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7612B -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7612B
CN102237612B CN201110081916.0A CN201110081916A CN102237612B CN 102237612 B CN102237612 B CN 102237612B CN 201110081916 A CN201110081916 A CN 201110081916A CN 102237612 B CN102237612 B CN 1022376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ticking department
metalwork
mentioned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19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7612A (zh
Inventor
后藤雅之
绿川和弥
细田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346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0582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37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7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7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锁定金属件(30)具有:被保持部(31),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一端侧且保持于壳体;锁定部(32),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另一端侧且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能够与上述被锁定部卡定;挠性的连结部(33),其以将该被保持部(31)和该锁定部(32)连结起来的方式弯曲,该连结部(33)具有在与连接器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地设置的第一臂部(33A)和第二臂部(33B),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锁定部(31)受到被锁定部的推压,与该锁定部(32)相连的第一臂部(33A)在与上述连接器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向靠近第二臂部(33B)的方向弹性位移,从而能够将锁定部(32)与被锁定部卡定。

Description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连接器中,为了避免配套连接器的无意脱落而对连接器设置锁定功能。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技术:在以与电路基板垂直的方向为嵌合方向的凸型侧连接器和凹型侧连接器中,凸型侧连接器具有凸型侧加强金属件且凹型侧连接器具有凹型侧加强金属件,通过该凸型侧加强金属件与凹型侧加强金属件在上述嵌合方向卡合来避免连接器彼此的无意脱落。
上述凸型侧加强金属件通过维持平坦面并冲裁金属板而制成,并被设置在凸型侧连接器的长边方向、即端子排列方向上的该凸型侧连接器的两端部。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凸型侧加强金属件在凸型侧连接器的短边方向、即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有在上述嵌合方向延伸的锁定延伸部分,在该锁定延伸部分的延伸方向上的下端形成有以在上述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彼此远离的方式突出的钩挂部。
另一方面,上述凹型侧加强金属件通过冲裁金属板使金属板在板厚方向弯曲而制成,并且与上述凸型侧连接器的凸型侧加强金属件对应地设置在端子排列方向上的两端部。如专利文献1的图4所示,该凹型侧加强金属件在连接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与上述凸型侧加强金属件的钩挂部卡定的挠性性且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该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具有从基部开始在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作为弹性臂部的上臂部、与该上臂部平行地延伸的下臂部、以及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将该上臂部与下臂部连结起来的连结部。
连接器彼此被嵌合时,由于凸型侧加强金属件的钩挂部与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的上臂部抵接,该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的上臂部向连接器宽度方向外方弹性位移,若该钩挂部在上臂部的位置通过,则该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从弹性位移状态被释放而恢复自由状态。其结果,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凸型侧加强金属件的钩挂部位于凹型侧加强金属件的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的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在上下方向卡定于该上臂部的下缘,从而防止连接器彼此的无意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00371
就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而言,为了维持锁定功能,要求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的插拔,也需要在连接器嵌合中途弹性位移后的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的上臂部与连接器嵌合后成为自由状态时,使该上臂部可靠地返回能够与上述钩挂部卡定的原位置。为此优选,较长地形成上臂部,即使以较小的力也能够容易地使该上臂部挠曲,从而确保弹性位移被解除时使该上臂部返回原位置的复原力。
另一方面,如该专利文献1所述,在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连接器中,为了确保电路基板上、或者收纳该电路基板的电气设备内部的设计自由度,对在上臂部的长边方向(专利文献1中为端子排列方向)使连接器小型化方面的要求也较高。
就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而言,由于存在使连接器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小型化的要求,因而难以使侧面大致C字状弹性部的上臂部的长度足够大。若该上臂部的长度不足,则为了使该上臂部与钩挂部卡定而使该上臂部充分地弹性位移,将需要较大的力。因此,对于该上臂部而言,会由于承受较大的力而反复弹性位移,容易出现复原力减弱的、所谓的“松弛(へたり)”现象。该“松弛”的结果,连接器嵌合完成时已弹性位移的上臂部不会返回到能够与钩挂部卡定的位置,可能会导致连接器的锁定功能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避免连接器大型化并且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的插拔也能够可靠地确保连接器彼此的锁定功能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第一发明>
根据第一发明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是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具备:嵌合配套连接器的壳体;排列保持于该壳体的多个端子;锁定金属件,其保持于该壳体,并且用于与配套连接器的被锁定部进行卡定而阻止该配套连接器的脱落。
就第一发明而言,在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上述锁定金属件具有:被保持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一端侧且保持于壳体;锁定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另一端侧且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能够与上述被锁定部卡定;挠性的连结部,其以将该被保持部和该锁定部连结起来的方式弯曲,该连结部具有在与连接器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地设置的多个臂部,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锁定部受到被锁定部的推压,与该锁定部相连的臂部在与上述连接器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向靠近其他臂部的方向弹性位移,从而能够将锁定部与被锁定部卡定。
在第一发明中,在连结部设有多个臂部,因而该连结部的全长增大了多个臂部的长度的量。因此,连结部容易因很小的力而挠曲,因而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的嵌合,连结部的复原力也难以降低。其结果,连接器嵌合完成时,锁定部可靠地返回能够与被锁定部卡定的位置。此外,连结部通过弯曲形成中间部而形成多个臂部,因而能够在一个臂部的长度范围内形成。因此,锁定金属件乃至连接器在该臂部的长度方向不会大型化。
<第二发明>
第二发明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与第一发明同样,也是配置于电路基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具备:嵌合配套连接器的壳体;排列保持在该壳体的多个端子;锁定金属件,其保持于该壳体,并且用于与配套连接器的被锁定部卡定而阻止该配套连接器的脱落。
就第二发明而言,在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上述锁定金属件具有:被保持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一端侧且保持于壳体;锁定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另一端侧且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能够与上述被锁定部卡定;挠性的连结部,其以将该被保持部和该锁定部连接起来的方式弯曲,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锁定部受到被锁定部的推压,上述连结部弹性位移,从而该锁定部向受到该被锁定部的推压的方向移动而能够将锁定部与被锁定部卡定。
第二发明中,弯曲形成挠性的连结部,因而连续地具有彼此在不同方向延伸的多个部分。该连结部中,即使上述多个部分当中的一个方向的部分较短,也能够通过增长其他方向的部分来确保该连结部的挠性部分的全长(弹性长度)。因此,在第二发明中,与现有的弹性臂部在一个方向延伸的情形相比,能够避免连接器在上述一个方向上大型化而将连结部形成得比上述弹性臂部长。
由此,能够不增大任意一个方向的尺寸而较长地形成上述连结部整体,因而该连结部容易因很小的力挠曲,与第一发明同样,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的嵌合,连结部的复原力也难以降低。其结果,连接器嵌合完成时,锁定部可靠地返回能够与被锁定部卡定的位置。此外,由于弯曲形成连结部,因而如上所述锁定金属件乃至连接器不会大型化。
在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优选壳体或被保持部具有能够限制锁定部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位移的限制部。由此,通过在壳体或被保持部上设置限制部,在锁定部与被锁定部卡定的状态下,即使无意的过大外力沿配套连接器的拔出方向作用于该配套连接器,该拔出方向上的锁定部的位移也会被上述限制部限制。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配套连接器的不恰当的脱落。
在第一发明和第二发明中,优选锁定金属件设有用于解除锁定部与被锁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解除操作部。由此,通过在锁定金属件上设置解除操作部,能够仅在需要时有意识地对该解除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解除锁定部与被锁定部的卡定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拔出配套连接器。
如上所述,第一发明中,由于在锁定金属件的连结部上设置有多个臂部,因而能够使该连结部的全长增加多个臂部的长度量,从而容易地使该连结部变形。因此,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的嵌合,连结部的复原力也难易降低,连接器嵌合完成时,能够使锁定部可靠地返回能够与被锁定部卡定的位置,能够良好地维持锁定功能。此外,由于连结部弯曲形成、并且在一个臂部的长度范围内形成,因而能够避免连接器在该臂部的长度方向上大型化。
此外,第二发明中,连结部弯曲形成,因而能够不增大任意一个方向的尺寸而确保该连结部的弹性长度较大。因此,根据第二发明,连结部能容易因很小的力而挠曲,该连结部的复原力难易降低,连接器嵌合完成时,能够使锁定部可靠地返回能够与被锁定部卡定的位置。此外,由于弯曲形成连结部,因而能够避免锁定金属件乃至连接器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配套连接器整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2的锁定金属件与图3的配套连接器的被锁定金属件的卡定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以双点划线表示进行了解除操作后的状态。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
图8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
图9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
图10是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
图12是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整体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连接器;1’...连接器;2...配套连接器;10...壳体;17A...限制突部(限制部);20...端子;30...锁定金属件;31...被保持部;32...锁定部;33...连结部;33A...第一臂部;33B...第二臂部;34...解除操作部;60...被锁定金属件;62...被锁定部;130...锁定金属件;131...被保持部;131A-1...限制部;132...锁定部;133...连结部;133A...第一臂部;133B...第二臂部;230...锁定金属件;231...被保持部;232...锁定部;233...连结部;233A...第一臂部;233B...第二臂部;234...解除操作部;330...锁定金属件;331...被保持部;332...锁定部;333...连结部;333A...第一臂部;333B...第二臂部;430...锁定金属件;431...被保持部;432...锁定部;433...连结部;434...解除操作部;530...锁定金属件;531...被保持部;532...锁定部;533...连结部;534...解除操作部;630...锁定金属件;631...被保持部;632...锁定部;633...连结部;634...解除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1(以下简称为“连接器1”)整体的立体图。该连接器1是配置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上的电连接器,并且具有:电绝缘材料制、例如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该壳体10供后述的配套连接器2从上方嵌合;多个端子20,该多个端子20被排列保持于该壳体10;多个锁定金属件30,该多个锁定金属件30被保持于壳体10并且与后述的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卡定。
壳体10呈大致长方体外形,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承接凹部11,在该承接凹部11从上方承接后述的配套连接器2。上述承接凹部11由周壁包围形成,其中,该周壁包括: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即壳体10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部12;以及沿着与该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短边方向延伸,并将该两个侧壁部12的端部彼此连结起来的两个端壁部13,在该承接凹部11的中央部以岛状形成有中央壁部14,该中央壁部14从底壁部向上方突出并且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延伸。因此,承接凹部11从上方看时呈包围着中央壁部14的环状。
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在上述壳体10,在该壳体10的端子排列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形成有用于保持端子20的多个端子保持槽15。该端子保持槽15在两侧壁部12的外表面、上表面、内表面、底壁部的上表面、以及与侧壁部12对置的中央壁部14的外表面延伸地形成。该端子保持槽15以比板状地制成的后述端子20的板厚稍大的宽度尺寸形成,在端子排列方向看时相对于中央壁部14左右对称。
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在壳体10的侧壁部12的外表面且在端子排列方向两端部、即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将端子排列范围夹在中间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保持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该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在上述侧壁部12的外表面遍布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地形成,后述锁定金属件30的被保持部31从下方被压入该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中。
另一方面,在端子排列方向两端部中的上述侧壁部12的内表面,内侧凹部17在该内表面遍布上下方向整个区域地形成,该内侧凹部17用于收纳后述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2。在该内侧凹部17的上部的端子排列方向两端部形成有以彼此靠近的方式突出的限制突部17A,如后所述,该限制突部17A限制上述锁定部32向上方移动。此外,在内侧凹部17的比该限制突部17A靠下方的部位如后所述,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斜面17B,该斜面17B在锁定解除动作进行时向远离承接凹部11的方向引导上述锁定部32(参照图5)。
此外,在端子排列方向两端部处的上述侧壁部12的底面部,被切掉后述锁定金属件30的连结部33的宽度尺寸(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量,并且形成为用于能弹性位移地收纳该连结部33的下侧凹部18。
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端子20呈两列,并且沿着壳体10的长边方向排列而保持于该壳体10。该端子20通过维持平坦面将金属板S冲裁成S字形状而制成。该端子20在呈横S字状的姿势下,在端子排列方向看时相对于中央壁部14对称并且被保持在端子保持槽15内。
端子20中被收纳在承接凹部11内的部分,沿着承接凹部11的凹部内表面配置并且呈朝向该承接凹部11的开口侧、即上方开放的U字状。在该U字状部分的两个臂部当中的位于中央壁部14侧的臂部的上端部、即端子20的一端,形成有向承接凹部11突出的接触部21。此外,在上述两个臂部当中的位于侧壁部12侧的臂部的上端部,形成有向承接凹部11突出的卡定突部22。
端子20的另一端形成为连接部23,该连接部23从侧壁部12的沿着外表面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的下部向连接器外方、即远离中央壁部14的方向延伸。该连接部23构成为:在连接器1配置在电路基板(未图示)上时,该连接部23的下表面与该电路基板上的对应电路部焊接连接。
图2是表示锁定金属件30整体的立体图。该锁定金属件30通过在冲裁金属板的同时使金属板弯曲而制成,具有:被保持部31,其形成于锁定金属件30的一端侧且被壳体10保持;锁定部32,其形成于锁定金属件30的另一端侧且用于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卡定;挠性的连结部33,其将该被保持部31和该锁定部32连结起来。
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上述被保持部31呈与壳体10的侧壁部12的壁面平行的板状,通过该被保持部31的宽度方向两端面被压入保持在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内。该被保持部31也可以通过其下缘部与电路基板焊接连接。通过该焊接连接能够提高连接器1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固定强度。
上述锁定部32呈与上述被保持部31平行的板状,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状的孔部32A,该孔部32A在板厚方向贯通该锁定部32。形成该孔部32A的缘部当中的位于上缘的部分,形成为锁定缘部32A-1,该锁定缘部32A-1能够在上下方向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卡定(同样参照图4)。
如在图2中所看到的,上述锁定部32的上部的两端部被切成缺口,从而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上述锁定部32的上部形成为肩部32B,该肩部32B位于壳体10的内侧凹部17的限制突部17A的下方。如后所述,当锁定部32向配套连接器2的拔出方向、即上方移动时,该锁定部32的肩部32B与上述限制突部17A的下面抵接,从而限制该锁定部32的过度移动。
在上述锁定部32的上部的中间部、即位于两个上述肩部32B之间的部分的上缘,如在图2中所看到的,形成有锥状的引导面32C,该引导面32C随着朝向上端缘而减小板厚。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该引导面32C在被收纳在壳体10的内侧凹部17内的状态下向上方露出,当嵌合配套连接器2时,该引导面32C作为以使该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比上述锁定部32更靠近承接凹部11的方式进行引导的面发挥作用。此外,在锁定部32的侧缘部(图2中的右缘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地形成斜面32D,该斜面32D以与壳体10的内侧凹部17的斜面17B对应的角度倾斜(同样参照图5)。
在锁定部32被收纳于壳体10的内侧凹部17内的状态下,在该锁定部32的板面和内侧凹部17的与该板面对置的内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内允许锁定部32在板厚方向上的弹性位移。此外,在上述锁定部32的斜面32D与壳体10的斜面17B之间,也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形成有稍许间隙(参照图5)。
如图2所示,连结部33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面(假想面)内延伸,将被保持部31的右端的下部与锁定部32的左端的下部连接起来。在该连结部33中,与被保持部31的右缘部连结的连结部分弯曲成向左方折返,并且该连结部33的中间部分弯曲成向右方折返。因此,该连结部33具有在端子排列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直状的臂部,即与锁定部32的左缘部相连的第一臂部33A和与被保持部31的右缘部相连的第二臂部33B。在该锁定金属件30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第一臂部33A与第二臂部33B分离并且位于比该第二臂部33B靠近承接凹部11的一侧。该第一臂部33A和第二臂部33B在上述假想面内能够在两臂部的对置方向弹性变形。
此外,对于上述连结部33,其被折返的中间部分、即将第一臂部33A与第二臂部33B连结起来的部分,在靠近第一臂部33A的位置形成承受后述的锁定解除操作的解除操作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1中所看到的,向壳体10的外部延伸,从而易于解除操作。解除操作部只要能通过工具等操作即可,并非必须向壳体外延伸。例如,解除操作部也可以被设置成在与壳体10的壁面大致相同位置露出而不是从该壳体10延伸出来的状态,能够通过工具进行操作。
在向该壳体安装用于加强与电路基板的钎焊连接的加强金属件(未图示)的情况下,可以将锁定金属件与该加强金属件形成为一体。此外,在向壳体安装保护板(未图示)的情况下,可以将该锁定金属件与该保护板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将该锁定金属件与该保护板分开形成而使锁定金属件与该保护板接触。
图3是表示嵌合于图1的连接器1的配套连接器2整体的立体图,以将连接器嵌合时的姿势上下颠倒后的状态表示该配套连接器2。即图3中上方为嵌合方向前方。
上述配套连接器2也与连接器1同样,是安装于电路基板(未图示)上的连接器,如图3所示,该配套连接器2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40,该壳体40呈大致长方体外形;金属制的多个端子50,该端子50排列保持于该壳体40;多个被锁定金属件60,它们被保持于壳体40并且与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卡定。以下,为了与连接器1的端子20区别开而将端子50称为“配套端子50”。
壳体40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承接凹部41,在该承接凹部41承接连接器1的岛状的中央壁部14。该承接凹部41由两个侧壁部42和两个端壁部43所构成的周壁包围而成,其中,两个侧壁部42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即壳体40的长边方向延伸,两个端壁部43沿着与该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且将两个侧壁部42的端部彼此连结起来。
该壳体40的周壁的外周面呈与连接器1的承接凹部11的内周面配合的形状。连接器嵌合时,该周壁以该连接器1与配套连接器2对应的姿势嵌入于上述承接凹部11内。
如在图3中所看到的,在上述壳体40的侧壁部42形成有多个用于保持配套端子50的端子保持槽44,该多个端子保持槽44在该壳体40的端子排列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该端子保持槽44以遍布两侧壁部42的外面、上面、内面的方式延伸形成。该端子保持槽44以比配套端子50的宽度尺寸稍大的宽度尺寸形成,并且相对于端子排列方向对称。
如在图3中所看到的,在壳体40的端壁部43形成有用于保持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金属件保持槽45。该被锁定金属件保持槽45呈沿着与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狭缝状,被锁定金属件60从图3中的上方被压入该被锁定金属件保持槽45。
配套端子50通过使带状的金属板在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并且该配套端子50从图3的上方被压入并安装于壳体40的端子保持槽44。该配套端子50具有:嵌入部51,其沿着侧壁部42的外面、上面和内面呈反U字状延伸;连接部52,其从嵌入部51的两个臂部当中位于侧壁部42的外面侧的臂部的下部向连接器外方、即远离承接凹部41的方向从壳体40延伸出去。
在上述嵌入部51的两个臂部中位于侧壁部42的内面侧的臂部中,向承接凹部41侧露出的面形成为与连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触部21对应的对应接触部51A。此外,在位于上述侧壁部42的外面侧的臂部的露出面形成有与上述端子20的卡定突部22对应的被卡定凹部51B。该被卡定凹部51B通过局部地减小配套端子50的板厚的冲裁加工形成。
图4是表示抽出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和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来表示两者的卡定关系的立体图。因此在该图中,被锁定金属件60成使图3所示的姿势上下颠倒后的状态。即在图4中下方为嵌合方向前方。
被锁定金属件60通过维持平坦面并冲裁金属板而形成。如在图4中所看到的,该被锁定金属件60呈大致U字形状,对于该大致U字形状的两个臂部当中位于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2侧的臂部,在与该锁定部32对置的缘部形成有从上部和下部突出的两个突部。
上述两个突部中在图4中位于上侧的突部形成为其上表面通过焊锡与电路基板固定的固定部61,位于下侧的突部形成为用于与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卡定的被锁定部62。如在图3中所看到的,在被锁定金属件60被安装于壳体40的状态下,上述固定部61和上述被锁定部62从壳体40的端壁部43朝向连接器外方、即与配套端子50的连结部52的延出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如图4所示,被锁定部62的下面(图3中的上面)形成为呈锥面的被引导面62A,该被引导面62A与锁定金属件30的引导面32C对应地倾斜,即倾斜成越是朝向图4中的下方越是远离锁定金属件30的被保持部31。
下面,对连接器1与配套连接器2的嵌合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连接器1和配套连接器2钎焊连接于各自对应的电路基板(未图示)的对应电路部而安装于该电路基板。接着,在图1的连接器1的上方,将图3的配套连接器2以其承接凹部41向下方开口的姿势(将图3的姿势上下颠倒后的姿势),将配套连接器2插入如下正规位置,即:该配套连接器2的周壁和连接器1的承接凹部11在上下方向对置、并且配套连接器2的承接凹部41和该连接器1的中央壁部14在上下方向对置的位置。
接着,使配套连接器2向下方移动而与连接器1嵌合。具体地说,使配套连接器2的周壁从上方嵌入于连接器1的承接凹部11,并且使连接器1的中央壁部14从下方嵌入于配套连接器2的承接凹部41。
当配套连接器2的周壁开始嵌入连接器1的承接凹部11时,配套连接器2的配套端子50的嵌入部51与连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触部21和卡定突部22抵接之后,一边在该接触部21和卡定突部22之间将两者推开一边进入承接凹部11内。此外,几乎在上述配套连接器2的周壁开始嵌入的同时,连接器1的中央壁部14开始嵌入该配套连接器2的承接凹部41。
若配套连接器2继续嵌入,则连接器1的端子20的接触部21与配套端子50的对应接触部51A弹性接触,并且端子20的卡定突部22突出到配套端子50的被卡定凹部51B内,成为与该被卡定凹部51B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下方向)能够卡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几乎在上述配套端子50的嵌入部51与端子20的接触部21和卡定突部22抵接的同时,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引导面62A与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引导面32C抵接。
若配套连接器2继续嵌入,则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2,在位于孔部32A的上方的部分,由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在锁定部32的板厚方向被朝向第二臂部33B侧、即远离承接凹部11的方向推压。其结果,在第一臂部33A与第二臂部33B的对置方向上,该第一臂部33A和锁定部32朝向第二臂部33B侧弹性位移。此外,这时第二臂部33B也在上述对置方向朝向被保持部31侧稍微弹性位移。
然后,若上述配套连接器2进一步继续嵌入,上述被锁定部62到达孔部32A的位置,则上述第一臂部33A、第二臂部33B和锁定部32被从弹性位移状态解除而恢复自由状态。其结果,上述被锁定部62进入上述孔部32A内而位于锁定缘部32A-1的下方,成为与该锁定缘部32A-1能够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下方向)上卡定的状态。
通过嵌入配套连接器2直至连接器1的中央壁部14的上面与配套连接器2的承接凹部41的底面抵接为止,完成连接器1、2彼此的嵌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嵌合状态下,当在拔出配套连接器2的方向(上方)受到无意的外力时,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缘部32A-1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卡定,并且上述端子20的卡定突部22与配套端子50的被卡定凹部51B卡定,因此能防止配套连接器2的脱落。此外,并非必须具备上述端子20的卡定突部22和配套端子50的被卡定凹部51B,可以仅通过锁定金属件30和被锁定金属件60的卡定来防止配套连接器2的脱落。
此外,当上述无意的外力过大,上述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2由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向上方抬起时,由于该锁定部32自身的肩部32B与壳体10的内侧凹部17的限制突部17A抵接,因而能限制锁定部32的过度位移。因此,上述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缘部32A-1与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被维持在卡定状态,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配套连接器2的脱落。
接着,对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锁定解除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表示图4中上下方向的、锁定金属件30的孔部32A的位置处的横向剖视图。在图5中,剖视锁定金属件30和壳体10的局部而不剖视被锁定金属件60地进行显示。
首先,利用工具(未图示)向端子排列范围侧、即图5中的右方推压锁定金属件30的解除操作部34。若该解除操作部34被推压,则锁定部32的斜面32D与壳体10的斜面17B抵接,并且沿着该斜面17B向第二臂部33B侧(图5中的上方)移动。其结果,在第一臂部33A和第二臂部33B的对置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上,该第一臂部33A和锁定部32如双点划线所示地向第二臂部33B弹性位移。这时第二臂部33B几乎没有弹性位移。
若上述第一臂部33A和锁定部32弹性位移,则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缘部32A-1偏离能够与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卡定的位置。然后,维持上述状态而将配套连接器2向上方抬起,从而能够容易地拔出该配套连接器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金属件30的连结部33上设有两个臂部33A、33B,因此该连结部33的全长增大该两个臂部33A、33B的长度的量。因此,连结部33容易因很小的力而挠曲,所以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的嵌合动作,连结部33也不易产生所谓的“松弛”现象,该连结部33的复原力难以降低。其结果,在连接器嵌合完成状态下,能够使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2可靠地返回能够与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0卡定的位置,能够良好地维持锁定功能。
此外,连结部33通过弯曲形成中间部而形成有两个臂部33A、33B,因此能够在一个臂部的长度范围内形成。因此能够避免锁定金属件30乃至连接器1在上述臂部33A、33B的长度方向上的大型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臂部33A和第二臂部33B设置于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同一面(假想面)内,在上下方向设于同一位置,因此在能够在上下方向实现锁定金属件30乃至连接器1的小型化。在上下方向上的连接器尺寸形成得足够小的情况下,锁定金属件的臂部彼此可以设置在上下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金属件具有两个臂部,但是臂部的个数不局限于两个,可以在连结部的中间部增加被折返的部位的个数而设置三个以上臂部。由于臂部的个数增加连结部的全长会增长,因而能够更容易地使该连结部挠曲,结果能够更好地避免该连结部的复原力降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套连接器中设置被锁定金属件,该被锁定金属件的被锁定部与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锁定缘部卡定,但是并非必须在配套连接器中设置被锁定金属件。例如可以不在配套连接器中设置被锁定金属件而在壳体的端子排列方向两端部将被锁定部形成为从侧壁部突出的突起。这样,即使将被锁定部形成为壳体的一部分也能够通过该被锁定部与上述锁定缘部的卡定而避免配套连接器无意的脱离。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在由锁定金属件的限制部来限制锁定部位移的方面,与由壳体的限制突部限制锁定部位移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相同,因此这里以不同点、即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形式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此外,对锁定金属件标记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的符号加上“100”后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13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30在基本构成方面相同。
如在图6中所看到的,被保持部131呈板状,在其下缘部与电路基板(未图示)钎焊连接,通过该钎焊连接能够提高连接器1与该电路基板的固定强度。该被保持部131在靠上端的位置沿该被保持部131的板厚方向贯通地形成四方形状的窗部131A。后述锁定部132进入该窗部131A,形成该窗部131A的缘部当中上方的缘部,形成为用于限制该锁定部132向上方位移的限制部131A-1。保持上述被保持部131的壳体10形成有允许上述锁定部132进入上述窗部131A的空间(未图示)。此外,可以代替上述窗部131A而形成向下方开口的缺口部。
锁定部132形成为:在与连接器嵌合方向、即上下方向垂直的面(假想面)内延伸,并且呈向左方开口的U字状。如图6所述,所述U字状部分的两个臂部当中进入并位于上述窗部131A的一个壁部,进入该窗部131A,并且位于限制部131A-1的下方。此外,该锁定部132的另一个臂部的下缘形成为锁定缘部132A,该锁定缘部132A用于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在上下方向卡定。
连结部33从锁定部132的上述另一个臂部的左端向下方延伸,然后向左方延伸,在中间部被向右方折返而连结于被保持部131的左端的下部。如在图6中所看到的,该连结部133的第一臂部133A和第二臂部133B比上述锁定部132靠下方,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彼此平行地延伸。
当配套连接器2从上方嵌入于具有上述构成的锁定金属件130的连接器1时,在嵌合过程中,首先锁定部132由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推压,该锁定部132和第一臂部133A向第二臂部133B侧弹性位移,锁定部132进一步进入被保持部131的窗部131A。
若配套连接器2继续嵌入,上述被锁定部62在上述锁定部132的位置经过,则锁定部132和第一臂部133A被从弹性位移状态解除而恢复图6所示的自由状态,上述被锁定部62成为能够与锁定部132的锁定缘部132A-1卡定的状态,在连接器嵌合完成后维持该状态。
此外,当无意的外力沿拔出方向(上方)作用于配套连接器2,该锁定部132被该被锁定部62向上方抬起时,该锁定部132与上述窗部131A的限制部131A-1抵接,从而限制该锁定部132向上方位移。其结果,能够维持上述锁定缘部132A与上述被锁定部62的卡定状态,因而能够可靠地避免配套连接器不恰当的脱落。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保持部131的下缘部通过钎焊连接被固定于电路基板,因此能够确保上述窗部131A防止上述限制部131A-1位移的强度足够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通过锁定金属件130的限制部131A-1、即金属件部分限制锁定部132,因此与通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的限制突部限制锁定部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增大限制部的强度,能够更可靠地限制锁定部132。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在通过底板部连结两个锁定金属件部分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相同,因此这里以不同点、即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形式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此外,对锁定金属件标记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的符号加上“200”后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230通过冲裁金属板并使金属板在厚度方向弯曲而制成。该锁定金属件230在两端部分别设置被保持部231、锁定部232、连结部233和解除操作部234。以下,将由该保持部231、锁定部232、连结部233和解除操作部234构成的部分称为“锁定金属件部分”。
如在图7中所看到的,锁定金属件230通过后述的底板部235将两个锁定金属件部分连接起来而构成,在该底板部235延伸的方向上,该两个锁定金属件部分对称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两个锁定金属件部分当中的、在图7中位于里侧的锁定金属件部分和上述底板部235进行说明,省略位于前方侧的锁定金属件部分的说明。
如在图7中所看到的,被保持部231呈与壳体10(未图示)的侧壁部的壁面平行地延伸的板状。锁定部232呈与上述被保持部231平行的板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缺口部232A。形成该缺口部232A的缘部当中的、位于上缘的部分,形成为能够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在上下方向卡定的锁定缘部232A-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锁定部232的上部形成肩部232B和引导面232C。
如图7所示,将被保持部231的左端与锁定部232的左端的上部连结起来的连结部233,将其中间部分折返弯曲从而形成向右方开口的U字状。因此,该连结部233的第一臂部233A和第二臂部233B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彼此平行地延伸。
如在图7中所看到的,解除操作部234以从上述锁定部232与第一臂部233A的连结部分处的下缘延伸而远离锁定部232的方式在端子排列方向直状地延伸。在将锁定金属件230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解除操作部234向壳体外部延出。
如在图7中所看到的,底板部235的板面与连接器嵌合方向(上下方向)垂直且比两锁定金属件部分位于下方。此外,该底板部235的上述对置方向上的两端部被向上方弯曲,分别与各锁定金属件部分的第二臂部233B的下缘连结。
当配套连接器2从上方嵌入于具有上述构成的锁定金属件230的连接器1时,在嵌合过程中,首先锁定部232由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推压,锁定部232和第一臂部233A朝向第二臂部233B侧弹性位移。
若配套连接器2进一步继续嵌入,上述被锁定部62到达上述锁定部232的缺口部232A的位置,则锁定部232和第一臂部233A被从弹性位移状态解除而恢复图7所示的自由状态,上述被锁定部62成为能够与锁定部232的锁定缘部232A-1卡定的状态,连接器嵌合完成之后维持该状态。
此外,当需要从连接器1拔出配套连接器2时,进行如下的解除操作,即:在上述第一臂部233A和第二臂部233B的对置方向上朝向远离该第二臂部233B的方向、即一对解除操作部234的自由端彼此接近的方向推压解除操作部234。其结果,该解除操作部234以解除操作部234的基部为支点倾斜而位移,从而第一臂部233A和锁定部232在上述对置方向朝向第二臂部233B侧弹性位移,因此该锁定部232的锁定缘部232A-1和被锁定部62被从能卡定的状态解除,因而能够容易地拔出该配套连接器。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该图8中,对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标记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的符号加上“300”后的符号。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在连结部333从被保持部331的左端延出方面、以及突部332E从锁定部332的右端突出的方面,与连结部从被保持部的右端延出并且未在锁定部设置突部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基本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相同,因此这里以不同点、即连接器的锁定金属件的形式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在图8中所看到的,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金属件330的连结部333以从上下方向看时呈U字状的方式在其板厚方向弯曲而成,将被保持部331的左端的下部与锁定部332的左端的下部连结起来。该连结部333具有在端子排列方向(图8中为左右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两个直状的臂部,即与锁定部332的左端相连的第一臂部333A和与被保持部331的左端相连的第二臂部333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臂部333B从被保持部331的左端延长,因而无需如图2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0那样以在被保持部31的右端与第二臂部33B的连结位置向左方折返的方式将整体弯曲成大致S字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臂部333A和第二臂部333B的对置方向上的锁定金属件330的尺寸,能够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0小上述连结位置上的一个弯曲部的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8中所看到的,锁定金属件330的突部332E从锁定部332的右端的下部向右方突出。该突部332E的上面与肩部332B同样地具有在锁定部332向上方位移时作为被形成于壳体10(未图示)的对应部分限制的被限制面的作用。具体地说,上述壳体10在收纳锁定部332的内侧凹部17形成有与上述突部332E对应地设置的限制凹部,该限制凹部的作为限制面的上侧内壁面与上述突部332E的作为被限制面的上面能够抵接。由此,锁定部332除了具有上述肩部332B之外还具有上述突部332E,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锁定部332向上方的位移。
当配套连接器2从上方嵌入于具有上述构成的锁定金属件330的连接器1时,在嵌合过程中,首先锁定部332由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推压,锁定部332和第一臂部333A向第二臂部333B侧弹性位移。
若配套连接器2继续进一步嵌入,上述被锁定部62到达上述锁定部332的缺口部332A的位置,则锁定部332和第一臂部333A从弹性位移状态被解除而恢复图8所示的自由状态,上述被锁定部62成为能够与锁定部332的锁定缘部332A-1卡定的状态,在连接器嵌合完成后维持该状态。
<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该图9中,对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标记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的符号加上“100”后的符号。如在图9中所看到的,本实施方式在连结部433在与被保持部431的左端的连结位置弯曲的方面,与连结部433在被保持部431的左端与连结部433的中间部的弯曲位置之间夹入沿左右方向笔直地延伸的第二臂部的第四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基本构成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相同,因此这里以和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即以连结部为中心对锁定金属件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430,在与被保持部431的左端的连结位置弯曲形成连结部433,并且呈省略了图8示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30的第二臂部333B的形状。被保持部431和锁定部432的形状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331和锁定部332的形状完全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锁定部432受到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的推压,上述连结部433弹性位移,从而锁定部432向上述被保持部431侧位移。
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433通过弯曲而形成,具有彼此沿着不同方向、即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图9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433A、沿着与该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部分433C。该连结部433中,即使缩短该两个部分433A、433C当中的一个,也能通过较长地形成另一个而确保该连结部433的挠性部分的全长(弹性长度)足够大。
因此,即使将上述两个部分433A、433C之一的部分433A形成得比现有的仅在一个方向延伸的弹性臂部短,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433具有另一个部分433C,因而也能够确保该连结部433的弹性长度足够大。此外,能够使连接器缩小使上述一个部分433A比现有的上述弹性臂部形成得短的量。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使上述连结部433形成为具有足够的弹性长度,因而即使以小的力也能够容易地使该连结部433挠曲,即使反复进行连接器嵌合,也不易使连结部433产生“松弛”现象,该连结部433的复原力不易降低。其结果,在连接器嵌合完成时,锁定部430可靠地返回能够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部卡定的位置。此外,通过弯曲形成连结部433,能够避免锁定金属件430乃至连接器1大型化。
<第六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该图10中,对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标记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的符号加上“200”后的符号。如在图10中所看到的,本实施方式在连结部533在与锁定部532的左端的连结位置弯曲的方面,与连结部533在锁定部532的左端与连结部533的中间部的弯曲位置之间夹入沿左右方向笔直地延伸的第一臂部的第四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基本构成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相同,因此这里以和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即以连结部为中心对锁定金属件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530,在与锁定部532的左端的连结位置弯曲形成连结部533,并且呈省略了第四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30的第一臂部333A的形状。被保持部531和锁定部532的形状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被保持部331和锁定部332的形状完全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的前后过程中,锁定部532受到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的推压,上述连结部533弹性位移,从而锁定部532向上述被保持部531侧位移。
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533具有彼此沿着不同方向、即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图10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533A、沿着与该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部分533C,在该方面与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根据该连结部533,即使缩短该两个部分533B、533C当中之一的部分533B,也能通过较长得形成另一个部分533C而不使锁定金属件530乃至连接器1大型化,能够确保该连结部533的弹性长度足够大。其结果,连结部533的复原力难以降低,连接器嵌合完成时,能够使锁定部530可靠地返回能够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部62卡定的位置。
<第七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整体的立体图。该图11中,对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标记对第六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的符号加上“100”后的符号。如在图11中所看到的,本实施方式在连结部633在被保持部631和锁定部632各自的连结位置弯曲的方面、以及由锁定金属件630限制锁定部632向上方位移的方面,与连结部具有从锁定部笔直地延伸出的部分、并且由壳体限制锁定部向上方位移的第六实施方式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的基本构成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和配套连接器相同,因此这里以和第六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即以连结部为中心对锁定金属件进行说明。
被保持部631呈与壳体10的侧壁部12的壁面平行地延伸的板状,在其下缘部与电路基板(未图示)钎焊连接,通过该钎焊连接实现提高连接器1相对于该电路基板的固定强度。该被保持部631如在图11中所看到的,在靠上端的位置沿该被保持部631的板厚方向贯通地形成横长的四方形状的窗部631A。后述锁定部632的突部632E进入该窗部631A,形成该窗部631A的缘部当中上方的缘部,形成为用于限制该突部632E向上方位移的限制部631A-1。保持上述被保持部631的壳体10的侧壁部12,形成允许上述突部632E进入上述窗部631A的空间(未图示)。此外,可以代替上述窗部631A而形成向下方开口的缺口部。
锁定部632呈与上述被保持部631垂直的板状,并且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缺口部632A。形成该缺口部632A的缘部当中的、位于上缘的部分,形成为能够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在上下方向卡定的锁定缘部632A-1。在锁定部632的上部形成引导面632C。此外,锁定部632具有从靠近上述被保持部631的该锁定部632的端缘突出的突部632E。该突部632E进入上述被保持部631的窗部631A内,位于限制部631A-1的下方。
如在图11中所看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633在其中间位置、与被保持部631的左端的下部连结的连结位置、以及锁定部632的远离上述被保持部631侧的端缘的下部的连结位置共计三个部位弯曲成直角。这样弯曲而成的连结部633具有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图11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633A和沿着与该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部分633C。
本实施方式中,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以其板面呈与配套连接器2的侧壁部42的壁面平行的姿势被保持在该配套连接器2的壳体40中。对于该被锁定金属件60,固定部61和被锁定部62在与上述锁定金属件630对应的位置从该配套连接器2的端壁部43的外面沿端子排列方向突出。
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以端子排列方向为推压方向,上述锁定部632被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推压到端子排列范围侧(图1的右方侧)的面。其结果,由于上述连结部633弹性位移,锁定部632以上述推压方向的分量朝向沿着与上述连结部633的端子排列方向垂直地延伸的部分633C侧位移。如在图11中所看到的,被保持部631的窗部631A呈横长形状,允许突部632E在上述窗部631A内的位移,因此,上述推压方向上的上述锁定部632的位移不会受到妨碍。
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633具有彼此沿着不同方向、即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图11中为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633A、沿着与该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部分633C,在该方面与图10所示的第六实施方式相同。因此,根据该连结部633,即使缩短该两个部分633A、633C当中之一的部分633A,也能通过较长地形成另一个部分633C而不使锁定金属件630乃至连接器1大型化,能够确保该连结部633的弹性长度足够大。其结果,连结部6333的复原力难以降低,连接器嵌合完成时,能够使锁定部630可靠地返回能够与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部62卡定的位置。
在连接器嵌合状态、即上述被锁定部62能够与上述锁定部632的锁定缘部632A-1卡定的状态下,当无意的过大的外力沿拔出方向(上方)作用于配套连接器2,而该锁定部632被该被锁定部62向上方抬起时,该锁定部632的突部632E与上述窗部631A的限制部631A-1抵接,从而限制该突部632E向上方位移。其结果,能够维持上述锁定缘部632A-1与上述被锁定部62的卡定状态,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配套连接器2不恰当的脱落。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保持部631的下缘部通过钎焊连接被固定于电路基板,因此能够确保上述限制部631A-1限制上述突部632E位移的强度足够大。
<第八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在锁定金属件30的被保持部31被壳体10的端壁部13保持这方面,与锁定金属件30被壳体10的侧壁部12保持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的立体图。该连接器1’在壳体10的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和内侧凹部17形成于端壁部13这方面,与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和内侧凹部17形成于壳体10的侧壁部12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12中所看到的,上述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形成于上述端壁部13的外面,上述内侧凹部17在与该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对应的位置形成于上述端壁部13的内面。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和内侧凹部17自身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和内侧凹部17的形状完全相同。
此外,如在图12中所看到的,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0形状完全相同的部件。对于该锁定金属件30,被保持部31和锁定部32的板面被保持成与端壁部13的壁面平行的姿势,锁定部32在端子排列方向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壳体10的端壁部13保持锁定金属件30的被保持部31,因而与通过侧壁部12保持该被保持部31的情形相比,能够将端子排列方向上的连接器的尺寸减小未在侧壁部12形成锁定金属件保持槽16和内侧凹部17的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配套连接器2的被锁定金属件60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以其板面呈与配套连接器2的侧壁部42的壁面平行的姿势被保持于该配套连接器2的壳体40。对于该被锁定金属件60,在与连接器1’的锁定金属件30对应的位置,固定部61和被锁定部62从配套连接器2的端壁部43的外面向端子排列方向突出。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上述锁定金属件30的锁定部32由上述被锁定金属件60的被锁定部62沿端子排列方向推压而向同一方向位移。
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壳体10的端壁部13保持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30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被该端壁部保持的锁定金属件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使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但是,在使用第三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230(参照图7)的情况下,需要在从底板部235分离各锁定金属件部分之后保持该锁定金属件部分。
在使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保持于上述端壁部13的情况下,该锁定金属件的锁定部在端子排列方向上位移,但在使第七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630保持于上述端壁部13的情况下,该锁定金属件630的锁定部632在与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位移。
在使锁定金属件保持于端壁部13的情况下,可以将被一个端壁部13保持的两个锁定金属件彼此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部件。例如,如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通过将锁定金属件的被保持部的右端延伸,将另一个锁定金属件的被保持部与其前端连结而形成,从而能够将两个对称的锁定金属件做成一个部件。
本实施方式中,如在图12中所看到的,在一个端壁部保持有两个锁定金属件,但是锁定金属件的个数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在一个端壁部设置一个锁定金属件。
在第五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弯曲形成的锁定金属件的连结部具有彼此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两个部分,即沿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部分和与该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部分,并且该两个部分分别笔直地延伸形成。但是,上述两个部分的各自的形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以折返的方式弯曲形成。由此,通过弯曲成将上述两个部分当中的至少一个折返,能够增长连结部的全长,能够增大弹性长度。
例如在图9示出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锁定金属件430中,在连结部433的两个部分、即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一个部分433A和沿着与端子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另一个部分433C当中,将从被保持部431延伸的另一个部分433C弯曲成在延长至超过上述一个部分433A的位置的位置之后折返,而能够与该一个部分433A连结。
在第一、第二、第四至第八实施方式中,锁定金属件的连结部与被保持部和锁定部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端缘的下部连结,但是连结部的连结位置不局限于此,可以是上述端缘的上部或中间部。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与被保持部和锁定部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端缘的上部连结,但是可以代替这种方式而与该端缘的下部或中间部连结。而且连结部可以与被保持部和锁定部的上缘或下缘连结。
就锁定金属件的锁定部而言,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第八实施方式的孔部、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缘部的下方的空间和第三及第七实施方式的缺口部,可以分别改变各自的形状。例如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孔部改变成第三实施方式的缺口部。

Claims (5)

1.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配置于电路基板上,并且具备:嵌合配套连接器的壳体;排列保持于该壳体的多个端子;锁定金属件,其保持于该壳体,并且用于与配套连接器的被锁定部进行卡定而阻止该配套连接器的脱落,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金属件具有:被保持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一端侧且保持于壳体;锁定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另一端侧且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能够与上述被锁定部进行卡定;挠性的连结部,其以将该被保持部和该锁定部连结起来的方式弯曲,
该连结部具有在与连接器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开地设置的多个臂部,
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锁定部受到被锁定部的推压,与该锁定部相连的臂部在与上述连接器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向靠近其他臂部的方向弹性位移,从而能够将锁定部与被锁定部卡定。
2.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配置于电路基板上,并且具备:嵌合配套连接器的壳体;排列保持于该壳体的多个端子;锁定金属件,其保持于该壳体,并且用于与配套连接器的被锁定部进行卡定而阻止该配套连接器的脱落,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金属件具有:被保持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一端侧且保持于壳体;锁定部,其形成于该锁定金属件的另一端侧且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能够与上述被锁定部卡定;挠性的连结部,其以将该被保持部和该锁定部连结起来的方式弯曲,该连结部具有从锁定部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一个臂部和与端子排列方向垂直地延伸的一个臂部,或者具有从被保持部沿着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一个臂部和与端子排列方向垂直地延伸的一个臂部,
在连接器嵌合过程中,锁定部受到被锁定部的推压而使上述连结部中与该锁定部相连的臂部在与上述连接器嵌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向靠近其他臂部的方向弹性位移,从而该锁定部向受到该被锁定部的推压的方向移动而能够将该锁定部与该被锁定部卡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壳体或被保持部具有能够限制锁定部在连接器嵌合方向上的位移的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锁定金属件设有用于解除锁定部与被锁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解除操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锁定金属件设有用于解除锁定部与被锁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解除操作部。
CN201110081916.0A 2010-03-31 2011-03-29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Active CN1022376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1360 2010-03-31
JP2010-081360 2010-03-31
JP2011034675A JP5005822B2 (ja) 2010-03-31 2011-02-21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11-034675 2011-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612A CN102237612A (zh) 2011-11-09
CN102237612B true CN102237612B (zh) 2014-12-03

Family

ID=44887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1916.0A Active CN102237612B (zh) 2010-03-31 2011-03-29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37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8355B2 (ja) * 2012-07-19 2017-01-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88063B2 (ja) * 2012-11-02 2015-03-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985371B1 (en) * 2017-04-11 2018-05-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7196028B2 (ja) * 2019-07-04 2022-12-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9057A (en) * 1996-04-03 1998-06-0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with hybrid latch device
CN2612093Y (zh) * 2003-02-26 2004-04-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641938A (zh) * 2004-01-09 2005-07-20 莫列斯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750328A (zh) * 2004-07-21 2006-03-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基板安装型接插件
CN1846332A (zh) * 2003-08-29 2006-10-11 Fci亚洲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用插销
CN101582542A (zh) * 2008-05-12 2009-11-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0988B2 (ja) * 2001-12-04 2008-04-02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9057A (en) * 1996-04-03 1998-06-0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with hybrid latch device
CN2612093Y (zh) * 2003-02-26 2004-04-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846332A (zh) * 2003-08-29 2006-10-11 Fci亚洲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用插销
CN1641938A (zh) * 2004-01-09 2005-07-20 莫列斯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750328A (zh) * 2004-07-21 2006-03-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基板安装型接插件
CN101582542A (zh) * 2008-05-12 2009-11-1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73831A 2003.06.2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7612A (zh) 201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9948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4241951A (zh) 带引导零件的电连接器
EP1923962B1 (en) A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preassembling it
EP1786066B1 (en) A connector
JP5699029B2 (ja) コネクタ
CN105633673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插塞式连接器以及插座式连接器
EP1635425B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JP5347936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2237612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EP281925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582542A (zh) 连接器
JP500582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3050805A (zh) 连接器
JP5651652B2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3367978B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以及插塞式连接器
KR101032878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CN102832508B (zh)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装体
US82159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56391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20110086552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ver
CN110534951A (zh) 连接器
CN101490907B (zh) 电缆连接器
CN105576396A (zh) 端子保持部件以及由其和导电部件构成的夹紧装置
CN102656749B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US9337557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