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9147A - 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 - Google Patents
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19147A TW201319147A TW100140542A TW100140542A TW201319147A TW 201319147 A TW201319147 A TW 201319147A TW 100140542 A TW100140542 A TW 100140542A TW 100140542 A TW100140542 A TW 100140542A TW 201319147 A TW201319147 A TW 20131914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eight
- copolymer
- rubber
- parts
- modified styre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包含:一含有多數個由一橡膠狀共聚物所形成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A),及一共聚物所形成之連續相(B);在該分散相(A)中,該等橡膠粒子之平均粒徑為0.2~0.55 μm,以及該橡膠狀共聚物為線性嵌段共聚物,且包括10~50 wt%之聚苯乙烯嵌段,及50~90 wt%之聚丁二烯嵌段;在該連續相(B)中,該共聚物包括21~5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3~70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及9~22重量份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及該共聚物連續相(B)與該橡膠狀共聚合物之屈折率差<0.01。該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具有高耐化學藥品性,同時兼具良好透明性及物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特別是指一種包含一由共聚物所形成之連續相及一含多數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的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
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是一種具有良好強度及加工成型性之材料,因此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容器、包裝用材料等家庭用品、家電製品,以及OA機器之外殼上。惟由於一般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為不透明物,無法運用於製造透明用品。為使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兼具強度及透明性,並使樹脂滿足後續應用的其他需求性質(如耐化學藥品性、其他機械性質等),已知技藝的作法是將苯乙烯系樹脂與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混練,但此種方法無法有效提昇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強度,且所製得之樹脂不利於後續使用。
日本特開平第4-180907號揭示一種改良橡膠變性共聚物之透明性及強度的方法,係在苯乙烯-丁二烯之嵌段共聚物存在下,使苯乙烯與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此種方法雖可改善樹脂之透明性及強度,但卻無法滿足高耐化學藥品性之需求。
日本特開平第8-239532號提供一種透明的橡膠改性苯乙烯樹脂,包括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及屈折率相同之苯乙烯-丁二烯橡膠。該專利之樹脂雖可改善樹脂之透明性及耐衝擊性,但樹脂的耐化學藥品性及物性仍無法改善。
由上述可知,理想的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除物性良好外,還需兼具耐化學藥品性等性質,方能滿足目前之需求。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兼具良好強度、耐化學藥品性及其他機械性質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
於是,本發明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包含:一含有多數個由一橡膠狀共聚物所形成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A),及一共聚物所形成之連續相(B);在該分散相(A)中,該等橡膠粒子之平均粒徑為0.2~0.55 μm,以及該橡膠狀共聚物為線性嵌段共聚物,且包括10~50 wt%之聚苯乙烯嵌段,及50~90 wt%之聚丁二烯嵌段;在該連續相(B)中,該共聚物包括21~5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3~70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及9~22重量份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及該共聚物連續相(B)與該橡膠狀共聚合物之屈折率差<0.01。
本發明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透過該分散相(A)及連續相(B)之特定成分及組成,使得本發明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具備高耐化學藥品性,透明性、剛性(抗張強度)、延伸性等性質,且各性質之間可以取得良好平衡。
本發明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包含一含有多數個由一橡膠狀共聚物所形成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A),及一共聚物所形成之連續相(B);在該分散相(A)中,該等橡膠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為0.2~0.55 μm,以及該橡膠狀共聚物為線性嵌段共聚物,且包括10~50 wt%之聚苯乙烯嵌段,及50~90 wt%之聚丁二烯嵌段;在該連續相(B)中,該共聚物包括21~5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3~70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及9~22重量份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及該共聚物連續相(B)與該橡膠狀共聚合物之屈折率差<0.01。
以下就由一橡膠狀共聚物所形成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A)及共聚物所形成之連續相(B)分別詳細說明:
該橡膠狀共聚物係在一有機溶劑及一有機鋰化合物起始劑存在下,由苯乙烯系單體、丁二烯系單體,以及適量之溶劑進行陰離子聚合反應而得。其中,5 wt%的苯乙烯單體溶液,於25℃下黏度為3~60 cps。
較佳地,該橡膠狀共聚物之木尼(Moony)黏度(ML1+4)範圍為20~80。
該橡膠狀共聚物結構為線性嵌段共聚物,其結構可為:全部為均聚物嵌段構造(homopolymer block structure)、部份無規嵌段(random block)之構造、組成份漸增之嵌段(taper-block)構造。
該線性構造包含但不限於:
(1)(A-B)n
(2)AB-A)n
(3)BA-B)n
其中A表示聚苯乙烯嵌段,B表示聚丁二烯嵌段,A嵌段與B嵌段之界限不一定需要明確的區分,n=1或為1以上之整數。
較佳地,該橡膠狀共聚物的結構為線性嵌段結構,更佳地為漸增式嵌段結構。需特別說明的是,該組成份漸增之嵌段構造不限於苯乙烯漸增式嵌段構造,或丁二烯漸增式嵌段構造,其中以A-(B/A)-B、B-A-(B/A)-A或B-(B/A)-A-A-(B/A)-B為更佳。
較佳地,該聚丁二烯嵌段中有8 wt%以上為1,2-乙烯基結構。
較佳地,該苯乙烯系單體是選自於: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間-甲基苯乙烯、鄰-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對-第三丁基苯乙烯、α-甲基-對-甲基苯乙烯、溴-苯乙烯、二溴-苯乙烯、2,4,6-三溴苯乙烯,或此等之一組合。
較佳地,該丁二烯系單體是選自於:1,2-丁二烯、1,3-丁二烯、2-甲基-1,3-丁二烯、2,3-雙-甲基-1,3-丁二烯,或此等之一組合。更佳地,該丁二烯系單體是1,2-丁二烯或1,3-丁二烯。
該有機鋰化合物起始劑為分子中含有一個以上鋰原子之化合物。較佳地,該有機鋰化合物起始劑是選自於乙基鋰、正-戊基鋰、異丙基鋰、正-丁基鋰、次級丁基鋰、己基鋰、環己基鋰、苯基鋰、苯甲基鋰、萘基鋰、第三-丁基鋰、三亞甲基二鋰、四亞甲基二鋰、丁二烯雙鋰及異戊二烯雙鋰,或此等之一組合。
較佳地,該橡膠狀共聚物之聚合速率、1,2-乙烯基含量、丁二烯系單體與苯乙烯系單體的反應性比,及無規化狀態,可透過極性化合物或無規(random)化劑來調整。更佳地,該極性化合物或無規化劑是選自於醚類、胺類(amine)、硫醚胺、烷基苯、磺酸(sulfon)類,及烷基氧化物之鉀或鈉鹽。
當該橡膠共聚物中之聚乙烯嵌段的含量低於10 wt%或聚丁二烯嵌段的含量高於90 wt%時,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的透明性會變差。較佳地,以該橡膠狀共聚物的重量為100 wt%計,該橡膠狀共聚物包括聚苯乙烯嵌段15~40 wt%及聚丁二烯嵌段60~85 wt%。
該橡膠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Dw)為0.2~0.55 μm。當橡膠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小於0.2 μm時,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耐衝擊強度下降;當該橡膠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大於0.55 μm,則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透明性不理想。較佳地,該橡膠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為0.3~0.48 μm。
上述重量平均粒徑是利用電子顯微鏡之超薄切片法進行拍照並透過下式計算而得,照片中最少含有300個粒子以上:
其中ni表示橡膠粒子的粒徑;Di表示橡膠粒子的個數。
該共聚物所形成之連續相(B)中,該共聚物包括21~5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3~70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及9~22重量份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當該丙烯腈系單體單元之含量小於9重量份,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耐化學藥品性、剛性(抗張強度)及延伸性質皆不理想;當該丙烯腈系單體單元之含量高於22重量份時,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透明性及耐衝擊強度會變差。
較佳地,該共聚物包括21~5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4~68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及11~21重量份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更佳地,該共聚物包括21~5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3~67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及12~20重量份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
較佳地,該共聚物連續相(B)之苯乙烯系單體之種類及其他變化態樣與該橡膠共聚物之苯乙烯系單體相同,在此不再重覆列舉說明。
較佳地,該(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是選自於甲基丙烯酸酯類或丙烯酸酯類單體。該甲基丙烯酸酯類包含但不限於: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該丙烯酸酯類包含但不限於: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甲基戊基酯、丙烯酸2-乙基戊基酯、丙烯酸辛酯等。更佳地,該(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是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甲酯。
該丙烯腈系單體可例如但不限於丙烯腈、α-甲基丙烯腈等。
較佳地,該共聚物連續相(B)視需要可包含0~40重量份之其他可共聚合之單體單元。
該可共聚合之單體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制,可依需要搭配各種共聚合單體單元之含量比例,以調整該共聚物之屈折率,使所製得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確實具有透明性。
該可共聚合之單體之具體例有(1)不飽和脂肪酸類:伊康酸(itaconic acid)、馬來酸、富馬酸(fumaric acid)、丁烯酸、肉桂酸等;(2)馬來醯亞胺(maleimide)類:氮-甲基馬來醯亞胺、氮-乙基馬來醯亞胺、氮-丁基馬來醯亞胺、氮-辛基馬來醯亞胺、氮-異丙基馬來醯亞胺、氮-苯基馬來醯亞胺、氮-對-溴-苯基馬來醯亞胺、氮-鄰-氯-苯基馬來醯亞胺、氮-環己烷基馬來醯亞胺等;(3)不飽和羧酸酐類:馬來酸酐、伊康酸酐、檸康酸酐等;(4)含胺基之不飽和化合物類:烯丙基胺、(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胺基丙酯等;(5)丙烯醯胺(acrylamide)系化合物:丙烯醯胺、N-甲基丙烯醯胺等。
該共聚物連續相(B)的聚合物結構可為線性或分歧狀,其中分歧狀之聚合物可使該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具有更佳之耐衝擊強度。該具有分歧狀結構之共聚物連續相(B)可透過現有技術獲得,例如:聚合時添加含多官能性不飽和基單體、起始劑、多官能性鏈移轉劑,或上述一種或數種單體或試劑之組合。
較佳地,該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包含5~25 wt%橡膠狀共聚物所形成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A),及75~95 wt%之共聚物連續相(B)。當該橡膠狀共聚物所形成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A)含量低於5wt%時,該樹脂之強度會降低;超過25 wt%,該樹脂之透明性會降低。
本發明透明性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中的不溶份含量並無特別限制,一般為2~40 wt%,較佳地為8~35 wt%,更佳地為12~30 wt%。當不溶份含量小於2 wt%時,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耐衝擊強度不足,而當不溶份之含量大於40 wt%時,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透明性不佳。
本發明透明性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的膨潤指數亦無特別限制,一般為2~25,較佳為3~20,更佳為5~15。當膨潤指數非在2~25之範圍時,該透明性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物性(特別是耐衝擊強度)及透明性無法滿足需求。
上述不溶份含量及膨潤指數的測定方式,是將1 g的樹脂溶於1:1之甲苯與丙酮的混合溶劑中,於25℃、24小時溶解後,以離心機(15000 rpm)離心20分鐘進行分離,之後取出下層液並予以秤重,即獲得膨潤後之不溶份重量。再將膨潤後之不溶份以80℃進行真空乾燥12小時,得到乾燥之不溶份並予以秤重。利用下述公式計算不溶份含量(wt%)及膨潤指數:
本發明透明性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的製造方法,是將該橡膠狀共聚物,與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系單體,及丙烯腈系單體進行批式或連續式塊狀或溶液接枝聚合反應。在上述方法中,可選擇地加入其他可共聚合單體進行反應。
以連續式溶液接枝聚合為例,首先將該橡膠狀共聚物及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丙烯腈系單體加入一溶劑中形成一原料混合溶液。使該原料混合溶液溶解,例如可以在傳統具有高剪應力、高攪拌速度的溶解槽中進行溶解,該溶解槽可例如具有帶狀螺旋式攪拌葉、螺旋漿式攪拌葉、或者其他可產生高剪切力(shear force)之攪拌葉的溶解槽。待經過足夠的時間,使該橡膠狀共聚物完全溶解成橡膠溶液的狀態,以利泵浦輸送該原料混合溶液至反應器。將該原料混合溶液或單體溶液分別連續的餵入第一反應器及/或第二反應器、及/或其後續之反應器中,並配合需要在第一及/或第二及/或其後續之反應器添加鏈移轉劑、起始劑,以促進接枝聚合反應的進行。
該反應器可例如連續攪拌式反應器(CSTR)、栓塞流式反應器(Plug flow reactor)、靜力混合式(static reactor)反應器之同一種或不同種類之組合。反應溫度控制在70~230℃,最終單體轉化率可達30~95%,但以50~90%為較佳。
較佳地,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的聚合方式,為第一反應器採用連續攪拌式反應器,之後連接第二及/或後續的反應器,該後續的反應器可以為連續攪拌式反應器、栓塞流式反應器或靜力混合式反應器。
該第一反應器之單體轉化率約在1~30 wt%,較佳為2~25 wt%,更佳為3~22 wt%。該第一反應器之單體轉化率的選定,係依所選用的橡膠共聚物含量種類、黏度等性質來進行調整,目的在於使該橡膠之相反轉反應不發生在該第一反應器,而在後續的反應器(如第二或第三反應器)中進行相反轉反應,如此,才能使所製得的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獲得良好的物性。
該溶劑是選自於芳香族碳氫化合物、酮類或酯類。較佳地,該溶劑是選自於甲苯、乙苯、二甲苯、丁酮、醋酸乙酯,或此等之一組合;此外,該溶劑可混合脂肪族碳氫化合物使用,該脂肪族碳氫化合物是選自於正-乙烷、環己烷或正-庚烷。
較佳地,以該連續相之重量為100重量份,該起始劑的添加量為0~2重量份,更佳為0.001~0.7重量份。該起始劑可例如但不限於:過氧化二苯甲醯(dibenzoyl peroxide)、過氧化二異丙基苯(dicumyl peroxide)、超過氧化二苯甲醯(dibenzoyl superoxide)、過氧化第三丁基(t-butyl peroxide)、過氧化氫第三丁基(t-butylhydroxy peroxide)、過氧化氫異丙基苯(cumene hydroperoxide)、過氧化第三丁基苯甲酸酯(t-butyl peroxy benzoate)、二-2-過氧化乙己基二碳酸酯(di-2-ethylhexyl peroxy dicarbonate)、過氧化第三丁基異丙基碳酸酯(tert-butyl peroxy isopropyl carbonate,簡稱BPIC)、過氧化環己酮(cyclohexanone peroxide)、2,2’-偶氮-雙-異丁腈(2,2’-azo-bis-isobutyronitrile)、1,1’-偶氮-雙-1-環己烷羰腈(1,1’-azo-bis-1-cyclohexanecarbonitrile)、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azo-bis-2-methylbutyronitrile)、偶氮-雙-異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1,1-二過氧化第三丁基環己烷(1,1-di-t-butylperoxycyclohexane,簡稱TX-22)、1,1-二-過氧化第三丁基-3,3,5-三甲基環己烷(1,1-di-t-butylperoxy-3,3,5-trimethylcyclohexane,簡稱TX-29A)、2,5-二甲基-2,5-雙-(2-乙基過氧化己醯)己烷[2,5-dimethyl-2,5-bis-(2-ethylhexanoxy peroxy) hexane]、4-(過氧第三丁基羰基)-3-己基-6-[7-(過氧化第三丁基羰基)庚基]環己烷{4-(t-butylperoxy carbonyl)-3-hexyl-6-[7-(t-butyl peroxycarbonyl)heptyl]cyclo-hexane}、二-第三丁基二過氧化壬二酸(di-t-butyl-diperoxyazelate)、2,5-二甲基-2,5-雙(過氧化苯甲醯)-己烷[2,5-dimethyl-2,5-bis-(benzoyl peroxy)hexane]、二-過氧化第三丁基-六氫-對苯二酸酯(di-t-butyl peroxy-hexahydro-terephthalate,簡稱BPHTP),及2,2-雙(4,4-二-過氧化第三丁基)環己基丙烷[2,2-bis-(4,4-di-t-butylperoxy)cyclohexanyl propane]等。
較佳地,以該連續相(B)之重量為100重量份,該鏈移轉劑的添加量為0~2重量份,更佳為0.01~0.7重量份。該鏈轉移劑可例如但不限於下列具體例:
1) 硫醇(mercaptan)類:甲基硫醇、正-丁基硫醇、環己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硬脂醯基硫醇(stearyl mercaptan)、第三-十二烷基硫醇(t-dodeyl mercaptan,簡稱TDM)、正-丙基硫醇、正-辛基硫醇、第三-辛基硫醇、第三-壬基硫醇等。
2) 烷胺(alkyl amines)類:單乙基胺、二乙基胺、三乙基胺、單異丙基胺、二單丙基胺、單丁基胺、二-正丁基胺、三-正丁基胺等。
3) 四(3-巰基丙酸)異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3-mercapto propionate)]、四(2-巰基乙酸)異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2-mercapto ethanate)]、四(4-巰基丁酸)異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4-mercaptobutanate)]、四(5-巰基戊酸)異戊四醇[pentaerythritoltetrakis(5-mercapto pentanate)]、四(6-巰基己酸)異戊四醇[pentaerythritol tetrakis(6-mercapto hexanate)]、三-(2-巰基乙酸)三羥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 tris(2-mercapto ethanate)]、三-(3-巰基丙酸)三羥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 tris(3-mercapto propionate),簡稱TMPT]、三-(4-巰基丁酸)三羥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 tris(4-mercapto butanate)]、三-(5-巰基戊酸)三羥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 tris(5-mercapto pentanate)]、三-(6-巰基己酸)三羥甲基丙烷[trimethylol-propane tris(6-mercapto hexanate)]等。
4) 其他:五苯基乙烷(pentaphenylethane)、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α-methyl styrene dimer)、萜品油烯(terpinolene)。
較佳地,以該連續相之重量為100重量份,該多官能性不飽和基單體的添加量為0~1重量份,更佳為0.005~0.6重量份,其具體例如:
1) 二乙烯基苯(divinyl benzene)、1,2,4-三乙烯基苯(1,2,4-trivinyl benzene)、1,3,5-三乙烯基苯(1,3,5-trivinyl benzene)等乙烯基苯類。
2) 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雙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di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三-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tri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聚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3-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1,3-prop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4-丁二醇二丙烯酸甲酯(1,4-but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6-己二醇二丙烯酸甲酯(1,6-hexan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新戊醇、三羥乙基乙烷三丙烯酸酯(triethylol ethane triacrylate)等之三丙烯酸酯類。
3) 四羥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tetramethylol methanetetraacrylate)等之四丙烯酸酯類。
該原料混合溶液在聚合反應之後,從反應器中取出置入一脫揮發裝置,利用該脫揮發裝置,使殘留單體、溶劑、二量體、三量體等等低揮發份脫除,回收聚合物後,即可製得本發明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
較佳地,經脫揮發處理後,該樹脂中的揮發份減少至1 wt%以下,又較佳地為0.8 wt%以下,更佳地為0.5 wt%以下。
該脫揮發裝置可例如單軸或雙軸且附有脫揮口之押出機,並可依需要於押出機中加入脫揮助劑,如:水、環己烷、二氧化碳等。較佳地,押出機亦可依需要設有捏混區段(kneading zone)、推送區段等。較佳地,螺桿轉速為120~350 rpm。
另外,其他的脫揮發裝置如薄膜蒸發器亦可採用,或使用一個或串聯數個附有抽真空設備之脫揮槽。較佳地,該脫揮槽之溫度控制在180~350℃,又較佳地為200~320℃,更佳地為220~300℃。較佳地,該脫揮槽的真空度控制在300 torr以下,又較佳地為200 torr以下,更佳地為100 torr以下。
在不顯著損及本發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效果的範圍內,上述聚合過程還可加入添加劑,依需要可於聚合反應階段或反應完成後添加。該添加劑可例如但不限於:著色劑、填充劑、難燃劑、難燃助劑(如三氧化銻等)、光安定劑、熱安定劑、可塑劑、滑劑、離型劑、增黏劑、帶電防止劑、氧化防止劑、導電劑等;該添加劑之具體例如:礦物油,如硬脂酸丁酯之酯系可塑劑、聚酯系可塑劑,如有機聚矽氧烷,如聚二甲基矽氧烷、高級脂肪酸及其金屬鹽、位阻胺系抗氧化劑、玻璃纖維等,可單獨使用或混合使用。
較佳地,以該樹脂重為100 wt%計,該酯系可塑劑或礦物油之添加量為0~5 wt%,更佳為0.05~2 wt%。
較佳地,以該樹脂重為100 wt%計,該有機聚矽氧烷之添加量為0~0.5 wt%,更佳為0.002~0.2 wt%。
在不損及本發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透明性狀況下,可進一步加入其他樹脂,以調整或提高該樹脂的耐熱性、剛性及流動加工性。較佳地,以該樹脂重為100重量份計,該其他樹脂之添加量為0~200重量份,其具體例可例如但不限於:苯乙烯系-(甲基)丙烯酸酯系-丙烯腈系共聚物、苯乙烯系-(甲基)丙烯酸酯系共聚物、苯乙烯系-(甲基)丙烯酸酯系-丙烯腈系-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苯乙烯系-(甲基)丙烯酸酯系-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系-馬來醯亞胺系共聚物,或經二烯系橡膠改質(或接枝改質)之前述共聚物。
本發明之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的用途並無特別限制,可適用於射出成型、壓縮成型等各種成型品,或押出成型、吹延成型、熱成型、真空成型及中空成型所製成之成品,如押板、薄膜成型品等,並可依需求調整配方使該樹脂具備高流動性、高耐熱性等。
該添加劑或其他樹脂與該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添加混合並無順序上之特別限制,可藉由布拉本德塑性儀、班伯立混練機、捏合-混合機、滾壓機、一軸或二軸押出機等之一般混合混練機混合混練製得。通常在混合混練後,再將押製出的壓出物加以冷卻、粒化。較佳地,混練是在160~280℃下進行,更佳地為180~250℃。
本發明將就以下實施例來作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之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明實施之限制。
將該橡膠狀共聚物12重量份及苯乙烯單體33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52重量份、丙烯腈單體15重量份、乙苯33重量份、以及過氧化二苯甲醯1000 ppm均勻混合形成一進料溶液。其中,該橡膠狀共聚物為木尼黏度45之線性漸增嵌段共聚物,含有聚苯乙烯嵌段25 wt%,及聚丁二烯嵌段75 wt%,其中1,2-乙烯基含量占15.4 wt%。該嵌段共聚物中含有1個聚苯乙烯嵌段、1個聚丁二烯嵌段,以及1個苯乙烯成份漸增之苯乙烯/丁二烯嵌段。
將該進料溶液以35 kg/hr的流量連續地泵至4個完全混合型連續攪拌式反應器(容量各為40公升)所串聯的連續聚合裝置。其中,第一反應器的反應溫度控制在99℃,第二反應器的反應溫度控制在102℃,第三反應器的反應溫度控制在120℃,第四反應器的反應溫度控制在134℃。該進料溶液反應完後轉化率約為57%,經脫揮發設備押出,即可得到實施例1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實施例1之進料溶液的組成及含量比例詳細記載於表1。
實施例2~4及比較例1~5之聚合反應條件及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進料溶液之組成及含量比例,以及聚合反應條件。比較例6之聚合反應條件及製備方法與實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所使用之橡膠狀共聚物、進料溶液組成及含量比例,以及聚合反應條件。實施例2~4及比較例1~6之進料溶液的組成及含量比例詳細記載於表1。實施例2~4及比較例1~6在製備過程中之各組份的特性分別記載於表2中。
分別對實施例1~4及比較例1~6之樹脂進行下列各項物性分析,結果係詳細記載於表2。
將樹脂予以射出成型為23cm長之試片,再將試片固定於弓形試驗器上形成彎曲弓狀,然後於試片表面塗抹上橄欖油,再置於室溫下,經過6小時後觀察其外觀,並將結果記錄於表2。
○:表示試片外觀沒有變化。
△:表示試片外觀稍有龜裂痕跡。
×:表示試片外觀龜裂嚴重。
依ASTM D-256測定標準測量艾氏衝擊強度,使用23℃附有缺口之1/4吋厚試驗片。
將樹脂予以射出成型為3mm厚之試片,並依ASTM D-1003測試標準測定透明性,其中透明度值越高表示透明性越差。
將該橡膠狀共聚物加入1,2-二氯-苯,加溫使該橡膠狀共聚物溶解後,再加入第三丁基氫過氧化物(t-butylydroperoxide)溶液和四氧化鋨,混合並繼續加熱15分鐘,待冷卻後再加入甲醇及硫酸攪拌,之後以濾紙過濾、乾燥、秤重,代入下列公式計算:
聚苯乙烯嵌段含量(wt%)=過濾後之殘渣淨重/橡膠共聚物重×100%
以ASTM D-638標準方法測定,以6 mm/min速度測定,單位為kg/cm2。
依ASTM D-638標準方法測定,以6 mm/min速度測定,單位為%。
將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以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簡稱THF)溶解並拉膜後,以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分光計(簡稱FT-IR,Nicolet公司製,型號Nexus 470)測試。
參照表2,由比較例1~3之實驗結果得知,當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之共聚物連續相(B)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含量低於9重量份,或不含丙烯腈系單體單元時,該樹脂之耐化學藥品性、剛性(抗張強度)及延伸率差等物性皆不佳。
由比較例4之實驗結果得知,當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中之共聚物連續相(B)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含量多於22重量份,該樹脂之透明性及耐衝擊強度差。由比較例5之實驗結果得知,當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中之橡膠狀共聚物使用不含聚苯乙烯嵌段的非線性嵌段結構,且共聚物連續相(B)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含量太少,則樹脂之透明度差及剛性(抗張強度)等物性不佳,且橡膠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過大。比較例6使用不含聚苯乙烯嵌段的非線性嵌段結構之橡膠狀共聚物,該樹脂之透明度差及剛性(抗張強度)不佳,且橡膠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及屈折率差過大。
實施例1~4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具有較佳之耐化學藥品性、加工性,同時亦可獲得良好之透明性及物性平衡,為具有產業上利用價值之樹脂。
綜上所述,本發明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藉由調整特定的組份比例,不僅讓該樹脂具有良好透明性,同時使所製得的樹脂具良好耐化學藥品性、加工性、延伸性質及耐衝擊性,為各項物性平衡良好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Claims (6)
- 一種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包含:一含有多數個由一橡膠狀共聚物所形成之橡膠粒子之分散相(A),及一共聚物所形成之連續相(B);在該分散相(A)中,該等橡膠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為0.2~0.55 μm,以及該橡膠狀共聚物為線性嵌段共聚物,且包括10~50 wt%之聚苯乙烯嵌段,及50~90 wt%之聚丁二烯嵌段;在該連續相(B)中,該共聚物包括21~55重量份之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3~70重量份之(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及9~22重量份之丙烯腈系單體單元;及該共聚物與該橡膠狀共聚合物之屈折率差<0.01。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其中,以該連續相(B)中之共聚物重量為100重量份計,該共聚物包含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1~5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24~68重量份,及丙烯腈系單體單元11~21重量份。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其中,以該連續相(B)中之共聚物重量為100重量份計,該共聚物包含苯乙烯系單體單元21~5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單元23~67重量份,及丙烯腈系單體單元12~20重量份。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其中,該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包含5~25 wt%之分散相(A),及75~95 wt%之連續相(B)。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其中,該橡膠粒子之重量平均粒徑為0.3~0.48 μm。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其中,以該橡膠狀共聚物的重量為100 wt%計,該橡膠狀共聚物包括聚苯乙烯嵌段15~40 wt%及聚丁二烯嵌段60~85wt%。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0542A TWI418590B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Transparent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
CN201210038006.9A CN103087274B (zh) | 2011-11-07 | 2012-02-17 | 透明橡胶改性苯乙烯系树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0542A TWI418590B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Transparent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19147A true TW201319147A (zh) | 2013-05-16 |
TWI418590B TWI418590B (zh) | 2013-12-11 |
Family
ID=48200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40542A TWI418590B (zh) | 2011-11-07 | 2011-11-07 | Transparent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87274B (zh) |
TW (1) | TWI4185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09014B (zh) * | 2013-12-27 | 2015-11-21 | Chi Mei Corp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以及成型品 |
CN105418830A (zh) * | 2015-12-22 | 2016-03-23 | 长春工业大学 | Sbs弹性体改性透明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TWI607065B (zh) * | 2016-12-30 | 2017-12-01 |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三維列印用樹脂組成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268C (zh) * | 1995-10-10 | 2000-01-12 |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经橡胶改质的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 |
TW562839B (en) * | 2000-07-11 | 2003-11-21 | Chi Mei Corp | Transparent rubber-modified styrenic resin composition |
JP2004339357A (ja) * | 2003-05-15 | 2004-12-02 | Qimei Industry Co Ltd | 透明ゴム変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 |
JP2010500466A (ja) * | 2006-08-16 | 2010-01-07 | チェイル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透明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及び連続塊状重合によるその製造方法 |
-
2011
- 2011-11-07 TW TW100140542A patent/TWI418590B/zh active
-
2012
- 2012-02-17 CN CN201210038006.9A patent/CN1030872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7274B (zh) | 2015-11-18 |
TWI418590B (zh) | 2013-12-11 |
CN103087274A (zh) | 2013-05-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425440A (zh) | 透明橡膠變性苯乙烯系樹脂 | |
US6515072B2 (en) | Transparent rubber-modified styrenic resin composition | |
TWI496830B (zh) | 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其製備方法及其所製得的成型品 | |
TWI418590B (zh) | Transparent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 |
TWI432461B (zh) | 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製法及由其製得的成型品 | |
TWI449740B (zh) |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and molded article produced therefrom | |
TWI503362B (zh) | 橡膠改質聚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以及成型品 | |
JP2000290465A (ja) | ゴム状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960287B2 (ja) |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シート及びその成形品 | |
JP4833529B2 (ja) | 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TWI580721B (zh) |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 |
TW200825130A (en) | The rubber composition of modified polystyrene-based resin | |
JP2019147911A (ja) |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シート、及び成形品 | |
TWI439470B (zh) |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resin,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the use of its molded products | |
TW506973B (en) | Transparent styrenic resin composition | |
TWI247021B (en) | Flame retardant styrenic resin composition | |
JP2002047387A (ja) |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JPH10158347A (ja) | ゴム変性芳香族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 |
JP2021063170A (ja) | 耐衝撃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240309192A1 (en) | High impact monovinylidene aromatic polymers | |
JP4112528B2 (ja) | 透明ゴム変性スチレン系樹脂 | |
JP2004339357A (ja) | 透明ゴム変性ポリスチレン系樹脂 | |
CN106867127B (zh) | 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 |
TWI509011B (zh) | 冰箱板材用耐衝擊性苯乙烯系聚合物組成物以及冰箱板材 | |
JP2000086861A (ja) | 新規なゴム状重合体組成物及び耐衝撃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