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2631A - Method for supplying combustion air in vertical waste incinerator, and vertical waste incinerator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supplying combustion air in vertical waste incinerator, and vertical waste incinera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2631A
TW201202631A TW100105407A TW100105407A TW201202631A TW 201202631 A TW201202631 A TW 201202631A TW 100105407 A TW100105407 A TW 100105407A TW 100105407 A TW100105407 A TW 100105407A TW 201202631 A TW201202631 A TW 2012026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ste
combustion
combustion air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5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68626B (zh
Inventor
Seizo Katsui
Original Assignee
Plant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ntec Inc filed Critical Plantec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202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2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8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86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24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a vertical,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combustion cha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8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 F23G5/14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including secondary combustion
    • F23G5/16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including secondary combustion in a separate combustion chamber
    • F23G5/165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supplementary heating including secondary combustion in a separate combustion chamber arranged at a different lev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24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a vertical,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combustion chamber
    • F23G5/245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having a vertical,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combustion chamber with perforated bottom or g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 Air Supply (AREA)

Description

20120263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將廢棄物依序投入至豎型的爐內,對 被投入至爐內的廢棄物所形成的堆積層供給燃燒用空氣, 同時使廢棄物燃燒,從爐底部將燃燒完成的焚化灰依序排 出至爐外,藉此將廢棄物加以焚化處理的豎型垃圾焚化爐 的燃燒用空氣之供給方法以及豎型垃圾焚化爐。 【先前技術】 工業廢棄物或一般廢棄物等的廢棄物爲固體、液體或 黏性體,其性質狀態各式各樣,且易燃物、難燃物及不燃 物混在一起,所以垃圾質的變化非常大。特別是,在醫療 類的工業廢棄物中,除了易熔的玻璃類、高發熱量的塑膠 性的免洗容器之外,還含有大量的紙尿布等的高含水性垃 圾。另外,注射針等的銳利物或感染性廢棄物必須依照預 定的捆包狀態加以處理,所以也難以進行藉由攪拌等使垃 圾質均質化的前處理。 若將垃圾質的變化很大的廢棄物加以焚化處理,則難 以維持穩定的燃燒狀態。又,由於容易產生高發熱量的易 燃物燃燒所致的局部溫度上昇,熔化的不燃物會熔附於爐 壁而形成熔渣。增長而肥大化的熔渣會產生妨礙焚化或焚 化灰排出時這樣的問題。 對於這些垃圾質的變化很大的廢棄物的焚化處理,一 般多使用旋轉窯式、傾斜旋轉爐床式、或是附有攪拌手段 -5- 201202631 的水平旋轉爐床式等的將垃圾翻轉或攪拌,同時加以燃燒 的方式的爐。然而’於這些方式,爐內的廢棄物的堆積厚 度變薄,所以容易產生只先燃燒紙或塑膠等的易燃物,而 留下難燃物這種所謂的燃燒不均。因此,爲了防止通風所 致的耐火物的壽命降低和確保難燃物的燃燒時間,必須擴 大爐床面積,而有設置面積增大這樣的問題。 然而,最近已開發出,在豎型的爐內下部厚厚地堆積 廢棄物,使堆積的廢棄物燃燒,在爐內上部將燃燒所產生 的氣體加以燃燒,藉此來進行焚化處理的豎型垃圾焚化爐 (例如,參考下述專利文獻1及2 )。 也就是說,上述專利文獻1及2所示的習知豎型垃圾焚 化爐,是藉由使爐本體爲豎型來縮小設置面積,並藉由在 豎型的爐內下部厚厚地堆積廢棄物來確保廢棄物的堆積厚 度,在焚化處理中,採用以堆積的廢棄物從上爲「調質層 」、「燃燒層」及「灰層」的方式,控制燃燒狀態同時使 其燃燒,使因燃燒所產生的氣體狀可燃性物質於爐內上部 再燃燒的焚化方式。 在此,上述「調質層」是主要將被投入的廢棄物乾燥 而使垃圾質均一化的層,上述「燃燒層」是確保充分的燃 燒時間而將廢棄物加以燃燒的層,上述「灰層」是將殘留 的未燃物加以燃燒,同時堆積燃燒完成的焚化灰的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6- 201202631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4 - 1 5 8 1 1 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5 - 3 1 3 8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於專利文獻1及2所示的習知豎型垃圾焚化爐, 在投入廢棄物時,被投入的廢棄物中所包含的易燃物大多 會在調質層一口氣地燃燒,故爐內溫度瞬間上升,而有燃 燒狀態不穩定的情況。 又,於調質層,一旦多數的易燃物燃燒,則轉移至燃 燒層的廢棄物中的高發熱量的易燃物含有量變少,而難燃 物的比例跟著相對地增加。這件事成爲使燃燒層的燃燒熱 量降低,且焚化灰的燒失量增加的原因。 本發明是爲了解決上述技術性課題所開發,目的是提 供可維持穩定的燃燒狀態,也可期待減少燒失量的新穎豎 型垃圾焚化爐的燃燒用空氣之供給方法以及豎型垃圾焚化 爐。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燃燒用空氣之供給方法( 以下稱爲「本發明方法」。),是將廢棄物依序投入至豎 型的爐內,對被投入至爐內的廢棄物所形成的堆積層供給 燃燒用空氣,同時使廢棄物燃燒,從爐底部將燃燒完成的 焚化灰依序排出至爐外,藉此將廢棄物加以焚化處理的豎 201202631 型垃圾焚化爐的燃燒用空氣之供給方法。 也就是說,本發明方法是以根據在爐內下部堆積廢棄 物,對被堆積的廢棄物所形成的堆積層供給燃燒用空氣, 同時進行焚化處理這樣的技術性思想的焚化爐爲對象,且 只要是根據此技術性思想的焚化爐,便不特別限定其他的 額外構造。 然後,於本發明方法,最大的特徵在於,在焚化處理 中,將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控制爲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棄 物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並供給燃燒用 空氣,使得氧從上述堆積層的下部朝上部減少這一點。 在此,「理論空氣量」意指用於使燃燒對象物完全地 燃燒所需的空氣量。 於一般的焚化爐,是視在每單位時間內被投入爐內的 廢棄物的量、發熱量等來決定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但爲 了使被投入的廢棄物完全燃燒,而比理論空氣量還多幾分 地供給燃燒用空氣。但是,一旦超過所需而供給過量的空 氣,則會有爐內溫度降低的情況,所以在一般的焚化爐, 通常是供給理論空氣量的1.1〜1.4倍程度的燃燒用空氣。 又,於習知豎型垃圾焚化爐,使在爐內下部所堆積的 廢棄物燃燒,並使因燃燒所產生的氣體狀可燃性物質於爐 內上部再燃燒的結構很多,故對於被堆積的廢棄物所形成 的堆積層所供給的燃燒用空氣的量,通常爲理論空氣量的 0.8~1.3倍程度。 但是,當以豎型垃圾焚化爐將易燃物及難燃物混在一 -8- 201202631 起的廢棄物加以焚化處理時,一旦對於堆積層供給理論空 氣量的0.8~1 .3倍程度的燃燒用空氣,則於堆積層上部會殘 存充分的氧,所以特別是在投入廢棄物.時,被投入的廢棄 物中的易燃物會瞬間一口氣燃燒,而有燃燒狀態變得不穩 定的情況。 因此,爲了維持此種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穩定的燃燒狀 態,本案發明人反覆致力硏究的結果,得到了以下見解: 如果在焚化處理中,將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控制爲用於使 堆積層中的廢棄物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 ,並供給燃燒用空氣,使得氧從上述堆積層的下部朝上部 減少,則在焚化處理中的堆積層之內,存在於爐內底部的 焚化灰(灰層)內的未燃物和存在於該焚化灰上的燃燒中 的層(燃燒層)內的廢棄物會進行有氧燃燒,藉此耗盡堆 積層中的氧,而在幾乎不將氧供給至燃燒層之上的實質無 氧狀態的高溫下,形成可促進廢棄物的熱分解(還原)的 碳化層(還原層)。 然後,發現一旦於堆積層的燃燒層上形成實質無氧狀 態的碳化層,則可抑制碳化層之上的層(調質層)中的易 燃物一口氣燃燒所導致的瞬間溫度上升,而燃燒狀態非常 穩定。 又,發現於調質層,具有高發熱量的易燃物不會一口 氣燃燒,而仍多半包含於廢棄物中,從調質層轉移至碳化 層,從碳化層轉移至燃燒層,所以也可維持燃燒層的燃燒 熱量。 9- 201202631 另外發現,上述碳化層因受到從燃燒層產生的熱而變 成高溫狀態。因此,於該碳化層,廢棄物在經過較長時間 而氧不足的狀態下,被暴露於高溫而抑制燃燒,所以廢棄 物中的難燃物可充分地被熱分解。其結果是,可促進廢棄 物的均質焚化處理,加上燃燒層的燃燒熱量的維持,最後 被排出的焚化灰中的未燃物的殘量變得極少,所以燒失量 變得非常低。 此外,一旦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低於用於使堆積層中 的廢棄物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0.2倍,則燃燒用 空氣過少而堆積層的燃燒層的形成變得不充分。另一方面 ,一旦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超過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棄物 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〇·8倍,則燃燒用空氣過多 而堆積層的碳化層的形成變得不充分。因此,於本發明方 法,將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設定在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棄 物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的範圍。此外, 燃燒用空氣的供給fl,較佳爲理論空氣量的0.3〜0.7倍的範 圍,更佳爲〇.4~0.6倍的範圍。 然而,於習知豎型垃圾焚化爐,對於將燃燒用空氣供 給至堆積層,在橫跨爐壁的上下方向上配置複數個送入空 氣用的噴嘴,而從複數個位置供給燃燒用空氣。 但是,於本發明方法,必須從被投入爐內的廢棄物所 形成的堆積層的下部朝上部漸漸地減少氧濃度,而在堆積 層的燃燒層之上積極地形成實質無氧狀態的碳化層,所以 在從堆積層的中間到上部的位置,不宜供給大量的燃燒用 -10- 201202631 空氣。 也就是說,在焚化處理中,僅令只對堆積層所供給的 燃燒用空氣,爲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棄物完全燃燒所需的 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是非常難以在堆積層的燃燒層之 上形成穩定的碳化層。 對於這點,於本發明方法,在焚化處理中,將燃燒用 空氣的供給量控制爲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棄物完全燃燒所 需的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之後,供給燃燒用空氣而使得 氧從上述堆積層的下部朝上部減少,所以可在堆積層的燃 燒層之上穩定地形成實質無氧狀態的碳化層。 當供給燃燒用空氣而使得燃燒用空氣中的氧從堆積層 的下部朝上部減少時,對於對堆積層所供給的燃燒用空氣 的總量而言,必須從堆積層的下部(較佳爲底部)供給其 大部分的比例。更具體來說,較佳是從堆積層的下部供給 對堆積層所供給的燃燒用空氣全體量的60%以上,又,更 佳爲70%以上,甚至再更佳爲90%以上》 也就是說,於本發明方法,較佳是從堆積層的下部供 給大部分對堆積層所供給的燃燒用空氣,因此,於本發明 方法,較佳是僅從堆積層的下部供給燃燒用空氣。 接下來將說明本發明的豎型垃圾焚化爐(以下稱爲「 本發明焚化爐」。)。但是,對於已在上述本發明方法所 敘述的點,由於在本發明焚化爐也相同,爲避免重複,故 在此省略說明。 本發明焚化爐,是將廢棄物依序投入至豎型的爐內, -11 - 201202631 對被投入至爐內的廢棄物所形成的堆積層供給燃燒用空氣 ,同時使廢棄物燃燒,從在爐底部所配置的焚化灰排出板 將燃燒完成的焚化灰依序排出至爐外,藉此將廢棄物加以 焚化處理的豎型垃圾焚化爐,此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特徵爲 :在上述焚化灰排出板上設有用於從堆積層的底部供給燃 燒用空氣的複數個空氣口,在焚化處理中,從上述空氣口 供給燃燒用空氣,並且具備將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控制爲 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棄物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 0.2〜0.8倍的控制機構。 此外,在焚化灰排出板上所設置的空氣口也可不只一 個位置,而是分散地配置在複數個位置。 [發明效果]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方法及本發明焚化爐,可維持 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穏定燃燒狀態,並且也可期待減少燒失 量。 也就是說,於本發明方法及本發明焚化爐,在焚化處 理中,將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控制爲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 棄物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之後,供給燃 燒用空氣而使得氧從上述堆積層的下部朝上部減少,所以 可於焚化處理中的堆積層形成實質無氧狀態的碳化層,並 可抑制存在碳化層之上的調質層中的易燃物一口氣燃燒所 造成的瞬間溫度上昇,故燃燒狀態非常地穩定。 又,具有高發熱量的易燃物不會於調質層一口氣燃燒 -12- 201202631 ,而仍多半包含於廢棄物中,從調質層轉移至碳化層,從 碳化層轉移至燃燒層,所以可維持燃燒層的燃燒熱量。 另外,上述碳化層因受到從燃燒層所產生的熱而變成 高溫狀態。因此,於該碳化層,廢棄物仍含有高發熱量的 易燃物,在經過較長時間而氧不足的狀態下,被暴露於高 溫而抑制燃燒,所以廢棄物中的難燃物可充分地被熱分解 。其結果是,可促進廢棄物的均質焚化處理,加上燃燒層 的燃燒熱量的維持,最後所排出的焚化灰中的未燃物的殘 量變得極少,而燒失量變得非常低。 【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考圖面來說明用於實施本發明的形態,但本 發明並不限於此實施形態。 第1圖是顯示豎型垃圾焚化爐的槪略構造的剖面模式 圖。於第1圖,豎型垃圾焚化爐1具備:由圓筒部21和於其 下部所連接的漏斗部22所構成的焚化爐本體2、以及在焚 化爐本體2的底部加以配設的焚化灰排出機構3。另外,在 此豎型垃圾焚化爐1,於焚化爐本體2的上部,設有:隔介 排氣混合手段4所載置的再燃燒室5。 上述焚化爐本體2是由:形成其外殼的鋼製的殼體( 未圖示)、和內側的上部耐火物23(配置於圓筒部21)、 及下部耐火物24 (配置於漏斗部22)所構成。在焚化爐本 體2的側面’用於將廢棄物R投入至爐內的投入口 6,被設 置成具備雙重氣閘等的密封機構。又,在焚化爐本體2的 -13- 201202631 側面配置有:用於將使堆積層燃燒所產生的氣體狀可燃性 物質e再燃燒的複數個二次燃燒用空氣口 25。從此二次燃 燒用空氣口 25朝圓筒部21內,經由強制送風機26供給常溫 的二次燃燒用空氣b。 層積被投入的廢棄物R的漏斗部22,被縮徑地形成爲 漏斗狀。在被配置於漏斗部22的下部耐火物24,於外周整 個表面上設有:藉由通過內部的冷卻水來將下部耐火物24 加以冷卻的水冷套8。被投入至爐內的廢棄物R,於此漏斗 部22內形成堆積層。 焚化灰排出機構3是由下列構造所構成:被設置於漏 斗部22下部,且被配置於上側的一對相對且自由出沒的垃 圾承載手段3 1 ;被設置於下側的自由開關的焚化灰排出板 32;灰搬出裝置33;以及未圖示的這些構造的驅動機構。 垃圾承載手段31平常是位於自焚化爐本體2內隱沒的 狀態。此垃圾承載手段31是在將焚化完成後的焚化灰A排 出時,才令其伸出至焚化爐本體2內(圖中由一點鏈線所 示》),以承載在垃圾承載手段31上方的堆積層的荷重。 垃圾承載手段31下方的焚化灰A,是藉由焚化灰排出板32 的轉動(圖中由一點鏈線所示。),而被排出至:配置於 焚化灰排出機構3的下方的灰搬出裝置33。 如第2圖所示,在焚化灰排出板32,以放射狀穿設有 複數個空氣口 28(28a、2 8b)。於本實施形態,對於在焚 化灰排出板32以放射狀穿設空氣口 28,在其中心附近配置 有複數個口徑35〜45 mm程度的空氣口 28a,在其周圍配置 > 14 - 201202631 有口徑25〜3 5 mm程度的空氣口 27a。也就是說,在上述焚 化灰排出板32的中心附近,配置複數個口徑較大的空氣口 2 8a’藉此朝堆積層的底部中心附近,供給大量的燃燒用 空氣a。 從燃燒用空氣供給管7加以輸送的燃燒用空氣a,是透 過上述空氣口 28而被供給至堆積層。此燃燒用空氣a是由 設於再燃燒室5內的高溫用空氣預熱器52所升溫,並透過 強制送風機27來加以供給。在燃燒用空氣供給管7具備有 :在管路上監視燃燒用空氣a的流量的流量計F、以及使燃 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改變的開關閥(氣閘)D。本實施形態 的燃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是被控制爲,堆積層的堆積厚度 變厚,燃燒用空氣a的輸送負荷變大,且其流量減少時, 打開上述開關閥D,以增加燃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另一方 面,將其控制爲,廢棄物R的堆積厚度變薄,燃燒用空氣a 的輸送負荷變小,且其流量增加時,將上述開關閥D縮徑 ,以減少燃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 因堆積層的燃燒所產生的高溫氣體狀的可燃性物質e ,是藉由二次燃燒用燃燒器5 0進行的加熱以及從二次燃燒 用空氣口 25所供給的常溫二次燃燒用空氣b而成爲燃燒氣 體w。燃燒氣體w是通過排氣混合手段4而進入再燃燒室5 ,藉由再燃燒用燃燒器51的加熱,成爲完成未反應氣體或 浮游碳粒子的完全焚化和戴奧辛類等的有機化合物的熱分 解及燃燒過的再燃氣體r。之後’將再燃氣體r送至爐外的 處理設備。 -15- 201202631 接著,說明在如此所構成的豎型垃圾焚化爐1的爐內 下部所堆積的堆積層的燃燒狀態。 <令燃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爲理論空氣量的0.8〜1.3倍時的 燃燒狀態> 於作業開始時,從投入口 6被投入焚化爐本體2內的廢 棄物R,是堆積在殘存於漏斗部22的底部的灰層z上而成爲 調質層u,並形成初期的堆積層(參考第3圖(a))。於 初期的堆積層,調質層u中的廢棄物R是藉由與通過灰層z 而上升的高溫燃燒用空氣a接觸所乾燥,消耗氧的同時從 易燃物開始燃燒,保有難燃物和火種,同時形成燃燒層y (參考第3圖(b ))。 在此,令燃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爲理論空氣量的 0.8~ 1.3倍時,由於氧被充分地供給至堆積層的上部,故燃 燒層y會消耗氧,同時漸漸地擴張至調質層u上部。又,於 燃燒層y完成燃燒的焚化灰A會堆積於灰層z (參考第3圖 (c)。附註於圖右的曲線圖是顯示因燃燒而從堆積層的 下部朝上部消耗掉氧的狀態(剩餘02量)。)。 一旦於灰層z堆積一定量以上的焚化灰A,則使垃圾承 載手段31及焚化灰排出板32依序動作,使在垃圾承載手段 31下方的焚化灰A落下至灰搬出裝置33 (參考第3圖(d ))。 排出焚化灰A後,將焚化灰排出板32恢復到原來的位 置’使垃圾承載手段31移動至焚化爐本體2外。藉此,在 -16- 201202631 垃圾承載手段31上部的殘餘的灰層z、燃燒層y及調質層u 會依序落下至焚化灰排出板32上(參考第3圖(e) ) ^ 由於此落下時的衝擊,灰層z、燃燒層y及調質層u的 通氣性改善。又,燃燒層y及調質層u的焚化殘渣塊體崩解 ,所以空氣得以通達至塊體的內部。因此,由於殘留下來 的火種而促進更進一步的燃燒。 之後,若同樣地從投入口 6將廢棄物R依序投入,則被 投入的廢棄物R會形成新的調質層u。又,調質層u的下部 因燃燒層y的熱和燃燒用空氣a而開始燃燒,並形成新的燃 燒層y。燃燒完成的焚化灰A會堆積於灰層Z (參考第3圖 (Ο ) ° 也就是說’在焚化處理中,令供給至堆積層的燃燒用 空氣a的供給量爲理論空氣量的〇.8〜1.3倍時,在堆積層中 ,雖然位置會隨其燃燒狀態移動,但從上形成「調質層u 」、「燃燒層y」及「灰層Z」而成爲穩定狀態。 但是’於此穩定狀態’調質層u和燃燒層y鄰接,而且 將氧充分地供給至堆積層的上部,所以投入廢棄物R時, 會產生調質層U中的易燃物瞬間一口氣燃燒的現象,而有 燃燒狀態變得不穩定的情況。 <令燃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爲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時的 燃燒狀態> 於作業開始時’從投入口 6被投入焚化爐本體2內的廢 棄物R’是堆積在殘存於漏斗部22的底部的灰層z上而成爲 -17- 201202631 調質層u,並形成初期的堆積層(參考第4圖(a))。於 初期的堆積層,調質層u中的廢棄物R是藉由與通過灰層z 而上升的高溫燃燒用空氣a接觸所乾燥,消耗氧的同時從 易燃物開始燃燒,保有難燃物和火種,同時形成燃燒層y (參考第4圖(b))。 在此’令燃燒用空氣a的供給量爲理論空氣量的 0.2~0.8倍時,雖然燃燒層y會漸漸地擴張至調質層u,但此 燃燒層y的擴張會隨著燃燒用空氣a中的氧耗盡而停滯。一 旦燃燒層y的擴張停滯,則燃燒層y上的調質層u會在氧幾 乎不存在的狀態下被暴露於燃燒層y的熱,所以可形成在 實質無氧狀態的高溫下促進廢棄物R的熱分解的碳化層c。 又,於燃燒層y完成燃燒的焚化灰A會堆積於灰層z。(參 考第4圖(c)。附註於圖右的曲線圖是顯示因燃燒而從堆 積層的下部朝上部消耗掉氧的狀態(剩餘02量)。)。 一旦於灰層z堆積一定量以上的焚化灰A,則使垃圾承 載手段31及焚化灰排出板32依序動作,使在垃圾承載手段 31下方的焚化灰A落下至灰搬出裝置33 (參考第4圖(d ))° 排出焚化灰A後,將焚化灰排出板32恢復到原來的位 置,使垃圾承載手段31移動至焚化爐本體2外。藉此,在 垃圾承載手段31上部的殘餘的灰層Z、燃燒層y、碳化層C 及調質層U會依序落下至焚化灰排出板32上(參考第4圖( e))。 由於此落下時的衝擊,灰層z、燃燒層y、碳化層c及 -18- 201202631 調質層U的通氣性改善。又,燃燒層y、碳化層C及調質層u 的焚化殘渣塊體崩解,所以空氣得以通達至塊體的內部。 因此,由於殘留下來的火種而促進更進一步的燃燒》 之後,若同樣地從投入口 6將廢棄物R依序投入,則被 投入的廢棄物R會形成新的調質層u。又,變成藉由落下來 供給燃燒用空氣a的氧的碳化層c會開始燃燒,並形成新的 燃燒層y。另外,氧不足的調質層u的下部會形成爲新的碳 化層c。燃燒完成的焚化灰A是堆積於灰層z (參考第4圖 (Ο )。 也就是說,焚化處理中,令對堆積層所供給的燃燒用 空氣a的供給量爲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時,在堆積層中 ,雖然位置會隨其燃燒狀態移動,但從上形成「調質層u 」、「碳化層c」、「燃燒層y」及「灰層z」而成爲穩定 狀態。 然後,於堆積層中,一旦在調質層u和燃燒層y之間形 成實質無氧狀態的碳化層c,則可抑制調質層u中的易燃物 瞬間一口氣燃燒的現象,故燃燒狀態非常地穩定。 又,調質層u中的易燃物不會一口氣燃燒,而仍多半 包含於廢棄物R中,從調質層u轉移至碳化層c,從碳化層c 轉移至燃燒層y。因此,可維持燃燒層y的燃燒熱量。 另外,於上述碳化層C,廢棄物R仍含有高發熱量的易 燃物,在經過較長時間而氧不足的狀態下,被暴露於高溫 而抑制燃燒,所以該廢棄物R中的難燃物可充分地被熱分 解。其結果是,可促進廢棄物R的均質燃燒處理,加上燃 -19 - 201202631 燒層y的燃燒熱量的維持,最後被排出的焚化灰A中的未燃 物的殘量變得極少,而燒失量變得非常低。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的豎型垃圾焚化爐的槪略構造的 剖面模式圖。 第2圖是顯示本發明的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焚化灰排出 板的俯視圖。 第3圖(a) ~(f)是說明令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爲理 論空氣量的〇·8~1·3倍時的豎型垃圾焚化爐的堆積層的燃燒 狀態說明圖。 第4圖(a)〜(f)是說明令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爲理 論空氣量的〇.2~0.8倍時的豎型垃圾焚化爐的堆積層的燃燒 狀態說明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豎型垃圾焚化爐 2 :焚化爐本體 3 :焚化灰排出機構 4 :排氣混合手段 5 :再燃燒室 6 :投入口 7 :燃燒用空氣供給管 8 :水冷套 -20- 201202631 28 :空氣口 3 2 :焚化灰排出板 a :燃燒用空氣 u ’·調質層 c :碳化層 y :燃燒層 z :灰層

Claims (1)

  1. 201202631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種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燃燒用空氣之供給方法,是 將廢棄物依序投入至豎型的爐內,對被投入至爐內的廢棄 物所形成的堆積層供給燃燒用空氣,同時使廢棄物燃燒, 從爐底部將燃燒完成的焚化灰依序排出至爐外,藉此將廢 棄物加以焚化處理之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燃燒用空氣之供給 方法,其特徵爲: 在焚化處理中,將燃燒用空氣的供給量控制爲:用於 使堆積層中的廢棄物完全燃燒所需的理論空氣量的0.2〜0.8 倍,並以燃燒用空氣中的氧從上述堆積層的下部朝上部減 少的方式,供給燃燒用空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豎型垃圾焚化爐的燃燒用 空氣之供給方法,其中僅從堆積層的下部供給燃燒用空氣 〇 3. —種豎型垃圾焚化爐,是將廢棄物依序投入至豎型 的爐內,對被投入至爐內的廢棄物所形成的堆積層供給燃 燒用空氣,同時使廢棄物燃燒,藉由在爐底部所配置的焚 化灰排出板將燃燒完成的焚化灰依序排出至爐外,藉此將 廢棄物加以焚化處理之豎型垃圾焚化爐,其特徵爲: 在上述焚化灰排出板設有:用於從堆積層的底部供給 燃燒用空氣的複數個空氣口, 在焚化處理中,從上述空氣口供給燃燒用空氣, 進一步具備有控制機構,該控制機構將燃燒用空氣的 供給量控制爲:用於使堆積層中的廢棄物完全燃燒所需的 理論空氣量的0.2〜0.8倍。 -22-
TW100105407A 2010-03-18 2011-02-18 A method of supplying air for combustion of a vertical incinerator, and a vertical waste incinerator TWI4686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2538A JP4593688B1 (ja) 2010-03-18 2010-03-18 竪型ごみ焼却炉における燃焼用空気の供給方法及び竪型ごみ焼却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2631A true TW201202631A (en) 2012-01-16
TWI468626B TWI468626B (zh) 2015-01-11

Family

ID=43425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5407A TWI468626B (zh) 2010-03-18 2011-02-18 A method of supplying air for combustion of a vertical incinerator, and a vertical waste incinerator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0531A1 (zh)
EP (1) EP2549184B1 (zh)
JP (1) JP4593688B1 (zh)
KR (1) KR101233919B1 (zh)
CN (1) CN102803852A (zh)
DK (1) DK2549184T3 (zh)
EA (1) EA026470B1 (zh)
ES (1) ES2549436T3 (zh)
HR (1) HRP20151175T1 (zh)
HU (1) HUE026063T2 (zh)
PL (1) PL2549184T3 (zh)
SI (1) SI2549184T1 (zh)
TW (1) TWI468626B (zh)
WO (1) WO20111147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018B (zh) * 2014-03-13 2019-06-1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抗蝕組成物及抗蝕圖型形成方法
TWI762399B (zh) * 2021-08-04 2022-04-21 崑山科技大學 環保生質燃料之燃燒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0347B (zh) * 2014-10-17 2017-05-03 安徽明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锅炉系统
JP6286516B1 (ja) * 2016-12-06 2018-02-28 株式会社プランテック 焼却装置
HUP1700093A2 (en) * 2017-03-02 2018-09-28 Primus Net Kft Pellet boiler with grid burner and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to maintain
JP6748697B2 (ja) * 2018-12-19 2020-09-02 株式会社プランテック 燃焼制御方法
CN109556120A (zh) * 2018-12-28 2019-04-02 广东华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炉
JP6962607B2 (ja) * 2020-03-27 2021-11-05 株式会社プランテック ごみ焼却炉の排ガス処理装置及び排ガス処理方法
JP6951789B2 (ja) * 2020-03-27 2021-10-20 株式会社プランテック 竪型ごみ焼却炉及び竪型ごみ焼却炉の廃棄物処理量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50663C (fi) * 1973-03-21 1976-05-10 Tampella Oy Ab Palamisilman syötön ja happiylimäärän säädön järjestely jätteenpolttou unissa
JPS5250466B2 (zh) * 1975-02-26 1977-12-24
US4291636A (en) * 1980-05-29 1981-09-29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Solid refuse disposal process
US4441435A (en) * 1981-10-21 1984-04-10 Hitachi, Ltd. Fluidizing gas control system in fluidized-bed incinerator
US5020451A (en) * 1989-10-05 1991-06-04 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furnace
JP2603364B2 (ja) 1990-10-23 1997-04-23 株式会社 プランテック 竪型焼却炉及びその焼却方法
JPH0531383A (ja) 1991-07-31 1993-02-09 Iseki & Co Ltd 籾摺機の脱ぷ率検出装置
WO1997049954A1 (fr) * 1996-06-24 1997-12-3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Procede de brulage/fusion pour four de fusion des dechets
TW325515B (en) * 1997-06-25 1998-01-21 Nippon Steel Corp Burning and melting method for waste melting furnace
JP2001289418A (ja) * 2000-04-10 2001-10-19 Hitachi Metals Ltd 塵芥の処理装置
US7244399B2 (en) * 2002-04-26 2007-07-17 Foster Wheeler Energia Oy Grid construction for a fluidized bed reactor
JP3759116B2 (ja) * 2003-03-28 2006-03-22 株式会社プランテック 廃棄物焼却用竪型ごみ焼却炉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869423B2 (ja) * 2004-02-16 2007-01-17 株式会社キンセイ産業 廃棄物の乾溜ガス化焼却処理装置
JP2007057113A (ja) * 2005-08-22 2007-03-08 Plantec Inc 水管壁を備えた竪型ごみ焼却炉
CN2898602Y (zh) * 2006-04-14 2007-05-09 蔡楀灏 一种潜水用闪光灯
CN101622498B (zh) * 2007-02-02 2013-01-09 茵菲科狄高曼公司 在燃烧器中焚烧污泥的设备和方法
CN100572917C (zh) * 2007-07-27 2009-12-23 福建省丰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双回路双热解焚烧炉及其使用方法
KR101539127B1 (ko) * 2007-11-07 2015-07-24 메타워터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동 소각로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오니의 유동 소각 방법
CN102203220B (zh) * 2008-08-30 2016-10-12 达尔能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基于固体燃料的清洁热气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2018B (zh) * 2014-03-13 2019-06-1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抗蝕組成物及抗蝕圖型形成方法
TWI762399B (zh) * 2021-08-04 2022-04-21 崑山科技大學 環保生質燃料之燃燒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49184A4 (en) 2013-07-03
WO2011114794A1 (ja) 2011-09-22
ES2549436T3 (es) 2015-10-28
EA201290922A1 (ru) 2013-02-28
KR20120132555A (ko) 2012-12-05
HRP20151175T1 (hr) 2015-12-04
PL2549184T3 (pl) 2016-06-30
SI2549184T1 (sl) 2016-01-29
US20130000531A1 (en) 2013-01-03
EP2549184B1 (en) 2015-09-23
DK2549184T3 (en) 2015-11-23
TWI468626B (zh) 2015-01-11
KR101233919B1 (ko) 2013-02-15
CN102803852A (zh) 2012-11-28
HUE026063T2 (en) 2016-05-30
EP2549184A1 (en) 2013-01-23
JP4593688B1 (ja) 2010-12-08
EA026470B1 (ru) 2017-04-28
JP2011196598A (ja)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8626B (zh) A method of supplying air for combustion of a vertical incinerator, and a vertical waste incinerator
CN104998888B (zh) 一种医疗垃圾等离子处理装置
JP4509695B2 (ja) 廃液焼却処理方法
JP3034467B2 (ja) 直結型焼却灰溶融処理設備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KR20050004647A (ko) 플라즈마 열분해에 의한 폐기물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5087047A (ja) 固形燃料を主燃料とする熱風発生炉
JP2006023030A (ja) 一次燃焼装置を備えた竪型ごみ焼却炉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JP4933134B2 (ja) 産業廃棄物焼却用竪型ごみ焼却炉
JPH11325428A (ja) 焼却炉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1021129A (ja) 直結型焼却灰溶融設備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JP2007010210A (ja) 焼却装置
JP5490956B1 (ja) 焼却装置
JP2005180881A (ja) 廃棄物の処理装置
RU233417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тилизации отходов
JP3002694B2 (ja) 高分子系廃棄物の焼却装置
KR100458470B1 (ko) 폐자원가공연료를 이용한 소각장치 및 소각방법
JPH06109221A (ja) 廃棄物焼却炉
CN220417334U (zh) 一种逆燃式热解气化生活垃圾的焚烧炉
JP3959067B2 (ja) 焼却炉
JP2005273975A (ja) 廃棄物処理装置及び廃棄物処理方法
CN105485689A (zh) 一种小型气化焚烧炉
RU2127848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термического обезвреживания медицинских отходов
JP2004169999A (ja) 焼却・溶融炉
JP2005226953A (ja) 焼却炉
CN115493153A (zh) 一种固体危险废弃物处理系统及工艺