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51981A - 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 Google Patents

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51981A
TW201351981A TW102113405A TW102113405A TW201351981A TW 201351981 A TW201351981 A TW 201351981A TW 102113405 A TW102113405 A TW 102113405A TW 102113405 A TW102113405 A TW 102113405A TW 201351981 A TW201351981 A TW 2013519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ing
moving body
portable terminal
mobile
mo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3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3693B (zh
Inventor
Takahiro Oyam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51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1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3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36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16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for photographing the track of moving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容易地拍攝出希望攝影之所有者自身乘坐於移動體並行駛等之移動狀態之照片的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包括:移動體攝影模組100,其輸入對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並預約攝影;以及無線通信部110及移動體通信部140,其等將表示所輸入之條件之資訊、及表示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之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20及攝影裝置30;且管理裝置20及攝影裝置30包括:無線測位部320,其對與攜帶式終端10一併移動之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以及相機裝置310,其基於無線測位部320所測位之移動體之位置資訊,根據輸入至攜帶式終端10之條件對該移動體進行攝影。

Description

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行駛之車輛或移動體進行攝影之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作為移動體之例,自先前以來,便有二輪機車(跨坐型車輛)或汽車之所有者(車主)為了與友人之交流之話題等而拍攝愛車之照片之情況。但是,於對二輪機車或汽車進行攝影之情形時,攝影者多為所有者自身,故而無法容易地拍攝出一併容納有所有者自身與愛車之照片。又,對於二輪機車之所有者等,亦有欲拍攝出自身乘坐於愛車並行駛之狀態之照片的需求。於此情形時,例如,必需依靠友人等其他人之協助,且拍攝利用愛車(二輪機車)行駛之自身之照片較費事。即,於希望以自身作為被攝體而攝影之駕駛者進行車輛行駛(移動)過程中之攝影時,存在欲容易地進行上述操作之課題。
作為對行駛之車輛進行攝影之方法,有應用於用以自動地取締行駛之車輛之速度違規之系統、即所謂之電子警察等系統的技術,例如,揭示有如專利文獻1之技術。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技術中,沿著車輛之移動方向預先設置有相機。而且,對正在行駛之車輛 之速度進行測定,於基於所測定之車輛之速度而算出之車輛通過設置有相機之地點之時點,對行駛狀態之車輛進行攝影。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309742號公報
然而,於專利文獻1之技術中,無法解決上述課題。
本發明係基於上述課題認識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拍攝出希望攝影之所有者自身乘坐於移動體並行駛等移動狀態之照片的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第1發明中所記載之發明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係為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和攝影手段(20、30)之間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者;其特徵在於:該移動體攝影系統(1)具備:預約手段(100),其根據向上述攜帶式終端(10)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而來預約藉由該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對上述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之攝影;以及通信手段(110、140),其等將表示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之資訊、及表示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之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且上述攝影手段(20、30)具備: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其對與上述攜帶式終端(10)一併移動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以及相機裝置(310),其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之上述移動體之位 置資訊,並利用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來對該移動體進行攝影。再者,移動體中包含駕駛者跨過車體而乘坐之車輛全體,且不僅包含二輪機車亦包含三輪(除了前一輪且後二輪以外,亦包含前二輪且後一輪之車輛)或四輪之車輛。又,對於條件,只要為可指定進行攝影之日期與場所者(可進行攝影預約者),則亦包含於此。第2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該移動體攝影系統(1)係更進一步具備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該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係根據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資訊,來判定上述攜帶式終端(10)是否存在於預先規定之範圍內。第3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攜帶式終端(10)具備無線通信手段;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具備至少3個以上之無線信號之存取點(321);且該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係為無線通信測位手段,上述無線通信測位手段係自各個上述存取點(321)發送無線信號,且根據該已所發送之任一個無線信號、及對應該任一個無線信號而自上述通信手段(110、140)所發送來之應答信號,來對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第4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藉由上述無線通信手段之無線通信係為無線區域網路(LAN,Local Area Network)通信,上述移動體之測位方法係為無線LAN測位。第5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攜帶式終端(10)係更進一步具備:取得該攜帶式終端(10)之當前之位置資訊之位置資訊取得手段(120);上述通信手段(110、140)將上述位置資訊取得手段(120)所輸出之該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上述攝影手段(20、30)係更進一步具備:控制上述相機裝置(310)及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之啟動的管理手段(200);上述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根據發送來之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當前之位置資訊、及上述相機裝置(310) 所設置之位置資訊,來判定上述攜帶式終端(10)是否存在且上述相機裝置(310)於預先規定之範圍內;且上述管理手段(200)根據上述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所判定之結果,來啟動上述相機裝置(310)及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第6及7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攜帶式終端(10)係更進一步具備:攝影條件設定手段(100),該攝影條件設定手段(100)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構圖及效果中之其中一者或兩者之條件即攝影條件資訊;且上述通信手段(110、140)將輸入至上述攝影條件設定手段(100)之上述攝影條件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第8及9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攝影手段(20、30)係更進一步具備:控制藉由上述相機裝置(310)之攝影之攝影控制手段(300);上述相機裝置(310)係設置為可對應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之控制而變更攝影之方向;且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係根據發送來之上述攝影條件資訊,以與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構圖相對應之方向及與上述效果相對應之攝影方法來進行攝影之方式,來控制藉由上述相機裝置(310)之攝影。第10及11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特徵在於: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於較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變為與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之構圖呈一致之位置更靠前之時點,輸出使上述相機裝置(310)開始攝影之快門時序信號;且上述相機裝置(310)係自輸入有上述快門時序信號時起,以預先規定之張數或於預先規定之時間內,連續拍攝數張照片。第12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移動體攝影裝置係為和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之移動體攝影裝置(20、30);其特徵在於該移動體攝影裝置(20、30)包括: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其對與上述攜帶式終端(10) 一併移動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以及相機裝置(310),其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並利用自上述攜帶式終端(10)發送之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而對該移動體來進行攝影。第13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移動體攝影方法係為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和攝影手段(20、30)之間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者;其特徵在於包含:預約步驟,其係藉由上述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預約手段(100)向上述攜帶式終端(10)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而來預約藉由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對上述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之攝影;通信步驟,其係上述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通信手段(110、140)將表示輸入至該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之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移動體位置測位步驟,其係上述攝影手段(20、30)所具備之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對與上述攜帶式終端(10)一併移動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以及攝影步驟,其係上述攝影手段(20、30)所具備之相機裝置(310)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出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並利用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對該移動體進行攝影。第14發明所記載之發明之移動體攝影程式係為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和攝影手段(20、30)之間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者;其特徵在於包含:預約步驟,其係藉由該移動體攝影程式所具備之預約手段(100)向上述攜帶式終端(10)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而來預約藉由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對上述移動體移動之狀態之攝影;以及通信步驟,其係將表示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之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
根據第1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容易且確實地拍攝出希望攝影之使用者自身乘坐於移動體並行駛等移動狀態之照片。根據第2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判定希望攝影之使用者自身所乘坐之移動體靠近攝影範圍內之狀況。根據第3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藉由利用使用有無線LAN等之無線信號之移動體之位置之測位而提高測位之精度,並且可將攝影之場所設定為攝影範圍內之任意場所。根據第4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相對低成本且容易地進行移動體之識別及移動體之測位。根據第5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基於利用攜帶式終端所具備之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而取得之位置資訊,判定與相機裝置之距離,而預先啟動相機裝置及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故而可抑制移動體攝影裝置之運行所耗費之能量。根據第6至9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設定攝影時之條件,且可拍攝出符合喜好之構圖或效果之照片。根據第10及11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減小照片攝影失敗之可能性,且可增加使用者最終選擇之照片之選擇項。根據第12至14發明所記載之發明,可容易且確實地拍攝出希望攝影之使用者自身乘坐於移動體並行駛等移動狀態之照片。
1‧‧‧移動體攝影系統
10‧‧‧攜帶式終端
20‧‧‧管理裝置(攝影手段)
30‧‧‧攝影裝置(攝影手段)
100‧‧‧移動體攝影模組(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攝影條件設定手段)
110‧‧‧無線通信部(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
120‧‧‧位置感測器(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位置資訊取得手段)
131‧‧‧顯示部
132‧‧‧使用者介面
140‧‧‧移動體通信部(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
200‧‧‧攝影裝置管理部(管理手段)
210‧‧‧用戶端管理部
220‧‧‧移動體接近判定部(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
300‧‧‧攝影控制部(攝影控制手段)
310‧‧‧相機裝置
311‧‧‧相機盒
320‧‧‧無線測位部(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無線通信測位手段)
321、321A、321B、321C‧‧‧無線LAN存取點(存取點)
331、331aA、331aB、331aC、331aD、331aE、331bA、331bB、331bC、
331bD、331bE‧‧‧迴路線圈
500‧‧‧儀錶
510‧‧‧ECU
520‧‧‧觸控面板驅動器
521‧‧‧觸控面板
522‧‧‧檔位顯示區域
530‧‧‧主儀錶部
531‧‧‧速度儀錶
532‧‧‧距離計
533‧‧‧水溫計
534‧‧‧燃料計
535‧‧‧時鐘
540‧‧‧指示燈
541‧‧‧左方向指示燈
542‧‧‧引擎指示燈
543‧‧‧ABS指示燈
544‧‧‧空檔指示燈
545‧‧‧遠光指示燈
546‧‧‧右方向指示燈
551、552‧‧‧按鈕
800‧‧‧纜線
900‧‧‧頭盔側指示燈
901‧‧‧LED
M‧‧‧二輪機車
N‧‧‧網際網路
U‧‧‧使用者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之系統構成之概略情況的方塊圖。
圖2係表示於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中設置有攝影裝置之狀態之一例之圖。
圖3(a)至(c)係表示於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時設定之資訊之一例之圖。
圖4(a)及(b)係表示對在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時預約及設定之資訊進行確認之情形之一例之圖。
圖5(a)至(c)係表示開始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之行駛時之確認、及行駛過程中之通知之一例之圖。
圖6(a)至(c)係表示對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所拍攝之照片進行確認之情形之一例之圖。
圖7係表示對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所拍攝之照片進行確認之情形之另一例之圖。
圖8(a)至(c)係表示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所拍攝之照片之一例之圖。
圖9係表示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而拍攝之照片之構圖之一例的圖。
圖10(a)至(d)係表示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而拍攝之照片之效果之一例的圖。
圖11係表示於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中判定車輛之位置之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12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並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時之連接狀態之一例之圖。
圖13係跨坐型車輛之儀錶部之放大圖。
圖14係跨坐型車輛之儀錶部之放大圖。
圖15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攜帶式終端之配置之一例的圖。
圖16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顯示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17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顯示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18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顯示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19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顯示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20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顯示畫面之一例之圖。
圖21係表示促進跨坐型車輛之顯示畫面之確認之構成之一例的圖。
圖22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顯示畫面之一例之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之系統構成之概略情況的方塊圖。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包括攜帶式終端10、管理裝置20及攝影裝置30。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對跨坐型車輛(以下,稱為「二輪機車」)之所有者(車主)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情形進行說明。因此,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利用者(使用者)係設為二輪機車之騎手。
攜帶式終端10例如為融合有利用現有之行動通信網(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之行動電話之功能與個人數位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之功能的攜帶式終端、即所謂之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攜帶式終端10具備具有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用 戶端功能之應用程式(以下,稱為「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係對攜帶式終端10之使用者、即二輪機車之騎手提供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攝影之設定、或所拍攝之照片之確認及下載等功能之軟體模組。再者,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功能並不限定於由軟體模組提供,亦可為實現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功能之硬體模組。
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使用者啟動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將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發送至管理裝置20。而且,使用者攜帶啟動有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狀態之攜帶式終端10,利用二輪機車行駛於設置有相機之場所。又,使用者藉由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確認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而拍攝且自管理裝置20發送來之照片,並藉由下載而取得照片。
再者,利用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所進行之攝影之預約、設定、及實際上取得之照片之決定並非僅於藉由二輪機車而移動之外出目的地進行,例如,亦可藉由利用使用者所擁有之個人電腦(以下,稱為「PC(Personal Computer)」)等啟動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而進行。
管理裝置20控制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整體。管理裝置20受理自攜帶式終端10發送來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並按照所受理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控制攝影裝置30。又,管理裝置20將攝影裝置30所拍攝到之使用者乘坐於二輪機車上行駛之狀態之照片發送至攜帶式終端10。
攝影裝置30根據管理裝置20之控制而實際上進行攝影。而且,將拍攝出之照片輸出至管理裝置20。管理裝置20與攝影裝置30係例如經由網際網路或LAN(Local Area Network)等網路環境而連接。
此處,對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各個構成要素進行更詳細之說明。如圖1所示般,攜帶式終端10具備移動體攝影模組100、無線通信部110、位置感測器120、顯示部131、使用者介面132、及移動體通信部140。又,管理裝置20具備攝影裝置管理部200、用戶端管理部210、及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又,攝影裝置30具備攝影控制部300、相機裝置310、及無線測位部320。
移動體攝影模組100執行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模組100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各個動作中,控制無線通信部110及位置感測器120。又,移動體攝影模組100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各個動作中,進行輸入至使用者介面132之資訊之資料之取得、及顯示於顯示部131之資訊或圖像資料之輸出。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設為如下所述者進行說明,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為藉由移動體攝影模組100而執行之狀態,且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進行攜帶式終端10內之各個構成要素之控制、及與各個構成要素之資訊(資料)之輸入輸出。
顯示部131為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顯示部。顯示部131藉由顯示自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模組100)輸入之畫面,而對攜帶式終端10之使用者提示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資訊、即所利用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資訊。
使用者介面132係由使用者進行各種操作之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操作輸入部。使用者介面132將由使用者進行之攜帶式終端10之操作之資訊或輸入至攜帶式終端10之資訊、即對於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輸入資料之資訊交接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模組100)。使用者介面132亦可包含與顯示部131分開設置之按鈕, 但於以下之說明中,設為顯示部131具備按壓感測器,且將顯示部131與按壓感測器加以組合而構成之觸控面板式之介面進行說明。因此,設為如下所述者進行說明,即:使用者藉由進行觸摸(按下或滑動等)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部131之畫面的操作,而自使用者介面132進行與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資訊之交換。
位置感測器120係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例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位置感測器。又,亦可為可藉由陀螺儀感測器等而自主地掌握移動者、或該等之組合。位置感測器120根據來自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模組100)之指示,取得攜帶式終端10、即二輪機車之當前之位置資訊,並將所取得之二輪機車當前之位置資訊輸出至移動體通信部140與無線通信部110。
移動體通信部140係進行利用現有之行動通信網之通信者。移動體通信部140根據來自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模組100)之指示,將輸入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等與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利用相關之資訊、或自位置感測器120輸入之二輪機車之當前之位置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20。又,移動體通信部140接收自管理裝置20發送來之攝影裝置30之狀態之資訊、或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拍攝之二輪機車之照片之資料(圖像資料),且將所接收之攝影裝置30之控制狀態之資訊、或圖像資料輸出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模組100)。
無線通信部110係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進行無線LAN等之無線信號之收發之無線通信部。又,無線通信部110於接收到自無線測位部320輸出之發送信號時,根據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模組100)之指示發送表示對於所接收之發送信號之應答的應 答信號。再者,只要攜帶式終端10在可利用與行動通信不同之無線LAN通信之區域內,則亦可藉由無線通信而非行動通信來進行移動體通信部140之收發。
用戶端管理部210與攜帶式終端10之移動體通信部140進行通信。用戶端管理部210經由移動體通信部140而接收自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發送來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等資訊,並將所接收之資訊輸出至攝影裝置管理部200。又,用戶端管理部210將自攝影裝置管理部200輸入之對攝影之預約及設定之應答、或控制攝影裝置30之狀態、或拍攝出之圖像資料經由移動體通信部140發送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
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與攜帶式終端10之移動體通信部140進行通信。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接收經由移動體通信部140而發送來之二輪機車之當前之位置資訊,並基於所接收之二輪機車之當前之位置資訊,算出設置有攝影裝置30之位置與二輪機車之當前位置之距離。而且,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於設置有攝影裝置30之位置與二輪機車之當前位置之距離變為預先規定之距離以內時,將表示二輪機車靠近攝影裝置30之情況之資訊輸出至攝影裝置管理部200。
再者,為了應對攝影裝置30之周邊位於行動通信網之範圍外之情形等,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亦可於二輪機車在行動通信網內到達至預測為靠近攝影裝置30之部位後,將該資訊輸出至攝影裝置管理部200。此處,所謂預測為靠近攝影裝置30之部位,可列舉朝向攝影裝置30之道路之特定之交叉點等,只要對照攝影裝置30之設置場所而預先設定此種部位即可。
攝影裝置管理部200控制攝影裝置30之啟動。攝影裝 置管理部200係若自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輸入表示二輪機車靠近攝影裝置30之情況之資訊,則對攝影控制部300發送信號,藉此,使攝影裝置30啟動。而且,攝影裝置管理部200將自用戶端管理部210輸入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等資訊輸出至攝影裝置30。又,攝影裝置管理部200取得攝影裝置30所拍攝之二輪機車之圖像資料,並將所取得之圖像資料輸出至用戶端管理部210。其後,將攝影裝置30控制為待機狀態。
攝影控制部300控制實際之二輪機車之照片之攝影。攝影控制部300通常成為將消耗電力抑制為最低限度之待機狀態。攝影控制部300係若藉由攝影裝置管理部200而啟動,則基於接下來自攝影裝置管理部200輸入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等資訊,啟動相機裝置310及無線測位部320,而進行攝影之準備。而且,攝影控制部300基於自無線測位部320輸入之測位結果之資訊,將使相機裝置310進行實際之攝影的攝影時序信號(以下稱為「快門信號」)輸出至相機裝置310。再者,攝影控制部300於較成為基於自無線測位部320輸入之測位結果之資訊而算出之最佳之構圖的時點僅早出預先規定之時間之時點,將快門信號輸出至相機裝置310。又,攝影控制部300取得相機裝置310所拍攝之二輪機車之圖像資料,且輸出至攝影裝置管理部200。
相機裝置310係根據自攝影控制部300輸入之快門信號而實際地拍攝二輪機車之照片之相機。相機裝置310係若輸入自攝影控制部300輸入之快門信號,則自輸入有快門信號之時點起,以預先規定之張數或於預先規定之時間之期間內,連續拍攝數張照片。該連續攝影係例如每0.1秒於成為最佳之構圖之前後每一秒進行。而且,相機裝置310將所拍攝之二輪機車之數個圖像資料輸出至攝影控制部 300。
無線測位部320具備數個無線LAN存取點321,藉由公知之無線LAN測位對二輪機車之位置進行測位,且自二輪機車進入至可利用無線LAN測位對二輪機車進行測位之範圍(以下,稱為「攝影區域」)內時起,將所測位之二輪機車之位置資訊輸出至攝影控制部300。再者,並不限定於無線LAN測位,只要使用者之攜帶式終端10為可與外部之無線機器交換唯一之識別信號而對其位置進行測位者,則亦可應用其他無線測位技術。
各個無線LAN存取點321具有已知之位置資訊。再者,於相機裝置310之攝影區域內設置有最少3個無線LAN存取點321。
無線測位部320係若藉由攝影控制部300而啟動,則自各個無線LAN存取點321向攝影區域內發送無線信號。其後,若利用啟動有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攜帶式終端10即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使用者所乘坐之二輪機車進入至攝影區域內,則攜帶式終端10之無線通信部110接收最少3個以上之無線LAN存取點321同時發送之無線信號,並將所接收之無線信號輸出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
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於所接收之無線信號為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發送之正確之無線信號之情形時,將應答所接收之無線信號之應答信號經由無線通信部110發送至將無線信號發送來之最少3個以上之無線LAN存取點321。繼而,各無線LAN存取點321接收自攜帶式終端10發送之應答信號。無線測位部320基於各無線LAN存取點321接收到應答信號之各時間差與各無線LAN存取點321之位置資訊,算出(測位)二輪機車之位置,並將算出之二輪機車之位置作為測位結果之資訊輸出至攝影控制部300。該無線測位係基於所謂之到達時 間差(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算出作為目標之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的無線LAN測位。藉由利用無線LAN測位,攝影裝置30之設置者可任意地選擇攝影區域,且可精度良好地對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
再者,無線測位部320並不限定於對攝影控制部300輸出二輪機車之位置資訊之構成,只要為可判定攝影控制部300對相機裝置310輸出之快門信號之時序的資訊,則亦可為任何資訊。例如,亦可設為如下構成:於無線LAN存取點321接收到自攜帶式終端10發送之應答信號時,判定為二輪機車進入至攝影區域內,且將表示二輪機車進入至攝影區域內之情況之信號輸出至攝影控制部300。於此情形時,攝影控制部300於預先規定之時點對相機裝置310輸出快門信號。又,亦可於二輪機車進入至相機裝置310可進行攝影之攝影區域內之期間中,對相機裝置310指示動畫之攝影。
其次,對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攝影裝置30之設置進行說明。圖2係表示於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設置有攝影裝置30之狀態之一例之圖。於圖2中,表示設置於道路之彎道部位之攝影裝置30之一例。又,於圖2中表示使用者U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二輪機車M之儀錶周邊並行駛之情況。圖2所示之攝影裝置30包含3個以上之無線LAN存取點321(僅圖示321A、321B、及321C),且設置有相機裝置310,該相機裝置310係設置有安裝於豎立在設置有無線LAN存取點321B之地點之地面上之柱(桿)之最上部的4個相機盒311。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相機裝置310係如圖2所示般設置有4台。
相機盒311可於內部收容相機,且可藉由連接於網際網 路N之攝影控制部300之控制,而使相機向上下左右轉動,從而改變相機裝置310進行攝影之方向。又,相機裝置310具有藉由攝影控制部300進行控制之變焦功能及連續攝影功能。藉由該構成,攝影裝置30可根據與由使用者輸入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中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相對應之構圖,而進行照片之攝影。於圖2中,攝影區域為虛線之右側之區域。該攝影區域為可進行無線LAN測位之範圍,故而可任意地擴展。
若使用者攜帶啟動有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狀態之攜帶式終端10並利用二輪機車行駛,則位置感測器120所取得之二輪機車之當前之位置資訊經由移動體通信部140被發送至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而且,若二輪機車靠近設置有攝影裝置30之地點,則使攝影裝置30啟動,自二輪機車進入至相機裝置310之攝影區域時起開始無線LAN測位及攝影。繼而,於二輪機車自相機裝置310之攝影區域駛出時,結束無線LAN測位及攝影。
再者,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為了應對不特定多個使用者之連續的攝影、或使用者之各種照片攝影之要求,較理想為於1個攝影位置設置有2個以上之相機盒311。藉此,可拍攝出與由使用者輸入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中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相對應之效果之照片。例如,亦可藉由數台相機裝置310之各者錯開時間對同一二輪機車進行攝影,而獲得各種效果之照片。又,例如,亦可應對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數名使用者於大致相同時刻通過設置有攝影裝置30之地點等狀況。於圖2中,表示設置有4個相機盒311之情形之一例。
又,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較理想為各個相機裝置310藉由連續攝影而拍攝出數張照片。藉此,可易於避免照片之攝影失敗 之情況。又,可增加使用者決定實際上取得之照片時之選擇項。
其次,隨著使用者利用二輪機車行駛之情形時之時間經過,依序對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一例進行說明。再者,如上所述,利用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所進行之攝影之預約、設定、及實際上取得之照片之決定亦可藉由使用者所擁有之PC等進行,但於以下之說明中,對藉由攜帶式終端10進行利用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攝影之預約、設定、及實際上取得之照片之決定之操作的情形進行說明。又,與管理裝置20內之用戶端管理部210及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或攝影裝置30內之無線測位部320所具備之無線LAN存取點321之間所進行之無線通信係由無線通信部110根據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指示而進行,但於以下之說明中,設為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進行者而進行說明。
為了開始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使用者最先啟動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首先,將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攝影之設定輸入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藉此進行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攝影之預約。圖3係表示於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時設定之資訊之一例之圖。再者,圖3係顯示於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部131中之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預約及其設定畫面之一例。於圖3所示之一例中,表示將藉由移動體攝影系統1進行照片之攝影時之條件輸入(設定)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中之情形。
於圖3(a)中,表示設定進行照片攝影之日期與場所、即利用二輪機車行駛之日期與場所之條件時之輸入例。藉此,預約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照片之攝影。再者,攝影預約亦可於進行移動之當天自移動目的地進行。於此情形時,作為進行攝影之日期,做出如「今 天,現在」之選擇。又,作為進行攝影之場所,亦可做出如「附近之攝影點」之選擇。當做出該選擇時,將移動目的地之位置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20,而顯示出最近之可攝影之場所之列表。又,攝影預約例如亦能夠以於固定期間內,根據所設定之條件重複進行攝影之方式預約。藉此,例如亦能夠以於使用者啟動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並通過攝影點時,始終進行攝影之方式進行預約。又,亦能夠以僅於通過以前未進行攝影之攝影點時,始終進行攝影之方式進行預約。
於圖3(b)中,表示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設定照片之構圖、及對於拍攝之照片之效果等作為拍攝之照片之條件時之輸入例。藉此,決定拍攝之照片之修飾。
再者,於圖3(b)所示之一例中,表示設定彎道行駛位置為「彎道中段」且攝影方向為「正側面」作為構圖,設定「普通」作為效果之情形,但構圖及效果除此以外亦可設定各種條件。例如,關於將相機裝置310設置於彎道之情形時之構圖,由移動體之彎道行駛位置與攝影方向及變焦決定。作為彎道行駛位置,可選擇作為攝影之目標之移動體逼近彎道之「進入」、或目標行駛於彎道之1/4左右之位置之「彎道前半」、或目標行駛於彎道之中間位置之「彎道中段」、或目標行駛於彎道之3/4左右之位置之「彎道後半」、或目標自彎道駛出之「離開」等。
再者,彎道行駛位置之選擇項係根據該彎道採用何種佈局、或於彎道之哪個位置設置有幾台相機裝置310而決定選擇項。例如,於將相機裝置310設置於筆直之道路之情形時,彎道行駛位置係顯示為「直道行駛位置」,且顯示為「直道前半」「直道中段」「直道後半」。
又,作為攝影方向,可選擇自大致正面對目標進行攝影之「正面」、自斜前方對目標進行攝影之「斜前方」、自大致正側面對目標進行攝影之「正側面」、自斜後方對目標進行攝影之「斜後方」、及自後方對目標進行攝影之「後影」等。
再者,攝影方向係根據該彎道採用何種佈局、或於彎道之哪個位置設置有幾台相機裝置310而決定選擇項。例如,若將相機裝置310設置於道路之兩側,則上述「斜前方」可如「左斜前方」「右斜前方」般更詳細地選擇。又,作為變焦,亦可設為可選擇移動體較大程度地進入相機裝置310之圖框內之「放大」、移動體以中等程度之尺寸進入相機裝置310之圖框內之「普通」、移動體以略小之尺寸進入相機裝置310之圖框內之「廣角」(於圖3(b)之設定畫面中未圖示)。
又,例如,關於效果,可設定如下各種效果:加快相機裝置310之快門速度,將目標與背景一併清晰地拍攝出之「普通」、或一面使背景移動一面清晰地拍攝目標之「追蹤攝影」、或清晰地拍攝出背景而使目標移動之「低速快門」、或於打開快門後至關閉為止之曝光期間內進行變焦操作之「曝光期間變焦」、或藉由成為使背景固定並打開快門之狀態而對目標之頭燈等燈具之軌跡進行拍攝之限定夜間之攝影之「光跡」等。再者,效果係根據上述構圖之攝影方向而決定選擇項。又,於設定有數個構圖之情形時,亦可針對各個構圖之每一個、即每個攝影之場所,設定不同之效果。
於圖3(c)中,表示設定將攜帶式終端10搭載於二輪機車上之位置之條件時之輸入例。藉此,準確地進行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二輪機車之位置之判定及進行攝影之時序(快門時序)之決定。
再者,於圖3(c)所示之一例中,表示設定「儀錶周邊」 作為攜帶式終端10之搭載位置之情形,但攜帶式終端10之搭載位置除此以外亦可設定各種條件。例如,可選擇如下各種搭載位置,即:使用者攜帶攜帶式終端10之「騎手」、或安裝於二輪機車之儀錶周邊之上述「儀錶周邊」、或收納於二輪機車之前部之收納空間中之「袋」、收納於二輪機車之座椅下方之收納空間中之「座椅下」、或安裝於二輪機車之後部之「車體後部」等。
藉此,可適當地修正照片之框(圖框)內之移動體之位置。例如,於選擇「儀錶周邊」作為搭載位置之情形時,可將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之位置設為相當於二輪機車之前部者而設定構圖。同樣地,於選擇「座椅下」之情形時,可將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之位置設為相當於二輪機車之大致中央部者而設定構圖,且於選擇「車體後部」作為搭載位置之情形時,可將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之位置設為相當於二輪機車之後部者而設定構圖。
又,快門信號之時序係於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之位置相當於二輪機車之大致中央部之情形時,只要於攜帶式終端10之測位位置到達至最佳之快門時序位置時發出快門信號即可。於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之位置相當於二輪機車之前部之情形時,只要與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於二輪機車之大致中央部之情形相比稍遲地發出快門信號即可。於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之位置相當於二輪機車之後部之情形時,只要與攜帶式終端10之被測位於二輪機車之大致中央部之情形相比更快地發出快門信號即可。
又,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利用並不限定於二輪機車之騎手,故而亦可設定配置於汽車之儀錶盤(dashboard)之周邊之「儀錶盤周邊」、或放置於汽車之副駕駛座之「副駕駛座」、或收納於汽車之手 套箱中之「手套箱」等搭載位置。
再者,於藉由移動體攝影系統1進行照片之攝影時設定之條件之項目並不限定於上述例子,只要為可包含於拍攝照片之條件中之項目,則亦可使任何項目包含於進行照片之攝影時之條件中。又,例如,亦可自下拉式選單中選擇與各個條件之項目相對應之設定內容(於圖3中,圖3(b)及圖3(c)所示之構圖、效果、及搭載位置之各個項目之設定內容)。
繼而,當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即對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輸入(設定)完成時,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將預約及設定之攝影之條件之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20。若管理裝置20受理自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所預約及設定之攝影之條件,則將表示受理攝影之條件之預約及設定之情況的應答回復給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若自管理裝置20接收到受理攝影之條件之預約及設定之應答,則使確認畫面顯示於顯示部131。圖4係表示對在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時預約及設定之資訊進行確認之情形之一例之圖。再者,圖4係顯示於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部131之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確認畫面之一例。
於圖4(a)中,表示用以確認輸入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中且由管理裝置20受理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攝影之條件之預約及設定的確認畫面之一例。使用者於確認顯示於確認畫面之攝影之條件之預約及設定後,進行自按下畫面之狀態向一方向(圖4(a)所示之「是」之方向)滑動(彈)之輕彈(flick)操作,藉此,輸入確定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攝影之預約之內容。
於圖4(b)中,表示於由使用者確定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 1之攝影之預約後,通知所確定之預約之確認畫面之一例。於圖4(b)所示之一例中,以用以識別利用已確定預約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進行之攝影之資訊之形式,通知預約編號。此後,亦可結束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
其後,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使用者於利用二輪機車出發時,啟動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對是否開始用於利用已確定預約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進行之攝影之行駛進行確認,於確認行駛開始後,將自管理裝置20發送來之攝影裝置30之控制之狀態通知給使用者。圖5係表示開始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行駛時之確認、及行駛過程中之通知之一例的圖。再者,圖5係顯示於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部131之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確認畫面及通知畫面之一例。
於圖5(a)中,表示用以對是否開始用以利用已確定預約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進行之攝影之行駛進行確認的確認畫面之一例。使用者於確認過顯示於確認畫面之預約編號等後,自按下畫面之狀態向「是」之方向進行輕彈操作,藉此,輸入開始行駛之內容。藉此,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開始利用位置感測器120所進行之二輪機車當前之位置資訊之取得、及於固定頻度下所取得之二輪機車當前之位置資訊之向管理裝置20之發送。又,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接收自管理裝置20發送來之攝影裝置30之控制之狀態之資訊。
於圖5(b)中,表示通知靠近設置有相機裝置310之地點之情況的通知畫面之一例。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係若自管理裝置20接收到表示因二輪機車不斷靠近攝影裝置30故而使相機裝置310啟動之情況之資訊,則發出表示所接收之內容之通知。藉此,使用者可識別 將要進行照片之攝影之情況。
於圖5(c)中,表示通知已完成照片之攝影之情況之通知畫面之一例。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係若自管理裝置20接收表示已完成利用相機裝置310所進行之照片之攝影之情況的資訊,則發出表示所接收之內容之通知。藉此,使用者可識別照片之攝影結束之情況。
再者,圖5(b)及圖5(c)所示之通知之內容亦可於攜帶式終端10進行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以外之畫面顯示時,藉由例如彈出式畫面而通知。
其後,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使用者對藉由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所拍攝之照片進行確認,實際地取得照片之資料(圖像資料)而完成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利用。圖6係表示對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拍攝之照片進行確認之情形之一例之圖。再者,圖6係顯示於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部131之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確認畫面之一例。
再者,於利用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對照片進行確認時,管理裝置20並非將攝影裝置30所拍攝之較大之圖像資料發送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而係例如僅發送如縮略圖像般之較小之圖像資料。藉此,可縮短通信時間。
於圖6(a)中,表示用以對自管理裝置20發送來之照片進行確認之確認畫面之一例。而且,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將自管理裝置20發送來之較小之圖像資料顯示於確認畫面中。再者,於攝影裝置30拍攝出數張照片之情形時,為了促進使用者確認數張照片,而將所拍攝之所有照片之較小之圖像資料顯示於確認畫面中。於圖6(a)所示之一例中,表示顯示連續拍攝之數張較小之圖像資料之情形。如此,於 攝影裝置30連續拍攝出數張照片之情形時,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進行重疊顯示以便明確拍攝之順序。
於圖6(b)中,表示使用者對照片進行確認之中途之確認畫面之一例。於使用者確認照片時,藉由觸摸(按下或滑動等)確認畫面,而選擇確認之照片。藉此,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將由使用者選擇之照片顯示於最前面,而易於進行照片之確認。於圖6(b)所示之一例中,表示將中央之照片顯示於最前面之情形。
其後,使用者係自按下畫面之狀態向「是」之方向進行輕彈操作,藉此,決定取得較大之圖像資料之照片。當由使用者決定取得實際上較大之圖像資料之照片時,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將表示所決定之照片(顯示於最前面)之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20。藉此,自管理裝置20發送顯示於最前面之照片之較大之圖像資料。
再者,亦可將數張照片決定為取得較大之圖像資料之照片。於此情形時,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將表示所決定之數張照片之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20。藉此,自管理裝置20發送所決定之數張照片之較大之圖像資料。
繼而,若完成來自管理裝置20之較大之圖像資料之發送,則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通知已完成較大之圖像資料之接收之內容,故而顯示如圖6(c)所示之一例之通知畫面。
再者,於設為在將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攝影之預約及設定輸入至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時,將與使用者相關之資訊或使用之二輪機車之資訊設定為使用者設定檔(user profile)之構成之情形時,例如,如圖7所示般,亦可根據二輪機車之製造商不同而使費用之設定不同。
如此,當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時,可容易地拍攝出使用者自身乘坐於二輪機車上並行駛之狀態之照片。圖8係表示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拍攝之照片之一例之圖。於圖8(a)中,表示使用者自身自先前以來便可拍攝之照片之一例,於圖8(b)及圖8(c)中,表示可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拍攝之照片之一例。
先前,於使用者自身拍攝二輪機車之照片時,如圖8(a)所示般,通常拍攝出僅有二輪機車之照片。藉由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可容易地拍攝出如圖8(b)及圖8(c)所示之使用者自身乘坐於二輪機車上並行駛之狀態之照片。繼而,使用者亦可將如圖8(c)所示之一例般附加有「評注」之照片例如以可於網際網路上之個人專用之Web(網站)頁面上瀏覽之方式公開。
此處,對藉由移動體攝影系統1拍攝照片時之構圖與效果進行說明。圖9係表示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拍攝之照片之構圖之一例的圖。又,圖10係表示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拍攝之照片之效果之一例的圖。
如上所述,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可設定拍攝之照片之構圖(參照圖3(b))。於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拍攝之照片之構圖中,如上所述,例如有「進入」、「彎道前半」、「普通」、「彎道後半」、或「離開」等。於圖9中,表示於設定上述例之各個構圖之情形時,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拍攝之二輪機車之照片之一例。再者,於圖9所示之一例中,在圖示之位置設置有相機裝置310。相機裝置310根據二輪機車之前進方向(於圖9中為「右轉」及「左轉」),而拍攝各個構圖之照片。
如上所述,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可設定拍攝之照片 之效果(參照圖3(b))。於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拍攝之照片之效果中,如上所述,例如有「追蹤攝影」、「低速快門」、「曝光期間變焦」、或「光跡」等。於圖10中,表示於設定上述例之各種效果之情形時,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拍攝之二輪機車之照片之一例。相機裝置310拍攝反映所設定之效果之各種照片。
如上所述,根據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預約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所進行之照片之攝影。繼而,移動體攝影系統1判定二輪機車行駛之位置,於二輪機車通過設置有相機裝置310之場所時,拍攝照片。藉此,可容易地拍攝出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使用者自身乘坐於二輪機車上並行駛之狀態之照片。
又,根據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預先設定拍攝照片時之構圖及效果。藉此,可拍攝出符合移動體攝影系統之使用者之喜好的照片。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移動體攝影系統1判定二輪機車行駛之位置之方法,對進行使用無線通信之測位之情形進行說明。然而,判定二輪機車行駛之位置之方法並不限定於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例如,亦可根據自攜帶式終端10發送來之二輪機車之當前之位置資訊、即藉由上述GPS等而取得之位置資訊,而判定二輪機車之位置。於此情形時,較理想為於攝影裝置30中亦具備接收自攜帶式終端10發送之二輪機車當前之位置資訊的構成。又,例如,亦可形成為藉由迴路線圈(loop coil)等直接判定二輪機車之位置之構成。
此處,對藉由迴路線圈判定二輪機車之位置之情形之一例進行說明。圖11係表示於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判定車輛之位置之構成之一例的圖。於圖11所示之一例中,表示如下情形: 於設置有各個無線LAN存取點321之地點、及各無線LAN存取點321之中間之地點,針對各條車道之每一條設置有迴路線圈331(331aA、331aB、331aC、331aD、331aE、331bA、331bB、331bC、331bD、及331bE)。
於圖11所示之構成中,設置有各個迴路線圈331之地點成為相機裝置310進行實際之攝影之地點。再者,針對每條車道設置迴路線圈331之理由在於:根據二輪機車之前進方向,與預約及設定之構圖相對應之方向有所不同。攝影控制部300於自各個迴路線圈331輸入表示二輪機車位於設置有迴路線圈331之地點之內容的信號時,將快門信號輸出至相機裝置310。藉此,拍攝位於設置有迴路線圈331之地點之二輪機車之照片。
再者,於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既可為分別單獨地使用如下測位方法之構成,亦可為組合使用任一種測位方法之構成,上述測位方法係:使用本實施形態之無線通信之二輪機車之測位方法、基於利用上述GPS等所獲得之位置資訊之二輪機車之測位方法、及利用上述迴路線圈之二輪機車之測位方法。又,亦可為使用所有測位方法之構成。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即便於利用二輪機車行駛之中途,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亦可將藉由位置感測器120所取得之二輪機車之當前之位置資訊發送至管理裝置20。然而,攜帶式終端10係只要不自外部供給電力,則藉由攜帶式終端10自身所具備之電池驅動,故而藉由剩餘之電池之電容,亦存在於行駛之中途電池電量耗盡之情形。因此,較理想為藉由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二輪機車,而可同時進行攜帶式終端10之充電。
又,於安裝有攜帶式終端10之情形時,僅藉由攜帶式終端10之初始設定,亦存在無法確保攜帶式終端10之畫面顯示之亮度於白天之室外之視認性之情形。相反,亦存在於夜間過亮之情形。又,就所謂之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而言,亦存在如下情形:騎手所戴之手套無法應對觸控面板之操作,為了操作攜帶式終端10,若不將手套脫下則無法操作。根據此種情況,於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二輪機車之情形時,較理想為考慮對攜帶式終端10充電、以及顯示畫面之視認性及觸控面板之操作性。
<向二輪機車安裝攜帶式終端10之變化例>
以下,對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二輪機車而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情形之變化例進行說明。圖12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跨坐型車輛而利用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時之連接狀態之一例之圖。又,圖13及圖14係跨坐型車輛之儀錶部之放大圖。
二輪機車具備引擎控制單元(ECU,Engine Control Unit)510、儀錶500、設置於該儀錶500內之觸控面板521、及觸控面板驅動器520。儀錶500係如圖13所示般,包括主儀錶部530及指示燈540。於圖13所示之儀錶500中,於主儀錶部530中包括觸控面板521、速度儀錶531、距離計532、水溫計533、燃料計534、以及時鐘535。又,於指示燈540中具備左方向指示燈541、引擎指示燈542、防鎖死刹車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指示燈543、空檔指示燈544、遠光(high beam)指示燈545、及右方向指示燈546。又,於儀錶500中亦具備例如進行距離計532之初始化及時鐘535之時刻設定的按鈕551及552。
觸控面板521具有與組合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部及操作輸入部而構成之觸控面板相同之功能。於以下之說明中,將觸控面板521設為配置於二輪機車之主儀錶部530內之所謂轉速計(tachometer)之位置上者(參照圖13)。再者,觸控面板521為防水式之觸控面板,例如,為現有之壓力感測器方式、或特殊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
ECU510進行二輪機車之電性控制。又,ECU510輸出二輪機車之各構成要素之資訊。例如,ECU510將與使用者對未圖示之節流閥(加速器)進行之操作相對應之二輪機車之引擎之轉速及檔位(例如,1~6速及空檔)之資訊以顯示畫面之形式輸出至觸控面板521。藉此,於觸控面板521中,使二輪機車正在行駛之通常狀態下之引擎之轉速及檔位之資訊顯示於觸控面板521之顯示部(參照圖14)。再者,檔位係顯示於觸控面板521之顯示區域內之檔位顯示區域522。
觸控面板521係藉由觸控面板521之操作輸入部而取得由使用者觸摸之位置之資訊。觸控面板521將所取得之觸摸位置之資訊作為觸摸資訊供給至觸控面板驅動器520。觸控面板驅動器520將自觸控面板521輸入之觸摸資訊傳輸至ECU510。
攜帶式終端10係如圖12所示般,藉由纜線800而與ECU510連接。攜帶式終端10藉由經由纜線800供給之電力而進行動作。此時,攜帶式終端10亦藉由經由纜線800供給之電力而進行充電。藉此,可避免如上所述之攜帶式終端10之電池電量耗盡。
又,於本變化例中,ECU510與攜帶式終端10係經由纜線800而進行資料之通信。例如,ECU510將經由觸控面板驅動器520輸入之觸摸資訊經由纜線800而輸出至攜帶式終端10。
又,例如,攜帶式終端10將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顯示畫面經由纜線800而輸出至ECU510。藉此,可使顯示於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部之對移動體攝影系統1設定預約及設定之照片攝影之條件的畫面、或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確認畫面及通知畫面顯示於二輪機車所具備之觸控面板521(參照圖3~圖6)。繼而,使用者可藉由操作二輪機車所具備之觸控面板521而非攜帶式終端10,從而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1。藉此,可避免如上所述之與畫面顯示之視認性之確保、及戴有手套之狀態下之觸控面板之操作性相關之問題。
再者,於未使二輪機車與攜帶式終端10連接之情形時,於觸控面板521中顯示如圖14所示之二輪機車之通常狀態下之引擎之轉速之資訊。又,例如,亦可藉由按壓按鈕551,而將觸控面板521之顯示切換為轉速計、油耗表(fuelometer)、可行駛之距離、時鐘、及單圈時間(Lap time)計等之畫面。
且說,利用二輪機車行駛並駛向設置有相機裝置310之場所時未必始終為晴天,即亦存在於雨中行駛之情況。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觸控面板一般而言多為靜電電容式,故而若雨水淋到攜帶式終端10之觸控面板,則有可能會誤識別操作。然而,如上所述,於本變化例中,二輪機車與攜帶式終端10係藉由纜線800而連接。因此,於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二輪機車之情形時,只要安裝於考慮到攜帶式終端10本體之防水及防塵之握把周邊之收納袋、或座椅下之收納空間等現有之收納部中即可。於連接攜帶式終端10與二輪機車時,只要有纜線800之連接器等即可。
此處,對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二輪機車時之安裝位置進行說明。圖15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攜 帶式終端10之配置之一例的圖。如圖15所示般,攜帶式終端10係收納於二輪機車之座椅下之收納空間內,且經由配置於收納空間內之纜線800之連接器而與ECU510連接。如此,藉由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被淋濕或沾上灰塵之情況較少之位置,而可利用現有之收納部容易地確保攜帶式終端10本體及纜線800(亦包含連接器)之防水狀態與防塵狀態。
於本變化例中,使用者於圖3(c)所示之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之輸入畫面中,將使攜帶式終端10搭載於二輪機車上之位置之條件設定為「座椅下」。藉此,亦可確保移動體攝影系統1中之二輪機車之位置之判定及攝影之時序(快門時序)之決定之正確性。
<於二輪機車上安裝有攜帶式終端10之狀態下之利用方法>
其次,對在二輪機車上安裝有攜帶式終端10之狀態下之若干個利用例進行說明。圖16~圖20係表示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跨坐型車輛時之觸控面板521之顯示畫面之一例的圖。
當將攜帶式終端10連接於二輪機車時,ECU510顯示用以選擇觸控面板521之顯示的顯示畫面。又,此時,攜帶式終端10變為如下狀態:將顯示於觸控面板521之顯示畫面輸出至ECU510,並且受理自ECU510輸入之觸控面板521之操作之資訊(觸摸資訊)而進行動作。於圖16中,表示用以選擇顯示通常之引擎之轉速之資訊之「轉速計模式」、及顯示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畫面即作為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觸控面板而進行動作之「智慧型手機顯示器模式」的顯示畫面之一例。使用者觸摸(按下)顯示於觸控面板521中之任一種模式。藉此,ECU510切換為所選擇之模式之顯示。再者,模式之顯示切換亦可藉由 按鈕551或按鈕552而進行。
若使用者選擇「轉速計模式」,則ECU510使如圖14所示之引擎之轉速之資訊之顯示畫面顯示於觸控面板521。又,若使用者選擇「智慧型手機顯示器模式」,則ECU510使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畫面顯示於觸控面板521。於圖17中,表示用以使攜帶式終端10所具有之各種應用程式功能啟動之各個圖符(icon)之顯示畫面之一例。此時,攜帶式終端10之操作系統(OS,Operating System)或應用程式係經由ECU510將對所顯示之圖形使用者介面(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之佈局進行調整等與二輪機車所具備之觸控面板521一致之顯示畫面輸出至觸控面板521。
再者,輸出至ECU510之顯示畫面無需包含用以使攜帶式終端10所具有之應用程式功能啟動之所有圖符,例如,如圖18所示般,亦可使二輪機車中使用之應用程式優先,而形成包含用以使一部分應用程式功能啟動之圖符之顯示畫面。於圖18中,表示包含用以使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啟動之圖符之一例之顯示畫面之一例。又,攜帶式終端10亦可不顯示行動電話之來電畫面等顯示畫面。
於在觸控面板521中顯示有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畫面時,如圖19所示般,當使用者進行使觸控面板521之顯示畫面滑動之操作(或輕彈操作)時,例如,亦可如圖20所示般,一面呈現如轉速計之指針自最小值旋轉至最大值之動作,一面切換至下一個顯示畫面。
再者,於利用二輪機車行駛時,為了識別出顯示有在觸控面板521中顯示之例如圖5(b)所示之通知二輪機車靠近設置有相機裝置310之地點之情況的通知畫面,較理想為具備於必要時通知顯示畫面之變化等之構成。然而,就二輪機車而言,存在如下情形:因引 擎聲等二輪機車自身之聲音、周圍之車輛等之聲音、行駛時之風之聲音等,而不易以利用聲音確認顯示畫面之方式進行通知。圖21係表示促進跨坐型車輛之顯示畫面之確認之構成之一例的圖。於圖21中,表示如下構成之一例,即,於騎手所佩戴之頭盔之前表面開口部之上側,在不遮擋視野而騎手可識別之位置上配置小型之頭盔側指示燈900,藉由頭盔側指示燈900之點亮,而進行促進二輪機車之觸控面板521之顯示畫面之確認之通知。
頭盔側指示燈900例如具備數個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901,藉由點亮之LED901而向騎手通知促進確認之資訊之種類。LED901之驅動係例如藉由來自攜帶式終端10之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等短距離無線通信而進行。攜帶式終端10於例如通知圖5(b)所示之二輪機車靠近設置有相機裝置310之地點之情況之情形、或通知圖5(c)所示之已完成照片之拍攝之情況之情形時,對頭盔側指示燈900發送通知信號。如此,藉由使頭盔側指示燈900之LED901點亮而進行促進顯示畫面之確認之通知,藉此,即便於存在引擎聲等二輪機車自身之聲音、周圍之車輛等之聲音、行駛時之風之聲音等之狀態下,亦可容易地且確實地使騎手識別顯示畫面之變化等。
且說,如上所述,可藉由觸控面板521使用在觸控面板521中顯示攜帶式終端10之顯示畫面、即攜帶式終端10所具有之各種應用程式功能。於騎手啟動例如攜帶式終端10所具有之導航功能時,可使路線之引導畫面顯示於觸控面板521中。再者,於所需之GUI出現於觸控面板521之情形時,亦可如圖22所示般使路線之引導畫面之一部分顯示於觸控面板521中。如此,藉由使路線之引導畫面顯示於觸控面板521中,而可有效地利用攜帶式終端10所具有之導航功能, 且可於相對地抑制成本之狀態下將導航功能導入至二輪機車中。
又,於導航功能中,亦可將頭盔側指示燈900利用於促進路線引導之畫面之確認之通知中。例如,於在路線引導中有交叉點之左右轉彎點等之通知之情形時,攜帶式終端10將通知信號發送至頭盔側指示燈900,使頭盔側指示燈900之LED901點亮。藉此,即便於存在引擎聲等二輪機車自身之聲音、周圍之車輛等之聲音、行駛時之風之聲音等之狀態下,亦可容易地且確實地向騎手促進路線引導之畫面之確認。再者,只要將頭盔側指示燈900之LED901之顏色區分為例如橙色、綠色、及紅色等,並於左右轉彎時使橙色閃爍等,則對騎手而言可易於理解指示內容。
如此,藉由將攜帶式終端10安裝於二輪機車,可不限定於本發明之移動體攝影系統,而實現利用攜帶式終端與二輪機車之各種功能。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將本發明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應用於跨坐型車輛(二輪機車)之情形進行了說明。然而,可應用本發明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之移動體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二輪機車。例如,於跨坐型車輛中,包含駕駛者跨過車體而乘坐之車輛全體,且不僅二輪機車,而且三輪(除前一輪且後二輪以外,亦包含前二輪且後一輪之車輛)或四輪之車輛亦包含於可應用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之跨坐型車輛中。此外,亦可於汽車或自行車等中應用移動體攝影系統。又,並不限定於車輛,對於步行狀態之照片之拍攝,亦可利用移動體攝影系統。
進而,又,亦可將本發明之移動體攝影系統應用於如滑雪之各種運動中。於如滑雪之運動之情形時,由於攝影對象之目標移 動之範圍限定於滑雪場內(進行運動之範圍)等,故而移動體攝影系統可設為使使用者之位置位於進行運動之範圍內者而進行處理。即,於在各種運動中應用本發明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之情形時,存在可省略利用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所進行之移動體之接近判定之情形。於可省略移動體之接近判定之情形時,只要預先進行攝影之構圖等之設定,則使用者於進行運動時所攜帶之攜帶式終端10僅為較可進行無線LAN通信之智慧型手機進而小型之機器即可,且可兼具運動中之攜帶之容易性與移動體之攝影。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將移動體攝影系統1應用於藉由引擎之驅動而行駛之二輪機車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可應用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之車輛並不限定於具有與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二輪機車相同之構成之車輛。例如,亦可應用於藉由電動馬達之驅動而行駛之二輪機車、或三輪(除前一輪且後二輪以外,亦包含前二輪且後一輪之車輛)及四輪之車輛中。
再者,亦可將用以實現作為本實施形態之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構成要素之管理裝置20或攝影裝置30所具備之攝影控制部300及無線測位部320所進行之處理的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中,使電腦系統讀入並執行該記錄媒體中所記錄之程式,藉此,進行與使用有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移動體之攝影相關之上述各種處理。再者,所謂此處所提及之「電腦系統」,亦可為包含OS或周邊機器等之硬體者。又,若為利用全球資訊網(WWW,World Wide Web)系統之情形,則「電腦系統」係設為亦包含主頁提供環境(或者顯示環境)者。又,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指軟碟、磁光碟、唯讀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快閃記憶體等可寫入之非揮發性記憶體、唯讀光 碟記憶體(CD-ROM,Compact Disk Read Only Memory)等可攜式媒體、及內置於電腦系統中之硬碟等記憶裝置。
進而,所謂「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係設為亦包含如成為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或電話線路等通信線路而發送程式之情形時之伺服器或用戶端之電腦系統內部之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般將程式保持固定時間者。又,上述程式亦可自將該程式存儲於記憶裝置等中之電腦系統,經由傳輸媒體或藉由傳輸媒體中之發射波(transmitted wave)而傳輸至其他電腦系統。此處,傳輸程式之「傳輸媒體」係指如網際網路等網路(通信網)或電話線路等通信線路(通信線)般具有傳輸資訊之功能之媒體。又,上述程式亦可為用以實現上述功能之一部分者。進而,亦可為可藉由與已記錄於電腦系統中之程式之組合實現上述功能者,即所謂之差分檔案(差分程式)。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對為在管理裝置20內具備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之構成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具備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之裝置並不限定於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例如,亦可為於攝影裝置30內具備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之構成。於此情形時,變為如下構成:表示二輪機車靠近攝影裝置30之情況之資訊並非由用戶端管理部210經由攝影裝置管理部200通知給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而係由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通知給移動體攝影應用程式。又,變為如下構成:攝影裝置30之其他構成要素根據移動體接近判定部220所輸出之表示二輪機車靠近攝影裝置30之情況之資訊而啟動,且攝影控制部300自攝影裝置管理部200取得攝影之設定等資訊。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具 體之構成並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亦包含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之各種變更。
1‧‧‧移動體攝影系統
10‧‧‧攜帶式終端
20‧‧‧管理裝置(攝影手段)
30‧‧‧攝影裝置(攝影手段)
100‧‧‧移動體攝影模組(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攝影條件設定手段)
110‧‧‧無線通信部(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
120‧‧‧位置感測器(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位置資訊取得手段)
131‧‧‧顯示部
132‧‧‧使用者介面
140‧‧‧移動體通信部(通信手段、無線通信手段)
200‧‧‧攝影裝置管理部(管理手段)
210‧‧‧用戶端管理部
220‧‧‧移動體接近判定部(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
300‧‧‧攝影控制部(攝影控制手段)
310‧‧‧相機裝置
320‧‧‧無線測位部(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無線通信測位手段)
321‧‧‧無線LAN存取點(存取點)
N‧‧‧網際網路

Claims (14)

  1. 一種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係為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和攝影手段(20、30)之間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者;其特徵在於:該移動體攝影系統(1)具備:預約手段(100),其根據向上述攜帶式終端(10)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而來預約藉由該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對上述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之攝影;以及通信手段(110、140),其等將表示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之資訊、及表示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之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且上述攝影手段(20、30)具備: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其對與上述攜帶式終端(10)一併移動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以及相機裝置(310),其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並利用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來對該移動體進行攝影。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該移動體攝影系統(1)係更進一步具備: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其根據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資訊,來判定上述攜帶式終端(10)是否存在於預先規定之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攜帶式終端(10)具備無線通信手段; 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具備至少3個以上之無線信號之存取點(321);該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係為無線通信測位手段,上述無線通信測位手段係自各個上述存取點(321)發送無線信號,且根據該已發送之任一個無線信號、及對應該任一個無線信號而自上述通信手段(110、140)所發送來之應答信號,來對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藉由上述無線通信手段之無線通信係為無線LAN通信;上述移動體之測位方法係為無線LAN測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4項中任一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攜帶式終端(10)係更進一步具備:取得該攜帶式終端(10)之當前之位置資訊的位置資訊取得手段(120);上述通信手段(110、140)係將上述位置資訊取得手段(120)所輸出之該攜帶式終端(10)之位置資訊發送至上述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上述攝影手段(20、30)係更進一步具備:控制上述相機裝置(310)及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之啟動的管理手段(200);上述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係根據發送來之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當前之位置資訊、及上述相機裝置(310)所設置之位置資訊,來判定上述攜帶式終端(10)是否存在自上述相機裝置(310)於預先規定之範圍內; 上述管理手段(200)係根據上述移動體接近判定手段(220)所判定之結果,來啟動上述相機裝置(310)及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攜帶式終端(10)係更進一步具備:攝影條件設定手段(100),其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構圖及效果中之其中一者或兩者之條件即攝影條件資訊;上述通信手段(110、140)係將輸入至上述攝影條件設定手段(100)之上述攝影條件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攜帶式終端(10)係更進一步具備:攝影條件設定手段(100),其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構圖及效果中之其中一者或兩者之條件即攝影條件資訊;上述通信手段(110、140)係將輸入至上述攝影條件設定手段(100)之上述攝影條件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攝影手段(20、30)係更進一步具備:控制藉由上述相機裝置(310)之攝影之攝影控制手段(300);上述相機裝置(310)係設置為可對應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之控制而變更攝影之方向;且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係根據發送來之上述攝影條件資訊,以與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 構圖相對應之方向及與上述效果相對應之攝影方法來進行攝影之方式,來控制藉由上述相機裝置(310)之攝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攝影手段(20、30)係更進一步具備:控制藉由上述相機裝置(310)之攝影之攝影控制手段(300);上述相機裝置(310)係設置為可對應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之控制而變更攝影之方向;且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係根據發送來之上述攝影條件資訊,以與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構圖相對應之方向及與上述效果相對應之攝影方法來進行攝影之方式,來控制藉由上述相機裝置(310)之攝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係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於較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變為與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之構圖呈一致之位置更靠前之時點,輸出使上述相機裝置(310)開始攝影之快門時序信號;上述相機裝置(310)係自輸入有上述快門時序信號時起,以預先規定之張數或於預先規定之時間內,連續拍攝數張照片。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移動體攝影系統,其中,上述攝影控制手段(300)係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於較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變為與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之構圖呈 一致之位置更靠前之時點,輸出使上述相機裝置(310)開始攝影之快門時序信號;上述相機裝置(310)係自輸入有上述快門時序信號時起,以預先規定之張數或於預先規定之時間內,連續拍攝數張照片。
  12. 一種移動體攝影裝置,其係為和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之移動體攝影裝置(20、30);其特徵在於:該移動體攝影裝置(20、30)具備: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其對與上述攜帶式終端(10)一併移動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以及相機裝置(310),其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並利用自上述攜帶式終端(10)發送之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來對該移動體進行攝影。
  13. 一種移動體攝影方法,其係為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和攝影手段(20、30)之間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者;其特徵在於包含:預約步驟,其係藉由上述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預約手段(100)向上述攜帶式終端(10)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而來預約藉由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對上述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之攝影;通信步驟,其係上述攜帶式終端(10)所具備之通信手段(110、140)將表示輸入至該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之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移動體位置測位步驟,其係上述攝影手段(20、30)所具備之移動體 位置測位手段(320)對與上述攜帶式終端(10)一併移動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進行測位;以及攝影步驟,其係上述攝影手段(20、30)所具備之相機裝置(310)根據上述移動體位置測位手段(320)所測位出之上述移動體之位置資訊,並利用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對該移動體進行攝影。
  14. 一種移動體攝影程式,其係為與移動體一併移動之攜帶式終端(10)與攝影手段(20、30)之間進行通信,並對該移動體移動時之狀態進行攝影者;其特徵在於包含:預約步驟,其係藉由該移動體攝影程式中所具備之預約手段(100)向上述攜帶式終端(10)輸入對上述移動體進行攝影時之條件,而來預約藉由移動體攝影系統(1)之對上述移動體移動之狀態之攝影;以及通信步驟,其係將表示輸入至上述攜帶式終端(10)之上述條件之資訊發送至上述攝影手段(20、30)。
TW102113405A 2012-05-08 2013-04-16 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TWI5336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6845A JP5879194B2 (ja) 2012-05-08 2012-05-08 移動体撮影システム、移動体撮影装置、移動体撮影方法、および移動体撮影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1981A true TW201351981A (zh) 2013-12-16
TWI533693B TWI533693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475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3405A TWI533693B (zh) 2012-05-08 2013-04-16 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91950B2 (zh)
JP (1) JP5879194B2 (zh)
DE (1) DE102013205804A1 (zh)
IT (1) ITTO20130288A1 (zh)
TW (1) TWI533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1667B2 (ja) * 2013-05-31 2016-02-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76692B2 (ja) * 2014-09-26 2019-03-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並びに装置、制御方法
JP5830729B1 (ja) 2014-11-07 2015-12-09 株式会社ビアンコネロ 携帯通信端末を所持するユーザーを自動もしくは手動にて撮影する撮影及び映像配信システム
JP2016119624A (ja) * 2014-12-22 2016-06-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システム、撮影制御装置、撮影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35370B2 (en) * 2016-03-31 2020-04-28 Tan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acquires data from an activity amount meter
JP2021064102A (ja) * 2019-10-11 2021-04-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撮影システム、移動体撮影方法、および移動体撮影プログラム
JP7346365B2 (ja) 2020-07-31 2023-09-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撮影管理システム、撮影管理装置、運営装置、撮影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運営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130828A1 (ja) * 2020-12-16 2022-06-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通信システム、鞍乗型車両、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425817B2 (ja) 2022-03-23 2024-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撮影システム
US11628863B1 (en) * 2022-03-30 2023-04-18 Plusai,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nd compensating for wind disturbance force at a tractor trailer of an autonomous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4761A (ja) * 2002-01-28 2003-08-08 Konica Corp 撮像装置
JP2004120164A (ja) * 2002-09-25 2004-04-15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写真撮影装置
JP2004254087A (ja) * 2003-02-20 2004-09-09 Yamaha Corp 撮影システム
JP2004297191A (ja) * 2003-03-25 2004-10-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システム
JP4751651B2 (ja) 2004-06-16 2011-08-17 Hoya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方法および焦点検出装置
JP4759426B2 (ja) 2005-03-30 2011-08-31 Hoya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EP1875402A2 (en) * 2005-04-15 2008-01-09 Clifford R. David Interactive image activ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8221220B2 (en) * 2006-08-11 2012-07-17 Disney Enterprises, Inc. Method and/or system for adaptive gaming experience
US20100135178A1 (en) * 2008-11-21 2010-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si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adjusted round trip time measurements
EP2449485A1 (en) * 2009-07-01 2012-05-09 E-Plate Limited Video acquisition and compi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nd distributing a composite video
US8282101B2 (en) * 2011-01-31 2012-10-09 Disney Enterprises, Inc. Universal puzzle piece for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130288A1 (it) 2013-11-09
JP2013236224A (ja) 2013-11-21
US8891950B2 (en) 2014-11-18
US20130302022A1 (en) 2013-11-14
JP5879194B2 (ja) 2016-03-08
TWI533693B (zh) 2016-05-11
DE102013205804A1 (de)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3693B (zh) 移動體攝影系統、移動體攝影裝置、移動體攝影方法及移動體攝影程式
KR102521834B1 (ko) 차량으로 영상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JP6910132B2 (ja) リアビュー前置安全スマートヘルメット
WO201201122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0884500A (zh) 控制车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8500561A (ja) マップデータ作成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移動体、並びにマップデータ作成方法
KR20180037828A (ko) 주행 환경에 따른 차량용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US2016032020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7909840A (zh) 信息发布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74611A (zh) 信息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12019374A (ja) 電子アルバム作成サーバー、情報処理装置、電子アルバム作成システム、及び、電子アルバム作成サーバーの制御方法
JP6380634B2 (ja) 画像再生装置、画像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7986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0301133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KR101854338B1 (ko) 차량용 멀티미디어 장치
JP2021176107A (ja) ドライブレコーダ、接近検知方法、及び接近検知プログラム
JP2013157787A (ja) 動画データ生成システム
WO2020137398A1 (ja) 操作制御装置、撮像装置、操作制御方法
JP2021162542A (ja) 運転支援装置及び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
CN111741266A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425817B2 (ja) 移動体撮影システム
CN111815943A (zh) 车辆停车次数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4294B (zh) 移动轨迹记录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TWI617193B (zh) 主動式錄攝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103629A1 (zh) 车道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