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993A -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993A
TW201347993A TW102118144A TW102118144A TW201347993A TW 201347993 A TW201347993 A TW 201347993A TW 102118144 A TW102118144 A TW 102118144A TW 102118144 A TW102118144 A TW 102118144A TW 201347993 A TW201347993 A TW 2013479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rotective film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element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8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yuji Saneto
Humitake Mitobe
Jun Noguchi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7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99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6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an anti-static effect,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8Coatings for keeping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hydrophobic or photo-catalytic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00Preparation of cellulose esters of organic acids
    • C08B3/06Cellulose acetate, e.g. mono-acetate, di-acetate or tri-ace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5Ester polymer, e.g. polycarbonate, polyacrylate or polyes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偏光板依序具有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其中第1保護膜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膜,第1保護膜的厚度為20 μm以上、30 μm以下,第2保護膜的厚度為第1保護膜的厚度的1.5倍以上、1.8倍以下,第2保護膜的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45%以上、0.8%以下。

Description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液晶顯示裝置作為消耗電力小、省空間的圖像顯示裝置而其用途逐年變廣。先前,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圖像的視野角依存性大為大的缺點,但已將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模式、共面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模式等廣視野角液晶模式加以實際應用,藉此即便於電視等要求高品質的圖像的市場中,液晶顯示裝置的需要亦不斷地急速擴大。
隨著液晶顯示裝置的用途擴大,對液晶顯示裝置要求大尺寸且高品質的質感。於畫面周邊部分存在被稱為邊框(bezel)的相當於邊緣的部分,為了實現高品質的質感,該部分的寬度不斷變窄。邊框具有遮擋偏光板的端部而將顯示器修飾得美觀的作用,但伴隨著邊框的狹窄化,對液晶單元與偏光板的貼合精度亦要求高水準。
液晶顯示裝置中所用的偏光板通常成為將偏光元件與透明的保護膜貼合而成的構成,上述偏光元件包含吸附配向有碘或染料的聚乙烯醇膜等,上述透明的保護膜位於上述偏光元件的 表背兩側。作為偏光板保護膜,乙醯纖維素(cellulose acetate)所代表的醯化纖維素系的偏光板保護膜由於透明性高、且可容易地確保與偏光元件中所使用的聚乙烯醇的密接性,故被廣泛使用。密接性通常是藉由對保護膜實施皂化處理,對表面賦予親水性而獲得。
醯化纖維素膜由於透濕度相對較高,且藉由皂化處理可容易地確保與聚乙烯醇的密接,故被廣泛使用,但另一方面有以下問題:由於吸水性相對較高,故延遲(retardation)的濕度依存性大,且於高溫高濕下長期使用的情形時,容易於畫面上產生斑點。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於偏光元件的單側使用丙烯酸系膜、於另一單側使用醯化纖維素膜作為偏光元件的保護膜的偏光板。
另外,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於偏光元件的單側使用環烯烴系聚合物膜、於另一單側使用醯化纖維素膜作為偏光元件的保護膜的偏光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928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2008-529038號公報
丙烯酸系聚合物膜具有相對於醯化纖維素膜而吸水性較低、且光彈性係數較小的性質。因此,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 膜作為偏光板保護膜,則由於丙烯酸系聚合物膜的透濕度低,故於藉由先前以來通常進行的使用聚乙烯醇糊的方法來製作偏光板的情形時,有以下問題:於自偏光元件的兩側貼合保護膜後的乾燥步驟中,水分的蒸發變得不充分,偏光性能降低。
另外,專利文獻1的偏光板為於偏光元件的一側具有丙烯酸系膜、於另一側具有醯化纖維素膜作為偏光元件的保護膜的構成,故可認為偏光板製造後可充分進行乾燥,且可發揮丙烯酸系膜的特徵。
然而,專利文獻1的偏光板於在平板上以使醯化纖維素膜位於該平板側(下側)、丙烯酸系膜位於上側的方式放置,並觀察偏光板的翹曲(捲曲)的情形時,有時以偏光板的四個角翹起的方式產生捲曲。將如此般捲曲的偏光板稱為「於丙烯酸系膜側捲曲的偏光板」。若將於丙烯酸系膜側捲曲的偏光板以丙烯酸系膜為內側膜而貼附於液晶單元上,則有氣泡進入至內側膜與液晶單元之間、液晶顯示裝置的性能降低的問題。因此,較佳為於丙烯酸系膜的相反側捲曲,但該捲曲量若過大,則貼附於液晶單元時的對位變困難,該情況亦欠佳。如上所述,伴隨著邊框的狹窄化,對於對位的要求精度逐漸變嚴格,由此對捲曲的要求亦逐漸變嚴格。
此處,所謂內側膜,是指夾持偏光元件的兩片保護膜中配置於液晶單元側的膜。另外,將配置於液晶單元的相反側的膜稱為外側膜。
另外,就貼合於液晶單元時的漏光的觀點而言,內側膜的膜 厚以薄為佳,就偏光板的耐傷性的觀點而言,外側膜的膜厚以厚為佳,故可想到內側膜與外側膜的膜厚不同的偏光板,但該情形時,偏光板亦如上述般容易捲曲。
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偏光板中,使用厚度為60 μm以上的保護膜,但近年來進一步需求薄膜的保護膜。另外,若使保護膜變薄,則有更容易產生捲曲的問題。
偏光板的捲曲於機械方向(Machine Direction,MD)上產生者、於橫向方向(Transverse Direction,TD)上產生者均成問題而重要。然而,於設計構成偏光板的材料的情形時,TD方向特別重要。其原因在於由製作偏光板的製程所致的捲曲的調整存在容易程度的差異。關於MD方向的捲曲,於為了將構成偏光板的內側膜、偏光元件、外側膜加以貼合、乾燥而進行搬送時,改變搬送方向上的張力(tension),藉此可調整捲曲的範圍(range)廣。然而,關於TD方向的捲曲,僅可藉由改變乾燥條件來稍許調整捲曲,並無控制的方法。因此,尤其對於TD方向,設計較佳的膜的組合變重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偏光板加工適性優異、且於捲曲的觀點而言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適性優異的偏光板。
本發明者等人進行了研究,結果注意到,於偏光元件的一側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偏光板的捲曲視偏光元件的另一側的第2保護膜的厚度而大幅度地變化。該情況無法僅由專利 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2008-529038號公報)中被推測為捲曲的原因的彈性模量的平衡破壞來說明。該厚度依存性的原因雖不十分明確,但可認為,捲曲的產生原因除了表背的膜的彈性模量或濕度變化時的尺寸變化的平衡以外,亦由於偏光元件的收縮會影響捲曲。可推測,保護膜的厚度發生變化,由此偏光元件的收縮所引起的捲曲的量發生變化。可認為,偏光元件的收縮以於保護膜的膜厚較薄的一側捲曲的方式作用。根據該想法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濕度尺寸變化大的膜作為第2保護膜,可減少朝第1保護膜側的捲曲。
即得知,於在偏光元件的一側具有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第1保護膜、於另一側具有第2保護膜作為偏光元件的保護膜的構成的偏光板中,為了抑制於第1保護膜側捲曲,必須適當地設計第2保護膜的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濕度尺寸變化率。
即,上述課題是藉由以下構成的本發明來解決。
[1]一種偏光板,其依序具有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其中上述第1保護膜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膜,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為20 μm以上、30 μm以下,上述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3.0GPa以上、3.5 GPa以下,上述第2保護膜的厚度為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的1.5倍以 上、1.8倍以下,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45%以上、0.8%以下。
濕度尺寸變化率(%)=[{(25℃、相對濕度8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10%的長度)}/(25℃、相對濕度60%下的長度)]×100…式(1)
[2]如[1]所記載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20%以上、0.30%以下。
[3]如[1]或[2]所記載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55%以上、小於0.65%。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2.8 GPa以上、小於3.3 GPa。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55%以上、小於0.65%,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2.8 GPa以上、小於3.3 GPa。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為含有醯化纖維素的膜。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板,其依序具有黏著劑層、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
[8]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具有液晶單元及至少一片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板,其中上述偏光板中的上述第1保護膜是配置於上述液晶單元側。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偏光板加工適性優異、且於捲曲的觀點而言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適性優異的偏光板。
1‧‧‧第1保護膜
2‧‧‧第2保護膜
3‧‧‧偏光元件
10‧‧‧偏光板
11‧‧‧第1保護膜的TD方向
12‧‧‧第2保護膜的TD方向
13‧‧‧偏光元件的吸收軸
20‧‧‧液晶單元
100‧‧‧液晶顯示裝置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偏光板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2為表示本發明的偏光板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一例的概略圖。
以下,對用以實施本發明的形態加以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形態。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於數值表示物性值、特性值等的情形時,「(數值1)~(數值2)」的記載表示「(數值1)以上、(數值2)以下」的含意。另外,於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記載表示「丙烯酸系樹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至少任一種」的含意。「(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醯基」等亦相同。
本發明的偏光板為依序具有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 2保護膜的偏光板,並且上述第1保護膜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膜,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為20 μm以上、30 μm以下,上述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3.0 GPa以上、3.5 GPa以下,上述第2保護膜的厚度為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的1.5倍以上、1.8倍以下,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45%以上、0.8%以下。
濕度尺寸變化率(%)=[{(25℃、相對濕度8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1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60%下的長度)]×100…式(1)
本發明的偏光板依序具有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將本發明的偏光板的一例示於圖1中。圖1的偏光板10依序具有第1保護膜1、偏光元件3及第2保護膜2。
以下,對構成本發明的偏光板的偏光元件及保護膜加以說明。
[偏光元件]
本發明的偏光板中的偏光元件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公知的偏光元件,較佳為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及二色性色素。
(聚乙烯醇系樹脂)
聚乙烯醇系樹脂(以下亦稱為「PVA(Polyvinyl Alcohol)系樹脂」)較佳為將聚乙酸乙烯酯皂化所得的聚合物原材料,亦可含 有如不飽和羧酸、不飽和磺酸、烯烴類、乙烯醚類般的可與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的成分。另外,亦可使用含有乙醯乙醯基(acetoacetyl)、磺酸基、羧基、氧伸烷基等的改質PVA。
除此以外,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中,可較佳地使用以下PVA膜:日本專利第3021494號公報中記載的1,2-二醇鍵結量為1.5 mol%以下的PVA膜;日本專利特開2001-316492號公報中記載的每100 cm2中的5 μm以上的光學異物為500個以下的PVA膜;日本專利特開2002-030163號中記載的膜的TD方向的熱水切割溫度偏差為1.5℃以下的PVA膜;進而由混合有1質量%~100質量%的甘油等3元~6元的多元醇的溶液、或日本專利特開平06-289225號公報中記載的混合有15質量%以上的塑化劑的溶液製膜而成的PVA膜。
這些中,就製造成本的觀點而言,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中所用的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較佳為將聚乙酸乙烯酯皂化所得者。再者,上述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度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較佳為將皂化度設定為90%以上,更佳為設定為95%以上,特佳為設定為99%以上。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中所用的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100000~300000,更佳為140000~260000,特佳為150000~200000。
(二色性色素)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較佳為含有二色性色素。此處,所謂二色 性色素,於本說明書中是指吸光度視偏光方向而不同的色素,例如包含碘離子、重氮系色素、醌系色素、其他公知的二色性染料等。上述二色性色素可較佳地使用I3-或I5-等高次的碘離子或二色性染料。
本發明中,可尤佳地使用高次的碘離子。高次的碘離子是如「偏光板的應用」(永田良編,CMC出版)或「工業材料」(第28卷,第7號,p.39~p.45)中所記載般,可將PVA浸漬於將碘溶解於碘化鉀水溶液中而成的溶液及硼酸水溶液的至少一者中,以吸附、配向於PVA的狀態而生成。
[偏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偏光元件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
例如,含有PVA及碘的偏光元件的製造方法較佳為將上述PVA製成膜後,導入碘而構成偏光元件。PVA膜的製造可參考日本專利特開2007-86748號公報的[0213]~[0237]中記載的方法、日本專利登記第3342516號說明書、日本專利特開平09-3285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30281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144401號公報等來進行。
其中,本發明的偏光元件的製造方法較佳為包括以下步驟:將含有聚乙烯醇系樹脂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溶液製成膜狀的步驟;將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延伸的步驟;以及藉由二色性色素將延伸後的上述聚乙烯醇系樹脂膜染色的步驟。
具體而言,上述偏光元件的製造方法特佳為依序進行以 下步驟:聚乙烯醇系樹脂溶液(以下亦稱為「PVA溶液」)的製備步驟、流延步驟、膨潤步驟、染色步驟、硬膜步驟、延伸步驟及乾燥步驟。另外,亦可於上述步驟中或步驟後設置在線(on-line)面狀檢查步驟。
(PVA溶液的製備)
於PVA溶液的製備步驟中,較佳為一面對水進行攪拌一面添加PVA系樹脂,而製備使PVA系樹脂溶解於水或有機溶劑中而成的原液。原液中的PVA系樹脂的濃度較佳為5質量%~20質量%。另外,亦可將所得的漿料(slurry)脫水,暫且製備含水率為40%左右的PVA系樹脂濕濾餅(wet cake)。於進一步於其後加入添加劑的情形時,例如較佳為將PVA系樹脂的濕濾餅放入至溶解槽中,添加塑化劑、水,一面自槽底吹入水蒸氣一面攪拌的方法。內部樹脂溫度較佳為加熱至50℃~150℃,亦可對系內進行加壓。
(流延)
上述流延步驟通常可較佳地使用將上述所製備的原液(PVA溶液)流延而成膜的方法。流延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將經加熱的上述原液供給於雙軸擠出機,藉由齒輪泵(gear pump)自排出機構(較佳為模具,更佳為T型狹縫模具)流延至支撐體上而製膜。另外,自模具排出的樹脂溶液的溫度並無特別限制。
上述支撐體較佳為澆鑄滾筒(cast drum),滾筒的直徑、寬度、轉速、表面溫度並無特別限制。其中,上述澆鑄滾筒的直徑(R1)較佳為2000 mm~5000 mm,更佳為2500 mm~4500 mm,特佳為 3000 mm~3500 mm。
上述澆鑄滾筒的寬度較佳為2 m~6 m,更佳為3 m~5 m,特佳為4 m~5 m。
上述澆鑄滾筒的轉速較佳為2 m/min~20 m/min,更佳為4 m/min~12 m/min,特佳為5 m/min~10 m/min。
上述澆鑄滾筒的澆鑄滾筒表面溫度較佳為40℃~140℃,更佳為60~120℃,特佳為80℃~100℃。
上述T型狹縫模具出口的樹脂溫度較佳為40℃~140℃,更佳為60℃~120℃,特佳為80℃~100℃。
其後,較佳為一面使所得的輥的背面與表面於乾燥輥上交替通過一面進行乾燥。上述乾燥輥的直徑、寬度、轉速、表面溫度並無特別限制。其中,上述乾燥輥的直徑(R2)較佳為200 mm~450 mm,更佳為250 mm~400 mm,特佳為300 mm~350 mm。
另外,所得的膜的長度亦無特別限制,可設定為2000 m以上、較佳為4000 m以上的長條的膜。膜的寬度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2 m~6 m,更佳為3 m~5 m。
(膨潤)
上述膨潤步驟較佳為僅利用水來進行,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0-153709號公報所記載般,為了使光學性能穩定、及避免製造線(line)上的聚乙烯醇系樹脂膜(以下亦稱為「PVA膜」)產生皺褶,亦可藉由硼酸水溶液使聚乙烯醇系樹脂膜膨潤,並管理偏光板基材的膨潤度。
另外,膨潤步驟的溫度、時間可任意地設定,較佳為10℃~60℃、5秒~2000秒。
再者,膨潤步驟時亦可稍許進行延伸,例如較佳為延伸至1.05倍~1.5倍的實施方式,更佳為延伸至1.3倍左右的實施方式。
(染色)
上述染色步驟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2-86554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另外,染色方法不僅為浸漬,而且可採用碘或染料溶液的塗佈或噴霧等任意方法。另外,亦可使用如日本專利特開2001-290025號公報所記載般一面控制碘的濃度、染色浴溫度、或延伸倍率一面染色的方法以及一面攪拌浴液一面染色的方法。
於使用高次的碘離子作為上述二色性色素的情形時,為了獲得高對比度的偏光板,染色步驟較佳為使用將碘溶解於碘化鉀水溶液中所得的溶液。該情形時的碘-碘化鉀水溶液的碘與碘化鉀之質量比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7-086748號公報中記載的態樣。
另外,如日本專利第3145747號公報所記載般,亦可於染色液中添加硼酸、硼砂等硼系化合物。
(硬膜)
上述硬膜步驟較佳為將PVA膜浸漬於交聯劑溶液中,或塗佈溶液而使PVA膜含有交聯劑。另外,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52130號公報所記載般,亦可分數次進行硬膜步驟。
上述交聯劑可使用美國再發行專利第232897號說明書中記載者,如日本專利第3357109號公報所記載般,為了提高尺寸穩定 性,亦可使用多元醛作為交聯劑,可最佳地使用硼酸類。於使用硼酸作為硬膜步驟中所用的交聯劑的情形時,亦可於硼酸-碘化鉀水溶液中添加金屬離子。金屬離子較佳為氯化鋅,如日本專利特開2000-35512號公報所記載般,亦可使用碘化鋅等鹵化鋅、硫酸鋅、乙酸鋅等鋅鹽來代替氯化鋅。
另外,亦可製作添加有氯化鋅的硼酸-碘化鉀水溶液,並使PVA膜浸漬於該溶液中而進行硬膜,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7-086748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
(延伸)
上述延伸步驟可較佳地使用如美國專利2,454,515號說明書等所記載般的縱向單軸延伸方式、或如日本專利特開2002-86554號公報所記載般的拉幅機(tenter)方式。較佳的延伸倍率為2倍~12倍,進而佳為3倍~10倍。另外,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將延伸倍率、坯料厚度及偏光元件厚度的關係設定為日本專利特開2002-040256號公報中記載的(貼合保護膜後的偏光元件膜厚/坯料膜厚)×(總延伸倍率)>0.17;或將自最終浴中伸出時的偏光元件的寬度與貼合保護膜時的偏光元件寬度的關係設定為日本專利特開2002-040247號公報中記載的0.80≦(貼合保護膜時的偏光元件寬度/自最終浴中伸出時的偏光元件的寬度)≦0.95。
(乾燥)
上述乾燥步驟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2-86554號公報中公知的方法,較佳的溫度範圍為30℃~100℃,較佳的乾燥時間為30 秒~60分。另外,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如日本專利第3148513號公報所記載般,進行將水中退色溫度設定為50℃以上的熱處理;或如日本專利特開平07-325215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平07-325218號公報所記載般,於經溫濕度管理的環境中進行老化(aging)。
(塗佈型偏光元件)
另外,膜厚薄的偏光元件可藉由使用日本專利第4691205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第4751481號公報中記載的塗佈法的製造方法來形成。
再者,關於膜厚的控制,可藉由公知的方法來控制,例如可藉由將上述流延步驟中的模具狹縫寬度或延伸條件設定為適當的值來控制膜厚。
<保護膜>
繼而,對本發明的偏光板中所用的保護膜(以下亦稱為「偏光板保護膜」)加以說明。
本發明的偏光板依序具有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
上述第1保護膜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膜,且厚度為20 μm以上、30 μm以下,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3.0 GPa以上、3.5 GPa以下。
上述第2保護膜的厚度為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的1.5倍以上、1.8倍以下,且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下述 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45%以上、0.8%以下。
濕度尺寸變化率(%)=[{(25℃、相對濕度8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1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60%下的長度)]×100…式(1)
{第1保護膜(內側膜)}
上述第1保護膜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膜(亦稱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任意適當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例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ethacrylate-Styrene resin,MS樹脂等)、含有脂環族烴基的聚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
較佳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更佳為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的碳數1~6的烷基酯的聚合物)。進而佳為可列舉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主成分(50質量%~100質量%、較佳為70質量%~100質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 系樹脂。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具體例例如可列舉:三菱麗陽公司製造的亞克力派特(Acrypet)VH或亞克力派特(Acrypet)VRL20A、藉由分子內交聯或分子內環化反應而獲得的玻璃轉移溫度(Tg)高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於本發明中,於具有高耐熱性、高透明性、高的機械強度的方面而言,(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較佳為具有戊二酸酐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具有內酯環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具有戊二醯亞胺(glutarimide)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具有戊二酸酐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6-28301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590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274118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具有戊二酸酐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具有內酯環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0-2300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15181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12032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25454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5-146084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具有內酯環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具有戊二醯亞胺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06-30903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1756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2832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2833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749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 2006-33749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74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6-33756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009182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具有戊二醯亞胺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
(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Tg較佳為115℃以上,更佳為120℃以上,進而佳為125℃以上,特佳為130℃以上。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藉由含有Tg為115℃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作為主成分,可使耐久性變優異。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Tg的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就成形性等觀點而言,較佳為170℃以下。
第1保護膜中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含量較佳為50質量%~100質量%,更佳為50質量%~99質量%,進而佳為60質量%~98質量%,特佳為70質量%~97質量%。
若第1保護膜中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含量為50質量%以上,則充分發揮(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原本所具有的高耐熱性、高透明性,故較佳。
第1保護膜除了含有上述(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以外,亦可含有其他熱塑性樹脂。其他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4-甲基-1-戊烯)等烯烴系聚合物;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氯乙烯樹脂等鹵化乙烯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尼龍6、尼龍66、尼龍610等 聚醯胺;聚縮醛;聚碳酸酯;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聚醚醚酮;聚碸;聚醚碸;聚氧苯甲酯(polyoxybenzylene);聚醯胺醯亞胺;調配有聚丁二烯系橡膠、丙烯酸系橡膠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樹脂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ASA)樹脂等橡膠質聚合物等。
第1保護膜中的上述其他熱塑性樹脂的含有比例較佳為0質量%~50質量%,更佳為0質量%~40質量%,進而佳為0質量%~30質量%,特佳為0質量%~20質量%。
第1保護膜亦可含有上述以外的成分(添加劑)。添加劑例如可列舉:受阻酚(hindered phenol)系、磷系、硫系等的抗氧化劑;耐光穩定劑、耐候穩定劑、熱穩定劑等穩定劑;玻璃纖維、碳纖維等補強材料;水楊酸苯酯、(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羥基二苯甲酮等紫外線吸收劑;近紅外線吸收劑;磷酸三(二溴丙基)酯、磷酸三烯丙酯、氧化銻等阻燃劑;陰離子系、陽離子系、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抗靜電劑;無機顏料、有機顏料、染料等著色劑;有機填料或無機填料;樹脂改質劑;有機填充劑或無機填充劑;塑化劑;滑劑;抗靜電劑;阻燃劑;相位差減少劑等。
第1保護膜中的添加劑的含有比例較佳為0質量%~5質量%,更佳為0質量%~2質量%,進而佳為0質量%~0.5質量%。
<第1保護膜的製造方法>
第1保護膜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利用任意適當的混合方法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與其他聚合物或添加劑等充分混合,預先製成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後,對其進行膜成形。或者,亦可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與其他聚合物或添加劑等分別製成各自的溶液後加以混合,製成均勻的混合液後,進行膜成形。
於製造上述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時,例如利用全方位混合機(omni-mixer)等任意適當的混合機將上述膜原料預摻合(preblend)後,對所得的混合物進行擠出混練。於該情形時,用於擠出混練的混合機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等擠出機或加壓捏合機等任意適當的混合機。
上述膜成形的方法例如可列舉:溶液澆鑄法(溶液流延法)、熔融擠出法、砑光機法、壓縮成形法等任意適當的膜成形法。這些膜成形法中,較佳為溶液澆鑄法(溶液流延法)、熔融擠出法。
上述溶液澆鑄法(溶液流延法)(以下亦稱為「溶劑澆鑄法」)中所用的溶劑例如可列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環己烷、十氫萘(decalin)等脂肪族烴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酯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甲醇、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丁基溶纖劑等醇類;四氫呋喃、二噁烷等醚類;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鹵化烴類;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等。這些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用以進行上述溶液澆鑄法(溶液流延法)的裝置例如可列舉:滾筒式澆鑄機(drum type casting machine)、帶(band)式澆鑄機、旋塗機(spin coater)等。
上述熔融擠出法例如可列舉T模法、膨脹(inflation)法等。成形溫度較佳為150℃~350℃,更佳為200℃~300℃。
於藉由上述T模法來進行膜成形的情形時,可於公知的單軸擠出機或雙軸擠出機的前端部安裝T模,捲取以膜狀擠出的膜而獲得卷狀的膜。此時,亦可藉由適當調整捲取輥的溫度並於擠出方向上加以延伸,而進行單軸延伸。另外,亦可藉由在與擠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膜,而進行同時雙軸延伸、依序雙軸延伸等。
第1保護膜可為未延伸膜或延伸膜的任一種。於為延伸膜的情形時,可為單軸延伸膜或雙軸延伸膜的任一種。於為雙軸延伸膜的情形時,可為同時雙軸延伸膜或依序雙軸延伸膜的任一種。於經雙軸延伸的情形時,機械強度提高,膜性能提高。(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藉由混合其他熱塑性樹脂,即便進行延伸亦可抑制相位差的增大,可保持光學等向性。
延伸溫度較佳為作為膜原料的熱塑性樹脂組成物的玻璃轉移溫度附近,具體而言,較佳為(玻璃轉移溫度-30℃)~(玻璃轉移溫度+100℃),更佳為(玻璃轉移溫度-20℃)~(玻璃轉移溫度+80℃)的範圍內。就獲得充分的延伸倍率的觀點而言,延伸溫度較佳為(玻璃轉移溫度-30℃)以上。另外,就於不引起樹脂組成物的流動(flow)的情況下進行穩定的延伸的觀點而言,延伸 溫度較佳為(玻璃轉移溫度+100℃)以下。
以面積比定義的延伸倍率較佳為1.1倍~25倍,更佳為1.3倍~10倍。就伴隨著延伸的韌性提高的觀點而言,延伸倍率較佳為1.1倍以上。就獲得充分的延伸倍率的觀點而言,延伸倍率較佳為25倍以下。
延伸速度於一個方向上較佳為10%/min~20,000%/min,更佳為100%/min~10,000%/min。為了獲得充分的延伸倍率,就抑制時間、製造成本的觀點而言,延伸速度較佳為10%/min以上。另外,就抑制延伸膜的斷裂等的觀點而言,延伸速度較佳為20,000%/min以下。
為了使其光學等向性或機械特性穩定,第1保護膜可於延伸處理後進行熱處理(退火)等。熱處理的條件可採用任意適當的條件。
就不易產生不均的觀點而言,第1保護膜的厚度為20 μm以上、30 μm以下,較佳為22 μm以上、28 μm以下,更佳為24 μm以上、26 μm以下。若厚度超過30 μm,則不僅透明性降低,而且透濕性變小,於使用水系黏接劑的情形時,作為其溶劑的水的乾燥速度可能變慢。另外,於進行高溫高濕的耐久試驗時可能於液晶顯示裝置的畫面內產生漏光的不均。若厚度為20 μm以上,則強度增大,若進行偏光板的耐久性試驗則捲縮不會變大而較佳。
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為藉由膜剖面的光學顯微鏡觀察所測定的平均膜厚。
就光學特性的穩定性的觀點而言,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TD方向)的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0.5%以下,進而佳為0.20%以上、0.30%以下。
濕度尺寸變化率(%)=[{(25℃、相對濕度8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1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60%下的長度)]×100…式(1)
就光學特性的穩定性的觀點而言,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平行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膜搬送方向:MD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亦與TD方向相同地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0.5%以下,進而佳為0.25%以下。第1保護膜的濕度尺寸變化率越小,由濕度變化引起的第1保護膜的收縮或擴張越減少。藉此用以於構成液晶單元的玻璃或液晶單元上貼合偏光板的黏著劑所受的力減小,結果由光彈性所引起的漏光減少。
就膜的製膜時或偏光板製造時的膜的搬送性的觀點而言,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TD方向)的彈性模量為3.0 GPa以上、3.5 GPa以下,較佳為3.1 GPa以上、3.5 GPa以下,更佳為3.1 GPa以上、3.3 GPa以下。若彈性模量過高,則膜容易變脆而破裂,若彈性模量過低,則於膜的製膜時或偏光板製造時,搬送中的膜的支撐(自支撐性)喪失而容易彎曲。
第1保護膜的表面的濡濕張力較佳為40 mN/m以上,更佳為50 mN/m以上,進而佳為55 mN/m以上。若表面的濡濕張力至少為40 mN/m以上,則(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與偏光元件的黏接強度進一步提高。為了調整表面的濡濕張力,可實施任意適當的表面處理。表面處理例如可列舉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臭氧吹附、紫外線照射、火焰處理、化學藥品處理。這些中,較佳為電暈放電處理、電漿處理。
上述第1保護膜較佳為於將本發明的偏光板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中時,配置於液晶單元側(內側)。
藉由將上述第1保護膜設定為內側膜,可抑制於高溫高濕下長期使用的情形時的不均的產生,就此觀點而言較佳。
{第2保護膜(外側膜)}
第2保護膜的厚度為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的1.5倍以上、1.8倍以下,且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45%以上、0.8%以下。
濕度尺寸變化率(%)=[{(25℃、相對濕度8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1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60%下的長度)]×100…式(1)
藉由如上述般將上述第2保護膜的厚度、及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濕度尺寸變化設定為特定的範圍,可製成於捲曲的觀點而言液晶顯示裝置的製造適性優異的偏光板。
構成上述第2保護膜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定。
上述第2保護膜較佳為含有樹脂而成,上述樹脂可使用公知的樹脂,只要不違背本發明的主旨,則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醯化纖維素(cellulose acylate)、(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較佳為醯化纖維素。
(醯化纖維素)
以下,對可用於第2保護膜中的醯化纖維素加以詳細說明。
醯化纖維素的取代度是指存在於纖維素的結構單元((β-)1,4-糖苷鍵結的葡萄糖)中的3個羥基經醯化的比例。取代度(醯化度)可測定纖維素的結構單元質量單位的鍵結脂肪酸量而算出。於本發明中,纖維素體的取代度可藉由以下方式算出:將纖維素體溶解於經氘取代的二甲基亞碸等溶劑中,測定13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光譜,根據醯基中的羰基碳的峰值強度比而求出纖維素體的取代度。可將醯化纖維素的殘存羥基取代為與醯化纖維素自身所具有的醯基不同的其他醯基後,藉由13C-NMR測定來求出纖維素體的取代度。關於測定方法的詳細情況,於手塚他(「碳水化合物研究(Carbohydrate.Res.)」,273(1995)83-91)中有記載。
醯化纖維素的總醯基取代度較佳為2.0~2.97,更佳為2.2~2.95,特佳為2.3~2.95。
醯化纖維素的醯基特佳為乙醯基、丙醯基、丁醯基,進而特佳為乙醯基。
包含兩種以上的醯基的混合脂肪酸酯亦可於本發明中 較佳地用作醯化纖維素。於該情形時,醯基亦較佳為乙醯基及碳數為3~4的醯基。另外,於使用混合脂肪酸酯的情形時,乙醯基的取代度較佳為小於2.5,進而佳為小於1.9。另一方面,碳數為3~4的醯基的取代度較佳為0.1~1.5,更佳為0.2~1.2,特佳為0.5~1.1。
本發明的第2保護膜亦可將取代基及/或取代度不同的兩種醯化纖維素併用、混合而形成,亦可為藉由後述的共流延法等而具有包含不同的醯化纖維素的多層的膜。
進而,日本專利特開2008-20896號公報的[0023]~[0038]中記載的具有脂肪酸醯基、及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香族醯基的混合酸酯亦可較佳地用於本發明中。
醯化纖維素較佳為具有250~800的質量平均聚合度,進而佳為具有300~600的質量平均聚合度。
另外,醯化纖維素較佳為具有70000~230000的數量平均分子量,進而佳為具有75000~230000的數量平均分子量,最佳為具有78000~120000的數量平均分子量。
醯化纖維素可使用酸酐或醯氯化物(acid chloride)作為醯化劑來合成。於上述醯化劑為酸酐的情形時,使用有機酸(例如乙酸)或二氯甲烷作為反應溶劑。另外,可使用如硫酸般的質子性觸媒作為觸媒。於醯化劑為醯氯化物的情形時,可使用鹼性化合物作為觸媒。於工業上最普遍的合成方法中,利用含有與乙醯基及其他醯基對應的有機酸(乙酸、丙酸、丁酸)或這些的酸 酐(乙酸酐、丙酸酐、丁酸酐)的混合有機酸成分將纖維素加以酯化,合成纖維素酯。
於上述方法中,如棉絨(cotton linter)或木材紙漿(pulp)般的纖維素大多情況下是利用如乙酸般的有機酸進行活性化處理後,於硫酸觸媒的存在下使用如上所述的有機酸成分的混合液進行酯化。有機酸酐成分通常是相對於存在於纖維素中的羥基的量而以過剩量使用。於該酯化處理中,除了酯化反應以外還進行纖維素主鏈((β-)1,4-糖苷鍵((β-)1,4-glycosidic bond))的水解反應(解聚合反應)。若主鏈的水解反應進行,則纖維素酯的聚合度降低,所製造的纖維素酯膜的物性降低。因此,如反應溫度般的反應條件較佳為考慮所得的纖維素酯的聚合度或分子量來決定。
(添加劑)
第2保護膜亦可於不違背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含有有機酸或偏光板保護膜中所用的其他公知的添加劑。藉此,可有助於控制濕度尺寸變化率。第2保護膜中所含的添加劑的分子量並無特別限制,可較佳地使用後述添加劑。
藉由添加添加劑,除了控制濕度尺寸變化率以外,於以下的膜改質的觀點而言顯示出有用的效果:改善膜的熱性質、光學性質、機械性質,賦予柔軟性,賦予耐吸水性,降低水分透過率等。
例如機械性質的控制可列舉對膜添加塑化劑,作為參考的塑化劑的事例可參考磷酸酯、檸檬酸酯、偏苯三甲酸酯、糖酯等已知的各種酯系塑化劑或國際公開第2011/102492手冊的段落 編號0042~段落編號0068的聚酯系聚合物的記載。
另外,關於光學性質的控制,紫外線或紅外線的吸收能力的賦予可參考國際公開第2011/102492號的段落編號0069~段落編號0072的記載,為了調整膜的相位差或控制表現性,可使用已知的延遲調整劑。藉此可有助於控制濕度尺寸變化率。
(厚度)
第2保護膜的厚度較佳為30 μm~54 μm,更佳為33 μm~50 μm,特佳為36 μm~47 μm。若厚度為54 μm以下,則於捲曲的觀點而言較佳。另一方面,若厚度為30 μm以上,則於偏光板加工時的搬送時不易斷裂,不易對偏光板的表面造成損傷。
上述第2保護膜的厚度為藉由膜剖面的光學顯微鏡觀察所測定的平均膜厚。
就表現出上述各種效果的觀點而言,相對於醯化纖維素,添加劑的添加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1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20質量%以上。上限較佳為80質量%以下,更佳為65質量%以下。於使用兩種以上的添加劑的情形時,較佳為其合計量在上述範圍內。
(透濕度)
就製造偏光板時的乾燥速度的觀點而言,第2保護膜的透濕度較佳為10 g/m2/day以上。第2保護膜的透濕度更佳為10 g/m2/day~500 g/m2/day,進而佳為100 g/m2/day~500 g/m2/day,特佳為200 g/m2/day~450 g/m2/day。
本說明書中的透濕度的值為依據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Z0208的透濕度試驗(杯式法),對在溫度40℃、相對濕度92%的環境中24小時內通過面積1 m2的試樣的水蒸氣的重量(g)進行測定所得的值。
<第2保護膜的製造方法>
關於上述第2保護膜的製造方法,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環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的膜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利用任意適當的混合方法將樹脂與其他聚合物或添加劑等充分混合,預先製成熱塑性樹脂組成物後,對其進行膜成形。或者,亦可將樹脂與其他聚合物或添加劑等分別製成各自的溶液後加以混合,製成均勻的混合液後,進行膜成形。
製造上述熱塑性樹脂組成物時,例如利用全方位混合機等任意適當的混合機將上述膜原料預摻合後,對所得的混合物進行擠出混練。於該情形時,用於擠出混練的混合機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單軸擠出機、雙軸擠出機等擠出機或加壓捏合機等任意適當的混合機。
上述膜成形的方法例如可列舉:溶液澆鑄法(溶液流延法)、熔融擠出法、砑光機法、壓縮成形法等任意適當的膜成形法。這些膜成形法中,較佳為溶液澆鑄法(溶液流延法)、熔融擠出法。
關於第2保護膜的製造方法,以第2保護膜為含有醯化纖維素的膜(亦稱為「醯化纖維素膜」)的情形為例加以詳細說明。
醯化纖維素膜可藉由溶劑澆鑄法來製造。以下,關於第2保 護膜的製造方法,列舉使用醯化纖維素作為基材的實施方式為例加以說明,但使用其他樹脂的情形時亦可同樣地製造第2保護膜。於溶劑澆鑄法中,使用將醯化纖維素溶解於有機溶劑中所得的溶液(以下亦稱為「醯化纖維素溶液」、「摻雜液(dope)」)來製造膜。
上述有機溶劑較佳為含有選自碳原子數為3~12的醚類、碳原子數為3~12的酮類、碳原子數為3~12的酯類及碳原子數為1~6的鹵化烴中的溶劑。
上述醚類、酮類及酯類亦可具有環狀結構。另外,具有兩個以上的醚、酮及酯的官能基(即,-O-、-CO-及-COO-)的任一者的化合物亦可用作上述有機溶劑。上述有機溶劑亦可具有如醇性羥基般的其他官能基。於具有兩種以上的官能基的有機溶劑的情況下,其碳原子數較佳為處於具有任一官能基的溶劑的上述較佳的碳原子數範圍內。
上述碳原子數為3~12的醚類的例子中包含:二異丙醚、二甲氧基甲烷、二甲氧基乙烷、1,4-二噁烷、1,3-二氧雜環戊烷、四氫呋喃、苯甲醚(anisole)及苯乙醚(phenetole)。
上述碳原子數為3~12的酮類的例子中包含:丙酮、甲基乙基酮、二乙酮、二異丁酮、環己酮及甲基環己酮。
上述碳原子數為3~12的酯類的例子中包含: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戊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及乙酸戊酯。
另外,具有兩種以上的官能基的有機溶劑的例子中包含乙酸 -2-乙氧基乙酯、2-甲氧基乙醇及2-丁氧基乙醇。
碳原子數為1~6的鹵化烴的碳原子數較佳為1或2,最佳為1。鹵化烴的鹵素較佳為氯。鹵化烴的氫原子經鹵素取代的比例較佳為25 mol%~75 mol%,更佳為30 mol%~70 mol%,進而佳為35 mol%~65 mol%,最佳為40 mol%~60 mol%。二氯甲烷為具代表性的鹵化烴。
另外,亦可混合使用兩種以上的有機溶劑。
醯化纖維素溶液(摻雜液)可藉由包含於0℃以上的溫度(常溫或高溫)下進行處理的通常方法來製備。醯化纖維素溶液的製備可使用通常的溶劑澆鑄法中的摻雜液的製備方法及裝置來實施。再者,通常方法的情況下,較佳為使用鹵化烴(特別是二氯甲烷)作為有機溶劑。
醯化纖維素溶液中的醯化纖維素的量是以於所得的溶液中含有10質量%~40質量%的方式調整。醯化纖維素的量進而佳為10質量%~30質量%。有機溶劑(主溶劑)中,亦可預先添加後述的任意的其他添加劑。
醯化纖維素溶液可藉由在常溫(0~40℃)下將醯化纖維素與有機溶劑攪拌而製備。高濃度的溶液亦可於加壓及加熱條件下攪拌而製備。具體而言,將醯化纖維素與有機溶劑放入至加壓容器中並密閉,一面於加壓下加熱至溶劑於常溫下的沸點以上、且溶劑不沸騰的範圍的溫度,一面進行攪拌。加熱溫度通常為40℃以上,較佳為60℃~200℃,進而佳為80℃~110℃。
各成分亦可預先粗混合後放入至容器中。另外,亦可依序投入至容器中。容器必須以可進行攪拌的方式構成。可注入氮氣等惰性氣體來對容器進行加壓。另外,亦可利用由加熱所致的溶劑的蒸氣壓的上升。或者,亦可將容器密閉後於壓力下添加各成分。
於加熱的情形時,較佳為自容器的外部進行加熱。例如可使用外套型(jacket type)的加熱裝置。另外,亦可藉由在容器的外部設置加熱板(plate heater)並設置配管使液體循環,而對容器總體進行加熱。
攪拌較佳為於容器內部設置攪拌翼並使用該攪拌翼來進行。攪拌翼較佳為到達容器的壁附近的長度者。於攪拌翼的末端,為了更新容器壁的液膜,較佳為設置刮取翼。
容器中亦可設置壓力計、溫度計等量表類。於容器內將各成分溶解於溶劑中。所製備的摻雜液是冷卻後自容器中取出,或取出後使用熱交換器等加以冷卻。
亦可藉由冷卻溶解法來製備醯化纖維素溶液。冷卻溶解法的詳細情況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7-86748號公報的[0115]~[0122]中記載的技術。
由所製備的醯化纖維素溶液(摻雜液)藉由溶劑澆鑄法來製造醯化纖維素膜。摻雜液中較佳為添加延遲表現劑。摻雜液是流延至滾筒或帶上,使溶劑蒸發而形成膜。流延前的摻雜液較佳為以固體成分量成為18%~35%的方式來調整濃度。滾筒或帶的 表面較佳為預先加工成鏡面狀態。摻雜液較佳為流延至表面溫度為10℃以下的滾筒或帶上。
關於溶劑澆鑄法中的乾燥方法,於美國專利第2,336,310號、美國專利第2,367,603號、美國專利第2,492,078號、美國專利第2,492,977號、美國專利第2,492,978號、美國專利第2,607,704號、美國專利第2,739,069號及美國專利第2,739,070號的各說明書、英國專利第640731號及英國專利第736892號的各說明書以及日本專利特公昭45-4554號、日本專利特公昭49-5614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0-176834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0-203430號及日本專利特開昭62-115035號的各公報中有記載。在帶或滾筒上的乾燥可藉由吹送空氣、氮氣等惰性氣體來進行。
另外,亦可將所得的膜自滾筒或帶上剝取,進而利用自100℃起逐漸改變溫度直至160℃為止的高溫風進行乾燥,使殘留溶劑蒸發。以上方法於日本專利特公平5-17844號公報中有記載。根據該方法,可縮短自流延起至剝取為止的時間。為了實施該方法,摻雜液必須於流延時的滾筒或帶的表面溫度下凝膠化。
亦可使用所製備的醯化纖維素溶液(摻雜液)進行2層以上的流延而製成膜。於該情形時,較佳為藉由溶劑澆鑄法來製作醯化纖維素膜。摻雜液是流延至滾筒或帶上,使溶劑蒸發而形成膜。流延前的摻雜液較佳為以固體成分量成為10質量%~40質量%的範圍的方式來調整濃度。滾筒或帶的表面較佳為預先加工成鏡面狀態。
於流延2層以上的多種醯化纖維素溶液的情形時,可流延多種醯化纖維素溶液,亦可自於支撐體的行進方向上隔著間隔而設置的多個流延口中分別流延含有醯化纖維素的溶液,一面積層一面製作膜。這些情況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昭61-158414號、日本專利特開平1-122419號及日本專利特開平11-198285號的各公報中記載的方法。另外,藉由自2個流延口中流延醯化纖維素溶液,亦可製成膜。該情況例如可使用日本專利特公昭60-27562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1-94724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1-947245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1-104813號、日本專利特開昭61-158413號及日本專利特開平6-134933號的各公報中記載的方法。進而,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昭56-162617號公報中記載的醯化纖維素膜的流延方法,即,以低黏度的醯化纖維素溶液包裹高黏度醯化纖維素溶液的液流,將該高黏度、低黏度的醯化纖維素溶液同時擠出。
另外,亦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製作膜:使用2個流延口,剝取藉由第一流延口而成形於支撐體上的膜,於與支撐體面接觸之側進行第二流延。例如可列舉日本專利特公昭44-20235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
流延的醯化纖維素溶液可使用相同的溶液,亦可使用兩種以上的不同的醯化纖維素溶液。為了使多個醯化纖維素層具有功能,只要自各流延口擠出與其功能對應的醯化纖維素溶液即可。進而,本發明的醯化纖維素溶液亦可與其他功能層(例如黏 接層、染料層、抗靜電層、防光暈(antihalation)層、紫外線吸收層、偏光層等)同時流延。
(有機酸的添加)
於對醯化纖維素溶液添加有機酸的情形時,關於其添加時序,只要於製膜的時刻添加,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於醯化纖維素的合成時刻添加,亦可於摻雜液製備時與醯化纖維素混合。
(其他添加劑的添加)
於第2保護膜中,亦可添加防劣化劑(例如抗氧化劑、過氧化物分解劑、自由基抑制劑、金屬鈍化劑、酸捕獲劑、胺等)。關於防劣化劑,於日本專利特開平3-199201號、日本專利特開平5-1907073號、日本專利特開平5-194789號、日本專利特開平5-271471號、日本專利特開平6-107854號的各公報中有記載。另外,上述防劣化劑的添加量較佳為所製備的溶液(摻雜液)的0.01質量%~1質量%,進而佳為0.01質量%~0.2質量%。若添加量為0.01質量%以上,則充分發揮防劣化劑的效果,故較佳,若添加量為1質量%以下,則不易產生對膜表面的防劣化劑的滲出(bleed out)等,故較佳。特佳的防劣化劑的例子可列舉丁基化羥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三苄胺(Tribenzylamine,TBA)。
另外,於第2保護膜中,較佳為添加微粒子作為消光劑。微粒子可列舉:二氧化矽、二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鋯、碳酸鈣、滑石、黏土、煅燒高嶺土、煅燒矽酸鈣、水合矽酸鈣、矽酸鋁、 矽酸鎂及磷酸鈣。就濁度變低的方面而言,微粒子較佳為含有矽者,特佳為二氧化矽。二氧化矽的微粒子較佳為一次平均粒徑為20 nm以下,且表觀比重為70 g/L以上。表觀比重更佳為90 g/L~200 g/L,進而佳為100 g/L~200 g/L。表觀比重越大,越可製作高濃度的分散液,霧度(haze)、凝聚物變良好,故較佳。
這些微粒子通常形成平均粒徑為0.1 μm~3.0 μm的二次粒子,這些微粒子於膜中以一次粒子的凝聚物的形式存在,於膜表面形成0.1 μm~3.0 μm的凹凸。二次平均粒徑較佳為0.2 μm~1.5 μm,進而佳為0.4 μm~1.2 μm,最佳為0.6 μm~1.1 μm。一次粒徑及二次粒徑是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對膜中的粒子進行觀察,將粒子的外接圓的直徑作為粒徑。另外,變更部位並觀察200個粒子,將其平均值作為平均粒徑。
二氧化矽的微粒子例如可使用埃洛希爾(Aerosil)R972、埃洛希爾(Aerosil)R972V、埃洛希爾(Aerosil)R974、埃洛希爾(Aerosil)R812、埃洛希爾(Aerosil)200、埃洛希爾(Aerosil)200V、埃洛希爾(Aerosil)300、埃洛希爾(Aerosil)R202、埃洛希爾(Aerosil)OX50、埃洛希爾(Aerosil)TT600(以上為日本埃洛希爾(Aerosil)(股)製造)等市售品。氧化鋯的微粒子例如是以埃洛希爾(Aerosil)R976及埃洛希爾(Aerosil)R811(以上為日本埃洛希爾(Aerosil)(股)製造)的商品名市售,可加以使用。
這些中,埃洛希爾(Aerosil)200V、埃洛希爾(Aerosil) R972V為一次平均粒徑為20 nm以下、且表觀比重為70 g/L以上的二氧化矽的微粒子,將光學膜的濁度保持為低並且降低摩擦係數的效果大,故特佳。
為了獲得含有二次平均粒徑小的粒子的偏光板保護膜,於製備微粒子的分散液時想到若干方法。例如有以下方法:預先製作將溶劑與微粒子攪拌混合而成的微粒子分散液,將該微粒子分散液添加至另外準備的少量的醯化纖維素溶液中並攪拌溶解,進而與主要(main)的醯化纖維素溶液(摻雜液液)混合。該方法於二氧化矽微粒子的分散性良好、二氧化矽微粒子進而不易再凝聚的方面而言為較佳的製備方法。除此以外,亦有以下方法:於溶劑中添加少量的纖維素酯,攪拌溶解後,於其中添加微粒子並利用分散機進行分散,將其作為微粒子添加液,利用連續式混合機(in-line mixer)將該微粒子添加液與摻雜液液充分混合。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方法,將二氧化矽微粒子與溶劑等混合並分散時的二氧化矽的濃度較佳為5質量%~30質量%,進而佳為10質量%~25質量%,最佳為15質量%~20質量%。分散濃度高的情況下,相對於添加量的溶液濁度變低,霧度、凝聚物變良好,故較佳。最終的醯化纖維素的摻雜液液中的消光劑微粒子的添加量較佳為每1 m3為0.01 g~1.0 g,進而佳為0.03 g~0.3 g,最佳為0.08 g~0.16 g。
關於所使用的溶劑,低級醇類較佳可列舉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等。低級醇以外的溶劑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使用 纖維素酯的製膜時所用的溶劑。
這些自流延起至後乾燥為止的步驟可為空氣環境下,亦可為氮氣等惰性氣體環境下。本發明的偏光板保護膜的製造時所用的捲取機可為通常所使用者,可利用固定張力法、固定力矩法、遞變張力(taper tension)法、內部應力一定的程式張力控制法等捲取方法來捲取。
(延伸處理)
對第2保護膜亦可實施延伸處理。可藉由延伸處理來對偏光板保護膜賦予所需的延遲。醯化纖維素膜的延伸方向可為寬度方向(以下稱為「寬度方向」)、長度方向的任一者。
於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方法例如是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昭62-115035號、日本專利特開平4-152125號、日本專利特開平4-284211號、日本專利特開平4-298310號、日本專利特開平11-48271號等各公報中。
第2保護膜的延伸較佳為於加熱條件下實施。膜可於乾燥中的處理中進行延伸,尤其於溶劑殘存的情形時有效。長度方向的延伸的情況下,例如若調節膜的搬送輥的速度,使膜的捲取速度較膜的剝取速度快,則膜被延伸。寬度方向的延伸的情況下,藉由一面利用拉幅機保持膜的寬幅一面搬送,並緩緩增大拉幅機的寬幅,亦可將膜延伸。亦可於膜的乾燥後使用延伸機來進行延伸(較佳為使用長(long)延伸機的單軸延伸)。
第2保護膜的延伸較佳為使用膜的玻璃轉移溫度Tg於 (Tg-5℃)~(Tg+40℃)的溫度下進行,更佳為Tg~(Tg+35℃),特佳為(Tg+10℃)~(Tg+30℃)。於乾膜的情況下,較佳為130℃~200℃。
另外,於流延後以摻雜液溶劑殘存的狀態進行延伸的情形時,可於較乾膜低的溫度下延伸,於該情形時,較佳為100℃~170℃。
第2保護膜的延伸倍率(相對於延伸前的膜的伸長率)較佳為1%~200%,進而佳為5%~150%。尤其較佳為於寬度方向上以1%~200%延伸,進而佳為5%~150%,特佳為30%~45%。
延伸速度較佳為1%/min~300%/min,進而佳為10%/min~300%/min,最佳為30%/min~300%/min。
另外,第2保護膜較佳為經過以下步驟來製造:延伸至最大延伸倍率後,以較最大延伸倍率低的延伸倍率保持一定時間的步驟(以下有時稱為「緩和步驟」)。緩和步驟中的延伸倍率較佳為最大延伸倍率的50%~99%,進而佳為70%~97%,最佳為90%~95%。另外,緩和步驟的時間較佳為1秒~120秒,進而佳為5秒~100秒。
進而,上述偏光板保護膜可藉由包括一面於寬度方向上握持膜一面使其收縮的收縮步驟而較佳地製造。
於以包括於膜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延伸步驟、及於膜的搬送方向(長度方向)上收縮的收縮步驟為特徵的製造方法中,可藉由縮放儀(pantograph)式或線性馬達(linear motor)式的拉幅機 保持膜,一面於膜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一面於搬送方向上使夾頭(clip)的間隔緩緩變窄,藉此使膜收縮。
上述說明的方法可同時進行延伸步驟與收縮步驟的至少一部分。
再者,作為具體進行如上所述的將膜的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的任一者延伸、同時使另一者收縮、且同時增加膜的膜厚的步驟(換言之,延伸-收縮步驟)的延伸裝置,可理想地使用市金工業公司製造的FITZ機等。關於該裝置,是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1-38802號公報)中。
延伸步驟中的延伸倍率及收縮步驟中的收縮率可根據設為目標的面內的延遲(Re)及厚度方向的延遲(Rth)的值而任意選擇適當的值,較佳為延伸步驟中的延伸倍率為10%以上,且將收縮步驟中的收縮率設定為5%以上。
尤佳為包括以下步驟:於膜的寬度方向上延伸10%以上的延伸步驟;及於膜的寬度方向上一面握持膜一面使膜於搬送方向上收縮5%以上的收縮步驟。
再者,本發明中所謂收縮率,是指於收縮方向上的收縮後的膜的經收縮的長度相對於收縮前的膜的長度之比例。
收縮率較佳為5%~40%,特佳為10%~30%。
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TD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45%以上、0.8%以下,就更佳的捲曲量的觀點而言, 較佳為0.50%以上、0.80%以下,進而佳為0.55%以上、0.75%以下,最佳為0.55%以上、小於0.65%。
用以將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設定為0.45%以上、0.8%以下的方法可列舉:於剝離時,於搬送方向(長度方向)上強烈地進行延伸的方法。藉此,形成高分子於搬送方向上配向的膜,結果TD方向的濕度尺寸變化增加,MD方向的濕度尺寸變化減少。另外,TD方向的彈性模量減少,MD方向的彈性模量增加。另外,作為其他方法,有藉由變更膜的添加劑的種類或量來調整尺寸變化的方法。為了使TD方向的濕度尺寸變化增加,較佳為以膜的吸水性變高的方式選擇添加劑。
就搬送方向的捲曲減少的觀點而言,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平行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膜搬送方向:MD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較佳為0.1%以上、0.35%以下,更佳為0.15%以上、0.25%以下。
就搬送方向的捲曲與和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捲曲的平衡的觀點而言,自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平行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MD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中、減去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TD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所得的值較佳為-0.15%~-0.4%,更佳為-0.25%~-0.4%,進而佳為-0.3%~-0.4%。
就更有效地改善捲曲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TD方向)的彈性模量為4.2 GPa以下,更佳為2.0 GPa以上、3.8 GPa以下,特佳為2.5 GPa以上、3.5 GPa以下,最佳為2.8 GPa以上、小於3.3 GPa。另外,較佳為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平行的方向(較佳為膜製造時的MD方向)的彈性模量為4.2 GPa以上,更佳為4.7 GPa以上、6.2 GPa以下,最佳為5.2 GPa以上、5.7 GPa以下。
上述第2保護膜較佳為於將本發明的偏光板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中時,配置於外側(液晶單元側的相反側)。
將上述第2保護膜設定為外側膜的情況下,於不易對液晶顯示裝置表面造成損傷的觀點而言較佳。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以下,關於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依序對第1保護膜及第2保護膜(以下亦將這些稱為「偏光板保護膜」)與偏光元件的積層方法、偏光板的功能化加以說明。
(皂化處理)
上述偏光板保護膜(第1保護膜及第2保護膜)可藉由鹼皂化處理來賦予與如聚乙烯醇般的偏光元件的材料的密接性,用作偏光板保護膜。
關於皂化的方法,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7-86748號公報的[0211]及[0212]中記載的方法。
例如對上述偏光板保護膜的鹼皂化處理較佳為以如下循環(cycle)來進行:將膜表面浸漬於鹼性溶液中後,以酸性溶液進行中和,水洗並加以乾燥。上述鹼性溶液可列舉氫氧化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離子的濃度較佳為在0.1 mol/L~5.0 mol/L的範圍內,進而佳為在0.5 mol/L~4.0 mol/L的範圍內。鹼性溶液溫度較佳為在室溫(20℃)~90℃的範圍內,進而佳為在40℃~70℃的範圍內。
亦可實施如日本專利特開平6-9491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6-118232號公報中記載般的易黏接加工來代替鹼皂化處理。
<偏光元件與偏光板保護膜的積層方法>
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較佳為包括以下步驟:於上述所得的本發明的偏光元件的兩面上積層2片偏光板保護膜。
於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製造方法中,較佳為藉由以下方法來製作:對偏光板保護膜進行鹼處理,並使用黏接劑貼合於偏光元件的兩面上。
用於將上述偏光板保護膜的處理面與偏光元件貼合的黏接劑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乙烯縮丁醛(polyvinyl butyral)等聚乙烯醇系黏接劑、或丙烯酸丁酯等乙烯系乳膠(latex)等。
就輥對輥(roll to roll)時的製造適性的觀點而言,本發明的偏光板較佳為以如下方式積層:偏光元件的吸收軸、和偏光板保護膜(第1保護膜、及第2保護膜)的與製造時的膜搬送方 向正交的方向(TD方向)實質上正交。此處,所謂實質上正交,是指偏光元件的吸收軸與偏光板保護膜的TD方向所成的角為85°~95°,較佳為89°~91°。若自正交的偏移在5°以內(較佳為1°以內),則在偏光板正交偏光鏡(crossed nicol)下的偏光度性能不易降低,不易產生漏光而較佳。
圖2中示出本發明的偏光板的一例。於圖2中,偏光元件3的吸收軸13、與第1保護膜1的膜製造時的TD方向11及第2保護膜2的膜製造時的TD方向12正交。
[偏光板]
<偏光板的性能>
關於本發明的偏光板的較佳光學特性等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7-086748號公報的[0238]~[0255]中,而且較佳為滿足這些特性。
<形狀/構成>
本發明的偏光板的形狀不僅包括經切割成可直接組入至液晶顯示裝置中的大小的膜片態樣的偏光板,亦包括藉由連續生產而製作成長條狀,並捲繞成卷狀的態樣(例如輥長2500 m以上或3900 m以上的態樣)的偏光板。為了用於大畫面液晶顯示裝置,較佳為將偏光板的寬度設定為1470 mm以上。
本發明的偏光板包含偏光元件及積層於該偏光元件的兩面上的偏光板保護膜。如上所述,兩片偏光板保護膜中,將貼合於液晶單元時位於液晶單元側之側的膜稱為內側膜,將相反側 的膜稱為外側膜。較佳為上述第1保護膜成為內側膜,上述第2保護膜成為外側膜。另外,本發明的偏光板亦可於第1保護膜(內側膜)的表面具有黏著劑層,經由該黏著劑層與液晶板(液晶單元)貼合。
於該情形時,本發明的偏光板亦可為依序具有黏著劑層、第1保護膜(內側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外側膜)的偏光板。
本發明的偏光板亦較佳為進一步於該偏光板的一個面上貼合保護膜(protect film)、於相反面貼合隔離膜(separate film)而構成。
上述保護膜及上述隔離膜是為了於偏光板出貨時、產品檢查時等保護偏光板而使用。於該情形時,保護膜是為了保護偏光板的表面而貼合,是用於將偏光板貼合至液晶板的面的相反面側。另外,隔離膜是為了遮蓋貼合至液晶板的黏接層而使用,是用於將偏光板貼合至液晶板的面側。
<偏光板的功能化>
本發明的偏光板亦可較佳地用作與以下膜複合而成的功能化偏光板:用以提高顯示器的視認性的抗反射膜、亮度提昇膜,或具有硬塗層、前向散射(forward scattering)層、防眩(antiglare)層等功能層的光學膜。關於以功能化為目的之抗反射膜、亮度提昇膜、其他功能性光學膜、硬塗層、前向散射層、防眩層,是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7-86748號公報的[0257]~[0276]中,可根據這些記載來製作經功能化的偏光板。
(3-1)抗反射膜
本發明的偏光板可與抗反射膜組合使用。抗反射膜可使用以下膜的任一種:僅賦予有單層的氟系聚合物等低折射率原材料的反射率為1.5%左右的膜、或利用薄膜的多層干涉的反射率為1%以下的膜。於本發明中,可較佳地使用在透明支撐體上積層有低折射率層、及具有比低折射率層更高的折射率的至少一層的層(即高折射率層、中折射率層)而成的構成。另外,亦可較佳地使用日東技報(vol.38,No.1,五月(May),2000,26頁~28頁)或日本專利特開2002-301783號公報等中記載的抗反射膜。
各層的折射率滿足以下關係。
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中折射率層的折射率>透明支撐體的折射率>低折射率層的折射率抗反射膜中所用的透明支撐體可較佳地使用上述偏光元件的保護膜中所使用的透明聚合物膜。
低折射率層的折射率較佳為1.20~1.55,進而佳為1.30~1.50。低折射率層較佳為用作具有耐擦傷性、防污性的最外層。為了提高耐擦傷性,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使用含有矽酮基的含矽酮化合物、或含有氟的含氟化合物等原材料,對表面賦予滑性。
上述含氟化合物例如可較佳地使用日本專利特開平9-222503號公報[0018]~[0026]、日本專利特開平11-38202號公報[0019]~[0030]、日本專利特開2001-40284號公報[0027]~ [0028]、日本專利特開2000-284102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化合物。
上述含矽酮化合物較佳為具有矽酮烷結構的化合物,亦可使用反應性矽酮(例如塞拉普雷(Silaplane)(智索(Chisso)(股)製造)或於兩末端含有矽烷醇基的矽酮烷(日本專利特開平11-258403號公報)等。亦可使矽烷偶合劑等有機金屬化合物與特定的含有含氟烴基的矽烷偶合劑於觸媒的共存下藉由縮合反應而硬化(日本專利特開昭58-14295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8-14748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58-14748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9-15758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10670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11790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4859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2-53804號公報記載的化合物等)。
對於低折射率層,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使該低折射率層含有填充劑(例如二氧化矽(silica)、含氟粒子(氟化鎂、氟化鈣、氟化鋇)等一次平均粒徑為1 nm~150 nm的低折射率無機化合物、日本專利特開平11-3820號公報的[0020]~[0038]中記載的有機微粒子等)、矽烷偶合劑、滑劑、界面活性劑等作為上述以外的添加劑。
上述低折射率層亦可藉由氣相法(真空蒸鍍法、濺鍍法、離子電鍍法、電漿化學氣相沈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等)來形成,就可廉價地製造的方面而言,較佳為利用塗佈法來形成。塗佈法可較佳地使用浸漬塗佈法、氣刀塗佈法、簾幕式塗佈法、輥塗佈法、線棒塗佈法、凹版塗佈法、微凹版法。
低折射率層的膜厚較佳為30 nm~200 nm,進而佳為50 nm~150 nm,最佳為60 nm~120 nm。
中折射率層及高折射率層較佳為設定為以下構成:使平均粒子尺寸為100 nm以下的高折射率的無機化合物超微粒子分散於基質用材料中而成的構成。高折射率的無機化合物微粒子可較佳地使用:折射率為1.65以上的無機化合物,例如Ti、Zn、Sb、Sn、Zr、Ce、Ta、La、In等的氧化物,含有這些金屬原子的複合氧化物等。
此種超微粒子能以如下態樣使用:利用表面處理劑對粒子表面進行處理(矽烷偶合劑等:日本專利特開平11-29550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15370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9908號公報,陰離子性化合物或有機金屬偶合劑:日本專利特開2001-310432號公報等);或製成以高折射率粒子為核的核-殼結構(日本專利特開2001-166104號公報等);或併用特定的分散劑(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11-153703號公報、美國專利第6,210,858B1說明書、日本專利特開2002-2776069號公報等)等。
上述基質用材料可使用先前公知的熱塑性樹脂、硬化性樹脂皮膜等,亦可使用由以下材料所得的硬化性膜:日本專利特開2000-4700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31524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3187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296401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多官能性材料,或日本專利特開2001-293818號公報等中記載的金屬烷氧化物組成物。
上述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較佳為1.70~2.20。高折射率層的厚度較佳為5 nm~10 μm,進而佳為10 nm~1 μm。
上述中折射率層的折射率是以成為低折射率層的折射率與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之間的值的方式調整。中折射率層的折射率較佳為1.50~1.70。
上述抗反射膜的霧度較佳為5%以下,進而佳為3%以下。另外,膜的強度較佳為於依據JIS K5400的鉛筆硬度試驗中為H以上,進而佳為2H以上,最佳為3H以上。
(3-2)亮度提昇膜
本發明的偏光板可與亮度提昇膜組合使用。亮度提昇膜具有圓偏光或直線偏光的分離功能,是配置於偏光板與背光(back light)之間,使一種圓偏光或直線偏光於背光側發生後向反射或後向散射。來自背光部的再反射光局部地改變偏光狀態,再入射至亮度提昇膜及偏光板中時,局部地透射,故藉由反覆進行該過程,光利用率提高,正面亮度提高至1.4倍左右。亮度提昇膜已知有異向性反射方式及異向性散射方式,均可與本發明的偏光板組合。
於異向性反射方式中,已知將單軸延伸膜與未延伸膜多重地積層、增大延伸方向的折射率差,藉此具有反射率及透射率的異向性的亮度提昇膜,且已知使用介電體反射鏡(dielectric mirror)的原理的多層膜方式(國際公開第95/17691號手冊、國際公開第95/17692號手冊、國際公開第95/17699號手冊的各說明 書記載)或膽固醇型液晶方式(歐州專利606940A2號說明書、日本專利特開平8-271731號公報記載)。使用介電體反射鏡的原理的多層方式的亮度提昇膜於本發明中可較佳地使用DBEF-E、DBEF-D、DBEF-M(均為3M公司製造),膽固醇型液晶方式的亮度提昇膜於本發明中可較佳地使用NIPOCS(日東電工(股)製造)。關於NIPOCS,可參考日東技報(vol.38,No.1,五月(May),2000,19頁~21頁)等。
另外,於本發明中,亦較佳為與異向性散射方式的亮度提昇膜組合使用,上述異向性散射方式的亮度提昇膜是國際公開第97/32223號手冊、國際公開第97/32224號手冊、國際公開第97/32225號手冊、國際公開第97/32226號手冊的各說明書及日本專利特開平9-274108號、日本專利特開平11-174231號的各公報中記載的將正的固有雙折射性聚合物與負的固有雙折射性聚合物摻合併進行單軸延伸而成的亮度提昇膜。異向性散射方式亮度提昇膜較佳為DRPF-H(3M公司製造)。
本發明的偏光板亦較佳為進一步與設有硬塗層、前向散射層、防眩(antiglare)層、阻氣層、滑層、抗靜電層、底塗層或保護層等的功能性光學膜組合使用。另外,這些功能層亦較佳為與上述抗反射膜中的抗反射層、或光學異向性層等在同一層內相互複合而使用。這些功能層可設置於偏光元件側及與偏光元件為相反面(更靠空氣側的面)側的任一單面或兩面而使用。
(3-3)硬塗層
本發明的偏光板為了賦予耐擦傷性等力學強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將硬塗層與設於透明支撐體的表面的功能性光學膜組合。於將硬塗層應用於上述抗反射膜的情形時,特佳為設置於透明支撐體與高折射率層之間。
上述硬塗層較佳為藉由光及/或熱所致的硬化性化合物的交聯反應、或聚合反應來形成。硬化性官能基較佳為光聚合性官能基,或者,含有水解性官能基的有機金屬化合物較佳為有機烷氧基矽烷基化合物。硬塗層的具體的構成組成物例如可較佳地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2-14491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9908號公報、國際公開第00/46617號手冊等記載者。
硬塗層的膜厚較佳為0.2 μm~100 μm。
硬塗層的強度較佳為於依據JIS K5400的鉛筆硬度試驗中為H以上,進而佳為2H以上,最佳為3H以上。另外,於依據JIS K5400的泰伯磨損試驗(Taber test)中,試驗前後的試驗片的磨耗量越少越佳。
形成硬塗層的材料可使用含有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化合物、含有開環聚合性基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單獨或組合使用。關於含有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化合物的較佳例,可列舉以下化合物作為較佳化合物: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三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多元醇的聚丙烯酸酯類;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的二丙烯酸酯、己二 醇二縮水甘油醚的二丙烯酸酯等環氧丙烯酸酯類;藉由聚異氰酸酯與丙烯酸羥乙酯等含羥基的丙烯酸酯的反應所得的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等。另外,市售化合物可列舉:EB-600、EB-40、EB-140、EB-1150、EB-1290K、IRR214、EB-2220、TMPTA、TMPTMA(以上為大賽璐UCB(Daicel UCB)(股)製造),UV-6300、UV-1700B(以上為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製造)等。
另外,關於含有開環聚合性基的化合物的較佳例,縮水甘油醚類可列舉: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乙烷三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甘油三縮水甘油醚、三縮水甘油基三羥基乙基異氰尿酸酯、山梨糖醇四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縮水甘油醚、甲酚酚醛清漆樹脂的聚縮水甘油醚、苯酚酚醛清漆樹脂的聚縮水甘油醚等;脂環式環氧類可列舉:賽羅西德(Celloxide)2021P、賽羅西德(Celloxide)2081、艾波利得(Epolead)GT-301、艾波利得(Epolead)GT-401、EHPE3150CE(以上為大賽璐化學工業(股)製造),苯酚酚醛清漆樹脂的聚環己基環氧甲基醚等;氧雜環丁烷類可列舉OXT-121、OXT-221、OX-SQ、PNOX-1009(以上為東亞合成(股)製造)等。此外,亦可將(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的聚合物、或(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與可共聚合的單體的共聚物用於硬塗層。
硬塗層中,為了減少硬塗層的硬化收縮、提高與基材的密接性、於本發明中減少硬塗處理物品的捲曲,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添加矽、鈦、鋯、鋁等的氧化物微粒子或聚乙烯、聚 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類、聚二甲基矽氧烷等的交聯粒子,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tyrene Butadiene Rubber,SBR)、丁腈橡膠(Nitrile Butadiene Rubber,NBR)等交聯橡膠微粒子等的有機微粒子等交聯微粒子。這些交聯微粒子的平均粒子尺寸較佳為1 nm~20000 nm。另外,交聯微粒子的形狀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球狀、棒狀、針狀、板狀等。微粒子的添加量較佳為硬化後的硬塗層的60體積%以下,更佳為40體積%以下。
於添加上述所記載的無機微粒子的情形時,通常由於與黏合聚合物的親和性差,故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使用含有矽、鋁、鈦等金屬且具有烷氧化物基、羧酸基、磺酸基、膦酸基等官能基的表面處理劑來進行表面處理。
硬塗層較佳為使用熱或活性能量線來硬化,其中,更佳為使用放射線、γ射線、α射線、電子束、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若考慮到安全性、生產性,特佳為使用電子束、紫外線。於利用熱進行硬化的情形時,考慮到塑膠自身的耐熱性,加熱溫度較佳為14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
(3-4)前向散射層
前向散射層是為了改良將本發明的偏光板應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時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視野角特性(色調及亮度分布)而使用。本發明中,前向散射層較佳為將折射率不同的微粒子分散於黏合劑中而成的構成,例如可使用:特定了前向散射係數的日本專利特開11-38208號公報、將透明樹脂與微粒子的相對折射率設定為 特定範圍的日本專利特開2000-199809號公報、將霧值規定為40%以上的日本專利特開2002-107512號公報等的構成。另外,為了對本發明的偏光板控制霧度的視野角特性,亦可較佳地進行以下操作:將本發明的偏光板與住友化學(股)的技術報告「光功能性膜」31頁~39頁中記載的「路密斯提(Lumisty)」組合使用。
(3-5)防眩層
防眩(antiglare)層是為了使反射光散射以防止反射眩光(reflected glare)而使用。防眩功能可藉由在液晶顯示裝置的最表面(顯示側)形成凹凸而獲得。具有防眩功能的光學膜的霧度較佳為3%~30%,進而佳為5%~20%,最佳為7%~20%。
於膜表面形成凹凸的方法例如可較佳地使用:添加微粒子而於膜表面形成凹凸的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0-271878號公報等)、少量(0.1質量%~50質量%)添加相對較大的粒子(粒子尺寸為0.05 μm~2 μm)而形成表面凹凸膜的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0-28141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95893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100004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1-281407號公報等)、以物理方式將凹凸形狀轉印至膜表面的方法(例如壓花加工方法是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昭63-27883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11-18371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0-275401號公報等中)等。
[液晶顯示裝置]
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上述本發明的偏光板作為背光側 偏光板及視認側偏光板的至少一者。
尤佳為以位於液晶單元側(內側)的方式含有本發明的偏光板中的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而成的第1保護膜。
將本發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較佳一例的示意圖示於圖3中。
圖3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100於液晶單元20的兩側具有本發明的偏光板10,該偏光板10具有第1保護膜1、偏光元件3及第2保護膜2。液晶顯示裝置100以於液晶單元20側(內側)配置第1保護膜1的方式具有偏光板10。此時,第1保護膜亦可經由黏著劑層與液晶單元貼合。
為了製成常黑(normally black)的液晶顯示裝置,較佳為以2片偏光板10中的偏光元件3的吸收軸彼此正交的方式配置。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更具體說明。以下的實施例所示的材料、試劑、物質量及其比例、操作等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主旨,則可適當變更。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不限制於以下的具體例。
[內側膜(第1保護膜)的製作]
[膜1]
將[下述式(1A)所表示的具有內酯環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共聚合單體質量比=甲基丙烯酸甲酯/2-(羥基甲基)丙烯酸甲酯=8/2,內酯環化率為約100%,內酯環結構的含有比例為19.4%,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33000,熔融流率(melt flow rate)為6.5 g/10 min(240℃、10 kgf)、Tg為131℃}90質量份與丙烯腈-苯乙烯(acrylonitrile styrene,AS)樹脂(東洋(Toyo)AS AS20,東洋苯乙烯公司製造)10質量份的混合物;Tg為127℃]的顆粒供給於雙軸擠出機,於約280℃下以片狀熔融擠出,獲得厚度為70 μm的具有內酯環結構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片。將該未延伸片於160℃的溫度條件下於縱向延伸至2.0倍、於橫向延伸至2.4倍,獲得作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膜的膜11(厚度:25 μm,面內相位差△nd:0.8 nm,厚度方向相位差Rth:1.5 nm)。
[膜2]
使用分子量為10萬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苯乙烯量為11 mol%)作為原料的樹脂,使用單甲胺作為醯亞胺化劑,製造醯亞胺化MS樹脂。
詳細而言,所使用的擠出機為口徑15 mm的嚙合型同向旋轉式雙軸擠出機。將擠出機的各調溫區域的設定溫度設定為230℃~250℃,螺桿轉速設定為150 rpm。以2 kg/hr供給甲基丙 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樹脂),藉由捏合塊(kneading block)使MS樹脂熔融、充滿後,自噴嘴對MS樹脂注入16質量份的單甲胺(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反應區域的末端放入回檔螺旋片(reverse flight)並使MS樹脂充滿。將通氣口(vent port)的壓力減壓至-0.092 MPa而去除反應後的副產物及過剩的甲胺。利用水槽將自設於擠出機出口處的模具中以股線(strand)的形式擠出的樹脂冷卻後,利用造粒機(pelletizer)製成顆粒,藉此獲得醯亞胺化MS樹脂(1)。
繼而,於口徑15 mm的嚙合型同向旋轉式雙軸擠出機中,將擠出機各調溫區域的設定溫度設定為230℃,螺桿轉速設定為150 rpm。自料斗(hopper)以1 kg/hr供給醯亞胺化MS樹脂(1),藉由捏合塊使醯亞胺化MS樹脂熔融、充滿後,自噴嘴對醯亞胺化MS樹脂注入0.8質量份的碳酸二甲酯與0.2質量份的三乙胺的混合液,而減少醯亞胺化MS樹脂中的羧基。於反應區域的末端放入回檔螺旋片(reverse flight)並使醯亞胺化MS樹脂充滿。將通氣口的壓力減壓至-0.092 MPa而去除反應後的副產物及過剩的碳酸二甲酯。利用水槽將自設於擠出機出口的模具中以股線的形式擠出的樹脂冷卻後,利用造粒機製成顆粒,獲得降低了酸值的醯亞胺化MS樹脂(2)。
進而,於口徑15 mm的嚙合型同向旋轉式雙軸擠出機中,於將擠出機各調溫區域的設定溫度設定為230℃、螺桿轉速為150 rpm、供給量為1 kg/hr的條件下投入醯亞胺化MS樹脂(2)。 將通氣口的壓力減壓至-0.095 MPa而再次去除未反應的副原料等揮發成分。利用水槽將自設於擠出機出口的模具中以股線的形式擠出的經脫揮的醯亞胺樹脂冷卻後,利用造粒機製成顆粒,藉此獲得醯亞胺化MS樹脂(3)。
將所得的醯亞胺化MS樹脂(3)於100℃下乾燥5小時後,使用40 mm φ的單軸擠出機及寬度為400 mm的T模於260℃下擠出,利用冷卻輥將藉此所得的片狀的熔融樹脂冷卻,獲得寬度為300 mm、厚度為90 μm的未延伸膜。
對於該膜,使用實驗室用延伸機(laboratory tenter)(批次式單軸延伸裝置,熱風循環式,狹縫噴嘴上下噴附,溫度分布為±1℃)來製作雙軸延伸膜(膜2)。
[外側膜(第2保護膜)的製作]
[膜3~膜10]
(乙醯基取代度)
醯化纖維素的乙醯基取代度是利用以下方法來測定。
乙醯基取代度是依據美國試驗材料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ASTM)D-817-91來測定。黏度平均聚合度是藉由宇田等人的極限黏度法{宇田和夫,齊藤秀夫,「纖維學會雜誌」,第18卷第1號,105頁~120頁(1962年)}來測定。
(彈性模量)
膜的彈性模量是依據JIS K7127中記載的方法來測定。
將膜捲的捲繞方向設定為長度方向(MD方向)、與長度方向 正交的方向設定為寬度方向(TD方向)。將該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作為測定方向,於該測定方向上切出長度為15 cm、寬度為1 cm的膜試樣。將該試樣以長度方向的夾頭(chuck)間隔成為10 cm的方式設置於東洋精機製作的拉壓力測試儀(Strograph)V10-C中,以10 mm/min的延伸速度並以夾頭間隔變寬的方式施加負荷,測定此時的力。根據預先利用測微計(micrometer)測定的膜的厚度、力及伸長量來算出彈性模量。
(濕度尺寸變化率)
膜的濕度尺寸變化率是利用以下方法來測定。
將膜捲的捲繞方向設定為長度方向(MD方向)、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設定為寬度方向(TD方向)。將該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作為測定方向,於該測定方向上切出長度為12 cm、寬度為3 cm的膜試樣。對該試樣沿著測定方向以10 cm的間隔開出針孔,於25℃、相對濕度60%下調濕24小時後,利用針規(pin gauge)來測定針孔的間隔。繼而於25℃、相對濕度10%下調濕24小時後,利用針規來測定針孔的間隔。然後,將試樣於25℃、相對濕度80%下調濕24小時後,利用針規來測定針孔的間隔。使用這些測定值藉由下述式來算出濕度尺寸變化率。
濕度尺寸變化率(%)=[{(25℃、相對濕度8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1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60%下的長度)]×100…式(1)
(膜3的製作)
(1)中間層用摻雜液的製備
製備下述組成的中間層用摻雜液1。
中間層用摻雜液1的組成
.乙醯纖維素(乙醯化度為2.86) 100質量份
.二氯甲烷(第1溶劑) 320質量份
.甲醇(第2溶劑) 83質量份
.1-丁醇(第3溶劑) 3質量份
.磷酸三苯酯 7.6質量份
.磷酸聯苯基二苯酯 3.8質量份
具體而言,利用以下方法來製備中間層用摻雜液1。
於具有攪拌翼的4000 L的不鏽鋼製溶解槽中,一面充分攪拌、分散上述第1溶劑~第3溶劑的混合溶劑,一面緩緩添加乙醯纖維素粉體(片狀(flake))、磷酸三苯酯及磷酸聯苯基二苯酯,以總體成為2000 kg的方式製備中間層用摻雜液1。再者,各溶劑全部是使用其含水率為0.5質量%以下者。
(2)支撐體層用摻雜液2的製備
使消光劑(二氧化矽(粒徑為20 nm))、剝離促進劑(檸檬酸乙酯(檸檬酸的單乙酯、二乙酯、三乙酯的混合物))及上述中間層用摻雜液1經過靜止型混合器而混合,製備支撐體層用摻雜液2。混合是以總固體成分濃度成為20.5質量%、消光劑濃度成為0.05質量%、剝離促進劑濃度成為0.03質量%的方式進行。
(3)氣體層用摻雜液3的製備
使消光劑(二氧化矽(粒徑為20 nm))經過靜止型混合器而混合至上述中間層用摻雜液1中,製備氣體層用摻雜液3。混合是以總固體成分濃度成為20.5質量%、消光劑濃度成為0.1質量%的方式進行。
(4)利用共流延的製膜
使用以下裝置作為流延模具,上述裝置配備有寬度為1.8 m且經調整為共流延用的給料塊(feed block),可於主流的兩面分別積層而成形3層結構的膜。於以下的說明中,將由主流所形成的層稱為中間層,將支撐體面側的層稱為支撐體層,將相反側的面稱為氣體層。再者,摻雜液的送液流路是使用中間層用、支撐體層用、氣體層用的3個流路。
自流延口中將上述中間層用摻雜液1、支撐體層用摻雜 液2及氣體層用摻雜液3共流延至經冷卻至0℃的滾筒上。此時,以厚度比成為氣體層/中間層/支撐體層=4/73/3的方式調整各摻雜液的流量。於滾筒上藉由30℃的乾燥風使所流延的摻雜液膜乾燥,於殘留溶劑量為150%的狀態下自滾筒上剝離。剝離時,於搬送方向(長度方向)上進行20%的延伸。進而,藉由在熱處理裝置的輥間進行搬送而進一步乾燥,製造膜3。所製作的醯化纖維素膜的殘留溶劑量為0.2%,厚度為40 μm。
於膜3的製造中,以彈性模量、濕度尺寸變化率成為所需的值的方式調整剝離時的搬送方向的延伸強度,除此以外,與膜3的製造同樣地製造膜4~膜6。藉由減弱搬送方向的延伸強度,搬 送方向的分子的配向度降低,結果搬送方向的彈性模量降低,濕度尺寸變化率增加。
另外,膜7是一面利用針梳拉幅機(日本專利特開平4-1009號公報的圖3中記載的針梳拉幅機)握持膜的寬度方向(相對於流延方向而正交的方向)的兩端,一面於寬度方向上進行延伸處理而製造。延伸倍率是以成為所需的物性值的方式調整。
另外,膜8~膜10是對自流延口中將上述中間層用摻雜液1、支撐體層用摻雜液2及氣體層用摻雜液3共流延至經冷卻至0℃的滾筒上時的流量進行調整而製造。進而,以濕度尺寸變化率成為所需的值的方式來調整剝離時的搬送方向的延伸強度。各層的厚度為37.5 μm、42.5 μm、45 μm。
[皂化處理]
將所製作的內側膜及外側膜分別於55℃下於2.3 mol/L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浸漬3分鐘。繼而,於室溫的水洗浴槽中清洗,於30℃下使用0.05 mol/L的硫酸進行中和。再次於室溫的水洗浴槽中清洗,進而利用100℃的溫風加以乾燥。如此般對各膜進行表面的皂化處理。
[偏光元件的製作]
於500 L的槽中放入18℃的水200 kg,一面攪拌一面添加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65000、皂化度為99.8 mol%的聚乙烯醇系樹脂42 kg,攪拌15分鐘,藉此獲得漿料。將所得的漿料脫水,獲得含水率為40%的PVA系樹脂濕濾餅。
將所得的PVA系樹脂濕濾餅70 kg(樹脂成分為42 kg)放入至溶解槽中,添加作為塑化劑的甘油4.2 kg及水10 kg,自槽 底吹入水蒸氣。於內部樹脂溫度達到50℃的時刻進行攪拌(轉速:5 rpm),於內部樹脂溫度達到100℃的時刻對系內進行加壓,於內部樹脂溫度升溫至150℃的時刻,停止吹入水蒸氣(水蒸氣的吹入量計75 kg)。其後,提高轉速並攪拌30分鐘(轉速:20 rpm)而均勻溶解後,藉由濃度調整而獲得相對於水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濃度為23%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
繼而,由供給齒輪泵將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液溫為147℃)供給於雙軸擠出機,進行脫泡後,藉由排出齒輪泵加以排出。將所排出的聚乙烯醇系樹脂水溶液自T型狹縫模具(直通歧管模具(straight manifold die))流延至澆鑄滾筒上進行製膜,獲得聚乙烯醇膜。流延製膜的條件如下。
澆鑄滾筒直徑(R1):3200 mm, 澆鑄滾筒寬度:4.3 m, 澆鑄滾筒轉速:8 m/min, 澆鑄滾筒表面溫度:90℃, T型狹縫模具出口的樹脂溫度:95℃
一面使所得的膜的表面及背面於下述條件下交替通過多個乾燥輥一面進行乾燥。
乾燥輥直徑(R2):320 mm, 乾燥輥寬度:4.3 m, 乾燥輥根數(n):10根, 乾燥輥轉速:8 m/min, 乾燥輥表面速度:50℃
將上述所製作的聚乙烯醇膜(長度為4000 m,寬度為4 m,厚度為75 μm)於40℃的溫水中浸漬2分鐘,進行膨潤處理後,於長度方向上單軸延伸至1.30倍。將所得的膜於含有硼酸(意大利拉塔瑞羅化學股份公司(Societa Chimica Larderello s.p.a)製造)28.6 g/L、碘(純正化學公司製造)0.25g/L、碘化鉀(純正化學公司製造)1.0 g/L的水溶液中於30℃下浸漬2分鐘,進行碘及碘化物的染色處理。將染色處理所得的膜一面於長度方向上單軸延伸至5.0倍,一面於含有硼酸30.0 g/L的50℃的水溶液中進行5分鐘硼酸處理。將所得的膜於70℃下進行9分鐘乾燥處理,藉此獲得偏光元件。
[黏接劑的製備]
將聚酯系胺基甲酸酯(三井武田化學公司製造,塔克拉克(Takelac)XW-74-C154)10質量份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三井武田化學公司製造,塔克奈特(Takenate)WD-725)1質量份溶解於水中,製備將固體成分調整為20質量%的溶液。使用其作為黏接劑。
[偏光板的製作]
使用上述黏接劑,將利用上述方法所製造的經皂化處理的內側膜貼附於利用上述方法所製造的偏光元件的單側。繼而,使用上述黏接劑,將利用上述方法所製造的經皂化處理的外側膜貼附於與貼附有內側膜之側為相反側的偏光元件的面上。
此時,以所製作的偏光元件的吸收軸與內側膜及外側膜的TD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
如此而製作偏光板1~偏光板13。將所製作的偏光板的構成示於表2中。
[捲曲評價]
自如此而製作的偏光板中切出(TD)15 cm×(MD)15 cm的大小的試驗片,於25℃、相對濕度60%的溫度濕度環境下放置4小時以上後,測量四個角的翹起量。將其結果示於表2。此時,將外側膜朝上放置時的翹起量作為正的量。於放置後的樣品朝內側翹曲時,即便將外側朝上放置,亦無法利用JIS-JQA1級的量具(此處為Shinwa製造的銀直尺,商品編號130005)來測量翹起量,故將膜上下顛倒,將內側朝上放置並測量翹起量,並對該量賦予負號。再者,切出試驗片時,自偏光板的中心部切出。
四個角的平均翹起量的評價基準最佳為5 mm以上、小於9 mm(評價:AA),其次佳為4 mm以上、小於5 mm或9 mm以上、小於10 mm(評價:A),再次佳為-2 mm以上、小於4 mm或10 mm以上、小於16 mm(評價:B),將小於-2 mm或16 mm以上視為欠佳(評價:C)。再者,如上所述,若翹起量為負的量,則貼合於液晶單元時氣泡容易進入而欠佳。偏光板的捲曲容易因溫度濕度的影響而變化,但較佳為即便於溫度濕度變化的情形時翹起量亦成為正的量。另外,即便翹起量為正的量,若該量過多則貼合於液晶單元時對位變困難,故翹起量為16 mm以上時欠佳。
本實施例是關於在外側膜的表面不具有硬塗層的形態,但可認為,於外側膜的表面具有硬塗層的實施方式中亦為同樣的傾向。
1‧‧‧第1保護膜
2‧‧‧第2保護膜
3‧‧‧偏光元件
10‧‧‧偏光板

Claims (10)

  1. 一種偏光板,依序具有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其中上述第1保護膜為含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的膜,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為20 μm以上、30 μm以下,上述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3.0 GPa以上、3.5 GPa以下,上述第2保護膜的厚度為上述第1保護膜的厚度的1.5倍以上、1.8倍以下,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45%以上、0.8%以下;濕度尺寸變化率(%)=[{(25℃、相對濕度8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10%下的長度)}/(25℃、相對濕度60%下的長度)]×100…式(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1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20%以上、0.3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55%以上、小於0.6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 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55%以上、小於0.65%。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2.8 GPa以上、小於3.3 GPa。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55%以上、小於0.65%,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2.8 GPa以上、小於3.3 GPa。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由上述式(1)所表示的濕度尺寸變化率為0.55%以上、小於0.65%,上述第2保護膜的與上述偏光元件的吸收軸正交的方向的彈性模量為2.8 GPa以上、小於3.3 GPa。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第2保護膜為含有醯化纖維素的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依序具有黏著劑層、第1保護膜、偏光元件及第2保護膜。
  10.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具有液晶單元及至少一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偏光板,其中上述偏光板中的上述第1保護膜是配置於上述液晶單元側。
TW102118144A 2012-05-24 2013-05-23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3479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8681 2012-05-24
JP2012231059 2012-10-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993A true TW201347993A (zh) 2013-12-01

Family

ID=49623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8144A TW201347993A (zh) 2012-05-24 2013-05-23 偏光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07202B2 (zh)
JP (1) JP5677627B2 (zh)
KR (1) KR101659678B1 (zh)
CN (1) CN104285169B (zh)
TW (1) TW201347993A (zh)
WO (1) WO201317592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8589B (zh) * 2014-10-02 2017-02-01 Nitto Denko Corp An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d a transparent protective film
TWI669543B (zh) * 2014-12-24 2019-08-21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膜、偏光板及偏光膜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7541A1 (ja) * 2012-07-27 2014-0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185153B2 (ja) * 2014-04-07 2017-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159693B2 (ja) * 2014-08-06 2017-07-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17065148A1 (ja) * 2015-10-16 2017-04-20 東洋紡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6507116B2 (ja) * 2016-03-24 2019-04-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943701B1 (ko) * 2016-04-25 2019-01-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8025764A (ja) * 2016-07-29 2018-02-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2018155812A (ja) * 2017-03-15 2018-10-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527444B (zh) * 2017-12-28 2023-09-2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调光片材及调光窗
JP6739601B1 (ja) * 2019-02-05 2020-08-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19148826A (ja) * 2019-05-16 2019-09-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6213A (ja) * 2001-02-08 2002-08-23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050031439A (ko) 2003-09-29 2005-04-06 후지 샤신 필름 가부시기가이샤 편광판 및 이를 사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5128520A (ja) * 2003-09-29 2005-05-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5111124A1 (en) 2004-05-14 2005-11-24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6030962A (ja) * 2004-05-14 2006-02-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用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372266B (en) * 2004-05-20 2012-09-11 Fujifilm Corp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390305B (zh) * 2004-05-31 2013-03-21 Fujifilm Corp 光學用透明薄膜、及使用它之光學補償薄膜、偏光板、液晶顯示裝置
JP4491353B2 (ja) * 2005-01-31 2010-06-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636306A (en) 2005-02-03 2006-10-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06118038A1 (ja) * 2005-04-28 2006-11-0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横電界スイッチングモード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145081A1 (ja) 2006-06-14 2007-12-2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20890A (ja) * 2006-06-14 2008-01-31 Nitto Denko Corp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8372517B2 (en) 2006-10-23 2013-02-12 Kuraray Co., Ltd. Acrylic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crylic resin film and acrylic resin composite
JP2008203460A (ja) * 2007-02-19 2008-09-04 Mitsui Chemicals Inc 透湿性に優れた光学用フィルム
JP2008203400A (ja) * 2007-02-19 2008-09-04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偏光板、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49386A (ja) 2008-04-01 2009-10-29 Fujifilm Corp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5616005B2 (ja) * 2008-06-02 2014-10-2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JP5411452B2 (ja) * 2008-06-02 2014-02-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92869A (ja) * 2008-06-02 2009-12-17 Fujifilm Corp アクリル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271619A (ja) * 2009-05-25 2010-12-0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ロール状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ロール状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1105924A (ja) * 2009-06-05 2011-06-02 Fujifilm Corp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648982B2 (en) * 2010-02-19 2014-02-11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444136B2 (ja) 2010-06-18 2014-03-19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
JP2012048181A (ja) * 2010-08-26 2012-03-08 Sanritsutsu:Kk 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5736332B2 (ja) * 2011-03-07 2015-06-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8589B (zh) * 2014-10-02 2017-02-01 Nitto Denko Corp An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 optic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laminate, and a transparent protective film
TWI669543B (zh) * 2014-12-24 2019-08-21 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膜、偏光板及偏光膜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75927A1 (ja) 2016-01-12
KR101659678B1 (ko) 2016-09-26
CN104285169A (zh) 2015-01-14
JP5677627B2 (ja) 2015-02-25
CN104285169B (zh) 2016-04-27
WO2013175927A1 (ja) 2013-11-28
US20150062502A1 (en) 2015-03-05
US9507202B2 (en) 2016-11-29
KR20140139129A (ko) 2014-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59678B1 (ko)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62859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70107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927672B2 (en) Optical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333210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該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333209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該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400650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126968A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273146A1 (en)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WO2008026514A1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6033313A1 (en)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827840B2 (ja) セルロース混合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73766B2 (ja) 偏光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07055A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の製造方法、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イ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能性シート、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08126699A1 (ja) 紫外線吸収性ポリマー、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40015540A (ko) 긴 형상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9114430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8257220A (ja)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313754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01198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積層体、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952587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化合物
JP2007169590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