朝軸方向不能移動且朝徑方向外方使至少一部分突出地被設在捲筒軸的外周面,使突起部的第1側面可與捲筒抵接。至少1個裝卸構件,是具有限制部及推壓操作部。限制部,是與突起部的第2側面相面對。推壓操作部是為了推壓操作而設置。裝卸構件,是在限制部相面對於第2側面的限制位置、及比限制位置更遠離捲筒軸的徑方向外側的突起部的遠離位置之間,朝徑 方向可移動地設於捲筒。至少1個推迫構件,是與裝卸構件一體或是別體設置,將裝卸構件朝向限制位置推迫。定位構件,是將藉由推迫構件朝限制位置被推迫的裝卸構件定位在限制位置。
在此捲筒裝卸機構中,將捲筒從捲筒軸解開時,將推壓操作部抵抗推迫構件的推迫力朝向徑方向內側推壓。將推壓操作部推壓的話,裝卸構件會從限制位置朝向遠離位置移動,限制部會遠離突起部的第2側面。由此,可以將捲筒從捲筒軸解開。將捲筒裝設在捲筒軸的情況時,將推壓操作部推壓且在裝卸構件成為遠離位置的狀態下將捲筒裝設在捲筒軸。在此狀態下限制部是越過突起部並到達突起部的第2側面的話,將手從推壓操作部離開。如此的話,藉由推迫構件被推迫的裝卸構件是藉由定位構件被定位並被配置於限制位置。由此,捲筒被止脫,捲筒被裝設於捲筒軸。在此,因為藉由朝徑方向移動的裝卸構件可以將捲筒對於捲筒軸裝卸,所以可以將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儘可能地縮短。且,與捲筒軸別體地設置突起部的情況,將捲筒對於捲筒軸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用的軸承可以作為突起部使用。且,與捲筒軸一體地設置突起部的情況,可以將突起部的軸方向長度縮短,可以將釣魚用捲線器的軸方向的長度進一步縮短。
發明2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1的裝卸機構,裝卸構件,是被裝設於捲筒中的捲線胴部的筒狀的轂部。轂部,是具有貫通外周面及內周面 的開縫,藉由開縫使裝卸構件的捲筒軸的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設在轂部的開縫限制裝卸構件的捲筒軸方向的移動。
發明3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2的裝卸機構,定位構件,是被固定於轂部的先端部將裝卸構件定位在限制位置。在此情況下,因為藉由與轂部一起被裝卸的定位構件使裝卸構件被定位在限制位置,所以裝卸構件的定位容易。
發明4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1至3中任一的裝卸機構,突起部,是呈環狀地突出設置。在此情況下,突起部因為是環狀地突出,所以即使捲筒是由任何的旋轉相位被裝設於捲筒軸,裝卸構件的限制部皆可相面對於突起部的第2側面。
發明5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4的裝卸機構,突起部,是捲筒軸的先端的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裝設的滾動軸承,限制位置,是限制部相面對於滾動軸承的外輪的第2側面的位置。在此情況下,因為可以將捲筒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用的滾動軸承作為突起部使用,所以將捲筒的止脫、及捲筒的旋轉支撐的2個功能可以藉由突起部實現。
發明6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1至5中任一的裝卸機構,限制部及推壓操作部是隔有180度間隔地被配置。裝卸構件,是進一步具有將限制部及推壓操作部由捲筒軸的徑方向外方彎曲連結的連結 部。在此情況下,限制部及推壓操作部因為是由180度間隔被配置且限制部及推壓操作部是藉由連結部被連結,所以將推壓操作部朝接近捲筒軸的方向推壓的話,限制部會遠離突起部朝遠離位置移動。
發明7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6的裝卸機構,裝卸構件,是繞捲筒軸的軸芯周圍隔有180度間隔地設置一對。一方的裝卸構件的推壓操作部是與另一方的裝卸構件的限制部在徑方向相面對配置。在此情況下,一方的裝卸構件的推壓操作部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的限制部因為是與徑方向相面對配置,所以容易配置推迫構件。
發明8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7的裝卸機構,推迫構件,是設置一對,且各別被配置在一對的裝卸構件的推壓操作部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的限制部之間。在此情況下,只有將推迫構件各別配置於一方的裝卸構件的推壓操作部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的限制部之間,就可以將限制部朝限制位置側推迫。
發明9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8的裝卸機構,推迫構件,是在推壓操作部及限制部之間在壓縮狀態下被配置的彈性體製。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捲簧等的彈性體製的推迫構件朝一方的推壓操作部及另一方的限制部的遠離的方向推迫。
發明10的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如發明1至9中任一的裝卸機構,限制部,是具有:與第 2側面相面對配置的限制面、及被配置於限制面的相反側並隨著朝向徑方向外側使與限制面的距離變大的傾斜面。在此情況下,將取下的捲筒裝設在捲筒軸時,傾斜面是朝突起部的第1側面側的角部被導引使裝卸構件朝遠離位置側移動,限制部就可以容易地越過突起部。因此,不會將推壓操作部推壓操作,只有將捲筒朝軸方向移動,就可以將捲筒裝設在捲筒軸。
發明11的單軸承捲線器,是具備:捲線器本體、及捲筒軸、及第1軸承、及第2軸承、及線捲用的捲筒、及如發明5至10項中任一項的捲筒裝卸機構。捲筒軸,是一端是被懸臂支撐在捲線器本體。作為滾動軸承的第1軸承,是被止脫地配置在捲筒軸的另一端。第2軸承,是被配置於比第1軸承更靠一端側。捲筒,是具有:捲線胴部、及與捲線胴部被一體形成地被配置於捲線胴部的內周側且藉由第1軸承及第2軸承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筒軸的筒狀的轂部。
依據本發明的話,因為藉由朝徑方向移動的裝卸構件可以將捲筒對於捲筒軸裝卸,所以可以將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儘可能地縮短。
RD‧‧‧釣竿
1‧‧‧捲線器本體
2‧‧‧捲筒軸
2a‧‧‧母螺紋孔
2b‧‧‧第1軸承安裝部
2c‧‧‧第2軸承安裝部
2d‧‧‧鍔部
2e‧‧‧公螺紋部
3‧‧‧捲筒
4‧‧‧第1軸承
4a‧‧‧內輪
4b‧‧‧外輪
4c‧‧‧第1側面
4d‧‧‧第2側面
5‧‧‧第2軸承
5a‧‧‧內輪
5b‧‧‧外輪
6‧‧‧捲筒裝卸機構
10‧‧‧框架
12‧‧‧竿裝設部
12a‧‧‧固定部
12b‧‧‧臂部
12c‧‧‧裝設腳部
12d‧‧‧內周面
12e‧‧‧固定孔
14‧‧‧安裝部
14a‧‧‧第1安裝部
14b‧‧‧第2安裝部
14c‧‧‧配置部
14d‧‧‧嵌合凸部
14e‧‧‧螺栓孔
14f‧‧‧母螺紋部
14g‧‧‧外周面
15‧‧‧嚙入防止部
16‧‧‧螺栓構件
18‧‧‧止脫螺栓
18a‧‧‧頭部
20‧‧‧隔片
22‧‧‧發聲機構
24‧‧‧出聲構件
26‧‧‧打擊爪
28‧‧‧基座構件
29‧‧‧操作構件
30‧‧‧裝卸構件
30a‧‧‧第1面
30b‧‧‧第2面
32‧‧‧推迫構件
34‧‧‧蓋構件
34a‧‧‧螺栓部
34c‧‧‧定位部
35‧‧‧捲線胴部
35a‧‧‧線捲部
36a‧‧‧第1凸緣部
36b‧‧‧第2凸緣部
36c‧‧‧環狀溝
36d‧‧‧凹部
36e‧‧‧開口部
37‧‧‧轂部
37a‧‧‧貫通孔
37b‧‧‧開縫
37c‧‧‧缺口面
37d‧‧‧第1段差
37e‧‧‧第2段差
37f‧‧‧第3段差
38‧‧‧圓板部
40‧‧‧限制部
40a‧‧‧限制面
40b‧‧‧傾斜面
40c‧‧‧保持突起
40d‧‧‧第1圓弧部
42‧‧‧推壓操作部
42a‧‧‧內周面
42b‧‧‧收納凹部
44‧‧‧連結部
44a‧‧‧內周面
44b‧‧‧第2圓弧部
44c‧‧‧直線部
44d‧‧‧段差面
46‧‧‧導引部
46a‧‧‧導引面
48‧‧‧定位突起
48a‧‧‧外周面
54‧‧‧操作桿把手
56‧‧‧平衡配重
100‧‧‧單軸承捲線器
130‧‧‧裝卸構件
132‧‧‧推迫構件
134‧‧‧定位構件
137‧‧‧轂部
142‧‧‧推壓操作部
234‧‧‧定位構件
234b‧‧‧環狀凹部
234c‧‧‧定位部
237‧‧‧轂部
237g‧‧‧底部
237h‧‧‧環狀凸部
248‧‧‧線記憶部
248a‧‧‧刻度
249‧‧‧記號
〔第1圖〕採用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釣魚用捲線器也就是單軸承捲線器的前視圖。
〔第2圖〕單軸承捲線器的後視圖。
〔第3圖〕單軸承捲線器的側面圖。
〔第4圖〕第1圖的切斷線IV-IV的剖面圖。
〔第5圖〕第1圖的切斷線V-V的剖面圖。
〔第6圖〕第3圖的切斷線VI-VI的剖面圖。
〔第7圖〕裝卸構件的前視圖。
〔第8圖〕裝卸構件的正面立體圖。
〔第9圖〕捲筒裝卸機構的正面立體圖。
〔第10圖〕捲筒裝卸機構的背面立體圖。
〔第11圖〕第3圖的切斷線XI-XI的剖面部分圖。
〔第12圖〕推壓操作時的第3圖的切斷線XI-XI的剖面部分圖。
〔第13圖〕其他的實施例的相當於第11圖的剖面部分圖。
〔第14圖〕進一步其他的實施例的相當於第5圖的圖。
〔第15圖〕其相當於第1圖的圖。
在第1圖、第2圖、第3圖、第4圖、及第5圖中,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單軸承捲線器100,是具備:捲線器本體1、及被懸臂支撐在捲線器本體1的捲筒軸 2、及對於捲筒軸2可旋轉自如地被裝設且在外周捲取釣線的捲筒3。且,單軸承捲線器100,是進一步具備:第1軸承4、及第2軸承5、及捲筒裝卸機構6。第1軸承4,是捲筒裝卸機構6的後述的突起部的一例。
<捲線器本體的構成>
捲線器本體1,是具有:將捲筒軸2支撐的圓形盤狀的框架10、及可裝卸地被固定於框架10的釣竿RD裝設用的竿裝設部12。框架10,是將鋁合金製的薄板由沖壓加工形成的緣附盤形狀的構件。框架10,是比捲筒3更小徑。框架10,是具有:使捲筒軸2被懸臂支撐並且安裝有捲筒軸2的安裝部14、及形成於緣部的嚙入防止部15。
安裝部14,是具有:被安裝於竿裝設部12的第1安裝部14a、及將捲筒軸2安裝用的第2安裝部14b。
第1安裝部14a,是為了被固定於竿裝設部12而設置。第1安裝部14a,是具有:配置有竿裝設部12的環狀的配置部14c、及從配置部14c呈圓形突出的嵌合凸部14d。在配置部14c及嚙入防止部15之間,是為了達成輕量化及外觀的造形設計的提高而形成有複數開口。配置部14c及嵌合凸部14d,是以對於框架10的中心的第1位置(第2圖的捲筒軸2的軸芯)C1偏芯的第2位置C2為中心地配置。嵌合凸部14d,是從配置部14c 朝捲筒軸2延伸的方向的相反側突出。且,在配置部14c中,如第6圖所示,將框架10固定在竿裝設部12用的複數(例如8個)的螺栓孔14e是以第2位置C2為中心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8個螺栓孔14e之中,螺栓構件16是從竿裝設部12側螺入4個螺栓孔14e,使框架10是被固定在竿裝設部12。如此,配置部14c及嵌合凸部14d的中心(第2位置C2)因為是對於捲筒軸2的軸芯也就是第1位置C1偏芯,所以可將被裝設於竿裝設部12的釣竿RD及捲筒軸2的軸芯的距離8階段地變更。
第2安裝部14b,是為了裝設捲筒軸2而設置。第2安裝部14b,是從嵌合凸部14d朝捲筒軸2的延伸的方向突出設置。第2安裝部14b,是以捲筒軸2的軸芯也就是第1位置C1為中心呈圓筒形狀突出形成。在第2安裝部14b的中心,形成有捲筒軸2是被螺入固定的母螺紋部14f。因此,母螺紋部14f,是被配置於框架10的中心。
嚙入防止部15,是為了防止朝捲線器本體1的捲筒3的釣線的嚙入而設置。嚙入防止部15的先端部,是被配置於設於捲筒3的後述的第1凸緣部36a中之環狀溝36c內。嚙入防止部15,是朝向環狀溝36c彎曲形成。
竿裝設部12,是例如,含浸了鋁合金等的金屬製或玻璃短纖維的聚醯胺樹脂等的合成樹脂製的構件。竿裝設部12,是具有:固定部12a、及臂部12b、及裝設 腳部12c。固定部12a,是被配置於配置部14c,可由與捲筒軸2的距離不同的複數固定位置的其中任一固定於框架10。固定部12a,是具有與嵌合凸部14d的外周面14g嵌合的內周面12d的環形狀。固定部12a,是具有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的複數(例如4個)的固定孔12e。固定孔12e,是螺栓構件16可通過的孔,可與螺栓孔14e相面對地沿著捲筒軸2的軸方向形成。固定孔12e,是被鍃孔加工,可收容螺栓構件16的頭部。
螺栓孔14e的數量,是比固定孔12e的數量多較佳。這是因為將螺栓孔14e減少將固定孔12e變多的話,在固定時不使用的固定孔會露出固定部的表面。在此實施例中,螺栓孔14e的數量是8個,固定孔12e的數量是4個。如此,螺栓孔14e比固定孔12e更多的話,不使用的螺栓孔14e,是被固定部12a覆蓋而不會露出於外部。在此實施例中,使用4根螺栓構件16,可以由圓周方向的8個固定位置的其中任一個將竿裝設部12固定在框架10。
臂部12b,是如第2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與固定部12a一體形成。臂部12b,是從固定部12a朝框架10的徑方向外方延伸之後彎曲地配置於捲筒3的徑方向外方。臂部12b,是從與固定部12a的連結部分漸漸地厚度變厚,在彎曲部分的前方側成為最大的厚度。
裝設腳部12c,是與臂部12b一體形成。裝設腳部12c,是朝前後方向被配置在臂部12b的先端並可裝 設於釣竿RD。
<捲筒軸的構成>
捲筒軸2,是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被懸臂支撐於第2安裝部14b。捲筒軸2,是具有:在先端形成有母螺紋孔2a的第1軸承安裝部2b、及第2軸承安裝部2c、及鍔部2d、及公螺紋部2e。在第1軸承安裝部2b中,裝設有第1軸承4。在母螺紋孔2a中,將第1軸承4止脫用的止脫螺栓18被螺入。止脫螺栓18的頭部18a,是與第1軸承4的內輪4a接觸。第2軸承安裝部2c,是比第1軸承安裝部2b更大徑,在其基端側裝設有第2軸承5。鍔部2d,是比第2軸承安裝部2c更大徑,為了將第2軸承5定位,並且與第2安裝部14b抵接將捲筒軸2被定位於軸方向而設置。公螺紋部2e,是為了與母螺紋部14f螺合將捲筒軸2固定於第2安裝部14b而設置。
<捲筒的構成>
捲筒3,是例如鋁合金製等的輕金屬製的環狀構件,由機械加工形成。捲筒3,是如第3圖、第4圖及第5圖所示,藉由捲筒裝卸機構6,由單觸就可以對於捲筒軸2裝卸。捲筒3,是具有: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筒軸2的筒狀的捲線胴部35、及將第1凸緣部36a及第2凸緣部36b,且這些是一體形成。這些是由別體所構成也可以。
捲線胴部35,是具有:在外周面可捲附釣線的筒狀的線捲部35a、及由線捲部35a的內周側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捲筒軸2的轂部37、及圓板部38。轂部37,是具有捲筒軸2可貫通的貫通孔37a的筒狀的構件。在貫通孔37a及捲筒軸2之間,第1軸承4及第2軸承5是在軸方向隔有間隔地被裝設。轂部37的先端側是藉由構成捲筒裝卸機構6的蓋構件34被塞住。轂部37,是如第5圖及第9圖所示,在第1軸承4的基端側具有貫通轂部37的外周面及內周面形成的一對的開縫37b。一對的開縫37b,是為了將捲筒裝卸機構6的後述的一對的裝卸構件30朝徑方向可移動且朝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裝設而設置。一對的開縫37b是在圓周方向隔有180度間隔地被配置。一對的開縫37b,是在貫通部分的兩側各別具有由與捲筒軸2平行的面被切除的彼此平行的缺口面37c。轂部37的貫通孔37a,是從先端側朝向基端側由4階段內徑變小地形成。因此,貫通孔37a,是從先端側依序具有:第1段差37d、及第2段差37e、及第3段差37f。第1段差37d,是將捲筒3裝卸時,為了將第1軸承4被止脫而設置。第2段差37e,是為了容易將第1軸承4裝設在貫通孔37a而設置。第3段差37f,是將捲筒3裝卸時為了將第2軸承5被止脫而設置。
蓋構件34,是如第5圖所示,被螺入固定在轂部37的先端外周面。蓋構件34,是捲筒裝卸機構6的定位構件的一例。蓋構件34,是具有:被螺入轂部37的 先端外周面的螺栓部34a、及形成比螺栓部34a更大徑的環狀的定位部34c。定位部34c,是為了限制朝裝卸構件30的徑方向外方的移動而設置。
圓板部38,是將線捲部35a及轂部37連結的圓板狀者。在圓板部38中裝設有:將捲筒3旋轉用的操作桿把手54、及在操作桿把手54的180度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的平衡配重56。
第1凸緣部36a,是在捲線胴部35的一端部與捲線胴部35一體形成的圓盤狀者。第1凸緣部36a是與捲線器本體1的框架10相面對地形成。第1凸緣部36a的外徑,是比框架10的外徑大。
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在第1凸緣部36a的外周側的外側面,如前述,形成有讓嚙入防止部15進入的環狀溝36c。第2凸緣部36b,是將捲線器本體1的開放部覆蓋地一體形成於捲線胴部35的另一端部。在第1實施例中,第2凸緣部36b,是形成與第1凸緣部36a同徑。但是,將第2凸緣部36b形成與第1凸緣部36a不同的徑也可以。例如,將第2凸緣部36b形成比第1凸緣部36a小徑也可以。如第3圖所示,在第2凸緣部36b的外周面中,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的複數圓弧狀的凹部36d是由機械加工形成,並且形成有與圓板部38連結的複數開口部36e。
在捲筒3及捲筒軸2之間,是如第6圖所示,設有藉由捲筒3的旋轉發聲的發聲機構22。發聲機 構22,是具有:可一體旋轉地被裝設在捲筒3的轂部37的外周面的出聲構件24、及在第6圖由二點鎖線所示的發聲位置及由實線所示的無音位置可擺動自如地被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的打擊爪26。打擊爪26,是可擺動地可與繞位置C2周圍擺動地被裝設於捲線器本體1下的基座構件28連結。打擊爪26,是藉由無圖示的推迫構件朝第6圖實線所示的中央位置被推迫。位於發聲位置時,打擊爪26,是反覆與出聲構件24衝突地從中央位置朝兩側擺動。打擊爪26,是藉由朝第1位置及第2位置可擺動自如且可定位地被裝設於框架的第1安裝部14a的操作構件29(第2圖參照)可切換至發聲位置及無音位置。藉由此發聲機構22將捲筒3輕微制動也可以。
<第1軸承及第2軸承的構成>
如第4圖所示,第1軸承4及第2軸承5,是為了將捲筒3可旋轉自如地支撐在捲筒軸2而設置。且,第1軸承4,是如前述,也作為捲筒裝卸機構6的突起部功能。第1軸承4的內輪4a及第2軸承5的內輪5a,是與被配置於其之間的定位用的隔片20接觸。由此,第1軸承4的內輪4a及第2軸承的內輪5a被定位。第1軸承4的外輪4b,是具有:先端側的第1側面4c及與第1側面4c相反側的第2側面4d。第1軸承4的第1側面4c,是與設在轂部37的貫通孔37a的先端側的第1段差37d抵接,使朝捲筒3的先端側的移動被限制。
第2軸承5的外輪5b,是與設在貫通孔37a的基端側的第3段差37f抵接,使朝先端側的移動被限制。內輪5a,是藉由鍔部2d及隔片20使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
<捲筒裝卸機構的構成>
捲筒裝卸機構6,是如第5圖、第9圖、第10圖及第11圖所示,具備:作為突起部的第1軸承4、及一對的裝卸構件30、及將一對的裝卸構件30朝彼此遠離的方向推迫的推迫構件32、及作為定位構件的蓋構件34。
第1軸承4,是如前述,藉由止脫螺栓18及隔片20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裝設於捲筒軸2。第1軸承4,是如前述,具有第1側面4c及第1側面4c相反側的第2側面4d。第1軸承4,是在捲筒軸2的外周面與捲筒軸2別體且對於捲筒軸2朝軸方向不能移動且朝徑方向外方至少一部分突出地設置。在此實施例中,第1軸承4是環狀地突出。
一對的裝卸構件30,是180相位相異地配置。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裝卸構件30,是被大致C字狀彎曲形成的構件。裝卸構件30,是設於捲筒3。具體而言,裝卸構件30,是朝捲筒軸2的徑方向可移動且朝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裝設於轂部37的開縫37b。裝卸構件30,是具有: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及連結部44、及導引部46。
限制部40,是與第1軸承4的第2側面4d可相面對。裝卸構件30,是朝:限制部40相面對於第1軸承4的第2側面4d的第11圖所示的限制位置、及由比限制位置更軸方向外側使限制部40遠離第2側面4d的第12圖所示的遠離位置可移動。限制部40,是從連結部44朝向相面對於推壓操作部42的位置曲折彎曲並直線地形成。因此,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限制部40,是與使180度相位相異地配置的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推壓操作部42相面對地被配置。限制部40,是形成推壓操作部42及連結部44的一半的厚度。具體而言,限制部40,是在裝卸構件30的第1面30a凹陷連結部44的一半的厚度分地形成。第1面30a,是將裝卸構件30裝設在捲筒3時朝向捲筒軸的先端側的面。限制部40,是具有:與第1軸承4的第2側面c相面對配置的限制面40a、及與限制面40a相反側的傾斜面40b。限制面40a,是由與捲筒軸2垂直的平面所構成。傾斜面40b,是由朝向徑方向外側與限制面40a的距離變大的平面所構成。限制面40a,是被卡止於第1軸承4的外輪4b的第2側面4d防止捲筒3從捲筒軸2脫落。傾斜面40b,是將從捲筒軸2取下的捲筒3裝設在捲筒軸2時,為了與第1軸承4的外輪4b的外周面的角部接觸並利用傾斜將一對的裝卸構件30朝遠離的方向推壓而設置。在限制部40的徑方向的外側面中,將推迫構件32保持用的保持突起40c是朝徑方向外側突出形成。限制部40,是在內周部具有第1圓弧部40d。第1 圓弧部40d,是具有比轂部37的外徑稍大的內徑。
推壓操作部42,是為了將裝卸構件30從限制位置朝遠離位置朝徑方向外側移動的推壓操作而設置。推壓操作部42,是從連結部44朝徑方向外側突出形成。推壓操作部42的內周面42a,是具有比轂部37的外周面稍大的內徑。推壓操作部42,是具有將推迫構件32收納用的收納凹部42b。收納凹部42b,是在裝卸構件30的第1面30a的相反側的第2面30b大致呈矩形凹陷形成。收納凹部42b,是比連結部的厚度的一半更凹陷地形成。
連結部44,是將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連結。連結部44的內周面44a,是具有:與推壓操作部42的內周面42a連續且相同內徑形成的第2圓弧部44b、及直線部44c。直線部44c的長度,是與裝卸構件30的移動量實質上相同。在連結部44及厚度薄的限制部40的交界部分,形成有與直線部44c連結的段差面44d。
導引部46,是從推壓操作部42朝連結部44的相反側彎曲形成。導引部46,是為了與限制部40卡合將一對的裝卸構件30彼此朝徑方向導引而設置。導引部46,是由連結部44的一半的厚度形成。具體而言第2面30b側是由連結部的一半的長度凹陷。由此,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限制部40是與導引部接觸。導引部46,是在先端部具有與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段差面44d接觸的導引面46a。
在推壓操作部42、連結部44及導引部46的 第1面30a中,與蓋構件34的定位部34c接觸的環狀的定位突起48是從第1面30a突出形成。定位突起48的外周面48a是形成圓形,與定位部34c的內周面可接觸。定位突起48是藉由與定位部34c接觸,使裝卸構件30被定位在限制位置。
推迫構件32,是將裝卸構件30朝限制位置推迫用者。推迫構件32,是在此實施例中,與裝卸構件別體設置的捲簧。推迫構件32的一端,是被保持於限制部40中的保持突起40c。推迫構件32的另一端是與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收納凹部42b接觸。推迫構件32,是在一方的裝卸構件30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之間在壓縮狀態下被配置。藉此,推迫構件32,是使一對的限制部40朝接近的方向,即,將一對的裝卸構件30朝向限制位置推迫。因此,一對的裝卸構件30,通常是被配置於限制位置。
<捲筒裝卸操作>
在這種構成的捲筒裝卸機構6中,將捲筒3從捲筒軸2解開的情況時,將一對的裝卸構件30的一對的推壓操作部42,由例如姆指及食指抓持。且,將一對的裝卸構件30抵抗推迫構件32的推迫力朝彼此接近的方向推壓。將一對的裝卸構件30推壓的話,與一對的推壓操作部42相面對配置的一對的限制部40,會從相面對於第1軸承4的第2側面4d的限制位置朝遠離第1軸承4的遠離位置 移動。由此,捲筒3的捲筒軸2的卡合被解除。且,在將一對的推壓操作部42捏持狀態下從捲筒軸2的先端將捲筒3解開。此時,第1軸承4及第2軸承5,是殘留在捲筒軸2上。
另一方面,將從捲筒軸2脫落的捲筒3裝設在捲筒軸2的情況時,將捲筒3從捲筒軸2的先端部裝設在捲筒軸2。如此的話,限制部40的傾斜面40b會與第1軸承4的外輪4b的外周面及第1側面4c的角部接觸。在此狀態下將捲筒3朝向捲筒軸2的基端側推壓的話,傾斜面40b是藉由角部被推壓,使一對的裝卸構件30朝彼此遠離的方向朝徑方向移動。且,限制部40的限制面40a是超過第1軸承4的話,裝卸構件30是藉由推迫構件32返回至限制位置。由此,限制面40a是與第1軸承4的外輪4b的第2側面4d相面對配置而對於捲筒軸2被止脫,捲筒3被裝設於捲筒軸2。
在此,因為藉由朝徑方向移動的裝卸構件30可以將捲筒3對於捲筒軸2裝卸,所以可以將單軸承捲線器100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儘可能地縮短。
<特徵>
上述實施例,可如下述的方式表現。
(A)捲筒裝卸機構6,是可由單觸將單軸承捲線器100的捲筒3對於捲筒軸2裝卸的機構。捲筒裝卸機構6,是具備:作為突起部的第1軸承4、及一對的裝 卸構件30、及一對的推迫構件32、及作為定位構件的蓋構件34。第1軸承4,是具有第1側面4c及第1側面4c的相反側的第2側面4d。第1軸承4,是在捲筒軸2的外周面與捲筒軸2別體且對於捲筒軸2朝軸方向不能移動且朝徑方向外方至少一部分突出地設置,與捲筒3第1側面4c可抵接。
至少1個裝卸構件30,是具有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限制部40,是與第1軸承4的第2側面4d相面對。推壓操作部42是為了推壓操作而設置。裝卸構件30,是在限制部40相面對於第2側面4d的限制位置、及限制位置更遠離捲筒軸2的徑方向外側的第1軸承4的遠離位置之間,朝徑方向可移動地設於捲筒3。至少1個推迫構件32,是與裝卸構件30別體地設置,將裝卸構件30朝向限制位置推迫。蓋構件34,是將藉由推迫構件32朝限制位置被推迫的裝卸構件30定位在限制位置。
在此捲筒裝卸機構6中,將捲筒3從捲筒軸2解開時,是將推壓操作部42抵抗推迫構件32的推迫力地推壓。將推壓操作部42推壓的話,裝卸構件30是從限制位置朝向遠離位置移動,限制部40是遠離第1軸承4的第2側面4d。由此,可以將捲筒3從捲筒軸2解開。將捲筒3裝設在捲筒軸2的情況時,在將推壓操作部42推壓將裝卸構件30成為遠離位置的狀態下將捲筒3裝設在捲筒軸。在此狀態下,限制部40是越過第1軸承4到達第1軸承4的第2側面4d的話,將手從推壓操作部42離 開。如此的話,藉由推迫構件32被推迫的裝卸構件30是藉由蓋構件34被定位並被配置於限制位置。由此,捲筒3被止脫,捲筒3被裝設於捲筒軸2。在此,因為藉由朝徑方向移動的裝卸構件30可以將捲筒3對於捲筒軸2裝卸,所以可以將單軸承捲線器的捲筒軸方向的長度儘可能地縮短。且,因為與捲筒軸2別體地設在第1軸承4,所以將捲筒3對於捲筒軸2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用的軸承可以作為突起部使用。且,與捲筒軸2一體設置突起部的情況,可以將突起部的軸方向長度縮短,可以將釣魚用捲線器的軸方向的長度進一步縮短。
(B)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裝卸構件30,是被裝設於捲筒3中的捲線胴部35的筒狀的轂部37也可以。轂部37,是具有貫通外周面及內周面的一對的開縫37b,藉由一對的開縫37b使裝卸構件30的捲筒軸2的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設在轂部37的一對的開縫37b限制裝卸構件30的捲筒軸方向的移動。
(C)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蓋構件34,是被固定於轂部37的先端部將裝卸構件30定位在限制位置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藉由與轂部37一起被裝卸的蓋構件34使裝卸構件30被定位在限制位置,所以裝卸構件30的定位成為容易。
(D)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第1軸承4,是呈環狀地突出設置。此情況下,第1軸承4因為是環狀地 突出,所以捲筒3即使是由任何的旋轉相位被裝設於捲筒軸2,裝卸構件30的限制部40仍成為可與第1軸承4的第2側面4d相面對。
(E)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第1軸承4,是捲筒軸2的先端的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裝設的滾動軸承,限制位置,是限制部40相面對於第1軸承4的外輪4b的第2側面4d的位置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將捲筒3可旋轉自如地支撐用的第1軸承4可以作為突起部使用,所以可以藉由突起部實現捲筒3的止脫、及將捲筒3的旋轉支撐的2個功能。
(F)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是隔有180度間隔地被配置。裝卸構件30,是進一步具有將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由捲筒軸2的徑方向外方彎曲連結的連結部44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因為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是由180度間隔被配置且限制部40及推壓操作部42是藉由連結部44被連結,所以將推壓操作部42朝接近捲筒軸2的方向推壓的話,限制部40會遠離第1軸承4朝遠離位置移動。
(G)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裝卸構件30,是繞捲筒軸的軸芯周圍隔有180度間隔地設置一對也可以。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推壓操作部42是與另一方的裝卸構件的限制部40在徑方向相面對配置。在此情況下,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推壓操作部42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限制部40因為是與徑方向相面對配置,所以容易配置 推迫構件32。
(H)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推迫構件32,是設置一對,且各別被配置在一對的裝卸構件30的推壓操作部42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限制部40之間。在此情況下,只有將推迫構件32各別配置於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推壓操作部42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限制部40之間,就可以將限制部40朝限制位置側推迫。
(I)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推迫構件32,是在推壓操作部42及限制部40之間在壓縮狀態下被配置的彈性體製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可以藉由捲簧等的彈性體製的推迫構件朝一方的推壓操作部及另一方的限制部的遠離的方向推迫。
(J)對於捲筒裝卸機構6,限制部40,是具有:與第2側面4d相面對配置的限制面40a、及被配置於限制面40a的相反側且隨著朝向徑方向外側使與限制面40a的距離變大的傾斜面40b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將取下的捲筒3裝設在捲筒軸2時,傾斜面40b是朝第1軸承4的第1側面4c側的角部被導引使裝卸構件30朝遠離位置側移動,限制部就可以容易地越過突起部。因此,不需將推壓操作部42推壓操作,只有將捲筒3朝軸方向移動,就可以將捲筒3裝設在捲筒軸2。
<其他的實施例>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 定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複數實施例及變形例可依據需要任意組合。
(a)在前述實施例中,將推迫構件與裝卸構件別體構成,但是如第13圖所示,將推迫構件132與裝卸構件130一體構成也可以。推迫構件132,是例如與推壓操作部142一體形成。但是,推迫構件,是與限制部一體形成也可以。
(b)在前述實施例中,雖將蓋構件34作為定位構件使用,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
如第14圖所示,轂部237,是形成與底部237g一體形成的有底筒狀。轂部237,是進一步具有形成於先端側外周面的環狀凸部237h。在轂部237的先端側外周面中,可旋轉地裝設有定位構件234。定位構件234,是具有彈性的合成樹脂製的環狀構件。定位構件234,是在內周面具有卡合於環狀凸部237h的環狀凹部234b,並且在外周面具有定位部234c。定位部234c,是朝向捲筒軸2的基端側環狀地突出。定位構件234,是藉由在環狀凸部237h卡合有環狀凹部234b,使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定位構件134的內周面,是無法自由地轉動程度地緊緊嵌合在轂部137的外周面。
如第15圖所示,在定位構件234的先端面中,設有將釣線的種類記憶用的線記憶部248。在線記憶部248中,在圓周方向隔有間隔地顯示刻度248a及釣線 種類的數字248b。且,在一方的裝卸構件30的推壓操作部42中,顯示線記憶部248的組裝位置,例如三角印的記號249。由此,將定位構件234作為線記憶部248使用也可以。
(c)在前述實施例中,將裝卸構件30及推迫構件32各別設置一對,但是裝卸構件及推迫構件是至少具有一個即可。
(d)在前述實施例中,突起部雖例示了滾動軸承也就是第1軸承4,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突起部是滑動軸承也可以。且,突起部是與捲筒軸一體形成也可以。特別是突起部為合成樹脂製的情況時,突起部即使與軸承兼用也容易將突起部與捲筒軸一體設置。且,將突起部藉由嵌入成形等的成形法,與捲筒軸一體設置也可以。
2‧‧‧捲筒軸
2a‧‧‧母螺紋孔
2b‧‧‧第1軸承安裝部
2c‧‧‧第2軸承安裝部
4‧‧‧第1軸承
4a‧‧‧內輪
4b‧‧‧外輪
4d‧‧‧第2側面
18‧‧‧止脫螺栓
30‧‧‧裝卸構件
32‧‧‧推迫構件
37‧‧‧轂部
37a‧‧‧貫通孔
37b‧‧‧開縫
37c‧‧‧缺口面
40c‧‧‧保持突起
42‧‧‧推壓操作部
42b‧‧‧收納凹部
44‧‧‧連結部
46‧‧‧導引部

Claims (11)

  1. 一種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是可由單觸將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對於捲筒軸裝卸,具備:突起部,是具有第1側面及前述第1側面的相反側的第2側面,在前述捲筒軸的外周面與前述捲筒軸一體或是別體對於前述捲筒軸朝軸方向不能移動且朝徑方向外方至少一部分突出地設置,使前述第1側面可與前述捲筒抵接;及至少1個裝卸構件,是具有:在前述突起部的前述第2側面可相面對的限制部、及為了推壓操作而設置的推壓操作部,且在前述限制部相面對於前述第2側面的限制位置、及比前述限制位置更遠離前述捲筒軸的徑方向外側的前述突起部的遠離位置之間,朝徑方向可移動地設於前述捲筒;及至少一個推迫構件,是與前述裝卸構件一體或是別體地設置,將前述裝卸構件朝向前述限制位置推迫;及定位構件,是將藉由前述推迫構件朝前述限制位置被推迫的前述裝卸構件定位在前述限制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裝卸構件,是設在前述捲筒的捲線胴部,被裝設於具有貫通外周面及內周面的開縫的筒狀的轂部,藉由前述開縫使前述捲筒軸的軸方向的移動被限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 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定位構件,是被固定於前述轂部的先端部並將前述裝卸構件定位在前述限制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突起部,是呈環狀地突出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突起部,是前述捲筒軸的先端的軸方向不能移動地被裝設的滾動軸承,前述限制位置,是前述限制部相面對於前述滾動軸承的外輪的前述第2側面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限制部及前述推壓操作部是隔有180度間隔地被配置,前述裝卸構件,是進一步具有將前述限制部及前述推壓操作部由前述捲筒軸的徑方向外方彎曲連結的連結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裝卸構件,是繞前述捲筒軸的軸芯周圍隔有180度間隔地設置一對,一方的裝卸構件的前述推壓操作部是與另一方的裝卸構件的前述限制部在徑方向相面對配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推迫構件,是設置一對,且各別地配置於前述一對的裝卸構件的前述推壓操作部及另一方的裝卸構件的前述限制部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推迫構件,是在前述推壓操作部及前述限制部之間在壓縮狀態下被配置的彈性體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其中,前述限制部,是具有:與前述第2側面相面對配置的限制面、及被配置於前述限制面的相反側且隨著朝向徑方向外側使與前述限制面的距離變大的傾斜面。
  11. 一種單軸承捲線器,具備:捲線器本體;及一端被懸臂支撐在前述捲線器本體的捲筒軸;及被止脫地配置在前述捲筒軸的另一端的作為前述滾動軸承的第1軸承;及被配置於比前述第1軸承更靠前述一端側的第2軸承;及線捲用的捲筒,具有:捲線胴部、及與前述捲線胴部一體形成並被配置於前述捲線胴部的內周側且藉由前述第1軸承及前述第2軸承可旋轉自如地被支撐於前述捲筒軸 的筒狀的轂部;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捲筒裝卸機構。
TW102110876A 2012-08-02 2013-03-27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 TWI554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1805A JP6010384B2 (ja) 2012-08-02 2012-08-02 釣り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着脱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284A true TW201406284A (zh) 2014-02-16
TWI554208B TWI554208B (zh) 2016-10-21

Family

ID=5003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876A TWI554208B (zh) 2012-08-02 2013-03-27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10384B2 (zh)
KR (1) KR102057049B1 (zh)
CN (1) CN103563868B (zh)
TW (1) TWI5542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8640B2 (ja) * 2017-09-19 2021-11-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着脱機構および片軸受リール
JP7064323B2 (ja) * 2017-12-06 2022-05-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魚釣用リールの軸受保持構造および魚釣用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5094B2 (ja) * 1987-04-13 1994-07-27 緑工業株式会社 釣用リ−ルのスプ−ル着脱機構
JPH0634465U (ja) * 1992-10-22 1994-05-10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片軸受リール
JPH0664462U (ja) * 1993-02-25 1994-09-13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片軸受型リ−ル
JP2000166440A (ja) * 1998-12-04 2000-06-20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1017038A (ja) * 1999-07-01 2001-01-23 Ryobi Ltd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3225039A (ja) * 2002-02-05 2003-08-12 Shimano Inc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CN2751560Y (zh) * 2004-11-09 2006-01-18 宁波市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鱼线轮双线轮按钮机构
JP2006254741A (ja) * 2005-03-16 2006-09-2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US7306179B2 (en) * 2006-01-31 2007-12-11 Svs Engineering Llc Fishing re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18094A (ko) 2014-02-12
TWI554208B (zh) 2016-10-21
KR102057049B1 (ko) 2019-12-18
JP6010384B2 (ja) 2016-10-19
CN103563868A (zh) 2014-02-12
JP2014030372A (ja) 2014-02-20
CN103563868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45696B1 (en) Fishing reel component
JP2007020522A5 (zh)
JP5291904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キャストコントロール機構
TWI554208B (zh) 釣魚用捲線器的捲筒裝卸機構
US6857589B2 (en) Fishing reel component
KR20140036946A (ko) 스피닝 릴
CN101204147B (zh) 纺车式渔线轮的卷线筒
JP5993713B2 (ja) 片軸受リール
JP2014030372A5 (zh)
JP2014087309A5 (zh)
JP5616087B2 (ja) 片軸受リール
US6964387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backlash of spool used in baitcasting reel
KR102604720B1 (ko) 낚시용 릴의 스풀 착탈 기구 및 편 베어링 릴
JP2011193835A5 (zh)
GB2578218A (en) Sound generating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reel
JP6694276B2 (ja) ストラップ収容装置
AU2022377854A1 (en) Spool for angling-use spinning reel
JPH0737503Y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4212754A (ja) 片軸受リール
JP5590933B2 (ja) 片軸受リール
JP3159883U (ja)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用スペーサー及びこのスペーサーを備えた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16174544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11193836A5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