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660A - 聯合收割機 - Google Patents

聯合收割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660A
TW201347660A TW102117520A TW102117520A TW201347660A TW 201347660 A TW201347660 A TW 201347660A TW 102117520 A TW102117520 A TW 102117520A TW 102117520 A TW102117520 A TW 102117520A TW 201347660 A TW201347660 A TW 2013476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ing
rotating member
driving force
combine harvester
pulle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7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1701B (zh
Inventor
Masami Osaki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gricult Ma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gricult Mach filed Critical Iseki Agricult Mach
Publication of TW201347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1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17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6Combines with hea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56Driving mechanisms for the threshing part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聯合收割機,其將發動機的驅動力傳遞到收割裝置和脫粒裝置的動力傳遞裝置小型化,並且提高耐久性及維修保養性。該聯合收割機具備設置在脫粒裝置(10)的前部且將發動機(3)的驅動力傳遞到收割裝置(5)及脫粒裝置(10)的動力傳遞裝置(9),動力傳遞裝置(9)具備:利用發動機(3)的驅動力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篩選部(6)的第一旋轉部件(91);利用來自第一旋轉部件(91)的驅動力的傳遞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脫粒部(7)的第二旋轉部件(92);以及利用來自第二旋轉部件(92)的驅動力的傳遞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收割裝置(5)的第三旋轉部件(93)。

Description

聯合收割機
本發明關於聯合收割機。
聯合收割機具備行駛裝置、收割裝置、以及脫粒裝置,一邊行駛一邊進行收割、脫粒及篩選。作為以往的聯合收割機,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如通用聯合收割機的動力傳遞裝置,亦即在利用搬送裝置將由收割部(收割裝置)收割的穀物杆搬送到上部脫粒室(脫粒裝置的脫粒部),在該上部脫粒室內利用旋轉驅動的處理筒對搬送來的穀物杆進行脫粒。通用聯合收割機的動力傳遞裝置是將發動機的驅動力傳遞到收割裝置、脫粒裝置的脫粒部和脫粒裝置的篩選部的裝置,構成為包含:分別設置在上部脫粒室及上部脫粒室的下方所設的脫粒裝置的篩選部的兩側的多個皮帶輪;以及連結皮帶輪彼此的帶及旋轉軸等。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38341號公報
然而,由於上述那樣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通用聯合收割機的動力傳遞裝置在上部脫粒室及篩選部的兩側分別設置多個皮帶輪,因此需要將連結皮帶輪彼此的帶配置在 上部脫粒室及篩選部的左右兩側,或者使連結皮帶輪彼此的旋轉軸貫通將驅動力傳遞至上部脫粒室的齒輪箱。這樣,必需將帶分別配置在上部脫粒室及篩選部的兩側,或者使旋轉軸貫通齒輪箱,動力傳遞裝置所占的空間擴大,導致聯合收割機自身的大型化,因此尚有進一步改善的餘地。另外,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通用聯合收割機的動力傳遞裝置中,需要將帶分別配置在上部脫粒室及篩選部的兩側,或者使旋轉軸貫通上部脫粒室,在提高耐久性、維修保養的容易化方面,尚有進一步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情形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將發動機的驅動力傳遞到收割裝置和脫粒裝置的動力傳遞裝置小型化,並且提高耐久性及維修保養性的聯合收割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如下技術措施。
亦即,請求項1所述的發明是一種聯合收割機,具備:設置在機體的前部的收割裝置5;設置在穀粒容器8的左右側方且具有下部的篩選部6和上部的脫粒部7的脫粒裝置10;以及設置在上述脫粒裝置10的前部且將發動機3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收割裝置5及上述脫粒裝置10的動力傳遞裝置9,上述聯合收割機的特徵在於上述動力傳遞裝置9具備:利用上述發動機3的驅動力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上述篩選部6的第一旋轉部件91;利用來自 該第一旋轉部件91的驅動力的傳遞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上述脫粒部7的第二旋轉部件92;以及利用來自上述第二旋轉部件92的驅動力的傳遞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上述收割裝置5的第三旋轉部件93。
另外,請求項2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1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上述第二旋轉部件92設置在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的上方,利用來自該第一旋轉部件91的驅動力的傳遞對上述脫粒部7所配備的處理筒73進行旋轉驅動,上述第三旋轉部件93在上下方向上設置在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與第二旋轉部件92之間,利用來自該第二旋轉部件92的驅動力的傳遞對上述收割裝置5所配備的搬送裝置56進行驅動。
另外,請求項3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2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具備脫粒前框架23,該脫粒前框架23設置在比上述脫粒裝置10靠前方,且形成為寬度比該脫粒裝置10窄,相較於該脫粒裝置10的前部的右端偏靠左側配置,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的後方設置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的前方設置旋轉自如地支撐上述第三旋轉部件93的第一支撐部件115。
另外,請求項4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3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在形成於上述脫粒前框架23與穀粒容器8之間的空間K,配置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和第二旋轉部件92及第三旋轉部件93。
另外,請求項5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4所述的聯合 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將使第一旋轉部件91與上述發動機3連動的第一帶96配置在相較於使上述第二旋轉部件92與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連動的第二帶107偏靠上述穀粒容器8的部位。
另外,請求項6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5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將使上述第三旋轉部件93與上述第二旋轉部件92連動的第三帶116配置在相較於上述第二帶107偏靠穀粒容器8的部位。
另外,請求項7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6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上述脫粒前框架23做成在前後隔有間隔地配置兩張板部件26的結構,將旋轉自如地支撐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的第二支撐部件94和上述第一支撐部件115連結在上述板部件26上。
另外,請求項8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7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將對上述第一帶96賦予張力的第一張力輥98支撐在第一輥支撐片99的前端部,將該第一輥支撐片99的基端部轉動自如地安裝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上。
另外,請求項9所述的發明係如請求項8所述的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將上述第一輥支撐片99的基端部旋轉自如地安裝在第一張力支撐部100上,將該第一張力支撐部100裝卸自如地安裝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上。
本發明的效果如下。
根據本發明,能夠將向收割裝置5和脫粒裝置10傳遞發動機3的驅動力的動力傳遞裝置9小型化,並且能夠提 高聯合收割機的維修保養性。
1‧‧‧聯合收割機
2‧‧‧機體框架
3‧‧‧發動機
3a‧‧‧發動機皮帶輪
4‧‧‧行駛裝置
5‧‧‧收割裝置
6‧‧‧篩選部
7‧‧‧脫粒部
8‧‧‧穀粒容器
9‧‧‧動力傳遞裝置
10‧‧‧脫粒裝置
21‧‧‧中央水平框架
22‧‧‧上方水平框架
23‧‧‧脫粒前框架
24‧‧‧處理室導向框架
25‧‧‧鉛垂框架
26‧‧‧板部件
27‧‧‧操作席
28‧‧‧駕駛室
41‧‧‧履帶
51‧‧‧螺旋推運器框架
51a‧‧‧底板
51b‧‧‧左右側板
51c‧‧‧後板
52‧‧‧螺旋推運器
53‧‧‧收割刀具
54‧‧‧扒摟輪
55‧‧‧收割部
56‧‧‧搬送裝置
57‧‧‧外殼
58‧‧‧搬送機構
61‧‧‧篩選室
62‧‧‧搖動篩選部
63‧‧‧送風風選機
71‧‧‧處理室
73‧‧‧處理筒
74‧‧‧處理筒軸
75‧‧‧處理齒
76‧‧‧處理網
81‧‧‧排出螺旋推運器
91‧‧‧第一皮帶輪(第一旋轉部件)
91a‧‧‧小徑皮帶輪
91b‧‧‧大徑皮帶輪
92‧‧‧第二皮帶輪(第二旋轉部件)
92a‧‧‧小徑皮帶輪
92b‧‧‧大徑皮帶輪
93‧‧‧第三皮帶輪(第三旋轉部件)
94‧‧‧支撐部件(第二支撐部件)
95‧‧‧驅動軸
96‧‧‧第一帶
97‧‧‧第一張力施加部
98‧‧‧第一張力輥
99‧‧‧第一輥支撐片
100‧‧‧第一張力支撐部
101‧‧‧第一張力承受部
102‧‧‧螺栓
103‧‧‧拉伸螺旋彈簧
104‧‧‧支撐部件
105‧‧‧齒輪箱
106‧‧‧驅動軸
107‧‧‧第二帶
108‧‧‧第二張力施加部
109‧‧‧第二張力輥
110‧‧‧第二輥支撐片
111‧‧‧轉動銷
112‧‧‧第二張力承受部
113‧‧‧拉伸螺旋彈簧
114‧‧‧旋轉軸
115‧‧‧支撐金屬件(第一支撐部件)
116‧‧‧第三帶
117‧‧‧第三張力施加部
118‧‧‧第三張力輥
119‧‧‧第三輥支撐片
120‧‧‧轉動銷
121‧‧‧第三張力承受部
122‧‧‧拉伸螺旋彈簧
123‧‧‧內襯式惰輪
124‧‧‧軸承
125‧‧‧帶槽
125a‧‧‧帶槽125的底部
K‧‧‧空間
L‧‧‧軌跡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側視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俯視圖。
圖3是從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動力傳遞裝置的穀粒容器側觀察的側視圖。
圖4是沿圖3中的a-b-c線的剖視圖。
圖5是放大表示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第二張力支撐部的側視圖。
圖6是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內襯式惰輪的剖視圖。
圖7是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傳動線圖。
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實施方式。另外,對於下述實施方式中的構成部件,包含本領域人員能夠且輕易置換的構成部件、或者實質上相同的構成部件。
(實施形態)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概略結構的俯視圖,圖3是從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動力傳遞裝置的穀粒容器側觀察的側視圖,圖4是沿圖3中的a-b-c線的 剖視圖,圖5是放大表示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第二張力支撐部的側視圖,圖6是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內襯式惰輪的剖視圖,圖7是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的傳動線圖。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前後方向是聯合收割機1的前後方向。進一步而言,前後方向是該聯合收割機1前進時的行進方向,將前進方向前方側稱為前側、將後方側稱為後側。另外,車寬方向是與該前後方向水平正交的方向,將前進方向前方側的右側稱為右側、將前進方向前方側的左側稱為左側。並且,鉛垂方向是與前後方向和車寬方向正交的方向。這些前後方向、車寬方向及鉛垂方向相互正文。
圖1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利用作為動力源的發動機3產生的動力而一邊自行一邊收割稻子、大豆、蕎麥等的穀物杆,是能夠脫粒的通用聯合收割機。如圖1及圖2所示,聯合收割機1具備機體框架2、作為動力源的發動機3、行駛裝置4、收割裝置5、脫粒裝置10、穀粒容器8、以及動力傳遞裝置9。
機體框架2構成聯合收割機1的車體的框狀的構造部件。如圖1所示,機體框架2具備:設置在脫粒裝置10的後述的篩選部6的側部的中央水平框架21(相當於框架,圖3所示);設置在脫粒裝置7上方的上方水平框架22(圖3所示);脫粒前框架23;以及處理室導向框架24。
如圖1所示,脫粒前框架23設置成:沿鉛垂方向豎立設置在比脫粒裝置10靠前方的位置,且形成為寬度比脫粒 裝置10的車寬方向的寬度窄。另外,脫粒前框架23的左端與脫粒裝置10的前部的左端一致(配置在前後方向重疊的位置),脫粒前框架23的右端配置在比脫粒裝置10的前部的右端偏靠左側的位置。如圖3所示,脫粒前框架23具備:在車寬方向上隔有間隔地沿鉛垂方向豎立設置的兩根鉛垂框架25(在圖3中僅示出了跟前側的一根);連結鉛垂框架25彼此且在機體框架2的前後方向隔有間隔地重疊的兩張板部件26。
如圖3所示,處理室導向框架24設置在上方水平框架22即脫粒裝置7與脫粒前框架23之間,連結上方水平框架22和脫粒前框架23。另外,如圖1所示,在脫粒前框架23與穀粒容器8之間,亦即在篩選部6及脫粒裝置7與脫粒前框架23、收割裝置5的搬送裝置56、駕駛室28、以及穀粒容器8之間,形成有空間K。
發動機3搭載在機體框架2上的前後方向前側。發動機3是在聯合收割機1中使用的驅動力的發生源。發動機3為內燃機,通過使燃料在燃燒室燃燒而將燃料的能量變換成機械的工作並作為旋轉動力來輸出的熱力機。另外,發動機3設置在機體框架2上的設有操作席27的駕駛室28的下方。
行駛裝置4設置在機體框架2的鉛垂方向下側。行駛裝置4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而使整個聯合收割機1行駛。行駛裝置4具有履帶41。履帶41在機體框架2的鉛垂方向下方在車寬方向上隔有間隔地設有一對。通過利 用從發動機3傳遞的驅動力來驅動履帶41,從而行駛裝置4使整個聯合收割機1向前後方向前側行駛。
收割裝置5設置在機體框架2的前部。收割裝置5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而驅動以收割穀物杆,並將收割後的穀物杆搬送到脫粒裝置10等。收割裝置5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而驅動以收割穀物杆,並具備收割部55和搬送裝置56。收割部55構成為包含螺旋推運器框架51和螺旋推運器52。螺旋推運器框架51包括底板51a、車寬方向左右一對的左右側板51b、以及後板51c。螺旋推運器52沿車寬方向配置在螺旋推運器框架51內,且被旋轉自如地支撐。並且,收割部55在底板51a的前後方向前側緣部設有收割刀具53,並且在收割刀具53的上方設有扒摟穀物杆的扒摟輪54。扒摟輪54設置成自由調節前後方向的位置、以及鉛垂方向的高度。收割裝置5利用從發動機3傳遞的動力一邊行駛一邊通過驅動螺旋推運器52等來利用收割刀具53收割並取入穀物杆。
搬送裝置56設置在收割部55的後側、更詳細地說設置在收割部55與機體框架2之間。搬送裝置56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將穀物杆搬送到脫粒裝置10。搬送裝置56構成為包含外殼57和搬送機構58。外殼57形成為截面四角形狀,從螺旋推運器框架51的後板51c朝向前後方向後側的脫粒裝置10延伸設置。外殼57的前後方向後側的端部安裝在脫粒前框架23上。另外,外殼57利用未圖示的連結用筒安裝在脫粒裝置7上。搬送機構58設置在外殼 57內。通過利用從發動機3傳遞的動力來驅動搬送機構58,從而搬送裝置56將穀物杆從收割部55搬送到脫粒裝置10。
脫粒裝置10設置在收割裝置5的後方且穀粒容器8的側方,具有下部的篩選部6和上部的脫粒部7。篩選部6設置在機體框架2的上方且收割裝置5的搬送裝置56的後方。另外,篩選部6設置在穀粒容器8的側方且機體框架2的左側。篩選部6是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將由脫粒部7脫粒後的穀物杆的秸稈等夾雜物和穀粒進行分離的裝置。篩選部6設置在中央水平框架21的側部,具備篩選室61、設置在篩選室61內的搖動篩選部62、以及送風風選機63等。篩選室61利用來自由從發動機3傳遞的驅動力進行驅動的送風風選機63的送風和搖動篩選部62的搖動,從包含由脫粒部7脫粒後的穀粒的被處理物中去除夾雜物,對穀粒進行篩選並回收。被處理物是脫粒裝置7的處理筒73從穀物杆脫粒後的雜物。
脫粒部7設置在機體框架2的上方且收割裝置5的搬送裝置56的後方。另外,脫粒部7設置在穀粒容器8的側方且機體框架2的左側。脫粒部7對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搬送的穀物杆進行脫粒。亦即,脫粒部7是將穀粒從收割裝置5所收割的穀物杆分離的裝置。
脫粒部7設置在篩選部6的上方且中央水平框架21與上方水平框架22之間。脫粒部7具備處理室71、設置在處理室71內的處理筒73、以及處理筒軸74等。處理筒 73形成為圓筒狀,在外周面設有多個處理齒75。處理筒軸74形成為圓柱狀且插入處理筒73的內側,以能夠一體旋轉的方式結合。處理筒軸74、處理筒73以旋轉軸線為旋轉中心一體旋轉自如地支撐在處理室71內。旋轉軸線與聯合收割機1的前後方向平行。處理筒73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以處理筒軸74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的同時對穀物杆進行脫粒。處理室71的處理筒73的鉛垂方向下方側由處理網76包圍。
穀粒容器8設置在脫粒裝置10的側方。穀粒容器8用於暫時儲存脫粒裝置10脫粒後的穀粒。穀粒容器8與排出螺旋推運器81連接。排出螺旋推運器81利用來自發動機3的驅動力搬送穀粒容器8內的穀粒,並向穀粒容器8的外部。
動力傳遞裝置9安裝在脫粒前框架23的右端,並設置在脫粒裝置10的前部的與穀粒容器8面對的側面部。動力傳遞裝置9將發動機3的驅動力至少傳遞到收割裝置5的搬送裝置56、脫粒裝置10的篩選部6及脫粒裝置10的脫粒部7。
如圖3、圖4及圖7所示,動力傳遞裝置9具備第一皮帶輪91(第一旋轉部件)、第二皮帶輪92(第二旋轉部件)、第三皮帶輪93(第三旋轉部件)等。這些第一皮帶輪91和第二皮帶輪92及第三皮帶輪93設置在空間K。
第一皮帶輪91利用發動機3的驅動力旋轉驅動,並且向篩選部6供給驅動力。第一皮帶輪91具備同軸地一體設 置的小徑皮帶輪91a和大徑皮帶輪91b,大徑皮帶輪91b設置在比小徑皮帶輪91a偏靠穀粒容器8的位置,並利用與脫粒前框架23的後方側的板部件26連結的支撐部件(第二支撐部件)94被旋轉自如地支撐。由此,第一皮帶輪91設置在脫粒前框架23的後方且處理室導向框架的下方。在第一皮帶輪91安裝有與篩選部6連結的驅動軸95。
在第一皮帶輪91的大徑皮帶輪91b和安裝在發動機3的輸出軸上的發動機皮帶輪3a上架設連結髮動機3與第一皮帶輪91的第一帶96。第一帶96利用第一張力施加部97賦予張力。
如圖3所示,第一張力施加部97具備第一張力輥98、第一輥支撐片99、第一張力支撐部100、以及第一張力承受部101。第一張力輥98設置在第一帶96的下方,與第一帶96抵接,並對第一帶96賦予張力。第一輥支撐片99在前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撐第一張力輥98。另外,第一輥支撐片99通過第一張力支撐部100以安裝在脫粒前框架23上的基端部為中心自由旋轉。第一張力支撐部100用於將第一輥支撐片99的基端部旋轉自如地安裝在脫粒前框架23上。第一張力支撐部100利用螺栓102等裝卸自如地安裝在脫粒前框架23上。第一張力承受部101在第一張力輥98接近第一帶96的方向上對第一輥支撐片99加力,並安裝在篩選部6的右側面。第一張力承受部101為了在第一張力輥98接近第一帶96的方向上對第一輥支撐片99加力,而具備安裝在第一輥支撐片99的基端部和篩選部6 的拉伸螺旋彈簧103等。另外,上述的第一張力施加部97是脫粒裝置10的離合器,利用金屬線等與未圖示的操縱部的操縱器具連接。
第二皮帶輪92通過從第一皮帶輪91傳遞驅動力而旋轉驅動,並且向脫粒部7供給驅動力。第二皮帶輪92設置在比第一皮帶輪91靠上方,而且,與脫粒部7的處理筒73連結,並通過從第一皮帶輪91傳遞驅動力而使處理筒73旋轉驅動。第二皮帶輪92具備同軸地一體設置的小徑皮帶輪92a和大徑皮帶輪92b,小徑皮帶輪92a設置在比大徑皮帶輪92b偏靠穀粒容器8的位置,利用與脫粒前框架23的前方側的板部件26連結的支撐部件104被旋轉自如地支撐。在第二皮帶輪92上安裝有將第二皮帶輪92和脫粒裝置10的脫粒部7的處理筒73進行連結的齒輪箱105的驅動軸106。
在第二皮帶輪92的大徑皮帶輪92b和第一皮帶輪91的小徑皮帶輪91a上架設有連結第一皮帶輪91和第二皮帶輪92的第二帶107。這樣,將第一帶96設置在比第二帶107偏靠穀粒容器8的位置。第二帶107利用第二張力施加部108賦予張力。
第二張力施加部108具備第二張力輥109、第二輥支撐片110、轉動銷111、以及第二張力承受部112。第二張力輥109設置在第二帶107的後方,與第二帶107抵接,並對第二帶107賦予張力。第二輥支撐片110在前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撐第二張力輥109。另外,第二輥支撐片110 以設置在中央部的轉動銷111為中心旋轉自如地安裝在中央水平框架21上。第二張力承受部112在第二張力輥109接近第二帶107的方向上對第二輥支撐片110加力,並安裝在中央水平框架21上。第二張力承受部112為了在第二張力輥109接近第二帶107的方向上對第二輥支撐片110加力,而如圖5所示,具備安裝在第二輥支撐片110的基端部和中央水平框架21上的拉伸螺旋彈簧113等。另外,使第二輥支撐片110以轉動銷111為中心旋轉時的第二張力輥109的外緣的軌跡L(圖3中用點劃線方式表示)為與在從轉動銷111的軸心方向觀察時為後述的內襯式惰輪123的外緣不重疊的軌跡。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轉動銷111的軸心方向觀察時,軌跡L成為通過比內襯式惰輪123的外緣靠下側的軌跡。
第三皮帶輪93通過從第二皮帶輪92傳遞驅動力而旋轉驅動,並且向收割裝置5的搬送裝置56供給驅動力。第三皮帶輪93設置在第一皮帶輪91的上方且第二皮帶輪92的下方,並且與收割裝置5的搬送裝置56連結,通過從第二皮帶輪92傳遞驅動力而驅動搬送裝置56。在第三皮帶輪93上安裝有與收割裝置5的搬送裝置56連結的旋轉軸114。旋轉軸114利用與脫粒前框架23的前方側的板部件26連結的支撐金屬件(第一支撐部件)115被旋轉自如地支撐。通過旋轉軸114旋轉自如地支撐在支撐金屬件115上,第三皮帶輪93旋轉自如地支撐在設置於脫粒前框架23前方的支撐金屬件115上。
在第二皮帶輪92的小徑皮帶輪92a和第三皮帶輪93上架設有連結第二皮帶輪92和第三皮帶輪93的第三帶116。這樣,將第三帶116設置在比第二帶107更靠穀粒容器8的位置。第三帶116利用第三張力施加部117賦予張力。
第三張力施加部117具備第三張力輥118、第三輥支撐片119、轉動銷120、以及第三張力承受部121。第三張力輥118設置在第三帶116的前方,與第三帶116抵接而對第三帶116賦予張力。第三輥支撐片119在前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撐第三張力輥118。另外,第三輥支撐片119以設置在中央部的轉動銷120為中心旋轉自如地安裝在齒輪箱105上。第三張力承受部121在第三張力輥118接近第三帶116的方向對第三輥支撐片119加力,並安裝在齒輪箱105上。第三張力承受部121為了在第三張力輥118接近第三帶116的方向上對第三輥支撐片119加力,而具備安裝在第三輥支撐片119與齒輪箱105上的拉伸螺旋彈簧122等。另外,第三張力施加部117是收割裝置5的離合器,利用金屬線等與未圖示的操縱部的操縱器具連接。
另外,在第三皮帶輪93的旋轉軸114上,旋轉自如地設有作為惰輪的內襯式惰輪123。內襯式惰輪123與第二帶107抵接,並且利用第二帶107的旋轉而隨之旋轉。另外,如圖6所示,內襯式惰輪123利用兩個軸承124旋轉自如地支撐在旋轉軸114上。這兩個軸承124是具備內輪、外輪、以及在這些內輪與外輪之間轉動自如地設置的多個 轉動體的滾動軸承,設置在內襯式惰輪123的旋轉軸114方向的兩端部。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兩個軸承124設置在比內襯式惰輪123的最外側的帶槽125的底部125a更靠旋轉軸114方向的外側。
如上述那樣構成的聯合收割機1利用發動機3產生的動力來驅動行駛裝置4,一邊行駛一邊利用收割裝置5收割穀物杆。此時,收割裝置5利用分草體將穀物杆分開並利用扒摟輪54扒摟到螺旋推運器框架51內,並利用收割刀具53收割。然後,聯合收割機1利用搬送裝置56將由收割裝置5收割的穀物杆搬送到脫粒裝置10的脫粒部7的處理室71。然後,在聯合收割機1在處理室71中使處理筒73利用從發動機3傳遞的驅動力而以處理筒軸74為旋轉中心進行旋轉並對穀物杆進行脫粒。脫粒後的穀粒等經由處理網76而向篩選室61落下。並且,聯合收割機1在篩選部6的篩選室61中利用來自送風風選機63的送風和搖動篩選部62的搖動而對穀粒進行篩選,將篩選出的穀粒儲藏到穀粒容器8中。
另外,上述構成的聯合收割機1的動力傳遞裝置9利用發動機3的驅動力使第一帶96在發動機皮帶輪3a與第一皮帶輪91的大徑皮帶輪91b的周圍迴圈行走,並且對第一皮帶輪91的大徑皮帶輪91b進行旋轉驅動。並且,利用第一皮帶輪91的大徑皮帶輪91b的旋轉,驅動軸95與第一皮帶輪91一體地旋轉,將發動機3的驅動力傳遞到篩選部6。
另外,利用第一皮帶輪91的大徑皮帶輪91b的旋轉,小徑皮帶輪91a與大徑皮帶輪91b一體地旋轉,第二帶107在第一皮帶輪91的小徑皮帶輪91a和第二皮帶輪92的大徑皮帶輪92b的周圍迴圈行走。並且,利用第二帶107的迴圈行走,使第二皮帶輪92的大徑皮帶輪92b旋轉驅動。並且,利用第二皮帶輪92的大徑皮帶輪92b的旋轉,齒輪箱105的驅動軸106與第二皮帶輪92一體地旋轉,發動機3的驅動力被傳遞到脫粒部7。
並且,利用第二皮帶輪92的大徑皮帶輪92b的旋轉,小徑皮帶輪92a與大徑皮帶輪92b一體地旋轉,第三帶116在第二皮帶輪92的小徑皮帶輪92a和第三皮帶輪93的周圍迴圈行走。並且,利用第三帶116的迴圈行走,使第三皮帶輪93旋轉驅動。並且,利用第三皮帶輪93的旋轉,旋轉軸114與第三皮帶輪93一體地旋轉,發動機3的驅動力被傳遞到收割裝置5。這樣,動力傳遞裝置9將發動機3的驅動力傳遞到脫粒裝置10的篩選部6、脫粒裝置10的脫粒部7及收割裝置5。
另外,旋轉軸114具備對上述搬送裝置56的搬送機構58進行驅動的兩個鏈輪、以及對收割部55進行驅動的一個鏈輪。搬送機構58具有繞掛在後側的上述兩個鏈輪及前側的兩個從動鏈輪上的兩個鏈、以及橫跨兩個鏈而安裝的多個搬送板。另外,在上述鏈輪、向上述收割刀具53傳動的鏈輪、向上述螺旋推運器52及扒摟輪54傳動的軸的鏈輪上繞掛有鏈。亦即,傳遞到旋轉軸114的驅動力分開地 傳動到收割刀具53、螺旋推運器52及扒摟輪54。在一端具備鏈輪的傳動軸的另一端具備變換機構。該變換機構是將傳遞到傳動軸的旋轉變換成往復轉動運動並向收割刀具傳動軸輸出的機構。並且,收割刀具傳動軸的往復轉動運動通過未圖示的臂,驅動收割刀具53及豎立設置在收割裝置5的左側部的分草收割刀具。
根據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1,僅在脫粒裝置10的前部的與穀粒容器8面對的側面部設置動力傳遞裝置9的第一皮帶輪91、第二皮帶輪92及第三皮帶輪93,因此,不需要在脫粒裝置10的兩側面設置第一皮帶輪91、第二皮帶輪92及第三皮帶輪93等。因此,能夠僅在脫粒裝置10的與穀粒容器8面對的側面部設置將這些皮帶輪91、92、93彼此連結的帶96、107、116等,能夠實現動力傳遞裝置9的小型化,能夠實現聯合收割機1自身的小型化。另外,由於能夠僅在脫粒裝置10的與穀粒容器8面對的側面部設置構成動力傳遞裝置9的皮帶輪91、92、93及將皮帶輪91、92、93彼此連結的帶96、107、116等,因此相較於在兩側面分別設置這些部件的情況,能夠提高耐久性及維修保養性。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第二皮帶輪92設置在比第一皮帶輪91靠上方,第三皮帶輪93設置在第一皮帶輪91的上方且第二皮帶輪92的下方,因此能夠將在鉛垂方向上排列這些皮帶輪91、92、93。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動力傳遞裝置9所占的空間的擴大,能夠實現動 力傳遞裝置9的小型化,能夠實現聯合收割機1自身的小型化。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將第一皮帶輪91設置在脫粒前框架23的後方,將旋轉自如地支撐第三皮帶輪93的支撐金屬件115設置在脫粒前框架23的前方。因此,能夠至少將第一皮帶輪91及第二皮帶輪92設置在處理室導向框架24的下方,能夠將這些皮帶輪91、92配置在處理室導向框架24的下方所形成設為空間K內。因此,能夠縮短發動機3與脫粒裝置7的距離,能夠實現聯合收割機1的進一步小型化。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在形成於脫粒前框架23與穀粒容器8之間的空間K中設置第一皮帶輪91、第二皮帶輪92及第三皮帶輪93,因此能夠縮短操作席27與脫粒裝置7的距離,能夠實現聯合收割機1的進一步小型化。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第一帶96設置在比第二帶107偏靠穀粒容器8的位置,因此在維修保養時能夠拆下第一帶96之後拆下第二帶107。因此,能夠抑制裝卸脫粒裝置7時的帶96、107的裝卸次數,能夠提高維修保養性。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第三帶116設置在比第二帶107偏靠穀粒容器8的位置,因此在維修保養時能夠拆下第三帶116之後拆下第二帶107。因此,能夠抑制裝卸收割裝置5時的帶107、116的裝卸次數, 能夠提高維修保養性。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脫粒前框架23具備連結鉛垂框架25彼此且在前後方向上重疊的兩張板部件26,由於將支撐部件94和支撐金屬件115連結在板部件26上,因此能夠提高脫粒前框架23的機械強度。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在前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撐第一張力輥98的第一輥支撐片99安裝在脫粒前框架23上,因此能夠提高將第一輥支撐片99安裝在脫粒前框架23上的第一張力支撐部100的剛性,第一張力輥98能夠可靠地對第一帶96賦予張力。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通過使第一張力支撐部100裝卸自如,能夠容易地修正第一張力輥98的傾斜及偏移。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對第一輥支撐片99加力的第一張力承受部101安裝在篩選部6上,因此能夠提高第一張力承受部101的剛性,第一張力輥98能夠可靠地對第一帶96賦予張力。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構成在前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撐第二張力輥109的第二輥支撐片110的旋轉中心的轉動銷111安裝在篩選部6的側部的中央水平框架21上,因此能夠提高將第二輥支撐片110安裝在中央水平框架21上的部位的剛性,第二張力輥109能夠可靠地對第二帶107賦予張力。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對第二 輥支撐片110加力的第二張力承受部112安裝在篩選部6的側部所設的中央水平框架21上,因此能夠提高第二張力承受部112的剛性,第二張力輥109能夠可靠地對第二帶107賦予張力。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構成在前端部旋轉自如支撐第三張力輥118的第三輥支撐片119的旋轉中心的轉動銷120安裝在齒輪箱105上,因此第三張力輥118能夠可靠地對第三帶116賦予張力。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對第三輥支撐片119加力的第三張力承受部121安裝在齒輪箱105上,因此能夠提高第三張力承受部121的剛性,第三張力輥118能夠可靠地向第三帶116賦予張力。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在第三皮帶輪93的旋轉軸114上設置與第二帶抵接的惰輪123,因此能夠確保第二張力輥109的伸張餘量。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惰輪123為內襯式惰輪123,因此即使第二帶107延伸而與內襯式惰輪123干涉,也能夠進行驅動。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使第二輥支撐片110旋轉時的第二張力輥109的軌跡L為不與內襯式惰輪123重疊的軌跡,因此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第二張力輥109的伸張餘量。
另外,根據實施形態的聯合收割機1,由於將旋轉自如地支撐內襯式惰輪123的軸承124設置在內襯式惰輪 123的旋轉軸114方向的兩端部,因此能夠減小軸承124的尺寸,能夠實現成本降低。
此外,上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聯合收割機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3‧‧‧發動機
3a‧‧‧發動機皮帶輪
4‧‧‧行駛裝置
5‧‧‧收割裝置
6‧‧‧篩選部
9‧‧‧動力傳遞裝置
10‧‧‧脫粒裝置
52‧‧‧螺旋推運器
53‧‧‧收割刀具
54‧‧‧扒摟輪
55‧‧‧收割部
56‧‧‧搬送裝置
58‧‧‧搬送機構
62‧‧‧搖動篩選部
63‧‧‧送風風選機
73‧‧‧處理筒
74‧‧‧處理筒軸
81‧‧‧排出螺旋推運器
91‧‧‧第一皮帶輪(第一旋轉部件)
91a‧‧‧小徑皮帶輪
91b‧‧‧大徑皮帶輪
92‧‧‧第二皮帶輪(第二旋轉部件)
92a‧‧‧小徑皮帶輪
92b‧‧‧大徑皮帶輪
93‧‧‧第三皮帶輪(第三旋轉部件)
95‧‧‧驅動軸
96‧‧‧第一帶
97‧‧‧第一張力施加部
106‧‧‧驅動軸
107‧‧‧第二帶
114‧‧‧旋轉軸
116‧‧‧第三帶
117‧‧‧第三張力施加部

Claims (9)

  1. 一種聯合收割機,具備:設置在機體的前部的收割裝置(5);設置在穀粒容器(8)的左右側方,且具有下部的篩選部(6)和上部的脫粒部(7)的脫粒裝置(10);以及設置在上述脫粒裝置(10)的前部,且將發動機(3)的驅動力傳遞到上述收割裝置(5)及上述脫粒裝置(10)的動力傳遞裝置(9),上述聯合收割機的特徵在於上述動力傳遞裝置(9)具備:利用上述發動機(3)的驅動力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上述篩選部(6)的第一旋轉部件(91);利用來自該第一旋轉部件(91)的驅動力的傳遞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上述脫粒部(7)的第二旋轉部件(92);以及利用來自上述第二旋轉部件(92)的驅動力的傳遞而被旋轉驅動,且將驅動力供給至上述收割裝置(5)的第三旋轉部件(93)。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第二旋轉部件(92)設置在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的上方,利用來自該第一旋轉部件(91)的驅動力的傳遞對上述脫粒部(7)所配備的處理筒(73)進行旋轉驅動, 上述第三旋轉部件(93)在上下方向設置在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與第二旋轉部件(92)之間,利用來自該第二旋轉部件(92)的驅動力的傳遞對上述收割裝置(5)所配備的搬送裝置(56)進行驅動。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具備:脫粒前框架(23),該脫粒前框架(23)設置在比上述脫粒裝置(10)靠前方,且形成為寬度比該脫粒裝置(10)窄,相較於該脫粒裝置(10)的前部的右端,偏靠左側配置,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的後方設置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的前方設置旋轉自如地支撐上述第三旋轉部件(93)的第一支撐部件(115)。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在形成於上述脫粒前框架(23)與穀粒容器(8)之間的空間(K),配置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和第二旋轉部件(92)及第三旋轉部件(93)。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將使第一旋轉部件(91)與上述發動機(3)連動的第一帶(96)配置在相較於使上述第二旋轉部件(92)與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連動的第二帶(107)偏靠上述穀粒容器(8)的部位。
  6. 如請求項5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將使上述第三旋轉部件(93)與上述第二旋轉部件 (92)連動的第三帶(116)配置在相較於上述第二帶(107)偏靠穀粒容器(8)的部位。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上述脫粒前框架(23)做成在前後隔有間隔地配置兩張板部件(26)的結構,將旋轉自如地支撐上述第一旋轉部件(91)的第二支撐部件(94)和上述第一支撐部件(115)連結在上述板部件(26)上。
  8. 如請求項7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將對上述第一帶(96)賦予張力的第一張力輥(98)支撐在第一輥支撐片(99)的前端部,將該第一輥支撐片(99)的基端部轉動自如地安裝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上。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聯合收割機,其中將上述第一輥支撐片(99)的基端部旋轉自如地安裝在第一張力支撐部(100)上,將該第一張力支撐部(100)裝卸自如地安裝在上述脫粒前框架(23)上。
TW102117520A 2012-05-18 2013-05-17 Combine harvesters TWI5817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5045A JP5953934B2 (ja) 2012-05-18 2012-05-18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660A true TW201347660A (zh) 2013-12-01
TWI581701B TWI581701B (zh) 2017-05-11

Family

ID=49608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7520A TWI581701B (zh) 2012-05-18 2013-05-17 Combine harvester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953934B2 (zh)
KR (1) KR101506520B1 (zh)
CN (2) CN103416149B (zh)
MY (1) MY184992A (zh)
TW (1) TWI5817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3934B2 (ja) * 2012-05-18 2016-07-2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04641812B (zh) * 2015-02-05 2017-04-12 无锡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的传动机构
JP6320314B2 (ja) * 2015-02-06 2018-05-0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伝動構造
JP6187880B2 (ja) * 2015-03-26 2017-08-3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7006088A (ja) * 2015-06-25 2017-01-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7006087A (ja) * 2015-06-25 2017-01-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142946B1 (ja) * 2016-05-25 2017-06-0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06900290B (zh) * 2017-02-23 2019-01-18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用于脱粒滚筒的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918A (ja) * 1993-08-18 1995-02-28 Iseki & Co Ltd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JP3805202B2 (ja) * 2001-02-14 2006-08-0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JP2004100853A (ja) * 2002-09-11 2004-04-02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作業車
JP4695504B2 (ja) * 2005-12-13 2011-06-08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レバー操作構造
JP4885750B2 (ja) * 2007-01-26 2012-02-2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08245610A (ja) * 2007-03-30 2008-10-16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JP2009039036A (ja) * 2007-08-09 2009-02-26 Yanmar Co Ltd コンバイン
JP5035328B2 (ja) * 2009-11-30 2012-09-2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2060968A (ja) * 2010-09-17 2012-03-29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伝動構造
JP5953934B2 (ja) * 2012-05-18 2016-07-2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29097A (ko) 2013-11-27
CN103416149B (zh) 2016-08-10
JP2013240290A (ja) 2013-12-05
MY184992A (en) 2021-04-30
KR101506520B1 (ko) 2015-03-27
CN103416149A (zh) 2013-12-04
JP5953934B2 (ja) 2016-07-20
CN203301997U (zh) 2013-11-27
TWI581701B (zh)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1701B (zh) Combine harvesters
JP2010051220A (ja) 刈取収穫機
JP2013188143A (ja) 収穫機
JP4658252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5660042B (zh) 用于玉米剥皮脱粒两用收获机的脱粒装置
WO2020195057A1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5142514A (ja) コンバイン
JP700473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991231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9413993A (zh) 联合收割机
JP5452129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4283048A (ja) コンバイン
US11559001B2 (en) Combine harvester frame arrangement
JP2012065609A (ja) 穀粒排出構造
JP2008086209A (ja) コンバイン
US1172665A (en) Threshing-harvester.
JP6020636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0172266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21023118A (ja) 収穫機
JP2013165656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
JP2007209279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6149251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3188144A (ja) とうもろこし収穫機
JP2015084746A (ja) コンバイン
JPH10276564A (ja) グレンタンクの伝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