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05952A -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405952A TW201405952A TW102121466A TW102121466A TW201405952A TW 201405952 A TW201405952 A TW 201405952A TW 102121466 A TW102121466 A TW 102121466A TW 102121466 A TW102121466 A TW 102121466A TW 201405952 A TW201405952 A TW 20140595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plug
- wire
- substrate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5—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cables except for flat or ribbon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插座連接器(3)包括:與插頭觸點(4)相對應之插座觸點(7)、保持插座觸點(7)之插座外殼(8)、以及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輔助金屬配件(9),且插座連接器(3)安裝於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輔助金屬配件(9)至少包括被保持部(30)、固定部(31)、以及垂直位移限制部(42)。被保持部(30)係被保持於插座外殼(8)之部分。固定部(31)係藉由卡合於插頭外殼(5)而將插頭連接器(2)固定於插座連接器(3)之部分。垂直位移限制部(42)係對固定部(31)之朝向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的位移進行限制之部分。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作為此種技術,專利文獻1已揭示一種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04,其包括:安裝於電路基板之基板連接器100、及與複數條電線101之末端相連接之電線連接器103。該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04係低背型垂直嵌合連接器,且係使電線101與電路基板平行地伸出之電線水平伸出型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基板連接器100包括:基板側外殼105、與安裝於基板側外殼105之金屬製之安裝用輔助金屬配件106。安裝用輔助金屬配件106中形成有卡合用開口107。
另一方面,電線連接器103包括電線側外殼108。朝下方延伸之側向鎖定構件109連接於電線側外殼108之側部。於側向鎖定構件109之內表面,形成有朝內方突出之側向卡合突起部。
而且,由於電線連接器103之側向鎖定構件109之側向卡合突起部卡合於基板連接器100之安裝用輔助金屬
配件106之卡合用開口107,電線連接器103被鎖定至基板連接器100。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1-3292號公報
對於專利文獻1之安裝用輔助金屬配件106而言,在強度方面尚留有即便電線101隆起亦不會破損之改善餘地。
本申請案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電線隆起亦不易破損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根據本申請案發明之第1觀點,提供如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包括:插頭連接器,其具有可安裝電線之插頭觸點、與保持上述插頭觸點之插頭外殼;以及插座連接器,其具有與上述插頭觸點相對應之插座觸點、保持上述插座觸點之插座外殼、及安裝於上述插座外殼之輔助金屬配件,且安裝於基板之連接器安裝面,作為使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之方向之嵌合方向係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藉由將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使上述插頭觸點與上述插座觸點接觸,於上述電線對基板連接器中,上述輔助金屬配件包括:被保持部,其被保持於上述插座外殼;固定部,其
藉由卡合於上述插頭外殼而將上述插頭連接器固定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以及第1位移限制部,其對上述固定部之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位移進行限制。
較佳為上述固定部被支持於上述被保持部,並且形成為與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平行地延伸之懸臂狀。
較佳為上述固定部與上述被保持部相對向。
較佳為上述固定部構成為能夠朝靠近上述被保持部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
較佳為上述輔助金屬配件更包括第2位移限制部,該第2位移限制部對上述固定部之朝向靠近上述被保持部之方向之特定量以上的彈性位移進行限制。
較佳為上述輔助金屬配件包括被焊接於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腳部。
較佳為上述腳部被配置於上述第1位移限制部附近。
較佳為於上述插頭外殼上,形成有朝上述輔助金屬配件之上述固定部側突出之突出部,於上述突出部上,形成有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插頭鎖定面,於上述固定部上形成有插座鎖定面,該插座鎖定面朝向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並且在作為上述插頭連接器已嵌合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之狀態之嵌合狀態下,與上述插頭鎖定面相對向。
較佳為上述電線係沿著與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大致平行之方向,自上述插頭連接器伸出。
較佳為若將自上述電線觀察上述插頭連接器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則上述突出部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係以使其突出量朝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變小之方式而形成。
較佳為若將自上述電線觀察上述插頭連接器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則於上述突出部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平面或彎曲面,該平面或彎曲面以隨著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而遠離上述固定部之方式傾斜。
較佳為若將自上述電線觀察上述插頭連接器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則於上述固定部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平面或彎曲面,該平面或彎曲面以隨著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而靠近上述插頭外殼之方式傾斜。
較佳為於上述插頭外殼上設置有解除用突起,該解除用突起用以使上述插頭連接器傾斜,使得上述電線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
較佳為上述解除用突起係自上述插頭外殼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突出而形成。
較佳為於上述固定部形成有嵌合引導表面,當上述插頭連接器之上述突出部與上述固定部接觸,以使上述插頭連接器嵌合於上述插座連接器時,上述嵌合引導表面使上述固定部朝遠離上述插頭連接器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
上述嵌合引導表面較佳為平面或彎曲面。
較佳為一對上述輔助金屬配件設置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之兩側。
根據本申請案發明之第2觀點,提供如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包括:插頭連接器,其具有可安裝電線之插頭觸點、與保持上述插頭觸點之插頭外殼;以及插座連接器,其具有與上述插頭觸點相對應之插座觸點、保持上述插座觸點之插座外殼、及安裝於上述插座外殼之輔助金屬配件,且安裝於基板之連接器安裝面,作為使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之方向之嵌合方向係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藉由將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使上述插頭觸點與上述插座觸點接觸,於上述電線對基板連接器中,上述輔助金屬配件包括:被保持部,其被保持於上述插座外殼;固定部,其藉由卡合於上述插頭外殼而將上述插頭連接器固定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以及第1位移限制部,其對上述固定部之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位移進行限制,上述固定部支持於上述被保持部,並且形成為與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平行地延伸之懸臂狀,上述固定部構成為能夠朝靠近上述被保持部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於上述插頭外殼上,形成有朝上述輔助金屬配件之上述固定部側突出之突出部,於上述突出部上,形成有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插頭鎖定面,於上述固定部上形成有插座鎖定面,該插座鎖定面朝
向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並且在作為上述插頭連接器已嵌合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之狀態之嵌合狀態下,與上述插頭鎖定面相對向,於作為上述插頭外殼之側面之插頭側面上,設置有朝上述輔助金屬配件之上述固定部側伸出之伸出部,於上述嵌合狀態下,上述伸出部與上述固定部之能夠發生彈性位移之部分接觸。
根據本申請案發明,上述固定部之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位移受到限制,因此,即便上述電線隆起,上述輔助金屬配件亦不會破損。
1、104‧‧‧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2‧‧‧插頭連接器
3‧‧‧插座連接器
4‧‧‧插頭觸點
4a‧‧‧接觸片
4b‧‧‧接點部
5‧‧‧插頭外殼
6、101‧‧‧電線
6a‧‧‧附近部
7‧‧‧插座觸點
8‧‧‧插座外殼
9‧‧‧輔助金屬配件
10‧‧‧電路基板(基板)
10a‧‧‧連接器安裝面
10b‧‧‧輔助金屬配件用焊墊
15‧‧‧基板對向部
16‧‧‧插座觸點保持部
17‧‧‧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
18‧‧‧插座觸點安裝孔
19、31a‧‧‧端部
20‧‧‧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
21‧‧‧定位槽前方劃分壁部
22‧‧‧金屬配件保持槽後方劃分壁部
23‧‧‧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
24‧‧‧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
壁部
24a‧‧‧彎曲面
25‧‧‧金屬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
25a‧‧‧壓入孔
26‧‧‧金屬配件保持槽
30‧‧‧被保持部
30a‧‧‧被保持部本體
30b‧‧‧被壓入部
30c‧‧‧腳部
31‧‧‧固定部
32‧‧‧連結部
33‧‧‧位移限制部
34‧‧‧固定部本體
35‧‧‧被限制突起
36‧‧‧鎖定孔
37‧‧‧鎖定樑
38‧‧‧插座鎖定面
39‧‧‧插頭相向面
40‧‧‧嵌合引導表面
41‧‧‧定位槽
42‧‧‧垂直位移限制部
42a‧‧‧前端部
43‧‧‧水平位移限制部
50‧‧‧插頭外殼本體
50a‧‧‧插頭側面
51‧‧‧解除用突起
52‧‧‧定位突起
53‧‧‧突出部
54‧‧‧插頭觸點安裝孔
60‧‧‧插頭鎖定面
61‧‧‧嵌合引導表面
62‧‧‧側向豎立面
63‧‧‧端部豎立面
64‧‧‧端部傾斜面
65‧‧‧鎖定維持面
65a‧‧‧邊緣
66‧‧‧鎖定解除面
70‧‧‧插座觸點本體
71‧‧‧插座觸點接點部
71a‧‧‧凹部
72‧‧‧插座觸點腳部
80‧‧‧彎曲面
81‧‧‧嵌合引導表面
82‧‧‧平面
90‧‧‧伸出部
90a‧‧‧伸出面
90b‧‧‧第1伸出面
90c‧‧‧第2伸出面
100‧‧‧基板連接器
103‧‧‧電線連接器
105‧‧‧基板側外殼
106‧‧‧安裝用輔助金屬配件
107‧‧‧卡合用開口
108‧‧‧電線側外殼
109‧‧‧側向鎖定構件
θ1‧‧‧鎖定維持角度
θ2‧‧‧鎖定解除角度
A~D、W‧‧‧部分
G、H、L、J、K‧‧‧間隙
N‧‧‧彈性力
P‧‧‧嵌合方向
Q‧‧‧基準面
S、R‧‧‧箭頭
X、Y、Z‧‧‧剖面
圖1係電線對基板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2係電線對基板連接器之未嵌合狀態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3係插座連接器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4係自插座連接器之其他角度所見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5係插座外殼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6係自插座外殼之其他角度所見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7係圖5之B部分放大圖。(第1實施形態)
圖8係圖6之C部分放大圖。(第1實施形態)
圖9係輔助金屬配件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10係自輔助金屬配件之其他角度所見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11係插座觸點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12係圖3之A部分放大圖。(第1實施形態)
圖13係插座連接器之部分平面圖。(第1實施形態)
圖14係安裝於電線之插頭連接器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15係自安裝於電線之插頭連接器之其他角度所見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16係圖14之D部分放大圖。(第1實施形態)
圖17係突出部之三面圖。(第1實施形態)
圖18係安裝於電線之插頭觸點之立體圖。(第1實施形態)
圖19係電線隆起時之動作說明圖。(第1實施形態)
圖20係將插頭連接器自插座連接器拆除時之動作說明圖。(第1實施形態)
圖21係突出部之放大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
圖22係用以對突出部之剖面進行說明之立體圖。(第2實施形態)
圖23係突出部之剖面X之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
圖24係突出部之剖面Y之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
圖25係突出部之剖面Z之剖面圖。(第2實施形態)
圖26係突出部之放大立體圖。(第3實施形態)
圖27係輔助金屬配件之立體圖。(第4實施形態)
圖28係自輔助金屬配件之其他角度所見之立體圖。(第4實施形態)
圖29係輔助金屬配件之立體圖。(第5實施形態)
圖30係輔助金屬配件之立體圖。(第6實施形態)
圖31係自輔助金屬配件之其他角度所見之立體圖。(第6實施形態)
圖32係相當於專利文獻1之圖1之圖。
圖33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之嵌合狀態之平面圖。
圖34係圖33之W部分放大圖。
圖35係安裝有複數條電線之狀態下之插頭連接器之部分立體圖。(第7實施形態)
圖36係相當於圖34之圖。(第7實施形態)
圖37係安裝有複數條電線之狀態下之插頭連接器之部分立體圖。(第8實施形態)
圖38係相當於圖34之圖。(第8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以下,一面參照圖1~圖20,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如圖1及圖2所示,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包括插頭連接器2與插座連接器3。
如圖2所示,插頭連接器2包括:複數個插頭觸點4(一併參照圖18)與保持複數個插頭觸點4之插頭外殼5。各插頭觸點4上安裝有電線6。
插座連接器3包括:複數個插座觸點7、保持複數個插座觸點7之插座外殼8、以及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一對輔助金屬配件9。各插座觸點7與各插頭觸點4相對應。插座連接器3係安裝於電路基板10(基板)之連接器安裝面10a而被使用。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使插頭連接器2朝插座連接器3嵌合之方向的嵌合方向P係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詳細而言,嵌合方向P係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正交之方向。
接著,如圖1及圖2所示,藉由將插頭連接器2朝插座連接器3嵌合,使各插頭觸點4與各插座觸點7接觸。
此處,定義「電線方向(第1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第2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第3方向)」。「電線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係相互正交之方向。
「電線方向」係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平行之方向,其如圖1所示,在作為插頭連接器2已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之狀態之嵌合狀態下,其被指定為電線6之插頭連接器2附近之部分即附近部6a之長邊方向。換言之,電線6係沿著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大致平行之方向,自插頭連接器2伸出。將「電線方向」中之自插頭連接器2觀察複數條電線6時之方向設為連接器電線方向,將自複數條電線6觀察插頭連接器2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基板正交方向」係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正交之方向。將「基板正交方向」
中之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設為「基板接近方向」,將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設為「基板離開方向」。圖2所示之嵌合方向P與基板接近方向一致。「連接器寬度方向」係與電線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呈正交之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平行。將「連接器寬度方向」中之朝向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中央之方向設為「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將遠離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中央之方向設為「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
於以下之說明中,當對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各構成要素進行說明時,直接利用在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之狀態的嵌合狀態下所定義之電線方向、基板正交方向、及連接器寬度方向。
(插座連接器3)
接著,參照圖3~圖13詳細地對插座連接器3進行說明。
如圖3及圖4所示,插座連接器3如上所述包括:複數個插座觸點7、保持複數個插座觸點7之插座外殼8、以及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一對輔助金屬配件9。
(插座連接器3:插座外殼8)
如圖5~圖6所示,插座外殼8由基板對向部15、插座觸點保持部16、以及一對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構成。構成插座外殼8之基板對向部15、插座觸點保持部16、以及一對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係藉由具有絕緣性
之例如樹脂等素材而一體地形成。
基板對向部15係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平行之平板,且形成為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呈細長之矩形狀。
插座觸點保持部16係如下部分,該部分自基板對向部15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朝基板離開方向突出,且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細長地延伸。如圖6所示,於插座觸點保持部16中形成有複數個插座觸點安裝孔18。各插座觸點安裝孔18係用以將各插座觸點7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安裝孔。複數個插座觸點安裝孔18係沿著連接器寬度方向以特定之間隔形成。各插座觸點安裝孔18係以於電線方向上將插座觸點保持部16予以貫通之方式而形成。亦即,各插座觸點安裝孔18係以於電線連接器方向及連接器電線方向上形成開口之方式而形成。如圖5所示,插座觸點保持部16包括一對端部19。一對端部19係插座觸點保持部16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端部。一對端部19係與電線方向正交之壁體。
一對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形成於基板對向部15及插座觸點保持部16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兩端部。沿著電線方向細長地形成一對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一對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配置於較插座觸點保持部16更靠連接器電線方向側處。一對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為介隔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中央呈對稱之形狀,因此僅對一個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進行
說明,而省略另一個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說明。
如圖7及圖8所示,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由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20、定位槽前方劃分壁部21、金屬配件保持槽後方劃分壁部22、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以及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構成。
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20係自插座觸點保持部16之端部19之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之端部朝連接器電線方向延伸的壁體。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20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
定位槽前方劃分壁部21係自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20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突出之壁體。
而且,藉由插座觸點保持部16之端部19、與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20及定位槽前方劃分壁部21而形成定位槽41。插座觸點保持部16之端部19對定位槽41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進行劃分。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20對定位槽41之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進行劃分。定位槽前方劃分壁部21對定位槽41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進行劃分。
金屬配件保持槽後方劃分壁部22係自定位槽側向劃分壁部20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延伸之壁體。金屬配件保持槽後方劃分壁部22與電線方向正交。
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係自金屬配件保持槽後方劃分壁部22之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之端部朝連接器電線方向延伸之壁體。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
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係較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稍偏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側地配置,且與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呈大致平行而成之壁體。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與連接器寬度方向大致正交。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係以使壁厚朝連接器電線方向逐步變薄之方式而形成。於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形成有朝電線連接器方向凸出之彎曲面24a。
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係將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之基板接近方向側之端部、與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之基板接近方向側之端部予以連結而成之壁體。如圖8所示,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與基板正交方向正交。於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中形成有壓入孔25a。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與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朝基板接近方向露出。
而且,如圖7所示,藉由金屬配件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與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而形成金屬配件保持槽26。金屬配件
保持槽側向劃分壁部23對金屬配件保持槽26之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進行劃分。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對金屬配件保持槽26之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側進行劃分。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對金屬配件保持槽26之基板接近方向側進行劃分。金屬配件保持槽26朝基板離開方向形成開口。沿著電線方向細長地形成金屬配件保持槽26。
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之彎曲面24a在電線方向上與金屬配件保持槽後方劃分壁部22相對向。於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之彎曲面24a與金屬配件保持槽後方劃分壁部22之間形成有間隙G。
(插座連接器3:輔助金屬配件9)
接著,參照圖9及圖10來說明一對輔助金屬配件9。一對輔助金屬配件9為介隔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中央呈對稱之形狀,因此僅對一個輔助金屬配件9進行說明,而省略另一個輔助金屬配件9之說明。
輔助金屬配件9係由被保持部30、固定部31、連結部32、以及位移限制部33構成。輔助金屬配件9係藉由板金彎折而形成。
被保持部30係由插座外殼8所保持之部分。於電線方向上延伸地形成被保持部30。被保持部30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如圖10所示,被保持部30包括:被保持部本體30a、被壓入部30b、以及腳部30c。被壓入部30b係被壓入至圖8之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之壓
入孔25a之部分。被壓入部30b係自被保持部本體30a之電線方向中途部朝基板接近方向突出而形成。腳部30c係焊接於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部分。該腳步30c係自被保持部本體30a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朝基板接近方向突出而形成。
固定部31係藉由卡合於插頭外殼5而將插頭連接器2固定於插座連接器3之部分。於電線方向上延伸地形成固定部31。固定部31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固定部31在輔助金屬配件9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前之圖9之狀態下,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與被保持部30相對向。如圖9所示,固定部31包括固定部本體34與被限制突起35。
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延伸地形成固定部本體34。於固定部本體34中,形成有在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上觀察時呈大致矩形狀之鎖定孔36。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地形成鎖定孔36。由於形成有鎖定孔36,故而於鎖定孔36之基板離開方向側形成有鎖定樑37,該鎖定樑37對鎖定孔36之基板離開方向側進行劃分。鎖定樑37包括:插座鎖定面38、插頭相向面39、以及嵌合引導表面40。插座鎖定面38係朝向基板接近方向之平面。插座鎖定面38與基板正交方向正交。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地形成插座鎖定面38。插頭相向面39係連接於插座鎖定面38之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側之邊緣,且朝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之平面。插頭相向面39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嵌合引導表面40係如下平面,該平面連接於插頭相向面39之基板離開方
向側之邊緣,且以隨著朝向基板接近方向而朝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之方式傾斜。
被限制突起35係自固定部本體34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的偏向基板接近方向之部分朝連接器電線方向突出而形成。
連結部32係將被保持部30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與固定部31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予以連結而成之部分。連結部32係以朝電線連接器方向側凸出之方式而彎曲地形成。因此,當於基板接近方向上進行觀察時,被保持部30、固定部31、以及連結部32構成大致U字形。由於存在上述連結部32,故而可謂固定部31經由連結部32而支持於被保持部30,並且形成為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平行地延伸之懸臂狀。又,由於存在上述連結部32,因此固定部31能夠朝靠近被保持部30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即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發生彈性位移。
位移限制部33係用以對固定部31之位移進行限制之部分。位移限制部33由垂直位移限制部42(第1位移限制部)與水平位移限制部43(第2位移限制部)構成。垂直位移限制部42及水平位移限制部43係自被保持部30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突出而形成。垂直位移限制部42及水平位移限制部43與電線方向正交。垂直位移限制部42配置於較水平位移限制部43更靠基板離開方向側處。水平位移限制部43配置於
較垂直位移限制部42更靠基板接近方向側處。垂直位移限制部42較水平位移限制部43更大幅度地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突出。水平位移限制部43較垂直位移限制部42更小幅度地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突出。換言之,於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上觀察,水平位移限制部43較垂直位移限制部42更凹陷。垂直位移限制部42包括前端部42a。垂直位移限制部42之前端部42a係垂直位移限制部42之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側之前端之部分。垂直位移限制部42之前端部42a在基板正交方向上與固定部31之被限制突起35相對向。垂直位移限制部42之前端部42a配置於較固定部31之被限制突起35更靠基板離開方向側處。因此,若固定部31朝基板離開方向側位移,則固定部31之被限制突起35會立即與位移限制部33之垂直位移限制部42之前端部42a接觸,從而阻止固定部31進一步位移。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定部31之被限制突起35與位移限制部33之垂直位移限制部42之前端部42a之間的間隙H被設定為盡可能小之間隙。因此,固定部31朝向基板離開方向側之位移實質上被阻止。水平位移限制部43在連接器寬度方向與固定部31之被限制突起35相對向。水平位移限制部43配置於較固定部31之被限制突起35更靠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處。因此,若固定部31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位移,則固定部31之被限制突起35會與位移限制部33之水平位移限制部43接觸,從而阻止固定部31進一步位移。於本實施形態中,固定部31
之被限制突起35與位移限制部33之水平位移限制部43之間的間隙J被設定為比較大之值。因此,於某種程度上允許固定部31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位移,且僅阻止特定量以上之位移。如圖10所示,位移限制部33之垂直位移限制部42及水平位移限制部43形成於被保持部30之腳部30c附近。亦即,被保持部30之腳部30c形成於位移限制部33之垂直位移限制部42及水平位移限制部43附近。
(插座連接器3:插座觸點7)
接著,參照圖11對插座觸點7進行說明。如圖11所示,插座觸點7係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之板體。插座觸點7由插座觸點本體70、插座觸點接點部71、以及插座觸點腳部72構成。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延伸地形成插座觸點本體70。插座觸點接點部71係自插座觸點本體70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朝連接器電線方向突出而形成。於插座觸點接點部71中形成有一對凹部71a。插座觸點腳部72係自插座觸點本體70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朝基板接近方向突出而形成。
(插座連接器3之組裝)
接著,詳細地說明插座連接器3之組裝方法。
首先,如圖2~圖6所示,將複數個插座觸點7分別壓入至插座外殼8之插座觸點保持部16之複數個插座觸點安裝孔18。將各插座觸點7壓入至各插座觸點安裝孔18時之壓入方向為連接器電線方向。如圖3所示,各插
座觸點7之插座觸點接點部71於插座觸點7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狀態下,朝連接器電線方向側露出。同樣地,如圖4所示,各插座觸點7之插座觸點腳部72於插座觸點7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狀態下,朝基板接近方向側露出。
接著,如圖12所示,將一對輔助金屬配件9分別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一對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具體而言,首先,相對於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對各輔助金屬配件9進行定位,以將圖9之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被保持部30插入至圖7之插座外殼8之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金屬配件保持槽26,且將圖9之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連結部32插入至圖7之插座外殼8之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間隙G。以上述方式,相對於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對各輔助金屬配件9進行定位之後,於基板接近方向上將各輔助金屬配件9推入至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
如此,圖9之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被保持部30插入至圖7之插座外殼8之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金屬配件保持槽26,並且圖9之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連結部32插入至圖7之插座外殼8之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間隙G。此時,圖10之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被保持部30之被壓入部30b被壓入至圖8之插座外殼8之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金屬配件保持槽下側劃分壁部25的壓入孔25a。藉由上述壓入動作,各輔助金屬配件9牢固地固定於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
圖12及圖13中表示了各輔助金屬配件9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狀態。如圖12及圖13所示,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成為由輔助金屬配件9包圍之配置。如圖13所示,於將各輔助金屬配件9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狀態下,在各輔助金屬配件安裝部17之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與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間形成有間隙K。因此,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能夠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發生彈性位移。詳細而言,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能夠以固定部31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為中心而進行旋轉的方式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發生彈性位移。如圖13所示,金屬配件保持槽內方劃分壁部24係以使壁厚朝連接器電線方向逐步變薄之方式而形成,因此,可允許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發生彈性位移,且可最大限度地確保厚度,在強度方面優異。
(插頭連接器2)
接著,參照圖14~圖18詳細地說明插頭連接器2。
如上所述,圖14及圖15所示之插頭連接器2由複數個插頭觸點4與保持複數個插頭觸點4之插頭外殼5構成。
插頭外殼5由插頭外殼本體50、解除用突起51、一對定位突起52、以及一對突出部53構成。
如圖14所示,插頭外殼本體50係基板正交方向上之
厚度薄之扁平體。於基板接近方向上觀察,插頭外殼本體50為矩形狀,且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細長地形成。於插頭外殼本體50中形成有複數個插頭觸點安裝孔54。複數個插頭觸點安裝孔54係沿著連接器寬度方向以特定之間隔形成。各插頭觸點安裝孔54係以於電線方向上將插頭外殼本體50予以貫通之方式而形成。亦即,各插頭觸點安裝孔54係以朝電線連接器方向及連接器電線方向形成開口之方式而形成。
插頭外殼本體50包括作為插頭外殼本體50之一對側面之一對插頭側面50a。一對插頭側面50a係與電線方向及基板正交方向均大致平行之平面。亦即,各插頭側面50a與連接器寬度方向大致正交。
圖18中表示了安裝於電線6之端部之插頭觸點4。插頭觸點4包括一對接觸片4a,該一對接觸片4a因夾持插座觸點7而與插座觸點7接觸。於各接觸片4a內側之面上形成有接點部4b,該接點部4b係以嵌入至圖11之插座觸點7之插座觸點接點部71的凹部71a之方式而突出。如圖15所示,複數個插頭觸點4係沿著連接器寬度方向並排地配置。而且,複數個插頭觸點4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被一對插頭側面50a包夾。
如圖14及圖15所示,解除用突起51係用以使插頭連接器2傾斜,使得電線6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的突起。解除用突起51係以自插頭外殼本體50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的偏向基板離開方向之部分
朝電線連接器方向突出之方式而形成。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細長地形成解除用突起51。
各定位突起52係以自插頭外殼本體50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的處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端部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之方式而形成。
一對突出部53為介隔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中央呈對稱之形狀,因此僅對一個突出部53進行說明,而省略另一個突出部53之說明。突出部53係以自插頭側面50a之偏向連接器電線方向之部分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之方式而形成。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地形成突出部53。如圖16所示,突出部53呈沿著電線方向延伸且剖面形狀為梯形之棱柱狀。突出部53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已傾斜地被切去。如圖16及圖17所示,突出部53包括:插頭鎖定面60、嵌合引導表面61、側向豎立面62、端部豎立面63、以及端部傾斜面64。
插頭鎖定面60係朝向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並且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地延伸的面。插頭鎖定面60與插頭側面50a之間之角度大致為85度~90度。
嵌合引導表面61係朝向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並且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地延伸的平面。嵌合引導表面61係以隨著朝向基板接近方向而朝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之方式傾斜。
側向豎立面62係朝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並且
於電線方向上細長地延伸的平面。側向豎立面62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側向豎立面62連接於插頭鎖定面60及嵌合引導表面61。側向豎立面62形成於插頭鎖定面60與嵌合引導表面61之間。
端部豎立面63係連接於插頭側面50a且朝向連接器電線方向之平面。端部豎立面63與電線方向正交。端部豎立面63連接於插頭鎖定面60、嵌合引導表面61、以及側向豎立面62。
端部傾斜面64係連接於插頭側面50a且朝向電線連接器方向及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之平面。端部傾斜面64係以隨著朝向電線連接器方向而朝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之方式傾斜。端部傾斜面64連接於插頭鎖定面60、嵌合引導表面61、以及側向豎立面62。由於存在端部傾斜面64,突出部53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以使朝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之突出量朝電線連接器方向變小之方式而形成。
(電線6)
電線6不僅可為如本實施形態般個別地將導線予以包覆而成之電線,而且亦可為構成FFC(Flexible Flat Cable,可撓性扁平纜線)或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可撓性印刷電路)之電線。
(插頭連接器2之組裝)
接著,對插頭連接器2之組裝方法進行說明。為了組裝插頭連接器2,如圖18所示,將各插頭觸點4安裝於
各電線6之端部之後,如圖14及圖15所示,沿著電線連接器方向將各插頭觸點4插入至插頭外殼5之插頭外殼本體50之各插頭觸點安裝孔54。如此,藉由未圖示之矛狀件之作用,阻止各插頭觸點4自各插頭觸點安裝孔54中拔出。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嵌合方法)
接著,對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之方法進行說明。為了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如圖2所示,預先將插座連接器3安裝於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具體而言,將圖10所示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被保持部30之腳部30c焊接於圖2之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輔助金屬配件用焊墊10b。又,將圖11之各插座觸點7之插座觸點腳部72焊接於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未圖示的電極焊墊。
其次,如圖2所示,使插頭連接器2朝嵌合方向P向插座連接器3下降。如此,進行如下所述之動作。
(1)圖14所示之插頭外殼5之一對定位突起52分別插入至圖3所示之一對定位槽41。藉此,對插頭連接器2相對於插座連接器3之相對位置進行調整。換言之,一對定位突起52與一對定位槽41發揮插頭連接器2相對於插座連接器3之定位效果。詳細而言,插頭連接器2相對於插座連接器3之定位效果係指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平行之方向上的插頭連接器2相對於插座連接器3之定位效果。又,於嵌合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
之後,一對定位突起52與一對定位槽41發揮如下防拔出效果:當朝連接器電線方向拉拽電線6時,阻止插頭連接器2自插座連接器3中拔出。
(2)如圖15所示,圖11所示之各插座觸點7之插座觸點接點部71插入至保持於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的各插頭觸點4之一對接觸片4a(一併參照圖18)之間。藉此,圖18所示之一對接點部4b嵌入至圖11之插座觸點7之插座觸點接點部71之凹部71a內。結果,各插頭觸點4確實地與各插座觸點7接觸。
(3)若如圖2所示,使插頭連接器2逐步朝插座連接器3下降,則圖14所示之插頭外殼5之一對突出部53會藉由圖14所示之一對定位突起52與圖3所示之一對定位槽41所發揮的插頭連接器2相對於插座連接器3的定位效果,在基板正交方向上分別與圖9所示之各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鎖定樑37相對向。而且,圖16所示之突出部53之嵌合引導表面61與圖9所示之鎖定樑37之嵌合引導表面40接觸。若於該狀態下,朝插座連接器3推壓插頭連接器2,則由於存在圖16所示之突出部53之嵌合引導表面61與圖9所示之鎖定樑37之嵌合引導表面40,突出部53會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推開鎖定樑37,該突出部53一面在鎖定樑37之插頭相向面39上滑動,一面下降。亦即,固定部31之鎖定樑37之嵌合引導表面40發揮如下功能:當插頭連接器2之突出部53與固定部31接觸,以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
3時,該嵌合引導表面40使固定部31朝遠離插頭連接器2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即,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發生彈性位移。不久,突出部53越過鎖定樑37之後,固定部31藉由輔助金屬配件9之彈性復原力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復原,突出部53被收容至鎖定孔36內。結果,如圖19所示,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之突出部53之插頭鎖定面60在基板正交方向上,與插座連接器3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鎖定樑37的插座鎖定面38相對向。由於上述插頭鎖定面60與插座鎖定面38在基板正交方向上相對向,插頭連接器2被鎖定至插座連接器3,從而阻止插頭連接器2脫離插座連接器3。
詳細而言,有時於圖19所示之嵌合狀態下,複數條電線6會因某些原因朝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抬起。亦即,有時於圖19所示之嵌合狀態下,複數條電線6會因某些原因而隆起。若電線6隆起,則插頭外殼5會以朝箭頭R之方向旋轉之方式傾斜,插頭鎖定面60會與插座鎖定面38接觸。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拔出方法)
接著,對將插頭連接器2自插座連接器3中拔出之拔出方法進行說明。如圖20所示,若將鉤或工具、夾具等卡合於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之解除用突起51,有意地使插頭連接器2以朝箭頭S之方向旋轉之方式傾斜,使得電線6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則端部傾斜面64會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推開鎖定樑37。
由於端部傾斜面64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推開鎖定樑37,插頭鎖定面60與插座鎖定面38之對向關係消失,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鎖定狀態被解除。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鎖定狀態被解除之後,朝基板離開方向將插頭連接器2自插座連接器3中拔出即可。
以上,對本申請案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總而言之,上述實施形態具有以下特點。
(1)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包括:插頭連接器2,其具有可安裝電線6之插頭觸點4、與保持插頭觸點4之插頭外殼5;以及插座連接器3,其具有與插頭觸點4相對應之插座觸點7、保持插座觸點7之插座外殼8、及安裝於插座外殼8之輔助金屬配件9,且安裝於電路基板10(基板)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如圖2所示,作為使插頭連接器2朝插座連接器3嵌合之方向的嵌合方向P係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藉由將插頭連接器2朝插座連接器3嵌合,使插頭觸點4與插座觸點7接觸。輔助金屬配件9至少包括:被保持部30、固定部31、以及垂直位移限制部42(第1位移限制部)。被保持部30係被保持於插座外殼8之部分。固定部31係藉由卡合於插頭外殼5而將插頭連接器2鎖定至插座連接器3之部分。垂直位移限制部42係對固定部31之朝向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的位移進行限制之部分。根據以上構成,由於固定部31之朝向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的位移受到限制,故而
即便電線6隆起,輔助金屬配件9亦不會破損。再者,此處所謂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破損」,例如係指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朝基板離開方向過度地變形而導致塑性變形。
(2)又,如圖9所示,固定部31支持於被保持部30,並且形成為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平行地延伸之懸臂狀。
(3)又,如圖9所示,固定部31與被保持部30相對向。
(4)又,如圖9所示,固定部31能夠朝靠近被保持部30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
(5)又,輔助金屬配件9更包括水平位移限制部43(第2位移限制部),該水平位移限制部43(第2位移限制部)對固定部31之朝向靠近被保持部30之方向之特定量以上的彈性位移進行限制。根據以上構成,可防止輔助金屬配件9之過度變形。此處所謂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破損」,例如係指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過度地變形而導致塑性變形。
(6)又,如圖10所示,輔助金屬配件9包括腳部30c,該腳部30c焊接於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
(7)又,如圖10所示,腳部30c配置於垂直位移限制部42附近。根據以上構成,可無問題地發揮垂直位移限制部42之位移限制效果。
(8)又,如圖16所示,於插頭外殼5上,形成有朝
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側突出之突出部53。於突出部53上,形成有朝向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之插頭鎖定面60。如圖10及圖19所示,於固定部31上形成有插座鎖定面38,其朝向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並且在作為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之狀態的嵌合狀態下,與插頭鎖定面60相對向。根據以上構成,可確實地將插頭連接器2鎖定於插座連接器3。
(9)又,如圖1所示,電線6係沿著與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大致平行之方向,自插頭連接器2伸出。
(10)又,如圖16所示,若將自電線6觀察插頭連接器2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則突出部53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係以使其突出量朝電線連接器方向變小之方式而形成。根據以上構成,可實現如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即便如圖19及圖20所示,電線6朝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抬起,該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亦可無問題地維持鎖定狀態,並且能夠有意地解除鎖定狀態。
(13)又,如圖14所示,於插頭外殼5中設置有解除用突起51,其用以使插頭連接器2傾斜,使得電線6靠近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
(14)又,如圖14所示,解除用突起51係自插頭外殼5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朝電線連接器方向突出
而形成。
(15)又,如圖9所示,於固定部31上形成有嵌合引導表面40,當插頭連接器2之突出部53與固定部31接觸,以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時,該嵌合引導表面40使固定部31朝遠離插頭連接器2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
(17)又,如圖3所示,一對輔助金屬配件9設置於插座連接器3之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兩側。
再者,較佳為預先使圖20所示之突出部53之端部傾斜面64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推開鎖定樑37之時序、與圖18所示之插頭觸點4之接點部4b脫離圖11所示之插座觸點7之凹部71a之時序一致。例如可藉由將突出部53之電線連接器側之形狀設為後高形狀或後低形狀而使上述兩個時序一致。
以上,對第1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第1實施形態可以如下方式進行變更。
亦即,如圖9所示,預先於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固定部本體34中形成有鎖定孔36,藉由形成該鎖定孔36而形成鎖定樑37。然而,鎖定樑37未必以存在鎖定孔36為前提。並非只有形成鎖定孔36才可形成鎖定樑37。因此,例如亦可採用如下構成,該構成除去了存在於鎖定孔36之基板接近方向側之樑。
(第2實施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21~圖25,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
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處,主要對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且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又,原則上,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相對應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
如圖21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插頭鎖定面60包括配置於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鎖定維持面65、與配置於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鎖定解除面66。鎖定維持面65係連接於插頭側面50a且與連接器高度方向大致正交之平面。鎖定解除面66係如下平面,其連接於插頭側面50a,以隨著朝向基板離開方向而朝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之方式傾斜,且以隨著朝向電線連接器方向而朝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之方式傾斜。鎖定維持面65與鎖定解除面66相互連接。鎖定維持面65與鎖定解除面66於電線方向上相鄰。自鎖定解除面66觀察,鎖定維持面65配置於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亦即,自鎖定維持面65觀察,鎖定解除面66配置於電線連接器方向側。鎖定解除面66連接於遠離鎖定維持面65之插頭側面50a之一側的邊緣65a。換言之,鎖定解除面66連接於鎖定維持面65之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側之邊緣65a。
插頭側面50a包括圖21中之二點鎖線所示之基準面Q。基準面Q係插頭側面50a之一部分。基準面Q係插頭側面50a中之較突出部53更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一側的部分。基準面Q係插頭側面50a中之較突出部53更靠基板離開方向側之部分。
圖22中表示了突出部53之3個剖面X、剖面Y、剖面Z。剖面X位於較剖面Y更靠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位置。剖面Y位於較剖面Z更靠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位置。剖面X、剖面Y、剖面Z均係與電線方向正交之剖面。以下,利用上述剖面X、剖面Y、剖面Z更詳細地對突出部53之形狀進行說明。
於圖23所示之剖面X中,僅出現了插頭鎖定面60中之鎖定維持面65。於圖24所示之剖面Y中,出現了插頭鎖定面60中之鎖定維持面65及鎖定解除面66該兩者。換言之,於剖而Y中,鎖定維持面65與鎖定解除面66於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相鄰。於圖25所示之剖面Z中,僅出現了插頭鎖定面60中之鎖定解除面66。於圖23所示之剖面X及圖24所示之剖面Y中,出現了側向豎立面62。另一方面,於圖25所示之剖面Z中,出現了端部傾斜面64以代替側向豎立面62。
如圖23所示,將基準面Q與鎖定維持面65之間之角度設為鎖定維持角度θ1。如圖24及圖25所示,將基準面Q與鎖定解除面66之間之角度設為鎖定解除角度θ2。於本實施形態中,鎖定維持角度θ1小於鎖定解除角度θ2。具體而言,鎖定維持角度θ1為90度以下。鎖定維持角度θ1較佳為70度~90度。鎖定維持角度θ1更佳為80度~85度。於本實施形態中,鎖定維持角度θ1為85度。又,鎖定解除角度θ2大於90度。鎖定解除角度θ2較佳為95度~165度。鎖定解除角度θ2更佳為120度~
150度。於本實施形態中,鎖定解除角度θ2為135度。
上述第2實施形態具有以下特點。
(11)於突出部53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鎖定解除面66,其以隨著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而遠離固定部31之方式傾斜,即,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傾斜。根據以上構成,可實現如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即便電線6朝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抬起,該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亦可無問題地維持鎖定狀態,並且能夠有意地解除鎖定狀態。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突出部53包括鎖定解除面66與端部傾斜面64該兩者。然而,取而代之,亦可如上述第1實施形態般僅包括端部傾斜面64,相反地,亦可僅包括鎖定解除面66。
(第3實施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26,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處,主要對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且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又,原則上,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相對應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
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插頭鎖定面60之鎖定解除面66由平面構成,但取而代之,亦可如圖26所示,將鎖定解除面66設為彎曲面,該彎曲面以隨著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而遠離固定部31之方式傾斜,即,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傾斜。於圖26中,以影線表示了
突出部53之剖面形狀。即便於該情形時,亦可實現如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即便電線6朝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抬起,該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亦可無問題地維持鎖定狀態,並且能夠有意地解除鎖定狀態。
再者,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省略了端部傾斜面64。然而,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突出部53亦可包括端部傾斜面64。
(第4實施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27及圖28,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處,主要對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且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又,原則上,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相對應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
於本實施形態中,突出部53不包括圖16所示之端部傾斜面64。取而代之,如圖27所示,於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鎖定樑37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彎曲面80,其以隨著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而靠近插頭外殼5之方式傾斜。彎曲面80係以與插座鎖定面38及插頭相向面39相連之方式形成。又,代替圖9所示之平面狀之嵌合引導表面40,如圖27所示,於鎖定樑37上形成有彎曲狀之嵌合引導表面81。例如藉由R面加工而形成彎曲面80及嵌合引導表面81即可。
上述第4實施形態具有以下特點。
(12)於固定部31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彎曲面80,其以隨著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而靠近插頭外殼5之方式傾斜。根據以上構成,可實現如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即便電線6朝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抬起,該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亦可無問題地維持鎖定狀態,並且能夠有意地解除鎖定狀態。
(第5實施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29,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之第5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處,主要對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且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又,原則上,對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相對應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
亦可採用平面82代替第4實施形態之彎曲面80。
上述第5實施形態具有以下特點。
(12)於固定部31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平面82,其以隨著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而靠近插頭外殼5之方式傾斜。根據以上構成,可實現如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即便電線6朝遠離電路基板10之連接器安裝面10a之方向抬起,該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亦可無問題地維持鎖定狀態,並且能夠有意地解除鎖定狀態。
(第6實施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30及圖31,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
之第6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處,主要對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且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又,原則上,對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相對應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
如圖27所示,於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藉由R面加工而形成彎曲面80及嵌合引導表面81。然而,取而代之,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0及圖31所示,將金屬板彎折為彎曲狀,藉此,形成彎曲面80及嵌合引導表面81。
(第7實施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33~圖36,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之第7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處,主要對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且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又,原則上,對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相對應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
圖33中表示了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嵌合狀態。圖34係圖33之W部放大圖。
如圖34所示,插座連接器3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呈懸臂狀地受到支持。因此,相當於固定部31之根基之固定部31之連結部32側的端部31a幾乎無法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發生彈性位移。假設當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時,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之插頭外殼本體50與插座連接器3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連結部32側的端部31a接觸,則如上所述,由於端部31a幾乎無法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發生彈
性位移,故而會明顯地妨礙插頭連接器2朝插座連接器3嵌合。
因此,於上述第2實施形態中,為了預先防止如上所述之問題,在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嵌合狀態下,於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之插頭外殼本體50之插頭側面50a與插座連接器3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間保留有間隙L。
然而,由於存在上述間隙L,在圖34所示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嵌合狀態下,允許插座連接器3內之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移動。而且,若於插座連接器3內,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移動,則圖9所示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插座鎖定面38與圖21所示之突出部53之插頭鎖定面60之鎖定維持面65在連接器高度方向上之對向關係減弱,結果,存在如下問題,即,插頭連接器2容易自插座連接器3脫落。
因此,如圖35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在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之插頭外殼本體50之插頭側面50a上,設置有朝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側伸出之伸出部90。亦即,伸出部90係自插頭外殼本體50之插頭側面50a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而形成。而且,於圖36所示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嵌合狀態下,伸出部90與固定部31之能夠發生彈性位移之部分接觸。根據以上構成,於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嵌合狀態下,插座連接器3
內之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上之移動,會因插座連接器3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的朝向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之彈性力N而受到抑制。結果,圖9所示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插座鎖定面38、與圖21所示之突出部53之插頭鎖定面60之鎖定維持面65在連接器高度方向上之對向關係得以維持,插頭連接器2不易自插座連接器3脫落。
具體而言,如圖35所示,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除了包括插頭外殼本體50、解除用突起51、一對定位突起52、以及一對突出部53之外,亦包括一對伸出部90。伸出部90係自插頭側面50a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而形成。伸出部90形成於儘量遠離定位突起52之位置。伸出部90包括朝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之伸出面90a。伸出面90a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於插頭外殼本體50之插頭側面50a上形成有伸出部90,因此,可將伸出部90之伸出面90a視為插頭外殼本體50之插頭側面50a的一部分。突出部53設置於伸出部90。具體而言,突出部53形成於伸出部90之伸出面90a。突出部53係自伸出部90之伸出面90a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突出而形成。
而且,如圖35所示,伸出部90形成於儘量遠離定位突起52之位置,因此,如圖36所示,於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嵌合狀態下,伸出部90在連接器電線方向上遠離固定部31之端部31a。結果,於電線對基板連接器1之
嵌合狀態下,伸出部90與固定部31之能夠發生彈性位移之部分總是接觸著。另一方面,於插頭側面50a與固定部31之端部31a附近之間依然存在上述間隙L。因此,設置有伸出部90之本實施形態亦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可有效果地避免在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時,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外殼5之插頭外殼本體50與插座連接器3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連結部32側的端部31a接觸,因此,不會妨礙插頭連接器2朝插座連接器3嵌合。
再者,雖藉由與第2實施形態作比較而對上述第7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上述第7實施形態亦可適用於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實施形態。
(第8實施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37及圖38,一面對本申請案發明之第8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處,主要對本實施形態與上述第7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且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又,原則上,對與上述第7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相對應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
如圖3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伸出部90之伸出面90a包括第1伸出面90b與第2伸出面90c。第1伸出面90b連接於第2伸出面90c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亦即,第2伸出面90c連接於第1伸出面90b之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第1伸出面90b朝向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第1伸出面90b與連接器寬度方向正交。第1伸出
面90b連接於突出部53之插頭鎖定面60之鎖定維持面65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的端部。第2伸出面90c隨著朝向電線連接器方向而朝連接器寬度中央方向傾斜。
於上述構成中,如圖38所示,若使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3,則僅伸出部90之第1伸出面90b總是與固定部31接觸著,伸出部90之第2伸出面90c不與固定部31接觸。又,第1伸出面90b連接於突出部53之鎖定維持面65之連接器電線方向側之端部。因此,即便固定部31因伸出部90與固定部31接觸而欲朝連接器寬度反中央方向發生某種程度之彈性位移,亦不會對圖9所示之輔助金屬配件9之固定部31之插座鎖定面38與圖21所示之突出部53之插頭鎖定面60之鎖定維持面65在連接器高度方向上的對向關係產生影響。
再者,雖藉由與第7實施形態作比較而對上述第8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上述第8實施形態亦可適用於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實施形態。
本申請案主張以2012年7月19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特願2012-160367及2012年11月9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特願2012-247586為基礎之優先權,且將上述申請案所揭示之全部內容併入本申請案。
1‧‧‧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2‧‧‧插頭連接器
3‧‧‧插座連接器
5‧‧‧插頭外殼
6‧‧‧電線
6a‧‧‧附近部
10‧‧‧電路基板(基板)
10a‧‧‧連接器安裝面
Claims (18)
- 一種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包括:插頭連接器,其具有可安裝電線之插頭觸點、與保持上述插頭觸點之插頭外殼;以及插座連接器,其具有與上述插頭觸點相對應之插座觸點、保持上述插座觸點之插座外殼、及安裝於上述插座外殼之輔助金屬配件,且安裝於基板之連接器安裝面,作為使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之方向之嵌合方向係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藉由將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使上述插頭觸點與上述插座觸點接觸,於上述電線對基板連接器中,上述輔助金屬配件包括:被保持部,其被保持於上述插座外殼;固定部,其藉由卡合於上述插頭外殼而將上述插頭連接器固定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以及第1位移限制部,其對上述固定部之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位移進行限制。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固定部被支持於上述被保持部,並且形成為與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平行地延伸之懸臂狀。
-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固定部與上述被保持部相對向。
-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固定部構成為能夠朝靠近上述被保持部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
-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輔助金屬配件更包括第2位移限制部,該第2位移限制部對上述固定部之朝向靠近上述被保持部之方向之特定量以上的彈性位移進行限制。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輔助金屬配件包括被焊接於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腳部。
-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腳部被配置於上述第1位移限制部附近。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插頭外殼上,形成有朝上述輔助金屬配件之上述固定部側突出之突出部,於上述突出部上,形成有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插頭鎖定面,於上述固定部上形成有插座鎖定面,該插座鎖定面朝向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並且在作為上述插頭連接器已嵌合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之狀態之嵌合狀態下,與上述插頭鎖定面相對向。
-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電線係沿著與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大致平行之方向,自上述插頭連接器伸出。
-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若將自上述電線觀察上述插頭連接器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則上述突出部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係以使其突出量朝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變小之方式而形成。
-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若將自上述電線觀察上述插頭連接器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則於上述突出部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平面或彎曲面,該平面或彎曲面以隨著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而遠離上述固定部之方式傾斜。
- 如請求項9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若將自上述電線觀察上述插頭連接器時之方向設為電線連接器方向,則於上述固定部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部分形成有平面或彎曲面,該平面或彎曲面以隨著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而靠近上述插頭外殼之方式傾斜。
- 如請求項10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於上述插頭外殼上設置有解除用突起,該解除用突起用以使上述插頭連接器傾斜,使得上述電線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
-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解除用突起係自上述插頭外殼之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側之端部朝上述電線連接器方向突出而形成。
- 請求項8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於上述固定部形成有嵌合引導表面,當上述插頭連接器之上述突出部與上述固定部接觸,以使上述插頭連接器嵌合於上述插座連接器時,上述嵌合引導表面使上述固定部朝遠離上述插頭連接器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
- 如請求項15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上述嵌合引導表面為平面或彎曲面。
-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中一對上述輔助金屬配件設置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之兩側。
- 一種電線對基板連接器,其包括:插頭連接器,其具有可安裝電線之插頭觸點、與保持上述插頭觸點之插頭外殼;以及插座連接器,其具有與上述插頭觸點相對應之插座觸點、保持上述插座觸點之插座外殼、及安裝於上述插座外殼之輔助金屬配件,且安裝於基板之連接器安裝面,作為使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之方向之嵌合方向係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 藉由將上述插頭連接器朝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使上述插頭觸點與上述插座觸點接觸,於上述電線對基板連接器中,上述輔助金屬配件包括:被保持部,其被保持於上述插座外殼;固定部,其藉由卡合於上述插頭外殼而將上述插頭連接器固定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以及第1位移限制部,其對上述固定部之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位移進行限制,上述固定部被支持於上述被保持部,並且形成為與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平行地延伸之懸臂狀,上述固定部構成為能夠朝靠近上述被保持部之方向發生彈性位移,於上述插頭外殼上,形成有朝上述輔助金屬配件之上述固定部側突出之突出部,於上述突出部上,形成有朝向遠離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的插頭鎖定面,於上述固定部上形成有插座鎖定面,該插座鎖定面朝向靠近上述基板之上述連接器安裝面之方向,並且在作為上述插頭連接器已嵌合於上述插座連接器之狀態之嵌合狀態下,與上述插頭鎖定面相對向,於作為上述插頭外殼之側面之插頭側面上,設置有朝上述輔助金屬配件之上述固定部側伸出之伸出部, 於上述嵌合狀態下,上述伸出部與上述固定部之能夠發生彈性位移之部分接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0367 | 2012-07-19 | ||
JP2012247586A JP6058355B2 (ja) | 2012-07-19 | 2012-11-09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5952A true TW201405952A (zh) | 2014-02-01 |
TWI475756B TWI475756B (zh) | 2015-03-01 |
Family
ID=49948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21466A TWI475756B (zh) | 2012-07-19 | 2013-06-18 |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48677B2 (zh) |
EP (1) | EP2876743B1 (zh) |
JP (1) | JP6058355B2 (zh) |
KR (1) | KR101701180B1 (zh) |
CN (1) | CN104364975B (zh) |
TW (1) | TWI475756B (zh) |
WO (1) | WO201401364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8031B (zh) * | 2016-01-22 | 2019-11-21 |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電纜連接器與安裝連接器之連接器裝置、及使用於該連接器裝置的連接器 |
TWI728724B (zh) * | 2020-02-24 | 2021-05-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浮動連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11910B (zh) * | 2014-02-07 | 2018-03-09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6342190B2 (ja) * | 2014-03-24 | 2018-06-13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DE102016206922A1 (de) * | 2015-05-08 | 2016-11-10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Touchscreen |
JP6598734B2 (ja) * | 2016-06-02 | 2019-10-30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942074B2 (ja) | 2018-03-05 | 2021-09-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CN109088197B (zh) * | 2018-07-27 | 2022-06-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系统 |
CN111755904B (zh) * | 2019-03-26 | 2024-08-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 |
TWM601912U (zh) * | 2019-03-26 | 2020-09-21 |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連接器 |
CN210326329U (zh) | 2019-06-21 | 2020-04-14 | 重庆市鸿腾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US11374358B2 (en) | 2019-07-01 | 2022-06-28 |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 Wire to board connector with low height |
TWM594289U (zh) * | 2019-09-10 | 2020-04-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CN113451808B (zh) * | 2020-03-26 | 2024-01-30 |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 电连接装置及端子 |
CN111555067B (zh) * | 2020-04-15 | 2022-03-04 |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AU2021221638A1 (en) * | 2021-08-25 | 2023-03-16 | Redarc Technologies Pty Ltd | Dual-direction terminal blo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08659B1 (en) * | 2002-03-01 | 2003-01-21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Electrical socket having a backup means |
JP2004178823A (ja) * | 2002-11-22 | 2004-06-24 | Jst Mfg Co Ltd | ラッチアーム付き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接続されるプラグコネクタ |
JP2004288494A (ja) * | 2003-03-24 | 2004-10-14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コネクタ |
JP4007975B2 (ja) * | 2004-06-21 | 2007-11-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425732B2 (ja) * | 2004-07-21 | 2010-03-0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基板実装型コネクタ |
JP2006054102A (ja) * | 2004-08-11 | 2006-02-23 | Jst Mfg Co Ltd | 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保持部材 |
JP4889243B2 (ja) * | 2005-06-09 | 2012-03-0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コネクタ装置 |
JP4959505B2 (ja) * | 2007-10-24 | 2012-06-27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掛け止め金具付き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掛け止め金具付き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
JP4565027B2 (ja) * | 2008-07-24 | 2010-10-20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
JP4972174B2 (ja) * | 2009-04-16 | 2012-07-11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385022B2 (ja) * | 2009-06-16 | 2014-01-08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
CN102237612B (zh) * | 2010-03-31 | 2014-12-03 |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JP5005822B2 (ja) * | 2010-03-31 | 2012-08-2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5498883B2 (ja) * | 2010-04-27 | 2014-05-2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2003874A (ja) * | 2010-06-15 | 2012-01-05 | Fujitsu Ltd | 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
WO2013145527A1 (ja) * | 2012-03-27 | 2013-10-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
TWI489697B (zh) * | 2013-08-09 | 2015-06-21 | Wistron Corp | 線對板連接器組合及其板端連接器 |
-
2012
- 2012-11-09 JP JP2012247586A patent/JP605835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29 WO PCT/JP2013/002185 patent/WO201401364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3-29 KR KR1020147035235A patent/KR10170118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9 US US14/413,630 patent/US974867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29 CN CN201380031728.4A patent/CN104364975B/zh active Active
- 2013-03-29 EP EP13819357.8A patent/EP287674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6-18 TW TW102121466A patent/TWI475756B/zh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8031B (zh) * | 2016-01-22 | 2019-11-21 |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電纜連接器與安裝連接器之連接器裝置、及使用於該連接器裝置的連接器 |
TWI728724B (zh) * | 2020-02-24 | 2021-05-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浮動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701180B1 (ko) | 2017-02-01 |
JP6058355B2 (ja) | 2017-01-11 |
US9748677B2 (en) | 2017-08-29 |
TWI475756B (zh) | 2015-03-01 |
EP2876743A4 (en) | 2016-02-17 |
WO2014013642A1 (ja) | 2014-01-23 |
EP2876743A1 (en) | 2015-05-27 |
CN104364975A (zh) | 2015-02-18 |
CN104364975B (zh) | 2016-08-24 |
US20150207244A1 (en) | 2015-07-23 |
EP2876743B1 (en) | 2018-07-04 |
KR20150009993A (ko) | 2015-01-27 |
JP2014038822A (ja) | 2014-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75756B (zh) |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 |
TWI569519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 |
US935009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457469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6051242B2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US8974244B2 (en) | Connector | |
TW201535879A (zh) | 連接器 | |
US7462070B2 (en) | Connector having lock mechanism | |
JP568806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KR20120020033A (ko) | 커넥터 | |
TW202131570A (zh) | 扁平型導體用電連接器 | |
JP2002175845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5444285B2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11228269A (ja)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
KR101898944B1 (ko) | 와이어 투 와이어 커넥터 어셈블리 | |
TWI837329B (zh) | 電連接器組裝體 | |
JP2019114355A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JP2018137211A (ja) | 機能強化された端子保持ビーム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 |
JP2022107105A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 |
WO2015072153A1 (ja) | 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装置 | |
TW201943154A (zh) | 具有端子按壓構造的連接器裝置 | |
TWI616037B (zh) | 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JP4338084B2 (ja) | ロックアーム付電気コネクタ | |
JP3345372B2 (ja) |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 |
JP7396841B2 (ja) | コネクタ用雌側端子片及び端子片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